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10-29 04:14:23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篇1

精准扶贫“五个结合”

1落实党的精准扶贫政策要与党的“群众路线”相结合

要求,精准扶贫要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把钱真正用到刀刃上,真正拔穷根。要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漏一户、不掉一人。面对如此浩大的工程,党员干部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与群众形成合力。一是领导要高度重视,健全工作机制,把精准扶贫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帮助贫困村选好配强班子,为推动工作落实建立组织保障。三是要动员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贫困村、贫困群众,向他们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寻找制约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扶贫规划,帮助困难群众出点子想法子,共同谋划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做到项目规划到户、脱贫效果到户,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民政救助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最困难地区、最困难群体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四是要开展全员结对帮扶,并提出目标要求,加强考核机制,不但帮扶对象要精和准,扶贫责任人也要达到精和准,让精和准真正落到实处。

2坚持精准扶贫项目中的“输血”与“造血”相结合

“幸福总是相同的,不幸却各不相同”。精准扶贫一定要认真落实中央的“五个一批”要求,在“准”字上做文章,要以精准为基本攻略,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要“精准”制定脱贫规划,规划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找准对象,分类施治,对症下药,帮扶帮到点子上,坚持“输血”与“造血”有机统一。既“输血”送“真金”解燃眉之急,又送“真经”帮其恢复“造血”功能。一方面对“鳏寡孤独痴残”六类特殊人群确保一户一台账、一户一帮扶措施、一户一档案,分别采取低保、集中供养和发放生活补助等方式,实行政府动态管理精准兜底保障。另一方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送钱送物的输血式救助不过是治标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地进行科技扶贫、产业带动扶贫模式,使得贫困群众自身实现造血,让“造血”锻造经济发展持续活力。贫困的原因和情况千差万别,项目安排上也要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基础设施建设要与村组实情相结合,项目安排要“实”。种养产业要视贫困户家庭人员结构、劳动力情况、文化水平而异,宜农宜工宜商要因户施帮。

3坚持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相结合

著名经济学家缪达尔曾强调:“不发达国家民众巨大的贫困至少部分是由于他们的宿命论、他们的麻木和他们对于改变观念和制度、推广现代技术、改善卫生条件等努力的冷漠。”“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个地方经济上暂时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和思路的贫困,人穷志短、消极无为,缺乏奋起直追的精神动力。同志说过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精准扶贫就要坚持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相结合,让村民自发、主动参与工作,帮助贫困群众从思想上、技能上、可持续发展上彻底“挖穷根”,有效减少返贫现象发生,做到标本兼治。一要实行观念扶贫。坚持扶贫先扶志,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坚定信心、不等不靠、苦干实干,树立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变依赖思想为自立创业思想,主动进取、改革创新,增强战胜贫困的勇气。依靠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变落后面貌。二要重视和加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扶贫要扶智。三要大力扶持农村文化和医疗卫生事业,满足广大农民对文化生活的渴求,引导农民过文明健康的新生活,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就医困难和负担过重的问题,努力减少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四要下功夫抓好贫困人口劳务技能培训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成为具有增收致富技能的新型农民,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4坚持政府帮扶与社会救助、群众互扶自救相结合

坚持政府帮扶与社会救助、群众互扶自救相结合是把党的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到位、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关键。众人拾柴,才能汇聚扶贫开发“巨能量”,我们要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为政府帮扶的主w,需要针对贫困地区制定专项风险补偿、税收优惠、财政奖励、费用补贴等扶贫政策,同时重视贫困地区教育投入、智力投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各级政府和部门参与定点扶贫任务,把扶贫工作列出具体清单,明确扶持谁、由谁扶、怎么扶,使精准脱贫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工作职责更加明确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基础。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出资成立基金,通过对口帮扶、到贫困地区从事资源开发、产业园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等是探索支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途径。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汇聚扶贫新力量,通过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等方式鼓励、调动和吸引省内外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有愿望、有渠道、有平台参与多种形式的到村到户精准扶贫激励机制是精准扶贫的有效载体。

5坚持短期脱贫与长效机制相结合

“今天的贫困并不等于明天的贫困,但是如果今天的贫困加上今天的教育不足、人力资本不足,就必然等于明天继续贫困。”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P指出,扶贫开发不能局限于生活的救助、生产项目的开发,而更应强调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性的培养,坚持短期脱贫和长效机制相结合。一是要建立一支不走的“识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扶贫攻坚队,二是建设一个强有力的地方两委班子,三是探索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扶贫新路子,四是制定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新体制,五是制定一套科学的系统的扶贫工作第三方评估机制。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篇2

刚才,市委XXX书记作了重要讲话,5个县区分别作了表态发言,市委、市政府与各县区党委、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分别签订了精准扶贫工作责任书。孙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实施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就抓好精准扶贫的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就推动落实、抓实见效作出了具体部署,是我们抓好今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指导和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把全市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凝心聚力,克难攻坚,把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这次会议虽然时间短,但准备工作扎实充分,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规格高、规模大、政策全、措施实,交流发言深入务实,起到了统一思想、认清使命,拓宽思路、强化举措,靠实责任、激发干劲的重要作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一是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通过这次会议,使大家对陇南如期实现整体脱贫的重要意义有了更加明确和清醒的认识,增强了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各县区、各部门更加自觉主动地把工作重点放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全力加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程,奠定了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进一步坚定了信心和决心。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扶贫攻坚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省委、省政府“1+17”和市委、市政府“1+19”精准扶贫方案的出台,将为贫困地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必将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极大地坚定了我们坚决打好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大决战的决心和信心。三是进一步明确了思路和方向。通过这次会议,特别是市委孙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政策文件,使大家对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攻方向、着力重点和方法步骤有了更加准确的把握,对做好“六个精准”有了更加明晰的思路,为各县区、各部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运用好落实好扶贫政策,有力有序推进精准扶贫明确了根本遵循和方法路径。四是进一步靠实了工作责任。这次会上,我们通过签订责任书,靠实了各县区和市直各部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责任,特别是配套出台了新的考核办法,明确县区党政主要领导为扶贫开发第一责任人,将扶贫开发作为各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建立了责任机制,形成了良好导向。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市扶贫开发工作迈上了新的征程,进入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阶段,发起了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和大决战的总攻。

就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市委孙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点围绕“1+19”精准扶贫方案,再强调几点意见。

第一,要准确把握“1+19”精准扶贫方案的政策内涵。市委、市政府“1+19”精准扶贫方案,全面贯彻了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会议精神,鲜明提出了全市精准扶贫的奋斗目标、着力重点和具体措施,是对我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总体谋划和顶层设计,是对省上政策文件的细化深化和延伸拓展。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突出特点:一是体现了系统性。在总体架构上,整套方案由1个总的实施意见和19个专项实施方案构成,总分结合、成龙配套。在总体目标上,方案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相关指标,明确了每一个重要时间节点的阶段目标,做到了当前与长远结合。在具体内容上,方案涵盖了贫困乡村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公共服务、社会救助、生态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在总体要求上,方案围绕“六个精准”,对涉及的每一项重点工作,都明确了具体任务、着力重点、措施办法、责任分工、完成时限和检查验收等方面的要求,形成了环环相扣、衔接紧密的工作链条。二是体现了地域性。25个特困片区是我们实施精准扶贫的着力重点,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乡村旅游扶贫是我市推进精准扶贫的一个有效途径,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因此,在省上17个方案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我市扶贫工作实际,着眼国家、省上大力支持片区扶贫、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的重大机遇,增加了扎实推进特困片区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和精准扶贫乡村旅游支持计划实施方案。三是体现了针对性。方案坚持问题导向,抓住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提出了一整套的解决办法。针对我市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现状,在路、水、电、房、通信、易地搬迁、生态环境、网络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务实举措。针对精准扶贫对加快富民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劳务经济、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现代服务业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富民增收产业的具体措施。针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在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救助等方面分别提出了支持扶贫的有力举措。四是体现了创新性。坚持用改革的思路推进精准扶贫。着眼加大投入力度,明确了市、县级财政和市级产业基金支持精准扶贫的具体要求。着眼强化金融支撑,进一步解决贫困群众贷款难的问题,提出了实施精准扶贫小额贷款工程的具体举措。着眼发挥电子商务对精准扶贫的巨大推力,谋划了开展电商支持精准扶贫的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五是体现了操作性。方案的整个制订过程,贯穿了可操作、利执行、易检查、能落地的要求。围绕把千家万户与扶贫政策精准对接,实现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制定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力量整合和加强管理的实施办法,建立双联与扶贫融合联动机制。围绕强化对精准扶贫的人才支撑,提出实施400名干部挂职精准扶贫行动、干部能力素质锻造行动等9大行动,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和干部激励约束机制,制定了具体管用的配套措施。六是体现了导向性。围绕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推动精准扶贫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实施意见对精准考评作出了具体安排,市县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从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加大惩戒约束力度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可以讲,实施意见和配套文件从顶层设计到政策措施上,对解决精准扶贫问题力求做到了全覆盖,符合中央和省上要求,符合贫困群众愿望,符合我市市情实际和扶贫工作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工作明确了任务书、作战图和时间表。

第二,要全面推进扶贫方案各项任务落地生根。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孙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最核心、最关键的,就是要全面落实“1+19”精准扶贫方案。各县区、各部门要强化措施,靠实责任,紧盯目标,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一是要结合实际制定配套措施。各县区、各部门要对照市上的实施意见,尽快制订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本县区、本部门的总体目标和阶段任务,理清思路,细化措施。各县区要围绕落实市上的19个方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好配套政策措施,既要充分体现市上的政策精神,又要更多地体现本县区的优势潜力和扶贫工作实际。要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有力放矢、有效放矢,提出务实管用的工作措施,确保方案的内容和措施都能落地见效。二是要靠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市上已经与各县区、各有关部门签订了精准扶贫工作责任书,与县区签订的责任书,明确了每个县区特困片区扶贫攻坚、农民增收、减少贫困人口和财政投入的具体目标,与部门签订的责任书,明确了各项重点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年度任务,把“1+19”方案的重点工作和任务目标,细化分解到了各县区、各部门。各县区、各部门要紧紧围绕责任书,推进“1+19”方案的落实。要强化县级主体责任,县、乡党政主要领导切实承担起扶贫开发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全面实行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制度。县区要制定好扶贫目标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靠实工作责任。三是要紧盯节点推进方案落实。市上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全市精准扶贫的节点目标,具体分两步走:今年到2017年集中攻坚,到2017年全市共减贫32.45万人,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00元以上。到2020年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同时,对水电路房、易地搬迁、富民产业、电商扶贫、教育卫生、金融支持等专项方案,都确定了重要时间节点目标。这些节点目标,是着眼实现精准扶贫总体目标任务,充分考虑必要性和可行性来谋划确定的。各县区、各部门要紧盯这些节点目标,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细化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列出时间表,制定施工图,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全市精准扶贫目标任务如期实现。四是要协调配合凝聚工作合力。“1+19”方案涉及面广、关联度大,许多专项方案涉及多个领域,落实好整套方案,是一项前所未有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推进。各县区、各部门要建立协作配合机制,认真履行各自职能,最大限度地整合使用好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确保重点工作顺利推进。市督考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对涉及多个部门的专项实施方案,要明确分工、细化责任,把每一项任务靠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责任人,确保每项工作、每条措施都有人抓、有人落实。特别是要紧盯孙书记讲话中提出的精准扶贫重点工作,围绕片区扶贫方案,基础设施方案,农业特色产业、电商扶贫等富民产业方案,易地搬迁、教育卫生、劳动力培训等方案,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共同抓好落实。

第三,要着力抓好建档立卡等重点工作。要在全面落实孙书记讲话中提出的各项重点工作的同时,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做好建档立卡基础工作。建档立卡是我们实施精准扶贫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各县区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完善精准摸底和建档立卡工作,把贫困村、贫困户摸清弄准,努力做到对象精准,确保扶贫政策真正惠及贫困对象。对以往工作中底数不清、信息不全、工作不实的,要尽快修改完善。对当前正在开展的2014年19.57万脱贫人口识别剔除和2015年13.5万预脱贫人口实名制工作,各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组织县乡力量,扎实细致地做好工作。当前,省上正在建立省市县乡互联互通的扶贫网络和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各县区、各乡镇和市直有关部门要按照省上的部署要求,切实加快平台建设,力争早日建成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帮扶情况和帮扶成效,通过脱贫销号、返贫挂号的办法,实现扶贫对象科学化动态管理。二是要大力推进特困片区精准扶贫。特困片区扶贫攻坚,是我市精准扶贫的创新举措,有力加快了全市扶贫开发进程。我们要把特困片区扶贫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实行市县领导包抓片区扶贫工作责任制,以片区扶贫带动全市脱贫步伐。要围绕特困片区整合资源,以规划整合项目,以项目整合资金,深度整合专项扶贫资金、各类涉农资金、社会扶持资金和双联帮扶资金,将90%以上的财政扶贫资金用于特困片区,80%以上的涉农项目资金向特困片区打捆安排,把省上50亿元整合资金的90%用到特困片区,使最落后的地区优先改善基础条件,加快脱贫步伐。要坚持先难后易、先扫盲区、先补短板,每个县区每年主攻一个特困片带,每个特困片区攻坚任务分三年完成,第一年集中攻坚,第二年配套完善,第三年整体提升,综合配套,一次平茬,整片推进,做到打造一片、完善一片、交账一片。三是要全面抓好扶贫项目实施工作。实施好各类扶贫项目,是落实“1+19”精准扶贫方案的关键,特别是整套方案中的水电路房、易地搬迁、生态环境、富民产业、电商扶贫、乡村旅游、教育卫生文化等方案,都需要通过实施项目来推进和落实。各县区、各部门要把项目建设放在落实扶贫方案的首位,紧盯各个专项方案确定的重点任务,全力推进扶贫项目实施工作。要切实做好与省上有关部门的汇报对接,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确保我市谋划的各类扶贫项目都能落地实施。现在,扶贫项目审批权已经下放到县,扶贫资金直接分配到县,各县区政府要承接好下放的审批权,切实做好项目筛选、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验收等工作。市上要做好审核汇总年度计划,落实项目备案验收标准,指导做好财政资金投入项目的招投标,加强监督检查等工作,确保扶贫项目顺利推进,早日建成发挥效益。

第四,要切实抓好扶贫资金使用和监管工作。当前,国家和省上对精准扶贫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将会越来越大,省上已经统筹整合了389亿元扶贫资金,下一步,还将根据已明确的政策,继续加大扶贫资金整合力度,今后每年会有大量资金直接下达到贫困县用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应该说,这样大规模的资金支持,是“5·12”灾后重建以来没有过的。落实好这些资金,是确保各项扶贫政策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各县区要严格按照管理制度,下功夫管好用好扶贫资金,确保扶贫资金安全使用,发挥应有效益。要突出精准理念,强化资金使用的精准导向,省上“1+17”和市上“1+19”精准扶贫工作方案,针对的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群众,方案涉及的项目资金必须要全部用于贫困材和贫困户。要严肃工作纪律,任何部门、任何单位、任何人都不允许违法违纪违规使用扶贫资金,必须保证一分不少地用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尤其是县乡村干部直接安排使用扶贫资金,要牢固树立法纪不可违的意识,杜绝截留、挤占、挪用和非法套取扶贫资金。要健全监管机制,坚持谁管项目、谁用资金、谁负主责,严格落实县级报账制、国库集中支付、项目主管部门专账核算等各项规定,县区党政一把手要切实承担起扶贫资金监管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不断完善监管机制,确保资金安全运行。要坚持公开透明,严格执行扶贫资金及扶持项目安排公告公示制,市县区扶贫部门要采取各种形式,向社会公告公示财政扶贫有关政策规定、资金分配办法和年度使用计划,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要加强审计监督,实行扶贫资金审计全覆盖,对违法、违纪、违规使用扶贫资金的,一经查实,要如数追回、追缴,并依法依纪依规进行严肃处理。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篇3

2016第一书记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一

一、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属于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区,是592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贫困村158个,占全县总村数的75.3%;现有贫困人口11.4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7%。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联系分管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2014年起,每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1.5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相继印发了《xx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xx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xx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xx县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xx县各镇、部门扶贫开发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根据中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有关要求,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选准对象、找准原因、定准类别的要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我县探索推行的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镇审核、县审定和实地核实、到村到户,严格程序、群众评议,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158个贫困村、11.45万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三)抓实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支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精准扶贫。我县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和乡镇申报、部门踏核、县上研定的要求,由县扶贫局牵头汇总整理各镇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分类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初步确定年度拟实施的项目和投资额度,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发改局、扶贫局和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教育、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电力、通讯等部门资金1.79亿元,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四)夯实综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为确保实现每年1.5万人以上贫困户脱贫目标,按照五结合、四到位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到村到户相结合,产业扶贫、移民搬迁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增收项目到村到户,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帮扶责任到干部人头),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城镇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县、镇、村扶贫规划体系,确保扶贫规划与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协调统一。同时,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移民搬迁安置为核心、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为贫困户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户情实际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二是加快贫困户搬迁。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重点解决危居贫困户搬迁工作的通知》,明确在三年扶贫期间,必须彻底完成71个贫困村的危困户搬迁任务。为切实解决贫困户搬迁资金难的问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农商银行积极合作,开展了危居贫困户搬迁贷款工作,建立金融扶贫产业贷款风险基金,扩大金融扶持产业信贷规模,确保2016年底前所有危居贫困户一户不少的搬入新居。三是推动产业发展。突出富硒特色产业开发,重点抓好茶芋药果菜(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和猪牛羊鸡鱼(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养殖业,并将特色产业与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相结合,延伸特色产业链,依托特色种养业,积极发展农村小型加工业,大力发展旅游、电商、劳务等三产服务,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四是强化劳务输出。采取订单式、定向式的方法,扎实开展修脚足浴、电子商务、民歌茶艺、特色烹饪和建筑劳务五大培训工程。

(五)干部驻村帮扶,充实扶贫力量。我县结合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按照省、市、县派驻工作队不重合的原原则,实行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和干部包户工作机制,落实了71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目前,71个驻村工作队410名干部全部进驻各贫困村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做到一人驻村、单位全员帮扶,确保了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二、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四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合力未形成。一些部门和干部潜意识认为扶持到户很难出成绩。导致有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没有把心思用在扶贫工作上,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近一年时间,到底扶谁,怎样扶尚未完全搞清楚。一些镇政府未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本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为精准扶贫工作,县上派的有工作队,自然由工作队负责,政府只催催进度,过问过问就行了,考核追责首先是追工作队的责。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覆盖面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到户产业项目不热心,感到落实、实施难度大,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扶贫工作队则认为,工作队是到镇入村协助当地政府、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希望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目前的现状觉得工作无动力、无信心,感到彷徨和无奈。合力攻坚的氛围未形成。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社会各界捐资捐物,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贫困户,当问及打算发展啥产业、如何发展拔穷根时,则不假思索的说:我现在是三无,无钱、无劳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二是就业观念严重落后。相当部分的贫困户处在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状态。以全县开展的修脚师培训为例,一些贫困户子女不参与,认为这项工作不体面、名声不好、不愿干。其择业标准与自身素质能力极不相符。

2016第一书记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二

根据省、市组织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被选派到我们单位的双联行动联系村镇原县新集乡岳庄村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7月15日到村报到后,为了尽早掌握全村基本情况、农民生活状况、主导产业培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我迅速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入户开展调研,实地考察,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岳庄村的有关情况。

一、村情现状

岳庄村位于新集乡西南部,距乡政府14公里,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川塬兼有,共辖6个村民小组,共387户1687人,其中贫困户285户1176人,贫困面高达72.2%。全村有党员27名,其中女党员4名,村干部3人,平均年龄40岁,均为党员,年龄构较为年轻,全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全村总土地面积14.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为6547亩,人均仅9.8亩,且多数为山地,全村共有砂石路28.5公里,群众出行、耕作较为不便。全村产业以种植业为主,规模小,群众收入来源主要以种植经济作物、外出务工为主,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68元。

二、致贫原因

岳庄村与其他村相比,贫困表现和贫困原因具有特殊性,贫困程度更深,脱贫难度更大,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努力。一是地理位置偏僻。岳庄村地处山区,距县城、乡镇较远,交通条件差,农户居住分散。总体来看,各方面的发展欠账较大。二是贫困程度深。岳庄村贫困面高达72.2%,近年来,因学、因病、因婚、各种突发事故等原因致贫、返贫率较高,在全县89个贫困村倒排序中处于22位,脱贫任务十分艰巨。三是基础设施薄弱。长期以来,由于扶持力度有限,岳庄村基础建设十分滞后,目前有80户群众没有接通自来水,全村没有1条建成的水泥路,村组道路以砂石路和土路为主,将近60%的耕地为山地,土地质量差。全村只有2个自然村进行了农电网改造,4个村民小组群众农电线路老化,供电可靠性低,经常发生用电故障。村部年久失修,已属危房,影响了基层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四是群众增收难度大。岳庄村经济构单一,增收渠道狭窄,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市低2231元。一半以上的村民以传统种植为主,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缺乏像样的主导产业,产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五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岳庄村多数青壮年劳力常年在外打工,留守人员年迈体弱,受教育程度偏低,普遍缺乏种植、养殖技能,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严重地制约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六是村民思想观念保守。该村文化设施缺乏,全村没有公共活动场所。村里无法组织各种文体活动,缺乏先进文化传播的氛围,群众普遍存在求稳怕乱的守旧观念、狭隘封闭的小农意识、小富即安的守摊理念,等、靠、要思想严重,各种消极思想相互交织,导致村里缺乏发展活力。综合分析,路、电、水、田、房、业、智是制约岳庄村脱贫的七大瓶颈,也应是帮扶工作的重点。

三、调研启示

一是基础建设是利民之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做好贫困村水、电、路、气、田等基础工作,不断加快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对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加快农村社会快速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是产业培育是增收之要。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加快农业产业构调整,寻找一项适合岳庄村的产业发展思路进行广泛推广,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农业、土地、水利、交通等部门的支持,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同时,有序引导群众进行土地流转,鼓励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种养大户发展规模种植和养殖,才能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是基层建设是治本之源。积极引导党支部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全体党员会议,重点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农村政策等内容,组织好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全村发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提供思想源泉。

四是农民培训是授渔之法。在开展双联六送及进村入户培训活动中,采取理论培训与现场指导相合,由大户现身说法,深入农户进场指导等方法进行深入细致培训,使农民能够学得进,用得上,真正掌握脱贫致富的上乘之法。

五是村级民主是和谐之本。对村里的重大事项加强指导,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要求和程序操作,制定完善村党支部工作制度和村委会工作制度,把村党支部工作和村务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不断创造家庭和睦、乡村和谐、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六是文化建设是动力之基。经常组织开展村民集体活动、精神文明评选、文化下乡和文艺晚会等活动,协调帮助联系村健全文化活动场所、农家书屋、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对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思想文化教育教育,营造农村文明新新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都有着极为长远的意义。

四、几点建议

一是把富民产业培育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点。充分利用岳庄村地理位置特点,大力发展苹果、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加强对村上兴盛园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有序引导群众入股参与,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邀请畜牧专家定期开展养殖技术培训,组织村干部、养殖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先进养殖技术,不断扩大群众种养规模,引导群众增收致富。

二是把土地流转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手段。岳庄村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使耕种也管理不到位,造成资源浪费,将闲散土地集中起来,组织开展土地流转,每年定期将流转租金及时拨付群众,从而能使土地最大限能地发挥助农增收的效益。

三是把农村党员技术培训作为更新观念的引擎。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设备,集中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帮助群众掌握先进种植、养殖技术,了解致富信息,掌握致富方法,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篇4

【关键词】文化精准扶贫 路径选择 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C913.9 【文献标识码】A

加速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对多年来我国扶贫工作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扶贫理论的重大创新。精准扶贫理论是所提出的思想理论,关于精准扶贫理念的创新和实践,反映出党和国家对贫困内涵的重新认识与重新思考。

从现阶段我国扶贫的形势上来看,文化精准扶贫仍然是扶贫工作中的一块“顽石”,只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同时,文化精准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高度重视文化扶贫的内涵和功用,用文化扶贫来丰满精准扶贫工作的羽翼,进一步促进小康社会的建成。 以文化为载体,在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扶贫上下足功夫

精准扶贫指的是根据贫困区域的环境不同、农户实际生活状况的不同,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实现对扶贫对象的精准帮扶。政府作为扶贫工作的主导力量,同时联合社会各界的力量,根据贫困地区的资源特征、当地民众的致贫原因以及当地市场需求,优化扶贫计划,使他们脱贫致富。结合相关概念,文化精准扶贫是指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以文化为载体,改变传统的扶贫思想,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扶贫之路。

现阶段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旧任重而道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一些地区有时会出现脱贫后又返贫的现象,甚至“脱贫后比原来更贫”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可以主要归结为贫困地区的精神生活匮乏,无法塑造出一个完整的精神家园。以往我们都是从物质上大力扶贫,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并未从根本上考虑到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总结历来的扶贫工作,在贫困地区进行文化扶贫,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日常生活,提升了文化道德水平,更成为党和政府与群众紧密联系的桥梁、精神上引领群众的港湾。因此,扶贫开发需要我们从思想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在大力进行物质扶贫的同时,更要在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扶贫上下足功夫,这样才能使贫困地区的人们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增强文化精准扶贫的新动力

内在动力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核心。首先,我们要让贫困地区的人民树立信心,让他们看到生活变好的希望。扶贫开发工作的核心一直是人,关键在人民群众有没有脱贫的信心和向往。现在我国某些贫困地区的群众依赖思想较严重,没有立志脱贫的信心,更没有自力更生的决心。其次要高度重视文化扶贫工作。深化扶贫开发,尤其要重视文化和教育工作。贫困地区的文化教育发展滞后,也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从国外经验看,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往往通过向贫困群众提供教育的机会,来让他们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从根本上脱离贫困。提升贫困地区群众的受教育程度,提高其综合素质,是阻断贫困传递的有效措施。

精准扶贫也需要外在动力。首先,我国地方政府深入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在需要上级政府鼎力支持的同时,还需要地方干部的真抓实干,把脱贫看作自己的分内之事。要定期给基层干部召开思想教育工作会议,加强舆论引导,使基层干部与群众共同携手努力。其次,当下的扶贫开发工作较为复杂,做好自身的工作是前提,相P的宣传教育也必不可少,提升群众精神文明素质是关键。此外,还要加强贫困地区道德建设,让群众逐渐理解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易,并给予该工作更多的帮助。要大力宣传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最后,必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们要落实中央出台的关于精准扶贫的文件,拓展基层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做到以现有的文化扶贫工作为基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把短期、中期、长期计划结合起来,做好相关规划,了解群众想法、尊重群众意见,设立阶段性的文化扶贫目标。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探寻脱贫新路径

未来我国在大力进行物质扶贫的同时,更要在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扶贫上下足功夫,关键就是发展文化产业。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才能带领贫困群众奔小康。发展文化产业应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立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入手,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建设,狠抓薄弱工作,保证群众的文化权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精准扶贫,本质是依靠文化的力量,带领群众脱离贫困。这就需要发挥好贫困地区独特的地域优势、文化风貌、资源特点,通过文化扶贫,为本地扶贫工作打开一个新局面。

文化精准扶贫工作要突出重点文化项目的引领作用。走文化扶贫的道路,要做好一批文化惠民的重点工程,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开展扶贫工作,多向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众输出优秀的文化产品,让群众时刻感受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所在。文化惠民工作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组织艺术队演出、放映红,开展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的日常生活,从而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整合文化惠民的相关要素的同时,还要懂得推介宣传文化惠民项目,转变传统的工作思路,以市场为导向,选择有实力的实施单位,使项目能真正惠及群众;完善相关项目的政策配套服务,大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发挥其引领作用。 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发挥主观能动性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文化扶贫工作上同样要走差异化发展路线,增强不同地域之间文化扶贫工作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在某些地貌相近、地缘相邻的区域内,可以借助地方特色,发展独有的文化产业。在适当的地区建设文化基地试验区,通过聚集效应,参考当地资源特征,建设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文化产业集群,从而吸引更多企业入驻;还可以建设有当地风貌特征的村镇,比如,可以以美丽新村建设为模板,建设一批特色村镇。再如,在一些文化悠久的地区,以独特的文化记忆为依托,在历史文脉上做文章,打造具有鲜明特色、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的特色乡镇;还要将文化旅游线路充分融合进当地特色品牌之中,可以在红色文化圣地打造以红色文化为主的旅游线路。文化惠民的内在要求就是将地区优势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产业,形成独有的文化品牌。

文化精准扶贫要创新扶贫路径,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文化资源是一种无法用物质衡量的财富,对文化资源有效利用能产生较好的收益,如果利用不善的话,就会造成文化资源的浪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前提。要帮助困难群众认识到自身所处的状况,并且充分动员群众改变自己的现状。不但要利用现有文化,更要在尊重现有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对文化进行创新,发展新型的适合时展的新文化。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离不开政策上的引导和当地政府发挥作用,要统筹相关部门的职责,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整合当地群众、社会和市场的力量,营造市场秩序良好、群众主动性强的工作格局。

综上所述,文化精准扶贫是一项长期工作,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帮助群众脱贫任重而道远。针对这项艰巨的任务,创新传统的扶贫方案、采用文化精准扶贫这一具有时代特点的扶贫方法,在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结合之下,找出实现脱贫的路径选择,就能做到真正惠及扶贫对象。与此同时,社会各界还要增强政治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敢于挑起重担,面对困难不退缩,坚定扶贫的信心,争取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①《文化精准扶贫如何“扶”?》,《人民政协报》,2016年7月11日。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篇5

“2016年,我要再多养50头羊。”家住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李村镇刘楼村的村民李某想起去年养羊净剩的几万元钱,心中暗暗盘算着今年再扩大些养殖规模。

作为一个黄河滩区乡镇,李村镇有17个贫困村,7644户30082人处于贫困之中。李某养殖所挣的钱,得益于牡丹区扶贫办推出的“送羊还羔”滚动式扶贫政策,得益于国家2015年年初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

近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更给了全国7000多万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希望,会议提出从“扶贫”到“脱贫”一字之变,凸显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决心,释放出向贫困发起总攻的强烈信号。

摆脱贫困

扶贫开发在2015年已经上升到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新高度。去年,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他提出了六个精准,即“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

李村镇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村逐户分析致贫原因,确定扶贫办法。在具体工作中,紧紧围绕紫菏香草生态园、黄河生态采摘园等高效农业龙头,着力打造以高效农业促增收的扶贫平台;围绕黄河旅游、新型建材、板材加工等主导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以一村一品发展促增收的扶贫平台;围绕扶贫户家庭成员就业,着力打造以扶贫基地产业集群促增收的扶贫平台;围绕“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方式或订单式供给,着力打造以企业合作促增收的扶贫平台。突出示范带动作用,进行行业扶贫。

早在20多年前,时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的曾出版过《摆脱贫困》一书。在书中说:“全书的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

摆脱贫困的核心和要旨就是摆脱思想贫困、精神贫困、文化贫困。需要我们围绕精准扶贫新战略,树立摆脱贫困的勇于担当意识,既注重顶层设计也注重基层探索,更进一步解放思想,智慧扶贫,观念先飞,思想先行,寻求新的“突围”之路。

行走在李村镇的街道上,本刊记者可以看到党员家的大门口醒目位置都挂着一个红色的共产党员户标牌,鲜红的标牌上印有醒目的党徽。通过悬挂“共产党员户”、“共产党员经营商户”等标牌,让党员亮身份,把形象树起来,选择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对困难户进行“一对一”的结对帮扶,真情真心的付出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连起了党心和民心。

健全机制

如何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

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司长李春光表示,目前,国家正在完善7000多万贫困人口的区域分布、致贫原因、发展需求、帮扶措施为内容的大数据系统,同时还将通过特色产业发展、职业教育、易地搬迁、低保兜底等措施来解决这批人的脱贫问题。

指出,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目前22省区市已经签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

如何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再次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目前,多个省区市建立起“1+N”的脱贫工作体系,不同省份制定了详细的配套方案,并形成了操作性强且精准的脱贫工作机制。湖北省探索建立扶贫开发工作的约束机制、帮扶机制、考核机制、退出机制、创新机制、问责机制和理想信念精神支撑机制;四川省探索形成了“工作组+‘第一书记’+精准方案”的工作机制;甘肃省建立了干部人才支持计划资金保障和精准扶贫干部激励约束“两项机制”,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加大惩戒约束力度。机制的不断创新,组织建设的不断加强,为脱贫工作落到实处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以贵州省为例,贵州是全国脱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占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的3个。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表示,要下更大气力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聚焦600多万贫困人口,优化“五个一批”精准扶贫路径方法,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通过易地搬迁脱贫一批,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通过发展教育脱贫一批,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实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要下更大气力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设定时间表,留出缓冲期,加强严格评估,实行逐户销号,防止“数字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防止“富戴穷帽”,防止“脱贫即返贫”,努力做到脱贫成效精准。

大扶贫格局

曾指出,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健全东西部协作、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机制,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认为,改革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扶贫的经验和模式,构建起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以广东省为例,早在2013年就开始建设大数据扶贫信息系统,并依托大数据实施精细管理、精确瞄准、动态监测,同时注重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发展,从区域协调发展角度解决好广东的贫困问题。在新一轮扶贫中,广东省把2571个贫困村和20.9万户贫困户的帮扶任务、帮扶目标和具体要求,分配落实到省直行政事业单位、中直驻穗单位、珠三角7个经济发达市和贫困村贫困户所在市县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全省国有企业、社会团体,进行定点、定人、定责帮扶,将帮扶责任落实到个人。同时,动员全社会力量,组织先富起来的珠三角地区带资金、带技术、带人员、带信息到落后地区进行帮扶,更直接、更精确地配置机关、企事业单位扶贫资源,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定点清除贫困。

业内专家指出,大扶贫格局也要精准化培育。首先,募集扶贫资金方面要在开阔思路和精准化上下功夫。其次,精准化扶贫方式上大有空间可扩展。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篇6

1、核桃、落水洞两村精准扶贫脱贫会议记录

第一、镇扶贫办主任对调整工作的具体事项和程序进

行解释说明,在11月20日前将调整结果上报至镇扶贫办。

第二、镇人大主席向与会人员传达县扶贫办“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会议精神,要求要结合会议要求,针对 “建档立卡”扶贫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快速地展开自查、调整工作。据此,他作出以下要求:

一是“建档立卡”工作事关贫困群众的贴身利益,村两委和村小组干部必须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民主程序、阳光操作的要求,按照标准对现在规模数的贫困户进行真实合理的替换,为后期的精准扶贫工作打好基础,有效地帮助解决贫困户的困难。

二是各村委、各村小组都必须做到民主评议,并把民主评议的结果对全村进行公示。重视群众意见,已脱贫户对“建档立卡”退出有不理解的地方,及时进行解释。

三是上下保持信息畅通,调整工作进行中出现问题及时反映解决。

XX油库扶贫基金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XX油库扶贫基金管理委员会在20xx年4月2日接到省公司关于五一期间开展扶贫帮困的通知后,立即召开了油库扶贫帮困会议,对职工XXX申请特困救助事宜进行了认真研究。

XXX,男,42岁,凌源油库接卸员,合同化员工。家中有5口人,父母都已经70多岁,且患有疾病,需长期服药维持,严重时还要住院治疗。妻子患有严重类风湿,行动不便,需长期服药维持,严重时卧床,现在已经发展到手脚浮肿、变形,女儿在初中就读。全家5口人的生活费、医药费、学费全靠XXX1人的工资负担。截止目前,总共花费医疗费6万元,其中医保承担部分8千元,本人实际支付5万2千元。

鉴于XXX特困实际,全体与会人员一致同意向上级公司请示,对职工XXX给予特困救助。

XX油库扶贫基金管理委员

20xx年4月7日

2、甘肃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记录

全面落实“六个精准”要求,集中有限资源和优势兵力,实施定向“喷灌”、定点“滴灌”,帮助贫困群众“换脑、增智、造血、夯基、融资”,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致富不罢休

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脱贫难度大,是甘肃现阶段最基本的省情。20xx年2月,考察甘肃时提出“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为甘肃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这几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实施了“1236”扶贫攻坚行动,再加上之前实施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进一步凝聚起了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扶贫开发路子。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甘肃的贫困人口由692万人减少到417万人,贫困面由33.2%下降到19.8%,可以说,近几年是甘肃省减少贫困人口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贫困群众增收最快的时期。

今年2月,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进一步贯彻好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花了近4个月的时间,在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谋划论证的基础上,拿出了一个《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

相关一揽子专项配套实施方案,最终形成了“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总体上看,“1+17”精准扶贫方案,贯穿了精准性的要求,突出了组合拳的特色,强化了配套化的措施,是甘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书、作战图和时间表。

全面小康是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扶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精准扶贫是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这是对甘肃发展形势任务的基本判断,对扶贫开发整体工作的准确定位。在未来的五六年里,最大限度地整合好、运用好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精准脱贫大决战,是甘肃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

这几年,甘肃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但剩下的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蹚过深水区,打赢攻坚战,就必须将以往“大水漫灌”或“撒胡椒面”的粗放式扶贫向精准扶贫转变,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思路,全面落实范围精准、对象精准、任务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和责任精准的“六个精准”要求,集中有限资源和优势兵力,实施定向“喷灌”、定点“滴灌”,帮助贫困群众“换脑、增智、造血、夯基、融资”,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致富不罢休。

王三运在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入学习贯彻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坚决打好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大决战。

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6月9日至10日在兰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1+17”精准扶贫方案,紧扣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凝心聚力、聚焦发力、准确用力,最大限度挖掘、整合、运用好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整体战和大决战,奋力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崭新篇章。 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讲话。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出席会议并讲话。

省领导冯健身、吴德刚、泽巴足、咸辉、张晓兰、虞海燕、李建华、傅传玉、罗笑虎、马青林、郝远、李荣灿、夏红民、李沛文、梁明远、路志强及张绪胜、张生桢、石晶等出席会议。 省委副书记欧阳坚、副省长王玺玉代表省委、省政府与相关市州、省直有关部门签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责任书。 部分市州和省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了大会发言。

王三运在讲话中指出,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篇7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目标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党的十以来,我们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11月27日至28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系列时间点的重大决策,体现了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极大的勇气、信心和决心。

1精准扶贫工作目标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扶贫工作提出了三个具体的目标:一是按照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脱贫;二是贫困县全部脱帽;三是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具体地说就是要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党和政府对7000多万贫困人口的庄严承诺。

从2015年到2020年,要在5年多时间减贫7000多万人,意味着每年要减贫1170万人,平均每月减贫100万人。要完成这一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这既是一道世界性难题,更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考验。

2寻找差距补齐短板

找准方位才能把握航向,主动作为才能克难前行。面对当前的扶贫工作形势,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2.1对照中央要求找差距,着力补齐认识短板

要做好扶贫工作,笔者认为在思想认识上要做到“两要三不”:

时间上要推进,要有争分夺秒的紧迫感,扶贫攻坚,刻不容缓,不能懈怠。古人言:“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精准扶贫时间已经确定,我们要纳入议事日程,确保在规定时间完成脱贫任务;思想上要扶志,贫困地区发展既要政策扶持,也要靠内生动力。不论造成贫困有何种直接原因,精神贫困始终是主观上的首要根源。精神贫困首先体现在缺乏脱贫致富的勇气、信心等主观意愿。树立脱贫信心、营造脱贫环境,帮助贫困群体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以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拿出敢想敢干的毅力和决心,在精神上与贫困绝缘。我们要从思想上和根本上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有一技之长作为脱贫的“加速器”。

扶贫攻坚不走马观花。我们应当认识到,扶贫工作是雪中送炭,既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更需要真情实感的倾注;贫困群众更需要关心、关爱。扶贫攻坚不急攻近利。在扶贫工作中,既要迈开步子,想出点子,也不能只顾眼前,要放眼未来。既保持生态环境不破坏,又能让农民安居乐业,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扶贫攻坚不水中捞月。扶贫的要义是全面脱贫,不能只考虑关键中的少数,要考虑少数中的关键。

2.2对照脱贫目标找差距,着力补齐能力短板

脱贫攻坚的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于落实,精准施策,方能取得实效。

(1)做好生产发展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换穷业”。很多贫困地区有特色优势资源,但“养在深闺人未识”。思路一变天地宽。要抢抓消费升级、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带来的新机遇,利用现代科技、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引导贫困群众创新创业,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特色发展的新路子。

(2)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拔穷根”。一些贫困地区还存在“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对文化教育的忽视不仅降低了贫困群众脱贫能力,还会导致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扶智关键是要让贫困人口公平享受公共教育资源,不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想方设法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落实贫困地区特设教师岗位计划,实施贫困县教育培训项目,完善教育信息网络,开设网上课堂,落实高校招生贫困地区专项计划、贫困家庭子女到大中城市接受免费职业教育政策。

2.3对照“三严三实”找差距,着力补齐作风短板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招,容不得丝毫马虎。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把严与实体现在脱贫攻坚的每一个环节,突出“准、实、严”。

“准”即“精准”。这体现在识别和施策两个环节,扶真贫必先识真贫。江西省于都县探索出“四议一公开”办法,经过党员干部提议、村两委商议、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决议和评议结果公开的程序,把谁是贫困人口搞清楚。精准施策就是精准分析贫困原因和贫困户需求,精准制定扶贫规划、拟定扶贫政策,确保脱贫攻坚措施精准对路。

“实”即责任要实、措施要实。坚决落实一把手的政治责任、贫困县的主体责任、部门的行业责任,形成有效运转的责任体系,只要有一人不脱贫就不放手。按照中央要求,制定地方实施细则,出台配套措施,推动决策部署方案化、具体化,不搞大而化之、大水漫灌。细化扶贫项目前期调研工作,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结合地方实际,确保项目建成后能发挥实实在在的效益。

“严”即考核结账要严、工作督办要严、工作纪律要严。严格考核程序和标准,加强对脱贫绩效的社会监督,责任要精准到人,扶贫攻坚工作中,从签责任状,到具体的工作明确,都要责任到人,立下军令状,加大扶贫工作中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中华民族为解决温饱问题、为实现小康生活,已经奋斗了上千年。如今,号角吹响,决胜在即,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向着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美好的图景即将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

[1] 朱霞梅.反贫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人的发展视角[D].复旦人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03).

[2] 陈石光.扶贫开发工作刍议[J].乌蒙论坛,2015(03).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篇8

摘要:精准扶贫思想以“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六个精准”等为主要内容,精辟阐述了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系统全面地回答了在扶贫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持之以恒坚持精准扶贫思想,以“精准”为标尺,找准“扶持谁”,不落下任何一个真正贫困的人;以“精准”为标尺,明确“怎么扶”,确保扶贫产业稳固、快速向前发展;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增强内生动力、提升脱贫软实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键词:精准扶贫;主要内容;助力;脱贫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亲自部署、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以空前的力度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作为中国扶贫实践的指导思想应时而生,且在脱贫攻坚实战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充实,逐步成为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精华和新时代具有独创性、时代性的新思想,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一、精准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2013年11月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1]。随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做出决策部署,以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工、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为工作思路,以“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六个精准”等为主要内容[2],精辟阐述了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系统全面地回答了在扶贫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

在关于脱贫问题时多次强调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并在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回答了这一问题。“扶持谁”就是要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确定好扶贫对象,把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调查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谁来扶”就是要针对贫困现况确定扶贫工作的执行者,从基层到主管部门、个人到团队,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察制度,同时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自扶贫工作执行者到扶贫对象建立起勇担当、善作为的强大队伍;“怎么扶”就是要找准路子,制定针对性强的扶贫措施。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严格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如何退”就是确保精准脱贫,要建立贫困户脱贫和贫困县摘帽评估机制,明确退出标准、程序、核查办法和后续扶持政策,重点了解贫困人口识别和退出准确率、群众满意度等,确保脱贫结果真实。

(二)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

提出了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八个最新论述,其中之一就是“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内因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智和志其实就是内力、内因。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就讲“弱鸟先飞”,就是说贫困地区、贫困群众首先要有“飞”的意识和“先飞”的行动。明确指出,没有内在动力,仅靠外部帮扶,帮扶再多,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扶志”是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激发人的奋斗精神。在福建工作时就指出,要淡化“贫困县意识”,“人穷不能志短”,不能因为定为贫困县、贫困地区,就自暴自弃,要看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积极面对现状、改变现状;“扶智”是学习知识与技术,对教育欠发达地区,对缺少知识和技术的群体,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从根本上说是从“输血型”扶贫变为“造血型”脱贫。因此,做好“扶志、扶智”工作,要改进方式方法,改变简单的给钱、给物的做法,教育和引导贫困地区群众,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其内在活力,培育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最终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三)六个精准

2015年6月,在贵州考察时,提出了扶贫开发工作“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扶持对象精准,不准违背程序、漏评错评。精准识别扶持对象,是精准扶贫取得良好成效的前提。

项目安排精准,不准盲目决策、脱离实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深入调查研究,征求群众意愿,科学安排项目,着力破解“造血功能”不足难题,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走上经济内生增长、自主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资金使用精准,不准贪污浪费、截留挪用。要加强财政涉农资金的整合,对存量资金进一步盘活,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资金投入新格局。

措施到户精准,不准政策棚架、有失公平。要用足用活行业扶贫政策,紧密结合贫困户致贫原因,因户因人梳理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着力解决“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确保帮扶措施不偏离政策、不违背群众意愿。

因村派人精准,不准应付了事、形式主义。组织部门要加强指导调研,结合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治理和产业发展情况,围绕需求,因地制宜,把政治素质高、担当意识强、工作能力棒的优秀骨干选派为驻村第一书记或工作队员,不能滥竽充数,消极应付,走形式图过场,避免扶贫“中梗阻”。

脱贫成效精准,不准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要巩固精准扶贫成果,聚焦贫困家庭稳定脱贫,全面落实兜底保障,增强脱贫实效,严防数字脱贫和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成效真实可靠。

二、精准扶贫思想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根植于长期以来对中国扶贫伟大实践的思考,集历史高度、理论深度、实践维度于一体,它继承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特定历史阶段的具体国情[3],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和热爱人民的伟大情怀。因此,在全面决胜脱贫攻坚时期,更要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根本遵循和指引,推动脱贫攻坚战取得最终胜利,达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坚持以精准为标尺,做好贫困村、贫困户清查摸底工作,找准“扶持谁”,做到扶脱真贫、真脱贫,防止脱贫成效反复化。十八大以来,全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西宁市所属的湟中、湟源、大通等贫困县也有了极大程度的改善,但还存在个别贫困户未脱贫或贫困户去年脱贫了,今年又陷入贫困的现象,故必须得把好“精准”的标尺,再次进行清查摸底,精准识别扶持对象,抓住主要矛盾的“牛鼻子”,排查清楚谁是贫困人口、贫困程度如何、致贫原因是什么等基本要素,不落下任何一个真正贫困的人或户,坚决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坚持以精准为标尺,明确“怎么扶”,切实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确保扶贫产业稳固、快速向前发展。一些贫困村的扶贫产业还存在盲目跟风现象,没有明确的发展思路,周边什么产业“火”就跟着做,造成扶贫产业脱离乡村特色,耗资耗力,收入不佳;同时贫困户自身基础不稳固、思想不够解放、眼界不够开放,“等靠要”思想严重,致使脱贫成效不稳定。故政府部门和扶贫工作执行者要依据各贫困村致贫原因、乡村地理气候环境、人文特色等科学指导、统筹规划本地的扶贫产业,确保扶贫产业稳固、快速向前发展。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增强内生动力、提升贫困地区脱贫软实力。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让贫困户有志气、有技能、能主动,才能达到真正的、永久的脱贫。没有志气、智力这些内生动力,仅靠外在帮扶,再多也富不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故要从内在的精气神开始脱离“贫困”,进而积极主动学习技能,达到自身乃至全家脱贫。政府部门和扶贫工作执行者要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总结推广脱贫致富成功经验,宣传脱贫致富先进典型,积极引导群众,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意识贫困;完善基础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培训体系,让贫困地区处于义务教育年龄的孩子都能接受学习教育,进而靠知识改变命运;让超过义务教育年龄的青年,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掌握一门技能,成为脱贫致富的知识型劳动者。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让爱国敬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在贫困地区真正落地生根,进而提升贫困地区脱贫软实力,调动扶贫工作团队积极性,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参考文献:

[1]《的“扶贫观”:因地制宜“真扶贫,扶真贫”》,人民网,2014年10月17日.

[2]邹柏峰,张小静.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探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31(4):6-10.

上一篇:客户服务工作思路范文 下一篇:技术管理工作思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