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发展范文

时间:2023-03-02 20:52:06

继续教育发展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第1篇

南北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美国高校社会服务功能迅速完善的时期,也是美国大学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时期。随着“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大量赠地学院纷纷建立,为农民、劳工阶级等中下层民众提供工农业生产所需的实用教育。与此同时,赠地学院通过设立专门的暑期学校、拓展学院等机构开展多种多样的继续教育,进一步服务各地民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康奈尔大学设立康奈尔合作拓展学院,为农村、农民、农场主普及农业生产、自然资源等相关农业知识,传授农业种植、养殖、园艺等多种技术,把实用新知识的触角伸到了纽约州的各个角落,为大学与社会之间的沟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这种以拓展教育为载体的社会服务形式,极大地促进了康奈尔大学在农业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发展,也体现了继续教育对高校发展的意义。康奈尔大学也是美国最早举办成人函授教育的大学。1897年,根据当地社会发展需要专门制定一项成人教育计划,内容包括:“向当地农场发行科普性质的农场主读物;举办巡回农场种植和园艺讲习班;为农村学校讲授自然科学课程;举办函授教育。”威斯康星大学于1906年成立大学拓展部,向大众开放图书馆资源等。大学在威斯康星州的各个地区都设立了大学拓展教学中心,提供大量函授课程,为民众解答卫生、经济学、社会学、教育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就州内争议问题组织讲座进行讨论,提供学校的图书资源……这些教学活动拉近了大学与州之间的距离,扩大了大学在本州的影响,大学的围墙似乎建到了州的边界之上。到1910年,已有5000余人参加了威斯康星大学函授学习。此外,哈佛大学也早在1836年建立哈佛拓展学院,为大众开办免费讲座和课程,到20世纪初正式开设了许多大学继续教育课程,为职场人士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创设了“充电”的场所。

2英美一流大学早期继续教育的特点

第一,与社会发展进程紧密相连。无论是英国的“新大学运动”,还是美国兴起的赠地学院到后来的威斯康星理念,高校从“象牙塔”之内到大学“围墙”之外,从精英阶层到普通大众,纷纷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把大学教育带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推广教育活动无形中促成了大学继续教育的产生,同时也进一步发展了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要求大学应该考虑社会实际需要,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实际功能和价值,这种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张力成为继续教育发展的动力,同时继续教育恰恰又能反哺高校科研与教学。第二,继续教育的市场化“基因”。英国早期的大学推广活动不在学校内部专门设立推广机构,而是与地方大学推广中心共同合作实施。这些推广中心通过讲座和研讨的形式传授人文、自然科学知识和实用科技知识。为了维持大学推广中心的日常运作,支付教师讲课费用,各地推广中心不得不收取学费,参加推广课程的学员需要全额支付学费。一般来讲,100名学员参加12讲课程,每人需要支付12~15先令,而6讲课程的费用大约是7~8先令。所以,各大学地方推广中心的职责包括“招收学员,收取学费,联系老师上课;学员自由选课,以市场的方式影响推广教育。”

3启示

第一,英国“大学推广运动”不仅是英国大学服务社会职能的萌芽,同时也是英国大学继续教育的开端。这场运动向大众传递了一种大学应当向社会开放,提供社会需要的实用知识,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大学功能的思想,这种思想培养了大学的社会责任感,影响了后来一代代高等教育决策者、教育者的认识与行动。第二,美国高校开放、包容的文化与注重实用、关注生活的实用主义思想融为一体,他们较早意识到大学不是孤芳自赏的“象牙塔”,唯一选择是走向开放。正因如此,他们较早就把继续教育与大学的使命和责任联系在一起,与社会大众共享大学丰富的学术资源,这是大学的内在逻辑,也是继续教育在大学的逻辑。第三,21世纪的今天,面对快速的经济发展和激烈的社会变革,高等学校尤其是传统大学表现出了不适应,其自身的内在逻辑要求大学必须及时改革,与社会关系最密切的继续教育应首当其冲。第四,由于大学继续教育萌芽时期的发展体现了与普通教育不同的市场理念,因此在发展继续教育过程中需要用一定的市场眼光看待和发展。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第2篇

继续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教育形态,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继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方面所起到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继续教育给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再好不过的平台了。开始我认为这无非是一些走过场的东西,又会流于形式罢了,应付一下就可以了。后来我觉得并非如此简单,领导及各部门指导老师都非常重视,于是在客观条件下,自己也开始转变认识和态度,把本次培训作为一件很重要的大事来对待。在几个月的学习培训中,本人收获很多,感触也颇深。

一、继续教育让观念更新

继续教育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对在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水平的一种提升模式。继续教育更加提醒我们重视素质教育的发展,教育要学校、家庭、社会一起抓。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已任。

因此,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关键是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教育思想。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每一点、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要教师正确的示范和引导。那就要首先提高教师的素质,认真学生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学习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的经验,借鉴和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提高理论水平。教师除相信自己的能力外,还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教好。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责任重大,不能旁看等待,先靠上一级,而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使我对教学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自己还有较多方面有待提高。这学期一开学就认真地参与课堂的教学研究,及时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同时积极同本校其他教师沟通、交流经验,向他们学习,经常和大家一起备课,讨论这堂课该怎样上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接受。来进一步提高自己课堂教育能力和教学质量。

二、继续教育让师德更尚

继续教育要求提高师德素质,立高尚的师德,树教育新风,热爱教学工作,热爱学生。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平等、互动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古代教育家孔子曰:亲其师,信其道。当今教育专家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些都是基于对教育对象本质和特征的科学认识,对未成年人成长规律的揭示。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三、继续教育让经验更好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的需要是认识的发展动力所在;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指向。教育经验来自教育实践活动,只有认真地、科学地总结实践经验,并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才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指导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经验总结,可以通过对中小学教育实践的分析和概括,认识或验证教育过程中的客观规律,丰富或发展中小学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同时,先进的教育经验的总结可以帮助人们认识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了解教育实践发展的具体要求,提高对客观规律和科学理论认识的自觉性。创造性的先进教育经验蕴含着对客观教育规律的正确认识。如果我们按科学的方法来总结这些经验,那就必然可以正确地认识教育规律,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我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过去,只知道埋头于书本知识,信息闭塞,不善于交流,使得一些好的经验未能融于自己的教学,而自己的一些体会又未能及时整理,因此使自己的发展缓慢前进。现在我每天工作之余坚持上网学习、写作业、发表评论,也可在网上与专家交流,互动效果好。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第3篇

在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及其专业发展中,存在三种权力关系:教育部门代表国家行使主导权、大学专家的权威及教师自。事实上,这三种权力在教师继续教育中是不平衡的,国家主导权过大,教师自几乎为零,由此使得教师的专业发展受限。为此,文章分析国家、大学专家及教师自的角色及运作关系,并提出改进继续教育及教师专业发展权力关系运作的建议。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继续教育;权力关系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个复杂的过程,不仅包括教师的自我学习,还包括制度化的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学习。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主要由学历教育及非学历教育组成。学历教育主要是依赖于高校及其教师,非学历教育范围更为广泛,包括新任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岗位培训等,这些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及其下属部门负责实施。教育主管部门有独立的教师培训系统,包括教研室、教科室及教师进修学校,其代表的是国家权力,推行国家的教师继续教育政策及规划。因此,在教师继续教育体系运行中,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三股权力:教育主管部门代表的国家权力、大学专家的权威以及教师群体的自。国家—专家—教师三股权力关系的运作深深影响教师继续教育及其专业发展的方式、手段。自实施素质教育之后,教师的继续教育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三股权力体系的运作更为复杂。基于此,本文就教师继续教育权利关系运作与互动,分析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种种影响,并在此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式。

一、国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角色

(一)国家对教师继续教育的改革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国家对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在提高。为此,国家出台很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体系。具体而言,第一,国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界定更为明确。从1999年至今,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多个政策、文件,就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进行界定。形成了四点具体要求:一是教师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与自觉性;二是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与手段;三是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及科研工作;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权益保护。在这些政策、文件的指引下,教师评价体系也在改变,以前单看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在改变,现在更加侧重于同侪之间的合作、评价以及师风师德、科研能力。第二,国家通过制度构建,不断完善教师继续教育机制。从2001年至今,国务院、教育部出台多项规定,就教师专业发展与继续教育的关系、教师队伍建设与继续教育关系等做出细致的规定,并要求各地政府出台相关的教师继续教育细则。第三,国家对教育主管部门所属的教师培训机构进行资源整合与优化。自2005年以来,多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相继整合教研部门、教科部门、教师进修学校的运作机制,将教育行政部门的培训机构整合为区域性教师继续教育与继续教育资源中心。此外,对教育主管部门培训机构人员的工作方式也进行调整,培训内容更加趋于校本教育、教师合作、校际沟通。

(二)国家权力的控制方式

国家权力是一种规训形式,按照福柯权力规训理论,主要有三种形式:等级监督、规范化裁决及考试制度[1]。国家在对教师继续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之际,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也强化权力技术的运用。

1.在等级监督上。在我国的中小学,负责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者有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教导主任、教科主任及主管副校长。这样,就形成一个科层化的等级体系,监督就会从上而下,尤其是到了教师继续教育考核之际,等级监督的功能就会凸显,不过从总体上看,这种监督机制还是比较松散的,并不严格。

2.在规范化裁决上。就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说,除了常规的课程及考试之外,还包括各种常规的检查,以及与教师专业技术职称挂钩的继续教育学分规范来控制教师的继续教育。这不仅是对教师的要求,对学校同样也有要求,来自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种检查,甚至包括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学什么、如何学均有统一的要求。尤其是教师在岗前培训、职称学分继续教育的时候,很多课程是统一的,教师的自由选择权几乎没有。通过这些规范化的裁决体系,将教师的学习内容、方式及其效果,得到一致性的规定。近些年,在课程设置上逐步多元化,教师在继续教育中可选择面大,规范化裁决主要体现在对继续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考核及检查上。

3.在考试制度上。考试制度是国家权力技术强化的重要标志,其兼顾等级监督与规范化裁判的双重效力。为了推动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国家强化对教师的考核,最重要的考核就是将继续教育成果与专业技术职称相挂钩。每个教师在申报高一级的技术职称的时候,均需要参加统一的教育学及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的继续教育及考试,考试合格后才有机会申报职称。教育主管部门的业务人员同样在考试制度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教研员,这些人直接左右着考试结果,代表国家对考试制度进行控制。

(三)国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角色

国家是教师继续教育改革的主导者,在此扮演立法者与政策垄断者的角色。国家通过系列的文件与政策,规定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建立一整套独立的、附属于行政体系的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机构,规定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并掌控着教师的评价标准,将教师的职称、等级晋升与继续教育相挂钩。教研员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不仅掌握着资源,还代表国家的权威。令人深思的是,为了推进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国家除了落实相关的继续教育政策,还通过权力技术的运用及强化,使得教师专业发展呈现出强制性色彩[2]。尽管如此,国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明显不足,出现权责的严重失衡。当前在基层地区,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支持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不足及对教师专业支持不够。比如,教师进修学校经费短缺,严重阻碍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开设,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同质化,明显使得教师专业发展受到限制。

二、大学专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角色

教师的继续教育,除了教育行政部门的教师培训进修之外,大学也承担部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主要是在学历提升方面。有些教师进修及培训班,也会请大学教师及专家来授课讲学,有的中小学甚至是教学进修学校也会要求大学专家开设讲座。这种培训、讲座及学历提升,均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部分,均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影响。如此,我们不禁要问,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大学专家与教师之间会形成怎样的权力关系。依据笔者的访谈及调研,教师普遍反映在其继续教育中存在问题,一般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大学中的继续教育或培训,课程安排太紧凑,教师课余少有消化及吸收的时间;第二,大学专家在授课中多强调理论灌输,教师在课堂上自主性不强,几乎不参与课堂讨论;第三,大学专家的课程太过于理论化、抽象化,脱离中小学实际,对中小学教育实践没有太大的指导作用。这三个问题是普遍性的,也是现实中存在较多的。可见,在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诸多力量中,大学专家的力量与国家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这不但是因为大学专家缺少实际的中小学教育实践,而且大学专家对中小学教师这一群体并不了解,不知道他们的特点及真正需求。因此,可以用一句话表达,大学专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角色,即他们的权威(知识)大于其实际影响。

三、教师自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处境

前面分析国家与大学专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国家—专家—教师的权力运作情境中,教师自身对其专业发展中的自比较少。

(一)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功利

在现行的继续教育体制下,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是为了其专业发展,而是为了生存。因为,一是制度化的在职继续教育、培训进修与教师的实际利益是息息相关的,比如继续教育学分与职称、工资挂钩。如此就造成一种为了生存而逼迫去学习的印象,容易引起某些教师情绪上的对立。二是教师的收入较低,生活安全感不高,参加在职学习的功利化动机明显。三是某些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不高,教师面临的选择有限,教师参加有一定的被迫性。四是有些继续教育的学习机会不均等,骨干教师进修学习机会比普通教师多,引起一些普通教师的不满。因此,在这些情况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沦为教师的生存手段,而不是发自其内心学习的需要。

(二)教师在继续教育与其专业发展中受到过度的国家权力控制

比如,人事部门出于职称评审的便利,在教师继续教育开设一刀切的统一课程;教育行政部门通过专业评审权来决定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学校领导控制教师继续教育的名额等。这些过多的行政干预,使得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主动性不高,专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三)教师在继续教育过程中自主选择权极少

如教师进修学校课程的统一性,个性化课程很少;校领导及教研员掌握教师继续教育的机会;骨干教师身兼多项职务,反而担心自身的专业发展,导致其职业选择较为徘徊。

四、教师继续教育中权力运作关系

前面已经分析国家的角色,国家在此过程中扮演政策的垄断者及规则的制定者,起着主导性作用。在教师继续教育改革中,国家积极出台各项政策与完善各项机制,改进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内容;但同时为了提高教师继续教育质量,又出台更为严格的权力控制方式。在素质教育的号召下,国家对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扩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增加教师评价的考核标准。然而在权力的另一端,国家的责任与义务投入明显不足,权责失衡较为明显[3]。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各级政府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第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缺少支持。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应该按照每年当地的教师工资总额的1.5%-2%来划拨教育经费,单独列支并专款专用。但实际上,全国只有少数的发达地区才能达到这一标准,而中西部地区很多县市,中小学教师每年人均继续教育经费不足100元,且个别地方的教育局还经常挪用这笔经费,导致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完全不能支持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除了经费不足,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教育行政部门干预过度,教师自太小,无法从其自身实际需要来决定是否参加继续教育,继续教育也无法为教师提供个性化课程。大学专家虽然在教师继续教育及专业发展中也扮演角色,但实际上对教师影响甚微。不管是在学历提升教育,还是大学专家讲座及各种培训,在这种由大学专家主导的体系中,由于其对中小学教育实践并不了解,教育培训成效不佳。在此过程中,大学专家类似于政府的委托者,在继续教育中只重视理论,重视灌输与考试,并不重视教师反应及教育效果。与国家、大学专家的权力相比,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中几乎是处于无权状态。在我国带有强烈行政主导色彩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各种制度化的学习与考试主导一切,教师的选择权太小。对于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方式、机会等均没有太大的参与权,制度化的一切遏制教师继续教育的真正需求,各种迷茫及焦虑充斥教师专业发展。比如,有的继续教育机会教师不想去而被迫去,有的培训机会想去却又没有名额或经费。

五、权力关系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实际上,对教师专业发展而言,最好的制度体系可以归结为自主与选择。教师继续教育是其专业发展的基础,在当前不能自主与选择的情况下,这种继续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是有限的。当教师作为一个群体无法选择培训内容、学习方式及学习机会时,只能被迫参加各种重复或无意义的同质化培训,这对教师继续教育及专业发展中权力合法性提出拷问。从理论上看,教师继续教育中的权力运作,本质是应该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在国家—专家—教师等三者的关系中,教师自应该是最重要的,是最大的,而不应该是国家。如果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强化教师的自与选择权,这是毋庸置疑的。教师的自主与选择权应该体现在教师继续教育及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制度设计,不应该成为控制教师的权力技术,更不能由教育行政部门随意干预。在素质教育的框架下,教师被定为知识的传播者与研究者,教师的职称评定不能将作为指标。再比如,教师的继续教育应该是真正的学分制,让教师在继续教育中能够体会到个性化学习的意义,学分不是控制的手段,而应该成为教师自主与选择的机会。教研员代表的是国家,其有一定的自力,但这种权力应该服务于教师的需要。学校是教师服务的场所,在继续教育及专业发展中,学校应该更多听取教师的意见,而不是强制。大学专家在授课中,也不能随意进行理论灌输,应该将中小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效。

综上所述,以教师的自与选择权为主体的继续教育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要使继续教育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就必须扩大三权中的教师权,即自主与选择,让教师自主按照自己需要来选择继续教育,进而促进其专业发展。

作者:施滋英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28-31.

[2]卢乃桂,陈峥.中国内地教师继续教育中的权力关系与教师领导[J].复旦教育论坛,2008(5):61-66.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发展路径;建议

广东省作为国家经济强省,人才需求旺盛,但其教育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高等教育规模偏小。截止到2007年,每万人口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只有120.34人,排在全国第19位,每万人口成人本专科在校生为45.6人,全国排名第9位,教育现状明显与经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与广东省建设人才强省和文化大省的目标存在明显差距。建立学习化社会和满足社会成员终身教育的需求,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构筑具有广东特色、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些战略目标的设定与实施,刺激、推动并紧紧依赖于广东省继续教育的成熟与发展,也督促我们继续探索广东省继续教育的发展路径,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宏观政策建议

虽然继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与经济联系最为紧密,但它毕竟属于人才教育,具有教育周期长和效益滞后的特点,很难成为投资的热点,试图完全由市场决定其投入,势必导致投人的不足。同时,继续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超前性特点,要实现经济发展对教育战略的要求,不但要有市场调节,还有赖于教育计划的干预以防止人才资源的短缺。所以,科学的教育运行机制应当是既来源于社会需求的拉动,又依赖于政府的推动。

(一)政府应高度重视发展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主要是为地方经济服务,各级政府应作出支持继续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实现继续教育和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

1 加强对继续教育的统筹协调

广东省应加大政府对继续教育统筹领导的力度,强化地方政府对继续教育的统筹管理,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1)统筹规划。促进继续教育的规模、结构、发展模式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保证继续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2)统筹办学。在坚持政府举办继续教育的同时,统筹、协调和支持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企业和社会力量办学,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学的多元办学格局。(3)统筹资源。打破部门界限和学校类型界限,整合和利用现有的继续教育资源,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优化学校的布局结构。(4)统筹政策制定和实施。如统筹招生就业制度、统筹专业设置等,形成有利于继续教育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

2 加大继续教育投入力度

继续教育的直接受益者,除了受教育者个人和接受继续教育毕业生就业的企业外,社会是最大的受益者。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与教育的衔接关系上有两种不同循环的趋向:一是良性循环,即经济发达一高教育投资一高素质的人一高劳动生产率一经济发达;二是恶性循环,即经济不发达一低教育投入一低素质的人一低劳动生产率一经济不发达。目前,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继续教育大多数处于恶性循环之中,与发达地区继续教育差距有扩大趋势。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是这些地区继续教育发展的瓶颈,应增加对这些地区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其增加部分主要应来自政府的筹措。

(二)调整继续教育的布局和专业结构,形成品牌优势

广东省“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强区域协调与合作,前瞻性、全方位地重构广东省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区域之间分工合理的有序发展格局。目前条块分割、自成体系、分散办学、专业重复设置的状况严重地制约着继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调整继续教育的布局结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继续教育资源是改革和发展广东省继续教育区域发展不协调,人才分布结构性矛盾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广东省继续教育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1 规划合理的教育结构与布局

继续教育要根据区域经济的结构、布局、水平等因素,确定继续教育办学单位的专业结构和学校布局,确保人才结构与社会人才需求相一致。

广东省经济发展区域中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各有自己的特色,广东省政府应调整结构布局,发挥区域优势,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长远规划。继续教育应抓住这个契机,按照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制定继续教育的发展规划。根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广东省四大经济区域内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为:珠三角的继续教育应多方面发展,特别是现代装备业和制造业、电力、海洋、金融、电子信息、外贸、现代服务业等应作为优势专业大力发展,培养大批中高级人才,充分发挥该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粤东、粤西经济区应加大渔业、水产加工、海洋、旅游等作为优势专业;粤北经济区应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农业基地、原材料基地、机械工业基地和新的经济带,该经济区的继续教育要把其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长期培养的重点,把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原材料加工、机械等专业作为优势专业,常抓不懈。

2 建立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办学体系

推进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创新,面向市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调动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举办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明确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举办继续教育的责任,强调依靠行业企业发展继续教育,推动继续教育举办单位与企业的密切结合,并进一步强化企业职工培训,举办、联办继续教育,安排教育培训经费,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3 打造地区品牌优势

“品牌应该是目标消费者及公众对于某一特定事物的心理的、生理的、综合性的肯定性感受和评价的结晶物。”面对教育市场激烈竞争的格局,继续教育必须不断创新,形成自身的优势“产品”,以获得教育对象及社会的认可与尊重,求得生存与发展。广东省的继续教育应通过挖掘地区优势、突出地区特色、营造地区亮点,打造出地区性的继续教育品牌,以形成广东省继续教育的活力与生命力。在继续教育发展中,要强化创新理念,抓好继续教育的文化品牌;强化需求理念,打造继续教育的质量品牌;强化服务理念,营建继续教育的窗口品牌。

(三)实施倾斜政策,促进弱势群体继续教育的发展

广东省流动人口多,农村人口、贫困人口也占一定比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一部分弱势群体的继续教育需求应受到关注。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竞争中的“马太效应”使得具有资金、权力、能力和地域等方面优势的人群,处于优势积累的有利地位,而承受力最低的社会弱势群体承受了最大的改革风险冲击。教育对于改变社会弱者及其后代的贫困处境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1 针对地区性的弱势群体

(1)调整教育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大对经

济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继续教育的均衡发展。(2)调整收费政策,建立合理的收费制度并完善各种助学机制。(3)改革招生体制,根据地区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向落后地区倾斜,扩大招生范围,满足人们平等的受教育需求和地区对人才的需求。

2 针对流动性的弱势群体

广东省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广大流动人口的贡献。流动人口特别是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群体,在他们的城市生活中劳动艰辛、收入微薄、生活简陋、地位低下,他们接受继续教育,参与有组织学习的机会也较为匮乏。对于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而言,通过教育机会获得而实现社会地位的改变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广东省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选择。因此,从根本上讲,要制订相关政策措施扩大广东流动人口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促进广东省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微观政策建议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广东省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继续教育的主要目标。必须加强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和考核,从而保证教育目标的更好实现。

1 改革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体制,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要利用各种渠道,鼓励教师不断学习、继续充电,形成文化基础知识宽厚、专业知识扎实、相关知识宽广的“T”型知识结构,由原来的单一“专型”,转变为“博十专十新型”的合格教师。

2 招聘引进,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相对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由于这些外聘教师大都是来自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优秀管理人员。他们的专业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除了承担部分专业课教学任务及实验技能指导工作外,还能对在校专职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加快教师队伍向“双师型”素质结构转变。

3 建立校外兼职教师流动站。通过签约形式,吸收知名专家、教授来校工作,讲授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知识,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科研成果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创业教育及技能培养。知名专家的参与,不仅降低了办学成本,而且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提高了学校办学声誉。

(二)加强产学合作,实行“订单”式学生培养

继续教育要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体现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特色。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上,仅靠学校课堂教学是难以实现的,还要大量依靠社会实践。产学合作是学校与地方经济建设结合更为密切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教育,是培养高质量实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用,把社会积淀的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充分吸收到继续教育中来,探索和建立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开展“订单式”培养不失为一种良策。

(三)设置合理的继续教育课程

成人学员不同的心理成熟水平和认知特点从根本上决定着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强调以成人学习者为中心,强调成人学习者的参与,强调要使课程与成人学员工作和生活情境相结合。针对当前继续教育课程目标确定和结构设置方面存在的缺陷而导致的继续教育过程上的不均等问题,应考虑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 继续教育课程目标确定

首先,继续教育课程目标的开发要全面考虑成人学员的需要、社会生活的需求和学科的发展。作为继续教育课程目标所依据的社会生活的需求,从空间上应包括成人学员所在的工作单位、社区乃至广东省和整个人类的发展需求,从时间上则既指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又指社会生活的发展趋势和未来需求。作为继续教育课程目标所依据的学科发展,则需要明确知识的价值是什么、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谁的知识最有价值。

2 继续教育课程结构调整

(1)突出继续教育课程的灵活性。继续教育课程建设既要注意基础的共同文化要求,又要重视课程的灵活性。根据广东省不同的职业需求、内外环境办学条件和岗位培训时间长短,培训半径可大可小,培训学员年龄可长可少,培训内容可进行热点问题、应急、趋前培训,这样,相应的课程建设也应充分体现出灵活性。广东省经济发展较快,社会需求人才变化规格也快,反映到继续教育课程建设,也要突出课程的变化节奏,突出灵活性。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第5篇

继续教育在我国也有一定的定义,我国法律法规认为其主要指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再教育,这些人群多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者具有中级以上职称。通常来说,继续教育这种再教育对象指大学后在职人群教育,主要为了促进受教育者智能结构的改善和专业能力的增强,与此同时提高受教育者思想道德水平也是其主要目的。这种目的尤其表现在对受教育者潜创造力的开发与受教育者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上,以期使这些已经从教学环境中走出的人群能够始终与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相适应。

二、我国继续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近年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在近十年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我国教育历史中,可谓发展最快的时期。从九年义务教育提出以来,1998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73%,到2010年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已经达到100%。在教育毛入学率上,初中阶段1998年为87.3%,到2010年已经增长到100.1%;高中阶段1998年数据显示为40.7%,到2013年增加到85%;高等教育阶段,1998年数据显示为9.8%,到2013年增加到34.5%。各类教育毛入学率中初中增长幅度为12.8%,高中增长幅度为44.3%,高等教育阶段增长幅度为24.7%。在高等教育的构成中,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为普通高等教育,其二为成人高等教育。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日益扩招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则逐渐呈现缓慢下滑趋势。1998年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势头甚至超过普通高等教育,二者在招生规模与在校生规模上不相上下。而截至2013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已经远远超出成人高等教育,是其三倍多。

(二)我国继续教育的人才结构整体层次不高,自身建设亟待加强

在成人教育整体缓慢下滑趋势下,我国继续教育逆势发展,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当前我国在普通高校接受正规继续教育的人数每年保持在10万余人,全国各种类型继续教育的接受者人数则在100万左右。虽然接受继续教育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继续教育的人才结构整体层次普遍不高。在继续教育每千人中,日本、美国、中欧、亚洲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分别为4.7人、3.8人、2.1人、1人,但我国却只有0.4人。在企业研究和开发人员在继续教育中所占比例方面,美国、日本、韩国、英国分别为75%、65%、55%和69%,而我国却只有33%左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在高校不断推进扩招计划的大环境下,能够对继续教育从心里接受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我国继续教育当前无论在内部层次构建还是管理考核等方面都仍然处在自我摸索阶段,自身建设亟待加强。

(三)我国继续教育整体规划还比较缺乏,仍需继续努力

根据发达国家继续教育发展经验来看,我国继续教育在未来十年间将会达到发展的高峰期,全面的统筹规划是我国政府当前对继续教育应有的重视和姿态。早在1991年,美国就已经根据当时继续教育特点对2000年的美国继续教育进行了规划,在规划中将终身教育作为主导思想,要求全体美国成年人都能够继续进入学校再次学习,使美国能够成为终身学习国家,随后很多国家都对继续教育给予相对重视并进行了整体规划。我国虽然目前对继续教育也很重视,但在比较明确的远期整体规划上仍然比较缺乏。政府部门之前在继续教育管理方面的工作,也仍然需要进一步协调。

(四)未来非学历教育将占继续教育主导,合作办学将成继续教育大趋势

为了更加贴合市场竞争需要,继续教育服务领域将会持续扩大,涉及领域也将会越来越多。尤其是我国继续教育对象比较广泛,对继续教育的规格、层次、形式自然有更多要求。可以预见未来非学历教育将占继续教育主导地位,学习型社会建设与发展必然会对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大力发展有所要求。作为我国开展继续教育的主要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在当前的发展中已经开始朝着合作方向发展,为了使继续教育发展更好更快,未来合作办学必定会成为继续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三、新形势下我国继续教育的战略性发展建议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也对我国继续教育产生了极大影响,这些影响促使我国必须重新审视继续教育,从当前继续教育形势出发,立足战略性角度促进继续教育的新发展。

(一)紧跟时展变化解放思想,对继续教育理念积极创新

继续教育的发展应立足时代现实与当前发展现状,紧跟时展变化解放思想,对继续教育理念积极创新。继续教育应对三位一体理念加以树立,即发展、人才、教育培训战略。继续教育必须明白发展是未来趋势,关键在于人才,基础在于教育。在一切事业发展中,都离不开人才这一重要资本和资源,人的运作是资金运作、资源开发的基础,人的才能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主导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促进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化,是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继续教育还应对竞争能力来源的理念进行树立。以人才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当今世界各国间主要竞争内容,人才、竞争、学习等方面的竞争说到底是经济紧张的本质。而继续教育对个人来说,能够促进人才竞争优势原动力的增强。继续教育还应对“教育是有效的生产资本投入理念”加以树立,在人才培养中使继续教育成为重要手段,为我国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做出贡献,对人的潜能进行开发。继续教育还应对知识内容不断更新与重新组合,为国家培养更多时代与社会所需人才。

(二)在继续教育的投入力度上继续加大,重视网络教育的发展

与传统教育一样,在持续发展方面继续教育也需要建立在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基础保障上。所以,我国要想进一步发展继续教育,就必须提高对其发展的投入力度。继续教育在教育资源建设上可对重点大学的学科与专业优势充分利用,通过政策和经济手段使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名师与骨干教师加入其中。在继续教育的经费上政府应加大投入,为教育公益性提供保障。对国家长远发展来说,教育投入属于基础性、战略性投资,也是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撑和物质基础。我国应建立以政府和用人单位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经费的体制,通过引导和宣传促使继续教育投入的增加,还可通过对政府主导下“社会服务补偿经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增加对继续教育的投入,调动成人终身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促进继续教育的发展。另外,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继续教育应认清教育资源短缺现状,在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等继续教育中,对网络教育大力发展。物联网、3G技术等都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物,也都可应用在继续教育中。继续教育对移动学习的特点应充分关注,对移动学习比较适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探索应用,使继续教育能够应对“移动学习和智慧学习”时代的来临。这种网络远程继续教育方式,打破了传统继续教育的时空限制,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多方便,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拓宽继续教育服务思路和途径,在教育培训主导下促进继续教育品牌打造

在我国发展的大战略、大思路中,三农问题与中西部发展是当前重中之重,对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继续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应从全国发展战略出发对继续教育服务思路和途径进行拓宽。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农业一直以来都是基础产业。继续教育在发展中将“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做贡献”作为支撑点,围绕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的提高,对农业生产科技人才加强培养。继续教育在发展中还可将“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服务”作为着力点之一,为中西部经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继续教育可对东部发达地区教育优势充分发挥,大力开展中西部继续教育,通过其纽带与桥梁作用,为中西部地区培养和输入更多各个领域的人才,如生态环境保护、荒漠化治理等都是继续教育可以开展的领域。继续教育除了拓宽自身服务思路与途径,还应以教育培训为主导,对继续教育品牌和精品加以打造。品牌与精品化是继续教育未来发展的一大要求。继续教育课通过对编制继续教育科目指南工作的推动,对继续教育精品工程进行打造。在这一过程中,继续教育应结合国家创新工程,立足各行业各部门的发展战略实际情况来推行,通过与其紧密结合,对行业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及时追踪,在对行业发展大趋势加以把握的基础上,对继续教育科目指南进行编制,使其科学技术水平始终能够体现出最新性。在对科目指南编制的过程中,应对培训教育项目进行确定,对影响面和覆盖面大的教育培训内容不断深化,通过对继续教育高级研修班等的举办,促进继续教育品牌的形成。

(四)构建继续教育合作平台,推进各个继续教育机构的合作

在我国学术团体中,包含着各行各业的学术团体,继续教育亦不例外,有着属于其领域的继续教育协会。中国继续教育协会在学术团体中具有重要作用,对继续教育的发展极为有利,继续教育协会应认识到自身职责,对其协会中的信息、人才等优势充分发挥,构建合作交流的平台,为继续教育的效益和质量提供更多保障。在多元化继续教育合作平台建立的过程中,应对继续教育如何展开与工业、科技部门以及高校之间的合作进行调研并提出明确认识。在此基础上,有关部门可建立相应的专门连接继续教育合作的平台,通过这些平台解决各个机构合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继续教育与其他机构之间合作的顺利性,提高继续教育合作工作效率。产、学、研协同发展得以实现的捷径,在继续教育的发展中突出表现在校企合作上,继续教育应大力推进企校合作。企校结合、产学研融合并非一种空想,而是国际继续教育发展已经验证的必然结果,是继续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企校结合、产学研协同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可以促进企业更快地进步和发展,使高校在合作中实现更大发展;其二,能够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实现更好地结合,在科研开发投入中促使企业成为主体。继续教育活动中开展产学研结合,可为企业技术改造和攻关提供形式更加多样的帮助,在此条件下不但能够更快地完成重大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而且有利于其更快地实现技术创新工作,无论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十分有利。推进各个继续教育机构尤其是校企合作,能够使企业从战略高度上成为继续教育中生产、科研、教育的结合点,有利于继续教育体系整合与改革的加快,完善办学秩序,提高继续教育质量。对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能够使我们对我国当前继续教育发展有更加清楚的认识。继续教育在我国经济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已经站在我国战略高度。基于继续教育发展的这一情况,我国必须对继续教育给予更多的关注,在积极创新教育理念的同时,在继续教育的投入上加大力度,促进继续教育服务思路和途径的拓宽,并对继续教育合作平台进行构建,从而推动我国继续教育的战略性发展。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思考

收稿日期:2007―06―20

作者简介:李萍(1958―),女,湖南衡阳市人,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继续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

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密切的一个部分。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和建设学习型和谐社会构想的提出,继续教育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愈发的凸显。作为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继续教育正从大学的边缘走向中心,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转型与发展同步的新形势。高校应如何把握时展的脉搏,积极探索新时期继续教育的内涵特征和发展规律,促使其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性课题。

一、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

从国际上看,终身教育的浪潮汹涌澎湃,席卷全球,也强烈地冲击着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理念和运行体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教育培训机构相继而入,带来了继续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很多成功的做法,并逐渐为广大继续教育工作者所接受,这为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奠定了思想理念上的基础。

从国内形势看,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而继续教育则是终身教育的主体,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这就为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提供了政策制度上的保证。

从社会发展角度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职能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家事业单位的改制,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猛增,各级决策者及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又为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社会需求和动力支持。

二、高校继续教育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历史赋予了高校开展继续教育的难得机遇,同时,我们也应正视高校开展继续教育所面临的制约因素:第一,我国大部分高校优先保证学历教育,把继续教育看成是利用学校富余资源进行计划外创收的一种途径,在投入和管理等方面都很难到位。第二,教师主动参与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的内动力不足。第三,大部分高校在吸引社会力量,尤其是使企业成为继续教育主体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机制。第四,高校能够提供的教育类型、专业和教育方式等都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等,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

三、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1.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国内外许多著名大学都把继续教育和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一起列为现代高等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如美国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我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这些大学不仅是全球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一流机构,也是世界一流的终身教育基地。哈佛大学常年在校的继续教育在读生是该校正规本科生、研究生总和的三倍。清华大学拥有一支400多人的教育培训管理队伍,2005年举办各类进修班、培训班千余个,接受继续教育的学员达5万多人,全校教育培训收入近3亿元。对于我国大多数高校来说,应树立符合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要从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理念的高度来认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根据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借鉴国内外著名大学开办继续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定位、学科、师资和实力,把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整体规划,从继续教育办学理念、体制设置、人员调配、资源配置、教学监控与评估等方面统筹规划。

2.准确定位,确保质量。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21%,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阶段。高等学历教育的受益群体增多,促使我国社会成员整体素质提高,学习意识增强,高水平、高层次的继续教育需求不断上涨。高校开展继续教育,必须放在服从和服务于人才强国战略这个大视野来统筹考虑,着眼于提升社会精英人才职业能力和水平的目标,以中高层次管理和技术人才为主要培训对象。在理清思路、准确定位后,随即有效整合资源,在课程设置、教师遴选、教学过程控制以及教学后勤服务等方面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尤其是在规范培训管理、突出培训特色上多下工夫,确保培训质量。要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靠质量谋发展,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

3.打造品牌,强化服务。如果说质量是高校继续教育的生命,那么品牌则是高校继续教育的支柱。高校要强化品牌意识,树立办培训班就是办品牌的思想,大力加强培训项目品牌建设。首先,要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战略,开展继续教育研究开发工作,通过充分调研,认真确定培训需求;第二,要多方论证,科学制定针对性强、目标清晰、内容新颖、师资水平高的教学设计,要不断开发新项目,延伸老项目,挖掘传统项目,注意以精品培训项目为核心,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培训项目群;第三,要有服务至上、追求培训对象最大亲和力的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教育服务水平和能力。可以说,谁能为特定对象提供独特的、卓有成效的教育服务,谁就为自身创造了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4.整合教育资源,努力开拓市场。高校要借鉴和尝试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地判断和预测教育培训市场发展变化的动态和趋势,有效整合校内外、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快速提供精品课程模块组合。在拓展市场方面应着力实现这样几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在面向企业自主办学方面的突破,依托高校学科齐全的优势,整合开发复合型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项目,重点是加强行业主干学科新技术、新理论的培训和复合型人才的培训;二是在面向社会培训方面,依托高校特色学科优势,研发、推广高校职业资格培训项目,突破重点是面向社区的通用技术和管理类、商务类培训,为形成有助于人的可持续学习和发展的学习制度,形成全员、全程、全面参与的社区教育框架做出积极贡献;三是在面向国际培训方面,依托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广泛的优势,开展各类国际化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此外,还应将眼光投向农村培训市场,校应充分利用“十一五”规划中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契机,加大对涉农专业的投入力度,使继续教育更快地与“三农”相结合,给高校继续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5.借助网络技术,促进继续教育现代化。随着继续教育对象人数的不断扩大,传统的教育手段和教学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继续教育发展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接受继续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不受人数限制的虚拟学校,有效地解决了工学矛盾,极大地扩展了人们受教育的机会。目前,在我国高校借助网络技术开展远程继续教育的时机已经成熟,高校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推进继续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努力构造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媒体化相结合的教育环境,确保教学内容多媒体化,教学传播多样化,教学资源共享化,教学时空扩大化,教学环境虚拟化,教学效果反馈及时化,满足社会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使高校继续教育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郑学益.发挥一流大学优势,引领继续教育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6(18).

〔2〕.吴志勇,康飞宇.以大学后职业能力开发为导向,探索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新思路〔J〕.继续教育,2004(11).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第7篇

目前我国继续教育是低层次、低水平的发展壮大,各高校继续教学质量、经费投入极不平衡。教育质量差、生源结构不合理、录取公平等问题非常突出。首先,教育结构极不合理;其次,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培养过程管理不到位、教学效果不好,人才质量较差。2010年以来,我国各类高等学校每年毕业各类继续教育学员近210万人,约占全社会总劳力人口的10%,规模非常庞大。继续教育简单的学历提升,没有将学员所学的知识用于工作实践,没有对学员的工作能力有所帮助,存在巨大的人才浪费和经济损失。一些继续教育为什么学无所用,根本原因,并非培养的学员过剩,而是继续教育结构、教学计划不合理。就目前我国的继续教育而言,基本上走的是学科型、学者型的办学思路。然而,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都不会仅仅需要单一学术或者学科型人才,大量需要的,是懂得实际操作、具有实干精神和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一线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改变过去的继续教育模式,要与时俱进,及时分门别类地调整学校办学目标、方向和定位,进一步优化现有的培养结构,深入改革继续教育模式,为提升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提供有效的帮助。

二、要实现从人对人到人机传播的教学模式转变

CNNIC(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止到2015年1月,全国网民规模空前庞大,已经达到6.23亿,网络普及率为52.1%,移动网民数量已经达到4.58亿。报告还认为,上网人数增长、普及率都进入了稳定阶段。智能上网手机、各类移动终端设备的大规模普及,无线网络快速升级等因素,进一步促进了移动上网人数的急剧提升。中国已经进入新型物联网时代,青少年是物联网时代的主力军。借助物联网终端平台、电脑、手机,就可以和6.23亿青少年网民产生联系。继续教育是以函授、面授为主要形式,以在职人员为主体的高等继续教育形式,物联网无疑会为继续教育提供最为主要的教育教学平台。继续教育应该顺应时展,由传统人对人的教学形式,转向人对机的继续教育教学形式,实施教学服务的个性化、招生营销的精准化、学费支付的网络化、学习终端多样化的新型继续教育,以实现人人、处处、时时可以教与学的继续教育新要求。最大程度地满足继续教育学员学习内容微量化、学习时间碎片化、学习形式移动化的新要求。

三、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各专业不能一哄而上

继续教育必须转型发展,然而问题不在于转不转型,而在于要怎么转———是全部专业都简单地按照一个模式转型,还是区别对待各专业、各层次。如果简单转型,就陷入了一刀切式的计划经济和行政命令的传统套路当中,说明我们各继续教育施教机构仍然习惯于行政化老思维,习惯于搞运动式推进。如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达命令和指标,要求必须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各类继续教育机构应该怎么做,完不成任务就如何如何处理。这就更加违背教育规律了。笔者认为,高校继续教育各专业、层次办学定位,应该根据本地市场情况和学校实际能力,不能硬性规定得过多过死过细,应该让高校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灵活办学。

四、继续教育以学校为主体转向“产学研”共同主体

在目前新的继续教育发展形势下,继续教育要从其自身基本属性———教育属性和市场属性出发,在办学理念上及时相应地进行自我调整。要把三个面向即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学生作为高校继续教育的办学理念。三个面向既是继续教育的办学理念,也是今后继续教育发展道路。继续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就应该实现教师主体的转型,由之前以学校教师单一教学为主体,转向“产、学、研”多主体的教学形式。继续教育发展过程中,要积极聘任有各类行业实践背景的实践人才,聘请有研究院所背景的资深研究人员加入到继续教育教师队伍中;要建立有机结合的教学主体队伍的平台及机制,积极实现继续教育教师队伍的转型。国家各行业的建设和各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专家学者型人才,需要培养这类人才的研究型机构,也需要那些务实、高效,掌握一技之长的实用型蓝领,需要大批培养这类蓝领的应用类培养单位。继续教育既要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也要使我们的学员学之则有效、学之则有用。这样,继续教育就能在实现社会功能的同时获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如果无视社会和市场的现实要求,闭门造车,被现实市场淘汰就会成为必然。对高校而言,继续教育转型发展不应当是一种被动的无奈选择,而应当是一种自身主动的出击,只有抢占转型先机,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战略转型;推进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稳步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教育事业,提升国民综合素质水平成为了社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长期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将大部分教育重点放在了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上,却忽略了继续教育的发展,从而导致继续教育体系相对而言比较薄弱,加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传统继续教育体系弊端较多,从而阻碍了继续教育的发展,无法将其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所以,结合我国当前继续教育发展的现状,对其战略转型和推进策略进行深入研究至关重要,需要相关部门对其给予高度重视

一、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转型方向

(一)功能定位转型

长期以来,一提到“继续教育”,大部分人都会将其与就业、职业资格联系到一起。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认识,与继续教育以往的功能定位有直接联系。在企业对人才资源如此注重的今天,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就意味着企业发展目标的进一步实现,所以,学历补偿教育自然而然成为了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但随着新型教育观的不断深入,继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与社会经济发展这一大环境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变化也决定着继续教育功能定位的转变。所以,为了满足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继续教育功能定位开始由最初的补偿教育逐步转为全民教育,注重人的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教育体系转型

继续教育发展初期,教育体系的构建往往以继续教育的功能定位为依据。上文提到,继续教育最初的功能定位是学历补偿,这就决定了继续教育初期与初始教育相脱离的教育体系,发展重点多集中在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上,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与学校初始教育相对的一个概念。然而自从改革开放之后,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国家对整个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完善,不仅扩大了教育规模,而且加大了成人教育的推广力度,加速了继续教育的发展,使其形成一个全新而独立的教育体系。但就继续教育与初始教育之间的联系来看,却仍然有待完善。只有将继续教育与初始教育有效融合,构成统一的教学体系,才能更好的推动继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管理政策转型

就目前劳动力的市场政策来看,大致可分为消极和积极两种类型,消极的市场政策主要体现在失业补偿、失业救助方面,在通过物质补偿的渠道为劳动力的生活提供保障。而积极的市场政策则是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劳动力的就业能力,避免出现个人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脱节的现象。这种积极的市场政策就是继续教育的完美展现。近几年来,我国继续教育发展已由最初的消极政策逐步转变为积极政策,以期通过教育培训工作的完美开展提高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最终促进劳动者终身学习。

二、继续教育发展的推进策略

对于我国继续教育发展而言,若想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发展目标,在对推进策略进行制定的时候,必须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依托,从经济发展与社会经济的长期战略发展角度入手,制定完善的推进策略。

(一)落实规划,完善继续教育的细化目标

为了进一步促进继续教育的长期发展,国家教育部门结合当前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制定了一个长远目标,即大力推动继续教育,积极创建各类社会学习型组织,推动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到继续教育中。从实施角度来看,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从国内继续教育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继续教育发展中的现有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完善对策,将发展目标进一步细化,同时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定期对继续教育工作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不断积累经验,以此来为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指导,促进继续教育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推行以政府为主导的继续教育模式

政府在继续教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目前,国内继续教育模式已经开始逐步转为“政府推进型”,政府部门开始涉足某些社会学习型组织,向其提供资金和物质支持,促使组织各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但是,全民参与的继续教育学习体系涉及的主体较多,单纯依靠政府部门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在继续教育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入社会力量,推动社会各个部门、各个企业积极参与到继续教育中,根据组织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和规划,推进各类继续教育的行业标准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继续教育发展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有利于推动继续教育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实行循序渐进的分区推进模式

社会经济发展对继续教育所起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差异,从而导致继续教育不能采用统一发展模式,而是要进行分区推进。以贵州省继续教育发展为例,2001年开始,贵州省教育部门开始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并将其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点内容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结合贵州经济发展出台了诸多发展政策,《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截止到目前,贵州继续教育发展已经逐渐步入正规,为贵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继续教育在国内的发展已经有一段时间,但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国家教育部门需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入手,确定继续教育发展的转型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完善的推进策略,通过各项策略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完善我国继续教育发展体系,以此来推动我国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倩倩.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转型与推进策略研究[J].教育,2016(07).

[2]王华伟.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转型与推进策略[J].南北桥,2015(03).

[3]郝臻.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转型及其推进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6(04).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第9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 战略目标 发展趋势 发展政策

1 继续教育发展重要性

1.1社会发展的需求

科技的不断进步导致世界格局发生深刻的变化,各个国家的综合竞争越来越激烈。然而,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当前我国处速发展的时期,国家面临外界各种压力和挑战,尤其是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面临重大的调整和改革,这些都凸显了人才的重要性,中国今后要屹立在世界之林而不倒的关键就在于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

1.2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我国人力资源众多,但是平均质量不高,我国需要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提高我国教育质量的要求。虽然我国建立各级教育机构,在规模和数量上都有很大的发展,但是教育质量一直是我国众多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

1.3我国《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我国要发展成学习型的社会,主要包含以下基层含义。第一,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继续教育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展继续教育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和渠道;第二,提高国民的继续教育参与度,要扩大继续教育的规模让各个地区和行业的人都能接受继续教育;第三,建立更为完善的继续教育制度,通过完善的制度来保障继续教育健康发展;第四,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通过不断完善继续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建设开放、广泛的教育平台,依据社会和个人需求有针对性的安排教育内容,提高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

2 继续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2.1制定完善的教育法律发展引导、促进继续教育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面临重大的变化和发展,我国的经济全球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这位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继续教育在未来要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依靠完善的教育法律法规合理的引导,通过教育法律法规完善教育管理体系,让继续教育在统一规划和领导下健康发展。

2.2非学历教育进一步扩大并成逐渐成为主导地位

依据发达国家继续发展教育经验给我们的提示,继续教育教育的对象需求各不相同,继续教育必须是不同规格和多层次的多种模形式的发展。继续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期限跟正规的教育不同,继续教育灵活性更强。国目前教育培训的办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岗前培训、岗位培训、专题研讨、专业进修、研究生课程进修、访问学者和科研进修等[1]。继续教育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继续教育才能有生存的空间,这是继续教育未来发展的重点。

2.3多领域、开放式的合作办学

首先是多领域的合作办学,比如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的社会组织合作办学。企业和学校合作,企业人员进高校进修,企业聘请高校教授讲授等方式,促进继续教育产业化和专业化发展。其次是国际间的继续教育合作,各个地区的教育组织可以通过人才、技术和信息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共享资源,这是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增加为国间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2]。因此,继续教育可能早于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走向国际化合作发展。

2.4继续教育手段多样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可能被用于继续教育领域。当前我国信息高速公路发展迅速以及我国大量的互联网用户,为信息技术的使用奠定了基础。在这基础上,我国的继续教育已经先后开始采用录像、摄像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多种教育手段,先进教育技术的运用还增加了教育的趣味性,使继续教育的教育方式更加灵活。

3 继续教育战略发展的建议

3.1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制度

首先,是完善相关的法制建设。当前我国继续教育认可度低,难以认定继续教育相关人员的责任和义务,相关法律法的建立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保障接受继续教育人员的权力,并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监督。其次,建立相关质量保障和认证制度。继续教育机构良莠不齐,因此需要一个具有资格认证标准;建立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良好的学生评价制度。

3.2利用各级学校的教育资源促进继续教育发展

一是充分职业教育资源发展继续教育。职业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采用“一校多制”的办学方式,两种教育方式同时实施,两种教育共同发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资源在人力资源培养的作用。在教育资源缺乏的农村地区则可依托义务教育资源,开办农民的继续教育,构建农民继续教育服务网络。二是其他层次的学校则应该增强学校教育的灵活性,可通过放宽年龄限制和实行更具弹性的学习制度增加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将继续教育内容纳入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重要指标[3]。

3.3完善继续教育的培养模式

继续教育的教育内容应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求,以提高个人的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继续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继续教育要符合学习者的个人需求,专业和课程的设置要贴近社会发展和个人的实际需要,通过设置种类多样的课程提高学习者的自身能力。不断采用和优化教学方法,建立有效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加强企事业单位和各类教育机构的合作,推进继续教育的发展。将教育的内容结合企业需求,也增加教学实践机会,让社会更多的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充分利用各种现有资源,最大化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改革学历教育,增加学历教育的灵活性,让更多的人接受学历教育;高职学校招生将继续教育的学习经历作为主要的招生重要依据。

3.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广阔的教育平台

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继续教育手段中,构建一个覆盖面广的继续教育平台。采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更加优化的整合教育资源,做到教育资源共享。这是我国教育资源短缺下解决教育问题的重要战略措施。建立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学生可以通过服务平台查询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和个人信息,继续教育机构也能方便的管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信息。

3.5增加继续教育的投入

要建立一个以国家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根据继续教育类型的不同,建立不同成本分担主体的继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府的教育经费投入要向弱势地区和群体倾斜,适当增加贫困农村地区成人教育经费,保障弱势群体的继续教育机会。企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的政策适当投入适当资金用于职工的培训,对积极落实政策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政府帮助能力差的中小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制定类似正规教育贫困补助政策,制定一定的标准减免个人支付继续教育的费用。国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社会企业或团体向继续教育领域提供支持[4]。

4 结语

由于我国经济实力和我国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政府在继续教育领域很难有大规模的投入。所以,我国继续教育要发展必须要立足前我国现有的教育资源,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覆盖贫困农村地区的继续教育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跨地区共享,充分优化资源利用;接受继续教育的企业和个人在坚持“谁受益,谁支付”的原则下,国家适当给予帮助。只有这样,我国继续教育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严继昌.实现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八点建设性意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05(12):3-8.

[2]第六战略专题调研组,郝克明,张力.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教育研究,2010,07(05):31-38.

[3]田妍.发达国家继续教育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D].山西大学,2013,22(16):78-78.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第10篇

目前,在建材行业的企业开展的继续教育共有四种形式,第一种是建材行业企业可根据各自需要开展的行业内部的培训和行业之间及校企之间的合作和技术交流;第二种是建材行业协会所组织的专业性的技术人员的培训;第三种是建材行业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相关的继续教育;第四种是建材行业企业的员工自主参加学校开展的成人的学历教育。

2建材行业开展继续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建材行业企业的数量比较多,由于企业的性质、企业的发展背景及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经营效益的不同,在建材行业企业开展继续教育的具体状况,弄清建材行业企业发展对建材行业的继续教育的总体需求,也对酱菜行业企业全面实施行业的继续教育工作提供的决策依据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1建材行业开展继续教育的方法近几年来,建材行业企业的继续教育的方式具有多样化的趋势,但是我国建材行业企业的继续教育与国外一些同行业的继续教育相对比还是显得比较单一。所以有必要要加强建材行业企业内部的继续教育机构的建设,更有效的促进建材行业的继续教育的发展。

2.2建材行业企业培养的计划和政策近几年来,建材行业企业对员工的继续教育的计划并未影响到整个建材行业中来,有一部分行业企业完全缺乏对员工的继续教育的激励。依据调查统计整个建材行业企业对员工的继续教育培养的意识度不高有的甚至都没有这种概念,有效的多样化的激励政策不能长期的发挥作用,由于企业的成本过高导致企业的资金的相对不足也成为了企业忽略对员工的继续教育培养的主要因素。在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的针对建材行业的培训的法律法规。就目前的建材行业培训而言,建材行业企业组织与企业事业组织应该依照法律履行职业的教育义务。2002年教育部曾经提出要充分的依靠建材行业企业发展的职业性的培训与教育,要充分发挥在建材行业教育中的作用。

2.3建材行业的继续教育的培训人次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在参与我们调查的企业中,这几个行业中的企业人员中技术性的工人无学历教育的人数占绝大多数。根据以往的统计建材行业的内部对技术员工有简单的培训的相对来说比较多,而对待管理人员以及开发人员的继续性教育相对较少。我国与国外的同期建材行业中的继续教育相对比我国的建材行业企业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的总人次也相对较少,在企业中接受高等学历高层次的人数也是偏低的。

3建材行业的员工接受继续教育的现状

行业中的继续教育是能够有效的提高建材行业企业的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由于近年来我国建材行业企业的从业人员的不断增加,更好的掌握建材行业企业的从业情况和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的状况,更有助于建材行业企业的继续教育的发展以及规划,况且建材行业企业的继续教育也是员工的义务以及权力。

3.1建材行业员工的结构分析

根据建材行业从业人员的年龄的结构分析数据的显示员工的年龄结构所呈现的是正态分布。年龄小于25岁的建材行业企业的从业人员只占不到20%,这一部分的人员的学历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继续教育的需求主要是以学历的教育为主线的,在建材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在25岁以上的占绝大多数,这一部分的人员基本都具备了一定的比较专业的行业资历,虽然说这部分人也需要参加学历的继续教育但是随着建材行业企业的人员不断的更新以及工学矛盾的突出,学历教育的需求就会不断的下降,这时非学历的教育就是主要的需求。所以,在建材行业中在员工中开展继续教育就应该与相关的工作的非学历性的教育为主了。

3.2建材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分析

跟据调查统计,现今我国的建材行业企业中的从业人员中,具备研究生的学历的员工只有不到1%,而具有本科学历的员工也只有8%,其中具有技术学校学历以及高中学历的人数比较多大约占有企业的50%以上。企业按照不同层次的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及学习目标的差异,只有初中或初中以下学历层次的人员主要适合接受的技术操作为主的技术性培训等等的非学历性的教育;具备技术学校或高中学历的企业员工对成人学历的教育及非学历性的教育都有需求。大专学历的建材行业的员工对学历的教育只有部分的需求以非学历的教育的需求为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建材行业企业人员以非学历的教育需求为主。根据建材行业企业的人员的学历的分析发现建材行业的继续教育应该主要与非学历的教育为主,建材行业企业应该注重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性教育的相互协调发展。

3.3建材行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从建材行业从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频率发现,建材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机会以及学习机会都太少了,这样就与建材行业的快速发展的技术的更新背道而驰了。本行业对企业的从业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的规模太小并且从业人员的整体的素质及所熟悉的技能偏低,这对企业的继续发展很不利。建材行业的有关部门应该合理的规划并制定提高从人员继续教育的规模,与此同时再提高建材行业人员的队伍的整体素质,使企业更有力的发展高技能的人才队伍。

4建材行业的继续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建材行业企业的继续教育工作直接联系着整个建材行业的发展,企业及时的发现并解决企业在继续教育中的问题是有效的改善建材行业企业的从业人员的发展环境的重要工作。我们通过对企业的继续教育的现状以及建材行业企业人员参加的继续教育的状况分析,行业在继续教育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是建材行业的继续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而参加继续教育的从业人员主要是行业的内部培训及成人学历的教育等方面的,其他一些形式的继续教育较少;第二是建材行业企业对工作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人员及时间较少尤其是接受较高层次教育的人次数量更低;第三是建材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参加教育学习受支持的力度不足企业没有长期的并且有效的激励机制;第四是建材行业企业的员工的学历和职称的层次相对偏低,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偏低,技能单一性在行业中是普遍存在的,这就需要通过行业的继续教育来改善。企业应该更好的建立和完善公司内部的继续教育的机制,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参与调查的建筑行业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员工的规模都不是很大,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行业,企业应该建立一个用来专门负责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的机构,并且要在企业内部设立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成熟的教育机制,要合理的为不同层次的企业员工制定不同的目标以及不同的培训计划,从而构建企业内部的人才库。

上一篇:中外继续教育范文 下一篇:专科机电一体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