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年度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12 06:16:30

贷款年度总结

贷款年度总结篇1

以浙江省庆元县2010—2013年林权抵押贷款数据为基础,结合实地调查,重点分析了庆元县2010—2013年4年间林权抵押贷款数量变化,金融机构的性质、参与度及贷款数据结构;农户贷款用途、年龄等个人特征对抵押贷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林权抵押贷款的主要参与金融机构以政策性金融为主,参与信贷行为农户的年龄集中在35~55岁之间、贷款的用途对林农的信贷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林权抵押;借贷行为;庆元县

随着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保障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入,产权明晰化界定基本实现。而《林权证》的颁发使得林权具有了稳定性和法律性,林权抵押贷款作为一种新的融资工具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得以落地,并在缓解农户林业生产经营资金短缺、盘活森林资源、促进农户增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

关于林权抵押贷款,国内不少学者围绕林权抵押贷款问题从法律政策和技术多层面上开展了相关理论研究。韩立达等[2]分析了我国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林农角度提出了推进林权抵押贷款的建议,并从林权抵押贷款参与主体的角度提出了5种贷款模式;夏云娇等[3]等从林权抵押贷款的法律问题方面做探析,认为评估登记不规范,抵押权实现难等法律问题正制约着林权抵押贷款的健康运行;陈玲芳[4]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探讨林业融资成本问题,提出需要在融资方式上进行创新;肖建中[5]对浙江省丽水市的林权制度改革与抵押贷款的政策进行分析;李莉等[6]对林权抵押贷款过程中的借贷行为进行分析,总结参与金融机构与农户的行为特征;陆燕元等[7]从林权抵押贷款的法规制度风险、资产评估风险、资产保全风险及资产处置风险等角度揭示林权抵押贷款的金融风险生成机理;石道金等[8]分析影响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行为的各种因素;曾维忠[9]从农户林业生产性融资需求的视角,通过计量方法分析发现农户受教育年限、家庭经济情况等因素对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有显著影响;韩国康[10]总结林权抵押贷款的意义在于激活林业生产要素、兴林富民,为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找到结合点。

现有的文献研究大多数局限于宏观政策、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角度,以定性研究为主,基于金融机构和农户实际行为的微观数据定量研究比较缺乏。本文根据庆元县“林权IC卡”林权抵押贷款新模式实践,从浙江省林权一卡通系统[11]抽取数据按贷款数量、金融机构参与度和农户个人特征等进行分析,试图探究林权抵押贷款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拓宽林权抵押贷款惠及面提供对策。

1林权抵押贷款模式

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对林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林业经营者可依法以林木抵押申请银行贷款。2008年6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充分认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出明晰产权、勘界发证、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落实责任是当前林权制度改革的最主要任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催生了林权抵押贷款,为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开辟了一条新途径。2006年,浙江省庆元县进行了延长山林承包期、明析林业产权、落实经营主体、搞活经营机制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动了农民耕山致富的热情。2007年,庆元县隆宫乡发放第一笔林权抵押贷款,开启了浙江省以林权抵押贷款作为新的融资工具的实践。为使实践成果推广应用,需要将政府主管部门、评估机构、林农和金融机构融为一体,同时要求手续简便、产权明晰,建立林权信息化平台将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2008年,庆元县开启林权信息化的建设试点工作,通过对森林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勘界、农户山林分布地图勾绘、森林资源评估等工作,建立了3万多农户的林权地籍信息库和森林资源资产信息库。2010年,庆元县在林权信息化建设试点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基于“林权IC卡”统一评估、一卡一户、随用随贷、林权抵押、信用证贷款制度。为满足林农多样化的融资需求,根据庆元县实际,该县金融部门创建了林权小额循环贷款、林权抵押担保贷款和林权直接抵押贷款3种森林资源抵押贷款模式。庆元全县拥有林业用地面积1624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76%,其中生态公益林848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0%,森林总蓄积量达846万m3[12]。如此巨大的森林资源资产如能盘活,必将使更多的资金向林业聚集,有效化解农村“融资难”问题。

2林权抵押贷款借贷分析

从浙江省林权信息管理系统提取的数据①可知,截至2013年,庆元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中国邮政储蓄庆元县支行、中国农业银行庆元县支行、浙江庆元泰隆村镇银行等7家银行都已在庆元县开办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全县已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7995笔共8354250万元,惠及全县2万多农民。但如今的抵押率只占森林资源资产26%,如何更好盘活山林资源,惠民惠农,促进林权抵押贷款积极健康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2010—2013年庆元县抵押贷款数据进行相关特征分析,探究影响林权抵押贷款的主要因素。

2、1林权抵押贷款数量变化庆元县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已经全面铺开,目前已惠及全县20多个乡镇;2010—2013年间,全县累计发放贷款5708笔,总金额约为4970553万元,各乡镇发放贷款数额如图1所示,黄田、隆宫、竹口、松源、淤上、安南、屏都等乡镇林权抵押贷款较为活跃。其中,隆宫乡作为浙江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第1家,4年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451笔金额为1301548万元,占全县总抵押贷款金额2619%,为各乡镇贷款之首;黄田镇、安南乡紧随其后,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分别为1011笔908579万元、905笔为772766万元,占全县总抵押贷款金额分别为1828%和1555%;3个乡镇累计发放抵押贷款金额所占全县总金额的60%以上,成为庆元县抵押贷款实践的主体;除此之外,竹口、松源、淤上、屏都4个乡镇累计发放抵押贷款金额所占全县总金额的25%;剩下的13个乡镇累计发放抵押贷款金额所占全县总金额的15%,而荷地镇仅发放的抵押贷款为53万元,占总金额的011%。从各年度的贷款金额来看,2010—2013年各乡镇贷款金额成平稳状态,波动很小。各年度贷款数据趋势如图2显示,2010—2011年的各乡镇贷款金额趋势基本相同,在2012年度,黄田镇的贷款数额相对于其他各年度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而在2013年度,则相对于前3年,大多数乡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尤其是在一些抵押贷款发展较快的乡镇,如黄田镇、隆宫乡、淤上乡、竹口镇等乡镇;系统数据反映,林农选择贷款的期限多为1~3年限,而1年期限的占总量的8601%,并且采取逐年续借的模式,因此每年贷款数目大致相同;至于发展快的乡镇的下降则可能是因为抵押贷款在这些乡镇开展的较早,发展较快、较成熟,现在基本呈平稳状态,甚至少部分人已无需要贷款,符合经济学中的效用递减规律。

2、2林权抵押贷款金融机构参与度从系统数据看,目前参与庆元县林权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有6家,分别为浙江庆元泰隆村镇银行、庆元县农村信用联社、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邮政银行。其中,浙江庆元泰隆村镇银行主要立足于庆元县,服务小企业和三农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办理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小额、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农村信用联社的最主要职能依照国家法律和规定的金融政策、组织和调整农村基金,全面支持农业生产及综合发展,支持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扶持社员家庭经济、限制和打击高利贷,是最接近基层的金融机构。因此,农村信用社是各地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主要提供者。农业发展银行是政策性银行,宏观调控资金供需欠均衡的林业经济;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是国有商业银行,建设银行在创立之初主要承担国家基本建设拨款和企业资金拨付,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转向现代商业银行发展,撤并部分县支行,增加中心城市的网点设置,重点转向中心城市的经营力度,而农业银行网点遍布中国城乡,业务辐射范围,农村金融市场较熟悉,对农村业务的开发有着丰富的经验,它提供的林权抵押贷款所需要交易费用比其他商业银行更低,从而便于其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统计参与林权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的类型,结果显示,该县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以来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解决了生产发展资金融资难题。但是,目前主要提供林权贷款业务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具有农业导向性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如何吸引更多的商业银行的提供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是促使林权抵押贷款规模扩大的有效途径。2010—2013年间办理的林权抵押贷款,6家金融机构合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达4970553万元,贷款比例如图3所示。庆元县农村信用联社发放贷款4739360万元,占贷款总金额的9535%,是农村金融市场的最主要供给者;农业银行排在第二位,贷款金额达110613万元,占总金额的223%;庆元县邮政银行发放贷款66510万元,占总金额的134%;浙江庆元泰隆村镇银行发放贷款45830万元,占总金额的092%;庆元县建设银行累计发放贷款4700万元,除此之外,庆元县农业发展银行发放贷款3540万元,占总金额的007%。根据实际调查数据和系统显示的金融机构各年度的贷款数据看,如表1所示,2006年人民银行杭州支行、省信用联社在丽水联合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后,农村信用联社在2007开展此业务,一直处于各机构发放贷款额的首位,2013年略有下降趋势;农业银行、邮政银行和建设银行均从2010增加此业务,农业银行于2010发放贷款589万元,此后2年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放贷金额只占该年度的3%左右,但在2013年又有明显的回升;邮政储蓄银行开展该项目的前3年稳步发展,在2013年出现大幅下降;农业发展银行从开展此业务以来,业务规模在扩大。

2、3农户参与林权抵押贷款额度的变化在系统登记的4年有效借贷关系记录中,根据农户参与的贷款额度可划分为4个不同的规模。其中贷款额度小于50万元属于普通农户小规模贷款,4年来参与贷款的有2153笔;贷款额度在50~100万元为中度规模贷款,参与贷款有2165笔;贷款额度在100~200万元之间的属于林业大户,参与贷款1113笔;贷款金额在200万元以上属于林业企业和一部分林业大户,参与贷款的有277笔。从2010—2013年的发展趋势看,普通农户的小额贷款的数量规模明显有缩小趋势,2010办理的最多达648笔,到2013年仅有367笔;大额贷款的数量规模比较稳定;林业大户的中等规模贷款略有扩大趋势(表2)。根据农户各额度的贷款总量显示:4年来农户参与不同额度的贷款累计总额分别为773783,1716354,1619166,861250万元。中等额度50~100万元和100~200万元贷款的农户贷款总额4年来有了一定上升,分别从2010的341624万元和307680万元上升到2013年的453590万元和469450万元,平均增幅为4742%和5258%;而对于小额贷款的普通用户有缩小的趋势,2013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贷款总额仅为136280万元,平均增幅为-6692%,大额度的贷款总额变化幅度不是很大(表2)。根据各额度平均贷款量显示:4个额度的平均贷款量分别为371,800,1431,3185万元。从这4年的发展趋势看,小于50万元、50~100万元和100~200万元这3个额度变化幅度小于5%(表2)。综上所述,农户参与中等额度贷款的数量和总额呈上涨趋势,大额贷款的数量和总量上呈缓慢曲折上涨趋势,而农户参与小额贷款的数量和总量却有缩小的趋势,说明金融机构对于农户的小额贷款业务呈现缩水趋势,贷款的重心逐渐转向林业大户和林业企业。

2、4林权抵押贷款农户年龄结构数据在2010—2013年有效借贷关系记录中,按参与农户的年龄统计如图4所示,参与林权抵押贷款的农户主要集中在30~50岁之间,其中30~40,40~50岁所占比例分别为3642%和3597%,几率达7239%。其次则是50~60岁这一年龄段参与抵押贷款,占1899%;剩下的2个群体是30岁下的年轻人和60岁以上的老人,分别只占382%和480%。30岁以下这部分群体主要在是学生和青壮年,读书和外出做生意是这代人的标志,从事抵押贷款的几率很小,而30~50这部分正处于家庭事业的高峰期,生产性经营和生活性经营都促使其积极地参与抵押贷款。

2、5农户贷款用途结构对系统中获取的4355条有效数据按农户林权抵押贷款用途统计,林农所获取的贷款主要用于林业生产经营。其中直接用于林业生产(包括竹林培育,开发)的有2233笔,占5127%;用于林产品加工的1672笔,占3839%;而用于林业流通、生活经营的有450笔,占1039%。林农主要将贷款用在林业生产项目,一方面林权抵押政策是针对林业生产经营出台的,另一方面林业收入又是林农的主要收入来源。

2、6农户选择贷款形式结构根据实际调查,庆元县主要贷款模式采用“丽水模式”[13],林权抵押贷款主要有3种类型:一是以“信用+林权抵押”的方式核定最高贷款额度的小额循环贷款;二是林权直接抵押贷款;三是林权担保贷款。小额循环贷款的额度较小,依靠林农之间的信用额度作为评估手段;林权直接抵押贷款和林权担保贷款是针对较大额度贷款需求的;林权担保贷款是由第三方担保;林权直接抵押贷款是林农将林权证直接抵押给信用联社进行贷款。林权抵押贷款按贷款形式统计数据如表3所示,林权抵押担保贷款和林权直接抵押贷款是面向有较大额度贷款需求的贷款,占据大部分份额,尤其是林权抵押担保贷款方式占了总体的93%以上。具体来分:林权抵押担保贷款,林权直接抵押贷款、小额循环贷款分别为5340笔共计金额4633838万元、356笔共计金额329566和12笔共计金额7150万元;分别所占的比例为9355%和9323%,624%和663%,021%和014%。由于小额循环贷款的额度较小,只能满足一些生活性支助,同时其依靠林农之间的信用额度作为评估手段,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庆元县由林业龙头和村民共同出资组建担保公司或专业合作社为村民和社员林权抵押贷款提供担保,很好的解决了林农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3结论及建议

本文基于浙江省庆元县2010—2013年林权抵押贷款数据,对影响林权抵押贷款借贷行为进行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参与的金融机构的主要是长期服务农村项目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林权抵押贷款的完全市场化运作仍需做艰苦努力;林权抵押贷款主要面向林业大户和林业企业,农户小额贷款仍难以满足;农户在抵押方式上更倾向于选择担保机构;农户贷款用途以生产性经营为主,符合现行的林权抵押政策,但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户林权抵押的积极性;农户参与的抵押贷款与年龄相关,抵押贷款的农户年龄集中在30~50岁中年人。根据数据分析,为改革改善林权抵押贷款政策和农村融资环境,切实提高林业生产力和林农收入,需要有更宽松的政策,更好的运行机制。1)政府应该积极发挥其扶持和引导功能,建立以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主体带动商业性机构的参与的信贷机制,促使林权市场的激励与完善,保持林业信贷的利润稳定,有助于吸引众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参与。2)加强林权的规范管理和完善评估体系,包括资产评估的中介机构、评估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培训;降低林权抵押的信贷风险,增强农户和金融机构的信心,促进信贷业务的扩展。3)推进小额需求贷款制度的支持力度和创新,满足广大农户的多样化,小型化的贷款需求,制定和落实惠及广大普通农户的金融政策。4)逐步解除贷款用途的限制,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户的贷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农户的收入来源,让更多人享受新政策带来的实惠。

参考文献:

[1]陈荣高.坚持从丽水山区实际出发推进金融林改合力兴“三农”[J].浙江林业,2009(6):10-11.

[2]韩立达,王静,李华.中国林权抵押贷款制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9.29(3):197-198.

[3]夏云娇,赵国威.林权抵押贷款的法律问题探析[J].理论月刊,2009(9):123-125.

[4]陈玲芳,金德凌.信息不对称与林业信贷融问题[J].林业经济问题,2005,25(6):352-354.

[5]肖建中.林权制度改革与抵押贷款的政策分析———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9(10):79-83.

[6]李莉,黄和亮,吴秀娟.林权抵押贷款借贷双方的行为分析———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08.28(1):81-85.

[7]陆燕元,潘立,马焕成.林权抵押贷款的金融风险生成机理与防范策略[J].林业经济,2014(1):33-35.

[8]石道金,许宇鹏,高鑫.农户林权抵押贷款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来自浙江丽水的样本农户数据[J].林业科学,2011,47(8):159-167.

[9]曾维忠,蔡昕.借贷需求视角下的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分析———基于四川省宜宾市364个农户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11(9):25-30.

[10]韩国康.浙江省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研究[J].林业经济2010(4):31-36.

[11]方陆明,徐爱俊,楼雄伟.林权一卡通系统研究和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172-203.

[12]夏瑞满,姚月华,朱惠芳,等.庆元县林权抵押贷款的问题与探讨[J].浙江林业科技,2013,33(3):90-93.

[13]黄建兴,毛小荣,李扬.浙江省林权抵押贷款案例研究[J].林业经济,2009(4):10-14.27

贷款年度总结篇2

信贷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一

上半年上半年年工作结束了一半了,在过去的半年中,我的工作可以用出色来形容,因为的我工作业绩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这是对我多年以来努力工作和学习的回报,我对我自己这半年的工作可以打满分,因为我已经尽我最大的努力工作了。

大学毕业到现在已经几年了,毕业以后我就考取了银行的工作,来到已拿回那个工作后我被分配做银行的信贷员。在刚开始的时候我并不熟悉我的工作,还好我认真努力的工作,积极的熟悉我的工作业务,我终于平稳的度过的实习期,我开始了我在银行做正式信贷员的工作。在20xx上半年,我的工作个任总结:

一、各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1、经营效益明显增强。

全辖24个独立核算的信用社,贷款利息收回率达到0%;贷款收息率0%。半年实现总收入0万元,较上年增加0万元,增长0%;实现净利润0万元,社社盈余。实现净利润xx万元,同比增加xx万元,增长了xx%;所有者权益达xx万元,其中,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分别达xx万元和xx万元。

2、各项存款稳步增长。

年中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xx0万元,较年初增加xx0万元,增长xx%,完成上级分配任务的xx%;存款月均余额达xx万元,完成分配计划的xx%。

3、信贷支农力度强劲,贷款结构平缓合理。

半年累计投放贷款xx万元, 较年初增长了xx%,各项贷款年末余额xx万元,较年初增加xx万元,增长xx%。其中农业贷款余额xx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xx%。年末存贷占比为xx%。

4、资产质量进一步优化。年末不良贷款余额xx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xx%,较年初下降xx个百分点。按贷款五级分类划分正常类贷款xx万元,占比xx%,关注类贷款xx万元,占比xx%,不良贷款xx万元,占比xx%。其中次级类贷款xx万元,占比xx%,可疑类贷款xx万元,占比xx%,损失类贷款xx 万元,占比xx%。四级分类与五级分类相比,不良贷款下降xx万元,占比下降xx个百分点。(不含央行票据置换部分)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信贷综合管理,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1、全面推开全辖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

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是一项新业务工作。业务股按照《贷款五级分类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培训教材,量化培训内容,对全辖主任、座班主任和全体信贷员分两期,近七天时间对135名人员进行了培训,7月份利用20天时间对全辖24个信用社进行了贷款五级分类推广工作和验收工作。达到了分类认定准确,标准界定清楚,划分类别靠实的工作要求。

2、狠抓贷款增量,从信贷源头上杜绝贷款风险。

在信贷工作中,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贷款集体审批及回访制度。股内加强对上报贷款的审查力度,注重经验型审查向数据型分析转化。同时加强对基层社上报贷款资料规范化,数据的真实性关卡的审查,从而确保了新增贷款质量。年内共审批贷款0笔,金额0万元,杜绝打回上报贷款0笔,金额0万元。同时加大到期贷款收回率的监管力度,定期预警,有效防止了不良贷款的前清后增的现象;

3、加大大额贷款序时检查频率。

按季对金额在10万元以上大额贷款跟踪上门检查一次,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与整改,半年共检查大额贷款0笔,金额0万元,发出预警整改通知0个社,涉及金额0 万元。

4、狠抓信贷队伍建设。

督促学习,以“信贷通报,以案说教,法规教育”为题材,半年组织信贷员学习培训班2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信贷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通过半年来的学习,信贷人员的信贷业务知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以及依法管贷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5、强化主任责任意识,提高全辖管贷水平,依法规范信贷管理。

今年对三墩、临水、铧尖和银达四个信用社全面进行了信贷检查,检查金额以改往年正常贷款在1万元以上检查为不论金额大小全面进行了检查,检查达到了锁定贷款风险,摸清贷户底数,依规管贷促发展的效果,推动了管理发展的动力。

6、有效整合脱水行业贷款,采取予多、予少的管理策略,重点进行规模扶持。

3月份,首先对全辖支持的22家脱水菜厂经营现状进行了前期调研,提出了有力整合脱水菜行业贷款的管理措施,按照适度压缩贷款规模,稳健扶持发展的方略,半年重点支持脱水行业贷款0家,投放金额xx万元,延续了产业链条,壮大了企业发展后劲。

(二)广拓储源求发展

半年来,始终坚持“高点定位,攻坚克难,以城补乡,调剂余缺,平衡总量”的组织资金原则,按照“全员揽存,巩固农村,渗透城镇,辅射周边,激励促进,扩大总额”的筹资工作整体思路,积极落实攻坚措施,动员广大职工做一家一户的工作,继续实施“531”计划。深入开展“每天入20个农户,收千元储蓄”活动。同时结合信用等级复评做好引存工作,提升服务质量,保证储蓄存款快速增长。截止20xx上半年上半年年12月末,全辖储蓄存款余额为 万元,比20xx上半年上半年年末增长xx万元。其中,活期存款xx万元,比20xx上半年上半年年末增长xx万元;定期存款xx万元,比20xx上半年上半年年末增长xx万元。

(三)倾力支农创双赢

1、支持地方建设,全力支持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半年累计发放非公经济贷款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贷款 万元,为0个个体经商户发放贷款 万元,促其规模壮大,快速发展。通过延伸信贷服务触角,有效拓宽了信贷领域,也为我区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转变支农理念,开展好支农专题活动。

半年来,认真开展农户小额信贷活动,以小额信贷这一农村信用社的优势品牌为载体,努力破解农民贷款难难题。为保证此项活动扎实有效,我们提出了“实、细、稳、好”四个要求,即牢固树立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理念,坚定支农方向不动摇;在工作中细致周到(建立农户档案全面细心;评定信用等级精确细致;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审查仔细;贷款检查和管理周到细心;评定信用村镇严格详细);坚持稳健发展原则,杜绝一哄而上和消极对待;以效果好为标准,向支农贷款要效益,有效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的所需资金,受到了农户的普遍欢迎与好评。

3、在做好小额信贷工作的同时,针对我区部分乡镇的特色农业,适时调整贷款投向。

20xx上半年年累计发放制种业贷款xx万元,同比增投xx万元,养殖业贷款xx万元,同比增投xx万元;

20xx上半年年是我区农村信用社全面实现金融改革和机制创新的关键年。也是我区农村信用社在新的起跑线上,抢抓机遇,奋发进取,审慎经营和稳健发展的重要半年。半年来,业务股坚持以改革、发展、稳定为大局,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我区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坚定服务“三农”办社宗旨和方向,牢固树立支农保稳定促发展的思想,突出风险防范, 强化监督,力促管理,不断提高支农服务水平,有效发挥了信贷服务杠杆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营目标,取得了可喜的经营业绩。

我想说既然我参加了银行信贷员工作,那么我就应该做好,从小我养成的习惯便是如此,做事要认真,不达到成功的彼岸,就不要放手,只要认真努力了,就不会后悔,不会担心自己被现实所击倒。

也许我这一生就会在信贷员工作上做一辈子,运气好的话,我也许可以升级,做一名银行的管理者,如果工作不好,那我也没有什么怨言,我会平衡好自己的心态,知足长乐,这才是为人之道。我相信只要我认真努力工作,我就会为银行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信贷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二

半年来,在联社的正确领导下,针对本人自身担任信用社主任,主要做好信贷管理工作,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提高信贷人员综合素质,有效规避信贷风险。

要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员工素质是关键,特别是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信贷管理队伍。一要强化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信贷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使防范信贷资产风险成为信贷人员的自觉行动,从而达到防范信贷管理人员道德风险的目的。二要加强对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信贷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和掌握多种知识,不仅要精通信贷业务,熟识贷款操作规程,还需要掌握企业的财务知识等,现有的信贷人员业务素质远远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应利用多种方式,对信贷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考试,防范信贷管理人员的能力差带来的风险。三要敦促信贷人员必须及时掌握各项法律法规,特别是一些与信贷资产质量密切相关的基本法规,如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担保法、破产法以及民事诉讼法等。掌握并运用法律武器,这是时代对信贷人员提出的迫切要求。

二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有奖有罚、权责对等的管理机制。

根据信用社的实际情况,在征得联社同意的前提下,对信用社信贷人员适时推出了三包一挂的管理机制,从利息收入中拿出适当比例作为信贷人员的收入提成,这样一来明显加大了对放贷、收贷、收息有功人员的奖励和表彰力度,拉大信贷人员的收入差距,提高信贷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明确责任贷款警戒点,当信贷人员责任贷款中不良贷款超过一定数额时,坚决从信贷岗位甚至负责人岗位上换下来,防止因个人原因导致贷款质量的继续恶化和不良贷款的继续增加。

通过半年的实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全社不良贷款比年初下降了52万元,贷款收息收回率首次达到1xx%,各位信贷人员年收入比普通员工高出5xx0元左右,可以说集体个人的双赢。

三是明确各环节、各岗位的信贷责任,防止责任悬空和不切实际的集中。

每笔贷款,尤其是大额贷款,明确调查人员、二级决策机构成员、以及贷后管理人员的责任比例,既杜绝将责任集中于调查人员一身的不切实际的做法,又防止“集体清收”的形式主义现象,真正使贷款责任有着落,保证各岗位、各环节人员能恪尽职守,各负其责。

非信贷岗位人员不具有信贷管理的相关业务技能,不宜作为贷款责任人。

对内部职工介绍、担保、甚至本人承贷的贷款与其他贷款一视同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审查,清收责任应也由信贷岗位人员承担。

四是对信贷人员加强合理的激励和规范他们的工作过程。

保持信贷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熟悉各种情况,并对信贷人员要提供通畅的沟通渠道,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五是对信贷人员的工作过程进行控制。

重点在于使信贷人员的工作过程规范化、有序化,完善借款合同的各项要素,使之合法合规,杜绝信贷过程中的吃、拿、卡、要等现象。培训有的放矢,除通常对信贷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宣讲外,信用社更分别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专门学习,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信贷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对农村信用社的各项管理规定的理解与认同,以及对信用社的忠诚,增强他们的信心。

分类激励,优胜劣汰。对信贷人员的激励,不搞“一刀切”,而是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激励办法,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凡是不能胜任信贷工作或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实行末位淘汰制,调离信贷岗位。

六是严把贷款投向关:放贷不滥。

要求信贷人员“必须将每一笔贷款投放准确”作为信贷工作的一项准则。因此,我将经营方向定位为:立足“三农”,服务城乡,充当杠杆,实现“双赢”。一是着力推行农户小额信贷。二是着力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七是严把制度执行关。

在实际工作当中,严格执行“贷前调查”和“贷后回访”制度。每个季度我均对贷款户的贷款运作情况进行抽查回访一次,次次都形成纪录。通过贷后回访,使自身对全社的贷款情况了如指掌,并适时提前收回有风险贷款。

信贷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三

我是支行的信贷员,调查贷款客户达150位,成功放款30笔,发放贷款达7xx万元,而且所有贷款均属于正常类贷款。自在信贷路上从零开始的艰辛跋涉。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体会:

面对信贷员这个岗位,开始我还真有些胆怯。从20xx年参加工作以来,需要三天两头跑到客户家中,实地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经营信息,调查掌握客户的贷款用途、还款意愿,分析客户的还款能力。这些对于不善与人交流的我来说,实在是太难了。起初的一个月里,我总在心里想,把钱放出去还不上怎么办?有时打起了退堂鼓,觉得还是继续干老本行比较好。

支行领导了解到信贷员们的普遍心态后,及时和大家座谈,让大家解放思想,放下包袱,说:“还没干就不要轻易否定自己,你们一定会慢慢地喜欢上信贷这个岗位的。”领导的耐心开导和对发展前景的描绘,使大家对自己的工作渐渐鼓起了勇气。思想顾虑消除了,整个队伍开始有了活力。我和大家一样,也受到了很大鼓舞,下定决心从零开始学起。

通过专业化的培训和自学,渐渐地掌握了小额贷款业务和操作流程。

通过支行前期的大力宣传,陆续有一些有需求的客户开始上门咨询,我也迎来了第一位贷款客户。那天,我怀着复杂的心情,与另一名同事坐了一个半小时的公车来到了xx村。这位客户是个农户,有十多年的养殖历史,对市场非常了解。在客户家,我作了自我介绍后,便开始按培训时要求的调查顺序逐项询问。

由于是第一次与客户进行“营销”交流,加上对xx行业了解不够,心里很紧张,问了不到20分钟,客户突然说:“我不贷了,你们走吧,不就是从你们银行贷点款嘛,跟审犯人似的。”我见状,赶忙解释,可这位农户就是不再配合了。无奈,我与同事扫兴而归,第一次营销就此“流产”。

回去的路上,我翻来覆去地回忆刚才的场景,又问同事的感受是什么。经过分析,我找到了答案:问题不在客户,完全是自己根本不会跟客户交流,不懂对方的需求和困难所在才造成了尴尬局面。

扪心自问,如果总是这样不善于与客户交流沟通,以后谁还敢来找我贷款?不行,必须改,从头练!从此,每天上班后就和同事们一起上街作宣传,与小商户们聊天,练习介绍贷款业务;下班后还走亲访友,介绍银行小额信贷,把他们当成练习对象。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我自认为交流技巧有了很大提高。

辛劳踏出丰收路开发信用村将是支行以后的重点发展客户,深入了解掌握农户的经营情况和规律,尽快了解行业,是自己的首要任务。通过亲戚找到几户农户,与同事一起实地去了解情况。时间一长,渐渐地习惯了这种工作。半年的工作业绩虽然不理想,但我深感自己的工作离不开领导和信贷部团队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同时,更感激一直默默无闻在背后支持我工作的家人。我要用“舍小家顾大家”的敬业精神,努力工作争起做一名合格的银行信贷员。

看了“信贷上半年工作总结”的人还看了

1.信贷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2.银行信贷半年工作总结

3.银行信贷工作半年总结

4.银行信贷年中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贷款年度总结篇3

关键词:高等学校;贷款风险;风险防范;风险监控

一、高校贷款风险的自我防范

(一)严格控制贷款规模,做好还款规划

高校贷款规模除了受学校基建规模影响外,必须考虑学校自身的还贷能力,从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出发,正确评估自身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科学地确定贷款总量。贷款总量可通过债务负担率和债务依存度这2个指标来评估。高校债务负担率是指高校年末债务累积额除以当年总收入,这一指标反映了高校总负债存量与学校经济比例关系。高校债务负担率越高,债务压力越大。高校债务依存度是指当年高校贷款额占年财务总支出的比重,反映当年财务支出对当年举债的依赖程度。在达到举债高峰期时,债务负担率最高,债务依存度也比较高。在此之前,往往需要年年贷款,出现举新债还旧贷的现象,我们把这一时期称为举债前半期。当债务依存度为零时,完全由自身的收入来还本付息,这时的贷款存量逐年减少,这一时期称为举债后半期。通过这2个指标的测算可以对贷款规模形成的偿还压力进行评估,使贷款规模控制在高校可承受的范围内。高校基建借款涉及的金额一般比较大、借款期限比较长,应对借款偿还做出安排。通过正确编制具体的借款偿付计划,对现金偿付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可建立偿债基金制度,即每年按一定的比例提取偿债基金,为偿还贷款提供灵活的现金调度和充足的资金来源,保证如期清偿债务。

(二)建立监测指标体系,防范财务风险

为及时识别和防范贷款风险,高校必须建立包括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在内的监测指标体系,及时发现学校运营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增强预警机制,防范财务风险。这个指标体系主要包括:

1、资产负债率。该指标是指学校的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反映学校的资产负债情况。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学校的净资产越多,风险越低。目前高校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在8%-12%之间波动,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超过20%就会呈现出较大的财务风险。

2、债务负担率。该指标是指高校年末债务累积额除以当年总收入,反映学校负债总额与该校收入能力的关系。高校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是学校的收入,该比率越高偿债压力越大,风险也越大。

3、债务依存度。该指标是指高校当年贷款额除以当年总支出,反映高校当年支出对当年举债的依赖程度,是否存在借新债还旧债的情况。

4、近期支付能力。该指标等于年末货币资金结存额与全年各类支出的月平均额相比,计算出可供周转月数来测算高校的近期支付能力。该指标越大,支付能力越强,还贷能力就越强。可供周转月数最好不低于3个月。

5、远期支付能力。该比率等于可支出的长期净资产除以年末货币资金结存额。学校的可支出的净资产包括无限制的净资产即一般基金、受到暂时限制的净资产,其占年末货币资金的比重越大,表明学校可支配的自有资金越多,贷款偿还的风险就越小。在财务状况较稳定的情况下,该指标值通常为54%-60%。

6、收入增长率。该指标等于学校当年收入与上一年度收入的差额除以上一年度收入,反映学校的收入增长状况。该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规模增长情况,但是规模的增长应当以质量的保障为前提,因此该指标只能作为辅的指标。

7、收入支出比率。该指标是指学校当年支出总额与收入总额的比值,若该指标大于1,则反映学校当年结余为负数,收不抵支,存在动用历年结余或负债资金弥补支出的情况。若该指标小于1,则反映学校当年有结余,财务运行处于正常状态。

8、净资产回报率。该指标等于净资产的变化额除以总的净资产。该比率反映学校净资产的增长情况,该比率越大,说明发展能力越强。

9、净收入比率。该指标等于非限定净资产的变化额除以非限定总收入。该比率反映了高校可动用的净资金留存比率,该比率越大,说明发展能力越强。

高校举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高校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为学校发展培育后劲,通过上述指标体系实时分析、评价并揭示高校举债办学中的隐性财务问题,对潜在的财务风险将起到预警预报的作用。

(三)加强贷款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贷款资金的使用除了还本,还要支付利息,资金成本高,因此学校要加强贷款资金管理。首先,资金的安全完整是保证贷款偿还的前提,高校的财务收支应由学校统一管理,各项收支必须纳入学校总预算和决算,确保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分离、相互牵制,降低错误或舞弊的风险。其次,对贷款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人负责,专款专用,杜绝利用银行贷款来弥补校内分配制度改革所导致的资金缺口以及其他消费性的支出。再次,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责任到人,确保贷款资金的安全完整,并对造成贷款资金损失或浪费的部门或个人严肃查处。最后,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审计部门、教代会等对学校贷款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的职责,保证贷款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客观性,提高高等教育资源使用的效益。

(四)开源与节流并重,增强还贷能力

首先,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来增强“贷”的渠道筹集资金的偿还能力。高校要在教育市场资源和能力中占据竞争优势,就必须在“质”上有所突破、有所作为,这样,高校才能在激烈的生源竞争和就业压力中处于优势地位,保持生源的稳定和增长,从而保证学校的学费收入。还可以通过建立校友的档案和跟踪联系制度,争取校友及相关人员捐赠;通过与民办院校合作、引进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用市场机制规避普通高校现有收费限制,拓宽收入渠道;通过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鼓励科研人员将更多的专利产品转化为经济优势,以获取收入等等。其次,在增加收入的同时,还必须勤俭治校。通过零基预算,增强预算规划、控制开支、调整资金,为贷款偿还计划的落实提供保证。加强成本核算,提高效率、降低办学成本,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保障今后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金融机构对高校贷款风险的监控

(一)贷款额度和风险系数评估

金融机构应结合教育部和财政部给出的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对高校可偿债资金进行计算,以确定贷款额度和风险程度。

高校的收入来源可分为限定性收入(有指定用途)和非限定性收入(无指定用途)两大类,只有非限定性收入才能作为高校偿还债务本息的资金来源,因此银行应综合考虑高校未来经费收支增长、资金现值、事业基金中一般基金的余额等因素后,通过测算历年的非限定性净收入结余的现值及目前可动用的资金来确定贷款资金控制额度。

高校的非限定性收入包括非专项教育经费拨款(不含附属中小学教育经费拨款)、教育事业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经费拨款、上级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

非限定性收入=(非专项教育经费拨款-附属中小学教育经费拨款)+教育事业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经费拨款+上级补助收入+其他收入

高校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必须首先确保必要的刚性支出。必要刚性支出包括基本支出(不含科研支出和已贷款利息支出)和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必要刚性支出=(基本支出-科研支出-已贷款利息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非限定性净收入=非限定性收入-必要刚性支出

为抵消各年收入与支出中偶然因素的影响,可用最近几年非限定性净收入平均数为基数,来确定基期非限定性净收入的数额。根据高校事业稳定发展的基本设定,进一步设定非限定性收入与必要刚性支出按同比例增长,则高校的非限定性净收入也将按同样速度递增,具体增长比例按照审慎性原则依据近几年的贷款高校平均增长比例及学校的规模限制因素来确定,则n年期累计非限定净收入现值为:

P――n年期累计非限定性净收入现值

R0――基期非限定性净收入

g――非限定性净收入的增长率

K――为资本成本

n――预期还款年数

由于高校事业基金中仍有部分资金可用于偿还贷款本息,假设现有可用于偿还贷款本息的资金为B,则n年期累计贷款控制额度M的估价模式为:

n年期累计新增贷款控制额度=n年期累计贷款控制额度-累计未偿还贷款余额

现有贷款风险指数等于累计未偿还贷款余额除以n年期累计银行贷款控制额度,假设现有贷款风险指数为β,其计算公式为:

V――累计未偿还贷款余额

现有的贷款风险程度评估标准如下:0.8

(二)贷后跟踪管理

贷后跟踪管理是贷款风险预防、风险规避和风险抑制的重要环节,现阶段贷后管理是整个银行业信贷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对于高校客户的贷后管理更是如此。金融机构要密切跟踪贷款资金的流向,确保贷款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防止挪做他用。对借款高校的财务状况、现金流情况以及教学、各项经营活动进行检测和分析,若发现存在潜在的风险因素,应及时预警,尽早防范。同时,按照拟定的还款计划,督促贷款高校及时还贷。

三、政府部门对高校贷款风险的监控

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我国公立高校属于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投资,学生的收费标准也必须经由政府的有关部门批准,因此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作为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者和监管者,也必须对高校贷款进行监管。首先,政府及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宏观管理和监控,对所有大额高校贷款建立备案制度,对这些高校的年终决算建立风险分析体系,评测风险状况,全面掌握高校的贷款规模和风险状况。必要时可采取强制措施,比如强制其按学费收入的一定比例偿还贷款,以控制贷款规模。其次,可加强政府审计的力度,对贷款资金的投向及使用效率进行审计,保证贷款资金用于高校当前和未来事业发展的重大项目上,保证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率。再次,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我国高校规模进行合理的规划,引导、监督、控制各高校发展和建设规模。最后,各级政府应尽最大努力增加教育的财政投入,必要时可进行体制创新和政策改革,改变政府财政供给能力有限的现实,减轻高校的还贷压力。

参考文献:

1、于志刚.高等学校负债风险控制研究[EB/OL].省略.

2、黄辉.高校财务风险的衡量指标[J].工作视点,2005(12).

3、李建勇,张彦开.高校贷款的风险控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4、郑继辉.“高校财务风险”研讨综述[J].铜陵学院学报,2003(3).

5、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教财[2004]18号文)[Z].

6、闫琳.高等教育信贷政策及风险控制研究[EB/OL].省略.

(作者单位: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作者为高级会计师)

贷款年度总结篇4

根据你局《关于召开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部门经理联席会议的通知》的要求,现将我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至200×年8月房地产信贷业务发展情况

我行个人住房贷款中大部分是自建房贷款,其次是住房二手楼贷款,住房一手楼贷款很少。自截止200×年8月末我行个人住房贷款(含个人商用房贷款)余额为×万元,比年初减少×万元。其中住房一手楼贷款(含商用房一手楼贷款)余额为×万元,比年初减少×万元,占个人住房贷款总额的×%;住房二手楼贷款(含商用房二手楼贷款)余额为×万元,比年初减少×万元,占个人住房贷款总额的×%;自建房贷款余额为×万元,比年初减少×万元,占个人住房贷款总额的×%。

年初至8月末个人贷款发放收回情况:年初至8月末全行只发放×笔个人住房贷款(住房二手楼贷款)共×万元。今年以来全行个人住房贷款共结清销户×户×万元。其中住房一手楼贷款结清销户×户×万元,住房二手楼贷款结清销户×户×万元,自建房贷款结清销户×户×万元。

二、我行个人住房贷款的资产质量情况

200×年8月末我行个人住房不良贷款余额为×万元,不良占比为×,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万元,不良占比比年初上升×个百分点,其中住房一手楼贷款不良余额为×万元,不良占比为×,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万元,不良占比比年初上升×个百分点;住房二手楼贷款不良余额为×万元,不良占比为×%,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万元,不良占比比年初上升×个百分点;自建房贷款不良余额为×万元,不良占比为×%,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万元,不良占比比年初下降×个百分点。

我行前8月新发生个人住房不良贷款共有×户×万元,其中住房一手楼贷款×户×万元,住房二手楼贷款×户×万元,自建房贷款×户×万元。

由此可见,我行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一手楼贷款虽然贷款余额占比小,但住房一手楼贷款不良余额较大,不良占比较高,风险较大。相较而言,我行自建房贷款不良占比较小,且比年初有所下降,而住房一手楼贷款和住房二手楼贷款的不良占比均比年初有所上升。

总体而言,我行200×年前8月在个人住房贷款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万元,个人住房贷款累计收回×万元以及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只有×万元的情况下,不良占比比年初上升×个百分点。从贷款品种来看,全行现有三类个人住房贷款品种的不良占比均在×以上,住房一手楼贷款不良占比甚至高达×,均高于省农行规定的单个贷款品种不良占比不能超过×的比例。

三、我行个人住房贷款的主要风险分析

1.收入证明存在虚假现象,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第一还款来源风险明显。为取得住房贷款,借款人千方百计取得所在单位的虚假收入证明,很多单位也应借款人的要求出具不实证明,导致银行无法真正把握借款人的风险状况,第一还款来缺失,形成信贷风险。

2.信用环境、司法环境不尽人意,执行个人住房贷款抵押物往往遇到清收难,抵押物处置损失大,第二还款来源风险现显。对贷款抵押物清收要经过受理、审理、判决、申请执行、执行、拍卖抵押物归还贷款本息等一系列过程,持续时间长,难度大。同时,由于执法环境不佳,往往“赢了官司输了钱”。另外,由于部分房产评估中介机构为谋取利益出具不实房产价值评估书,个人住房贷款在发放时抵押物评估价就过高,导致抵押物拍卖价款不足以全额收回不良贷款本息,形成贷款损失。

3.信贷人员对业务、操作流程不熟悉,形成操作风险,甚至涉嫌假按揭现象。业务操作风险,直接导致我行住房贷款风险,教训十分深刻。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1.加强学习和培训,严格执行个人住房贷款规章制度。去年末,省行对所有个贷品种进行整合,编印了《个人信贷产品操作手册》,该手册不仅是办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规范性文件,更是个贷从业人员学习信贷规章制度的教科书。我行组织有关业务人员进行认真学习,熟悉个人住房贷款规章制度和房地产业务知识,了解相关行业信息,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

2.强化对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管理,加快不良贷款处置。

充分利用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和综合应用系统,采取在线监测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预警信号,在异常风险发生前后及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并共享本行其他机构和其他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上的失误等信息,将风险控制的关口前移,保证我行信贷资金的安全。同时,还要加强同法院执行部门、拍卖机构的沟通协调,加大对存量个人住房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

贷款年度总结篇5

从内蒙古自治区的情况看,金融机构授信大客户主要集中在工、农、中、建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及交通银行。贷款趋同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客户主要集中在4家国有商业银行。截至2004年9月末,上述6家银行授信大客户共有181户,评估授信额度1115.87亿元,实际贷款865.44亿元,占其各项贷款总额的52.47%,其中:4家国有商业银行支持的大客户166家,占大客户总数的91.71%;授信额度1109.27亿元,占大客户总授信额度的99.41%;贷款余额613.3亿元,占大客户贷款总余额的70.87%。二是贷款在客户、行业和地区间的集中度较高。9月末,6家行前10位客户贷款余额394.46亿元,占其各项贷款总余额的23.92%,占大客户贷款总余额的45.58%。国家开发银行大客户贷款占该行贷款余额之比达97.39%。从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电力、交通、煤炭、通讯等行业,9月末贷款余额为582.01亿元,占其各项贷款总余额的35.29%,占大客户总贷款余额的67.25%。从地区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3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9月末3个地区大客户贷款余额578.56亿元,占其各项贷款总余额的35.08%,占大客户总贷款余额的66.85%,其中:呼和浩特市的大客户最多,达40户,贷款余额370.46亿元,占大客户总贷款余额的42.81%。三是大客户多头授信现象较为普遍。在181家大客户中,有44户在2家以上银行有授信,有的甚至在5家银行有授信,多头授信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解决银行贷款趋同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改革经营方式,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商业银行要适应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借鉴国际通行的规则和做法,把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与加强结构调整和提高业务创新能力结合起来,改变多年来重同质竞争、轻差异化发展的经营方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改进对客户的服务,推进银团贷款和俱乐部贷款,完善项目融资,学会风险定价;大力调整资产结构、产品结构、客户结构和收入结构,提高规避风险和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培育和扩大优良信贷载体,改进金融服务,促进银行信贷总量适度和结构平衡。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强信贷营销工作,深入调查研究,既要搞好对大客户的金融服务,更要重视对中小企业等弱质产业和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要加强同企业的沟通,遵循市场法则,根据客户的需求,研究开发量身定做的服务产品,培植和发展潜在客户市场,积极主动地为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企业提供正常的信贷支持,提高金融服务经济、服务消费的水平和质量。

(三)建立科学的信贷奖惩制度,增强信贷人员营销贷款的积极性。商业银行要建立健全贷款风险约束机制与创造优质信贷资产激励机制相统一的信贷管理奖惩制度,既要严格追究使信贷资产形成风险和损失责任人员的责任,又要注意对信贷资金营运好的人员的合理奖励,最大限度调动和保护信贷人员营销贷款的积极性。对信贷人员责任的认定要科学合理,凡因不可预测的市场、政策变化及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的不良贷款或资产风险,应减轻或免除信贷人员的责任。

贷款年度总结篇6

一、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情况的实证分析

(一)金融助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近几年,阜新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二产业占比不断提高。根据产业的发展规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将最高,说明阜新市的产业发展还处于中期阶段。在产业结构变化指标方面我们选取了产业结构优化率(ISR),产业结构优化率是指第二产业产值与第三产业产值之和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在研究地区金融业发展情况时我们选取了金融相关比率(FIR)和存贷款比率(SLR)两个指标。阜新市金融资产主要集中在银行,而银行的最主要资产主要是存款和贷款,因此我们使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来表示金融相关比率。存贷款比率(SLR)是指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与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值。

根据所选数据我们得出2001年到2012年阜新市阜新市产业结构优化率(ISR)、金融相关比率(FIR)和存贷款比率(SLR)如图一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阜新市2001-2004年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产业机构优化率在转型初期有所下降,随着转型的不断深入,2005年以后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率稳健上升,与其走势基本一致的是存贷款比例。金融相关比例在2009年以后与产业结构优化率走出了相反的态势,其主要原因是近两年受宏观货币政策及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贷款数据影响,金融存贷款增长幅度没有GDP增长快导致该曲线出现了短时间的下降,总体上阜新市经济金融协调度较高。

(二)产业发展对信贷支持的依赖度基本稳定,第二产业对信贷支持的依赖度逐年降低

信贷依赖度是用来测算各产业部门的生产对信贷支持的依赖程度的大小。把第i产业贷款额除以相应产业的生产总值,就得到了该产业对信贷支持的依赖程度。2008-2012年阜新市三大产业的信贷依赖程度情况显示:近几年阜新第一产业的信贷依赖度比较稳定,2012年农业信贷依赖度下降较多,由2010年的61.21%下降到2011年的47.52%;第二产业的信贷依赖度逐年降低,由2008年的108.2%下降到2012年的99.33%。第三产业的信贷依赖度也呈逐年降低态势。第二产业的信贷依赖度与其他城市相比仍然较高的原因是企业融资结构单一。阜新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目前仅有辽宁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企业上市融资,融资金额11.58亿元。多数企业主要以间接融资方式为主,间接融资比重占90%以上。

(三)各行业信贷资金产出效率不断提高,农业贷款产出效率仍然较低。金融机构贷款与GDP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单位信贷资金的产出效率,由于阜新转型初期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较大,我们用各行业固定资产形成总额除以各行业贷款来粗略表示行业贷款转化为行业投资的比例。从下表我们可以发现转型初期按行业分类各项贷款转化率均不高,农业对阜新市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农业贷款的转化率一直在低位徘徊,2001和2002年,这一比例仅为2.1%和4.3%,近两年转化率显着提升,农业贷款的产出效率较低,从侧面也反映了阜新市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组织经营分散。采矿业贷款转化率最低和最高分别为12.9%和116.72%,制造业贷款转化率最低和最高分别为7.0%和221.14%,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贷款转化率近些年来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且比较稳定。这些数据同时从侧面反映了阜新随着经济转型的逐步深入,接续替代产业逐步形成并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贷结构也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发生相应的调整,经济金融协调度不断增强。

表1

年份 农林牧渔贷款转化率 采矿业贷款转化率 制造业贷款转化率 电力燃气水供应转化率

2001 2.10% 12.90% 7% 82.70%

2002 4.30% 17.70% 16.40% 62%

2003 81.70% 24.20% 15.90% 54%

2004 45.40% 91.10% 22.50% 51.50%

2005 33.60% 55.60% 70.50% 76.10%

2006 17.60% 85% 91.50% 161.60%

2007 26.90% 96.20% 101.80% 59.90%

2008 26.12% 76.36% 189.29% 50.79%

2009 30.65% 73.27% 137.65% 79.98%

2010 31.31% 116.72% 221.14% 102.97%

2011 32.56% 110.47% 200.78% 86.89%

二、制约金融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因素

(一)经济因素。其一,经济总量小,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弱,吸纳资金的能力弱。近年来,阜新市全市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虽然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发展速度,但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2012年,阜新市全市生产总值为553.5亿元,仅占全省的2.23%,发展水平较低。其二,从产业结构看,产业层次不高。2012年,阜新市三次产业结构为22.7:45.6:31.7,与全省比较,第一产业明显过高,第二产业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二产业产值中工业生产总值占比较高,工业中又以重工业、能源工业为主,制约着产业转型的速度和效果。

(二)金融因素。自身金融结构不合理,资金运用效率低,难以较好地支持经济发展。首先,金融组织体系相对单一,过于集中地金融市场结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出现真空,县域及民营经济的发展受到越来越严重的资金约束。其次,货币漏损沉淀多,乘数效应差,货币的扩张能力弱。一方面通过金融机构、垄断性企业漏损较多;另一方面,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加之投资效益低,沉淀漏损资金较多,信贷资金产生的派生存款少。再次,金融工具结构单一,全市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信贷等传统业务领域,未形成品牌和规模经济优势,缺乏全方位一体化服务意识,衍生金融工具发展严重滞后。

(三)体制因素。当前激励约束机制不对称,影响了商业银行拓展市场的积极性。中小企业和非公有经济仍处在初始阶段,生产经营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然而信贷资金 管理必须遵循安全性原则,各金融机构为加强风险控制,强化了信贷责任约束,但未建立有效的正向激励机制。贷款发放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现象,使信贷人员产生“惧贷”心理,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难贷款”与银行“贷款难”的矛盾。同时,受信贷资金周转速度制约,削弱了信贷资金的“派生性”功效,影响信贷投放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四)环境因素。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对区域金融资源与区域经济资源能否实现优化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转型初期阜新金融生态环境较差,表现为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布局分散,传统产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严重不足;经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协调度不高;金融生态链短,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严重滞后。随着转型的不断推进,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信用制度不完善导致信贷资源未能在本地发挥效用。

三、对策建议

(一)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积极调整贷款投向

金融机构顺应趋势,转变思想观念,合理配置金融资源,优化信贷结构,减少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信贷投放,寻找新的贷款增长点,创新信贷产品,积极支持产业升级换代,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不断改变信贷结构的不合理成分,有效提高整体贷款规模,支持经济发展。

(二)尽快弱化和消除不合理的信贷集中和配给现象

一是在做好、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提高其行业影响力、比较优势,引导金融机构对其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改变贷款投向过度集中的现状。二是继续改善对“三农”的金融服务。

(三)优化金融资产配置,提高贷款产出率。加强银企合作,在发挥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同时,促进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尤其是要加大对接续替代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完善信贷管理体制,增强信贷投放活力。建立以信贷资金运营效率为重点的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信贷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基层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改进小额信贷运作机制,给予小额信贷充分的利率浮动权限,促进信贷资金良性运行。用足用活国家支持转型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信贷倾斜政策,增加有效信贷投放的同时提高贷款产出效率,真正做到收益与风险相匹配,防止风险沉淀和积累。

贷款年度总结篇7

央行《2016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4.61万亿元,同比多增9301亿元,同比增速为14.7%,超过2009年一季度4.59万亿元的历史最高值。与此同时,房地产贷款增加1.5万亿元,同比增速为22.4%,高于各项贷款7.7个百分点,占一季度贷款增加额的32.5%。个人住房贷款增加额占一季度贷款增加额的22%,比一季度贷款同比增速高10.8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一季度贷款的三分之一流向了房地产行业,五分之一流向了个人住房贷款。

众所周知,2015年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暴露压力持续上升,商业银行口径不良贷款余额增51%,不良率升至1.67%的高位。2016年一季度,这一趋势继续恶化,商业银行平均不良率已突破2%;尤其是房地产相关信贷的大量增长,可能为未来的新增不良贷款埋下伏笔。

对银行业而言,当前的核心问题是不良贷款存量压力依旧较大,银行为减少不良贷款以及利差下降等对利润增长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把业绩规模做大做快以实现短期收益,而此举亦与其长期风险的积累相矛盾。因此,如果这个问题未能实质性解决,则市场对银行信贷风险的担心始终挥之不去。

潜在不良风险一触即发

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为78.3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为75.1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为3.2万亿元;而不良贷款余额为1.39万亿元,较上季度末增加1177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5%,较上季末上升0.07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银行风险呈现可控状态,不过,由于之前部分产业转型升级过度产生了大量不良贷款,之后要进行的国企改革涉及的贷款处置量和规模仍然比较大,银行业潜在的不良贷款风险仍不可小视。

中信建投认为,我们可以用三个层级的数据来观察银行不良贷款的情况,它包括最大口径、一般口径和最小口径三种情况,结果显示,2015年名义不良贷款余额增长幅度超过40%,商业银行口径增幅达到51%。全口径不良率接近2%,商业银行不良率为1.67%。

首先,从最大口径即银行业金融机构口径进行观察,它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数据一般由银监会披露,但至今尚无定期披露机制。根据媒体披露的数据,截至2014年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接近1.48万亿元,不良率为1.60%;而截至2015年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接近2万亿元,不良率接近2%,整体不良余额增幅约为35%-40%。

其次,从一般口径即商业银行口径进行观察,它包括五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以资产规模计大致相当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77%。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数据由银监会按季度定期披露。根据银监会的数据,商业银行2015年名义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水平继续双升,且上述两个指标均达到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而且,商业银行名义不良呈现三个基本特征:1. 2015年不良贷款余额增幅继续加速,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幅在2015年内持续保持50%以上,是本轮经济周期下行以来增速最高的年度。2.自2013年第四季度以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连续10个季度上升,2015年第四季度升至1.67%。3.在经过核销、转售等财务处理之后,商业银行报表呈现的不良贷款结构基本稳定。

最后,从最小口径即上市银行口径进行观察,目前,在A股上市的银行共16家,根据监管要求,上市银行的披露周期是季度,其中细项数据的披露周期是半年度或年度。根据已经披露的16家上市银行2015年年报的数据,不良贷款余额在2015年内的增幅约为50%。

尽管目前上市银行的估值已处于历史底部,但市场认为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指标相对静态,不能完全反映其资产质量的潜在发展趋势,基于此,中信建投提出三项替代指标作为“潜在问题资产”的度量方法。

第一项替代指标是“关注+不良贷款”,该指标可以修正银行在不良暴露层面的顾虑。以10家代表性的上市银行的数据作为参考指标,结果显示,2015年关注类贷款增长33%,年末关注类贷款占比3.50%,较年初提高0.6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关注+不良贷款累计规模在2015年增长37%,占比升至5.17%。

第二项替代指标是“逾期贷款”,该指标可以修正五级分类过程中的主观因素。10家上市银行逾期贷款增幅为45%,年末逾期率为2.64%,较年初提高64BP。

第三项替代指标是“核销前不良贷款”,该指标可以修正财务处理的影响。10家上市银行2015年大幅提高了核销规模,总计核销了2910亿元,同比扩大72%,据此推算核销前不良贷款在2015年增长了5851亿元,较2014年扩大了75%,相当于2014年年末账面不良贷款总额的96%。

从上述三个替代指标的情况来看,2015年以来,银行潜在信用风险压力并未减轻,多项指标增量和增幅均处于多年高位,尽管2015年全年信贷风险持续暴露,但2016年新增风险暴露的压力仍不可小觑。

风险跨部门小幅蔓延

如果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细分结构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整体而言,银行业信贷风险存在从中小微向对公部门蔓延的趋势;从期限结构看,短期贷款不良升幅偏高,原因可能在于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更多使用短期贷款;从行业分布来看,风险较大的仍然是制造业和贸易行业,商业服务业和个人按揭升幅较大但基数较低;从区域分布来看,环渤海和中西部不良贷款增幅偏高。

2015年,代表性银行对公不良贷款增幅提升至46%,四年来首次超过零售贷款不良增幅。我们对可获得较完整数据的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历史分析显示,不良贷款在对公和零售两大类别上的分布主要体现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12-2014年,风险集中在小微贷款领域。上市银行零售贷款不良余额增幅较高,原因可能在于零售贷款余额增速较高(年化18%),以及零售项目下的小微企业和个人经营性贷款风险持续暴露;第二个阶段是2015年,风险蔓延至对公领域。对公贷款不良升幅跃升至46%,超过零售部门,这表明信贷风险向公司业务条线蔓延。

从期限结构来看,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短期贷款压力较大。2015年,代表性银行短期贷款不良增幅达到67%,明显超过中长期贷款的不良增幅。事实上,2013年以来,一直是短期贷款不良上升较快,尤其是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表现得更为明显,这里的原因可能包含多种因素,而且会因银行具体情况不同而有所区别,但至少说明在短期贷款里,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占比较高,而这两类企业是本轮不良贷款上升的重灾区;与此相对应,中长期贷款中的国家项目较多,质量风险问题暂时尚未集中爆发;而短期贷款由于到期日较早,风险问题率先显露。

从行业结构来看,制造业与贸易行业仍是不良贷款的主要发生领域。2015年,代表性银行不良贷款在行业分布上继承了前期特征,制造业和贸易行业仍是主发生行业。从农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的不良贷款行业分布来看,主要体现出三个明显特征:第一,存量风险集中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上述5家银行合计分别为1090亿元和888亿元,这两类不良贷款在2015年增速相对较低,但仍然达到42%和63%;第二,增速最高的行业是商业服务业,达到246%,但该类贷款不良余额较小;第三,市场关注度较高的房地产行业和公共事业类贷款,余额规模中等,分别为126亿元和128亿元,增速均为74%。

从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的个人贷款来看,呈现出以下特征:第一,个人按揭贷款不良余额低基数高增长,2015年全年增幅高达80%,但余额仍然温和增长,为105亿元,不良贷款率仍远低于其他贷款品种;第二,信用卡和个人经营贷款不良升幅在70%左右,推测这两类贷款在经济形势低迷和前期扩张较快的背景下,未来将逐渐暴露相关风险;第三,个人消费贷款不良增幅相对温和。

从区域结构来看,环渤海与中西部不良贷款的升幅仍然较大。2015年,代表性银行不良贷款在区域分布上有一定程度的分化,根据中信建投对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不良贷款区域分布变化情况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两个基本判断:首先,上升较快的区域是较低基数上的环渤海,上述3家银行的数据分别是49%、110%、50%;其次是较高基数上的中西部,分别是48%、60%、88%。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关注,即不同银行区域不良贷款率分化较大,其中工商银行较为平均,建设银行发达地区不良贷款率较高,农业银行发达地区不良贷款率较低,这可能与各行的资产结构有关。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陡升

对资本市场而言,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变化趋势做出准确的前瞻性判断更有价值。这里可以提供几个观察切口,首先,占总贷款3.5%的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压力明显上升;其次,逾期贷款年度增幅45%与不良贷款接近,逾期/不良指标在2015年基本保持了稳定,但逾期未减值贷款同比增长在50%-80%之间,这可能意味着未来资产风险暴露的压力仍未减轻;再次,考察“潜在问题资产”增量相对于拨备前利润的比值,2014年后明显上升,2015年则升至30%附近,意味着利润表的稳定性预期下降;最后,从企业偿债能力的角度分析,传统行业存在较大的融资性现金流压力。

从五级分类的视角来看,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的压力较大仍是困扰银行业的心病。上市银行迁徙率数据显示,当前资产质量压力主要体现为前期关注类贷款风险暴露的压力。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平均比率从2014年的3.3%升至2015年的4.3%,升幅相对温和,但考虑到正常类贷款基数庞大,这种上升趋势仍然值得警惕。

更令人担忧的是,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平均比率从2014年的14.8%升至2015年的24.6%,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较大的升幅意味着此前的关注类贷款有1/4在1年内暴露风险,这是新增不良贷款的主要贡献力量。而次级类和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比率亦有小幅提高,但这两项比率长期处于高位,年度变化的参考意义有限。

从逾期贷款来看,未下沉到不良贷款的部分亟待化解风险。逾期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作不良贷款的先行指标,一般而言,多数贷款逾期一到两个季度后将被分类为不良贷款。2015年上市银行的数据显示,逾期贷款增幅与不良贷款接近,年度增幅在45%左右,表明(经过处置后的)不良贷款余额基本真实反映了逾期发生的规模;此外,逾期/不良比率大致保持了稳定(约为1.6倍),但由于两者规模同步增长,逾期-贷款差值规模继续扩大,将会在下阶段形成新增不良的压力。

根据中信建投对上市银行逾期但未减值类贷款的规模和结构的分析,结果显示:逾期未减值贷款总规模年度增幅在50%-80%之间,略高于逾期贷款规模,表明积累未暴露的不良贷款压力仍在上升。

如果把新增逾期规模和拨备前利润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银行利润表的稳定性预期在下降。参考上述三个替代“潜在问题资产”的度量指标,考察一个年度内“潜在问题资产”增量相对于当期拨备前利润的比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评估利润表的稳定性。结果显示, 2014-2015年该比值上升较快,2015年逾期贷款增量已经占拨备前利润的22%,这表明在极端假设下(所有逾期的贷款都形成损失),银行拨备前利润需要折损22%。

银行信贷的主体是实体经济,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最终反映的是企业部门的真实盈利能力。2010年以来,一些传统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出现明显下滑,但相关债务并未及时收缩(甚至还有进一步扩大),部分行业领域债务开始呈现庞氏特征。以上市公司分行业数据作为对象,可以对实体企业总债务水平和偿债能力的变化趋势获得更直观的了解。中信建投使用2015上半年的数据分析的结果如下:

首先,传统行业总债务水平持续升高,2015年中期,有息负债/所有者权益比值已经接近100%(相对于2000年的50%左右);其次,2015年中期,传统行业经营性现金流对流动负债的覆盖能力、EBIT对总负债的覆盖能力均已经降至10%左右;第三,解决企业现金流成为现实问题,因此存在改善融资性现金流的必要。

从当前的金融形势来看,未来最有可能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形成跨界传染的风险主要有两类:一是债券市场,若刚性兑付打破的进程超出预期,可能形成债权型市场公允价值的较大波动;二是互联网金融市场,包括庞氏和高杠杆机构可能都面临风险暴露,商业银行已经开始主动进行风险隔离,但仍可能在行业出清过程中受到牵连。

长期以来,中国债券市场主流券种一直具有较强的刚性兑付预期,商业银行债券类资产配置风险权重较低,配置规模较大,特别是一些机构投资者通过回购等工具进行债券资产的杠杆投资。但在当前传统产业经营形势恶化、金融市场化推进、政企关系逐渐改革的背景下,一些债券品种开始出现违约迹象。2016年以来,违约现象从民企向国企蔓延,特别是4月央企中国铁路物资宣布相关债务融资工具暂停交易的信用风险事件对市场心理形成较大的冲击。

另一方面,在监管不断强化的前提下,民间金融的风险蔓延也值得警惕。当前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核心风险在于市场存在庞氏融资但难以及时识别。尤其是部分杠杆较高的企业,由于流动性稳定性较差,存在信用风险向流动性风险演变的趋势。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此前已经陆续开始隔离民间金融风险,包括关闭P2P接口、排查资金挪用等,但在互联网金融严厉监管、相关风险集中暴露的阶段,它们仍将不可避免受到一定程度的风险牵连。

贷款年度总结篇8

第二条奖励考核坚持支持经济发展原则,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实事求是原则。

第三条奖励考核对象为本县辖区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各乡镇和社区、县金桥担保公司。

第四条考核主要内容。

(一)考核信贷投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以信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为重点,引导各行社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加快信贷投放,确保信贷总量稳定增长。重点考核各行社的贷款净增额、贷款累放额、贷款余额。各行社投放到本县区域外的贷款不纳入考核范围;各行社牵头组织银团(社团)贷款支持本地经济发展,异地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纳入牵头行社予以考核。

(二)考核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质量。以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社区信用工程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信用乡镇”、“信用社区”创建工作,努力提升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第五条奖励标准及办法。

(一)信贷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

1、奖励资金总额。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上年度增长幅度达到或超过考核年度全县GDP增长幅度时,按照考核年度年末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万分之二计提奖励资金总额,依权数进行分配。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上年度增长幅度未达到考核年度全县GDP增长幅度时,不予奖励。

2、奖励资金的确定及使用。

(1)考核指标。贷款净增额占比,即贷款净增额占全县贷款净增额的比率;贷款累放额占比,即贷款累放额占全县贷款累放额的比率;贷款余额占比,即贷款余额占全县贷款余额的比率。

(2)考核指标的权数分配。在综合考虑各行社贷款存量、季节性放款与回收以及贷款的增长潜力等因素,对考核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贷款净增额占比的权数为70%、贷款累放额占比的权数为20%、贷款余额占比的权数为10%。

(3)各行社奖励资金的确定。按各金融机构贷款净增额占比、贷款累放额占比、贷款余额占比与相对应的权数乘积作为系数,以奖励资金总额的85%作为基数,基数与系数的乘积为各行社的奖励资金。具体计算公式:某行奖励资金额=(某行贷款净增额占比×70%+某行贷款累放额占比×20%+贷款余额占比×10%)×(奖励资金总额×85%)。

(4)人行及银监部门的奖励资金的确定。按奖励资金总额的15%提取综合管理奖资金对人行、银监办给予奖励,人行分配综合管理奖资金的70%,银监办分配综合管理奖资金的30%。

(5)当年出现支付风险、挤兑风波,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重大责任事故、严重影响地方金融稳定的事件,以及出现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一票否决”的,取消其当年评奖资格。

(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奖励。

1、基本要求。各乡镇严格按照省信用环境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确定的信用乡镇评定的基本条件、指标等,认真开展信用乡镇创建活动,确保当年创建成为信用乡镇或顺利通过信用乡镇复查验收;各社区按照省信用环境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确定的社区创建的八条标准、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余额及增长要求,认真开展信用社区创建,认真做好信用社区的申报和复审,确保当年获得信用社区荣誉;担保公司要努力增强担保实力,积极发挥担保的杠杆作用,为中小企业或下岗失业人员的信贷融资提供担保,力争担保余额逐年增长。

2、奖励标准。

(1)对创建信用乡镇、社区成功的,予以通报表彰,并给予2000元奖励。

(2)在考核年度“湖北省A级金融信用县”顺利通过复审的前提下,对信用乡镇、社区顺利通过复审的,给予1000元奖励。

(3)对担保公司按当年累计担保额的万分之二给予奖励。

第六条奖励考核评选的组织领导和方式及要求

(一)县政府成立奖励考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县政府办公室牵头,人行、银监办、金融生态办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人行。

(二)奖励考核对象次年1月底前向奖励考评领导小组提出申请,并按要求提交自评材料;奖励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奖励考核对象和自评材料进行审核,并组织专班进行现场考评,现场考评工作在3月底前结束。整个考评工作于“湖北省A级金融信用县”复审结果正式公布后15个工作日内结束。考评结束,奖励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形成书面考评报告,提出具体奖励意见,经奖励考评领导小组审定,报县政府批准后,给予奖励。

第七条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对奖励对象领导班子进行奖励。

上一篇:景区年度总结范文 下一篇:年度部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