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6 13:26:26

继续教育培训总结

继续教育培训总结篇1

接到参加培训的通知是在开学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一上午,颇感意外。一是才刚开学,我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才刚开了个头;二是上学期四月刚参加过市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总结里的中小学骨干音乐教师培训,才时隔不久。15日,真的要感谢学校领导又给了我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

9月14日上午8:30分,开化音乐教师一行8人来到了衢州中专教育培训中心,大家都期盼着这次培训能给自己带来收获。果然,一来到教室里,黑板上大大的几个字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总结范文“欢迎乌克兰专家光临指导!”就让我们激动不已。难道是有国外的专家来?是给我们授课还是讲座呢?带着猜测我们静静的期盼着。不一会儿,市教研员祝老师领着三位“老外”走进了教室。原来是尼娜,浙师大的合唱指挥教授,在今年的青歌赛上我就在电视上见过她,钢琴伴奏是她的女儿,还有一位是她的学生兼翻译。尼娜一进教室,就用她那并不熟练的中文告诉参加培训的老师,按照高、中、低三个声部重新排位,并用很快的速度听了每一位男老师的音色,分了男高和男低。尼娜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劲十足。接下来就开始练声了,一条接着一条,不留一点空隙的练习着,让人不来劲都不行。pxzj/(培训总结)尼娜告诉我们练声曲虽然小但也是音乐,要把它当成是最美的音乐去唱,是啊音乐不分大小,只要你有一颗热爱音乐的心。尼娜给我的第二印象——热爱音乐。王洛宾的《掀起你的盖头来》和舒伯特的《小夜曲》是尼娜为大家挑选的两首合唱曲,令我敬佩的是尼娜能够把一首纯粹的中国民族风格的歌曲演绎的如此到位,做为一位中国人特别是一位音乐教师我们都自愧不如。在尼娜身上我深深的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不分国籍不分民族,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都能用音乐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下午是尼娜女儿的钢琴讲座,这位漂亮的俄罗斯姑娘已经在中国工作了四年,有着精湛的钢琴技艺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她给我们介绍了在日常的钢琴教学中经常遇见的问题,怎样选择练习曲、复调曲和乐曲,怎样通过了解作曲家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生活阅历来把握音乐的风格,以及在教学中要学会一节课抓住一个重点来练习等等,仿佛又让我回到了大学时代在专心的聆听着自己最喜爱的专业。几位胆大点的音乐老师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马上向她拜了师,当场演奏起来。参加工作以来,这是第一次有回到课堂学习专业体会当学生的感觉。从新课程标准下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的界定来看,音乐教育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综合能力等。音乐教师只有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勤学多练,才能让所学专业为教育教学工作添彩。

第二天上午,大家观摩了常山的胡胜春老师和衢一中的黄日新老师的两堂音乐欣赏课。胡胜春老师的歌声和黄日新老师的琴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见音乐课堂中教师善用专业特长不仅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下午我们又见到了杭州胜利小学副校长、浙江省特技教师吴瑶香老师。吴老师是我们衢州音乐教师崇拜的偶像,她的音乐课堂不仅让孩子们流连忘返,同时也能深深的吸引着每一位听课的老师。今年8月,吴老师带着一堂课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用她充满音乐魅力和个人魅力的音乐课堂征服了来自世界的同行们。吴老师是个对音乐教育充满热情的人,正是那份热情那份追求,让她走出衢州走出浙江走出国门。她给我们全体音乐老师提了几点要求,素质教育需要音乐教师的不懈努力,在音乐课堂中重视学生音乐基本技能的培养才能拉近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距离。

带着收获我们踏上了归程,反思自己的专业学习和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投入去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也深刻的意识到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我愿意迎接各种挑战,不断充实完善自我,热爱音乐、热爱教育,为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改进音乐教学出一份力。

继续教育培训总结篇2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即开发管理、过程管理、后期管理,每个阶段、过程所涵盖的内容都非常系统、细致。一是开发管理。开发管理是继续教育培训的前提,主要包括继续教育培训的市场可行性分析、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主要对象、授课教师的选取以及确定招生宣传方案,培训方案、培训地点的选择与确定等相关的问题。二是过程管理。过程管理主要指教与学全过程的监督与检查,确保规范、有序、有效地完成继续教育培训,对学员来说,主要是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程考核,以及课程毕业设计等情况进行跟踪、了解、管理,对任课教师来说,主要涉及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反馈、管理。三是后期管理。后期管理主要是做好培训的总结评估、资料存档工作,培训结束之后的总结必不可少,只有总结才能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发现培训过程中的一些优势做法,才能为今后的培训积累宝贵的经验。同时,做好收集工作主要包括培训学生名单、成绩档案、培训授课教案、考试试题等材料。

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内容所涉及的三个过程,涵盖面广,牵涉到学校很多个部门,比如招生计划主要由培训处完成,教师的安排由教务处、甚至需要院系来配合,所以培训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否则很难做好。因为过程复杂,也就暴露出很多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继续教育培训的工作实际,就目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一是机构身份不明。高职院校关于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身份、职责没有统一的规定,有些高职院校培训机构从属某个院系,有些从属于机关,如果把它作为院系的一个机构,基本上很难发挥它的职能,会出现上下协调沟通不畅,学校资源很难整合,运行效率低,服务水平差的局面,有些高职院校只是把培训机构作为创收的主要来源,无视专业分散、学员学历参差不齐等问题,完全丧失培训机构本身应有的职能,严重挫伤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积极性。二是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模式落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没有真正重视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也就疏于对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或者制度不完善,没有信息反馈的畅通渠道,没有工作的有效监督等等,事实上,继续教育培训必须要有规范的管理和优秀的教学质量,才能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因为继续教育培训面临学历水平低、生源构成复杂等困难。三是师资力量薄弱。部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相当薄弱,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专职的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都是在学校正常教学任务的教师安排好了之后,才会安排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教师,没有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继续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另外因为部分高职院校对教育培训思想上不重视,这方面的教师招聘流程标准不透明、不公开,导致管理师资力量也非常薄弱。

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完善的有效途径

针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重视。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继续教育培训在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要明确机构所承担职责和历史使命,要给予相应管理机构职权,教育培训机构主要负责人更是要端正认识,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资源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校和社会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二是完善制度,严格管理。逐步完善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度,根据学校实际,可以考虑实行教育培训分级管理架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只是作为职能部门进行监管,所有的教学组织与管理由下一级的院系继续教育机构完成,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只是作为职能部门对教学效果、学员的满意程度等进行跟踪、考核,确保教学质量。同时要经常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的研讨会,总结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三是加强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为了提高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应该定期组织继续教育的管理人员与教师进行培训,比如讲座、考察、研修等形式,更新知识,更新教学手段,提高师资水平、业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完善一是长期、系统、复杂的过程,需要行业、企业、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高职继续教育培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只有努力做好高职继续教育培训,才能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更好的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继续教育培训总结篇3

各市级继续教育基地:

为进一步加强对市级继续教育基地的指导和管理,规范培训市场,全面促进继续教育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推动我市继续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省人事厅《*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管理暂行办法》(粤人培〔*〕32号)精神,结合我市继续教育工作实际,经研究,我局将组织专家对全市市级继续教育基地开展三年一次的检查考核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考核时间

市级继续教育基地检查考核分三个阶段进行,时间安排在2009年4月至10月,其中4月—6月为基地自查阶段,7月—9月为市级继续教育基地检查考核工作小组到各基地考核评估阶段,10月为总结阶段。

二、检查考核内容

(一)基地硬件建设情况:包括教学场地、设施建设、经费保障等;领导机构的构成及素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制度建设情况;开展继续教育的规划和年度计划、年度总结。

(二)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的情况:2006年以来开展继续教育的项目与内容(含经批准的公修课培训课程、高研班、专业课程、其他培训项目),年度培训人次,收费标准及依据,继续教育证书的登记和填况,培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评估;

(三)继续教育基地管理情况:包括机构设置、管理人员、师资队伍情况,受相关部门奖惩的情况;报送年度培训计划及总结情况;使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情况;承办同级或上一级继续教育主管部门交办项目情况;开展横向交流与合作等。

三、检查考核步骤

(一)自查阶段。各市级继续教育基地根据上述内容进行自查。1.拟写自查书面总结;2.填写《*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考核登记表》(附件1),并按《市级继续教育基地检查考核评估表》(附件2)的八项评估项目内容准备相关材料;3.复印有关部门批准设立机构的文件,以及组织继续教育工作的相关制度、年度计划及总结。要求以上材料需装订成册。

(二)考核评估阶段。市人事局组织市级继续教育基地检查考核工作小组(成员由继续教育管理人员和聘请专家组成)到各基地考核评估,考核评估时间为半天,具体时间将在考核评估前一周通知有关基地。

(三)总结阶段。

1.公布检查考核结果,确定是否保留市级继续教育基地的资格及所设专业课程;

2.评选市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和表扬基地。

四、有关要求

(一)各市级继续教育基地的书面自查总结和《*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考核登记表》要求于6月10日前报送我局培训教育处。

(二)从2009年开始,各市级继续教育基地开办专业课应按市人事局核准的专业组织培训。需申请增设专业的,须填写《*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新增专业申请表》(附件3);未经批准自设新专业的,继续教育认证时将不予认定为专业课。未经批准滥开专业或有弄虚作假行为或乱收费乱发证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或责成整改;整改期满仍不合格的,取消其基地资格。

(三)因机构合并、撤销等原因,已没有专门的培训场所和基本的教学设施的,其基地资格自然撤销。无特殊原因,基地一年没有开展继续教育活动的将取消其基地资格。

(四)市级继续教育基地是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场所。市直属教育培训机构需要申请确定为市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或区、县级市、市直局级单位的继续教育基地需要升格为市级继续教育基地的,按照《*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管理暂行办法》第四条规定的条件和第三条规定的分级管理和申报、公布制度要求,填写《*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申请表》(附件4),报市人事局培训教育处,经审核符合条件的,给予认定并公布。

继续教育培训总结篇4

【论文摘要】培训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培训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湖北省树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并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建立了符合全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培训模式。

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是指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以提高师德水平、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为目标的培训机制、内容、方式和方法。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培训主体、培训理念、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手段(方式、方法)与培训管理(过程监控、考核评价)等,这些要素的优化组合及发挥独特作用的过程,就是模式生长、发展、形成的过程。培训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培训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湖北省树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并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建立了符合本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培训模式。

一、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运行管理模式的分析

1.“两线四级”的组织运行管理模式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两线四级”组织运行管理体系。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省、市、县、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培训基地,组织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保证培训工作的运行。

省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负责制定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和政策;组织制定各类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计划;组织编审教材;审批全省高、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的办学资格并加强对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的指导;检查指导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省统一要求,负责制定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规划和措施;负责本地区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及其基地建设,负责审批本地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的办学资格;筹措和管理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考核、评估并指导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本县(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筹措和管理继续教育经费;指导乡镇及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建立综合考评、奖惩制度等继续教育的驱动机制。

乡镇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任职学校有计划地选派、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并筹集相应的师训经费。中小学校长负有组织和指导本校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责任,把教师的继续教育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省、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依托教师进修院校和师范院校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协助教育行政部门抓好本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成绩考核和证书登记制度。继续教育基地负责做好学员的培训、考核和登记工作。对完成了继续教育的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者,颁发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结业证书。

2.“三位一体”的组织运行管理模式

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湖北省实施了“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此项工程主要采取三位一体运行管理模式。

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是湖北省教育厅为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从2005年开始,用5年时间,将全省现有的10万农村乡镇中小学教师(其中校长培训1万人),集中到武汉市进行免费培训10天。“工程”采取政府招标购买培训,受训者全免费接受培训,严格考核培训情况,根据绩效给予奖励的运作模式。在具体运作方式上做到“五统一”,即统一安排培训时间,统一设计培训课程,统一调配培训师资,统一规定培训方法,统一订购生活用品。在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省教育厅、培训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了“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加强培训工作的管理和质量监控。

省教育厅负责培训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管理,培训师资的选配、资源建设,加强培训过程的质量监控。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参训学员的选送、组织与协调。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按时组织好学员报到并提供交通便利,确保学员往返和培训期间的安全,敦促学员完成集中培训后的在岗研修任务。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按要求利用自身资源,提供优质培训服务,确保培训质量。“工程”参加单位及其领导都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工作任务。省教育厅领导高度重视“工程”的统筹与协调、实施与管理。

二、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模式的个案分析

1.“三型十环”培训模式

湖北省十堰市教育局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中总结出“三型十环”培训模式。“三型十环”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是教师需求多元化和教师培训多样性理论。“三型十环”模式构建的实践依据是校本培训经验的总结。教师校本培训,必须充分考虑欠发展类、发展类、优先发展类的不同实际及多种需求,设计教师培训的多样性培训模式。“三型十环”模式的构架主要有三种模式:学习——岗练——考评——分层模式;分层——研训——师导——定向模式;定向——专修——独创——发展模式。十堰市实验区按照行动研究的基本思路,构建了九种校本培训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式、现场诊断式(微格式)、问题探究式、专题讲座式、示范——模仿式、情境体验式、自修——反思式、研训互动式、网络信息交流式。目前十堰市教育局总结提炼出了适合各种不同类型学校的校本培训“三型十环”模式,用于实验区的学校和县市部分中小学实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模式正由实验区向全市中小学辐射实施。2.“专家诊断”式培训模式

在教师培训实践活动中,武汉市洪山区积极试行“专家诊断”式培训模式。所谓“专家诊断”培训,即选出的专家组对参训教师进行培训前的调查研究后,针对不同的教师存在的问题,采取集中、分组、个人培训的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专家“会诊”,因材施训。“专家诊断”培训的理论依据是皮亚杰的“临床法”和巴班斯基的“教育会诊”理论;成人个性虽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是可塑的;发展学生个性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具备鲜明特色与个性的教师。“专家诊断”培训遵循主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实效性原则。“专家诊断”培训采取一看、二听、三察、四议的诊断形式与方法。诊断标准与内容一要以学员个性特征为依据,二要以骨干教师标准作为依据,三要以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为依据。“专家诊断”培训的程序:①聘请专家,成立小组;②自我评价,提出问题;③专家诊断,确定目标;④制定方案,实施培训;⑤效果评价,总结提高。如此培训,形成了一批具有独特教学风格和鲜明个性的骨干教师。同时也遇到一些困难,如实践场地难找,工学矛盾,经费紧缺教材缺乏,给参训教师备课造成了困难,从而影响培训效果。

3.校本培训能级模式

2004—2007近三年来湖北荆门东宝区教育局着力于具有“针对实际、强化实训、突出实效”特点的校本培训模式创新,展开了构建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的初步探索与实践。所谓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是一种以培养适应新课程和学生素质发展新要求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为目标,以学校为单位,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体系。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的总体构架是:构建三大体系,形成三大平台,达成三大愿景。

(1)目标与内容体系:首先是明确总体目标定位,达成三大愿景。一是以构建“能级模式”为支撑,切实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二是以发展教师“八项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职业表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学生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特色争创能力)为支撑,切实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三是以优化师资团队“三型”(成长型、成熟型、成就型)能力发展结构为支撑,切实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其次是分能力项目、年度(学期)和具体实施培训活动项目,拟定明确的培训目标要求。形成培训内容菜单:一般可分A培训能力项目、B必修课程要目、C能力实训要点三级来编制,并相应附加必要的实施说明。

(2)途径与方法体系:搭建自主研修、岗位培训、远程教育三大平台,突出“主体化”、“一体化”、“信息化”特点。

(3)管理与评价体系构建要求:落实机构,落实常规,落实评价。

4.课题驱动模式

2007年,蕲春县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实验区,申报的子课题《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模式研究》已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总课题组审定批准。参与课题实验为该县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提供新的发展支点。以课题为载体,以校情为依据,进一步深入探索校本培训的新模式、新策略,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全县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在面上,积极构建“县、片、校”三级联动的教师培训机制。在点上,不断创新努力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一是导师引领模式;二是名师研修模式;三是课程开发模式;四是课题带动模式。开展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统一部署,全面推进,科研引路,示范先行,校长负责,评估奖惩。

5.网络培训模式

继续教育培训总结篇5

一、当代继续教育的内涵及社会新需求

(一)继续教育的内涵“继续教育”是一个外来词,由英语“ContinuingEducation”或“FurtherEducation”翻译而来。继续教育也是继续工程教育的简称。我国教育大辞典关于继续教育的表达是:“对已获得一定学历教育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进行的教育活动、学历教育的延伸和发展,使受教育者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需要,是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产物。”可见,继续教育是对在职人员不断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的一种追加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衰减期愈来愈短,知识发展愈加快速,知识更新也愈加频繁。当代继续教育通常指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再教育,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准,增强受教育者的专业能力,开发受教育者潜在的创造力,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并促进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本文对“继续教育”的探讨,包含成人教育、非学历教育培训和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其目的在于比较全面地分析我国继续教育的现状。(二)社会对当代继续教育的需求在知识经济型社会里,社会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随着社会对技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大,迫切需要一批具有研究和设计开发能力的人才,还要求当前在职人员积极参与继续教育,成为掌握多种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二是新的产业和岗位不断出现,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规格呈现多样性,学历教育要求多规格,技术上要求多样化。因此,需要继续教育为技术型人才提供多样化改造的渠道。三是我国经济的国际化水平日益提高,企业将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因此,与国外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将会增加。与此相适应的外语、计算机、金融、财会、商贸、国际贸易等涉外业务的人才需求将会急剧增长,这些都需要通过继续教育进行专门化人才培养。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面对国内外新的经济形势,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等继续教育的发展,同时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国家知识创新能力,是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因此,在新的经济社会形势下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把继续教育学习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当前继续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目前的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内容贯穿整个教育过程,涉及不同组织结构,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1.培训工作的监督跟踪不到位,管理模式落后继续教育管理机构以窗口面向社会,是教育工作最直接的“阳光”单位,组织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必须用优秀的培训质量和规范的管理模式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实际上,因为部分教育机构仅仅将继续教育作为机构的附属产品,导致其没有将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定位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且一些教育机构的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存在不少死角,很难对工作实施有效的监督手段。2.教学方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很多教育机构仅注重安排正常的教学任务,对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很不重视甚至抵触,使从事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培训人员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同时,在一些教育机构的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中,招收培训教师的标准、流程都不够公开,培训力量相对其他教育方式更为薄弱。一些机构在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依旧采用较为集中的方式,受培训者被动听讲,培训者“高高在上”,这种灌输性的授课模式并不符合教学规律,造成了继续教育培训的知识传播模式枯燥单一,发展性差。3.社会环境后备支撑力量不足受制于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当前继续教育工作中,无论培训者还是被培训者都存在继续教育条件与机会缺乏,渠道不畅通等社会环境助力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当前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也使人才供给远远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二)问题产生的原因1.培训机构方面首先,培训机构机制不健全,与合作机构、签证机构签署协议时存在法律风险。一旦签署协议过程中存在漏洞,在后期执行过程中都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同时,由于很多培训机构并未聘用专业的法律人才,导致法律问题发生时往往得不到妥善解决,导致机构服务无法继续。其次,继续教育是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但在市场经济化模式引导下,培训机构需要考虑自身效益成本,因此,市场行为不可避免地带有恶意竞争,影响了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最后,培训过程中,预期成果和实际培训结果往往存在很大偏差,培训人员的业务水平、培训人员的态度等很多负面因素导致培训质量达不到期望值,必然损害培训机构的声誉。2.受培训者方面接受继续教育的受培训者大都是在职工作人员,由于受工作时间的限制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员无法保障参与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的连续性,导致培训时断时续,效果较差。也有一些受培训者将继续教育作为一次投资活动,希望短期内得到收益,往往急功近利,但继续教育培训与一般的教育存在效应上的一致性,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欲速则不达”,这导致受培训者对培训失去信心,不愿意花费时间和钱财继续投资自身的培训教育,最终给培训工作带来很多问题。3.上级管理部门方面无论是高校的继续教育培训部门还是市场上的机构,都有对其负责的管理部门。上级管理部门审批政审中的责任问题、行政监督问题、违法查处问题、决策风险问题等,影响着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展开。因此,如何促成上级职能部门间的合作,直接关系着继续教育机构能否健康、持续、有序运行。但当前,我国相关部门对继续教育的管理未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导致管理过程中存在职能重叠或者无人管辖的现象,这致使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在遇到问题时往往无处诉求,以致问题扩大化,影响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长远发展,继续教育自然无法维系。

三、项目管理化的内涵

项目是指一种被承办的旨在创造某种特殊产品或服务的临时性努力,是具有特殊性、一次性的活动,常常带有一定创新性或创造性。而项目管理是指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通过项目经理和项目组织的努力,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项目所涉及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以实现项目特定目标的管理方法体系和管理过程。21世纪是项目林立的时代,项目管理与运作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地区及其企业的竞争力与创新力。在强调创新的时代,项目及项目管理不断扩展和普及,项目管理也从国防建设、建筑领域拓展到制造业、信息业、农业及政府管理等各个行业。目前,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公司、军工企业等机构中,项目管理成为其运作的中心模式,如美国白宫行政办公室、美国海军实验室、波音、IBM、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均在其运营的核心部门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在未来的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中,项目管理在组织发展的创新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项目管理的应用发展,已由“管理项目”“通过项目进行管理”到“按项目进行管理”的高级管理理念阶段,“管理项目化”思想已逐步渗透到政府部门、公司、企业等各领域的管理工作中。这就要求企业不断调整管理主线,实现职能管理向项目管理的转变。继续教育作为我国广泛存在的一种教育模式,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需要积极引入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保障这一教育模式顺利运行,成为终身教育的有效补充。而项目管理化以其在管理创新活动中的天然优势,成为开展继续教育管理的有效手段。

四、继续教育培训中实施项目管理化的可行性

(一)继续教育培训流程具备实施项目管理化的可行性在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培训机构通常会按照培训目标,对继续教育受培训者进行分类,对每种培训项目进行统筹管理,对培训实施过程进行检查,对培训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在全部培训工作结束后进行培训总结。由此可以看出,继续教育的年度计划正是围绕组织发展目标和规划制定的。这与项目管理化的流程性管理方式一致,为继续教育培训实施项目管理化提供了可行性。(二)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具备实施项目化管理化的可行性培训部门为了使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更加清晰有序,往往根据各类培训目标对全部培训任务进行分类。每类培训中的不同培训项目,虽然内容不同,但培训计划的目标却是一致的。例如,金融管理类培训、计算机类培训、财会类培训,等等。但由于每类培训的目标会随着不同形势的发展而变化,继续教育的培训管理存在很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可将每类培训看成一个项目管理化整体,将每一类培训中的不同培训机构看成一个单独项目,从而系统地实施继续教育培训。由此可见,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具备实施项目化管理化的可行性。(三)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具备实施项目管理化的可行性继续教育培训部门通常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培训内容进行安排和筹划,如制定“教学考察计划表”“培训课程安排表”“培训人员任务表”等。在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期间,各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和培训部门以及相关部门人员会举行定期会议,讨论解决在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比如,制定培训管理实施计划的讨论会、培训学员座谈讨论会、培训教师经验交流会、管理人员协调会,等等,相关人员也会经常使用通信手段相互交流和处理一些紧急事项。同时,为了促使培训收益最优化和培训效果最佳化,一些培训机构会针对相似的培训安排培训师到其他相关培训机构进行参观学习或组织教学。而这些工作都要求培训管理部门根据培训计划提前与其他培训机构联系,统筹安排相关事宜,并最终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培训管理部门会针对相似培训中不同培训机构间的依赖关系进行解析,确定不同培训项目在机构组织中的开展顺序,并最终确保相同培训工作的总体进度。例如,“培训班教学机会实施表”“培训总体任务安排表”等,培训部门会依据所制定的总体安排开展相同培训工作。这些计划制定呈现的项目管理化特性,证明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实施项目管理化是可行且有效的。

五、继续教育培训中有效实施项目管理化的建议

(一)树立项目管理化思想管理思想决定管理手段与方式。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实施项目管理化的基础是树立项目管理化思想。只有对项目管理理论和内涵做出精准解读,才能结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规律和特点,制定实施项目管理化的有效方法。因此,继续教育培训的领导层应积极树立项目管理化思想,积极研究项目管理化内涵和实施原则、方法,将其有效运用于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过程中,实现继续教育培训的项目管理化。(二)构建矩阵式项目管理化组织在实施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管理化的过程中,为保障充分利用继续教育组织资源,应将部门职能划分和项目划分相结合,构建矩阵式组织形式,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内容,使其与对应的项目培训者直接对接,从而整合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所必须的各类教学资源,使其发挥教育合力,极大提高项目管理化效率和效应。(三)制定周密的项目管理化规划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通常是多个培训项目同时展开,因此,要制定周密的项目管理化规划,实现各部门人力、物资、设备等资源的协调和优化安排,并根据规划实施动态管理,保证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在培训的项目管理化实施中,可以通过分解结构来细分工作任务,并依据不同工作任务间的逻辑关系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例如,对于项目分类和培训人员配备的管理,可由上层领导部门统筹规划,然后将具体管理内容细化为若干项目任务,由下属分部门协商后分别执行,最后分部门汇总执行结果,进行查缺补漏,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确保项目分类合理,人员配备有序。(四)确立有效的项目管理化激励机制当前,继续教育具有广阔的市场。为调动项目成员的积极性,应确立有效的项目管理化激励机制,鼓励培训者在工作进行中恪守职责,保障继续教育工作高效完成。例如,对于培训人员薪酬方面,应借鉴企业薪酬机制,依据培训者完成任务的情况对其施以物质和精神奖励,在对培训者进行激励的同时,提高培训部门对继续教育培训从业人员的控制力,为进一步实施项目管理化增添更多助力。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现状的探究,分析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发现在继续教育发展中引入项目管理化是具备可行性的选择。因而,提出在继续教育培训中有效实施项目管理化的建议,即树立项目管理化思想,构建矩阵式项目管理化组织,制定周密的项目管理化规划,确立有效的项目管理化激励机制,以有效解决当前我国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实现继续教育培训的战略目标。

继续教育培训总结篇6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方针

1、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教育要“三个面向”思想为指针,以不断提高全体教师政治、业务素质为宗旨,建立与完善继续教育体系,逐步造就一支具有高尚师德、正确教育思想、较强教育教学能力,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2、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方针是:

⑴坚持为在基础教育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的正确方向,全面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⑵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按需施教,学用一致,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以业余、自学、短训为主,形式灵活多样。

⑶面向全体教师,分类指导,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努力优化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⑷建立配套制度,完善激励机制,逐步实现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二、继续教育的有关要求与登记制度

1、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对象是辅导组全体在职教师。

2、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学时数,每位教师五年参加各级集中培训累计不少于360学时,年均不得少于72学时。其中师德教育不少于100学时,“四新”不少于260学时。在总学时中,区级及区级以上集中培训不得少于240学时。

3、教师继续教育是以提高教师政治、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培训,其内容包括;政治思想和师德修养,教育政策和法规,专业知识扩展和更新,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研究,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及现代化科技教育等。

4、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主要类型有:新教师试用期培训教师岗位职务培训或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高一层次学历或第二学历进修及其他类型培训等。

5、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教师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达到规定的学时效并获取相应的学分,由有关培训单位登记后,由任职学校归人教师业务档案。

凡按上述要求和程序获得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凭证或证书的,作为中小学教师职务晋升、聘任、续聘等必备条件之一。在评聘教师时,教师继续教育的凭证或证书作为必备的申报材料之一提供有关部门审查。未按规定取得继续教育凭证或证书者,不得晋升、聘任、续聘教师职务。

三、教师学历继续教育的具体要求及规定

1、凡辅导组五十周岁以下男教师、四十五周岁以下女教师都要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考核,并取得合格证。

2、凡一九五七年七月一日以后出生的教师,都要参加普通话测试,语文教师达到二级甲等、数学等其它学科教师须达二级乙等水平。

3、教师参加函授进修等继续教育,必须先经辅导组有关领导同意批准后方可报名参加。

4、学校应支持教师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教师外出学习应不影响本职工作,对自己的课职务要妥善安排,并提前一天向所在校领导做好请假手续,如不办理请假手续,作旷职处理。

5、教师参加学习应努力将所学知识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严禁教师以参加函授等继续教育为名外出办理私事,一经发现,一律按旷职处理,情节严重者,将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作严肃处理。

四、辅导教师工作职责

1.明确培训目标,执行教学计划,教书育人,保证质量。有完整的科目培训计划、培训讲义、培训总结。

2.钻研教材,把握教学要求,知识系统,重点难点,保证业务过关。

3.完成规定课时,确保教学效益。

4.搞好教学辅导,坚持跟班学习答疑,认真理解课程内容,作好总结和复习辅导。

5.作好自学安排和辅导,加强自学的督促和检查。

6.落实训练,组织平时测验,作好平时作业的布置、检查及指导。如实地登记学员的考核、考试成绩。

7.开展教学研究,进行质量分析,积极提出教学建议。

8.要作好学员参加学习的考勤记录。

五、学员学习制度

1、学员必须按时参加各个科目各项内容的培训,认真完成各科作业、阶段检测。

2、学员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人的科目的学习目标计划,针对学科学习的情况,写出学习总结。

3、除面授外、学员要安排好自己的自学自练时间,以保证科目的考试考核顺利达标。

4、若学员在学习培训中无故不参加,作业不认真完成,考试、考核成绩不达标的,年度考核视为不合格。

六、继续教育的奖惩办法。

1、对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个人及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予以表彰与奖励。

继续教育培训总结篇7

关键词:高速公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继续教育培训是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更新、拓宽和提高,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以适应科技进步和实际工作需要的一种后续教育,是有效开发人才资源,实现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交通运输部李盛霖在2010年9月14日的全国交通运输系统人才工作视频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实施“人才强交”战略、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全面推进交通运输系统人才队伍建设,为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笔者认为,规范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是实现“人才强交”战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和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高速公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现状

自高速公路开通运营以来,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大多停留在完成任务、例行程序上,学习内容单一化,缺乏行业实用的特色,难以学以致用,缺乏连贯性,达不到教育培训的目标和效果。技术人员缺乏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意识,有时人事部门安排了教育培训,有个别专业技术人员还以工作忙为由不按时参加培训,还有一小部分虽然来了,且没有认真接受培训,没意识到接受继续教育是一种权利和义务。要改变现状,高速公路管理局就要创建适用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机制,创新继续教育培训内容,逐步提高队伍个体和整体的素质,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二、高速公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改善措施

(一)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完善的教育培训制度,是完成继续教育培训的有力保证。一要制定完善高速公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管理规定,使各条高速公路基层单位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比如,给每个专业技术人员建立继续教育培训档案,记载从参加工作以来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基本情况,可用制式表格规范登记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和要求。目前,笔者所在基层单位规定,专业技术人员每人每年脱产或集中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56学时。量化了管理,也促使每个专业技术人员主动完成学时;二要建立继续教育考核和激励机制,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作为对其考核评价和岗位聘用的条件之一。在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或申报评定上一级资格时,作为必备条件。这一机制的建立,定会激发专业技术人员主动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二)创新培训形式,完善服务措施。高速公路继续教育培训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重在学以致用,取得实效。根据不同项目、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特点,精心设计培训方案,创新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增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方式可以综合运用集中培训、研讨、进修、自修、案例教学、技术考察、咨询服务、对口培训、特殊培养等多种培训形式,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量身合体的继续教育服务。对重要、特殊和关键岗位上的人才可以采取个性化方式进行培养。根据高速公路分布面广、线长,跨区域,技术人员分散在各条高速、各个区域上,对培训集中不便的情况,可以建立网络继续教育培训,开发网络课程,实行网络化管理,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例如,对网络培训,高管局可以聘请老师先录制不同专业和公共科目的继续教育培训课件,在高管局网站上建立链接,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选择个人时间在网上接受教育培训;对基层高速公路管理单位,还可以利用现有的视频会议系统,老师在总会场授课,专业技术人员可就近在总会场和分会场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培训的整个情况,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到位情况,总会场都能从视频里看到,从而提高继续教育培训的便捷性。

三、高速公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建议

(一)更新继续教育培训观念,提高领导层思想认识。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行动自然就会发生变化。作为高速公路专业技术人员,面对专业知识、运营设备的日益更新,以及国外新技术、新设备的引入,我们必须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接受继续教育,更新知识的重要性,否则就不会引领单位走向前端,也会因跟不上科技进步而被社会淘汰。因此,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是提高人才团队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单位领导层首先对此要真正重视起来,提高思想认识,彻底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思想,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二)建立科学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形成长效机制。高速公路要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必须有一定的人力和物质基础为前提,这要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入手来考虑。硬件方面,包括建立相应的教育培训机构,配备必要的教学场地和仪器设备,如电脑、投影仪、音响器材等。这方面,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在平山县温塘建立了职工培训中心,为全省高速公路举办各类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场地。继续教育培训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如各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管局职工培训中心等培训基地。软件方面,合作配备一定的师资力量,可利用各类学术团体、专业学会和高等院校等师资力量。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实行多种形式的协作关系,以提高继续教育的效益和质量。同时,建立继续教育师资信用管理数据库,对参与实施继续教育的机构和人员建立信用档案。有了一定的人力和物质基础,还要结合运营管理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针对高速公路专业技术要求,制定出较为详细的继续教育培训方案,逐步建立起富有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特色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三)完善考评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与绩效考核统一起来。在继续教育培训管理中,应把日常工作绩效考核与继续教育培训的考核统一起来。绩效考核是检验职工工作的最终效果,评价其贡献程度作为个人获取报酬的主要依据。建立规范的考评监督机制和严格的奖惩制度,日常工作绩效考核成绩合格与否,一定范围内决定了继续教育培训成绩。这样,对专业技术人员必将产生巨大的动力,达到继续教育培训的良好效果。

总之,高速公路要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重视起来,使其在规范管理活动中,逐步完善,逐步向制度化、程序化迈进,为保障高速公路人才队伍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继续教育培训总结篇8

关键词:继续教育;课程设置;课程管理;中小学

一、前言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向知识经济时代不断迈进,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继续教育的目的不单只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培养中小学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发展动态,善于把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形成自身的教育教学风格,已成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迫切需求。但是,目前各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的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没有统一标准,甚至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都各自为政,课程设置五花八门,已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为了体现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必须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总体规划,结合中小学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培训方案。

二、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和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目前许多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办学模式,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培养目标定在向高一级学校输送高分学生上,缺乏对素质教育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大都由高等院校来实行,培训师资大部分是高校教师,他们中许多人对基础教育的情况不十分熟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常常与中小学的教学实际相脱节,使被培训者感到教师的讲课水平很高,但是难以学以致用,缺乏实效性。

2.缺乏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随着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迈进,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突出创新,注重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的改革目标。当前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中,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传授,缺少对学员实际操作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跟不上教育发展的要求。现代社会要求中小学教师不仅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眼光,能够比较准确地对各种问题和现象做出适时的判断。

3.缺乏教材教法类课程的培训。许多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新教师,不能很好地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例如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等,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教材教法类课程的系统学习。

三、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和管理对策

1.规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国家除对少数课程有明确的规定外,其他均是指导性文件,由继续教育培训基地设计和规划。各培训基地可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具体培训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法、考核方法、管理办法、组织机构、培训时间、预期结果。

(1)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能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通过培训使他们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诸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在地方教学领域起到骨干引领作用,推动本地区教育教学发展,深化基础教育的改革。

(2)要有科学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培训内容由理论与技术、教学实践与考察和课题研究三个版块组成,各版块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教育理论与教学技能培训,着重提高培训对象的理论素养和学术水平,开拓专业视野,调整知识结构,增加交叉学科的知识储备,更新教育教学手段,提高综合素质能力。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许多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很高,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实践操作能力相对较差,特别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教育教学实践与考察着重提高培训对象利用学科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和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科学研究不仅仅对大学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样对中小学教师也非常重要,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都较为薄弱。教学是科研的前提和基础,科研对教学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科研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本学科的特点、研究方法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地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转移、补充到教学中,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

(3)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考核内容由学业课程考核、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能力考核和实绩考核三部分组成。学业课程考核主要采用考试、课程论文、教学案例分析、读书报告等形式;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能力考核采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评定和结业论文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实绩考核则由培训对象所在单位的考核意见和综合素质评定相结合的方式,最后汇总形成考核结论。

(4)强有力的管理措施。成立专门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学科专家对培训方案进行严格审核,对课程的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管,在培训结束后进行综合评价。在学员中进行问卷调查,充分吸纳学员的反馈意见,结合评价结果进行总结,提高培训质量。

2.加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中,除了理论知识模块外,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中小学教师新课程理念的培养,改变过去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多方面入手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比如多增加一些案例教学,进行分析讨论,在各种典型的教学案例中吸取经验、总结提高;分析和研究名师、名家的成功教学经验;到教学水平较先进的中小学进行教学考察,学习先进经验;组织学员进行教学反思,提高学员接受和运用新信息和新技术的能力。有的放矢地分析和研究中小学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指导学员正确的理解和把握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分析和研究如何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过程,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效地进行课堂训练,提高教学能力。

3.成立继续教育导师团

分专业和学科选聘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较强的教学实验和科研能力,同时对基础教育有较深研究的教学专家和中小学的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组成继续教育导师团,发给相应的继续教育导师证书,避免继续教育导师选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继续教育导师要对培训对象进行全程指导,通过电话、通信、电子邮件等方式跟培训对象进行互动、交流,不仅在培训期间,包括在培训结束后双方继续保持联系,以切实解决学员在工作中难以学以致用的问题,提高培训效果。

4.建立一个完善的继续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技术确定教育活动及其效果的有效程度,以期不断完善课程,达到教育价值的增值的过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评估,不仅仅是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效果的评价,而且要贯穿继续教育的全过程,要注重课程体系的目标设计层次结构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否注重课程本身的内在价值,课程最终能否满足中小学教师的教育需求,促进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四、结束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加强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既是时展的需要,也是教师终身学习的要求,为适应新课程改革,造就一支献身教育事业的高水平中小学教师队伍,如何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建设和管理,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孙龙存.新课改关照下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J].继续教育研究,2005,(2)16―19.

[2]方晨画.高等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136―211.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手册: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70.

[4]郝福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及课程设置研究[J].琼州大学学报,第9卷,(6)103―105.

[5]徐荣远.试论新世纪我国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3,(9)86―87.

[6]王新艳.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2003,(8)53―54.

上一篇:小学教师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安全教育培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