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条例范文

时间:2023-09-23 19:38:00

问责条例

问责条例篇1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行政首长问责,是指本市人民政府市长对问责对象不履行职责、不正确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力等行政过错行为,依照本办法对其追究行政责任。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对各镇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的行政首长进行问责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市政府部门包括市政府组成部门、办事机构、派出机构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机构。垂直管理部门参照本办法执行。

本办法所称行政首长,指各镇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的正职领导或主持全面工作的副职领导。

第四条行政首长应当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规章赋予的法定职责和市政府依法赋予的各项职责,及时完成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法律监督、组织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第五条行政首长问责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实事求是,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

(二)实行权责统一,有错必纠,过错与责任相适应;

(三)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与惩戒相结合。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行政首长问责:

(一)未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市政府的决定、命令和工作部署,致使政令不畅或影响全局工作的;

(二)超权擅自决策或违反法定程序盲目决策,导致重大决策失误,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者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三)未认真履行行政管理职责,影响经济发展软环境,损害投资者利益,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致使公共利益、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遭受较大损害或者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四)对市人大、市政协交办的议案和建议、意见,不办理或不认真办理和答复,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者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五)因行政措施不当违法、引发越级上访或者非正常上访,或对群体性、偶发性事件处置失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六)发生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后,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急预案以及上级要求和实际情况及时采取必要和可能措施进行有效处置,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者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七)无法定依据或超越规定权限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违法违规委托中介机构、下属单位或者其他组织代为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的;

(八)直接负责或直接管理单位负责的重大建设项目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产生重大质量问题,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者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九)在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产权转让、土地划拨和出让、金融信贷等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者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十)管辖范围内发生截留、滞留、挤占、挪用、浪费政府性资金、政府管理资金,擅自占有、使用、处置国有资产或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十一)不认真履行内部管理职责,机关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群众反映强烈,或监督管理不力,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十二)行政首长疏于自律,行为失检,有损公务员形象,或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教育管理不严,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十三)未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未全面履行“一岗双责”,致使本部门、本单位工作人员连续发生违法违纪行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十四)其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严重不良社会影响,市政府认为应当问责的情形。

第七条市长依据本办法规定的问责情形或发现下列情形的,可以直接决定启动问责程序:

(一)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举报、控告材料经初步核实的;

(二)上级领导机关有指示、批示的;

(三)市委、市人大、市政协提出问责建议的;

(四)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提出问责建议的;

(五)司法机关、行政复议机关和仲裁机构提出的问责建议;

(六)行政执法机关、行政监察机关和执法监督机关提出问责建议的;

(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问责建议的;

(八)在工作测评和工作考核中处于末位的;

(九)被新闻媒体曝光的;

(十)其他有关情形。

第八条问责程序启动后,市长或者受市长委托的副市长可以责成有关行政首长当面汇报情况。

第九条行政首长有本办法规定应予问责的情形,且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市长可以决定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或直接作出问责决定。

第十条问责事项需要调查核实的,市长可以责成市监察局进行调查核实,市监察局必须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问责或者不予问责建议,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第十一条市监察局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开展调查工作,并在调查结束后向市长提交书面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当包括问责的事实、理由和建议。

第十二条对比较复杂或社会影响较大的问责事项,市监察局可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及新闻单位等参加调查。

第十三条在调查核实中,被调查的行政首长应当作出书面说明,如实反映情况,不得以任何方式拒绝、阻碍、干涉调查。

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调查工作予以协助。

第十四条调查工作应当在20日内完成,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调查期限的,经市长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个月。

第十五条问责情形是由部门(镇)分管副职的行为所导致的,应与行政首长一并问责。

第十六条行政首长被问责的,采取下列方式追究责任:

(一)责令立即纠正并作出书面检查;

(二)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

(三)诫勉谈话;

(四)通报批评;

(五)责令通过市级主要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道歉;

(六)停职检查;

(七)责令引咎辞职;

(八)建议免职;

(九)给予适当的经济处罚。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适用或者合并适用。

第十七条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市长作出的问责决定,应当在7日内书面通知被问责对象本人,同时抄送市人大常委会,并告知提出问责建议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对作出不予问责决定的,也应当在7日内书面通知拟被问责对象本人,并告知提出问责建议的有关单位和个人。

第十八条被问责的行政首长不服问责决定的,可以自收到问责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复核,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办理。复核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复核中发现原问责决定及责任追究决定错误的,应当及时纠正,并撤销问责决定及责任追究决定。

被问责的行政首长不因提出复核申请而加重处理。

第十九条具有问责情形的行政首长在启动问责程序前主动提出引咎辞职的,不再依照本办法进行问责,但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要追究其他责任的,从其规定。

对因其他问题受到纪律处分或者其他处理的行政首长,有本办法规定的应当问责情形而未被问责的,仍可以按照本办法进行问责。

第二十条被问责的行政首长涉嫌违法违纪,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一条市监察局依照本办法拟订具体操作办法,负责有关通知、决定等文书、文稿起草,办理送达、备案、报批等相关手续。

第二十二条对行政首长问责,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文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三条各镇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对下属单位行政负责人进行问责,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市监察局和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问责条例篇2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全文学习心得一问责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重要的制度笼子,《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对促进全党统一思想认识将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释放从严治党,失责必问的强烈信号。《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正如会议强调,问责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因此,笔者认为,落实问责条列,首要必须牢牢抓住落脚点、着力点和关键点。

落实问责条例的落脚点在责。会议指出,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忠诚干净担当是党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而今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已正式实施,为党员行为规范设定了红线和底线。问责条例剑指十分明确,就是要狠刹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的不良之风,彰显党员干部的对责的担当,对权的敬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也是每个党员干部应该担当的责任,身处领导干部岗位上,这是党和人民的信任,理应为党尽职、为国效力、为民尽责。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其实就是责任,而有责任就要有担当,这里的责就是坚定理想、坚守信念,以人为本、勤政为民,尽职尽责、实干苦干,改革创新、攻坚克难。

落实问责条例的着力点在问。会议认为,问责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只有坚持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方可体现权、责、利的对等。如果党员干部有了权力,有了职责,却没有责任追究,就好比做生意包赚不赔。事实上,从近年查处的典型贪腐案件中的领导干部来看,相当一部分都是源于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有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管党治党不严、责任担当缺失。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此处失责异处为官,今天停职明天升职等等,说到底就是在问上无力甚至是缺位。落实问责条例功夫就应下在问字上,正所谓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通过问把党纪党规利剑高悬起来,让警钟长鸣起来,真正问出从严治党成效。

落实问责条例的关键点在人。会议强调,各级党组织都要把自己摆进去,联系实际、以上率下,敢于较真碰硬、层层传导压力,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由此来说,问责条例的落实关键还在人。这个人就是各级党组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问责条例作用得以发挥,关键看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敢不敢较真、有没有战斗性。贯彻落实问责条例不仅仅是释放出失责必问的强烈信号,还应以此紧紧牵住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的牛鼻子,倒逼党员干部增强权责意识,激发担当精神。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全文学习心得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是继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以及《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之后的又一次党内制度创新,是深入推进从严管党治党的有力举措,是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保障。可以说,《问责条例》是对党内法规制度的补充和完善,是一次较真碰硬的制度探索,让管党治党的责任更严更实。

突出主体责任。《纪律处分条例》所适用的对象是全体党员,而《问责条例》条例则侧重于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问责处罚,落实责任是《问责条例》的关键。各级党组织肩负着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而党员领导干部则是推进管党治党的关键少数,抓严抓实主体责任和关键少数,等于就切中了管党治党责任的大动脉,唯有二者相配合、齐使劲,才能真正管好党治好党。《问责条例》无疑是把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纪律规矩挺在了前面,勾勒出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底线。同时,把责任分解到组织、宣传、统战、zd等党的工作部门,一举打破单兵作战的陈旧思维,有利于形成管党治党的强大合力。

突出担当精神。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忠诚干净担当是党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把管党治党责任担当起来,是《问责条例》的核心。构建权力与责任相适应的问责机制,是制度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要唤醒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就必找准责任边界,形成管党治党的负面清单,让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清楚知道什么不能做什么必须做,最终形成责任倒逼机制。

突出问题导向。严肃问责是《问责条例》的重要内容。《问责条例》对于问责的范围作出了明确划定,主要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维护党的纪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等方面开展问责,对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和损害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既要追求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还要追究领导责任。首次从党的制度层面规定,严肃追究三方责任。对于强化两个责任机制来说,无疑是一次制度上的巩固和完善,对于领导而言,更是责任的倒逼和担当精神的落实。

突出凝心聚力。永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问责条例》的导向。只要各级领导干部牢记使命、忠诚担当,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强化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必须较真碰硬、传导压力。领导干部要履职尽责,党员要身体力行,只有心往一处想,才能劲往一处使,只有步调一致,才能确保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的团结统一。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全文学习心得三6月28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无疑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又一制度利器,补齐了从严治党责任领域的短板,开列每个党员干部责任清单,唤醒每个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让每个党员头上多了一道紧箍圈,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又迈出坚实一步。

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在党的95周年生日到来前夕,中央适时祭出全面从严治党又一制度利器《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这无疑是同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作斗争的一件制度利器,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标尺,旨在向全体党员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强化责任担当,以问责促担责履责,利剑高悬,告诫和警示全党,党中央对问责是动真格、不含糊的,党员干部若不担当、不负责就要被问责追责的。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党的建设的经验证明,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制度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系统工程中一项根本性基础性建设,是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遵循党章要旨,坚持问题导向,立足长远,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维护党的纪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展问责。《问责条例》规定,对于失职失责造成严重后果、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损害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都要严肃追究责任,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追究领导责任。同时把责任压实到各级党组织,分解到组织、宣传、统战、zd等党的工作部门,全面释放出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政治氛围。全党同志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牢记责任,严格遵守。

法贵必行。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之一,各级党组织必须遵守执行,全党同志必须遵循恪守。各级党组织都要把自己摆进去,联系实际、以上率下,敢于较真碰硬、层层传导压力,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是党的事业不断进步的宝贵财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心系使命、知责明责、扛起责任,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要守土有责、履职尽责、为民负责。要紧紧围绕《问责条例》开列的责任清单开展自查自找、对照检查、严厉问责,做到有责必担、失责必究,确保制度执行的生命力,确保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党的团结统一。对于违反《问责条例》,因失职失责造成严重后果、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损害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既要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要追究领导责任,让失责者负出代价,让广大党员干部受教育。

制度的执行关键在人。全面从严治党、落实标本兼治,最根本的就在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把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起来。《问责条例》不是整人工具,而是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和责任清单。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要确保问责条例发挥实效,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把自己摆进去,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自觉肩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要率先垂范、 以上率下,严格执行问责条例,时刻自我敲打、自我警醒、自觉履责。要以勇于担当的精神,切实履行党员干部应尽之责,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各种风险考验,抵挡各种危害腐蚀,确保党的肌体永远健康,永葆正确性、先进性和纯洁性。

问责条例篇3

 

学习党问责条例的心得体会1

 

要以常态化问责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具有着关键性作用,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越要牢牢抓住这个“牛鼻子”。它不是一阵风,更不是一场运动,而是一项常抓不懈的伟大工程,考验的是全党的政治决心,需要全党上下同心同向,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是一场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更要注重落细落小落实,要在突出问题导向的同时,坚持区分层次,做到有的放矢,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稳步推进,确保切切实实遏制和根治作风之弊、行为之垢。

 

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肩负的主体责任,从严落实好问责制度。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各级党组织的责任所在。有权必有责,权责要对等。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取决于落实党委党建主体责任的情况。在制定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座谈会上,王岐山书记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言简意赅地、明确地诠释了权责的内涵及辩证关系。两者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有权力必然会有责任。有些地方政府一门心思关注GDP,关心硬指标,对抓党风廉政建设的力度疲软,这些问题不是小事,长此以往会恶化政治生态,损害党的形象。党委书记要牢记职责,以上率下,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做到“一岗双责”,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形成人人有责、事事尽责、层层传导的局面。

 

从严问责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纸老虎,必须逗真碰硬,才能让威慑持续发力。问责是为了更好地让责任主体明晰权与责,懂得“责任和权力是相互的,权力有多大”,知道“责任和担当是相联的”,知道是干什么的、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怎样干才能干好。问责的目的并不单纯是处罚,而是为了以此为戒,惩前毖后,最终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如果对于失职失责行为任之不管,或者从轻发落,实则是变相纵容,政策条例被沦陷为一纸空文。

 

问责条例的出台,为相关职能部门抓制度建设以及执行指明了方向,失责必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从严问责才能让条例落地有声,让铁规发力,从而成为管党治党的利器,助推风清气正政治环境的形成。

 

学习党问责条例的心得体会2

 

7月25日下午4点,中心第三党支部书记陈碧云同志组织全体支委和党小组长们,于四楼办公室召开支部会议,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于贯彻学习中共中央最近印发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以下简称问责条例)。陈书记以目前国内外形势,中央的战略布局和目前我们党建工作以及“两学一做”活动中的重点内容为背景,讲解了问责条例出台对我们党员的重要的指导意义,并结合自身经历,深入浅出地给大家讲了一场“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的党课,大家深受震动。

 

我在通读了问责条例以后,最有感触的还是反复强调的那十五个字:“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问责条例可以说是这十五个字的具体实践,是贯彻从严治党的利器,是高悬在所有中共党员头顶的一把利剑。

 

多次强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有权就有责,权责要对等。问责条例体现的精神之一就是,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如问责条例明确规定了问责应当分清责任,其中党组织领导班子在职责范围内负有全面领导责任。有权必有责,在我党组织内,没有哪种权力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党组织赋予了你的领导权力,你就必然要承担响应的领导责任,这就是“有权必有责”的体现。

 

问责条例的出台就是要警示全党,失责就要问责,在义务和权利的关系上,义务在先。从落马高官的事例中不难总结出,有的领导干部,只热衷要权力、不喜欢尽义务;有的领导干部临事而怯、遇难则退。问责条例就是要通过严格的追责制度,杜绝这些思想和行为,激发全党责任意识,唤醒担当精神。问责条例直指以往工作中存在的宽松软现象,在最该抓的薄弱环节上问责,既包括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也包括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维护各项纪律不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坚决不扎实等情况,力求以严密的规定确保问责常态化,促进党规党纪执行到位。“有责要担当”,不是一句空话,问责条例句句落到了实处。

 

党纪严于国法,因为党纪是对党员的纪律约束,如果不能对失职失责的党员进行问责,那还谈什么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失责必追究”的精神在问责条例中体现地淋漓尽致。问责的范围,问责的方式,问责的主体和客体,问责的执行落实,以及问责的时限是终身制,这些都全面涉及没有遗漏,篇幅不长却十分具有指导意义,可谓言简意赅、微言大义。

 

问责条例的出台契合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理念,小红本短短三千字,传达给公众的信息其实很简单,就是这次是动真格的了!不是每个政党都有给自己套上问责枷锁的政治勇气,但我党做到了!从此我党再添从严治党的利剑,必将在新形势下披襟斩棘,突破目前困境,开创崭新局面,带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习党问责条例的心得体会3

 

11月26日上午,本人参加了十二届县委中心组第5次(扩大)理论学习会,会议邀请了省纪委案件审理室副主任**全全县领导干部所作的《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常态化问责激发责任担当》专题讲座。杨主任主要从充分认识问责条例的重大意义、准确理解问责条例主要内容、铁面问责发挥震摄警示效应,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等方面,引用了大量的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对《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通过学习,感触较深。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是继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以及《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之后的又一次党内制度创新,是深入推进从严管党治党的有力举措,可以说,《问责条例》是对党内法规制度的补充和完善,是一次较真碰硬的制度探索,让管党治党的责任更严更实。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党的建设的经验证明,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制度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系统工程中一项根本性基础性建设,是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根本保障。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遵循党章要旨,坚持问题导向,立足长远,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维护党的纪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展问责。《问责条例》规定,对于失职失责造成严重后果、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损害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都要严肃追究责任,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追究领导责任。同时把责任压实到各级党组织,责任分解到具体工作部门,全面释放出“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政治氛围。全党同志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牢记责任,严格遵守。

 

作为一名信访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在工作严格贯彻执行。要进一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加大法治宣传引导力度,树立起法治、文明、和谐的信访工作新秩序、新风尚。同时要切实加强党风廉洁自律建设,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严格执行党章党规,在全局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良好政治生态,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奉献的信访干部队伍,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党问责条例的心得体会4

 

要以常态化问责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具有着关键性作用,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越要牢牢抓住这个“牛鼻子”。它不是一阵风,更不是一场运动,而是一项常抓不懈的伟大工程,考验的是全党的政治决心,需要全党上下同心同向,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是一场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更要注重落细落小落实,要在突出问题导向的同时,坚持区分层次,做到有的放矢,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稳步推进,确保切切实实遏制和根治作风之弊、行为之垢。

 

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肩负的主体责任,从严落实好问责制度。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各级党组织的责任所在。有权必有责,权责要对等。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取决于落实党委党建主体责任的情况。在制定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座谈会上,王岐山书记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言简意赅地、明确地诠释了权责的内涵及辩证关系。两者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有权力必然会有责任。有些地方政府一门心思关注GDP,关心硬指标,对抓党风廉政建设的力度疲软,这些问题不是小事,长此以往会恶化政治生态,损害党的形象。党委书记要牢记职责,以上率下,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做到“一岗双责”,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形成人人有责、事事尽责、层层传导的局面。

 

从严问责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纸老虎,必须逗真碰硬,才能让威慑持续发力。问责是为了更好地让责任主体明晰权与责,懂得“责任和权力是相互的,权力有多大”,知道“责任和担当是相联的”,知道是干什么的、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怎样干才能干好。问责的目的并不单纯是处罚,而是为了以此为戒,惩前毖后,最终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如果对于失职失责行为任之不管,或者从轻发落,实则是变相纵容,政策条例被沦陷为一纸空文。

 

问责条例的出台,为相关职能部门抓制度建设以及执行指明了方向,失责必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从严问责才能让条例落地有声,让铁规发力,从而成为管党治党的利器,助推风清气正政治环境的形成。

 

学习党问责条例的心得体会5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问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这让党的问责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是管党治党的强大利器,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是强化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责任的迫切需要,是释放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对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政治意义。

 

《条例》进一步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扎紧“制度笼子”。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和根本方针。然而,过去一个时期,在管党治党的问题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中央八项规定为肇始,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以反腐倡廉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成效明显。如今《条例》的出台,更是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走向深入,在深化中坚持、坚持中深化,使管党治党真正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条例》进一步突出了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领导责任,聚焦“关键少数”。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当下,党内出现的各类腐败,其成因主要在于权力的滥用,关键在于未能将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严以修身落到实处,各级党组织、纪检监察组织履职尽责不到位。《条例》是一种外部的约束,是一种机制,也是一种压力的概念。它解决了“谁来问责、对谁问责”的问题,明确了问责对象的重点是“关键少数”,进一步突出主体、细化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既要追究主体责任,还要追究监督责任,也要追究领导责任,通过内外相呼应,相信可以促进党员领导干部最终把责任担当起来。

 

问责条例篇4

陕西省实施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办法最新版

第一条 为全面从严治党,规范和强化党的问责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党的问责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落实党组织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督促党的领导干部践行忠诚干净担当。

第三条 党的问责工作应当坚持的原则:依规依纪、实事求是,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分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

第四条 党的问责工作是由党组织按照职责权限,追究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失职失责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

问责对象是各级党委(党组)、党的工作部门及其领导成员,各级纪委(纪检组)及其领导成员,重点是主要负责人。

第五条 问责应当分清责任。党组织领导班子在职责范围内负有全面领导责任,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和直接主管的班子成员承担主要领导责任,参与决策和工作的班子其他成员承担重要领导责任。

第六条 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党的领导弱化,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在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或者在处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中领导不力,出现重大失误,给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失,产生恶劣影响的;

(二)党的建设缺失,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组织生活不健全,党组织软弱涣散,党性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宗旨教育薄弱,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落实,作风建设流于形式,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问题突出,党内和群众反映强烈,损害党的形象,削弱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

(三)全面从严治党不力,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好人主义盛行、搞一团和气,不负责、不担当,党内监督乏力,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发现问题不报告不处置、不整改不问责,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维护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不力,导致违规违纪行为多发,特别是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失职,管辖范围内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团团伙伙、拉帮结派问题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

(五)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坚决、不扎实,管辖范围内腐败蔓延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突出的;

(六)其他应当问责的失职失责情形。

第七条 对党组织的问责方式包括:

(一)检查。对履行职责不力、情节较轻的,应当责令其作出书面检查并切实整改。

(二)通报。对履行职责不力、情节较重的,应当责令整改,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三)改组。对失职失责,严重违反党的纪律、本身又不能纠正的,应当予以改组。

对党的领导干部的问责方式包括:

(一)通报。对履行职责不力的,应当严肃批评,依规整改,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二)诫勉。对失职失责、情节较轻的,应当以谈话或者书面方式进行诫勉。

(三)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对失职失责、情节较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应当根据情况采取停职检查、调整职务、责令辞职、降职、免职等措施。

(四)纪律处分。对失职失责应当给予纪律处分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追究纪律责任。

上述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第八条 问责决定应当由党中央或者有管理权限的党组织作出。其中对党的领导干部,纪委(纪检组)、党的工作部门有权采取通报、诫勉方式进行问责;提出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的建议;采取纪律处分方式问责,按照党章和有关党内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执行。

第九条 问责决定作出后,应当及时向被问责党组织或者党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党组织宣布并督促执行。有关问责情况应当向组织部门通报,组织部门应当将问责决定材料归入被问责领导干部个人档案,并报上一级组织部门备案;涉及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的,应当在一个月内办理完毕相应手续。

受到问责的党的领导干部应当向问责决定机关写出书面检讨,并在民主生活会或者其他党的会议上作出深刻检查。建立健全问责典型问题通报曝光制度,采取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纪律处分方式问责的,一般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十条 实行终身问责,对失职失责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不论其责任人是否调离转岗、提拔或者退休,都应当严肃问责。

第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各部委,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办法。

中央军事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相关规定。

第十二条 本条例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条例自20xx年7月8日起施行。此前的有关问责的规定,凡与本条例不一致的,按照本条例执行。

解读陕西省实施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办法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印发《陕西省实施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办法》的通知(陕发〔20xx〕30号)精神,为进一步规范党的问责工作,促进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实,现将陕西省实施《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办法转发你们,请各党总支要认真组织学习宣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力求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入脑入心。各级党组织要强化责任担当,层层压实责任,真正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要严格落实问责条例的工作要求,加大问责力度,做到真管真严、长管长严,确保问责条例的各项规定得到有效落实。

日前,省委印发《关于贯彻〈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实施办法》。《实施办法》分为总则、问责情形、问责方式及适用、问责程序、附则五章,共27条。《实施办法》遵循《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立法精神,聚焦管党治党突出问题,突出有权就有责、权责要对等的要求,注重体现福建特色,对党的以来我省开展党内问责工作的实践和经验进行总结提炼,用制度固化成果,体现可操作、可执行。

《实施办法》聚焦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维护党的纪律不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坚决、不扎实等方面问题,细化了22种具体问责情形。这些问责情形既体现中央要求,又注重结合福建实际,明确规定在落实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工作要求上不到位的,对省委五抓五看要求执行不力的,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不力的,以及其他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失职失责的,都将进行问责。

在问责程序中,主要明确问责启动、问责调查、问责决定的作出、问责执行与监督等内容。为保证问责落地生根,《实施办法》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应当加强对下级党组织实施问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失责不问、问责不当,或者对问责决定不落实的,应及时督促纠正;情节严重的应对负有责任的党组织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实施问责。通过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切实扛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

陕西问责的主要形式问责是个大的概念,具体来说,有四个层次。

第一是引咎辞职。比如,这个领导因官僚主义导致未深入调研,或者重大隐患没有防范,就要承担领导责任,要引咎辞职。

第二种是停职。事情还没有完全调查清楚,先停掉工作等待调查。

第三是免职。事情已经比较清楚了,是一定要承担责任的。被停职和免职不是终点,如果在调查中发现有权钱交易现象,将会进一步追究司法责任。

第四种就是撤职。撤职已经属于行政处分的一种了,是指在事态已经非常清楚的情况下,直接给的行政处分,表明要追究官员责任了。

问责条例篇5

但与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希望相比,在《公开条例》颁布三年多的时间里,各级政府在信息的公开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总结三年来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和相关事件,民众对其诟病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开信息的质与量都不够。所谓质,譬如政策方面的信息,与公众的利益关系并没有更多的阐释,公众认为其意义不大;一些公众认为重要的诸如财政支出等信息,线条过于粗略,公众无法从中判断其花费的正当性。所谓量,即民众需要的、与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仍为少数。二是公开的信息民众看不懂。三是公开的渠道不畅通,许多县级政府网站甚至市及省网站或处于停滞状态,或更新速度滞后。中国社科院的《中国地方政府透明度年度报告(2009年)》显示,在被调查的43个省会城市、大城市的政府门户网站中,半数以上被评定为不及格;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显示,半数县乡镇政府网站处于“半瞌睡”状态,有的直接显示为“无法显示该网页”。最后,政府回应信息态度傲慢,速度迟缓,推诿现象仍然存在,推诿理由多为“信息不存在”或者“公众要求的信息涉及国家工作机密、商业机密的不予公开”。

笔者认为应尽快完善各地有关的问责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公开条例》真正实施。解决以下三方面问题尤为重要――

【“责”如何定】

《公开条例》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三)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按照规定,如果没有对以上信息主动公开,或者公众通过合法程序要求公开却没有公开,行政机关就应该负有责任。

在《公开条例》实施过程中,责任界定的难点就在于某个信息本身应属于“公开”还是“不予公开”的范围。在这个关键点上,《公开条例》的划分不明晰,列举的内容并不能囊括所有应予以公开的政务信息,而各地方政府往往进一步限制“公开”信息范围。

2008年5月4日,湖南省汝城县黄由俭、邓柏松等5位市民请求县政府公开有关原县自来水公司改制的调查报告,县政府则以“调查报告不能代表政府意见,只是供领导参考使用的,因此政府调查报告不属信息公开的范围”等理由拒绝公开。从此事件可以看出,各地政府还需本着“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对于不公开的例外信息范围作出明确界定。目前来看,《公开条例》规定的例外的范围只有“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三种,而关于后两种还可以由政府机关裁量。条例中如果“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可能”一词模糊概念,往往成为争论焦点所在。

而《公开条例》中并未对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予以界定,这就使行政机关在实际操作中拥有很大的裁量权,可以轻易地将其不愿公开的信息归入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大口袋”而拒绝公开。同时,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隐私法,这也为例外信息的依据增加了难度。

针对以上情况,明确例外信息范围才能真正对“责”加以界定。首先,我们可以借鉴外国对例外信息规定的做法,比如美国的《信息自由法》就明确规定了免于公开的九种例外信息,此外都应予以公布。其次,一些与《公开条例》相关的法律应进一步完善和修改。就拿《档案法》来说,这部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的法律显然与《公开条例》有很多内容不协调甚至相违背。只有剔除诸如《档案法》、《保密法》及隐私权的界定中与《公开条例》相冲突的方面,才能做到真正的有法可依。

【问“谁”的责】

关于责任人问题,《公开条例》有明确规定:行政机关违反本条例规定,由监察机关、上一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了这些监督和保障措施才能让《公开条例》真正落到实处。但《公开条例》实施三年来,还未发现一起因政府信息公开不力而受到行政处罚的例子,更别说有关负责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例了。是否可以由此推断,《公开条例》实施两年来还未发生一起信息公开不力的事件?显然事实并非如此。2009年6月17日,湖北石首一名酒店厨师自杀引发,这起事件暴露的是石首政府与人民的紧张关系,而这层紧张关系的背后正是政务信息的不透明。

正如《人民日报》载文所批评的一样,事发后,“在长达约80个小时内,一方面是政府的新闻语焉不详;一方面是网友借助非正式媒体信息、探寻真相”,而网民则在“公开信”之后,以“湖北石首政府网站被黑”的事实表达了“真相只有一个”的期待与不满。事件发生后,石首市委书记和市委常委(公安局长)因“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和“负有直接领导责任”被免职了,决定是上级党委荆州市委作出的。这么一起震惊国内的,并未按照《公开条例》处罚政府行政长官。

在该事件可以看出,问责制的责任人不明确已经成为《公开条例》问责制推行的一大障碍。信息公开不力的处罚不应掩埋在“办事不力”或者“渎职”这一宽泛的行政处罚名称之下。应清晰标出因违反《公开条例》哪一条文而受到行政处罚或者追究刑事责任。

不能否认的是,这方面由于我国目前的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的不彻底性会给其带来一定的困难。第一,政府中的党政关系没有完全理顺,以党代政的现象依然存在, 出了问题, 责任究竟在党委还是在政府很难确定。第二,我国行政机构的层次太多,出了问题, 到底追究哪一级政府的责任, 很难确定。第三,决策与执行不分, 导致责任主体不明确。究竟是因为决策失误还是由于决策执行不力甚至执行错误造成的, 二者往往难以区分。各地政府在确立《公开条例》责任人方面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尽量克服其带来的障碍和困难。

【“谁”来问责】

在我国的行政问责中,同体问责一直占绝大比重。按照《公开条例》第四章: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社会评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议;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和监察机关负责对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我们看到的都是同体问责。不可否认,同体问责具有高效、迅速、知情的优点。但是对于行政问责来说,只有同体问责还远远不够。因为从利益关系上说,同体问责同属一个体系,有可能结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从责任链条上看,上下级之间既然有权力隶属关系,就会有责任连带关系,而异体问责能有效避免此类问题。所以,在《公开条例》的问责中,属于异体问责主体的公民、社会团体以及媒体应该发挥其重要作用。对公民来说,应树立真正的民主意识,争取合法知情权,同时应对相关法律法规有所了解。而新闻媒体应利用其资源优势,以新闻报道和相关评论为武器加大对《公开条例》实施的监督力度,这样才能使得问责成为常态。特别是对有意不予执行和执行过于敷衍、拖沓、效率低下的政府机关主管人员和办事人员实施问责制。监察机关、上一级行政机关和新闻媒体,要主动有效地承担起这一重任以彰显法律的严肃性。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问责条例篇6

学习《中国共产党员问责条例》心得体会

通过认真学习会议精神,XX传达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员问责条例》,我深刻意识到到,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下面我将个人的学习思考汇报如下:

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第一个就是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尊崇党章,‚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要固本培元,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前几年热播的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既展示了近年来正风反腐的扎实成效,又昭示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深刻道理。用制度做保障,用信仰塑灵魂,标本兼治、固本培元,勾勒出新形势下管党治党的实践逻辑。以重新修订党内监督条例为龙头,加上之前公布的问责条例、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等法规,使党内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全面从严治党正从高级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向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拓展。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从严治党,重在以上率下,把高级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作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点和关键,树立起规矩意识,有利于营造以上率下的清明政治生态。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用制度向特权开刀,实则连成一条‘为官底线’,党员干部就是要时时树立底线意识。

问责条例篇7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贯彻落实

一、实施的基本情况

实施近一年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是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条例》精神,并把学习《条例》与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等规章制度统筹结合起来,运用辅导讲座、研讨交流、案例剖析等多种形式学习,力求学深学透。

二是各地出台具体措施促进《条例》落地。如,2017年2月4日重庆市审议通过《重庆市实施〈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办法》。在《条例》框架体系基础上,重点对问责情形、问责程序等内容进行了拓展和细化,既规范了问责工作,又为纪检履职提供了制度保障。对过去容易忽略的国资管理、行政执法、综合监管、惠农扶贫等问题,各地也明确责任,细化措施,以终身问责从根本上解决了官员一走了之的问题。

三是加大执纪问责任力度。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在《条例》精神指导下,建章立制,规范问责,确保问责标准“不走样”;强化措施,真抓严管,确保问责执行“不变通”;作风好转,成效显著,确保问责效果“不打折”。

四是结合实践探索性制度建设。如江苏省日前(2017年4月)出台的《问责条例实施办法 五种情节从重问责》建立实际工作中最为缺失的问责启动程序,详细列举了发现问责事由的五类渠道;具体、明确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必须问责、可以从轻问责和必须从重问责的具体情节。

五是对纪检监察干部加大问责任力度。将纪检打造成强监督、抓落实、严惩处,敢担当的铁军。如,2016年成都市纪委收到反映纪检干部题线索116件查处22人。

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条例》实施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够

《条例》的实施,既是对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有力约束和经常性提醒,也是确保党中央的统一领导和政令畅通;更是强化“监督的再监督、问责的再问责”,把专项巡视、监督检查等工作常态化,倒逼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真问责、严问责,确保“以担当诠释忠诚”。但根据中央巡视组反馈的情况看,《条例》实施以来一些地方干部还停留在观望状态。一方面,“”问题依然存在,说明一方面违纪违法的顶风作案不收手;另一方面,执纪问责的没有认真履职。二者的共同点都是对《条例》的严肃性认识不够,对全面从严治党置若罔闻。

(二)对《条例》精神把握不准确

一是《条例》明确了问责对象是“各级党委(党组)、党的工作部门及其领导成员,各级纪委(纪检组)及其领导成员,重点是主要负责人”,就是履行“两个责任”的有权力的“关键少数”。这里体现了“权责对等”的思想。在实施《条例》的过程中,有权力者没把自己的职责摆进去,手电筒的光――只照着别人,对应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发现问题不报告不处置,该问责而不问责的,“剑走偏锋”的事时有发生。

二是明确问责工作应当坚持的原则“依规依纪、实事求是,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分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这条规定的目是既要治理有权力者的不担当、不负责、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不在状态的问题,又要坚持“三个区分”,对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出现的失误和错误、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等,完善“容错免责”机制,构建“为担当者担当”的环境,营造“主动作为、善谋勇为”的干事氛围;但一部分党员干部纠结于“问责”而不敢“撸起袖子”加油干。

三、贯彻落实《条例》的对策建议

(一)深入学习《条例》内容,真正领会《条例》精神

《条例》内容突出了四个问题。一是突出主体责任,《条例》的问责对象明确责任主体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前者肩负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后者肩负推进管党治党、抓严抓实的“关键少数”的主体责任。二是突出担当精神,体现权责对等,以担当诠释忠诚,以责任和担当约束权力“任性”,形成责任倒逼机制。三是突出“严肃问责”,既要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还要追究领导责任;对于领导而言,更是责任的倒逼和担当精神的落实。四是突出凝心聚力,实现“步调一致”,确保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的团结统一。

(二)结合实际,细化问责条款

一是根据具体情况,开列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的责任清单,把责任落实到每个党员头上,补齐从严治党责任领域的“短板”。在落实、落细、落小、落常、落长上下功夫,真正把问责条例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统一、言行一致。

二是要在勇于担责上下功夫,在不折不扣上看表现,在防微杜渐上做文章。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自己要洁身自好远离腐败,还要监督防止分管部门和下级党员干部出现腐败现象;不仅要在查处腐败上不手软,还要在防止腐败上不松懈。

三是以制度激发党的战斗力。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要以《条例》的出台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反腐的同时,还要反乱作为、不作为和慢作为。

(三)落实、用好《条例》

一是明确问责情形。《条例》规定了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坚决、不扎实等6个方面的问责情形,各党组织要根据党的十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践,结合对典型案例的综合分析,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将《条例》规定的6方面问责情形具体细化为若干个方面。

二是规范问责程序。为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问责程序包括问责启动、调查、决定、执行、申诉、报告、线索移交、信息共享、结果运用性。同时,根据中央关于问责工作的要求,将责任分解到党的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工作部门和各级党组织,体现权责一致原则和层层传导压力的鲜明态度。

问责条例篇8

第二条 党的问责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落实党组织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督促党的领导干部践行忠诚干净担当。

第三条 党的问责工作应当坚持的原则:依规依纪、实事求是,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分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

第四条 党的问责工作是由党组织按照职责权限,追究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失职失责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

问责对象是各级党委(党组)、党的工作部门及其领导成员,各级纪委(纪检组)及其领导成员,重点是主要负责人。

第五条 问责应当分清责任。党组织领导班子在职责范围内负有全面领导责任,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和直接主管的班子成员承担主要领导责任,参与决策和工作的班子其他成员承担重要领导责任。

第六条 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违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党的领导弱化,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在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或者在处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中领导不力,出现重大失误,给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失,产生恶劣影响的;

(二)党的建设缺失,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组织生活不健全,党组织软弱涣散,党性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宗旨教育薄弱,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落实,作风建设流于形式,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问题突出,党内和群众反映强烈,损害党的形象,削弱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

(三)全面从严治党不力,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好人主义盛行、搞一团和气,不负责、不担当,党内监督乏力,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发现问题不报告不处置、不整改不问责,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维护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不力,导致违规违纪行为多发,特别是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失职,管辖范围内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团团伙伙、拉帮结派问题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

(五)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坚决、不扎实,管辖范围内腐败蔓延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突出的;

(六)其他应当问责的失职失责情形。

第七条 对党组织的问责方式包括:

(一)检查。对履行职责不力、情节较轻的,应当责令其作出书面检查并切实整改。

(二)通报。对履行职责不力、情节较重的,应当责令整改,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三)改组。对失职失责,严重违的纪律、本身又不能纠正的,应当予以改组。

对党的领导干部的问责方式包括:

(一)通报。对履行职责不力的,应当严肃批评,依规整改,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二)诫勉。对失职失责、情节较轻的,应当以谈话或者书面方式进行诫勉。

(三)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对失职失责、情节较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应当根据情况采取停职检查、调整职务、责令辞职、降职、免职等措施。

(四)纪律处分。对失职失责应当给予纪律处分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追究纪律责任。

上述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第八条 问责决定应当由党中央或者有管理权限的党组织作出。其中对党的领导干部,纪委(纪检组)、党的工作部门有权采取通报、诫勉方式进行问责;提出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的建议;采取纪律处分方式问责,按照和有关党内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执行。

第九条 问责决定作出后,应当及时向被问责党组织或者党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党组织宣布并督促执行。有关问责情况应当向组织部门通报,组织部门应当将问责决定材料归入被问责领导干部个人档案,并报上一级组织部门备案;涉及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的,应当在一个月内办理完毕相应手续。

受到问责的党的领导干部应当向问责决定机关写出书面检讨,并在民主生活会或者其他党的会议上作出深刻检查。建立健全问责典型问题通报曝光制度,采取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纪律处分方式问责的,一般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十条 实行终身问责,对失职失责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不论其责任人是否调离转岗、提拔或者退休,都应当严肃问责。

第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各部委,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办法。

中央军事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相关规定。

第十二条 本条例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负责解释。

上一篇:贯彻意见范文 下一篇:安排意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