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难”与“难贷款”的双向困局

时间:2022-08-31 10:15:18

“贷款难”与“难贷款”的双向困局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型企业都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中小型企业具有规模小、经营灵活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它能够带动整个经济市场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扩大出口、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2010年9月底,按现行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测算,中国中小企业总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中小企业日益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而活跃的力量。

然而与中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相比,中小企业获得的金融资源是不平衡的。总体来看,中小企业在金融资产的配置当中占的比例不到20%。

2008年以来,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中小企业成为受冲击最大的群体,融资难问题愈加凸显。在我国,当前的体制和制度框架下中小企业往往无力进入正规的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外源融资主要还是依靠间接融资。在各种间接融资方式中,商业信用和票据市场发育缓慢;由于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者思想观念等诸多局限,企业融资租赁发展缓慢;至于创业投资基金,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还是新事物。目前,商业银行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体。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银企信贷交易成本、信贷政策制约、资产质量压力等多种原因,导致银行不愿或不能将大量贷款贷给中小企业,数据显示,中小企业贷款额在国内商业银行全部贷款余额中的占比仅为22.5%,“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中小企业贷款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加快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促进社会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方面。

根据经典风险分散理论,在利率收益相同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在贷款对象选择上应该尽量分散化,而不是集中式地对大企业贷款。而现实中却出现上述理论的悖论:商业银行贷款主要集中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国内银行在从事贷款业务的时候实际所遵循的基本法则主要包括两点,第一是风险尽可能得小,第二是完成每一笔贷款业务所耗费的成本最小。在这两条原则指引下,可以看到“铁公基”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国企、房贷等贷款业务成为各个银行追捧的对象,这些业务由于有较为充足的资产做抵押担保,或者有政府信用做抵押担保,因此放贷风险较小,同时,由于贷款形式较为一致或规模较大,因此确定单位数量贷款发放所消耗的成本也相对较小。而与此同时,广大的中小企业却陷于从银行贷款无门的尴尬境地。从银行角度看,中小企业贷款成本高、风险大,其业务很难达到盈亏平衡点,无利可图,甚至亏损,与大企业贷款相比,比较利益当然小,因此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即使愿意尽社会责任,也很难保持商业可持续性。由此出现了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的状况。

“中小企业贷款难、银行同样难贷款”,如何从银行的角度解决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问题,破解这一双向困局,是一个具有现实探索意义的课题。下面将主要从企业及银行出发,提出当前中小企业及银行在贷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找化解银行贷款难题的“爆破点”,探讨问题的解决对策,推动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和发展。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资金短缺、周转不灵、融资难等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就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基本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融资结构不合理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其大多是靠自我积累、自我筹资发展起来的,自有、积累及向亲友借贷等内源性融资占的比重较高。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向银行、信用社等间接的外源性融资依赖程度提高。由于现行体制约束及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资金少、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弱等因素限制,中小企业一般无法进入股市或债市进行直接融资,另外我国的产业基金、风险投资等也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中小企业目前基本上是只能依靠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但是,银行贷款占全部融资的比例很小,企业资金主要来自企业股东股本资金和企业经营利润投入,其次是采取民间借贷。

(二)融资成本高

目前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上浮20%~30%,加上登记费、评估费、公证费、担保费等,估计中小企业的融资总成本高达12%,比大中型优势企业的贷款成本高出一至数倍。业内人士指出,如此之重的资金成本意味着企业的资金利润率至少要达到12%才不致亏本,而我国工业平均利润率能达到12%的行业是很少的。

(三)银行信贷支持率低

虽然近几年全国信贷总量在高速增长,但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比率却一直比较低。据统计,目前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仅占银行信贷总额的10%左右,全国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仅占银行短期贷款的14.4%。可见,我国中小企业获得的银行信贷支持非常少,这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是极不相称的。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自身因素对融资的影响

1 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管理薄弱,财务报表不规范,信息不完全,其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变动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无论是贷款方还是担保机构都不容易把握,很多小企业存在隐瞒真实财务信息的情况,对银行征信也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另一方面是银行和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信用体系不健全。

2 中小企业的高比率的倒闭和违约。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不稳定,生命周期短,每年有大量的中小企业诞生,同时又有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可以说是“方生方死”,使得发放贷款的银行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此外,贷款偿还的高违约率也是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

3 中小企业小而散,贷款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成本也会较高。这自然使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部分中小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质量差,不符合信贷扶持条件。

(二)商业银行缺乏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动力

1 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足。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思想存在着重大轻小的倾向,忽视了对中小企业的投入,对于中小企业在贷款审批、担保等程序上要严格得多;而在此融资过程中的贷款期限短、流程繁琐也给企业造成了资金压力。

2 对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较高的门槛。银行为了防范信贷风险、保证资金安全,制定了严格的信贷条件和管理审批原则。各商业银行建立了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在信用条件上一般制定了七种类别:AAA级、AA级、A级、BBB级、BB级、B级、C级,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首先要审查企业的信用等级情况,大多数中小企业达不到

放贷评级标准,中小企业的贷款准入门槛受限。

3 银行贷款品种单一。对中小企业只开展担保贷款,不发放信用贷款,限制了贷款投放;同时基层银行贷款权力有限,不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要的及时性要求。

(三)其他因素

1 缺乏符合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制度和金融服务机构。一是缺乏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不仅数量少、实力弱,且面临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障碍。二是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贷款担保机构的分布数量有限、资金规模及业务量有限、业务品种有限、自我抗风险能力弱。三是缺乏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中小企业的资信调查体系发育程度低,信用评估体系发育不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发育不良。四是缺乏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缺乏一批面向中小企业、服务收费较低廉、为中小企业提供教育培训、管理咨询、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技术开发和法律援助等方面服务的社会化体系。

2 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作用发挥不够。目前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主要是财政和税收方面的支持,如地价、水电价、税费等方面的减少。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还应包括在相应职权下给予担保支持、风险支持、保障支持、债务化解支持等,这些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同时,相关部门对扶持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政策执行情况并不理想。

正是由于上述这些原因造成了目前国内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的现状,即银行有资金,中小企业有需求,但就是达不到有效均衡。这是一个市场失效的典型案例。因此,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很难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这就需要银行、政府、中小企业等形成政策合力、多方协调才能予以有效缓解。

三、探索全面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目前,商业银行在大客户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客户市场利润率不断下降;而中小企业贷款方面,银行贷款仍处于卖方市场,银行相对中小企业的议价能力较高,能够收取较高利率以及表外业务费用。这使得中小企业在银行利润表中贡献度逐步上升,日趋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性目标。目前大部分银行都已开发出了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产品,例如供应链融资服务――工商银行“财智供应链”;动产质押融资――招商银行“点金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中的物业兑;担保公司担保以及企业联保――建设银行“网络联贷联保”等等,试图开发培育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尽管国内各个金融机构已经认识到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并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和产品创新,但其效果依然有限。为此,需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消除“金融抑制”,发挥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主渠道作用,根据国情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体系。主要对策有:

1 创新中小企业贷款管理和服务模式,制定适合中小企业实际的评信体系,评级标准应弱化企业规模这一指标的权重,突出利盈率和成长性。尽可能控制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减轻中小企业还贷压力。开办融资租赁、公司理财、账户托管等多种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增加中小企业交易需要的结算工具。

2 支持银行建立单独的中小企业金融事业部,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贷款机制,落实信贷责任,加强业绩考核,放宽呆坏账核销额度等,调动基层银行的积极性。对资信良好、确能偿还贷款的中小企业,在定价充分反映风险的基础上,发放一定额度和期限的信用贷款。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对地方企业资金放贷比例,切实增强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责任。

3 支持开发中小企业贷款产品,鼓励各金融机构开展产权、非专利技术、商标和股权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抵、质押难问题。完善中小企业贷款分类标准、呆坏账准备金拨备制度和坏账核销办法等。

4 开放政策准入,鼓励民间资本参投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社区银行的开设,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弥补现行金融组织体系,既新开辟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有效通道,又解决基层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方面的问题。

5 既要发挥优良传统方法,也要积极探索创新工具。例如,保理业务作为一项传统中间业务,银行可以根据中小企业客户的应收账款向其提供营运资金及信贷管理服务,为解决中小企业在供应链贸易中面临的融资问题提供可行路径。同时,各家银行根据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开发设计新产品。例如,建设银行的“成长之路”、“速贷通”,交通银行的“展业通”,农业银行的“金博士”,兴业银行的“金芝麻”,光大银行的“阳光套餐”等等,投入市场后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人工基础的作用。例如成立专职的信贷人员,负责维护银行与客户的关系,进行动态贷后监控,有利于维持长期合作的银企关系。

从长期的政策来看,政府部门可以做到:

1 更新思想观念,完善金融法规。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摆到重要位置上,重视中小企业对分散银行贷款风险的积极意义,建立多层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可以借鉴美国《社区再投资法》,制定有效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法律制度;可以出台《担保公司条例》,规范担保公司行为,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修改《担保法》,将动产抵押、浮动抵押引入信贷实践。

2 筹建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部门。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发展中小银行等,从财政中拨款设立专项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建立中小企业的情报交流部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息支持。

3 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加强对社会信用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和道德引导。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不单单是银行业问题,而更应当依靠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实践证明,有效,畅通、及时的信息通报和共享机制,对有效防范中小企业的风险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建议尽快建立涵盖金融同业、工商、税务、海关、商检、抵(质)押登记机构、公安、法院、水务、电力、通信等机构之间的客户信息共享机制,切实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弊端,加强对中小企业授信的尽职调查,共同推动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4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一是建立多层次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资本市场体系。主要包括二板市场和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逐步建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开辟直接融资的渠道,二是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和长期票据市场,丰富资本市场的交易品种。

而作为融资的主体,中小企业也应该增强自身的内在融资能力,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建立与金融机构的良好关系。一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二是要着眼于未来,树立长远发展观念,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制度对内监督经营活动、促进生产的发展,对外向银行及社会披露真实、准确的合计信息;加强财务收支管理,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三是要增大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四是加强财务监督机制建设,增强企业的经营透明度和可信度,强化信用意识,注重保全银行债权,按时还本付息,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为企业融资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实现银企双赢,和谐发展!

上一篇:我国大型企业现金管理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下一篇: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