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发言稿范文

时间:2023-11-08 18:30:10

正能量发言稿

正能量发言稿篇1

论文摘要:学术期刊刊发的作品特别强调学术性、探索性及语言的专业性,这就要求学术期刊必须严把审稿关。目前学术期刊审稿制度日益暴露出弊端,因此学术期刊要完善审稿制度,逐步建立匿名审稿。从内外部环境和已有的成功经验出发,论证学术期刊实行匿名审稿制的可行性,重点分析匿名审稿制的功能和效果,认为匿名审稿可确保审稿过程规范维护审稿的公正性,持续提高期刊质量,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制分析。

学术期刊是以专门学者 为作者 和读者对象,报道学术研究成果的杂志。一般来说,学术期刊是由学术组织、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等主办的反映其所属会员、所属研究人员的科研成果的机关刊物。从刊发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独创性的学术论文、学术研究动态、有价值的科学研究阶段性成果和部分实验果等。学术期刊刊发的作品特别强调学术性、探索性及语言的专业性。

审稿是编辑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期刊工作中,无论是编辑约稿还是自然来稿,都要进行审读。通常情况下,各期刊编辑部均有自己的审稿制度,大部分编辑部采用三审制,有的编辑部也兼用会审制。无论是三审制还是会审制 ,它们都有一个共 同的特征——非匿名审稿。在当今学术研究与编辑出版业均呈繁荣趋势的条件下,三审制或会审制已经不能适应学术界的现实要求,并且 日益暴露出其弊端,匿名审稿制便应运而生。

所谓匿名审稿制,就是指期刊编辑部对来稿在隐去作者资讯后 ,委托相关领域的专家审稿 ,并据以择优刊用。在审稿过程中,审稿人不知道作者的真实身份,作者也不知道审稿人是谁,因而有人也称之为双向匿名审稿。在编辑实践中,还有一些期刊编辑部对责任编辑也实行匿名审稿制。

一、匿名审稿制的可行性

目前,国内的一些学术类期刊也开始采用专家匿名审稿制,有的还专门在期刊中就此发表启事,广而告知,以示重视。但采取专家匿名审稿的学术期刊仍然为数不多,也未能在期刊界普遍达成共识。

第一,从外部环境看,国外学术期刊大都采用匿名审稿制 ,因而,学界对刊物的地位或权威性 的判断,也相对容易达成共识。我国港台地区的学术期刊也大都采用专家匿名审稿制。不仅如此,很多学术会议的组织机构也均通过严格的匿名审稿制来确定论文是否人选,否则不向作者发出与会邀请函国内有关专家学者的大力呼吁和倡导,使实行匿名审稿制的时机已经成熟。专家学者们都不约而同地呼吁在学术期刊界实行匿名审稿制。在这种 呼声背后,可以说 ,实行匿名审稿制正当其时。

第二 ,从内部环境看,一方面,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经历 了较长的时间,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不乏失败的教训 ,这些经验教训是变革的基础,可资借鉴。另一方面,学术期刊编辑 大多是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即使是难以兼及的学科 ,也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予以弥补。我国目前学术期刊实行的审稿制度,在决定稿件是否刊用之前,一般要找 1~2位对该学科发展情况有深入了解的具有该学科高层次理论水平的专家对稿件进行严格的审查。有了这些审稿的人才资本和初步机制,实行匿名审稿制应该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之事。

第三,科技期刊已有的成功经验 ,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据了解,在我国许多科技期刊已实行了匿名审稿制。这是一种公平竞争,是保证学术质量的有效办法。相关人员还对匿名审稿的效果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研究,结论是匿名审稿可以提高审稿质量,进而提高刊物质量 。

通过上述分析可 以看到,学术期刊实行匿名审稿是必要的、可行的,但是需要解决和预防的问题也很多。期刊界和学术界应共同努力,从各自的具体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学术期刊匿名审稿制。

二、匿名审稿制的功能

功能,即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或效能。匿名审稿制的功能首先是由它的本质决定的。虽然匿名审稿制与传统的三审制在方法上有所不同,但两者都是审稿制度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因此,匿名审稿制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三审制的终止。从这个意义上讲,匿名审稿制的功能在于对三审制的补充、规范以及对编辑审查稿件裁决权进行制约等理念上的更新。但匿名审稿制又具有与三审制不同的特殊性,主要体现为:隐去作者的姓名,使审稿人在不受非学术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对文稿的学术水平、理论创新、总体质量等方面作出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消除审稿人的后顾之忧。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条件,匿名审稿制具有自己的特殊功能。

第一 ,确保审稿过程的规范化,并展示 自身独立的价值。审稿过程规范化与否,与期刊质量的高低有着必然联系。期刊匿名审稿制的建立 ,对于提高我国的学术研究水平和促进期 刊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自身独立的价值,主要基于两点产生:其一,作者和审稿人双向匿名;其二审稿人为专家,对稿件所涉及的领域有专门研究这样可以完全排除外界非学术因素的干扰,最 大限度地确保审稿过程的规范化、公正性,从而提高作者对审稿过程产生结果的可接受性。因为作者对审稿结果的可接受程度是衡量审稿制度本身价值的重要参数,审稿过程越是规范、公正,作者的可接受程度就越高。

第二,维护审稿的公正性。就一般意义而言,公正性具有价值和程序双重判断标准。公正性在这里具有两层内涵:其一是制约作用;其二是排除干扰。匿名审稿制的制约理念,是遏制学术腐败实际需要的理论归依。

第三,建立和维系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期刊质量上升通道。建立和维系稳定的稿源渠道和公正的审稿环境,是学术期刊得 以保证质量的根本前提。可以这样说,越是严格奉行匿名审稿制的期刊,越能持续地发表高质量的作品,也越有利于期刊树立学术界的权威地位。反之,如果受制于关系稿、人情稿的羁绊,其发展只能走恶性循环之路。

三、匿名审稿制的效果

国内外科技期刊的实践证明,匿名审稿制是保证期刊学术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术期刊而言,实行匿名审稿制是必要的、可行的,它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一,匿名审稿制有利于鼓励公平竞争,扼制人情稿、关系稿、面子稿的泛滥,真正做到一视同仁。目前,相当数量的学术期刊仍采用非匿名审稿制,从实践看,这种审稿方式具有不公平性。要解决以往审稿方式中产生的不公平现象,无疑要加强审稿制度建设。当然,实行匿名审稿制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其中的全部问题,但是,它的实行将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只有从制度层面上予以规范 ,学术期刊才能更加有序地向前发展。

第二,匿名审稿制有利于建立学术规范,提高刊物质量,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学术失范”现象的产生和蔓延对学术界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有识之士深感焦虑和不安。因此,强调和树立学术规范成为学术界的当务之急。多数学者认为,建立学术规范任重道远。对于学术期刊而言,目前迫切需要建立匿名审稿制。在这一制度下,审读稿件的事宜或由同行专家负责,或由学者化、专家化的编辑负责。这一制度是保证学术规范得到落实的一个根本途径,它为纠正“学术失范”现象、创建严谨求实的学风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三 ,匿名审稿制有利于形成 良好 的编辑 职业道德。编辑职业道德的核心内涵之一,就是尊重作者的劳动,维护作者的权益。对于一些有悖编辑职业道德、违反科学准则且在学术领域会造成极坏影响的行为,匿名审稿制在不知来稿作者资讯基础上,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规避这种现象的发生。

第四,匿名审稿制有利于提高编辑的学术鉴赏水准。编辑学者化是学术期刊发展的内在要求。学术期刊的栏目设置一般具有学科化、专业化的特色。作为学术编辑,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有专门化的学问。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编辑的栏目中得心应手,从众多的来稿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筛选出高质量的稿件。匿名审稿制促使编辑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能更加认真地审读稿件,鉴别来稿的优劣,写出审读结论。这个审读过程其实也是编辑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循环往复,其结果必然更加有利于编辑学术鉴赏水准的提高。

四、匿名审稿制的建制

权威的学术期刊决不是 自封的,也无须某个官方机构封授或任何其他有势力的组织、机构和个人来确认。《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杂志》和《哈佛法律评论》等享有国际声誉的学术期刊,其学术地位的确立,就在于匿名审稿制为知识产 品的评鉴提供了一个客观公正的参照尺度和度量标准,使得这些期刊经过一段时期的知识 累积,就能够对学术发展作出自己独有的贡献,并因此为学术共同体所倚重。在这个意义上,权威学术期刊的认定,是一个依靠匿名审稿制的保障而自发演进的博弈过程,它与出版社、出版地或出版文种并无必然关联。

反观国内期刊市场,近年来呈现一 片“繁荣”景象。成百种期刊被某个“权威”机构确定为“核心期刊”,而其中的许多期刊甚至连专业期刊也够不上,充其量只能算是涉及某个专业领域的普及性读物,却也列于“核心期刊”。由于制度缺乏刚性,加之利益诱惑,一些毫无价值可言的学术产品便通过这些得到官方机构认可的期刊成批地制造出来 ,为那些文章的制造者们提供因晋升职称、绩效考核而须发表一定数量论文 所必经 的孔道 。由于缺乏制度规范,许多文章从头至尾没有一个引文、注解甚至参考文献,许多期刊也缺乏登载引文、注解的传统。上述种种弊端,不仅浪费了有限的物质资源,而且败坏了学术研究的声誉 。由于不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无视他人的知识产权,使得学术积累和知识增长无从谈起,并且极易造成“学术失范”现象的蔓延。

因此,在一系列学术建制 中,笔者以为,建立学术期刊匿名审稿制,对于提高我国的学术研究水准和促进其长远发展,更为根本,也最为关键。具体而言,实行匿名审稿制的学术期刊,采用学术共同体普遍信服的程序和规范编辑出版。该制度的两个核心要件是:作者和审稿人双向匿名,专家评审。在严格的审稿程序面前,一切以学术质量为标准。没有既定的权威,这促使那些已经出名的学者继续保持创作的原动力,丝毫不敢懈怠;新锐学人则可依凭其原创性的学术成果,脱颖而出。当然,匿名审稿制也有其自身难以消除的缺憾,如制度内生的遏制学术创新、助长审稿人的学术霸权等弊端,但它无疑是国际学界公认的现有各种学术产品出版制度中最公平、最合理、最少弊端的一种。

匿名审稿制的实行,无论如何都说明国内学术期刊在审稿方面走出了关键的一步。但如果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相似,则无助于改变学术期刊审稿制度的现状。因此,只有辅之以国外双匿名审稿制的实质性内容,克服一切不利因素,建立、健全审稿专家数据库,实现审稿人资源共享,才能使我国学术期刊的双向匿名审稿制在创立伊始就站在一个高起点上,才能实现惩治学术腐败、维护学术公正秩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继元.核心期刊概论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杨全山.学术期刊编辑学者化路径探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7(4):95~97.

[3]王建辉.新出版观的探索[MIll编辑之失常在学术.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郑红亮.学术期刊如何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3(3):41—42.

[5]杨全山.我国学术期刊市场化发展障碍及策略研究[J].现代财经,2007(8):79—81.

[6]朱大明.论双向匿名审稿制的合理性及其心理作用[J].中国出版,2007(1o):34—35.

[7]陈双燕.三审制、匿名审稿制与责任编辑的责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214~217.

[8]苏应奎.双向匿名审稿制值得提倡[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4(2):10.

正能量发言稿篇2

文无秘诀,但有规律;文无定法,

但需得法。文稿起草是秘书工作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秘书人员必须具备的

一项基本技能。文稿种类繁多,既包

括法定公文,又包括大量的事务性文

书,如领导讲话、工作汇报、总结计

划、经验介绍、活动方案、调研报告

等。同时,文稿受众广泛,具有明显

的差异性。为此,在文稿起草过程

中,要突出“四看”,准确把握文稿

受众特点,增强文稿的针对性、实效

性,努力提高文稿质量。

一、看身份地位

文稿受众的身份地位有高低、尊

卑之分,起草文稿时要根据这一特

点,注意轻重分寸,处理好讲什么、

怎么讲、讲多少等关系,以增强文稿

的吸引力,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文稿质

量。比如,对单位的工作情况,如果

写成汇报材料,因其受众主要是上级

机关和领导,身份地位高,就要做到

讲成绩实事求是,防止言过其实,讲

问题直截了当,防止含糊其词,讲措

施具体可行,防止言之无物;如果写

成工作报告,因其受众主要是内部干

部职工,身份地位较低,就要做到讲

成绩具有鼓舞性,讲问题体现深刻

性,讲形势突出严峻性,讲措施明确

指导性;如果写成经验介绍材料,因

其受众主要是平级单位,就要深入、

客观、全面地总结提炼经验,以便为

外单位提供借鉴,使之受到启发,简

要阐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虚心接

受意见和建议。

提升文稿质量

二、看文化程度

如果受众文化程度高,知识面广,

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文稿就要做

到思想深刻、观点新颖、讲究表达艺

术;反之,如果受众文化层次较低,

认知能力有限,文稿就要尽量通俗易

懂、一目了然。去年,我们公司党委

书记要给近几年聘用的青年大学生讲

座,要我为他准备讲座材料。接到任

务后,我根据这些年轻大学生知识面

广、思维活跃、关心时事、追求新奇

等特点,在材料中适当引入或改编一

些网络流行语言,如,“对成功人士,

我们不必羡慕嫉妒恨,而要奋发有为,

争创佳绩”“给力青春岁月,hold住美

好年华”“公司的明天将会更美好,至

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等等,

赢得了在场大学生一片喝彩,他们纷

纷认为公司党委书记讲话风趣幽默,

有亲和力、吸引力。这篇文稿也因此

受到了党委书记的充分肯定。

三、看心理预期

在起草文稿时,要弄清楚受众最

重视什么,最关心什么,把握其心理

需求,努力适合受众的“口味”。否

则,起草的文稿就会显得主次不分、

残缺不全,甚至完全不符合受众所需,

起不到良好效果。有一次,一位副省

长要到公司调研,我接到文稿起草任

务,要给公司领导准备一份汇报材料。

由于对这位副省长前来调研的目的知

之甚少,于是我就根据以往经验起草

汇报材料,内容包括:公司简介;一

年来主要工作情况,如经济效益、项

目建设、民生工作、党的建设;下阶

段主要目标和措施等。文稿起草完毕

交给公司领导后,他粗略一看就说,

材料写得不行,需要重写。原来,这

位副省长来公司调研,主要是想了解

公司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方面的做法、成

效、打算以及相关建议,而我准备的材

料完全没有这些情况,必须推倒重来。

四、看所处场合

受众所处场合不同,文稿的语言

风格、涉及信息、感情色彩等就不一

样。文稿只有融入受众所处场合,才

能够得到更多的认同。对正式场合,

文稿语言要做到庄重、严肃、精练;

而对非正式场合,一本正经的语言就

会让人感到不自在。在内部场合,一

些重要数据、关键信息都可以在文稿

中体现;但在外部场合,如果把不能

对外公开的信息透明化,就会造成不

良影响。有一次,公司召开经营工作

专题会,会前,我们为与会者准备内

参材料,提供了公司主要产品的需

求、销量、库存、成本、行业动态等

保密信息,为与会者掌握情况、研究

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会后,由于要

对外新闻报道,一名同志未对内

参材料进行删减修改,就直接发给了

报社,幸好得到了报社记者的提醒,

否则,一旦公开这些保密信息,就会

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巴陵石化

正能量发言稿篇3

演讲稿,对我们来说是站在高台上的人的专利,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是否是对的呢?

讲话稿也称“发言稿”,是在某种特殊场合要讲话前所拟定的书面稿子。其作用是节省时间,集中、有效地围绕议题把话讲好,不至于走题或把话讲错。

用途

讲话稿的使用范围很广,多用于各种大小会议、广播录音、电视录像等口头表达;也可以登报印发成“书面发言”。

讲话稿和发言稿的区别

“讲话”和“发言”本是同义语,但由于约定俗成的原因,现在多数是把领导和主持人的发言称为“讲话”,其他个人或与会人员所说的,统称为“发言”。

讲话稿一般应由讲话人自己写。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可经过授意由别人,或由秘书、干事等代劳。讲话稿有详稿、略稿和腹稿之分。详稿准备较充分,只消拿到会议上去念就行了;略稿是个提纲、要点,在发言时要再作发挥;腹稿,仅仅在头脑里酝酿一下,考虑个大概,到时即席发言,然后根据别人的记录整理成书面的东西。这里,我们不讨论第三种。

“讲话稿”除“发言稿”这个别名外,还有演讲稿、演说稿、谈话稿、会议报告稿等。其性质与特点,都大同小异。

特点

文章是给人看的,讲话则是给人听的。看起来顺眼的文章,听起来不一定顺耳;看起来清楚明白的句子,说给人听,别人不一定听得懂。文章可以反复看几遍,哪句看不懂,就看哪句;听别人在会议上讲话,就不可能让别人说了一遍,又说一遍,老重复一个内容。讲话是一句接着一句的,弄不清前句的意思,后一句就难于理解了。结果,话讲得越多,别人越不听。因此,写讲话稿,就是要捉住讲话的通俗化和日语化两个特点。

讲话要通俗就是要适合人的听觉的需要,适合听众的接受水平,轻易叫别人理解和接受。

我们知道,听报告时,听众只能发挥其听觉的作用,他们看不到实物与环境,难以知道具体的形象,只有靠讲话人的描述或讲解,才能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或逻辑上的说服力量。所以,通俗的讲话,可以补充视觉之不足。另外,通俗,不能理解为庸俗。它要求语言朴素、自然,不堆砌概念,不装腔作势。

讲话要口语化,就是写的稿子,别人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它的语言简短精练,形象、生动、具体,别人不仅听得明,而且印象深,记得牢。

留意事项

1。要看听众。讲稿的效果好不好,不是撰稿人个人或少数人坐在办公室里评定的,而是要由广大的听众来打分,因此讲稿首先要考虑听讲的是什么人,这些人有什么特点,怎样才能说服他们;同时,事先要尽可能估计到,可能有人产生什么样的怀疑、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或有什么不同的议论,以便能够及时予以回答。这就要求演讲者把想和讲有机地统一起来。

2。要讲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这就要求撰稿人吃透两头。一是了解上面的方针政策,二是了解听众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两头吃透了,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哪些多讲,哪些少讲心中就有数了。这样讲起来,有针对性,听众也会觉得受益匪浅,听得全神贯注。

3。态度明朗、观点正确。讲话人,对所讲的问题,是赞成还是反对,是表扬还是批评,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举例要恰当,引用材料要正确,对于有些材料要进行辨伪考信的工作,不能拿来就用。看问题要持客观态度,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不曲从附和,不任意上纲。

4。主题要单一。一次会议总有一个主题,讲话者也往往不止一个。所以讲话,首先要围绕会议主题讲,不能离开会议主题,信口开河。

现在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因此,要尽量把话写得简明扼要、干净利索。话讲长了,不仅会影响讲话的效果,而且会引起人们的厌烦,不得人心。由于人持久或过度地听讲,会因听觉器官的疲惫而造玉成身不舒服,必然精力分散。 俗话说“话多如水”。因此,讲话要克服一种坏习惯,即一讲就长篇大论,胡拉乱扯,重复罗嗦,没完没了。

要合乎口语

写讲话稿,要像说话一样简短亲切。尽不要乱抄文章上的一些洁屈聱牙的句子。具体来说,写讲话稿要从下列几方面做到口语化:

1。用句要短,修饰语要少;文言句子和倒装句要尽量避免使用,以免造成听众的错觉或分散留意力。

2。一些书面语言的词汇,要改用口语词汇。如“迅速”可改成“很快就”;“立即”可写成“马上”;“从而”可改成“这样就”;“连日来”可写成“这些天来”;“地处”可改成“位置在”;“备定”可写成“准备好了”等等。

3。一个意思有几个词都可以表达的,要尽量选择其中一听就懂的词,如“对垒”、“交锋”就不如“比赛”通俗易懂。

4。不该省的字不要省。如“同期”最好写成“同一时期”,以免发生误会。

5。要分清同音的字和词。比如“全部”轻易错听为“全不”;“喉头”跟“猴头”分不清,应写成“喉咙头”就好。

6。方言土语要少用。听众一般都来自五湖四海,假如用方言土语多了,有些人听不懂,或者窃窃私语,也会影响会场秩序。如“假茶叶”是贵阳的土话,外地人很难知道它是指有其名而无其实的东西。

7。用引号表示相反意思的词,在其前面要加上所谓二字,以表示否定。用括号作注释的,要改为直接叙述。

8。有些难懂的、文绉绉的成语,最好不用。但是早已口语化了的成语,还是可以用的,这样才能使讲话稿的文字生动,雅俗共赏。

正能量发言稿篇4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109

学术期刊编辑是围绕着道德规范、科学技术标准规范和工作规范等方面进行[1,2],是通过策划、审编和规范使论文适合交流、传播、永久记录和存档科学研究成果的再创造活动。

在期刊编辑中,“保证质量、尽善尽美”和“尽存原貌”仅仅是两种极端编辑加工思想,反映了编辑加工度的规范化标准有浅度加工、适度加工、深度加工和过度加工[3-5],说明期刊编辑加工没有一个定量指标,可以在一个适度规范化范围内完成。英语稿件在多位编辑和作者中交叉审核时,编辑和作者均要按照期刊明确的道德规范和期刊的规范化体例格式加工稿件。对于不能确定的英语语言内容,期刊编辑更应当与作者多方沟通,树立作者是参与者和执行者的编辑加工思想。

1 学术道德规范

每一位作者都应当按照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撰写科技论文,严格遵守国内外公认的论文写作规范。在编校NST论文中,通常会涉及下面几种论文学术道德规范化问题。

第一,署名。学术论文的署名者应对科研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在NST论文的修订和清样等环节,涉及到增添或删减作者,调换作者顺序,更改通讯作者等问题。编辑部原则上按照初稿中作者顺次处理,初次投稿时一定要准确排列作者的顺次。

第二,重复发表。学术论文是作者亲自进行深入研究、周密思考、精心写作、反复核查后获得的创新性知识成果。语言表述重复率在20%的稿件,部分图表或研究内容已经在其它期刊发表的稿件,NST均视其为重复发表。小于20%语言表述重复率的优质稿件,必须进行重大修订。

第三,文献遗漏。NST要求论文中所使用的他人研究成果,包括观点、结论、数据、公式、表格、图件、程序等必须一一注明原始文献的出处,应该在文后全部按文献标注规范详实列出,避免遗漏和错误,防止和杜绝侵害他人知识产权。

2 体例格式的规范

科技期刊体例格式按照国家有关科技期刊编排标准编写,反映期刊的办刊规范风格的各种科学技术标准规范和工作规范,体现在稿件撰写模板格式和稿约中,放于数字化平台上,供编辑和作者撰写稿件时严格执行,表明对论文摘要,引言、正文、结论等各部分的要求,对图表、公式、参考文献、标点符号、各级标题、正文字号以及行距等规范性标准。这是期刊与作者首次直接沟通,也是作者参与稿件编辑的重要步骤,为期刊的后续编辑加工和同行专家评审稿件提供方便。作者按照稿约和文章模板的要求撰稿和规范化论文,也提高了稿件的录用率。

在返修同行评议和审编稿件的各环节,编辑需要与作者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等方式让作者参与修订,稿件是作者撰写的,编辑的各种疑问只有作者最有资格回答,除非明确的体例格式错误,所有疑问编辑均不可主观臆断。

第一,审编图表、公式和文本中的变量符号用斜体,限于编辑的专业背景,有些符号编辑或许会产生疑问;编审图表的标题、注释和说明是否准确表达了论文物理意义;编审图文或图表是否有游离或多余的内容;编审图表是否需要重新设计等。

第二,避免引言和结论的内容与摘要内容重复。在引言中,要规范稿件是否通过介绍背景资料、数据、时间和事件,表明了在研究方法、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性和论文的价值,稿件是否刻意回避了直接相关的文献,有意抬高稿件的原始创新性。对于摘要中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要素,应当引导作者撰写论文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运用何种技术和理论解决这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解决后达到了什么理论水平或实用成就。结论部分应当让作者阐述解决了理论或实验难题后,得出了什么规律性的真理,并能够在理论或实际中应用,包括原始创新,对前人理论和实验的检验、修正、补充和发展等,作者也可以阐述这些研究的不足和通过进一步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编辑要引导作者按照期刊模板和稿约中文献的著录格式修订文献。例如,给作者修订若干文献,包括文献内容,项目,次序和符号等,供作者参考。

第四,涉及实验动物的论文,作者应当注明动物级别,介绍动物的种类、数量、品系、性别、体重、来源,以使论文准确反映科研工作,增加其科学性、可比性、可重复性。

3 英语语言的规范

目前,中国的英语期刊约有200种,如果没有英语为母语的专家把关英语语言质量,编辑部应当强化和培训编辑的英语写作水平,注重对作者英语语言的润色,增强英文期刊的可读性,避免论文的英文错误表达造成对科研成果的误解。

在NST期刊编校的各个环节,英文错误在稿件的图表、正文和文献中均会频繁出现。作者按照稿约中对英语语言质量的要求,撰写出语言清晰、简练和表意准确的英语文章,对作者和编辑都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稿件进行英文语言初审,从源头上把好语言关,以免影响同行专家对稿件的创新性和科学性判断。初审稿件英文写作的方式很多,例如,为作者的稿件修订1-3段文字供作参考,建议作者通过语言润色服务公司帮助,通过母语为英语的外籍专家帮助等。保证初审英文写作后优质稿源获得同行专家的好评。

编审环节需要进行稿件的语言润色,以使文章达到出版要求。在对NST稿件的英文语言修订中,涉及到下面英语词法和语篇两个方面的问题。

英文词法润色方面。名词或动词与介词的固定搭配表示特定意义,要准确使用介词;明确科技期刊中祈使句通常使用的词汇和应用范围,具有命令、威胁和警告功能的祈使句,建议作者用被动语态;减少频繁使用模糊词汇,增强论文的科学性;在语篇中准确使用英语词汇的词性、时态和语态等各种形式;删除具有重复表达和游离表达等多种形式的冗词;使用正确的名词和动词的单复数形式,尤其是他们的不规则形式;为了使英语语言更加简洁和明晰,避免重复,NST论文要求正确使用各类代词。

在语篇润色方面。在一个英语句子中有多个名词词组时,各个中心名词在时间、顺序和方式等方面都要有前后照应的逻辑照应关系;同范畴和非同范畴的术语不允许并列在一起,以免造成上下义的关系混乱;通过形式或形态上的语言标记,省略名词、动词或分句,避免重复阐述;在英语中没有状性主语,要修订具有状性主语作用的时间、地点和工具等名词词组作句子的主语;对于并列句,要省略重复的句子成分;比较级结构中要避免前后比较不一致,被比较对象包含于比较中,than后面的重复内容不用代词等;游离内容与上下文没有联系,增加阅读困难,此类英语句子必须删除;如果按照中文语法将英语单词顺次写出,校审稿件时必须杜绝此类写作。

对于这些涉及到词法和语篇的英语内容,如果删除的文字内容较多,应该与作者及时沟通,让作者参与到稿件的修订中,并尊重作者的反馈意见。当然,如果是明显的中式英语或英语错误,编辑可以自己作主修订。

4 结语

规范化是提高英文期刊办刊质量的保证,期刊的学术道德和期刊的体例格式具有明确的规范化度,要在稿件模板或稿约中全面阐述,供编辑编审和作者撰写文章时执行,也有利于编辑与作者沟通。英语语言的规范需要在初审、同行评议、编校和统稿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尤其是初审要加强英语写作的审核。

参考文献:

[1]韩纪富,张晨钰.关于科技期刊编辑加工工作的思考[J].编辑之窗,2012,(6):81-82.

[2]朴红梅,穆楠,姜媛媛,胡娟.科技期刊编辑加工原则及方法之我见[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5(2):141-142.

[3]郭建顺,张学东,李文红.责任编辑对英文摘要质量的调控――关于中英文摘要的一致性[J].编辑学报,2012,24(3):236-237.

[4]翁志辉,周琼.论科技文稿编辑加工的度[J].编辑学报,2007,19(5):334-335.

正能量发言稿篇5

[文秘站 ()帮您找文章]文稿服务是党委办公室重要的职能,文稿起草是一项政策性、思想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文稿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和影响到领导和领导机关的工作。为了切实搞好文稿服务,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着重把握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一、情况掌握全

文稿服务工作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只有广泛获取信息,全方位掌握情况,才能胸有成竹,厚积薄发。首先,注重调查研究。我们组织文稿服务人员,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全方位地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其次,注重资料积累。“笔上一分钟,笔下十年功”。我们要求文稿服务人员要脑勤、手勤、脚勤,多方收集掌握情况,做好有关资料的整理和贮存,有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有关动态的掌握和反馈,以便在从事文稿服务时信手拈来、倚马可待。第三,注重获取信息。我们努力在阅文、参会、培训等方面为文稿服务人员创造条件,让他们充分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准确把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全面掌握各级党委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切实增强文稿服务的预见性、前瞻性和主动性。

二、分析问题透

文稿服务工作掌握的信息面要广、量要大,但反映给领导的则要少、要精,正所谓“繁中升华聚成简,简中俱是精华点”。我们要求文稿服务人员善于开展深层次的理论思考,娴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综合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以及比较、分类、统计等方法和手段,对文稿服务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认真研究,辩证分析,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探索出带规律性和创新性的理念和观点,为领导提供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以便领导作出科学的决策,实践中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文字表述准

文字表述准确、精练是文稿服务的基本要求。我们在文稿服务过程中,着力做到三点。一是文风朴实。文字表述力求语言准确、鲜明、生动、朴实,不过多雕饰,不追求词藻华丽、语言生涩,让人看得懂、听得进。表现形式坚持多样化,突出灵活性,不搞公式化、套路化。既使有时为了结构形式上的工整,也决不因文害义而词不达义。文稿内容坚持言之有物,资料翔实、论证有力,少讲空话套话,摆事实清楚明了,讲道理逻辑严谨。二是观点鲜明。无论是起草领导讲话稿,还是撰写重要文稿,都坚持把握主题,突出主线,抓住重点,画龙点睛,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如市党代会《报告》提出“全力谋发展,一心为人民”的主题,得到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同。三是语言精练。文稿力求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意到言到,意尽言止,杜绝冗长乏味,动辄洋洋万言,让领导沙里淘金。我们提倡“文章不厌百篇改”,反复推敲,精心打磨,从起草、初审、到终审,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直到领导满意。

四、服务效率高

正能量发言稿篇6

一、正确停连是抑扬顿挫的基础

停连,包括停顿和连接,二者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在播音中,稿件段落之间、语句之间、词与词之间总有休止、中断的地方,这都属于停顿的范围;那些不休止、不中断的地方,特别是有标点符号而不休止、不中断的地方,就是连接。一些初学者,由于对停连的含义了解得不够,加之对稿件的内容理解不深,结果是该停的没有停、该断的没有断,不该停的停了、不该断的地方断了。停连掌握得不准确,导致语句支离破碎,破坏了稿件的整体统一,使受众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要避免停连的盲目性,应准确达意、生动传情。准确达意,就是要组织好语言序列,使其不发生歧义。停连是为准确达意服务的,停连处理不当就不能做到准确达意。生动传情,即“声情并茂”。在播音工作中,“声” 是指用甜美的声音 “准确达意”,“情”是指“生动传情”。停连,作为一种表达技巧,是为生动传情服务的。但是,稿件中感情的使用往往要求我们不能机械停连,而应灵活处理。

例如:“不要管我……快去……救…列宁。”这句话应在“不要管我”的后面安排停顿,“快去”后面安排一个小停顿,“救…列宁”则要连接,反之,如果见标点就停,就不能把卫队长马特维也夫那种急切的心情准确表达出来。

生活语言中,语言和逻辑的停顿与连接具有随意性。但在播音工作中,为了表达特殊感彩或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要把本来没有停顿和连接的音节做停连,或是不按照标点符号去停连,这是稿件内容的需要,也是语言艺术的需要。

总的来说,停连是为了把语言的层次表现得更清楚,使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更明确。恰当运用停连,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更能鲜活地表达稿件。

二、重音是抑扬顿挫的亮点

重音是用在一个语句中那些需要强调的或是突出的词或章节。在运用重音时,特别是初学者,往往容易犯这样的毛病:在稿件中不分主次,句句找重音,结果重音找了不少,可别人听起来还是模糊的一大片,条理不清。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做到重音少而精,准确鲜明,巧妙突出。

要正确处理好重音,就要了解重音的客观因素。构成声音的四要素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色”。重音与非重音的差别是由不同音量形成的。“音高、音强、音长、音色”是互有关系的。一般讲,音强是构成重音的主要因素。当我们发重读的词语时,无疑要用一些力量,由这个力量形成声音的响度,在听觉上感到重读词要比非重读词响一些。但是,这一表达重音的方法还远远不够。重音的表达必须在一个独立、完整的意思中确定出来。重音,也不仅仅是“加重声音”的同义词。往往初学者看来,重音就是声重一些、声高一点。这种对重音的认识是极其片面、肤浅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掌握重音的四种表达方式。

重读。重读绝不是单纯地增加声音的强度,机械地提高音量,而是和稿件句子中的思想感情相协调的重读。例如:“祖国万岁!”“振兴中华!”这两句话的重音表达,如果离开了稿件思想感情的支配,单单机械地提高音量就会显得不自然,也容易犯“干砸”的毛病。

高扬。高扬不可片面地理解为绝对音高,而是一种相对音高的语势把握形态。在运用高扬这一表达技巧时,要把握住语势的相互对比,达到突出重音的目的。如:“同志们,冲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这两句话总的语势发展是向上的,但是在具体声音处理方面却大有研究,特别是“啊”和“炮”这两个字的处理上要有个度,这样才能使重音表达恰到好处。

拉长。拉长主要是音节长短不同。生活中人们思考时声音可以拉长,如:“嗯”可以拉长一拍。播音中要根据稿件的具体情况而定。如:“奋勇前进。”这里面的“奋勇”两个字可以保持两拍,“前进”两个字可以缩短成一拍。这样处理,听起来就会真切自然。

顿挫。形象地说,这种方法就是语句中每个字呈起伏形前进。但是,起伏不等于割裂。如:“,你在哪里?”如果这句话在表达上语流断开了,就会给人以疙疙瘩瘩的感觉,也就起不到突出重音的作用了。

总的来说,重音是指句子中读得比较重的音节语词。不论什么情况下,重音词总比非重音词要重一些;至于表达方式,要同稿件的思想感情相对应,与稿件的实际情况相配合,合理运用“重读、高扬、拉长、顿挫”等技巧,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正确运用 “停连、重音”,恰到好处抑扬顿挫,你的播音就会更加生动、鲜活,更有感染力。

正能量发言稿篇7

试想,如果一张报纸写的精彩、编的精彩,有很强的可读性,可文中偏偏出现那么一两个错别字,就像白米饭做夹生了一样,事倍功半,使报纸的形象大打折扣,让读者对报纸的权威性充满疑虑。

校对在生活中也具有极强的重要性。比如:古代有一个财主与私塾先生签了一份三年教学合同,让其教儿子学习,在生活条件上签的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咸菜不可少酒不可”,因在文字中没有标点,私塾先生念成:“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咸菜不可少,酒不可。”私塾先生不仅不教学还嫌饭菜太差到衙门打官司,私塾先生又把教学合同中的生活条件念成:“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咸菜不可,少酒不可。”这样财主便白白供了私塾先生三年吃喝。这个故事说明,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关系到文字指向的成败。

现代生活中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王某向李某借款1万元,借条中是这样写的:“今借李某1万元,年末还清。王某”年末王某不还钱,并说,是我借给李某钱不是李某借给我钱,即使是我借的,也没说明哪年还。这就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也说明校对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下面仅就报纸出版中的校对工作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报纸校对员在语言文字方面应当具有相对优势,校对是以纠错为目的的工作,就是将一切差错在报纸出版之前改正,实现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从而保证报纸的内在质量。校对工作的对象是作者创作并经过编辑审读加工过的稿件,校对过程实际上不仅要挑出录入中出现的差错,更要挑出作者、编辑的失误。而要挑作者、编辑的语言文字错误,就必须在语言文字方面具备相对优势。报纸是非常具有时效性的新闻出版物,它每天都在更新内容,这就要求校对员在工作中校正“是与非”。在铅排时期是“对原稿负责”,以原稿为“准”。在电子时期不仅要以原稿为“准”,更要以事实为“准”。把作者、编辑在稿件中出现的“非”挑出来,还要校“非”为“是”,使稿件真正具有真实性,从而提高新闻价值,增强报纸的可读性。

许多同仁已总结出很多校对方法,非常值得借鉴,现就在工作中总结的几点经验和体会,作以简单阐述。

1.报头。每一块版面的报头是不同的,并且根据不同的版面内容随时变化,校对时要格外注意,不能张冠李戴。

2.报眉。报眉包括报头的拼音、见报日期(公历、农历)、星期、期数、网址、版数。由于现在是电子排版时期,在报眉中的数字或英文字母易出现差错,要期期核对,一项不漏。

3.报眼。多数时间是广告占有,要注意广告的套红及彩版的颜色。当有新华社电稿时,标题高度不能超过报头,要平行或降低为好。

4.领导姓名、职务、排序。整版稿件中,领导稿件要列为重中之重,领导姓名、职务、排序不能有丝毫差错,相同级别领导稿件标题、字号相同。

5.引题、主题、副题。画版编辑在画版样时,偶有引题、主题不分,主题、副题颠倒的情况,校对时要从稿中提炼引题、主题、副题,纠正画版编辑的失误。

6.图片及图片说明。图片整体比例要尊重原片,剪裁要成倍数、成比例,不能横拉竖放。图片说明要与图片相符,人名与图片人物相符。

7.刊头、栏题。要充分理解编辑对稿件的运用,稿件所对应的刊头与栏题要保持一致,不能说此物而言他,刊头、栏题是否套红,校对时要认真核对。

8.版面的整体结构。整版稿件文中字号要相同,稿件中的日期、数字要核准,不要完全相信原稿,稿件中的数字不能因换行而分开。下转上接稿件要衔接好,主题要一致。稿件作者署名,编辑、校对署名要真实准确。

9.稿件中的疑问。校对时如对稿件有疑问,不能靠主观判断,要查实落靠。校对样如有改动,不能在电话上改动发排,需重新打样校对了。

10.新华社电稿。新华社电稿要在结稿后看是否有改稿,稿件中如有疑问,速与省报沟通。

正能量发言稿篇8

用途

讲话稿的使用范围很广,多用于各种大小会议、广播录音、电视录像等口头表达;也可以登报印发成“书面发言”。

讲话稿和发言稿的区别

“讲话”和“发言”本是同义语,但由于约定俗成的原因,现在多数是把领导和主持人的发言称为“讲话”,其他个人或与会人员所说的,统称为“发言”。

讲话稿一般应由讲话人自己写。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可经过授意由别人,或由秘书、干事等代劳。讲话稿有详稿、略稿和腹稿之分。详稿准备较充分,只消拿到会议上去念就行了;略稿是个提纲、要点,在发言时要再作发挥;腹稿,仅仅在头脑里酝酿一下,考虑个大概,到时即席发言,然后根据别人的记录整理成书面的东西。这里,我们不讨论第三种。

“讲话稿”除“发言稿”这个别名外,还有演讲稿、演说稿、谈话稿、会议报告稿等。其性质与特点,都大同小异。

特点

文章是给人看的,讲话则是给人听的。看起来顺眼的文章,听起来不一定顺耳;看起来清楚明白的句子,说给人听,别人不一定听得懂。文章可以反复看几遍,哪句看不懂,就看哪句;听别人在会议上讲话,就不可能让别人说了一遍,又说一遍,老重复一个内容。讲话是一句接着一句的,弄不清前句的意思,后一句就难于理解了。结果,话讲得越多,别人越不听。因此,写讲话稿,就是要抓住讲话的通俗化和日语化两个特点。

讲话要通俗,就是要适合人的听觉的需要,适合听众的接受水平,容易叫别人理解和接受。

我们知道,听报告时,听众只能发挥其听觉的作用,他们看不到实物与环境,难以知道具体的形象,只有靠讲话人的描述或讲解,才能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或逻辑上的说服力量。所以,通俗的讲话,可以补充视觉之不足。另外,通俗,不能理解为庸俗。它要求语言朴素、自然,不堆砌概念,不装腔作势。

讲话要口语化,就是写的稿子,别人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它的语言简短精练,形象、生动、具体,别人不仅听得明,而且印象深,记得牢。

注意事项

1。要看听众。讲稿的效果好不好,不是撰稿人个人或少数人坐在办公室里评定的,而是要由广大的听众来打分,因此讲稿首先要考虑听讲的是什么人,这些人有什么特点,怎样才能说服他们;同时,事先要尽可能估计到,可能有人产生什么样的怀疑、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或有什么不同的议论,以便能够及时予以回答。这就要求演讲者把想和讲有机地统一起来。

2。要讲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这就要求撰稿人吃透两头。一是了解上面的方针政策,二是了解听众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两头吃透了,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哪些多讲,哪些少讲心中就有数了。这样讲起来,有针对性,听众也会觉得受益匪浅,听得全神贯注。

3。态度明朗、观点正确。讲话人,对所讲的问题,是赞成还是反对,是表扬还是批评,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举例要恰当,引用材料要准确,对于有些材料要进行辨伪考信的工作,不能拿来就用。看问题要持客观态度,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不曲从附和,不任意上纲。

4。主题要单一。一次会议总有一个主题,讲话者也往往不止一个。所以讲话,首先要围绕会议主题讲,不能离开会议主题,信口开河。

现在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因此,要尽量把话写得简明扼要、干净利索。话讲长了,不仅会影响讲话的效果,而且会引起人们的厌烦,不得人心。因为人持久或过度地听讲,会因听觉器官的疲劳而造成全身不舒服,必然精力分散。俗话说“话多如水”。因此,讲话要克服一种坏习惯,即一讲就长篇大论,胡拉乱扯,重复罗嗦,没完没了。

要合乎口语

写讲话稿,要像说话一样简短亲切。绝不要乱抄文章上的一些洁屈聱牙的句子。具体来说,写讲话稿要从下列几方面做到口语化:

1。用句要短,修饰语要少;文言句子和倒装句要尽量避免使用,以免造成听众的错觉或分散注意力。

2。一些书面语言的词汇,要改用口语词汇。如“迅速”可改成 “很快就”;“立即”可写成“马上”;“从而”可改成“这样就”;“连日来” 可写成“这些天来”;“地处”可改成“位置在”;“备定”可写成“准备好了”等等。

3。一个意思有几个词都可以表达的,要尽量选择其中一听就懂的词,如“对垒”、“交锋” 就不如“比赛”通俗易懂。

4。不该省的字不要省。如“同期”最好写成“同一时期”,以免发生误会。

5。要分清同音的字和词。比如“全部”容易错听为“全不”;“喉头”跟“猴头”分不清,应写成“喉咙头” 就好。

6。方言土语要少用。听众一般都来自五湖四海,如果用方言土语多了,有些人听不懂,或者窃窃私语,也会影响会场秩序。如“假茶叶”是贵阳的土话,外地人很难知道它是指有其名而无其实的东西。

7。用引号表示相反意思的词,在其前面要加上所谓二字,以表示否定。用括号作注释的,要改为直接叙述。

8。有些难懂的、文绉绉的成语,最好不用。但是早已口语化了的成语,还是可以用的,这样才能使讲话稿的文字生动,雅俗共赏。

上一篇:艺术节发言稿范文 下一篇:观摩会发言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