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2 16:01:07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二、具体收获:

1、学习了《新时期师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的构建与修养》、《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素质》和“八荣八耻”,根据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教师的要求,结合本人师德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积极参与培训、自主学习、专项活动、专题讨论、师德论坛、案例分析、自我反省、对照检查、撰写心得等形式,认真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从而使自己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更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关爱学生。

2、学习了《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及《校本研修面对面》,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和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并将新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了个人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这五年中,曾在《人民教育》、《xxx教育》、《时代教育》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教育教学论文。

3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校本研修面对面》、《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新课程教学案例与评析·小学语文》,以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为主渠道,以“学校教育质量工程”、“达标课”、“教材教法过关”实践自我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积极参与以校本的培训和研修,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如上公开课、示范课;或确定研究专题,组织本学科或跨学科研讨活动;或参与优秀教案、案例、课件及优质课评选或竞赛等活动。通过组织参与各学科业务活动,切实提高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新课程标准,熟悉新教材的设计思想和新课程的教学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常规;使课堂教学在尊重学生、开放思维、鼓励交流、优化过程、提高效益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本人在2008年获市级骨干教师,2009年参与了地方课教材的编写。

4、以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和《全国中小学教师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为依据,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在继续推进《信息技术基础》培训考试工作的基础上,学习了《教育技术培训教程》,认真参与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及课堂教学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学科带头人。

,在培训期间我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考试。通过培训,使我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实现了从“教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一、思想认识的提高:在培训中,我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培训,使我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决心。

二、具体收获:

1、学习了《新时期师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的构建与修养》、《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素质》和

“八荣八耻”,根据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教师的要求,结合本人师德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积极参与培训、自主学习、专项活动、专题讨论、师德论坛、案例分析、自我反省、对照检查、撰写心得等形式,认真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从而使自己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更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关爱学生。

2、学习了《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及《校本研修面对面》,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和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并将新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了个人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这五年中,曾在《人民教育》、《xxx教育》、《时代教育》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教育教学论文。

3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校本研修面对面》、《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新课程教学案例与评析·小学语文》,以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为主渠道,以“学校教育质量工程”、“达标课”、“教材教法过关”实践自我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积极参与以校本的培训和研修,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如上公开课、示范课;或确定研究专题,组织本学科或跨学科研讨活动;或参与优秀教案、案例、课件及优质课评选或竞赛等活动。通过组织参与各学科业务活动,切实提高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新课程标准,熟悉新教材的设计思想和新课程的教学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常规;使课堂教学在尊重学生、开放思维、鼓励交流、优化过程、提高效益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本人在2008年获市级骨干教师,2009年参与了地方课教材的编写。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中央全面分析我国面临的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做出的重大决策。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抓住机遇,加快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们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人才方面的挑战最为严峻,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潜在优势,走人才强国之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水利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水利发展的主题。着力解决我国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等水资源问题,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是各级水利部门肩负的历史性任务。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水利人才的贡献。然而当前水利行业人才总量不足,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地区分布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在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时代,任何人都不能仅凭学校(学历)教育享用终身,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水平才能满足水利事业发展的要求。

继续教育是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以适应科技进步和实际工作需要的一种后续教育,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和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是适应学习终身化需要,合理开发人才资源,实现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接受继续教育是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全行业应充分认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积极、主动、认真地完成各类继续教育任务,不断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明确目标,严格要求,切实做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继续教育的目的是对全体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中青年业务技术骨干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创新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更好地满足岗位、职务的需要,促进行业科技进步和水利事业的发展。

继续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为主线,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为目标,坚持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普遍提高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和不同的培训内容,多形式、多渠道地实施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要立足于水利行业发展要求,与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要结合本单位的工作需要和专业技术人员自身的实际情况,本着系统、超前、科学、实用、有序的原则确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分层次进行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最新科技理论和方法,了解相关专业的发展动态;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的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在进一步巩固和拓宽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学习实际技能和专业技术工作方法。

专业技术人员平均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或相应学时)。继续教育的实施周期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周期一致,一个周期内的学习时间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散使用。

继续教育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可采取培训班、进修班、研讨班、学术讲座等办班形式,以电化教学、网络教学、函授等多种教学形式进行。

专业技术人员要服从所在单位的安排,积极参加学习,接受检查考核,并有用所学的知识为本单位服务的义务。

三、归口管理,合理分工,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组织网络体系

继续坚持"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工协作、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水利部负责全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宏观管理。负责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划、管理制度、配套政策等;协调、认定并指导行业定点培训基地建设;组织实施对行业有重大影响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组织对全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示范交流、统计总结和评估表彰。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管理本区域、本系统内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组织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工作计划、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等;指导和协调本区域、本系统的培训基地建设;组织实施本区域、本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组织对本区域、本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示范交流、统计总结和评估表彰。

部直属单位负责制定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提供必要的培训条件,组织落实培训计划;登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情况;统计总结本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继续教育由各级水利行政部门的教育培训职能部门主管,其它综合、业务职能部门要与教育培训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努力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各单位应根据国家规定,结合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机构,选调得力干部从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继续教育管理人员队伍。要加大对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采取分级、分层、分类实施的方法对继续教育管理人员进行轮训,提高他们组织实施继续教育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各级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团体、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设立的培训机构和其它有条件的培训机构,组织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兴办继续教育基地,逐步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网络。鼓励各社会团体、学术组织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各类继续教育活动。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要积极承担继续教育培训任务,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基地作用。定点培训机构的认定和管理依据《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资质管理办法》执行。

继续教育的师资按照专兼职结合,以兼职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师资队伍的作用,聘请政治素质较高,专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较强的人员担任。建立继续教育师资信息库和教学业务考核备案制度,形成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

四、规范程序,强化管理,认真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工作

对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继续教育登记制度,连续记载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基本情况。

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由所在单位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负责登记,内容包括: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内容、起止时间、学时、办学单位、考试考核结果等。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应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档案和数据库,对继续教育情况逐步实行电脑网络化管理。

继续教育培训证书和学习考核登记表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的有效凭证。水利部直属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采用由水利部统一印制、部人事劳动教育司签发的《水利行业培训证书》。地方水利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视情况可采用由水利部统一印制、地方水利(水务)厅(局)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签发的《水利行业培训证书》。

继续教育培训证书由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保管,连续使用,由施教机构记载,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教育培训主管部门验印。如果施教机构未能及时记载的,可凭有效证件(如培训正式通知、施教机构颁发的其它证书或证明文件等)到所在单位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审核登记。参加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与所从事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也应记入继续教育登记内容。学习考核登记表由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负责登记和管理。

五、学用结合,奖惩分明,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把继续教育作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的基本措施之一,通过继续教育增长专业技术人才的才干,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继续教育要与职(执)业资格认定、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等人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的主要内容和晋升、交流、轮岗的主要依据之一。凡在周期内未完成规定学时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应晋升、聘任、续聘专业技术职务。

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评估制度。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定期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进行评估检查,并将评估结果在相应的范围公布。对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要给予表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评估结果将作为综合性的评先活动的依据。

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要保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经费和其它必要条件,要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国家与本单位规定的学习期间应享受的工资、保险、福利等待遇。

专业技术人员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单位统一安排的继续教育,或者在学习期间违反学习纪律和制度,由其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或者向其追偿由单位负担的学习费用。

六、加强领导,与时俱进,开创水利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新局面

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水利企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本部门、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明确具体部门或人员从事继续教育管理。各级领导必须把继续教育工作纳入本部门、本单位的整体规划,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和管理制度,实现继续教育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要实行目标管理,作为评估考核该单位生产经营和工作及单位负责人政绩的重要内容。建立领导管理继续教育目标责任制,把各单位继续教育情况作为分管领导任期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内容,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一级抓一级,一级推动一级的有效机制。

建立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加大继续教育的投入。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扶持和鼓励单位、个人向继续教育领域投资。

继续教育按多种途径筹措经费,可以包括下列途径:

(1)各级财政安排的可用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经费;

(2)企事业单位用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经费,可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

(3)结合科研攻关、设计开发、水利管理等专门项目进行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费用,可在相应的项目经费和管理经费中列支;

(4)专业技术人员按国家和单位规定所须承担的那部分的费用;

(5)接受社会各界捐资赞助。

鼓励各单位结合技术攻关,开发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以及工作中的重大课题进行继续教育,以解决工作和生产经营及技术进步中面临的问题,促进工作,发展经济,培养人才。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一、目标任务

根据我市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和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从*年至2010年,每年在全市农业技术领域开展大规模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5年内共培训农业技术领域各类中高级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500人次左右。通过知识更新培训,使各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技术领域的继续教育工作体系、服务体系和制度体系,全面提升我市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实施原则

1、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提高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科技水平和专业素质,不断加快我市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更新步伐。

2、紧密结合农业专业技术岗位的实际需求,紧跟世界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步伐,统筹规划,分类实施,增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以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优先培训急需紧缺专业的技术业务骨干,带动整个农业技术领域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开展。

4、按照政府推动、单位支持、个人自愿的原则,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不断推进“识更新工程”实施的社会化和市场化,争取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活动。

三、主要内容

1、公共科目。按照省、市人事部门的统一安排,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公共科目的培训学习。

2、专业科目。根据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需要,紧跟世界农业技术发展的步伐,以农业技术领域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开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专项培训。

(1)种植业:包括粮食安全、种子生产与加工、节水农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化、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农产品保鲜、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贮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等。

(2)畜牧水产业:包括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动物重大自然灾害预测与减灾、现代养殖技术、畜产品质量安全与保鲜、农产品市场营销等。

(3)农业机械:按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要求,在机械电子领域广泛开展信息化、机电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知识培训,推进信息技术和机械装备的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大力提升现代制造业的水平。

3、利用农业系统教育培训资源,有计划、分层次地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同时,积极利用当地职业院校的培训资源,优化培训机制,联合培养中高级农业专业技术人才。

4、依托国家和省上在我市农业技术领域实施的重要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继续教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训农业领域的专业技术骨干,推进项目、资金、人才培养的一体化建设。

5、鼓励各单位结合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开展专项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

四、培训方式

1、开展“菜单式”公修课继续教育培训(每人每年至少5天或30学时)。

从*年开始,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公修课就开始实行“菜单式”培训,增强了继续教育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公共课的学习,不断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丰富创新成果,提高学习、实践和创新的整体能力。

2、开展专业课继续教育培训(每人每年至少7天或42学时)。

根据我市农业发展和农业人才知识更新的需求,有针对性开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

3、举办示范性高级研修班。

会同市人事局,结合重大专业技术课题,确定选择选题新、层次高的高研班。每年积极向省人事厅申报举办5期左右的专业技术人才高研班,5年内通过高研培训的人才要达到500人次左右。每年选派10名左右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到发达省份或国外进行学习培训,5年内培训40人。

4、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l)集中培训。组织必要的集中培训,是解决专业技术人才培训难的有效办法,每年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定时间的继续教育集中培训。

(2)高级研修班。结合本专业领域重大发展战略、重点工程项目和重点攻关课题,面向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举办多种形式的示范性高级研修班。

(3)结合工作实践培训。对重要和特殊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才,采取业务进修、特殊培养、学术交流、实践锻炼、技术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4)网络、远程教育培训。充分利用网络、卫星传输、广播电视等现代化远程教育手段,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5)自学。根据专业技术人才的不同需要,采取自选、自修等方式进行个性化的继续教育培训。

五、实施步骤

本实施办法按照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方式,从*年起到2010年分步实施。

1、启动阶段(*年上半年)

下发实施办法,组建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并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开展知识更新工程宣传工作。

2、全面实施阶段(*年下半年一2010年上半年)

每年开展一定规模的培训活动,不断完善继续教育的工作体系、服务体系和制度体系,建设适合继续教育社会化普及的优秀课程和教学资源,重点扶持优质的施教机构和继续教育基地,同时做好阶段性总结评估和经验推广工作。

3、总结评估阶段(2010年下半年)

对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评选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安排下一阶段工作任务。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方式

1、市人事局、市农牧局共同负责统筹规划和领导各项活动的开展并进行监督检查;创办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

2、市人事局、市农牧局负责制定本地区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实施方案;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定;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本地区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作。

(二)制度保障

1、“知识更新工程”是我市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继续教育工作的深化。因此,有关“知识更新工程”的领导、培训科目备案制度、约束监督管理、证书的验证和复验、培训管理等,要严格按省政府《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和省人事厅《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培训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甘人通〔*〕132号)精神,加强管理,认真组织实施。鼓励各单位把专业技术人才参加知识更新培训的情况和人员的岗位聘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2、建立“知识更新工程”项目定期制度。市农牧局将定期通报“知识更新工程”进展情况和重要活动,列入的科目、课程及相关信息,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知识更新工程”的继续教育活动。

3、建立表彰奖励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媒体,开展“知识更新工程”的宣传工作。对在“知识更新工程”中有突出表现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宣传、表彰和奖励。

(二)经费保障

l、加强继续教育政策、法规的宣传,推进继续教育工作的普及和深化,不断扩大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受益面。县(市)、区人事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参加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市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实施办法》(市委发〔*〕28号)相关规定,积极筹措经费,现有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主要用于“知识更新工程”,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向“知识更新工程”投入。相关企事业单位要按国家有关规定落实教育培训经费。省人事厅继续教育专项经费将对“知识更新工程”的部分重点高级研修班予以一定的经费补助。各县(市)、区,各单位和部门要积极为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创造条件,确保在脱产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期间享受与在岗人员同等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

2、施教机构可根据培训项目和类型,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向学员收取一定的费用。要尽量降低培训成本,不给学员增加负担,不能以盈利为目的,要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三)服务体系

1、搭建服务平台。市县政府人事部门、农业部门、农业协会继续教育机构,要加强继续教育服务体系的建设,积极为继续教育搭建服务平台,建立继续教育师资库、教材库,实现继续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共享。

2、加强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结合我市农业发展实际,建设几个高质量的继续教育基地,重点扶持个别培训质量高、社会效益好、市场前景广、信誉度高的继续教育基地,引导各类继续教育资源向优势施教机构集中,努力建设示范性、社会化的继续教育基地。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学;继续教育;粤台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023-02

随着海峡两岸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深,教育国际化的进程越来越快,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使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中小学专业人才培养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作为学校教育之后的继续教育成为广受关注的重点。实现教育与国际接轨,就必须有着一流的国际接轨人才,通过跨区域继续教育培训是许多国家和地区拓展国际化教育的新动向。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有着相同的民族背景,共同的文化价值观,相互学习与合作会更加便利,因此与台湾高校建立中小学师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两岸师资培训本着“走出去”与“引进来”的理念,与其他区域培训机构共同合作,开辟新的教育资源,共同交流经验,可在台湾高校或大陆高校合作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继续教育,利用已有的资源共同进行教师培训。本文从台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特点与大陆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几个合作模式。

一、台湾中小学教师培训特点

1.师资培养制度的规范性。台湾地区针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颁布了许多法律,使继续教育培训有法可循,通过台湾《终身学习法》、《国民教育法》、《高等中学法》、《师范教育法》、《教师法》、《师资培育法》、《中小学教师进修研究办法》、《高级中学以下学校及幼稚园教师在职进修方法》、《教师出国讲学研究或进修办法》对教师在职继续教育培训提出了相关要求。台湾的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观点认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仅仅是教师的权利,同样也是义务。由于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不及时补充就会落后于其他教师。因此,教师在工作中要有必要开展专业领域相关的培训活动,如研习、考察、学术研究、观摩学习等。

2.师资培训费用的补偿性。台湾颁布的《教师进修研究奖励办法》中明确指出:教师在继续教育中享有带薪或留职停薪的权益,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可获得相应的奖励方式,如,晋级加薪、学费补助、获得资金、公共休假等,极大地调动了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1]。台湾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一般不需要缴费,相关培训费用由政府买单,并且对培训内容非常重视,比较看重培训的实用性[2]。台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有其自有特点。

3.师资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围绕这一主题,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从继续教育的内容和项目来看,教师在职培训之课程与教材,应就各级学校教师进修教学与研究有关知能之需要,作有系统并具发展性的计划与安排[3]。通过构建终身教育理论,加强教师职业生涯内的学习与培训,获得优秀的自学能力与信息收集能力;基础知识培训,主要包含了价值观、职业操守、人文知识更新等;学科专业类知识培训,补充与完善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体系。

4.师资培训方式的区别性。台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有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两种方式,一般来说短期培训为7~30天左右,长期培训分为几个学期中实施[4]。主要为两种类型:第一,初等继续教育培训。短期的继续教育培训中主要包含中小学教育研究会研究与小学教育辅导团及师专辅导区的研究辅导两种,长期继续教育培训主要是师专暑期及夜间培训。第二,中等继续教育培训。短期继续教育培训方式主要由师范大学设立的中等学校教师研究中心承担,长期继续教育培训方式,主要有夜间培训、研究所40个学分的继续教育培训、研究所硕士学位继续教育培训及出国学习等。

二、广东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随着我国教育深化改革,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许多院校成了专业的继续教育培训部门。但是,对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方面仍存在众多问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具体实施与管理机制比较混乱,缺乏权威性[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空泛[6],很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未能及时地改革培训内容、教学任务与培训方式。

1.创新培训模式与方式。在当前要不断探索新的培训模式,适应教学与学习的多样化。付建中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心理分析指出,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喜爱方式依次为:出国学习、国内访问学者、骨干教师进修、高级研讨班、短期研讨班及学术讲座等方式。同时培训中可以基于信息技术发展远程教育培训,实现资源共享、互连贯通;改进培训方式与方法,推广“三位一体”的培训方式,高校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与教师工作实地结合,同时加大校本培训。

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培训法规。台湾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法制建设上比较完善,大陆政府与教育部门也有针对性地指出,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教师培训的持续健康发展这一理念。首先,完善五年一周期教师培训制度,建立教师培训档案,记录五年周期内,修满的学时学分的培训课程等;其次,实行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制订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标准,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再次,加强培训质量标准研究,建立质量评估机制,完善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开展培训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估;最后,健全和完善教师培训奖惩制度。

3.落实培训经费,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确保教师培训经费落实,要求严格贯彻执行教育部继续教育培训资金分配规定,构建政府、社会、个人的经费投入机制;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及学校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实施教师培训,并建立教师培训与研究机构,加强教师培训业务研究和指导工作。

借鉴台湾继续教育成功的范例,结合大陆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要求,通过与台湾高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满足教师培训心理需求,消除时间限制;与台湾高校共同培训模式,改变培训内容陈旧、模式单一的现状,调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积极性;与台湾高校合作,制定合理的合作模式,减少经费短缺的局限性。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开展两岸培训教育可行性合作模式,以供参考与探讨。

三、两岸中小学教师合作培训模式

通过我国这几年中外合作教学与培训,形成了以下几种培训方式。

1.融合培训模式。融合模式即在中小学教师培训过程中,可将大陆的培训模式与台湾高校的培训模式完全地融合在一起。首先,引进台湾中小学的培训计划、培训课程设置及培训方法与方式;其次,聘请台湾高校培训机构来大陆讲学,派遣大陆中小学教师到台湾观摩学习,该模式以优秀教师、骨干教授,学者、课改人员等组成专家团,通识培训与教学培训结合;再次,相互探讨各方的培训方法,如观摩学习、研讨学习、案例探讨等;最后,培养出适合两岸的专业化教师,进一步推动两地继续教育培训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技术的提高。融合模式的优点是,实现了培训资源的相互共享,信息开放,优势互补,教师能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内容;将充分发挥高校培训机构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的作用,保证教师的知识领先与更新。

2.嫁接培训模式。与上述模式相比较,嫁接模式具有自有特点。嫁接模式通过充分保留各自的培训模式,双方各自对对方学校开设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培训计划进行评估,达到相互认同的方式,然后双方派驻各方教师到对方学校接受培训。这种培训模式的优点是,结合了大陆与台湾的培训优势,能让教师直接进入对方区域接受培训,对双方的人文背景、生活方式、教育观念等有较深刻理解,除专业知识以外,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人文观念,但是相对来说这种培训模式花费较高。

3.顾问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聘请双方优秀教师相互讲学,双方教师互相学习,借鉴双方的培训经验。也是当前各个培训模式的尝试。顾问式培训模式对两岸高等院校教师培训更具有普遍性和可操作性。顾问式培训模式主要包括获准进入、调查分析、提出培训方案、引进培训人员、指导培训实施、总结等几个步骤。该模型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培训管理解决方案,聘请专家讲学有利于引起学校领导对培训的重视,专业的培训专家与培训工作,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培训资源的选择;通过不同渠道吸取双方先进的教学与培训经验,利用各自资源提高培训水平与培训质量。

4.网络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方式是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培训技术,网络培训是传统培训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衍生,具有很多优越性。首先网络培训让双方院校完全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地域限制。网络培训可以在任何地方实施,教师完全可以在本校通过网络进行系统培训。其次,时间更具有弹性,网络培训增加了教师继续教育的灵活性。教师不必中断工作进行脱产培训,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随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最后,网络教师培训节约成本,培训使用的教材可以通过网络在线下载,教师可依据自身需求定制培训内容与进度,并通过网络与其他教师共同交流讨论。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海峡两岸的合作模式,从知识体系到培训模式上都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与探讨,从而实现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京伟.台湾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概况[J].课程・教材・教法,1998,(12):47-51.

[2]廖圣河,吴永军.两岸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2,(7):39-45.

[3]郑旦华,于超美.今日台湾教育[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77-78.

[4]郑少君.台湾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教育之特色[J].教育评论,2008,(5):119-121.

[5]刘意涛.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进度与培训建议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6):80-81.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市中心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不断开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新局面,提高专业技术干部素质,为实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结合我市“*”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按照《*市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551工程”)实施办法》,计划“*”期间,每年开展专业技术人员专项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培训1000人次,五年培训5000人次。全面落实我市“551”工程培训干部的战略任务,使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高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推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培训原则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拓展专业视野。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核心,着力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科技水平和专业素质,拓宽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视野,不断加快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的步伐。

(二)统筹规划,分类实施。紧跟世界领先技术发展趋势,结合专业技术岗位的实际需求,围绕市“551工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目标,统筹规划,分类实施,增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突出重点,带动整体。以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优先培训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以培训促进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充实培训内容,带动整个专业技术领域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开展。

(四)整合资源,发挥各方积极性。按照政府推动、单位支持、个人自愿的原则,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加强培训基地和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推进“551工程”实施。

四、培训实施对象

我市的市、区(县级市)、镇三级从事水利科技推广、规划设计、施工和工程管理以及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

五、培训内容

(一)开展公修科目为基础的继续教育活动。以市人事局对专业技术人才要求和组织的“551工程”公修科目培训为知识更新基础,重点培养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期间在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护”、“宽带网络与电子政务”、“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开发”等公修课培训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律与国家基本政策、*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现代水利与信息技术、水文化研究等方面的公共科目培训。

(二)开展专项“四新”(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继续教育活动。根据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人才培训工作的实际,针对我市水利发展,培训内容:一是现代水利理论;二是标志现代水利的信息技术应用,即网络技术、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电子政务;水利工程安全监控,数字化水利等,重点培训科研、设计和水利信息技术领域各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三是实用技术应用培训,如自然灾害预测与减灾、三防(防汛、防旱、防风)、节水抗旱等技术应用。

(三)与生产实际结合开展继续教育活动。依托科技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课题,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类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通过生产实际锻炼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才干和技能。

六、培训方式

(一)每年举办一期水利论坛、高级研修班。推进系统内高层次人才的国内外学术技术交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提高创新研究能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二)举办普及性地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讲座。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讲座是一种参与广、时间短、见效快的继续教育形式,围绕“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为着眼点,每年邀请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来讲课,举办5期不同主题、面向全市水利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讲座。

(三)其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1、集中短期培训。主要结合本行业和本单位实际,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形式多样的短期集中培训,并适当安排境外培训,优先安排重要岗位、关键岗位和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提高能力。

2、开展岗位培训。各单位对重要和特殊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采取专项考察、业务进修、委托培养等多种方式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3、网络远程教育培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利用网络通讯、卫星传输、广播电视等现代化远程教育手段,参加远程继续教育培训。重点依托*市继续教育网,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参加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学习。

4、自学。一是以单位倡导、个人参与的学历提升,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各类提高现有学历教育;二是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不同需要,采取自选、自修等方式进行个性化的继续教育培训。有关行业、部门和单位应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自学的组织、指导、监督和考核工作,确保自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市水利局成立以局行政领导为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551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市水利系统“551工程”总体方案;审定年度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教学大纲,协调实施过程中的相关工作。具体实施工作由局科教规划处负责。

(二)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期间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的全面落实。

1.行业牵头。按照市“551工程”的组织实施办法规定,市水利局负责研究制定本行业领域“551工程”的具体实施办法,制定适应本行业特点的专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本行业领域的专业教材和课件,指导培训实施培训任务。

2.条块互动,分级实施。各级水利主管部门在当地人事部门的统一部署、指导下,负责与本地区和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认真组织实施本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市水利局在业务上给予积极指导和协调。

3.落实教育培训基地。要充分发挥和依托在穗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以及市继续教育基地,组织安排好短期和集中培训,保证各培训计划的组织落实。

(三)加强制度建设

1.建立和健全评估检查制度。为保证各项继续教育活动达到如期效果,有关主管部门和单位对“551工程”的开展情况进行指导和评估,及时根据评估情况指导和改进工作。

2.建立和健全培训保障制度。相关单位要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和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551工程”的各类继续教育活动,保障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达到上级规定的要求。市水利局直属单位要按照《*市水利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实施办法》,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知识更新培训的情况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的内容,并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聘用结合起来。

3.实行证书登记制度和统计制度。专业技术人员参加“551工程”的学习情况记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并按照规定的标准记录相应学时,其培训学时等同于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专业课培训的学时。对各区、县级市、各行业领域和继续教育开展的“551工程”项目,由市继续教育协会负责统一登记管理和统计。

(四)落实经费。

1、各单位要切实落实职工教育经费,按照规定比例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严格执行局制定的《关于教育培训费使用的若干规定》,保证专款专用。

2、各级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干部培训、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专项资金。

3、选择部分选题新、层次高的高级研修班和知识更新讲座,纳入市继续教育项目整体规划,争取市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支持。

4.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向“551工程”投入。

八、实施步骤

本实施方案采取整体规划、逐步实施的方式,从*年起到2010年,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

(一)启动阶段(*年上半年)

*年上半年组织学习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的有关文件精神,深刻领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广泛开展“551工程”的调研工作,制定符合我州实际情况的行业实施方案。

(二)全面实施阶段(*年下半年—2010年上半年)

*年下半年—2010年上半年,按照本实施办法的要求大规模开展5个重点领域的“551工程”活动。在“551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继续教育的工作体系、服务体系和制度体系,同时做好阶段性总结评估和经验推广工作。每年的培训工作开展之前,要周密计划,统筹安排,并将每年的执行计划报市局。市水利局将对各基地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每年的培训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互相学习交流和分析研讨,不断改进培训工作,提高继续教育效果。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0年下半年)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6篇

一、理顺工作思路。不断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两手抓两手硬,推进三项改革,加强四个建设,采取五大措施,依法规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一个目标,就是根据《行政许可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建立结构合理、运行规范、管理严格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制,下大气力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技术、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着力提升会计队伍整体素质和会计工作水平;两手抓两手硬,就是一手抓会计人员培养,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一手抓培训秩序规范,建立和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制;三项改革,就是会计法律制度改革、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会计监督管理改革;四个建设,就是会计诚信建设、会计队伍建设、会计基础工作建设和会计行业管理网络建设;五大措施,就是夯实基础、完善制度、抓住重点、创新服务、量化考核。

二、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培训特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质量

首先是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坚持培训育“才”。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是会计队伍建设的核心和根本。为使会计从业人员紧跟上时展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的会计管理机构应把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作为会计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不断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把全面提高专业技能、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增强其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作为主要培训目标,遵循分级负责、分层次培训的原则,重点抓好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要不断创新培训形式,坚持集中培训与日常培训、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本级培训和上级培训相结合,使广大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其次是采取多种形式,坚持创新教“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要根据新时期的会计工作特点,针对广大会计人员需要,积极创新培训方式和教学形式,综合运用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网络传媒教学、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等形式,抓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其中,课堂教学方式要不断更新会计教学内容,突出开展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会计法规制度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先进技能知识培训;要邀请专家重点讲授热点问题,还要穿插运用案例教学,增强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再次是做好典型示范,坚持以才带“才”。财会工作先进典型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宝贵资源,是会计人员求知、创新、求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各级财政部门要通过抓点示范、以点带面,加强财会工作先进典型培养,坚持把发现培育典型、宣传学习典型和发挥典型示范带头作用作为抓好会计继续教育工作、促进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在认真总结财会工作先进典型培养规律和包点帮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先进典型的培养、跟踪管理等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考核评定机制。坚持“抓先进、树典型,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按照工作规范、绩效突出的原则,先确定初选对象,然后由财政部门组织考核,评定财会工作先进典型。二是建立培养机制。按照“树立一批、培养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分巩固提高、重点培养、后备对象三个层次抓人才培养。三是建立跟踪管理机制。对已考核评定的典型继续实行联系帮扶,努力使先进更加先进。四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对会计信用等级下降,难以发挥模范作用的会计人员,取消其财会工作先进典型称号,始终保持典型的先进性、示范性。

三、着力整合和拓展教学资源,不断提升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层次及水平

第一,深入细致地挖掘教学资源,做好教学资源合理配置,下大气力夯实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础。首先,进一步加大经常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单位建设,主要是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中华会计函授培训基地等教学品牌的主导作用;其次,鼓励和扶持符合条件的社会培训机构设立培训点,开展短期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再次,倡导和尝试新兴网络教育传媒。

第二,加强教学管理,确保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健康有序运行。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一要坚持长年经常性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原则,使学历教育、短期办班、专题讲座、课题调研、会计大赛等形式配套,推进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化、经常化。培训过程可细化为印发教材、课堂授课、集中讨论、辅导问答、考试验收等五个环节,使教学工作扎实有序进行。二要注意延伸培训链,加大培训前的调研和培训后的跟踪服务力度。三要加强对承担培训任务单位的监督、检查和考核,通过随机跟班抽查、检查教学日志、召集学员座谈、设立举报箱和电话等形式实行全过程监督,及时掌握动态、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对不遵守有关制度规定、教学质量低下、乱收费、只收费不办班及教学混乱的培训机构,应提出整改或停止其受理会计培训任务,对整改后仍不能达到要求的,应向社会公布。

第三,提高财会理论研究水平,增强财会理论研究针对性,切实解决财会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财会事业快速发展。为做到学以致用,应科学谋划和推进财会科研工作,着力使研究课题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时效性;要注重对企业会计、会计诚信建设、《会计法》贯彻实施、会计管理制度改革等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

四、创新培训体制、完善培训机制、全力推进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化、规范化

第一,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要致力于加强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首先,应建立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会计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分层次、多渠道开展培训,按照不同层次、行业和类别,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训计划,在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时间、培训要求等方面体现出各自特色。其次,为规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应努力做到三个加强、四个统一。三个加强即加强培训单位管理、加强师资力量、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四个统一即统一培训、材、统一课时、统一考核。

第二,加强制度建设,按照《行政许可法》、《会计法》和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相关规定,不断建立健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对已出台制度要认真贯彻执行;对已成熟的做法和经验应及时总结,制定可行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推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范化、法制化进程。

第三,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检查激励机制。应推行建账监管、村级财会服务和会计人员信用等级评定等各项工作。在会计从业资格证定期登记时检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及学时完成情况。对无故不参加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由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及其所在单位督促其接受继续教育;对连续2年未按规定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不予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证登记,取消评选会计工作先进个人资格,责令改正,甚至可以建议用人单位解聘;连续两个周期未接受继续教育的视为自动离岗,并予以公告。财政部门会计从业人员要带头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起好表率作用。因外出务工、生育等特殊情况延误,年度内未完成规定学时的,应主动补训,也可以采用网络教育形式完成会计继续教育内容及学时。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培训;管理绩效;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北京市科协开展继续教育的前沿阵地,北京市科技进修学院(以下简称本院)近年来积极转变思想,拓宽培训领域,开创了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继续教育新篇章。转变之初,学院培训团队面临“有限培训资源难以应对数量和类型激增的培训任务”这一问题。经过积极尝试和探索,团队识别出影响继续教育培训绩效的4个要素:培训团队、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制度,并对其进行改进和提升,取得了一定实效。为此,本文予以总结,以期对继续教育培训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所助益。

一、提升继续教育培训管理绩效的四要素

绩效管理理论指出,影响组织管理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具有不可控性,因此在内部管理上寻求绩效提升是组织的普遍做法。组织绩效内部影响因素包括:组织结构、员工素质、管理模式、业务流程、企业文化。基于上述研究,针对本院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特质和所面临的问题,发现影响培训管理绩效4个要素包括:培训团队、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管理制度:见图1。四要素中,培训团队是继续教育培训管理的基础和根本;管理方法是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和核心;管理工具是工作效率、效果的直接推手;管理制度是培训活动有序、高效进行的必要保障。为此,本院采取了加强团队建设、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等措施来提升管理绩效,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未显著扩充培训团队的情况下,2013至2015年完成46个培训项目,针对北京市科协系统专兼职干部、北京市科协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和党员、北京市各区县基层科普工作者、北京市涉农区县农业科技人才、自治区拉萨市科协科普工作者、西部骨干科技教师等不同人群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累计培训学员达5700余人次,并且在培训效果上得到学员以及委托单位的普遍认可。

二、加强培训团队建设,提升战斗力

美国学者卡曾巴赫和斯密斯在团队绩效曲线研究基础上总结了高绩效团队的5个特征:共同目标、优秀成员、开放沟通、共同责任、有效激励。结合本院培训团队现状及未来发展需要,团队建设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明确团队目标、提高成员个人能力、加强团队文化建设。

(一)明确团队目标

清晰理解工作目标并对此达成共识是工作有的放矢、成员保持步调一致的前提条件。在明确工作目标上,本院培训团队着眼于指导思想、年度工作计划和项目目标三个方面。一是,指导思想定位为: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为依据,围绕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服务;二是,通过前一年年底制定的下一年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团队成员所负责的项目任务及具体要求;三是,根据具体项目委托方的培训需求,项目负责人确定该项目的具体目标。

(二)提高成员个人能力

团队由成员个体组成,虽然团队整体能力与成员个体能力之间并非加和关系,但根据团队管理的木桶理论,成员个体能力的强弱仍然是决定团队整体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提高成员个人能力方面,团队采取了拓宽工作视野、提升理论素养和提高业务素质三种措施:一是拓宽工作视野。目前已有3名成员分别赴美国、加拿大、捷克共和国等6个国家学习考察,了解和学习其它国家科技教育的发展现状;每个成员都曾被派往其他城市科协下属的学会、协会参观学习继续教育的先进经验,如广州、上海、沈阳等。二是提升理论素养。不定期开展Seminer,每个成员确定一个研究方向,工作之余查询资料、研读相关书籍,在规定时间内召开汇报研讨会,听取全体成员的意见建议,不断夯实并提升继续教育理论。三是提高业务能力。定期派成员参加市直机关、科协系统组织的各项业务培训、特定项目相关的业务培训,例如《京津冀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课件制作人员示范培训班》《北京市科协系统信息员培训班》《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组织实施能力培训班》等。

(三)团队文化建设

培育适宜的文化是团队建设的精神保障。团队重点聚焦于责任感、分享、协同三个方面。一是树立责任感。本院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采取项目负责制,即整个项目授权给项目责任人,既明确了项目责任,又提高了其责任感;利用团队每周例会时间,听取成员针对部门管理和业务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树立其主人翁意识;二是鼓励分享精神。鼓励成员分享培训方法、经验、师资资源等,例如,成员在年底都要上报汇总本年度新增师资资源,这些资源在后续培训工作中得到充分共享;三是倡导工作协同。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成员根据项目负责人所制定的任务列表,准时到岗到位,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培训工作,并接受项目负责人因突发事件而临时布置的任务,保证整个项目顺利开展。总之,通过持续的团队建设,本院打造出一支精干、有力的继续教育培训团队,为管理效益提升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三、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推动管理提升

(一)优化培训管理流程

美国学者哈默和钱皮指出,流程优化可以实现组织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戏剧性的改善。团队在深入分析现有培训流程基础上,对其优化,对一些可以合并的环节进行了整合,最后形成以下流程:部门领导确定项目负责人和第二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需求初步制定2个培训方案,并提交团队讨论;修改并形成上报方案;方案上报委托单位相关负责人审核;根据委托方反馈意见调整方案直至方案通过;项目负责人召集培训前的任务分解会分派任务;有关成员完成培训前相关工作;开展培训活动,项目负责人和第二负责人全程监控;培训结束,负责人汇总相关资料;项目评审,培训任务完成。实践表明,优化后流程显著提升了培训效率。

(二)引入胜任力导向的培训方案设计方法

在培训方案设计工作中,引入了由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博士提出并广泛应用于当前教育培训领域的胜任力模型,其过程见图2。以2014年6月举办的“西城区科协系统科普干部培训班”项目为例,遵照胜任力模型,项目培训方案设计过程如下:一是,基于“提升基层科普干部业务素质”这一需求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由此分析出其所需的7种能力:业务创新能力、活动策划与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工作辅助技能、新知识获取能力、政治鉴别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二是,通过统计方法计算出这7种能力的权重,并对其排序,最终得出结论:业务创新、活动策划与组织、人际交往、工作辅助技能是本批学员最需要提升的能力;三是,根据本批学员所需提升的4种能力,设计了工作知识、工作技能、心理健康、前沿科技4个课程模块并邀请了相应师资。例如,以提升“活动策划与组织能力”为目标,选取了《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的申报及活动策划》《聚焦社区科普》2门课程,由知名专家翟立原、西城区科协秘书长苏保成讲授,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经验交流”“拓展训练”“科普基地参观”等形式。

四、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工作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应用成为提高组织效率最直接的手段。本院培训工作的信息技术应用可大致分为技术信息化工具应用和管理信息化工具应用两个层面。

(一)技术信息化工具

技术信息化的相关软件通常用于解决大量数据计算与管理问题,软件功能非常具体,效果也最为明显,可直接提高具体岗位的工作效率。例如,在项目管理中使用Project软件;在信息沟通时,使用QQ、微信等IM工具,文字处理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另外,在宣传资料和课件录制时使用了Photoshop、VEGAS等。

(二)管理信息化工具

此类软件有助于提高沟通、协同、决策等管理效率。团队利用北京市科技进修学院官方门户网站开展宣传工作;利用OA系统提升公文流转和信息沟通效率;开发了北京继续教育网、北京科普在线网站支持首都科普教育工作;通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网上竞赛平台、电子政务培训网络学习平台、科普在线学习平台等推动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开发了用于培训课程师资支撑的专家库系统,大大提升了培训师资的选择效率。通过上述两类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化,本院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得到提升。

五、健全培训管理制度,保障工作有序进行

管理制度界定了组织各项活动所需约束和要求,是组织正常运营的基本保障。本院培训团队在制度建设上重点放在部门日常管理制度和培训工作管理制度两个层面上,其中日常管理制度处于基础层,培训工作管理制度处于业务层。

(一)部门日常管理制度

团队以学院层面的各项相关管理制度为指导,逐步完善《部门考勤管理办法》《部门绩效考核办法》《部门例会制度》《部门成员学习培训制度》等基本管理制度,使团队的日常活动有了管理依据和指导。

(二)培训工作管理制度

逐步建立《培训项目计划管理制度》《部门培训值班规定》《培训项目评审制度》《培训项目教学监控制度》《项目资料及档案管理制度》《项目财务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覆盖了“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评估”及“财务管理”等培训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使得培训工作“有法可依”。通过对部门两个层面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本部门各项工作都具备了相应保障。

六、展望

2014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明确提出经济新常态下更需要科技创新,这既对科技创新重要性进行了再次强调,也是间接对继续教育培训提出了新要求。目前的继续教育培训领域,无论在管理方式上,还是在技术工具应用上,都较之其它领域有所落后。因此,有必要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来提升培训绩效。就本院近年来的探索实践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后续应在以下两方面进行尝试:

(一)深化管理理论和专业方法的应用创新

一方面,引入学习型组织、标杆管理、知识管理等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虽然这些思想和方法大多源于企业实践,但其是否可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应用仍具有探索意义。例如,尝试在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引入知识管理思维,通过搭建内部知识管理平台促进培训信息和知识在团队内部转移、分享,并借此激发团队在培训方式、方法方面的创新,从而促进培训教育管理提升。另一方面,专业方法在培训工作中的推广。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各个环节分属不同领域,促进领域先进方法应用对于工作效率和效果提升具有重要价值。以培训效果评估为例,可以尝试引入差异化评估和深度评估的方法来解决当前培训效果评估方式粗放、浅层次等问题。针对各类培训项目构建差异化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并把目前局限于反应层面和学习层面的评估拓展到行为层面和结果层面,即在培训结束一段时间后,再对学员的变化进行评估,关注其工作绩效提升情况,进而使继续教育培训效果评估更为科学、精准。

(二)深化信息技术工具应用创新

信息技术对组织创新的驱动作用已不容置疑,其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催生了大量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创新。近年来,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随着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车联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7.9亿。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继续教育培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契机,应积极探索其在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创新应用。例如,目前培训项目考勤采用签到表签名方式,可以用微信考勤代替原有纸质签到从而节省人力。另外,目前每个培训都需编制、印刷《培训手册》,用以介绍课程安排、学习制度、学习内容等信息,如果制作“电子培训手册”,然后通过手机彩信、微信群发或上传至北京科普在线网站供学员下载,则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提高手册分发效率。

参考文献

[1]GGDess,PSDavis,Porter’s(1980)GenericStrategiesasDeterminantsofStrategicGroupMembershipandOrganizationalPerformance[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1984(3).

[2][美]乔恩R卡曾巴赫,道格拉斯K史密斯.团队的智慧:创建绩优组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梅绍祖.流程再造——理论、方法和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McClelland,D.C.1973.Testingforcompetenceratherthanintelligence[J].AmericanPsychologist,28(1).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赣南地区 农村 中学英语教师 继续教育

外语教师的素质对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外语教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由于历史发展等因素的制约,赣南地区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经济文化相对滞后,教学设备简陋,信息来源较慢,教师外出学习机会较少,继续教育工作任然面临诸多困难。为了了解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状况,促进教师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对赣南地区的部分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发下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5份,通过对问卷做了统计,现将调研结果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若干建议叙述如下。

1.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现状

我们首先关心的是教师是否参与过教师发展相关培训课程,他们总共参加过几次,以及以怎样的方式参加培训。从以下调查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相关的情况:

根据调查显示,87%的老师已参加过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只有13%的老师未参加过继续教育。已参加过继续教育的教师中有35%的老师参加过至少两次培训。未参加过继续教育的老师中,35%的老师是由于没有机会参加,例如他们是刚参加工作的工龄较短的新教师,或者是分配给农村中学的名额较少以至于轮不到他们。另55%的老师则认为他们工作太忙,担任的课业任务太重以至于没时间参加继续教育。已经参加过继续教育的教师,他们通常接受以下几种形式的培训:A、听专家讲座或报告B、研讨会C、现场观摩示范课D、短期课程培训E、网络课程培训F、脱产培训。有些教师可能参加过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因此他们有多种选择。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形式是听讲座或报告(A),其次是现场观摩示范课。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重要信息,可供选择的目的有以下几种:A、改善和更新教学理念B、提高教学科研能力C、为了完成学校分派的任务D、为了追赶潮流不落伍。教师们的回答也是各不相同的,这种现状引出了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调查对象中有58%的人选择了B,表明他们有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愿望,只有极少数老师,分别是8%和5%认为他们参加继续教育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或是随大流。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大多数教师对参加继续教育都有积极的目的和较高的热情。问题在于目前的继续教育形式能否满足教师们的需求,教育培训内容是否符合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

2.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继续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效果能否让受训者满意。教师对于继续教育后的反馈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该次教育培训的质量和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超过一半的老师对目前的继续教育不满意,而另外10%和35%的老师分别认为目前的继续教育很令人满意或基本满意。然而,仅此项数据并不能明确定论我区目前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好与差,笔者们将从以下数据了解更多的情况。问卷中关于“你认为目前的继续教育中存在什么问题”有如下选项:A、培训内容重理论而轻实践B、以培训者为中心,受训者之间、受训者与培训者之间缺乏交流与讨论 C、培训内容与教师的日常教学相关性不大D、培训时间太短,因此培训者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灌输。问卷中该题为多项选择题,调查对象可以有多种选择,调查结果表明40%的老师认为培训内容重理论而轻实践,缺少案例分析,对教学实践没有具体的指导意义。53%的老师认为培训内容与日常教学相关性不大,特别是对于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来说,更是不切合实际。40%的老师认为目前的继续教育模式以培训者为中心,缺乏交流与讨论。另一个继续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关于培训所使用的教材,或者说培训的内容。一半以上的老师反映培训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大多为培训者的个人讲义而没有专门的继续教育教材,也就是说培训者只是根据个人讲义进行授课,受训者对本次培训的目标很不明确,培训没有目标性,没有针对性。

继续教育的结构通常包括教育培训的形式、培训内容和评价手段。而评价手段是提高和衡量继续教育质量的杠杆,评价手段的不合理将严重影响继续教育效果。对于继续教育的评价手段,主要有以下方式:A、闭卷考试B、规定时间地点的开卷考试C、开卷、闭卷相结合D、写论文。

数据显示,71%的老师参加过的继续教育评价方式是开卷考试或开卷和闭卷考试相结合的形式。这表明目前我市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以终结性评价手段为主,即受训者参加完培训课程学习后,参加相关科目的考试,以考试成绩断定教师的受训成绩和培训效果。这是一种极不科学的评价手段,忽视了对学员的过程性评价。

3. 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各项数据,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

3.1我区绝大多数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对继续教育持较高热情

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认为他们迫切需要拓展和丰富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使自己能够满足英语教学改革对教师不断提出的新要求,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

3.2目前,我市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两大严重问题是教育培训模式问题及教育培训内容问题

调查显示,很多老师对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持悲观态度,主要是因为继续教育培训没有理论联系实际,所学内容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操作性不强,指导意义不大。继续教育从模式运用,课程安排及材料选择上均忽视了受训对象的需求,导致受训者以消极被动的态度接受继续教育。

3.3我市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首先,如前所述,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有意识和愿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该市有几所地方高校,特别是在赣南地区历史悠久,非常具有师范类教学特色的赣南师范学院,为该市中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及良好的基地建设基础。同时各县也具备了一些相应的继续教育基础。我市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继续教育质量。

3.4继续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这将反过来影响教育培训效果

很多培训项目都是虎头蛇尾,重开头而轻结尾,最终的目标没有得到落实。由于培训机构不够重视培训后的考评,参训者也敷衍应付,有些老师甚至为了赶回学校上课,培训课程还未结束就开始离开,最后的考试就叫同事或朋友随便代为考试或交一份作业就能顺利结业,拿到证书。

4. 结束语

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得到及时的解决,该市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才会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继续教育应该遵循英语教学的客观规律与要求,结合英语教学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确定科学实用的教育内容,制定出科学高效的培训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使继续教育成为教师的生存需要和自觉行为。只有这样,继续教育问题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素质才能真正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程晓堂. 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初中英语[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07).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9篇

本文从继续教育的目标、继续教育者的现状和继续教育模式优化方法进行分析。

一、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分析

教育目标是教育任务的导向,而继续教育目标的设定一是根据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二是根据教育者的实际情况。

学者李建军认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目的是培养出一批适应21世纪需要的理论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作家型、学者型队伍,实现教师队伍的现代化。

二、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现状

通过访谈发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后,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普遍反映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教学的目标实施无从下手,许多功能性目标的实施不宜操作。另外,一线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新课标的实施必须建立在传统体育教学基础之上。因此,新课标实施之后,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整合能力以及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教师向科研和教学双师型教师发展,说明教师的科研能力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体现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着教学的改革和教学目标的完成。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学研究的意识、方法和科研能力不尽人意,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科学研究凤毛麟角。

三、体育教师培训模式探索

(一)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分类和选择依据。现阶段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主要分为高校本位模式、培训机构本位模式、在职学习本位模式,协同式模式和教师本位模式,研训一体模式。这些培训模式的共同特点:一是培训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更为广泛,更具有实践性、更新性、延续性和研究性的特点;二是倾向于在一种培训计划内使用多种方法;培训方法由简单的认识向实验性方向发展;三是培训目标注意面向未来变化的需求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在培训模式的选择上首先应按照中小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求,其次要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即要针对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新课程标准的操作能力不足问题;针对教学科研能力水平不高的问题等等。其培训的类别可以分为通过学历、学位的进修、参与学术研讨、学术交流,或者观摩优秀教师授课等形式实现。

(二)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要重视学科特性。体育教育主要是实践课形式教学,是以身体教育为载体的教育教学过程。因此,在教育培训过程中,不仅要理论角度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更要从实践课教学的特殊性角度解决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本次课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组织与教学效果的效益的关系上考虑体育教师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从而完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

(三)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要注重继续教育本身的有效性。继续教育本身的有效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培训后,其教学的理念和教学的方法是否有改变,教师人文素养是否提高,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否提高。另外,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总是否按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时刻要求自己。二是作为培训的组织者本次继续教育的目标是否实现,任务是否完成、培训者的培训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等的这些都是评定教师教育培训效果的指标。

(四)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重心要向教师科研能力培养转移。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解决现实问题,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做教科研型教师也是时代的要求,教师要脱离教书匠式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做法,做既有灵活的实践能力,又有精深的理论素养型的教师,要有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进而能新颖别致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以继续教育的学习、评价为契机,推动教师提高理论水平,掌握教科研方法,激励探究总结意识,最终实现教学艺术水平的质的飞跃,做专家型教师、教科研型教师。

(五)继续教育的内容要多样化,且以培训对象为导向。以培训需求者为导向即主要是满足不同教师培训者的培训需求,最大化实现继续教育的目标。即在继续教育培训前,对培训者进行调研摸底,如从教学教学角度、科研水平角度、学生教育管理方面进行摸底,了解体育教师的不足之处以及制约瓶颈,从而科学选择授课的内容和授课形式等。在培训后对培训者调研,了解培训的满意度,从事及时反馈给管理部门,为下次继续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六)继续教育培训方式要不断完善

以往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是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其中学历教育占大部分。因此,完善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的形式非常重要。如1)新进教师的培训。即对刚从大学毕业的新教师,主要是帮助他们加强教学常规训练和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他们的教学组织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使他们掌握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尽快适应教学工作。2)中青年教师培训。主要是帮助他们优化知识结构、总结教学经验、提高科研能力,促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成为学者型教师。3)骨干教师培训。对一些有一定教学经验和培养前途的教师,应提供系统性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以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导师制对他们进行针对性培养,组织他们参加研究性课题研究,帮助他们成为教学专家和学科带头人。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同时继续教育的形式要符合体育学科的特性。从继续教育的目标的确立和继续教育模式的选择、继续教育的方式和继续教育的有效性等角度等不断探索。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10篇

全体中小学教师(含幼儿教师);截止到20*年6月31日,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上者,鼓励自愿参加。

二、培训目标

通过本周期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和校本研修,着力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技能水平,达到以下主要目标:

1、树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准确掌握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编写特色与内容,运用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进行教学。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举止文明,以学生为本,依法施教。

3、信息技术未达到初级水平的教师经过培训,全部达到初级水平。已经达到初级水平,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达到高级水平,并且进一步提高已经达到高级水平的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4、拓宽学科知识领域,更新学科知识结构,使广大教师的学科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并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能力,力求成为创新型教师。

5、指导教师学会自主学习。立足校本,积极主动地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师自主成长,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教师自主成长的培训机制和必要的规章制度,提高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6、使教师立足本地,放眼全国和世界,逐渐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三、集中培训内容和学时分配

本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分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教育实践活动、远程教育等形式。其中集中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40个学时,具体内容和培训学时分配为:

1、师德教育:32学时,4学分,这是贯穿整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主要通过举办讲座,组织优秀教师报告团,看《师德启思录》,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及师德教育论坛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法制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抓好文明礼仪教育。所学课程为:《教师礼仪》《探究教学论》《中小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若干意见的读本》。

2、新课程培训:42学时,5.5学分。这是本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精心组织,使教师在进入新课程之前接受不少于42学时的集中培训,在此基础上,转入校本培训。所学课程为《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走进新课程》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课标解读及教材。

3、信息技术培训:60学时,7.5学分。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继续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不断提升我区教师信息技术的层次和水平。信息技术已达到高级水平的教师,可以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培训,发挥在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所学课程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上、下册》。

4、学科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培训:88学时,11学分。具体内容包括新知识、新理念在本学科教育技能训练中的培训。按照基础教育课程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知识为基础,针对不同学科的要求,开展素质教育理论和新知识的学习,使教师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结合我区的教育教学实际,重点抓好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和课堂教学技能、学科教学技能的训练工作,把教学技能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所学课程为:

(一)小学教师用书:

语文:《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教学论,小学语文》、《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小学语文》。

数学:《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改革》、《小学数学参与培训教程》、《新课程教材教法》。

品德:《新课程教学法丛学》(品德与生活)。

体育:《体育新课程教学法》。

音乐:《音乐课程与示范教学案例》。

美术:《美术教学实施指南》。

(二)中学教师用书由市教育局和培训院校确定

5、地方课程:24学时,3学分。培训教材由市教育局根据教师的需要另行选定。

四、培训时间安排

根据省市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部署,20*~20*年,全区中小学教师已有90%参加了新课程通识性培训,1、2、7、8年级各学科教师已参加了课标、教材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区教师运用新理念推进教学改革的能力。为确保我区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顺利圆满完成,拟定于:

1、20*年4月23日开始举办小学教师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班,首先组织小学1~3年级全体教师分语文、数学两个学科进行培训。中学教师由市教育局组织开始分批分专业的新周期继续教育培训。(中学教师的通识培训由区师训中心负责)

2、20*年暑假对走入新课程的1~3年级、9年级教师进行课标教材培训。并按照新课标、新教材逐年推进的安排,有计划地组织完成小学4~6年级教师的新课标、新教材培训。

3、定期组织教师到中小学听课、评课,开展课题研讨,加强学习反思,有效指导我区课程改革的实施。

4、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制定我区校本研修的指导意见和评估管理办法,确立校本研修培训基地,并认真总结推广经验。

五、培训要求

1、树立先进培训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终身学习和教师专业化理论为指导,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师培训理论和实践,总结以往教师培训经验,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重视教师主体参与、开展实践反思、加强合作学习、体验成果分享,突出研训一体,发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学习型团体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使教师培训的过程成为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过程。

2、更新培训手段,变革培训模式。以信息化带动教师培训的现代化,充分发挥网络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坚持培训与教研、教改相结合,集中研修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短期面授和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集中培训要把理论学习与教学观摩、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把讲授与研讨交流、教学反思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方式、方法,不断完善推广专题讲座式、“菜单式”、“自助餐式”,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校本研修的学时数与集中培训学时数的比例应达到2:1以上,针对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新问题,通过自修反思,研讨交流等形式进行,把学校建成教师终身学习的学习基地。积极探索以参与式为主的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六、保障措施

1、加强培训基地的师资、设施建设,整合培训资源。

根据省市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卫东区教师培训中心承担全区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培训任务。多年的师资培训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在新的培训任务中,师训中心将在先进培训方式的实践、新理念与中小学实际的联系、校本培训的实施、反思型教师的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师训中心、局教研室、电教站的资源有必要进行有效整合,不断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方式,优化培训手段,大量运用电化教育设施和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技术开展培训教学。同时为提高培训者的素质,师训中心还将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培训者培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通过听课指导、学习反思、课题研讨、切实增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的圆满完成提供保障。

2、严格培训的管理、考核登记制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长,要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中小学教师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努力探讨教育教学规律,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

考核坚持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查相结合,平时考查与作业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估相结合。

考核内容包括培训要求的各门课程,以开卷考试,闭卷考试,撰写论文、课题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等方式灵活进行。学员学完全部课程,考核合格,经市教育局审核验收后发给继续教育培训合格证书。

3、落实各项措施,保障培训经费。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各级政府的职责,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按照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分级负责,确保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逐步完善中小学继续教育经费由政府、学校、教师个人共同负担成本经费的机制。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解决办法》的规定,本区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的教师需交纳的培训费如下:

1)、中学教师参培院校由市教育局决定,其培训费用由所培训院校确定。

2)、小学教师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规定为,预交书费、证书费160元,培训费240元,(除政府补助外应交160元)(已参加通识性培训者交书费100元,培训费110元)

七、有关政策

1、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进修期间在原单位享有的一切待遇不变,学员学习期间各单位要按有关规定酌情给予生活费和交通补助。

2、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费原则上由学员所在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书费、证书费等由学员个人负担。

3、持有新周期继续教育合格证书者,在晋升职级、评先表优等方面各单位应给以优先照顾。

4、对组织工作不力,宣传不到位,给全区继续教育工作带来不良影响的单位,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其单位各项考评,表优评先实行一票否决。

上一篇: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小学教师个人培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