浅析舞蹈训练及舞蹈表演

时间:2022-10-22 11:44:17

浅析舞蹈训练及舞蹈表演

摘要:呼吸吐纳,周而复始,归于本源。舞蹈有了呼吸才会有生命有活力,呼吸会让动作在舞蹈中得到升华。只有学会呼吸才能很好的利用呼吸控制身体帮助四肢更为完美的做出各种舞姿,才更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舞蹈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吸;谈;舞蹈

中图分类号:J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123-01

呼吸吐纳,周而复始,归于本源。舞蹈有了呼吸才会有生命有活力,呼吸会让动作在舞蹈中得到升华。大家都知道人可以5到7天不进食但口鼻每分每秒都需要呼吸,呼吸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作为一位优秀的舞者除具备扎实的功底和技巧、表演以外,对呼吸的掌握和运用也是相当重要的。用呼吸控制身体控制四肢才能做出完美的舞姿。更能深刻的表现舞蹈内涵。呼吸对舞蹈的风格、节奏以及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云门舞集的创始人林怀民说:“舞蹈的本体是呼吸,是生命。”我也十分认同这一观点。呼吸与肢体动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呼吸的训练也是舞蹈训练中非常强调和重视的任务,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是提高舞蹈运动能力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能够直接影响舞蹈训练的,所以舞蹈演员应该掌握呼吸的正确方法,才能体现动作的质量以及动作协调能力。舞蹈动作要求是从完成逐步到完美的一个过程,也是动作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升越。而舞蹈演员仅仅在动作上苛求往往是徒劳的,难以上升到完美的境界。提气能够使舞蹈动作干净漂亮,下体轻盈;而沉气则可以使腹腔充实,身体的重心从而降低,这种呼吸常用于慢板动作和想要很好控制平衡的动作,使动作松弛流畅,脚下稳健。这说明,呼吸与动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训练有素的呼吸是使动作达到完美的重要支柱。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我认为舞蹈中呼吸和重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虽然表面看起来它们二者名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每个舞蹈演员都有切身体会,在舞蹈中的跳跃动作中巧妙的运用呼吸可以使腾空和落地更加的轻盈。在舞蹈中跳跃动作并不仅仅是要求身体高度的空间变化,而指的是身体“重心”的高度。在舞蹈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吸气是提高身体重心很重要的一种方式,也是舞蹈过程中增加重力势能、提升重心的一个过程;其次,在舞蹈中一吸一呼之间能让舞蹈演员身体充满力量蓄势待发,也能让紧张的身体肌肉平静下来,很好的控制身体与节奏,这一放一收、收放自如也是张弛有度的美感所在。再其次,舞蹈中非常注重气息,这里的“气”指的是人的生理呼吸在形体动态中的艺术化投射。每位舞蹈演员需要通过严格的身体训练,这是培养舞蹈演员艺术表现力的必修课,通过形体训练可以使人的自然形态极富艺术表现力,而“气息”的训练也同样重要。每个动作都应配合相应的气息来完成,如果没有气息的运用,做出来的舞蹈动作不具有生命力。

刚才我们也提到了,林怀民认为舞蹈的本体是呼吸、是生命。林怀民说,“舞蹈的本体是呼吸,是生命。”2007年林怀民在与孟加拉编舞家阿喀郎.汗对话时,谈及对东方舞蹈的体验时阿喀郎认为:“西方的舞蹈事实上是非常线性的。而亚洲的艺术形式是循环形的,像球体一样,和周期有关,这也是宗教、哲学、看待生命的方式,当事物进行到终点的时候,同时又开启了另一个起点。”而“呼吸吐纳,周而复始,归于本源”正是东方文化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它的曲线循环所带动的无穷无尽的包容和蕴于动静之中的能量。舞蹈与呼吸之间是纯粹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唤起的不只有热情,还有一吸一呼间的纯粹的宁静。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者,不仅仅应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底、熟练的技巧以及超强的艺术表现力,对呼吸的正确掌控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想要做到完美的动作,“呼吸”甚至可以说是期决定性作用的。呼吸有很多种变化,都是随着人的情绪改变而出现的,比如说长短的、强弱的、急缓的、张弛的等,这些都是和人的情感变化有着密切相关的。当人愤怒时,气息粗短急促;人欢喜时,气息轻盈流畅;人悲伤时,则会出现气息短暂的静止。因此可以说人类情感出现变化时都是可以从呼吸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舞蹈动作是人有意识的情感活动和人体表现,要想使舞蹈表演中的形象塑造更加入木三分,使情感与动作达到相得益彰的和谐统一,舞蹈演员必须利用好呼吸,只有有意识的呼吸才能更加准确的传达所塑造人物的内心情感,才能使二者完美的协调一致。只有学会呼吸才能很好的利用呼吸控制身体帮助四肢更为完美的做出各种舞姿,才更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舞蹈的深刻内涵.。这种呼吸的控制能力被称之为艺术呼吸。它能够在舞蹈的节奏上、风格上以及劲力上等各个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呼吸与舞蹈不仅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呼吸在舞蹈训练与表演中有着至关重要的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郭勇健.舞蹈美学引论[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

[2]尤亨.史密特/Jochen·Schmidt.舞蹈剧场新美学[M].远流出版社.1996.

[3]朱红编.云涛舞掠[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如何把握好舞蹈教育与社会实践需求的关系 下一篇:浅谈多媒体音乐剧《弘一》的艺术创作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