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教案范文

时间:2023-09-20 15:32:52

通用技术教案

通用技术教案篇1

通用技术课程开设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是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在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景、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强调通过技术的设计、制作和评价,以及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它提出“提高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多方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因此通用技术课程应该通过案例的学习,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而且要以创造为核心,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分析”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的一大特色,它在课堂教学中起了非常重要且关键的作用,教师可以用它来说明技术问题,学生可以用它来理解技术内容,已经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材料,成为教师重要的教学工具。在很多的通用技术课堂上,都可以看到“案例分析”的身影,在学生理解教材困难时,在新知识学习时,在碰到重点、难点时。特别是当“案例分析”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演示讲解时,图、文、影、声并茂,形象生动,教学效果积极,课堂氛围热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但是,有时不能正确理解选择和解读“案例分析”,不能辩证地使用“案例分析”进行教学,就有可能违背新课程教学理念,违背素质教育的规律,甚至造成负面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案例分析”的选择与应用对课堂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作用于实践的载体。下面结合我的教学经历,谈一谈我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案例分析”的选择策略。

1 教学性与启发性相结合。

“案例分析”的首要任务就是为教学服务,其本质作用就是通过“案例分析”达到教学的目的,不仅本身要具有教学意义,同时也要具有启发性。好的“案例分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景,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案例分析”不能是简单的事例介绍和讲解,应该是二者的结合,既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能深入的去学习知识,了解技术认识生活。例如《技术的价值》一节中开篇谈到技术与人的关系,从火到灯的一个演变发展过程,让学生从原始的钻木取火到现代科技的产物氙气灯、节能灯的应用,真实的感受到技术的发展改变人类生活、满足人类的需求。通过火到灯的转变,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去挖掘、总结,进一步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又如《简单结构的设计》一节中,教材利用简易相片架为案例来论证先前讲述的结构强度及结构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既把先前学到的结构设计知识在实践中进行了有效的验证,又加深了对先前所学知识的理解。

2 典型性与适用性相结合

教材中的每一个案例不一定都适合我们教学中的使用,尽管教材中的“案例分析”已经非常具有代表性,都很典型,可是根据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不同的“案例分析”会对学生起到完全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例如:《技术的价值》一节教材中谈到技术与社会,列举了“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改革”这一非常典型的案例。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书中提到的复种、间中、套种这些农业技术知识,由于生活局限,理解起来会很吃力,甚至是根本就不懂。教师就需要好很大时间去解释,学生也不一定有很兴趣去听。因此对于城市孩子来说,类似这样的案例分析就很难起到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案例分析的选择不是光具有典型性即可,也要适用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实际认知分析后进行选择。

3 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学到书本上的知识,同样也要学到做人的知识。“案例分析”的选择和使用在通用技术课堂中不仅要提高学生对技术的认知和探求欲望,学会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好的“案例分析”,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例如:《设计是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这一节中环保餐具的设计这一案例,提到当下现实生活中最随处可见的白色垃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人们利用廉价、易得的小麦、稻米、玉米等秸秆制造出了可降解回收的一次性和多次性环保餐具。从中让学生由身边事切实感受到好的开发设计对推动技术的发展和革新起到的巨大作用。同时从另一个层面上向学生发出了爱护环境卫生的倡议,提高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远离白色垃圾。又如《技术的性质》一节中, “信息技术带来的困扰”和“决定胎儿性别的技术”两个案例,从技术的两面性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价值观,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把类似这样的案例很好的融入到教学中,在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还关注案例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性,一定会使学生再提高技术素养的同时,又提高其人文素养。

4 实践性与操作性相结合

通用技术的教学中,一味的理论讲解是很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最好要学生能够亲身实践和操作,这样在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后,能够在大脑的意识中通过肢体的接触更好的夯实记忆,消化知识。例如:《技术的价值》一节中,教师以“分组试验,制作纸盒”为案例。通过让学生比较使用工具的不同(用手撕、用刀拉、剪子剪),会导致制作纸盒所用的时间以及纸盒的精细度的不同,从而体会出工具的进步,是人类技术的一大进步,更进一步的调动学生认识技术,掌握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热情。又如《结构与稳定性》一节中静态自行车是如何保持稳定的,通过自行车不同的停放方式(双脚支撑、单脚支撑),分析自行车车梯、地面、车轮三者之间的支撑结构和车身的受力情况,从而发现物体结构与稳定的必然联系。

通用技术教案篇2

关键词通用技术教学;项目教学法;案例

在世界性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改造传统的技术教育、设置富有时代特征的技术类课程,又成为众多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主流趋向[1] 。

通用技术是一门内容丰富的综合性课程,它立足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2]。

项目教学法简述

项目教学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项目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以将受教育者社会化、使其能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社会现实与发展为目的,即以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3]。

“项目教学法”理论的出现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起源于儿童教育法,各国的引进均结合本国情况,应用在不同领域。在国内中文文献中,最早使用项目教学法的文献出现在1998年。项目教学法经香港传入后,在企业培训、中小学生、职教学生及大学本科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学习者接受任务,收集和某一问题相关的数据并综合数据。学习者可以随时寻求老师的帮助,但一般都是独立完成任务。它蕴含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等理论。项目教学法所关注的是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它要求学生从事的是问题解决,基于现实世界的探究活动以及其他的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它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并通过制作最终作品的形式来自主地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亲身参与一个活动项目的调查和研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得到综合训练和提高。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全过程。学员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针对上述项目教学理论的内涵,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及其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将项目教学模式引入通用技术课的教学中,通过学生参与具体项目,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强化训练,使其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并锻炼提升其实际工作能力;同时,又能构建一个开放性、研究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足够的空间,按自己的方式去进行研究性学习。

项目的实施

在通用技术的《技术与设计1》中,第三章的内容为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这一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典型的技术设计、制作和评价活动过程,从而了解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技术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技能,进而认识技术的创造性特征,形成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态度。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恰好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一个活动项目的调查和研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得到综合训练和提高。因此,笔者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使用了项目教学法。

一、确定项目任务

近几年,关于垃圾分类的教育在我校持续开展,同学们都有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但实际生活中垃圾分类却做得不是很好,这当中有各种原因,其中也包括垃圾桶设计的问题,于是借此引出项目任务――校园室外分类垃圾箱的设计。

二、制订项目计划

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人,选出组长。教师提出设计要求:创新、实用、美观、易清理、能够垃圾分类、体现校园文化,课时设置为4节课。每个小组根据现有材料填写方案设计表,进行任务分工,如表1。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给予参考意见,学生对各种方案进行筛选,最终确定实施方案。

三、开展项目活动

学生根据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及分工进行搜集资料、开展调研、模型制作及编写报告。教师检查学生制作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帮助。

四、项目检查评估

学生自评,每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及本人在组内的贡献进行评价和总结;他评,将制作好的模型随机发给学生,让其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教师点评,教师根据制作要求对作品进行评价,展示优秀作品,总结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整个单元内容进行总结。如表2所示。

项目总结

通过此次《校园室外分类垃圾箱》项目的实施,从教学的实施、教学反馈及教学效果多方面均有所体会。

一、达到了本单元课标中的要求

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同学们经历了一个技术产品的技术设计、制作和评价活动过程,初步掌握技术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技能,进而认识技术的创造性特征,形成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态度,达到了课标中的要求。

二、符合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

《校园室外分类垃圾箱》这个项目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讲是一个非常熟悉的项目,以他们的认知水平来设计一个分类垃圾箱比较容易实现,并且这个项目制作起来使用的工具简单,省去了对学生进行工具训练的时间,降低了制作工艺上的难度。

三、学生的参与度有所提高

在制作项目的过程中,90%以上的学生都在积极参与整个项目的设计与制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与在教室中听讲的沉默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且在学生的制作总结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于这一章的内容有了正确的理解,收获了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四、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这个项目的制作,学生对于本章知识的理解不再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与实践联系起来,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消化理解,更加能够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技术素养。

五、项目反思

《校园室外分类垃圾箱》这个项目有它自身的优势,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在体现设计的一般原则的时候,有关技术的规范原则、道德原则体现得不够明显,并且整个项目的技术难度不高,在承载第三章的整个内容方面略显简单,我想这个问题也可以解决,我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再追加一个难度稍大的项目,如篮球架的设计、桥的设计或者衣柜等项目的设计,这样使得教学的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顾建军,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通用技术教案篇3

关键词:理论教学;通用技术;生活案例

G633.94

通用技术理论知识是实践操作的基础,为实践操作指明了宏观方向,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少走或不走弯路。新课程特别强调“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此背景下,本人将生活中的案例引入到通用技术课堂的理论教学中,以分析生活案例来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

一、应用生活案例进行教学的几点原因

1.通用技术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兴起的一门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借鉴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知识都很缺乏,可用的教辅材料更是少之又少。在讲授技术概念等理论知识时,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往往觉得枯燥无味不能很好的理解。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们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到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成了当务之急。

2.新课标提出通用技术教学应“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在兴趣、生活经历、地域特征、文化背景灯方面的差异”。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中有很多的经典案例,其中有很大部分都是来源于生活的,但是不同地域的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近相同,有些案例不符合新疆地域特征和学生的文化背景,这就要求教师要参考教材教学,但不能完全依赖教材,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选择适合的案例来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

3.学生是生活的体验者和经历者,对日常生活有最直接的感触。通用技术是一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所学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从实际生活中寻找一些贴近学生实际、充满生活情趣且技术含量较高的典型案例,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及时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案例的几条途径

1.观察日常生活,积累案例

通用技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生活是我们信息的主要来源,生活案例让学生感觉知识就在身边。长期对日常生活观察,在课堂上就可以旁征博引,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苏教版教材《技术与设计1》中“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这一节,在“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部分中,教材分别举了地下通道、电话等案例。这些事例也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但在教材中的应用比较凌乱,没有主线。如果利用书本上的案例讲书本,不能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效果也不好。

于是我就使用了当时比较热门的话}“乌鲁木齐市的快速公交系统(简称BRT)设计”作为案例。因为当时乌鲁木齐的BRT还在试运行,各种设施设备还不完善,学生们也从每天的坐车中有所体会。我就以BRT这个案例为主线,使用照相机将站台、车座、扶手、色彩、指示牌、车载电视、车门等方面拍摄下来,让学生针对其设计的优劣进行讨论,然后来总结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通过这样的案例鼓励学生怀疑和批判,营造了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而我也觉得这节课的教学非常轻松。

再如,手机现在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在教学“技术的性质”时,我举了手机的发明与变化这个案例,首先提出问题,手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引入技术的目的性,然后展示 “手机发展史”的视频讲解技术的创新性,以设计手机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来讲解技术的综合性,以手机的材料和电池来讲解技术的两面性,以常见的手机品牌为例来讲解技术的专利性。如此以来,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学生也真实感受到生活中的技术知识,学习积极性随之提高。

2.收看电视,挖掘案例

电视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电视节目富于教育性和娱乐性,也具有时效性和系统性特征。新课标提出“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学生对科技含量高、时效性强的案例很感兴趣,这种类型的案例大都可以通过电视来获得。

例如,中央十套中有《我爱发明》、《走近科学》、《真相》和《原来如此》等科技类节目,都与学生日常生活和通用技术理论有紧密的联系。在苏教版教材《技术与设计1》的“发现问题”这一节中,我从《我爱发明》节目中分别找出了“请蝇入瓮”、“救火妙剂”两个案例,形象的讲解了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学生也从中体会到“人类进步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断地进行设计,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

3.通过网络查找案例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资源非常丰富。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实时性强、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使用成本低等特征,这有利于教学中借鉴新技术、新发明来进行理论知识讲解。

例如,在苏教版教材《技术与设计1》中的“技术试验及其方法”这一节的教学时,恰逢我国天宫一号飞行器成功发射,全国鼓舞,各种媒体也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但由于大部分高中学生学习任务较重,无暇顾及。于是我就通过网络下载天宫一号升空的三维动画和“我国航天之路”的视频,展现给学生。这既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技术试验,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使用生活案例进行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利用生活案例进行教学,需做到案例的真实性、目的性、实时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案例既要能充分联系理论知识的要点,又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果教师一味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将案例满堂灌,看似热闹的一节课,其实只是案例的陈列,根本没有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故引用案例贵在精而不在多。在实际教学中要大胆舍弃可有可无的、模棱两可的案例,深入分析一两个合适的案例即可。这不仅能帮助教师在课堂上达成目标,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迁移。

通用技术教案篇4

关键词:技术案例;案例分析;建构;活力课堂

一、巧借生活性的技术案例,建构活力课堂

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的记录员,而是主动的建构者,他们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事物的意义。在教学中通过技术案例教学后给出一定的问题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先前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对后来的学习才是深刻的、有效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技术案例分析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活力课堂。

巧借技术案例1:在“设计的一般原则”教学中,我通过手机变迁的技术案例创设情境把设计的一般原则的创新、实用、经济、美观、道德、技术规范、可持续发展都融入手机变迁这一技术案例,通过一个技术案例达到通观全局的作用,因为手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日常生活通讯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提问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提问问题衔接自然,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把设计一般原则的七个原则利用手机变迁这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技术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轻松掌握所学重难点知识,因是学生熟悉的技术案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所以在教学中巧用技术案例可以轻松地解决学生所学重难点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选择技术案例时要注重基础,联系实际,尽可能考虑全体学生都熟悉的内容,针对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选择贴近生活的事例,让学生感受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技术的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技术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使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让学生的情感在生活氛围中得到陶冶,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构建活力课堂。

二、巧借趣味性的技术案例,建构活力课堂

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技术案例,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新的课程理念也将不再首先强调是否向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而是更为关注的是是否向学生提供具有技术思想的技术案例,包括他们生活中的技术案例,他们感兴趣的技术案例和有利于他们学习成长的技术案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巧用趣味性的技术案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巧借技术案例2:作为教师,我在教“流程与设计”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要把大象放到冰箱里分哪几步,作为引课问题引入课堂,因为这节课学生要学流程和构成流程的两个要素,学生对于这个无厘头的问题当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的说冰箱太小放不下大象,有的说大象活的要放冰箱里是不可能的,有的说把大象杀了分成小块放入冰箱等,答案五花八门,讨论争论声此起彼伏,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于是我抓住机会赶紧播放的小品《钟点工》片段。看完小品所有学生都争着回答“把冰箱门打开,把大象放进去,把冰箱门关上”,通过观看小品这个无厘头的问题迎刃而解。虽然这是幽默笑话,但是学生在哄堂大笑中明白“时序、环节、步骤”这些流程要素和流程含义,把大象放到冰箱分哪几步这个流程虽然滑稽但流程步骤很清晰,学生立马就知道流程就是为了一定目的去做事情的顺序,做事情要有步骤,要有先后顺序,把大象放冰箱有三个环节一清二楚,自然而然地就不知不觉认识了流程和了解了流程含义,理解了流程二要素时序、环节,于是乎流程这一重点知识在这个幽默搞笑的趣味性视频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巧用趣味性技术案例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但在课堂教学中巧用社会热点的技术案例往往可以引起师生共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三、巧借热点性的技术案例,建构活力课堂

巧借技术案例3:在“技术性质”“控制与设计”教学中,我就利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机器人这一热点性技术案例构建课堂教学。

2016年中央电视台的猴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新意依旧不少,比如在歌手孙楠演唱《心中的英雄》时就安排540个机器人同时登台表演,一出场就博得了全场观众的狂热喝彩,当节目演进过程中,机器人阵营拼出“冲向巅峰”四个大字时,更把气氛推向了高潮。

热点性技术案例的引用往往可以引起师生共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巧借技术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能够构建高效活力课堂,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完美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学生水平和教学条件等,采取最适宜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各种教学方法相互交叉,需要对其综合考虑。

巧借技术案例教学法,同样需要发现、体验,对技术案例中涉及的具体问题也需要进行分析与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构建高效活力课堂,才能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教师才能教得舒心,学生才能学得快乐。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巧选巧用紧贴学生生活、生动有趣、聚焦社会热点、体现学科特点、发挥教师特长的技术案例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构建师生互动、与时俱进、技术含量、教学相长的高效活力课堂。

参考文献:

[1]顾建军.技术与设计2[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2).

通用技术教案篇5

1.加强自己的技术素养

通用技术课的内涵很宽广,几乎包含所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且有技术特色的语言、概念、方法等都有学科自身特点。绝不是有些教师认为的劳动技术课,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都有本质不同,培养的不是技术工人而是工程师,不是培养劳动技能而是培养学生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通用技术教师必须加强自身技术修养。要给学生一碗水,那我们至少要有一桶水。很多教师以前没有接触过这门科学,打开课本一看发现很多知识自己都不明白,而且相关书籍很难找到。这就要求上这门学科之前吃透教材、看透教参,多看其他版本的课本。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空余时间可以看一些其他技术方面的书籍。各版本的教科书互相借鉴,地质版和苏教版的书可以互相补缺,许多概念经过对比,了解得比较清楚,还可以丰富教学案例,有利于课堂内容丰富多彩。

2.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

技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用技术教学时要注意引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只有学生体验过、经历过,活动才能开展起来、讨论才能深入,学生的兴趣、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所以,教学中选取的案例一定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根据城乡差别,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生活经历选取事例。譬如在《技术与设计1》第八章“技术产品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的教学中,为说明产品说明书在技术产品使用中的作用,苏教版教材选取微波炉为案例,微波炉对城市学生来讲十分熟悉,大部分家庭都有,学生见过、使用过,这样在课堂上讨论鸡蛋为什么会爆炸,学生发言自然踊跃,为教学深入分析奠定很好的基础。但对农村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没见过微波炉,虽然商场有卖,但农村学生很少关注它,不了解微波炉,所以教师上课时如果还想用教材中的微波炉作为案例,那教师在让学生分析、讨论前,就应该通过各种手段、方式让学生熟悉微波炉,弥补运用此案例时学生生活体验的不足。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或实物展示、或课前布置学生到当地大商场了解。当然,教师可以根据本校学生实情,换用一个案例。但我建议大家在没有理解透教材案例的类型、作用;没有找到相似的、更恰当的案例替换时,还是先用教材案例。使用案例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想办法消除学生与案例之间的距离,而且教师设计的铺垫过程、学生熟悉案例的过程、学生对技术产品从不知到知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学习新技术知识、提高技术素养的过程。这个例子说明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要注意这一理念贯彻,尽可能地从学生熟悉的案例说起。学生不熟悉的案例要想办法让学生熟悉。可以说,教学案例选取得好不好,学生对其兴趣的大小,是课堂教学效益高低的重要因素。

3.互动合作,利用多种资源落实教学目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要超越简单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学习,让学生深刻理解技术方法与技术思想的精髓,才能适应学习、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当学生走出校门、踏上社会,面对不断更新的技术条件时,将其迁移到生活和工作中,充分发挥技术思想和方法的作用。由于通用技术课不是高考科目,因此要上好课,就要抓住学生的心,在教学方式上下工夫。如何利用教学资源关系课堂教学实效与成败。新课程强调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只有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才能做到“用教材教”。学生是动态的主体,有些教学情况教师往往估计不到。教师要把握住课堂,就要活用教材,灵活处理突发事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融入自己的智慧,对教材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贴近学生实际的课程,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知识激活,学生才能把教材信息建构为自己的认知体系。教师要从具体教学情况和现有教学资源出发运用教材。

4.教学过程形式多样,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和学生打交道多了就会知道,学生如果不愿意学习一门课程,教学就难以实现理想目标。一旦这门课程有了考试的支撑,无论多枯燥内容都可以达到教师想要达到的要求。可是通用技术课没有高考支撑,学生学与不学全凭自己。这门课程内容偏重技术思想与方法,似乎让人感觉这是一门无聊的课程,如果照本宣科,就会影响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的积极性。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教师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手段显得非常重要。

4.1注重开展活动,做到“全员参与、人人有责”。通用技术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技术素质。我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组织小组活动,使学生全员参加、全程参与。

4.2注重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通用技术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引入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采用这一方法,可以降低技术学习难度,提高技术学习效率,从根本上改变通用技术教学的呈现方式、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方式,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通用技术教案篇6

关键词:学生资源;信息技术;案例;项目制作

高中通用技术作为一门崭新的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必然存在诸多的问题,而且还缺乏成功的经验用以借鉴或参照,教学实际常常是要“摸着石头过河”,也常常是会呛到水。换个角度看问题,通用技术课程的设置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由于对课程的陌生,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包括课改新理念的学习、教学问题的分析和反思、教学经验的总结、校本课程材料的研究等,努力解决教学中的难题,尝试在实践中提出规律性的认识,为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笔者通过一个学年的探索和实践,就教学内容的实施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学生作为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书本知识不可否认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仅仅把知识当作纯粹的对象来学习,很容易把学生学习的知识演变为唯一的结论,教学过程变成了简单的传授标准答案的过程,在追求唯一标准答案的过程中,学生甚至也包括教师,弱化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是传统科目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也是课改试图解决的问题之一。通用技术课在教学实践中应一改以往为“教教材而教,为学教材而学”的这一弊端,对学生的独立见解、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应加以重视。在课上课后教师都应允许学生并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交流信息,谈论感受,发表见解,提出问题和困惑,思考设计方案,交流评价等活动,从而体现学生教学的主体地位,同时真诚的交流,相互的理解,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有活力和生机的宝贵资源。比如,在“设计的一般过程”这一章节,教师依据课本载体设置好问题情景,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进行分析,讨论,交流,也有学生带来了各种便携式小板凳,对比课本案例进行评价等活动。在表达各自的认识和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更主要的是从中感受技术的设计思想。在后续便携式小板凳的制作过程中,筹款、原料采购运输、工具准备、作品制作、成品试验、展示评价等环节,都有学生具体的参与,也有学生发动做木工的或做木材销售加工的家长来帮忙,真正做到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保证了制作课的顺利完成。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

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也为教师的讲授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呈现方式。信息技术资源与通用技术教学相整合,可以降低技能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的效率。在两者的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根据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把通用技术较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形象化,降低教学难度,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动机。

在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主要是有两种使用:

1.作为素材性资源获取的工具

通用技术课本不可能囊括万象,给出太多的适用案例,也不可能及时反映最新技术的变化,或者是已有技术产品的更新,而网络上有大量与课程相关的素材资源,能够及时地对课本载体内容进行补充和选择修改。比如:“设计的一般过程”这一章节,在另一届学生的教学中我选用了衣架替代了小板凳,教师预先通过网络收集积累了难得一见的创新型衣架图片,制作了简易模型,结合市场上常见的几类衣架,用于实际的教学,感觉比便携式小板凳还容易操作了点。

2.将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教学软件或多媒体教学库,选择合适的用在自己的讲解中,利用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形象地展示技术课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点。比如:“遇到三视图”的教学时,就利用了一款比较优秀的网络教程,清晰再现了三视图的原理方法、特征和绘图步骤。学生普遍反映比同期的数学课讲授得清楚。又如,通过网络收集了部分技术产品的精品,作成演示稿为学生作了一次技术创新的介绍和猜谜活动,活跃了学生的技术思维。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通用技术课程内容表现变得更丰富亮丽,大大增强了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好感程度。

三、课本中案例的选用

教材采用了案例分析法。这种案例分析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难度,提高学习效率。教材中精选的众多案例,贴近学生实际,充满生活情趣,技术含量较高,富有时代气息,因而可以大大缩短学生心理上与新知识、新技能之间的距离。但也有一些案例存在问题,比如案例“新式纺纱机的诞生”,对于纺纱机学生们缺乏感性认识,也想象不出改进过的纺纱机是什么样子,即便教师自己也说不明白。实际中缺乏操作性,这时候教师不能局限在教材提供的案例了,在保证技术思想、方法、理念一致的前提下选取其他案例来分析,一般的所选的案例应是独特的、新颖的、与时代同步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的操作方式上,尽量配以实物展示或辅以课内活动,避免把案例分析变成讲故事。这样学生一方面容易接受,另一方面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技术加以重新认识,激发他们对生活中的技术产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比如“设计的一般原则”一节,使用了穿针器让男女生做比赛,多功能靠垫的展示和再创新设想,校园新旧卫生间的体验交流等。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均较高,课堂教学气氛就很活跃。故教材中的案例仅是帮助教师提供了一个参考范本,具体的使用还应视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四、学生实践操作项目的安排

通用技术课程是强调学生手脑并用的,安排一定的技术操作项目是必需的要求,通过项目制作,技术的思想理念就不再是“镜中花,水中月”,技术讲授课程就不会变成纸上谈兵。比如“设计的一般原则”在分析交流了便携式小板凳后,师生共同努力,安排了便携式小板凳的制作,在介绍了结构一节后,安排了纸桥的制作和比赛。有时候项目制作会遇到很大的条件限制,有学校硬件环境的,也有学生知识能力的。但在教学中应“有条件的上,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上”。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表现了相当大的热情,对技术的理解也会更深刻,相反,如不安排项目制作,只要求学生做纸面上的技术设计,口头的设计交流,效果会显得虎头蛇尾,总感觉有遗憾和欠缺。

当然,由于经验和能力的关系,对于教材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本人只能谈一点个人的教学实际感受,对课程的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还有待于广大的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继续探索和解决。

通用技术教案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现代制造技术;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221-02

案例教学是指将案例应用于教学,通过教师讲授基本知识、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改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现代制造技术课程是一门着眼科技、注重应用的课程。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柔性制造技术、现代制造系统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由于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内容更新较快,通过大量的案例介绍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相关技术和最新发展动态,同时培养学生查阅文献、了解学科前沿动向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

1.有助于学生了解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由于现代制造技术具有更新快、发展迅速的特点,将案例教学应用到现代制造技术教学中,通过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作为案例,介绍新的设计与制造技术、方法和先进的技术装备,始终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以前卫眼光和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获取学科前沿发展的最新动态。

2.有助于搭架学生与老师互动平台。案例教学是可以根据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作为案例,针对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进行讲教学,通过最新的学科发展成果为整个教学内容注入新的血液,有利于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开拓学生科研的思路,对个人研究课题有针对性的讲解,了解本研究方向最新最前沿的发展态势,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案例教学法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学习中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化理论为实践,用理论揭示工程应用中问题的本质,掌握科研学习的方式方法。而且,将案例教学通过最新成果案例的展示,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使学生主动对案例进行思考与讨论,有效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二、现代制造技术课程案例的选择

现代制造技术案例的选择遵循三点原则:第一,以最近最新的典型案例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第二,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选取课程案例;第三,选择的案例要内容充实,具有一定的难点问题。本课程案例主要从下面三个方向进行选取。

1.特种加工技术。特种加工技术是直接利用电、热、声等特殊机械能量,以实现材料切除的加工方法。特种加工的特点为:依靠电、化学等能量去除材料,而不只是靠传统的机械能;以简单的机械运动可加工较为复杂的型面;加工过程中,瞬时能量较高,可方便有效地应用各种能量加工难加工材料,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

特种加工技术可以分为:电火花加工、超声加工、快速成型加工以及复合加工等。对于这些加工技术的案例可以选择难加工材料、特殊复杂型面、高精密表面的具体案例作为经典案例。让学生根据典型案例查阅相关文献,通过与本课题组成员的讨论,给出预留问题的解决方案,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加深学生对特种加工技术各类型的基本理论原理、相关技术的了解。

2.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精密和超精密加工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3]:(1)超精密切削。(2)精密和超精密磨削研磨。(3)精密特种加工。

针对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特点提出超精密切削、磨削的基本理论和工艺;超精密加工设备的关键技术、精度、热稳定性;将这些研究范围内的成果作为案例,让同学们在了解基本知识的同时,放开视界,拓宽思维,根据最新发展动态对相关的研究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动向的能力。

3.现代制造系统。现代制造科学主要包括:CIMS、敏捷制造、并行工程等,主要研究的科学问题如下:现代制造技术和系统的基础理论;制造过程的数学建模;网络环境下的体系结构等,这些问题具有前瞻性、交叉性、先导性、基础性、应用性五大特点。针对这些问题搜寻最新发展成果,将其作为经典案例,使学生站在信息时代和纳米时代的高度,把握现代制造系统的本质,融各学科的知识于一身,建立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三、案例教学在现代制造技术教学中的实施举例

1.案例讨论前的准备。首先,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研究方向设定案例,并拟定讨论题目。在教师完成基本课程教学后,可以将相关案例留给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准备相关的材料。学生在收到教师的案例后,通过阅读有关案例,查找各案例间的异同,查阅文献材料,搜集有用信息,经过思考分析,给出关于案例讨论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

以超声对型孔、型腔的加工为案例。根据实际超声加工的实例,对超声波加工的原理和特点、超声波加工的设备、超声波加工速度、表面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与讲解。同时对超声波加工的应用进行拓展延伸,讲解有关超声切割加工、超声波清洗等的应用,从而提升学生对基本理论、原理的理解,并对案例中所反映与本研究课题相关内容予以实际应用,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达到学生自主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组织案例讨论。讨论可分为两个步骤进行,第一由小组代表根据该组查阅的相关案例进行讲解,第二由单个小组进行讨论,发表本小组对案例的分析处理结果,进行小组的集中讨论。

通用技术教案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首创于哈佛大学,最早被运用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律教学中。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应用于教师培训中,以其与实际联系紧密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得到大家的认可。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相对立的。狭义上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1]

本文通过借鉴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案例教学方式,参考案例教学的一般步骤,并结合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状况,提出在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开展案例教学一般方法和应注意的主要事项。

一、目前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际脱节。

一方面,目前教师培训工作基本上是由校外机构承担,信息技术仅仅是众多必修课程中的一门,由于授课教师对教学实际认识不足,再加上培训课时过少,因而过于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教学,其结果是难于直接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相结合。

另一方面,一些培训机构过分关注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盼望以技能的提高促进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提高。但是他们忽略了,信息技术技能的提高不能自然地转变教师对整合的认识,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因此也不能教会教师如何有效地把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中。

2、培训的师资力量不足。

我国于2001年起先后办起了部级骨干教师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教学一线的教师。同时,英特尔未来教育也在我国的18个省市办起了信息技术培训。但是,实际上,能够胜任教师培训任务的师资是相当有限的,还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

此外,当前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还存在着培训模式单一、教学资源库匮乏等问题。

二、案例教学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

从案例教学的应用情况来看,案例教学在教师培训中有以下作用:

1、促进被培训者内化知识,更好地掌握理论。

不少人认为教学案例是特殊的典型的,表现为某时某地的教学情景,不能传递理论的知识。事实上,哈佛法学院的第一主任兰格德认为,研究案例会促使被培训者对理论运用的方式、原因等作深入的思考。一旦案例当中隐含的理论问题或基本原理被揭示出来,就可以用来讨论新的案例。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案例讨论后,被培训者从案例教学中获取的理论知识,就会慢慢地与原有的知识能力加以融合,成为原本能力结构的一部分,从而更好地掌握理论。

2、促进被培训者对教学中问题的分析和反思。

通过讨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中涉及到的各种各样问题,被培训者逐渐学会了如何去分析问题,同时,当被培训者认出案例中所描述的“此时此地”事件并与之产生的共鸣时,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自己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这样他们就逐渐养成分析问题和反思的习惯。

3、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差距,提高被培训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接受过信息技术培训的被培训者大都有这种感觉,就是他们学到很多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技术,但实践时却不知道如何使用。其原因,用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来解释,就是没有接触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际问题。运用案例来进行教学,创设机会让被培训者接触整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大大缩短理论与实际的差距,被培训者头脑风暴式的案例讨论,也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为被培训者分享经验和交流提供有效的方式,促使工作创新。

现实教学中,被培训者的工作是独立完成的,很少有与同事一起分享经验、交流的机会。案例教学可以创设实际教学问题讨论的氛围,通过案例的讨论和被培训者实际整合教学问题的讨论,被培训者可以了解同事是如何面对整合问题的,他们的对策是什么,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被培训者渐渐融入讨论中,开始把自己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整合理论知识,经过讨论和评论性分析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被培训者还可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创新。

三、案例教学的两种类型

案例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应用的两种类型:

1、被培训者观摩案例并进行讨论。

在这类的案例教学中,被培训者是通过观摩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案例来进行讨论的。旁观者清,在真实的问题前面,被培训者得到了像专家般进行思考的机会,从而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和方法。

2、被培训者作为亲身体验者直接参与案例的教学和讨论。

与第一类的案例教学不同,这类的案例教学要求教学双方进行角色扮演。共同演绎并亲身体验真实的教学情景。培训者可根据被培训者所任教的科目和年级进行分组,进行相应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培训者应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把整合的理念和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各个小组的成员表达新观点,交换各自意见,并可介入作适当的引导。与此同时,被培训者要积极地参与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中。完成教学后,培训者组织并促进被培训者就他们亲身体验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进行讨论和反思。

通过课堂模拟,被培训者不仅受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的熏陶,学到了整合的方法,还领略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乐趣,促使被培训者从技术的个人运用到使学生参与使用技术整合观念的转变,得益良多。

同时,培训者从被培训者对该课的讨论和反思报告中也可以得到启发,进而设法地改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质量,这样一来,教学相长,双方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法

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出案例教学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实施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即明确要教什么内容,是案例课程设计的第一步。

2.选择案例

在教学目标定以后,我们就可以选择案例了。案例的来源有很多,对于第一种类型的案例教学来说别人的成功经验和自己的教学经历都可以作为案例。对于第二种类型的案例教学来说,则是基于一定学科教学目标,培训者和被培训者亲身参与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

3.被培训者的课前准备

在传统的培训中,培训者往往担当台上的主角,而被培训者往往是观众。但是案例教学要求被培训者也要在课前做相应的准备,如仔细地阅读案例,以便参与课上的讨论。

(二)课堂实施阶段

1.案例的引入

案例的引入关键在于巧。对于别人的案例,可以向被培训者指出案例中必须注意的地方,讨论的难度、要达到的目标。而对于自己编写的案例,可以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以及趣闻。目的都是引起被培训者的注意。

2.案例的讨论

案例的问题可以由被培训者提出,也可以由培训者提出。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案例讨论一般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方面,以及信息化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问题。一般涉及的问题有:

= 1 \* GB2 ⑴信息技术是否适用于当前教学内容、学习者和教学目标的需要?

= 2 \* GB2 ⑵信息技术在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方面是否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如果有,它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应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使优势转为实效?

= 3 \* GB2 ⑶信息技术在目前整合教学中有那些不足,应如何避免?

= 4 \* GB2 ⑷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2]

由于一个案例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培训者可以把被培训者分成4~5人的小组,按照教学的目的,引导被培训者讨论相关的问题。当被培训者提出不同的整合方案时,培训者可引导被培训者对不同方案进行讨论,排除不合理的整合方案,确定最佳的整合方案,待小组讨论后,培训者可安排各个小组上台汇报,在全班范围内开展整合方案讨论,进行头脑风暴,实现思想共鸣。当然,当被培训者提出的方案大致一样时,为了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培训者必须给予及时的帮助,设法启示被培训者提出另外一种方案,引发大家的探讨。

3、总结评述

总结是案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案例讨论完毕后,可以由培训者进行总结,也可以由被培训者进行总结,培训者补充。总结面要广,不要单就某人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而应当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关键问题、解决方案,以及讨论中的不足和长处,并进一步引导被培训者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巩固练习阶段

国内外的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培训如果单靠案例讨论的形式,其成效是远远比不上其他职业培训那么突出的。教师培训必须要在反复讨论中做自省和行为跟进才有成效。案例教学必须走:案例讨论——反思——亲身实践+同事互助辅导(peer coaching)的道路。

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因此,课后,培训者要及时地向被培训者布置反思的任务,让被培训者对课堂讨论、案例内容或者是自身的教学进行自省。同时,培训者要给予理论的指导。

在接受了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和自省后,被培训者很自然地会产生在他们任教的科目中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想法。针对这种心理,培训者应当布置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任务,安排环境和理论技术支持,给予他们亲身实践的机会。实践的内容可参照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项目的内容,被培训者可在培训者与同伴的互助指导下进行整合课程的教学设计并开展实践。

(四)评价阶段

评价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训者可以清楚的了解教学的效果。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1. 被培训者行为的评价

对被培训者行为的评,一方面可以从被培训者的课堂参与考察,即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做出对理解案例问题有帮助的分析,提出其他人没有提到的方案等;第二方面可以从被培训者案例分析的能力进行评价,培训者可布置案例让被培训者分析,设立一定的量规,评价案例分析的能力;第三方面可以从被培训者的反思和整合教学实践中评价,培训者可参考有关整合背景下的教学设计的规范,英特尔未来教育的评价标准等。

2.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案例质量评价、课堂讨论评价和培训者自我评价。课堂讨论评价是案例教学得以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积极的讨论是必要条件,培训双方要认真评价案例的质量和课堂讨论情况,培训者要不断地反思,做出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培训课程的评价

培训课程的评价要求被培训者和审查委员会的共同参与。被培训者是培训课程的亲身体验者,他们的评价对培训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问是最好的反馈,培训者可以从平常的提问、交流以及调查问卷中把握被培训者对培训课程的评价和期望。

五、案例教学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应注意的事项

案例教学是一项复杂系统的教学活动,它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选编适合教学需要的高质量案例

我国有句成语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丰富的切实有效的案例,案例教学只能是美好的愿望。在实际的案例教学中,我们应注意选择适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两点:

1、案例来源要真实准确。案例教学首先要做到案例真实准确,不能随意将道听途说的事情当作案例,更不能任意杜撰。在讲述案例时,一定要说明案例的来源,以体现案例教学的科学性、严肃性、真实性和可信性。

2、案例要典型生动。所选案例要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典型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要注重实效性。所选案例要能反映社会现实,充满时代气息,把握学生所关注的焦点,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案例分析要深入透彻

有的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过多地讲述离奇古怪的案例。虽然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却没有多大积极意义,甚至会产生不良影响。其实案例教学不仅仅是列举案例,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阐述某些基本观点和方法。所以在案例教学中,深入透彻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对案例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案例所反映的问题和所包含的方法,达到案例教学的真正目的。[3]

六、结束语

案例教学以其与实际联系紧密、操作性强的特点被应用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开展案例教学将成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重要趋势。但我们必须明白,没有十全十美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专家讲座法,微格教学法等,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苗逢春,《以教学设计为核心的整合能力建设和校本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3

上一篇:综合实践教案范文 下一篇:高中物理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