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金融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20 21:09:52

英语金融论文

英语金融论文篇1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商务英语教学;教学影响;教学改革;教学策略

一、引言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一个持续的、难以预计的过程,这就是后金融危机,他给世界经济造成的破坏甚至大于金融危机发生时期,而商务专业对于外贸行业的依附度很高,受后金融时代的影响也较大,这就导致了商务英语教学必须改革,以适应后金融时代市场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几率。因此,后金融危机时代需要对商务英语教学进行科学的、详细的、切合社会实际的思考,以促进大学培养人才质量的提升。

二、后金融危机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影响

(一)后金融危机对电子商务学生就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缓步增长的阶段,甚至一些国家和地区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经济出现了负增长,全球的贸易格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我国经济受其影响的程度也更为明显,出现了生产企业销售难、外贸行业产销低迷、学生就业困难等等问题。针对大学生就业方面,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第一,就业岗位少与毕业人数增加的矛盾,虽然国家在不断的扩大学生的就业面,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但相对于毕业生数量的增加,社会就业岗位明显太少。此外,受后金融危机影响,很多大企业开始裁员、减少招聘,甚至一些大企业都不再向校园进行招聘,这就是学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第二,各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增多了,但毕业生的质量并未得到有效的提高,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社会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不断的提高,高校很多的毕业生都难以适应当前的局势,这就造成了部分企业招揽人才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奇怪现象”,一边是人才的紧缺、一边却是大学毕业生的相对过剩。第三,高校培养人才的思想、理念滞后,大多数老师、学生还不能认清后金融危机时代人才培养的紧迫感和社会真实的需求,这就造成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难,很多改革只停留在形式上,致使高校毕业生成为“低不就,高不能”的“剩才”,这种人才培养现状很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对高校教育最为显著的影响结果。

(二)后金融危机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影响

商务英语所依附的行业是外贸商务,其就业的主要“阵地”是外贸出口类企业,而这一类企业的发展对外有很高的依附性,国际经济局势的变化对其有很大影响。例如,生产类企业,其产品的附加值不增加,在价位降低的情况下其盈利就会受到影响,且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能只依靠产品价位,这就导致了企业的订单减少,企业的生存面临巨大的压力,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可能在扩充人力资源,高校学术的就业岗位就在减少。又如,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延续,很多企业经营落魄,甚至倒闭,这就导致了大量的失业人员流入社会,这些员工岗位工作经验丰富,无疑是毕业生强大的就业竞争对手,学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由此可见,后金融危机对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商务英语教学应充分的考虑当前后金融危机的特点及其可能演变的趋势,以提高学校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的接轨,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后金融时代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结合当前社会用人实际有规划、有步骤的进行教学改革。第一,创新商务英语教学思想、理念,这一改变可以重塑广大师生的教育观、学习观,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能理性的看清形势,将长期事业目标和短期实际规划相结合,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更为科学、理性的求学环境,也使高校的教学总体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第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中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应用拓展了学生对未来职业岗位的见识,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综合就业能力得到了提高。例如,实训教学中,场景设计的一些商务谈判中的突发事件、经典案例等,不仅有利于学生练习商务英语所学知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事件、处理事件的能力,这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好处。第三,当前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优化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有更强实力,也使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更能符合当前社会需求,提高了高校培养人才的综合质量。

四、后金融危机时代商务英语教学策略探讨

(一)认清人才需求市场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看似“人才饱和”,社会工作岗位紧缺,其实不然,只是社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商贸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更高,这一行业、企业紧缺的是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针对社会需求,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知识的学习、掌握及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工作岗位上的技术能力,以人才推动企业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其次,树立产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将商务英语的教学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例如,和外贸企业联合教学,让学生在教学参与过程中接触实际的工作岗位,以此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又如,实施产教结合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体会商务英语知识的内涵和应用,可通过实际定岗训练、软件模拟训练等手段,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如商务英语谈判中用英语联系对方企业的相关人员,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谈判过程中很多细节是需要注意的,有可能是影响谈判结果的关键,在商务英语教授中学生不一定能充分掌握文化差异的特点、对商务谈判的影响等,应用模拟实训软件使学生对不同的文化产生兴趣,从而纠正学生英语商务谈判中的“中式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更优秀的职业能力。再次,引导学生认清人才市场需求的现状,培养学生独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商务英语教学参与中树立远见的职业规划,避免学生毕业后择业、就业的盲目性。例如,在教学中以我的职业和未来为主体进行讨论、辩论,让学生用英语阐述自己的观点、理想等,以此树立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正确认识。又如,通过职业情景模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商务英语应用的实际状况,以此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应用能力,同时使学生树立远见的学习计划,重视商务英语学习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进而增强其职业能力,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实力。

(二)以社会需求为本大力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

培养社会需求人才是高校教学的本职工作,后金融危机时代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更显重要,这就需要商务英语教学更好的调整教学策略。第一,以社会需求为根本进行人才培养,当前社会形势下,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中低层商务英语应用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商务外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这就需要商务英语教学进一步拓展思路,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该行业的高端人才,如上述的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等,以此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第二,现代行业岗位上对于知识的应用趋于综合性,也就是人在岗位上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具有很强的职业专业素养,还要具有很强的合作能力,对于职业岗位的相关技术、技能、知识等有很广泛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这就要求商务英语教学不能仅仅只停留在专业的层次,要引导学生向相关领域探索、发现,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端的复合型人才。第三,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及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能让学生广泛涉猎而无一精湛,要严格要求学生的商务英语专业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涉猎别的领域,将其融合到商务英语的应用实践中,以此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具有更强的实力。

(三)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是适应社会岗位需求,使学生能够在就业后有个更好的发展,从而实现学生的职业梦想,同时也提高学校的声誉,使学校在教育领域有更好的发展。在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结合市场人才需求,从专业、心理、体质等多方面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实训教学软件应用中,设置突发事件场景,如接机时对方的电话失去联系,在此情况下学生该如何应付这样的突发状况;又如,在联系商务业务洽谈中,对方通过电话要求企业的相关资料,在这种状况下那些资料能给、那些资料不能给,等,这些都可通过实训对学生的认知加以强化,使学生能够在动态的事件发展过程中恰当的应用知识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在实训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在工作中有更加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态度。其次,以动态的眼光看待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改革开放之初,商务英语人才非常紧缺,当时商务英语中低档次的应用人才的培养就是社会的需求,在培养人才中,以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应用为主要的培养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商务英语中低档的应用型人才已经饱和,当前社会需求的是高端的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商务英语教学更要注重人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所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该行业的高端人才,具有很强的知识灵活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提能力。因此,就需要和企业、公司联合教学,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商务英语应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发现自身性格、思维等方面的一些不足,进而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结合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加以完善,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具有更高层次的职业素养。再次,商务英语教学中应用功能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应用小组讨论教学法,以此提高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使学生的才华得到更好的施展。又如,在实训教学当中,应用科学、客观的褒奖教学法,使学生自己探索商务英语实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自省的习惯,使其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独当一面,发挥自身更大的潜力。再如,以商务英语实训组织、辩论赛组织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某一项事件的组织、安排能力,使其在协商、沟通、规划等工作中不断的提高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五、结语

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经济的发展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在此情况下培养商务英语人才必须从实际出发,从社会需要出发,重视学生商务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其在众多的不确定因素中找到发展的机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造就学生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辉煌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刘艳,储滨秋,顾晓彬,等.浅析如何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融入高职商务英语教学[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7):57-58.

[2]成焱霞.基于网络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6):149-150.

[3]石磊.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下的商务英语信函写作实践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5,(4):31-36.

[4]于善波,刘宇会,陶珊珊.后危机时代大学生的就业诉求及解决对策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3,(9):168-169.

[5]李胜军.金融危机背景下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3,(18):183-183.

英语金融论文篇2

(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1620)

摘 要:随着金融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际化金融人才的匮乏日益成为制约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适应金融全球化的趋势加强金融专业双语教学,使我国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金融业的发展变化,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作者分析了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和不足,探讨了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改革路径。

关键词 :金融;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2-0212-02

收稿日期:2014-06-19

作者简介:葛静(1981-),女,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一、高等院校开展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

由于我国高等院校金融专业双语教学起步较晚,整体上还比较滞后,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如:缺乏优秀的双语教师,教材建设比较滞后,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不够科学,激励机制不完善等。

第一,教学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能够胜任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金融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目前高校这方面的师资力量匮乏,很少有学者能够用全英文在国际主流金融经济类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这与国内学者专业英语水平不高有较大的关系。

第二,教学内容存在缺陷,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教材建设比较滞后,适合学生使用的规范化的专业英语教材比较匮乏;基本采用“课堂讲授法”等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缺乏有效的互动,学生实际处于背诵词汇、句型的状态,双语课有变成了翻译课、听力课的倾向,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第三,教学重点不够突出,英语教学比重较低。不少高校在开展双语教学时,将重点放在了金融词汇的翻译上,忽略了对专业理论的讲解和运用,有偏离金融专业知识教育这条主线的现象。此外,金融专业双语教学中英语教学的比重不高,汉语教学仍占主导地位。

第四,双语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激励与评价机制滞后。双语教学具有“教学难度高”等特点,需要投入数倍于普通课程的精力。一些高等院校虽然倡导双语教学,但没有把双语教学和母语教学分开对待,缺少必要的激励措施,在课筹、职称评定等方面吃大锅饭,大大影响老师投入英语教学的积极性。

二、加强高等院校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紧迫性

(一)现实需要:有助于培养国际化的金融人才

国内的金融人才熟悉本地市场,但对于国外金融市场和国际惯例不够精通,能够善于国际运作的高端金融人才更为紧缺。这与高等院校英语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分离的体制有很大关系。英语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分离的体制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了很久的英文却看不懂专业文献,不懂得国际惯例。加强金融专业双语教学,一方面能引导大学生运用英语学习西方先进的理论和知识,掌握国际上金融领域的最新理论和知识;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促进国际交流水平的提升,这对于国际化的人才储备具有重要意义。

(二)内在动力:有利于完善高校金融专业学科体系建设

与国外相比,国内金融学科无论理论研究还是社会实践都有较大差距。国内金融专业主干课程主要是以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为核心的宏观金融理论,而国外金融学科一般指的是公司金融、公司治理、资产定价等微观金融理论。学科体系上的差异导致众多金融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不强,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需求。加强高等院校展金融专业英语教育,能够引导国内金融专业关注国外新知识、新理论,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国外主流金融理论,把握住金融学科研究发展的动向,最终实现对现有金融专业教育的改造,使之与国际先进教育模式接轨。

三、改革高等院校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路径选择

(一)合理界定目标,科学制定规划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在金融、法律等专业,外语教学更要先行一步。高等院校应结合自身特色做出的理性选择,坚持以“获取金融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沟通能力”为办学目标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强调专业理论与英语实践相结合”为总的指导思想,科学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金融专业双语教学规划。要借鉴国内外著名大学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保证课程设置的科学性;要坚持英语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重视实践环节,保证学习的不间断性;要充分考虑学校的优势,对于有条件的院校,可以与国际知名高校金融专业进行合作办学,提高国内教学的国际化程度。

(二)加快师资队伍培养与引进步伐

一是针对目前高层次金融专业英语教师紧缺的情况,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积极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充实到教学和研究的第一线。在人才引进措施上,应明确引才标准、引才程序、事业平台与条件保障等,使人才“愿意来且留得住”;在人才引进的方向上,重点引进具有深厚金融专业背景且英语水平较高的专家学者,如:在国外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担任教授或领衔研究的人员等。

二是立足国内,大力培养本土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单靠海外人才的引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立足于本土的大量培养。(1)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在政策上有所倾斜,加(下转225页)(上接212页)大经费支持力度,组织双语教学的教师至英语母语国家去进行进修或参加一些国际学术讨论会,了解国外大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英语运用能力,推动本土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步伐;(2)探索建立高校和金融机构人才交流机制,定期组织高校教师到金融机构挂职锻炼,实现“理论基地”与“实践战场”的良性互动。

(三)实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1、在教学模式上,要坚持以讲授金融专业知识为核心。金融双语教学不同于英语教学,其本质上属于金融专业课程,旨在运用英语系统地讲授金融课程,提高学生的金融知识水平。所以教学的实质仍是讲授金融专业知识和理论,而不是其他专业理论,更不是简单词汇的翻译。否则,所培养的就不是国际性金融人才,充其量只能充当金融翻译工作者。

2、在教学语言上,要合理的选择母语与英文的比重。全英文的教育模式是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但非唯一的教学语言。要根据专业知识的难易程度,灵活使用母语与英文,对于相对简单的内容以英语讲授为主,而复杂的理论和实务部分要结合必要的中文解释,避免陷入汉英互译的教学模式。对于师资力量雄厚且学生英文水准较高的,可采用全英文教学模式;对于条件稍差或学生英语程度较弱的,应采用英文、汉语交替的过渡模式,待条件成熟时,采用全英文教学模式。

3、在教学内容上,引进国外优秀教材与本土教材建设同步进行

一是合理务实地选择英文原版教材。英文原版教材具有信息量大、语言纯正规范、观点新颖、前沿等优点,不仅能有效的解决国内金融专业英语教材短缺的矛盾,而且能够促进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但缺点是基本不涉及中国内容,容易导致学生脱离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具体国情。因此,在选择英文原版教材的基础上,有必要增加中国元素,如:选择优秀财经类英文报刊、杂志等,以弥补原版教材的“先天不足”。

二是要大力推进本土教材建设。要充分借鉴国内外金融教学、考试方面的先进经验,建立科学的金融专业英语教材编写、评价和选用制度;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编写具有特色的高水平教材、讲义,力求将西方先进的金融理论与中国金融改革结合起来,防止教材编写上的低水平重复。

4、在教学方法上,创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搞好双语教学的基础。双语教学应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定位,积极采用“案例分析法”、“研讨法”、“合作研究法”等启发性教学方法,适当采用实物、图片、录像、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实现教学相彰。

(四)制定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

要充分认识到双语教学“投入大、难度高”等特点,完善能够对双语教师创新劳动认可的激励制度,如:在课时量核定、职称评定、课酬待遇、出国进修等方面给予倾斜,不断提升教师投入双语教学的积极性。要制定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重点考核教师教学实绩,增加平时成绩在学生总成绩中的比例,使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真正达到“获取金融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沟通能力”的办学目标。

英语金融论文篇3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课程的设置要面向世界,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要以培养国际人才为目标,即培养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双高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就需要高等院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大力加强金融专业的双语教学。本文先介绍了目前我国金融学双语教学的现状以及必要性,分析了我国高校金融学专业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创新措施。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金融学;双语课程;创新

金融学是一门高度国际化的学科,尤其是在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金融学与金融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金融学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注重与国际金融学的发展接轨,为培养出更多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而努力。在当前我国高校的本科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应对经济金融全球化,越来越多的金融课程采用了双语教学的模式,并且取得了相应的成绩。

一、目前我国金融学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金融专业运用双语教学,是指通过汉英两种语言系统、语言文化的联系和对比来促进教学内容的实施,其目的在于传授金融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英文听、说、读、写能力,从而为培养外向型的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我国刚刚在学校开设英语课程到现在已经有近三十年的时间,随着英语在中国的普遍使用和学习,人们对双语教学的模式也逐渐了解和采用,尤其在高校领域,国家教育部给予了双语教学高度的重视。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在各专业开设一定比例的双语课程,并逐步推动双语教学,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规定,本科教学的达标与双语教学挂钩,在适宜专业中双语授课比例要大于百分之十。由于金融学专业的国际通用性较强,因此,对该专业实行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金融业也呈现出崭新的发展面貌,而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必然离不开具有国际化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支持,各大高校为了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大量人才,就必须改革原来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入双语教学,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的综合培养。总之,在未来,随着金融业发展的不断深化和课程改革的需要,金融学双语教学对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金融学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学科自身的特点使金融学开展双语教学成为必然

金融学是一门应用型的经济理论学科,是从货币金融的角度研究开放经济下,实现一国内、外均衡的一门学科。金融学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可以通用的学科,具有国际性,近代中国的金融学,就是从西方介绍来的,包括许多金融专业的学生出国留学都会选择金融专业进行深造,而国内金融学专业的学生也要学习国际金融课程,通过对该门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国际金融理论对国际金融事件进行专业性的分析,并对中国在涉及金融方面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从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因此,在金融学专业中开展双语教学就成为必不可少的。

(二)双语教学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经济活动中金融创新的速度也在加快,为了能够使理论的更新跟上实践发展的步伐,就需要金融教材的内容做到不断充实和完善,同时还要培养掌握现代金融基础知识、熟练运用经济学手段从事国内、外金融事务操作及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运用双语教学的模式,既可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掌握通行的国际金融规则和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加强学生对英文的学习,提高外语水平和语言能力,尤其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形式下,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与外国打交道,我们需要既懂金融知识,有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而双语教学恰恰满足了我们这一需求。

三、目前我国高校金融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金融学双语教学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是从客观方面来讲,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注意和思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原版英文教材的使用与我国教学实际存在偏差

在双语教学的模式下,我们所选用的教材是原版的英文教材,这就会导致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国内外对金融学所界定的内容不同,由于国家的性质不同,国情不同,导致每个国家对金融学学习的内容也不尽相同,除了一些共性的东西之外,还有一些符合自己国情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实际。国外的金融学专指资本市场,而国内的金融学内容除了资本市场之外,还有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宏观金融部分,原版英文教材的内容与国内的具体实际有差别,如果单纯的引入外国的教材,会使得教材与课程无法有效对接;其二,原版的英文教材所编写的内容虽然全面,但是我国老师在对课程进行讲授的时候,由于课时等一些原因的限制,不可能对课本的内容讲的面面俱到,老师只会对一些面上的或基本的思想进行讲解,而课本中剩下的很多内容都是需要学生自己课下阅读的,但是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理解能力的有限,会使其课后的学习比较吃力。

(二)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接受力不够

在双语教学的模式中,我们所选用的课本是原版的英文教材,而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教扎实的英语基础,否则就无法跟上双语教学的节奏。但是,我国的英语教学多以应试教育为主,许多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应付考试,一旦考完,连单词都忘得所剩无几,想要用现有的词汇量去阅读原版的英文教材无疑非常困难。因此,学生在双语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在英语语言上花费功夫,又要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这就会使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压力倍增,最后导致既没有学好英语,又没有掌握专业知识,这与当时设立双语课程的初衷完全背离,使双语课程的教学流于形式。

(三)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

使用英文原版金融学专业教材进行双语教学,在课程设置上,既要体现双语教学模式的特色,又不能与我国颁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相背离。但是,在我国目前各大高校所开设的金融学专业双语课程当中,却出现了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的问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各大高校已经将专业课双语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为了能够达标,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只考虑教师的开课能力,而缺少对课程设置的总体考量,没有将金融专业与其他相关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衔接,对于具体开设的专业双语课程缺乏科学论证,导致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四、如何做好金融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创新工作

(一)要本土化的使用英语教材

虽然英语的原版教材能够反映出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最直接的国际资讯,能够让学生眼界变得开阔,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知识,但是中外国情不同,学生的成长环境、教育环境都被不相同,以国外学生为对象编写的英语原版教材并不一定适合我国学生。所以,在使用教材的时候,要对英语原版教材有所处理,保留其精华的同时,又能通过汉语弥补其缺点,使之能最大程度的适应我国学生。在处理英语原版教材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有所取舍,具体来说:对于金融学的核心知识点和基本的基础知识,要用双语分别解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额外注意;针对金融学的一般知识和相关案例,可以多用外语进行教学,让学生大体掌握;而对教材的一些扩展内容,可以让学生做为课后阅读的资料,自己消化,既能拓展视野还能提升学生的英文阅读水平。

(二)要加强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

双语教学,特别是金融学的双语教学不同于一般学科的教学,既需要教师有很好的英语能力,又需要教师具备很强的专业素养。较强的英语能力是教师实施双语教学的基础,教师不仅需要用英语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授课内容,还需要运用汉语的思维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程度。金融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一些专有名词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能够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教育部门对待双语教师可以多用优惠措施,比如提高他们的待遇水平,优先给予其评优评先的资格等,甚至可以将一些优秀的有潜力的双语教师送出国深造。

(三)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

双语教学要求学生拥有较强的英语水平,这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我国的本科学生在大学之前主要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对英语的口语表达和听力水平重视程度稍显欠缺,所以以学生为本就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授课。一方面,学校和教师要注重营造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通过设立“英语角”、举办英语演讲、成立英语阅读社团等形式,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够得到尽快提高。另一方面,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存在差异,对于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可以尽早的让其学习双语课程,对于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以让其先参加中文金融专业课,待其掌握一定的知识后再适当参加双语教学。

(四)根据金融学双语课程的特点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金融学是一门系统的学科,双语教学只能占其中的一部分。对本科学生而言,在大一、大二期间由于英语能力一般,金融学专业基础尚不巩固,可以先进行中文教学,等大三和大四再进行双语教学,此时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会有较大提升。另外,双语教学对于语言环境要求很高,因此应注重双语教学的连贯性,确保每一周至少有一节课进行双语教学。而且,在学期末的考试中,也不应对双语教学有过高要求,这样可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水平合理的进行课程的选择和安排,以达到较好的双语学习效果。

随着金融学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开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展金融学课程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我国高校金融学的双语教学与国外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有很多问题和可以改进的地方。只有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选择一种适合的双语教学模式,才能顺利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金融人才。

作者:文婕 单位:云南省红河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慧.应用型本科金融学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农业,2011(12下):27-28.

[2]王晓静.“国际金融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2(4):66-68.

[3]汤凌霄.走出金融学双语教学的困境[J].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2009,10(5):123-125.

英语金融论文篇4

【关键词】语料库 金融英语 高频词 语义韵研究 employee

一、引言

语义韵现象是Sinclair1991年最早发现的。他认为有些词汇在搭配行为上显示出一种特殊的趋向,它们习惯性地吸引某一类具有相同或类似语义特点的词项,与之构成搭配。Louw(1993)创造了“语义韵”这一术语并首次对其下定义,即“一个词项倾向于和一定语义范畴的其他词项共现,习惯性地吸引某一类具有相同或相似语义特点的词项,这种现象就是语义韵。” 语言学家Stubbs(1996)认为:关键词项习惯性地吸引某一类具有相同或相似语义特点的搭配词,其语义互相感染,相互渗透,在语境内形成一种语义氛围的语言现象,即为语义韵。

二、研究方法

对于“高频词”的选择应该是基于数据基础,而不是直觉基础之上的,所以我们不能随便挑出一个词只因为觉得该词使用的很频繁就说这个词是高频词,而是应该有该词的出现频数作为证据表明这是个高频词。但是多少为“高”又不是一个可以绝对化的概念,这是相对的。所以,如果我们搜集大量的语料,并对语料中所有的词按照出现的频数进行排序,那么排在前面的就肯定是高频词了。

那么,多少词的语料库可以保证我们找出的词是高频词呢?建立语料库需要考虑很多的因素,但因为在这里本文的目的是找出特定领域的高频词,所以文本的数量与单个文本的长度是需要主要考虑的因素。Biber在1990和1993年通过实验得出结论:1000词的单个文本就可以提供关于词项的充分可信的信息。所以,在本文中,单个文本的字数在1000到8000词之间。Biber同时发现,至少59.8个文本就可以提供出高频出现的单位词的信息。所以,本文从各类的金融网站、杂志、书籍中收集了77个文本,共418263字符。由于这个语料库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提取金融英语的高频词,所以语料库的建立过程不复杂,不需要附码。在提取出高频词后,就可以将高频词在美国当代在线语料库(COCA)中进行检索。

将搜索出的高频词在COCA中进行检索时,左右两边的语义韵情况要分开查看。

检索结果与讨论情况如下:

三、结果讨论

1. employee 在金融英语中左侧的语义韵特征如下:

(1) 对“个人”以及“个人价值”高度强调。“every”“each”和“per”是在金融英语中与employee搭配最显著的前三个词项,大约占了employee左侧搭配比重的44.5%。在我们思维中,every 是一个很绝对化的概念,但是“every employee”在金融英语中应用得却如此普遍。

(2) “工作时间”。最后一个语义韵特点为“某公司员工”。而在普通英语当中,“某行业的员工”比在金融英语中用得更为普遍,这将在下面讨论。

2. employee 在普通英语中左侧的语义韵特征如下:

(1) 在普通英语里面,“某公司员工”与“某行业的员工”的英语都极为普遍,约占显著搭配总数的37.9%。但是“某公司员工”表述方式与在金融英语中不同,在金融英语里面,主要表达方式为 “Kimmins' employee”,而在普通英语里面,是 “an employee of Kimmins”。

(2)“雇员”与“雇主”。当他们同时出现在语境中时,通常带有对立的感彩。

3.employee 在金融英语中右侧的语义韵特征如下:

(1) 员工利益。这是employee在金融英语中右侧使用最频繁的语义韵。

(2) 员工义务。一些表述如,“contribution, incentive, loyalty, productivity”等表述都在语料库中发现。

4. employee 在普通英语中右侧的语义韵特征。从该词在普通英语中右侧的显著搭配列表来看, 与金融英语最大的不同就是“contribution”。在金融英语里面,改搭配词项在频率列表中位于第4位,而到了普通英语里面,下降到23位。而在普通英语中排在前三位的是“benefit”“union”“company and ownership”,这表明在普通英语里面,人们更关注员工利益。

四、结语

对于employee而言,最主要的语义韵特征为“权利和义务”; “个人价值与贡献”这个语义韵在金融英语里面非常突出,在普通英语里面则不然; 对于相同的语义韵“公司”,在两种文体里面的表现形式也不同。

通过对节点词的语义韵的分析,我们发现词在实际的语境环境中的应用比较复杂,并不是几条规律可以概括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并不能通过个别的词推知在某些文体中语义韵的大概表现趋势。本文的目的与意义主要在于通过提供一种语义韵分析的方法,使广大的学习者能够意识到词语的语义韵的这一现象,并且能从语义韵角度加强对某一词的理解与正确使用。

【参考文献】

[1]Evans, Stephen. Business As usual: the Use of English in the Professional World in Hong Kong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10(29): 153-167.

[2]Hutchinson,T.&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3]Nelson, M. Semantic Associations in Business English: a Corpus-Based Analysis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6(25): 217-234.

英语金融论文篇5

关键词:双语教学;国际金融;教学方法

AbstractBilingualteachingininternationalfinancehasbeenintroducedbymoreandmoreuniversitiesandcolleges。Variousobstaclestothebilingualteachingininternationalfinanceshouldnotbeignored。Inordertoeliminatetheseobstaclesandimprovetheteachingquality,wehavetochooserightcontents,booksandteachingmethodsandmodesforstudentswhomajoreddifferentsubjects。

Keywords:BilingualTeaching;InternationalFinance;TeachingMethods

1。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学的课程建设在我国受到高度重视,不少高校鼓励老师采用双语教学讲授国际金融。可是,和其它学科一样,国际金融双语教学在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在一些高校学生害怕甚至抵制双语教学,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对于每门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共同难点,许多学者已经发表论著阐明自己的观点,不需要笔者在此文中赘述。本文的目的在于从国际金融学的课程内容、课程特点出发,找出国际金融学双语教学有的障碍和难题,供同行借鉴。

2。实施国际金融学双语教学的意义

国际金融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但是很多年以来,国际金融学只是国际贸易学的一部分,处于从属地位,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直到二十世纪60年代前后,美国出版了几本以国际金融为题的专著,国际金融学才开始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大学的课堂上讲授[1]。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开设国际金融学,虽然历史不长,但不少学者积极撰写国际金融学教材,其中不乏优秀作品,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西方开设的国际金融学更成熟,通过引进原版教材,西方的国际金融体系让国内的任课老师耳目一新,学生可以直接学习原汁原味的国际金融理论。同时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和课程内容要求师生都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这样才能学到最新的国际金融理论,分析不断出现的国际金融新问题。没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只能学习别人翻译的作品,翻译的作品除了存在时间滞后问题外,还可能因作者的表达而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原文的含义。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亦有助于纠正人们对英语学习目的的熟悉,中国学生从中学开始学习英语,可是到了大学,许多学生却不知道如何运用英语这门工具,这是因为学生们一直是为学英语而学英语,或者是为了英语考试而学英语,十年寒窗学英语,结果没有任何用武之地,真是太可惜。其实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通过把握英文这一交流工具学习西方先进的专业理论和知识,在网络、传媒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所以开展国际金融双语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促使他们重新熟悉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

3。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存在的特有问题

同其它学科双语教学一样,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存在不少共同问题和障碍,这些障碍分别来自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不少学者已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2]。为了避免重复建设,本文只针对国际金融学双语教学有的问题和障碍,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

3。1教学内容方面关于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和教学内容,国内外的看法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也就是国际金融学具有宏观性、微观性和综合性,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其内容既涉及到全球性的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国际资本流动问题、开放经济条件下国与国之间在货币与金融方面的相互依靠关系、各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矛盾与协调及其对国民收入、国际收支以及世界经济带来的种种影响等。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国际金融学主要分析国际货币金融关系的各种形式,如外汇汇率、外汇市场、国际储备、国际借贷、国际债务、国际金融一体化等一系列问题[3]。同时国际金融学是一门具有交叉性质的边缘性学科,学好国际金融学,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会计学、经济学、国民经济核算学、货币银行学基础。正是因为国际金融学内容丰富复杂,在西方国家的大学里,治理学院或商学院与经济学院开设的国际金融课程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前者住注重微观部分的讲授和国际金融实务,主要从企业财务治理的需要出发,讲授如何在国外筹资和投资,如何进行风险治理等内容。而在经济学院,则注重国际金融理论的讲授,不少高校开设国际经济学,内容包含国际金融理论和国际贸易。我国出版的国际金融教材颇具自己的特色和优点,既包含国际金融理论,又包含国际金融实务,理论联系实际,但因为受到课时和教材篇幅的限制,所以有些问题在课堂上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为学生深入讲解。更重要的是,在今天,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讲授中采用双语教学,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国外的教材引入中国课堂。同一门课程,中外不同的教学内容,使教师在讲授时不知该如何取舍。

3。2双语教材的选择如前文所述,在西方,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到的国际金融学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不同的国际金融教材内容存在较大差别,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国际金融教材主要来之英美,主要代表作有Obstfeld,M。和K。Rogoff合著:FoundationsofInternationalMacroeconomics,MITPress,2006“;Grossman,G。和K,Rogoff合编:HandbookofInternationalEconomics,Vol1,NorthHolland,2005“;PaulR1Krugman和MauriceObstfeld合著:InternationalEconomics:TheoryandPolicy,AddisonWesleyLongman公司;RichardM1Levich著:InternationalFinancialMarkets:PricesandPolicy,McGraw-Hill出版;DavodK,Eiteman,ArthurI,Shonehill和MichaelH,Moffett合著:MultinationalBusinessFinance,Addison;EphriaimClark著internationalfinance,北京大学出版社。这些教材中,Obstfeld和M。Grossman,G为第一作者(或编者)出版的教材主要针对国外的研究生[4],其难度略高于中国金融本科专业的要求。PaulR1Krugman和MauriceObstfeld合著:InternationalEconomics:TheoryandPolicy主要讲解国际金融理论。RichardM1Levich著:InternationalFinancialMarkets:PricesandPolicy,McGraw-Hill注重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分析。DavodK,Eiteman,ArthurI,Shonehill和MichaelH,Moffett合著:MultinationalBusinessFinance,Addison强调国际金融治理。北京大学影印的internationalfinance(由EphriaimClark著)在西方是MBA教材,体系上却与我国的教材比较相似,区别在于该教材更注重对金融衍生品和金融风险治理的写作。国外原版教材语言纯正,体现了西方的逻辑、文化,尤其是其推理过程、思维方式的不同能很直观地显现出来,并且往往体现了新的教学原则和教法。面对这些优秀教材,任课老师感到耳目一新甚至心旷神怡,但是只能选择一本作为教材,如何取舍无疑是一大难题。

3。1教学内容方面关于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和教学内容,国内外的看法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也就是国际金融学具有宏观性、微观性和综合性,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其内容既涉及到全球性的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国际资本流动问题、开放经济条件下国与国之间在货币与金融方面的相互依靠关系、各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矛盾与协调及其对国民收入、国际收支以及世界经济带来的种种影响等。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国际金融学主要分析国际货币金融关系的各种形式,如外汇汇率、外汇市场、国际储备、国际借贷、国际债务、国际金融一体化等一系列问题[3]。同时国际金融学是一门具有交叉性质的边缘性学科,学好国际金融学,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会计学、经济学、国民经济核算学、货币银行学基础。正是因为国际金融学内容丰富复杂,在西方国家的大学里,治理学院或商学院与经济学院开设的国际金融课程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前者住注重微观部分的讲授和国际金融实务,主要从企业财务治理的需要出发,讲授如何在国外筹资和投资,如何进行风险治理等内容。而在经济学院,则注重国际金融理论的讲授,不少高校开设国际经济学,内容包含国际金融理论和国际贸易。我国出版的国际金融教材颇具自己的特色和优点,既包含国际金融理论,又包含国际金融实务,理论联系实际,但因为受到课时和教材篇幅的限制,所以有些问题在课堂上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为学生深入讲解。更重要的是,在今天,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讲授中采用双语教学,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国外的教材引入中国课堂。同一门课程,中外不同的教学内容,使教师在讲授时不知该如何取舍。

摘要:随着双语教学在高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双语教学实施到国际金融课程中,国际金融学双语教学出现的障碍和困境不容忽视。根据学生的专业和英语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合适的教材以及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选择是解除障碍、保证和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双语教学;国际金融;教学方法

AbstractBilingualteachingininternationalfinancehasbeenintroducedbymoreandmoreuniversitiesandcolleges。Variousobstaclestothebilingualteachingininternationalfinanceshouldnotbeignored。Inordertoeliminatetheseobstaclesandimprovetheteachingquality,wehavetochooserightcontents,booksandteachingmethodsandmodesforstudentswhomajoreddifferentsubjects。

Keywords:BilingualTeaching;InternationalFinance;TeachingMethods

1。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学的课程建设在我国受到高度重视,不少高校鼓励老师采用双语教学讲授国际金融。可是,和其它学科一样,国际金融双语教学在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在一些高校学生害怕甚至抵制双语教学,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对于每门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共同难点,许多学者已经发表论著阐明自己的观点,不需要笔者在此文中赘述。本文的目的在于从国际金融学的课程内容、课程特点出发,找出国际金融学双语教学有的障碍和难题,供同行借鉴。

2。实施国际金融学双语教学的意义

国际金融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但是很多年以来,国际金融学只是国际贸易学的一部分,处于从属地位,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直到二十世纪60年代前后,美国出版了几本以国际金融为题的专著,国际金融学才开始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大学的课堂上讲授[1]。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开设国际金融学,虽然历史不长,但不少学者积极撰写国际金融学教材,其中不乏优秀作品,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西方开设的国际金融学更成熟,通过引进原版教材,西方的国际金融体系让国内的任课老师耳目一新,学生可以直接学习原汁原味的国际金融理论。同时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和课程内容要求师生都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这样才能学到最新的国际金融理论,分析不断出现的国际金融新问题。没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只能学习别人翻译的作品,翻译的作品除了存在时间滞后问题外,还可能因作者的表达而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原文的含义。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亦有助于纠正人们对英语学习目的的熟悉,中国学生从中学开始学习英语,可是到了大学,许多学生却不知道如何运用英语这门工具,这是因为学生们一直是为学英语而学英语,或者是为了英语考试而学英语,十年寒窗学英语,结果没有任何用武之地,真是太可惜。其实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通过把握英文这一交流工具学习西方先进的专业理论和知识,在网络、传媒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所以开展国际金融双语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促使他们重新熟悉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

3。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存在的特有问题

同其它学科双语教学一样,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存在不少共同问题和障碍,这些障碍分别来自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不少学者已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2]。为了避免重复建设,本文只针对国际金融学双语教学有的问题和障碍,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

3。1教学内容方面关于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和教学内容,国内外的看法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也就是国际金融学具有宏观性、微观性和综合性,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其内容既涉及到全球性的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国际资本流动问题、开放经济条件下国与国之间在货币与金融方面的相互依靠关系、各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矛盾与协调及其对国民收入、国际收支以及世界经济带来的种种影响等。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国际金融学主要分析国际货币金融关系的各种形式,如外汇汇率、外汇市场、国际储备、国际借贷、国际债务、国际金融一体化等一系列问题[3]。同时国际金融学是一门具有交叉性质的边缘性学科,学好国际金融学,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会计学、经济学、国民经济核算学、货币银行学基础。正是因为国际金融学内容丰富复杂,在西方国家的大学里,治理学院或商学院与经济学院开设的国际金融课程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前者住注重微观部分的讲授和国际金融实务,主要从企业财务治理的需要出发,讲授如何在国外筹资和投资,如何进行风险治理等内容。而在经济学院,则注重国际金融理论的讲授,不少高校开设国际经济学,内容包含国际金融理论和国际贸易。我国出版的国际金融教材颇具自己的特色和优点,既包含国际金融理论,又包含国际金融实务,理论联系实际,但因为受到课时和教材篇幅的限制,所以有些问题在课堂上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为学生深入讲解。更重要的是,在今天,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讲授中采用双语教学,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国外的教材引入中国课堂。同一门课程,中外不同的教学内容,使教师在讲授时不知该如何取舍。

3。2双语教材的选择如前文所述,在西方,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到的国际金融学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不同的国际金融教材内容存在较大差别,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国际金融教材主要来之英美,主要代表作有Obstfeld,M。和K。Rogoff合著:FoundationsofInternationalMacroeconomics,MITPress,2006“;Grossman,G。和K,Rogoff合编:HandbookofInternationalEconomics,Vol1,NorthHolland,2005“;PaulR1Krugman和MauriceObstfeld合著:InternationalEconomics:TheoryandPolicy,AddisonWesleyLongman公司;RichardM1Levich著:InternationalFinancialMarkets:PricesandPolicy,McGraw-Hill出版;DavodK,Eiteman,ArthurI,Shonehill和MichaelH,Moffett合著:MultinationalBusinessFinance,Addison;EphriaimClark著internationalfinance,北京大学出版社。这些教材中,Obstfeld和M。Grossman,G为第一作者(或编者)出版的教材主要针对国外的研究生[4],其难度略高于中国金融本科专业的要求。PaulR1Krugman和MauriceObstfeld合著:InternationalEconomics:TheoryandPolicy主要讲解国际金融理论。RichardM1Levich著:InternationalFinancialMarkets:PricesandPolicy,McGraw-Hill注重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分析。DavodK,Eiteman,ArthurI,Shonehill和MichaelH,Moffett合著:MultinationalBusinessFinance,Addison强调国际金融治理。北京大学影印的internationalfinance(由EphriaimClark著)在西方是MBA教材,体系上却与我国的教材比较相似,区别在于该教材更注重对金融衍生品和金融风险治理的写作。国外原版教材语言纯正,体现了西方的逻辑、文化,尤其是其推理过程、思维方式的不同能很直观地显现出来,并且往往体现了新的教学原则和教法。面对这些优秀教材,任课老师感到耳目一新甚至心旷神怡,但是只能选择一本作为教材,如何取舍无疑是一大难题。

英语金融论文篇6

 

自2006年教育部和财政部正式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来,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各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专业课程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也被广泛推行,其主要特点是根据职业岗位群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将职业能力课即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按工作内容模式设计成具体的技能训练项目,整个教学过程须围绕着这些训练项目来进行组织和评价,以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对职业能力的定位标准。目前全国高职国际金融专业也普遍采用了这一教学模式。对项目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指把英语和中文作为课程教学的媒介语来实现学生对国际金融专业知识、技能与语言的共通。

 

一、高职国际金融专业项目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国际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内金融市场逐渐开放,金融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期。目前我国已分两批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设立自贸区,据媒体报道,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也即将于2016年浮出水面。金融改革是自贸区实验的重要内容,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亟须一批既对国内传统金融业务十分熟悉,又对国际金融业务运作特别了解,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同时具有较高的沟通能力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并重的复合型金融人才。而高职高专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讲,重在培养具有金融行业所需技能的基层实用型、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对高职国际金融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项目课程实行双语教学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最佳途径,它能够保证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打开一个了解国际金融形势的窗口,让学生及时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国外最新动态与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助推其成长为有创造精神的、有综合能力的、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提升金融学习精准度的要求

 

现代金融业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从北意大利到荷兰到英国到美国的发展脉络以及西方人对金融理论的研究、对金融实践的创新一直是我们探析、学习和借鉴的基础。当原版的金融理论翻译过来之后,不得不受译者局限性所影响,出现信息失真和变异的现象。如有一些普通词汇在金融英语固定的词组中,往往呈现出多义性。以open一词为例。该词的基本意思是“打开,开着的,公开的”,但在金融语境中,当它与不同的词构成固定的词组时,就产生了特殊的意义,显示出其“专业”的特点。例如:open account未结算账户;open Interest空盘量,未平仓合约量;open cheque普通支票,无划线支票;open contract无条件契约;open outcry公开喊价;open policy预定保险单,开口保单。在以上词组中,open的意思各不相同,比如,open account中的open的意思是“未清算的,未付清的”,而open Interest的open则是指“未平仓的”。open cheque普通支票是相对于划线支票(corssed cheque)而言。open outcry的open是“公开的”。而open contract的open指“无条件的”。open policy的open是指“预约的”。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往往因为所学知识是以中文存在的而无法与工作中的英文对接,因此,国际金融专业实行双语教学能有效地克服学生由于语言文化隔阂不能更好地理解“第一手”材料的障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

 

二、高职国际金融专业项目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瓶颈

 

(一)教学模式设计缺乏系统性

 

1.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零散孤立,缺乏系统性。经过国家示范性建设之后的高职高专院校国际金融专业基本都能遵循项目课程开发的流程,按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资格标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等先进职教理念构建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其课程一般划分为基本素质课和职业能力课两种,基本素质课包含思想道德修养、高职综合英语、办公软件应用、体育等,职业能力课包含经济学基础、金融学基础等职业能力基础课,以及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保险实务、证券投资实务、外汇交易实务、金融英语等职业能力核心课,加之企业教学项目(客户理财)等综合技能课。这些不同学科的课程群各自为政,专业课、语言课、计算机课等各门课程独立开设,课程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难以形成课程群之间的相互配合,专业课程设置呈现为一种互不交融的大“拼盘”。

 

2.在教材类型的使用上随机选择,缺乏科学性。教材是课堂师生信息交流的主要传递媒介和载体,目前双语教材主要有三种类型:外文原版教材、原版翻译教材及中文教材。引进的国外原版教材,作者在对某个概念进行解释的时候,只从自己国家习惯性理解的角度出发,不具有世界普遍的代表性,甚至会让其他国家的读者产生混乱。例如在某些高校使用的《国际金融》课程教材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8th,Madura,Jeff.(2008)一书中,对于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的定义为“the value of one unit foreign currency in dollar-用美元表示一单位外国货币的价值”。但是这个定义仅在美国适用。在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这应该属于间接标价法(indirect quotation-用外币美元表示一单位本币价值)的一个例子。而且国外原版教材中,作者只会介绍国际性惯例、国际市场、作者本国的金融市场实际运作情况以及相关的金融案例,对中国的学生来说在内容上有局限性。此外,英文原版教材缺乏中英对照,词汇量较大,一般不能完全适应高职学生的语言水平,大量英文专业词汇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何况原版教材价格都非常高昂,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少部分学校进行双语教学时会选择原版翻译或者中文教材,在形式不能营造双语教学的氛围,且学生无法将教师所讲授的带有大量专业词汇的英文内容和课本上的中文内容相对应,因为跟不上教师上课节奏。学生花费了大量时间,专业知识和英文水平却提高不大,使用效果不太理想。

 

3.教学评价方法单一,评价内容片面。由于项目课程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其教学评价机制应有别于一般的专业课和语言课。这类课程不仅要定位于让学生用英语积极主动地利用多种途径(如图书、慕课、网站等)去查阅原版资料,学习国外先进的知识体系,理解和表达专业知识,更要定位于让学生能够用英语来交流和沟通、处理和操作实际业务,从而为毕业后进入相关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而目前这类课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是期末闭卷考试或考查,重点针对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行检验,不能兼顾到学生的业务实践操作能力和金融工作的交流能力,评价方法单一,评价内容片面。

 

(二)教师团队能力较为单一

 

推行高职国际金融专业项目课程的双语教学,其关键保障之一是需要建设一支专业理论知识造诣深、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强,并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教学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优秀教师资源相对稀缺,教师存在明显“专业背景的局限与依赖”,相对能力较为单一,如部分教师在运用英语语言教学时毫无障碍,但却缺乏相应的国际金融专业知识;部分精通国际金融专业知识的教师在用英语教学时又显得力不从心,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开展。

 

(三)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

 

高职院校学生相对本科院校学生来讲,学习基础较为薄弱,成绩偏差,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不高,英语口语和听力应用起来也比较吃力,虽然在经济较为发达和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有部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尚可,但若在专业课课堂中采用双语教学,便会有相当部分学生听不懂教师的授课内容,更不用说积极参与项目课程的实践、参与课堂互动和讨论了。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学生英语基础成为制约高职国际金融专业项目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最大障碍。

 

三、高职国际金融专业项目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策略

 

(一)推进基于双语项目教学的国际金融专业职业能力课程改革

 

1.提出以双语来实施项目课程教学的“双语项目课程”理念。对国际金融的职业能力课程进行“双语项目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过程直接对应国际金融业务的英语工作环境,教学内容对应于国际金融岗位的工作内容,既避免学生不能很好地在英语环境中理解用中文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又避免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不能很好地理解其英语的含义,实现学生英语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同步提升。双语项目课程教学分为两个层次,一类是在英语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如金融英语课程、金融服务英语口语课程;二是将原有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形成双语项目课程,如对应国际结算业务岗的“国际结算”课程和对应外汇业务岗的“外汇交易实务”课程。

 

2.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组织编写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双语项目课程”教材。根据现阶段中国国情以及金融市场的现状,结合高职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组织专家队伍,编写既适合中国国情,又有国际特色的双语教材。在编写教材的时候,注意教材的使用对象是中国高职高专国际金融专业的学生,所以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引导,教材内容和编排以工作项目为中心,以业务流程为主线,穿插基本的专业理论,同时符合学生的阅读需求,不会产生理解上的误差。

 

3.积极推行形成性评价,探讨“双语项目课程”教学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价,在教学项目结束时对学生整体能力形成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评价内容多元性,如外汇交易实务课程的评价形式需通过课堂表现来评价学生考勤、纪律和对知识点的反应程度;小组讨论来评价学生的组织、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模拟实训来评价学生按模拟教学软件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执行效果;真实项目来评价学生对实际工作的胜任能力和完成效果;学生作品来评价学生完成外汇业务表格处理的情况;期终考试来综合评价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对必要知识的掌控程度。另外,需建立学生、教师、行业专家共同组成的多元化评价主体,使评价结果可以结合实际、重视过程,相互印证。

 

(二)打造通英语、精专业、富实践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实施项目课程双语教学的关键是拥有一支能熟练使用双语的国际金融专业教师队伍。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引进+培养+聘请。首先,引进海外高素质人才,包括在国外工作、学习过的优秀留学人员,他们对于英语有更佳的驾驭能力,同时有国际金融工作背景,可以把握国外最新的分析角度、创新观点和研究成果,使得我们的教学和教材的编写更能与国际接轨。

 

其次,对拥有专业特长的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中有较强英语基础的,优先选拔出国进修,使得双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与此同时,鼓励教师为提高自身的英语授课能力和水平而自学或参加各种培训。再次,采用校外聘请的方法,通过加强校际间的教师互聘引入优势双语教师资源,此外,还可聘请具有专业教育背景、能胜任专业课程教学的外籍教师,而外籍教师反过来又可以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通过以上三种方式,建设出一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一专多能、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同时也应改变传统的“学术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有利于“双语实践型”师资结构调整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

 

(三)建立以金融类专业大类培养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专业学生选拔机制

 

建立以金融类专业大类培养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专业学生选拔机制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瓶颈。由于现代金融类人才强调的是金融综合服务能力,有很多院校打破了现有专业设置的限制,通过金融类专业(如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国际金融专业、投资与投资与理财专业等)的大平台招生、培养,希望学生具备通用的综合金融服务知识与技能,从而增加学生将来在金融行业的就业竞争力。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学生一般要求在前二个或三学期完成全部的基础必修课,然后学生可在拟定的各具体专业中选择一个继续学习相应课程,这种专业选择过程也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而国际金融专业的学生选拔主要基于三大因素:一是在前三个学期中英语成绩突出,具备成为适应金融国际化发展要求的学生;二是有意向从事国际金融专业所面向岗位工作的学生以及进入外资银行及中资银行涉外业务工作订单班的学生;三是希望进入国外有关本科院校继续学习的学生。这样选拔出来的国际金融专业学生学习方向明确,语言优势明显,可以更好地适应国际金融专业项目课程双语教学的开展,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开展国际金带专业项目课程的双语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从课程体系的完善、双语教师的培养、专业学生的选拔、双语教材的编撰、,到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方面,还有待于相关高职教育工作者大胆探索、不断实践,以达到培养高职国际金融专业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英语金融论文篇7

[关键词]全英语教学;专业课程;考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5) 08- 0162 - 02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 2015. 08- 077

[本刊网址]http://

一、开展全英教学的背景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高[ 2001]4号),其中明确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lO%”。高等院校应该行之有效的全英语教学课程体系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国际化人才的重要举措。在本科阶段开展全英语专业课程,有助于学生在专业基础学习阶段就能将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有效阅读英语专业文献、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为了响应国家教育部的号召,我校决定开展系列全英课程教学,金融系也申请到了“全英课程建设”的系列课题。

在经济金融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不断开放,对于中国而言既是机遇也更面临挑战。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再是武力而是金融实力,如何在国际竞争中维护一国经济金融安全至关重要。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我国面临各领域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合作交流的需要,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业日益凸显。配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目标的建设,精通英语的金融人才显得弥足珍贵。为了加强沪上金融人才的培养,我校金融系积极开展系列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通过实行全英语教学,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培养适应国际金融竞争,熟悉国际金融市场运行规律的高端金融人才。

二、开展全英教学的目的

(一)掌握专业术语、及时获取学科前沿知识。全英语教学一般采用优秀的原版英文教材,这些经典教材不仅体系完善,而且案例丰富,便于学生理解。通过使用原版的英文教材,可以第一时间把世界学术前沿上的内容搬到课堂上,使学生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拓宽专业视野。通过使用英文教材,让学生掌握学科的专业术语,并学会利用国外优秀期刊和网站获取新知识,这是快速接近世界学术前沿、了解学科最新成果和进展的捷径。

(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全方位了解国际金融市场。实行全英语教学是培养金融专业学生熟悉国际金融市场运行规律的重要手段。在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英语是广大学生面临的一个困难,而通过在一些专业课程中实行全英文教学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全英文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听力及语感,切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并逐步培养成适应国际金融竞争的高端金融人才。

(三)营造全英语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教学方法先进的全英语教学课程体系,对于进一步营造与国际接轨的全英语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性拔尖人才有着重要意义。营造全英教学环境,让学生使用英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一系列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理解和表达思想,接受和输出信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习惯。

三、高校全英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全英语教学不能追求一蹴而就,高校在实行全英语教学前,应认真系统地研究国内外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结合高校的师资水平、学生接受能力,应在课程体系中首先设置双语教学,然后慢慢过渡到全英语教学。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英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听取学生对全英语教学的学习体会和改进意见,定期修改课程设置。

(二)考核体系。全英语教学是手段,教学内容的实施要围绕开展全英教学的目的进行考核,而非绝对意义上的,课堂不能出现中文等形式主义。对于学生而言,缺乏激励机制,在全学分制体系下,学生选全英授课方式和中文授课方式的学分一样,而全英课程学习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甚至成绩更低,而学校的奖学金制度、出国申请等都和绩点挂钩,降低了学生选全英课程的积极性。

(三)教师方面。授课方式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授课教师以板书、PPT等全堂讲解为主,但是对于难度较大的全英语课程而言,如果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使教师有扎实的英语功底,深厚的专业知识水平,缺乏学生的积极、主动有效参与仍然难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他们精通专业知识,而且要能用准确、流利的英语讲解专业知识、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缺乏同时精通专业和英语的教师,年轻教师英语水平较高,相对缺乏教学经验;而资深老教师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但英语水平却相对不高。

(四)学生方面。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英语教学的授课效果,英语水平欠缺阻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难度较高的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与互动,学生的求学态度很关键。而目前针对整个班级的全英语教学,肯定无法满足班上所有学生的要求,这是全英课程体系建设中遇到的关键问题。

四、高校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的建议

(一)学校方面

1.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语言基础,在双语教学的推进工作中英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英文授课的比重。针对目前全英教学课程效果差的现状采取解决方案。由于学生英语水平有差异,对于全部学生采用全英教学的大班制,效果往往较差,但在同样学分要求下,没有学分和成绩上的激励,学生往往不愿意选择难度大,考试成绩偏低的全英语专业课程,建议修满3门以上全英语专业课程的同学可抵补专业英语课程的学分。

2.师资队伍建设。在推行双语教学的进程中,首先要加强师资的培养,要求英语口语水平较高,具备扎实的金融学知识、熟悉金融市场运作并且具备一定授课经验的专任教师担任教学工作,这是双语教学工作推进的关键。针对任课教师英语口语水平是决定全英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促进全英课程体系的建设,建议学校应适当增加任课教师外出交流的机会,通过到英语母语国家进行学习、访问、交流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专业素养。目前,我校已经走在了前列,除了国家基金委提过的国外访问学者交流项目外,我校还受到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支持,有不少专业教师已经得到资助并获得国外交流机会,除此之外,我校每年还提供很多到美国、瑞典、加拿大等地专业课程学习的机会,大大的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英语教学的能力。

3.提供答疑交流平台。在全英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无论任课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通常,任课教师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查阅资料、备课,较中文授课的备课时间也会增加3~5倍,而且教师也希望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可能的内容和难度,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面临很多问题和困扰,提供交流平台在师生沟通、互动过程中非常必要。目前,我校在上海市教委的支持下,已经开展定期坐班答疑制度,且教学团队建设平台已经建好,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通过平台,随时可以与任课教师保持沟通,互动,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真正体现了教师的“解惑”职能。

(二)授课教师方面

1.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任课教师要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多读相关的外文专著、学术论文,保持知识结构的新鲜性;同时还要与金融实际结合,做一个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全方位发展的教师。

2.改善原有的教学模式:建议采用小班教学或小组为单位的教学,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让学员获得阐述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二是小组讨论增进了学员间的了解;三是小组讨论会促进小组成员的观点相互补充,从而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效果。可尝试下面两种教学方式:

①启发式教学,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生动的案例和组织课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引导学生多发言,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②问题导向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均有促进作用。教师要尽可能低位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给学生造就一种主动探索、不怕失败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学生方面

1.科学安排选课内容。随着全学分课程在各大院校逐步实施,学生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任课教师、上课时间等,在选全英语专业课程时,学生应该清楚自己的英语水平和专业能力,建议大二和大三上学期选择双语类教学课程,大三下学期开始选择全英语专业课程,逐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2.端正学习态度,注重学习方式。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情的结果,要保持勤奋,不畏艰难的学习精神,认真完成全英专业课程的预习、复习工作,按规定完成积极利用好学校课程交流的平台,要保持和教师、同学的沟通。建议3~5人自发组成学习团队,相互督促、研讨,共同完成课程的学习,这不仅有助于形成团队意识,也可在讨论交流中更快的成长,相比于个人钻研,会节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参考文献:

[1]陈雅萍,汤世强.高校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2012( 11):73 - 75.

[2]王颖,刘寒冰.高校国际化进程中全英语课程的开发与建设[J].中国大学教育,2010( 6).

英语金融论文篇8

【关键词】双语教学 独立学院 金融专业

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顾名思义即教师使用母语和外语两种语言授课的一种教学模式。这里外语主要指英语。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已开展了双语教学,并且达到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教育部早已将双语教学列入到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要求提高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数量,并强调要在金融、国贸、法学、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国际性相对强的六个专业率先实行双语教学。对于同为高等教育的独立学院来讲,适度开展双语教学将是必然趋势。笔者在查阅其他高校双语教学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就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困境及开展模式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期与同行们共同研究和探讨。

一、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作为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一种新型高等院校,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仍有诸多困难,因此迫切需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实用型、专业化人才。这种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为双语教学在独立学院的实施提供了条件。双语教学也推动了独立学院课程设置的实用性。

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金融业是最具有国际通用性的专业和学科之一。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学习的很多基础经典理论本身都来自于发达国家的教科书。双语教学能让我们跟上世界金融迅猛发展的步伐,能让学生接触到国际金融知识的前沿,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今后工作或者继续深造提供条件。对教师而言,吸收并运用西方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方法进行教学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具备的可行性

首先独立学院金融专业的学生非常务实。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下,双语人才必占据一定优势。其次,师资队伍年轻化更适应双语课程的开展。相对公办高校来说,独立学院虽然缺少很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但硕士毕业的年轻教师比较多。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口语有明显优势,掌握的专业知识也相对较新较实用,而且年轻教师更能接受并适应国外的教学理念。最后,独立学院有更加灵活的办学机制,这给双语教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环境。

二、金融专业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如上所述,人们往往认为双语教学能获得英语和专业知识的“双赢”。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教师花费了大量心血却收效甚微;学生抱怨专业知识和英语都没学懂这样一个“双输”局面。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教材的问题

笔者认为双语教学最好使用原版教材,即减少了中译本的内容失真,学生也能学到原汁原味的专业英语。但如何挑选出适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水平的教材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另外目前很多独立学院的图书馆对原版图书上的投入非常有限,没有办法为教师提供大量的原版图书的借阅。教师往往通过亚马逊等网站订购,可是原版教材不菲的价格让收入并不高的教师望而却步。

国内也有一些影印版教材,价格上教师和学生都能接受,是不错的选择。市场上主流的有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机械工业等出版社的影印版。但是影印版的教材不够丰富,选择范围比较窄,主要集中在金融的专业基础课上,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市场学,会计学等。其内容对于本科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很多教材都是供研究生阶段使用。

(二)教师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够。教师采用双语授课需要花比中文授课更多的心血,要用较为简单的英语将专业知识表述出来,深入浅出。可是英语系的老师专业不会,专业课老师英语不行。

2.对教师激励不够。双语教学中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但是回报却可能很低。一是学生由于英文基础差、双语课程效果并不理想;二是教师动力不足,在计算工作量时没有享受应有的报酬。

(三)学生的问题

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应用能力差,即使过了四六级,在双语课上仍然听不懂,说不出,不会写,这是应试教育的问题。再如,学生缺乏快速阅读的能力。刚开始接触双语课,学生要花大量时间来背诵词汇和术语,加之西方的逻辑思维及表达方式与东方人有很大差异,学生即使花了几个小时还只能一知半解地看完几页教材。一部原版教材是相当有厚度的,大多数的内容都要靠学生课后自学。在考级,考研还有其他课业的压力下,学生渐渐放弃学习,虎头蛇尾。

(四)教学组织不合理

目前很多院校的双语教学,往往教师一申请就批准。双语课程的设置没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开设时机、课时数、学生人数上也等同其他专业课;也未考虑与其他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双语比例,课程计划,教学前与学生的沟通,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跟踪调查,教学经验的推广与交流,师资的培训等一系列环节尚未予以很好地跟进。而这些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为双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三、改善双语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

双语教学选择课本要兼顾学生的外语水平,难易度适中。同时,教师可以推荐一本与课程相匹配的优秀中文教材供学生课后参考之用。

由于原版教材难度大,学生自学效果差,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我们可以编写原版配套辅导材料。辅导书中,给出每章节关键词和术语的解释,描述每章节的逻辑结构和主要内容,并给出典型例题和疑难问题解答,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各知识点,消除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恐惧。

(二)引进国外优秀原版教材的同时,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

如果认为推行双语教学仅仅是弄几门课程用英语原版教材来上,教师讲几句英语那就没有任何意义。开展双语教学,师生需要走出传统的中国教学模式和思维。

1.体现在教学中。双语教学不能沿袭我国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国外专业课中,老师只讲授基本理论和知识点,课后学生要花大量时间自学教材,查阅资料,讨论,写论文。而对于厚实的原版教材,习惯于灌输式教学的中国学生用51课时是绝对学不完的。外国教师上课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停下来,问学生有没有问题或评论(Any Question or Comments),除此以外,教师也允许学生有问题时随时举手提问。双语教学中,学生们都会感到吃力,所以教师更要注意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比如采用开放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国外的专业课还配有习题课。比如每上完2个学时的专业课就有一个学时的习题课。习题课上,教授或者助教就学生在作业或课后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给予辅导。双语教学中,学生需要用英文完成课后作业,课后也要花大量时间自学,如果能有这样的习题课,能很好地帮学生答疑解惑,巩固所学。但是这样的话,就需要增加双语课的课时量。

2.体现在考核方式上。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考核可以采用些新形式。首先它需要以英文形式来完成,这从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英文沟通和写作的能力;其次,课业的内容要注重操作性,即学生运用所学,通过社会调查、查阅资料、团队合作、实际操作等方法完成。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获取信息,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比如笔者在国外学习《商业分析和价值评估》这门课时,老师提前将班级同学分成几组,每组分配一个上市公司,要求学生在课后用所学的方法撰写一份投资分析报告并做演讲。每组就是一个团队,考核成绩就是你所在团队成绩。组长安排成员课后碰头讨论,分配任务,有的做公司分析,有的做财务分析,有的负责幻灯片,有的负责演说等等,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最后的演说都非常精彩,考核效果特别好。中国学生都反映这种方式才能将所学运用于实践。

(三)建立双语教学的全程培养方案

双语课需要有一套可持续发展的全程培养方案,这对独立学院灵活的办学机制来说是可以尝试的。

1.合理的课程规划。笔者认为必须在大一开设一门金融英语基础课,为后续开设的双语课程奠定必要的专业英语基础,否则,学生在完全没有接触过专业英语的情况下接受双语教学模式,适应起来非常困难。然后在大二和大三每学期都开设一门双语课程。大四学生忙着找工作、考研,而双语学习课后要花大量时间,所以不建议开设。这样整个大学四年,学生可以接触到四到五门双语课程,双语教学的效果有连贯性又没有太大压力。

2.合适的课程。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开展和推广双语教学应根据各院校的实际情况来定,不能冒然将专业基础课,考研课列为双语课。此外一些中国本土课程,难度较大的课程比如计量经济学,国际金融,金融风险管理等也不适合开展双语教学,学生会反映连中文的都学不懂何况英文。鉴于独立学院双语教学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条件,目前阶段最好从相对容易的专业课入手,成熟一门课开展一门。

关于金融专业具体哪些课程适合开展双语教学还值得讨论。从实践的角度看,可以选择一些实用性较强,将来职业中会常用到专业英语的课程。比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

3.循序渐进的双语比例。考虑到学生的适应程度,学生之间班级之间英语水平的差异,双语教学应分层次分阶段地稳步推进。在开始起点要低,尽量使用简单句式,对于较难和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加大中文解释。随着课程深入,教师应根据学生水平灵活地掌握英语所占比重,以大多数学生听懂为标准。

(四)双语教师的培养和激励

课程和双语教师队伍都要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以利教学经验的积累。双语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应该给专业教师一定时间,不能急于求成。

学校可以招聘一些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老师。另外对一些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进行英语培训。笔者建议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可以安排公共英语系的老师和专业课老师交流,解决在双语教学中所遇到的语言难点。甚至可以鼓励普通英语教师去金融系学习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转型做双语教师。有条件的独立学院还可以送教师去其他双语教学经验丰富的院校学习,甚至提供短期的出国培训。

另外可以适当提高双语教师的课酬,增加教师双语教学的动力。

(五)加强金融专业双语教学配套的建设

1.增加外文图书及信息资源。同公办大学相比,独立学院对外文图书以及电子资源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外文资源相对贫乏。笔者建议图书馆在征求专业教师的基础上,多进购原版教材和丰富的外文专业期刊等电子资源,以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

2.一定要安排小班教学。

3.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可以节约老师书写板书的时间。多媒体也有利于教师实现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听懂所学知识点,字幕一出来学生就能大体明白。

4.公共外语系部的配合。以往的外语教育主要是以全国大学公共英语四六级考试为目的。那么,为了配合和加强双语教学,有必要调整和增加外语课本身的安排。

总之,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双语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绝不是这里的几点建议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这里只是抛砖引玉,望与同仁为双语教学的改善和提高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

[1]戴夏晶.金融专业双语教学探讨-基于我院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调查问卷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14期,P180-181.

[2]任康钰.金融类专业基础课程双语教学探讨―基于我院“货币金融学”本科教学及调查问卷的分析.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6期,p28-30.

[3]王春月.金融学专业本科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探讨.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p136-137.

[4]张小芹,郭慧文,谢志忠,李丽.论金融学本科专业双语教学的路径转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5]廖俭.货币金融学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教育教学研究,2010年第4期.p137-139.

[6]曹廷贵.金融专业推行双语教学的意义、困难及对策.中国大学教育,2004年第1期.p42-43.

[7]聂梦麒.实施双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双语教学问卷调查综述.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上一篇:物流金融论文范文 下一篇:大专金融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