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正,腔方能圆

时间:2022-08-07 03:04:50

歌唱的语言艺术一直是古今中外音乐流派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它是歌唱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歌曲“二度创作”成功的重要的因素。它对于一部作品演绎成功与否具有绝对性的作用。

即使是声音条件很好,能够“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汤问》),却不一定能够“使人听之,可以顿释烦恼,和悦性情,通畅血气,………”(《太和正音谱》),如《诗序》所说,“诗言志,歌永言”。美妙动人的歌唱,既能抒情达意,又能绘色传神,比抽象的音响所给予人们的感受要具体。作为一名歌者,要想唱出让人感动的声音,必须要在咬字吐字上下苦功。否则,即使具有非常过人的音色,但歌词却唱得含混不清,也不能给人以美感。

一、歌唱语言的重要意义

歌曲演绎的过程是音乐溶解语言的过程,也是语言浸化音乐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作为歌者,用歌声充分表达歌曲内容和思想感情就必须掌握好语言的规律和特点。歌词是音乐创作者进行艺术构思的重要载体,好的歌词在其内容形式、韵律和结构等方面都为音乐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咬字和吐字的清晰与否,直接决定着一首声乐作品的成功或失败。当前,很多学习者对于歌唱缺乏科学的认识,只是一味地追求声音的统一或者气息问题,单纯追求音高、音量,忽视语言的表达,歌词含混不清,观众听得一头雾水。甚至有的学习者认为咬字、吐字是学民歌的事情,美声唱法没有像民歌要求那么严格,含糊不清是可以原谅的。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国际上许多优秀歌唱家的歌唱咬字都始终是清晰圆润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很多学习美声唱法的学生或者老师有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演唱时尤其是演绎中国声乐作品时,很多人出现“音包字”的现象。本人经常听到一些学美声唱法的学生或老师在音乐会上很动感情地演唱中国声乐作品,但观众们却昏昏欲睡,并不买帐,有的甚至中途退场,因为实在不知道唱的是什么内容。其实他们的声音与表演大都很到位,就因为咬字不清,导致了整场音乐会大煞风景。学习民族唱法的学生对语言相对重视,但也存在咬字不清的问题,而民歌如果在演唱过程中观众始终听不懂唱的是什么,那么歌曲的中国韵味与“精气神”也就荡然无存。

可见,语言无论在哪种唱法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应当引起声乐专业人士的重视。美好的旋律通过“人声乐器”传出,语言表达歌曲内容和感情。歌唱中的语言是歌者与观众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试想如果一名声乐演员的歌词唱不清楚,观众与演员的情感交流又从何说起呢!

歌唱过程中要求“字正腔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处理好咬字、吐字的问题。人的吐字发音器官有唇、齿、舌、牙、喉这五个部位,被称之为“五音”,它们与咽腔相互配合发出语音,世界上的语言有各种不同类型,但是无论何种语言都可以看成是由元音和辅音组成的。

二、汉语中咬字吐字的规律

汉语中元音又叫韵母,是可以发出来又可以延长的音,如a、o、e、i、u等;辅音又叫声母,是指气与吐字器官产生摩擦才能发出的音,而且是不能延长的音,如b、p、d、t、m、n、l等。在歌唱中,我们习惯将一个字分为字头、字腹和字尾三个部分,字头就是辅音(声母),字腹就是元音(韵母),字尾就是归韵收音。

1.辅音

根据吐字时各部分的不同配合,辅音又分为以下不同的几种:1、用舌头轻击上齿根背后,立即缩回的称之为舌尖音,如:d(得)、t(特)、l(勒);2、由舌根向上经齿根推出的为舌前音,如:j(吉)、q〔其)、x(西);3、经过软鳄与舌根挡气而发出的称之为舌根音,如:g(格)、k(克)、h(赫);4、上下牙齿闭合,由舌尖顶在下齿后经舌面推出的称之为平舌音,如:z(资)、c(疵)、s(思);5、将舌头翘起,由气流从舌的两侧发出的称之为翘舌音,如:zh(知),chi(哧),;sh(师)、r(日)。这些辅音就是每个汉字的字头,是字的起音,不同的字头要根据其不同的发声位置,让唇、齿、舌、牙、喉等“五音”紧密配合,才能清晰、准确地发出。

2.元音

元音可以延长,用于歌唱,它要在口腔中发出,比说话时的口腔还要扩大,元音的不同变化是通过唇和口腔的内部调节来完成的。开口音“(O)”和闭口音“I”的口形最适合于歌唱,但始终保持这样的口形必然会影响字腹的准确,造成吐字不清,而口形变化太大又会影响喉头的稳定。

因此,吐字器官之间协调了才能咬准字,才能使口腔后部的各个共鸣腔体受到气流的振动而引起共鸣,产生强大的声音。我们在歌唱的时候,清晰地发出了字头之后,要立刻将字腹带入口腔的后部,再用气息将其发射出去(就好像打哈欠一样),这两个步骤如果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就能准确地处理字头与字腹的关系了。

3.归韵收音

只有准确的字头和字腹还不行,还要有好的归韵。因为字尾有以元音结尾的,也有以辅音结尾的,还有结束在前鼻部分的前鼻音上的和结束在后鼻部分的后鼻音上的,若忽视了归韵就会让听众产生错误的理解而闹出笑话来。

在汉语语音中收音字母有四种:i,u,n,ng。字尾归“i”母音时(如:ai 、 ri 、 uei等等),归韵i母音必须齐齿呼,瞬间即收,若过分延长会使“爱”字的发音变成“阿姨”的发音。字尾归韵“u”母音时(如iou、ao、iao都收u母音),必须瞬间“合口呼”,以使字唱得更加圆润集中。字尾收音在“n”母音时(如an、ian、en、in等),归韵瞬间要舔鳄归前鼻音。字尾收音“ng”时(如:ang、eng、ong、uang ) ,最后归韵的瞬间要抬起舌根,靠近软鳄,让气息从鼻腔空出归入后鼻音。

也有的字不收音,而是把韵尾“吞掉”,特别是在快节奏的歌唱中尤其需要像劳动号子中的衬词“唉、晦、咳、哎”等,如按一般的收音就会唱成“唉衣、晦衣、咳衣、哎衣”,有损歌曲情感的表达。

“归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能否突出歌唱性、发挥美感、声贯全场。它关键性的决定了演唱质量的优劣。”(许讲真《歌唱艺术讲座》,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版)所以,歌唱的收音既要按汉语拼音的一般规律来进行,又不可绝对照搬,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汉语的咬字吐字可以用12个字来概括,即“字头清晰,字腹准确,字尾快收”。此外,由于我国56个民族的多样性,每个地方都有自己民族的方言,所以要严格纠正不正确的地方口音,为歌唱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三、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声乐作品产生吐字不清的原因

美声唱法在中国已经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因其科学完善的发声体系,使其它唱法也大多以美声唱法的科学发声方法为基础。但学习美声唱法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咬字不清的问题。这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原因之一:西洋发音的规律

美声唱法主要使用的语言为意大利语,这种语言非常适用于演唱:母音多,子音和母音连接比较流畅,字母的位置准确,这些都能为意大利语发声带来较为便利的条件。美声唱法重视歌唱的声音,要求声音连贯,欧洲语言的元音吐发一般在口腔后部或咽腔完成,在歌唱时极力追求整体共鸣效果。

而中国的语言结构甚为复杂,由一个个单音节组成而每一个音节又绝大多数是个独特的音素,中国汉字发音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即是平上去入四声,为了在歌唱旋律中能够正确的表达歌词中每个字的声调,中国作曲家在旋律创作时,仔细推敲旋律的走向从而体现汉字的声调及语言的韵味。但四声在意大利语中却不存在。

所以,用美声唱法演唱我国声乐作品时,由于吐字时“子音”和“母音”的距离较远,而增加了咬字吐字的难度,这就形成了不同于我国民族声乐咬字吐字方法,从而给用美声唱法演唱我国民族风格较强的声乐作品带来一定困难,歌者既要想着美声唱法要求的整体共鸣,又要想着表达中国韵味,很可能就顾此失彼,造成咬字吐字不清等问题。

原因之二:歌词译成中文的差异

美声唱法演唱外国歌曲较多,外国歌词在译成中文以后,大多数声乐作品不仅违反了四声的规律,就连重音等也和汉语规律大不相同,还有外文语法的倒装句在翻泽时不得不按中国的习惯把它反过来,听起来也很不通顺,造成观众听不清、听不懂,或者听得很吃力等问题。

原因之三:演唱者对歌唱语言的重要性不够重视

有些人在学习美声唱法时,只顾追求声音的共鸣,而忽视了吐字的训练,以为发声上有技术问题可言,而不知在掌握和处理语言上也同样有技术问题的存在。演唱时忽视归韵收音等问题,从而造成吐字不清的后果。如有的演唱者把“小羊”唱成了“小鸭”、“慢走”唱成了“马走”、“忙碌”唱成了“马路”等等。这是学习中不重视语言造成的而不是美声唱法本身的问题。

四、咬字吐字的常见问题

演唱中常见有以下几种咬字问题:

1.咬不住字头,声母不纯。

良好的咬字是以正确的字头为先导的,如果“出声”不准确,必然会影响到字义的准确。问题首先出在认识上,重视声音而忽视字音,认为咬字会影响声音,因此不敢咬;其次是为了追求放松,嘴唇没劲,从而形成音包字,咬字不清;再次是由于演唱者受自身方言的影响,如:t,d不分;n,1不分;zh,ch,sh与z,c,s不分等。

2.歌唱中能延长的韵母不够饱满。

有人在歌唱中因为怕咬不住字,而过分强调咬,死咬住字头(声母)不放一唱到底。将字头(声母)的力量带到字腹(韵母)中;还有的在韵母发声时,口形发生变化。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韵母的行腔原则。

3.咬字的归韵,即字音的收尾不准确。

收尾到位与否,不仅影响字的个体形象,同时对字与字之间的自然顿歇与衔接也有很大影响。收韵有两种情况:一是直呼型,也就是发声上要求韵母直出直收,即从字腹的延伸到结束,应保持口型始终不变。如“我”“大”等字,靠截气收声。假如变动口型,则将加入别的音素而变成别的音和字。

如“大”字,将“a"的口型变不,就形成“ao",“大”就变成“刀”。另外一种是带有韵尾的字,这类字收音的部位要准确,归韵的瞬间掌握要得当,不能另成音节。常犯的错误有两种:一是不归韵,如“闹”字,若不归韵将成“那”;二是归韵不准确,“船”唱成’‘床”,“音”唱成“英”,就是不能正确区分前、后鼻韵母,从而导致归韵不准确。

五、咬字吐字的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几种因素造成了发音不清的问题,找到原因之后就要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歌唱的艺术生命更为持久,更加富有鲜活的生命力:

1.在不影响母音位置和声音位置(面罩共鸣)的前提下,尽量使嘴的前半部分保持松弛自然的状态。

口型和舌位完全是随着字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一点做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歌唱中把字吐得准确、清楚、自然并给人以美感。

2.用慢速度及歌唱的状态轻声朗读歌词。

汉斯克尔说:“从歌曲的解释和听众的立场来说,歌唱者的读字比起歌唱者的声音更重要。在歌唱中,扎实的读字是正确发声的重要基础”(P・M・马腊费迪奥《卡鲁索的发声方法》,1998年版)。细心体会读的过程及发音器官的动作,弄清每个字中声母的发声部位,看它是双唇音,唇齿音、舌光音,舌根音、舌前音,翘后音、舌齿音的哪一种,再找到它的着力点。歌词中的每个字都要弄清楚是单韵母、复韵母还是鼻韵母,主要韵母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把声音拉长,音放大,朗读歌词。同时要注意口腔的空间也要相应放大。韵母要立在咽腔里和气息形成直线得到气息的支持,这样就不致于形成“喊”和“挤”,然后要注意歌曲中旋律走向以及速度、力度、节奏、感情等要求。

3.出声时值要短,出声力度要适当。

字头是字的起音,一般都是辅音,辅音是不能延长的。因此要咬得敏捷利索、短而有力。如果停留时间过长,就会加重喉头的负担,声音传不出去。

如果出声力度太弱,发出的音就会含混模糊,容易犯有字无音即“字包音”的毛病。但也不能过分夸张地把字吐出,这样会把字咬死,又会犯有音无字即“音包字”的毛病。

4.尽量做到呼吸和喉头的密切配合。

歌唱者必须在呼吸支点的基础上,使下颚和舌不紧张,喉腔自然开放,韵母才能唱得圆而响亮。如果只顾咬字而忽略了发声方面的要求,声音就会卡在喉咙里,使得韵母不可能唱正确。

在努力做到以上几点的同时,还应注意在演唱中保持合理的口型状态,从而达到歌唱中的“字正腔圆”,近而达到歌唱所要“声情并茂”的高境界。

结 语

歌唱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艺术,在歌唱中既要表现声音的魅力,又要表现语言的魅力,达到声音美与语言美的统一。明代著名音乐家魏良辅在《曲律》一书中提到“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一绝、板正为三绝。可见古人对歌唱的吐字非常重视。那么,在观众审美水平越来越高水准的今天,作为专业的声乐学习者们,更应把古人对歌唱吐字的严格要求继承和发扬下去,因为在做到“字正”的同时,“腔”方才有可能圆!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上一篇:对中国动画教育和动画产业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传统京剧音乐与新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