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1-29 12:44:28

问责心得体会

问责心得体会篇1

妇联组织作为党联系妇女和纽带,必须自觉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转群众的桥梁变工作作风、增强工作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全市妇女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我作为妇联组织中的一员,决心在“安其位、精其道、新其形”这九个字上下功夫,勇敢地经受住全市“治庸问责”风暴的考验。

一、“安其位”,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做工作

工作岗位,不仅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或许不是每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都能与自己的理想和初衷相符,但即使我们不能“选我所爱”,也要“爱我所在”、“爱我所有”,学会用感恩、感激的心态面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脚踏实地、尽职尽责。一是带着感情。作为一名妇女工作者,要“用心”对待我们的服务对象——全市广大妇女群众,要怀着对她们的尊敬和热爱,贴近妇女、服务妇女,深入了解妇女需求,及时反映妇女呼声,有效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全面发展。把全心全意为妇女群众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妇女群众的受惠面和满意度作为工作的评判标准,竭诚为妇女群众维权益、谋利益。二是摆正位置。“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别人、认识世界是一种智慧,但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身位置更是一种能力。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才能“在其位做其事”,正确有效地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才能做好份内事,不缺位、不越位。同时,不能以管人者自居,必须主动当好全市妇女儿童的服务员、信息员、联络员,进一步增强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踏实肯干。要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不能眼高手低,拈轻怕重,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更不能遇事推诿,敷衍塞责,因为自己岗位工作不到位、不落实,而影响到工作全局。

二、“精其道”,加强磨砺,提高能力促发展

年轻干部包括年轻的妇女干部在内,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就是要通过磨砺和锻炼,提高能力、增长才干。这也正是“治庸问责”的题中应有之意。要让“治庸计划”触动每一个干部职工的思想灵魂,让“责任风暴”席卷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工作岗位,提高胜任岗位职责的本领和能力。一是勤学。“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学识渊博就会触类旁通,厚积薄发才能得心应手。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妇女工作,就必须要端正学习态度,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拓展视野,为做好本职工作打下深厚的知识底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一种生活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素质。二是善思。善于思考是一种本领。只有胸怀全局、谋划全局,才能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中心,融入中心,推动妇女工作科学发展。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妇女同胞的呼声,感受困难家庭的疾苦,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多提金点子,多出好思路,主动为党委、政府和上级妇联组织出谋划策,当好参谋助手。三是笃行。实践出真知、实干长能力。我们年轻人要珍惜和把握每一次工作实践的机会,勇于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和挑战。虚心在群众中总结经验、提炼思路,不断提升自我学习、自我约束、自我加压的能力和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平时多实践、多付出、多流汗,才能水到渠成,练就一身过硬的工作本领。

三、“新其形”,开拓创新,激发热情增活力

没有思想的解放、思维的创新,人类就不可能进步发展。同样,我们的工作也会因为没有创新发展而固步自封、失去活力。治理“庸懒散”,就是要激励全市党员干部焕发出奋发有为的朝气、开拓创新的状态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一是更新观念。提高创新力,关键是思想创新,观念更新。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打破因循守旧的束缚,勤动脑、敢尝试,做一个创新型干部。要树立自我加压、争创一流的观念,不断拓宽服务妇女儿童的领域;树立敢闯敢试、勇创新路的观念,精益求精地开展妇女群众工作;始终保持鲜活的思想、前瞻的思维,善于发现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特别是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更要与时俱进,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的妇女群众工作新途径、新方式、新办法,不断提高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二是转变作风。要把求真务实的作风贯穿于妇联工作的始终,把“治庸问责”与创先争优、“五型”妇联机关创建等活动有机结合,经常性地深入基层调查走访,实事求是地反映成绩,力所能及地解决问题。对妇女反映的合理诉求,能解决的要立 即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呼吁协调有关部门尽快解决,同时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努力推动解决妇女儿童发展重点难点问题。要主动开展志愿服务、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等活动,以推动城乡妇女儿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目标,以帮助城乡妇女创业就业为重点,努力为妇女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使广大妇女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三是激情创业。市妇联陈光菊主席曾这样诠释“干事文化”: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净干事”。“想干事”是责任、是追求;“能干事”是能力、是水平;“干成事”是标准、是关键;“干净干事”是境界、是要求。治理“庸懒散”,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治理“上班迟到早退”、“上班玩游戏炒股票”等问题,而是从制度、体制等多个层面综合施策,完善科学的用人选人机制,实现“能上庸下,庸者去庸,能者更能”的局面,从而点燃更多人积极干事业、激情创事业的愿望。

“责任重于泰山、治庸从我做起”。我将以更强的责任意识,更好的精神状态,更高的服务水平,为实现“做美丽女人,建魅力组织,创美好生活”的工作目标而努力奋斗!

问责心得体会篇2

党员学习《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心得体会党员学习《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是继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以及《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之后的又一次党内制度创新,是深入推进从严管党治党的有力举措,是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保障。可以说,《问责条例》是对党内法规制度的补充和完善,是一次较真碰硬的制度探索,让管党治党的责任更严更实。

突出主体责任。《纪律处分条例》所适用的对象是全体党员,而《问责条例》条例则侧重于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问责处罚,落实责任是《问责条例》的关键。各级党组织肩负着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而党员领导干部则是推进管党治党的关键少数,抓严抓实主体责任和关键少数,等于就切中了管党治党责任的大动脉,唯有二者相配合、齐使劲,才能真正管好党治好党。《问责条例》无疑是把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纪律规矩挺在了前面,勾勒出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底线。同时,把责任分解到组织、宣传、统战、zd等党的工作部门,一举打破单兵作战的陈旧思维,有利于形成管党治党的强大合力。

突出担当精神。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忠诚干净担当是党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把管党治党责任担当起来,是《问责条例》的核心。构建权力与责任相适应的问责机制,是制度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要唤醒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就必找准责任边界,形成管党治党的负面清单,让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清楚知道什么不能做什么必须做,最终形成责任倒逼机制。

严肃问责是《问责条例》的重要内容。《问责条例》对于问责的范围作出了明确划定,主要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维护党的纪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等方面开展问责,对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和损害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既要追求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还要追究领导责任。首次从党的制度层面规定,严肃追究三方责任。对于强化两个责任机制来说,无疑是一次制度上的巩固和完善,对于领导而言,更是责任的倒逼和担当精神的落实。

突出凝心聚力。永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问责条例》的导向。只要各级领导干部牢记使命、忠诚担当,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强化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必须较真碰硬、传导压力。领导干部要履职尽责,党员要身体力行,只有心往一处想,才能劲往一处使,只有步调一致,才能确保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的团结统一。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心得体会: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件利器

6月28日,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这是继去年修改修订《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之后,我们党制定的又一部重要党内法规,它进一步扎紧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笼子,释放出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

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同时也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完成历史使命,战胜风险挑战,必须管好党、治好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抓住治国理政的关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大振。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试出了人心向背,奠定了广泛和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只要我们管党治党不放松、正风肃纪不停步、反腐惩恶不手软,就一定能赢得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

党员学习《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学习心得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治制。制度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430多万个党组织、8700多万名党员的执政党,离开制度是根本不可能的。解决从严治党问题,最根本的是严格遵循执政党建设规律进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制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要把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为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快构建以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制度治党的重要意义和方法路径,廓清了一系列事关根本的重大问题和根本关系,为新形势下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党95年来,我们党在制度建党和制度治党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以为根本的党内法规,为中国共产党领航中国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随着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党内法规也出现了一些不配套、不适应、不协调、不衔接、不一致的现象。比如,在某些领域和某些方面,制度滞后于实践发展和形势需要;有些制度过于抽象笼统,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可操作性的规定;还有些党内法规制度公信力、约束力弱化,甚至沦为摆设。这些都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短板,必须尽快补齐。正因为高度重视,三年多来我们党的制度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截至目前,中央已经出台或修订的党内法规共54部,包括1部、准则1部、条例8部、规则6部、规定21部、办法9部、细则8部,超过现行150多部中央党内法规的三分之一。

在众多党内法规制度中,问责条例堪称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件利器。条例贯彻,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维护党的纪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展问责。对于失职失责造成严重后果、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损害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都要严肃追究责任,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追究领导责任。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实践证明,问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但如果没有统一、配套、刚性的问责制度作支撑,问责的执行效果必将大打折扣。党的责任重如泰山,有权必然有责,失责必须追究。制定问责条例,既是为了减少问责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同时也是在告诫和警示全党,党中央对问责是动真格的,党的领导干部不担当、不负责就要被追责。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问责条例的制定,进一步夯实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基石。广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全省各级党组党委、纪委纪检组和党的工作部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南粤党员干部队伍,为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016党员问责条例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二

多次指出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和为了党和人民事业,党员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

《问责条例》进一步明确规定了问责内容、对象、事项、主体、程序、方式。把对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成绩单同日常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常态化的制度约束机制,对阳奉阴违、弄虚作假、饱食终日、不作为或乱作为的党员干部,戴上问责紧箍咒。

心中明责,才能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不论是党员干部身处何种要职、地位,都必须清楚肩负的责任。履职尽责、一言一行都饱含着党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只有明确职责,才能满腔热忱地去创事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共产党人的风采。像太行新愚公李保国同志那样心系使命,自觉把责任扛在肩上。他扎根太行深山30多年来,踏遍了太行山区的每一道沟沟坎坎,始终筑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保持纯正质朴的百姓情怀,自觉把百姓当亲人,与百姓心心相印,心里装着百姓,凡事想着百姓,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担当精神,造福一方百姓。

心中有责,《问责条例》就是从严治党的利器。党员干部失责渎职就必须有责必问,问责必严。时刻牢记使命,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永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对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准则》、《条例》等党纪条规,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及两学一做教育中,认真查摆自己的思想、行为,带着问题学,真正把自己摆进去,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身体力行去践行。

但是长期以来,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成绩单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致使问题、消极腐败现象等顽疾,依然是我行我素。同志曾经说过: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党中央对大案要案等腐败分子的查处和严惩,更加表明了从严治党的决心,惩前毖后,刮骨疗毒,进一步使党风、政风好转,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多一点担当少一点推诿、多一点责任少一点扯皮,率先垂范,不能滥用手中的权力。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出台,再一次明确告诉党员干部: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剑指不作为或乱作为的党员干部,把对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成绩单同日常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也纠正了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的多干多错,不干没错的错误思想认识,以及无利不起早的功利思想,同时还告诫一些太平官既要权、利,又不愿担责的熬混思想,让问责制度越来越规范化、常态化、法制化,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

问责心得体会篇3

党员学习问责条例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一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作为我们党制定的又一部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问责条例规范和强化党的问责工作,进一步夯实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基石,向全党释放出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利器。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告诫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 前进。事必有法,然后可成。严字当头,重在抓实。要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就必须靠制度来保障,就必须用好问责这 个重要抓手,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党的十以来,党中央把问责作为管党治党利器,先后对山西塌方式腐败、湖南衡阳和四川南充拉票贿选案等严肃问责,中央纪委通报曝光河南新乡市 委和市纪委原主要负责人履行两个责任不力等问题。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共对4.5万余名党员领导干部作了责任追究。问责工作持续深入,内容方式不断创 新,体现了党中央以强有力问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态度,推动了两个责任落实,为制定问责条例提供了实践基础。

同时,也应看到,在问责方面,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奉行好人主义、缺乏责任担当的现象依然存在。在现有500余部党内 法规制度中,与问责相关的共有119部。这些法规制度对事件、事故等行政问责规定多,对管党治党不力问责少,存在问责主体不明确、事项过于原则、方式不统 一等问题。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迫切需要整合规范问责制度,实现问责内容、对象、事项、主体、程序、方式的制度化、程序化。这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 实践要求,是解决管党治党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更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问责条例将规定细化、具体化,进一步扎紧从严治党的制度笼子。从聚焦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 维护党的纪律不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扎实等六方面失职失责行为,到聚焦各级党委班子成员尤其是一把手;从明确对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具体问责 方式,到问责执行、终身问责等方面的规定问责条例突出政治责任、聚焦从严治党,明确了问责的依据与原则、主体与对象、内容与情形、方式与方法,从制度 上解决了问谁责、谁来问、问什么、怎么问等问责实践和操作问题,是我们党问责制度的一次重要完善和创新。

宝剑锋从磨砺出。问责条例的13条内容,源于管党治党实践,又将实践创新成果固化为制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条例以问责倒逼责任落 实,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追究领导责任,体现了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的问责工作核心思想;条例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少 数、把握有限目标,突出重点作出规定,增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条例突出党规特色,采用党言党语、纪言纪语,实现纪法分开,注重与其他党内法规的协调衔 接,做到要义明确、简便易行。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制度建设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从修订出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到制定《中国共 产党问责条例》,党中央一步一步箍紧制度笼子,不断激发制度治党的强大力量。用问责砥砺全党,用担当诠释忠诚,贯彻落实好问责条例,我们党必将进一步焕发 凝聚力和战斗力,带领广大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奋勇前行。

党员学习问责条例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二

7月17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2016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正式施行,随着《条例》的施行,我忍不住思考《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制定意义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条例贯彻,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维护党的纪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展问责。对于失职失责造成严重后果、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损害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都要严肃追究责任,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追究领导责任。要把责任压给各级党组织,分解到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党的工作部门,释放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标本兼治,最根本的就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要把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起来。各级党组织都要把自己摆进去,联系实际、以上率下,敢于较真碰硬、层层传导压力,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要紧紧围绕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化问责,倒逼责任落实,确保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党的团结统一。

为落实党中央部署和重要指示,中央纪委从2015年下半年着手研究起草《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在数个月的起草过程中,中央纪委充分调研、反复论证。中纪委主要领导同志先后13次主持中央纪委常委会议、办公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条例起草工作,明确制定思路和主要内容;在北京主持召开部分中央部委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到辽宁召开座谈会,听取辽宁省委、省纪委和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党组负责同志的意见。中央纪委还安排各位副书记,分别召开所联系地区和单位纪检机关(机构)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

在此基础上,2016年5月18日,经中央批准,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征求各地区各部门共180余家单位对条例的意见建议。各单位对条例征求意见稿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该稿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以来管党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目标明确、简洁凝练、务实管用,是一个成熟的稿子。同时,也提出不少很好的意见。中央纪委对意见逐条梳理,进行认真修改,形成条例送审稿。

条例的制定严格坚持以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层层传导压力,释放从严管党治党强烈政治信号;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有限目标,不贪大求全,突出重点作出规定,增强条例针对性和实效性。

2016年6月14日、2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分别审议通过条例送审稿。2016年7月8日起条例正式施行。

党员学习问责条例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三

今天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关于做好当前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听取我省关于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情况汇报,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省领导杜家毫、郭开朗、许又声、易炼红、张文雄、傅奎、黄跃进、黄关春、黄兰香、韩永文、葛洪元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防汛抗洪抢险工作,今年以来,先后就防汛救灾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7月20日,总书记在宁夏主持召开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专门就做好当前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作了重要讲话,科学预判了当前水情汛情险情,充分肯定了前段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就下段工作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为我们做好防汛抗灾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

会议强调,当前,我省防汛抗灾工作正处于关键节点,后段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任务非常繁重。全省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和省防指的安排部署,牢固树立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思想,继续保持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警觉,把防汛抗灾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的中心工作,作为两学一做最重要的实践平台,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科学精准预测预报,有力有序指挥调度,强化军民联防联动,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坚持一盘棋,拧成一股绳,继续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一是要严格落实防汛抗洪责任制。突出抓领导、领导抓,抓具体、具体抓,以严明纪律、严实作风和严格监督,确保责任制落细落小落实。对工作失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要依法追责。二是要严防死守防汛重点、难点和风险点。进一步加大预测预警和查险除险力度,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薄弱地段、险工险段和重点灾害形态的防守防御,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和避险措施,落实群测群防机制,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要精准开展洪水调度,最大限度发挥水利工程防灾减灾效益。三是要着力抓好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重建。充分调动灾区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抓紧修复水毁工程和公共基础设施,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活,尽快恢复灾区日常生产生活秩序。四是要全面提升防汛抗洪和减灾救灾能力。认真总结近年来防汛抗洪救灾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结合补短板和重点工程建设,加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大兴水利工程特别是农田水利工程,不断提升防灾抗灾能力。

会议听取了我省关于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情况汇报。会议指出,在我们党成立95周年之际,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再次体现了党中央从严管党治党的坚定决心,充分表明了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的坚决态度。《条例》以为根本遵循,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坚持问题导向,突出责任担当,是第一部规范党的问责工作的基础性法规,是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重要制度遵循,是党的十以来管党治党的又一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保障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深刻领会党中央颁布《条例》的意图,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

问责心得体会篇4

通过对《**市行政问责办法》的学习,我的感触颇深,对我市下一步的发展策略,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学习《行政问责办法》的重要意义

行政问责制度是我市政府提速增效、提高信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市提高行政效率的一项重要举措。有权必有责,政府应为其所有行为负责,对因不作为(有权不用)、乱作为(滥用权力)或不当作为(工作过失)而造成不良后果的,必须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问责制度不仅是法治政府必不可少的重要制度,而且也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党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制度。 同样,作为一个企业实体也要规范内部的各种行为,作为卫生消杀服务这样一个特殊的公司,肩负着全市的病媒生物防制任务,加之大多数单位对目前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致使工作难度加大,完成任务压力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更要认真遵守《**市行政问责办法》,以防出现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的情况。

二、目前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一)对于新形势下的行政问责办法,不能及时融会贯通于具体实际工作之中,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工作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不力求全面发展,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于应付本职工作,不精益求精。

(二)在爱国卫生相关法规、技能知识继续教育上,放松了自我学习,忽视了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不强。没挤出时间学,给自己找客观原因,自己放宽自己,轻视理论学习,致使理论素养跟不上形势发展,了解大局不够透彻。

(三)业务知识须进一步增强。现有的知识已不适应当前日新月异的安全工作形势,新方法、新情况层出不穷,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尚有所欠缺。工作方式、方法上创新不够。干工作时放不开,敢吃苦、的精神不强,抓落实的劲头相对不足。

三、具体整改措施

(一)在深刻学习、领悟行政问责制的基础上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行政问责办法,与现在的业务工作相结合,在不违法违纪的基础上,再加强自律,即也不违反行政问责办法。

(二)增强工作创新意识,工作争强当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更新观念,大胆工作,工作中勤于思考,多发现问题,多找路子,扎实工作,优质高效地完成好今年的目标任务。

(三)加强道德素质修养,树立文明安全企业形象。敬业爱岗,甘于奉献,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勤奋工作,做实践职业道德的模范。

(四)勇于竞争,不怕挑战,奋发进取,认真执行各项爱国卫生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灵活掌握方针政策,创造性的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问责心得体会篇5

二、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指各级机关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其行政单位和管理服务项目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予以办结的制度。限时办结制是防止办事拖拉,进一步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本制度,服务部门要理顺内部职能关系,优化工作流程,科学设置程序,规定办结时间,杜绝久拖不办、办而不结的现象。

三、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责任追究制度是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以致影响执行力和公信力,贻误行政管理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等行为予以责任追究的制度。

四、服务对象民主评议制度是检验服务过程和对问题解决结果的反馈,防止机关干部“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

通过学习我认为,首问负责制是开始,限时办结制是核心,责任追究制是保障,服务对象民主评议制度是检验,这四项制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环环相扣。建立和严格执行这三项制度及行政效能建设的其他配套制度,将形成强有力的约束机制,促使各部门特别是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和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改进服务态度,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严格办结时限,提高办事效率,从而建立起加强机关行政效能的长效机制。将“四项制度”具体化、制度化,并实行三项制度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的依据。有了制度,就有行动的依据。关键在怎么落实在具体操作中,这是最为关键的问题。这对于加强干部建设,提高干部素质,提高机关行政效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又一重大举措。

问责心得体会篇6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强化责任追究,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要“健全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到目前,行政问责的概念在实践中和学术界尚未达成统一认识。从词意看,《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表述的“问责制”的意思是:“在法律或道义上应负责任,被要求对其行为负责任的制度”,“问责”有追究责任和承担责任的含义。笔者认为,行政问责是指有权主体对行政行为人不履行、不正确履行应尽职责或因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影响行政管理、行政秩序、行政效能,或损害国家、集体利益,侵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或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后果的行为,进行的责任追究。按照现行制度开展行政责任追究,大体有三类方式:一是由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对管辖范围内的行政行为人实施的党纪政纪处分;二是由任免机关(主管单位)对所辖行政行为人实施的组织处理,如通报批评、诫勉、扣发奖金、责令改正和采取补救措施、调整工作岗位、免职、罢免等,《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所规定的五种问责方式即属组织处理范畴;三是由审判机关对在行政诉讼中败诉或触犯刑律的行政行为人实施的判罚。

一、当前行政问责工作存在的主要难点和问题

从问责主体看,现行的单一主体体制存在弊端。当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开展行政问责中具有知情权及在此基础上主要表现为投诉、举报行为的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提出问责的建议权;新闻媒体有曝光的监督权和建议权,但都还停留在参与者、监督者、建议者的角色定位上。各级任免机关(主管单位)、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等机关单位掌握着是否问责、怎样问责的权力,处在问责主体的地位,即我们现行的是单一以机关单位为问责主体的行政问责制度。当问责主体和问责对象是需承担连带责任的上下级关系时,容易使问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难以保证公正性和客观性。

从问责客体看,有些责任不易厘清和追究。一些政府部门的职能分工和岗位责任制不够完善,造成部门之间、部门内设机构之间的职责不够清晰,出了问题可相互推诿,难以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上下级之间的责任不清,基层有责无权或责大权小。集体决策失误后,个人责任难以追究。近年来很少有人因决策失误而被问责的,决策者们应承担什么责任难以把握,责任难以追究到个人身上,集体负责有时成为谁也不负责的挡箭牌。

从问责情形看,还存在一些不平衡的状况。比如问责大多针对执行、结果环节的问题,而对决策环节的问题较少追究;所查处的大多是不当作为问题,对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的不作为问题查处的相对少些,治庸治懒的效果不够明显;对明显的过失过错查处比较有力,对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情节轻微,不够给予纪律处分,但同样会降低行政效能、损害群众利益、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的“小错”的查处有待加强;对违纪违规人员政治责任、法律责任的追究比较到位,但相关人员承担道义责任不够;对造成损失的问题追究经济责任不够,对其他领域履职问题的问责启动不够灵敏,甚至有时一些明显的问题已被媒体曝光了,却仍未启动问责程序。

从问责依据看,制度建设须进一步加强。从全国层面讲,去年7月,《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颁布实施。从地方层面讲,一些配套性制度需要修订完善或出台,以补充上位法规、健全工作机制,增强现行问责制度体系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从问责氛围看,还存在一些障碍。一方面,全社会的问责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与行政问责相关的政务公开工作有待加强。

二、改进行政问责工作的对策建议

积极推进问责主体多元化。一方面,要继续完善机关单位内部问责机制。这其中重点是加强人大和司法机关问责,使人大对政府的质询权、特定问题调查权以及罢免权等法定权力更具现实可操作性;要加大法院对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力度,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将所有行政权力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公法上的争议都纳入行政诉讼范围,特别是将行政规范性文件这类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范围。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克服机关单位内部制约的局限性,大力强化以公众为主导的外部问责机制。如被行政过错行为侵害合法利益而提出问责要求的行政相对人达到一定数量即可启动和直接参与问责的制度,以及行政问责质询制度和听证制度等等。从当前看,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现有的参与行政问责的权利,为现行的单一主体问责制度最大限度地注入多主体问责的因素,尽可能克服问责主体单一的局限性。

进一步明晰相关权责关系。一要理顺党政机关权责关系,科学调整党政机构,切实避免因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引起的权责不明等现象,强化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执政地位和作用。二要进一步准确定位政府的职能职责,科学划分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要对政府职能职责予以明晰,构建更大的社会、更小更负责的政府。三要明确部门岗位职责,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因事设职、定岗定员原则,将内设机构和人员的数量降到最低,以减少交叉、减少环节、减少手续,以便责任的划分、认定和追究。

努力推动行政问责平衡发展。一要进一步加强对决策失误的追究。要按照“凡是执行决策的投入大于产出、决策目标与实施结果明显不一致即构成决策失误”的理念,完善制度机制,更加有效地跟踪筛查决策行为。凡决策失误的,要严格依纪依法对同意决策事项的领导人员,按责任主次追究责任。二要把行政问责制与绩效评估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各种问责方式的综合运用。纪检监察机关应充分发挥现行的办案联席会议制度等协调机制的作用。四要加大经济处罚力度。对凡因履职问题导致经济损失的,应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经济处罚的制度机制,比如在刑罚中加大经济处罚力度;政府赔偿后要严格依法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追偿。五要构建反应更加灵敏的问责启动机制,将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不良影响的经媒体曝光的行政履职问题,纳入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介入调查的范围,给出是否问责、怎样问责的结论,自动启动问责程序。

不断推进行政问责法规制度建设。要建立健全领导机制,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相关法规制度,同时抓好管辖范围的制度落实;要建立起对法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制度机制,切实贯彻执行各项问责法规制度,不断增强问责的制度性,减少随意性;要积极探索构建对法规制度执行实效的评估制度和机制,使实效评估成为法规制度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从全国范围看,应当在条件成熟时出台《行政问责法》,对行政问责的概念、主体、客体、情形、程序等全面规范,增强问责的一致性。从地方层面讲,各地须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建立健全问责配套制度。

着力加强问责文化建设。行政问责文化是行政问责制的思想基础和灵魂,主要体现为公民问责意识和行政主体责任意识。西方国家党政官员引咎辞职往往不仅是基于具体的法规制度,更是基于浓厚的、沉淀多年的问责文化以及与之相伴的舆论压力,促使其不得不承担道义责任。可以说,问责制的良性运行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积累和释放的过程。只有将问责文化内化在行政主体和社会大众的潜意识中,成为一种公共价值,才能使行政主体更加积极地面对社会的诉求并快速回应人民群众的需要,真正对行政行为负责。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把机关内部的学习教育和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相结合,从根本上破除官本位思想,确立和强化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的理念,为推行行政问责提供广泛而深厚的思想文化底蕴,调动人民群众参与问责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公民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和监督行政行为的意识得到增强。

问责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心;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2)05-0118-04

一、序 言

责任心是一种重要的人格特质,指个体自发的履行各种社会道德和责任的个性品质,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它也影响个体的个性品质,对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完善有重要的作用 [1 ]。个体的社会责任心不是先天具有、与生俱来的,而是社会和他人的客观要求在个体身上引起的主观认识和内心体验,是个体对现实生活的各种关系的反映 [2 ]。责任心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对自身的社会角色以及角色所承担的责任心的认知、产生的情感体验和做出的相应行为,是人的社会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历来都将它作为评价伦理、道德、正义和社会行为规范的核心心理问题,作为衡量一个人对国家,社会和他人态度的重要标准;同时,责任心是大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品德,有重要的个体发展意义,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现 [3 ]。有责任心的人往往更容易被他人和社会接纳,也更有可能获得成功。近年来,在各行各业人才招聘中,越来越看重责任心。

社会责任心指个体自发地履行各种社会道德和责任的个性品质。分为物质责任心、文化责任心和群体责任心。物质责任心是指个体具有的保护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以达到人类持续利用为目的的社会责任心;文化责任心是指个体具有对人类过去改造和开发自然的物质和文化(具有科学的、艺术和社会等价值)成果的保护、继承和创新的责任心;群体责任心是指个体积极履行角色职责和义务以维护人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社会责任心 [4 ]。人们普遍认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心较差,学术界有关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研究不多,且结论、观点不一 [5-6 ]。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他们是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本研究以西南地区区域性二本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当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现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在长江师范学院、渝西学院、三峡学院、乐山师范学院、铜仁学院、大里学院、遵义师范学院7所区域性一般本科院校抽取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共发放问卷2 500份,收回2 425份,其中有效问卷2 18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87%。被试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2. 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

研究工具采用赵兴奎编制的《大学生社会责任心问卷》 [7 ],总共36题,包括物质、文化和群体三个维度(其中物质维度有12个项目、文化维度有10个项目和群体维度有14个项目),分问卷和总问卷的同质性信度均在0.7以上(群体分卷除外);效度测验中,各分问卷及因素与分问卷总分的相关在0.255~0.87之间,绝大多数的相关均在0.6以上。

该问卷采用5点记分(从“很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被试在各维度上的得分越高,表明社会责任心越强,得分越低,社会责任心越弱。

本研究的自变量分别是性别(男、女)二分变量、年级(1~4年级)四分变量以及所属专业类别(理工类、文史类和艺体类)三分变量,因变量是大学生在文卷上的得分。通过分析数据,了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水平现状。

统计工具为SPSS 17.0 For Windows XP。

三、结 果

1. 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总体情况

被试在社会责任心各维度上的得分情况,如表2所示。

由上表可知,被试的社会责任心总均得分为3.49,各维度得分在3.15至3.67之间。在社会责任心各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显著(p

2. 男女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状况比较

男女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差异如表3所示。

男女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在总体水平上得分差异极其显著(p﹤0.001),女生高于男生。从各维度看,男女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在各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在文化责任心与群体责任心的差异极其显著(p﹤0.001),在物质责任心上差异显著(p﹤0.05)。

3.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状况比较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的差异如表4所示。

在总体水平上,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在不同年级上差异极显著(p

4. 不同专业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状况比较

不同专业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的差异如表5所示。

不同专业类别的大学生在总体水平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

四、讨 论

1. 大学生社会责任心总体状况的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社会责任心总均得分为3.49,各维度得分在3.15至3.67之间,表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总体上较好,虽不十分理想,但也不像一些研究者那样悲观 [8-10 ]。但发展水平不均衡,其中群体责任心明显高于物质责任心和文化责任心,且三者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

群体责任心维度上的得分最高表明,当代大学生在对自己所要履行的角色职责和义务方面具有较高的责任意识,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对于维护人类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的作用。尽管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社会迅速发展、改革开放腾飞的时代,但他们对于世界、国家、团队以及家庭的责任感却没有受到影响,这样的结果是令人欣慰的。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归属感,而这对于国家及个人的发展都是极其有利的。

物质责任心位居第二,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于物质的价值观念较强,对人类基本生存环境的重视,他们已不再只是关注自己小集团、小群体的一般社会人,而是一批对维护世界公正、保持生态平衡和对历史有责任感的人。

大学生的文化责任心最低,可能是因为当今世界的快速发展,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趋紧密的情况下,大学生们接触到了更多不同国家的文化,而这些风格各异的文化带给大学生们的新鲜感远远超过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注意。因此,在各国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大学生们便逐渐淡化了对自己本土文化的热情。

2. 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性别差异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在社会责任心各维度上的得分都明显高于男大学生。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相较于男生,女生对生物、资源、环境以及文化等方面都更加关心,对世界和平、国家繁荣稳定和家庭更加关注,对社会、国家以及民族具有较高的责任心;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因为,相较于女生,男生更加关注自身的一些情况,而非国家、文化或者所生活的环境、资源等问题。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索。

3. 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年级差异分析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各维度在年级上存在差异显著,从大致的情况来看,大一学生的得分最高,其次是大二、大三,最后是大四。而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大一新生刚入学时,由于刚刚进入到一种新环境,再加之以前对大学生活的一种憧憬与向往,因此,他们对于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同时感觉自己责任重大,自己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为祖国的未来出一份力,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所以,大一学生的社会责任心较强烈,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自身的一些主观因素以及周围一些不可控制的客观因素的干扰,大学生的心理上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进而导致他们用一种消极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事物,也渐渐失去了当时的那种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尤其是到大四时,基本上考虑的都是自己的出路问题,对社会的责任心暂时被掩盖了。

4. 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专业差异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不同专业类别(理科、文科和艺体类)的大学生在社会责任心上存在差异显著。其中,不同专业类别(理科、文科和艺体类)大学生的文化责任心和群体责任心差异显著,而物质责任心差异不显著。经进一步多重比较分析发现,在文化责任心和群体责任心上,艺体类专业与理科专业、文科专业差异显著,理科专业与文科专业差异不显著。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所学专业的巨大差异,导致在平日的学习与生活中对事物的接触、关注、看法的区别。艺体类的学生更加注重外在躯体技能和个人才华的展示,而理科与文科专业的大学生,虽然两类专业有所不同,但他们有共同的特点——注重内在思维品质和社会历史责任。

五、结 论

第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总体上较好。

第二,大学生社会责任心各维度间差异显著,由强到弱依次是群体责任心、物质责任心、文化责任心。

第三,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在性别、年级以及专业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叶华奇.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心调查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56-58.

[2]闵永胜,姚本先.某高校学生社会责任心分析[J].心理卫生,2008,(7):633-634.

[3]陈 健.略论责任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4):49-52.

[4]赵兴奎,张大均.论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研究现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77-79.

[5]肖放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约束因素及国家与社会责任[J].求索,2010,(7):171-172.

[6]刘政军,朴勇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研究[J].理论界,2009,(9):182-183.

[7]赵兴奎,张大均,刘宗发.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心发展特点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78-79.

[8]苗春霞,卢建科.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原因及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0):18,20.

[9]甘荫全,陈纯馨,陈晓刚,等.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及纠正[J].人力资源管理,2010,(4):70,72.

问责心得体会篇8

传媒问责是实现和谐传媒伦理关系的必然要求

传媒道德责任是以传媒组织和传媒从业者为责任主体的一种特殊形态的道德责任,它是来自传媒伦理关系的客观规定。传媒伦理关系是传媒利益关系的集中体现,是在传媒主体与传媒内外部不同相关利益主体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对待的关系。传媒伦理关系,从其所涉及的范围看,包括在传媒规制、经营、传播等一系列环节中的伦理关系;从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看,包括传媒内部伦理关系和传媒外部伦理关系。传媒内部伦理关系是指传媒所有者、投资者、经营者、员工等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传媒外部伦理关系则是指受众、政府主管部门、广告客户、竞争者、合作伙伴、新闻提供者、社区、新闻相关协会、供应商、政府其他部门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个人、群体、自然等传媒外部利益相关者与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传媒道德责任的实现是指传媒主体自觉自愿或非自觉自愿履行或承担传媒道德责任的过程,它既以传媒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障为基础,又以实现传媒与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利益关系为根本。其核心问题就是从传媒利益关系出发,通过明确并落实传媒主体在传媒伦理关系中的具体道德责任来实现传媒伦理关系的和谐。而实现传媒伦理关系的和谐正是传媒问责的核心问题。“责任本质上是指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被归因于传媒且与个体权利、公共利益、公共领域、文化价值、潜在伤害和积极期望有关的义务;问责主要是指传媒为实现其义务被要求作出解释说明的过程”[2]。而传媒问责的核心问题就是,传媒规制、经营和传播活动“应当通过提出利益相关者能够接受的理由而获得正当性”[3]。具体来说,内部层面的问责涉及一系列的传媒内部控制,所调控的是由传媒内部伦理关系所客观规定的与传媒内部新闻自由相伴而生的责任;所引发的重要问题就是传媒从业者的自主性与表达自由程度;所要实现的主要就是传媒内部的自由和责任之间的和谐关系。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依赖内部控制或管理来满足更广泛的社会责任要求。换言之,我们需要外部层面的问责来实现传媒外部道德责任和外部伦理关系的和谐。由于传媒外部伦理关系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利益关系多变或重叠,道德责任也相应地多重和多样,外部层面的传媒问责也因此可区分出前述四种各有千秋、相互关联的基本机制。这四种机制“就是为了扼要概括对社会有用的可选择性手段,可以说是主张一种在传播自由和传媒企业需求与更广泛的社会利益和组成社会的个体、群体之间的平衡”[2]。进一步讲,由于传媒外部伦理关系主要是由传媒与政府和公众的利益关系客观规定着的,传媒活动的道德调节过程主要就是政治的逻辑、市场的逻辑和公共服务的逻辑始终在相互博弈。传媒在政治利益(或政府“喉舌”)、经济利益(或经营主体)和公共服务(或社会公器)三者之间的平衡应该是以基于公众的传媒获取权与使用权的公共利益目标为支撑点。即实现传媒外部伦理关系的和谐必须以公共利益目标为首要的、根本的传媒道德责任。因此,“公民的利益如何可能通过使传媒充分可问责而得以表达”[4]就得以凸显。另外,因传媒主体与传媒内外部不同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大小、强弱不同,传媒的诸种道德责任中包含的强制性程度是不同的,传媒问责的形式也相应地有“强制模式”与“软性模式”两种。一般来说,道德责任的自愿性越强,问责机制就越柔和或越有弹性。

传媒问责是实现传媒道德责任自律性与他律性相统一的必然要求

自律性集中体现为传媒道德责任是传媒主体的一种美德:(1)传媒道德责任是传媒主体的一种道德能力,传媒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自主性、道德勇气和行动能力;(2)传媒道德责任是理性和情感的共同产物,传媒道德责任的实现需要制度强制性与传媒主体自觉自愿性相结合,需要重视培养传媒从业者基于道德认识基础上的道德情感;(3)这种美德绝不仅仅是良好的“个人修养”,还是传媒组织的“集合品格”。他律性来自于传媒道德责任的制度性和规范性。传媒道德责任的外在规定性体现出其来自外部的强制性,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使传媒主体实现传媒道德责任,就会把责任规定加以制度化和机制化,运用责任追究制度处罚不负责任的行为。而且,传媒道德责任的合理、有效实现有赖于制度公正和公正、和谐的传媒传播环境。传媒道德责任也是一种外在的社会客观规范,是扎根于现实之中的“应当”。传媒道德责任是传媒道德规范的基础和核心,而传媒道德规范是相应责任的体现;如果没有相应的责任要求,道德规范就成了空洞的条文,很难发挥积极的作用。概而言之,传媒道德责任本身具有软约束与硬约束、自律性与他律性相统一的特点。而传媒问责正是实现这种统一的必然要求。传媒问责是一种内部问责与外部问责及四种外部问责之间各有千秋、相辅相成的、自律与他律相统一的制度安排。在四种外部问责各自的特点及其互补性中,职业问责具有自愿性、非强制性的优点,鼓励自愿性的自我改善和自我控制,是以传媒自律为基础和决定性因素,包含媒介专业主义、伦理规约、回应措施、行业组织、传媒组织及其从业人员等因素的制度安排。其中的伦理规约和业绩标准应有助于抵消对政治和市场的过度依赖。市场问责是一种以自由竞争性的市场供需法则为决定性因素来平衡传媒组织/生产者以及传媒客户与受众(消费者)之间利益的重要手段,它是自我控制和自我校正的;但市场的无法自我管理和自由竞争性的不完全性所造成的负面性,有赖于职业问责和政治问责来弥补。政治问责是指所有影响传媒结构与运作的公共政策以及法令规章等正式规定,其主要优点和目的是依靠其强制力量来建立并维护社会的自由和广泛沟通,促进公共利益,以及限制对正当的私人与公共利益的潜在伤害;但关于传媒在内容品质层面的规约,政治问责存在激发传播自由与传媒问责这两者之间的潜在冲突的风险,而这正是职业问责和市场问责的长处和焦点所在。公众问责意味着传媒组织也是一种负有公共服务责任的社会机构。其主要特点是:以自愿主义为前提和原则,公众可运用自己的公民角色、某些利益团体或协会的成员等身份,通过公共辩论、评估和批评等方式来对传媒品质进行回应,传媒则通过相应的程序和方式作出满足社会期望的回应,其内在本质是传媒与社会的持续性互动关系;它具有很强的民主性、自愿性、多样性和互动参与性并可以保护自由。实际上,公众问责就是以讨论、对话为决定性因素的自律与他律的整合,能够弥补职业问责、政治问责和市场问责的固有缺陷和现实不足。“公众问责模式才是民主社会确保公众利益得以表达的一个好方法”,“我们应该更经常地提倡向民本视角的‘转变’”,因为,“传媒从业者在商业传媒现实中正逐渐丧失其专业化自治权和职业精神、屈从于管理层利益和股东利益,政治问责有不应过于严格的局限性及可能极大地限制传播自由的缺陷,传媒管制日趋放松,市场形成传媒垄断的危险和牺牲传媒品质的压力始终存在,公众或公民逐渐被简化为传媒消费者,传媒集团越大其倾听公众乃至目标受众投诉的可能性越小”[5]。但是,公众问责的明显弱点也是它的“自愿”特质,某些传媒可能以自由为借口而不负责任,将公民简化为消费者而不为“公众”需求服务。因此,公众问责也有赖于职业问责、政治问责和市场问责公正地对待“公民”这一社会传播过程中的充分参与者。这既需要传媒主体的自愿自为和市场自我控制的完善,也需要相关政策及法令规章等正式规定的完善,公众问责还有赖于公众提高公民意识和媒介素养,自觉积极地参与传媒公共领域活动和监督传媒,公正平衡地发表意见。

传媒问责有利于促进传媒道德责任与道德自由相统一

上一篇:幼儿园家长会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地震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