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工作方案范文

时间:2023-09-28 13:38:36

管理工作方案

管理工作方案篇1

为切实提高我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抗震救灾及防汛抗旱工作有序开展,现就加强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方案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应急值守工作

一要严格应急值班纪律,实行24小时领导值班制度。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部门要坚持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确保应急通讯畅通,特别是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期间或获知重特大自然灾害预报期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坚守岗位,自觉组织好本辖区、本系统的应急处理工作。二要严肃工作纪律。在应急处置工作中,对擅离职守、措施不力和不服从应急处置安排的单位或个人,要严肃查处。三要做好上传下达,确保信息的及时畅通。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信息报送要求,及时收集汇总有关应急信息。特别是对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或获知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信息,要及时报告。紧急信息要在口头报送的同时,及时用文字形式随后上报。

二、尽快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相关部门要以基层为重点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我市已按照要求成立了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根据实际需要,成立或明确领导机构、办事机构,确定相关责任人员,做到“定人、定位、定责任”;各居委会、村委会等自治组织,要将应急管理纳入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人;各基层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接受属地政府的统一领导。

三、逐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是对各应急预案可行与否的一次检验。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人员力量,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对应急预案结合实际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一是修订和完善专项及部门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是在总体应急预案的指导下,处理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方案。部门应急预案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同级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预案,由各有关部门对应负责制定。目前我市总体预案确定的24个专项预案已编制完成了12个,85个部门预案已编制完成23个,未完成的要抓紧编制,已完成的需要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二是编制和修订重点企业和重大活动安全单项应急预案。化工、冶炼、供水、电力、通信等容易发生灾难性突发事件或事关国计民生的重点企业、市级重点骨干企业也要搞好相应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工作,这项工作由联系分管的市级部门牵头并具体布置落实。较大规模的集会、节会、庆典、会展等活动安全的应急预案,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组织承办单位负责制定。三是编制和修订基层应急预案,继续深入推动应急预案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四进”活动,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全社会应急处置的能力。市政府办公室负责指导检查本辖区内的街道、村镇、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工作,进行安全应急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安全发展的意识。四是要认真组织开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活动。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08年应急演练工作的通知》(兴政办发〔2008〕34号)文件精神,今年按要求要进行11次演练,承担今年应急演练的市级牵头部门,要积极会同相关单位尽快认真组织开展演练活动,按期完成演练任务。

四、大力加强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相关部门要结合救援工作实际,整合现有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森林消防、危险化学品救援、120医疗救护等专业应急队伍资源,改善技术装备,优化物资储备,开展培训演练,努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重点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建立专职或者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并定期开展培训演练,各级各类社会救助团体要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招募、组织和培训,积极参与社会应急救援。专业和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各负其责、互为补充,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伍和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逐步形成以公安消防、武警、、预备役、民兵为骨干和突击力量,以企事业单位、社会救助团体专兼职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全市应急队伍体系。

五、继续做好风险隐患排查工作

管理工作方案篇2

为切实做好出租汽车更新工作,区出租汽车首批投运车辆使用期将于年届满。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根据《建设部财政部公安部等七部委关于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建城〔〕107号)汽车报废规范》国经贸〔〕456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客运出租汽车第二轮更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文〔〕138号)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规定,结合我区出租汽车行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出发点,以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为依据,依照“总量控制、提高档次、进出有序、坚持稳定、规范管理”工作思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顺利推进出租汽车更新工作,为打造精品城区做出新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总量控制原则: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关于出租汽车总量控制。

(二)公开透明原则:坚持出租汽车选型、更新料理等程序公开、透明。

(三)节能环保原则: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车辆。新车投放与旧车退出执行相关的环保政策。

(四)科技进步原则。推广使用科技含量高的经营设备。努力提高出租汽车行业科学化管理水平。

三、组织领导

经区政府研究,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年市上街区出租汽车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出租汽车更新的日常工作,联系电话:联系人:。

四、车辆更新范围及时限

(一)凡在区乡村客运管理部门登记在册的出租汽车均按本方案执行。

(二)凡是年达到报废期限的出租车辆必须在年12月31日前退出出租汽车市场。

(三)对未到报废期限的出租车辆.其车辆使用年限按本次新车入户时间计算,原车辆使用年限不再连续计算使用。

(四)车辆更新时限为年11月30日---年12月30日。

五、车辆更新料理顺序

(一)凡在规定期限内需更新的出租车辆.

(二)出租汽车公司根据个人申请进行核实后.由区乡村客运主管部门审核后下达车辆更新批文。

(三)客运出租汽车公司依照区乡村客运主管部门批文和规定的更新车辆规范、车型购买新车.

(四)区乡村客运主管部门依照本方案的有关规定料理车辆营运等手续。

六、优惠政策

(一)凡在本年度申报更新的出租车辆免缴一个月的管理费。

(二)更新车辆免于当年度行业定期检查。

七、更新车辆要求

(一)车辆美观大方。尾气排放达到国家规定规范,有出租汽车专用配置,符合行业有关要求。

(二)出租汽车品牌经销商的资质必需符合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工商总局三部委联合颁发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方法》有关要求。

1.获得汽车供应商销售书面授权;

2.具有与经营范围和规模相适应的场地、设施、专业技术人员和维修场所;

3.为出租汽车行业提供专项优惠政策及完善的售后服务。

八、特殊问题的处置: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出租汽车经营者必需申报更新车辆:

(一)未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或区客运管理部门批准擅自更换发动机或车架总成的

(二)因故已超过6个月无法正常营运的

九、相应措施

(一)凡是申报更新的车辆。

(二)凡是年到报废年限的出租车辆。更新指标由政府无条件收回。

旧车继续从事营运的由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区客运管理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置。三)凡是年实施提前更新的出租车辆.

十、各相关部门职责

(一)区客运出租汽车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客运出租汽车管理。坚持行业稳定。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出租汽车更新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区财政局要依照上级有关规定加大对出租汽车经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

(三)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工商管理部门、税务部门及区客运管理部门要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对违规经营、无证经营以及旧车料理出租运营手续后继续从事运营现象查处打击力度,维护合法经营者的权益。

(四)区质量技术监管部门要做好对出租汽车计价器的监察工作。严厉打击涉及出租汽车计价器的违规行为。

进一步完善出租汽车运价结构,五)区物价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促进出租汽车客运市场健康发展。

确保出租汽车更新工作公开、公平进行,六)区纪检、监察部门要对出租汽车更新工作实施同步监督。推行阳光政务,切实维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十一、相关要求

各相关单位应积极配合,出租汽车更新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更新工作。

(一)各相关部门要确实重视出租汽车更新工作。认真落实各部门的工作职责。

(二)客运出租汽车企业要认真依照本方案有关要求做好客运出租汽车驾驶员的宣传教育、旧车退出和新车投放工作。

管理工作方案篇3

我办地处*市市中区东南部,有一条河流和三座水库,塘坝、沟渠较多。同时存在低洼地区、危房户、孤寡老人、五保户及学校、幼儿园等防汛重点区域,今年的防汛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根据国家气象局分析预测,今年我国部分地区气候反常,不确定因素增大,黄淮东部地区降雨偏多。我办防洪工程仍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防汛形势十分严峻。为此,街道办事处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为切实搞好2*年的防汛工作,确保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省、市、区有关会议精神,结合我办实际,特制定以下防汛应急预案。

二、指导思想

扎实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对于巩固和发展农村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办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增强安全度汛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履行《防洪法》和《防汛条例》,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建重于防,防重于抢”的方针,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认真做好防汛的各项准备工作,以“预防为主、快速反应、分级负责、统一指挥、部门分工”为原则,努力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目标。把防汛工作作为亲民、爱民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确保全办安全渡汛,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任务目标

要以确保人员安全为首要目标,以全面落实行政首长防汛责任制和部门责任制为核心,切实加强对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的领导和组织,防汛责任人必须在岗到位,及时掌握雨情、汛情和工程情况,发生汛情时要靠前指挥,组织做好抢险救灾工作,避免死伤事件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秩序的稳定。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的原则,通过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精心工作,排查险情,防患未然,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应急准备(具体方案)

办事处防汛指挥部为全办抗洪抢险的最高指挥机关,防汛期间(6月1日—10月15日)符合既定条件和具体指标启动预案,在紧急防汛期,办事处防汛指挥部由主任李广林同志主持工作,组织动员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洪抢险。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听从指挥,承担办事处防汛指挥部分配的抗洪抢险任务。

(一)防汛组织与职责

防汛工作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国家防汛条例规定,防汛工作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遵循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办事处成立防汛指挥部,要求各管理区、村以大局为重,团结一致,紧密协作,共同做好办事处的防汛工作。

1、兴隆街道办事处防汛指挥部

指挥:李广林

副指挥:任景芳杨洪军王兆钢苏瑞刚张书友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邢长福同志任办公室主任,付林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

2、办事处防汛指挥部成员及职责:

水利站:负责防汛管理工作,做好办事处防汛规划与建设,制定办事处防汛预案和防汛抢险措施;对各村危房进行排查登记;负责防汛工程设施的防汛检查,做好河道清杂、清淤、清障工作;协调做好防汛指挥工作;协助安排好防汛救灾所需的电力、物资,保证抗灾需要。

教育科:对各学校危房校舍进行排查,该修补的及时修补,做好撤离方案。

财审所:负责筹集防汛保证资金以及做好防汛抢险资金的调度、调剂工作,并监督使用。

派出所:负责维护防汛抢险秩序和汛期社会治安工作,确保汛期运送抢险救灾物资的车辆船只优先通行;依法查处偷盗防汛物资、破坏水利水文通讯设施的案件,严厉打击破坏防汛的各种犯罪分子;遇特大洪水协助组织群众撤退和转移,保护国家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协助做好清障工作。

卫生院:负责救治因灾受伤的病人,同时加强食品卫生、饮用水的检测,防止疫病流行,保护人民健康。

武装部:组织民兵参与抗洪抢险,疏导救助群众,并协助做好其他工作。

(二)相关单位防汛责任落实预案

1、办事处防汛指挥部全面负责我办的防汛部署和调度工作,全面负责办事处的防汛常务工作及上传下达等任务,是我办事处防汛工作的中枢。首先落实领导包管理区、包水库的责任制(名单附后),并签订责任状。第二、办事处安排值班人员,制定汛期值班制度,做好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做好值班和交接班记录。第三、办事处成立50人的抢险突击队,150人的抢险预备队,500人的抢险后备队,负责防汛抢险队伍培训和演练,积极应用现代化的装备武装抢险队伍,保证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第四、交通、电力、通信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防汛道路、电力和通信设施建设,保证防汛抢险的各项准备落到实处。第五、各有关单位要加强防汛检查力度,对重点部位、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排查,确保安全,不留隐患,不留死角。第六、抓好防汛知识培训工作,在做好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培训的同时,对防汛专业抢险队、预备队、护堤人员等进行全面培训,提高抢险队伍的综合素质。认真总结以往防汛工作的成功经验,加快现代化防汛系统的建设,确保辖区安全度汛。第七、按上级关于防汛工作的规定和要求备足防汛物资,真正做到有备无患,即需即用。

2、各管理区、村要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作到上传下达,确保信息畅通,并成立抢险突击队,有水源工程的管理区、村要组织好专人抢险值班,对水源工程加强值班巡逻,遇有情况及时处理、及时上报。

3、城管部门要对低洼地区、在建工程、危房户、学校、幼儿园等重点部位进行详细排查,每遇险情,要及时预警,并立即安排转移,确定以鸣铜锣为信号,确定安全的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失。

4、人民和武警部队始终是抗洪抢险斗争中能打硬仗、最值得信赖的骨干力量,夺取抗洪抢险的胜利,离不开部队的支援。多年来,部队和武警部队官兵心系地方改革发展稳定大业,心系人民群众安危,作为防汛抢险的坚强后盾,为确保我办安全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需要一如既往地军地双方密切合作,加强军民共建,特别是建立起军地双向协调机制。

(三)三库防汛预案

水库防汛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安全”这一基本原则,要把水库安全度汛和山洪灾害防御作为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水库要在明显处悬挂警示标语。决不允许擅自在汛限水位以上运行。水库因拦洪需要短时超汛限水位运行的,洪水过后要限期迅速降至汛限水位。水库管理单位要加强水库管理和值班,及时查险除险,确保安全。要明确水库防汛安全的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及闸门启闭负责人,水库防汛责任人必须上岗到位,切实履行职责,落实措施、排除隐患,尤其是要将预警和组织群众转移责任及措施落实到村和具体责任人。水库出险,责任人要在第一时间到现场,分析险情、制定方案、组织抢险、转移群众,使普通群众能在第一时间得到预警信息,在第一时间安全转移,切实减少人员伤亡。要做到挂帅必出征、出征必作战、作战必务实,确保三库安全度汛,不出问题。

加强水库防汛值班、巡查和情况通报,水库管理单位必须坚持汛期昼夜值班,加强巡回查险,及时掌握和通报情况。要根据防汛调度决策的需要,及时向上级防汛指挥部上报实时雨情水情。启闭泄洪设施前,要提前通知下游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建立健全巡查制度,落实查险人员、巡查范围,建档建卡备查。对汛期查出的险情,要积极采取应急措施除险,确保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避免造成重大事故。

统一指挥,科学调度,充分发挥水库综合效益。水库调度是水库安全度汛的重要环节,更是充分发挥水库作用的关键所在。水库汛期的调度运用要以保证自身安全为前提,以经批准的汛期调度运用方案为依据,服从有管辖权的防汛指挥机构的调度指挥和监督。要严格按规定的权限实施调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水库的防洪调度运用。汛期时水库汛限水位以上的兴利调度必须服从防洪调度,决不允许以任何借口擅自抬高汛限水位或长时期超汛限水位运行。

1、兴隆水库

兴隆水库位于兴隆二村以东、白土岗村以西,现由兴隆二村全面负责管理。该水库始建于1958年,是一座均质土坝,是在“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中进行的,工程标准低、施工质量差,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已处于病险状态。流域面积7.8平方公里,总库容73.3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0万立方米,调洪库容25万立方米,该工程属病险水库,存在诸多工程隐患,需重点关注。当水库水位达到206.35米时,溢洪道开始溢洪。这时就需要特别关注大坝的安全。要安排专人24小时现场巡逻值班,时刻注意大坝的安全,当溢洪流量达10立方米/秒以上时,要安排好下游沿河村民的转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大岭水库

大岭水库位于大岭村东北,总库容10万立方米,是一座浆砌石重力坝,坝顶溢流。现已完成除险加固,大坝本身不存在安全隐患。当蓄水量离坝顶2米时,需有专人现场昼夜值班,同时做好下游沿河村民的安全工作,并及时开启放水闸阀放水,尽量不要使大坝溢流。

3、矿村水库

矿村水库位于矿村村东,总库容2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5万立方米,调洪库容10万立方米。经除险加固,大坝基本安全,但仍存在高水位时坝体渗水隐患。因此应保持洪水不能漫坝溢流。当水位达到溢流水位2米时,就应开启放水洞闸阀放水,减轻洪水对大坝的威胁。

(四)河道防汛预案

我办辖区内有兴济河、大清河两条河流。沿河各村要加大河道清障工作力度,对沿河房屋建筑,尤其是危房、险房进行全面检查,该加固的加固,不能加固的彻底清除,要尽快进行清淤除障,搞好水系综合治理,确保行洪安全。遇有大暴雨时,要做好转移准备工作,组织好沿河群众快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五)民众转移预案

办事处辖区内有兴隆水库、矿村水库、大岭水库三个水库,汛期防洪任务十分艰巨。今年汛期我市处于全国南北两支多雨带的北支范围,汛期降雨仍将偏多,有可能出现局部洪涝。遇有大暴雨时,要做到技术人员到位,及时观测水库水位,并及时向责任领导汇报,一旦需要溢洪,应立即进行群众转移工作,兴隆水库、大岭水库库区群众转移至兴隆小学,矿村水库库区群众转移至秀山小学。力求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害,把泄洪带来的灾害降到最低限度。

五、做好灾后工作

切实做好防汛抢险和救灾工作,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要及时组织力量,加强巡堤查险和安全检查,及时处理各类险情,确保工程安全。发生灾害的地方,要切实安排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避免疫情的发生,千方百计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住处、有衣穿、有病能医。帮助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要抓紧修复水毁工程,迎战新的洪水,一时难以修复的要落实度汛措施。

六、防御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对防汛工作的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各管理区、村、办事处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落实各项措施,做到组织、工程、队伍、物资四落实,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

2、广泛宣传,深入发动。立足防大汛,抗大洪的工作大局,深入宣传防汛工作的重要性,大力普及防灾应急知识,增强全民的预防意识和自救能力,充分发动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投入到防汛抗洪工作中去,提高防汛抗洪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保持高度警惕,加强防汛值班。办事处、各管理区、村要加强防汛值班,充实力量,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监视汛情、灾情的发展变化,做好信息收集、核查和报送工作;做好洪水调度指挥和抢险救灾物资的调配等工作。

4、要严肃防汛纪律,严格执行汛情、灾情报告制度。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防总“扎扎实实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的要求,及时掌握汛情、灾情,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汛情、灾情准确、及时上报。

5、落实责任,严格奖惩。办事处要切实加强对防汛工作的领导,把行政首长负责制贯穿到防汛工作的全过程,做到思想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指挥到位。严格落实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和包村干部、领导干部包管理区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做到“早部署、严要求、目标明、措施细、责任实”,及时掌握雨情、汛情和工程情况,发生汛情时要靠前指挥,组织做好抢险救灾工作,避免死伤事件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秩序的稳定。坚决克服麻弊思想和侥幸心理,防汛责任人必须在岗到位,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因失职、渎职或工作不力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履行职责,扎实工作,组织严密,指挥得当,防守得力,奋力抢险等出色的完成防汛任务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各责任单位要顾全大局,团结抗洪,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管理工作方案篇4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实施《禁毒法》、《药品管理法》、《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和《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法》,以专项检查工作等为契机,牢牢抓住当前特殊药品监管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坚决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依法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切实规范特殊药品的经营秩序,严防药品从药用渠道流失,切实保护公众健康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重点

通过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加对特殊药品的管理,以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为重点品种,以流通环节为重点环节,坚决遏制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持续加强对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复方甘草片和复方地芬诺酯片以及其他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的日常监管,特别是要督促各经营、使用单位完善特药购买实名制登记制度,遏制特药复方制剂流失的严峻势头,维护正常药品生产经营秩序。

(一)加强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和麻黄饮片的监管

要切实落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监管责任,强化日常监督检查,继续对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经营、使用单位开展巡查,监督经营单位依法使用、经营,严格审查购买方资质证明材料的审核及留存情况,按照规定渠道销售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严格销售票据和结算资金管理,将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位。督促辖区内各经营、使用单位建立健全销售记录及台账,严禁特殊药品流入非药用渠道。

(二)强化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监管

开展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经营、使用单位监督检查,重点核查药品流向,确保药品在合法渠道内流通,严防流失。加强对医疗机构制剂室麻黄碱及其制剂配制、储存、使用的监管,防止流弊。严格执行国家局、公安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经营单位销售行为,销售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经营单位应当查验、登记购买者身份证;从严控制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单次零售数量,除处方药按处方剂量销售外,一次销售不得超过2个最小包装;严禁零售药店开架销售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要对辖区内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经营、使用单位,在检查相关资质证明材料的审核及留存情况、销售票据管理和结算资金流向情况以及药品进货验收情况之外,还要结合药品电子监管网,重点核查药品销售的真实流向,发现药品销售流向异常时,应当立即监督经营单位暂停销售,并请药品流入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行协查。对药品零售单位,重点检查企业执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单次销售限量规定,查验、登记购买者身份证等情况。

(三)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要加大对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流失案件查处力度,确保处罚到位,有力震慑不法行为。发现市场销售出现异常的,要及时提醒,坚决纠正;对违反规定的要通报批评,严肃处理。对发现多次或大量产品流失的经营、使用单位,将暂停或大幅核减其麻黄碱原料药购用审批;对违反规定销售导致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或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流入非法渠道的药品使用、经营企业,应当按照《药品管理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处罚,对涉嫌触犯刑律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四)大力开展宣传警示活动

管理工作方案篇5

一、全面落实“一卡通”强农惠农富农补贴政策

1、完善惠民政策落实保障机制。加强部门协作,认真履行职责,按照我市7个局办通知要求,把“一卡通”管理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基层,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对直接补贴给农民的资金,要全部实行县级统一管理和发放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时足额通过“一卡通”发放到户,坚决杜绝人为滞留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等现象。

2、完善补贴资金发放制度。按照“惠民直达工程”的要求,加强制度建设,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主线,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补贴政策公开、补贴信息公示制度,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根据补贴政策调整,积极与相关金融机构协调,修改完善“一卡通”打卡发放项目“简称”,方便农民群众查询,让群众领到“明白钱”。采取措施,创新方法,及时将“明白卡”发放到户。

3、完善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加强“一卡通”网络系统建设的投入,逐步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财政网络联通,开发“一卡通”网络版软件,将“一卡通”由单机版升级到网络版,同时做好“一卡通”和“惠民直达工程”两个软件对接,确保资源共享,方便应用。加强“一卡通”网络信息系统的运用,逐步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传递和信息。全面建立手机信息平台,让农民群众及时知晓和核对自己所享受补贴情况。

4、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在财政补贴农民资金发放工作中,严格执行“六到户、八不准”工作纪律,认真做好惠农补贴监督服务电话管理和接听工作,及时调查处理和反馈农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强监督检查制度建设,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创新监督检查方式,完善监督检查长效机制,规范补贴资金管理和发放行为,对违规违纪行为,坚持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开展“一卡通”县区间互查工作,对考核和专项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整改到位,推进补贴资金管理和发放工作再上新台阶。

5、完善政策宣传和培训措施。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宣传的准确性、内容的针对性、形式的多样性和方法的实用性,广泛开展惠农政策宣传工作。加强对县(区)农村财政管理和基层财政所人员的政策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一卡通”操作技能,提高落实惠农补贴政策和资金管理水平,更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

6、开展惠农补贴“一卡通”社会大评议活动。根据省财政厅及市财政局开展“绩效创新年”活动的要求,为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财政补贴农民资金、档案管理和发放绩效,在全市开展惠农补贴“一卡通”社会大评议活动。全市各级农村财政管理部门和乡镇财政所,在本地财政部门统一组织和领导下,通过“走下去、请上来”,邀请农民群众、乡村干部、涉农相关部门、社会人士代表和新闻媒体等对惠农政策的落实、“一卡通”发放和服务工作进行大评议,认真总结评议结果。

二、深入开展创建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分局)工作

7、组织规范化创建评比表彰。按照三年创建目标,组织县区开展2012年度创建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分局)考核评比申报工作。省厅组织对申报省级先进单位的乡镇财政所(分局)进行考评验收,表彰奖励省级先进单位。市局将表彰奖励市级先进单位。

8、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督促各地按照“五个统一”要求抓好乡镇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力争9月份全面完成建设任务,10月份省厅组织验收。各地要抓住机遇,积极筹措配套资金,配置和更新计算机、网络服务器、打印机、档案柜、电子显示屏等办公设备,改善办公条件,提高工作效率。要完善办公用房功能设置,抓好乡镇财政所(分局)为民服务大厅建设,提高办公用房综合利用率和服务功能,建立健全乡镇财政所(分局)各项制度和行为规范,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优化工作流程,拓展服务范围,以优质服务树立财政部门良好形象。

9、开展示范县创建活动。经县区申报和市级推荐,选定若干个县区为乡镇财政所(分局)规范化创建示范县和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重点推进县,重点围绕组织机构、业务工作、内部管理、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五规范”要求,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狠抓落实,积极创新,谋求突破,全面持久地开展规范化创建工作,强化乡镇财政“一线服务”和“一线监督”职能,走出一条符合实际、富有特色、具有一定引领示范效应的规范化创建之路,全面深入推进全省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分局)创建工作。

三、建立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机制

10、制定监管工作流程。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办法和流程的通知》,制定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通达、公开公示和抽查巡查等重点环节工作办法和流程,为建立规范的资金监管操作机制提供制度保障。各地要认真贯彻财政部和省财政厅文件要求,并结合贯彻落实省财政厅《关于加强乡镇财政所监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的通知》和省财政厅、省农委、省林业厅、省水利厅《关于切实如强财政支农资金和项目监督管理的实施意见》,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操作制度,建立健全县区财政部门内部、财政与项目主管部门、县乡之间支农项目和资金监管协调运转机制,积极探索有效的监管模式,在一些重点项目和重点领域的资金监管方面取得突破。积极做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情况检查工作,并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进行考评。

11、继续完善“百名乡镇联系点”制度。完善“百名乡镇联系点”工作制度,完善定期报告制和年度淘汰制,调整部分联系点,市级要加强监管检查和指导促进,建立健全考核奖励制度,推动联系点积极开展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分局)创建,积极建立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机制,着力发挥联系点先行先试、示范带动作用。

四、做好“两税”征管职能划转后续工作

12、继续做好职能平稳移交工作。接照省政府的决定和要求,继续配合市地税局、市编办落实划转方案,认真做好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移交地税部门的工作。

13、继续做好划转后续工作。加强与地税部门协调和联系,按照国家税务总局要求,配合地税部门完成2012年度税收报表编制及上报;做好过渡时期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票证印制发放领用等工作;做好税收收入专户清理销户等业务。

五、扎实开展“绩效创新年”活动

14、深入开展“绩效创新年”等主题活动。以提升服务农民、服务基层绩效为目标,围绕“五个创新”,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绩效创新实践。深入推进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弘扬沈浩精神,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注重实效,积极构建创先争优长效机制。

管理工作方案篇6

第23号

《**市河道管理办法》已于**年6月12日经市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自**年9月1日起施行。

市长陈树隆

****年八月九日

**市河道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河道堤防管理,保障防洪安全,发挥江河湖泊堤防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河道(包括湖泊、人工水道、沟渠、撇洪沟、塘坝等)。

第三条我市对河道的管理按水系实行分级管理与统一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市区建成区内的河道仍按现有管理体制进行管理。

第四条本市堤防中的涵闸、通道闸按照“谁使用、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使用者或受益者负责闸门和启闭机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包括汛前封闭、汛中看护、汛后开启等),河道管理部门负责检查、监督和技术指导。

第五条开发利用河道水、土资源和整治河道、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服从流域综合规划和防洪的总体安排。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河道管理工作的领导,及时处理防汛和河道管理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七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河道主管机关,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的河道主管机关。

第八条市河道主管机关管理河道的主要职责:

(一)根据上级河道主管机关的规定确定本行政区域内河道的防洪标准;

(二)审查和转报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所建工程的规划设计,并监督实施;

(三)编制、执行本行政区域内河道堤防的岁修计划;

(四)制定、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防洪调度方案;

(五)拟定本行政区域内河道清障计划和实施方案,并督促实施;

(六)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河道综合开发利用、防治水害规划;

(七)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河道水政监察巡查制度;

(八)负责处理一、二级堤防和跨县(区)河道管理方面的其他工作。

第九条县(区)河道主管机关管理河道的主要职责:

(一)审查转报本行政区域内河道管理范围内所建工程的规划设计;

(二)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执行本行政区域内河道的综合开发利用规划、防治水害规划、防洪调度方案和清障计划;

(三)管理、维修本行政区域内的河道,保持工程安全完整;

(四)筹集并统筹安排河道工程维护、除险加固、更新改造和管理运用等专项经费;

(五)建立本行政区域内河道水政监察巡查制度;

(六)处理本行政区域内河道管理方面的其他工作。

第十条市、县(区)河道管理机构行使同级河道主管机关授予的职权,具体实施管辖区域内的河道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繁昌县、三山区设立的长江河道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长江河道的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市河道管理机构的指导。各县设立的内河河道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内河河道的管理工作。五万亩以上圩口按管辖区域设立的河道管理机构,行使县河道主管机关授予的职权,负责管辖区域内河道的管理工作。

第三章河道整治与建设

第十二条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河道整治、修建工程,建设单位和个人在按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前,必须按下列程序将工程建设方案报河道主管机关审查:

(一)在市长江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工程的,由工程所在地河道管理机构提出意见经同级河道主管机关初审,逐级上报省河道主管机关审查;

(二)在城南、城北防洪圈堤管理范围内整治河道、修建工程的,由工程所在地河道管理机构提出意见,报市河道主管机关审查;

(三)在其他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工程,由工程所在地河道主管机关审查。跨县(区)的河道报市河道主管机关审查。

涉及岸线的,应依法取得岸线使用许可;涉及航道的,应事先征求交通、海事、港航部门的意见。

第十三条经批准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工程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按审查意见和审查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施工中应当接受河道主管机关及河道管理机构的监督、指导,竣工后应有河道主管机关及河道管理机构参加验收,确认符合防洪安全标准的,方可启用。

第十四条河道的设计洪水位,必须以河道主管机关确定的数据为准。

跨越河道的桥梁和栈桥等建筑物,其梁底必须高于设计洪水位,并符合防洪和航运的要求。

跨越河道的管道、线路的净空高度必须符合防洪和航运的要求。

在河道两岸及滩地修建码头、泵房、船台、道路等建筑物及设施,一般不得伸出岸滩或超出滩地的高程。确需伸出岸滩或高出滩地的,应尽可能减少阻水面积,并经河道主管机关批准。

第十五条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的工程所涉及堤段的维修、管理和防汛任务,在建设期间由建设单位负责,工程交付使用后由使用单位负责,河道主管机关及河道管理机构应当检查、监督和指导。

第十六条确需利用堤防或护堤地兼做公路的,必须按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程序履行报批手续,并按规定要求施工。

未铺路面的堤防,在泥泞期间,除防汛抢险车辆外,其他车辆不得通行;已铺路面的堤防,除防汛抢险车辆外,河道管理机构应根据路面铺设标准对其他车辆限制通行。

第十七条城镇建设和发展不得占用河道滩地。沿河城镇在编制和审查规划时,应当事先征求河道主管机关的意见。

第四章河道保护

第十八条有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两岸堤防及护堤地;无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为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以内的区域;长江干堤及其成圈堤防的以山代堤段,其管理范围不小于相邻堤防的管理范围。

第十九条堤防两侧必须有护堤地,凡已预留、征用、划拨、历史形成或公认的护堤地,包括堆土区、加固堤防填塘区、外滩地、压渗平台、防渗铺盖和减压井等,属于国家所有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由市、县(区)人民政府登记造册,确权发证,埋设界桩,由河道管理机构负责管理使用;属于集体所有的,其使用接受河道管理机构监督、管理。

新建堤防或尚无护堤地的堤段,由市、县(区)人民政府按批准的堤防设计标准划定护堤地:

(一)长江江堤,临水侧不得少于50米,背水侧不得少于30米;

(二)市区的钢筋砼防洪墙,临水侧所有的坡地、滩地,背水侧从原土堤脚起不得少于10米,从防洪墙起不得少于15米;土堤临水侧不得少于30米,背水侧不得少于20米;

(三)5万亩以上圩口堤防,临水侧不得少于30米,背水侧不得少于20米;

(四)其他河道的堤防,临水侧和背水侧均不得少于10米。

第二十条堤防两侧营造防护林、条,必须符合防洪安全要求。

河道堤防的防护林、条,由河道管理机构负责组织营造和管理,间伐、更新必须经县以上河道主管机关批准;进行抚育、更新性采伐和用于防汛抢险的采伐,按国家规定免交育林基金。

第二十一条禁止从事下列活动:

(一)在河道内修建围墙、围滩、房屋等阻水、挑流工程,设置拦河渔具,弃置矿渣、煤灰、泥土、垃圾、沉船、排筏;

(二)擅自在堤防、护堤地范围内建房、放牧、开渠、打井、挖窖、立窑、埋葬、挖塘、取土、采砂石、爆破、开展集市贸易;

(三)在堤防安全保护区进行打井、钻探、爆破、挖筑池塘、采石、取土等危及堤防安全活动;

(四)在堤身铲草皮,挖堤筑路,傍堤蓄水;

(五)在堤身防渗铺盖、压渗平台上植树;

(六)在堤身、岸坡及临河十米宽的滩地上耕种;

(七)在河道防护林以外的河滩地、行洪通道内栽植高杆作物;

(八)在水闸管理范围的水域内捕鱼、停船(闸管单位因工作需要除外)。

第二十二条禁止在城市防洪墙顶平台及通道行驶各类车辆,损坏防洪墙设施、翻越栏杆、穿越和跨越防洪墙进行黄砂运输等活动。

第二十三条进行下列活动,必须报经河道主管机关批准;涉及其他部门的,由河道主管机关会同有关部门批准:

(一)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石、取土、淘金等;

(二)在河滩地存放物料,开采地下资源,进行考古发掘和修建工程设施;

(三)填高河滩地面、向河道内抛石、沉梢以及进行其他影响河道泄洪和堤防安全的活动;

在内河河道内采砂,必须领取河道主管机关颁发的批准证书,方可开采;在长江河道内采砂依据国务院《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长江堤防、城市圈堤、5万亩以上圩口堤防等重要堤防应当划定安全保护区(一般堤段管理范围外100米内,砂基堤段管理范围外200米内)。在安全保护区内一般不得钻探、爆破、挖矿、打井、挖塘等,特殊情况确需进行的,应征得河道主管机关同意。

第二十五条在河道、涵闸管理范围内禁止堆放、傾倒、掩埋、排放污染水体的物体。禁止在河道内清洗装贮过油类或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容器。

因排污危害水工程安全的,河道主管机关有权责令排污单位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排污单位负责修复或赔偿。

第二十六条开发利用河道管理范围的水、土资源,应符合江河综合利用规划,不得影响防洪安全,不得损坏堤防和水工程。

河道滩地不得占用,确需临时占用的,应当经当地河道管理单位同意,严格控制占用时间,并按规定向河道管理部门缴纳占用补偿费。

第五章河道清障

第二十七条下列阻水障碍,必须限期改建或者予以清除:

(一)严重束水危及安全泄洪的桥梁,未经批准在河道内修建影响安全泄洪的码头、栈桥、泵房、船台、渡口等;

(二)河滩地上的围堤、围墙、房屋、高杆植物(防浪林除外)及其他阻水建筑物;

(三)河滩地及行洪区内修建的影响行洪安全的道路、渠堤;

(四)河道内弃置的矿渣、砂石、煤灰、垃圾、泥土等;

(五)河道内堆放的影响行洪的物料,设置的拦河渔具,沉置的船、排筏;

(六)按规定需要铲除、铲低的生产圩堤;

(七)其他影响河道安全泄洪的阻水障碍物。

第二十八条长江干堤、5万亩以上圩口堤防堤身及护堤地内已有的各类危及防洪安全的建筑物必须限期拆除。

第二十九条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阻水及危及防洪安全的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由河道主管机关提出清障计划和实施方案,由市、县(区)防汛指挥部责令设障者在规定的期限内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由市、县(区)防汛指挥部组织强行清除,并由设障者负担全部清障费用。

第六章经费

第三十条河道堤防的运行管理费用,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原则,由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分别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第三十一条受益范围明确的防洪工程,河道主管机关依据规定向受益区的工商企业、农场、城镇居民和个体经营者,收取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征收办法及标准由市河道主管机关会同市财政、物价部门另行制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二条建设项目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土地、设施或损坏河道工程的,建设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第三十三条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取土等,必须向河道主管机关或河道管理机构缴纳河道管理费。

第三十四条河道主管机关收取的费用,纳入同级财政统一管理,专项用于堤防工程的维护、管理和设施的更新改造,结余资金可连年结转使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和挪作他用。

第七章罚则

第三十五条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恢复原状;逾期不拆除、不恢复原状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单位或者个人负担,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修建水工程,或者建设桥梁、码头和其他拦河、跨河、临河建筑物、构筑物,铺设跨河管道、电缆,且防洪法未作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有关手续;逾期不补办或者补办未被批准的,责令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逾期不拆除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单位或者个人负担,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虽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但未按照要求修建前款所列工程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按照情节轻重,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除障碍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在江河、湖泊、水库、运河、渠道内弃置、堆放阻碍行洪的物体和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及高杆作物的;

(二)围湖造地或者未经批准围垦河道的。

第三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侵占、毁坏堤防、护坡、护岸、闸坝等水工程及其设施,毁坏防汛、水文监测、水文地质监测设施的;

(二)在水工程保护范围内,从事影响水工程运行和危害水工程安全的爆破、打井、采石、取土等活动的。

第三十八条在长江河道内非法采砂的,按照《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及《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九条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对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不,又拒不执行处罚决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条妨碍河道监理、河道管理人员执行公务,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河道主管机关、河道管理机构和闸管单位的工作人员,、和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河道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本办法由市水务局负责解释。

管理工作方案篇7

一、工作目标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宗旨,以强化住宅小区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为主线,社区长治久安为核心,全面推进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防范措施、化解矛盾纠纷、完善公共服务,确保我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各民族团结进步,营造和谐、稳定、文明、安全的人居环境。

二、管理体系和职能职责

为保证社会服务管理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在不打破原有层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化管理,在原有基础上提档升级,在启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同时,动员一切皆可参与的部门和社员共同来完成社区的服务管理工作。

(一)成立镇社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维稳工作的副县级领导担任组长,镇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在镇成立社会服务管理办公室,落实专人2—3名负责社区管理工作(公益性岗位人员),办公室设在镇政府,由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镇分管维稳工作副书记的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

主要职责:领导社区服务管理工作,安排部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区环境整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外来人口管理,落实重点人员的管控措施和收集整理核实社区上报的情报信息等工作。解决下级管理部门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惠民政策的贯彻执行工作。并对综治成员单位、社区办公室、网格员、安保人员进行目标考核。

主要责任人:镇党委书记、镇长。

(二)成立社区服务管理站,配备工作人员1-2名,由社区干部兼任。其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本辖区工作的具体安排部署和网格员的管理指导,负责解决网格内群众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和社情民意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组织“网格员”和各机关单位信息人员开展工作,负责指导“网格员”和机关单位信息人员的开展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各项安保工作。

成立县镇保安公司,主要负责社区各单位和居民居住区保安人员的招录、培训和管理。

主要责任人:两个社区大党委书记、社区主任

(三)网格化建设所划分的17个网格配备网格管理员27名(公益性岗位),“网格员”在社区服务管理站的领导和指导下,负责对各个网格的巡查巡逻工作,外来人员的登记和情报信息的收集上报、群众临时事务的处突工作。

每个社区配备片警2名,共4名干警。配合网格员开展治安巡逻和治安执法工作。

主要责任人:公安局负责人、网格员

(四)小区管理

1、单位门卫制度。各单位按照需求,由保安公司派出保安人员,保安人员负责本单位进出人员、车辆的登记、夜间巡逻等工作。负责向单位报告安全隐患,积极提出整改意见。

各单位主要领导是该单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主要责任人,单位信息员配合门卫向本网格人员报告本单位的相关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

主要责任人: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保安公司。

2、居民居住区。小区按照单位管理,实现门卫制度;其他居民居住区,划分为17个居民自治小组,选配小组长17名,承担本小组的治安巡逻、社情民意收集上报和外来人员登记等工作,实现居民自治。

主要责任人:社区居委会、保安公司

三、工作目标

通过关注民生、提高服务群众满意度、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及时掌握人口情况、治安情况、维稳情况、生活质量等情况。帮助协调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带领和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平安创建工作,维护本辖区社会政治稳定。

四、工作要求

各综治成员单位、派出所、社区和业务公司要充分认识社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社区管理工作作为确保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建设工作来抓,把解决严重影响居民安全的问题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作为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实现长治久安的战略任务,有针对性的制定近期整改措施和长期工作规划,常抓不懈,抓出成效。社区大党委在镇党委领导下,组织领导本辖区各支部,安排部署本网格的社区管理工作;组织党员服务队为社区居民提供科技、法律、医疗卫生、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五、经费保障

为使工作得以顺利推进,整合公益性资金和其他资金,适当提高“网格员”补助标准,配齐社区管理队伍所需的服装和装备等必需品,要做好经费预算,严格把关,确保社区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

六、强化监督考核

1、明确责任。细化单位部门、民警、网格、小区等不同层面责任主体的职责及任务,尽量优势互补,工作不留空档,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

2、狠抓落实。要强化日常工作和督查。作为每一个责任主体,要按照方案的要求以及自身的任务,有条不紊地付诸实施。各网格、小区、街道要通过社区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社区治安管理,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管理工作方案篇8

综合治税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完善综合治税网络,依靠征管方式、征管手段、征管机制的创新,提高税收收入计划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建立健全适应我区经济发展的综合治税工作新机制,形成政府依法管税、税务部门依法征税、相关职能部门协税护税、纳税人依法缴税、社会各界综合治税的良好局面,实现“政府主导、财税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信息共享”的综合治税新格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二、指导原则

(一)依法治税原则。有关部门和单位在社会综合治税活动中依法实施监督和协助管理,向税务部门提供涉税信息,必须依法办事,不得超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行使权力。

(二)客观公正原则。综合治税工作要在客观公正的前提下,增强执法管理的透明度,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优化税收环境,保证税收征收管理的正常运行。

(三)监督制约原则。综合治税工作必须在区综合治税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监督以及税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

(四)积极稳妥原则。在各乡镇、各街道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建立健全区级、乡镇(街道)、村级(社区)三级综合治税网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

(五)综合治理原则。大力发挥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参与税收监督管理的重要作用,协调配合,建立健全“税收制度法治化、税收管理社会化、税源监控多元化、社会监督国民化”的新型立体式、网络化的税源监控体系,共同促进社会综合治税工作。

三、组织领导

为使综合治税工作开展更加有序、高效,成立区综合治税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全区综合治税工作。负责建立健全全区综合治税工作组织网络,指导、督促综合治税各成员单位开展协税护税工作;定期召开综合治税联席会议,公布综合治税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负责对综合治税各成员单位的协税护税工作进行考核。领导小组组长由区长担任,常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财政、国税、地税、发改委、经信委、住建委、农林水委、监察、审计、教育、科技、民政、卫生、文广体旅、人社、商务、统计、公安、国土、工商等部门以及各乡镇、各街道行政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综合治税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财政局,由财政局长任办公室主任。

四、加强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的控管

(一)加强房地产业税收管理。加强对房地产交易环节的税收管理,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房地产或向购房者收取预收款时,须使用地税部门监制的销售不动产统一发票,按规定缴纳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契税等有关税收。

(二)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对从事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及其他工程作业的建筑施工单位和个人要按项目管理的要求申报缴纳税费;外来承揽、中标的施工企业,要到税务部门办理报验登记手续。工程结束后,没有取得税务部门完税证明的,建设部门不予进行竣工决算。财政投资的工程项目,项目单位向财政部门申请支付工程款时,须出具各项目施工单位提供的当期发票和完税凭证。

(三)加强物流运输业税收管理。地税部门应加强与运管、交通、海事等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运输车辆(船舶)营运证的换发、车队管理、货运市场运行等情况,全面获取各运输企业的车辆数目、车辆型号及车辆变动等真实信息。国税、地税部门应加强联系,互通信息,对企业抵扣增值税的情况进行交流核实。税务部门应对运输企业开票情况实行动态监控,落实“警戒线”制度;定期实地到运输企业的经营场所、仓库等地方巡查,认真审阅运输企业与委托单位的合同,全面掌握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坚决堵塞虚增运输收入、骗取增值税抵扣额的行为。

(四)加强服务业税收管理。税务部门要加强对餐饮业、娱乐业、洗浴、足疗、网吧、房屋出租等行业的税收监督检查,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要协助税务部门检查管理。对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税务登记的业户,主管税务部门要责令其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的,经主管税务部门提请由工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公安派出所、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房屋中介机构和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部门要及时向地税部门提供房屋出租信息,协助地税部门加强税收管理。

(五)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税收管理。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按照规定,统一使用地税部门监制的发票。卫生部门要加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认定管理。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医疗卫生收费取得收入的用途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税务部门。

(六)加强教育培训机构税收管理。教育主管部门要配合税务部门依照相关规定,将所有教育、培训机构纳入税务管理,按规定统一使用税务发票,应税收入按期足额申报缴纳有关税款。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教育培训机构收费情况、收费标准的监督检查,定期向税务部门反馈信息。

(七)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应税收费项目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经营性收费项目,要按规定进行税务登记和申报纳税,财政部门方可发放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应税项目应使用税务机关监制的发票。

(八)加强对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收管理。对各类科技、福利、劳服、外资、吸收下岗职工再就业和从事个体经营等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民政、人社、科技、商务、税务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取消相应资格。

(九)加强对零散税源、异地缴纳税源的税收管理。建立和完善社会协税护税体系,加快个体税收征管社会化进程。推进各街道个体税收协税护税组织建设,成立街道财税所,统一组织协调本辖区内个体税收、零散税收的源头控管和纳税服务。税务部门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加强对零散税源、异地缴纳税源的管理,本着有利于税收控管的原则,健全完善税务干部委派制度。

(十)加强跨国税源的税收管理。税务部门要加强对跨国税源的分析,规范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加大反避税工作力度,建立与发改委、商务局、住建委、公安局、文广体旅局等政府相关部门信息互通互联制度,加大对企业跨境交易、投资、承包工程、提供劳务和跨境支付等业务活动的监控力度,切实维护国家经济。

(十一)加强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治理。公安机关要与财税部门密切协作,对税务机关移送的案件要积极侦查,严厉打击偷税、抗税、恶意欠税和发票违法犯罪等行为;财政、税务和审计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发票购买、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

五、综合治税相关部门主要工作职责

(一)事前税收行为审验。相关部门在办理纳税人特定事项时,要求其提供税务部门的纳税凭证(如纳税申报表、税收缴款书等)并审核验证,发现其存在应缴未缴、少缴税款等税收违法行为的,将信息反馈税务部门,待其补缴税款或纠正违法行为后方可予以办理。

(二)通力配合即时协作。根据税收征管工作需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相关部门要积极协助和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履行职务,保障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堵塞税收流失漏洞。

(三)定期提供涉税信息。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能职责,定期向区综合治税办公室传递涉税信息。

(四)组织协税护税网络。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根据组织收入工作的需要,完善协税护税网络,积极发挥财政所(财税所)职能,宣传和发动社会中介机构、村(社区)、物业管理企业等单位积极参与综合治税,定期向综合治税办公室提供相关涉税信息。

综合治税相关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和信息传递内容见附件。

六、工作制度

(一)建立综合治税工作例会制度。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综合治税领导小组会议,分析全区税收收入形势,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

(二)建立奖惩制度。建立健全综合治税考核考评机制,制定社会综合治税考核办法,并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中。每年底由综合治税领导小组按照考核办法的要求,对综合治税工作中各单位职责的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对在工作中不履行职责,导致税款流失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严肃查处。

(三)建立涉税信息共享制度。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税务部门做好本辖区、本系统的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明确一名精通业务的信息员,负责信息传送,通过网络、书面或电子信息等形式,及时提供本部门、本单位的涉税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税收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面广量大,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各部门要把综合治税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特别是成员单位要予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的协调工作,确保综合治税工作顺利开展。

(二)明确责任,严肃纪律。各部门在综合治税工作中,要认真履行自身职能职责。涉及事前税收行为审验的部门,要严格执行,对纳税人未按规定纳税或有税收行为的,坚决不予办理;涉及即时协作的部门,应积极与税务部门建立协作制度,一经税务部门提请应当受理,不得借故拖延或变相拒绝;涉及提供涉税信息的部门,应定期及时准确的向综合治税办公室提供涉税信息。严级、乡镇、街道之间相互挖税、混库行为,一经发现,除调整财政收入外,并扣减等额财力;区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税收秩序规范有序。

(三)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各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必须密切配合,协调一致,要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的要求,尽快建立起全区综合治税网络。税务机关与公安机关要密切配合,严厉打击各种涉税违法犯罪活动,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

上一篇:网络安全保障工作方案范文 下一篇:迎接巡察工作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