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老师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7 05:01:34

舞蹈老师实习自我总结

舞蹈老师实习自我总结篇1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幼师专业;专业舞蹈教学;策略分析

幼师专业舞蹈在教学中,遵循对幼儿舞蹈教、舞蹈编程、以及舞蹈模拟表演为教学宗旨,着重培养学生学好并学会专业的舞蹈知识,基本舞姿,包括民族的和大众的舞蹈技能,更要特别培养学生在舞蹈方面独有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模式,让舞蹈这门艺术登峰造极。然而,在真实的舞蹈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上,缺乏本身的舞蹈兴趣,认为自己不是舞蹈天才,产生厌学心理,缺乏自信心,总是认为自身没有优越的舞蹈天赋,自暴自弃。那么如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舞蹈的创新能力?笔者将结合多年的舞蹈教学实况,谈谈舞蹈教学的新策略。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

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发现,人类已无法控制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了,它已是当代人类思维模式的最高境界。在培养学生舞蹈创造性思维方面,各大院校也作出了相应的对策。究其舞蹈创造性思维,大概就是指舞蹈的从业者在对新的舞蹈作品中,更深层次地对其理解、品味、消化的过程,对舞蹈作品的二次改编和创造有了更深层次的提高。唯物主义的哲学观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同一个人对舞蹈的不同理解,就有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者说同一舞蹈,不同的表演者就能表演出不同的艺术风格。每个人对舞蹈的理解程度,对舞蹈的深意,对舞蹈的所具有的天分,甚至接受能力都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在舞蹈作品里常出现二次作品创作,或是对原来舞蹈技术的改造,都和每个人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有重大关系。

我国有位著名的舞蹈领袖,因对舞蹈艺术的追求和挚爱,总结出这样的舞蹈哲理:舞蹈教学需要心灵的呼唤和发自内心的对自身身体的带动,不是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对舞蹈艺术进行纯生理的训练,也不是按部就班的对舞蹈体操技术的模仿,更不是用科班程式化的教学方法,它是舞蹈钟爱者发自内心的,并用自己独有的创造力进行的一些匠心独运的改造。因此,舞蹈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舞蹈的创作能力和舞蹈创作水平作为教学里的重要目标和根本任务,可以适应社会对舞蹈行业人才的需要。由此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学生舞蹈学习活动中至关重要,幼师专业舞蹈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方法,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舞蹈教学创新原则

在幼师专业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舞蹈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着实对教学进行全面的分析,应用特有的创新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求知欲,开阔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打破原有舞蹈教学模式的束缚。指导教师应鼓励并支持学生舞蹈学习的全面化、具体化、风格化、兴趣化以及边缘化的学习。

1.以生为本原则

幼师专业舞蹈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学生学习舞蹈,推广舞蹈,开发舞蹈。在教授学生如何学好舞蹈、掌握舞蹈技能的同时,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当其冲。对于不爱好舞蹈的学生来说,会把这个课程当成负担,因此,必须要针对一些舞蹈爱好者坚持“以生为主”原则,对于有心学习舞蹈而确实则有困难的学生,应该用语言、情感、和实际行动帮助他;尽量开展一些学生舞蹈比赛之类的活动,让学生有锻炼和表演的机会,把舞蹈创造性思维应用到活动中去,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

2.科学性原则

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舞蹈教学亦是如此。舞蹈专业教学中,应遵循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将舞蹈知识技能与创造力相结合的规律,通过学生对舞蹈准确性、严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认识,建立一套科学的舞蹈教学模式;另外,舞蹈学起来真地很不容易。在初级学习阶段,应掌握方法,挑些简单易学的动作,让学生感受到舞蹈的魅力,以不至于从刚开始就带有压力学习。长远目标需要与实际情况达成一致才有可能成功。因此,单一的舞蹈风格,部分的舞蹈文化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应积极采用不同的舞蹈文化和不同风格的舞蹈艺术,创造性地将它们进行整合,有效地让学生在有限的舞蹈学习时间里,学到不同的舞蹈技能,唤起学生学习舞蹈的可持续发展。

3.个性化原则

任何事物都存在个性化和整体化,创造力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在学生的能力上,水平上,接受程度上都存在很大差异,学生通过他们独有的个性化创造力,对舞蹈进行发展,对舞蹈技能进行细致化学习。因此,要特别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学生特有的舞蹈习惯出发,因材施教,从学生推广舞蹈的趋向出发,发挥学生的个性创造力。

4.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主要体现在舞蹈教学的课堂上,舞蹈教学注重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舞蹈的基础技能和基础知识,需要与实践中的舞蹈动作,舞蹈手势相统一,着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的应用,营造一个生动有趣,鲜活自然的舞蹈课堂气氛。让学生能把丰富多彩的舞蹈类型和不同性质的舞蹈艺术创造实践性地融入现代舞蹈教学中。

5.创造性原则

专业舞蹈讲求“新”,而对学生的要求是具有创造力,即“创”。现代舞蹈教学在取原有舞蹈教学精华的基础上,发展现代的具有创造性的舞蹈立意。具有真知灼见的老师要把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学生知识有限,通过借鉴老师的独到见解,能够把不懂的问题化解。

三、在舞蹈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师专业舞蹈的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超凡的想像力,并把这份想像力作为财富珍惜。想像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若想把想象出来的东西应用到创造力中,任重而道远。正确的想像力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新事物,而且还能激发我们产生新的创意。

2.培养发散思维

美国科学家格拉肖说:“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开阔思路……对世界或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这就说明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问题在答案的选择上多种多样,把这个问题当做一个参考物,将思维不断的向外发散,扩大的范围越大越好,但不可离开这个问题的核心。当然答案越贴切发散思维的培养就越成功,对于问题要有自圆其说的能力,但不可用抽象思维方式,具体的事物要用具体的思维,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方式。

3.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创造性思维主要有三个特性: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个特性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流畅性是灵活性的基础,灵活性是独创性的内在表现形式,独创性是流畅性的最终体现。独创性是流畅性和灵活性的最终目的,这三个特性对培养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有了较为流畅的创造性,再加上较为灵活的创造性,为独创的创造性提供了服务。因此,三者都不可忽视,都不可偏向。三者的统一对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具有很大帮助。

四、创造性思维舞蹈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1.教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舞蹈情感体验

舞蹈教学中,老师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是培养学生舞蹈创造力的源泉。教师所具备的舞蹈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舞蹈教学经验,为学生积累更多地舞蹈知识和技能提供了有利条件。人们常说饱满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更多的灵感来填充,那么培养学生创造力就更需要学生本身特有的创造灵感和创造心态,老师是学生学习舞蹈专业知识的直接出力者,教师本身的智慧、才能、语言、动作,对感染和启发学生舞蹈结构的创造力都有重要影响。

2.教师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舞蹈教师要靠自己教学的特殊方式,才能帮助学生产生更有创造性地舞蹈理念,教师在舞蹈风格和类型的选择上,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用现代舞蹈教学的创作灵感,对学生的舞蹈学习进行全面的包装。另外,老师还要摆正对学生的评价观念,在舞蹈教学上不存在任何的优差生。不要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成绩和创造力的水平进行不客观的点评,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适当的鼓励,这样必会调度学生舞蹈学习的积极性。

3.注重创作教学的实施

舞蹈教学中,虽然有具体的教学方案,但它针对的对象是大众化的普遍学生,对个别学生没有完全的考虑进去。学生在兴趣、爱好、习惯和需求方面都有较大不同,舞蹈学生表现尤为突出。有些舞蹈老师根本就没有考虑学生的能力,统一让学生对舞蹈作品进行创作,这样不仅加剧了学生学习舞蹈的负担,还阻碍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为了让学生能在宽松、自然、愉悦的舞蹈环境下进行自由的创作,这就需要老师积极提供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作品作为参考,以此让学生的各项创造力得到发挥,积极鼓励学生的模仿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项创造力得到释放。另外,老师不应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避而不答,应该耐心的为学生的问题仔细、认真、负责任地回答,密切师生感情,在课堂上尽量与学生多些互动,打消学生惧老师,厌老师,甚至是恨老师的念头。搞好师生之间和谐、友爱、融洽关系。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舞蹈学习有所提升,而且让学生是思维空间得以开阔,何乐而不为?

总而言之,在专业舞蹈教学中,已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老师要对学生的舞蹈技能,表演形式,表演风格,表演技巧,舞蹈作品进行系统化的掌握;将舞蹈的专业知识敞开心扉毫不保留的输入到学生的思维中,使其对它进行整合和开发。学生时代是学习知识、本领、技术的重要阶段,很多的创造性思维都是在这一黄金阶段养成的。所以学校应对舞蹈教学的模式进行适时的改革,让学生真正学到科学的、准确的、规范的舞蹈技能,积累更多的舞蹈精华,便于他们从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培养创造性思维,为培养更多的舞蹈人才和我国的舞蹈幼教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雯,崔鹃.浅谈舞蹈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1,(3).

[2]王一波.浅谈在舞蹈教学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艺术教育,2007,(8).

[3]刘小红.论舞蹈教学[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4]柳斌.创新教育模式全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1).

[5]苑申申.舞蹈教学活动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东京文学,2010,(12).

[6]孟敏.注重提高舞蹈学生潜在的创造力[J].舞蹈,2002,(1).

舞蹈老师实习自我总结篇2

关键词:舞蹈;表现力;措施

一、引言

舞蹈是一门形体艺术,在动作的表现上不仅会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也是内心情感的充分表达。[1]舞蹈也是一种表演形式的艺术,观众在进行舞蹈欣赏的过程中会加入自己的生活中的感悟和理解。舞蹈表达着舞者的精神世界,通过自己的专业性动作和一些创新风格的融合,引起观众的共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人才的要求开始产生多样化的特征,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逐渐开始真正的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不仅仅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全面发展。那么在舞蹈的过程中就会涉及一个深刻的问题:舞蹈表现力。

二、舞蹈表现力的深刻内涵

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可以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可以从本质上打动人的内心世界。舞者主要是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与观众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将自己的感情世界传达给观众。当年的“千手观音”引起了观看者的震撼,之所以会有如此的效果是因为舞者的舞蹈表现力。相对于普通高校的舞蹈学生而言,仅仅具备基础的舞蹈动作是绝对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具备细腻的情感,然后与自己的舞蹈动作相结合将情感表达给观看者,只有这样舞蹈才会成为真正的艺术品。总而言之,根据相关学者的阐述舞蹈表现力分析可以这样来解释:首先,基本形体动作构成了舞蹈的基本模式,但是舞者一定要从情感的角度出发,运用相应的舞蹈技巧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情感传递给观众,真正的将自己和舞蹈融合为一体,让观众从舞者的动作和情感中可以看出表演者的快乐、喜悦与忧伤,让观众从舞者的动作、神态、表情中体会细腻的情感世界,从而产生共鸣。

三、舞蹈表现力的重要作用

(一)传达精神内涵的重要途径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仅是为了愉悦观众或者给观看者一定的审美享受,更重要的是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和相应的神态来传达该舞蹈的精神内涵。[2]同样的舞蹈作品不同的表演者会诠释出不同的风格,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不仅在舞蹈的编排上独具创新,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舞蹈者会传达出舞蹈的精神内涵,这才是舞蹈真正的魅力所在,只有将精神层面的的文化内涵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才会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评价舞蹈演员的重要标准

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只有单纯的舞蹈基本功是远远不够的,也不是看舞蹈的难度系数达到了多少,而是看重舞者是否具备很强的舞蹈表现力。舞蹈是由一个个舞蹈动作组成的,但是这些都只是机械的肢体语言,舞蹈动作要想达到艺术语言的层面,就需要舞者具备较强的误导表现力。

四、普通高校增强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措施

(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与普通的文化课知识学习不同,舞蹈专业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也在与时俱进,素质教育被提上日程。传统的舞蹈教育也属于“填鸭式”教学,授课老师知识根据传统的教学习惯进行舞蹈知识的传播,这在很多程度上就损害了学生自己的创造能力,并且很多的老师片面追求舞蹈技巧,导致的是舞蹈表演毫无新意而言,很难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针对以上种种现存的实际问题,我们提倡老师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身体发展的特质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差异进行不同程度的改进。一方面老师要进行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有一个扎实的基本功。另一方面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要求学生不断地观察生活并且热爱生活,只有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才会具有生活张力。[3]课下老师要与学生积极的沟通和交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改进。

学校也可以增加一些舞蹈比赛或者不同形式的舞蹈演出,让每一个舞蹈专业的学生都充分的参与进来,在不断的实践中学生会加强对舞蹈的创造性。也可以实行舞蹈学习小组,同学之间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进行舞蹈再创造,一方面加深了对舞蹈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与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舞蹈老师不同于普通专业课的老师,舞蹈老师需要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和审美水平上。一个优秀的舞蹈老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舞蹈的特殊性,舞蹈不是死知识的学习,而是一种精神世界的创造活动,因此老师应该不断地启发学生,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让每一个舞蹈专业的学生都真正的热爱舞蹈。老师要真正的将课堂归还于学生,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另外作为一名舞蹈老师,要敢于打破陈规,根据舞蹈的不同种类,不断地启发学生和自己一起进行舞蹈创新,在舞蹈中一方面注意表达方式,另一方面要融入生活中的感悟和体验,最后在音乐的渲染下创造出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所以一个舞蹈老师只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是绝对不够的,还需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独特并且具有一定高度的审美水平。

五、结语

舞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普通高校应该注重老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老师的授课水平,行之有效的手段加深学生对舞蹈的创新,不断的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的落到实处。因此,舞蹈表现力是提高学生舞蹈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只掌握单纯的舞蹈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不断的加深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要注重自己表现力的培养。学生和老师都应该从舞蹈动作、眼神、舞台表现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普通高校的舞蹈专业会有一个更加光明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李美虹.谈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表现力[J].大众文艺,2010,03:163.

[2]李卓.浅谈如何提升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表现力[J].吉林教育,2013,34:6.

[3]仝娟.浅谈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表现力[J].通俗歌曲,2014,08:148.

舞蹈老师实习自我总结篇3

文章以作者的教学体验为依据,从少儿舞蹈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系统的论述了少儿舞蹈教学中一些重要的方法。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授课对象大都是没有艺术天分的孩子,但是没有艺术天分的孩子仍然需要接受较为专业的舞蹈教育。通过大量查阅有关少儿舞蹈教育方面的资料并结合亲身授课经历总结以下三点教学方法:一是采取恰当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舞蹈课程中增加情感基调,吸引与调动学生兴趣;三是重视教学反馈,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少儿舞蹈;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少儿时期是人生中最美好且最关键的时期,他们天性都是那么的纯真与活泼好动,对外界事物好奇心很大,并且喜欢模仿身边事物,对一切未知的新事物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我针对这个时期少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他们喜欢且感兴趣的情况下培养他们将舞蹈作为一项特长。作为家长如何挖掘和培养孩子在舞蹈学习方面的兴趣爱好,这一点是少儿舞蹈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而如何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这个的问题就归结到了教师身上,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至关重要。少儿舞蹈教学的创新教学法值得我们深入的去探究。因此,在少儿舞蹈教学中,使用节奏感较强且对比明显的音乐编排出少儿喜欢且愿意学习的舞蹈动作,就成了教师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三年的少儿舞蹈教学工作,我在这里通过以下的几点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采取恰当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否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个良好的互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之所在。语言上要具有启发性、情感性和语言艺术的感染力,这样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就会很明显的表现出来,有利于我们找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也是在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之间建立了一个良好的纽带,可以很快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做一件事情能有一个好的开始已经预示成功一半了,老师在授课时言语上稍加润色来吸引学生,激发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对学习舞蹈动作的兴趣,不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动作产生思考,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舞蹈最好且最佳的状态,是能否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每一个教师在课后应当时常斟酌考虑的问题。例如:在教学中维吾尔族舞蹈手位组合练习,我先给同学们讲讲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的方式和风俗习惯。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在日常生活中或者遇到盛大节日时他们会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我会通过这种方法让同学们联想维吾尔族人民在节日时载歌载舞欢乐的场景。我还会准备一个视频短片涵盖很多方面的内容,讲述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画面,让学生们可以根据视频深入详细的了解维吾尔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习惯。当学生们了解了维吾尔族民族的生活方式的特点后再进行维吾尔族舞蹈动作的教学。在教学中我用言语来描述并引导学生再跳维吾尔族舞蹈时上身整个体态挺拔高傲的感觉。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维吾尔族人在节日上欢乐的心情与对于舞蹈的那份热爱。在一个热闹且场面宏大的节日上,几位维吾尔族姑娘梳着长长的辫子,整齐划一的步伐走进人群中心,她们美丽的容貌和甜美的笑容还有挺拔的体态,干净热情的动作让人向往。现在我们双手放于下巴下方,双肩打开整体体态向上拔起。运用这样简单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的思维带领到课堂内容上面来,使学生对民族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欲望增强,更想要和老师一起学习维吾尔族舞蹈动作。通过教师的正确积极的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大幅度提高,在心理欲求上由学习舞蹈变为我要学舞蹈,发生一个质的转变。通过这些我们可以观察到,这样正确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提高有促进作用。

二、舞蹈课程中增加情感基调,吸引与调动学生兴趣

许多教师在少儿舞蹈教学中都认为,根据教材上最科学、最系统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训练开、绷、直练习以及身体各个关节的灵活程度练习,针对芭蕾中站姿与各种各样的脚位训练。但是让孩子们像专业的舞蹈演员一样用大量时间的进行单一动作的重复训练,可能使一大部分孩子很快就会对舞蹈失去兴趣,我们要达到的训练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针对少儿这个阶段一些心理特点,教授孩子们学习舞蹈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内容具有风趣性,让孩子们产生兴趣。兴趣是一种特别奇怪的的意识倾向,能够显著提高人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针对少儿舞蹈课程,现在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就是将舞蹈动作大量重复进行训练,老师没有必要在激发兴趣上面多花心思,其实事实与其正相反,少儿在上舞蹈课时和他们在学校学习其他课程是一样的,都会在孩子们口中说出感兴趣与不感兴趣。要提高每一堂舞蹈课程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教授的内容能充分激发孩子的兴趣,这样才能达到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表演很多蕴含细腻情感和韵味的动作时,老师会常常说“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句话。根据本人多年从事舞蹈表演与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一点就是在舞蹈教学中必须添加感彩。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进行单纯性的动作示范和让学生直观的去模仿他的动作,这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会缺乏感染力。很多教师不会使用加入情感色彩的授课语言来对舞蹈动作的要领进行解释和说明,这样的教学效果一定较差,导致这种效果的出现就是因为教师没有把所教授内容的技术性与知识性同孩子们是否真正感兴趣相结合,整体的课堂氛围调动不起来略显枯燥,学生们不愿意去集中注意力学习。那么如果更多的老师能够从吸引学生兴趣出发,为整个教学课堂增加情感基调,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音乐选择与动作编排进行深度探究和挖掘,学生掌握动作的要领与动作基本的运动路线的同时,还能够亲身体验都舞蹈的美与艺术的灵动性,通过长期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并深入每一堂课,一定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三、重视教学反馈,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

少儿舞蹈课堂的教学,是授课老师与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的内容传授与学生学习的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二者相互配合的活动。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与感染力,解释动作难度要通俗易懂,这样以便与学生进行沟通,但也不能忽视学生在学习新动作后给老师的教学反馈。只有经常性的收集学生的建议与针对不同的学生调整授课方式才能使学生得到进步。每一天舞蹈课的教学目的都是为教学质量服务的,只有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们的整体水平才会提高。必须设计合理科学严谨的教学过程,最佳的教学内容,教师简单易懂地把所要教授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提早把学习内容进行反馈,有时候可以给学生们多一些时间,这是在教学方法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作为一名合格的舞蹈教师要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多多关心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应当第一时间对学生的疑惑进行指导。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二者相互促进的作用。例如:在教授少儿舞蹈课中的基本“脚位”动作时,首先需要老师做到的就是在学生面前做示范,然后学生会根据老师的动作进行模仿,最后学生大致掌握要领的前提下去自己练习,作为教师我会在旁边悉心指导与观察学生的每一个所做动作的准确性,在我的多次观察中可以发现有个别几个学生脚下动作总是分不清楚、做不清晰,而且自身的身体协调性也很差,动作的快慢程度与节奏也配合得不是很好。在做动作时不舒展流畅,脚下步伐路线不清晰,没有掌握老师所说的要领。为了使学生能够放松身心全心全意投入训练,我决定进行舞蹈动作练习,我随机给学生一个主题音乐,让学生自己在理解音乐的前提下随着音乐的律动进行即兴舞蹈表演,在把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舞蹈动作穿插在即兴舞的动作里,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使学生身心愉快且不会有太多压力,身体上与心理上都达到一种放松舒适的状态,这样随之而来的就是动作流畅度提高,不用刻意强求,所以身体的协调性也随之增加。但是,有些学生由于自尊心很强,因为舞蹈动作的规范程度不够而不敢去做动作,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需要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情况进行单独的指导。最后还可以采用学生分组表演组合让各小组之间相互欣赏与相互评价的方式去巩固这堂课老师所教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反复练习加深印象。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对知识最深刻的印象,教师才能保证每堂课有较高的教学质量。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少儿舞蹈教学中使用正确方法在课堂运用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采取恰当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舞蹈课程中增加情感基调,吸引与调动学生兴趣、重视教学反馈,提高课堂效率这三种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秩序性更加深入,效率也同时大大提高。少儿舞蹈教学之路任重道远,作为一名从事少儿舞蹈教学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不断探索与研究的能力、不断思考与总结的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并且积累丰富的经验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需求。

作者:杨湘豫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

[参考文献]

[1]王美萍.如何提高少儿舞蹈教育质量[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0).

[2]巩静洁.关于少儿舞蹈教学的一点思考[J].兵团工运,2003(11).

[3]张露娜.浅谈少儿舞蹈的教学方法[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04).

[4]崔清.儿童舞蹈应以快乐为本[J].教学交流,2008.

舞蹈老师实习自我总结篇4

幼儿舞蹈教学在引导学生学会典型幼儿舞蹈的同时,结合幼儿实际进行创新和改编,实现幼儿舞蹈教学的与时俱进,要让学生不但会跳,还要会“教”,也就是说要让学生进行模拟课堂的训练。我让学生把自己学习的幼儿舞蹈视频打开,然后给大家讲解一下是怎样进行改编和创新的,最后给本班同学上一节舞蹈课,把这个新舞蹈教给大家,而我和个别同学来评课。还有更有趣的是我让其他同学把这位小老师的授课过程录制下来,让他自己学会寻找缺点。结果这个方法让学生们的信心十足、热情高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还调动了学生参与了教学情境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地成为了活动的主体,还学会了全班同学几十个幼儿舞蹈,给自己积累了舞蹈资料。这都是多媒体技术的功劳,才使我的课堂生动活泼,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有利于课堂的延伸

我校学前教育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短,一般为三年制,而舞蹈课只开设一年半,专业内容多,教学时间紧张,需要学生课后消化的内容较多。如果学生舞蹈基础相对薄弱,则需要在课外花更多的时间去自学。以往教师的指导局于课堂内,课堂后的指导相对较少,多媒体技术则将指导延伸至课外,跨越空间限制。利用多媒体教学舞蹈教学可以有针对性的练习,远远优胜于传统教学练习。它的最大优点在于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具体形象的指导和带娱乐性的练习,不仅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练习中学生遇到问题,还可以随时通过信息技术得到及时的解决,并且可拍摄课堂外练习的场景,教师可给予更为具体的指导,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丰富。此外,教师可提供一些典型舞蹈表演视频与学生共享,这样学生还可以在课外进行自学,学生之间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搭建的沟通平台互相学习,形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并且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相互共享。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舞蹈老师实习自我总结篇5

【关键词】中职;舞蹈教学;创新

很长时间以来,传统的教学方式一直被中职舞蹈教学沿用。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复习和练习旧知识,还是教授新知识,大多是情况下都是老师在现场手把手对学生进行指导,这导致学生养成了听老师讲、模仿老师做的学习习惯,无形中对老师形成了一种依赖。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抑制了个性的张扬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舞蹈感觉,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中职舞蹈教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

舞蹈课程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需要大量的训练,训练的时候会消耗学生体能,同时还会经常发生碰伤、擦伤等轻微伤害,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降低了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一些创伤还可能会给学生造成深深的负面影响。对那些舞蹈基础为零的同学,可能会因为自身薄弱舞蹈的基础,再加之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进而产生例如厌倦、烦躁、紧张等不良反应。另一方面,那些有舞蹈基础的学生,由于他们得到过专业的训练、指导,具有较为突出的专业技能,自我感觉较好,这样就滋生了他们慵懒、骄傲、怠慢的情绪,但实际上他们的舞蹈技能不一定真正优秀。

2.学生的学习空间狭窄

在中职学校中,有一部分教师,甚至领导都认为舞蹈教学是“不务正业”,在传统思想的模式引导下他们只注重专业课的教学,这样也造成了个别学生对舞蹈学习的轻视,认为舞蹈学习是一件浪费时间并且对专业课学习没有益处的事情。所以现在舞蹈课程在中职学校成为了一门“副科”,更有甚者停开舞蹈课;有的学校虽开设了舞蹈课程,但是会出现被挪用、被占用的现象,形同虚设;学生也把舞蹈课时间当成休闲娱乐,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不细心练习。这使得舞蹈教学开设的初衷以及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也严重的扭曲了舞蹈教学的目的。

3.教学方式落后

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中职学校舞蹈教学的主要方式就是:教师进行口传身授、学生完成模仿练习,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具有明显的弊端的传统的“以本为本”。在教学时间方面,舞蹈教学课经常出现被挪用、被挤占现象;在实践课程方面,学生缺乏甚至缺失实用性舞蹈技能;在教学内容方面,理论体系构建的强调,在很大程度上消磨了学生的积极学习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出现了以下现象:优等生学不够、差等生学不了。除此之外,在理论体系复杂繁琐、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只有个别比较幸运的学生有时能够得到老师的指点并使自己水平适当提高。

二、中职舞蹈教学创新策略

1.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中职舞蹈的教学实践中,由于舞蹈课程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学习舞蹈也比较消耗体力,有时候还会受到肢体伤害等,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也导致学生不能积极进行思考,缺乏创新意识。面对这种情况,学校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有效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学生学习效果使重要环节。所以教师不但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创设有利的学习条件,将学生舞蹈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使之在自身驱动力下,提高舞蹈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舞蹈教学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够促进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

2.优化教师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对于中职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技术性人才是其主要的发展目标,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的,学校需要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之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坚忍不拔的意志,能够积极主动克服苦难,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此基础之上,中职学校舞蹈创新性教学就必须重新确定教学内容,力求达到形式多样性。在理论方面,教师本身要掌握全面的舞蹈基础理论,充分了解有关不同类别舞蹈技能的知识理论;在实践上,舞蹈教师不但需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能够指导学生的舞蹈技能技巧以及表演技能;在继续教育方面,教师尚不能满足当前最新的知识结构,教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牢牢与时展相结合,充分把握舞蹈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时给自己“充电”。

3.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创新舞蹈教学模式

作为一种美育教育,舞蹈教学是陶情冶性的情操教育的一种载体,在中职素质教育中,舞蹈教学作为一门集实践与技巧为一体的课程,成为了中职学校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在舞蹈教学实践中,要尽量把学习的空间多多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使其能够充分释放自己的个性。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位置,通过自己热情的解答、和蔼可亲的语言,多多表扬与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尽可能发挥主动性,以小组为单位去创作、编导舞蹈,争取最大限度的将学生的舞蹈潜能挖掘出来。

三、结语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艺术教育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行艺术学习,而舞蹈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大势所趋。 中职舞蹈教学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活动中只有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与创新,不断改革教学机制,舞蹈教学才能够取得长足发展。只有不断提升舞蹈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使舞蹈文化更加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张宇.浅析中职舞蹈课堂教学的创新[J].学园(教育科研),2013,(04).

舞蹈老师实习自我总结篇6

关于舞蹈渊源的追溯,世界各国的舞蹈理论家和艺术史家,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论述和看法。有的认为舞蹈起源于巫术宗教,因为在原始社会人们对自然现象的不理解,从而产生了对图腾、神灵、巫术、魔法的崇拜,形成了对鬼神的宗教信仰。有的认为舞蹈起源于游戏,还有的认为舞蹈起源于对异性的追逐和恋爱,现代派舞蹈家们则认为舞蹈是产生于个人感情的冲动等等。这些有关舞蹈渊源的论述,都可作为一家之言,供我们在观赏舞蹈过程中思考。

我认为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意识形态的反映。它属于上层建筑,是艺术再现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离开了人类的社会生活,也就没有舞蹈艺术。在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历史时代,有过各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舞蹈艺术是在这些多种多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基础上,伴随着历史的进程,时代的印记,从无到有,由低级到高级发展起来的。舞蹈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变迁,发展到今天,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那么当代舞蹈的发展运用到教学中是怎样体现的呢?首先舞蹈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它与普通教学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其不同点。舞蹈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或方案,按确定的培养目标,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舞蹈技能、使其达到教育目的的过程。

一、舞蹈教学过程是一种双边活动

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向学生传授舞蹈知识,将学生培育成具有舞蹈专业技能和创造力,并具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的舞蹈人才,它从头至尾都表现为教与学的关系。怎样认识和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是舞蹈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舞蹈教师是舞蹈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舞蹈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在舞蹈教学中,教与学很容易产生矛盾。因为舞蹈教学不仅要对学生传授各种知识,而且要对学生的体态进行训练。改变正常人的习惯,这是一个十分艰难十分痛苦的过程。学生要消耗大量的体力,要流许多汗水。有些学芭蕾的女孩,练到脚趾经常流血;有些孩子的膝盖在练跪转、滑转等技巧时也会流血,流血后结了疤,再练时要重新破裂,重新流血,皮肉的痛苦加上教师的严格要求,常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敌对情绪。此时的学生需要老师给予勇气和信心,更需要有坚强的毅力。这种情况下,舞蹈教师的施教过程,不仅是在传授某种技能,同时也是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的过程。

舞蹈是创造美的艺术,但舞蹈教学是充满了痛苦的。

因此有人常说:“舞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残酷的后面是美。为了美的体现,舞蹈教学必须严格。在某种程度上说,舞蹈教学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不强制,就改变不了正常的体态习性,就达不到超人的柔韧和力量。在这样的训练中,教与学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处理得好,师生之间不仅能达成谅解,而且能加速训练的进程。因此,舞蹈的教与学这对矛盾又是统一的。 转贴于

二、舞蹈教学的原则

舞蹈教学原则,是指对教师进行舞蹈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既是根据舞蹈教学的基本目的、任务所提出来的,也是从中外古今的舞蹈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点。

1.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舞蹈教学是以实践性强为特点的,在舞蹈专业课中发表长篇演讲是不适宜的。但舞蹈教师在课堂上讲话、插话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好的舞蹈教师善于把自己的认识渗透在教学实践中,即寓认识与舞蹈训练中,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知识。这里所说的认识包括:对身体运动规律的剖析、各种舞蹈常识、情感在舞中宣泄、舞蹈观等等。舞蹈教师应根据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有意识地在舞蹈课中向学生传递各种认识。

2

.启发与强制相统一的原则

舞蹈教学虽有一定的强制性,但一个有修养的舞蹈教师是善于在舞蹈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的。所谓启发性原则,是教学过程中,要造成学生自觉学习、积极学习的心态,使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要求。这样学生不仅重于学习和掌握舞蹈技能,而且善于思考,这就要求舞蹈教师在严格训练中,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将严格寓于启发中。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它包括:对舞蹈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远大而又实际的思想、养成勤奋刻苦的品德等等。

3.课堂与舞台相一致的原则

舞蹈教学最终是为了上舞台。因此舞蹈院校一般都将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作为自己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舞蹈教学的成果,最终是要体现在实习课与实习演出上。人们把实习排练与演出看作是“组装车间”,由此见到的是“产品”——“人才作品”。学校如果不坚持课堂与舞台相一致的原则,很容易培养单纯的“课堂英雄”,课堂上都能达到要求,成为老师的得意门生,可一上台就暗淡无光了。所以,一定要坚持课堂与舞台相一致的原则。

舞蹈老师实习自我总结篇7

一、舞蹈教育的现状

(一)专业知识底子弱。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部分高校大学生的舞蹈专业基础薄弱,这一情况严重制约了舞蹈课的发展,也使得该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面存在局限性。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若想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优秀的专业技能固然重要,文化素质更是不可或缺。舞蹈虽属艺术学科,但它具有多元化的内涵,涉及到许多学科知识。因此,普通高校在教学期间,除了要注重学生文化课技能的培养,更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为学生夯实专业基础。

(二)与学生活动不协调。其实,有许多高校对于人才类型的培养概念并不明确。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活动严重脱节,培养学生自身能力的工作不够到位,致使学生步入社会后,无法满足就业岗位对综合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舞蹈课一直未被列入必学课程,只有少数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条件优秀的学校,在课外活动课中,涉及舞蹈活动,而且这些活动开展得并不深入。还有一部分学校,因教学条件差,除文化教育这类必学课程外,基本上没有开设舞蹈、音乐等素质教育课程。而在大学中,舞蹈教育只为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并未起到任何素质教育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我国舞蹈教育事业才会长久以来止步不前。

(三)思想观念落后。长久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地占据着主体地位,各类课堂教学改革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在大多数人的心中,舞蹈课无论如何都撼动不了文化课的地位。舞蹈教育课程的教学通常存在以下特点:(1)教师教育观念老旧。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教学观念过于陈旧,为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教学方式依然以灌输为主,教学水平低下,教学质量与结果显然不容乐观;(2)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师生课堂互动少,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二、舞蹈教育发展策略及措施

(一)更新传统学习模式。当学生步入高等教育活动中,如何让学生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使用新的学习方法,培养自身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确保满足社会需求与社会发展建设?在笔者看来,第一步就是帮助学生,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不予置否的是,传统教学模式是历史经沉淀与累积最终演变而成的结晶。不过,作为现代人,为促进舞蹈教学健康发展,我们务必保持严谨的态度,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良,扬长避短。摈弃教育旧思想是不可避免的,思维模式的改变并不仅是文化课思维方式的改变,而是强调学生综合素质思维的跟进。在社会对综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应多开展实践活动,锻炼学生除学习以外的艺术能力的应用以及表达能力,为日后他们在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打下良好基石。

(二)完善理论课程建设。以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舞蹈教育活动开展得并不理想。对高校舞蹈教育而言,优化专业结构是目前工作的重点内容。怎样安排专业课程。才能使文化课与素质教育课程实现有效结合,这是目前教育从业者需要探讨的总要课题。在笔者看来,开展文化课的同时,提升舞蹈理论课程的比重,对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组织够强的人才十分有益。众所周知,舞蹈课与文化课并无冲突,为实现二者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局面,为社会输出合格的综合型人才,将舞蹈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是必经之路。

(三)发挥特质人的特长。从教育的层面来看,大学舞蹈教育应根据个人能力、特征以及优劣势,拟定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对于一些没有舞蹈天赋,对舞蹈没有任何兴趣的学生而言,学习舞蹈是件痛苦的事,学习舞蹈会成为他们的压力与负担。相对而言,对于那些有舞蹈天赋,热爱舞蹈的同学而言,学习舞蹈是一种享受的过程,他们可以通过舞蹈,以艺术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形体美。而这些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也都是有所裨益的。

(四)提高教师的素质。大学教育不但要对教学内容与形式进行改进,还应注重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在笔者看来,学校应定期举办培训,全面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老师拟定自己的教学方案,在这一套教学方案的引导下,开展一切教学活动。了解自己的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与劣势。另外,教师还应响应国家“因材施教”的号召,以免给部分同学增添不必要的麻烦。总之,教师应该独具慧眼,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

三、结语

舞蹈老师实习自我总结篇8

【关键词】 舞蹈钢琴伴奏 “分级设立”

舞蹈钢琴伴奏音乐“分级设立”是我院(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领导和钢琴伴奏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重新编写教学大纲过程中共同提出的一个崭新的命题。它根据从中专一年级新生到本科四年级共九个层次舞蹈专业学生的年龄特点、专业进度、舞蹈教学内容设置、学生对音乐理解接受程度等方面对舞蹈钢琴伴奏的曲目进行了旋律、节奏、风格、篇幅、调性等方面的规定,并根据不同的级别承担了音乐对不同舞蹈学生的感知理解功能。根据我院舞蹈教学大纲,我院舞蹈专业共设五年制中专和四年制本科,在这总共九年的舞蹈专业培养方案中,舞蹈专业学生从入门向更高一级的舞蹈学习,进度循序渐进,程度由浅入深。

一、“分级设立”提出的原因和针对的问题

1、钢琴伴奏在舞蹈教学中不仅提供必须的乐音,同时还承担着对学生音乐感知理解能力的培养。以钢琴伴奏的形式参与舞蹈课堂教学,是舞蹈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乐感、节奏感、表现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舞蹈是一门表演艺术,而不是为动作而动作,为技巧而技巧的单纯肢体语言。无论是在舞蹈的训练还是表演中,都应尽量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舞姿去表现音乐,表现情感,让音乐与舞蹈完美融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舞蹈的表现力的最基本途径就是通过课堂的训练和剧目的排练,因此,在舞蹈课堂教学中,钢琴伴奏不仅为老师和学生提供合适的旋律和节奏,还要用优美的音乐来调动学生舞蹈肢体语言的情感表达,用音乐来赋予她们舞动的激情和创作的灵感,并最终用舞蹈语言来揭示音乐作品的内涵,使舞蹈表演达到音乐和舞蹈完美融和的艺术境界。

2、教学未有较为统一的大纲教材,教学多靠钢琴老师实践经验和主观判断。我国的舞蹈事业起步较晚,直到新中国的成立及综合国力的提高才得到发展,随之,我国的专业舞蹈学院、师范类院校舞蹈系逐步兴起,并且在教学中普遍使用钢琴作为舞蹈课的专属伴奏乐器。但就笔者目前了解到,除了一些专门的舞蹈院校内具有相关的伴奏教学组外,其他开设舞蹈专业的院校往往缺少正规的伴奏老师和伴奏乐谱,且绝大多数活跃在舞蹈教学第一线的钢琴伴奏老师几乎均为音乐专业毕业的钢琴老师。同时,由于舞蹈钢琴伴奏从教学内容上必须要服从于舞蹈专业的内容和要求,因此,根据不同舞蹈老师不同的教学内容,很难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这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的体现很大程度上是要依靠钢琴老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观判断。

3、目前伴奏曲目单一未系统化、程度高低不一。一名专业舞蹈学生的训练往往要经过很长时间,一般都经过了五年中专和四年本科的系统学习,在这长达九年的训练学习过程中,钢琴伴奏始终陪伴左右。但目前出版的舞蹈伴奏乐谱却寥寥可数,(包括舞蹈学院伴奏教学组内部使用的乐谱)远远低于实际需要弹奏的曲目范围,且这些伴奏乐谱(包括舞蹈学院伴奏教学组内部使用的乐谱)均只是将训练的一系列组合音乐陈列出来,并未注明这些曲目分别适合什么年级或程度的学生,所以这就为钢琴老师的教学带来难度,往往出现曲目重复使用;或新创编、改编的曲目未必适合教学;或所选曲目不合适的情况。

二、“分级设立”词源所来,提出的依据和含义

1、“级”的含义。从百度词源查到,“级”有五个基本含义:层次;等级;学校里学生所在学年的分段;古代战时或用刑斩下的人头;量词。其“层次”、“等级”含义基本符合“分级设立”的中心意思。

2、“分级设立”使用范围。“分级设立”的中心内涵就是对舞蹈钢琴伴奏音乐结合舞蹈教学特点进行音乐本体分析和整理,按照不同年级的程度分别选取合适的曲目,因此它基本适用于所有使用钢琴伴奏的舞蹈训练,包括芭蕾舞基本训练、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身韵等课程。

3、“分级设立”对象。“分级设立”的对象主要指舞蹈钢琴伴奏曲目。

三、“分级设立”提出的意义

1、“分级设立”提供了一个思维方式,旨在提醒伴奏老师更细化自己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对舞蹈钢琴伴奏音乐结合舞蹈教学特点进行音乐本体分析和整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舞蹈钢琴伴奏的特点和内容从而更好地与舞蹈教学相配合。“分级设立”不是一个僵硬的标杆,衡量教学的一切标准,而是在更大程度上为广大舞蹈钢琴伴奏老师提供一个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它提醒伴奏老师在教学中不仅提供教学所需要的乐曲,同时激励伴奏老师综合年级、年龄、教学内容、接受能力、教学风格多方面因素提供更合适的乐曲,承担在教学中用优美的音乐培养学生良好乐感的任务。

2、为老师教学以及创作、改编或选曲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钢琴伴奏老师往往要自己创作、或根据录音带整理、或改编一些曲目,而这些曲目是否合适,除了依据伴奏老师或舞蹈老师的经验判断外再无其他检验标准。尤其对于刚接手舞蹈钢琴伴奏的年轻老师来说,如何尽快熟悉了解各个年级各门舞蹈课程的伴奏特点和要求,如何尽量避免由于选曲不合适而造成教学上的延误,如何更宽地拓展自己的伴奏眼界和风格,曲目的“分级设立”都具有一定意义。

3、大胆地提出对舞蹈专业钢琴伴奏音乐进行分级设立,在国内舞蹈钢琴伴奏研究方面是一次新的尝试。毋庸讳言,国内对舞蹈钢琴伴奏方面的研究尚属起步。对舞蹈钢琴伴奏这一专题进行研究的几乎全部为从事舞蹈伴奏的钢琴老师,他们多为学习音乐出身,在实践中寻找舞蹈教学中的规律,并对此做一定研究。其论及范围大多为舞蹈钢琴伴奏与舞蹈教学的关系及舞蹈钢琴伴奏老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对舞蹈钢琴伴奏音乐“分级设立”尚未涉及。因此,通过对本课题的更深入性研究,有助于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更好地论证这一命题,找出其科学性和不足之处,并对舞蹈钢琴伴奏教学工作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邱珊 .乐与舞的唱和:2007年全国音乐舞蹈研究述评 [J].北京: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下转第67页)

(上接第153页)

[2] 张娟.乐者舞之魂――舞蹈钢琴伴奏艺术探微[J].西安:交 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6月第19卷第2期.

[3] .综合视野中的音乐与舞蹈观照 [J].北京:北京舞蹈学 院学报,2006年第1期.

[4] 李春华.试谈芭蕾舞教学中的音乐感 [J].北京:北京舞蹈学 院学报,2002年第4期.

[5] 屈洪海.琴随舞韵――试论钢琴伴奏教师如何适应舞蹈教 学的要求 [J].北京:中国音乐学(季刊)2000年增刊.

[6] 吴岳 陈永彤.试论音乐伴奏中的情感转移及力的转化 [J]. 北京: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7] 张芳.谈钢琴伴奏教师如何提升舞蹈课堂教学效果 [J].辽 宁:辽宁高职学报,2006年4月第8卷第2期.

上一篇:文秘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下一篇:产科实习自我鉴定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