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保贷款危局

时间:2022-08-05 12:41:31

互保贷款危局

“对于我们集团来说,通过互保去大举借贷,再用贷款去进行大规模多元化投资,这条路我们不会轻易再走了。”作为一场曾震惊整个浙江泵阀行业的互保信贷危机幸存者,温州上玉阀门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葛克克如是说。

“目前银行关于互保联保贷款的制度设计是有缺陷的,在现在的经济形势下,必须加快且稳妥地使民营企业互保圈‘脱钩’,否则后果无法想象。”作为一个辖区内互保联保贷款比例居高不下的金融监管者,温州市永嘉县金融办主任陈丐法如是说。

“危机也是机遇,就是因为浙江原来的互保联保贷款模式出了问题,所以我们现在正推一个新的行业互保的贷款,这个前景是很大的。”作为一名试图将一个行业数百家企业捆绑在一起进行互保贷款的业务推广者,某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温州分行公司业务部负责人如是说。

上述表态反应了企业主、银行、监管者在这场互保贷款危机中各自不同的心态。作为一种不需要实质抵押物就可获得大额贷款的融资工具,互保贷款不仅一直受到浙江民营企业的青睐,也一直是浙江省各家银行机构拓展信贷业务规模的利器。其在浙江对公信贷总量中所占比例,曾有金融监管部门人士估测可达40%。在民营经济尤为发达的温州,甚至还有估计称,互保联保类贷款可占到整个温州地区银行对公信贷总额的60%。

但从今年3月起,似乎就在一夜之间,互保贷款由昔日为民营企业提供强劲融资支持的“阿拉丁神灯”变成了让银行企业均头疼不已的“潘多拉魔盒”,而由不少互保、联保贷款形成的企业担保圈,亦由彼此借重的互助平台变成了彼此拖累、引发连锁信贷危机的“麻烦俱乐部”。

7月24日,在浙江省银监局的指导下,浙江省银行业协会制定了《浙江省银行业协会关于建立企业突发信贷风险会商帮扶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以应对浙江省部分大中型企业由于互保而面临银行抽贷押贷的严峻局面。

“不是我们这个地方不办,整个浙江现在新的互保贷款不容易办了,对参与互保企业的资质要求比较高。如果真的是需要贷款,最好还是考虑有实际抵押物的抵押贷款。”面对新的互保贷款申请,多家银行在温州的分支机构业务人员均给出类似回应。

在温州市区以及经济实力位居温州地区次席的永嘉县,大量民营企业亦开始着手削减互保贷款的规模,或者干脆将互保圈“解体”。“原来是我们行业里四家企业一起组成互保圈,拿到了1.5亿元的贷款额度。但在贷款到期后,我们准备把互保贷款的额度降到6000万元。”一家当地服饰类企业董事长表示,“现在风险变数比较大,大家也不想互相拖累。”

脱缰野马

“温州有一家小型企业,资产不到五千万,但却因为参与了七八个银行的互保贷款项目,最后拿到了三亿多贷款。你说这样的互保贷款制度,还是正常的吗?”谈起浙江互保危机大规模爆发前,温州当地互保贷款的“盛况”,陈丐法一脸苦笑。

自2006年年初到今年3月的六年时间里,互保贷款在浙江经历了一段堪称“狂飙突进”的飞速发展期。而随着互保贷款所牵涉的企业数量和资金规模屡攀新高,这一融资工具制度设计中的某些缺陷也被快速放大。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互保乱象也随之出现。

“互保贷款,本来是企业之间自发组成互保圈,去向银行申请贷款。但在那一时期,经常出现的却是银行找上门来,要帮企业做互保贷款。而且银行为了能增加贷款规模,还不断引导企业主通过私人关系,多拉几家企业加入互保圈。”一位当地中型泵阀企业负责人表示。

如之前陈丐法提到的那家小型企业,其实本身并无贷款需求,而其参加互保贷款的原因只有一个:为朋友的互保圈“凑数”。也因为如此,在获得三亿多元巨额贷款后,这家企业又将这笔款项“转借给”互保圈中的其他企业。

在温州等地的互保圈中,类似的单纯因企业主私交而非企业资金需求进而“被互保”的企业并不在少数。

作为“拉壮丁”的补偿,抑或为了降低相关企业组成互保圈的难度,银行在对“被互保”企业的资产质量和营业流水等方面的审查也往往较为宽松,给“被互保”企业的贷款额度上也很是大方。

温州当地一家资产规模6000万元、每年流水3000万元的企业就曾获得过一家浙江省内银行在互保贷款额度上的特殊照顾。“也是朋友要我帮忙去参加互保,结果银行给了我5000万元的额度。要知道,银行互保贷款的额度一般是不会超过企业流水的。”这家企业负责人表示。

对此,一位温州当地银行业人士便透露了个中玄机:“相比于有实际抵押物的抵押贷款,互保贷款在风控上实际难度更大,但可变通的途径也多。比如,给各家参与互保的企业贷款额度,要参考企业个体的营收,但也可依据互保圈整体资产实力来上调额度。”

这位内部人士还进一步指出,正是由于互保贷款存在上述一些风控上的漏洞,一些银行分支机构往往更乐于发放这类贷款,以便在不触及风控要求的情况下,加快业务规模的提升速度。

不仅如此,由于企业还可向不同的银行申请互保贷款,这更为一些资产规模有限的中小企业撬动巨额贷款提供便利。温州当地一家小型纽扣企业,更以参加不同互保圈的方式,接连获得了11家银行的互保贷款。

或许正是互保贷款来得太容易,不少温州当地企业干脆将互保贷款投入到厂房改扩建或房地产等投资周期长、变现能力较差的领域之中。在2011年温州房价飙升之际,套取互保贷款投资房产,亦成为温州民营企业中的常见做法。

不只是温州,在浙江其他地区,互保贷款同样如“脱缰野马”,在规模膨胀的同时,亦在跨领域的市场间四处游走。而这一切,其实也为今日浙江互保圈遭遇的巨大危机,埋下了伏笔。

火烧连营

2012年4月14日,温州市永嘉县政府收到了一份来自上玉阀门集团的紧急求助申请,上玉在申请中表示,由于一家银行未能如约向其发放贷款,导致企业可能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资金链濒临断裂,希望政府出面救助。永嘉政府很快意识到,上玉的问题已开始逐步演变为一场“火烧连营”式的互保圈信贷危机。

“一个中型企业资金链出问题,政府去救助,这肯定不合适。但是浙江省泵阀协会接着上报说,上玉两亿多的贷款直接牵连到其他五家规模不小的泵阀企业,如果上玉倒闭,可能会把整个永嘉泵阀业数十亿的互保贷款全拖进去。这个我们就得认真考虑了。”永嘉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徐孟鹤表示。

上一篇:曾李青:再次跳出腾讯 下一篇:推进合肥金融中心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