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学的发展方向范文

时间:2023-10-17 16:52:00

精准医学的发展方向

精准医学的发展方向篇1

大众医学:在普通老百姓的眼中,“精准医学”是个很陌生的名词。请问什么是精准医学?

周俭:所谓“精准医学”,是以个体化医学为基础,借助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生物信息和大数据技术,针对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验证,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以及相应治疗或预防的“靶点”,最终实现对疾病和特定患者的个性化精准治疗,提高疾病防治的效果。

大众医学: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这样解释精准医疗:“把按基因匹配癌症疗法变得像匹配血型那样标准化,把找出正确的用药剂量变得像测量体温那样简单。总之,每次都给恰当的人在恰当的时间使用恰当的疗法。”这种说法听起来十分诱人,不知是否能够实现?

周俭:“精准医学”的探索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未知等待人们去认识、发现和总结。目前,科学家只确定了少数基因位点与疾病之间的确切关系,真正可以用于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的基因检测并不多。要想真正通过基因检测来诊断和治疗疾病,还需要临床探索实践的结果验证。

奥巴马总统所说的这种理想状态,虽然在短时间内还无法达到,基因与癌症疗法的匹配也并非“一一对应”这么简单,但随着基因检测、大数据分析等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将会更精确地接近疾病的本质,把握疾病的“真相”,最终实现“给恰当的人实施恰当治疗”的个体化治疗目标。

大众医学:精准医学的个体化治疗,与我们通常所说的个体化治疗,有什么不同?

周俭:通俗地说,精准医疗就是在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和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支持下的个体化精准医疗,它与我们通常所看到的以“临床经验”为基础的个体化治疗,有较大区别。

以肿瘤为例,医生手中的“武器”有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常规的做法是,医生凭借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或手术,或放化疗,或靶向治疗。这种“经验式”的个体化治疗,就像是“摸着石头过河”,最终结果极有可能是,同一种药物或疗法,对部分患者有效,而对某些患者完全无效。而精准医学更像是“找到靶点精确打击”,借助基因检测等技术,医生可以获知患者的“基因谱”,找到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靶点”),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患者“匹配”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最终使疗效“最优化”、副作用最小化。

大众医学:精准医学目前发展到什么阶段,是否已经在临床应用?

周俭:尽管“精准医学”这个名词是最近刚刚兴起的新概念,但实际上,精准医学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在个性化用药、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遗传病诊断、靶向治疗、癌症免疫治疗等领域,精准医学的理念其实早已渗透其中。

比如,在肿瘤靶向治疗领域,精准医学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得益于DNA测序和癌症基因组图谱项目的突破,人们对引发癌症的分子变化的理解更加深入。目前,对于肺癌、乳腺癌等肿瘤患者而言,以“基因检测”为代表的精准医学已经成为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手段。

研究发现,大多数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某些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只要阻断了诱导肿瘤生长的基因,就相当于关闭了肿瘤生长的“发动机”,就能使肿瘤细胞停止生长。靶向治疗就是基于这个原理,靶向药物就是针对肿瘤相关基因(“靶点”)设计的特异性阻断剂。通过基因检测,我们可以知道哪些肿瘤患者有“靶点”,可以使靶向治疗变得更有针对性,避免无效用药。例如,靶向药物EGFR-TKI对存在EGFR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疗效明显,而对EGFR基因突变阴性的患者而言,昂贵的靶向治疗意义就不大了。

大众医学:中山医院精准医学中心首先将启动哪个领域的精准医学研究?

周俭:目前,精准医学的研究在全球均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也正在积极推动精准医学和基因测序方面的技术突破。2014年3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的试点工作,试点项目包括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遗传病诊断、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等。2015年3月27日,我国了第一批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试点单位名单,中山医院也位列其中。

为使精准医学的研究更快“落地”,并尽快应用于临床,使患者受益,中山医院精准医学中心已经与华大基因达成合作协议,利用他们的基因测序技术,首先在肿瘤学方面进行精准医学的研究,探索肿瘤防治的新途径。

大众医学:中山医院为何选择肿瘤学作为精准医学的“突破口”,这些研究将为患者带来哪些益处?

周俭:中山医院之所以首选进行肿瘤学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政策方面的支持,今年3月,中山医院获得了国家卫计委的批准,可以开展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试点工作;其次是技术支持,目前,中山医院通过与华大基因的合作,可以更快速、高效地开展肿瘤相关基因测序工作,且目前全基因检测费用不断下降,测序速度也大大加快,;第三是临床与科研方面的支持,中山医院与肿瘤的相关科室,如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肝脏外科、普外科、内镜中心的实力都非常强,肿瘤患者诊治数量也很多,有利于研究的顺利开展。

目前,我们已经对20名肺癌患者进行了全基因测序,获得了其肿瘤基因谱、治疗情况、预后等相关信息。接下来,我们计划对1万名肿瘤患者进行全基因测序,分析这些患者的肿瘤基因型、治疗情况、疗效、预后等信息。当我们的掌握足够多的相关数据,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我们或许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破译”肿瘤的“基因密码”,初步确定基因与治疗方式、药物疗效与副作用,以及疾病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临床治疗。例如,如果我们发现某种药物对存在某种基因突变的肿瘤患者特别有效,那么药物治疗或许将成为此类患者的首选;如果我们发现某种存在基因突变的肿瘤患者在术后容易转移和复发,那就提示我们,这类患者在术后一定应加强抗复发转移的治疗和随访;如果我们发现某种类型的肿瘤患者手术效果极差,那么对于此类患者而言,或许将来手术就不作为治疗的选项了。

另外,我们还将通过检测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是否存在循环肿瘤细胞并进行基因测序,来初步判断肿瘤是否已经有转移,及其转移能力的大小,从而科学指导手术方式和术后治疗方案。比如,如果在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到肿瘤细胞DNA,说明肿瘤转移潜能增强了,手术中肿瘤的切缘(通常为1~2厘米)应当适当扩大,术后应当加强辅助治疗;如果检测不到肿瘤细胞DNA,那么手术切缘可维持正常或只要0.5厘米即可。

大众医学:精准医学就是基因测序吗?精准医学的出现会取代现有的诊疗模式吗?

周俭:基因测序是一种新型基因检测技术,通过从血液、唾液、毛发或肿瘤的组织、细胞中提取DNA,进行全基因测序。有关基因测序最广为人知的事件,莫过于影星安吉丽娜・朱莉通过基因检测,发现自己存在遗传自母亲的BRCA1基因缺陷,该基因缺陷会导致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显著升高,分别为87%和50%。为此,她先后于2013年和2015年接受了预防性乳腺和卵巢切除手术,以降低乳腺癌和卵巢癌风险。此外,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在罹患胰腺肿瘤期间,也曾接受过全基因测序。

必须明确,基因测序是精准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精准医学得以发展的技术基础,但精准医学绝不仅仅是基因测序。精准医学是个大概念,涵盖了包括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药物研发等多个领域。更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精准医学都不会,也无法完全取代现有的医学模式,而是作为一种有力补充,使医疗行为变得更加精准、高效,使患者最大限度受益。

大众医学:安吉丽娜?朱莉因发现自己存在基因缺陷而预防性切除了乳腺和卵巢,该事件曾一度引起轰动,也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基因体检”的热潮。不知普通人有必要做全基因测序吗?用“基因”来预测未来发生某种疾病的风险,靠谱吗?

周俭:安吉丽娜?朱莉的做法虽然有些极端,但也“事出有因”。首先,她有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家族史;其次,她的体内确实存在容易导致卵巢癌和乳腺癌的基因缺陷。不过,她或许可以选择更“折中”的做法,加强定期体检,以便早期发现病变,而不是“一切了之”。

至于普通人是否有必要做全基因测序?就目前而言,我觉得还为时过。理由有三:首先,尽管基因检测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障碍,检测时间也大大缩短,但基因检测是把“双刃剑”,它虽然能提示将来罹患某种疾病的风险,可以提醒人们尽早采取预防措施,但“发病风险”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病;其次,基因检测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如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可能发生的隐私泄露等问题;第三,对大多数疾病而言,遗传基因是一方面,后天因素也很重要。

正因为如此,针对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国家也采取了“审慎”态度。为避免滥用,我国目前仅批准基因测序技术在产前诊断和肿瘤诊治方面的应用。将来,基因体检或许会变成现实,但就目前而言,进行大规模基因体检的时机还不成熟。

大众医学:展望未来,精准医学将给带来哪些变革?

周俭:首先,在某些疾病的个体化治疗领域,精准医学的应用将帮助我们更精确地“锁定”疾病的“弱点”,采取更有效的“打击”手段,大大提高疗效;其次,在某些慢性疾病预防领域,精准医学的应用将帮助我们更有效率地筛查疾病高危人群,比如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使预防措施更有靶向性和针对性,最终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节约医疗资源;第三,随着基因检测相关法律和制度的日益完善,以及精准医学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更符合伦理原则、隐私保护做得更好、更有参考价值的“基因体检”或将成为现实。将来,我们每个人或许都可以拥有一张“基因身份证”。根据基因组信息,我们可以知道自己罹患某种疾病的风险,也可以了解自己对不同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情况,医生也可以参考这些数据,为患者实施更精准的个体化医疗。

专家简介

周俭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肝外科主任,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秘书长兼肝癌学组副组长,上海免疫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肝病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领军人才、优秀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医疗专长:肝肿瘤诊治和肝移植

精准医学的发展方向篇2

【关键词】精准医学;血液病;靶向治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029-02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国情咨文演讲中谈到了“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所取得的成果,并宣布了新的项目――精准医疗计划(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精准医疗由个性化医疗(personalized medicine)的概念进化而来。对精准医学在肿瘤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以助于对这一新概念的更好认识和应用。

1 什么是精准医学?

美国“精准医学”计划主要体现为:启动“百万人基因组计划”;做好队列(cohort)及对照,建立与临床有关的“史无前例的大数据”;寻找引发癌症的遗传因素,继续美国已经开始的癌症基因组研究计划;建立评估基因检测的新方法,保护知识产权与有关版权的管理和保证精准医学和相关创新的需求;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标准和政策,保护个人隐私和各种数据;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私合作)模式:企业家和非盈利组织参加。上述内容又可以概括为三方面,即科学内容(百万美国人测序与癌症基因组);政府功能的相应改变及法规标准的建立,以及公私合作,社会参与。白宫科学技术办公室科学部副主任Jo Handelsman1将精准医学描述为“一种考虑人群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个体差异的促进健康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事实上,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不同机构的研究人员就已经发现了一种过表达HER2蛋白的侵袭性乳腺癌亚型。1998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曲妥珠单抗是首个癌症分子靶向治疗,用于治疗HER2过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但当时没有考虑影响疗效的分子和遗传因素。

2 精准医学在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骨髓中干细胞DNA异常引起的造血干细胞疾病,9号和22号染色体片段易位产生的异常蛋白酪氨酸激酶称之为BCR-ABL,可引起白细胞无限制地增殖,凋亡减少,最终导致白细胞数目的急剧增加。伊马替尼(imatinib) 2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B CR-ABL酪氨酸激酶有特异性抑制作用,已成为CML一线治疗。早期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试验研究中发现,一部分患者对靶向治疗原发耐药,或逐渐反应不佳,进一步基因检测发现存在T315I突变。迄今为止,发现耐药突变尤其是T315I突变的患者占Bcr-Abl突变的10%-20%,目前被批准为CML的酪氨酸激酶抑制治疗包括:伊马替尼、尼罗替尼、和达沙替尼,根据患者基因检测选择能覆盖耐药基因的治疗,可促进临床疗效。因此,目前提出的精准医学,主要是对肿瘤基因谱测序,进而研发靶向特异性生物标志的治疗,用于具有特异性生物标志阳性的敏感肿瘤患者。

肿瘤的另一种精准医学应用是根据肿瘤基因或分子谱替代肿瘤类型,对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策略。诺华公司最近推出了一项名为 “Signature” 的临床试验计划3,根据遗传学分类选择靶向新药进行治疗,而不考虑患者是乳腺癌,肺癌还是其他肿瘤类型。诺华公司描述这项试验为“患者方案”试验,因为是根据识别患者的分子标志物进行的新药治疗。这些试验正在研究的治疗包括buparlisib,dovitinib,binimetinib,encorafenib和sonidegib。Sloan Kettering纪念癌症中心(MSKCC)的“篮子试验”也是类似的概念4,将具有相同的分子靶点的不同肿瘤患者进行同一种靶向药物治疗。

3 未来发展方向

个体化医学在全球风起云涌,基因测序技术也相应的蓬勃发展,尤其是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与无创产前DNA检测,形成了个体化诊疗的重要基础。个体化诊疗或个体化医学是以每个患者的信息为基础决定治疗方案,从基因组成或表达变化的差异来把握治疗效果或毒副作用等应答的个性,对每个患者进行最适宜的药物疗法治疗,如癌症的药物有效率为25%,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有效率为50%,而同一药物在不同个体内的效果差异最高可达300倍。著名遗传学家贺林院士表示,转化医学 = 精准医学 = 个性化医疗,转化医学是口号, 精准医学是标准,个体化医学是目标,而遗传咨询是纽带,贯穿始终。在血液学肿瘤的研究和学习中,个体化治疗的理念由来已久,新的靶向药物甚至对传统化疗以及移植提出挑战,有望取代传统治疗,进一步改善疗效。随着国内医学发展与国际的迅速接轨,相信未来基于靶向药物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将使更多肿瘤患者获益。

参考文献:

[1]Handelsman J. Precision medicine: improving health and treating disease. http://whitehouse.gov/blog/2015/01/21/

precision-medicine-improving-health-and-treating-disease. Published January 21, 2015. Accessed January 21, 2015.

[2]Saret CJ, Winn AN, Shah G, et al. Value of innovation in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ublished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es. Blood. 2015;125(12):1866-9.

[3]Slosberg ED, Kang B, Beck JT, et al. The Signature program, a series of tissue-agnostic, mutation-specific signal finding trials. J Clin Oncol. 2014;32:5s(suppl;abstr TPS2646).

[4]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2013 Annual report: traditional clinical trials versus basket trials. http://

/annual-report/2013/traditional-clinical-trials-versus-basket-trials. Published February 2014. Accessed January 22, 2015.

[5]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Extraordinary responders drive concept of basket trial design. http://am.asco.

精准医学的发展方向篇3

关键词 基因组医学 精准医学 医学遗传学 教学改革

Abstract Genomic medicine integrates life science and clinical medicine with the human genome, and applies it to clinical practice.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medical education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ent society. Medical genetics is a basic course of medicine is important, in the face of clinical change caused by genomic medicine, in order to make the teaching and discipline development to adapt, and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 will change the course system and teaching model,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above aspects.

Keywords Genome Medicine; precision medicine; medical genetics; teaching reform

近些年恚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及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已经步入“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新时代。精准医学主要利用疾病基因组学以及药物基因组学大数据,通过基因诊断并以此为依据对疾病进行分类、分型,根据基因组特征,采用最新的个性化治疗等技术,为病人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最有效的药物,最安全的剂量,对传统的医疗模式进行革命和创新。

基因组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而迅猛发展。基因组医学是由诸多科学家在2003年为纪念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年时所提出的一个医学领域的新名词。基因组医学是以人类基因组的研究为基础,将生命科学与临床医学相整合,从而将基因组的研究成果快速地应用于临床医学实践,这将是贯穿21世纪的在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

在基因组医学时代背景下,各临床专业科室都必须适应基因组医学带来的临床变革,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医学遗传学作为一门基础和临床相互融合且发展飞快的学科,不仅要求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要求其可以将相关知识致力于临床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对医学遗传学传统教学内容及模式进行调整。因此,如何以基因组医学为导向,着眼于精准医学,推进临床医学教育,加强医学遗传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医学遗传学的临床应用,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其普及社会是我们面临的问题。综上所述,我们对医学遗传学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教学思维等进行了改革。

1 改进课程内容设置

我们以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医学人才为目标,根据医学专业的发展特点,合理设计医学遗传学课程,而课程的设置、编排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学进程、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质量。因此,课程改革也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1]

首先,对于基本的医学遗传学课程,我们将围绕遗传病开展教学,课前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让学生对遗传病基础有一定了解,课堂抽查课前预习效果。课堂上从临床遗传病常见病例着手,用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介绍其发病机制,如何导致疾病发生和具体的研究方法,然后系统地介绍遗传物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再从临床遗传学角度开展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基本知识点和原则逐点介绍。

其次,根据医学遗传学课程发展需要,我们新增加生物信息学内容,介绍如何利用信息学和统计学等学科的技术,收集、整理、研究目前快速发展的基因组测序、蛋白质组序列测定、结构解析和代谢组等领域的大规模数据,同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实例,讲解生物信息学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兴趣。通过病例为示范,引导学生将生物信息学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例如我们实验室收集到一个高度近视的隐性遗传家系,致病原因未明,我们先采用基因芯片进行连锁分析定位致病区间,然后对两个患者和一个正常人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指导学生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法对三个样本的测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对检测到的患者共有的而正常人没有的外显子区间影响功能的纯合突变进行初步筛选并对定位致病区间的突变在家系内进一步筛选验证,最后成功定位到3号染色体189713156位置上的NLEPREL1基因一个GLN氨基酸的终止突变。该基因与胶原蛋白的装配和稳定性有关,此突变与带有白内障和玻璃体视网膜退化表型的非综合征型高度近视有关。这样的案例式教学法不仅巩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进行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医学遗传学是一门涉及数千种遗传性疾病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和前沿性并存的特点。[2]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最前沿的科研动态及相关遗传病的研究进展,我们同时开设了“医学遗传学研究进展”课程。“医学遗传学研究进展”是一门以“医学遗传学”课程为基础的课程,它着眼于现代医学遗传学最新最受关注的领域,旨在让学生对医学遗传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升华,它的课程内容紧跟国内外前沿,针对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内容和最新进展设置讲座内容,结合教师当前研究的科研项目进展加以讲解,促使学生了解和关注医学遗传学的前沿进展。该系列讲座强调结合基础科学和临床科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开阔学生的眼界,掌握最前沿的科研进展。

2 改革课程体系

绝大多数疾病均与遗传相关,临床中每个科室都应不断更新对相关疾病的知识,因此我们在临床医学范畴下的二级学科的教学环节中应增加相关医学遗传学内容的介绍。例如,消化系统专业课,我们将增加消化系统的遗传学基础知识的介绍;神经内科专业课程,我们拟设置专门的神经内科遗传病及致病的遗传学基础的章节,系统介绍神经内科常见的遗传病种类、遗传学基础、分子和细胞系诊断方法以及相应的遗传咨询要点。

将基因组学作为一个大平台,根据不同的学科,每个学科上课的比重都不一样,把基因组医学与疾病基因组学灌输到临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教授核心知识点,并且把基因组医学、遗传病学、精准医学、个体化医疗等理念贯穿到临床教学中去,使学生掌握从基因组水平上考虑对疾病诊断、防治与治疗的重要观念。通过打破常规,教授新的医学遗传学理念,以鼓励学生不拘泥传统的循征医学思维模式,以基因研究为导向,提倡“精准医学”,让个体化医疗这一概念从理论中走向生活。

3 转教学思维,引领学生建立个体化医疗的观念

在教学上,我们率先突破常规的循征医学思维模式,建立以基因研究为导向,提倡精准医学的思维模式。“精准医学”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其本质上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精确寻找到疾病原因和治疗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亚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这是对传统医疗模式的革命和创新。[3]美国总统Barack Obama在今年年初的国情咨文中正式宣布精准医学计划(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该计划的提出是集合了诸多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的知识与技术体系,体现了医学科学发展趋势,也代表了临床实践发展的方向。[4]我们顺应时展潮流,率先将个性化医疗、精准医学的理念引入课堂,不断渗透精准医学理念,使学生掌握从基因水平上考虑对疾病诊断与防治的重要观念。

为引领学生建立个体化医疗的观念,需要我们加强各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使现有的教学知识体系更加完善,让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我们积极推进与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医学免疫学、生物信息学、预防医学、材料学、计算机学等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既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交流,又培养了学生跨学科的思维模式。通过交叉学科的建设,学生将本科专业知识和医学遗传学知识重新组合,更具创新性思维。我们还成立了“教育部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吸引了不同专业的学生进入医学遗传学领域来,学生在实践课题或项目的设计当中,不仅仅局限于本学科,并引进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利用其他学科的优势来弥补自身不足。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已进入大数据时代,高效准确地处理数据显得愈发重要。以医疗大数据作为支撑,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是“精准医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数据分析平台。我们与生物信息专业进行合作,将临床诊断中收集的数据,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再将分析的结果反馈到临床中去,建立个体化医疗。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不但传授医学遗传学核心知识点内容,而且将精准医学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从基因水平上考虑对疾病诊断与防治的重要观念。

医学遗传学发展非常迅速,基因组学技术和规模化的特征将会延续并发扬,大数据、复杂信息、新概念和新知识等等,都在不断地催生新的教学思路和新的思维境界。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和各类“组学”研究,最终将汇集在一个或者数个生物学命题下(比如癌症、代谢疾病、脑发育与认知等),形成一种整合性、更高层次的“数据―信息―知识”消化和理解过程。[5]作为医学遗传学教育工作者,要针对未来生物医学基础和临床科学的发展,整合基因组生物学新的学科前沿,运用新的概念和技术,将“3P”医学时代――预测 (Predictive)、预防(Preventive)和实现个体化(Personalized)治疗的理念融入临床医学教育中, 为实现全社会“从实验室到病床”、“从实验室到家庭和个人”的卫生与健康保障,及时地、有效地提供专业人才。

*通讯作者:夏昆

L芟钅孔手焊孟钅坑?015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年中南大学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2015年中南大学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计划和2016中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项目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金波,朱金玲,侯霞,张玉萍,刘爽.构建培养新型医学人才的医学遗传学课程体系改革[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6:3106-3108.

[2] 刘迎春,邹起练.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初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47-49.

[3] 本刊综合.曹雪涛院士谈精准医学[J].人人健康,2015.7:14-16.

[4] Ashley EA. The 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A New National Effort. JAMA.2015;313(21):2119-2120.

精准医学的发展方向篇4

【关键词】中医;护理;管理

社会进步发展越快、开放程度越大、健康指数越高,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和期盼,就越透明、越标准、越规范。中医现代护理以其独有特色,在诊疗服务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提升。中医护理的学科建设,在从基础、功能护理到整体、优质护理发展过程中,我们认为应从 “研究型、特色性、数字化、满意度、精益人、文化味”六个方面,不断思考、探索与优化,形成整个学科发展的层次战略[1]。

研究型――是中医现代护理工作走向未来的基础

任何一项活动、工作或事业,如果不做深入、细致的思考和研究,都有可能做不成、搞不好、走不远,中医现代护理工作也是如此。打造一支“研究型”的护理团队,在21世纪“自我管理”和“转型升级、上水平、出品位”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做好中医现代护理工作的基础,是建设精品学科、提供优质服务的首要任务。

所谓研究型,就是在完成基础、常规、特需护理工作的基础上,从单纯的干工作、搞服务、做事务,向既干事业,又做学问、学识、学术、学科上尽心用力,释放正能量。让每一位护理人员立足本职岗位,用研究的心态、创新的思维、科学的方法、探索的勇气、卓越的追求、做好每一项工作。形成敏于发现、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精于改进的优良学风和作风。在推进研究型护理团队建设的工作实践中,要更加注重和首先采取的做法,就是引导激励大家立足本职岗位,面对服务需求,针对任务目标,做好创新思维与研究。以此为着力点,激发护理人员“用心做事、追求卓越”的内生动力。要在护理人员中倡导一个理念,就是“不想当专家的护士不是好护士”。鼓励人她们去想、去做、去研究,用研究的心态对待岗位、工作、问题和发展。

要坚持工作、学习与研究型的紧密结合,在实践工作中去培育研究型护士。充分调动广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热爱护理事业、钻研护理学科,营造有利于成果研发利用和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更重要的是让大家把研究作为一种工作态度、一项工作内容、一个行为习惯,切实做到“三个不论”、“三个只要”。课题不论多少、成果不论大小、研究不论成败,只要有利于推进发展、只要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只要对改进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就鼓励大家大胆探索试验,在增进学识、拓展学术、强化学科、优化学风上,努力实现新突破。

医院要做好平台的搭建和环境的营造,坚持激发内在动力与强化外在推力的紧密结合。如:设立科研专项资金,建立科研项目储备库,对有价值的研究课题给予经费支持;建立数字化图书馆,开辟护理实验室,为研究提供硬件保障;在全院开展业务培训、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提升护理技能;将专题讲座、学术交流、代教指导、考试考核,趋于经常化、制度化,营造学术氛围。通过有效措施的保障,在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同时,引导和激励大家用研究型的思考与视野去履职尽责。

特色性――是中医现代护理工作薪火传承的根本

中医护理是医疗、保健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古就有“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说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医护理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术方法和服务流程,以其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深受广大患者欢迎。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些中医院存在“中医西化”的问题,在诊断、治疗、用药、护理等环节,存在西医“挑大梁”当“主角”、 而中医则成了“配角”和“陪衬”问题,丢掉了特色,丧失了优势。中医院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道路,这不仅是一种现实需要,更是一个历史责任。

围绕“特色性”建设,就要做好“四个一”工作。即建设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医优质护理服务体系,培养一支精通中医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专业队伍,遴选应用一批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创制一批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器械和产品[2]。

在中医护理体系建设上,要全面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整体优势。开展医护会诊、联合查房,强化医护一体、促进医护联动,使全体护士由被动执行者变成主动参与者,实现治疗措施和护理手段的无缝链接、相辅相成,把‘三分治疗’和‘七分护理’融为一体。

在中医护理服务流程上,要坚持整体性的护理原则,拉长“服务链”。根据治疗需要和患者需求,积极探索中医专科护理与基础护理、中医特色护理与一般护理相结合的服务模式。

在中医护理技能应用上,要积极开展了“护理一招鲜”活动,使每名护士都能掌握一种或几种中医适宜技术。保证简、便、验、廉的中医适宜技术和特色器械,能够充分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多措并举,使疗效进一步增强。

数字化――是中医现代护理工作提升质量的基石

数字,是反应事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最客观、最直接、最有效的表述依据。数字化,是应用数字的对比、相互间的关系,分析、提炼、总结事物成败好坏的、体现内在规律的实际变化,对提升能力和质量,具有很好的基础导向作用。

这里所讲的数字化,不只是我们日常说的信息化,它既有信息化的内涵,更有数字化的外延,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对工作、任务、目标、程度、成效、结果等情况的进行数字化的了解与把握,是对一切事物的量化、具体化。任何工作只有做到量化和具体化,才有基础把落实做好、做到位。同样,在护理管理、服务中,我们也要提倡、要求广大护理人员应用数字、数字化开展工作、反映情况、展示成效,

在组织架构上,要突出和确保中医护理学科的科学发展。如采用“1123N11”模式,“1”,就是从国家牌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聘任一名具有较高学术、学识能力,拥有学科建设和实战经验的主任护师,担任医院的“护理总监和学术带头人”,在护理愿景规划、发展战略、质量方针和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高端引领与掌控。另外的“1”,一名护理部主任。“2”,两名护理部副主任。“3”,三名系护士长(内科系统、外科系统、医技系统)。“N”,N个临床、医技科室护士长。最后的“11”,是一名主管护理工作的副院长和一个护理工作管理委员会。按照各自的岗位标准、工作目标计划和履职服务承诺开展工作。

在日常管理上,可全面推行 “五常法”开展护理工作,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做到工作流程条理规范、次序明确,病区环境整洁舒适、安静安全,物品资源标示清晰、使用合理。使团队素质、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充分保证了护理安全和质量。

在质量监督上,可组建N个护理质量专业小组,如:急危重症抢救小组、静脉输液小组、护理安全督查小组、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小组、护理文件书写督查小组、科普健康宣传小组、糖尿病专业小组、压疮小组等。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考评,将各项考评标准细化、量化到护理站、病房、库房、更衣室等各个部位、各个环节。并通过数字化的评分,通报考评结果,帮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确保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在团队管理上,应尽量量化各项管理指标,并应用数字化进行动态管理,通过指标的排列组合形成综合得分,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特别是在各类竞选、评优过程中,更应全程引入数字化管理,确保结果更科学、更具说服力,使团队管理变的更有序、有理、有方向。

在中医现代护理工作中,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加强数字化管控,努力推进精益服务,靠整体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提质、提速、提效。同时努力探索、引进符合安全指标要求的考核体系和管理措施,把数字化体现在护理管理与服务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提升和推进精益服务。

满意度――是中医现代护理工作优质服务的目标

满意,是我们进行一项事务、完成一件工作所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对患者而言是一种期望,对护士而言是一种认同。满意度,则是患者期望值和护士认可度的一种量化表现,它们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做为医患纽带,护士技术水平的高低、沟通能力的优劣以及个人情绪的表达,都直接决定了患者的满意程度。只有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才能使大家自发的为工作投入更大的热情,才能使优质护理服务各项内容落到实处,才能使患者和社会的满意度持续提高。要通过营造成长氛围、强化激励机制、落实关怀措施等一系列方式,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归属感和成就感,为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夯实基础。

在人员配置上,要确保一线护理人员数量符合要求,使实际床护比常态化保持在1:0.4、重症监护病房保持在1:2.6以上。另外,根据各科室实际工作量,在全院范围内挑选护理骨干组建“护理人员调配库”,由护理部直接进行管理和全院调配,实行弹性排班制度,保证各科室护士工作量维持在正常水平,确保护理质量不打折。

在职业规划上,要重视为护士提供发展空间,可以通过建立“分层培训”、“护士长人才储备库”等相关措施,不断提升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地位。如:按年资,对从事护理工作不满三年的护士重点强化“三基”培训,工作3-5年的护士重点进行专科护理培训,对现任护士长鼓励攻读“硕士学位”;按岗位,重视培养国际造口师、中医适宜技术操作等专项护理人员,打造“一技强”的专业能力;按能力,可根据平时考评成绩,通过量化的方法,公平选拔优秀护理人员到国内、外先进医院进修学习。通过专业能力的培养,可有效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归属感。

在岗位职责上,要坚持优护服务全程化、全方位开展,形成服务合力。如:中心供应室对临床科室洗消用品一律实行下收下送。药房按医嘱将药品统一配送至病区。检验科配专人每天负责收取标本,并将检验结果送到病房,紧急检查化验实行床边采集,保证化验的及时、准确等。通过各科室、各部门的积极参与,有效减轻护士负担,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优越感。

在关怀政策上,要积极提高护理人员的地位和待遇[3]。可在奖金分配上采取医护分离方式,保证护理人员的奖金比例,并向重点科室、重点岗位一线护士倾斜。对合同护士,要保证她们在薪酬、晋升、入党等方面,享受与正式职工同等待遇。通过在生活和工作上的关怀,稳定护理队伍,提高人员积极性。

患者满意是优质护理服务的最高目标。医院在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满意度的过程中,要认真实施主动、安全、温馨、感动护理,使护理人员满意度充分转化成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社会形象。

精益人――是中医现代护理工作形象品质的品牌

精益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一种目标。精益也是一种持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谓精,就是精于规范、精于标准。所谓益,就是益于安全、益于满意。只有追求精益,才能创新实效、有序与和谐,才能成为一个精益求精的人[4]。

精益服务,就是要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流程与环节、优化一切应有的规范与标准,强化一切健全的安全与和谐,不让病人把时间花在等待上,不让医护把时间花在具体杂务上,不让良好机遇浪费在推托扯皮上,把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上。做个精益人,就是将管理、技术、操作执行的过程,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要求,细致、周到、高效地做到卓越完美的过程。它强调重细节、过程、基础、具体、落实、质量、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5]。要做到精准服务,做好精益人,就要确保四个必须。

必须建立和完善各类人员规范化培训制度。不论哪里来的、什么时间来的,不论在什么岗位、年龄大小、担任什么职务,只要没有经过规范化培训的人员,必须纳入培训计划。通过规范化培训,使全员护士形成共识,在理念、标准、制度上形成互动。

必须坚持以摆问题、找差距为前提。各部室、各岗位都要认真查找自身在工作和服务中存在的不按标准、不够精益的问题,查细节、把问题找实找准,查根源、看其在制度层面、管理层面、督导层面还存在那些缺陷,存在那些疏漏,明确下一步改进方向。

必须坚持以结合实际,解决问题为落脚点。精益服务的范围很广,涉及医院护理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岗位。各级各类人员的亲历亲为,按规则行动,是精益服务成败的关键。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差距和不足,各部室、各岗位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落实方案,明确整改落实项目、措施和目标,认真加以解决,真正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检验精益成效的重要标志。

必须坚持以建立长效机制为目标。从细节入手,不断地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对病程的变化、机制的转轨,方法的转型,作出适当地调整与反馈,达到服务的实际效果。

文化味――是中医现代护理工作建设发展的灵魂

精神乃道,文化是魂。以 “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中医医院, 要坚持以“优质护理服务”为核心,认真贯彻“行胜言、勿忘我”的医院护理精神,打造“慎、仁、雅、信、新”的中医护理文化。“慎”即慎独,自律,谨慎。具体到护理方面,就是确保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仁”即仁爱之心。就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体现仁慈、爱心,实施人性化护理。“雅”即医院、病区、病室环境优雅,护理人员仪态优雅。就是倡导护士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信”即信任。就是通过医护之间、医患之间、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来提升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新”即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器物创新。

“文化味”的最好体现是落实标准。没有标准、不知标准、不落实标准、甚至践踏标准,都是文化缺失的具体表现。所以,医院在开展精益服务,提炼文化味上,要把贯彻各项规范标准,做为医院有序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全面性、战略性工作强抓不弃。对“护理部及行管岗位按照标准去管,护士及临床岗位依照标准去做。”提出明确要求,让规范标准进一步贴近医院文化,让文化味进一步贴近工作、环境,让全体员工在文化的认同感、应用度上聚焦精益服务。

“研究型、特色性、数字化、满意度、精益人、文化味”的工作思路,是中医现代护理内涵建设的重要课题,是中医护理学科创新发展的层次战略。研究、探索、推行、实施这样的思路与模式,对提升群聚合力,提炼质量品质,提高服务效益,都会收获很好的聚集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敏.对中医护理发展前景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07,7(5):19

[2] 马勤.继承和发扬中医护理技术的思路和方法[J].中国医药导报,2006,4(4):656

[3] 成翼娟.护理人员薪酬改革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北京:中国护理管理,2008,8 (9):45-46

[4] 汪中求,吴宏彪,刘兴旺.精细化管理.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精准医学的发展方向篇5

关键词:大学精神;医学教育;医学人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182-02

当今世界,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主要基于两个因素:一是高素质的教育和学术水准;二是道德使命和人文关怀,即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关照和社会道德的提升。因此,考察大学素有两个标准,一是专业标准,二是人文标准。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体现出来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整体精神面貌。它是学校长期办学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大学精神的形成,同学校发展时代、独特历史、地理环境、文化特色和师生的共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大学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既是学校实现自身目标的动力,也是师生员工为人、治学、做事的精神支柱,是学校发展的底蕴所在,具有价值导向、精神陶冶、规范约束、群体凝聚、社会辐射等一系列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建设 “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大学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校园文化。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的建设最终要落实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上。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就是将敏锐的时代精神、永恒的道德标准、崇高的医学境界体现在其大学精神中,并融入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中,使之成为师生员工自觉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导向,使之成为医学生人文精神塑造的核心内涵。

进入技术时代后,技术性淡化了人性,使人失去了对他人的热情和敏感,结果,人性变成了技术的牺牲品。同时,人性又屈服于技术,把技术崇拜为神。科学与人文分离的结果就两个极端而言,出现了两种畸形人,一种是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一种是不懂技术、奢谈人文的“边缘人”。早在本世纪初,西方一些著名的大学就注意克服这种片面性,探索科技与人文的汇通之路。哈佛的学生在一二年级开设“通识课程”,广泛涉及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科学生要学占总课时22%左右的人文课程。我国目前也在大学教育中增加了人性教育、全人教育、通识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的人文教育课程,其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医学院校作为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基地,更要注重医学人文学科的建设,因为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步伐的重要举措。医学院校开展医学人文教育教学真正目的是进一步优化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使医学人文学科知识内化为医学生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而人的生命、人的健康又是人的根本,因此,以关爱生命、关注健康、减少疾病为宗旨的医学技术和卫生保健服务水平,是反映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当代医学技术日新月异,临床诊疗手段不断更新,但同时医疗卫生费用也急剧升高、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的满意度则明显下降。追根溯源,是医学与人的关系发生了改变。于是,让医学从那种“太技术化、太非人性化、太官僚化”的取向回归于人性化的呼声日渐高涨。重新审视医学的目的,重铸医学的人文价值,已为各国医学界及社会公众所广泛关注。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以医学技术与医疗服务的社会、伦理、法津和文化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医学人文学科群迅速崛起,欧美各国医学院校都将医学人文学科作为医学教育的必要内容,提出医学人文学科是培养高素质医生的基础,形成了自然科学、医学科学和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并举的新教育模式。在科学研究方面,从国际重大项目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艾滋病控制,到新药临床研究和新技术临床应用都包含有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研究和课题。人们已深刻认识到,欲解决当代医学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所面临的难题,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跨学科的交流,需要有更加广博知识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医学人才。需要医学院校把建设医学的人文精神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来加以构建,同时以此来彰显医学院校独特的大学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是一种把人和人的价值置于首位的观念,是以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利益和幸福、人的发展完善和自由为主旨的观念和信念。“人的价值”是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和基本原则,医学人文精神的道德规范和原则是从人的价值这一核心理念中引申出来的。在医学院校如何坚守和培植适应时代的医学人文精神,并以此作为医学院校大学精神的体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在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举的医学教育模式应运而生的同时,注重医学院校的大学精神建设,将医学与人文融合使医学生和谐发展,是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医学院校有必要顺应这一趋势,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程体系和教育方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创造条件。将人文精神教育与校园文化医院文化相结合,构建符合时代精神特征的校园文化,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带有浓厚人文精神教育色彩的校训、校歌,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校风。在各类宣传教育中增强人文精神教育。抓校园环境、医院环境、课室环境和宿舍环境建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人文精神的烛照和熏陶。

塑造、凝练与涵养医学院校的大学精神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与时俱进的理念,根据医学院校的实际特点和目标定位来确立自己的大学精神。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稳定不变的,而是在历史的传统和当代社会文化的影响中,逐步累积、共同建构、不断创新而形成的动态精神资源,大学精神不是西方模式的简单翻版,而是在党的高等教育指导思想和普遍价值指引下贴近本土、面向社会、具体可行的自觉自愿的选择,它既要有展望未来、胸怀全球的宽广视野,也要有脚踏实地、关切民众的人本情怀,它既要有“科学、人文、自由、批判、独立、创新”等所有大学所必须具备的精神内涵,更要突出不同历史背景、地域环境、发展历程、社会文化条件下每所大学独特的精神气质和价值定位,它应是普遍追求和独特个性的有机统一,只有这样,既有精神共同性,又具精神个性的大学才能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立心明志、凝聚感召和辐射引导的使命,坚定大学的自我意识,推动自身和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根据“医文相融”的原则,通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专项人文技能培训、防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等环节,实现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渗透,人文教育全程不间断,医学人文教育特色鲜明,以服务社区、着眼预防观念引导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大学精神引领着大学的文化氛围,会对师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精神面貌、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产生影响。因此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是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学校要通过经常聘请医学专家举办讲座、组织社团文化活动、建设课外兴趣小组、开拓第二课堂等形式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倡导人文精神,陶冶医学修养,使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化品味和文化底蕴;要美化校园环境,加强学校管理,创造一种清新向上、自由舒畅、井然有序的校园氛围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启迪学生的心智,促使学生产生创新思维,全面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要通过医学院校独有的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对医学生德智体诸方面进行全面培养,形成健全人格,把体现着“大学精神”的科学态度、文明风范、价值观念带到社会,影响和感染其他人,发挥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的社会辐射作用。加强人文修养,引导学生,使他们既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又具有高尚的医德,这样才能使医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需要改变教育内容及方式,而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改变又必须依赖于高等医学院校的课程改革。首先要健全完善课程体系,重视人文课程的设置,增强人文课程的学时数。其次要注意医学与人文学科内容的融合,这不是医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而是寻找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切入点,使二者之间真正交叉融合,如医学哲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史、卫生法学等。再次,给学生以充分的选择空间,并鼓励他们学习人文学科,这样在医学与人文双重教育中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的心智,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分为四大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文学艺术等美育类课程、人文基本技能类课程。四大类课程覆盖在必修课、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及公选课等各大课程门类,开设时间贯穿除实习阶段外的人才培养全过程。

精准医学的发展方向篇6

一、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按照上级党委和有关领导部门的要求,我院党总支、院委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做为一件大事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行精心安排部属,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在全院范围内掀起一个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热潮。利用各种会议进行学习、教育、领会,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本院的实际结合起来,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二、继续抓好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这项活动,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已连续倡导进行了好几年,每年都收到了很好地效果,应该深入持久地抓下去,总结以前的经验教训,联系医院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实施新方法,采取新措施,再发动、再动员,真正把医疗服务质量这个永恒的主题抓好。

三、抓好医院五年规划的落实工作。我院出台的《五年发展规划》,经过全院干部职工酝酿讨论,几经修改完善,已着手实施。这个《规划》如能顺利实施,将对我院今后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促进。从年起,我们一定围绕这个“规划”作文章、下功夫。

1、扩建业务用房。建造40000m2高标准综合楼的问题,我们从年初就要着手做这方面的准备。快速向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争取领导和各相关部门及其社会的支持,建立专门的医院建设班子,成立医院发展建设委员会,争取分管市长担任主任卫生局领导为副主任,院领导为建设办公室主任,具体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千方百计筹措所需资金,尽快办好相关手续,争取早日动工兴建。如果能克服困难将此楼建成,市中医院的硬件建设可就前进了一大步。医院就可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达到一个新的规模,就可能步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2、加速人才培养。做为一个医院,人才是最可宝贵的财富,是医疗市场竞争最关键的条件,根据医院的发展状况和需求,在现有人才的基础上,本着以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招聘为辅的原则,有计划地培养和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各20人,逐步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3、拓展业务范围。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整合细化临床医疗科室。年,创造条件准备把糖尿病与心内科分别组科,其他科室如果有利于业务的开展,也考虑在适当时机进行整合细化,多方争取与大医院联合,带动和拉动我院的发展,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项目,做强做大现有的临床科室。

4、切实加强专科专病,特色科室建设。我院的特色专科建设,尽管喊了好多年,也有了一定进展,但力度不大,特色尚不突出,缺少全国、全省重点专科,就连市上的重点专科也不太明确。在这方面,作为一家中医医院应该狠下功夫。我院计划从年着手把中风、骨伤、肝病、糖尿病、针推等科室做为市级重点专科加以培植,在财力、物力、人力方面向其倾斜,使其逐步成熟,向省级、全国级重点专科迈进,带动全院业务工作的发展。

四、加强医院全方位管理,使医院整体上台阶上水平。

1、深入开展医院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和绩效工资制,最大限度地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

2、争创文明单位。在年创建市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开展争创省级文明单位的活动,使医院职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心态,使大家具有拼搏进取的精神,有一股干事业的干劲,这样才能有利于事业的发展。

3、进一步搞好医院文化建设。唱响院歌《心灵的歌唱》,对干部职工进行院训、院规、办院宗旨、办院目标、办院方向等教育,使其深入人心,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共赴中医发展大业,做出贡献。着手征集院徽,编修院志,继续办好院报。

4、加强医院宣传。在练好内功的同时,注重加强医院宣传的力度,利用各种形式,采取各种办法,把医院宣传出去,使医院知名度越来越高。注重信息沟通,把医院发生的重大事件、情况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送,使领导了解中医院,支持中医院。

5、积极组织创收,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在年总收入3000万元幕年年总收入达到3700~4000万元,住院病人、门诊病人以提高20~30%的幅度增长,职工福利也随之有新增长。同时注意节支,严格执行财务制度,把有限资金用好,花在刀刃上,防止浪费。

6、认真学习落实医院各级各类岗位职责和各项规章制度。我院现在正加紧汇集整理各级各类岗位职责和各项规章制度,准备编印成册让各科室每位职工学习掌握。这项工作非常重要,是搞好医院工作的基础,必须认真抓好。动员全院同志学习掌握,进行考核考试,真正落实到工作实际中,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精准医学的发展方向篇7

【关键词】 医院文化;思想工作;医院精神;价值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引起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巨大变革。在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体制改革到经营机制的转变,促使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准则和行为走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此,研究群体组织行为和个体行为走向的差异,重视医院文化建设,培养医院精神,是新时期医院思想工作的任务,是促进医院两个文明发展,加快医院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原动力。

1 确立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医院精神是思想工作的立足点

医院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观念在医疗领域的特殊表现形式和特定功能的群体文化。它包括以医学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为主体的物质环境文化、管理行为为主要内容的制度文化和以医院宗旨为主的医院精神文化。

医院精神文化所反映的是医院组织群体的价值观,是医院文化的深层结构,它是医院一切行为的调节器,决定着医院组织和医务人员的行为走向、道德准则。为此,医院思想工作必须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培育和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病人至上”、严谨求实、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廉洁奉献的医院精神。将这种精神所创造的价值与医院的生存、发展相关的社会声誉相联系;与职工晋升、荣誉地位、切身利益等价值实现相结合;与病人满意度评议等社会监督机制相结合,纳入目标管理,实行工效利益挂钩全面予以考核。医院精神反映职工文化心态,价值观念体现医院精神,用医院精神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个人的人生价值取向与医院、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和价值取向统一起来,使医院思想工作从形式和内容上由“虚”为“实”而融汇于职工的文化心态。渗秀到思想观念,贯穿于医疗工作的始终。从根本上解决医疗卫生工作“为谁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用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指导、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完善医务人员的人格,彻底改善服务人员的行为,完善医务人员的人格,彻底改善服务态度,促进医疗质量不断提高。

2 新形势下医院思想工作应注重人的价值观变迁

“救死扶伤”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成为社会主义医院的办院宗旨,检验医务人员行为规范的唯一尺度。

职工在医疗活动中既讲社会奉献,又讲自身的回报。作为医院,在全方位的为社会人群提供不同层次医疗服务,不断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医院保健需要中,既实现了救死扶伤价值理念,又为自身不断发展获得了相应的经济价值。

但是,任何一个社会的历史性进步不可能永久地在每一个纬度上都产生积极的增效。在医疗卫生领域,个别人不是把救死扶伤价值理念当作自己人生事业的理想追求,而是把医务工作作为个人名利的通道,实现个人价值的手段。这种“重利轻义”甚至“见利忘义”个人的价值取向,虽然发生在个别人身上,但对医院群体文化产生的负面效应却非常严重,给医院思想工作和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医院思想工作应着眼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价值观念和行为走向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教育的同时,大力倡导和确立“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院宗旨,坚持“义利”统一的道德准则。从端正人的行为动机入手,制定与医院宗旨保持一致的职业准则、职业责任、职业规范、职业纪律等规章制度,以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制约个人的价值观念超常变迁而损害医院群体的价值理念。

3 医院思想工作注重提高人的素质

医院思想工作的对象是具有医学科技文化的医务工作者。人是医院文化的主体因素,人的素质是医院文化的体现,人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医院思想工作要重视医院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人的素质,重视人的行为导向,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两个文明和医院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我们说医院文化是医院思想工作者应当重视的工作,是因为具有行业特点和富有道德内容的医院文化,是体现职工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理想追求、行为方式和价值目标的总和。医院总体目标对目标实现者——科室和个人具有理想追求的凝聚功能、价值实现的激励功能、制度规范的约束功能、道德行为的导向功能和联系社会的辐射功能。这种采用目标内化为以人为中心的行为管理文化,将越来越为现代管理的重要方法而受到社会的重视,是医院思想工作的立足点和发展方向。

精准医学的发展方向篇8

一、发展战略要确立新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确定军队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只有坚持从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和我军军事斗争卫勤准备的大局出发,掌握军队医院发展建设特点和规律,立足于单位实际,才能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提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思路。结合军队医院的实际来讲,确立发展战略,确定发展目标,必须从四个方面人手:

一是放远眼光,把握大局。始终瞄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趋势和我军军事斗争卫勤准备任务的新变化,结合医疗市场迅猛发展,特别是国家医药卫生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在科学决断中坚定“服务市场、保障战场”方向,在把握大势中争取主动,认清军队医院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可能拓展的发展空问。

二是吐故纳新,树立新观念。结合深入学习和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理论体系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努力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军队院校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需要出发,进一步开阔眼界,打开思路,更新观念,树立现代创业观、管理观、发展观,打牢谋划发展目标的思想基础。

三是把握实情,科学定位。全面分析研究国情、军情、院情、社情,特别是卫生资源、综合实力、学科人才、技术设备、体制机制等事关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深人研究,找准在国内、军内、地区所处地位,理清工作头绪,科学决策,调整发展规划。

四是着眼长远,创新思路。坚持与时俱进,着眼运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框架,才能描绘出军队医院长远和近期发展蓝图,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奋斗目标,提出创新工作思路。我们西南医院党委正是在科学判断形势,准确定位的基础上,确立了“做行业典范、建一流名院”的长远发展目标和“目标牵引、主题经营、培育增长点、走跨越式发展道路”这一工作思路,把“主题经营”的现代化医院发展新理念成功引入医院实际工作中,已经顺势推进了“管理质量年”、“优势发展年”、“文化建设年”、“标准规范年”、“品质提升年”等

阶段性目标,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医院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硬件、软件、效益整体提升,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日益凸现。

二、深化改革要谋求新突破

加快可持续发展步伐,积极推进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大“三个解放出来”和“三个反对”的要求,敢于打破传统的过时的体制,在继承和发展中确立起与时代相适应、与单位发展实际相吻合的新机制。推进军队医院制体编制调整改革逐步深化,应从三个方面力求突破,为实现军队医院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是创新机制求突破。建立科学管理机制,引入现代管理理念,积极与国际接轨,全面推行IS09000标准,确立现代管理体系;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加大科技管理和医疗流程控制力度,构建现代化医院医疗、教学、科研新模式;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调整改革利益分配关系;建立劳动用工机制,坚持依法办事,合理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等等。这些有效机制的逐步完善和成功应用,有利于形成医院管理运行规范化体系,为可持续发展搭建支撑平台。

二是选拔任用求突破。深化改革第一难是用人制度的改革。从军队医院的角度讲,科室主任任用改革是推动改革深化的突破口,要大胆起用创新意识强、发展潜力大、年富力强的优秀中青年科技干部,才能激活医院科室领导干部任用机制。把人的问题解决好了,推行多角度、大纵深、全方位的管理、人事、科研、医疗、后勤等各个方面一系列的改革,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实现由行政管理向制度化管理的转变,也才能激发起科技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是抢抓机遇求突破。深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发展,加快发展又要善于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抓住了机遇就能赢得发展空间。从加快军队医院发展的需要出发,要紧紧抓住四大机遇。即,紧紧抓住进入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战略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调整军队医院发展规划和工作思路,一心致力于医院的建设改革,确定一系列军队医院发展的重大举措,积极营造发展创新的浓厚氛围;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主动投身西部大开潮,利用我们西南医院学科技术资源优势支持“三峡库区”、“山区”、“老区”、“边区”的医学卫生事业,建立技术指导关系,每年派遣科技干部进行指导服务,进一步扩大西南医院影响力和辐射力,为构建医疗集团、建设长江上游医学航母的网络打牢基础,为可持续发展开发稳定的卫生资源;紧紧抓住国际国内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机遇,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双重并举的路子,进一步加大引资合资、技术合作、成果转让等方式的合资合作开发力度,形成独具特点的新优势和新特色,使之成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紧紧抓住调整改革的机遇,优化结构、理顺关系、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全面推进军队医院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创新发展。

三、科技创新要拿出新举措

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军队医院的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在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上,具体包括学科人才、科技创新和医疗质量等三个方面:

一是强化学科人才。学科人才是军队医院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掌握主动权,服务市场,保障战场,关键在于加强学科人才建设。注重发挥重点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加快“院中院”建设步伐;积极挖掘和发展新兴前沿学科,形成军队医院新的学科经济增长点,创建军队医院品牌学科群;推出培养引进人才特殊政策,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拓宽人才培养的渠道,不断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同时,放宽眼界,多渠道引进人才,打造高素质人才方阵。

二是深化科技创新。一方面,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紧跟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需求,优化组合科技资源,围绕“大项目、大课题、大协作、大攻关、大成果”的构想,实施“科技兴院”、“科技强院”战略,提高军队医院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开展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高新技术代表了当代世界医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是展示军队医院诊治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医院夺取市场“制高点”的需要。始终瞄准国际医学前沿和发展趋势,加大引进高新设备力度,拓展医疗领域,高筑临床救治“平台”。我们西南医院要依托已经形成的“大器官移植”、“系列微创”、“基因技术”三大特色优势技术格局,不断推出新业务、新技术,形成由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军内首创、地区独有的诊治技术,构成优势技术学科群,成为军队医院发展的特色品牌优势。

三是优化质量体系。医疗质量是军队医院品牌的内核,是增强军队医院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支柱,必须把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医疗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医疗竞争愈演愈烈。抢占医疗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最终体现在综合质量的竞争上。实现军队医院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两个取胜”的办院方针,以鲜明的质量特色增强军队医院综合竞争能力。努力适应“以医疗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医疗管理由行政行为向依法办事转变,医疗定向消费向选择性消费转变的新变化,充分运用市场经济理论,把握医疗市场运行规律,研究病人消费需求,找准军队医院发展方向;加强质量监控力度,把标准质量、环节质量、终端质量纳入质量考核评价的全过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及质控网络;围绕降低医疗成本,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成本核算制度,把降低成本与提高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有机地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四、全面建设要开创新局面

结合医院实际,稳步推进全面建设的协调发展,必须着眼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和“两大历史性”课题,按照军队基层建设“五句话”总要求,始终抓住军事医学“龙头”,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人手,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必须立足于军队院校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大局,用活、用好、用足国家与军队及总部出台的配套政策,在精简中锻造精兵,通过精简,减少数量,保留骨干;在调整中铸造精制,通过调整,科学编成,强化功能;在改革中打造“精品”,通过改革,提升品质,内涵发展。必须以超前的眼光、负责的态度、扎实的工作,坚持感情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夯实军队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围绕军队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结合调整改革的思考,开创全面建设新局面,务必正确处理好影响军队医院协调发展的“八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加快发展与适度规模的关系。科学把握加快发展与扩大规模的比例关系,在保持一定发展速度的同时,又要调控好与之相适应的发展规模,使军队医院的各项建设走上协调、和谐、全面、持续的发展轨道。

二是处理好经济效益与学科建设的关系。经济效益是衡量医院发展的重要指标,学科建设是经济效益的有力支撑,在追求高效益的同时,加大学科建设投入,以高水准的学科品牌效应提升经济效益,相互促进,互为支撑。

三是处理好提高效率与注重质量的关系。面对医疗市场竞争,提高效率成为必然选择,而高效率对保持医疗质量提出了更高标准,处理好效率与质量的关系,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

四是处理好高新技术与基础医疗的关系。采用高新技术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基础医疗是提高诊疗水平的基础,二者不可偏废,在推广高新技术手段的同时,必须加固基础医疗。

五是处理好重点固强与坚持扶弱的关系。强势学科是军队医院的特色和优势,弱势学科是大型综合医院必不可少的学科布局需要,在重点加快强势学科发展的同时,要关注弱势学科的建设,做到强者更强,弱者变强。

六是处理好加大投入与产出回报的关系。加大投入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需要加强市场研究和投入论证,确保加大投入能够倍增收益。

七是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大局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安全稳定压倒一切”,当安全稳定与工作任务产生冲突时,坚持把安全稳定摆在首位,“保持零距离,确立零起点,追求零缺陷,实现零目标”。在稳定大局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大局稳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八是处理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物质发展是基础,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者必须统一起来。正确处理上述关系,还必须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整体效能,使军队医院全面建设形成协调、和谐、持续的良好局面。

【作者简介】

上一篇:儒学和儒家思想范文 下一篇:谈谈对儒家思想的认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