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措施范文

时间:2023-09-19 09:33:13

技术性贸易措施

技术性贸易措施篇1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贸易摩擦日益频繁。特别是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进入深度调整和转型时期,技术性贸易措施因其手段的隐蔽性、形式的合理性和运用的灵活性,正在成为发达国家产业保护的重要措施。2015年,WTO共有74个成员国/地区发1992份TBT通报,发达国家(地区)继续加大了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实施力度,发展中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要求也在逐年增强。

 

在《2015广东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统计中显示,企业自身在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不能及时获取国外法规、标准等技术壁垒的动态信息”成为仅次于原料、检测成本之后的主要原因。在出口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时希望得到的帮助统计中,“及时提供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信息”以超过80%位列第一。可见,对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工作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1.正确认识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工作

 

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工作狭义的理解,一般可认为是各国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及和合格评定程序直接相关信息,这也是在WTO《技术壁垒协议》中明确的。广义的理解,可认为各国以技术为支撑条件,对进出贸易产生影响的所有信息,包含了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对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工作涵义的理解,对我们的应对工作有着极大的帮助。

 

首先是应对工作前置,争取时间。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收集的越充分、越及时,应对工作的开展就越从容、越主动。检验检疫部门可以及时对我国出口企业进行风险提示和预警,企业提前做好准备和方案,将不利的影响降到最低。其次解决贸易争端,避免利益损失。对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充分的收集和分析,能够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损失,充分的信息也能够大大增加贸易争端谈判获胜的几率,保护我国企业利益,增强我国产品市场竞争力。

 

目前,我国的技术性贸易工作处于发展上升时期,在经过对发达国家经验的学习和吸收阶段后,现正在逐步探索形成中国特色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体系。但是在技术性贸易措施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特别是信息工作有待加强。

 

2.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工作的困难

 

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工作与政务信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并且技术性较强。目前,政务信息已经形成了一套采集、评估、报送、量化、考核等规范程序,但是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工作还未能形成完善的机制,还有需要进行优化和改进的空间。

 

一是信息来源不够丰富,方式不够精准。信息采集的范围还不够广泛,单单依据WTO官方的通报是远远不够,应该充分采集所有有关信息,包含行业的最新动态、发展趋势等;技术性贸易措施相关信息途径还比较单调,精细化还不足,出口企业的关注度也不高。二是信息堆积数量较多,分析处理不够专业。随着科技发展,信息交流加快,收集到的信息数量较多,整理分析工作量变大。但是中小企业没有专业人员对这些信息分析评估,对技贸措施影响的准备也不会很充分。三是信息简单重复滞后,应用转化不够高效。由于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技术性较强,目前大部分信息都比较简单,只是对其概要的报道,专业技术问题没有做出深入分析。出口企业对该类信息无法直接吸收利用,准备工作就大大折扣。

 

3.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工作的建议

 

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工作是应对工作的关键之一,做好信息工作,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事半功倍。针对信息工作的一些困难,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信息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只有掌握了关键信息,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才能更加主动。信息无处不在,主要看是否有信息意识。检验检疫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已经展开,技术壁垒是出口贸易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要树立起风险观念,时刻保持对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的敏感度。检验检疫机构、出口企业及相关行业协会需要进一步增加风险信息意识,做好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准备。

 

二资源互通共享,完善信息机制。检验检疫机构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机制,从信息采集、信息处理、风险评估、提示预警等方面形成切实可行的工作程序。做好系统内部信息互联互通,并与其他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出口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全面协作,形成跨部门技贸工作信息协调新机制。对企业的提示预警可以通过更加精准的方式进行,如电子邮件、风险提示等,准确送达相关企业。

 

三依托技术实力,深入分析评估。检验检疫机构拥有自身的技术支撑体系,大量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相关技术设备等优势,能够对采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进一步对其风险和影响进行评估,确定信息的风险等级。根据不同的等级对出口企业实施不同的应对措施,指导企业快速准确应对。另一方面对新的信息,如对新实施的技术措施,进行进一步细化和分析,形成研究报告,给予企业具体直接的帮助。

 

四动态量化管理,提升应对效率。技术性贸易措施有效性信息是有时效性的,信息管理需要实行动态管理,对采集的信息整理分类,过期信息或者风险较低的信息,可以进行解除提示;对收集最新信息,应及时告知。确保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及时有效,能够对出口企业有所帮助。信息管理要从粗放式转变为精细式,采用量化管理,进一步完善技贸工作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

 

技术性贸易措施篇2

关键词:国际贸易;贸易壁垒;绿色营销;预警监测机制

中图分类号:F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5-0121-02

在国际贸易领域,随着数量限制的取消和关税的降低,为了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不少WTO成员国,尤其是少数发达国家,将技术和卫生要求作为重要的保护手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技术壁垒将成为保护贸易的主要手段,将对国际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概述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成为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的障碍。它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广泛性

从产品到生产过程,技术壁垒无处不在。从初级产品到制成品,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性,进口国有严格的限制。这种限制正在逐步的扩大,从生产过程看,它涵概了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消费全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技术壁垒即将扩展到国际贸易的各个领域。

(二)形式上的合法性

贸易壁垒大多以国内国际公开立法的形式存在。由于国际上目前还没有关于技术壁垒的统一立法,对进口商品的技术要求大多由国内立法规定。这些法规是要求进口商强制遵守,这样外国厂商被合法的排除在外。

(三)保护方式的隐蔽性

发达国家的设置标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以高科技手段进行检验,使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难以适应。这种方式表面上是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不直接体现歧视性,但发展中国家厂商为了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不得不改进生产技术,调整原材料,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

二、我国成为技术保护壁垒受害国的主要原因

(一)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迅速提高,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外汇储备逐年增加,随着科技的发展,外贸产品中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出口大国,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为了维护竞争中的支配地位,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对我国实施TBT的力度和密度,以达到限制我国出口,保护国内市场和产业的目的。

(二)认识和管理不够

我国出口企业大多没有认识到TBT的重要性,对产品质量没用清醒地认识,不注重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一味的强调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的优势。这必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对国际通用的国际标准和技术管理措施知之甚少,对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手段缺乏了解,不能对我国出口企业在宏观上予以指导,这不利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

(三)我国出口产品与产业的相对弱质性

由于我国总体的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许多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质量不高。相对于国外同类产品的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与标准的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弱质性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一些发达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即非复杂、苛刻,也足以将我们的许多出口产品拒之门外。

(四)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宏观管理存在严重不足

我国对国际通用的标准和技术性管理措施知之不多,对主要对象国的技术性手段缺乏了解,不能对我国出口企业在宏观上加以指导。此外,我国许多企业质量管理意识、卫生检疫意识、环境意识淡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一)市场准入性差

我国出口产品中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受环保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出口市场又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这些国家往往在产品的安全、环保和卫生等方面均制定了比较高的标准,使我国的许多产品无法进入国际市场,尤为严重的是,一些产品由于不符合卫生检疫要求而被扣留、查封或销毁,出口利润损失严重。不仅如此,在较高的技术和安全卫生检疫标准面前,有些已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也被迫退出。

(二)使国内企业竞争力减弱,面临危机

某些技术壁垒虽然不对产品市场准入直接设限,但为满足要求而进行设备人力的投入以及昂贵的检测费已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从而削弱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外,由于国内商检部门缺乏测试评价的方法技术和标准样品,不得不进口大量的检测检验设备,致使出口产品成本大幅度上升,竞争力下降。在我国产品进口方面,除关税壁垒外基本没有采取系统有效的技术性措施。在本世纪进入关税大幅度降低和非关税壁垒强化的情况下,若不建立有效的强有力的技术防范体系,国内企业将受到进口产品的冲击,面临严重的挑战。

(三)贸易争端大量出现

由于发达国家的措施具有隐蔽性、歧视性、广泛性等特点且相互混杂,致使我国同贸易对象国之间难以协调,争端不断,严重影响了我国同对象国的贸易关系,争端大量出现。

四、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所应采取的对策

(一)出口企业应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注意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水平,建立绿色营销。绿色壁垒的出现和国际环保消费的兴起使得企业必须将环保作为重要的竞争因素加以考虑。企业要想跨越绿色壁垒,必须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树立绿色产品观念,统筹考虑企业利润、消费者需求、环境保护三方面关系,从提高环保意识和水平入手,开发绿色产品,加强绿色管理,建立绿色营销,确立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环境保护竞争优势。

(二)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监测机制

预警监测机制是一个大概念,需要国家各个部门、行业组织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分工协作。我们要建立专门的技术贸易壁垒信息收集和咨询机构,主要承担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通报以及向企业传递有关信息,定期收集、整理、国外技术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研究主要贸易对象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并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企业,让他们做好防范工作,采取积极措施突破壁垒,扩大出口。

(三)制定与国际标准一致的国家标准

一方面要广泛宣传推广国际质量认证标准和发达国家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促使我国国内企业加强对技术贸易壁垒的认识,让生产企业在掌握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去安排生产,改进产品以适应各种先进标准,尽快通过国际标准与质量认证,主动攻破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扩大出口贸易;另一方面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技术法规与标准体系,并适时构筑我国国内技术贸易壁垒体系,使外国因害怕报复而尽量减少歧视性的技术规定。

(四)提高创新能力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利用科技手段形成的,传统产业在注重新兴技术改造的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与科技部门、质量监督部门携手,注重科技创新,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的战略管理以及经营管理水平,适应科技时展的需要,应对挑战。企业可以将ISO9000、ISO14000等管理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从制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品质和环保品质,开发绿色产品,加强绿色营销与绿色管理,使企业赢得环境优势。

(五)利用对外直接投资(FDI)跨越技术壁垒

一般而言,企业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开展国际化经营是一个国家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事跨国经营将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一国和一个国际化的企业来说,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功能之一,在于其可以避开或绕过国际贸易中的关税或非关税壁垒。所以,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也应该发挥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鼓励国内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跨国经营。

技术性贸易措施篇3

 

***辖区医疗器械产品专项调研有一家企业,为**县**贸易有限公司。下面将这家企业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公司概况

**县**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10万元,经营范围为国内贸易、对外贸易经营。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业务不断发展壮大。

二、调查情况

(一)调查过程简述

2017年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医疗器械产品专项调查共涉及1家企业,**采取电话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首先对调查的目的、意义进行了宣传,然后询问企业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解,以及在过去出口相关产品时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最后,根据问卷填答要求和企业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一对一”指导,并完成填报。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经调查,**县**贸易有限公司未受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但为了企业的发展,有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有一定的了解。表示2017年影响企业产品出口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具体的形式有美国FDA法规、加拿大CSA安全认证、日本PSE认证、CE认证等。

三、调研总结

(一)企业认为受技术性贸易措施制约的主要原因

**县**贸易有限公司表示,主要会受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国外医疗器械市场注册的特别要求。2、生产技术水平达不到出口国要求。3、不了解国外法规发生的变化。

除技术性贸易措施之外,许可证、关税、汇率等因素也是影响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企业感受

通过此次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调**县**贸易有限公司表示,在今后的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需提高自身的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和海外市场销售能力,在符合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过程中,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所提升。

(三)企业所需政府帮助

经调查,**县**贸易有限公司希望在以下几方面获得政府支持:1、及时提供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最新信息、技术指南和咨询;2、强化认证认可工作,建立与国外权威认证机构的互认机制;3、实施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战略,推动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4、搭建公共检测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便捷的检测服务;5、及时对外交涉、谈判,将影响降至最低。

四、对策建议

(一)对政府部门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牵头建立微信公众号、微信群、行业协会等形式,搭建政府—企业、企业—企业的沟通交流平台,及时反馈、交流技术性贸易措施相关信息。

(二)对行业企业的建议。及时反馈在进出口贸易过程中所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加强企业自身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认识。

技术性贸易措施篇4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措施;高新产品;出口影响

中图分类号:F753.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8-0193-02

一、以欧盟绿色指令为代表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

随着全球多边贸易谈判背景下关税的不断下调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逐步取消,出于环保及保护国内产业的目的,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最近十年间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技术性贸易措施。这其中,最严厉也最具代表性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当属欧盟的绿色指令,亦即包括WEEE指令、ROHS指令和EUP指令等在内的三大绿色环保指令。

1.WEEE指令

在欧盟有关电子电气双指令中,WEEE指令(《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于2003年2月,并于2005年8月生效。欧盟声称,WEEE指令实施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止电子电气废弃物污染,并实现相关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在该指令中,详细列明了所适用的电子电气产品范围,这些产品包括:家用电器、信息技术及通讯设备、电子电气设备、照明设备、玩具、休闲运动设备、医用设备及监测控制器械等。WEEE指令规定,在指令生效前投入市场的产品,其报废后(“历史垃圾”)的处置费用由生产者按市场份额承担;在指令生效后投放欧盟市场的产品,其报废后(“未来垃圾”)应确保有关报废电子电气设备的收集、处理、回收和环保处置费用由生产者提供。

2.ROHS指令

和WEEE指令一样,ROHS指令(《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也于2003年2月,并于2006年7月实施。欧盟强调,实施该指令在于促使各成员国有关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有害物质的法律趋于一致,以利于保护公民的健康。从范围上看,ROHS指令对电子电气设备中铅、汞、镉、六价铬等六种有害物质所容许的最大限量做出了规定,并要求在指令生效后投放欧盟的电子电器产品不得含有上述六种有害物质。

3.EUP指令

EUP指令(《耗能产品生态设计要求指令》)2005年7月经欧盟议会和欧盟理事会通过,并于2007年8月正式生效。该指令所涵盖的产品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所有投放欧盟市场的耗能产品,生成、转换和计量这些能源的产品及植入耗能产品并在市场上独立销售给用户的部件。欧盟强调,EUP指令旨在从源头入手,在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回收、后期处理等全部生命周期中,对耗能产品给出环保要求,并全方位监控产品在每一环节对环境的影响。在EUP指令生效后,欧盟委员会对暖气与热水设备、电动马达系统、家庭与服务业照明设备、家用电器、家庭与服务业的办公设备、通风与空调设备等制定出符合环保要求的实施方法。

二、我国高新产品受欧盟绿色指令的影响

当前,我国高新产品特别是机电高新产品受欧盟指令的影响集中表现为两个方面:

1. “历史垃圾”和“未来垃圾”回收成本的增加。在欧盟绿色指令中,WEEE指令的实施首先增加了对“历史垃圾”和“未来垃圾”的回收处理成本。所谓“历史垃圾”,指的是2005年8月13日前(WEEE指令生效前)产生的电子电气废弃物,“未来垃圾”则指的是2005年8月13日后(WEEE指令生效后)产生的电子电气废弃物。按WEEE指令的规定,2005年8月13日前消费者产生的“历史垃圾”,其费用由生产商(包括进口商和经销商)按产品的市场份额承担。2005年8月13日后投放市场所产生的“未来垃圾”,生产者应支付所有有关产品回收、处理、再循环和环保的费用,且电子垃圾的回收率和再利用率要达到70%~80%[1]。该指令的出台,使得今后欧盟成员不再承担电子电器废弃物处理的费用和责任,而将其成本转嫁给生产商。根据该指令,如果我国生产商直接在欧盟设立销售网点,那么,销售端则需负责电子电器产品的回收处理并支付费用;如果我国生产商将产品直接销售给进口商,那么,成本也将由进口商承担,并最终反映在产品价格中。总之,不管我国机电高新产品以何种方式出口欧盟,都会因该指令导致产品出口成本增加,进而降低出口竞争优势。

2.中小配套厂商进入成本的增加。目前,我国机电高新产品出口主力虽然是三资企业,但为其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配套的却基本是本土中小企业。对外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而言,控制好原材料或零部件质量是应对有关指令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配套厂商只有使产品符合标准才能成为跨国公司的合格供应商。由此,各种相关的绿色指令压力被转移到中小企业身上。从现实情况看,由于本土绝大多数中小机电企业缺乏必要的研发能力和检测手段,所以其应对和进入成本会随着指令的增多而提高。例如,欧盟EUP指令的颁布,对所有加热设备、电机系统、家用电器、消费电子产品的耗能生态设计指标均规定了更严格的要求,这对有关中小配套厂商进入成本的压力不言而喻。还在2005年,当EUP指令审议通过后,广州松下空调对照该指令对多达7 268件空调零部件检测后发现,其中1/4的零部件不达标。这意味着,如果不改进技术,将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供应商会被拒之门外。[2]果然,进一步的数据显示,2006年参加松下供应商大会的中国供应商还有4 000家,2007年缩减至3 000家,而2008年则只剩下了1 700家,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三、高新产品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原因

我国高新产品出口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不断出台。伴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步深化,近年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先后颁布出台了一系列的技术法规和标准,旨在保护其环境和国民的健康。但是,由于技术上的相对差距以及标准的差异,我国相当多的出口企业尚无法全部达到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要求。比如,欧盟2005年的WEEE指令、2006年的ROSH指令以及2007年的EUP指令,这些指令详细涵盖了有关限制电子电器、化学品、纺织品、皮革、造纸、包装以及化妆品等制造业领域使用有害物质的环保技术标准,相关标准严格而又苛刻,不是企业在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这实际上增加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市场准入难度。

2.技术性贸易措施向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转化。国外出于环保因素而不断升级出台的各种技术性贸易措施,只是客观上增加了中国高新产品出口的难度。而在另一方面,随着几十年来多轮多边贸易谈判的举行,WTO成员国传统的以关税和其他非关税措施保护本国市场的做法已变得越来越不可行。在这种情况下,为缓解国内产业界压力,变相保护本国市场,一些发达国家更愿意主动采用隐蔽性强、更具控制性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上述两种因素相叠加,导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所实施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正逐步演化为一种重要的贸易保护措施,发达国家正是依靠这些先进的技术标准和复杂的认证体系,越来越有针对性地过滤掉不合标准的进口产品,保护其国内特定市场免受冲击。

3.我国高新产品技术标准发展滞后。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我国涉及高新产品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体系仍不健全,一个是企业技术研发落后。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国家标准近20 00项,其中约有70%~80%低于国际标准;采用ISO、IEC的有6 159多项,还不到ISO、IEC标准总数的1/4,这使得我国高新产品不符合国际标准要求的争端时常出现。另外,作为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严重不足,难以形成领先、公认的国际技术标准。当今国际贸易的高端竞争,实质上是技术标准的竞争。而获得领先、公认的技术标准离不开企业深入持久的研发投入,因为研发是标准之母。从实际情况看,尽管目前我国企业对高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在不断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这导致我国高新产业难以形成国际领先的技术标准,反成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对象。

四、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主要对策

1.完善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预警和评议机制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预警机制。完善的预警机制是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前提。相关政府部门应侧重加强对国外有关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的动态跟踪、分析处理,及时通报给国内行业,以帮助企业了解目标市场的技术标准变化,及早做出预防调整。同时,在预警体制上,应整合不同部门间的信息资源,明确职责分工,消除信息混乱,以便在政府、行业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一套协调运转的预警机制。其次,有关行业协会还要积极组织对贸易伙伴通报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评议,力求防患于未然,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反映我方的合理要求,使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不利影响能降到最低。

2.加大对高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力度

除了出口预警、评议及实施多元化战略,作为出口企业关键还要做好内功。这一点首先表现在出口企业要着眼于长远,加大对产品的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这是跨越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根本。对此,相关企业要在利润中储备一定比例的研发经费,建立专门的研发部门和奖励机制,集中优秀科技人员,广为搜集信息,走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并重的道路,努力研发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高新产品,推动企业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形成技术优势,以跨越和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高新产品出口的限制。

3.切实推进技术标准化建设

技术标准化是克服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通行证。在国际市场上,谁拥有领先、公认的国际标准,谁就拥有了国际贸易的话语权和竞争优势。因此,在持续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政府必须切实加强标准化政策的研究和制定,着力健全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政府应创造环境,鼓励企业多采用国际标准,促进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同时,有关部门和企业还要积极参加国际性、地区性标准化组织活动,加强与国际标准组织合作,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尽可能将我方具有优势的标准纳入国际标准中,这无疑将有利于今后我国高新产品的出口。

参考文献:

[1]谢娟娟,梁虎诚.TBT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1):40.

[2]新华网.欧盟发出“双绿”指令中国家电产品出口受创EO/BL:news.省略/fortune/2005-07/23/content_3256127.

技术性贸易措施篇5

美国是中国家电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中国的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在美国市场的出口额占比已超过20%。随着家电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家电企业在美国市场面临的贸易纠纷日益增多。以保护美国主导产业和家电企业利益、增加就业机会、刺激经济为目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加强,同时以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更加隐蔽,美国市场的准入门槛提高,中国家电企业的出口难度增大。

为更好地了解中国家电企业出口美国市场遭遇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评判措施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分别于2014 年9 月和11 月对中国主流家电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和分析现阶段中国主流家电企业应对美国市场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的侧重点及存在的问题。

主要技术性贸易措施

此次调研发现,在中国家电企业遭遇的美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中,以节能环保为目的的措施占比超过70%。其中,节能措施主要包括美国能源部的能效最低限额和相关配套制度以及美国环保署的“能源之星”项目和相关配套测试。

除最低能效标准外,自2008 年开始,美国每3 年提升一个能效标准台阶,产品节能要求和能效计算方法日益复杂,且通报频繁。

环保方面的措施主要为制冷剂升级换代、有害材料和有毒物质评价及管控法案,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有害材料与有毒物质评价和管控法案等,对中国家电出口均有一定影响。

消费品安全(任何有毒的、易腐蚀的、易燃的、有刺激的产品以及能够通过腐烂、加热或其他原因产生电的产品都需要在标签中警示出来)和生产工艺规定、风险及安全评估、技术标准等也是中国家电企业经常遭遇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但与环保及节能两方面措施相比影响较弱。

由此可见,环保措施将是未来美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大方向,节能措施是目前美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主要表现形式,安全、生产工艺等常规TBT 措施已退居附属影响位置。

出口应对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了解到,对中国家电企业来说,应对国际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存在3个问题。首先是面对技术性贸易措施,中国家电企业多为合规性基础应对,面对不符合程序通报、给中国家电企业带来附加影响以及无法实现的技术标准、通报和政策要求时,中国家电企业很少主动投诉或起诉,缺乏主动应对意识。

其次,中国家电企业面临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相关信息获取困难、获取时间相对滞后难题。由于美国在技术输出方面较为保守,因此中国家电企业获取技术资料比较困难,国内又缺乏技术信息分享平台,导致中国家电企业在处理相关技术问题上处于被动状态。例如,美国空调“能源之星4.0”的修订草案预计于2015 年底执行,但在国内还未收到WTO 通报及相关信息的情况下,美国已开始了第二轮草案的征求意见。中国家电企业只能通过客户收取信息,并根据草案要求两次调整未来美国市场的开发目标。另外,缺少能够及时购买国际先进标准和各国家/ 地区标准的途径及资源,也是困扰中国家电企业的问题。例如,中国家电企业反映,美国暖通空调标准UL60335-2-40 于2012 年11 月,但到2014 年8 月中国家电企业才获得此标准。

最后,技术壁垒要求模糊、技术细节与实施细则描述不清晰、标准信息披露不充分,都为应对措施和处理方式带来困扰。例如,欧盟含氟温室气体法规No.517/2014 要求空调厂家在制冷设备相关部件加贴制冷剂信息,但对标贴形式和内容并未做出描述;要求设备厂家购买配额,但未说明如何购买,购买后如何声明也未指出,需要中国家电企业进行多方沟通和了解。中国家电企业反馈渠道以及技术法规参与度均有限,信息交流及共享平台缺乏,因此,面对技术壁垒大多数中国家电企业只能被动接受。

应对策略应主动

对于中国家电企业来说,面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如何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应对尤为重要。这需要密切关注TBT 措施形成机制过程中的关键阶段,特别是措施酝酿(实验报告及措施起草等)、措施形成(网上意见征求及通报稿等)及措施通报(WTO评议等)等环节的关键时间点,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沟通协调。

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家电企业对一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酝酿和形成过程完全不知情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获取信息严重滞后,中国家电企业通常会错过应对的重要阶段——早期发现阶段,只能在收到TBT 通报后匆忙地被动应对,对于TBT 措施的产生和形成是否符合正常程序、TBT措施是否无法实现或影响是否巨大等都无暇关注。这要求中国家电企业提高主动应对的意识,并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并及时提供相关技术性贸易措施方面的信息。

在当前情势下,由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应对的关键在于评议阶段。中国家电企业应注意相关TBT 评议工作的连续性,建议长期跟踪相关领域TBT 评议内容、委托有经验的专家进行持续对比评议。其中,评议专家团队的资质相当重要,建议在相关出口行业、家电企业(甚至相关产品)等领域公开评议专家的组成,由行业、社会和主管机构公开监督工作,并根据出口具体情况、目标市场准入难度,建立可量化的TBT 评议工作的绩效考评制,避免评议只走过场。

应对工作需转型升级

除转被动为主动外,中国家电企业充分认识新时期的市场环境,做好应对工作的转型升级也非常重要。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不断深入,以节能环保为目的的TBT 通报已超过70%。因此,针对产品节能要求,中国家电企业应由过去的“常规性”应对向现阶段的“针对性”应对转变,建立全面能效合规制度与流程。一方面可通过严格的合规流程防止出现能效不达标的情形;另一方面,是在发生能效不达标纠纷时,可以向美国政府部门证明,事故原因并不是因为公司不重视或者放任产生,而是出于个人原因或者技术原因导致,以此避免或减轻所受处罚。

美国拥有较完善和严格的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及合格评定标准,中国家电企业需树立全程认证观念,将认证理念贯彻到生产各个环节中,提前做好相关产品在美国市场的认证检验工作,积极为产品获取市场准入凭证。针对美国法律法规的要求,与当地权威的检测认证机构合作,使检测认证任务更清晰明确,有的放矢,确保检测结果的权威性和被认可性。

中国家电企业应对出口到美国市场的产品应按相关法律要求严格地进行能效信息登记。在能效信息登记时必须十分慎重,确保所有信息有真实的试验数据支撑,信息填写不得前后矛盾。通常来说,能效登记信息异常是引发美国能源部怀疑并调查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中国家电企业应注重应对质量,保证产品节能环保指标达到目标市场要求,并在产业链和价值链关键环节上寻求突破。虽然现阶段中国是全球家电出口大国,主要家电出口额位列全球第一,但在全球产业链上看中国家电行业仍处于中端或偏低端水平,以低端产品为主,核心技术缺失。技术水平落后导致节能环保指标达不到目标市场要求,是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中国家电企业应重点关注TBT 通报的应对质量,以期进一步提升中国家电出口产品面向高端出口市场的应对效益,在新时期实现TBT 应对工作的转型。中国家电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主要方向是在产业链和价值链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设计、生产和销售更健康、环保、节能的产品。

以豆浆机企业为例,九阳公司在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竞争中注重运用标准化、专利化的方式,保护公司技术创新成果,及时进行产品关键技术与专利的布局。为取得知识产权竞争的优势,主动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提供的法律有效保护中国家电企业的品牌和技术。

另外,中国家电企业需要增强环保意识,注重绿色科技创新,以产品技术与质量保障为前提,加大家电高科技含量的研发力度,并及时将相关技术标准要求转化到产品中。提升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加大专利研发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独特性,积极应对以节约能效为代表的国际贸易绿色壁垒。

除此之外,在成本不断提升、利润空间逐渐缩小的情况下,中国家电企业应尽量减少应对成本,提升实际应对效益。现阶段,中国家电企业面临严峻的出口形势,出口压力逐年增大,成本不断上升,利润降低,以往的出口方式和优势正在面临挑战。同时,来自美国的TBT 通报也发生了从“刚性设障”到“弹性调整”的转变,对节能标准的要求或指标逐年提高,中国家电企业做常规应对的困难增大。中国家电企业不仅对通报合规性的判断难度提升,应对成本也不断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家电企业应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收益”为原则,应对TBT措施。首先,为避免多走弯路,少遭遇不必要的损失,中国家电企业必须充分了解美国能效法的基本规定,并准确识别产品应遵循的能效标准;在开发新机型时,准确把握该机型应适用的最低能效标准,避免适用错误标准;理解该类别产品的测试程序,避免采用与法定程序不一致的测试方法;持续跟进美国能效标准立法,避免因不了解新标准而导致的能效违规;如果中国家电企业遇到TBT 通报,应尽量规避技术性贸易措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遭遇美国能效执法调查和消费者索赔时,要做到冷静分析、理智处理。

其次,中国家电企业应大力拓展多元化海外市场,避免因市场结构集中而带来的出口风险。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较快,这些市场存在巨大商机,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日益加大,值得中国出口家电企业关注和开拓。通过开拓新市场,优化出口市场结构,使中国家电企业摆脱对美国市场单一的贸易依赖,寻求更加广阔的出口渠道。

从中国家电企业反馈的信息了解到,美国市场已经成为产品出口能效高风险地区,具体表现在产品最低能效标准频繁提升,面对不达标产品,美国能源部、环保署和海关部门将联合执法,进行处罚,若发现产品不合格,中国家电企业将面临禁售令。一些中国家电企业由于出口过程中某一环节的疏忽,遭遇技术性贸易措施,如果应对方式不利,将会面临严厉的处罚,力度之大将会导致中国家电企业遭受重大损失。

技术性贸易措施篇6

一、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

韩国表面上已基本取消了进口产品的硬性管制,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利用技术法规、标准、检验等多种技术性措施进行严格控制。根据韩国《2002年HS进出口通关便览》显示,韩国几乎把所有农产品都置于各种质量安全和检疫法规的保护之下,其主要制度包括转基因加工食品标识制度,水果、蔬菜、花卉病虫害检疫制度,口蹄疫及疯牛病疫区产品紧急进口限制制度,家禽肉检疫制度,水产品安全检疫检验制度,177种进口农产品原产地强制标识制度,农药和有害物质成份标准规定等。

韩国依据《农水产物品质管理法》、《粮谷管理法》、《家畜传染病预防法》、《畜产法》、《种畜等的生产能力、规格标准》、《畜产品加工处理法》、《饲料管理法》、《肥料管理法》、《植物防疫法》、《关于鸟兽及狩猎的法律》、《水产品法》、《水产品检验法》、《食品卫生法》等法律,制订了种类繁多的检疫和卫生标准。如转基因加工食品标识制度、水果、蔬菜、花卉病虫害检疫制度、口蹄疫及疯牛病疫区产品进口紧急限制制度、家禽肉检疫制度、水产品安全检疫检验制度、强化原产地标识等。

韩国对农产品农药污染控制极严,《食品公典》对202种农药规定了残留许可基准。韩国公布的2002年版《食品公典》,对肉类、水产品、乳制品、食品中的抗生素、杀虫剂、激素残留允许基准进行了修订。另外,对农产品中使用激素和抗生素等也严格限制。

1961年12月30日制定《植物防疫法》、《植物防疫法施行规则》和《输入植物检疫规则》,执行机关为国立植物检疫所,检疫对象为谷类、饲料、原木、苗木、水果、蔬菜、韩药材及植物性产物1000余种,并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卫生与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定》(WTO/SPS协定)的有关规定修改了《植物防疫法》,并按照国际标准对进口植物实行有关病害虫管理。该法规定:凡进口植物(含容器及包装)及明令禁止的品种,必须及时向国立植物检疫机构申报并接受检查;进口的植物等必须附带由出口国政府机构发给的、标明经检查没有携带有关病害虫的检查证明书或复印件(与原件一致的、由签发机构或检查官直接署名、盖章),否则不得进口。

对食品的检查,由食品医药品安全厅、地方食品医药品安全厅、国立检疫所依据《食品卫生法》和《药事法》执行,根据《食品卫生法》第7、9条确认是否符合食品公典和食品添加物公典的标准和规格。另外对产品成分配合比率、制造方法、容器是否适当,性能说明是否夸张和虚假标志,是否有过分包装,韩文标识是否符合要求等实施检查。食品中的水产品和畜产品(食用肉类)及畜产加工品分别由海洋水产部的国立水产物检查所、国立兽医科学检疫所进行检验、检疫。

韩国还依据《家畜传染病预防法》(1961年颁布),实施对牛、马、绵羊、山羊、猪、狗、鸡、火鸡、鹅、鸭、蜜蜂等的进出口检疫,执行机构为国立兽医科学检疫院。

为防止口蹄疫等恶性家畜传染病的流入,韩国政府制订并颁布了《粗饲料进口卫生条件》。除澳大利亚等18个国家外,其他未列入不受限国家名单的国家和地区生产的粗饲料(指稻草、麦秆、草料类作物,青饲料作物,生物发酵饲料作物,饲料用根菜类、野菜类、树叶类,通过保持自然状态或进行干燥处理,以及一般截断或粉碎切割后生产的饲料)向韩国出口时,必须是韩国政府认可的设施和工厂经消毒和高温处理后生产的粗饲料,而且必须用密封集装箱运输,出口国政府还需签发相应的出口检疫证书。该制度于2001年7月28日实施。

目前,韩国舆论对转基因食品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安全性等问题的宣传普遍持保留态度,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有不同程度的担心。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厅制订颁布了《转基因食品标识基准》,并于2001年7月13日开始实施。按照该《基准》,对于生产、加工和进口的大豆及玉米制品、豆粉、玉米淀粉、辣椒酱、面包、点心、婴儿食品等27类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其制造过程中使用的5种主要原材料中,只要有1种以上为转基因技术种植、培育及养殖的农、畜、水产品,且基因变异DNA或外来蛋白质存留在最终产品时,均须进行标识。

二、质量认证制度

1992年,韩国把ISO9000族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KSA9000,并从1993年开始实施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工作。韩国的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工作采取国家统一管理制度,按《质量管理促进法》的规定,由工业振兴厅依法统一管理全国的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工作。其主要内容为:

制定质量保证体系认证的方针政策;组织开展认证机构及审核员培训机构的认可工作;组织制定有关基准,包括认证机构及培训机构的有关基准、审核员资格基准及认证审核基准等;对认证审核员实行统一注册管理;对获准认可的认证机构及注册审核员实施监督管理;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相应机构和各国认可机构,认证机构积极开展双边合作。

为了有效的实施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工作,保证认证工作的公正性,工业振兴厅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指南,制定了认证机构的认定基准,并按基准要求开展了对认证机构的认定工作。其认定程序为:

1.提出申请:拟申请认证的企业向认证机构提出正式申请,并附上有关的资料。

2.实施审核:由认证机构的认证委员会指导派两名以上注册审核员组成审核组,按《质量保证体系审核基准》实施审核。

3.提出审核报告:审核组对申请企业审核完后应及时向认证机构的认证委员会提交审核报告。

4.作出结论:认证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审议审核组的报告,投票作出审核结论。

5.颁发证书:认证机构将审核结论通知申请企业,并向审核合格企业颁发证书。另外,认证机构需将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及其事后管理状况报送给工业振兴厅。

6.监督:认证机构按“认证业务规定”对认证合格企业进行监督管理。

拟注册认证审核员资格的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并在企业或国立试验研究机构或工业振兴厅指定的咨询诊断机构从事7年以上与质量管理有关的业务(不包括培训期);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并在企业或国立试验研究机构或工业振兴厅指定的咨询诊断机构从事5年以上与质量管理有关的业务(不包括培训期)。

韩国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框架是:

第一,KS标志认证制度。KS(Korean Standards)标志认证制度是依据产业标准法制定的国家规格,自1960年开始执行,每5年对规格是否适合进行一次审议,决定是否予以修订、废止。该认证制度主要针对原材料、部件等大量生产并广泛使用的品种,以及普通消费者使用但不经试验、检查难以确认其安全性能的产品。认证业务在政府机构执行了38年后,于1998年7月24日移交民间机构韩国标准协会执行。

第二,ISO9000认证制度。韩国于1992年制定了KSA9000系列,1993年将《工业产品品质管理法》改为《品质经营促进法》,国内ISO9000认证由工业振兴厅指定。韩国品质认证中心为最初的认证机构。1997年对《品质经营促进法》进行了修改,指定“韩国品质环境认证协会”为认证机构。

第三,IS014000认证制度。1995年制定了有关促进环境亲和型产业结构发展的法律,为ISO1400提供了法律依据,指定“韩国品质环境认证协会”为认证机构。1996年制定出KSA1400标准,正式实施认证制度。

第四,环境标志制度。现行的环境标志制度是从1990年进行可行性研究,通过对搜集的国外资料的分析,制定了实施计划,召开专家听证会,广泛征求国民意见,公开征集环境标志图案。通过上述准备后,1992年4月制定了《关于环境标志制度施行的有关规定》,同年6月开始施行。1994年12月22日出台了《环境技术开发及有关支持的法律》,为环境标志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与此同时,建立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政府投资的机构等优先购买获得环境标志商品的制度。环境标志制度是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共同参与的。在这方面,环境部主管着相关法律的制订、修改等工作,民间团体环境标志协会则负责对象产品的选定、环境标志使用的认证、认证产品的事后管理等实质性的业务的执行。

第五,环境成绩标志制度(有关环境的信息用图表、graph标示的制度)。环境部为在2001年2月4日施行该制度,从1998年9月至1999年9月对该制度的运营方法、程序、指导方针等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环境技术开发及有关支持的法律》进行了修改(2000年2月3日公布),为该制度的施行提供了法律依据。另外,为在施行该制度时,使企业能够方便地利用有关基础数据,环境部制订了环境建设3年计划,从1999~2001年建立电气、运输等国家基础产业和钢铁、合成树脂等基础材料的环境性数据库。

三、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运作

(一)农产品、水产品

韩国对农产品进口实施通关强制性申报制度。2002年,韩国主要监控的农作物包括西红柿、白菜、各种水果等110个品种。农作物生产国如存在韩国没有的病虫害,在韩国实行实地认可和双边达成检疫协定前,韩方均禁止进口该国生产的农产品。进口农产品的农药、重金属、激素残留,主要通过进口抽检进行控制。如果抽检不合格率较高,可随时对所涉及农产品实施临时精密检验,即在一定期限内实行逐批检验。韩国对全部畜产品实施进口检疫认可制度,即出口国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应的动物疫病资料,由韩方有关机构进行评估认可,非国际兽医组织(OIE)成员的生产国需接受韩国实地检疫调查,达成双边检疫协定后,其产品方可对韩出口。

鉴于农、水产品的特殊性,韩国对进口农产品、出口农产品、进口后加工的农产品实行特别的检验制度,对部分水产品要求在指定机构接受检验。农林部根据《进出口农产品检验特别法》,委托农业协同组合中央会和农水产品流通公社对农产品实行检验。水产品的检验由国立水产品检验所统一进行。

韩国对水果的进口许可经过三个阶段的审查,首先对出口国的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信息搜集,经综合分析研究,对病虫害的危险性作出评价;第二阶段到产地进行实情调查并共同进行消毒处理试验,验证检疫的安全性;第三阶段就两国检疫协定进行协商,最后决定是否允许进口。对谷物的进口限制,主要以转基因或运输过程中为防霉变而使用的防腐剂过量为由进行限制。

韩国国立植物检疫所依法负责对进口园艺产品实施卫生检疫检查。韩国已经根据WTO/SPS协定的有关规定修改了《植物防疫法》,并按照国际标准对进口植物实行有关病害虫管理。但是,作为一种有效的非关税措施,韩国通过实行严格的检疫标准限制进口的事件时有发生。包括水果等园艺产品在内的植物及其容器、包装,进口时必须接受国立植物检疫机构的检查。在卫生检疫方面,对200余种农药规定了残留许可基准,农药污染控制极严,如菠萝的DDT、DDD残留标准为0.2ppm。

有关检疫的其它规定包括:

(1)已经杀灭了害虫、且经过包装处理,害虫无法侵入的植物;或者经过加工,害虫无法重新繁殖的植物,进口时可以不经过植物检疫。

(2)进口植物必须附带出口国政府机构出具的卫生证书原件或经检疫官签名、盖章的复印件。

(3)在下列情况下,禁止进口的植物:

经过对害虫威胁的分析和评估确认,如果该害虫流入韩国境内将对韩国内植物造成巨大伤害,则含有该害虫的植物或途经该病虫害发病地区的植物,被禁止进口;有害植物;泥土或沾泥土的植物;上述植物的容器或包装。

(4)需要隔离栽培后才能进入韩国的植物是:花卉的球茎类;土豆的块茎和地瓜的块根;果树类的苗木等;禁止进口品种中,以试验为目的,且获得了进口许可的、用于栽培和繁殖的种苗。

(5)经进口检验,确认有关植物符合附带卫生证书规定、临时进口限制规定、产地检验规定、消毒处理规定、禁止进口商品规定,且不含有限制入境的害虫及临时限制入境的害虫,则可以给该植物发放检验合格证书,通关放行。

(6)在下列情况下,有关植物将被作消毒、退回或销毁等处理:

未附带出口国当局发放的检验证书或属于阶段性限制进口品种或禁止进口品种的植物,将被销毁或退回;经检验,发现禁止入境病害虫的植物,将被销毁或退回;经检验,发现监视类病害虫、限制类非检疫病害虫或临时限制入境病害虫的植物,需经消毒处理后才能通关放行,如没有办法消毒,则销毁或退回。

(二)工业品

韩国依据《品质经营促进法》及实行规则,对工业产品进行安全检查,执行机构为产业资源部下属的技术标准院,该院根据《品质经营促进法》第17条和第29条,制定安全检查对象产品的安全检查标准。2000年韩国技术标准院为了提高电气产品的安全性和产品质量,根据IEC制定的技术标准,制定出与IEC标准同等的241个标准,并向WTO技术委员会通报。该标准将分三阶段实施:2002年7月开始,电视、吸尘器、冰箱等86种家电产品,只有符合IEC的国际规格才能通过安全认证试验;荧光灯等灯具类和电动工具类等64个品种,于2002年开始;电线及保险丝类等将于2003年7月开始。

对于汽车,除了实施税上加税的措施外,在产品分类上,国产汽车出口时归类为重化工类产品,但对进口的外国汽车则归类为消费品,使购买进口汽车的顾客产生购买奢侈品的印象,在汽车噪音检测上,采取了高于欧美的韩国标准;另外,税务机关对购买进口汽车的顾客重点进行税务调查,由于在韩国偷税漏税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一手段使那些欲购进口汽车的人望而却步。对于己经获得EU和DOT技术标准认证的进口汽车轮胎,仍坚持按韩国的技术标准进行检证,实际EU和DOT标准高于韩国标准。

(三)药品、化妆品

对进口药品要求提供以韩国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资料,把进口药品排除在医疗保险报销药品之外。

化妆品则把在国外没有任何销售限制的防紫外线、增白、除皱等品种列为功能性化妆品,而采取与医药品标准相同的事前审查制。

(四)中国对韩出口受到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严重影响

目前,中国受韩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和检验检疫措施影响较大的产品主要分布在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医药品及医药原料等领域。

1.疫病区域化问题

韩国一直把中国全境视为一个检疫区,一旦发现中国某一个地区存在韩国禁止入境的动植物疫病或虫害,则中国非疫区生产的同类产品也将被禁止进口。受此限制,目前,中国的新鲜水果只有菠萝、青香蕉可以对韩出口。

在畜产品检疫评估时,韩国甚至以从某一企业产品中检出韩国禁止的病原体为由,把中国其它所有地区生产的同类产品均列入禁止进口范围。2001年6月,韩国从中国个别企业产品检检出禽流感病原体后,对中国相关产品采取了临时禁止进口措施,同年11月底虽然有条件解禁,但目前中国家禽肉对韩出口实际仍处于停顿状态。

2.畜产品生产企业注册制度

中国对韩国畜产品出口生产企业需经韩国评估注册。目前,中国仅有17家禽肉加工企业获韩国注册,可以对韩国出口。

3.过于苛刻的检验措施

中国的农畜产品对韩国出口中遭遇了韩方苛刻的检验措施,增加了相关企业的负担和经营风险。

2002年1月,在未事先通报的情况下,韩国对中国出口的枸杞子、干萝卜丝、萝卜根、当归、黄芩、黄芩根、黄芪、干桔梗、生姜、藕、葛等11种产品实施二氧化硫精密检验。

1999年9月以来,韩国对中国的活鳗、活石桂鱼实行严格的鱼体激素含量检查,采取“先精密检验、后通关”的管理措施,延长通关时间(一般为3~4天),致使活鱼存活率下降。这一做法阻碍了中国对韩国的鲜活鱼类出口。从2002年7月1日起,韩国对进鱼实施原产地标识制,把国产活鱼与进鱼区别开来,客观上阻碍了中国活鱼的对韩出口。

四、政府、非政府机构和企业的作用

就技术性贸易措施而言,韩国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法律、政策的制定方面,重点对进口农产品、汽车等进行限制,比如:规定必须对水产品及肉类实行产地标识,对转基因的农产品及食品要特别标明等。

韩国政府把“身土不二”的精神作为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指导准则,已经深深融入韩国民众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韩国农协多年来一直把“身土不二”的口号喊得很响,并通过舆论机构的大力宣传,给民众的心理上深深地植入了国产的才是最好的,只有吃自己土地上生产的食物才有益健康的印象。农协在全国各地设有自己的农水产品收购、批发、零售市场系统,对于那些进口国外农产品的企业,农协发起不购卖其产品的运动。韩国医药品制造业协会还开展“购买韩国产医药品的宣传活动”。

技术性贸易措施篇7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新动向;解决策略

一、引言

1.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下指的是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的非关税壁垒。其主要运用到国际贸易交往活动中,合法效力指的是其通常会由于其具有技术方面的限制措施而被套上了合法的帽子。技术性贸易壁垒又可以被称为“技术性贸易措施”或“技术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技术法规、协议、标准和认证体系等形式出现,涉及的内容广泛,涵盖科学技术、卫生、检疫、安全、环保、产品质量和认证等诸多技术性指标体系,运用于国际贸易当中,呈现出灵活多变、名目繁多的规定。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条件复杂多变,因此是目前国际贸易中比较难解决的非关税壁垒。

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组成部分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难解之处在于其具体的组成内容。首先,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其强制性体现在与出口产品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法规当中。对于相关出口产品的技术规定不仅具有强制性,并且这些法规和规定很难有一个清楚的界限,所以在实施这些规定的时候就会使得出口国的出口商品会根据进口国的某些特定的需求而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相关规定一般是在比较隐秘的而不会广而告之。所以,综合以上的总总特点,技术性贸易壁垒会给出口国的产品出口带来诸多困难。

二、国外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新动向

1.不公开性

首先是根据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际上的影响来说,其在一般情况中是对于任何涉及到进出口贸易的国家双方没有明显的歧视和限定作用的。从这一点来说的话,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个优点就是拿它跟非关税壁垒相比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因为非关税壁垒是明确知道其内容的,并且在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国家歧视等问题。但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个难点之处在于其内容不是对外公布的,即使是大家都对其内容有所了解也无法完全根据其内容来把握自身在国际贸易中的行为。所以,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不公开性导致在贸易活动中出口国对其难以处理的尴尬局面。

2.内容多样性

技术性贸易壁垒虽然涉及到的产品大都是含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进出口产品。但是也并不代表其涉及到的产品种类的狭窄。因为其内容的不公开性,进口国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进口需要而对出口国的出口产品设立一点的界限。所以,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到的产品的范围相当广,包括产品的整条生产链上的所以产品。也就是从初级产品到中间产品再到工业制成品等所有产品类型。同时,由于产品在制作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较大的中间加工过程,因此技术性贸易壁垒关于产品的内容的多样性还涵盖了从产品的研究开发到消费的整个商品的生命周期及其涉及到的中间加工和服务的全过程。除了实际的产品之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涉及范围也扩展到了服务贸易、环境保护、金融信息等各个领域,同时涉及程序、要求、规定、法令、法律等方面。所以,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的多样性使得出口国的产品和服务出口遭受到了重重困难。

3.内容复杂性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个很重要的难点在于其内容的复杂性使得出口国的相关厂家根本无法把握其内容使得出口丧失掉很大的一部分利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的复杂性第一个方面体现在其内容的范围的广度较大。这里的内容指的是其涉及到的与技术有关的标准以及相应的法规及其分配的关于出口的额度等内容的广度导致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的复杂性。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的复杂性的第二点内容体现在涉及到的出口产品的广度上的问题。由于涉及到的产品非常之多使得没有一项法规是可以具体应用到某类产品上的问题。因此,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的复杂性造成的最大的问题便是使得与出口产品相关的厂家或者是出口国的相应的机构无法根据其内容来对自己的产品做一个合理的匹配。特别是在国际贸易大力发展的今天,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同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国家复杂。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的复杂性进一步变得复杂和难以把握使得出口国的产品和服务出口遭受到的困难也更多。

4.相关规定和内容的动态发展

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到的内容和法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国家贸易的发展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展现出明显的实时性。同时,很多进口国家会根据自身在某一个发展阶段的具体需要而改变自身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和相关的法规能内容。由于其内容和法规随时间变动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使得出口国的厂家或者是相关机构的工作人员更加难以把握其具体内容和在将来的发展。同时,由于目前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多产品提供的服务的多样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出口国需要从很多方面对自身的产品进行改良或者是创新。所以,消费者的这些特点会进一步加深进口国对出口国的出口产品和服务的限制。

5.内容的差异性

随着世界经济的稳步发展,很多国家在涉及自身的国家贸易中也具有了更大的发言权。在以前的国际贸易中,一般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才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以及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对其他国家的产品和服务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但是,现如今的发展局面展现出的是很多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发展中国家也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对处于同等发展地位或者是较低发展地位的国家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所以,由于有更多的国家对出口国的产品和服务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就会使得出口国的出口地位变得更加尴尬。原因在于每个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相关内容和规定肯定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同一种产品和服务如果是出口到不同的国家就会存在多重标准。这样的结果会对出口国在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过程中浪费较多的资源。同时,由于每个国家的相关内容和规定都不尽相同也使得人们开始讨论哪个国家的相关规定才是合理和较为合法的。所以,从这一点讲也会使得国家间的贸易摩擦产生的可能性加大。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1.出口产品的技术难度提升

由于我国目前所处的状态主要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涉及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在我国的出口贸易中并不具有相关的优势。但是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际间的普遍存在使得我国不得不加强创新产品和服务的研发。但是,从劳动密集型过度到技术密集型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所以,我国当前还处在一个过渡期。从经济发展角度出发,任何一件处在过度时期的事件基本上都是处在最艰难的时期。所以,我国在这一段过度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的技术的开发是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和挑战的。关于某些产品的出动中,相应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要求与之前的相比可能已经被提升了好几个等级。同时,对于全新产品的开发和研究更是一件对技术要求挑战极大的问题。

2.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影响

在进出口贸易中涉及到的所有产品和服务基本上都是由我国的企业提供的。由于存在技术性贸易壁垒,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就会遭受到一点程度的限制。特别是在当今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更是对我国的企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虽然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促使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考虑到自身的创新问题,但是由于我国正处在一个转型阶段就会使得企业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时,更为严重的一点就是在现今的发展情况下,很多发达国家对我国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案件也逐年增多使得我国的企业遭受的损失进一步加大。

3.环保问题提上日程

虽然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使得我国的出口面临尴尬的地位但是其可以从侧面敲打我们进步。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其可以使得我们更注重环保的问题。在以前的生产活动中我们都是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产品并且还是技术含量较为地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自从有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产品的限制之后使得我们逐渐转向为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战略。虽然以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战略来生产自身的产品会使得我国的产品成本提高,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较大来讲的话是有利于我国在未来的发展并同时可以为我国的子孙后代造就更加优越的社会环境。主要的难点在于我国如何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来实现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这也是技术性关税壁垒为我国带来的考验。

五、我国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具体方法

1.产品标准化

在我国自身的产品生产中基本是按照我国现行的产品标准来进行生产和出口的。由于每个国家对同类产品采取的标准可能都不太一样,所以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我国的产品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所以,我们应该逐渐将自身的产品应该遵循的标准由国内标准转向国际标准。由于国际标准的一致规定是符合世界上基本所有国家的要求的,所以我国的出口产品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如果我国的产品统一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生产国内的消费者也可以体验到较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以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促进相关应对体系的建立

目前我国专门针对进出口贸易体系研究的机构还特别稀少,这方面的制度也不是很完善。并且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与日俱增,我们应该建立属于自己的标准壁垒防范和应对体系。通过这种具体的体系来做到搜集信息、具体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并且把分析出的结果进行专业的审定,然后根据审定的结果来具体面对在出口贸易中可能遭受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预防潜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如果有专门的这样一个体系存在,我国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遭受到的贸易摩擦将会大大降低。同时,对于我国的主要合作伙伴(美国、欧盟、、日本等)要加大对其标准数据的收集工作,完善和健全标准数据库。

3.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我国在出口贸易中遭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最直接的原因便是我们还没有掌握先进的技术,因此无法生产出含有高科技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我国人才的培养,在企业或单位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员工的培训和经验交流等活动。同时,要逐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并加以学习和改良。在日常的企业或者是任何单位的运营中都要注重创新资源的分配以保证技术创新活动能在一个友好的环境中进行。同时,要提升国民的整体专利保护的意识。只有对自身的任何一个成果都取得专利之后才会进一步促进未来的创新活动并有效抑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出现。

六、结束语

本文从内容的不公开性、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差异性等方面详细讨论了国外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新动向并针对这些具体问题提出通过产品标准、相关体系的建立以及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等方法来得到解决。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为我国的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信息。

参考文献:

[1]王江,武秀娟.国外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新动向及我国的应对措施[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国际商务版,2006(3):23-27.

[2]夏奇峰.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我国应对措施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06.

技术性贸易措施篇8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措施;竹木草柳;影响;对策

近年来,我国竹木草柳制品出口增长迅速,主要出口到欧、美、澳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我国优势出口创汇农产品,与农村经济息息相关,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也带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对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对安全、卫生、环保等项目的关注,世界各国都在完善、提高相关标准、法规。据报道,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已经取代关税,成为继汇率之后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第二大因素,而80%以上的贸易壁垒都与技术性贸易措施有关。对于我国出口木草柳制品产业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发展机遇。本文就在当前形势下,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竹木草柳产业的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情况

(一)有害生物

2009年,欧盟生效有关防止植物保护措施指令(欧盟G/SPS/N/EEC/221/Add.5号)通报。开始实施进口木质包装新要求,比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准则)IPSM 15更严格。新西兰了《所有国家木质包装进口卫生标准》修正草案。澳大利亚了《进口再造木制品、竹木草制品的检疫要求》。2012年,美国了《中国木制工艺品输美检疫要求最终法案》。澳大利亚生效柳木与柳条制品的进口条件。2013年,欧盟开始严查中国石材运输用木质包装材料。尽管日本对进口竹木草柳制品没有具体检疫要求,但是禁止稻草制品进入,只有通过解禁程序,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其生产的稻草制品方可进口。而且蔺草制品等还受到以日本为主实施草种的DNA检测的困扰。

(二)有毒有害物质

针对进口木制品、家具等,欧盟提出了甲醛、有机挥发物、砷、杂酚油的安全环保要求,美国和日本也提出了苯酚、重金属、有机化合物、杀虫剂等安全环保要求。1996年,欧盟提高了人造板甲醛释放量 。2002年,欧盟要求布里(纺织品)中不得检出禁用偶氮染料。2003年,日本严格限制使用防腐剂和漂白剂加工处理卫生筷,并对我国输日卫生筷按5%比例抽样检测相关防腐剂和漂白剂。日本还修订了《建筑基准法》和《建筑基准法实施令》,对室内装修材料进行严格限制,而JIS A1901:2003规定了建筑材料挥发有机化合物(VOC)。韩国对我国出口竹木餐具加强了高锰酸钾消耗量和蒸发残渣的检测;2003年,欧盟对可能分解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含料不得超过30ppm的限量规定。2004年,欧盟2003/02/EC指令正式生效,限制经过砷防腐处理的木材进入市场的。欧盟EN 13986-2004指令对建筑用木基板中五氯苯酚含量进行了规定(正常范围应小于5ppm)。2007 年,日本《关于对筷子的监视指导》修订了筷子中残留的防霉剂和漂白剂的检测方法和限量值。2008年,法国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提出对我国出口木制沙发、椅子等产品不含富马酸二甲酯和二甲基甲酰胺的要求。美国政府“从模压木材制品中散发出的甲醛-法规制定提案通告”,而《消费品安全改进法》对儿童玩具产品中的含铅量做出了新的规定。2009年,欧盟正式实施《要求各成员国保证不将含有生物杀灭剂富马酸二甲酯(简称DMF)的产品投放市场或销售该产品的决议》。美国加州强制执行《降低复合木制品甲醛排放的有毒空气污染物控制措施》。2009年,韩国对进口食品中使用的木签子(冰棒)中二氧化硫含量强化检查。美国CPSC消费品安全修正法案对家具等消费品的油漆重金属含量提高要求。2010年,韩国对甲醛释放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以及甲苯含量明确,禁用E2等级以下的人造板。出口到韩国的竹木制品需要检测水中洗提出的砷含量、铅含量和二氧化硫含量等,部分韩国的采购商在检测以上要求的项目外,还会加测PCP 的含量。2011年,美国开始实施《复合木制品甲醛标准法案》。2013年,美国对两项关于复合木制品甲醛标准法案的新规定向我国进行了通报 。欧盟94/62/EC的第四次修订指令2013/2/EU,对包装物及包装元件中铅、镉、汞和六价铬的总量不超过100 mg.kg-1进行了规定。另外,美EPA、RIN2060-AG52、EPA74.30等还规定了油漆中重金属的含量。

(三)低碳环保等

2008年,美国通过农业法例,重点规定了输入软木材及若干软木材制品须提交进口认证,使软木材进口声明规定成为法例。2009年,欧盟公布了欧盟木地板和木质家具生态标签标准。欧盟新玩具指令2009/48/EC正式生效。2010年,美国的《莱西法案》修正案要求所有输美的木制品都应提供木材的合法来源等。欧盟第995/2010号规例,提出了输欧盟木制品必须获得森林管理委员会(FSC)认证的要求。2011年,欧盟建筑产品指令305/201 I(CPR),2013年开始强制实施。2012年,美国强制实施《消费者安全规范之玩具安全标准》。香港的家具及其他木材制品出口商亦须遵守此规例。2013 年,法国提出了向最终消费者收取生态贡献费的要求。欧盟正式实施《原产国标签法》。另外,由于大多竹木草柳制品在生产过程中会使用防腐剂、胶粘剂、油漆等化学品,因此欧盟的REACH法规也将对输欧与食品接触的竹木草柳制品产生一定影响。

(四)检疫处理

2005年,美国要求到达港口的用作花园和苗圃桩杆的竹制品接受强制性熏蒸。2006年,新西兰要求竹木制品必须由中国检验检疫部门考核认可的检疫除害处理企业进行熏蒸和热处理。2009年,加拿大全面实施木质包装新规,对来自中国货物的木质包装仅查验IPPC标识,凡随附植物检疫证书的,将拒绝入境。澳大利亚调整进境货物植物包装随附单证有关要求,对熏蒸等检疫处理及单证内容进一步明确了要求。而且,澳大利亚要求溴甲烷残留量不得超过5mg/kg。2010年,欧盟1005/2009号指令严格禁止含有溴甲烷成分的木质包装输入。澳大利亚规定木制品永久性防腐剂处理证书接受要求,须在加压室内经木材防腐剂处理(防腐剂的该处理用途需经该国注册,并被AQIS认可)。2011年,澳大利亚了竹藤柳制品的进口检疫新要求。2012年,澳大利亚69/2011号通报中的进口竹制品新要求。

(五)安全性能

2002年,欧盟了关于软体家具防火安全性能要求(20Ol/95/EC指令)。美国也对软体家具的防火阻燃性能作了规定(联邦法规CFR46 Partsl 16)。2009年,欧盟“关于DS7117:2008床垫、床褥、沙发椅和床架的耐燃性的标准”。2010年,英国颁布对家具防火安全法规的修订。201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强制执行衬垫类家具可燃性标准TB 117-2013。美国纽约州和华盛顿州已经引入了提案,禁止或限制在儿童产品或家用软垫家具中使用卤素元素阻燃剂。华盛顿州也提出两项法案(HB1294及SB5181),禁止生产及销售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TDCPP)或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含量多于50ppm的布艺家具及儿童产品等;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采纳了便携式床栏可安装于成人床侧边,用于保护儿童防止从床上坠落,特别是2~5岁的儿童。美国联邦法规CFR16.还对双层床作了规定。

(六)认证认可

2004年,欧盟对建筑用人造板强制实施CE认证(以EN18916CE为标准),2007年对强化地板强制实施CE认证,2008年对实木地板强制实施CE认证。2009年起,没有经过CARP认证的复合木制品和含有复合木制品的成品均不能进入美国加州。在日本市场销售的农林产品及其加工品都必须接受JAS的认证监管。2013年,进入欧盟市场的木制品要经过FSC、PEFC认证。另外,俄罗斯对家具等实施GOST强制性认证,加拿大实行CSA认证,澳大利亚实施的LAWA认可,可以免除常规的检疫查验。需要重视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强制推广社会责任标准SA8000认证,有可能成为限制我国具有劳动密集型特性的竹木草柳制品的出口。另外,我国出口竹木草柳产业还面临如美国“337”条款等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

二、特点和趋势

(一)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要求苛刻

标准体系越来越多地被发达国家用来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口,其技术含量高,涉及产品检验、检测、认证等内容。而且不同国家对同一产品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要求不同,一些进口国对产品是否合格的评定,有时只承认其指定实验室或本国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如美国主要以ATSM标准为主的《复合木制品甲醛标准法案》,对甲醛限量的要求明显高于我国及欧盟、日本等国家的通行标准,而且只有美国本土的五家认证机构符合第三方认证要求。

(二)节能、环保、低碳成主流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涉及节能、环保、低碳等要求的技术法规、标准等越来越成为主流。这些技术措施不仅很难提出异议,而且应对起来相对困难。同时也大大增强了进口国家/地区对进口货物的自由裁量权,为其采取贸易限制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如欧盟要求木制品提供合法采伐证明等。

(三)私营标准影响日渐扩大

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方式日益多样化,有些不进行通报评议,而是由一些行业组织、零售商等非政府组织提出,比其所在国官方标准更加严格。如欧洲木材零售联盟(TRC),以及一些我国木制品主要国外采购商(如瑞典宜家家居公司)对中国提出了FSC认证要求,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木制品的出口前景。

(四)第三方认证导向作用明显

一些第三方认证机构所采用的自愿性标准,也对官方技术性贸易措施产生了导向作用。如美国CARB认证、ASTM标准、CPSC认证,欧洲的CE认证,日本的JAS认证,美国的UL认证、TECO认证等。其中德国的GS认证等已经成为家具等相关产品出口德国乃至欧盟市场的重要条件。而美国要求从2013年6月10日起,玩具制造商须从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认证实验室获得第三方认证以证明其产品符合《ASTM F963-11玩具安全标准》。

(五)随时跟进

欧美澳等发达国家出台技术性贸易措施,其他一些国家就会采取跟进措施,导致参与国家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出台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虽然有限,但会紧跟发达国家,将会给我国出口竹木草柳制品出口带来加大的负面影响。

三、对我国出口木草柳制品企业带来的影响

(一)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受限

竹木草柳企业规模小,尤其是草柳企业,国外市场的拓展能力有限。如我国经过国际森林认证的森林不到森林总面积的5 %,获取林产品来源信息的程序比较复杂,并且成本较高,一些没有实力的企业难以获得认证,发展受限。另外,企业一旦因技术性贸易措施提高而遭受国外退运、通报、暂停进口等严厉措施,有可能资金链断裂,导致发展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打击是毁灭性的。如江西竹制卫生筷出口日本防腐剂事件。

(二)消弱产业竞争优势

检测、认证、原材料升级、设计工艺改进、出货周期增加构成了因技术性贸易措施而新增成本的主要原因。再加上一些发达国家征收绿色关税和反补贴税,会进一步消弱我国竹木草柳产业的竞争优势。如美国全面实施复合木制品法案,将使我国板材的成本提高30%~50%,而家具等下游产品成本也将提高15%~20%。

(三)上游产业会受到波及

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看似针对一个产品、一个产业,其实一个措施往往会涉及到很长的产业链条。在竹木草柳制品原辅料的使用上已经出现国外客户指定国外品牌、合资品牌的情况,对我国相关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贸易障碍。如CARB提出的甲醛限量标准,国内生产企业只有购买其指定供应商的板材,产品才有可能通过验收。

(四)冲击行业组织整体利益

当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企业发展带来威胁,而又没有有效应对措施的情况下,企业为了生存,可能会采取其他方式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规避,如采取相互压价的形式参与竞争。有的企业会以“客户要求”由提出违反国内外规定的不合理要求,一些不诚信企业可能会以牺牲产品质量来降低生产成本,导致国外客户退货索赔,反单率下降,破坏行业组织的整体利益,甚至于触碰法律底线。2002年,由于个别企业弄虚作假,导致日本从我国进口的两批稻草秸杆中发现大量二化螟虫活虫,我国稻草停止对日出口九个月,影响了15万吨稻草的出口,涉及货值3000多万美元,相关行业间接损失近亿元。

参考文献:

[1]殷杰,吴彦,詹爱军. 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利弊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3(15).

[2]徐金记,谢秋慧,于文佳等.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外贸出口影响解析[J].上海纺织科技,2013(18).

[3]周华伟.中国木制工艺品输美检疫要求最终法案对出口的影响与对策[J].绿色科技,2012(12).

[4]袁金丹,杨雪梅,楼露凯.浙江蔺草制品贸易问题及建议[J].北方经济,2010(04).

[5]卢志刚,张剑,袁敏.欧盟等发达地区及国家对入境木制品有毒有害物质的技术要求[J].中国人造板,2006(13).

[6]徐秀英,李兰英,闫伟伟.中国木制品出口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对策[J].世界林业研究,2008(02).

[7]裴道国.如何促进我国竹木草柳制品出口贸易健康发展[J].中国检验检疫,2010(13).

[8]吴晓丰,周锐.出口竹木草制品面临的形势和检验检疫对策[J].植物检疫,2007(06).

[9]黎昌贵,唐海波.浅议我国竹产品出口现状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10).

[10]戴金兰,尹洪雷,李小晶等.出口欧盟竹木制品技术法规要求[J].福建轻纺,2014(08).

[11]李宁.徐州地区竹、木、藤、柳、草制品出口现状及检验检疫对策[J].植物检疫,2009(z1).

[12]傅晓桦,陈丽辉.出口竹木制品主要技术性贸易壁垒解读[J].福建质量技术监督,2012(10).

[13]彭丹阳,崔路.全面应对美国复合木制品贸易新规[J].质量与认证,2014(04).

[14]王雨欣.板泉柳编制品出口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2(16).

[15]文芳.福建省玩具出口主要技术性贸易壁垒解读[J].福建质量技术监督,2013(04).

[16]欧盟禁止含有溴甲烷成份的木质包装[J].中国包装,2010(05).

[17]梁照文,童明龙,刘荣海等.澳大利亚竹藤柳制品检疫新规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植物检疫,2011(05).

[18]徐秀英,李兰英,闫伟伟.中国木制品出口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对策 [J].世界林业研究,2008(02).

[19]徐世文.2010年我国主要贸易伙伴技术壁垒、植物卫生检疫措施(连载二) [J].口岸卫生控制,2012(02).

[20]徐雪竹,陈学妍.宿迁木制品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02).

[21]高跃.我国竹木草制品拓展国际市场的现状与成功经验借鉴――以义乌“森博会”林产品营销的成功经验为例[J].对外经贸实务,2013(11).

[22]陶端平.一枝一叶总关情――江西检验检疫局植检处促进农产品出口工作纪事[J].中国检验检疫,2005(11).

[23]阎平,王振宏.稻草出口解禁:3亿元“买”来的教训[J].江苏农村经济,2003(03).

[24]胡希红.从广州番禺出口竹木草制品检验检疫措施看贵州竹木草制品出口的发展[J].贵州农业科学,2005(06).

[25]赵劫,丁春玲.中国木制工艺品出口企业发展建议[J].林业经济问题,2014(02).

[26]印中华,宋维明,张英.中国林业产业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策略研究[J].世界林业研究,2011(06).

上一篇:癫痫的护理措施范文 下一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