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投稿范文

时间:2023-12-02 14:53:51

诗歌投稿

诗歌投稿篇1

我国是诗的国度。所有的文学载体中,诗是语言的精华,也是最凝练最美的艺术。孔子言:“小子何莫学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生活不能没有诗,不能缺少诗意。诗,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引领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是写诗人和读诗者滋养灵魂的甘泉。

生活无处不成诗。为了扩大诗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以诗歌提倡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发现生活的美,激发对生活的热情,繁荣校园诗歌创作,营造校区良好的文化学术氛围,为广大诗歌爱好者提供一个更专业更集中的诗歌交流平台,使好的诗歌好的作品得到应有的肯定,使更多的人关注诗歌、关注文学,宣传部决定于xx年4月中旬举办“迎春吟诗”活动。

二、活动主旨

1、弘扬中国传统诗文化,丰富现代诗歌写作;

2、挖掘有才华的校园诗歌、校园诗人,为诗歌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

3、推介高品质诗歌作品;

4、活跃校园诗歌创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5、以诗歌提倡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发现生活的美,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三、活动简介

1、活动主题:在生活中写诗,在诗意中生活

2、活动时间:xx年4月 12日

4、活动对象:南阳师范学院全体在校学生

5、策划主办单位:南阳师范学院团总支

四、活动说明

(一)、活动形式:诗歌征稿

(二)、活动具体内容:

活动分五个阶段:

1、宣传阶段

(1)、积极争取校团委对本次活动的支持

(2)、时间:4月8、9号由宣传部负责出展板一块,(注:4月1号须出红纸海报两张(张贴在小黑板上,放在活动一招募现场)

(3)、向各团总支派发宣传单,争取各位辅导员的支持与落实。

2、征稿阶段

以诗歌征稿的形式向校区全体同学征稿,让他们自由投稿。

截稿时间:****年*月底(具体时间待定)

稿件要求:

(1)、思想健康,感情真挚,题材不限;

(2)、体裁限定为诗歌(包括现代诗、散文诗、古典诗词等诗歌体裁);

(3)、数量不超过三首,行数不限,行列形式正确;

(4)、来稿必须使用正规a4打印稿纸;

(5)、打印版页眉处须注明作者的姓名、年级专业班级、联系方式。

(6)、投稿方式:

电子稿发至:(***邮箱****)

纸质稿送至逸夫楼s500办公室

3、评奖阶段 初评由xx评委会执行,终评由xx指导老师执行,最后由宣传部公布评选结果.

4、颁奖阶段

(1)、宣传部负责举行颁奖大会,以创作交流会的形式进行。

(2)、颁奖时间待定,地点初定在s508。

(3)、出席颁奖大会的嘉宾有本次活动的指导老师、获奖同学,并邀请老师、学生会部分干部等有关人员参加大会。

(4)、主持人宣布获奖情况,随后由部分获奖同学自由上台谈获奖感受及创作经验,并选择适合朗诵的佳作朗诵。

(5)、由指导老师给获奖同学颁奖,并就本次活动作总结。

(三)、活动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四)、评比标准方案:

1、诗歌思想内容健康、立意新颖、文笔娴熟,思想深刻,语言意蕴丰富;

2、所有文章的评审工作将由评委会完成,并且成立监督委员会(简称监委会)对评审工作进行监督,评委会将由宣传部成员组成,由指导老师进行终评。

3、评比标准细则:参评诗歌行数不限制,要紧扣主题,内容积极,健康向上,有哲理性。作品要求写出自己真实情感,能够引起共鸣,富有真正的诗意。具体评分参照如下(百分制):

1、语言流畅 10分

2、写作技巧 10分

3、艺术手法 10分

4、意象 10分

5、主题 10分

6、节奏明快 10分

7、情感饱满 10分

8、韵律优美 10分

9、富有音乐感 10分

10、整体感受及印象 10分

(五)、评委会、监委会设置

评委会:待定

监委会:由学生会、春蕾志愿社主席团成员组成

春蕾志愿社

诗歌投稿篇2

关键词:宋代;诗人;焚稿;缘由;内涵

一、诗人焚毁诗稿的缘由

      诗人文学自觉性中的自我选择意识

      在唐宋时期,文人对自己作品的收集,对自己诗集的编纂已经具有一定的自觉意识,所以在诗集的编纂过程中,就有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抛弃不符合自己诗歌理念的内容,或是毁掉自己不满意的诗歌作品等。例如叶梦得《避暑录话》中记述的一段黄大临对其弟弟黄庭坚的言论,曰:“鲁直旧有诗千余篇,中岁焚三之二,存者无几,故自名《焦尾集》。其后稍自喜,以为可传,故复名《敝帚集》,晚岁复刊定,止三百八十篇。”[1]另外还有南宋时期的韩元吉,在其《焦尾集》序中自述到:“予时所做歌词,间亦为人传道。有未免于俗者,取而焚之。然尤不能尽弃焉,目为焦尾集,以其焚之余也。”[2]这清晰的记述了黄庭坚、韩元吉有意识、有决心通过自己的诗文扬名后世,从而着手准备自己的诗稿。因此,在他重新对自己的诗文草稿进行审视过程中,焚毁了那些自认为“劣质”的诗文。他们的这种行为正是出自诗人在自觉收集、编纂过程中的那种自我选择意识。

      诗人学习先进诗歌理念的自觉意识

      在诗歌发展进程中,诗人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特别是在宋朝时期,宋人为了超越前辈,使自己的作品能够和前人并驾齐驱,更加致力于诗文的革新。由此,许多诗人在某种契机之下,焚毁自己以前的作品,抛弃自已以前的作诗方式、方法或者作诗风格,顺应时代潮流,顺应诗文发展的需要,接受新的风格,学习新的作诗方式、方法,例如宋代诗人陈师道。

      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别号后山居士,自幼笃学能文。十六岁拜曾巩为师,得其古文笔法。陈师道的文学成就,特别是诗歌成就很高,在宋代能够自成一家,人们常常“黄陈”并称,后被列为“一祖三宗”中“三宗”之一。这在他的诗文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他曾献诗给黄庭坚云:“陈诗传笔意,愿立弟子行”,在《答秦觏书》中自称:“仆于诗初无师法,然少好之,老而不厌,数以千计,及一见黄豫章,尽焚其稿而学焉。’诚以其苦心深造自成一家,不拘拘于规抚涪翁,正其善于学涪翁也…”[4]文中说到陈师道在亲眼目睹了黄庭坚出类拔萃的诗歌作品之后,再拿自己的诗作进行对比,显出自己诗歌作品的贫瘠,便坚决把自己以前的作品焚毁,学习更加优秀的诗歌观念。

二、诗人焚毁诗稿的文化内涵

      文人的自觉意识

      在中国,文集的编纂始于魏晋时期,经过发展,到了唐宋时期,文人对自己作品的收集,对自己文集的编纂表现出了比前人更强烈的自觉意识,而且这种意识在文人中间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唐宋时期的诗人在这种文化现象的促使下,便有目的地对自己以前的诗稿进行整理,对于那些自认为既没有新意,又没有存在和保存价值的诗稿,作者选择了扔掉甚至是焚毁。希望能够借此来抹去那些可能玷污自己诗歌理想的糟糕作品。北宋时期的贺铸在《庆湖遗老诗集》序中说:“始七龄,蒙先子传授五七言声律,日以章句自课,迄元祐戊辰,中间盖半甲子,凡著之稿者,何啻五六千篇,前此率三数年一阅故稿,为妄作也,即投诸炀灶,灰灭后巳者屡矣。”[5]正是这些“妄作”,作者以为他们不仅不能成其名,而且在将来,这些诗作还可能玷污自己的诗名。所以,出于对自己名声和声誉的重视,在有些时候,作者在编纂自己诗文集的过程中,会焚毁一些诗稿。

从“文人相轻”到“愿立弟子行”诗歌观念的转化

      “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即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云下笔不能自休。及陈思论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色,叹以为美谈;季绪好砥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矣。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6]文人相轻,自古使然,但是这一现象到了宋代有了很大的改观,在宋朝诗人中,诗人们不仅乐于向比自己优秀的诗人学习,也会诚恳地拿出自己的诗稿,请高人批评、指正。诗人对自己的缺点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别人的批评能够虚心接受,甚至“愿立弟子行”。

      例如前文所举的诗人陈师道,另外还有南宋时期的向士諲,他在为徐俯诗集所作的序文中说道:“始为诗以数百计,一见师川快说诗病,尽焚其稿” [7]向士諲和徐俯相遇,讨论诗歌,向士諲便接受了徐俯的批评建议,焚毁自己部分的诗稿。这些都表明了文人之间由那种“文人相轻”的观念向“愿立弟子行”观念的转化。也正是这种观念的转化,出现了一部分诗人焚毁自己诗稿,以追求更高的诗歌理念。

      强烈的文学自省意识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8]中国文人深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时时对自身进行反躬自省,以期来完善自我。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于本人文学观念的自省,另一方面是对当时整个文学观念的自省。延之尝云予诗每变每进。能变矣,未知犹能进否。他日观此集,其羡也乎?其亦厌也乎?”[9]就是这种不断自省不断创新的精神,使杨万里的诗歌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成就,与陆游等并成为“中兴四大家”,被公认为当时诗坛领袖。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对当时诗坛崇尚江西体的现象进行反省与自省,创制“诚斋体”,冲破江西体的种种藩篱,自成一家,推动中国诗歌向前发展。所以杨万里在1162年焚毁自己的诗稿,儒家的自省精神,文学的自省意识也是促使其焚诗重要的缘由。

      通过对宋朝诗人焚毁诗稿行为的分析和探索,并在这个基础上反观唐宋诗人的文化心理。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一种文学现象的产生,与当时文学思潮的演进,伦理道德的变化与当时政治环境息息相关。研究诗人的这些行为,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诗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宋人诗歌,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这个时期的文化。

参考文献:

[1]叶梦得.避暑录话.[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39.

[2]《四库全书》本《焦尾集序》卷首.

[3]陈师道.后山居士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卷十.9.

[4]冒广生 冒怀辛.后山诗注补笺.[M].北京:中华书局.1995.620—621.

[5]《四库全书》本《庆湖遗老诗集》卷首.

[6]范文澜.文献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713—714.

[7]楼钥.攻媿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713.

[8]杨伯峻.论语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

诗歌投稿篇3

汪国真,1956年生于北京,祖籍福建厦门,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发表诗歌作品,到90年代,便已出版诗集数十种。

其中,处女作《年轻的潮》于1990年由学苑出版社刊行,初版即发行逾两万册,当年印数高达15万册。此后,又出版《年轻的风》《年轻的思绪》《年轻的潇洒》等。

汪国真最初走上诗歌创作道路,经历过不少坎坷。每一次都在市场的保驾护航下,得到出版方认可。

据其回忆,他写出《热爱生命》后,投稿给北京的一家刊物,未获刊用,转投四川一家刊物,又被拒稿,第三次投给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追求》,才于1988年5月前后得到采用。

至于诗集的出版,一样依循这样的路径。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汪国真的许多诗作已然广为流传,但不仅是通过公开发表或出版,而是经由读者传抄。

他的诗歌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等杂志上,许多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开始传抄这些作品,渐形成一种风潮。比如有读者在接受问卷调查时,在“最喜欢的诗人”一栏中写下汪国真的名字,并真诚地表示:“喜欢你的诗,它散发的清纯、向上的气息,那没有做作的雕琢,也没有悲观的忧郁。那份真诚,那份美好,不由让人喜爱……”。

时值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各个领域的改革起步,也涉及出版领域。此前出版社并不发愁销路和选题,此后则要考虑生计问题,出书更须先估量市场反应,策划出版畅销书的冲动自此萌生。与此相重合,传抄汪国真诗歌的热潮由北京向全国发散,形成气候,出版社这才应声而动。到1991年,图书市场上已经有了十余个版本的汪国真个人诗集。

汪国真的诗歌广为传颂,其来有自。他能够更贴切地展现年轻人的心绪、愿望、苦恼以及风采,表现出的人文内涵更是达到了更高的社会普遍性。比如他的爱情诗,透射出青春期特有的羞怯和纯真,用“无名小河”喻指恋人间的误会隔阂,以“小桥”比喻心灵的沟通,刻画出初恋的情态。至于诗歌的外形部分,汪国真的诗作具备一种自然淳朴的音乐质感,呈现着诗人情感的激荡。他的诗歌用情绪迎合青少年的心态,用通俗的表现形式稳稳搭在青少年的欣赏水平线上,成为对故作深奥的一种否定。

与普通读者的热捧相对,评论家们对他的作品多有訾议。甚而有人批评其诗“做作”,诗艺则一味模仿台湾作家,且失之于矫情。

诗歌投稿篇4

万首雄诗强中华

------深切缅怀著名农民诗人李强华老师逝世十周年

李景宁

他总低着头,盯着脚下的土地,默默地凝思。一个人的价值,不能用金钱的多与少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大与小,就看怀念他的人多与少。2004年春至今,著名农民诗人 李强华老师不知不觉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十年来,每当我走近钟楼,眼前就常常浮现出他戴着帽子,穿着布鞋,腋窝夹着书籍,与我说完话,顺便给几张报纸后,匆匆忙忙远去的身影。诗星远去忽十春,文苑空空忧我心。一生磊落笑灿烂,半世光明诗等身。歌谣诗文畅大志,故事真情写清纯。一座丰碑诗乡耸,泥土芬祭忠魂。他曾默默地奉献,满怀深情望着大地,掬一杯甘甜的涝水,凝望终南山,吟着歌谣说:我爱你,生我养我美丽的家园。今天,他依然活在我们心中,闪着金灿灿的光芒。

著名农民诗人李强华老师,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歌谣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音乐文学学会理事、陕西农民诗歌学会副会长,户县2至9届政协委员、户县作家协会首任主席,户县画乡诗社首任社长、户县关工委委员。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诗集《养猪好》、《李强华诗选》、《锄头底下开诗花》、《牧归》等。

他勤奋写作的优良精神值得永远学习。他是勤奋的秦川牛,来自耕耘的清晨,不停地摇动着尾巴,自己鞭打自己。他多次说:只有多写,才能会写,才能写出好作品。最近,在整理他的手稿时,我才发现他说的和做的是一致的。他几乎每一天都在读书,观察,写作,有时常常一天几篇,几首。一天的所见所闻,都会用笔真实的记录下来。他说:写作没有捷径,功夫不负有心人。是的,他写了一万多首诗歌,发表了3000多首诗歌,还有上百篇文章,都凝结着他辛勤劳动的汗水和心血。他说:数量很重要,质量是建立在数量的基础上的。这句话,至今说给青年人,恐怕都觉得太教条,太机械,太呆板了吧。其实,当初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和成功,这与他刻苦勤奋努力是绝对分不开的。在繁重的生产劳动之余,他能够利用一切休息时间坚持创作,这无论是在当时还是今天,都是难能可贵的。李老的一番番话,语重心长,对我十几年的诗词、楹联、小说、散文方面等创作影响很大。他说过: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话虽然很简单,但是很质朴,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无疑是动力和法宝。他说:你没有背景,投稿很难,只有写出好的作品才能发表,同时,还要多投稿,多看人家报刊的稿子写什么,你就投什么稿,要注意季节、节日、社会形势,毛主席说,要打有准备之仗。他的勤奋写作精神常常激励着我。上世纪九十年代,他的许多诗歌经常在《农家信使》《陕西农民报》等发表,其时我的好多通讯稿和诗歌和他常常刊登在一张报纸上。他见到我常常称我:土记者。古语云:勤能补拙。几十年来,我的写作之路的确十分艰难,往往一切的一切都靠自己摸索,探索,艰难跋涉,勇往直前。客观地说:他对我的成长,创作经历十分熟悉和清晰。正因为有了李老的鼓励和期望,才使得我在写作的道路上比别人都下的功夫都多。既是没有发表,也是一种历练。在屡次投稿失败的历练过程中,我常常能够静下心来,寻找差距,于是渐渐缩小了与目标的距离,才有了自己的游刃有余的一套写作方法。对社会的敏感和愤青思想,不会关照自己和八面玲珑明哲保身,只知道追求现实主义,不可避免影响了和形成了自己创作风格和文学审美价值观。现在陕西社科院工作的恩师孙立新先生,是一个治学十分严谨的人,他对李老十分尊敬和尊重,并且评价十分高,望我一如既往学习他的老黄牛精神。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自学能力和天赋超人。现在我慢慢悟出,这些成绩都是他勤奋努力的结果。那个时代,比李老文化程度高,也十分热爱诗歌的人并不少,但是成功者寥寥无几。因此,“勤奋”二字将永远是文学作者不可忽视的经验。

他好施乐善的优良品质值得永远学习。生活创作总是那么坦然,心地胸怀总是那么慈善,待人做事总是那么宽容。一次到李老家里请教,他会端来梯子,上楼取下几本旧书,主要是诗歌和新闻方面的,拍拍尘土,笑着说:拿去看看,我老了,现在已经没大用处了。2000年左右,西郊村有乡党因登三轮车拉人、贩菜违反交通规则车辆被扣,他常常亲自骑着三轮车来找我,只见把三轮车放到院子树下,来到我办公室说:某某家里可怜,孩子念书,老人久病,经济困难,需要照顾。对于说情,常常从中通融,设法解决。一次送他出大门,我说:以后西郊乡党有什么事情打个电话就行了,不用亲自来。后来,常常有西郊的乡党和诗歌爱好者拿着他的纸条,来找我通融车辆违章的事情。我帮过忙的这些乡党们,多半家庭是十分困难的。李老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事情找过我,我从他对待乡党的事情上,看到了那种急人所急,解人所困,乐于助人的悲悯情怀。几次见到李老,他为我的工作与命运唉声叹气,同时嘱咐我要坚持,坚韧,坚强,并自强,自信。现在想起他的关怀话语,我眼睛常常酸酸的,有许多话就会堵在心头。他乐善好施的故事常常感动着我,他讲某作者来县城给娃买药钱少了,自己给了十元钱。某作者爱打麻将,媳妇意见大,他就批评叫赶紧改了,省得老人操心。村里某人沾染上坏毛病,自己说了几句还把人得罪了。他的诗歌字里行间,和生活中的他一样,对于他人的事情都十分关心,往往心直口快,替别人着想。他门前西边不远处有个幼儿园,一次他送我出门,对我说:幼儿园老师很辛苦,管小娃劳神很多,工资也不大。他常对我说:中午吃饭就过来,你姨做的擀面非常好吃。记得在他家里曾吃过擀面、烩饼、煎饼、搅团鱼鱼、菜疙瘩,至今想来觉得温馨、温暖、幸福。我们常常坐在院子的刺玫花架下,喝着茶,聊着诗歌和文学的话题之外,还涉猎国家一些大事。他曾说:国家穷了,就被人欺负,这与农村的一些事情是一样的,人要活得滋润、幸福,就要自我强大,自古就是这个道理。期间,我用照相机给他照过几次像,他最喜欢坐在门前那张笑着的照片,因为有他喜欢的小狗。一次,大概2002年国庆节后,我和李老师在院子正读着他新创作的一首诗,张垦老师来了,他忙起身说:坐,最近忙什么 张垦老师说:现在与老伴在县上专门给孙子做饭。他对我说:他们是老朋友了,还要了张垦的电话、地址,接着就说起那些陈年旧事。他广交文友,广结善缘,朴朴实实的为人处事风格和家风永远值得我们效仿。

他朴素敦实的优良传统值得永远学习。从1999年冬直到2004年春,我近距离聆听了他的几多心声。走近李老,他待人热情,朴素敦厚,实实在在。在他的家里,他常对文友笑着说:我和景宁是忘年之交。听到这句话,我心里常感到无比幸福和温暖。他的伟大人格魅力就在于没有架子,没有私心,对待任何人都是坦诚的、直爽的。我曾经问李老:电视、报纸宣传说你“三快”,有这么回事吗?他爽朗一笑说:吃饭快、走路快、说话快不假,我还有几块,比如写作快,投稿快,发表快,还有在地里干活劳动快,办事快,这些习惯也好也不好,快了往往容易出错,出乱子,现在写诗歌,还得好好改改,才敢寄出去。他做事风格很朴素、很敦厚、很大度,对待别人对自己的不尊不敬,曾对我说:我年龄大了,精力不济,忘性越来越大,说话办事经常犯错,文学上的事情还是让年轻人干好,都是为社会做贡献,都会老的。一句“都会老的”令我惊讶,他居然包容了要是放在别人都不能包容的事情。一次,我让他口述诗歌创作历史,他十分高兴,为我讲述了许多许多。他还强调说:有些是是非非的问题,知道就行不要写出来,因为站在任何人的角度,都有自己的一番道理,所以要团结向前看。后来,这篇记录他创作历程的5000多字的文章发表了,并收录在他三周年纪念文集中。从李老现存的照片资料中,我们依稀能看到他朴素、敦厚、仁慈、豁达、幸福的形象。因为他有着朴素的仁本思想和悲悯情怀,所以也铸就了他著名泥土、农民诗人的丰功伟绩。言为心声,诗抒情,亦言志。一个人的成功,无不与他出身与思想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著名农民诗人这个桂冠于他是无愧的。农民诗圣这个称谓于是我发自内心的赞誉。他虽然已经作古十年,但是音容笑貌依然还存留在许多诗友们的心中。其朴素敦实的优良传统,常常感动并指引着我们前进。桃花年年皆相似,人面年年不相同。其实,他并没有走远,李老是永远的人民诗人。

记得2002年某天,户县文化界在地税局六楼举办文学讲座,李老很准时,早早地到了,坐在领导席。一会儿,陕西作协主席陈忠实等鱼贯而入,陈主席为大家作完报告,主持人请李老讲话,他站起来拿着话筒声音依然洪亮,富有激情地说:生活是文学的源泉,作为作家要深入生活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我希望户县的作者向作家路遥学习,我盼望户县出第二个路遥。会结束了,好多人争抢着与陈忠实主席照相。李老站起来就走,见了我说:你赶紧去照相,机会难得。我笑了一下,和他走出会场。下了楼我说:李老师,陈主席在,你怎么说要大家向路遥学习。李老笑了说:我崇拜路遥,我就这样说,没事的。后来,在户县文化界几次会上,李老仍然号召大家向路遥学习。至今,我渐渐地才明白他对路遥崇拜的原因。首先是路遥的小说《人生》《平凡的世界》感动了他。其次是他眷恋和关注农村题材,希望写出农民的喜怒哀乐。三是渴望户县文学事业再次崛起,诗歌文化事业再次振兴和腾飞。

他的辉煌成就和优良典范值得永远学习。纵观古今诗人作家英雄榜,静思群星灿烂的文化长空,依然值得我们怀念的诗人、作家并不多。李老至今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人来缅怀,事实说明了他的伟大和不平凡。他离开我们十年了,三周年时,陕西诗歌界和户县文化界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之后,其毫无争议、理直气壮、光明磊落地走进了户县的名人馆。李强华老师是陕西农民诗歌的开拓者,第二代领军人物。自1956年起直至离开我们,半个世纪里,他利用业余时间,写下了大量讴歌社会主义建设、劳动人民喜怒哀乐、生命与壮美理想的诗文,现保存下来的就有10000多首。他为户县创建中国诗词之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户县诗画之乡文化事业的开拓、播火培养了许许多多的人才,为户县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前赴后继,鞠躬尽瘁。他的丰功伟绩已彪炳史册。最近几年出版的《户县志》、《户县文史大观》、《中国对联集成陕西卷户县分卷》等书,记载了他的光辉业绩。党永庵、赵昌济等著名诗人写他的怀念文章在《陕西日报》《西安日报》《金户视野》等报刊相继发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诗歌新人。2009年3月5日,户县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诗词之乡”,他的名字再次被人们谈起,并在诗词之乡专题片中被赞誉和闪耀,被更多的人记起和感念。历史不该忘记:1983年春,李强华、赵昌济、章立、古泉、石侃之五人发起,创立了户县画乡诗社。2002年春,焦万利、方永利、任照华、刘勇、李景宁五人发起,创立了户县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千年古邑户县大地两朵文艺奇葩相映成辉,闪耀着熠熠光芒。如今,李强华老师已经作古,户县已经成为“诗词之乡”“楹联之乡”,我们依然怀着崇敬的心情向为户县诗歌文化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致敬、鞠躬。

在当今声色犬马,纸醉金迷,金钱至上,规则横行,欺上瞒下,混淆是非,歪曲真理,厚黑无耻,世风揪心,人情淡薄,世态炎凉需要矫正的今天,偶尔收到李老的战友即中国著名校园诗人初红老师的一封来信,或者看到中国著名诗人党永庵先生的文章,顿然感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浑身劲是力量。在反帝反封建,追求真理几十年的今天,像林昭故事这样的事实结局,不得不叫人觉得滑稽可叹。社会需要正能量,像我这样没有背景全凭自己拼打的下里巴人,在户县这个小地方,能得任何人人一点滴恩惠,就感到满足和幸福。静心拷问自己的良心,常常无可奈何地感叹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为此,常常感念命运之中遇到了好心人,在此不必赘述了。在你争我斗,礼义仁智信和温良恭俭让需要重新提起倡导的今天,诗歌的殿堂依然神圣,诗人的梦依然风采奕奕。十三朝古都西安京畿之地户县的诗歌春天已经来到,愿更多的诗人们踩着李老的诗歌之路奋勇前进,乘胜前进,为诗乡户县的天空添一抹红,,,,,,。

赞曰:诗圣英名环宇照,人生不悔赋真言。

千秋锦绣铺碧野,万里峥嵘继圣贤。

一缕雄风滋沃土,满怀壮志浩丰田。

牧归梦想家何顾,强我中华李满园。

诗歌投稿篇5

(1)、每隔三到四个星期让管理人员(理事、部长、社长等)聚在一起,聊聊社团内外的事情。

a、由社长向理事通知相聚地点,时间。(要注意通知时要告知如果有事的不能来一定要提前说下)

b、开始的时间可以大家总结一下最近的社团活动,或者提出一些自己想到的社团活动的想法,特别是新颖而有吸引人的活动。

(2)利用我们的特色活动“探望已故诗人海子”为契机,组织春游。

a、社长联系车辆和海子父母。

b、副社长给社员和理事及部长发信息通知,同时也可以让宣传部配海报通知(达到宣传我文学社的目的)。在去的前一天统计人数。收取适当费用。

c、实践部部长负责买礼品及鞭炮香火;秘书部负责账单记录。

d、出发前由社长助理负责清点人数。并通知未到人员尽快感到。

e、到达海子故乡后,宣传部人员负责拍照,(留作以后制作展板宣传用)。

f、祭拜完海子以后,大家自由活动,春游自由时间。可以以小组开始野餐。

g、回校。秘书处总结此行,并写好通讯稿。

(3)每个学期结束可以延续上一年的习惯组织大家聚餐一次。(建议最好在考试前一个月)

(4)努力开展一些有意义、生动的活动,让我们的白鲸精神传递给大家,让大家有个同样的信念,兴趣,意识。

(5)作为一个社团,要有人情味一点,特别是社长要注意这一点,多关心社员,过节的时候问候一下,或者组织一下联欢什么的

二:社徽、社歌的制定:

1、社徽的制定:

A、由我们白鲸人或者白鲸意外的人员征集社徽图像或LOGO,(建议直接采用我们白鲸的图像)

B、联系商家制作徽章。

注意:徽章制作最好是一次能多制作一些,因为必定每次制作的成色不同,所以最好是一次制作,当然如果资金有限也可以是分多次制作。

2.社歌:

A、首先要确定社歌的主要精神和要宣扬的内容。(我文学社的精神,白鲸的品质……)

B、根据A中的精神和内容请专业(音乐)老师写词,谱曲。

注意:在写词谱曲中涉及很多细节问题,而且老师可能还得请学校领导帮忙,最好有一个对音乐学院的老师熟悉的人专门负责这件事,以便随时可以联系。

三、写诗氛围的提高

一:通过一些新颖的活动宣扬写诗,让大家在我们的每一次活动中都能感觉到诗歌气息。感受到写诗的乐趣,让大家能更积极的写诗。(其中活动可以延续“诗人面对面”,皖江笔会……其他很多新颖的活动还需要大家集思广益)

二、必须给社员一个锻炼的机会或者平台,让他们觉得有事情可做。 让理事和社员都觉得想写诗。

三、结合自身的优势,采取走出去的战略。文学社的优势在于写作,我们可以给一些企业做内刊、杂志什么的。这样即可以提高我们的能力,又可以增加我们的收入,而且还能让我们了解企业甚至社会。( 这些可以针对大学生的一些好胜和好奇与敢于尝试心理)。

四、努力加大白鲸报的宣传,我们的独立报刊要有很好的宣传力度,可以更好的激发大家投稿。增大大家的写诗兴趣和增大我们的稿源,这也是我们宣传白鲸的一种方式。

五、文学社只靠单纯的文学很难有大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社会上的商家想进入占有大学市场的机会,为他们策划、组织、执行一些活动。以扩大我们社团的影响,也可以给社员更多的锻炼机会。 (这条与第三条类似)

六、我们应该还要努力与社会接轨,可以联系一些附近的大学里的文学社搞联谊,大家共同交流写诗,写散文的心得等。当然由于我们白鲸的性质,主要以写诗为主,更可以请些诗人来我们讲课,这种讲课可以是小型的活动,而非公共讲座类,参与人员主要是白鲸人员以及一些对诗歌非常感兴趣的人员。 (作者编辑:admin)

四、社团活动的开展:

活动策划:

一、确定活动主题

二、明确活动目的。(活动目的主要两个,大型活动主要是宣传白鲸,提高同学们的写诗兴趣。小型活动是为了提高社员之间的感情,达到团结的目的)

三、确定活动时间(每次的活动时间都可能有变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四、确定活动地点(如果是在教室要先确定教室的空否问题,然后跟负责管理教室的老师交涉;如果是室外活动,桌子和太阳伞要提前准备好)

五、活动内容

六、活动宣传(宣传部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宣传我们的活动,可以是海报,可以是写通讯稿给校报,也可以是写通讯稿给广播站。)

七、费用预算(秘书处负责活动预算)

八、工作人员安排:

宣传部:负责前期的宣传活动,宣传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不能只限于海报宣传。能达到宣传目的的宣传都行。可以向广大社员征求意见。大家提供各种的各种想法,我们都可以考虑。

实践部:负责活动前的桌子和太阳伞的假借,(此部分要注意交流问题),茶水问题,以及活动后的善后问题,当然其他部门人员也可以帮忙。

秘书处:负责活动海报内容的撰写,以及会议记录和通讯稿的撰写。

文艺部:负责我社团对外的形象问题,以及配合其他社团或者社管中心的文艺活动表演。

诗歌投稿篇6

1、语音宣传活动,将文学社的文学活动用海报的形式展出,和广播站的同学合作,用优美动听的语音宣传;

2、读书交流活动,由指导老师列出书单,每月投票,选出本月同读的书目,开始为期一月的阅读,并设置记录员两名,记录社员的优秀语录;

3、引发刊物的活动,社刊的印发,要做到广征校内文,能够设置社员专栏,但要发挥社团的辐射带动作用,为了鼓励稿件的投递,能够设置一项基金,给予相应的稿费;

4、诗词朗诵活动,许多文学作品的魅力要在朗诵中透露,组织一场诗歌朗诵大赛,鼓励原创,注重古人经典诗作朗诵。

诗歌投稿篇7

    论文摘要:晚明女性诗坛崛兴,女诗人不仅振兴闺秀诗坛,而且争衡大家,以其卓绝的诗歌才华,创造了中国女性文学史上一段辉煌的历史。本文考察晚明女诗人的群体分布与构成、时代文化心理、诗歌创作艺术,揭现了晚明女性诗坛的概貌和诗歌创作特征。

    创作特征明万历朝以迄崇祯末涌现的女诗人达数百家之多,女性诗坛崛兴,令士林瞩目。晚明女性诗歌一直是明清文学研究较薄弱的领域之一。近人谢无量《中国妇女文学史》论明代女诗人,仅摘录诗句,粗陈梗概。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关注一些明代女性曲家,未免轻视了女性诗歌的艺术和精神。20世纪90年代后,学界始较多地关注活跃在晚明文坛的一批女作家,有关研究呈现兴盛之势。本文择论晚明女诗人的群落分布和诗歌创作的时代特征,意在初步显现这一时期女性诗坛的概貌和诗歌艺术特色。

    一、晚明女诗人的群落分布

    晚明女诗人的群体分布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女诗人集中在江南一带,北方籍的作家较少。江南区域人文发达,经济兴盛,文学世家林立,由此构成女诗人的渊致,涌现吴江叶氏、嘉兴黄氏、绍兴祁氏、嘉定侯氏、桐城方氏等女诗人群体,南京青楼女诗人构成的秦淮诗群也格外引人注目。下面分别予以简述:

    吴江叶氏女诗群。明末吴江叶、沈两大文化世家拥有沈憬、叶绍袁、沈自征、沈宜修、叶小莺、叶执执、叶小纵等数十位享誉文坛的作者,两家联姻,以沈宜修和叶氏三姐妹为中心形成叶氏女诗群,聚结着两大家族近20位女诗人,可谓群星璀灿。沈宜修,字宛君,适叶绍袁,率五女八子淡泊自守,诗词赓和,着有《鹏吹集》。宜修长女执执,字昭齐,工书法,有晋人风范,有《愁言集》一卷。次女小纵,字蕙绸,擅作杂剧、诗词,晚年自定诗集《存余草》。三女小驾,字琼章,十七而卒,有《返生香》一卷。以上四人外,叶氏女诗群还包括叶小繁、沈智瑶、沈静专、沈蕙端、张倩倩、李玉照、沈宪英、沈华贫、沈树荣、颜绣琴、红于等。崇祯九年(1636 ),叶绍袁编刻家集《午梦堂全集》。曹学侄读后惊叹不已,《午梦堂集序》中说:“余潜选明诗,如获拱璧。诅惟闺秀,足当大家。

    嘉兴黄氏女诗群。黄居中增辑徐兴公《笔精》卷五《诗文评·宫间》:“先师携李黄学士,家富青箱,人标黄绢,不独子姓为然也。女有闺秀林风,妇有郝法钟礼,玄心夙悟禅机,彤管并标女史。”黄学士指嘉兴名士黄洪宪。黄氏诗群可分作两支:一是黄洪宪子媳沈纫兰为首,黄淑德、黄双蕙、项兰贞、周慧贞等人组成。沈纫兰,字闲靓,有《效擎集》。纫兰仲女双蕙,字柔嘉,髻年喜禅,年十六而逝,诗词才华可比叶小莺,有《禅悦剩稿》。纫兰从妹黄淑德,字柔卿,通文史、音律,早寡,礼佛隐居。项兰贞,字孟碗,嫁黄卯锡,与姑母黄淑德相倡和,有《裁云草》、《月露吟》、《咏雪斋遗稿》。周慧贞,字艳芬,适黄婷,有《剩玉篇》。二是黄洪宪族女黄媛介为首,由黄媛贞、黄德贞等组成。媛介,字皆令,为闺塾师,甘于清贫,娴于诗画,意境简远,着《湖上草》。钱谦益《士女黄皆令集序》:“今天下诗文衰婚,奎璧间光气黯然。草衣道人(王微)与吾家河东君(柳如是),清文丽句,秀出西怜六桥之间。马膛之西,鸳湖之畔,舒月波而绘烟雨,则有黄媛介皆令。吕和叔有言:不服丈夫胜妇人。岂其然哉?媛介字皆德,有《卧云斋诗集》。媛介从妹德贞,字德辉,曾与归素英共辑《名闺诗选》,诗有《冰玉》、《雪椒》、《避叶》、《蕉梦》等集,二女兰媛、蕙媛,亦工诗词。

    绍兴祁氏女诗群。祁彪佳家族为绍兴文化世家,彪佳之妻商景兰,女德渊、德琼、德菌,子妇张德蕙、朱德蓉,率工诗词。黄运泰、毛奇龄《越郡诗选·凡例》:“闺秀则梅市一门,甲于海内。忠敏擅太傅之声,夫人孕京陵之德。闺中顾妇,博学高才,庭下谢家,寻章摘句。……闺阁风流,莫此为盛。”商景兰,字媚生,吏部尚书商周柞之女,着《香囊集》。在闺阁时与姊景徽倡和,及嫁祁彪佳,乡人目之金童玉女,《静志居诗话》:“祁公美风采,夫人商亦有令仪,闺门唱随,乡党有金童玉女之目。”1645年,清兵攻陷南京,彪佳投水殉国,景兰率祁氏妇孺“拈题分韵,推敲风雅,或尚溯古昔,衡论当世”。景兰长女德渊,字强英,着《静好集》。次女德琼,字修嫣,有《未焚集》。小女德茵及儿媳张德蕙、朱德蓉,亦工诗词。值得一提的是以祁氏家族为中心所聚结的一批越中女诗人:商景徽,字嗣音,有《咏雏堂集》;王静淑,字玉隐,有《清凉集》;王端淑,字玉映,辑《名媛诗纬》,着《吟红》、《留筐》、《恒心》等集。祁氏女性诗群的影响延至清初诗坛,严迪昌先生《谁翻旧事作新闻》冈一文已揭示一斑,此不赘述。

    嘉定侯氏女诗群。侯炯曾家族为明末嘉定文化旺族,拥有夏淑吉、姚妨俞、章有渭、盛蕴真、侯蔡宜等女诗人。淑吉,字美南,华亭人,夏允彝之女,嫁侯玄询,年二十一而寡,入佛门,更名神一,着《神一龙隐遗稿》。有渭,字玉演,出身华亭闺门唱和之家,嫁侯掇,有《燕喜楼草》。妨俞,字灵修,长洲人,嫁侯玄演,明亡,礼佛,法名再生,有《再生遗稿》。蕴真,华亭人,适侯澈,自号笠道人,有《寄笠遗稿》。蔡宜,字俪南,炯曾之女,有《宜春阁集》。1645年,酮曾携子玄演、玄洁坚守嘉定抗清,城破遇害。侯氏女诗人在明亡后共筑岁寒亭以唱和,并守节三十余年,先后卒。

    桐城方氏女诗群。明代桐城方以智家族,乃伐阅之家,一门清华,女性雅负诗文才能。方以智姑母方如耀,字孟式,工书画,嫁山东布政使张秉文,崇祯十二年(1639),清兵攻济南,张秉文率军抵抗,城陷,孟式投水而死。有《纫兰阁集》八卷、《纫兰阁诗集》十四卷。孟式之妹维仪,字仲贤,早寡,守志清芬阁,致力文史,有《清芬阁集》八卷、《楚江吟》一卷,编《宫闺文史》、《宫闺诗史》、《宫闺诗评》等。方以智早年丧母,由维仪抚教,其《合山栗庐占·慕述》云:“惟我二姑,一节一烈,《纫兰》、《清芬》,世传双绝,不负家学,伟哉闺阁!”孟氏从妹方维则,有《茂松阁集》,与孟式、维仪共称“方氏三节”。方以智生母吴令仪,字棣倩,琴棋书画,种种精妙,三十而卒,维仪搜其逸稿,刻传《献佩居遗稿》。方以智妻潘翟,字副华,桐城人,有《宜阁诗文集》四卷。此外,桐城方氏女诗群还包括吴令仪从兄吴道谦之女坤元,字璞玉,十岁能诗,与方维仪、章有湘齐名,有《愁添集》、《松声阁三集》。章有湘,华亭人,字玉筐,章有渭之姊,嫁桐城进士孙中麟,有《澄心堂集》、《望云集》等集。

    钱塘女诗群。晚明钱塘女诗人辈出,其中田玉燕、梁孟昭、顾若璞称誉一时。田玉燕,字双飞,田艺蕃女,与妹田飞燕俱能诗,有《玉树楼遗草》。梁孟昭,字夷素,有《墨绣轩吟草》一卷、《山水吟》一卷。《名媛诗纬》评曰:“夷素一代作手,为女士中之表表者。其长短诗歌,皆清新幽异,大小墨妙,远过前人。”虞净芳,虞淳熙之女,有《镜园遗咏》。顾若璞与梁孟昭相齐名,字和知,嫁黄汝亨之子茂梧,茂梧病段,若璞自称未亡人,有《卧月轩集》六卷。在顾若璞周围,又聚集着数位黄氏家族的女诗人:若璞子黄璨之妻丁玉如,字连璧,不仅能诗,且慷慨好大略;若璞弟顾若群之妻黄鸿,字鸿耀.有《广寒》、《闺晚吟》集。除以上数人外,钱塘女诗群还包括翁桓、陆么凤、张琼如等人。

    秦淮女诗群。万历朝以后,南京青楼女子喜耽诗词,参与文人唱和,构成秦淮诗群,其中以秦马湘兰、赵彩姬、朱无瑕、郑如英、董白、顾媚、卞玉京为着。马、赵、朱、郑四人号为“秦淮四美”。马守贞,字月娇,善绘兰,人称湘兰,性喜轻侠,与吴中名士王稚登相知,稚登评其诗“字字风云”、“闻者神飞”。有《湘兰子集》。朱无瑕,字泰玉,歌舞、文史、诗文、绘事无不兼擅,才华倾人,而性格沉静,有《绣佛斋集》一卷,诗意清新情至。赵彩姬,字今燕,有《青楼集》一卷,《笔精》卷二评其“五绝楚楚风流,音谐句适,亦平康之秀也”。郑妥,又名如英,字无美,丰姿冶丽,有《寒玉斋集》一卷、《红豆词》,小诗婉而多风,颇具匠心。

    吴门二大家。长洲陆卿子和徐媛,出身名门,嫁与名士,并擅文辞,相互唱和,时称“吴门二大家”。《列朝诗集小传》载:“小淑多读书,好吟咏,与寒山陆卿子唱和。吴中士大夫望风附影,交口而誉之。流传海内,称吴门二大家。”陆卿子,名服常,陆师道女,嫁松江赵宦光,偕隐苏州寒山别业,着有《云卧阁集》、《考架集》四卷、《玄芝集》四卷。徐媛,字小淑,徐时泰女,嫁范允临,着《络纬吟》十二卷。董斯张(徐姊范夫人诗序)称:“相敬如宾,或回文唱和,扬论古今;或亮月半天,川岩在览;或名花照槛,节序关心。每拈一题,夫子辄书之。”

    此外,晚明还有一些较值得注意的女诗人群体,包括三水文氏:文翔凤之妹工诗能文,有《君子堂集》、《九骚》;翔凤之妻武氏,三水人,能诗,卒于崇祯初;翔凤继室邓氏,敬慕翔凤才名,伉俪唱随。华亭张氏:王凤娴,字瑞卿,华亭人,嫁宜春知县张本嘉,有集《焚余草》、《续草》;凤娴长女引元,字文妹,又字蕙如,着《贯珠集》;引庆,字媚妹,与姊引元唱和,有《双燕遗音》一卷。上元卞氏:吴山,字文名,当涂人,嫁上元卞琳,以诗闻名四十徐年,有《西湖》、《虎丘》、《广陵》等集,汇编《青山集》,魏禧作序;吴山长女卞梦任,字玄文,号篆生,工诗词,母女唱和,有《绣阁遗草》、《西怜闺咏》;吴山次女卞德基,上元人,诗词之外,兼善绘事。

    二、晚明女诗人的时代文化心理

    在阳明心学、三教合一、市民思潮流行之下,晚明形成张扬个性的社会思潮,给女性解脱历史的束缚带来新的机遇。总体而言,晚明女诗人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相较明初、中叶,变化显着。

    其一,女性自立意识高扬。晚明人文思潮催动下,女作者不甘寂寞,亲操文柄选政。沈宜修,不满旧闺阁诗选,欲扬当代女子之气,并担心一代才人湮没,而选《伊人思》,录诗46家,《伊人思自序》云:“世选名媛诗文多矣,大都习于沿古,未广罗今。太史公传管晏云:“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余窍仿斯意,既登碗淡者,弗更采撷。中郎帐秘,乃称美谭。然或有已行世矣,而日月湮焉,山川阻之,又可叹也。若夫片玉流闻,并及他书散见,俱为汇集,无敢弃云。容埃博搜,庶期灿备尔。”方维仪编《宫闺诗史》,评古论今,志在争衡文坛,《静志居诗话》称:“龙眠闺阁多才,方、吴二门称盛。夫人才尤杰出。其诗一洗铅华,归于质直,以文史当织妊,尚论古今女士之作,编为《宫闺诗史》,分正、邪二集,主于《昭明》、《彤管》,刊落淫哇,览者尚其志焉。”无疑,《伊人思》、《宫闺诗史》等集的出现昭示着晚明女诗人已不满足女性文学作为风雅的小点缀、小摆设地位,自立自为意识正逐步增强。

诗歌投稿篇8

曲曲折折的,流淌的风景

两旁错落的高楼

把本来就很窄的中国街

挤成浓浓稠稠的小巷

缩成面向外滩的橱窗

……

今天,我踩着中国的街

联想到 女性化的男人

和一位

男性化的姑娘

那些日子里,只要一闭上眼睛,那个身板ying弱、形容萧条的汉子,就会高高低低地向我走来。两腮少肉,下巴尖削,只疏疏地缀着数根黄须,如沙砣子里经了秋风的芨芨草,一副缺少营养和水分的成色。唯双眉浓黑,目光尖锐如鹰隼,稍稍能予人些许的豪壮,但也实难使人生出奇绝或不同凡响的联想来。

那天,他第一次敲开我的门,伸出手:“景德镇袁利荣,诗人!”这种简练而大气的自报山门的风格很有几分让人另眼相看之处。坐下来就谈诗,谈他对于诗歌的理想和追求。观他谈诗时的情状,便能教人想像出他写诗时的气势来,那其实是一颗渴望宣泄的灵魂在恣肆地蔓延、呼叫,似要荡涤一切,冲决一切。单观其人,你无法相信如此富有激情与深刻见地的语言出自他的口中。后来,我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他的《我之诗歌观》一文,与他那天纵横捭阖大致相若,只是更逻辑、更系统了些。

别前,他掏出一摞诗作,让我看看是否合用。随后,便告辞。送他下楼时我才发现,他的步态高高低低有些蹒跚。

1957年底,袁利荣生于合肥。贫寒的家境,生成了他性格刚烈、桀傲不驯又极富正义感的脾性。19岁在安徽巢县插队时,大队书记的侄子调戏女知青,他人敢怒不敢言,只有袁利荣一人上前,指斥对方的恶行。书记侄子横行乡里多年,岂容一小知青置喙,双方遂扭打成一团。混战中,袁利荣操起一块方砖拍在对方头上,不可一世的书记侄子应声倒地。裂口处涌出一片骚腥血来。居然无事。一年以后,袁利荣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航空学院。心潮翻涌地步入学校的大门,却突然发现自己其实是撞错了山门。因为他发现他的整个身心已无法自持地落入文学的潮汐之中。功课当然还要做,但那热情已降至最低点。他最大的嗜好就是疯狂地搜求各类文学典籍,然后便拼命地读。朝晖晨曦、落霞晚照之际,在校园深处的小树林里,他拥书而读的身形背影,宛然已是一尊物我两忘的雕塑了。而节假日,同窗纷纷奔赴各自的极乐去处,只留他一人,在空寂的宿舍里爬格子。却无甚实绩,成就的诗文投向各大出版社、编辑部,不是泥牛入海,就是只盼来一张退稿笺。当他以两个寒暑假为代价的一部数十万字的长篇被一家著名的出版社完璧归赵时,他才开始冷静下来。他将那几年的退稿从床底统统翻出来,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细细读了一遍,他的眉眼便被一层重重的羞惭与愧疚笼罩了。他只说了一句话:“臭狗屎!”就迅速将其点燃。而他对文学的情有独钟,就在这把火里,昂然步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从那以后,整整10年时间里他未向一家报刊投过稿,只是埋首于书卷,苦读不辍;寄情于文墨,笔耕不止。直到1988年3月,合肥的6家报刊才同时推出他的作品。此时,他早已毕业分配至江西景德镇昌河飞机制造厂,逾两年又调入同是位于景德镇的航空航天部602所,从事直升机的整体设计和研究工作。602所地处偏僻山区,他常常喜欢在黄昏时分登上附近的山坡,从看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卧听蛙鼓蝉噪,松风鹤鸣,心中的诗情意绪便泉涌而出。夜阑人静时分,蜗居斗室,伴一盏孤灯,在稿纸上辛勤跋涉。1988年~1990年之间他所发表的数百首诗作,大多完成于这段时间里。

耐住十年寂寞、厚积薄发的最大功效就是,他在走入诗坛之初,就以其深厚的功力和非同凡俗的气势引起了诗坛的关注。1989年4月,他以一个无名诗作者的身分参加“珠江三角洲诗歌大赛”,其创作的抒情诗《帆》首获大奖。1989年6月《花城》推出他的长诗《城堡下》:“……城墙公正地拒绝我/可我绝不拒绝公正的城墙和方正的砖/只要生命的脉搏没有停息/我就绝不放弃人生的追求和信念!”“我并不是为了追逐个人的财富和虚名/更不是为了一把米而劳碌人世间/我只渴望自由地创造和奉献……我头上的每一根白发都是我劳作的收据/我额头的每一条皱纹都是我痛苦的证件……拒绝吧——/我的意志足以将我的生命支撑到终点/塌陷吧——/黎明的太阳和新的世界一样灿烂……”

《城堡下》以铿锵的音韵、深广的意境、激扬踔厉的辉煌意象和鄙视一切的精神气度,引来评论家一片如潮好评,众多诗评家撰文指出,这首诗“是英雄主义自以后第一次在诗歌中的复活。”

事实上,这种大气磅礴的英雄主义气概和重彩浓墨的浪漫情调,在他迄今为止的诗歌中几乎是一以贯之的:“鞋子破了,就赤足/衣服碎了,就光臂/热血的蒸汽留远古的驼队/汗滴的盐水赠长眼的英灵/请太阳考察我的坚韧/请月亮验收我的忠诚。”(《孤独的跋涉者》)……有人以为读他的诗,自始至终都有一种心跳加速的感觉,此言不谬!

1989年10月,他发表于《中国诗人》丛刊的大型组诗《大上海采撷的诗行》夺得江西省最高文学奖——首届谷雨文学奖。评选时,全体评委没有任何疑义地给他投了满票。李谷洛、袁中岳等著名诗评家盛赞此诗是“中国诗人写大上海的一次重大突破”。“粘粘滞滞的,摇动的人体曲曲折折的,流淌的风景两旁错落的高楼

把本来就很窄的中国街

挤成浓浓稠稠的小巷

缩成面向外滩的橱窗今天,

我踩着中国的街联想到

女性化的男人和一位

男性化的姑娘”

(《大上海采撷的诗行·南京东路拾句》)

凭心而论,这组诗也确能代表他娴熟驾驭语言的功力和卓尔不群的奇特想像。而那种独特的一反常态又入情入理的语言风致,在他的诗中是常见的:

“前人解不了的方程全罗列在这里/这里是天才与巨人受精的母体。”(《图书馆一角》)

“如碑林,星天/如大漠,雪天/如游僧,雨天/如荒冢,昏天/窗棂冒出烟,热天/江河结冰,冷天/颤动如经血,艳阳天/木然如古刹,温吞天/哦,天——我的天。”(《天》)

上一篇:自主招生推荐信范文 下一篇:单位推荐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