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范文

时间:2023-02-24 17:16:53

精准扶贫范文第1篇

一、广西脱贫攻坚工作总体情况

广西集“老、少、边、山、库”于一身,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十二五”期间,广西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历史因素、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等复杂原因,目前广西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状况仍未全面改善。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根据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广西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以“攻坚五年、圆梦小康”为主题,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八个一批”、“十大行动”,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与全国全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县和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区平均水平。

二、广西精准扶贫措施亮点

(一)完善精准识贫机制和手段,严防“富人当选穷人落榜”

广西自治区精心设计了涵盖住房、种养、务工、健康、读书等18类98项指标的《精准识别入户评估表》。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组织25万工作人员进村入户,运用“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方法,按照“两入户、两评议、两公示、两审核、一公告”程序,对贫困村所有农户、非贫困村在册贫困户和新申请贫困户的农户逐家逐户调查识别。为防止“富人当选”,设置了“8个一票否决”,组织编办、公安、财政、国土、住建、国税、工商等部门联合开展财产检索,运用大数据手段,检索出符合“8个一票否决”条件的农户50多万户、有大额财产农户家庭成员62.5万人。

(二)积极运用大数据、电商等新技术新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广西自治区投资4900万元,正在建设全区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对贫困自然村(屯)、贫困户逐村(屯)逐户进行建档立卡登记、录入数据库,推进脱贫攻坚行动科技化、信息化。南宁市马山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目前该县已搭建并应用四套扶贫信息采集管理系统,包括精准扶贫业务信息采集系统、建档立卡信息登记系统、帮扶人平台和移民搬迁数据平台;配备800台终端采集本、800个移动电源,152套无线路由设备,实现对全县71734户312707人评估信息的即时录入、统计和分析,为实行差异化、精细化、“滴灌式”帮扶提供了可靠依据和保证。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突飞猛进,为精准扶贫带来了新思路,广西一些地区就在电商扶贫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较典型的如马山县的“空店”科技精准扶贫新模式。马山县与相关企业合作,利用“互联网+”建立“空中农贸市场”,把电商线下店延伸到村一级,将贫困农户现有农产品包装成“百元包”,等价销售到城市社区,助推贫困户增收,实现“用嘴扶贫”。2016年9月底,全县75个贫困村“空店”收购点全部上线,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户13509户。

(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等,大力推动产业扶贫

广西自治区大力扶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引导各地面向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产业扶贫。在普遍存在的石漠化山区,由于土地贫瘠、耕地面积少、生存条件恶劣,各地从自身实际出发,启动实施了一批特色种养、乡村旅游、林下经济等产业扶贫项目,取得良好成效。例如,马山县结合石山地区生态特点,以金银花种植为突破口,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推手,以瑶族传统民俗文化为载体,以乡村旅游为卖点,探索出了一条石漠化山区脱贫致富的有效路子,实现了给石头戴上“金帽子”,让农民住进“金银楼”。以古寨瑶族乡古朗屯为例,该屯2015年人均纯收入6800元,比2011年增加4750元,贫困人口由2013年的29户104人减少到2015年的1户3人。

从组织形式来看,各地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在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增收方面的积极作用。如,北海市合浦县白沙镇虎塘村发展阉鸡养殖项目,组织成立了贫困户入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某养殖龙头企业支持种苗、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和帮助销售产品等,按股分红,带动了全村127户贫困户通过养鸡增收脱贫。

(四)精准实施教育和医疗扶贫,着力改善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状况

在教育扶贫方面,广西实施“教育帮扶计划”,全面覆盖教育各阶段、各环节。并对贫困户子女实行从幼儿园到高中共15年的免费教育;对贫困学生实行四个100%,即100%贫困学生获得精准资助,100%贫困学生得到结对帮扶,100%贫困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就读,100%中职学校、高等学校贫困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确保“上学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2016―2020年,计划资助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人数411.98万人;就业帮扶建档立卡高校毕业生9.87万人。

在医疗扶贫方面,对全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人口进行专项调查,进一步核准了患病群众的基本信息、患病病种、病情、费用负担等情况。不断减轻贫困群众参合和看病就医负担,落实财政经费1.48亿元,对全区452万贫困人口2016年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给予60%的参合补助。调整提高贫困参合人员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5个百分点,同时适当提高门诊费用报销比例。实施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先诊疗、后付费”医疗服务模式试点工作。投入4220万元,对31个贫困县的43个乡镇卫生院进行基层t疗机构标准化建设。

(五)搭建省级和县级扶贫融资平台,推进易地扶贫搬迁

“十三五”期间,广西自治区计划搬迁100万贫困人口,占全国的10%。为此,广西自治区不仅印发了《广西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及一系列配套政策,强化组织保障、成立自治区移民搬迁专责小组,还在全国率先组建了省级易地扶贫搬迁融资平台――广西农村投资集团,采取“统贷统还”模式进行融资,督促指导全区有搬迁任务的79个县(市、区)组建或优化了79个负责本地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的国有独资公司。组织各地签订政府购买服务协议和六方协议,转借下达融资资金。截至9月底,2016年度长期贴息贷款总额105亿元、地方债30亿元、专项建设基金15亿元已全部完成承接转借下达。

同时,印发实施专项融资资金管理办法,将易地扶贫搬迁业务与其他业务物理隔离、封闭运行,按照年度实施计划、项目县实际用款需求和使用进度,做好专项建设资金、地方债和贴息贷款的有效衔接,确保各渠道资金专款专用、协调联动,避免出现资金挤占、挪用、沉淀等问题。

(六)建立贫困退出和脱贫摘帽激励机制,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广西自治区对国家“两不愁、三保障”俗冀行了细化、量化,结合实际分别制定了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退出标准。比如,贫困户退出标准为“八有一超”,即有收入来源、有住房保障、有基本医疗保障、有义务教育保障、有路通村屯、有饮用水、有电用、有电视看和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对贫困户脱贫实行“双认定”,贫困户户主和验收工作队员及帮扶责任人在验收表上共同签字确认,防止“被脱贫”。同时,利用广西脱贫攻坚大数据管理平台,对扶贫建档立卡信息实行“季度小更新、半年大更新、年度全更新”,将已经脱贫的贫困户及时退出。

另外,出台《广西脱贫摘帽激励办法》,将全区54个贫困县、5000个贫困村分成三个梯队,按年制定梯队滚动摘帽计划,贫困县、贫困村脱贫后,2020年底前保持扶持政策不变;并实行差别化奖励政策,对如期脱贫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分别给予3000万元、1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提前脱贫摘帽的,贫困县提前1年脱贫摘帽奖励1000万元、提前2年奖励2000万元。

三、广西精准扶贫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现存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脱贫条件差

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容易脱贫的都已经基本解决,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在广西目前452万贫困人口中,85.6%分布在革命老区,21.4%在少数民族聚居区,49.6%在大石山区,8.7%在边境地区,6%在水库移民区。这些地区生存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频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

经精准识别,目前广西全区贫困分数在59分及以下的有41个县,其贫困人口达157万。这些贫困人口贫困程度很深,收入和其他设施水平很低。致贫原因也多样复杂、相互交织,其中缺资金的占31.58%,因病的占18.77%,因学的占15.64%,缺劳动力的占9.2%,因残的占7.38%,缺技术的占6.7%,同时具备三个因素的占23.54%。这明显提升了脱贫难度。

(二)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难,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就业安置难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造血”、有效脱贫的重要途径,虽然广西自治区在这方面采取了大量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的来看,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依然薄弱。目前各地“短平快”的项目多,长效增收的产业项目少;种养项目多,特色项目少,而且种养项目同质性突出;尚未形成适合不同贫困类型的产业扶贫发展模式。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就业安置是一个突出难题。广西有近一半贫困人口居住在大石山区,这些地区土地贫瘠,耕地面积少,干旱、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缺企业、缺合作社带动,很多地方不具备发展产业的基本条件。这些地区贫困群众易地扶贫搬迁后,大多只能进行“无土安置”,很难保证搬迁对象“搬得出”之后,能“留得住,有出路”。

例如,马山县“十三五”期间计划总搬迁3864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为35443人,计划建设13个安置点。该县主要领导坦言,当前扶贫工作当中最困难的是“移民搬迁”,尤其是“搬迁之后形成稳定产业不容易”。一些安置点水、路条件差,收入来源少,群众心理顾虑较大。

(三)贫困边缘人员与贫困户政策待遇差距大,引发基层矛盾

在新一轮脱贫攻坚中,各级政府均加大对贫困户的扶持力度,贫困户在产业开发、搬迁建房、子女上学等方面享受国家扶贫政策,获得大量的资金扶持和特惠政策,而非贫困户不能享受,但是实际上一些地方群众家庭状况接近,非贫困户与贫困户差别不大,政策待遇上却差距悬殊,导致那些仅略高于贫困标准线的贫困边缘人员出现心理不平衡,引发基层矛盾。特别是在易地搬迁建房方面,国家按人均6万元匡算投资,广西自治区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建房补助最低也有1.9万元/人,而非贫困户不能享受,即便是整体搬迁的随迁人口也仅享受8000元/人的补助。

(四)部分贫困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脱贫内生动力不足

据广西自治区扶贫部门和调研县市反映,从目前情况来看,个别地方、个别贫困群体依然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脱贫内生动力和首创精神不足,导致扶贫工作出现扶贫干部急、贫困户不急的现象。有些贫困户对送上门来的工作岗位态度冷淡、挑三拣四,甚至宁愿在家等救助,也不愿外出务工。有些贫困户不是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化作改变贫困落后的动力,不是与各级帮扶干部同频共振、锐意进取,而是不思进取,或是故意隐瞒收入,躺在《帮扶手册》上依赖帮扶。

(五)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贫困人口点多面广,精准扶贫难度大

长期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都侧重于贫困落后地区,但事实上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往往也零星散布着一些贫困村庄,由于扶贫支持力度较弱,这些村庄很容易成为“灯下黑”。解决这些地区的贫困问题是目前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北海市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北海地处沿海,虽然在广西各地市中经济相对发达,并没有贫困县(区),但2015年全市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236户43439人,主要分布在全市329个行政村或涉农社区,贫困农户致贫原因包括因病、因残、因灾、因学、缺劳动力、缺技术、缺资金等十多个方面。这种点多面广、致贫原因复杂的现状,直接导致扶贫攻坚的资源难以整合形成连片开发集中帮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另外,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实际获得的帮扶也存在较大差异。如北海市非贫困村贫困人口占全市贫困人口的56.14%,各类专项资金主要投入贫困村,非贫困村成为脱贫攻坚的一块“短板”。

四、政策建议

第一,提升扶贫开发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程度。防止扶贫开发工作短期化,大力提升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和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社保政策兜底等扶措施的科学化、制度化程度,提升财政、金融、用地、科技、人才等方面扶贫支撑体系的稳定性、连续性。加快推动扶贫立法,对扶贫开发对象、扶贫开发规划、扶贫投入、扶贫开发项目管理等作出系统、明确的规定,使扶贫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轨道。实现用制度预防贫困,用制度识别贫困,用制度帮扶贫困,用制度防止返贫,用制度提升扶贫精准度和成效。

第二,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工作的精确瞄准机制。应将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区别开来,将现阶段扶贫开发的对象锁定在绝对贫困,重点集中于深度贫困,避免“富人当选”或选择少数村庄树样板、做盆景,保证扶贫开发扶真贫、真扶贫。通过进一步完善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指标体系及一票否决标准、基层民主监督机制、社会监督机制、第三方评估机制、动态调整机制等,提高贫困识别的精准性。推行贫困程度等级评估制度,分为极度贫困、深度贫困、较为贫困和一般贫困等不同等级,并采取一整套差异化帮扶措施。

第三,健全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的体制机制。继续宣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优良精神。着力加强对贫困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支持,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避免贫困代际传递。进一步发挥农民合作社、乡镇企业、龙头企业等经济组织的积极作用,增强贫困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力发展产业扶贫,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对开展产业项目的贫困户进行奖补。建立贫困人口就业能力评估与就业推荐机制,及与之相关联的扶贫待遇审核机制,对无故不接受就业推荐的,强制取消扶贫待遇。

第四,充分发挥大数据扶贫、电商扶贫等新路径的积极作用。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信息化、数据化,加大经费投入,建设全国统一的精准扶贫综合信息平台,完善数据收集、储存、分析和利用机制,加强基层扶贫信息人才队伍建设,以“大数据扶贫”助力精准扶贫。总结推广一些地区电商扶贫的经验模式,逐步破解电商扶贫面临的难题,提升贫困地区物流基础设施水平,建设完善电商平台,加大贫困地区电商人才培训力度,提升农产品品质并推进其品牌化,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依托电商就业创业。

第五,不断创新和丰富精准扶贫的方式方法。例如,综合考虑一些边境地区的贫困落后状况与国家兴边稳边的战略需要,建议国家加大对0―3公里边境地区脱贫攻坚的支持力度,从扶贫政策、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金投入等方面对边境地区给予倾斜支持,大力鼓励群众在边境地区生产生活、稳居扎根。又如,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难、就业安置难问题,可以研究设立产业扶贫引导基金、产业发展基金等扶持平台,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安置点产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或经济能人等带动搬迁对象脱贫致富。

精准扶贫范文第2篇

当前,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明确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精准扶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扶贫力度的强力增加,打赢脱贫攻坚战,既需要党委政府凝神聚力,社会各界众志成城,也离不开反腐利剑的强力保障,切实加强扶贫开发领域党风廉政建设,严查扶贫领域腐败,以确保惠农资金在阳光下运行,真正做到廉洁扶贫、阳光扶贫。

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公报明确提出,“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行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公报中列举的正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也是在执纪监督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发生在扶贫领域的各种腐败问题,不仅严重影响扶贫开发工作的正常运转,而且使党的扶贫政策打了折扣,直接侵害贫困群众切身利益,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跃迁之时,当有智勇之策;攻坚之际,最需反腐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如期实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面对扶贫过程中滋生的腐败问题,我们必须有的放矢,标本兼治,坚持“扶贫”与“反腐”两手抓,用“精准反腐”为精准扶贫护航。一方面,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加强扶贫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对扶贫领域腐败的打击力度,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切实减少扶贫领域腐败存量。另一方面,要从制度上健全监督网络,完善权力制约机制,增强问题意识,扎紧制度篱笆,真正使扶贫开发到哪里,强农惠农支农资金发放到哪里,相关的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实现全覆盖、无盲区的精准监督,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增量。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只要我们有“精准反腐”的强力护航,就一定能补齐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这块短板,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精准扶贫范文第3篇

随着时间的推移,2020年一步步走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的时间点近在眼前。这一目标的实现意味着,农村贫困人口要全部实现脱贫,全国59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哪怕还有一人生活在贫困中,小康社会就不能算全面建成。脱贫攻坚,是一场必克的攻坚战。

现阶段扶贫工作总的指导方针是精准扶贫。这个概念是在2013年10月考察湘西十八洞村时正式提出来的,此前他在考察河北阜平的贫困农村时说过扶贫不能搞成“手榴弹炸跳蚤”,精准扶贫是与这一思想一贯且更加深入的表达。

精准扶贫的概念提出后,湖南方面调动各方资源在十八洞村实践这一要求,不但帮助村里发展各种产业,甚至还为村里因贫困而娶不到媳妇的单身汉们办了相亲会,关怀无微不至。集中力量帮扶一个村,效果当然是明显的,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经验也通过中央媒体的大力宣传而广为人知。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十八洞村的经验并不是每个贫困村都能学习的,比如,上级为十八洞村量身打造的产业中包括旅游,这是因为的实地考察和媒体报道给十八洞村带来了知名度。总书记关注贫困问题,但他不能走遍每一个贫困的村子,把它们都变成名村,那么,其他地方落实精准扶贫的精神,最重要的还是从客观规律上下功夫,同时结合各地的优势,探索各具特色的摆脱贫困的办法。

有几个问题值得初步讨论一下。讨论的目的是为了让精准扶贫更精准,避免产生偏差。

首先,作为一项政府职能的扶贫,是有中国特色的,是社会主义的优势。西方国家的政府职能中可能有社会保障、有社会救济、有发展经济带动就业,但没有中国意义上的扶贫。扶贫和救济有本质的区别,救济是救一时之急,而扶贫是帮助贫苦者找到摆脱贫困的办法,前者是“授人以鱼”,后者是“授人以渔”,二者的根本不同是对受助者的主体性的关注。

精准扶贫最怕的就是跟救济搞混淆了。以目前的国力,以救济的方式把现有的贫困户“养起来”,也是能做得到的。不能排除个别地方为了按期完成消除贫困的任务而使用这种办法。须知,这种方式是有害而无益的,因为一旦救济的力度减轻,已经“脱贫”的很容易返贫,而且受助者的主体性被伤害后,将更深地陷入贫困的循环。

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说,他在云南见过这样的案例,一个做了上门女婿的四川穷小子在引领村民脱贫上的作用要超过扶贫办。他分析说,这个穷小子懂农业科技,会种田养猪,自己动手改造住房和厕所,这给了同村人很大的信心,大家认为,他能行,那我们也行。在这层意义上,根据各地的文化特点,给扶贫对象有针对性的精神鼓舞应该是精准扶贫的应有之义。

其次,扶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创造,那么,有效的扶贫措施就需要采取社会主义的原则,即引导扶贫对象以各种可能的方式联合起来,一起脱贫。分散单干的小农难以扩大生产,难以延伸产业链,获取更多的增加值,在市场经济中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这是小农的局限,在自然条件好的地方,尚可实现温饱奔小康,在自然条件差的地方,无法摆脱贫困就不奇怪了。精准扶贫乍听起来很容易理解为针对特定的一家一户,但精准扶贫还有更宏观的层面,那就是在贫苦地区,有很多相连的贫困户,他们比富裕农户有更强的联合的需求和意愿,应该把这部分需求纳入精准扶贫当中。

再次,精准扶贫的对应面是粗放式扶贫,此前的扶贫方式以开发式扶贫为主,开发式扶贫的问题不在操作上的粗放,而在于思路上的粗放。所谓粗放式扶贫就是在政府支持下进行生产建设,最常见的办法是低价销售或者送给贫困户一些猪或羊来饲养。采取这种举措的误区在于,思维还停留在生产短缺时期,忽略了如今最大的问题是生产过剩,在这种市场环境下,让贫困户养猪不但不一定能致富,还可能赔钱,变得更贫困。

所以,为贫困农民找项目要精准,要考虑到市场环境,避开产能已经过剩的领域。这一点要和上述促进贫困户的联合统筹起来考虑,因为在农业领域找到“蓝海”是小概率事件,但联合起来的农民有更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在产品定价中争取更大的话语权,有更大的可能实现增长要增收,减产不减收。

精准扶贫范文第4篇

我之后想到,如何做到“精准”,其实SDG已经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视角和途径。

SGD的目标1,就是“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而在《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中有着具体的举措,比如对SDG目标1下的1.1的目标“到2030年,在全球所有人口中消除极端贫困,极端贫困,目前的衡量标准是每人每日生活费不足1.25 美元”,中方的落实举措是“到2020年,确保中国现行标准下的5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而对于目标1.2的“到2030年,按各国标准界定的陷入各种形式贫困的各年龄段男女和儿童至少减半”的目标,中方的落实举措是:按照“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分类精准扶持,确保实现2020年全部脱贫的目标。

可见,精准扶贫是中国实现SDG目标1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从企业的角度,又怎么能做到“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这几个“精准”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1、发挥企业专业优势

要做到精准扶贫,企业自身也要精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投入精准扶贫工作,结合公司主业将精准扶贫提升到战略高度。例如国家电网大力推进“国网阳光扶贫行动”,加强援疆兴边富民,推进村村通动力电、井井通电、光伏扶贫项目接网等工程建设,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为国家电网公司定点扶贫县。玛多县10兆瓦扶贫光伏电站已正式并网发电,该电站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562万千瓦时,发电纯收益将全部用于玛多县贫困人口脱贫。又比如华润集团下属的华润新能源与忻州市政府签署风电扶贫协议,利用五年时间投资270亿元,在忻州风电资源好的贫困县及地区建设合计300万千瓦的风电扶贫项目,并成立华润忻州清洁能源扶贫基金会,项目投产运营后纳入总计1.2亿元作为扶贫专项资金。华润集团输入新能源项目,以投资新兴产业,再以产业促脱贫,最终塑造该地区强大的“造血功能”。

如农村淘宝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战略项目。2015年,阿里巴巴规划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通过这一规划实施,阿里巴巴探索建立了农村电子商务新渠道、生态农特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体系以及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支撑体系。例如与湖南平江县签署“农村淘宝”合作协议,据了解,平江县目前还有贫困人口11.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7%。目前平江县已有1300户精准扶贫户参与到农村淘宝中来,有300余户精准扶贫户开淘宝店。

企业借助自己成熟的技术和商业优势助力精准扶贫,这也是一种“精准”。

2、跨界合作,打造精准扶贫价值链

企业虽然有自身技术、商业和资金的优势,但是还需要联合在扶贫方面具有专业优势的非营利组织等第三方,才能更好地发挥多方的优势,通过跨界合作,打造精准扶贫价值链。

例如中国扶贫基金会通过多年的摸索,为解决扶贫的“漏斗现象”,成立了社会企业“善品公社”, 善品公社的运营模式简单概括就是以农村合作社为组织载体,善品公社为统一品牌,通过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把分散的生产要素整合起来,实现规模化,解决市场规模与生产效率问题;其次通过合作社建立社员的利益制约和激励机制,解决生产质量和利益分配问题。最后以合作社y一管理经营为基础,提升服务水平,打造统一的农产品品牌,直接面对消费者。善品公社在苹果等公司的支持下,为雅安灾区农民的猕猴桃和黄果柑实现了数百万元的收入。

3、善用企业志愿者

企业的员工既是拥有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同时也是贡献爱心的社区人才,企业的志愿者文化不但能让员工贡献于社会,还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对企业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培养领导精神,激发企业的创新文化。IBM将企业的志愿者与SDG的17项目标进行了对标,思爱普(SAP)也在计划将企业的志愿者与SDG的关系通过执行手册的方式加以引导。 精准扶贫和持续影响力打造圆桌论坛合影

企业在继确定贡献SDG的优先顺序、目标设定并公开承诺之后,可以通过员工志愿者的持续贡献将精准扶贫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

因此,当我们从SDG的视角来看精准扶贫,就会发现精准扶贫是SDG目标实现的一个有效途径,SDG的17项目标旨在引导全球投资流,应对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对于那些能够通过可持续的、包容的业务模式提供相关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公司,这将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推动市场增长,并更容易获得资本。

精准扶贫范文第5篇

2月2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脱贫攻坚形势和更好实施精准扶贫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言必信,行必果。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要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东西协作、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力、强化任务落实,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站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空坐标中深刻理解和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取得全面胜利,打赢扶贫攻坚的关键战役异常重要。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中国超过1000万人告别贫困。近日,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编撰的《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公布了这一数字,意味着“十三五”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回看历史,以7亿多贫困人口为起点,中国在这场战役中已经艰苦奋战将近40年;面向未来,到2020年,中国现存几千万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用数字说话,毫无疑问,中国的扶贫事业是一场伟大的壮举,可以说这在世界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然而,中国的扶贫工作依然在路上,前方的道路也并不平坦。因此,在成绩面前,我们不能存在半点松懈。对于未来工作的艰巨性,我们也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紧紧抓住精准扶贫这一核心理念,将扶贫工程真正做成人民的满意工程、党的放心工程。

精准扶贫范文第6篇

脱贫攻坚是宿迁市“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对于61.5万低收入人口、188个经济薄弱村和西南岗、成子湖及涟沭结合部三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宿迁来说,意义重大。当前,必须准确把握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总体定位和要求,紧紧围绕全市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追求,向贫困发起总攻,尽快补齐农村低收入人口这块突出“短板”,填补经济薄弱村这片“洼地”,决不让一个低收入农户、一个经济薄弱村和一个片区在小康路上掉队。

一、打好扶贫攻坚战,必须把握发展大势。中央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力度之大、节奏之快、政策之密集,前所未有。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眼全省“十三五”扶贫开发,提出了减少相对贫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总定位,标准再提高、重点再聚焦、内涵再丰富、底线再织牢的总思路,确保低收入人口与全省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从宿迁实际看,资源、产业、经济、竞争潜力大,贫困地区后发优势凸显。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全市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增添了强大动能。我们将牢牢把握机遇、用好有利条件,坚定不移地担起全面小康这一历史使命、扛起脱贫攻坚这一政治责任,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努力将发展机遇转化为扶贫成果。

二、打好扶贫攻坚战,必须坚持精准要求。围绕对象精准、对策精准、“对子”精准、对接精准的要求,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对症下药,靶向治疗,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扶什么”的问题,确保精准脱贫到村到户到人。在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上,根据扶贫对象、致贫原因,因户施策,科学确定扶贫内容,有效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实现脱贫。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实施“造血式”帮扶,量身定制“扶贫菜单”,带动农户发展生产、自主创业或帮助就业。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低收入农户,进一步织牢织密社会保障网络,通过低保、五保、医保、养老保险等政策保障兜底。对因病因灾因残因学致贫的农户,集聚卫生、教育、民政等保障政策,通过减免、报销费用、给予特殊补助等方法,对其生活进行保障救助。在推进经济薄弱村发展上,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思路,发展村级产业项目,做到“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完善“一社一群一中心”模式,深化与京东、苏宁、淘宝等电商的合作,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店”建设。同时,利用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推进农村荒地、林地、水塘以及整理土地的开发创收,实现对闲置集体资产、存量土地资产的合理经营。积极发展村级土地股份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等合作组织,通过吸收低收入农户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推进农户开展合作经营,实现村、户增收双赢。创新扶贫资金、资产归集、确权、使用、经营和收益分配机制,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在加快片区发展上,把政策、资金、项目向三大片区集聚,把国家、省、市重大交通项目向片区倾斜。加快农村公路改造、提档升级和危桥改造步伐。兴修农田水利,改造中低产田,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成子湖周边地区充分发挥“江苏省泗阳成子湖旅游度假区”旅游扶贫、旅游富民作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高效循环农业和特色水产;泗洪西南岗地区围绕“江苏脱贫攻坚的桥头堡和苏皖边界脱贫攻坚的示范区”的目标定位,积极培育绿色果蔬及生态畜禽养殖产业;涟沭结合部重点发展花卉苗木、纺织服装、电子加工等产业。让片区特色产业成为带动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大力兴办民生事业,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事业,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和延续发展。在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上,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减少相对贫困”改革目标,以“机制创新”为主线,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试点项目建设力度,力求取得普适性、长期性的创新成果。重点在扶贫资产确权保值增值试点、电商扶贫、精准扶贫、农村金融扶贫和生态旅游扶贫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三、打好扶贫攻坚战,必须落实工作责任。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以舍我其谁的气概、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把帮扶责任落准落细落实。健全多方联动机制。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组织体系,形成专项、行业、社会“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省“五方挂钩”单位、各级帮扶工作队和挂村帮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作用,努力把政策、项目、技术、资金、人才等更多地落实到贫困地区,力争帮扶项目早实施,资金早投入,帮扶早见效。健全资金保障机制,加大扶贫投入力度,确保扶贫开发支出只增不减。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将扶贫开发工作任务是否完成与领导干部实绩评定相挂钩,作为对各级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采用不定时间、不定路线、不定方式、不定对象的“四个不定”形式,将明查与暗访、督查通报与行政问责相结合,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实效。

(作者系宿迁市委副书记)

精准扶贫范文第7篇

关键词:精准扶贫;原则;审计重点;路径与方法

党和国家把精准扶贫全面脱贫工作提升为国家战略。我国贫困人口数量大、分布地域广、地理环境差异大、贫困原因多、群众诉求多样化,精准扶贫工作任务艰巨,地方政府制定的扶贫、脱贫政策措施多种多样。为促进扶贫政策落实到位、确保扶贫资金管理规范安全、使用高效,扶贫建设项目符合基本建设规定,发挥审计在扶贫领域的有效监督。

一、精准扶贫审计应把握的原则

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一要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对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正确的做出职业判断,在审计职业判断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客观求实,正确把握“三个区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是否符合中央决策布置和重大改革方针政策作为审计定性判断的标准,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将推进改革中摸着石头过河与明知故犯,把还无明确规定的创造性工作与明令禁止仍自做主张,把为推动改革和促进发展与谋取私利,这三种不同行为的失误和错误严格区分开来。在审计结论中,谨慎的作出评价、定性和处理处罚意见,并及时总结经验,建立完善相关制度,规范相关行为。2.坚持问题导向,对违法犯罪问题“零容忍”。在审计工作中,对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环境污染和资源毁损、履职尽职不到位等违法乱纪问题,对、权钱交易、骗取套取扶贫及相关涉农资金、贪污受贿等违法犯罪问题“零容忍”,一定要做到定人、定责、定损失、定利益输送,追查到底。3.坚持鼓励创新,敢于为创新者保驾护航。在审计工作中,要保护利于扶贫政策落实、财政资金整合和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维护群众利益的创新举措,要坚决支持,做好总结宣传推广。4.坚持推动改革,剖析体制制度机制问题。关注影响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体制机制问题,对扶贫开发政策措施落实、简政放权、降低绩效等体制机制性阻碍问题,要及时反馈,积极推动制度完善和深化改革。5.坚持绩效审计,提高扶贫资金自然资源利用效益。通过精准扶贫审计关注政府部门履职尽责、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关注困难群众、自然资源、规划、扶贫资金及项目的有效结合,规划跟着自然条件资源群众意愿走、项目随着规划报、资金围着项目给,发挥扶贫资金与自然资源在精准扶贫脱贫中效益最大化。

二、精准扶贫审计重点

在精准扶贫审计中,根据“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目标,沿着政策、资金、项目、绩效这个主线,围绕‘十大工程’,‘六个精准’,‘五种渠道’,‘四个施策’”等精准扶贫内容,重点审计以下内容:1.扶贫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持续关注产业扶贫、生态保护扶贫等政策措施的进展和效果:一是查处责任不落实、机制不完善、方法不恰当,以及不作为等问题;二是查处应纳入的没纳入,不该纳的建档立卡等精准扶贫对象识别不准问题;三是查卫生扶贫、教育扶贫等17个精准扶贫项目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问题;四是查处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不及时,资金及项目使用不公平公开的问题;五是关注村级组织扶贫信息是否及时公开公示,导致群众无法监督的问题;六是反映困难群众收支不真实,被脱贫的问题。经过审计推动扶贫攻艰问题整改和问责,促进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到位和制度完善健全,达到以审促废改立和促落实。2.扶贫资金统筹整合情况。围绕国务院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措施和要求,检查扶贫资金统筹整合进展情况:一是检查是否及时制定并报备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具体方案;二是检查统筹整合是否存在流于形式,实际仍按原来的方式管理,造成资金闲置、交叉重复等问题;三是检查是否存在整合不及时,影响统筹整合使用的情况;四是检查是否存在不作为、慢作为,造成资金闲置的问题;五是关注将扶贫资金用于非扶贫领域的问题。通过审计检查揭示,推动财政涉农资金整合,达到盘活资金提高使用绩效的目标。3.扶贫资金使用安全情况。在扶贫资金使用安全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严格按用途区分,对私吞侵占等行为“零容忍”。一是编造虚假申报资料获取扶贫资金用于非扶贫支出;二是扶贫资金被违规用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国务院“约法三章”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要求等挥霍浪费支出,或者被侵占挪用;三是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到楼堂馆所等领域;四是在扶贫资金安排使用上,超标准超范围等问题。五是挂上龙头企业或合作社的牌子,并没与贫困户建立增收利益机制,由干部或个别人控制,并享受国家扶持政策;六是违反政府采购政府或设计招投标等建设工程基本程序的行为;七是关注扶贫开发工作中损害群众利益的乱收费乱摊派问题。4.扶贫资金使用绩效情况。审计人员要将“绩效”审计理念贯穿扶贫审计工作全过程。一是关注是否真正将扶贫资金用到精准扶贫户身上;二是扶贫项目的安排是否结合农户的意愿和实际等,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使扶贫资金发挥效益;三是项目规划是否因地制宜,有无脱离自然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造成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四是是否存“垒大户”“造盆景”等把扶贫资金集中到龙头企业、能人大户身上,作为扶贫亮点等“形式主义”问题;五是扶贫项目规划设计不合理、管护不到位等原因,造成利用效率不高、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等问题;六是关注污染环境和破坏自然资源等问题。5.着力揭示和反映体制机制制度性问题。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阻碍扶贫开发方面的体制机制性问题,搞好相关调查,深入剖析产生原因,做出客观公证的评价,并有针对性提出操作性强建议,推动制度机制完善;搞好精准扶贫工作好的做法和经验总结,做好宣传推广运用;对审计问题整改的后序跟踪督查,确保整改到位。

三、实现路径与方法

1.加强计划管理。建立独立的审计计划部门对计划制定、落实、调整,审计项目的目标,审计重点的把握等进行调研,以提髙计划立项的统筹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编制中长期审计项目规划,并做到长短结合,秩序渐进稳步推动。2.强化项目统筹。把扶贫审计项目的具体内容和工作原则,统筹纳入到政策跟踪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各类具体审计项目中,作为相关审计项目的一个审计事项,确保扶贫审计落到实处。3.积极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构建审计数据集中分析团队,运用大数据审计技术方法,加强对扶贫对象、资金项目等跨行业、跨领域的信息数据与审计经验和业务思路结合关联分析,快速锁定疑点和问题,并进行延伸调查,迅速得出审计结论,提高工作效率。4.统筹安排扶贫审计工作。统筹使用审计力量,采取“1+N”模式,在开展扶贫项目审计工作基础上同步开展其他审计项目,或在开展其他项目审计时,加入扶贫项目审计内容,扩大审计影响,放大审计成果。通过精准扶贫审计工作的开展,揭示扶贫攻艰存在问题并促进整改,建立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促进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提高资金管理规范安全使用高效,保护创新创造,总结推广扶贫工作先进经验,为精准扶贫贡献审计力量。

作者:闫盛景 单位:四川省巴中市审计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2016〕22号).

精准扶贫范文第8篇

入户知民情 进行“精准识别”

2014年11月6日,带着院党组和上级的重托与期望,我和两名工作队队员来到门脸村,正式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门脸村位于辽宁省最东部,距清原县城35公里。头一次进村,我们眼中满是残旧的路灯、颓垣断壁的瓦房院落,还有点缀其间的土坯屋舍,感受着坑洼不平颠簸泥泞的道路;耳中听着村书记的介绍:“丘陵地貌、山小林稀、沟浅地薄、人多地少,无矿产、无企业;全村550户、1591人,其中贫困户144个、371人;耕地3364.5亩,以种植玉米为主,靠天吃饭……”作为驻村工作队队长和“第一书记”的我,顿时感到责任重大,“压力山大”!

驻村的第一个夜晚,躺在农家土炕上,想着白天看到的景象和村书记无奈而又期盼的眼神,我辗转难眠。半夜,我叫起工作队两名同志,商量如何开展帮扶。你一言我一语,不知不觉间,东方渐白,扶贫的思路也渐渐清晰。

第二天一大早,我和两名队友踏着晨霜,开始了挨家挨户走访,调查摸底。历时20余天,入户调查550户,走访村民780人次,召开2次村两委会、1次村民代表和党员座谈会,准确而全面地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收集对驻村帮扶和增收发展的意见建议83条,制作并填写《抚顺市人民检察院驻村帮扶调查表》,为院党组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为科学制定帮扶规划搜集了第一手资料。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我们还制定并完善了《三年帮扶规划》,紧紧围绕村经济发展做文章,想方设法帮助村里解决难题。

克难办实事 着力“精准帮扶”

为帮扶推进村级阵地建设,在“娘家人”大力支持下,我们协调帮扶资金10万元,购置办公桌椅8套、折叠椅10把、铁皮卷柜6套、台式电脑9台、复印机1台;修缮村部及活动室地面120平方米、卫生室100平方米;新建锅炉房1间,解决了村部办公和村民文化休闲场地及取暖问题,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门脸村背靠深山,多条河道穿村而过,河堤年久失修,每遇大雨,山洪就严重威胁部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兴修水利迫在眉睫。我们协调水务部门投入专项资金150余万元实施了护屯工程,修建护村河堤2处、2400延长米;修建稻田防渗渠4公里,节约了灌溉成本;打深水井2口,解决农田用水问题;争取市、县相关部门资金支持150万元,新修巷路3800米,架设路灯45盏,安装多功能综合健身器材3套;争取市财政“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100万元,修建1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清理路边沟,植树绿化村屯……一套又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改善了村里的生产生活条件,还为村民提供了有偿劳务的机会。

强调,“扶贫工作中‘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我们积极“授之以鱼”――为有发展食用菌养殖脱贫愿望的10多个贫困户协调补助资金10万元,建设了20个高标准食用菌大棚,现已投入使用;争取到财政专款3万元,建设“幸福院”,为独居、空巢、留守老年人安享晚年提供了保障。

同时,我们更乐于“授之以渔”――通过抚顺雷锋文化传承中心发起的“乐洋洋”公益助学项目,资助8个贫困学生家庭,向每个家庭捐赠3只羊羔,使其增加收入;利用中央扶贫资金,扶持两个养牛大户,通过引领示范带动贫困户脱贫;引资1000万元,依托清原旅游资源,征地100亩,成立了清原南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集生态农业观光、房车营地、餐饮娱乐于一体,该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可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年创税收120万元。

送清风正气 形成“精准效应”

生活脱贫还不够,精神脱贫同样重要。我们充分利用文化广场,以县、乡举办百姓广场舞大赛为契机,邀请舞蹈教练多次到村,现场教授集体舞、广场舞,极大丰富了村民的农闲娱乐生活。村舞蹈队不负众望,在县、乡百姓广场舞比赛中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一等奖。

门脸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因病致贫人口较多,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看病贵和缺医少药等问题,我们积极组织开展健康惠民和教育帮扶工作,邀请10多位医疗专家到村开展健康知识讲座,送医送药,全村近200名村民受益;为乡中学联系捐赠课桌椅100套、篮球架2副,安排乡中学教师到抚顺市实验中学观摩学习。

作为检察机关工作人员,我们还利用自身优势,挂牌成立了村级治安防控机构,提供法律咨询,以化解农村矛盾纠纷、解决案件等为工作内容;成立了村民联防组织,委派专人每天到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家庭巡视,有效促进了门脸村的和谐稳定。

多少次沐浴细雨绵绵,多少次享受雪花飘飘,一支三个人的扶贫队伍,肩负着市检察院党组的嘱托,从城市来到贫困山村,穿梭在农舍,往返在地头,细听百姓的倾诉,将各方的支援和关怀带到村庄,享受着与农民兄弟同吃同住同劳作的快乐……两年时间弹指一挥间,如今,有84个贫困户已稳定脱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5年,工作队荣获“抚顺市驻村扶贫工作优秀单位”称号,我还被评为“抚顺市优秀驻村干部”。

获得荣誉固然值得自豪,可我们“无须扬鞭,自压重担”,因为,扶贫工作还在继续,精准扶贫任重道远。

精准扶贫范文第9篇

“李建栋,基本情况10分,家庭收入30分,银行机构信用20分,社会评价35分,总评分95分,评级授信A级。”翻开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花马池镇惠泽村那本厚厚的评级授信表,上面以统一的方式记录着全村113户贫困家庭的诚信度。

其中获评A级可获得5-10万元的贷款额度;B级为2-5万元;C级为2万元以下。同时,获得了评级的平困户还可以通过专门打造的“富农卡”,享受随时支取,利息按季清还;随时归还,不产生利息同时享受利率优惠等政策。

自“精准扶贫”提出以来,类似上述场景已成为许多地方扶贫工作的缩影。可随着扶贫工作的内涵越发丰富,可操作性要求越强,如何精准开具更加对症有效的“扶贫药方”,是扶贫工作参与各方持续思考的问题。

2016年2月26日,中国政府网与《财经国家周刊》联合主办第21次“文津圆桌”研讨会, 来自全国政协、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教育部、中国社科院、宁夏、深圳、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邮储银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民投、中国华信、阿里巴巴等单位人员,围绕“贯彻精准扶贫部署,打赢脱贫攻坚战”所面临的形势、挑战、对策展开探讨。 金融“血液”向“末梢”流动

金融作为经济的血液,在扶贫开发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唯有进一步疏通金融血脉,发挥其资金融通与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才能使扶贫开发精准有力。

这就需要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动力所在,找准血管中的“血液”流向,发挥金融合力以实现优势互补。

不过从实践反馈来看,金融“血液”向贫困农户“末梢”流动仍存明显卡壳。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表示,当前金融支持扶贫存在三大明显障碍。

一是贷款定价存在两难,照顾农户往往难以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追求可持续发展则使得农户付息压力过大。二是扶贫贷款成本控制难度大,农村信用体系缺失导致信用调查成本太高。三是银行既有管理机制难以匹配国家扶贫大局,绩效考核机制不支持银行员工踊跃开发扶贫业务。这些约束因素必须尽快找到解决方案。

由于农村金融一直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其存在市场竞争乏力、中介机构缺失、创新应用不足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血液”流向贫困地区。而事实也证明,金融扶贫工作开展较为出色的地方,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从而为金融扶贫建立起了“支点”。

对此,中国邮储银行行长吕家进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着力,解决贫困地区资金匮乏难题。

一是建议在金融机构内部成立专门的扶贫金融部门,专注于扶贫事业,单独设定配套的考核机制,与追求利润的商业化原则隔离开。二是央行加大扶贫再贷款力度,给商业银行提供低息资金,从根源上把扶贫信贷利率成本降下来。此外,可以考虑拿出一块存款准备金支持扶贫事业。三是财政扶贫资金可以分出一块成立“扶贫信贷担保基金”,此举可以大大鼓励商业银行加大扶贫信贷的意愿,具有较大的杠杆效应。四是建议国家层面尽快形成统一的贫困农户信息系统,并且和银行的信息系统进行对接,便于银行针对贫困户进行精准甄别、精准检测、精准投放。五是银行要和驻村工作队强化合作,驻村工作队可以发挥项目推荐、信用把关、减少信息不对称等重要作用。

不过金融扶贫绝非一幕“独角戏”,面对贫困地区各类主体差异化、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需要发挥合力,优势互补,才能彻底疏通扶贫开发金融血脉。

宁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李锐认为,金融扶贫要依托四大资源、瞄准四大领域、突出四大举措。即重点依托财政扶贫资金撬动、政策性银行中长期信贷、涉农商业银行专项信贷投放、普惠性金融信贷这“四大资源”;瞄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势特色新兴产业发展、重点群体就业创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这“四大领域”;突出人民银行切一块、财政部门贴一块、金融机构降一块、存贷挂钩激励这“四大举措”。着重鼓励金融机构制定扶贫信贷的目标值、时间表和行动方案。 “互联网+扶贫”的巨大潜力

当然,疏通扶贫开发金融血脉,还需找到“血液”循环的动力所在。好的扶贫产业项目能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农民脱贫致富。

对此,宁夏吴忠市委书记赵永清认为,应抓紧总结推广“发展产业脱贫一批”的成熟模式。

据他介绍,围绕“造血能力”和“内生动力”,宁夏探索出了“龙头带动型”、“协会拉动型”、“金融撬动型”等9大可复制的产业扶贫模式。引导农民走进园区变工人,进入城镇做商人,摆摊开店当老板,土地入股成股东,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门路、人人有活干。

以光伏+基础设施+农户的“产业联动型”为例,屋顶光伏每年能够给贫困户带来近3000元的电费收益,村级扶贫电站则每年能够给村集体带来20万的电费收入。这不仅是针对扶贫工作,同时还能够盘活农村工作中的‘空壳村’难题。

除了传统的产业扶贫,在阿里巴巴副总裁孙利军看来,“互联网+扶贫”也同样具有极大的潜力可挖。“但目前广泛推进‘互联网+扶贫’战略仍缺乏三个关键要素。”孙利军说。

一是缺乏贫困地区的“双创”带头人,应鼓励有创业激情和想法、经过互联网洗礼、经过大城市洗礼的年轻人回乡创业,锻造农村的“双创”带头人队伍;二是贫困农户缺乏获取和分析海量互联网信息,并以此为基础来开展生产和销售的能力,应加强县域领导干部“互联网+扶贫”的思想理念和顶层设计;三是缺乏高效廉价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当前物流方式低效昂贵,耗损甚大,应大力推动建设物流、信息流、支付流三合一的基础设施,让农产品高效率进城,让信息高效率下乡,让交易高效率支付。

由孙利军带领的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也重点在这三个方面进行工作,目前已颇有成效,村淘进驻的区域,县到村的物流的成本已经下降到4元之内,此外,通过招募农村淘宝合伙人,大量年轻人回乡创业,农村淘宝还通过淘宝大学定期给县、乡等不同层级的村干部培训。

精准扶贫范文第10篇

邢王村千亩核桃园是舞阳县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精准扶贫新模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舞阳县通过实施电商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等扶贫模式,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依托佳源乳业、桂馥农业、兴农牧业等“农字号”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探索“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生态养殖+基地+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种植基地+贫困户”四大产业扶贫模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漯河市扶贫办主任罗静介绍说,作为漯河市唯一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舞阳县按照提出的“四个切实”“六个精准”“四个一批”工作要求,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把扶贫对象、扶持措施、考核机制精准到村到户到人,为新一轮扶贫攻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电商扶贫:精准扶贫新思维

“有了农村淘宝就是好,以后村里和周边的乡亲们也可以像我一样把自己生产的特色手工制品及工艺品卖到全国各地了。”在舞阳县电商产业园一楼大厅,来自辛安镇吴堂村“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的合伙人吴波宏,高兴地告诉来舞阳参加漯河市扶贫开发工作现场会的漯河市市长曹存正。而这些都得益于舞阳县与阿里巴巴成功签订了农村电子商务合作协议,成为河南第四家、豫南第二家和阿里巴巴签约的农村淘宝项目建设县。

特色农产品搭上“互联网+”快车,是舞阳县抢抓阿里巴巴集团启动农村淘宝“千县万村计划”发展机遇的结果。通过“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的建设和运营,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还能引导农民群众利用互联网创业致富,把舞阳的特色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今年6月26日,舞阳县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了农村电子商务合作协议,他们规划了电商产业园和村级服务站,选定贫困村40名青年到浙江义乌、桐庐等落地学习,并利用“雨露计划”项目培养农村电商人才,促使全县贫困村60%的青年掌握电商技术和淘宝技术。9月15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舞阳服务中心开业暨电商产业园启动仪式举行。目前,该县首批33个村级服务站经过统一的装修和设备配置后,已经全部启动运营。

通过实施农村淘宝项目,舞阳县把互联网技术带到农村,提供“线上”与“线下”产业融合的机会,实现“网货进村、产品上网、农民增收”,让更多的外出优秀人才回到家乡创业,加快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舞阳县扶贫办主任陈希宏告诉记者,他们将依托当地产业优势,尽快建设、扶持一批有发展前景的农特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对舞阳的纯红薯粉条、五彩甘薯、玫瑰、黑小麦、食用菌、幸水梨等农特产品进行整体品牌包装、营销推广和交易服务,力争到2017年,实现70%以上的贫困村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当地特色产品。与此同时,整合各项扶贫政策资源,从免费培训、小额信贷、扶贫贴息、信息服务等方面,帮扶并带动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下一步,我将把本地及周边有特色手工工艺的乡亲们组织起来,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把舞阳特产通过网络推向全国,打造舞阳品牌。”吴波宏表示,他有信心通过“农村淘宝”这个销售平台带动乡亲们致富。

小香菇托起致富梦

10月20日上午,车子刚一驶进舞阳县文峰乡李斌庄村,大大小小、高低不同的大棚便一个接一个映入眼帘。道路边上一块“华宝农业高效示范园”的大幅广告牌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家家户户的院内也都搭有香菇棚,甚至连路边的空地都利用上了。

记者走进示范园种植基地,一排排钢构大棚上罩着巨大的遮阳网,棚内堆放着一垛垛菌袋,工人正在忙碌。“俺村几乎家家都种香菇,一般家庭每年收入少则两三万,多则四五万。前两天有人来收菇,还没晒干就订下货了。”香菇种植大户张艳茹高兴地说。

李斌庄是远近闻名的香菇种植村,生产的香菇远销全国各地,其花菇产品还出口到韩国、新加坡等国家。2004年,该村引资1000万元创建了舞阳县华宝香菇开发有限公司,建立了占地50多亩、可容建标准棚500多座、年产香菇400吨、年利润可达150多万元的香菇高科技示范园。示范园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实行统一供水、统一供电、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组织销售和集中管理,组织生产绿色无公害香菇。

现在,全村296户中98%以上都种有香菇。舞阳县依托华宝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专业合作社+园区+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香菇产业,增加村民收入。文峰乡党委书记赵华锋介绍说,今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32.2万元,扶持李斌庄村扩大香菇种植规模,带动村民80多户,受益人口400多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香菇产业已成为李斌庄村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华宝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连山介绍说:“我们将加大‘基地+农户’的种植规模,对想种香菇的农户,我们免费提供技术和服务,并且回收他们的香菇,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通过这种模式,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如今的李斌庄村,村民腰包鼓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漯河麻鸡”让农户走上致富路

10月20日下午,在舞阳县扶贫办王少民、吉曙光等的陪同下,记者来到“漯河麻鸡”核心养殖基地,位于北舞渡镇的河南兴农牧业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马山才告诉记者:“从2001年开始,公司就和河南省农科院及郑州牧专联手,以漯河当地的土鸡,配以优质鸡,经过的选育培育而成了‘漯河麻鸡’。该鸡肉质具有鲜、嫩、爽、滑、甜的特点,蛋黄颜色深,味香可口。”

马山才介绍,2009年,“漯河麻鸡”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是河南省第一个获得登记保护的畜禽产品。河南兴农牧业有限公司为“漯河麻鸡”原种鸡选育场,在漯河市的舞阳县、临颍县、郾城区、源汇区及周边的10多个县、区推广,已累计推广父母代种鸡260多万套,向社会提供商品代肉雏鸡近3亿只。

几年来,他们采取“基地+贫困户”的生产模式,对周边马村乡华店村、章化乡岭张村等5个村贫困户采取“五统一”的模式,即统一供鸡苗、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销售,带动周边500多户农户规模饲养,商品肉鸡远销山东、安徽、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带动养殖户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

上一篇:应急预案范文 下一篇:七五普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