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汇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10-19 23:17:34

高效课堂汇报材料

高效课堂汇报材料篇1

[关键词] 大学英语;高中英语;差异;衔接

【中图分类号】 H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272-1

一、大学英语学习现状

大学英语在大学期间尤其是在大一和大二的时候,在课程安排及其课程学分上都占有非常大的比例,由此可见大学英语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刚刚迈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入学初期,很难适应大学英语教学。

有的同学不能很好地调整学习心态,慢慢地丧失了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同学由于很难适应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课堂中觉得压力太大,逐渐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有的同学由于有扎实的基础,大学英语学习对其而言“易如反掌”,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吃着老本,但是最终发现其英语水平没有任何提高,英语水平还是停滞不前;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学习非常的努力,但是其学习效果一般。

种种现象表明,高中的学生在经过高考进入大学后,对于大学英语和高中英语学习差异的认知有所不足,未能处理好高中英语学习和大学英语学习的衔接。作为一名大学老师要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高中到大学英语学习的过渡,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两个阶段英语学习的差异。

(一)教学要求的差别。作为大学英语老师,在英语教学初期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差别。

1.词汇量的差别。《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规定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词汇量是2400-2500个单词以及300-400个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而《高中英语新课标》中加强了对词汇的要求,词汇量增加到了4000左右,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增加到了500左右。《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规定大学英语要求的词汇量为4795个单词和700个词组。但是由于高考题型的约束以及教学中对于语法的重视,许多学生即使在进入大学后所掌握的词汇量并未达到高中所要求的词汇量,而且过于强调英语语法的重要性,未能认识到词汇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2.语言技能的要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并强调了不同级别应该达到的标准。

(二)教学内容的差别。由于高中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比较注重的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关注的是英语中的语法学习和句子结构分析。大多数学生没有经历过专门的听力训练,在课堂中也缺少英语口语表达的机会。进入大学后,听力成为了英语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让很多学生感到吃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文章的篇章理解以及对于所学知识的一种理解运用能力,这让很多学生产生了疑问:“大学英语难道不讲语法?”对此疑问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高中的差别,要让学生知道大学英语其实是高中英语的一种延续更是一种巩固,没有新增加的语法,是对以前所学的一种复习,更是一种运用。

(三)教学方法的差别。《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虽然也强调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以及考试的要求,课堂中更多的是以老师的讲解和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学生是在老师的监督下进行的被动学习。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会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比如分组的课堂活动,课前的预习,课堂的口头报告。同时,大学英语课堂要求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效果。比如积极参加课堂的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回答问题,复述课文等等。通过自主学习以及积极的课堂参与,学生才能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才能更好地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最后适应大学英语的学习。

二、如何适应大学英语教学

(一)扩充词汇量。《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规定了一定的词汇量,同样,词汇是语言的材料,没有足够的词汇,语言的表达举步维艰,更不用说进行翻译和写作了。因此,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学习者一定要重视词汇的学习。词汇的扩充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渠道实现,比如通过单词的构成、联想记忆、近义词、反义词等等。比起这些方法,阅读中扩大词汇量更适合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因为以上的这些方法在长时间的运用中,会让学习者产生厌烦、消极的情绪。对于大一新生而言,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在一定的背景知识和上下文中,通过理解、消化和记忆这样的一个过程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并且学习新的词汇。

(二)听力的提高。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听力是很多学生的一个弱项。很多学生在听力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可是效果却微乎其微,因此,在听力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顺利适应听力课堂。听力的提高没有什么捷径,只有通过学习者不断的努力及其精听与泛听的合理结合才能有所进步。

大学英语的课堂听力主要是以“精听”为主,突出一个“精”字,强调听“质量”。所谓“精听”就是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正确理解所听材料的内容。要做到这一点,课堂材料的选取至关重要。课堂听力的材料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且难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材料课后泛听材料的选择。在听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熟悉重要的单词的正确发音,并在听力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熟悉听力的流程并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

“精听”与“泛听”的结合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逐步地提高听力水平。“泛听”是指听到所听材料的大概内容,是课堂听力材料的扩充,强调听的“数量”。尽管现在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自己所需的材料,但是作为老师,应该给学生尤其是刚刚迈入大学校元的学生提供适合自己泛听的材料,比如难度适中的演讲,VOA慢速英语,英文歌曲,电影等形式丰富多样的材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利用课堂外的时间通过泛听辅助课堂内的精听,逐渐适应听力课堂并且提高听力水平。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能够很好地进行大学英语的学习,学生需要时间去调整和适应,只有跟上节奏适应“她”,才能发现“她”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王海波.新课程标准下大学英语和高中英语的衔接[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

[2]孟华.高中英语与大学英语的衔接策略[J].宜春学院学报,2007.

[3]何晓敏.高中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衔接中的差异及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3.

[4]刘秀明.大学英语教学和高中英语教学一致性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

高效课堂汇报材料篇2

[关键词] 语料库;数据驱动学习;积木块式教学;中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5-0048-03

2007年,广东高考英语试题开始将单句式语法题型改为非选择类完形填空式的“语法填空”,这引发了学界对中学英语教材编写、教学理论以及教学方法的探讨[1]。然而,针对语法填空题、利用积木块式思维进行语料库数据驱动的教学实验研究极少;语料库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将给“数据驱动学习”带来生机[2]。鉴于语料库的教学优势,针对语料库在中学课堂深入度不高、积木块思维具有新颖性等特点,本文以刚开始接触语法填空题的高一学生为教学实验对象,从语法填空题出发,借助广州市某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实施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积木块式词汇语法教学实验研究,检验本教学方式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效果。

1 文献综述

数据驱动学习(data-driven learning,DDL)的基本理念是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从真实语料中发现语言事实[3]。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管理”、“自我监察”和“自我评估”[4];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式学习,学生“的确能够学到很多”[5]。Little[6]认为,DDL方式创造的真实语言能促进语言习得。DDL方法随着语料库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已经引起众多学者关注[7]。DDL能为教学提供语言材料,激发语言学习者在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材料等方面的革新[8,9]。陈妍玲[10]认为,将语料库与真实的语言学习联系起来,能为有效解决外语教学问题提供崭新思路。语料库是强有力的学习和教学工具,当前新出现的积木块式教学思维也能提供很好的教学思路。

积木式教学主要是为了课堂英语词汇教学口语化而提出的;它能配合各种教材使用、深化教学内容,可用作预习或复习,也能独立使用。积木词块英语教学模式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美学理论和语料库语言学的词汇教学理念上[11]。词汇语法在语言学习和运用中作为信息载体的巨大作用使其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语法教学一直属教学难点,语料库以大量真实语料为基础,借助于快速高效、功能日渐完善的检索软件,在语言学习和教学上有广阔前景,尤其在词汇语法教学领域有极大的应用潜力[12]。

基于语料库的DDL研究方面,从2005年至今有潘番和雷小川[2]、甄凤超[7]、蒋婷和杨梅[13]、陈坚林和史光效[14]、甘敏和邹玲[15]、权立宏[16]等学者相继展开研究。目前国内学者对语料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或者规律探讨等方面,而将语料库应用于教学课堂的实证研究较少;尤其是在词汇语法教学方面,只有少数文献探讨语料库应用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而更多的是从定性角度分析语料库在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中的前景和意义等;至今,国内对于语料库如何应用于中学英语语法教学课堂的实证研究尚处空白。本文从语法填空题出发,将语料库和积木块式思维结合,以广州市某中学高一英语教学为实验平台,以高一学生为实验对象,以其英语教师为实验实施者,展开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积木块式词汇语法教学实验研究,目的在于检验本教学方式对学生英语语法学习的促进效果。

2 研究方法

笔者在教学实验中利用人教版高一教材(课本)和教材语料库等教材,全程引导并辅助英语教师设计基于语料库的积木块式词汇语法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课堂课后观察、测验对比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来定量分析积木块式词汇语法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课堂的效果。

本研究中对照班和实验班各有57名学生。两个班学生总体水平接近、年龄基本一致、性别比例分配接近、文化背景和生活背景类似。学生们对教学实验的进行并不知情。

在教学实验中教师在两个班采取不同的课堂授课方式。在对照班中,教师直接展示词汇语法知识点并示范带读和操练,严格按照该学校英语教师原本的教学方式进行。而实验班的教学过程为:(1)课前准备:首先使用KWIC索引和关键词检索教材等语料,接着排版整理好挑选出的课堂使用语料,然后利用数据驱动学习模式、结合积木块制作课件用于课堂展示;(2)课堂上:教师在课件中利用积木块三维立体形象来展示例句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进行操练;同时将重点讲解对象以积木块转换形式来替换展示讲解和提供练习活动;(3)课后:教师按照课堂模式布置相应的词汇语法作业。

现以as为例简要说明如何开展实验课堂教学。利用antconc3.2.0软件中的KWIC索引功能检索出教材语料库中所有含as的句子并导出结果如表1。

再将检索结果中所有as例句录入课件中,并将as部分用积木块形式突出显示。

She forgot all about the bread

and it burned as black as coal.

引导学生发现其规律,与学生共同总结使用规律“as+adj.+as+n.”后,在课件中向学生展示含有三维立体积木块的替换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

3 研究过程

1)通过听课的形式了解受试学生原本面临的词汇语法教学方式等各种情况;

2)收集受试学生开始实验前的考试成绩、尤其是其语法填空题的得分情况;

3)对受试学生的原英语教师以及受试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的词汇语法等掌握情况;

4)让英语教师利用语料库辅助设计并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积木块式词汇课堂教学;

5)对受试学生进行测试以获得学生的测试总成绩及语法填空题成绩;

6)通过访谈学生及英语教师以了解师生一学期后的感想和词汇学习习惯等;

7)通过统计分析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的一次统一考试、实验后的期中和期末考试中语法填空题成绩的差异变化,来验证实验教学效果。

4 测验结果分析

在本次实验前后,学生都认真对待这三次重要统考,且对教学实验不知情,保证了本实验数据的信度和效度。三次测验的语法填空题都按照高考大纲要求出题,难度相似,满分15分,通过收集教学实验展开前的统考成绩、教学实验展开后的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统计结果如表2。

表2 实验前后测验情况表

对比 实验前 期中考 期末考

项 测验 (实验后) (实验后)

平均分 实验班 3.24 7.25 9.62

对照班 3.45 5.15 6.55

平均分之差 实验班-对照班 0.21 1.10*** 3.07***

标准差 实验班 1.19 2.55 2.11

对照班 1.85 2.12 2.25

注:***、**、*分别表示在1%、5%、10%置信水平上显著(下同)

平均分方面,实验前两个班水平接近(实验班比对照班低0.21分,在统计上不显著,故差异不明显)。展开教学实验后,与实验前成绩相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均有明显提高,且实验班的进步比对照班显著。实验班的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分别比实验前成绩提高了4.01分和6.38分,说明实验教学使实验班学生在词汇语法知识的积累和应用技能等方面明显受益。对照班在没有进行教学实验的情况下成绩也有所提高,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分别提高了1.70分和4.10分,但提升幅度不如实验班显著。得分均值差方面,两个班三次测验都持续有所提高,而实验班的提升程度要显著大于对照班;教学实验进行的时间越长,实验班成绩平均分的提升幅度有所下降,进一步证实本实验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作用,见表3。

表3 实验前后效果对比表

对比 期中考-实 期末考-实 期末考

项 验前测验 验前测验 -期中考

得分 实验班 4.01*** 6.38*** 2.37***

均值 对照班 1.70* 4.10* 1.40

得分均值差 实验班-对照班 2.31** 2.28*** 0.97***

得分标准差方面,对照班的标准差变化较小,说明对照班学生成绩分布较为集中而且进步步调基本一致。实验班在标准差方面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这可能是受实验教学的影响、期中考成绩明显提升,从而使标准差发生明显变化;而尽管学生能在后续实验教学中受益,其受益幅度减小,故期末成绩的标准差比期中略下降,这从实践角度证实了实验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边际递减效应。

5 研究结论及启示

本文对高一学生进行积木块式词汇语法教学教学实验。通过统计分析实验前后三次大型考试中学生在语法填空题的得分差异显著性来检验教学方式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学英语课堂中引入基于语料库的积木块式词汇语法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语法成绩,但随着新教学模式的推进,其教学效果出现边际递减效果。为了进一步验证实证结论,在实验结束时,笔者与受试学生进行交流式的访谈来了解学生在本次教学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想法。从访谈中得知,学生们大都喜欢这种学习语法的方式;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嵌入式的情景教学模式比较有趣,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另一方面教师使用的例子很多源于教材,在进一步熟悉教材内容的同时,可以让他们更好的掌握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随后统考成绩的进步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兴趣。总之,通过该教学实验,笔者认为将语料库和积木块式思维引入中学英语词汇语法教学课堂中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词汇语法的效果,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能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下转第54页)

从本次教学实验的研究结论来看,积木式教学模式可成为教学中的伙伴和得力助手,为有限的课堂多设计出有效、有趣、有侧重点的练习,从而使学习者能很好吸收新知识并培养自身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妍玲.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引入文化语境的实验研究[J].英语教师,2012,(8):39-49.

[2]潘番,雷小川.基于语料库的数据驱动学习模式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0):159-160.

[3]Huston S.Corpora in Applied Linguis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4]Benson P.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London:Longman,2001.

[5]Tognini B E.Corpus Linguistics at Work [M]. Florence: Lorenzo Pezzatini,1996 .

[6] Little D.Self-access Systems for Language Learning:A Practical Guide[M].London / Dublin:CILT/Authentic,1989.

[7]甄凤超.语料库数据驱动的外语学习:思想、方法和技术[J].外语界,2005,(5):19-27.

[8]Sabine B.From pedagogically relevant corpora to authentic language learning contents[J].ReCALL,2005,17(1):47-64.

[9]Sabine B.Integrating corpus work into secondary education: from data-driven learning to needs-driven corpora[J]. ReCALL,2007, 19(3):307-328.

[10]陈妍玲.初中英语语音DDL教学课堂效果研究[J].教学研究,2012,(5):105-108.

[11]刘东方,何安平.积木词块英语教学模式的创设与应用[J].中国外语教育,2011,(3):32-38.

[12]刘小平.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74-176.

[13]蒋婷,杨梅.数据驱动学习与专业英语写作创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15-120.

[14]陈坚林,史光孝.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外语教学模式的再思考――以DDL为例[J].外语教学,2009,30(6):54-57.

[15]甘敏,邹玲.DDL 模式下的英语写作教学[J].教育学术月刊,2010,(5):106-107.

高效课堂汇报材料篇3

一、创设“talk”氛围,突出学练结合

英语是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一门语言,也是各阶段学生的重要学科之一。然而以汉语为大背景的生活环境却给英语学习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也相应地增加了英语教学的困难。Free talk的功能就是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使学生能够轻松地从汉语的氛围中过渡到英语的殿堂。

现在的教材淡化了语法教学,内容新,语言活,以语言交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最终目的。所以,英语课上的Free talk要突出“talk”这一功能。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各类话题,如自我介绍、喜爱的运动、喜爱的颜色、自己的学校、朋友等,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语言材料进行对话、表演,同时鼓励他们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加以延伸和拓展。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可以及时得到应用,学练结合,在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复习和巩固了所学知识。

二、充分准备free talk

充分的准备可以有效地提高free talk的时效性。

1.情感准备。Free talk的目的是“说”,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说得更自然、更放松、更投入。所以,教师在课堂内外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热情,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谈话气氛。教师切不可因为学生说错就加以批评和训斥。只要学生能开口说,就对学生加以鼓励和表扬,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良好的语言习惯。

2.素质准备。素质准备包括两个方面:英语素质和非英语素质。英语素质即英语基本功,如良好的听力、流利的口语、准确的表达等。非英语素质即材料的搜集和运用、绘画、创造力和灵活性等方面。

Free talk是学生为所学、将学有所铺垫,是汉语氛围到英语氛围的一个过渡,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精神饱满地投入到课堂中去。教师是这一过程的主导,学生是这一活动的主体。教师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明确的语言指示起着无可替代的榜样作用,从而不断地刺激学生去听、去模仿、去练习、去创造。

3.材料准备。交际是双向性的,是说者和听者双向交流思想的过程。所以,单纯的教师问、学生答的Free talk已经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教师在准备Free talk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水平,还要考虑材料的运用。好的材料应该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爱好、兴趣,能激发学生发言的欲望。教师可以根据内容设计小情境,如In a restaurant(在餐馆)、Shopping(购物)等,让学生在这些小情境里自由表演。或者通过用简笔画、实物、图片、互联网等手段给学生加以提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等,都可以达到丰富Free talk形式和内容的目的。

三、灵活运用free talk

Free talk的形式是多样的,不需要拘泥于某种特定的形式。灵活多变的free talk形式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个人脱口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当值日生的角色,进行Daily Report,报告日期、星期、天气、班内情况等。还可以鼓励学生不断充实报告的内容,如汇报校内新鲜事和时事新闻报告等。形式可以从刚开始的个人汇报变为两人合作汇报,从个人表演变为“答记者问”等。

2.交流的空间。即学生在学完单元的新内容后,在free talk这一环节里交流有关的主题。如学生在学完school或my favorite sport等有关内容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在小组里互相交流有关school或my favorite sport的情况,可以达到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语言材料的目的。

3.竞赛加游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设计英语知识竞赛,充分利用Free talk展示自己,活跃课堂气氛,为新授课进行热身。如在学习了“healthy food and drink”后,让学生就“food and drink”进行问答竞赛。再如就“Is Coke healthy drink?”等问题进行辩论。

4.创编新对话。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单词、语法、句型和课文内容编写新的对话;或由教师命题,学生进行操练;也可结合学过的知识改写故事或课文,创造性地进行表演。这一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5.拓展性谈话。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让学生搜集与话题有关的素材,利用Free talk的时效性进行成果汇报,并进行评比。如讲food and drink时,要求学生搜集有关Western food and Chinese food的有关资料,在free talk时进行交流,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

高效课堂汇报材料篇4

一、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

为了全面深入推进新课改,改变低效的教学状况,构建历史高效课堂,我校历史教研组积极进行教研教改,摸索出一套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充分结合了历史学科和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现在结合本人上过的一节公开课,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第四节《走向整体的世界》,简单介绍这种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1.学生探究环节

(1)教师出示探究目标。上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制定出层次清楚的探究学习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两个探究课题。探究问题一:根据教材第102页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并结合导学案中当堂训练的三则材料题,概括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探究问题二:探究垄断组织的影响。

(2)学生探究。第一步:学生自主探究。展示探究课题后,我让学生按照要求用十分钟自主探究完成任务,教师在课堂中巡回指导。第二步:学生合作探究。在自主探究阶段中有些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垄断组织的影响”归纳得不全面,于是在这个阶段我让学生讨论,鼓励争论、探究和观点碰撞,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合作探究时间为十二分钟,教师巡回课堂指导。

2.教师点拨环节

在这个阶段,教师的点拨主要是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一些疑难问题及没有形成规律性的知识点。我抽查点名叫第四学习小组(班上开学初已经把每六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设一个学习小组长)来汇报小组探究问题一的成果,小组长汇报说,探究出两个特点,即“科技结合和新产业出现”,这个时候我提示学生注意材料中的产业结构和国家变化,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两个结论即“重工业占主导和多国同时进行”,于是我把四个特点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完成了问题一的探究。接着我抽查点名叫第六学习小组来汇报本小组探究问题二的成果,小组长汇报说,只探究出两个特点,即“生产力的发展和干预政权”,这个时候我提示学生结合材料二、三来分析,学生经过讨论又找出另外两个特点,即“推动瓜分世界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从而完成了第二个问题的探究。

3.课堂训练环节

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我精心挑选一些紧扣教学大纲、典型的、多层次、适量的练习题(四个选择题),限时四分钟完成,来巩固知识和形成记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探究式课堂教学”,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贯彻新课程的理念,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现历史课堂的高效性。

二、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实际运用效果

1.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合作”等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运用,转变了传统教学的“满堂灌”“一言堂”现象。在这节课中,我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即先分析背景,接着讲述内容,最后分析影响的步骤,而是采用问题探究法,只探究两个问题。一是能够运用新课程理念构建高效课堂的“三维学习目标”。教师在备课中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探究学习目标,这是高效课堂的核心和关键。二是提高了教师教学的针对性。教师的点拨、讲评只针对学生在知识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即问题驱动,实现了教师的精讲和高效的点拨。

2.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理念,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敢于质疑,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3.历史课堂实现了高效化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讨论热烈,没有一个学生在睡觉。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课堂实现了高效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

高效课堂汇报材料篇5

关键词:互动;高效;小学科学

有效教学、高效课堂一直是近几年来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一是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不需要教!那么怎样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一线实践经验,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读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科学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作为教师只有认真、正确研读教材,通过深度解读教材,才能根据教学内容及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因为同样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的学生,目标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教师要灵活变通地制定教学目标,而不应该机械地照搬教学参考书或网上的一些教学资料。同时,这一教学内容有几个活动,学生应掌握多少,到底要学到什么程度,针对本节课教材前后的知识有什么内在联系,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对这些都模棱两可,课堂就无高效、无效果可言。其实我们的课堂就像打仗,如果目标定不好,战士都不知道打哪?何谈能打赢仗?教师要通过深度解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材难点、有效地解读习题、深刻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让课堂有效、达到高效。

二、创设情景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生动、具体、现实的场景或氛围,或是现实的场景或生活材料、科学的问题或实践活动。例如,在进行《地震》(河北版五年级上册)这一课中“提出问题,了解地震的情形和危害”这一活动的教学时,教师课始谈话:“同学们,知道5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同学们争着回答:“是汶川地震纪念日!”汶川地震有8.0级,波及了很多省。这时候教师提供资料:汶川大地震震动了整个中国,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我这里有一个关于地震的视频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在看之前,教师提出要求:大家一定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看地震发生时都有哪些情景,另外还要看谁观察得最仔细,看谁观察得最有条理。此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选取了汶川地震作为情境,给了学生深深的触动。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引入探究主题,自然引起学生探究地震的的极大热情。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使学生能够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保障。

三、课堂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要条件

“师生互动”即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应贯穿于课堂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课堂中有效的互动是有效教学的催化剂。但在实际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有形式却无实质性,缺少同伴的分享、互助和欣赏,缺少同伴间的质疑和质疑之后的深度思考。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只动手做不动脑想,二是交流汇报时学生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例如,教学《让灯亮起来》(小学科学河北版三年级下册)一课时,在小组合作探究“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呢?”的交流环节中,在实际的课堂让我感受到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同,引导学生交流汇报的效果也大不相同。比如,在交流汇报中我边板书边多次询问学生“谁还愿意展示一下你们小组不同的连接方法呢?”“那有没有和他们不一样的连接方法?”“你们挺有创意呀!看看哪一小组和他们不一样的连接方法?”“你的这一种连接方法大家可是没想到呦!你很棒!”用“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连接?”“你的连接方法灯泡亮了吗?”“你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你的方法与他不同在哪里?”等来引导发言者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整个交流过程中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不仅专注地去倾听别人汇报,同时也把自己的发现、做法与其他同学进行了比较、分析,汇报出与众不同的发现和做法。学生不仅关注了电路是否连接成功的方法,还思考了不成功的原因。这样的学习交流就展开了,也“深”了。像这样让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也是科学探究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交流、思维得到碰撞,得到了共同的提高,对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等方面会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所以,课堂上学生仅仅交流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彼此沟通和相互理解;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在倾听的过程中接受不同的观点、改变自己的观点的重建,这样的互动才是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而在我们现实的科学课堂中,确实是很多时候学生“动”了起来了,课堂上也“热”了起来了。表面上给人以气氛活跃、学生踊跃,却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的精彩回答,究其原因,是课堂缺少学生思考的深入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致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出现了表面的“热闹”,虚假的“繁荣”,从而使课堂效率低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还需要我们更多地去思考,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多给学生一次机会,又要恰如其分地发挥好教师的有针对性引导、启迪和精彩的点拨,才会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高效。

高效课堂汇报材料篇6

片段一:

出示装有稻谷、花生、蚕豆、黄豆等植物种子的袋子。

师:这些种子你认识吗?

学生新奇,很想看看老师葫芦里卖什么药?

“是花生。”有一个孩子看见了。

师:想看吗?

生:想。

师分组发放这个袋子,学生开始分组观察,汇报。

师:稻谷剥开来真的是米吗?我们一起剥开看看,每人剥两粒,主要不要剥破稻谷的壳。

学生剥稻谷。

师:这个米是不是我们平时吃的米?

学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教师分发分袋装的大米给小组,对比糙米与精米。

当学生讨论汇报说到小黄点时,为了让学生弄清楚稻谷的胚,师再一次分组发下发芽的稻谷。

片段二:

实物投影出示各种植物的种子,师:这些种子中你吃得最多是什么?

生:吃得最多的是黄豆。

生:不是!是稻谷。

师:你看见过稻谷吗?它是怎么样的?

生:稻谷两头是尖的。

……

学生借助工具观察稻谷,汇报。

生:我发现稻谷上有毛,味道是咸的。

……

师:刚才有同学说稻谷剥开来里面是米,到底是怎样的?我们剥开看看。

学生剥稻谷。

为了吸引孩子,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从米店里买的一袋米。“老师这里也有一袋米,想看看吗?”从抽屉里的2号信封里取出跟这一样的米。

学生观察比较刚剥开的米和米店里买的米,认识糙米和精米。

……

这两个片段中,我们会发现:

一、材料发放时

片段一中一次次的发放材料,而且都是分组发放,各小组一次次地派代表上来领材料。整个场面看到教师一次次地发放材料,学生一次次地观察汇报,课堂上热热闹闹,教师忙上忙下,但是教学的效果却不近人意。第一,学生上台浪费课堂时间。第二,学生一次次穿梭于课堂中,会影响学生探究的情趣和专注率。其结果是影响了整个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看起来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热情高涨,而实际上学生课堂上真正获取的,或者说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教师却没有真正引导。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师考虑更多地是自己,考虑是否能顺利完成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过程,一旦学生的回答偏离了教师预先的设计,就会像牵着牛鼻子一样,把学生的思路拉回来,甚至有时候会训斥学生。孩子有孩子的认知需求和探究需求,在他们的认知和探究活动中,更需要的是体味整个认知和探究活动过程带给他们的乐趣,体味认知和探究活动带给他们的成功。这样的认知和探究活动需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还要给他们提供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环境作保障。

因此,材料什么时候发放,怎样发放,这个看起来十分常见的问题,甚至是被我们老师所忽略的细节,在这两个不同的课堂教学情景中,却显示出了完全不同的效果。

二、交流汇报时

在科学课堂中,有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就是交流汇报时,学生很容易被材料吸引,注意力很难转移到交流汇报中来,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和注意力的不稳定性决定了孩子的这一特点。那么如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交流汇报中呢?这在科学中就显得特别重要。章鼎儿老师,在《桔子》一课结尾,出示了一盏小桔灯,吸引了孩子的眼球。没有说一句话,也没有任何行为暗示,孩子们马上停止了手中材料的操作,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在了小桔灯上,教师就顺利地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学生分组观察稻谷后,在实物投影仪上出示放大的稻谷,当学生说到稻谷的细小部位如小黄点、小洞洞、条纹、小胡须时,用实物投影随即展示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看来如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关注一些细节的设计,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交流汇报时,重复学生的发言。这个细节也往往被我们老师所忽略,并且习以为常。因为重复的时间可以给自己一些思考的时间,却不知学生的发言经常重复,会浪费很多宝贵的课堂时间,使原先连续、精练的教学过程,显得臃肿不堪,而这些重复的发言对学生来说毫无益处。

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中教师除了按照原来的设计进行教学以外,更多是要倾听、捕捉、思考、整理课堂中动态生成的东西,来调节教学的节奏。走快了,放慢些,等等孩子;走慢了,加快步伐,跟上孩子的节奏;孩子走偏了,教师适当引导,引回“正路”。课堂好比是一个弹性球,节奏可快可慢,内容的延伸可宽可窄。这个弹性球的弹性该如何把握,很多时候,一些不经意的细节问题却决定了教学的成败。调控能力、应变能力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折射,而教学的细节却是教学艺术手段的体现。

高效课堂汇报材料篇7

一、抓常规教育促进课堂纪律

科学课的特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因此,课堂中常常出现喧闹、混乱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教学实效。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做法逐渐改善这一状况。

1.上好开学第一节课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我从不上新课,而是组织学生从课前准备、课堂要求、器材的准备与保管、课后的收拾整理、实验报告单的填写等方面进行商议,制定出本班的《科学学习要求》,然后张贴在教室的“公开栏”中,让学生随时明白要求,并在课堂中严格执行。

2.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集体,管好了一个小集体的秩序,整个大集体的秩序也就成功了大半。所以在分组时,应与班主任分的学习小组基本保持一致,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同时,选好组长、记录员、操作员、材料员,并进行培训,今后定期轮换,让每一位孩子体验不同角色,体会自觉维护纪律的重要性。

3.培养良好倾听习惯在科学课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没等老师说完要求,学生就开始动手,课堂一片混乱;在交流时,不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为了避免这些现象,我与学生约定俗成,用师生对接科学格言的形式提示活动的开始和结束。例如,用“大胆实验,小心求证”表示开始,用“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验”表示结束,从而达到组织教学的目的。汇报之前,强调对汇报者和倾听者的要求,并根据表现进行加分奖励。

4.提高器材时敢馐

在科学实验中,除了学校提供的实验器材外,有时需要学生自备器材。如果教师不注意培养学生准备器材的意识和习惯,就会因缺乏器材而影响活动的开展,造成课堂混乱。为此,应做到:提前2至5天列出器材准备清单和具体要求,并告知学生。例如,在教学“模拟‘火山’喷发”这一实验时,除了酒精灯和三脚架外,土豆泥、番茄酱、易拉罐皮、火柴、矿泉水瓶需要学生自备。为了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对自备材料应做出如下要求:土豆泥尽量压碎,保持自然湿度;易拉罐皮留其侧面,保持平整;取适当的番茄酱装入空瓶中,加水稀释。

二、重实验器材调控课堂纪律

科学课的乱象一般都出现在探究活动环节,主要表现为:有的学生无所事事,东游西逛;有的学生你抢我夺,争抢材料;有的学生则把材料当成了玩具,独自享受。而这一切都是材料惹的祸。因此,在使用材料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精心选取材料

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实验的成败。因此,在选择材料时,教师一定要选取利于学生操作,利于帮助学生解释科学现象的材料,提高实验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流动的空气》时,为了能让学生感受空气会流动,我就为每小组准备了一个连通气球装置:在一根吸管两头分别捆上一个气球,其中一个充满气后用线捆扎。实验时,孩子们直接解开充了气的气球的捆线,观察两个气球的变化,从而形象地看到了空气会流动这一现象。

2.有序收发材料实验材料的适时发放、回收,对课堂纪律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如果材料的收发及时、到位,孩子们的兴趣就高,反之就会分散注意力,削弱学习兴趣。所以,对材料发放时机的把握,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例如,在教学《神奇的磁力》时,每种磁铁每组至少各准备一个(保证每人都有一个磁铁),并用盒子装好,由材料员保管。当“探物游戏”开始时,由各个材料员进行分发,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探物游戏”中去,体会磁铁的磁力和分析被吸引物体的材料组成。当“探物游戏”结束后,各个材料员迅速收回磁铁,装入盒中。等到探究活动“哪里磁力大”时,再由材料员取出其中的一块“条形磁铁”进行小组探究。否则,很多学生都会停留在玩耍磁铁中,课堂秩序就会处于无序、混乱中,从而影响活动实效。

3.控制材料数量

材料的数量是每个孩子一份还是每个小组一份,教师应该根据活动的内容灵活设计。一般来说,容易准备的而且需要每个孩子都动手的,就每人一份材料;如果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的则每个小组一份材料。

三、善于评价激励催化课堂纪律

任何一个学生都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在科学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利用孩子的积极情绪对课堂纪律进行调控。比如:某个小组活动时相互推诿、纪律混乱,这样说:“第x小组分工明确,操作有序,老师给他们点赞!”想要学生们达到什么样,就找一个榜样,对其进行大肆夸奖,利用评价的导向功能将学生引向你想要的效果。久而久之,学生们就慢慢形成习惯。同时,结合我校的“小组评价”和“个体激励”机制,给予小组、个人加分奖励。

总之,要想课堂活而不乱,除了加强学生的常规养成教育外,教师也要不断充电,创新教学方法。另外,还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融洽师生关系,逐渐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提高科学课堂的实效性。

高效课堂汇报材料篇8

关键词:听力活动;思维导图;情境;借力

在近几年的江苏高考中,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高考阅读的篇幅越来越长,阅读词汇量也越来越多。词汇是阅读的基础,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中词汇教学的要求,同时又要克服学生词汇记忆效率低下,容易忘记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能针对现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探索出合乎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听力促进词汇教学

由于客观的高考考试环境,高中阶段的听力学习方式、教学设计往往是单一性的,往往是为了听力而做听力。事实上,听力的题材非常广泛,有校园生活、小故事、新闻报道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国际大事,热点话题,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些材料中包含着我们学习所需的大量词汇,所以教师这些材料作为听力的选材,就构建了真实交际语境,学生的兴趣也就调动起来了,这些词汇不再是毫无意义、枯燥乏味的词汇,而是非常鲜活的。

教师在对这些听力材料处理时,可以先引领学生去查询与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比如一段关于在巴西里约奥运会的报道,就可以让学生去关注The origin of Olympics, 网络上有许多相关报道,笔者截取其中一段: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stories about the beginning of the Olympics. One myth says that the guardians of the infant god Zeus held the first footrace, or that Zeus himself started the Games to celebrate his victory over his father Cronus for control of the world...从这段描述文字当中,高中生可以学到很多与Olympics相关的词汇。同样,教师在听中和听后也可以设计多种活动来帮助学生进行词汇的理解和记忆。比如: W:Hello, I’m Sarah Brown. I’m here to tell you about my job as a weather (forecaster). I’ve been it for a television company for seven years. And two years ago I became the head of the weather (department) which has a (staff) of eleven. 教师可以摘选其中一段听力材料,把其中要求高中生掌握的单词或词汇扣除,让学生听写处理。

无论怎样进行听力活动的设计,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词汇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绘制思维导图,促进词汇教学

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 ――William Butler Yeats(教育不是往桶里倒水,而是把火点燃。――威廉・巴特勒・叶芝)。这句话道出了教师职责所在,教师要激发学生智慧的种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寻求知识。所有的新知识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的衍生和再建,因此,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加深现有知识的印象,更加容易掌握新的知识。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简单有效。能够展示拓展性思维过程,体现各级主题间相互隶属关系,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开启人类大脑无限潜能。单个独立的词汇记忆不但非常枯燥,使人昏昏欲睡而且容易遗忘。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发散些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使词汇记忆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借力策略”促进词汇教学

夸美纽斯说过“寻找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却可以因此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动,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这是所有教育者所追求的目标,而词汇教学是英语学习不可绕开的话题,现在的信息传播程度非常发达,因此英语词汇的教学可以向多方面借力。

向文本借力 词汇是语言的表现体和载体,任何词汇脱离语境都是没有意义的,特定的阅读环境会使词汇知识具备独特的学习意义,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对于词汇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通过大量的阅读,材料中会复现课文中的新词汇,通过复现可以增强记忆,克服遗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每周至少要开足一节阅读课,在这一节课中,教师可以从报刊杂志上精选那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

向多媒体借力 语言的学习应该与真实语言素材相关联,生活即教育,对于词汇的教学也不例外。现在多媒体网络非常发达,我们可以利用电影和音乐来提供大量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取语言地道、故事情节优美的美国大片,比如《阿甘正传》《飘》等电影给学生观看,并让学生记住其中的经典对话。同样,教师还可以教会同学们英文歌曲。这些电影、歌曲美轮美奂,在这样的环境下在去学习词汇,就不再是一种折磨,而是一种享受,教师和学生都会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参考文献

[1]任庆梅.以课堂力活动设计促进课文词汇习得[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5(5).

[2]沈峰.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江苏教育(小学教育版),2004(24).

上一篇:基建工程汇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金融工作汇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