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案范文

时间:2023-09-29 20:40:34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篇1

关键词:导学案;素质教育;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16-01

物理是高中阶段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科目,是主要研究和分析物质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高中物理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面广,并且知识内容渐渐趋于专业性,同时物理也是一门非常典型的理性学科,因此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作为高中物理教师的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将知识传输作为教学的重点所在,而是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在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例题的学习和了解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并且通过知识的不断深化和累计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甚至是自主学习的能力。

几年来席卷全国各阶段的素质教育体制改革把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实践等新型教学理念带入各阶段的教学课堂,高中也不例外。一方面,相对于其他低年级阶段来说,高中阶段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锻炼和知识累积,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自学能力,另一方面考虑到大部分学生以后都会进入更高层次的学府深造,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基于以上两点的考虑,高中阶段既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阶段,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而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导学案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之一,那么该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利用好导学案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导学案能引导学生形成自主预习的习惯和意识

导学案既可以看作是新旧知识点的连接桥梁也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最重要的方向指导。尤其是对于高中物理这门学科来说,本身所包含的知识连贯性和专业性都非常强,所以即使是有了一定知识储备的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无法完全不借助外力就能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所以,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自身的专业技能给学生以预习上的指导。

首先,通过导学案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够明确学习内容的主次之分。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和数学等学科相似,高中物理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以单元为系统,以章节板块。简单来说,就是每个单元的知识之间虽有联系,但也可以独立存在,但单元内部各章节知识点之间则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并且每个章节都会有一个或者几个相对重要的知识点,其余的内容作为补充附着其上,这样就导致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由于自身知识经验的不完全,导致知识预习无法面面俱到。而导学案的出现则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点,教师在制定导学案的过程中会根据课本每个章节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将学习重点进行罗列,并且以问题或者目标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就可以根据教师事先理好的思路层层推进,提高预习效率。

其次,通过导学案可以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虽然高中学生有了九年正式的学习经验作为铺垫,但还是有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提前预习的习惯,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感到听课吃力,甚至跟不上教学进度。而通过导学案,教师通过书面的方式将预习目标布置成为一种有形的东西,甚至可以掺杂进课下作业的任务布置之中,在导学案的不断暗示和教师的任务影响下,学生会从被动的预习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适应,慢慢的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并且课堂反馈也会让学生一点点意识到课前预习的优点所在,良性循环实现后,学生在高中物理这门学科的课前预习中也就更加自觉主动。

2.导学案能实现课堂知识的承接和过渡

课堂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传输新的知识,但是上文中已经提到,物理教材章节之间的知识点是环环相扣的,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在教授新知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承接和过渡。而导学案就是非常好的一种知识承接和过渡载体。

首先,导学案的使用可以让学生主动性的回忆近期学过的知识内容,具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上文中提到的预习环节,二是教师在课堂新知识引入环节。针对第一点来说,导学案中教师可以结合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事先准备好相关知识的回顾和总结部分。这样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涉及到对旧的知识的回忆和串联,这样导学案就能够提供给他们最为典型的题目,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针对第二点来看,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有一个常识,那就是不能在课堂一开始就直奔主题讲解新知识,避免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期待受挫,所以通常情况下从学过的知识开始,由易到难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学习状态。

其次,导学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成为教师和学生互动的纽带。实际上重点罗列和知识回顾仅仅是导学案的一部分,我们在制定导学案的过程中重点是根据所要讲解的内容挑选典型的例题并且适当提出问题,而这些例题可以成为教师物理授课的依据,而问题则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讨论,从而在物理课堂上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利用导学案做好知识检测和总结

当堂练习题也是导学案制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题目紧贴课本上讲解的物理知识,能够起到当堂检测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水平的效果。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导学案做好学生当堂知识吸收效果的信息收集工作。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每堂物理课上的知识掌握率是不同的,通过导学案中事先设置好的检测题目,可以全面了解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知识吸收率,从而和分层次教学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在一堂课上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导学案检测到的知识吸收率,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下作业。导学案中的当堂检测部分可以了解学生在每节课上的学习难点所在,这样在物理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将导学案收上来。然后对学生的当堂学习短板进行记录,在布置课下作业的过程中做到分层次、有针对性,让学生在课下复习巩固的过程中继续对物理课堂上所讲知识的重难点进行巩固和学习,从而实现知识的最高转化率。

高中物理教案篇2

下面笔者以“楞次定律”这节规律课为例具体阐述导学案的使用.

一、教师出示学案,明确学习目标

学案导学是教育改革下的产物,是将新课程理念付诸教学实践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有责任支持、尝试,并不断完善.学案导学所倡导的交流、合作、探究学习理念,无疑是进步的,它把过去教育关注的教师怎样“教好”转移到学生怎样“学好”上来,为教育指明了方向.当然,教学模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管什么样的新兴模式,都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并不断完善.教学始于目标,也终于目标.正如布卢姆所说:“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起点.”因此,学案导学实施的第一个环节是,课前向学生出示学案,运用严谨的语言准确表述?W习目标以及学习重、难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指明方向.学案导学要想更好地应用于物理学科,既要符合其倡导的先进理念,又要结合自身特点做相应的调整,教师出示的学案是十分关键的,并且需要不断完善.

二、学生依案自学,教师依案导学

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是时展的要求,是新课程理念在物理教学中积极实践的具体体现.实施学案导学,使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自主性的探究能力培养得到保证,也使教师的教学主导性作用得到有效而有形的体现.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借助于学案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通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和探究,弄清事物发展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从中探索出知识规律的教学模式.其过程:学生依据学案自学,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案部分.教师依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分析学情,找出教学的突破口,明确引导的方法、手段.首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通过演示磁铁在不接触铝盘的情况下控制铝盘的运动,与学生的磁铁不能吸引铝的固有观念冲突,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接着,教师让学生重现上一节课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实验,一方面让学生复习旧知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磁铁靠近和远离螺线管时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是否一样,以及N极和S极分别靠近螺线管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是否一样.教师进一步设问:感应电流的方向与什么物理量有关呢?学生通过对比不难给出合理的猜想: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与原磁场方向和通过线圈内部磁通量的变化有关.整个环节,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亲自观察实验现象,亲自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尝试解答,实现了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

三、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参与

当学生猜想出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与原磁场方向有关,还可能与螺线管内部磁通量变化有关后,接下来就要通过实验探究它们之间究竟遵循怎样的规律.在探究过程中,需要完成一系列任务:实验需要哪些器材?实验电路怎样连接?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和判断哪些物理量或物理现象?如何根据现有器材制定出一套可行的实验方案等.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这是教师参与下的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目的决定实验方案,方案又是选取器材的依据.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原磁场方向及线圈内部磁通量变化关系的实验目的出发考虑器材的选取、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需要观察和判断的物理量等.这样,学生容易考虑到可以用灵敏电流计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条形磁铁控制原磁场方向和线圈内部磁通量变化.按照教材中利用灵敏电流计的偏转判断感应电流方向,则需要提前用试触法弄清楚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流向的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可否利用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判断感应电流方向,并最终制定出一套可行的实验方案(如图1):首先明确螺线管绕向,然后观察和判断N极插入和拔出时原磁场方向、磁通量变化、二极管发光情况,并据此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和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再把N极朝下换成S极朝下,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参与其中,当他们探究出现偏误或碰到困难时给予及时指导,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四、学生展示成果,教师释难解疑

在学生合作探究后,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展示探究成果,分析实验现象,并尝试总结实验规律.经过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中解决.由于楞次定律涉及因素多、关系复杂,且规律隐蔽,学生即便探究出感应电流方向与原磁场方向以及线圈内部磁通量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也很难总结出其中的规律,这时需要教师答疑解惑,借助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进行总结.学生容易发现:当螺线管内部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螺线管内部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教师进一步解释、整合这两条结论得出楞次定律的内容.接着向学生介绍楞次并不是通过一次实验就得出了定律,而是通过大量的多种形式的艰辛探索才得出来的,借此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会“导”,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高妙的教学机智,精湛的教学艺术.教师可采取两种方式,即点拨或精讲.

五、学生达标训练,教师讲评矫正

遗忘从学习后即刻出现且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学案”中的训练题,教师要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从而及时了解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反馈结果,及时矫正,并补充补偿性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把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因此,当学生理解了楞次定律的内容,理清了楞次定律中所涉及的因果关系,熟悉了楞次定律的应用步骤后,教师应该立刻让学生进行达标训练.达标训练,不仅是学生运用和拓展新知识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反馈学生掌握情况的途径之一.正如梁富老师所说,巩固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好办法,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可以使学生及时反馈,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达标训练设置的题目一定要精挑细选,紧扣所学内容.以下面的一道题为例.法拉第最初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装置如图2,金属环上饶有A、B两个线圈,当S闭合瞬间,B中电流计中的电流方向是怎样的?

在上述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运用了哪些基本的知识方法、技能、技巧、发生了哪些错误,原因何在.同时,还要对问题进行发散式延伸.

六、学生归纳总结,教师补充整合

在学习一堂新课后,重点内容要加以概括归纳,梳理成线,加深学生的印象,指出易疏忽的知识点,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学生要学会及时归纳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重要规律,整理典型?}的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等.教师要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补充整合,把本节课所用的物理思想方法、学习方法、思维策略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使他们形成更高层次的知识结构.另外,教师要把学生“学案”中的作业设置成难易不同的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做.推荐作业保证了“学案”的完整性,既面向全体,又分层施教,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高中物理教案篇3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思考

在世界的教育发展领域,我国的物理教学发展相对西方国家比较落后,其根源是我国物理教学大多数停留在理论知识上的讲解,而在实验方面还不够完善,学校对于实验和案例教学的忽视与当今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方向相对立。新课标教学实施之后,针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改观,可是大多数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众多的疑惑不解。笔者针对物理教材内容中的“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案例进行分析与思考。

一、物理教学案例开发的意义

1.物理教学案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教学内容中,教师对于新课标的开设应当具有创新性研究和灵活运用教材的知识,需要对学生巧妙的讲解,就应当开发科学性物理教学案例,有助于学生系统性教学。教师对于合适的案例教学的选择十分重要,教材中的知识繁琐分散,教师该如何从信息密集的教材中选择素材来编写物理教学案例呢?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材中的物理学科知识,还需要意识到在编写案例教学中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根据相关性来收集所需的关键信息。初步选择素材到编写案例,之后调整案例,其中的主干离不开教师的教育知识和心理学方面,教师要考虑到自身的角度分析,能够掌控课堂上的探讨,使自己开发的教学案例逐步推向课堂实施情境中,让学生自主地面对案例的思考,分析案例的结果。之后,教师应当从中分析此次案例在学生和教师间能不能充分发挥其效果;能否在教学互动中达到自己制定案例教学的目的;能否适应当代教学发展的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否实现学生在案例情境中的思维与教师相互交流和沟通等。经过这一案例的开发和实施,教师的经验也不断积累,有助于教师专业性发展。

2.物理教学案例开发使教育领域从理论走向实践

案例在教学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若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思看作是某种系统,那么案例就是教育实践行为表现的论据。在教学案例开发中,应当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探究分析,结合物理教学的理论学科与实践进一步思考,从中深入了解各种学科理论知识,得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新理念,进一步展开实践教学,从而实现科学性教学工作。另外,案例教学为教师和专家们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师更能深入了解到新课标的理论,有利于教育的改革。对教育专家而言,根据教学领域的实践,从中发掘各种不确定因素和不可预测性问题的规律性,找到可解决问题的措施。

二、基于高中物理教学案例中“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的分析

(1)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物体下落现象,发表他们自己的见解,并且进一步思考作出决策。根据学生之间存在各种不同的见解,进行多次讨论来辩解自己认定的观点,并且提出反驳的论点否定别人的观点。并且巧妙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材料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以此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实验证明后,老师进一步“牛顿定理”实验操作演示。经过这一实验思考之后,学生意识到自由落体运动与此定理的规律相同,不受质量的影响。

(3)物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对自由落体运动是怎样的一种运动?物体下落速度是怎样变化的呢?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议论。有些学生认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随着运动不断加快;也有同学认为这是一种匀加速直线运动。

(4)那么对自由落体运动是否呈匀加速直线运动呢?该怎么去验证呢?采用何种方法呢?从中编制好实验证明的方案。

(5)根据实验原理采取各种不同的实践方法。有些作出 “速度-时间”物体运动的图象,以此来判断;有些同学认为在任意相邻且相同时间间隔中的位移差存在的定制来判断等等。根据同学们自己所作的方案,利用实验工具打点计时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6)学生动手实操。根据相关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7)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

(8)得出结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并且进行相关的计算。

三、展开对此次高中物理教学实战分析的思考

(1)结合日常生活,引导探讨的实验课题。在这方面会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实验证明,对于自己思考过的问题结合日常生活现象,出现不同的迹象将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是何因素所引起这种现象的呢?有颗想弄清楚的好奇心,通过自身实践来探究规律所在。教师对他们的思考予以支持和肯定,不明白之处可以与大家共同探讨,找出正确的观点加以论证。有助于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观点提出假设,然后自身实验进行探究,从现象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2)在实验原理的选择上,学生们通过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论证自由落体运动是否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以假设教师对这还存在疑问。若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进行实验来论证观点的成立性,那么学生马上就会认定这一观点。可是在兴趣和学习思考、设计方案与探究方面不能有效完善,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到实践中不能达到预期的案例教学的效果。

(3)在实操中,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实操是建立在相关原理的基础上。对实践结果的数据分析如实记录,从中培养数据分析和信息归纳论证,得出结论的思维能力。

四、结论

基于新课标的背景下,案例教学突出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更加适合学生的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发展,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分析,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培育实验人才十分可观。不过,教育研究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从中选择科学性实施研究方案。

参考文献

[1]邵光华: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及其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2]廖哲勋:关于课堂教学案例开发的理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6期

[3]付桐: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贺艳姿: 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高中物理教案篇4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案例教学法;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

物理学科是前人在认识与探索自然的过程中,通过分析、归纳、总结、抽象、验证不断完善起来的一门自然基础科学,蕴藏着无穷的魅力,它是高中时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因此,学生仅学习课本当中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锻炼综合能力。然而,高中物理因为其理论性强,内容涉及面广,难免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在这种困难面前,学生学习的热情逐渐消退,给课堂教学带来压力。具体表现为:对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在乎的是期末考试的分数,而不是知识本身;课堂出勤率偏低,迟到、旷课现象严重;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等等。那么,如何让提高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效率呢?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为学生在课堂上创造一个仿真环境,使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创造性地解决实践中的管理问题的重要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

从学科发展背景和历史来分析,物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上都给出了新的尝试。

首先,案例教学法丰富了高中物理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在这种单向性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全被抑制,教学成了教师一个人的演出,学生成了可有可无的观众。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成果完全表现在学生多背了几个概念,又知道了几个原理。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效果上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在课程情感上又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教学更是倍感吃力。案例教学法则对这种教学方式做出了改进。案例教学法重视双向交流,而双向交流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体,原来教学方式中的以教师为主的单向主客体关系转变为教师学生互为主客体的主客体际关系。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后,给予相应案例,想起提出问题,然后指导他们查阅各种他们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这种理解是主动进行的。在学生逻辑分析和缜密思考后,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这不仅是学生深刻的掌握了相应的知识,也是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激发,活跃了课堂气氛。

其次,案例教学法促使教学内容更多的关注社会现实。大学是“象牙塔”,但大学不应该以此为理由而远离世俗的社会。当前的一些大学课堂,教师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教案若干年不做修改,知识理论体系跟不上学科发展的进程。结果是,对学生有用的和学生想学的知识学生学不到,一些陈旧的观点却充斥着课堂。这怎样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呢?案例教学法迫使教师关注社会现实,引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实实在在的事情去印证课堂理论知识。只有把眼光投向社会现实才能把理论知识讲的生动透彻,传统教学内容中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只会让课堂显得沉闷枯燥,消磨学生学习的耐性。案例教学引用生动的案例来阐释基本理论知识的内涵,其深刻性和具体性远远优于教师乏味的理论说教。要运用好案例教学法,教师就不得不勤于搜集相关的信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

再次,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学生只是以概念和理论的掌握为目的,没有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如此,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就找不到锻炼的机会。我们培养的学生只是会鹦鹉学舌的工具而已。案例教学法使学生不只停留在捕捉理论知识的层面,它还要求对案例运用理论进行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应视为学生能力上的升华。与此同时,学生思考的结果随时由求教师给以引导,当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的问题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可见,案例教学法在锻炼学生的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知识储备上,也体现在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上。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为基础,教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只能扮演指导者的角色,不能干预太多。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途径、方法要多样化,研究性的内容和形式要突破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因此可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让他们自主设计、操作、完成实验;开放图书阅览室,让他们自己查阅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提出教学案例之后,首先要引导他们对案例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的概念框架,提出预期目标。其次是让学生查阅资料,设计研究方案,进而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反复修改论证,确定比较可行的研究方案,再次根据研究方案进行探索研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作好实验记录,进行思考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进而得出研究结果。然后对研究的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检验、评价,最后进行总结交流。

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坚强的学习品格,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探索、创新的欲望,逐步形成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四、总结

总的来说,学以致用是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掌握物理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并提升了他们的分析能力,也让老师在讨论中不断完善自己,这恰恰表现出教学环节中教学相长的特点,这一教学方法值得高中物理中不断推广和深化下去。

参考文献:

[1]朱亚平.分析高中物理新课程取向与物理教师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2]袁晓鹤,陈留庚.高中物理案例教学的质性分析[J].物理通报,2008,(11):31-34.

高中物理教案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中物理;物理教学;实践

一、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些基本问题

(一)缺乏现代化的教学理念

在众多的高中物理教师中,有着不少对高考热点和常考题型熟悉的教师,特别是一些经典考题几乎是信手拈来,也有着十分显耀的高考成绩,成为家长和学生眼中的天才名师。可在对他们每节课进行分析探究,对他们所教出的学生进行调查,都会发现他们在课堂上就是一种权威,学生往往是以仰视的角度去看他们,去听他们讲解经典考题。而课后学生也一般是沉浸在模拟题目之内,不过学生能够解答很多经典题目,却不能明确地看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更没有对物理规律的体验,逐渐就会厌烦对物理的学习。

(二)施教采用不当的技能

在物理教学中,要想讲解好不同的知识点,并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技能,因此课堂上都是变化不断的。一般而言,教师能采用的有导入、提问、展示等教学技能,可在实际运用上,特别是新教师他们对教学技能并不熟练,且多是单一技能等种种原因,会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度降低。

(三)没有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进行物理施教时,教师多以教材为纲要,极度重视高考的成绩,多喜欢采取经典题目练习的手段等,造成学生成为解题机器,而无法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更加难以接受物理的学习。

二、如何在高中物理中运用案例教学法

(一)定义的讲解

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时候,要想让学生观察理解什么是牛顿第二定律,教师就需要用到案例来进行施教。比如,用相同质量的两辆小车,置于平顺的水平板上,并将小车的前端都系上绳子,而绳子的另一端要跨过定滑轮且挂上一个小盘,盘子里面放入各不相同的筹码,让小车在处于不一样的拉力情况下,做匀加速动作。由于筹码不同,小车受到的拉力也就不同,最终移位最大的还是拉力更大的小车。而此时教师可以问:导致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是什么?速度的提升与物体受力大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案例,学生会去观察并讨论位移和力的规律,最终得出物理的结论,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学习的兴趣度。

(二)故事案例

比如说,在讲解共振知识点时,教师举出一些实际的故事案例:1831年时,有一对骑兵,他们要通过曼彻斯特附近的某座桥,为了彰显军队的秩序性,将军让马队务必要以整齐的步伐前进,正是由于这样的步伐,导致桥体发生共振而坍塌,致使军队伤亡惨重。这些生动的案例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会培养出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解决物理学习枯燥乏味的现象,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科学的发展史,使得学生更加热爱物理知识。同时,高中的物理教学还可以采取图片、动画等各种方式进行,让案例更具多样趣味性,确保学生的最近学习的状态。

(三)案例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就拿单摆课来说,教师可以举出这样的案例,19岁的伽利略是怎样通过观察、计算并最终总结出“摆动时间,其实是和物理质量没关系的,而实际有关系的却是摆线的长度”这一结论,并得出“等时性”的概念,通过案例让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多实践,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物理现象,并让学生说出来进行相互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度。

其实,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适用于物理一门学科,它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体现,还可以适用于各种学科,使得高中的学子在对各科的学习都随时保持高涨的情绪。

参考文献:

高中物理教案篇6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最初产生于上世纪20年代,主要是通过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调查和探究,也更能激发其积极主动性,提升其学习兴趣[1],进而不断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首先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得到应用,具有较长的应用历史,继美国著名教育家舒尔曼提出关于教学的案例知识呼吁以后,很多教学研究者与实践者也逐步开始将案例作为教学的工具加以描述、应用和研究。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主要是指结合教学目标设置要求,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案例表象及其存在的问题展开观察、分析、交流,实现课内与课外、经验与知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旨在提高学生在面对实际教学情景时判断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其在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一种研究性学习方法。[2]

二、案例教学法之于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探索

1.课程准备是前提

案例教学法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之一,便是老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诸如熟悉案例内容、分析判断案例数据这些最基本的要求而言,教师和学生的准备工作具有相似之处,对于超出这一标准之外的高要求,学生和老师也各自具有不同的要求。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之前,首先,需要充分了解课程培养目标需求,结合学生的发展成长特点,因地制宜的开展落实相关教学活动[3]。了解掌握学生的姓名、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对于案例教学法的顺利开展具有非常积极地意义,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老师的爱,感受到老师“在乎”他们,从而不断提高对该课程的关注度,另一方面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也能进一步拉近师生距离,获得学生的宝贵支持,让学生积极参与至课程教学实践中,为案例教学法的顺利实施提供重要保障。其次,作为教学组织者,教师应从全局的角度加以考虑,包括对案例的选择、更新、引导、讨论以及总结、反思,而学生也要积极配合教师工作的开展,展开细致讨论,对每一次案例教学活动进行总结提高,总结经验收获并在平时模拟课堂教学活动中加以反复演练,以便更好地应用于日后课堂教学实践。

2.教学组织是关键

在做好案例教学前提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落实教学实践工作最为关键,结合学科本身的逻辑顺序和教学规律,落实制定教学计划,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落实安排案例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相关基础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学会案例的分析方法,深化对概念原理的认识并逐步提升所选择案例的复杂性。在具体实施中,也要结合教学目标因地制宜的选择案例,对此可以主要选用如下三种方式:理论--案例型,即先进行理论学习,再辅以案例实践,让学生对枯燥、抽象理论系统学习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通过对活泼生动案例的组织和分析,来深化对既有理论的消化吸收,形成系统的知识理论体系;案例--理论型,在讲解理论知识之前先呈现活泼生动的案例,以此作为知识学习的重要平台,在案例中蕴含着大量在教学中需要加以分析解决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探索来寻求背后的物理规律和理论依据,在此过程中,案例具有很好的指向和引导作用,通过这一主体探究过程也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技能--示范型,以案例教学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借鉴、模仿的版本,不断提升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案例教学实施的关键是让学生能够深入其中,置身于具体的教学情景中,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既不能失位,也不能错位,合理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深化认识,拓宽视野,培养发散性思维以及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3.教学评价是保障

高中物理教案篇7

关键词:学案导学;高中物理;应用;课堂教学;实践

一、“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学案导学”模式简单来讲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借助学案或教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以主动学习、实践探究、交流创新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体验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高中物理对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学案导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和学案教学,提高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物理思维和创新能力,并且有助于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教学效果。

二、有效实施“学案导学”模式的措施

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学案导学”模式的重点就在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担任引导者的角色,以学案和教案相结合、教师讲解与学生自学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探索物理知识的奥秘,体验学习的快乐。“学案导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教师“填鸭式教育”的缺陷,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不再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可以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划定教学重点,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框架,然后以教师设计的学案为基础,预习和了解课本的部分内容。之后完成学案要求的相关知识点,将自己不懂的地方用红笔画出来,对自己哪些部分是弱项有一个基本的把握。最后通过教师的讲解,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归纳学习心得,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2.完善“学案导学”流程,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

教师通过设计和完善“学案导学”的教学流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具体来讲,“学案导学”的基本流程为:(1)编制相关学案;(2)以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3)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师生、生生交流,探讨物理问题;(4)教师讲解学案的相关问题;(5)总结及反思。下面以匀速直线运动为例,简述整个流程:

教师首先根据课本相关知识,编制匀速直线运动的学案,可以将小车实验作为问题的背景,设计实验流程和问题,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实验背景回答教师学案中提出的几个问题。其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的探究学习。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分工合作,搜集实验背景资料及其他相关的运动知识,试图解决学案上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安排一定的讨论交流时间,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探讨各自忽略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案的问题进行讲解,评价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最终结合学案作出相关问题的总结和反思,让学生能够通过解决学案的问题,在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做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形成完整的解题思路,培养自己的物理思维和解题能力。

3.以学案为主线做好复结工作

学生在复习旧的知识时,可以运用学案。因为学案是知识点的应用,也记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心得感悟,体现了学生的知识点的强项和薄弱处。利用学案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记忆,减轻复习强度。教师可以按照学案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学习过的知识点,提炼属于学生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将解题中常见的问题、要运用的哪几种解题思路和基本方法都做一个梳理,对于自己容易记错的知识点和做错的题目加以重视,避免重复犯错。

“学案导学”教学方式的有效应用,对于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坚持运用有效的方式实施“学案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物理思维,提升高中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曹义才.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目标导向教学法的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高中物理教案篇8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高中物理;导学案

近年来的教学中,发现很多高中生对于物理成绩的提高非常缓慢,部分学生甚至呈现出无法听懂物理课的状况,追究其原因,主要是被初中的物理难所误导,特别是物理是一个比较抽象化的概念,学生的抽象能力得不到利用,因此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而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方案提出,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一、线性笔记和思维可视化笔记的相对比

在高中的物理课本中将较深的思维逻辑呈现出来,知识面较为全面,所以上课通常都是要求学生做笔记。以前在上课时记笔记时都会用线性笔记例如分成1、2、3、4点等这样的记录笔记的方式,这样记的笔记既没有概括性,也无法将知识框架勾勒出来,所以学生在学习中不能理清所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无法将思维关注到整个所学的知识当中去,这也导致在学习时不能把握重点,学生只能靠将老师的教学教案拷贝到自己的笔记本上然后进行机械式的学习,这种学习既费时又费力,并且无法掌握物理的规律和概念,所以很难提升物理的成绩。

而作为思维可视化作图笔记,第一点就是轻松地将核心内容勾勒出来,不需要线性笔记那样数一二三条,而是用图的方式,将关键词记录下来,再用线条将这些词之间的关系进行关联,这样的树状图生动活泼,使学生很难忘记。第二点思维可视化图笔记可以让学生复习事半功倍,在看思维可视化图时进行知识点的回顾,然后与习题相结合,就能够将基础扎实。第三点用该种方法做笔记,省时省力,而且效果好,学生都乐于用该种方法来记笔记,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气氛。

二、思维可视化导图的制作和使用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进行思维可视化导图的制作,有诸多的优点。经过六十多天的思维可视化图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物理成绩都有较大的提高。因此,在课堂上就会将思维可视化导图制作出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思维可视化导图的理论幻灯片呈现在学生眼前。可视化思维导图的构建非常容易,训练学生可视化思维导图的制作,半个学期就已经大有成效,下面就是思维可视化导图的制作过程。

工具:不同颜色的笔和两三张白纸

步骤:第一,将主题画在或者写在纸的中间,该主题要有强烈的视觉特效将其核心意义描绘出来。第二,像树枝一般向外延展,延伸出的分支要作为“次主题”与主题相连接。并且将更细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在表达时应当以关键词的形式来表达,而且画上美观的曲线使各个相关联的关键词相连接。第三,在进行表达时,不能乱,而是将各个不同符号用不同的文字、颜色、图片来表达,这样就会有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刻在脑子里不但快速,还容易记牢。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思维可视化导图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能够更快速地使学生掌握知识点,对于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可视化导学方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升物理成绩的方案。

参考文献:

上一篇:通用技术教案范文 下一篇:大雁归来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