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案范文

时间:2023-11-21 03:22:38

实验教案

实验教案篇1

论文摘要:概括与分析我校近几级学生分析化学实验课考核方法以及考核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总结经验,形成了分析化学实验课自己独特的考核方法。

在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实验课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培养农业生产和科研等合格人才不可缺少的教学基本环节。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及分析问题、解决间题的综合能力。图分析化学实验课考核方法有笔试、操作等。实验操作考试是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基本实验技能的一项考试,是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以笔试的方法进行考试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在检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基本实验技能方面,实验操作考试是其他考试形式不能替代的。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重视教学实践的同时,不断地改革了分析化学实验课的考核方法。总结考试经验,形成了我们分析化学实验课自己独特的考核方法:即采用实验的有关理论考试与实验技能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口试加操作)。

一、我校分析化学实验课旧的考核方法

(一)2001级学生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

试卷内容包括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所加试剂的作用以及所用仪器的使用方法等。像文化课统一时间统一科目进行。考前对试题进行了保密。

(二)2002级学生采用实验操作考试

考前操作内容也是保密的。具体是:自己的老师监考,考试时间为每人30分钟,一组02人,所有学生实验操作内容一样,都是通过酸碱滴定计算溶液的浓度?学生操作完成后将数据以及计算结果记录到试卷上,老师根据记录结果打分。上实验的全部学生考了4、5天才能结束。

(三)2003级学生采用实验操作考试

具体是:每个学生考试时间10分钟,学生按班级、学号排序进行考试,一个老师一次监2个学生,10分钟后再进2名学生,依此类推。全部学生实验考试内容都相同,都是完成一次酸碱滴定,老师要对每个学生每一个操作要领和操作要求正确与否打分。5天全部学生考试完毕。

二、旧的考核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分析化学实验课旧的考核方法中存在很多的间题,比如笔试存在抄袭现象,所以不能体现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学习好的学生也不公平。2002级学生虽然采用实验操作考核方法,但也没有检查学生的操作要领,只是通过最后的计算数据是否接近准确值来判分。这两种考核方法都没有关注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技术要领掌握与否。2003级学生采用的考核方法虽然检查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但不能检查出学生对实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传下去对以后做实验的学生的影响也不好。以后的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就不会深刻理解理论知识,也不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更不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执照老师给定的步骤完成实验,使用仪器的操作要领和要求也不管规范与否,因为考试时只要打听一下使用那种仪器,突击记忆它的正确使用方法即可过关。这样考核的结果并没有达到开设实验课的目的要求,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并不是非要让学生得出一个即定结果,而是让学生掌握实验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这才是实验的目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间题如下:

(一)分数不成正态分布

实验成绩不成正态分布,一是因为闭卷考试时有些学生在考场上作弊了(有的抄袭学习好的学生的答案,有的抄了书本),二是因为操作时一次考生人数多,有的学生抄袭别人的数据,这样不能体现学生的实际水平。

(二)试题保密

我觉得实验考核试题没有必要保密。因为实验操作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而不是考查理论知识,不能像文化课统一时间统一科目进行闭卷笔试。以笔试的方法进行实验考试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所以不应该保密的,再说操作考试全部学生要进行4、5天,也保密不了,所以实验考试本身应该开卷考试。

(三)突击训练问题

后面考的有的学生向已考过的学生打听操作所用仪器,然后进行突击训练。操作姿势和要求是靠平时积累和培养的,不是靠突击训练。有的仪器使用方法突击也没用。分钟内不但要完成一个完整的操作,还要考虑仪器使用方法的话时间是比较紧张的。上课使用的每种仪器老师都详细的讲到它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姿势。只要你平时都按照要求使用,考试01分钟是足够的。

三、分析化学实验课新考核方法

为了使学生成绩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实验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我们采用平时实验报告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办法给出最终成绩:即平时实验报告成绩占50%,其中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态度、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度与精密度。考试成绩占50%,其中包括实验有关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为了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和加强学生对实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们提出新的实验考核方法:即采用实验的有关理论考试与实验技能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口试加操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试题

试题内容为口试加操作。考试试题的难易程度一致,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口试内容为实验有关理论:即所做过的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所加试剂的作用以及所用仪器的使用方法等,比如标准溶液的配置方法有几种,Ha、Na0H溶液如何配置,标定二者使用哪种基准物质、采用哪种指示剂辨别终点以及终点颜色如何变化,自来水硬度测定终点颜色如何变化,K2C2r07测FeZ+实验中加H3P4O的作用是什么,甲醛法测N%实验原理,分光光度计的组成部分以及每部分的作用,电子天平的称量方法以及差减称量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对实验有关理论我们摘录出来做成卡片,每一个问题一个卡片,一个卡片一个编号。实验操作内容所有学生一样,并且提前通知学生,都是完成一个完整的滴定分析操作:即将烧杯中溶液准确定容至容量瓶中,移液管准确移取一定量溶液至锥形瓶中,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后记录滴定管数据后报告老师。操作内容及步骤我们做成试题形式。每名监考老师拿一份实验理论卡片以及实验操作要领评分细则,监考老师们考前要统一口试题的正确答案。

(二)考试过程

每个考场4张实验台,每次考试一个考场进4名学生,每个考场2名监考老师,即每个监考老师每次监2名学生。

1、试题的摆放

我们把操作内容及操作步骤试题贴在每个考生的实验台上,所需仪器和药品也整齐地摆放在实验台上。

2、学生进场考试

学生不按照平时做实验的地点和代课老师进行,而是按班级、学号排序先在准备室抽考场号,准备室的老师宜读考场规则和注意事项。每个考场先进4名学生,每个老师监2名学生。先考操作,每个学生10分钟,到时做不完的监考老师会让学生停止。监考老师根据每一步操作要领评分细则打记号,比如容量瓶的洗涤用水是否过量,从烧杯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是否使用玻璃棒,定容是否过量;移液管操作手法是否规范;滴定管涂油、洗涤、润洗、装液、排气泡、读数姿势以及有效数字位数、滴定过程中活塞的控制以及终点颜色的判断等一系列的操作是否规范。实验操作结束后到监考老师处抽理论口试卡片编号,阅读完题意回答问题,时间为5分钟,在此时间内最多有三次抽卡机会,满分逐渐降低,比如第一次满分01分,第二次满分8分,第三次满分6分。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根据回答内容酌情打分。4名学生考完后监考老师收拾好仪器和药品后再进4名学生,依此类推.我觉得实验考核试题没有必要保密。因为实验操作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而不是考查理论知识,不能像文化课统一时间统一科目进行闭卷笔试。以笔试的方法进行实验考试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所以不应该保密的,再说操作考试全部学生要进行4、5天,也保密不了,所以实验考试本身应该开卷考试。

(三)突击训练问题

后面考的有的学生向已考过的学生打听操作所用仪器,然后进行突击训练。操作姿势和要求是靠平时积累和培养的,不是靠突击训练。有的仪器使用方法突击也没用。分钟内不但要完成一个完整的操作,还要考虑仪器使用方法的话时间是比较紧张的。上课使用的每种仪器老师都详细的讲到它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姿势。只要你平时都按照要求使用,考试01分钟是足够的。

三、分析化学实验课新考核方法

为了使学生成绩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实验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我们采用平时实验报告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办法给出最终成绩:即平时实验报告成绩占50%,其中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态度、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度与精密度。考试成绩占50%,其中包括实验有关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为了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和加强学生对实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们提出新的实验考核方法:即采用实验的有关理论考试与实验技能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口试加操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试题

试题内容为口试加操作。考试试题的难易程度一致,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口试内容为实验有关理论:即所做过的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所加试剂的作用以及所用仪器的使用方法等,比如标准溶液的配置方法有几种,Ha、Na0H溶液如何配置,标定二者使用哪种基准物质、采用哪种指示剂辨别终点以及终点颜色如何变化,自来水硬度测定终点颜色如何变化,K2C2r07测FeZ+实验中加H3P4O的作用是什么,甲醛法测N%实验原理,分光光度计的组成部分以及每部分的作用,电子天平的称量方法以及差减称量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对实验有关理论我们摘录出来做成卡片,每一个问题一个卡片,一个卡片一个编号。实验操作内容所有学生一样,并且提前通知学生,都是完成一个完整的滴定分析操作:即将烧杯中溶液准确定容至容量瓶中,移液管准确移取一定量溶液至锥形瓶中,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后记录滴定管数据后报告老师。操作内容及步骤我们做成试题形式。每名监考老师拿一份实验理论卡片以及实验操作要领评分细则,监考老师们考前要统一口试题的正确答案。

(二)考试过程

每个考场4张实验台,每次考试一个考场进4名学生,每个考场2名监考老师,即每个监考老师每次监2名学生。

1、试题的摆放

我们把操作内容及操作步骤试题贴在每个考生的实验台上,所需仪器和药品也整齐地摆放在实验台上。

2、学生进场考试

学生不按照平时做实验的地点和代课老师进行,而是按班级、学号排序先在准备室抽考场号,准备室的老师宜读考场规则和注意事项。每个考场先进4名学生,每个老师监2名学生。先考操作,每个学生10分钟,到时做不完的监考老师会让学生停止。监考老师根据每一步操作要领评分细则打记号,比如容量瓶的洗涤用水是否过量,从烧杯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是否使用玻璃棒,定容是否过量;移液管操作手法是否规范;滴定管涂油、洗涤、润洗、装液、排气泡、读数姿势以及有效数字位数、滴定过程中活塞的控制以及终点颜色的判断等一系列的操作是否规范。实验操作结束后到监考老师处抽理论口试卡片编号,阅读完题意回答问题,时间为5分钟,在此时间内最多有三次抽卡机会,满分逐渐降低,比如第一次满分01分,第二次满分8分,第三次满分6分。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根据回答内容酌情打分。4名学生考完后监考老师收拾好仪器和药品后再进4名学生,依此类推。:

3、判分及登记分数

全部学生考完后每个老师按照评分标准和比例给出自己监考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口试总成绩。代课老师再找出并登记自己所带学生的实验考试总成绩,将平时实验报告成绩与期末实验考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算出学生分析化学实验课最终成绩。

实验教案篇2

关键词:电路实验;PDCA;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徐晓莹(1964-),女,江苏南京人,沈阳农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张艳凤(1971-),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农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辽宁 沈阳 110122)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立项课题“应用PDCA管理法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研究”(课题批准号:JG10DB222)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063-02

电路课程是电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实用性、工程性极强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实验是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在电路实验课程的教学管理中,对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PDCA循环简述

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来的,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俗称戴明环。PDCA表明了质量管理活动的四个阶段:按目标制定计划阶段(P―Plan);实施计划阶段(D―Do);检查实施效果阶段(C―Check);总结处理再优化阶段(A―Action),这四个阶段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周而复始、循环不止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PDCA循环不是原地周而复始运转,而是像爬楼梯那样螺旋式上升,每一个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经过一次循环,解决一批问题,质量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再运转、再提高,不断前进,不断提高,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管理的质量。[1,2]

二、PDCA在电路实验教学中的实施

1.明确目标,拟定实验指导书(P)

(1)明确目标。“电路分析”课程是电类相关专业的学生所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中的实验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的第一个实践环节,属于专业基础训练,其训练的能力目标是训练学生进行实验的基本技能(包括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及电工仪器仪表的技能、按图接线的技能、观察分析电路现象的能力、调试实验或简单电路故障排查的能力、测试数据和处理的能力、撰写实验报告的技能等),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包括崇实、贵确、求真、存疑等素质)。这些最基本的训练不仅对后续专业课中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有着极重要的帮助和指导作用,而且对学生今后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产生了长久和深刻的影响。[3]

(2)拟定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性文件,用于指导学生安全、规范、有序的实施实验。指导书中实验项目是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实验特点和规律、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等进行有序安排的,既要体现技能之渐进性,让教学有规范、有纲目、有梯度;也要体现训练之操作性,让每次训练有要求、有指导、有过程;还要体现课堂之时效性,让每个课时有目标、有重点、有落实。使整个实验过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因而实验指导书对整个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具有龙头作用。正是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总结电路实验教学的经验,结合学校实验设施和仪器设备等实际情况编写了《电路实验指导书》。[4]

2.精心安排,实施实验方案(D)

实验指导书的内容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来实现,教学实践过程是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电路实验的具体教学过程如下:一是任课教师下达“实验任务通知单”,明确实验任务、实验时间、实验场所、预备知识和技能、实验设备、应达到的标准和要求。二是学生依据实验指导书,填写实验报告相关项目(内容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安全注意事项等)。三是学生执“实验任务通知单”和“实验报告”向实验指导教师提出实验申请,实验指导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考核学生预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签署意见。分析学生普遍的个性问题,找出共性问题予以备案,并反映给任课教师。四是学生执实验指导教师签字的“实验报告”到实验室上课。实验教师就学生的共性问题予以强调,讲解演示新器材的使用,实验过程中根据课前考核中发现的个别问题个别指导,最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五是学生课后书写实验报告,并对实验课中出现问题或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由于实行课前检查制度,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促使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心理、身体和知识准备,保证了课堂时间的充裕。上课时学生可以有条不紊的动手操作,动脑分析讨论问题,任课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严格把关学生是否遵守安全操作规范、操作要领和操作步骤;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判断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分析测量数据是否合理、讨论出现问题或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学生、实验指导教师、任课教师三方的互相协作配合保证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3.严格考核,检查实验方案实施的质量(C)

检查是保证实验质量的必要手段,电路实验考核的方式如下:

(1)根据电路实验考核目标(见表1)的要求,制定每个实验项目的考核标准。

(2)理论考核成绩包括两部分:实验课前实验指导教师的检查评分;全部课程结束后的笔试成绩。

(3)技能考核成绩包括两部分:每个实验项目完成后的即时评分;全部课程结束后学生抽签确定实验项目,根据其完成情况给出考核成绩。

(4)根据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实验报告成绩给出最终的实验成绩和评语。

表1 电路实验考核目标

教学模块 通用电工工具使用 常用电工仪表使用 电路

连接 数据测试与处理 分值

理论考核目标 通用电工工具的种类、性能、用途、使用注意事项 常用电工仪表的分类、技术性能、适用范围、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电路连接要求、注意事项 理解各项测试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分析各电路的原理及理论结果 30%

技能考核目标 使用方法正确、操作规范、安全文明操作 选用合理、连接正确、操作规范、读数准确、安全文明操作 连接质量符合要求、操作规范 测试数据合理;数据记录详实、规范;数据处理方法正确、完整 50%

实验报告要求 条理清晰、内容详实;数据记录真实、准确、全面;正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书写规范整齐 20%

电路课程(包括理论课、实验课)结束后,教师将考核结果与考核目标对比,检查实验的效果,确定达标的项目,发现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书写电路实验检查报告。

4.认真总结,完善实验方案(A)

教研室主任与教师一起分析、评价检查报告和学生的实验报告,总结成功的经验,便于以后工作中遵循。分析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以免重现。根据经验和教训重新修订实验实施方案、完善技能训练的技术标准和考核标准,改进管理制度。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避免或解决。

作为基础训练的电路实验,采用科学、规范的训练方式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系统和扎实。在训练过程中采用PDCA管理法,使教与学有程序,质与量可监控,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经过多个PDCA循环,能够得到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自身需要和特点的技能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吴凡,孙琳玲.戴明循环在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7,(9):122-123.

[2]张艳凤.PDCA管理法在电子技术实验开放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7,9(4):63-64.

[3]杨鸿波,高晶敏,等.“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9-100.

实验教案篇3

关键词:高校;档案专业;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8月30日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也由实体管理转为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各单位急需具有先进档案管理理论,又能熟练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档案信息管理的高级人才充实档案工作岗位。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层次档案管理人员的基地,必须从档案教学入手,面向社会发展需求,突出学生专业核心应用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保证档案管理人才的质量。其中,实验教学是档案专业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环节,实验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档案专业的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但是,目前档案专业实验教学尚处于摸索阶段,相关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建设和具体实验项目等方面,并以档案专业及其课程研究为主。本文从高校档案专业实验教学的困境及原因分析入手,探索高校档案专业实验教学特点及规律,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高成效实验教学,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借鉴指导作用。

二、高校档案专业实验教学的意义

档案专业实验教学是在特定情景下,教育工作者通过有目的地控制某些变量,让学生发现、感受变量间的关系,主动设计、协调各种变量,从而实现良好的项目整体效果的教学过程。实验教学作为档案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研究能力与创新意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消化吸收课堂理论教学知识。档案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更加应该注重实践性、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实验教学作为档案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对档案专业学生相关能力的深化和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实践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档案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实验项目活动方案的组织者、设计者、实施者、评估者,全过程参与实验项目的管理,切实感受到实际方法的正确操作和对运用理论的理解。

(二)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在档案管理学科领域内,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应用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功不可没。档案专业实习的现场服务特点决定了实习的局限性。在实验教学中,可大胆设计或实验,学生无需担心做不好或被嘲弄,“试验田”式的实验室实验成为档案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专业服务与管理创新能力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实验教学也带动了老师投身于教研教学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模式,由此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过去教师都是单元授课,教师的注意力只放在所教授的单元环节上,无法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确立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实验教学的建立,教师将更加注重把握整体知识脉络,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专业发展,充分挖掘其潜能。

实验教学的建立,教师将不可避免地面对三个方面的挑战:第一,学生对教师的选择;第二,教师之间的竞争;第三,教师自身能力的挑战。这一切都将促使教师增强使命感,使教师增强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实验教学活动,使教师们善于钻研,勤于反思,主动承担规格较高的课题研究任务,形成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风格和具有特色的精品课程。

总之,高校档案专业实验教学活动,将极大地推动高校档案专业教研教学的深入与提高,有利于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提高高校档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高校档案专业实验教学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档案学专业实验指导老师匮乏。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课程的开设而开设,学时有限。目前,高校档案专业实验教学环节上一直采取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课程,随理论课程设课,并且学时受限。实验多为验证性、演示性等实验,一般占理论课的25%~35%。实验可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或体验,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就十分紧张,来不及仔细了解实验本质。

(二)实验教学方式单一,内容缺乏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实验教学多采用型授课方法,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中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的,致使从目标到教学再到评价的循环都是在浅层次中完成,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学生学到的不是第一手知识,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得以发挥。从实验教学内容看,档案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往往以各理论课程为主线设置,内容多有重复,且割裂了档案管理学科内在的联系,致使实验教学设计出现了片面性,偏离生活,偏离社会。

(三)档案专业实验教学管理僵化。表现为:1、实验室只在实验课上开放。实验教学以课程为单位进行管理,一般不允许学生在实验课以外进入实验室,只有上实验课时才让学生使用。即便是在实验课上,学生也不能完全按自己的特点和意愿做一些设计性、综合性、提高性、创造性的实验;2、实验室只存在于特定校区。目前,很多高校都是多校区办学,而实验室仅存在于某一校区,其他校区的学生要做实验十分困难;3、实验室管理一般就是实验前安排人打扫,实验后将门紧锁,将实验设备束之高阁。上述档案专业实验教学管理的现象,不仅提高了实验教学成本,一定程度上也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四)档案专业实验教材缺乏。几年前,许多高校档案专业一般把主要的实践性教学归到实习类中,对实验教学与实习并没有严格区分。近几年,教育部门开始在教学评估内容与方法中,把实验教学与实习区别对待,才引起各高校对档案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视。由于时间较短,导致档案专业在实验教学中的经验积累十分有限,没有实验大纲,没有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是目前各高校档案专业实验教学的共性。

(五)档案专业实验室建设滞后。档案专业实验主要包括传统档案管理流程实验、电子文件管理流程实验、档案保护技术和方法实验、文献复制技术实验、缩微与摄影实验。近年来,各高校在实验室建设上采取全面铺开、平均用力,强调实验室使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档案专业实验室建设。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档案专业实验设备与用品只有跟上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才能确保实验教学的效果。由于各高校对档案专业的实验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导致实验室建设严重落后,实验用品的补充更新非常缓慢,严重制约了档案专业实验教学效果。

四、对高校档案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造成档案专业实验教学困境的原因很多,有学校相关制度的影响,有专业特点的限制,也有专业建设进程所致等,要摆脱困境,必须从观念源头抓起。根据目前各高校普遍实验设备不齐全、已有设备比较落后、对档案学实验教学不重视、档案学专业实验指导老师匮乏等困境,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一)引进实验指导老师,加强档案专业实验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档案专业教育质量的高低,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专业实验教学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使之满足档案专业实验教学的需要,是各高校加强档案专业实验教学的当务之急。通常引进此类人才1~2名就可带动档案专业实验教学的整体局面的改观,也是使档案专业实验教学走出困境的捷径之一。如国内某大学综合类大学是一所具有档案专业硕士培养点的院校,为推动档案专业实验室建设,该校引进1名本科学历、曾在某档案馆工作、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作为档案专业实验中心主任,在他的带动和指导下,实验教学效果显著,其实验中心建设成绩突出。

(二)加大投入,加快档案专业实验室建设,保证实验教学与时俱进。各高校要积极筹措资金对档案专业实验室的场地和设施进行改造,安排仪器设备的更新和添置,创造幽雅环境。一方面在继续加强档案保护技术与方法、复制技术、缩微技术、摄影技术的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另一方面积极增加现代信息技术处理方面的实验设备,电子文件管理实验室、档案馆模拟实验室、新型信息载体耐久性研究、电子政务实验室、数据恢复与数据迁移实验室等,可以在一定限度上保证实验教学的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信息管理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编写高质量的实验教材。目前,教育职能部门还没有提供统一的实验教材,各高校档案专业要结合本校情况,迎合电子政务大环境、电子文件发展新趋势,编写出贴近实际,满足新形势、新潮流的实验教材。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力求内容系统完整,合理组织编排档案管理流程实验、电子文件管理流程实验、档案保护技术和方法实验、文献复制技术实验、缩微与摄影实验等,从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目的、内容及问题讨论,到仪器和设备的技术指标及性能、仪器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等,力求简练明了,利于实验操作。

(四)挖掘实验资源,提高实验设备、实验场地利用率。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验设备、实验场地等情况,增加实验空间和实验题目的类型、数量,充分挖掘设备利用率。要有开放宽松的实验时间安排,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兴趣自己设计实验。对于实验课上仍留有疑问的,学生可以自己选定实验仪器设备,制定实验步骤,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和实验数据等。多设定实验的组数,减少每组的人数,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较多次数的实际操作;制订独立的档案实验教学计划和大纲,做到不间断地安排实验教学,保持实验教学的整体性和独立性;健全和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保护实验设备,确保实验教学顺利进行;拓展实验功能,强调科学探究实验的作用,展现创新能力。

(五)加强对实验课的考试与考核工作,加大实验成绩比重,并对教学质量进行适当测评。考核、考试可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平时考核时,对实验操作程序的掌握情况占30%,对实验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使用办法占30%;实验报告占30%;课堂纪律等占10%。期末考核时,采用笔试、笔试+操作或操作等方式进行考试,实验课程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部分记入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60%,期末操作考试和笔试占总成绩的60%~40%,对实验课程考核成绩不及格者,必须重新修读。

五、结束语

加强档案专业的实验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有利于推动高校档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实验教学与其他形式教学的有机结合,对培养出适应当前社会变化,有长久价值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促使档案专业教学教研水平的持续提高,具有深远现实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国民.高校档案学专业实验教学探讨[J].档案学通讯,2005.3.

[2]郭伟强,杜志强.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新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5.

实验教案篇4

关键词: 导学案 化学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

长期以来,在以学科知识、学科体系为前提的理论框架下,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获得系统的书本知识。一些高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自我为中心,围绕知识传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等,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很少关注学生的情感的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主体性的理解一般是从师生关系的角度进行的,或者笼统地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一直挤压着学生主体,过多地干预和介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这种理解不足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获得主体地位。因此,造成过分强调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提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些缺陷,使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得到有效保证,也使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得到体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教学的重要方面,又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演示实验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合部分。在传统教学中总是教师台上做,学生台下看,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学生的主体作用却大打折扣。我校从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开始就让学生做演示实验,发现效果非同凡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大大增强。我的体会如下。

1.让学生动手做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老师会做演示实验,学生并不奇怪,如果换成让学生亲自做,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NaO与HO反应的演示实验。教师站在讲台旁边,让学生找实验仪器、药品,即往NaO中滴加几滴含酚酞的水,这一步操作并不困难,现象非常明显:有气泡产生,酚酞试液先变红后褪色;再让学生用老师准备好了的带火星的木条试之,结果木条复燃,达到预期效果。总之,老师能做到的,学生也能做到。再比如:NaHCO、NaCO固体分别与等量的盐酸反应,老师站在讲台旁边,让两个学生同时往盐酸中分别倒入气球内足量的NaHCO和NaCO粉末,结果不难看到NaHCO反应更剧烈且产生的CO气体更多。因为实验本身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实验兴趣是认知兴趣中重要的一种,只有当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时所形成的兴趣,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实践证明,让学生做演示实验既可使学生形成对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导学案”的演示实验由学生做,可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从他们感到迫切需要解决新问题时开始的,充分发挥实验设疑作用,可以使实验内容和知识体系具体化、条理化、问题化,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在上课时亲自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此时,教师给予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也会逐渐形成。例如,在《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教学中,由于“导学案”中包括了如何选择仪器、将具体实验步骤设计为填空题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做演示实验,其他学生观察这位同学的操作过程、现象等并提出下列问题:①哪一步实验操作不规范?②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③你将如何操作?这三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认真思考、讨论,不仅可以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启迪学生自己探求实验方法。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步步深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了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倍增,学习效果良好。

3.“导学案”的演示实验由学生做,有利于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致使学生一味死记硬背而无暇顾及“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做实验能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让他们在成功地设计和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和验证,积极地思考、探索,从而迸发出更多的智慧和灵感。一个演示实验的顺利完成,是学生诸多能力综合协调的结果。在实验室中做实验,仪器、药品均由教师准备妥当,实验步骤也由教师拟定,学生只要“依章操作”就可以了,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而让学生做则不同,所用仪器、药品要学生自己找,实验步骤必须通过“导学案”预习才能知道,实验中的异常现象要自己分析、处理(稍困难的老师要给予指导),因此学生实验时全身心投入,思维极其活跃。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碰到学生不会操作的实验,可采取“老师示范,学生演示”的办法,让学生亲自体验。

例如焰色反应的操作,老师以Na为例先演示一遍,讲清操作要领后让学生上台表演,Na换成K焰色怎样,再请另一位同学演示Na换成Cu后焰色怎样,能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再比如浓硫酸的性质实验中,老师讲清实验的要领,然后让学生来做。结果同学们都做得很好,效果也很不错。使学生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更主要的是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实现了学生要求自主学习、愉快学习的愿望。

总之,“导学案”教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重课标、重引导、重互动、重反思,对传统、单一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问题,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了可靠保证。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科学的、成功的。实验教学改革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的生机和乐趣,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新知识。

参考文献:

[1]房宏.实施学案导学,实现增效减负.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1):10-11.

[2]周建华.高中化学“学案”设计的视角.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1):26-27.

[3]姚蕾.实施“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体会与思考.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2)15-16.

[4]董敏.焰色反应实验的改进.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5):42.

实验教案篇5

摘 要 合理编写导学案,课前发放,使学生实验学习预设明确;实验时学生小组合作、暴露思维,教师对实验中生成性问题及时点拨,使实验课呈现动态、生成的特征;实验后确保讨论反思充分,对学生实验作出多元评价。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导学案 预设 小组合作 生成 讨论 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被中学教师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背景下,生物实验教学无疑是整个高效课堂这个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为此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导学案模式就如何提高高中生物实验的教学效益作了一些探索。

1 问题导学,预设明确

实验课上,常常会有学生不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去做;在实验中又相互观望、犹豫不决,或者按教师给的实验步骤“照单抓方”,实验做完了,连实验原理都没搞清楚。同时,一个实验小组的学生,往往有的人忙个不停,而有的人就是看别人做实验,没有参与实验过程。因此,在实验教学导学案中设置的问题,除了结合实验基本知识、原理和操作外,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目标和探究方向,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在实验课前就有明确的实验学习预设。同时,教师根据实验内容,按异质分组原则将全班分成若干实验小组,每个实验小组一般由4位学生组成,确定一位小组长,明确组内成员分工,如谁去取实验材料,取什么样的实验材料,谁做实验记录,或者分别完成几组实验……这样可避免学生相互推诿,作壁上观,又可避免群龙无首,一哄而上,充分利用了有限的课堂时间。

实验教学的导学案除了具有一般导学案的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层次性等特点外,特别注意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加问题的趣味性和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先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再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如做“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实验时,教师要求学生先在家制作一碟腌黄瓜或萝卜,观察黄瓜腌制前后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腌制后的黄瓜比腌制前的软?碟中的汤汁是从哪里来的?这种来自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情境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热情。

实验课若仅按照课本实验中的材料、步骤、要求进行实验教学,难免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验导学案中,教师在要求每个实验小组除完成课本实验内容外,还需要完成变式内容。变式内容是根据课本实验内容或变换某个条件或增设与之相关的内容或根据条件设计完成相关实验,用于训练学生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如在做“比较过氧化氢酶和铁离子的催化效率”时,除了设置如为何要用新鲜的猪肝?猪肝为何要研磨?“你将根据什么现象来判断催化效率的高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思考:能否用马铃薯或其他材料代替新鲜的猪肝?请带着你的材料来实验。而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设置变式实验:1~5实验小组探究“温度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6~10小组探究“pH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11~15小组探究“营养条件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通过导学案,对实验课进行较为详细的预设,学生实验课前就基本了解实验课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清楚了实验课要完成的任务和实验的基本流程,实验时就可以相互合作,有序高效的完成实验学习任务。

2 暴露思维,生成点拨

在遵守实验规则的前提下,教师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发现学生实验中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捕捉学生实验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及时点拨,使实验课具有动态的、生成的“精彩”,教师的“导”十分重要。

为了及时发现、处理各个实验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新出现的问题,每节实验课,笔者都邀请2~3位同年级的教师一起指导。仪器、材料、药品等放在实验教室前面,不发放到实验小组。教师可先集体提醒学生注意本实验过程中最关键,可能影响到整个实验成败,难以通过语言或图解理解的步骤,需要时可适度演示。比如“显微镜操作”中的高倍镜的使用方法,“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中的压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血球计数板的使用,这些步骤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学生很难理解,而动作示范结合适当的言语指导则清楚明了,可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但教师应尽可能减少示范的内容,更不可示范整个实验过程,以免限制学生思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在补充少量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各实验小组对预习中形成的实验方案进行讨论,合理改进。同年级的多位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及自主实验过程中,分别负责解决几个实验小组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实验的目的、原理、材料、用品,思考实验方法、步骤、结果、误差等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比较课本实验和自己设计的实验的优缺点;诱导学生及时、主动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或实验设想,无论“错”还是“对”,“合理”或是“不合理”。经过教与学的互动,使“错”的观点、“不合理”的实验设想得到纠正,从而建构出正确的认知,掌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完成实验教学的目的。

“一切循规蹈矩的实验约束只会压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要害怕犯错误,可以是实验材料、实验操作的“改进”,也可以是课本实验的变式内容,还可以是本课实验的深入研究。学生的“错误”其实是难得的活教材,引导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法,比简单地模仿课本,得到一个预期的正确结果,收获要大得多。同时,一定程度上还培养了学生正确对待“错误”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只是对学生的鼓励、疑难的点拨以及确保学生不违背实验规则。

3 交流得失,多元评价

要提高实验课堂的效益,实验结束后的讨论交流十分重要。然而,由于实验中生成性问题的处理,许多时候实验结束时,下课铃也快响了,学生只能匆匆收拾好仪器和实验台离去。

在实验导学案中,增加了“实验反思与质疑”小栏目,作为学生实验课后的作业。教师通过对学生“实验报告”和“实验反思与质疑”的批阅,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如“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中色素带颜色太浅的原因,“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染色过浅的原因等,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组织学生讨论,这样确保了讨论时间的充足。讨论坚持开放性、多样化,教师做适当的引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各小组结合本组实验具有情况讨论汇报,也可以全班讨论争鸣。通过思维的碰撞,学生交流实验操作技巧,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心得,加深对实验及相关知识的理解。

建立多元评价,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相互评价、小组间比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实验中的设计、操作、观察、创新、质疑、情感态度等进行多角度、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确定努力目标,能激发学生发挥特长、勇于创新,也能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在实验中一些变式处理、标新立异的构思尤其要倍加呵护,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即使是错误的想法或是失败的实验结果,也应该就其中可贵的创新精神予以鼓励。

4 问题与反思

不少实验需学生联系生活,在课前做一些小实验,这对寄宿学生而言有些困难,尽管在组建实验小组时考虑走读生与寄宿生的混搭,但实践中仍有许多小组不能很好地完成。为了即时处理学生实验中的生成性问题,尝试让多位同年级教师一起协助指导,这需要教师密切合作,各班实验安排时间的协调,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实验后的讨论与评价在下一节课的开头,这样的安排虽然增加了实验教学时间,但对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益很重要,不过需要对学期教学计划合理调整。

参考文献:

[1] 姜彰文.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效益之探索[J].中学生物学,2009,4:34-35.

[2] 黄仰奕.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三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初探[J].生物学教学,2005,6:29-30.

[3] 彭月生.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学生物学,2005,1:33-34.

实验教案篇6

【关键词】 临床案例分析 实验诊断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的必要手段,其特点是利用实验室平台完成某一实验项目的操作,从中学到基本技术,并对实验原理、方法的优劣、注意事项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在确保实验环节在控的情况下,能对异常结果进行准确的分析,并得出结论。对于一些难于确诊的疾病,还可以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灵感。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所接受的实验诊断学教学大多数由医学院校检验专业的教研室承担,如何利用实验室平台,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高他们的诊断能力是检验医学专业教师的重要任务。实验诊断学课程是临床医学等专业学生的桥梁课,其特点是利用实验室手段完成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其中包含着大量实验数据和临床疾病的信息。但是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他们还没有掌握足够的临床知识,而且今后也不亲自参与实验室检验,这样使得他们既难于短期内消化教材中涉及的临床问题,也难于理解某些检验项目的原理和意义。从而导致这门课程的教与学都带有较大的难度。

在理论课进行病例讨论式教学,因其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趣味性,深受广大师生欢迎,也得到了国内外多数医学教育理论家的认同[1-3]。但是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如果对临床问题的解决仅停留于理论上,仍将会陷入纸上谈兵,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如何利用实验课教学加深学生对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操作技能和结果分析等知识的印象?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模式。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1 研究方法

1.1 教学对象

五年制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及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实验诊断学》课程分别在上述专业学生的第6和第7学期进行教学。

1.2 课程设计

1.2.1 知识模块的划分 根据大纲要求,将所有实验内容划分知识模块,划分的依据是临床常见病的实验诊断。基本划分为:①血液一般检验(常规):主要应用于对常见贫血、感染的初步诊断、其它血液病的过筛,以及上述疾病的疗效判断。特点是临床常见、标本易得、操作安全,成本低。②骨髓细胞学检验:主要应用于几种常见的血液病,如营养性贫血、ITP、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特点是形态掌握,临床比较常见、标本易得。③尿液一般检验:主要应用于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和肾盂肾炎等,特点也是临床常见、标本易得、所需设备及试剂简单,便于实验室开展。④早期肾脏损害的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糖尿病、高血压、药物性肾损害的早期诊断。特点是临床常见、标本易得,本实验室有一定的研究基础。⑤其它知识模块:由于学时有限,可采用验证性的实验教学。也可根据实验室条件和临床病例资源情况选择性地开展。

1.2.2 问题的准备 根据具体的临床病例,设定学生在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所要回答的问题。所准备的问题大致包括:①对现有资料(临床症状与体征、病史等)的分析;②初步印象;③最初使用的检验项目;④检验过程与质量控制;⑤诊断该病所需的进一步检验(查)项目。

1.2.3 学生分组 按照自由组合或学生花名册分组的方法,每小组人数在3~6人。

1.2.4 病例采集 根据授课计划规定的教学进度和知识模块划分情况,由各小组的学生深入临床科室采集相关病例,包括问诊、基本的检体诊断和其他辅助检查报告单的阅读。根据上述结果,摘录、编辑成初步的病案资料。

1.2.5 标本收集 征得病人和医护人员同意,留取合格的检验标本,作好标记后在规定时间内送达实验室,如不能及时检测,由带教老师妥善保管。

1.2.6 实验准备 带教老师根据实验内容准备好器材与试剂。要求材料充足,仪器设备处于质控状态。

1.3 教学实施

1.3.1 带教老师交代病人临床资料,由学生小组内部讨论,确定初步诊断意见和所需检验项目。

1.3.2 达成一致意见后由带教老师简单的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方法、结果处理和注意事项,并进行必要的操作演示。然后由学生按照实验指导或操作说明书自己完成实验。

1.3.3 实验报告或课下作业 学生在课堂或课下分组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得出初步诊断意见后,连同其他相关问题的讨论结果,写在实验报告中。

1.4 课后总结与成绩评定

每次实验完成后,带教老师根据学生实验情况和实验报告中所暴露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组织学生再次回到临床科室,调阅病人的完整病历,将自己的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进行比较,验证自己的分析能力,找出自己的差距,积累更多的诊断学知识。在评定试验成绩时,主要依据是:①采集病例和临床标本的积极性与时效性。②与同组同学分工合作完成试验项目的自觉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③课堂讨论发言的积极性与准确性。④实验报告书写的规范性和实验结论的准确性。⑤与临床医护人员和病人交流的能力。

1.5 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考试成绩分析、学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三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座谈会在学期第9教学周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在本课程结束且已获知考试成绩后、完成专业课学习后和毕业实习后的三部分学生中进行。以保证信息的客观性。

2009年4月郑文芝等:临床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第2期2009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第2期2 结果

上述教学方法开展5个学期,共有1 420名学生接受了该训练,其中有40%的学生亲自参与了临床病例和标本的采集,收集到典型病例累计60余例。理论考试中病例分析类试题占50%,学生在该类试题中得分率普遍较高,多数班级平均分数在75左右,个别班级达80分。问卷调查及学生座谈会信息显示,学生觉印象最深是贫血、肺部感染、白血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糖尿病、高血压性肾病和尿路感染等疾病的实验诊断,符合教学大纲要求。92%的学生对这种实验教学方法表示认同,60%的学生建议增加实验课比例,其中毕业生在该方面的反应尤其强烈。

3 讨论

上述实验教学方法的实施,得之于以往实验诊断学在实验考核中的启示。因为在过去的实验考核中,主要考核学生正确选择化验项目、正确操作、正确分析结果的能力[4-6]。学生对所讨论的病例仅停留在书面介绍,没有具体的感性认识,更不参与临床标本的收集。而采用上述教学模式,学生亲自参与了从接触病人,收集第一手临床资料,到指导病人留取标本,直至完成检查与诊断的全过程。在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方面得到了锻炼,同事培养了学生与病人,学生与临床医护人员和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能力,有利于今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和同事关系。同时也为教师在理论课上进行案例讨论提供了大量素材,使学生更明确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

实验教学是理论课教学的必要补充,尤其是本科生,培养过硬的动手能力更为重要。为此,许多医学院校承担不同课程的教师都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体现了各自的特色[7]。比如大学生科研兴趣小组、个别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上述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8],适用于基础课学习阶段。但实验诊断学的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的临床应用。学生能否有意识地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诊断手段,对具体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进行初步诊断,是他们今后能否对疑难病例进行正确诊断的基础,也关系到他们能否树立独立面对病人的自信心,更是激发他们掌握更多诊断学知识的良好契机。如果学生在对具体病例处理的过程中遇到难于解决的问题,势必要通过自觉地查阅文献、请教临床带教老师、访视病人等途径,找到正确的办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一些暂时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将成为他们今后通过学历深造和临床科研为之继续探索的支撑点,可避免目前某些医务工作者缺少研究目标与思路,进行盲目研究的局面。

事实证明,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专业特点,确定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效果,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文芝,温晓艳,李萍,等.适应现代医学发展方向,突出实验诊断教学特色[J].医学教育,2005,25(4):95-97

2 赵自刚,牛春雨,侯亚利.以病例分析为切入点 提高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J].医学教育探索,2003,2(2):43-44

3 钱方明.改进案例教学,提高案例教学质量[J].嘉兴学院学报,2002,18(1):206-207

4 郑文芝,温晓艳,李立宏,等.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与展望[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22(3):76-78

5 姚敏捷,李艳,梁兆祥.在实验诊断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实践[J].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2002,24(4):243-244

6 温晓艳,郑文芝,李萍,等.实验诊断学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J].北京:全国实验诊断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2003.100-102

7 郑文芝,温晓艳,李立宏.医学院校专接本学生与普通本科生学习能力的比较与教学模式反思[J].检验医学教育,2005,12(4):24-25

实验教案篇7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旋律[1],也是当前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最迫切的要求,尤其是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学,更应该坚守“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勇于提问、勇于探索、与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良好学习环境。

一度以来,单调、枯燥、压抑、机械、重复几乎成了高三课堂的代名词,而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课,一旦进入高三阶段也同样失去了它应有的本色,完全被讲题、练题所淹没。我省今年新的高考方案注重以测试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主导,重点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加工、化学实验探究、从化学视角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等能力。新的高考方案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应把握复习方向充分剖析考纲,及时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 ,探索有效课堂[3]。课堂教学作为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经历,没有理由不让它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激情,焕发活力。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让我们分别给课堂若干个支点,它可以促进教学相长,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动力,即使是高三的课堂,我们依然可以化烦躁为激情、化苦闷为活力。

二、问题解决方案

1.探究有效课堂,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案例一:《定量实验专题复习》

广州市高三毕业班“一模、二模”测试反馈:学生在解答实验题存在畏难情绪,主要体现以下几种情况:(1)完全放弃,空白 (2)见题就紧张,心理没底,少量的作几问、但部分错误 (3)涉及基本理论问题或开放性问题时找不到思维方向。(4)不注意细节,答题时拿不到高分。高考理综卷化学部分满分100分,实验部分64分,可见分值比重之大,同时也充分体现实验模块的重要性。以下以两堂平行《定量实验专题复习》课来讲述我的策略。

片段一:

例1:(07江苏理综)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4NH4++6HCHO=3H++6H2O+(CH2)6N4H+[滴定时,1mol (CH2)6N4H+与1mol H+相当],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I:称取样品1.500g。

步骤Ⅱ: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Ⅲ:移取25.00mL样品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④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色变成色。

例2:(09浙江理综)

(4)为了分析残留物中铁元素的含量,先将残留物预处理,使铁元素还原成Fe2,再用KMnO4标准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5Fe2++MnO4-+8H+ 5Fe3++Mn2++4H2O

①滴定前是否要滴加指示剂?_______(填“是”或“否”),请说明理由________。

师:前阶段我们复习了酸碱中和滴定,请问例题1中指示剂的颜色有何化?

生1(1班):(迅速地)酚酞指示剂由无色变红色。

师:掌握不错,拿稳基础分,那么请问例2中滴定前是否要加指示剂。

生2:(迟疑)不知道。

生3:是,理由……………不清楚……..

生4:否,理由……………不清楚……..

师: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到底需不需要指示剂?

生:(讨论激烈),还是不太清楚。

师: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出发,KMnO4溶液为紫红色,作为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时,达到滴定终点溶液由浅绿色变为紫红色,事实上我们就可以用KMnO4溶液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而不需要其他的指示剂。

生:(机械点头、表情漠然)

本堂课自我感觉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吸收度较低。针对以上情况,对于同样的内容在另外一个班我做了适当的教学调整,发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段二:

课前准备:

试管一支、KMnO4溶液、FeCl2溶液、滴管2支

师:今天我们先做试验后分析试题。

生(5班):好!好!(热烈鼓掌,情绪高涨)

师:请一位同学描叙KMnO4溶液、FeCl2溶液的颜色。

生:紫红色、浅绿色。

师:回答非常正确,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做实验,其他同学观察试验现象。

生1:取一支试管,加入约2-3ml的FeCl2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KMnO4溶液。

生2:试管内颜色变为紫红色。

师:非常好,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例题2。

生:(高兴、自信)老师,会做了。

师:请一位同学帮我们分析例题2。

生3:否,因为KMnO4溶液为紫红色,不需要加指示剂,滴定终点溶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师:回答非常正确,相信大家定量实验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2、促进探究学习、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从传统“填鸭式”教学观念中我们吸取教训,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究时空。教学时我们应该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的空间,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空间。学生在这个广阔的空间交流情感,碰撞出创造的火花。面临新的高考方案,在实验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应该放手给学生自己探索、自主研究。

案例二:《实验设计及步骤》

片段三

课前准备:试管、镊子、单孔橡胶塞、导气管、

例3:某学生拟定通过测定粗锌(杂质与稀硫酸不反应)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来测定粗锌的的纯度。

试剂及仪器:粗锌、稀硫酸、试管、镊子、单孔橡胶塞、导气管、托盘天平、量筒、水槽、铁架台

(2)实验时在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如何将试剂加入试管并使反应开始?请设计实验方案并描叙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请根据我提供试管、镊子、单孔橡胶塞、导气管这几样简单的仪器、试剂(可由其他物品代替)设计实验,可以四人一组,分组讨论设计。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班级里马上气氛热烈,高三复习课同样可以很活跃)

师: 请一位同学讲述本组的设计

生1:取试管一支,加入少量稀硫酸,用镊子夹起一小块粗锌,塞上连接了导气管的单孔橡胶塞。

师: 请一位同学来模拟操作该实验。

生2:取试管一支,加入少量矿泉水(代替稀硫酸),用镊子夹起一小节粉笔(代替粗锌)放入试管内,塞上连接了导气管的单孔橡胶塞。

师:(激动地)这位同学的设计非常好,就地取材既形象又生动,请问

我们收集到的气体会不会损失很大呢?如何注意细节问题?

生:(激烈讨论)

师:(将该实验再重新模拟演示一遍,适当校正细节问题),取试管一支,加入少量矿泉水(代替稀硫酸)稍微倾斜,用镊子夹起一小节粉笔(代替粗锌)小心放在试管口,塞上连接了导气管的单孔橡胶塞,缓缓将试管竖起来。我们在书写实验步骤时一定要注意细节问题,减少不必要的失分。相信通过刚刚的模拟实验,对于此类书写实验步骤的考题,我们可以迎刃而解了。

(全班学生都能认真的答题)

三、反 思

实验教案篇8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化学实验安全

【学习目标】

1.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志,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预习】

一、化学药品的保存与使用

1.化学药品的保存

(1)固态物质一般保存在________;液态物质一般保存在________。

(2)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若保存在玻璃瓶中时,瓶塞应用________。

(3)硫酸、硝酸、汽油等保存在玻璃瓶中,瓶塞应用________。

(4)硝酸等见光易分解的物质保存在________玻璃瓶中。

(5)白磷保存在________中。

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识别与存放

危险化学品常分为不同的类别,具有不同的图形标志,如:

观察上述图标,回答下列问题:

(1)装运浓硫酸的箱子应贴的图标是____;盛有大量酒精的容器封装后应贴的图标是____。

(2)贴有图标B、D的化学试剂应______保存,放置在远离____________的地方。

3.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的几个原则

①三不:不能用手直接取用或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能尝药品的味道。

②少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2

mL,固体盖住试管底部即可。

③防污染:实验后剩余的药品(Na、K除外)既不要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实验室指定的容器内。

(2)常用药品的取用方法

①固体药品的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用______取用;块状药品用______取用。

②液体药品的取用:少量液体用__________吸取;一定量液体用______量取;大量液体可直接倾倒。

4.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酒精着火

迅速用__

__或沙子盖灭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适量3%~5%的________溶液

浓碱沾到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适量稀的________溶液

浓酸洒到桌子上

应用________溶液中和后,再用水冲洗

浓碱洒到桌子上

应用________中和后,再用水冲洗

酸或碱溅到眼中

立即用______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二、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

1.物质加热中的安全问题

(1)从安全的角度分析实验室中用酒精灯进行加热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②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________另一只酒精灯。

③用完酒精灯,必须用____________,不可用嘴吹灭。

④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仪器和加热方法

①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燃烧匙等。

②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③给液体加热时,可使用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④给固体加热时,可使用试管或________。

(3)加热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①加热时,容器外壁不能有______,底部不能与酒精灯的________接触。

②开始加热试管时,要先进行________。

③加热液体的试管不准对着__________。

④加热过程中的实验仪器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放在________上。

2.要特别注意安全的实验操作

(1)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等)之前,要________________。

(2)用H2、CO还原Fe2O3、CuO时,应先____________,再

(3)实验室制取CO、Cl2等有毒气体时,要在__________中进行,要有尾气处理装置。

(4)加热法制取气体且用排水法收集时,实验结束时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稀释浓H2SO4时,将__________沿器壁缓缓加入______中,边加边搅拌,直至冷却至室温。

【活学活用】

1.为了火车客运安全,下列药品:①NH4NO3

②(NH4)2SO4

③食盐

④油漆

⑤汽油

⑥黑火药

⑦生石灰,从化学性质判断,由于易燃易爆而不能带上火车的是(

)

A.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⑦

C.①④⑤⑥

D.①④⑦

2.在实验室中,对下列实验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

A.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擦洗

B.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C.实验室中含硫酸的废液可以直接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

D.实验时,万一酒精灯被打翻引起酒精燃烧,应用水灭火

3.下列用图示表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__。

4.化学实验中安全意识是重要的科学素养,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

B.取用少量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记

C.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浓H2SO4

D.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先通氢气再加热

【达标检测】

1.据最新报道,某观测井中检测发现Sr等释放β射线的放射性物质浓度上升,创开始检测以来的最高值。为了警示人们应贴的警示图标是(

)

2.下列实验操作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用10

mL量筒量取8.5

mL的水

B.实验剩余的药品有的可以放回原瓶

C.把烧杯放在垫有石棉网的铁圈上加热

D.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

3.下列有关试剂的取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胶头滴管可用来取用少量液体试剂

B.无毒的固体试剂可用手直接取用

C.多取的钠可放回原试剂瓶中

D.取用固体试剂时,可用药匙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

C.试管和烧杯都可以直接在火焰上加热

D.加热后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5.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第2课时

过滤、蒸发及SO42-的检验

【学习目标】

1.掌握过滤、蒸发等实验基本操作及适用范围。

2.

通过粗盐提纯实验,掌握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除去的原理和方法。

3.学会SO42-检验的方法和试剂加入顺序。

【预习】

一、过滤和蒸发

1.过滤

(1)过滤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填写图中实验仪器的名称。

(2)在进行过滤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一贴:滤纸紧贴____________;

②二低:滤纸边缘略____________边缘;液体的液面略____________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靠到__________上;

玻璃棒的底端应轻靠到________________一侧;

漏斗颈的末端应靠到________的内壁上。

2.蒸发

(1)蒸发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填写图中实验仪器的名称。

(2)在进行蒸发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应用__________不断搅拌,防止由于__________造成液滴飞溅;

②加热到蒸发皿中剩余____________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③热的蒸发皿应用________取下,不能直接放在________上,以免烫坏实验台或引起蒸发皿破裂。如果一定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则要放在________上。

【活学活用】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下图中的操作有两处错误(

)

(2)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一定是由滤纸破损所导致(

)

(3)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可用玻璃棒搅动过滤器中的液体(

)

(4)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的目的是防止固体迸溅(

)

(5)实验完毕后,用手直接取走蒸发皿(

)

(6)过滤、蒸发过程中都会用到玻璃棒(

)

2.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

(

)

A.硝酸钠、氢氧化钠

B.氧化铜、二氧化锰

C.氯化钾、二氧化锰

D.硫酸铜、氢氧化钙

二、粗盐的提纯

粗盐中主要含有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MgCl2、CaCl2以及一些硫酸盐等,除去这些杂质的主要步骤如下:

【思考与交流】

1.粗盐中什么杂质易于除去?如何除去?

2.用上述方法后还含有的杂质是什么?

3.若要除去粗盐中的下列杂质,则应加入什么试剂?把试剂的化学式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填入下表:

杂质

加入的试剂

化学方程式

Na2SO4

MgCl2

CaCl2

4.加入你选择的试剂除掉杂质后,有没有引入其他离子?想一想可用什么方法再把它们除去?

【归纳总结】

【活学活用】

3.依据粗盐提纯的原理,除去氯化钾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镁、硫酸镁等杂质,可选用氢氧化钡溶液、稀盐酸和碳酸钾溶液三种试剂,按如图步骤操作:

滤液纯净氯化钾溶液

(1)

B的化学式是________,C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加入过量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过量B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热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SO42-的检验

【问题讨论】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检验某试液中是否含有SO42-

试液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解。

结论:试液中有SO。

思考:该方案是否严密?请说明理由。

【归纳总结】检验SO的流程:

【活学活用】

4.某溶液中含有MgSO4和Na2SO4两种溶质,选择适当试剂将溶液中的镁离子转化为沉淀或固体分离出来,设计实验流程如下:

(1)欲证明滤液中存在SO、CO,选用的方案是先取少量的滤液滴加过量的________,发现有气泡生成,再向其中加入________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可证明SO、CO均存在。

(2)如何洗涤MgCO3沉淀?

(3)如何检验MgCO3沉淀是否洗涤干净?

【达标检测】

1.下列仪器用于过滤和蒸发分离物质的是(

)

①漏斗

②试管

③蒸发皿

④天平

⑤烧杯

⑥研钵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①③⑥

2.过滤实验中,有关仪器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

A.玻璃棒用来搅拌溶液

B.玻璃棒用来引流溶液

C.烧杯用来承接滤液

D.漏斗用来制作过滤器

3.下图是关于蒸发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好铁圈,放上蒸发皿,再放酒精灯

B.给蒸发皿内所盛液体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

C.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而使固体迸溅

D.蒸发的过程中,用酒精灯一直加热到全部固体析出,没有水分

4.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

A.加入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

B.先加HNO3酸化,再加Ba(NO3)2溶液

C.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

D.先用盐酸酸化,若有沉淀,则过滤,滤液中再加BaCl2溶液

5.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把适当的试剂、操作方法的字母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A.加适量盐酸、过滤

B.加适量水、过滤、蒸发

C.加适量水、过滤

D.加热(高温或灼烧)

E.加适量盐酸、蒸发

F.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结晶

(1)碳酸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__________;

(2)氯化钾粉末中混有碳酸钾__________;

(3)氧化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钙__________;

(4)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的炭粉__________;

(5)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食盐______________。

第3课时

蒸馏和萃取

【学习目标】

1.通过制取蒸馏水,学会蒸馏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2.初步学会Cl-的检验方法。

3.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学会萃取和分液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预习】

一、蒸馏

1.蒸馏

(1)蒸馏实验原理

对于

混合物,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

不同,用蒸馏的方法除去

的杂质。

(2)实验——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①指出图中主要仪器的名称及作用

(3)实验注意事项

①蒸馏装置的连接应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

②冷凝水的流向要________进水,________出水。

④加入碎瓷片(或沸石)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蒸馏实验装置的改进

当用蒸馏的方法分别获取几种沸点不同的液体时,应该用温度计控制收集沸点不同的馏分,装置改进如下:

说明:(1)温度计的水银球应置于

(2)制取蒸馏水时可以不使用温度计,因为

2.实验1-3: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流程及Cl-的检验

(1)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流程

(2)Cl-的检验

【活学活用】

1.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两处明显的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

(4)收集完蒸馏水后,是先撤酒精灯还是先停冷凝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酒精是含水约4%的液态乙醇,向工业酒精中加入生石灰,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且生成物不溶于乙醇:CaO+H2O===Ca(OH)2。要在实验室中将工业酒精转化为无水酒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可采取的分离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2)在你选择需要加热的实验方法中,需要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外,还有_____________。

(3)在该方法的实验步骤里,紧挨加热之前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对此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萃取

【预习】

1.萃取

(1)萃取是利用物质在________的溶剂里______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加入的溶剂称为______。

(2)分液是把萃取后两种_____

_的液体分开的操作。

(3)分液常要使用

(4)阅读教材实验1-4完成下列内容:

(1)实验中用到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操作可分解如下几步

①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②把50

mL碘水和15

mL四氯化碳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③检验分液漏斗活塞上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④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地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⑤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⑦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⑧静置,分层。

正确的操作顺序(用上述序号填写)__________________①⑧______⑤⑥

(3)上述步骤⑤的操作中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⑦的操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选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能不能用酒精来萃取碘水中的碘:________(填“能”或“不能”),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

1.萃取的三个“三”

三仪器:①

三种常见萃取剂:①

三原则:①萃取剂和原溶剂________;②萃取剂和溶质__________;

③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______在水中的溶解度。

2.分液漏斗的使用和检漏方法

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若漏液可在活塞上涂少量凡士林。

检漏方法:在分液漏斗中注入少量的水,塞上瓶塞,倒置看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正立后把瓶塞旋转180°,再倒置看是否漏水。

3.分液操作的注意事项

(1)振荡时,要不时地旋开活塞放气,以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造成危险。

(2)分液时,分液漏斗下端要________________,以防液滴飞溅。

(3)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下层液体时,要注意待下层液体恰好流出时及时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注意不能让____________流出,____________应从上口倒出。

【活学活用】

3.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液漏斗使用前要检验它是否漏水

B.萃取剂要求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

C.注入碘水和萃取剂,倒转分液漏斗反复用力振荡后立即分液

D.若用苯作萃取剂,则分层后上层液体呈紫红色

4.实验室用含有Ca2+、Mg2+、Cl-、SO、Br-等离子的溶液进行有关实验,

已知:Cl2+2Br-===Br2+2Cl-。

原溶液

(1)操作②使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该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所用主要仪器是________。

(2)若溴(Br2)是从上层液体获得的,则使用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用酒精。

【达标检测】

1.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

A.萃取

B.过滤

C.蒸馏

D.蒸发

2.下列关于蒸馏实验中仪器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灯内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

B.蒸馏烧瓶应垫上石棉网加热

C.蒸发和蒸馏过程中都需用到玻璃棒

D.接收馏分的仪器名称为锥形瓶

3.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正确的操作是(

)

A.分液时,原溶剂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萃取剂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

B.分离液体时,将漏斗拿在手中进行分离

C.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上的小孔与大气相通时打开活塞

D.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是液体,振荡后不必拧开活塞把气体放出

4.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

A.某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

B.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

C.某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

D.某溶液中加稀硫酸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CO

5.在常用方法和混合物之间连线。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1课时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单位及含义。

2.理解物质的量的基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3.能进行物质的质量、微粒数目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

【预习】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阅读书P11——资料卡片,完成下表:

国际单位制(SI)中的七个基本单位

物理量

质量

电流

热力学

温度

物质

的量

发光

强度

单位名称

及符号

米(m)

秒(s)

安(A)

开(K)

坎(cd)

(1)物质的量是一个

,表示含有________________

____,用符号

表示。“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概念,为专用名词,不可任意加减字,既不是物质的质量,也不是物质的数量。

(2)物质的量的单位是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阿伏加德罗常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约为________________个,用符号________表示。

(2)物质若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个微粒,其物质的量为

(3)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NA,约为6.02×1023

mol-1,其单位是________。

(4)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n=__________________。

【活学活用】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物质的量可以理解为物质的数量(

(2)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3)物质的量描述对象是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

(4)1

mol氢中含有2

mol氢原子和2

mol电子(

(5)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2.

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错误的是(

A.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B.0.012

kg

12C含有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的量是1

mol

D.1

mol

NH3

所含原子数约为2.408×1024

3、1

mol

C中约含有

个碳原子。

4、0.3

mol

H2SO4约含有_____________

个硫酸分子。

5、

1.204

×

1024个H2O2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6、1

mol

Na2CO3中含有__

_molNa+、

___molCO32-,共含有离子的个数约为_________个。

7、与0.3

mol

H2O

含有相同氢原子数的是(

)

A.

0.3

mol

HNO3

B.

3.612

X

10

23个

HNO3分子

C.

0.2

mol

H3PO4

D.

0.1mol

NH3

【预习】

二、摩尔质量

1、阅读书P12——图1-11,完成下列内容:

1

mol

H2O

1

mol

Al

个水分子

个铝原子

18g

H2O

27g

Al

(1)1mol不同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是

,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

,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也

(2)1mol任何粒子集合体都约含有

个粒子,而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粒子的

相等。

2、摩尔质量有关概念的理解

【学与问】

24.5g

H2SO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1.5mol

Na2CO3的质量是多少?

【活学活用】

3.下列有关摩尔质量的描述或应用中正确的是(

A.1

mol

OH-的质量为17

g·mol-1

B.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44

g

C.铁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D.一个钠原子的质量等于

g

【归纳总结】

【活学活用】

4.在14.2

g

Na2SO4中:

(1)含有的Na+的数目是____________;

(2)含有的SO的质量是__________;

(3)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5.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3

g钠由原子变成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

0.2NA

B.0.2NA个硫酸分子与19.6

g磷酸(H3PO4)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28

g氮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D.NA个氧分子与N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为8∶1

【达标检测】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尔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的物理量

B.0.5

mol

H2O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

C.64

g氧相当于2

mol氧

D.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原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氯含有6.02×1023个微粒

B.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约等于6.02×1023

C.钠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D.H2O的摩尔质量是18

g

3.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

g·mol-1,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A.M

g

B.

g

C.

g

D.

g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酸的摩尔质量与6.02×1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6.02×1023个N2和6.02×1023个O2的质量比等于7∶8

C.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目约为0.2×6.02×1023

D.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二氧化碳分子质量是44

g

5.(1)

O2和O3是氧元素的两种单质。根据分子式回答:

等质量的O2和O3所含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

(2)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含有的质量。

①已知NH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则NH3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②1.28

g某气体含有的分子数目为1.204×1022,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③已知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b

g,则铁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④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已知a

上一篇:品德教案范文 下一篇:亲子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