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朗诵大全范文

时间:2023-11-27 17:28:17

诗歌朗诵大全

诗歌朗诵大全篇1

七一建党节诗歌朗诵稿

有一页历史,

照亮了黑暗的岁月;

有一页历史,

在我们心上铭刻。

这一天,镰刀和铁锤,

组成图案的旗帜在迎风飘拂;

这一天,呻吟在水火中的灵魂,

有了太阳的照射。

从此,这一把镰刀呼啸着,

要割断旧世界的一切枷锁;

从此,这一把铁锤呐喊着,

要砸碎一个旧的岁月!

于是,南方的甘蔗林,

变成刀枪,抵御外敌侵略;

于是,北方的青纱帐,

变成墓穴,埋葬旧世界的罪孽!

从此,我们的祖国,

不再四分五裂;

从此,我们的民族,

不再任人掳掠……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声音响彻大江南北;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声音响彻三山五岳……

是党的旗帜指引,

我们才战胜风浪,驶过漩涡;

是党的旗帜指引,

我们才走进丽日蓝天、满园**……

在党的旗帜下,

我们紧密团结:如钢似铁;

在党的旗帜下,

我们昂首挺胸:如松似柏。

(女合)中国敞开明亮的窗户,

让世界走进我们的视野;

祖国欢呼一个春天的来临,

让拂面的春风吹沸我们的热血。

(男合)我们会缅怀过去,

牢记先辈沉甸甸的嘱托;

我们会面向未来,

我们不会忘记

1840年珠江口沉闷的枪声

一队蓝眼睛的火

涌进了东方的土地

本来就枷锁沉重的民族

又一次跌入命运的低谷

我们不会忘记

1920xx年这个神圣的年代

在一个清波荡漾的湖面

在一个普通的游船里

相聚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

于是,铁锤镰刀就铸进中国的历史

92年了

历史的每一年,都闪耀着她的光辉

我们不会忘记

秋收暴动的长缨

八一起义的枪声

井冈山头的号角

长征路上的足迹

指引着中华儿女奋勇向前

我们不会忘记

1935年,一个伟大的舵手掌握了革命的航船

从此,就胜利连着胜利

从延安的灯塔

到北京的酒杯

你用超常的智慧,博大的胸襟

挽狂澜,定国运,救万民!

终于浇铸出一个盛大的庆典:

1949年10月1日

(合)祖国啊

我们拿什么来献给你

巍峨昆仑固守着你的尊严

壮美泰山挥洒着你的豪迈

喜马拉雅是你的脊梁

秦岭太行是你的手臂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我们是水利战线的先锋

我们有党组织的哺育教导

我们有处领导的教育培养

我们要呐喊

喊出我们内心炽烈的信仰

(合)让我们在党的正确领导下

从现在的胜利走向未来的辉煌

20xx年庆七一建党节93周年诗歌朗诵稿

在中国有一页光辉的历史,照亮了黑暗的岁月;

有一页历史,在我们心上铭刻。

这一天,镰刀和铁锤,组成图案的旗帜在迎风飘拂;

这一天,呻吟在水火中的灵魂,有了太阳的照射。

从此,这一把镰刀呼啸着,要割断旧世界的一切枷锁;

从此,这一把铁锤呐喊着,要砸碎一个旧的岁月!

于是,南方的甘蔗林,变成刀枪,抵御外敌侵略;

于是,北方的青纱帐,变成墓穴,埋葬旧世界的罪孽!

从此,我们的祖国,不再四分五裂;

从此,我们的民族,不再任人掳掠……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声音响彻大江南北;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声音响彻三山五岳……

是党的旗帜指引,我们才战胜风浪,驶过漩涡;

是党的旗帜指引,我们才走进丽日蓝天、满园**……

在党的旗帜下,我们紧密团结:如钢似铁;

在党的旗帜下,我们昂首挺胸:如松似柏。

中国敞开明亮的窗户,让世界走进我们的视野;

祖国欢呼一个春天的来临,让拂面的春风吹沸我们的热血。

我们会缅怀过去,牢记先辈沉甸甸的嘱托;

我们会面向未来,为党旗续写新的一页。

我们不会忘记

1840年珠江口沉闷的枪声

一队蓝眼睛的火

涌进了东方的土地

本来就枷锁沉重的民族

又一次跌入命运的低谷

我们不会忘记

1920xx年这个神圣的年代

在一个清波荡漾的湖面

在一个普通的游船里

相聚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

于是,铁锤镰刀就铸进中国的历史

92年了历史的每一年,都闪耀着她的光辉

我们不会忘记秋收暴动的长缨

八一起义的枪声

井冈山头的号角

长征路上的足迹

指引着中华儿女奋勇向前

我们不会忘记

1935年,一个伟大的舵手掌握了革命的航船

从此,就胜利连着胜利

从延安的灯塔到北京的酒杯

你用超常的智慧,博大的胸襟挽狂澜,定国运,救万民!

终于浇铸出一个盛大的庆典:1949年10月1日

祖国啊

我们拿什么来献给你

巍峨昆仑固守着你的尊严

壮美泰山挥洒着你的豪迈

喜马拉雅是你的脊梁

秦岭太行是你的手臂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我们是水利战线的先锋

我们有党组织的哺育教导

七一建党节诗朗诵:火红的七月

a:朝霞染红了七月浩浩荡荡的万顷田畴;

b:阳光洒满了七月红红火火的心灵窗口。

f: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季节,

c:这个季节被岁月染红了封面,这个季节被敬仰的灼热炙手。

d:20xx年的七月啊,你拉开了85年的漫漫长卷,

e:一路风雨如磐,一路风光无限。

合 :这长卷翻开了千万儿女的如海心潮,这心潮掀起了心花串串…… 驻足于时光的肩头阅读山川,站立在岁月的岸上凝神回眸, 在这个激情澎湃的日子里,陡然放开歌喉。

女 合:小时候,祖爷爷常常抬起手,指向天上的北斗告诉爷爷,跟着你走就能到天亮的时候,从此后,爷爷才明白,你就是劈开黑暗的镰刀锤头。

男 合:长大后,爸爸拉着我的手,加入了中国崛起的洪流,告诉我,跟着你走,就走出一个美好的神州

女 合:你从一只小小的红船出发,冲破了惊涛骇浪建立了红色政权,让世界读懂了你的信仰,你的宗旨,你的追求。

合 :你从革命圣地走来,用一面旗帜引路,攀过了茫茫雪山,跨过了激越的洪流,走过了漫漫长征路,缔造了伟大的新中国,缩短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到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进程。

a:这一把铁锤,砸碎了旧时代沉重的锁链;

b:这一把红镰刀啊,从天涯海角收割到天安门城楼。

c:苍茫大地印证,是你把中国从苦难的深渊解救。

d:浩瀚宇宙传音,是你把人民从黑暗的昨天领向光明的前程;

合 :是你啊,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经历了卓绝的艰苦斗争……把一个信念牢牢的植在亿万民众的心头。

女 合:于是,东方就响起了一个震动世界的声音,于是,五星红旗席卷着红色舞遍全球,于是,幸福生活到了家门口。

男 合:跟着你,中国才有东方红,跟着你,中国才有春天的故事。跟着你,走进新时代的中国才流光溢彩。

d:是您,邓爷爷那慈祥的目光,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纵横驰骋。

e:是您,站在中国改革的前沿阵地挥一挥手,中国的经济似磅礴的气势腾飞。

合 :我们新世纪的幼儿,在胡总书纪的领导下要努力学习,奋力拼搏,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让我们时刻准备着长大后用自己的热情,自己的血汗,自己的才智,使党旗更鲜红,镰刀锤头更闪亮,让祖国更扬眉吐气的矗立在新世纪的地球上。

鲜红的党旗永不褪色

男领:我不知道谁是最初的设计者

女领:我们的旗帜是最鲜艳的红色

男女领:好像一轮喷薄欲出的太阳

合:冲破黑暗,激情四射!

男领:但我知道在旗帜上面

男齐:染红了烈士们的鲜血

女领:历经几代人的前仆后继

女齐:你的颜色更加庄严热烈

男领:是你

男齐:点燃了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女领:是你

女齐:见证了那些艰苦卓绝的辉煌岁月

男女领:在你的带领下

合:我们由小变大由弱变强

男女领:在你的带领下

合:我们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男领:世界风云变幻莫测

男齐:大国解体红星陨落

女领:西方的预言家们注视着中国

女齐:想看看咱鲜红的党旗何时褪色

男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女领:新一代的领导集体

高屋建瓴大胆决策

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

男女领:确保我们的旗帜

合:永远鲜红永不褪色

男齐:像树木不能离开大地

女齐:像水滴不能离开江河

男齐:像鱼儿不能离开水

女齐:像光明不能离开火

男女领:执政党离不开老百姓阿

合:人民的企盼也就是党的选择

男女领:权为民所用

女齐:利为民所谋

男齐:情为民所系

合:这就是共产党的本色!

男领:我们不否认太阳下的阴影

女领:也不否认腐败的毒瘤肆虐

男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早在战争年代就曾经有过疑问

男齐:大浪淘沙

我们砥柱中流稳如泰山

女齐:吐故纳新

我们不断吸收新鲜血液

合:我们的队伍不断壮大

我们的旗帜没有褪色

男领:公而忘私的雷锋、鞠躬尽瘁的焦裕禄

还有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

女领:献身西藏的孔繁森、祁爱群

马班邮路上王顺友孤独地唱着山歌

男女领:时代先锋们引领着时尚

合:老黄牛的精神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得

男领:牛玉儒

你是草原的骄子

你象雄鹰翱翔在大漠

女领:仅仅493个日日夜夜

草原上却留下了永恒的传说

男齐:勤政为民

女齐:激情本色

男女领:你用生命谱写出

合:新时期的颂歌

女领:任长霞

你抹亮了嵩岳一片蓝天

女齐:你的业绩气吞山河

男齐:除暴安良刚直不阿

女齐:执法如山情真意切

男女领:你用实际行动

合:为党旗增彩添色

男齐:郑培民

女齐:郑培民

合:郑培民

男女领:你是我们心中

合:永远的楷模

男领:湘西那弯弯曲曲的山路

女领:印着你深深浅浅的脚窝

男齐:访贫问苦扶危济困

女齐:两袖清风公仆本色

男齐:土家人的鲜花为你开放

女齐:苗族歌手为你放声高歌

男领:为什么?

女领:为什么?

男女领:到底为什么?

合:老百姓爱你深似海

就因为你的奉献太多!太多!

男领:走进了

男齐:走进了火红的七月

合:心中激荡着一首永恒的歌

男齐:唱起它

合: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

女齐:唱起它

合:我们心中的太阳永远不落

男女领:没有共产党

合:就没有新中国

男领:沐浴着

男齐:沐浴着先进性教育的阳光

合:我们群情激昂面对挑战从容不迫

女领:凝视着

女齐:凝视着鲜红的党旗

合:六千多万个声音斩钉截铁

男齐:我们宣誓

女齐:我们宣誓

合:我们宣誓

男女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诗歌朗诵大全篇2

七月的大地笑语欢歌,

七月的星光照亮长夜的路,

七月的彩霞点燃心中的火。

七月的脸庞漾起笑的漩涡,

七月的诸城飞出祝福的欢歌:

九十年前,一只思想的铁锤,敲醒千年沉睡的雄狮。

九十年前,一把智慧的镰刀,割断一切旧世界的枷锁

九十年前,是一座厚重的里程碑,凝聚着几代人的求索

九十年前,是一首辉煌的交响乐,演绎着命运的潮起潮落

九十年前,是一艘沉稳的航船,满载着中国人图强的梦想

九十年前,是一只嘹亮的号角,奏响中国人奋进的凯歌:

暮色苍茫,任凭风云掠过,坚实的脊背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

激流勇进, 洗刷百年污浊,惊涛骇浪拍击峡谷涌起多少命运的颠簸。

培植信念的绿叶,浇灌理想的花朵,党旗飘飘,指引我们填平道道沟壑

绕过激流险滩,赢来峰回路转,镰刀铁锤的旗帜始终飘扬在前。

牢记为民的教诲,不忘务实的嘱托,忧患中的中国开始编织七彩的生活

桃花笑春风,人面相映红在历史隧道中穿行的中国写满未来的憧憬

明月醉荷花,大漠收残阳

醉人的画卷中蕴含中国人文明富裕的梦想

攀爬过岁月的脊梁,沧桑印证着求索的脚步:

风骨遒劲的中国人民,用智慧的头脑畅想

用勤劳的双手播种

用滚烫的汗滴浇灌

用诚挚的期待盼望

困难、机遇、挑战、重任

倾刻间化作磅礴的力量

向着富裕、文明、和谐加速起航

终于,跨越一道道沉重的门坎

神话般揭开崭新的篇章

繁华的街市取代了冷寂的村落,

贫瘠的土地结满了金色的硕果:

经济建设亮点增多,招商引资催生助长,项目建设做大做强

合作医疗解民忧,驻联帮保化民愁

风清气正导向明,换届选拔人人颂

掀起责任风暴、推进效能革命,全力以赴优化发展环境。

有一页历史,

照亮了黑暗的岁月;

有一页历史,

在我们心上铭刻。

这一天,镰刀和铁锤,

组成图案的旗帜在迎风飘拂;

这一天,在水火中的灵魂,

有了太阳的照射。

从此,这一把镰刀呼啸着,

要割断旧世界的一切枷锁;

从此,这一把铁锤呐喊着,

要砸碎一个旧的岁月!

于是,南方的甘蔗林,

变成刀枪,抵御外敌侵略;

于是,北方的青纱帐,

变成墓穴,埋葬旧世界的罪孽!

从此,我们的祖国,

不再四分五裂;

从此,我们的民族,

不再任人掳掠……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声音响彻大江南北;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声音响彻三山五岳……

是党的旗帜指引,

我们才战胜风浪,驶过漩涡;

是党的旗帜指引,

我们才走进丽日蓝天、满园**……

在党的旗帜下,

我们紧密团结:如钢似铁;

在党的旗帜下,

我们昂首挺胸:如松似柏。

(女合)中国敞开明亮的窗户,

让世界走进我们的视野;

祖国欢呼一个春天的来临,

让拂面的春风吹沸我们的热血。

(男合)我们会缅怀过去,

牢记先辈沉甸甸的嘱托;

我们会面向未来,

为党旗续写新的一页。

我们不会忘记

1840年珠江口沉闷的枪声

一队蓝眼睛的火

涌进了东方的土地

本来就枷锁沉重的民族

又一次跌入命运的低谷

我们不会忘记

1921年这个神圣的年代

在一个清波荡漾的湖面

在一个普通的游船里

相聚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

于是,铁锤镰刀就铸进中国的历史

92年了

历史的每一年,都闪耀着她的光辉

我们不会忘记

秋收暴动的长缨

八一起义的枪声

井冈山头的号角

长征路上的足迹

指引着中华儿女奋勇向前

我们不会忘记

1935年,一个伟大的舵手掌握了革命的航船

从此,就胜利连着胜利

从延安的灯塔

到北京的酒杯

你用超常的智慧,博大的胸襟

挽狂澜,定国运,救万民!

终于浇铸出一个盛大的庆典:

1949年10月1日

(合)祖国啊

我们拿什么来献给你

巍峨昆仑固守着你的尊严

壮美泰山挥洒着你的豪迈

喜马拉雅是你的脊梁

秦岭太行是你的手臂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我们是水利战线的先锋

我们有党组织的哺育教导

我们有处领导的教育培养

我们要呐喊

喊出我们内心炽烈的信仰

(合)让我们在党的正确领导下

从现在的胜利走向未来的辉煌

七月的天空

如果不是那一面高举的红旗

怎会有今天

壮丽锦绣的山河

如果不是那一点燎原的星火

怎会有今天 幸福安康的生活

如果不是那一种坚韧的信仰

怎会有今天

光辉灿烂的中国

红色的七月

我们用如潮的红旗盛装

天地间一片神奇的土地

红色的七月

我们用如火的激情 高唱

世纪里一首不朽的赞歌

红色的七月

我们用深情的笔墨

书写__年一段艰辛的历程

岁月的风尘

掩盖不住你永远青春的容貌

历史的长河

沉淀不去你奋斗过的业绩

开拓者与后来人

都抱着一个光辉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

艰难岁月里

你是一团不灭的火

把希望播撒在心灵

和平年代中

你是一盏长明的灯

引导前行的步伐

于是

这一首赞歌

为你唱了__年

都没唱够

于是

被你点亮的心灯

要用燃烧的生命

照亮

红色的中国

(男)七月,

铭刻着一个执着的信念:

(女)七月,

牵动着我们永恒的眷恋;

(男)__年,光阴流转,

(女)__年,风雨如磐!

(合)党啊,亲爱的妈妈!

今天是您__华诞,

您的儿女,

要献上一份特殊的心意――

献上深深的感激,

献上真诚的祝愿!

(女)忘不了,

嘉兴南湖的红船,

革命的火种悄悄点燃;

(男)忘不了,

井冈山上的红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女

)忘不了,艰苦卓绝,八年抗战,

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原;

(男)忘不了,

宜将剩勇追穷寇,

埋葬蒋家王朝,

让华夏故园地覆天翻!

(合)镰刀铁锤彻底砸烂了旧世界,

胜利的旗帜在神州大地迎风招展!

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了,

您励精图治,披肝沥胆!

您有青松一样的脊梁,

刚直不屈,

您有红梅一样的品格,

傲立数九寒天!

您是社会主义永不枯竭的力量之源,

您是我们心中不落的太阳,

把灿烂的光辉洒满人间!

(男)多少次惊涛拍岸,

您张开臂膀,力挽狂澜;

(女)多少次潮起潮落,

您闲庭信步,直挂云帆。

(男)几经曲折,

几经磨难,

您披荆斩棘,

跨过道道雄关!

(女)拨乱反正,扭转乾坤,

十一届三中全会――

揭开了划时代的新纪元;

一国两制,惊世之举,

历史问题和平解决,

令世界刮目相看!

(合)您用聪明和智慧,

擘画美好蓝图,

您用坚毅和果敢,

引领中国人民,

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改革开放富起来了,

华夏大地,

生机勃勃,气象万千!

(男)__大的召开,

让世界又一次为之惊叹!

(女)继往开来,承前启后,

崭新的画卷就在我们面前;

(男)“三个代表”,

是新一代人的实践;

(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让您的形象更加伟岸;

(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您的使命就是亿万人民的夙愿;

团结一致,众志成城,

再谱“与时俱进”新诗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阔步奔向和谐乐园!

(合)历史的声音鼓荡起民族豪情,

红色的旗帜将中华儿女的热血点燃!

(男)__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女)__年风雨历程,

您的脚步依然那样雄健!

(合)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啊,

我们对您的爱世世代代永不变!

鲜红的党旗下,

写下儿女们美好的祝愿:

祝愿您的生命之树常绿人间!

祝愿您的生命之火常明九天!

伴随着十月革命的巨响

您悄燃的降临神奇的东方

仿佛是一团生命的阳光

把黑夜擦亮

让双双迷惘期待的眼睛看到黎明前的曙光

使柔弱的心

锻打成钢铁般勇敢坚强

是您用甘甜的乳汁抚育了饥饿的生灵

是您用强有力的臂膀,欺压人民的三座大山

是您把长年的战火平息

使中国走向自主独立

(二)

和平与发展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您又悄悄地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方

像一轮火红的太阳

把前路照亮

把各族人民向往幸福和平的希望点燃

激发着我们开拓创造

是您用勤劳的双手把我们贫穷落后的面貌改观

是您用超人的智慧,把中国推向繁荣富强

是您

把中国雕琢成一颗璀璨的明珠

让中国光芒四射地矗立在世界的东方

(三)

我爱你,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虽然,岁月的尘埃,曾使您步履蹒跚

虽然,历史的沧桑,曾让您历经风霜

可这又怎能掩盖您的光芒

又有谁能与你的功劳相当

我爱你,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我要为您大声的歌唱

我要为您的功勋写绚丽的诗章

诗歌朗诵大全篇3

关键词:诗歌教学;指导;拓展;全面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308-01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诗歌的课程目标有:第一学段: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第四学段中,《标准》未对现代诗歌的教学做出明确表述。根据以上要求和现代诗歌的文体特点,朗读应是现代诗歌教学的核心。在朗读中感知、欣赏、积累,因此设计了贯穿朗读的课堂环节。

一、诵读,感音韵

这一环节,学生先自由尝试读,能读懂字音、感知节奏,然后再听读。用播放朗诵录音或教师范读的方式,指导学生达到朗读的第一个层次:读准字音、读出音律、节奏和重音。在朗读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感知诗歌内容。朗读形式可以多样化,可自由读、试读、范读、听读、指导读,也可以分小组朗读,男女分读、齐读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指导。

二、研读,明主旨

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诗句,让学生通过联想或想象,体会诗歌的深刻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可用“诗美在哪里?”“诗人想表达什么?”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以学生思考、表达为主,教师适当补充。培养学生的思考、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品读,知精妙

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知精妙。让学生能尝试指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说出其表达的意境;能指出诗歌使用的修辞方法及表现手法,说出它的好处;能对诗歌的炼字进行推敲,品味关键词语的精妙;并能了解诗歌结构上的主要特点。这是现代诗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难点。教师给予指导,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品味,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这个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背读,广积累

在理解诗意和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可以安排学生带着欣赏背诵诗歌或优美片段。不能为了背诵而背诵,可以闭着眼睛一边想象一边背诵,也可以听着背景音乐背诵。能够当堂背诵最好,背诵始终要站在欣赏的角度。教师可以适当给予背诵方法的指导。这一环节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积累更丰富。

五、联读,赏美文

诗歌朗诵大全篇4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3.032

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以基础夯实为主,中年级教育让学生接触到我国的基础文学内容,感受文字的魅力,高年级教学则主要锻炼学生的阅读、赏析、理解、记忆等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字语言的敏感性,所以在中高年级阶段,加强语文经典诵读的方法则显得尤其重要。

一、经典诗歌诵读的概念及范围

传统意义的诵读概念相当广泛,主要包括读、诵、背三个方面。细分下来“读”包括有朗读、范读、齐读、自由读、听读和配乐朗读;接下来熟读成诵,“诵”包括朗诵、吟诵和诵读;最后才是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概念“背诵”。诵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并且讲求学生学习的过程,并非在读一遍后就要求背诵,而是需要学生经过反复的理解、熟读之后再朗朗上口。

二、经典诗歌诵读的目的及价值

(一)传承经典文化

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而诵读我国经典诗歌即可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不仅利于教学,利于培养学生习惯素养,还利于传播我国的优秀经典文化。让学生从小就有继承发扬优秀文化的意识,塑造学生的人格。

(二)健全学生发展

通过诗歌经典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学生对文字语言的钻研精神。通过经典诗歌的学习,提高识字能力、对语文的敏感性、提高个人写作能力,同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注重表达,还能够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激发兴趣爱好的培养

通过诗歌文学的接触,能够培养学生对古文字的热爱和研究,激发学生对国学内涵的积极热情,这使得学生不但能够学习课本的内容,还能够让他们广泛研究相关联的经典作品。

三、经典诗歌诵读的方法及应用

(一)出声朗读

从早读开始就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诵读,例如先全班齐读,共同吟诵之后,由课代表领头进行范读,可以根据录音进行,也可以让课代表领头进行全班朗读。最后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兴趣的、要背诵的相关篇章。只要读出声音、融入在班级气氛中,熟悉之后便能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逻辑顺序,利于学生完成背诵。

(二)课堂朗诵

课堂上的诵读方式则更加多样,例如教师可抽问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诗歌或经典文章;也可以让小组成员共同朗读,每人分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还可用玩游戏式的连接法来朗读诗歌。同时课堂朗诵还可以将学生分大组进行共同吟诵、小组内部背诵的方式等。

(三)理解式背诵

从教学的开始就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消化内容,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理解,例如《泊船瓜州》这篇诗歌的教学,教师首先给学生描述写作背景,将画面感展现给学生。其次能够通过诗眼“绿”来体现整首诗的手法,形容词作动词,“又绿”二字的运用让诗歌有了韵律,灵动了起来。最后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又体现了作者心中的思乡之情,结合作者的情绪给学生进行指导,不断提出关键词,让学生潜意识里得到共鸣感受,这样在背诵时就能够想起关键词、关键的感情,从而更利于记忆。

四、经典诗歌诵读的策略研究

(一)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新课标对诵读的意见是“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在不同学段,可在诵读材料的内容、范围、数量、篇幅、类型方面逐渐增加难度。”不能够简单地评价“很好”“一般”“良好”这样大范围的形容,而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题材、阅读数量等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还应该建立奖励体制,对阅读累积量多、朗读质量高的学生予以奖励,对富有感情、主动表现自己的学生予以表扬,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二)教师的正确指导

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人物,注重教师个人的阅读素养和习惯,具有大量阅读的基础并能够进行专业指导、兼并标准发音、正确的停连和重音、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教师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身体力行和专业魅力才能够给学生更好的引导和帮助,用自己的言行指导学生并促使学生模仿,提高个人素质。

(三)注重氛围营造

能够多采用活动的形式带动学生的感受能力,通过配乐朗诵比赛、诗歌经典主题板报、主题班会等形式带动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校还可建立传统文化长廊来给学生创造经典文化环境。

(四)家长全力支持

家长的言行是学生模仿的主要对象,家长的全力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家庭教育重视传统文化的训练,能够给学生营造更有效的学习氛围。在经典诗歌文化方面,家长可以和学生一起诵读、一起学习、一起背诵,建立经典诗歌的阅读笔记,时常翻看,父母还能经常提问自己的孩子并和他们一起收看纪录片、一起查找相关文人的资料等,这些形式都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树立学生的思想意识。

诗歌朗诵大全篇5

【关键词】朗诵;古诗词;配乐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073-01

一、古诗词配乐朗诵对于发扬古诗词文化所起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赋”、“咏”、“吟”、“诵”既包含创作的意思,又代表“朗诵”,可以看出古代诗歌的创作都是伴随着朗诵进行的。配乐诗朗诵形式将古诗词、音乐、人声结合起来,通过表达让观众体会到其中优美的意境,可以把诗歌朗诵变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变成一扇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2007年3月9日,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东京都日中友好协举办了“日中友好阳春音乐会”,会上我国艺术家朗诵了《春晓》、《送元二使安西》、《早发白帝城》等经典作品,中日艺术家选择了琵琶、萧、古琴等我国特有的民族乐器做配乐,整个会场座无虚席,让不懂汉语的日本观众从朗诵的氛围中体会到了诗歌的神韵。

二、使用不同乐器衬托诗歌内在的艺术意蕴

由于不同乐器的音色、音高不同,在做朗诵配乐时,选择合适的乐器和乐曲显得很有必要。下面以一些乐器为例作简要分析:

琵琶,音域宽广,富有表现力,被誉为“中国民乐之王”。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形容其声音为“大珠小珠落玉盘”,而孟浩然在《凉州词》中则写到“浑成紫檀今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借琵琶抒发惜别之情,表达对战争的憎恶。从《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曾听过琵琶女演奏的琵琶,情感真挚,旋律优美,采用琵琶做朗诵配乐,赋予了诗歌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琵琶不仅可以表现文曲的柔美,更可以表现武曲的刚毅和霸气;不仅可以表现古代的战争场面,还可以表现闭月羞花的柔美和哀伤忧郁的情怀。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重要代表之一。李白的《将进酒》采用古琴配乐朗诵,以情传声,形象地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通过古琴的独特音色,表示了作者对富贵、圣贤的藐视。

钢琴是“乐器之王”,发源于欧洲,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特色,但每一时期我国都有与之风格相配的诗歌。比如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崇尚主观感情,而抒情诗歌正好与之相对。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适合用带有抒情意味的钢琴伴奏,而中国钢琴曲《平湖秋月》,音色干净、旋律流畅、音调婉转,可让人体会到诗歌中思乡怀人之感。

三、古诗词配乐朗诵的艺术处理

(一)准确把握创作背景并与情感认知相统一。面对诗歌作品,我们不仅要探究其本身,而且要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准确的把握。对作品创作背景的把握可分别从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时内心的情感和想要表达的情绪来分析,只有把握好创作背景,才能给诗歌的朗诵定好情感基调。

(二)在把握诗歌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合理选择配乐。根据诗歌所表达的意蕴和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合理正确地选择朗诵诗的配乐,通过音乐的对比、烘托,更有利于对古诗词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的体会。如张继笔下的《枫桥夜泊》,选择音色柔美接近人生的二胡,恰当地表现出幽暗、清冷的气氛,及作者孤孑清寥的感受。

(三)将运用语气技巧与内心情感体验相统一。朗诵时要做到用心吐字,用情归音。古代诗词是汉语言的精华,讲究声、韵、调三要素的融合,要求发音准确、咬字清晰、字声结合,力求“以字行腔、字声相谐”。在朗诵时,要准确把握诗歌风格,将诗词的的内涵和思想感情恰当地表现出来;其次要做到神情兼备,不仅要有恰当的面部表情、眼神及肢体动作,更要能通过音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从而流露出来符合诗歌内涵的的气韵神态。

(四)联想与想象并用,用感受诗歌形象突出诗歌意境美。联想和想象是体会诗歌意境的绝妙工具。在朗诵中,我们要形成形象的感受,才能表现出诗歌的意境之美,同听者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王福生.诗歌朗诵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2008.

[2]张福庆.唐诗美学探索[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

[3]朱导荣.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讲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刘金龙,安全勇.叩问翻译之门,探寻内部规律――龚光明《翻译思维学》评价[J].中国翻译,2006(1).

作者简介:

庞韵叶(1988-),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工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影视类传媒专业播音创作;

纪 军(1986-),男,山西太原人,山西工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影视类传媒专业播音创作;

张 敏(1989-),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工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影视类传媒专业文艺作品演播。

诗歌朗诵大全篇6

一、诗歌朗诵的意义

(一)可以创造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指良好的情绪,人们对周围一定对象和现象的积极的特殊倾向,心理学称为“兴趣”。高中学生由于课业紧,学习压力大,对朗读重视不够等原因,对朗读,对学习无兴趣可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以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往往能让诗歌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像涓涓溪流一样流入学生心田,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尤其是那些选入课本中的文质兼美的诗篇,通过老师准确、流利、表情的范读,把文字转换成有声语言,进行创造性的表达,把学生吸引到优美的语境中,得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同时,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意境,甚至产生跃跃欲试的朗诵需求,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走进诗歌的文学殿堂、

(二)可以感受语言美、形象美。朗诵,课文内容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感知,对文章感受极为深刻。朗读课文以至于成诵,文章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诵“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生同病相怜人世一叹;诵“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而生恍如隔世、悼然自伤之情;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自会如杜甫般心念武侯,许身社稷,涕泗并流。诗歌语言形象、精炼,这就要求学生用心去读,久而久之,培养了语感,进而化为自己的东西,终身受益。通过对作品形象的载体――文字加以联想和想象,使之在朗读者心中形成“内心视象”,当自己的“内心视象”与作者契合了,也就深得文章意旨了。

(三)可以提高审美情趣。在诗歌教学中如果能成功地应用抑扬顿挫等各种朗诵艺术技巧来朗读或朗诵,能够把作者的“喜、怒、哀、乐”及其他极细微的“情绪”和“心情”表达出来,这样会使读者整个身心都受到影响,受到感染,让读者一下子浸入到诗的意境里。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要读出其豪放之情,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要读出淡雅闲情来。在语文教学中,一堂成功的古典诗歌教学课,如果让学生仅仅停留在了解和掌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那么有些微妙的感觉用语言是无法表现出来的,学生也就无法深入理解和延伸其内涵。

二、朗读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诗歌的音韵美也是在整齐而有变化的节奏朗读中体现出来的。要古典诗就要体现出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句内的停顿节奏,以“顿”显意,以“顿”显情,以“顿”悟情。杜甫的《蜀相》的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情景交融。要理解诗句的深层意蕴,首先要将其置于节奏的朗读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二字一拍一字半拍停顿,每顿延长字音,就会发现在诵读的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了“自”“空”二字,荒凉之境无限,寂寞之心难言,凭吊英雄,怀古伤己,一片诗心全凝结于此。

(二)读出重音。在词或语句里念得完足加重的音叫作重音。重音又可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语法重音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和表性状和程度的状语。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的需要突出和强调的词语。诗歌朗读要处理好这两方面的重音。

(三)读出韵脚。押韵是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借字音中韵母部分的重复,照应前后诗句,把涣散的声音组成一个整体,类似于音乐中的主旋律,起一唱三叹的作用。这一特点只有用声音才能传达出来,适合于诵读。而且大都押平声韵,适于做字音延长朗读,能起到余音绕梁、回环往复的效果。

(四)读出声调。中国古典诗歌的音调主要是借助平仄组织起来的。平仄形成了声调的高低抑扬之势,“同声相应”“异声相从”(《文心雕龙》)造成和谐优美的效果,近体诗(格律诗)这一特点尤为显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平仄相应相从,抑扬交措,声调美丽,单从语音效果上就能给人以美感。

我国是一个泱泱诗歌大国。从《诗经》到《楚辞》,从陶谢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璀璨夺目。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她从来就代表着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在古代诗歌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养成诵读习惯,培养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在反复地诵读中,感受语言,品味诗句,从整体上感悟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艺术美和情感美,让学生逐步学会并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作者单位:海南海口市琼山中学)

诗歌朗诵大全篇7

甲:雏燕吐新韵,青春曲如虹。

乙:壮语盈天际,沽上诗潮兴。

甲: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大家

甲乙合:下午好!

甲:中国诗歌文化,从《诗经》算起,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天津诗歌文化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

乙:党的十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赋予了文化建设新的内涵.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诗歌文化传统,就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时代的前沿,为青年诗人的诗歌创作,集薪举力;为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出新人。

甲:去年,我们在团市委的倡导下,举办了高举团旗跟党走大型交响诗歌朗诵会;今天,由桃李源文化基金会、天津广播电视台、天津青年宫、天津诗社、天津青年诗社共同主办的燃情五月,闪光青春迎五四青春诗歌朗诵会,在青年宫这个七彩缤纷的舞台中拉开了帷幕,绽放着青春的蓓蕾,律动着时代的脉搏.可以说分外耀眼。

乙:没错,谷雨时节,万物复苏,春回大地.每个人都有青春的梦想,每个人都有青春的回忆,此刻,就让我们沐浴在这片最美的海河春光中,用最圣洁的心灵、炽热的情感、庄严的仪式点燃五月激情;扮靓津沽大地。

甲:就让青春以诗歌的方式徜徉流金岁月;

甲乙合:奏响时代主旋!

第二部分:介绍嘉宾

乙:下面,介绍出席会议的嘉宾,他们是

(甲乙分别介绍嘉宾,另提供名单)

第三部分:青年诗社致感谢辞并朗诵

甲:青年强则事业兴,青年盛则发展旺.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关注、培养和扶持下,天津青年诗社在短短两年间速度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

乙:今天,他们满怀感恩之心,立下成长之志,秉承中国青年特有的自信、自立、自强描绘未来的蓝图.下面有请青年诗社代表为各位嘉宾奉献一份深情的厚礼.掌声欢迎。

(青年诗社代表致辞,然后集体朗诵《我们是青年》)

第四部分:朗诵环节

第一章:流金岁月

甲:刚才由青年诗人合诵的诗歌《我们是青年》,使我们仿佛又回到了人生中那花蕾绽放的缤纷岁月.青春,曾在我们脚下铺就了一条闪光的路,铺垫着六百年三岔河口的乡土,走出了改革发展的绝代风华,书写了天津精神的绚丽篇章。

乙:难忘青春,那一张张灿若朝霞的脸,九十年,笑出了超越一个世纪的风光。

甲:这份挥之不去,刻骨铭心的眷恋;这份弥漫着无限芬芳的葱茏记忆、万般情愫,都已融入新青年生命的光华中

(无需主持人报,直接朗诵《五四记忆》、《追随》)

乙:刚才由孙阳、张鹏朗诵的李静诗作《五四记忆》,由童瑶、宋歌朗诵的李娜诗作《追随》,为我们翻开了历史厚重的印迹,也为青春烙下了永恒的符号接力使命,续写辉煌.下面有请郝娟、长军朗诵孙丽娜的诗作《树的表白青年的宣言》,掌声欢迎。

甲:祖国是泥土,青年是禾苗,泥土输出全部养分,呵护禾苗茁壮成长;当春天的号角,响彻在万紫千红的华夏大地上,禾苗就会长成参天大树.下面有请王锐、芬菲朗诵岳兵的诗作《祖国的泥土》。

乙:青春采集了大地所有绿色,生机盎然;提练了大海蓝天全部的蔚蓝,前景壮阔.青春是未来、是希望,最美的旋律是强国的梦想.下面有请赵巍、谈心朗诵王笃汪的诗作《中国梦青》。

甲:十春潮涌动;春日津城气象万千.下面有请萧剑为我们朗诵邢广悦的诗作《蝶恋花津门颂》。

乙: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诗词吟唱是一门绝学,它与古典诗词相伴而生,而今,会吟诵者少之又少,吟诵艺术也陷入了困境。

甲:可喜的是,我们天津便有这样一支专门吟唱诗词的团队天津升广诗社雅韵歌坊,今天,他们特意将这种传统文化,亮相于这场朝气蓬勃的青春诗会中,更好地鼓励青年人传承中华诗词文化、承担时代责任.下面请欣赏由汤国兴作曲、张宗索作曲的作品《青春火一样》,表演者张宗索。

第二章:血脉情深

甲:古代文人将情注入诗歌,使人由文知理,自情省德.唐代大诗人李白就发出了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感慨,他的那首脍炙人口的《静夜思》更是千古留长。

乙:是的,烟树芳草总关情.亲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自古便有重视血缘亲情的优良传统。

甲:当然,亲情有大有小,大到九百万疆土和五千年文明之上,可以跑马的是母亲的心胸;小到如一股涓涓细流、如一缕柔柔阳光,让冰冻的心悄悄溶化.下面请欣赏一组以亲情为主题的诗作.首先有请吴竞朗诵张彤的《母亲》,让我们感受一种大情所在。

乙:我们含辛茹苦的父辈,将生活的重担全部肩负在脊梁上,面朝黄土,背朝天,耗尽毕生精力拉响了一曲父爱如天的歌谣.下面有请刘涛朗诵胡庆军的诗作《父亲说盐是大海的图腾》。

甲:一曲《外婆的澎湖湾》曾红遍大江南北,记忆中,外婆给了我们母亲,再用比母亲更暖的手抚过我们的童年.下面有请佟森朗诵肖尚辰的诗作《外婆的脚步》。

乙:有请陈歌朗诵冯浩锋的诗作《第一个看见雪的人》。

甲: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方人,故乡的水土对于游子总是最深沉.青年诗人一边怀揣对故土的思念,道一声:老乡你好;一边虔诚赶路,用断行的深情,醉淌一江春水.下面有请大卫朗诵阎培举的诗作《老乡你好》。

乙:有一种亲情,没有血缘胜似血缘;有一种大爱,以质朴的基调,升华人生,开垦出诗人的良心,赋予她生命的全部意义.请欣赏由胡月朗诵的常英华的诗作《叫我一声孩子》。

甲:这里是青想的乐园,是展示才华的舞台,新时代青年让青春跳动出无限遐想.下面有请天津职业大学的芊芊学子们表演一支动感十足的现代舞《change》,掌声有请孩子们!

第三章:春日花语

乙:长待春来沐春光,花开时节满渠崖.春天是一本美丽又仓促的书,却有着无尽的诗意与浓情。

甲:翻开这本书的扉页,是万千青年如火的热情.它让年轻的思想在土壤里蠕动,孕育花之语,酝酿百味情。

乙:当青春遇上诗歌,青春的句式便会升腾灼人的烈焰,澎湃的激情便会占山为王。

甲:下面请欣赏一组 春日花语.首先有请张鹏朗诵周进的诗作《霜天晓月春早》。

(无需主持人报,直接朗诵《来不及》)

乙:刚才的一首由孙阳朗诵的唐剑的诗作《来不及》,让我们领略到了如唐代羌笛、宋代芦管般悠扬的曲调.青春荡起的岁月是爱不完的,那么当我们老了,再回想起这段美妙的时光,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下面有请周滦朗诵蕙儿的诗作《如果我老了》。

甲:每个少年的梦里,都曾盛开着一朵芬芳的花儿;每朵花儿在青春的路途中,都是一部百读不厌的童话.下面有请张瑶朗诵凤鸣的诗作《花儿和少年》。

乙:感谢青春给了我们一份不灭的记忆,在那悠远的暮春里,我们遇到了盛开的你我他,朋友,为了这个美丽的瞬间,让我们相遇吧!有请叶静朗诵远在杭州的青年诗人舒羽的诗作《让我们相遇吧》。

(无须主持人报,直接表演古曲《将进酒》吟唱)

第五部分:众家寄厚望

甲:刚才的一曲由天津升广诗社雅韵歌坊为此次活动献上的李白作词、文沙怀作曲的《将进酒》,展示了对酒诗情,一泻千里的古风气魄。

乙:今天的诗歌朗诵会既有青春激昂的主题,又有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深刻寓意.用一句花概括:放飞青想,燃情流金岁月;承传诗歌文化,奏响时代主旋。

甲:这个主题实在太好了,老一辈诗人希望青年诗人用青春朝气的诗行活跃天津诗坛、助推诗歌创作、面向全国发展。

乙:下面我们就借这个机会一览众家的希望与祝福.天津青年诗社顾问、桃李源文化基金会理事长、原天津市人大秘书长、著名诗人乔富源十分关注青年诗人的诗歌创作,为天津青年诗社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今天,他特意为青年诗人题字以贺,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献给乔富源老师。

(工作人员展示)

甲:青年诗社顾问、原天津书画院院长、著名诗人白金老师一直是青年诗人的好朋友,白老师今天特意带来了书法力作对青年诗人以兹鼓励。

乙:青年诗社顾问、天津老年大学教授、著名诗人唐绍忠老师多年来一直关心培养青年诗人,多次为青年诗人的诗集出版及诗歌作品作跋写评,今天,他也特意为青年人献字一幅.有请白金、唐绍忠两位老师到台前表达心意。

(白金、唐绍忠献字,并朗诵字幅内容)

甲:有请天津诗社理事长、青年诗社顾问、著名作家冯景元老师发表感言。

乙:有请作协党组书记万镜明讲话。

第六部分:尾声

甲:捧起一把泥土,这是我们的祖国;掬起一朵浪花,这是我们的祖国;

乙:翻开渊源的《诗经》与《四库全书》,这是我们的文化;弹一曲壮阔的《高山流水》与《义勇军进行曲》,这是我们的诗情!

甲:90多年风雨兼程,我们历经沧桑;90多年斗转星移,我们志不改向.光辉的历程波澜跌宕,青春的彩翼临风翱翔!

乙:诗言志、诗言情、诗意人生;

甲:高起点、高定位、高风传承。

乙:亲爱的朋友们,再多的语言亦无法表达我们对当代青年人的热盼、热望与爱,青年诗社顾问、天津市工商局局长、著名诗人王海福题诗《满庭芳题五四青春诗会》以贺,表达了社会各界对青年诗人的共同希望,有请赵巍带我们一起徜徉在这首曲境幽美的诗词中,为朗诵会圆满落幕。

诗歌朗诵大全篇8

关键词:诵读;诗歌教学;意义;教学过程;意蕴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077-02

在语文教学中,诵读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和手段的诵读,却在上一个世纪随白话文的兴起而式微,尤其是在基础教育的中高段,校园里听不到琅琅书声,课堂上对文学类作品,甚至是诗歌这样的声韵与情蕴高度融合的文学体式,也仍然是以内容分析为主,而且这种分析往往是单向的、过度的,甚至是生拉硬扯,穿凿附会。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明确提出了“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而2003年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则更进一步在“实施建议”中明确“诵读是古代诗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指导诵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在选修课的设计中也提出了“应在教学中加强诗文的朗读和诵读,在朗读和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的要求。在大纲和课标的指导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开始向着传统回归。

一、诵读在语文教学,尤其是诗歌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要理解诵读的意义,首先要明白中西方思维的差异。与西方思维重逻辑性、思辩性不同,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整体直观性,中国人的感性直觉思维方式更注重整体感悟。所以汉语没有严格的语法,没有“格”、“性”等明确清晰的规定,汉语是通过相应语境采取“模糊”、“意合”的方式组织和使用语言,来达到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汉语绝对不适宜纯粹理性的条分缕析,唯有在诵读中才能更好地感悟汉语特有的言语形式,进而感悟言语的意蕴。中国古代诗歌是这种思维方式与这种语言的最好诠释,古代的诗论家在阐述中国诗歌的特征上,没有逻辑分析,没有演绎推理,他们总是潇洒地用诗的语言,模糊却绝对神妙地将诗之蕴,诗之美,淋漓尽致地描绘成一幅写意画,呈现在读者眼前。无论是司空图的“诗家美景,如蓝田玉暖,良玉生烟”,还是严羽的“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都让读者于心有戚戚,却很难用精准科学的概念或术语描述。同时,汉语特有的发音方式和声调,也需要通过诵读去感悟、体味,而诗歌同样还是这种特征的最好证明。诵读能够使我们触摸母语的灵魂,贴近本民族的精神家园。

2.诵读能够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文字是诉诸视觉的,容易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即使放慢速度,细看文字,单一的神经刺激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并不会太深刻。而“诵”和“读”都指出声地念,段玉裁《说文解字》中注“诵”为“以声节之”,注“读”为“抽绎其义蕴至于无穷”。诵读不仅要看,还要反复看,仔细看,再变为有声语言,这已经是一次再创作,同时“读”的内涵是要通过“抽绎”(感悟、理解)来“得其义蕴”。所以对文字的反复,意味着对文字作品的更深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常常“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欧阳修《六一诗话》)。因而,诗歌的兴象非常发达,象外之象、味外之旨需要仔细品味。在诗歌的学习中,能够“吟咏以声节之”的“诵”和能够抽绎出意蕴的“读”的重要不言而喻。清代贺贻孙在《诗筏》里说:李、杜诗,韩苏文,但诵一、二首,仍可学而至焉。试更数诵数十首,方觉其妙,诵至全集,愈多愈妙。反复诵至数十百遍,口颌涎流,滋味无穷,咀嚼不尽。乃自少至老,诵之不辍,其境愈熟,其味愈长。可见,诵读能将读者引向文字作品的更深处,也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及主要手段。

3.诵读能增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诵读将文字转换为声音,在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实现了两种表达的相互转换。教材所选课文是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作品。朗诵能够在口头上逐渐习惯这些经典文章的遣词用语,使学生自然地吸收书面语言,接纳规范语言,潜移默化地提高口头表达的水平。经过长期反复的诵读,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语感对于检查语病,改正语音不通、拗口及逻辑不严密等问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叶圣陶说过:“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还要用嘴念……自己写了东西也要念,遇到念不顺的地方,就是要修改的地方”。久而久之自然对写作产生良性的影响,从耳到口,从口到心,从心到手,声通于心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了。

二、诗歌教学中“诵读”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诵读既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手段,更是语文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内容,然而大纲与课标影响下的诵读回归在教学实践中却依然是最薄弱的环节,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还未挣脱讲解式课堂教学的囹圄,有的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盲目追求形式。究其根本还是在于对“诵读”的理解存在误区。

1.诵读沦为课堂教学的点缀。笔者曾观摩过一位优秀青年教师的课,教授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整堂课一共有两次全文诵读,一次在导入新课以后,全班学生齐读。读完以后,教师直接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的归隐?学生展开了热火朝天的讨论,有同学说陶渊明是拒绝同流合污,有同学说陶渊明是在逃避责任。学生的讨论诚然是热闹精彩的,但却没有一个人将自己的观点与《归去来兮辞》进行了联系,没有一个人从诗歌的字里行间去寻找“隐”事“隐”情。高蹈于云端的结论“宜于朝则朝,宜于隐则隐”在信马由缰的讨论后由教师一锤定音地给出,因其无根而显得轻飘飘缺乏说服力。第二次朗诵就在结论给出之后,教师对这次朗诵如第一次一样,没有做出指导,也没有提出要求,朗诵完后,也没有进行评价,直接进入了艺术手法的讲解。《归去来兮辞(并序)》一共有六百余字,四十分钟的课堂能完整地读两次,单纯就时间来看至少占到了六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但是从课堂看来,这两次读既不成“诵”(声韵),也不成“读”(意蕴),它们甚至跟教学没多大关系,仅仅只是课堂的点缀,只是打着新课改名头的一个华丽装饰。

诵读是诗教的重要手段,学诗歌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条分缕析只会破坏诗歌的纯美,张炎在《词源》中说到“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断”。只有将读落到了实处,切实成为诗歌教学的内容及过程,才能领会诗歌的神韵,才能达到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目的,才能“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

2.盲目朗诵,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新课改大力提倡诵读,各级各类学校自然也紧追课改理念,大力打造书声课堂,于是相应地也就出现了过犹不及的现象。在一些课堂上,朗诵被用得太多太滥,四十分钟的课堂出现八九次甚至十余次的朗读,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流于形式。有一位女教师在教授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课时,一共朗读了八次,形式上,有全班齐读,个别诵读,教师范读,学生范读,领读,跟读,男生读,女生读。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活动应接不暇。但是这八次“读”都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读,教师不知道读了要干什么。茫然混沌的出发,自然不可能有清晰严谨的过程,更不会有明确有效的结果。学生读得筋疲力尽,教师评价也仅止于不痛不痒的“读得不错”和明显违心的“比上一次有感情”。过犹不及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诵读的滥用消耗的是宝贵的时间,挫伤的是学生的热情。

朗诵实际上只是一种诵读手段,而不是诵读本身。表演式的朗诵、集体的朗诵是很难体会到诗歌语言的微妙之处的,富有节律的声音有利记忆,但是也可能分散了内在注意。过分注意声音,可能就忘却了意义。朗读的滥用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恰好是教师没有理解诵读的内涵,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流于浅表,以致赏析不能深入。教学内容的苍白肤浅导致了课堂的空洞无物,于是过度的表演似的朗诵就被推到了台前。朗诵的滥用实质上就是对诵读和新课改理念的误解、曲解。

3.将诵读作为教学的手段而忽略了诵读本身就是教学的过程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诵读不仅是一个教学手段,还应该是一种准确感悟、理解、赏析文意的过程。朱自清在《论朗读》中用“背诵文辞”和“抽绎义蕴”来区别“诵”和“读”,“诵”侧重通过“声”(音韵、节奏等),而“背”的目的在于“得其文辞”;“读”包括“诵”,又侧重通过“抽绎”(感悟、理解),目的在于“得其义蕴”。目前诗歌教学中的诵读因定位不明造成了重“诵”而轻“读”,甚至是无“读”。在诗歌教学中,多数教师都会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例如,在教授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或明告,或暗示学生:“寻寻觅觅”即寻觅又寻觅,写词人孤独寂寞,渴望找到一种精神寄托。“戚”即忧愁悲伤,两个“戚”字叠用,表明忧愁悲伤的程度之深。读时语速要慢,要读出深沉忧郁的情感、叠字的节奏。笔者会要求学生特别要注意读出“寻寻(阳平)/觅觅(去声),冷冷(上声)/清清(阴平),凄凄(阴平)/惨惨(上声)/戚戚(阴平)”音调的节奏,读出起伏跌宕。这样的指导诚然是不错的,但是它恰恰是通过“声”,包括音韵,节奏,声调,语速等来背诵文辞,而没有抽绎出文辞所蕴含的意蕴。如果不知道靖康之变和金人一锤砸烂了汴京的琼楼玉宇,也彻底震碎了李清照的绵绵的情思和淡淡的忧伤;不知道她所经历的国破家亡,夫死藏散,残忍的流言,阴谋的婚姻;不知道人世间最凄苦的风雨将她生命的绚丽和妩媚冲刷得干干净净;不知道《如梦令》粉色的天真,不加修饰的温馨和《一剪梅》蓝色的优雅,淡淡萦绕的忧伤,那么就无法体悟与理解她于惶然中寻觅,于凄惨忧戚中坐听梧桐细雨,独自咀嚼出来的最悲凉最浓厚的黑色。

诵读绝不能仅仅是以习得文辞为目的的寓情于声、以声传情的表达方式,而是融合了感受体会、理解领悟、情感释放等主体与文本间构建的对话,使学生能深入作品内部,与文本相互沟通,产生共鸣。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诗人因感情怒放而通过辞章表达出来,读者则通过文辞来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沿着文辞这个波浪找到源头,那么深幽的情思,也就能够被理解了。披情入文,沿波探源,以声入情,以情驭声,诗歌诵读之“读”的真髓也正在于此。

参考文献:

[1]许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书店出版,1992.

[2]叶圣陶,朱自清.国文教学[J].国文杂志,1942,1(3).

[3]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孙绍振.朗读不可滥用[J].中学语文教学,2008,(4).

上一篇:张小娴散文范文 下一篇:雪景散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