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21 14:46:13

继续教育交流材料

继续教育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艺技术人员 能力提升 继续教育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工艺技术人员是制造业的宝贵财富,也是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新的任务形势下如何通过继续教育,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工艺技术人才,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我国制造水平和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本文以A企业为例,对工艺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途径进行了探析。

一、需求分析

1.企业业务特点与发展需要

A企业主要承担机械零部件制造、装配及其相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研发工作,在机械制造领域具有很强的实力。

随着企业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对工艺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随着“数字制造”理念的推广,工艺研究由“经验判断”走向“定量分析”,工艺技术也由手工画图、加工试验逐步演变为三维造型、计算机模拟。由此,对工艺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工艺技术人才,是提升企业核心能力、顺利完成生产任务的需要,是拓展业务领域、推进企业多元发展的需要,更是调整生产模式、建设现代化制造企业的需要。

2.企业工艺技术人员现状及培训潜力

A企业目前拥有工艺技术人员百余人,其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如图1所示。

由图1a的学历结构分析可知:A企业工艺技术人员绝大部分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普遍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为开展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而工艺工作是一个需要长期经验积累的技术性过程,各种新型产品不断出现,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还须在实践中进一步提炼和升华,不继续学习就很可能意味着今后不能完全胜任工艺工作,充实自身能力需求和工作的危机感促使企业技术人员对针对性强的继续教育有天然的渴望。

由图1b的年龄结构分析可知:A企业工艺技术人员普遍比较年轻,近40%为35岁以下工艺技术人员,工作年限短、经验积累不足。他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针对性不强,特别是高校扩招后入学的年轻工艺技术人员,受到国内高校教学改革的影响,课程学习的“面”宽了,但学习的“度”浅了,大学教育培养的仅仅是“工程师的毛坯”。工作后,为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迫切需要针对性强的专业继续教育。同时,年轻工艺技术人员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和上进心很强,正是实施继续教育的黄金年龄。45岁以上的工艺技术人员虽然数量不多,但基本上都是各个岗位的技术骨干,他们也希望能以继续教育这样一个平台,将自身的工作经验和技术能力尽可能地传承下去。

综上分析,高等教育不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学习的起点,继续教育成为一种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求。A企业有一大批高学历的年轻工艺技术人员需要尽快成长,现有工艺技术骨干也希望能将工作经验与技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因此,探索适合工艺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途径,提出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方案,是摆在A企业当前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二、实施方案

继续教育的途径主要有在职攻读学位、外派学习、工艺交流、举办培训班、自学等。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继续教育途径是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A企业工艺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方案以提升新任务形势下的技术水平和履职能力为目标,主要包括工艺技术交流、工艺岗位调整、设备操作培训与考证和举办在职培训班等多种途径,最大限度地实现继续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1.工艺技术交流

⑴交流对象。所有工艺技术人员,可采取不同层次的交流方式,如企业级交流主要是相关车间,基层单位交流的对象主要是班组、个人。

⑵交流内容与目标。通过工艺技术讲座、学术探讨、来访讲学、外出参会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工艺技术交流活动,促进不同岗位、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工艺人员的充分交流,达到分享技术经验、加速人才成长、提升履职能力的目标。

⑶实施计划。企业级工艺技术交流活动,由机关管理部门策划每两年举办一次。交流内容主要面向企业科研生产,以促进工艺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为目的。主要包括工艺方法的传承与总结、工艺技术的创新与优化、工艺策划的体会与思考、新工艺的推广与应用等。基层单位工艺技术交流方面,交流内容主要针对科研生产中的实际案例,包括提高产品质量与效率的措施、工艺的改进与优化、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思路等。交流过程中要注重发挥老工艺人员的引领作用,鼓励他们传授经验、分享诀窍,促进年轻工艺技术人的成长。除内部交流外,还要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来企业讲学。利用“走出去”方式,选派工艺技术人员外出参会和考察。

2.工艺岗位调整

⑴调整对象。工作严谨、理论扎实,能力突出、发展潜力较大的年轻工艺技术骨干。

⑵调整内容与目标。根据A企业的科研生产规划和工艺技术人员实际表现,适时调整部分青年工艺技术骨干的岗位和职位,使他们在工作中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工艺方法,进而增强他们的环境适应性,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拓宽他们的职业发展道路,进一步培养人才,全面提升工艺人员的技术水平。

⑶实施计划。选拔一批业务水平高、工作态度好、发展潜力大的青年工艺技术骨干,这些青年骨干在原工艺技术岗位上已达到较高水平,能力提升空间有限。根据企业科研生产规划和发展需求,对这些青年工艺技术骨干的岗位、职位进行适当调整,给他们安排富有挑战性的新工作,使他们在新的环境中接触新设备、新产品、新材料和新工艺,从而不断产生学习知识、探索工艺的新动力,全面提升工艺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3.设备操作培训与取证

⑴培训对象。新进工艺技术人员。

⑵培训内容与目标。针对新进工艺技术人员对生产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编制的工艺规程缺乏科学性,限制了高性能数控设备的作用发挥。采取分期分批对新进工艺技术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培训,使其了解设备结构特点、掌握设备操作方法、具备数控编程能力,取得相应的上岗操作资格证书。通过培训,促使新进工艺人员熟悉生产流程、掌握设备能力,加强工艺规范的合理性,增加设备的使用效能,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促进新进工艺技术人员迅速成长,切实具备工艺技术岗位的履职能力。

⑶培训规划。根据新进工艺技术人员岗位性质,选择与其工作相关的典型设备,如数控车、加工中心、焊接设备、热处理设备、检测设备等,以技师以上资格的设备操作者为指导师傅,进行设备操作技能、维护保养和编程能力的培训。同时,针对高端设备和进口设备,要求新进工艺技术人员翻译设备说明书、学习设备编程与操作技巧、充分开发设备功能。

4.在职培训班

⑴培训对象。以35岁以下工艺技术人员为主。

⑵培训内容与目标。为避免形式主义,认真分析了年轻工艺人员的实际需求,力争做到缺什么补什么,拟开设《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编程与加工》等针对性较强的几门课程。通过系统学习刀具、夹具、机床、编程等相关工艺知识,结合A企业产品加工实例分析,使工艺技术人员掌握机械制造基本理论,熟悉企业机械制造过程特点,具备依据设计要求合理编制工艺文件的能力,可解决科研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工艺问题。

⑶课程规划。《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通过机械制造中常见的金属切削现象,围绕刀具和材料间的相互作用,详细讲解金属切削的原理、过程和规律。《机械制造工艺学》通过深入学习机械制造工艺系统分析、工艺规程制定、机床夹具设计、典型零件加工方法等内容,分析与探讨机械加工与装配过程中的共性规律。《数控编程与加工》以数控加工理论为引导,系统学习数控机床结构、数控设备操作、数控编程指令、常用数控程序及CAD/CAM应用等知识。刀具、工艺、程序三者在机械加工中密不可分,培训课程保持了较好的系统性和持续性,便于参培人员理解和记忆。同时,考虑到成人学习的特点,避免“填鸭式”教学,在培训过程中充分沟通和讨论,互相交流工作体会、心得,并安排到相关企业参观考察。具体课程设置如图2所示。

图2 在职培训班课程结构

三、方案初步实施效果

方案采取整体策划、分步实施的办法,通过近两年时间的实践,取得了以下效果。

第一,通过开展学术交流,全面总结和集中展示了A企业近年来的工艺技术经验、成果,促进工艺技术人员互相学习,实现了提升技术能力的效果。通过邀请企业外专家来讲学,工艺技术人员可以及时把握机械制造领域的发展动态,开阔科研视野。选派工艺技术人员进行外培,并通过再培训制度放大培训效果,有效提高工艺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

第二,通过岗位交流,使一定数量的青年工艺人员经过一到两年的新岗位锻炼,通过接触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促使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目前这些工艺人员的工艺技术知识更加全面,编制的工艺更加科学合理,明显提升了驾驭工艺的能力,充分发挥了人才潜力。

第三,通过深入地学习数控设备操作和数控编程知识,使新进工艺人员系统地掌握数控设备的操作技能,加深对产品制造中工艺的理解。在他们走上工艺技术岗位后,编制的工艺技术文件更加科学规范、经济合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第四,工艺技术人员通过在在职培训班的再次系统学习,弥补了不同大学、不同专业毕业的技术人员在各自岗位上对某些知识上的欠缺,提高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编制能力。

综上所述,继续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公认,然而很多继续教育的效果与收益并不明显,其重要原因是没有找到适合的继续教育途径和方法。本文提出的“制造业工艺人员继续教育方案”,从分析继续教育的需求入手,是不断探索适合工艺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途径的一种尝试。笔者以为,要真正把继续教育工作做好,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营造领导重视、职工积极的继续教育氛围,形成工艺技术人才能力建设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2]高文书.终身学习视角下的中国继续教育现实需求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9(5):1-4

继续教育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本次调查问卷表的设计在查阅有关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文献的基础上,参照了陕西省校本研修“引领者”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作了改进。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四大方面:英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基本情况;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模式;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对学校继续教育管理、考核、评估的意见。

(一)英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基本情况宝鸡市从1997年推行教师岗位职务培训,规定教师任现职五年期间必须参加一次培训,以此作为晋升高一级职称的必备条件,2003年始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实施“继续教育周”制度,规定中小学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不少于72学时的培训学习。英语教师参与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以来,教师业务水平的变化体现在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上,教师深刻地意识到新课程理念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对教师专业发展、继续教育的认同感有很大提高,自我发展的目标更倾向于向“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发展。参与调查的初中英语教师中98.5%参与了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对于英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方式,从调查数据看,17.2%的教师认为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方法是校本研修;62.3%的教师认为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方法集中参加培训;20.5%的教师认为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方法是远程教育培训。英语教师最喜欢的继续教育培训形式方面,14.2%的教师选择了脱产离岗长班培训;42.8%的教师认为网络远程培训更符合教师的工作及生活现状;43%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学习应立足于学校及教师实际。从调查结果分析,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主要方式是集中培训学习;教师最喜欢的继续教育培训形式是脱产离岗长班培训。这说明主管部门、学校实施继续教育培训主要还是集中式、大规模式的培训,脱产式的体验式培训机会较少。

(二)英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模式与从调查数据看,初中英语教师参加的继续教育学习主要模式是大规模式的集中讲座模式,比例是47.3%;其次是学校内部的小组合作、自我学习反思模式,比例为37.1%;再次是参加网络学习模式的英语教师比例为8.1%,最后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局限于学校小范围内,参加体验式、渗透式培训模式的机会较少,和外界、同行合作学习交流较少,比例仅占7.5%。英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主要内容集中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研讨方面,比例达到了54.6%;而对于继续教育学习的内容、形式谈谈自己的看法,从老师谈话可以看出,教师希望获得专家的帮助和引领,和专家交流研讨,加强实践培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教师希望有自由支配的自主学习时间,集中精力去学习;教师期望进行继续教育学习的形式多样化,可以采取考察观摩、实践交流、影子培训、与名师结对子等方式,由此可见,教师越来越多地追求继续教育学习的引领性、先进性,希望通过继续教育学习开阔眼界,交流研讨,分享经验,加快自身成长步伐。

(三)英语教师对继续教育学习内容的需求教师对继续教育学习的内容需求是很广泛的,但是关注点相对集中在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科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等方面。统计结果表明,对于教师继续教育需求内容的选择,42.45%的英语教师选择学科前沿性教育教学理论,30.64%的英语教师认为应该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培训学习,而学生学法研究和班级管理工作分别占的比例分别为15.37%和11.54%。以此说明教师重视继续教育学习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学习的目标方向更加具有针对性。因此,继续教育学习要针对教师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化需要,把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四)英语教师对继续教育管理制度的意见对于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考核方法,45.61%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了综合考评,教师认为应该由培训学校和教师所在学校共同考核,对学习效果作出评定;34.17%教师认为应该根据教师个人参与继续教育学习的材料、所取得的学习成果认定;22.22%的英语教师认为汇报答辩也是比较认可的一种考核方法;教师普遍认为继续教育学习状况,所取得的成绩应该与评优评先挂钩。

二、继续教育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及与教师座谈交流,重新审视目前我市初中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英语教师学科本位倾向严重,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大部分英语教师只关注英语学科教学内容,忽视与其他学科有关的综合知识学习,知识面狭窄,难以适应胜任当前的文化课教学。(2)从英语教师对继续教育内容形式的需求情况看,绝大多数教师仍然只关注课堂教学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追求实用有效的技能和学习,忽视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3)继续教育学习的组织形式单一,以集中培训学习为主。(4)学校继续教育学习管理制度不完善,评估考核制度体系不尽科学,没有真正激发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学习的积极性。(5)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学习的经费时间没有保障,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没有形成有效机制。四、对策与建议通过综合分析与思考,笔者认为,为了激发英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保障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效果,英语教师及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英语教师应转变学科本位思想,提高综合素质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全方位,多角度,高层次的,教师要改变学科本位思想,学习了解与本学科教育教学有关的综合课程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国教育报》2001年9月19日第4版刊登题为《主干内容为终身学习奠基》一文中指出:各学科都应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努力面向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实际,各学科都力求与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使课程内容跨越原“学科”间的道道鸿沟,最大限度地回归和体现知识的“整体”面目。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宏观课程观,在熟悉、精通本学科知识理论的前提下,了解跨学科知识文化,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一名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教师。2011版新课标明确提出英语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其中包括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加强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所以,在继续教育学习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以此为契机,抓住机会,探讨学习与英语学科有关的其他学科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更好地完成英语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英语教师应重视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教育教学是一种实践活动,但是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那就是盲目的实践。2011版初中英语新课标明确规定,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本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研究学生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学生为本,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只上好课,研究课堂教学不一定能教好学生。因此,英语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创新继续教育学习模式,激发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继续教育学习的模式应灵活多样,采取集中培训与教师研修相结合、实地培训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习应该与教学实践结合,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英语教师普遍希望接受专家、名师、一线优秀教师的指导引领,这是对专家学者、名师、优秀教师的认可,也表明教师对继续教育培训质量要求逐步提高,更希望与有共同实践经历的优秀教师合作学习。交流与合作是提高个人能力与素质的重要途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各种力量形成合力,才能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当然,在合作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需要请教专家名师来指导、点播。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应该创造机会,搭建普通教师与专家名师交流学习的平台,从优秀教师的成长中借鉴经验,缩短与名师、优秀教师的差距,加快自身成长的步伐,正如马克思曾经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人的发展。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知识领域中两个人通过思想交流和辩论,都可以更加接近真理,而他们之中任何一个仅通过自己的思考都不可以达到这种程度。思想交流的结果,不仅是两人已有的知识和思想,而且可以引发出新的知识和思想”。

(四)科学管理,激发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学习的学习热情学校应该规范管理制度,加强继续教育学习的过程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奖励制度。在制定奖惩制度时,把教师的教学任务与继续教育学习任务完成结合起来;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与继续教育学习的成果结合起来,发挥考核评价的杠杆作用,在教师评价机制中,要把教师的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活动及成果情况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把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与学校的教师成长,名师成长工程结合起来,与教师的评优、评先结合起来,促进教师参与学习,提高专业能力。

(五)形成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经费有效保障机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响应国家的号召,政府、教育部门应该确保教育经费的落实,列出专项教师培训资金,在经费保障的前提下,规划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教师能够后顾无忧地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使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成为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继续教育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学院;土木工程材料;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1-0036-02

继续教育学院的前身为成人教育学院,是各大学里设置的专门从事成人教育、短期培训等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二级教学单位。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成人教育有其群体特殊性,交流中发现,好多学员对目前的教学体系提出了抱怨:想学的没学到,不想学的或者没有应用价值的常规概念却一直在重复。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员受众面广。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及考核形式对教学效果和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此,笔者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特点

土木工程材料对于不同的专业方向有不同的掌握要求,其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强。通常,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两部分:理论教学着重于使学生了解材料的基本性质、专业术语和基本概念;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试验让学生学会材料性能的测试方法及实验方案设计,为学生从事材料检测及新材料研发工作奠定基础。实验部分与理论知识相互呼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

二、改进土木工程材料教学的措施

(一)精选教学内容

以建筑方向为例,目前所用《土木工程材料》教材通常十五章左右,内容主要有[3]:材料的基本性质、天然石材、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金属材料、墙体材料、沥青与沥青混合料、防水材料、木材、高分子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和绝热、吸声材料等。如果每个章节都有所涉及,讲完整本教材至少需要60个学时。但继续教育学院的课程安排通常仅为30个学时,甚至更少。既要保证教学质量又想面面俱到显然是不可能的。交流中获知,任课教师在制定教学大纲时通常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讲授范围比较宽泛,基本每章都有涉及,但讲授内容较浅显,有的章节仅停留在相关概念的认识上;另一种是压缩讲授范围,通常只讲教材的前半部分,授课相对深入。两种做法各有优劣,前者能够开阔学生视野,后者能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基于学员群体实际情况,个人认为后者更具实际意义。如前所述,继续教育学员为成人群体,都是基于职称或专业技术需要等原因来校接受再教育。想通过继续教育提高学历获取职称的占绝大部分(90%以上)。该部分人群本就抱着混学位的思想来上课的,想通过课程授课让其专业领域开拓视野基本上等于痴人说梦。如果将授课范围压缩,授课中能够引入该群体工作中所面临的常见问题展开,无疑将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较高的教学评价。以2014年某班级为例,参与本课程学习的共有17人。开学之初,调查发现17位学员中有11人在土建行业一线从事专业工作,其余6人与土木专业根本不相干。了解学员情况后根据土建专业11人的专业背景,在教学中将材料的基本性质、天然石材、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金属材料列为教学重点,累计占用26学时(其中24学时为教材理论知识讲授,2学时用于讲授施工方案的撰写),其余章节占4学时,制订教学计划。教学中根据本人现场经验及学员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理论还原,极大地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热情。相比据学员背景划分教学重点,教材改革更是值得探索的一项根本措施。教师应积极着手教材建设,根据专业方向合理选择统编教材和自编教材,跟踪最新工程技术、施工工艺及材料发展趋势,定期不定期地更新教材。教材还应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简明适用[4]。针对继续教育学员这一特殊群体,本人认为“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材改革还应做到实用至上,教材中应大量引入工程实例。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应用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近些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大多数教师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尤其是那些内容多、课时短的课程,多媒体教学更是备受青睐。多媒体教学确实有许多优点:运用动画使教学内容更生动形象、声图并茂,可提高学生注意力;尤其针对一些较泛、较杂的学科,可以链接更多的信息。但多媒体教学的弊端也是同样显著存在:演示代替了互动,课件“统治”了课堂,教师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课件上,使师生难以进行情感交流;打消了教师备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些教师因此消极备课,认为讲课就是对着课件念,反正不会出现“挂在黑板上”的现象。这无疑将从根本上降低教学效果。目前,公认效果最好的教学手段为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因为它既克服了板书教学的枯燥和死板,又克服了多媒体信息量过大、学生不能及时跟进课程进度的缺点[5]。然而实践表明,采用这些教学技巧应对继续教育人员还是不够的。因为他们只关注授课内容的实用性和与其工作的相关性,除采用上述教学手段之外学员更倾向于将部分授课内容搬至现场或者实验室,即他们对现场教学更感兴趣。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上课之前了解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工作情况,制订教学计划时针对性地将部分课时设置成实验课时或现场教学。这是完全能够实现的:比如,混凝土章节可取3—4学时根据学员情况可联系拌合站或施工现场或实验室进行试配,根据材料学原理解决试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工作性测试与评价,而不是照本宣科。

(三)改革考核办法

同多数课程一样,目前该课程考核仍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历来备受诟病。并不是学生觉得题目太难,而是因为以名词解释、填空、选择、简答、问答为主要题型的试卷闭卷考核方式,与被考核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技能等几乎毫无关系。比如:设定情景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本课程常考的重点,计算中如果某个环节出错或者某个公式没有记清楚,将直接影响计算结果,从而大幅影响考试成绩。但实际工程当中,配合比设计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在规范指导下进行的,根本不存在公式记忆的问题。只要结构服役环境、强度及耐久性设计指标明确根本不会出现考试中无法进行的情况。并且工作中“填空”或“名词解释”的时候又有多少呢?实践是检验教学效果和学习效能的唯一标准。结课考查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所学课程的了解、理解、掌握和应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应该注重实用,注重实践。为此,该门课程可以采用开放式的考核方法,以大作业的形式进行———查阅资料进行案例分析或材料施工组织设计都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北京国家美术馆钢筋锈蚀的原因分析,可提示大家结合美术馆所处环境特点及钢筋锈蚀产生的原因从混凝土中性化及早期混凝土配合比特点去分析解答;高速公路两侧护栏顺筋开裂的原因及预防,则要从高速公路的服役环境、高速公路冬季除冰措施及氯离子对钢筋侵蚀破坏的原理等着重分析冻融循环产生的原因及预防等等。这些开放性的题目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或者与他人讨论完成。这样既能理论联系实际又做到了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其日后独立解决工程问题奠定基础。同时,这种考核方式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任课教师必须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和现场问题的积累。

(四)端正教学态度

教学态度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良好的教学态度是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接受继续教育的学员都是成年人,而且部分学员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课堂纪律有时难以把握。这就要求任课教师端正教学态度,以身作则。工作中既要做到善解人意又要坚定立场,坚持原则。同时,授课中应摒弃说教,多采用交流的方式进行。这样既有利于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改善教学效果,又能提高教师的威望和学校的口碑。

三、结语

继续教育是成人的再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继续教育教学水平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土木工程材料作为大土木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继续教育中受众面广。要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学生专业背景划分授课班级、制定教学大纲、加强教材改革做到有的放矢;第二,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尤其做到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实验教学)相结合,加强学员实际操作能力;第三,采用开放式考核办法,提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与专家进行技术交流等手段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任课教师应端正教学态度、以身作则,为继续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淼,黄艳.新时期下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4,(3).

[2]中国工程院工程教育代表团访美考察报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5).

[3]杭美艳,张黎明等.土木工程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4]万银善.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的几个问题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7,(20).

[5]苏利亚,侯先芹.“三本”学生力学教学现状及分析[J].中国冶金教育,2010,(5).

继续教育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一、以信息产业人才为重点,加大支柱产业骨干人才的开发力度

坚持知识更新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校企联合办学,在重庆邮电大学设立惠普软件学院,在中职院校开办了“富士康班”、“英业达班”等,采取培训、研讨、进修、咨询等多种形式,围绕信息技术、新材料、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支柱产业培训骨干人才。近几年,举办产业人才培训班200多期,培训骨干人才4500人次,每年择优选送120人到国内外知名培训机构培训半年。将汽车摩托车、商贸物流等6个领域纳入“653工程”实施范围,累计培训骨干人才11.59万人次。配合“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实施,连续3年累计选派3万余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农村基层服务1年以上,围绕特色产业推广实用技术5000余项,培训基层人才近10万名。

二、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引导企业加快科技成果的消化吸收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几年来,我市结合产业优化升级和企业技术研发、改造和引进,依托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通过举办高级研修班等方式,推广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加强企业继续教育工作,助推科技成果向实现生产力转化。重庆同泰粉体科技公司拟开发LED产品,急需掌握粉体原料性能及对LED的影响等关键技术,我市材料学会组织重庆大学教授在企业现场举办“高纯氧化铝与发光材料专题培训班”,使该企业技术人员很快攻克了产品研发技术难题。近几年,举办了此类高级研修班20余期。通过面向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联合攻关等,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791家,年产值1930亿元,区域科技创新力上升到全国第10、西部第1位。

三、以完善服务措施为抓手,打造高效便捷的继续教育服务平台

将“653工程”纳入全市教育培训工作计划统一安排,每年划拨70万元制作公需科目电视远程教学课件,保证3个月节目播出,向社会免费提供。建立了继续教育教材库和师资库,召集企业与院校参加继续教育供需见面会,共同确定培训项目、专业科目和培训大纲。注重从行业龙头企业选聘师资,通过高级研修班传授实践经验,受到企业普遍欢迎。建立了继续教育工作网,宣传继续教育政策,培训信息。大力发展网络远程教育,建立了可容纳100万人在线学习、交流、考试、监控、管理的网络培训平台,实现了点对点交流及监控,有效缓解了参与培训的工学矛盾。目前,网络培训人数已达23万,预计明年将突破40万人。

四、以优化政策环境为保障,形成协调联动的继续教育工作格局

成立知识更新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完善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和科技社团共同参与的“653工程”协调机制,将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列为全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重大项目。出台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及其实施办法,今年进行了贯彻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完善了继续教育记载与考核、施教机构管理、专业科目指南编制与、高级研修班管理等制度体系,将继续教育公需和专业科目考试成绩合格单作为职称申报要件,有的单位还将参与继续教育与年度考核直接挂钩。建立政府部门、用人单位、个人共同出资的多元化继续教育投入机制,市级牵头部门近几年累计投入 继续教育经费2420万元。

加强继续教育工作是建设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人才结构优先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虽然我市继续教育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与部里的要求和先进省区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本次会议精神,精心制定全市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全力推进知识更新工程。

(一)建设继续教育基地,搭建知识更新工程实施平台

依托部级“两江新区”开发,高标准建设“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基地。围绕部级继续教育基地布局,建设20个市级继续教育基地。健全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网络,完善全市专业技术人员数据库。

(二)健全协作联动机制,形成继续教育工作强大合力

完善政府、学校、协会、学会、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协作机制,强化生产、科研、教学协作关系,构建资源整合、覆盖面广的继续教育工作网络。积极发挥人力社保部门牵头作用,建立行业牵头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之间协调联系,健全继续教育联动机制。

(三)是扩大高研班规模,重点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面向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行业领域,每年安排专项经费,资助培训急需紧缺骨干专业技术人才3万人,实施岗位培训3万人;每年举办高级研修班15期以上;每年选派100名骨干人才到市外研修,每年资助100名市外专家学者来渝开展学术活动;每年举办20场有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

(四)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建立更加完善的继续教育服务体系

继续教育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正值乙酉新春来临之际,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继续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广大继续教育工作者的瞩目与期待中,于2005月1月31日―2月1日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了。此次盛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共 31个省份、20个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12个副省级城市人事厅局、8个行业协会、19家企业、13个高校人事(干部)部门及中国人民总政治部、总装备部、新疆建设兵团的160余位代表。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同志因远在欧洲,专门为大会作了书面致辞;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同志莅临大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阐述了新形势下做好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国家人事部部长、中组部副部长张柏林同志代表人事部作了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继续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继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点工作;国家人事部戴光前副部长就做好新一届协会的工作作了工作报告,明确了协会的职责定位、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国家人事部王晓初副部长也对今后一个时期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做了部署;中组部、教育部、卫生部及各地人事系统等许多厅局级领导干部出席了会议,韦钰院土、张寿荣院土、庄毅同志、张志鸿同志、成银生同志等许多继续教育界知名人土,以及清华等众多名校专家,学者,中国石油、联通等大中型企业继续教育主管领导的到来更为这次盛会增添了亮色。

在历时2天的会议期间,在因家人事部、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等精心筹备下,大会进行的紧凑有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取得圆满成功。不但顺利完成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的换届改选等会议议程,也对近年来我国继续教育工作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继续教育工作进行了详细的部署,对协会今后的工作方向和重点进行了清晰的解读,并明确提出了要围绕实施一个“工程”、搞好一个“规划”和建设三个“体系”,扎扎实实地推进继续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参会代表们广泛交流、务实探讨,认真学习,共有 23家省市单位提交了书面交流材料,10家单位进行了典型发言,另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意见》等6份有关继续教育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的讨论稿在会上也被提交讨论。广大代表们纷纷表示,大会虽然时间很短,收获却很大,更倍受鼓舞。这次大会共有2位国家领导人致辞、8位部级领导出席,副部长以上的领导同志讲话就有5次,参会代表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分管继续教育工作的人事厅局长、各单位一把手、学校校长和企业老总,规格如此之高,对继续教育工作如此全面细致地进行专题讨论,是新世纪,甚至是近二十年来的第一次。它的召开。是一个部署工作任务的大会,更是一个动员的大会,鼓劲的大会,非常必要,也很及时,必将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开创继续教育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也必然会对我国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我国继续教育发展史上,这次会议将写下浓重的一笔,也将被赋予里程碑式的意义。

为了更为深入、全面地报道此次盛会,使广大读者身临其境了解大会盛况,本刊专门组织力量,积极参与了会议材料的组织筹备活动。同时,也感同身受了这次大会成功召开的背后,国家人事部专技司、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等许多同志为大会顺利召开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与感人的点点滴滴。在今后的几期中,我们将从不同角度陆续予以全方位的报道。同时,也期待着《继续教育》杂志能够与广大同仁的携手并进,牢牢把握这次良好的发展契机,使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继续教育交流材料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必要性;实施内容;实施途径

收稿日期:2007―2―15

作者简介:吴博,(1980―)男,汉族,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与保护,高职产学合作和社会服务研究。

一、传统工艺美术从业人员知识需求的现状和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一)现状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名誉理事长李铁映认为我国工艺美术行业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是脱离市场,没有从整体上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2)是脱离科技,过于沿袭传统手法,现代科技含量较低;(3)是缺乏高素质人才,具有一定水准的人才质量不高,数量不够;(4)是观念和体制落后,技艺交流不够,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健全。如何解决以上问题,除了在制度和政策上采取相应措施之外,通过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应该是一条有效途径。

近代以前,我国传统的手工艺人地位相对低下,手工艺只是一种聊以生存的手段。在技艺的流传上基本是师徒相承、以技艺传授为主的摹仿,忽略了工艺美术品的文化属性,这与他们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有很大关系。以传统工艺美术苏州市为例,据统计工艺美术学会从事传统技艺的会员中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的仅占总数20%,高中占40%,高中以下的占40%,整个队伍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二)必要性

1.从整体上来看,开展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是整个工艺美术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目标使然。正如美国教育家马丁•特罗所说,“如果一个国家要实现高教大众化,那么就非要发展短期的教育不可”,而短期的教育是继续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在“终身学习”趋势下,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继续教育已是大势所趋。

2.从个体角度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工艺美术企业基本上完成了由全民、集体所有,向民营研究所和个人工作室的转化。这种转化反映到继续教育方面,呈现的态势为:原来从事创作设计的人员,现在则需兼顾设计、生产甚至销售环节,不再有整块时间脱产学习,而对知识需要的范围在扩大,量也在增多;过去的管理与销售人员很多未接受过专业院校学习,在今天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深感到知识的重要性,渴望学习;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希望在实践中继续学习。

二、传统工艺美术从业人员继续教育遵循的原则

首先,从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方面需遵循以下原则:(1)实施内容的多元化,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力求专业知识的系统化和多样化,以满足不同从业人员各方面的知识需求;(2)实施方式的创新,采取开放的实践教育方式,努力做到课堂教学和实地教学相结合,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其次,施教模式上需遵循按岗施教、分层教学的原则。因工种的不同和自身水平的差异,对知识的需求并不完全一样。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因岗施教,因人而教,切不可一概而论。

最后,对于传承和创新的关系问题, 应该视传承为第一位,它是行业继续教育的根本目标;创新是第二位的,它的目的首先是为了传承,只有传承好了才有可能作进一步的创新。理清二者关系,在继续教育实践中方能够把握正确的方向。

三、传统工艺美术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实施内容和途径

“江苏省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成立三年来,系统地开展了继续教育工作,分别举办了刺绣、紫砂、雕刻、红木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等专修班和高研班,培训人数近300名,很多学员已成长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名人。

在继续教育的实践中,我们紧密结合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实际需求,在课程设置和内容以及实施途径方面作了一些初步探索:

(一)继续教育的实施内容

1.理论知识的补充和美术基础能力的系统训练。从业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中高等美术教育,对从事领域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对理论知识的需求成为整个继续教育的基础。需要从整体上了解工艺美术的发展史和设计史,进行专门史的学习,比如紫砂行业要注重陶瓷工艺史的了解,苏绣则要加强织绣工艺史的学习。要加强深层次的理论研究,从文化的角度进行开发和探讨。造型基础方面的训练是打好美术基础的关键。根据各门类来制定不同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陶艺和雕刻,在素描课程中侧重结构方面的练习和速写能力的提高,有意增加立体造型能力的训练;而刺绣的素描课程则注重线的运用,构成课程则比较注重平面、色彩的感觉体验和练习。

2.高新技术的应用和现代设计理念的融会贯通。我国现存的大量传世工艺美术精品,其诞生和发展无不体现了当时先进的制作工艺和设计者的“匠心独运”。景泰蓝、陶瓷、苏绣、雕刻等工艺美术品类均包含了无机化学、材料学和金属加工等门类知识。一件精彩绝伦的工艺美术精品,较完整地体现了材料美、工艺美和形式美。正如《考工记》所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为良。”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部设计史和科技发展史。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从事工艺美术的人不了解现代科学技术与设计的发展趋势与水平,从事科学技术的人士又不知工艺美术对其技术与工艺的要求”。高新技术对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也同样促使工艺美术制作技术的提高。因此,增加设计创意思维与表达方面的训练将有助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理念的更新和设计水平的提高。

3.技艺的交流和专业视野的开拓保护传统工艺美术就是保护它的技艺。解放前,绝大多数传统手工艺人受财力、精力等原因制约,往往是“闭门造车”、“故步自封”,对行业的发展情况根本无暇顾及,也忽略了同行之间技艺的交流。这对个人技艺的提高和行业的整体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如今,国内各种形式的合作交流深入人心,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也给我们的继续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政府有关部门和协会团体可以组织从业人员到国外参观学习,参加作品展览和国际学术研讨,既可让他们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的东西,同时也能反观自身,知己知彼,更为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以求得进步。

4.一定科研能力的培养一个优秀的工艺美术人才不仅要身怀绝技,还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要安排专门教师指导学员收集材料、确定选题、列出提纲、展开成文,并对文章进行点评。实际创作实践和科学研究是互相促进的,在实践中归纳理论,反过来,理论又指导着实践,为设计和创作明确方向。

5.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了解。作为技艺和文化的传人,广大从业人员对我国几千年来的优秀历史文化往往有着深厚的感情。文化积淀是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从对传统的崇敬中汲取养分,依此激发培育他们的创作灵感,否则技艺可能会停留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实地考察,这是一种最直观的视觉体验,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6.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掌握。从业人员中大多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计算机知识,对专业设计软件的了解和掌握几乎是零。对此,应该有针对性地开设包括基本操作、设计初步等内容的软件。互联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可以查阅信息、交流技艺、营销产品、宣传自己。

(二)继续教育的实施途径

在具体的措施和实施途径方面可以进行以下方面的尝试:(1)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开展各工艺门类的专修班和高级研修班,为合格者颁发相应的继续教育证书,并作为职称评定的条件。(2)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和讲座,促进技艺交流。(3)针对从业人员学历不高的实际,可以试行开办学历教育的课程班,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和适当的考核办法,合格者颁发成人教育大专文凭。(4)通过短期的职业培训,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者颁发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以上措施需要政府、行业和社会培训机构的共同努力,针对特殊门类,政府还应当提供专门的继续教育补贴经费。

《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中明确提出了“资助研究,培养人才” 的政策,《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的颁布实施,也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中国工艺美术研究院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的研究和培训机构正式成立并落户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同时全国重点建设中职师资培训培养基地的运行,提供了培训交流和研究的平台,相信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继续教育工作定会更加光辉灿烂。

参考文献:

继续教育交流材料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

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创新驱动是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命运所系,创新强则国运昌,创新弱则国运殆。创新人才是创新的基本要素,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人才能力的提升则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保障。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因此作为终身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继续教育在此也担当着重要角色,发挥继续教育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时代的要求。

1继续教育对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1.1整合创新知识

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是创新的材料和背景。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根源于知识之中。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经济的进程加快,专业技术人员在传统的一次性正规学历教育中所积累的知识逐步老化,影响其创新能力的发挥,这就需要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存量进行融合,形成新的知识集合,从而使创新能力重构与加强。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受教育者在具有一定知识沉淀和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实际和社会需求,更新知识,实现能力功能的演化升级,以创造更高的生产力。因此,继续教育是促进专业技术人员更新、补充、拓展知识和提高个人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是培养造就创新人才的教育。

1.2激发创新意识

随着环境变化和知识更替速度的加快,很容易使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丧失。而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动因,也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不同课程安排下的继续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而且可以促进他们了解与自身事业发展或与社会责任等相关的知识,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对事业的追求,从而强化他们创新的内在动力,焕发出创新的激情、激发出创新意识。

1.3促进协同创新

在固步自封、循规蹈矩、禁锢锁闭的环境里实现创新能力提升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新的知识的补充不仅源于组织内部的创造,而且也来自外部的引进。继续教育促进了同行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可以开阔和拓宽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视野和科学思路,促进创新思维从封闭向开放的方向转变,创新要素从孤立向汇聚的方向融合,专业技术人员不仅可以实现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协同提高,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完成重大课题时也可能实现人力上的协同合作,从而快速提升创新能力。

2继续教育在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对继续教育的重视不足

2015年8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第25号令公布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对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组织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做了新的规定。在此规定下,各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专业培训机构纷纷建立网上学习平台,普及了继续教育的远程教育形式,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对于这种必须完成规定学时方能取得继续教育证书的培训方式,仍存在“在线走过场”的现象,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并没有认真学习培训课程,使继续教育的学习流于形式,当然也就起不到提高创新能力的作用。而且某些用人单位缺乏将继续教育与考核评价、岗位聘任等相衔接的激励或约束制度,使得一些专业技术人员放弃了此种继续教育的机会。网上学习平台虽有丰富的学习内容,但是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该自主学习的方式并不能完全代替培训班或者学术交流(会议与讲座)等“面授”的学习方式。而一些用人单位由于经费等原因,不能给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更多“走出去”学习的机会。单一的培训方式不足以发挥引导创新人才成长的支撑作用,由此长期缺乏与更多组织或个人有效的知识交流,做不到知己知彼或最新信息的有效获取,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则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束缚,创新能力的提升进程也会变得缓慢。

2.2继续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近年来国家对继续教育的组织形式不断规范,同时对教育培训内容也加强了审核,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监管力度仍显不足。一些网上学习平台、培训班或者学术会议过分考虑经济利益,或缺乏严谨的工作规范、指导计划、考核办法和管理制度,或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专业技术含量不高,不能满足各层次学员的学习需求,使得培训学员感到继续教育在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方面的收益不明显。知识经济时代的继续教育特别需要针对用人单位或学员所需解决的重点问题进行,因为根据组织或个体需求和战略目标设计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更能激发学员学习和参与的热情,培训的实效性才越高。因此,做好需求分析是培训机构提高培训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3通过继续教育提升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的对策

3.1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环境

任何组织活动都离不开制度环境的支持和保障。面对目前继续教育发展鱼龙混杂的现状,政府要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以固定下来的规章制度来提高各方对继续教育的重视和认知,保证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用人单位也要相应地制定激励和约束机制,做好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和规范,根据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培训任务,开展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刺激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专业技术人员也必须遵守继续教育的规定、规则和规范,充分利用好继续教育对自身知识结构优化的机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提升各方面的素养,“开启”创新能力的升级模式;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也要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使培训工作走上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轨道上,重视对培训人员“知识学习、技能运用和能力提高”过程的追踪管理,提高培训效果,实现继续教育培育创新人才的目标。总之,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力量,创造合理配套的制度环境有效促进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提升。

3.2加大继续教育投入,满足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交流的实际需求

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继续教育责无旁贷,而资金是继续教育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在英国,企业培训投入每增加1英镑,则生产可以增长20英镑,投入产出比达到1:20,这是因为继续教育为企业提供了持续的创造力,因而政府和企业对继续教育高度重视,它们把人员技能的提高当作促进企业效益提高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此例的投入产出比让我们意识到增加继续教育经费的重要性,因此,我国政府和用人单位也要加大继续教育的投入力度,对一般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继续教育培训上增加资金支持,给他们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在研修学习、学术交流上更要给予较多的资金补贴,以培养他们成为能够进行前沿开拓的、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成长发展起带动作用的创新人才,引导他们释放出更大的创新能力。针对个别用人单位继续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可实行政府、单位、个人共担的原则,专业技术人员个人适当承担部分费用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给自己创造提升创新能力、实现自身职业发展目标和人生价值的机会。另外也要积极开辟继续教育经费支持的渠道,比如允许有条件的基金项目单列出继续教育经费,以便支持骨干项目成员进修和学习,习得知识、扩展研究思路、获取最新研究方法,提升研究项目的创新性。

3.3安排多种继续教育形式,构建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的培训格局

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时间以及人才的专业需求,开展多形式的继续教育。比如用人单位可通过派专业技术人员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调研,从实践中构建创新知识或了解社会发展所需,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创新活动;也可联合培训机构建立长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开发特色培训课程;或者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际有影响力的学术团体、出席国际会议等方式培养更高层次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且,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教育已成为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织形式。用人单位不仅可借助其他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实现专业技术人员不受时空、地域限制地自主学习,而且也可整合优质资源自行开发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对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提升更有针对性。总之,一个目标明确、安排合理、组织有序,且集实践调研、网络自学、专题培训、学术交流、出国考察等多种形式可供选择的继续教育培训格局,对加快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提升则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俞冰.国家创新体系与继续教育创新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68-71.

[2]张雁,王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制度环境分析[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2,(3):3-7.

[3]柳琼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企业创新人才培养———继续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视角[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61-65.

继续教育交流材料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利用

财政部于1998年就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对会计继续教育的目标、对象、受训时间等做了详细规定,2005年9月又了《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对会计继续教育工作做了必要的补充。

一、我国会计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妥当与否,直接影响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成败。当前,我国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存在如下问题:

1.知识更新速度慢

会计人员需要及时学习新的会计知识,适应新的工作要求。但是我国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更新速度偏慢,从新会计准则制定到会计培训教材编写出版往往要一年左右,使继续教育的时效性大打折扣。

2.知识面太窄

财务人员不仅要懂得经济业务的核算,还要懂得管理,更要有一定的决策能力。当前的继续教育显然不能满足这种要求,会计培训的内容局限于新的会计准则的讲解,对会计日常工作中经常涉及的审计、税法等相关知识不能融入到会计教学过程中去,使培训的知识面偏窄,同时,也不利于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的理解和应用。

(二)会计继续教育的形式不合理

1.缺乏互动的教学使继续教育流于形式

目前教育培训的方式主要还是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由专业老师讲授最新的财会法规,对其中的难懂的内容做必要的解释说明。这种方式最大的缺陷就是整个过程缺乏交流,不能形成一个互动性的过程。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能与讲解的内容并不相关,因此对讲解没有关注的热情,使得教学过程流于形式。

2.“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忽略了不同学员的差异

参加会计培训的人员所处的工作环境千差万别,个人的会计专业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对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关注点也就不同。目前的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或者说是无视这种差异,致使基础好的学员感觉学不到新的东西,感觉没有听的必要;基础差的学员感觉跟不上授课的步伐,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3.短期培训无法满足不断学习的需要

目前,通过短期培训方式进行的会计继续教育一方面给教授人员带来了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在短时间内让学员融会贯通大量的知识几乎不可能,只能通过划重点的方式敷衍了事;学员由于不能很快地消化所学知识,只能被动的记忆教学内容。同时,这种教育模式与继续教育“持续不断”的学习原则相悖,不能真正做到随时随地的学习和交流。

(三)会计继续教育的主客体

1.培训人员缺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

会计教材侧重于理论的介绍,相关的案例分析也不可能涉及到所有行业领域。当前,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者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无法将抽象的理论介绍转换为生动、实际的业务活动。当前,急需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授课方式,这既有利于学员接受新的知识,也使得枯燥的说教变的生动有趣和贴近实际。

2.继续教育学习人员缺乏应有的重视

继续教育的对象——会计从业人员是影响整个继续教育培训效果的最主要因素,会计继续教育的最终目标也落在会计从业人员身上,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一些会计人员把会计继续教育视为一种负担,整个培训过程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接受培训的目的只是为了最后的过关考试,使继续教育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二、提高继续教育水平的对策

(一)大力推广网路化教学

会计继续教育需要一种符合新的时代、新教育思想观念、新从业需要的教学模式,这些都对会计从业人员以及培训机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我国现行的会计继续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技术支持,建立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高速、互动、功能完善的会计继续教育体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和各种网络的丰富,实现上网条件对大多数会计人员是可以具备的;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忙于自己的工作和家庭,部分会计人员可能难以抽出整体的时间参加集中培训,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在职人员可以相对自主的掌握学习时间,既不会耽误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又可以学习到财会方面新的知识,更新自己的会计知识库,让自己及时参加会计知识的更新培训,避免知识老化,在工作中做出合理的决策。

电子书籍的更新速度和更新成本要比纸质书本快速得多,而且可以随时更正其中的错误之处,因此,用电子教程代替纸质教程可以有效避免纸质书籍编写时间长带来的教材内容更新时效性差的问题。

以往会计继续教育欠缺互动性的问题,现在在计算机网络支持下可以有效解决。在网络教学资源上,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了各种视频、动画,使教学内容更形象化,更贴近现实的工作环境;在内容选择上,学员可以自主点播、选学,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并通过留言、论坛等途径及时反馈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使整个学习过程更加个体化、自主化。为完善网路继续教学需研究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会计继续教育网路化教学的“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资源的存储,即学员在什么地方获取各种资源。根据我国的现状,可以在我国财政机构和会计学会所属网站上开设“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专栏,负责新的会计准则的、会计继续教育培训资料的等。二是资料的传输,即学员如何获取所需资料。可以通过实名注册将学员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编号作为唯一的登录名,用户注册登记后可以登录到相应的网站下载所需的各种教学资料,在论坛或者留言板上、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等。三是客户终端的问题。这是需要学员自己解决的问题,随着电脑价格和网络费用的降低,普通会计人员完全有能力具备上网学习的经济条件。

2.会计继续教育的“软件”配套

(1)教学材料编写

教学材料编写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财政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组织富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教师编写教材,使教材包括财会知识的更新,涵盖国家新颁布的财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当前会计领域出现的新型知识等,还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语音、演示、视频资料等丰富整个教学内容。网路化的教材要图文并茂,多层次、多角度地讲解会计知识,使会计人员更容易接受,便于其自己学习和理解。

(2)发挥高校的智力支持作用

高等财经院校作为会计理论的研究和教学机构,在会计继续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一方面,财经类高校具有大量财会人才,通过不断学习最新理论甚至进行理论创新和改革,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的理论性的教育资料(如文字资料、多媒体件、教学录像片等);另一方面,高校机构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充分结合在会计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经“智力加工”后以适当的形式反应到新的会计理论中,并把这些新理论充实到会计继续教育的网站资源中去,进行实时互动服务。

(3)会计软件的配套更新

国内的优秀财务软件开发企业,必须紧跟会计政策、法规的步伐,做好软件的更新、升级工作;此外,在软件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有所突破,降低使用费用,扩大会计软件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外资企业方面,外国软件不完全符合我国规章制度的要求,没有通过国家评审,因此,用户需在有关部门专家的指导下使用外国软件。

(二)多种教学模式的并用互补

网络教学以其极大的优势理应成为最受推崇的继续教育教学模式,但当前我国还客观上存在着不能实现网上学习的会计人员。另外,其他教学模式也具有网络教学无法取代的优势,因此,应该坚持多种教学方式并用的方针。对于继续采用课堂教学的地区应注意以下方面:

1.引入市场竞争调动培训机构的积极性

会计继续教育的大方针需要由国家会计主管部门制定,例如继续教育的具体内容、教学目标等。在相关的会计继续教育机构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行“招标”和“竞争上岗”,即对这些会计继续教育内容的提供者进行选择,选择其中的优秀机构作为指定的培训网点,使其获得相应的服务报酬,相应的还要对现有的会计继续教育经费的行政分级划拨方式进改革。

2.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

授课老师应该是由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人员组成,授课教师应该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使参训人员积极参与自由探讨,在课堂上提出工作中碰到的许多热点、难点、焦点的问题作为活的案例,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还要注意参加继续教育的学员的水平差异,初、中、高级会计人员接受教育的内容应当不一致,不同行业的会计人员的关注点也不一样。对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分批次、分层次教学,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行业从业人员的课堂交流,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

[2]张秀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应有所创新[J].商场现代化,2007,(1).

继续教育交流材料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利用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0-0274-02

财政部于1998年就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对会计继续教育的目标、对象、受训时间等做了详细规定,2005年9月又了《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对会计继续教育工作做了必要的补充。

一、我国会计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妥当与否,直接影响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成败。当前,我国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存在如下问题:

1.知识更新速度慢

会计人员需要及时学习新的会计知识,适应新的工作要求。但是我国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更新速度偏慢,从新会计准则制定到会计培训教材编写出版往往要一年左右,使继续教育的时效性大打折扣。

2.知识面太窄

财务人员不仅要懂得经济业务的核算,还要懂得管理,更要有一定的决策能力。当前的继续教育显然不能满足这种要求,会计培训的内容局限于新的会计准则的讲解,对会计日常工作中经常涉及的审计、税法等相关知识不能融入到会计教学过程中去,使培训的知识面偏窄,同时,也不利于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的理解和应用。

(二)会计继续教育的形式不合理

1.缺乏互动的教学使继续教育流于形式

目前教育培训的方式主要还是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由专业老师讲授最新的财会法规,对其中的难懂的内容做必要的解释说明。这种方式最大的缺陷就是整个过程缺乏交流,不能形成一个互动性的过程。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能与讲解的内容并不相关,因此对讲解没有关注的热情,使得教学过程流于形式。

2.“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忽略了不同学员的差异

参加会计培训的人员所处的工作环境千差万别,个人的会计专业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对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关注点也就不同。目前的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或者说是无视这种差异,致使基础好的学员感觉学不到新的东西,感觉没有听的必要;基础差的学员感觉跟不上授课的步伐,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3.短期培训无法满足不断学习的需要

目前,通过短期培训方式进行的会计继续教育一方面给教授人员带来了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在短时间内让学员融会贯通大量的知识几乎不可能,只能通过划重点的方式敷衍了事;学员由于不能很快地消化所学知识,只能被动的记忆教学内容。同时,这种教育模式与继续教育“持续不断”的学习原则相悖,不能真正做到随时随地的学习和交流。

(三)会计继续教育的主客体

1.培训人员缺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

会计教材侧重于理论的介绍,相关的案例分析也不可能涉及到所有行业领域。当前,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者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无法将抽象的理论介绍转换为生动、实际的业务活动。当前,急需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授课方式,这既有利于学员接受新的知识,也使得枯燥的说教变的生动有趣和贴近实际。

2.继续教育学习人员缺乏应有的重视

继续教育的对象――会计从业人员是影响整个继续教育培训效果的最主要因素,会计继续教育的最终目标也落在会计从业人员身上,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一些会计人员把会计继续教育视为一种负担,整个培训过程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接受培训的目的只是为了最后的过关考试,使继续教育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二、提高继续教育水平的对策

(一)大力推广网路化教学

会计继续教育需要一种符合新的时代、新教育思想观念、新从业需要的教学模式,这些都对会计从业人员以及培训机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我国现行的会计继续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技术支持,建立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高速、互动、功能完善的会计继续教育体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和各种网络的丰富,实现上网条件对大多数会计人员是可以具备的;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忙于自己的工作和家庭,部分会计人员可能难以抽出整体的时间参加集中培训,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在职人员可以相对自主的掌握学习时间,既不会耽误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又可以学习到财会方面新的知识,更新自己的会计知识库,让自己及时参加会计知识的更新培训,避免知识老化,在工作中做出合理的决策。

电子书籍的更新速度和更新成本要比纸质书本快速得多,而且可以随时更正其中的错误之处,因此,用电子教程代替纸质教程可以有效避免纸质书籍编写时间长带来的教材内容更新时效性差的问题。

以往会计继续教育欠缺互动性的问题,现在在计算机网络支持下可以有效解决。在网络教学资源上,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了各种视频、动画,使教学内容更形象化,更贴近现实的工作环境;在内容选择上,学员可以自主点播、选学,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并通过留言、论坛等途径及时反馈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使整个学习过程更加个体化、自主化。为完善网路继续教学需研究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会计继续教育网路化教学的“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资源的存储,即学员在什么地方获取各种资源。根据我国的现状,可以在我国财政机构和会计学会所属网站上开设“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专栏,负责新的会计准则的、会计继续教育培训资料的等。二是资料的传输,即学员如何获取所需资料。可以通过实名注册将学员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编号作为唯一的登录名,用户注册登记后可以登录到相应的网站下载所需的各种教学资料,在论坛或者留言板上、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等。三是客户终端的问题。这是需要学员自己解决的问题,随着电脑价格和网络费用的降低,普通会计人员完全有能力具备上网学习的经济条件。

2.会计继续教育的“软件”配套

(1)教学材料编写

教学材料编写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财政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组织富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教师编写教材,使教材包括财会知识的更新,涵盖国家新颁布的财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当前会计领域出现的新型知识等,还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语音、演示、视频资料等丰富整个教学内容。网路化的教材要图文并茂,多层次、多角度地讲解会计知识,使会计人员更容易接受,便于其自己学习和理解。

(2)发挥高校的智力支持作用

高等财经院校作为会计理论的研究和教学机构,在会计继续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一方面,财经类高校具有大量财会人才,通过不断学习最新理论甚至进行理论创新和改革,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的理论性的教育资料(如文字资料、多媒体件、教学录像片等);另一方面,高校机构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充分结合在会计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经“智力加工”后以适当的形式反应到新的会计理论中,并把这些新理论充实到会计继续教育的网站资源中去,进行实时互动服务。

(3)会计软件的配套更新

国内的优秀财务软件开发企业,必须紧跟会计政策、法规的步伐,做好软件的更新、升级工作;此外,在软件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有所突破,降低使用费用,扩大会计软件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外资企业方面,外国软件不完全符合我国规章制度的要求,没有通过国家评审,因此,用户需在有关部门专家的指导下使用外国软件。

(二)多种教学模式的并用互补

网络教学以其极大的优势理应成为最受推崇的继续教育教学模式,但当前我国还客观上存在着不能实现网上学习的会计人员。另外,其他教学模式也具有网络教学无法取代的优势,因此,应该坚持多种教学方式并用的方针。对于继续采用课堂教学的地区应注意以下方面:

1.引入市场竞争调动培训机构的积极性

会计继续教育的大方针需要由国家会计主管部门制定,例如继续教育的具体内容、教学目标等。在相关的会计继续教育机构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行“招标”和“竞争上岗”,即对这些会计继续教育内容的提供者进行选择,选择其中的优秀机构作为指定的培训网点,使其获得相应的服务报酬,相应的还要对现有的会计继续教育经费的行政分级划拨方式进改革。

2.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

授课老师应该是由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人员组成,授课教师应该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使参训人员积极参与自由探讨,在课堂上提出工作中碰到的许多热点、难点、焦点的问题作为活的案例,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还要注意参加继续教育的学员的水平差异,初、中、高级会计人员接受教育的内容应当不一致,不同行业的会计人员的关注点也不一样。对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分批次、分层次教学,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行业从业人员的课堂交流,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

[2]张秀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应有所创新[J].商场现代化,2007,(1).

继续教育交流材料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利用

财政部于1998年就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对会计继续教育的目标、对象、受训时间等做了详细规定,2005年9月又了《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对会计继续教育工作做了必要的补充。

一、我国会计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妥当与否,直接影响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成败。当前,我国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存在如下问题:

1.知识更新速度慢

会计人员需要及时学习新的会计知识,适应新的工作要求。但是我国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更新速度偏慢,从新会计准则制定到会计培训教材编写出版往往要一年左右,使继续教育的时效性大打折扣。

2.知识面太窄

财务人员不仅要懂得经济业务的核算,还要懂得管理,更要有一定的决策能力。当前的继续教育显然不能满足这种要求,会计培训的内容局限于新的会计准则的讲解,对会计日常工作中经常涉及的审计、税法等相关知识不能融入到会计教学过程中去,使培训的知识面偏窄,同时,也不利于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的理解和应用。

(二)会计继续教育的形式不合理

1.缺乏互动的教学使继续教育流于形式

目前教育培训的方式主要还是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由专业老师讲授最新的财会法规,对其中的难懂的内容做必要的解释说明。这种方式最大的缺陷就是整个过程缺乏交流,不能形成一个互动性的过程。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能与讲解的内容并不相关,因此对讲解没有关注的热情,使得教学过程流于形式。

2.“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忽略了不同学员的差异

参加会计培训的人员所处的工作环境千差万别,个人的会计专业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对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关注点也就不同。目前的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或者说是无视这种差异,致使基础好的学员感觉学不到新的东西,感觉没有听的必要;基础差的学员感觉跟不上授课的步伐,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3.短期培训无法满足不断学习的需要

目前,通过短期培训方式进行的会计继续教育一方面给教授人员带来了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在短时间内让学员融会贯通大量的知识几乎不可能,只能通过划重点的方式敷衍了事;学员由于不能很快地消化所学知识,只能被动的记忆教学内容。同时,这种教育模式与继续教育“持续不断”的学习原则相悖,不能真正做到随时随地的学习和交流。

(三)会计继续教育的主客体

1.培训人员缺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

会计教材侧重于理论的介绍,相关的案例分析也不可能涉及到所有行业领域。当前,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者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无法将抽象的理论介绍转换为生动、实际的业务活动。当前,急需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授课方式,这既有利于学员接受新的知识,也使得枯燥的说教变的生动有趣和贴近实际。

2.继续教育学习人员缺乏应有的重视

继续教育的对象——会计从业人员是影响整个继续教育培训效果的最主要因素,会计继续教育的最终目标也落在会计从业人员身上,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一些会计人员把会计继续教育视为一种负担,整个培训过程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接受培训的目的只是为了最后的过关考试,使继续教育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二、提高继续教育水平的对策

(一)大力推广网路化教学

会计继续教育需要一种符合新的时代、新教育思想观念、新从业需要的教学模式,这些都对会计从业人员以及培训机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我国现行的会计继续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技术支持,建立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高速、互动、功能完善的会计继续教育体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和各种网络的丰富,实现上网条件对大多数会计人员是可以具备的;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忙于自己的工作和家庭,部分会计人员可能难以抽出整体的时间参加集中培训,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在职人员可以相对自主的掌握学习时间,既不会耽误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又可以学习到财会方面新的知识,更新自己的会计知识库,让自己及时参加会计知识的更新培训,避免知识老化,在工作中做出合理的决策。

电子书籍的更新速度和更新成本要比纸质书本快速得多,而且可以随时更正其中的错误之处,因此,用电子教程代替纸质教程可以有效避免纸质书籍编写时间长带来的教材内容更新时效性差的问题。

以往会计继续教育欠缺互动性的问题,现在在计算机网络支持下可以有效解决。在网络教学资源上,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了各种视频、动画,使教学内容更形象化,更贴近现实的工作环境;在内容选择上,学员可以自主点播、选学,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并通过留言、论坛等途径及时反馈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使整个学习过程更加个体化、自主化。为完善网路继续教学需研究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会计继续教育网路化教学的“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资源的存储,即学员在什么地方获取各种资源。根据我国的现状,可以在我国财政机构和会计学会所属网站上开设“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专栏,负责新的会计准则的、会计继续教育培训资料的等。二是资料的传输,即学员如何获取所需资料。可以通过实名注册将学员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编号作为唯一的登录名,用户注册登记后可以登录到相应的网站下载所需的各种教学资料,在论坛或者留言板上、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等。三是客户终端的问题。这是需要学员自己解决的问题,随着电脑价格和网络费用的降低,普通会计人员完全有能力具备上网学习的经济条件。

2.会计继续教育的“软件”配套

(1)教学材料编写

教学材料编写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财政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组织富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教师编写教材,使教材包括财会知识的更新,涵盖国家新颁布的财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当前会计领域出现的新型知识等,还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语音、演示、视频资料等丰富整个教学内容。网路化的教材要图文并茂,多层次、多角度地讲解会计知识,使会计人员更容易接受,便于其自己学习和理解。

(2)发挥高校的智力支持作用

高等财经院校作为会计理论的研究和教学机构,在会计继续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一方面,财经类高校具有大量财会人才,通过不断学习最新理论甚至进行理论创新和改革,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的理论性的教育资料(如文字资料、多媒体件、教学录像片等);另一方面,高校机构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充分结合在会计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经“智力加工”后以适当的形式反应到新的会计理论中,并把这些新理论充实到会计继续教育的网站资源中去,进行实时互动服务。

(3)会计软件的配套更新

国内的优秀财务软件开发企业,必须紧跟会计政策、法规的步伐,做好软件的更新、升级工作;此外,在软件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有所突破,降低使用费用,扩大会计软件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外资企业方面,外国软件不完全符合我国规章制度的要求,没有通过国家评审,因此,用户需在有关部门专家的指导下使用外国软件。

(二)多种教学模式的并用互补

网络教学以其极大的优势理应成为最受推崇的继续教育教学模式,但当前我国还客观上存在着不能实现网上学习的会计人员。另外,其他教学模式也具有网络教学无法取代的优势,因此,应该坚持多种教学方式并用的方针。对于继续采用课堂教学的地区应注意以下方面:

1.引入市场竞争调动培训机构的积极性

会计继续教育的大方针需要由国家会计主管部门制定,例如继续教育的具体内容、教学目标等。在相关的会计继续教育机构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行“招标”和“竞争上岗”,即对这些会计继续教育内容的提供者进行选择,选择其中的优秀机构作为指定的培训网点,使其获得相应的服务报酬,相应的还要对现有的会计继续教育经费的行政分级划拨方式进改革。

2.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

授课老师应该是由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人员组成,授课教师应该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使参训人员积极参与自由探讨,在课堂上提出工作中碰到的许多热点、难点、焦点的问题作为活的案例,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还要注意参加继续教育的学员的水平差异,初、中、高级会计人员接受教育的内容应当不一致,不同行业的会计人员的关注点也不一样。对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分批次、分层次教学,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行业从业人员的课堂交流,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

[2]张秀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应有所创新[J].商场现代化,2007,(1).

上一篇:社区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下一篇:个人经验交流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