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5 08:46:06

联通培训总结

联通培训总结篇1

【关键词】高校;足球团队;竞赛培训;目标体系;构建

A Stud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etition Training System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Football Team in China

SHANGGUAN Yi-qin, WANG bin

(P.E College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450002, China)

Abstract: After the research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etition training system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football team in China, using experimental method, the paper propo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hree-level” college football league system and the “two-level” “race education” training system and other measures, builds “a foundation, four-level, three goals"”“race education” training target system and two actual combat training model, and cracks down the two bottlenecks of the development in “Grade-two players” and “Team backbones”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football team and department football team, which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cultivation of excellent sports talents, optimization of student football team-building, enrichment of campus sports and cultural life and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competitive level of the school.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and personnel training of public PE and special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otball team; system construction

足球是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已经普及,[1]但专项教学竞赛培养体系还不完善:缺乏“校代表队”建制和“竞赛教育”培训体制。根据22所高校的调查,校内虽有“选项课”和“校联赛”的设置,但参加“校联赛”的院代表队员主要是高年级学生;普及的“选项班”教学与“校联赛”不能很好地结合,两者在参与人数比例和竞技水平需求上差距较大,“选项课”教学效能与“校联赛”竞技技能之间缺少合理过渡、有效转换,中间缺少一个“年级联赛”环节的过渡;在专项顶层设置上,没有“校代表队”建制的高校比例约占70%,“竞赛教育”培训仅限于少数学生裁判方面、缺乏参赛学生运动训练和竞赛方面的指导。现实中,有“选项课”普及而无“校代表队”提高,有“校联赛”组织而无“竞赛教育”培训,这种重视课堂、忽视课外、忽视竞赛教学培训的思想倾向和部分教师对体育专项教育培养目标层次的模糊认识,以及教学与赛制不能系统衔接的现状,直接影响了高校体育教育功能的整体发挥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未来10年,“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因此,本文提出学生足球专项团队“竞赛教育”培训目标,完善高校足球教学竞赛制度,建立“竞赛教育”培训以及校院团委管理体制,在探索高校体育专项教育整体改革、培养学生体育优秀人才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目前,在全国中文期刊文献资料中,对此方面的研究非常少。为此,将我们多年专项教学、竞赛教育培实验的结果总结出来,供参考。

1研究方法

根据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目的和课程目标、任务以及学校体育竞赛工作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学生专项发展的潜能和需求,我们将构建学生足球团队教学竞赛培训目标体系作为研究对象。

1.1访谈法

课题组通过河南农业大学毕业的校院代表队员,正在北京、南京、广州、西安、湖北、四川等农业院校和上海交大、西南财大、重庆工学院、天津商大、河南大学等22所国家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攻读农工、财经等学科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及对河南省10所高校的调查,了解该校体育教学和足球竞赛培训情况。

1.2实验法

2000年3月至2010年11月,通过河南农业大学举办“大二教学联赛”、“校联赛”和校代表队参加“高校联赛”,赛前采用技战术训练方法指导、专题理论讲座、分析比赛和准备比赛、执法比赛、联赛总结等方法,对河南农业大学的99--09级足球项目的二年级院队、学院代表队“组织者”、“裁判员”和校代表队员进行“裁判员”和“教练员”的培训。

1.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的各项数据和实验所得的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处理。

1.4逻辑分析法

根据足球教学竞赛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专项发展的需求,从建立校园“三级联赛”制度和二级“竞赛教育”培训体制出发,探讨竞赛培训体制建立和实施培训教育对学生体育人才成长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揭示其内在的成长规律和各个层次之间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的逻辑发展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学生足球基础不同则发展目标各异。在我校,大学一年级参加足球选项课学习的人数达780人占年级总人数的16.6%;大二时学生足球技能提高则参加比赛的需求增加。通过建立“大二教学联赛”、“校联赛”和校代表队参加“高校联赛”的“竞赛教育”培训体制,培养学生裁判员833人,其中主裁判323人、助理裁判510人,获得国家二级裁判员53人,自1999年实施“双裁制”以来,学生独立执法比赛600多场,成效显著,开创了大学生自我管理“校联赛”的新局面。其次,培养学生教练员438人,其中院队教练306人,校代表队员132人,“校联赛”评选最佳射手8人、最佳阵容运动员88人。在上述1270余名体育骨干中,有83人考上本专业硕士研究生、12人考上博士研究生,还有毕业留校、高校任教等10多人。在2000-2006年期间,校代表队在参加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河南赛区中,连续三届获得名次奖和连续五届获评“体育道德风尚奖”。

2.1建立高校“三级联赛”竞赛制度和二级“竞赛教育”培训体制,培训学生裁判员、教练员,拓展参赛运动员实战技能

根据多年竞赛实践,在体院支持和专项教师指导下,逐步完善“大二选项班教学联赛、校联赛和校代表队参加高校联赛”的“三级联赛”竞赛制度,建立专项教师指导、院团委管理“大二联赛”、“校联赛”以学生工作为主培训“裁判员”制度以及院代表队参加“校联赛”和校代表队参加“高校联赛”专家指导院队组织者、校代表队员培训“教练员”的二级“竞赛教育”培训体制。如图1所示:

第一、培训学生裁判员:主要采用师生组合、学生以老带新的“双裁制”培训方法[2-3]。

(1)低年级学生裁判员培训,组织“大二选项班教学联赛”,由专项任课教师指导、足球教研室管理培养低年级学生裁判员,15个学院可培训校内“助理裁判员”60人。

(2)高年级学生裁判员培训,组织“校联赛”,由专家指导、院团委管理培养高年级学生裁判员,可培训校内“裁判员”60人。

第二、培训学生教练员:主要采用专题讲座、技战术训练、竞赛指导与总结等方法。

(1)院队助理教练员培训,在“校联赛”中,由专家指导、院团委管理组织院代表队组织者培训学生“教练员”30人。

(2)院队主教练员培训,在“高校联赛”中,由专家指导、校团委管理组织校代表队训练、指导校代表队员(部分院队组织者)培训“院队主教练”25人。

第三、提高学生运动员比赛技能:举办“大二选项班联赛、校联赛”,组织校代表队参加“高校联赛”,发展参赛运动员技能,形成“二年级队、院代表队和校代表队”的运动员层次。

2.1.1创办“大二选项班教学联赛”,建立学生裁判员培训制度,发展大二年级团队协作配合意识、拓展参赛学生实战技能

根据22所高校的调查,各个高校足球竞赛体系还不完备,校内仅有一个“校联赛”, 而参加“校联赛”的院代表队员主要是高年级学生。普及的“选项班”教学与“校联赛”不能很好地结合,两者在参赛人数比例和竞技水平上差距较大、中间缺少一个“基础”环节的衔接。

在我校,通过对大二足球选项课的调查,有89%的学生希望参加正式比赛,以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专项训练、备战与指挥比赛的知识和技能,其中12%的学生希望学习裁判知识、掌握执法比赛技能。因此,我们在大一足球选项课基础上,创办“大二教学联赛”,将足球选项班教学与校联赛衔接起来;普及的专项选项班教学为“大二教学联赛”的开展奠定了基础。10多年的教学竞赛实践证明,“大二教学联赛”在选项班与校联赛之间架起一个桥梁,为选项班学生提供一个发展平台,可以弥补足球课中竞赛学时的不足,也为学生裁判知识技能“实践”提供机会,拓展了体育专项教学的空间和时间,补充了教学内容和方法[4]。

2.1.2建立“校联赛”以培训学生裁判员、院代表队教练员为主的培训制度,发展院级团队协作配合意识、拓展院队运动员实战技能

普及的专项选项班教学和大二教学联赛为“校联赛”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技能基础和“骨干”人才储备。“校联赛”为“大二教学联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校级竞争的舞台。

根据22所高校的调查,“校联赛”安排已成制度,各个院系都非常重视并提前予以准备,学生足球干部已经成为各个院系代表队训练和比赛的“教练”。但是,“学生教练”处在专项选项课教学和校代表队培训之间,学校没有安排专门的培训。因此,我们以“校联赛”的准备期为主,建立院代表队备战“校联赛”培训“学生教练员”制度和“校联赛”由学生裁判员工作、实行“双裁制”方法培训“学生裁判员”制度[5-6],提高院队骨干训练竞赛的组织管理和指导能力,以弥补高校体育专项竞赛院代表队“教练员”、“裁判员”知识技能培训的不足;建立“校联赛”团体名次奖、学生最佳裁判员、最佳射手和最佳阵容运动员评选奖励制度,逐步形成“校联赛”学生工作、教师指导和院团委协调一致的“绩能效”管理模式,促使校园足球运动健康发展。

2.1.3 建立参加“高校联赛”以培训校代表队运动员、院代表队教练员为主的培训制度,发展校级团队协作配合意识、拓展校队运动员实战技能

根据22所高校的调查,平时能够坚持“校代表队”培训的学校不多,有7所高校能够赛前组建“校代表队”、参加本省市的高校联赛,另外,还有70%的学校存在日常没有“校代表队”、而不参加高校联赛的情况。在我校,自2000年以来,在举办“校联赛”之后,我们注重选拔各院核心队员和表现突出、有发展潜能的运动员,组建学生校足球团队包括最佳射手、最佳阵容运动员和最佳裁判员,安排“校代表队”训练和对外比赛,建立专家指导、校体委与院团委管理、参加“高校联赛”制度[6-7] ,见图一,我校共6次参加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河南赛区比赛,连续三届获得名次奖和连续五届被评为“体育道德风尚奖”。实践证明,“高校联赛”后,校代表队员回到各个院系组织院队参加来年的“校联赛”,带领学生进行的课余训练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明显增强,促进了院队整体竞技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以校队员促院、以院队发展促校队良性循环发展模式,提高了学校整体竞技水平。

2.1.4建立二级“竞赛教育”培训体制,制定完整培训计划,确保竞赛教育培训成效

根据大二教学联赛、校联赛和参加高校联赛“三级联赛”制度的安排,我们以教练技能和裁判技能培训为主,主要采用专题讲座、技战术训练、热身赛、联赛实战与自修、联赛总结与指导等方法,建立实战培训模式,确保二级“竞赛教育”培训成效。在培训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学生教练、裁判“竞赛教育”培训内容安排如下:

(1)在训练指导方面,必修内容是比赛位置技能与战术训练、体能与技战术训练,必修补充内容是比赛取胜规律与整体攻守方法,自修内容是基本技术训练;

(2)在竞赛指导方面,必修内容是赛前对手技战术分析、布置本队比赛阵型与打法,必修补充内容是比赛观察分析、比赛阵容调整与指挥,自修内容是局部战术训练;

(3)在保健指导方面,必修内容是比赛的自我保护与损伤预防处置方法,必修补充内容是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体能疲劳、恢复与营养,自修内容是体能、身体机能评价;

(4)在裁判指导方面,必修内容是专项竞赛规则与裁判法,裁判员哨声、手势、旗示技能和选位跑位原则与方法,必修补充内容是双主裁判与助理裁判的配合,自修内容是裁判执法分析与总结[10]。如表1所示:

在培训的课时安排上,

(1)在培训教练员方面:学生“助理教练”即“校联赛”院队组织者的培训课应达到13次,每次60分钟。其中专题理论讲座、技战术训练方法指导4次应占总数的31%,余下的69%为指导球队比赛、总结比赛的实战锻炼;学生“主教练”即“高校联赛”校队队员的培训课应达到41次,其中专题理论讲座、技战术训练22次占总数的54%,其余46%是在专家指导下准备比赛、执行比赛方案、参与比赛、总结比赛的实战锻炼。

(2)在培训裁判员方面:学生大二联赛“助理裁判员”培训应达到42次,其中,比赛执法场次和赛后小结37次应占总数的88%,余下的12%为专题理论讲座和裁判基本功训练;学生校联赛“裁判员”培训应达到42次,其培训方法和次数与“助理裁判员”培训相同。

经过多年培训和比赛统计,学生裁判员比赛执法场次两届联赛相加在8次以上、助理裁判执法场次在6次以上,均能胜任校联赛的裁判工作[8];学生教练员由于他们自身专项技能发展、主持院代表队工作实践和参加校代表队的培训经历,使他们由低一级层次逐渐向高一级层次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个人特点兼有院队特色的教练指导技能。

2.2建立“一基础、四层次、三目标”教学竞赛培训目标体系,破解“二年级院队”、“院队骨干”层次向上发展的瓶颈

根据竞赛培训实验的结果,我们提出建立“一基础、四层次、三目标”教学竞赛培训目标体系,即以选项班(爱好者)为基础、“二年级院队(助理裁判员)、学院代表队、院队骨干(裁判员、助理教练员)和校代表队(院队教练)”为四个层次、学生“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为三个目标。如表2所示:

在构建“三级联赛”塔式“竞赛教育”培训体制中,我们以“选项班”为基础、以校代表队为最高层次,以“大二联赛”培训年级骨干和“校联赛”培训院队骨干为突破口,破解“大二院队”、“院队骨干”层次向上发展的两个瓶颈,弥补足球选项课中竞赛学时不足和院队骨干缺乏培训的不足,优化“院代表队”建设、促进“校代表队”发展,形成学生“教练员裁判员二级、参赛运动员三级”培养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足球发展的特殊需求,将选项课教学效能持续发展成为联赛实战技能,巩固足球选项课教学效果、提高足球竞赛培训成效和体育人才培养质量,为高校实施健康教育、专项技能培养和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服务。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提出建立普通高校学生足球团队“以足球选项班为基础,以二年级院队、学院代表队、院队骨干和校代表队为四个层次,以学生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为目标”的教学竞赛培训目标体系,强化课内与课外、普及与提高结合,巩固体育教学效果和提高竞赛培训质量。

3.1.2通过采取创建“大二联赛”、“校联赛”制度和参加“高校联赛”等措施,建立专项教师指导“裁判员”和校队运动员、院代表队“教练员”的“竞赛教育”培训体制,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提高校联赛执法管理水平和院代表队整体竞技水平。

3.1.3确定“竞赛教育”培训内容和二级实战培训模式,拓展体育教学的空间和时间,补充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专项选项课教学与竞赛培训的协调发展,提高实战技能,培养高等教育兼有一技之长全面发展的体育骨干人才。

3.1.4专项选项课教学、院队骨干培训和校代表队建设是高校体育发展的“三驾马车”,采用以“大二联赛”培训年级骨干和“校联赛”培训院队骨干的方法,破解“大二院队”、“院队骨干”层次向上发展的瓶颈,完善高校体育专项教学竞赛培训体制,培训校院级优秀体育人才和体育骨干。

3.2 建议

3.2.1高校体育应进一步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密切课内与课外之间的联系,增加实战教学内容和竞赛培训方法,以实现健康教育、专项技能培养和终身体育为目标。

3.2.2高校应加大体育教学竞赛经费的投入,保障校代表队的常规训练和竞赛,校代表队应采用“派出去,请进来”和参加高校联赛的方式,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专项综合素质和团队配合技能。

3.2.3补充完善校内各级代表队获得优异成绩的奖励政策,健全学生参赛防止意外伤害发生的医疗保险制度,形成大二年级、院级和校级专项骨干培训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上官义勤等.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两年制专项教学模式的研究[J].洛阳大学学报,2003(4):120-121.

[2]上官义勤等.对高等学校学生足球裁判员培养的实验研究[J]. 洛阳大学学报, 2001(2):90-91.

[3]赵自明,上官义勤.“双裁制”在高校足球比赛中的运用与研究[J].洛阳大学学报,2000(2):90-91.

[4]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404-441.

[5]亚洲足球联合会编著;中国足协翻译审定.亚洲足球教练员c级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09-169.

[6]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现代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06-169.

[7]德国足球协会编著;中国足协翻译审定.国际足球教练员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38.

联通培训总结篇2

一、指导思想

借助项目化的运作管理方式,按照“明确任务、严格标准、项目实施、经费补助、监督落实、考核推进”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做到责任明确、程序规范、评估科学、奖惩分明,通过构建科学的培训项目体系扎实有效推进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工作。

二、目标任务

2012年,全市完成“由共青团推动开展的青年就业创业培训达6000人以上(其中自主开展青年网上创业培训青年2000人以上)”的项目目标。根据上述目标任务,结合各地的经济总量、青年数和电子商务基础等实际情况,各团县(市、区)委的目标任务如下:

区:500人,其中自主开展网创培训200人以上;

市:650人,其中自主开展网创培训250人以上;

县:750人,其中自主开展网创培训200人以上;

县:500人,其中自主开展网创培训200人以上;

县:600人,其中自主开展网创培训200人以上;

县:800人,其中自主开展网创培训250人以上;

县:700人,其中自主开展网创培训250人以上;

县:700人,其中自主开展网创培训250人以上;

县:800人。其中自主开展网创培训200人以上。

三、项目标准

(一)由团县(市、区)委自主开展的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必须同时达到以下标准:

⑴由团县(市、区)委自主或联合(团委文号)下发培训班文件;

⑵培训的集中授课时间达到3日以上;

⑶接受培训的青年基本上是团组织联系发动、组织报名的;

⑷培训计划和课程由团县(市、区)委牵头制定;

⑸培训的师资由团县(市、区)委联系和落实;

⑹团县(市、区)委干部担任培训班班主任,参与培训全程跟班管理,制定并严格落实培训管理制度,有每天具体的跟班管理记录或班主任手册;

⑺通过民主推选产生培训班临时团支部,且团支部开展1次以上团员活动。

⑻做好培训后的就业推荐等跟踪服务。

⑼在培训期间积极宣传团的职能和工作,组织团的活动,让参训学员树立团的意识。

⑽每位参训学员清楚本次培训是共青团组织为其提供的。

(二)由团组织推动、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的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必须同时达到以下标准:

⑴由团县(市、区)委联合下发培训班正式文件;

⑵培训总时间达到3日以上;

⑶培训确实由团组织推动开展。完成以下6个项目中任意4项的视为由团组织推动开展的培训:

①由团组织为主负责(非仅仅参与)学员招生工作;

②团组织制定培训计划和课程;

③团干部负责培训班全程跟班管理,有每天具体的跟班管理记录或班主任手册;

④符合建团条件的培训班,通过民主推选产生培训班临时团支部,且团支部开展1次以上团员活动;

⑤团组织提供一定的办班经费(以支出票据及主办单位证明为准);

⑥团组织做好培训后的就业推荐,培训班就业人数达参训人数的60%以上。

四、培训管理

(一)培训学员条件。年龄在18至45周岁之间,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青年。同一位青年在年度内原则上只能参加一期培训,即在年度内不得重复参加不同的培训班。申请培训的学员要手写填写《学员推荐审批表(学籍卡)》,并在表上签字。

(二)培训班设置原则、教学组织、学员管理、训后跟踪服务,以及整个培训项目的申报和实施步骤按团丽[2011]22号文件执行。

(三)《培训项目申报表》、《学员推荐审批表(学籍卡)》、《培训学员花名册》、《班主任工作手册》、《培训班工作总结提纲》、《培训台帐资料清单目录》以团丽[2011]22号文件附件的样式为准。

五、考核奖励及经费补助

建立项目专项考核制度,将青年培训工作(包括合作办班情况)列入2012年共青团工作目标考核,并通过考核加分、专项资金补助、单项考核奖励等办法,对项目实施好的单位进行鼓励和表彰。对保质保量完成“自主网创培训办班”任务数、且超额完成年度培训任务总数前五名的团县(市、区)委,分别予以10000元、8000元、6000元、4000元、2000元的奖励。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违反有关规定或未完成年度任务数的团县(市、区)委,按比例在年终共青团目标考核中予以扣分,并予以全市通报批评。

为从工作资金上支持各团县(市、区)委开展培训工作,团市委从“闽锋”就业创业基金中安排专项补助资金,对达标完成2012年培训总任务数、且达标完成自主开展青年网上创业培训任务数的团县(市、区)委按自主网创培训任务数乘以200元的标准予以经费补助;对尚未完成年度培训任务数的团县(市、区)委,对其2012年自主开展青年网上创业培训的达标培训班,按如下标准补助:

自主网创已训总人数×(×200元)×

=经费补助额

项目补助资金不得用于个人奖励或用于与培训工作无关的消费,只能用于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相关工作。对于骗取、套取、挪用项目补助资金或在培训工作中弄虚作假的行为,在年度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全额收回补助经费。

六、实施要求

(一)即时报送,畅通信息。严格即时申请立项和报送文件。全年每个培训班,要求于班前、班后即时以电话形式报告团市委农工部。开班前未书面向市青年培训项目办公室申请立项的培训项目原则上不予经费补助。团县(市、区)委单独或联合下发的培训文件必须即时通过电子公文交换系统报送团市委办公室,并同时报团市委农工部。为及时反映各地工作动态,加强工作交流,各县(市、区)团委每月要向团市委报送2条以上培训和就业转移的工作信息。《培训项目申报表》、培训文件和培训信息请即时报电子邮箱。

(二)量质并举,统筹推进。青年培训工作要坚持量质并举的原则,真正发挥共青团在宣传招生、课程设置、师资设施落实、跟班管理、推荐就业或创业见习扶持等办班环节上的作用,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根据培训项目总体计划,统筹安排,掌控进度。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偏差要及时予以纠正,保证项目健康有序进行。

(三)整合资源,争取支持。各级团组织要根据本地实际,与党政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人才智力优势、网络优势,积极争取同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整合资源,广泛宣传,积极推动广大团员青年和社会各界参与支持共青团工作,利用项目化管理的契机加强品牌打造力度,创建特色品牌。

联通培训总结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整合资源,创新机制,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拓展培训功能,提升培训能力,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开展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加速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

以培育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文明诚信、知法守法的新型农民,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社会发展为总体目标,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体培训对象;以政策法规、道德规范、科技文化“三进村”为主要培训内容;以培训农民掌握政策法规、农业实用技术为重点,授课到组、指导到户、培训到人,着力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道德水平、文化素质、科技技能和发展创新水平。努力营造“争做新型农民、争当文明农户、争创和谐新村”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全乡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具体培训任务是:在2011年内完成全乡所有村组干部和以青壮年为主的农民群众的轮训工作。其中,以村为单位,完成村组干部教育培训5期,培训人数240人次;以自然村为单位,完成农民教育培训56期,培训人数5000人次;完成劳动力就业培训250人次。

三、培训原则

(一)因地制宜,分类培训。按照各村组农民的文化水平、经济发展程度、产业分布和存在突出问题等实际情况,区分不同的培训对象,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

(二)注重实效,方便农民。尊重农民意愿,满足农民需求,设立流动课堂,采取村组就地培训,交叉巡回授课等贴近、方便农民的培训方式,将培训重心下移,为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教育培训服务。

(三)上下联动,点面结合。在县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根据乡党委的统一安排,以各类农民教育培训机构为依托,发挥各涉农部门的技术优势,上下联动,以点带面,整村推进,促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全面开展。

(四)长短结合,灵活高效。长训短培相搭配,灵活运用各种培训方式,注重寓教于乐,丰富培训内容,活跃培训形式,保证农民培训取得实际效果。

四、培训内容

(一)强化法律法规培训。以社会治安、禁毒防艾、民族宗教、土地承包、交通安全、计划生育等法律法规培训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普法力度,搞好法制宣传,增强农民群众通过法律手段正确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维护利益、化解矛盾的观念。引导农民增强民主意识,通过合法途径表达愿望和诉求,保障自身权利,激发农民有序参与村民自治的热情,提高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的新型农民。

(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训,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引导群众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增强群众明辨善恶美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全力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培育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组织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移风易俗,营造积极向上的农村文化氛围。

(三)开展农村政策培训。重点培训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及现行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群众掌握和运用政策的水平,激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进一步融洽党群、干群关系。

(四)组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农时重点抓好良种良法推广、病虫草鼠害防治、农业设施应用与管理、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等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引导广大群众学科技、用科技,提高农业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面向农村初高中回乡毕业生和青壮年,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高转移就业能力。

五、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全乡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景信乡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如下:

组 长 ××× 乡党委书记,宣讲团团长

副组长 ××× 县禁毒防艾办主任,宣讲团副团长

成 员 ××× 乡党委副书记,乡挂钩联系朗勒村领导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乡挂钩联系景冒村领导

××× 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副乡长,乡挂钩联系勐白村领导

××× 副乡长,乡挂钩联系回俄村领导

××× 副乡长,乡挂钩联系糯各村领导

××× 乡派出所指导员,宣讲团成员

××× 县疾控中心医生,宣讲团成员

×××县林业局工程师,宣讲团成员

×××县人事局科员,宣讲团成员

××× 县进修学校教师,宣讲团成员

××× 乡宣传干事,宣讲团成员

××× 乡林业站长,宣讲团成员

×××乡农业站站长,宣讲团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乡党政综合办,具体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办公室主任由罗娇同志兼任。

六、方法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年12月15—22日)。成立乡村两级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制定初步工作方案,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授课等相关细节进行探讨、分析,召开乡级动员会议。

(二)村组干部培训阶段(2011年12月23日—2011年3月)。以村为单位,组织开展村组干部脱产培训(对象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八在员”,村党支部书记及村民小组干部)。

(三)农民教育培训阶段(2011年4月—2011年11月)。认真总结村组干部培训经验,教师队伍进村入组,以自然村为单位,有计划、分步骤地全面开展农民教育轮训。

(四)总结验收准备阶段(2011年12月)。梳理总结,建档备案,抓好迎接县领导小组考核验收各项准备工作,并积极探索建立全县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

七、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分级负责。乡党委为此项工作的责任和实施主体,在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农民的宣传发动和培训的组织、服务等工作。乡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组挂钩联系领导和村党总支书记为具体责任人。为确保工作落实,各村党总支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层层有责任,人人有担子的工作格局,确保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联通培训总结篇4

今年是我收获最大一年,在县领导和县妇联的关心帮助下,给我搭建了很多交流和培训的平台。我丁海艳始终坚持服从县领导和妇联领导的安排,从大局出发,执行县妇联的规划,以传承我县手工编织和我家老虎枕、老虎鞋、千层底、等非物质遗产技术为中心工作,发展和培训更多手工编织技术人才,为此为我上半年的工作做个总结。

一、今年四月份为丰宁县大龙沟培训学员50人,在当地政府和丰宁职教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使第一批农民掌握了手工编织拖鞋和夏季钩鞋的技术,在村民刻苦学习努力下,每个村民都顺利毕业,并熟练掌握了手工编织的各项技能。在村民对手工编织技术的渴望和热情下,丰宁县政府和丰宁职教中心磋商下,先  后于今年四月份又举办了三期培训班,总计培训198人 在大家和我共同的努力下顺利通过了手工编织技能毕业考核 在这期间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关心,发扬了团队精神,我真正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和农民渴望学到一门技能的热情,同时也感谢天桥镇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此次培训的重视。

二、于今年六月份在我县安匠沟门培训一期手工编织技术人员 51人,在滦平县长山峪培训两期总计207人,于七月一日到七月十三日在我县付营子乡培训手工编织技术人员三期总计352人。在我县妇联领导和同事组织下为我们手工编织事业的传承和发展搭建了平台。在这次培训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建档贫困户让他们真正掌握一门技术,真正体现了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给贫困户带来了福利。

三、在今年二月份在县市妇联的选拔下我有幸参加了省会石家庄举办的河北省妇联深化“双创、双服”活动暨女性创新成长高峰论坛大会,同时并参加了河北省妇女手工艺协会的成立大会。荣幸的被评选为妇女手工艺协会副会长,在以后的日子我将更加努力发展协会精神凝聚协会力量,使妇女手工艺协会更好的服务大众,精准扶贫更多的农村闲置妇女让他们有一技之长,为家庭增加收入,同时也感谢各级领导的信任和关怀,给了我一个传承手工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平台。

四、于今年5月29日参加了承德市“双创、双服”助力脱贫攻坚妇女发展交流培训班同时并于30日参加了滦平县委组织部举办的滦平县2019年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通过这两次培训和学习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和政府对我的期望。在下半年我将一如既往服从政府和妇联领导的工作安排。为扶贫攻坚做出贡献,这也是我履行扶贫攻坚的社会责任。

五、于今年6月24日至28日参加了在秦皇岛举办的河北省妇女手工艺带头人培训班。荣获了河北省最美讲师的称号并获得了荣誉证书。这是党和政府给我的最高荣誉。这也和县政府和县妇联领导这么多年对我手工编织艺术的帮助和栽培。为我搭建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手工艺术的平台,通过大家的努力和学习是我的产品在传统基础之上开发出很多新样品。如:编鞋的花样换新、钩鞋的款式多元化。开发出蝴蝶结、梅花结增加鞋面的装饰扣等新产品。手工脸谱在原发的基础上增加了卡通脸谱和美女图等新作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我家的老虎鞋,开发出睡虎、下山虎、坐虎等活性化的作品,使产品更具有灵性。还有千层底等即将失传的东西。我将把老祖宗用智慧凝结出来的成品传承下去,让它发扬光大。

六、今年先后被滦平县第五小学和西沟中心小学聘请为手工编织特约教师。每星期四为西沟中心小学儿童培训,星期五则为滦平县第五小学的儿童培训。看着孩子对手工编织艺术的向往和热情。看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脸庞和认真学习的态度让我非常感动。我就下定决心把我所会的手工编织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孩子们。让你们把手工编织的艺术传承下去。因为你们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

联通培训总结篇5

妇女干部培训方案【一】20XX年村两委换届已圆满完成,为进一步提高村一级基层妇女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她们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能力,根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关于印发〈关于开展20XX年农村党员大培训的意见〉》(桂组通字[20XX]197号)精神和自治区妇联有关文件的要求,南宁市妇联决定继续在全市开展基层妇女干部大培训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的组织

基层妇女干部大培训以县区为单位分级开展培训。为提高培训质量,保证培训的顺利实施,各县区要建立完善的师资库,并充分利用基层女干部培训师资队伍的作用,量身定做基层妇女干部课程,积极开展村级妇女干部(含村两委女干部、村妇代会主任、妇女后备干部)培训工作。各县区妇联要高度重视,要当作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统筹安排,周密组织,争取在20XX年9月中旬前将村级妇女干部轮训一遍。

二、培训内容

自治区妇联将组织有关人员编写培训提纲和培训教材,为培训者提供参考。各县区举办培训班时要求重点讲授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先进性别文化与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女性主体意识与群体意识,基层妇联组织与妇女之家建设,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如何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等方面知识。各县区妇联根据实际灵活选择培训内容,要求通俗易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对村妇女干部实际工作和生活有指导作用。

三、培训经费的管理和下拨

按照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财政厅《关于拨付20XX-20XX年全区村两委干部大培训项目资金的通知》(桂组通字[20XX]149号)精神,全区村妇女干部专题培训经费采取分级负担,自治区、市、县三级分别负担50%、20%、30%的原则,各市培训人数按自治区民政厅村级行政区划数为依据。现将20XX年全区村妇女干部专题培训专项资金拨付给各市妇联,请各市妇联认真按照《关于印发广西新一届村两委干部大培训经费、师资建设、教材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桂组通字[20XX]129号)的有关规定,统筹安排,周密组织,扎实抓好培训,做到专款专用,确保资金真正发挥效益。具体要求如下:

1、请各县区妇联将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向本县区党委作专题汇报,并争取相关配套经费的落实;

2、各县区妇联接到通知后,请及时将汇款帐号传真到市妇联组联部,收到款项后,及时反馈并将银行对账单盖章后寄到市妇联组联部;

3、各县区妇联要按照通知要求组织开展村妇女干部培训工作,培训档案要齐全,要做到八有,即有方案、有请示、有学员名册、有课程表、有授课资料、有经费开支表、有图片资料、有总结汇报,要及时上报培训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市妇联将不定期抽查各县区培训和培训经费的使用情况。

4、开班前5天,各县区妇联需将培训方案送市妇联组联部备案。培训总结、经费使用情况、图片资料于20XX年9月底前送市妇联组联部。

妇女干部培训方案【二】为了提高妇女干部的整体素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按照上级指示精神,特制定培养妇女干部计划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奋斗目标,结合妇女工作实际,开展丰富的学习活动,以提高综合素质为重点,以增强服务履职能力为目的,把妇女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效率型、创新型、廉洁型组织,不断提高妇女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二、实现目标

通过开展活动,在全县妇女组织和妇女干部中唱响拒绝平庸、选择卓越、和谐共进、再创佳绩的主旋律,不断提升组织和妇干的工作创新能力。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1、先进的学习理念普遍确立,浓厚的学习氛围基本形成。在各级妇女组织和妇女干部中普遍确立学习、学习、再学习,全员 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树立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的信念,增强自觉学习新知识、新观念的主动性和紧迫感,努力形成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时时是学习之机的良好氛围。

2、思想政治素质有较大提高。各级妇女干部在投身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实践中,强化以人为本,发扬妇女干部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敬业精神和高尚品格,增强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打牢思想政治基础,始终以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对待工作、对待生活。

3、业务素质得到提高。提高妇女干部的业务技能,在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结合点上,立足实际,延伸工作内涵。通过加强学习、培训,使妇女干部掌握与妇女工作相关的知识,推进无纸化办公进程,强化文字综合能力,提高业务素质。

4、树立妇干的良好形象。全县妇女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新的理念引导妇女,用新的方式团结妇女,用新的业绩凝聚妇女;当好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妇女群众的联络员、服务员;切实增强双五能力建设,即不断提高妇联组织团结动员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能力、引领妇女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能力、开展妇女合作交流的能力、自身创新发展的能力;增强妇女干部服务大局的能力、服务妇女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协调的能力。把妇女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在服务妇女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塑造妇女干部的良好形象。

三、活动步骤

本次活动采取自学、集中学习、专题讲座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分阶段、分层次进行。

1、动员教育阶段(3月4月)。

一是按照市妇联的实施意见,制定下发《关于开展打造学习型妇女组织,培养学习型妇女干部活动的实施方案》。

二是各级妇女组织结合各自的实际,制定学习计划,建立学习考核机制,形成督学、助学、互学、导学相结合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是开展学习讨论,动员发动。围绕打造学习型妇女组织,培养学习型妇女干部活动主题,开展交流思想、寻找差距的座谈讨论,进一步提高认识。

2、组织学习和实践阶段(5月11月)。

一是开展妇女干部读书自学活动。组织各级妇女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妇女理论、妇女工作业务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业务工作水平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学习现代管理学和领导科学知识,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学习修身养性方面的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学习办公自动化和网络知识,提高行政效率为主要内容的五学活动。按照市妇联确定的学习主题和推荐的书目,组织妇干自学,并通过撰写学习心得、读书报告会、知识竞赛、辩论会等形式引导妇女干部进行学习,争做文明女性、诚信女性、知识女性。

二是开展专题讲座。请有关方面的专业人士进行女性心理健康、文明礼仪、健康保健、文秘、档案管理、公文写作等专题讲座和辅导。

三是举办妇女干部培训班。利用县乡党校、妇女学校等,举办专兼职妇女干部培训班,并组织外出学习、观摩活动。

3、总结阶段(12月)

各级妇女组织要全面总结活动开展情况,并在12月20日前上报活动总结。县妇联对各乡镇、各单位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检查。

四、活动要求

打造学习型妇女组织,培养学习型妇女干部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妇女干部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工作能力的关键环节。

1、思想认识到位。学习是妇女组织适应新形势,适应新挑战,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和妇女干部成长进步的迫切需要。学习不仅是一种精神追求和思想境界,而且是一种首要的能力素质,是21世纪人们生存发展的基本需要,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各级妇女组织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站在促学习、推工作、求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此项活动的重要意义,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学习取得实效。

联通培训总结篇6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富民兴国的战略决策,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要的农民致富工程。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门会议,总结交流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部署今后的工作任务,我们坚决拥护并将认真贯彻落实。

我们镇现有**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每年需要实行劳动力培训转移的人数为300人左右。为了切实将这一项富民工程落到实处,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今后的工作。

第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我们将成立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副组长由政工书记、组织委员担任;成员由社保助理、人事助理、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站站长、成教校长组成,确保有专人负责,有培训阵地,有活动经费。

第二,定期开展培训工作。根据我镇农村劳动力资源和现有的培训资源状况,结合各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劳动力的数量、文化素质、技能、就业需求等情况,我们将充分利用现有成人教育资源,制订具体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工作,全面落实培训专业设置、培训时间安排、培训场地安排、培训师资配置等,采取点面结合、长短班结合、理论讲授与实际操作结合等形式,确保培训质量。培训地点原则上安排在镇成人校。

第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一是建立目标责任制,把劳动力培训转移任务列入本镇部门年度工作实绩的考核内容,并与奖金挂钩。二是建立定期报告制度。要求各村、各单位于每季度第一个月10日前,将上季度培训转移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向镇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三是建立信息通报制度。领导组办公室及时将搜集的用人信息、技术需要信息、劳务输出信息向各村通报。四是建立联络员制度。各村、各单位指定一名联络员,负责本村、本单位培训转移工作中具体情况的收集、联络工作。五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总结研究培训转移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采取新举措,研究新思路应对新情况。六是建立评比奖惩制度。镇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对相关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做到奖惩分明。

第四,做好培训成果转化。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能使培训对象尽快转移。镇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已参加培训人员的就业指导工作,能在本地就业的,组织、帮助他们实现就地就近转移,需要外出就业的,或者需要出国劳务的,加强与职业介绍服务等中介机构联系,帮助他们实现出国劳务的愿望。镇工办、劳动保障服务站和相关职能部门将把参加培训人员纳入劳动力资源库,实现微机管理,并与上级劳动部门联网,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培训成果转化。

联通培训总结篇7

全市117个村(居)委会实现各与1家或以上的企业建立结对帮扶劳务合作关系;对有转移就业愿望、有劳动能力的农业富余劳动力登记率达100%;农村贫困家庭至少转移就业1人;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农业富余劳动力培训率达100%,培训后就业率达70%以上,转移就业的年回流率不高于10%,力求“培训一人、转移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提高一家收入”。至2010年,全市每年免费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5000人以上,实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4000人以上。

二、工作措施

(一)开展全市农业富余劳动力普查和村企结对工作。

1.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普查工作。由市农业局(扶贫办)牵头,各镇政府、沙坪街道办具体抓落实,市劳动保障局、公安局、民政局等部门协助组织对全市各行政村(居)委会农业富余劳动力普查登记工作。农业富余劳动力和农村新成长劳动力的统计数据实行实名制,并导入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内,每季度进行一次数据变动调校,力求准确掌握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动态变化情况。

2.确定“千企扶千村”就业工程结对企业。由市劳动保障局牵头,市经贸局、外经贸局、工商局、台湾事务局、妇联、团市委等有关职能部门具体组织,联系有关协会、商会等相关机构,选择我市管理规范、用工数量大、效益较好的优势企业,确定“千企扶千村”就业工程结对企业,建立企业用工电脑数据库。

3.组织签约结对。各镇(街)要切实动员和组织所有村参与“千企扶千村”就业工程,全市117条行政村(居)委会与146家以上规模企业建立劳务合作关系,并签定劳务合作协议书,建立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与企业用工关系。农业富余劳动力较多的村和用工需求量大的企业,可选择一对多结对形式签约。

4.对口帮扶。企业每月定期把招聘信息传送到结对村,优先录用结对村农业富余劳动力。企业招聘信息同时送交企业所属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备案登记,并在人力资源市场免费向社会公开。结对村根据企业招聘信息,及时在本村公布,组织本村农业富余劳动力应聘,优先把本村农业富余劳动力输送到结对企业就业。对未符合企业岗位职业素质要求的农业富余劳动力,动员其参加相应的免费职业培训,尽快实现竞争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较多的村,也可把本村农业富余劳动力推荐到“千企扶千村”的其它企业就业。

(二)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登记制度。凡在法定年龄内、身体健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本市户籍农民,由户籍所在地的镇(街)劳动保障事务所进行就业登记,并核发城乡居民统一的《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各镇(街)劳动保障事务所要设立农民就业培训动态工作台账,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就业统计制度,就业备案登记按月统计上报。

(三)实行农民就业登记备案制度。用人单位招用农民或农民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的,应到当地基层劳动保障所办理就业登记备案。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和村(居)委会要加强跟踪服务,定期开展调查,及时掌握本辖区农民转移就业情况,并录入电脑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工作台账。

(四)建立农民就业服务制度。建立起以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工资指导价位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服务制度,为农民求职择业提供多样化就业服务。各镇(街)、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要建立起以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鉴定申报、档案管理、劳动保障事务、社会保险接续为主要内容的“一站式”就业服务,免费为农民提供推荐就业服务。村(居)委会设立就业联络工作站,指定1人为就业联络员,负责农民转移就业的宣传、报名、推荐就业和统计上报工作。就业联络员可由妇女主任或其他村委会干部、团支部书记兼任。

(五)加强村(居)委会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把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远程招聘系统、职业培训基地建设纳入市电子政务专网和职业教育建设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镇(街)一级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各村(居)委会要充分利用农村基层党员远程教育和信息直通车网络,把人力资源市场的招聘信息和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向农民宣传。20*年,各镇(街)要依托市电子政务专网平台,完善覆盖到各村(居)委会的信息网络建设。

(六)完善农民就业服务维权机制。市劳动保障局要会同市工商局、公安局、总工会等部门,定期开展劳动用工监督检查,督促用人单位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时与录用的农民签订劳动合同,依时发放劳动报酬,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落实城乡平等就业制度。重点查处不与劳动者签合同、克扣拖欠工资、不办理社保、违法超时加班等损害农民工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工就业合法权益。市司法局要及时为农民工维权提供法律援助。

(七)加强农民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1.依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训阵地,加快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要充分发挥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主导作用,每年下达相应农民培训目标任务,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结合“千企扶千村”就业工程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式”培训和企校合作培训,满足企业用工需要,稳定农民就业。

2.建立农民转移就业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加快建立我市的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配套相应设备设施,为我市培养各类急需技能人才。农村劳动力比重大,转移就业任务重的镇(街),可利用条件具备的办学资源,建立一所镇级职业培训点,满足农民就近就地接受职业培训的需求。

3.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坚持培训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与就业相结合。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优先列为农民定点职业培训机构,承担“千企扶千村”就业工程的培训任务。对本地初、高中应届毕业未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缺乏就业技能的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市劳动保障局、教育局要及时组织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对个人自愿报名参加特种作业安全培训的农民,由市安全生产监管局核定免收纳入市财政的各项考核发证费。对已就业、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可组织其参加高级以上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就业能力。

4.开展相关政策法规和公民道德规范培训。各级培训机构,要加强对转移就业的农民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培训,增强遵纪守法和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和文明意识。

三、建立“千企扶千村”就业工程扶持激励机制

(一)实行一次性免费职业培训鉴定优惠政策。

1.对已办理就业登记、有参加职业培训愿望的农民,给予一次性免费职业培训、鉴定补贴及培训期间伙食、交通补助。

2.对用人单位新招用农民,经组织参加上岗前培训,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每培训1人,给予用人单位一次性100元岗位培训补贴;对参加技能鉴定并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技能证书的农民,给予一次性技能鉴定补贴。

3.对已就业并参加高级工、技师以上职业培训的农民工,经培训考核合格,给予每人一次性高技能培训补贴。

4.职业培训、岗位培训、高技能培训、智力扶贫培训、创业培训、技能鉴定和伙食、交通补贴标准,由市财政局确定和支付。

(二)建立劳务输出激励机制。对村(居)委会组织介绍农民实现就业、并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每成功推荐1名农民就业,由用人单位所在地镇(街)财政给予村(居)委会一次性100元推荐就业服务补助。就业服务补助要根据各镇(街)年度农民转移就业绩效考评情况,用于奖励完成当年农民转移就业工作任务的村干部,并对突出贡献的就业联络员给予重点奖励。对完成当年本村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的就业联络员,可在就业服务补助资金中安排每月50元给予年度绩效津贴。

(三)引导企业承担用人培训责任。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给予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的优惠政策,落实企业对农民就业培训的投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设备等优势,结合用工岗位要求,积极开展农民就业培训,所需经费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中列支。企业可按职工工资总额2.5%的比例提取教育培训经费,列入成本开支。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的企业,市财政可依法对其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实行统筹。

(四)以上扶持政策有效期从20*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

四、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千企扶千村”就业工程顺利实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为农民就业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市、镇(街)两级财政要进一步调整财政结构支出,加大投入,把“千企扶千村”就业工程解决农民就业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安排,设立农民就业专项资金,保障政策及时兑现。农民就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民工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补贴、智力扶贫补贴、创业培训补贴、推荐就业服务补助、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新增培训项目设备设施补助和农民就业宣传、表彰等工作。市本级财政每年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专项资金,对市直用人单位及各镇(街)完成“千企扶千村”就业工程目标任务,职业培训综合基地建设、新增培训项目、农民就业服务、考核表彰等给予补助、补贴。

(二)加强资金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市财政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的管理,规范资金使用范围,专款专用,确保资金运行安全有效。市劳动保障局、农业局和财政局要发挥各自职能作用,按现行专项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加强对市农民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五、加强领导,建立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农民就业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建立以市府办、市委宣传部、市劳动保障局、农业局(扶贫办)、经贸局、外经贸局、工商局、财政局、教育局、公安局、信息产业局、民政局、台湾事务局、地税局、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等部门参加的市“千企扶千村”就业工程联席会议制度,负责领导和协调就业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劳动保障局(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指定1名领导为联络员)。各镇(街)要大力推进本地区“千企扶千村”就业工程实施,并指定1名镇(街)领导和村(居)干部负责“千企扶千村”就业工程工作。

(二)建立层级工作责任制。市政府与各镇(街)建立工作责任制,市政府每年将农民就业和实施“千企扶千村”就业工程的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各镇(街),并纳入全市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各镇(街)、村(居)委会要相应建立“千企扶千村”就业工程层级责任制,把统筹城乡就业和促进农民就业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民就业工作协调机制,把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实行层级管理,确保工作落实。

(三)明确部门职责,联合推动。市劳动保障局主要负责“千企扶千村”就业工程规划组织实施工作。做好企业用工需求信息收集统计工作,组织实施农民免费职业培训,提升培训就业率;加大农民就业维权和社会保障工作力度,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兑现农民工社会保险政策,确保农民工依法平等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负责全市“千企扶千村”就业工程统计上报工作。

市农业局(扶贫办)主要负责组织全市农业富余劳动力情况普查登记工作,提出117条村(居)委会具体名单和农业富余劳动力人力资源情况(名单和情况报市劳动保障局),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资源数据库。重点组织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免费培训,加快转移就业。

市经贸局、外经贸局、台湾事务局、工商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协助市劳动保障局开展全市企业用工需求调查,并结合我市村(居)委会分布情况,提供结对企业名单。落实企业招聘联络员具体名单,引导新增企业与村结对。

市财政局主要负责“千企扶千村”就业工程各项工作专项资金预算和安排保障经费的落实。

市委宣传部主要负责设立农民转移就业公益广告,大力做好农民免费培训等就业优惠政策、“千企扶千村”就业工程各项宣传报道工作,并组织做好农民就业、自主创业典型宣传,营造农民转移就业良好社会氛围。

市教育局主要负责配合市劳动保障局利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资源,组织应届未能升上高一级学校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确保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尽快实现就业,配合做好农民就业有关政策宣传和就业指导工作。

市公安局主要负责核定本市农业户籍劳动适龄人口基数,为“千企扶千村”就业工程提供统计数据。

市信息产业局主要负责把人力资源市场网络建设纳入全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建设,优先把人力资源市场网络延伸到镇(街)、村(居)委会,方便农民就地就近查询企业招聘信息,为全市各村(居)委会配备必要的电脑等设备设施。

市民政局主要配合做好各村(居)委会家庭劳动力普查登记工作。市地税局负责协助市劳动保障局做好企业招用进城务工农民参加社会保险征缴和征缴人数统计工作。

总工会主要负责跟踪“千企扶千村”就业工程实现就业农民参加工会情况,协助做好农民权益保障工作,为农民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帮助,协调解决农民权益保障突出问题。

团市委主要负责通过村基层团组织配合做好组织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各村青年富余劳动力参加“千企扶千村”就业工程。

市妇联主要负责组织动员各村(居)委会妇女主任兼任“千企扶千村”就业服务联络员,招聘信息,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就业指导,动员本村农业富余劳动力应聘就业,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协助做好农村妇女就业权益保障工作。

(四)建立健全跟踪服务制度。市劳动保障局、农业局、经贸局要定期对结对企业和村进行回访,听取企业意见,并加强联系沟通,定期交流,反馈村、企业和农民就业意见,帮助结对企业和村解决劳务合作实际问题,推动“千企扶千村”就业工程顺利实施。扶贫办重点跟踪农村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情况。

(五)建立统计报告制度。各村(居)委会于每月3号前将本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报所属镇(街),各镇(街)于每月6号前报市劳动保障局汇总后于每月10号前综合上报江门市劳动保障局(统计表另行下发)。各村(居)委会输送到我市企业就业人数,均纳入“千企扶千村”就业工程统计人数,并提供个人就业的工资收入、劳动合同等相关证明材料备查。

联通培训总结篇8

关键词:电网企业;培训;教育;职业生涯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2-0075-02

引言

在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开启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

2015年初,刘振亚董事长在国家电网公司2015年“两会”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必须牢牢抓住的战略机遇期。要深化“两个转变”,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实现电网发展现代化;加快建设法治企业和国际化企业,确保“三集五大”体系高效运转,实现公司治理现代化,到2020年全面建成“一三优”现代公司、实现“两个一流”奋斗目标。

要实现国家电网公司“一强三优”、“两个一流”奋斗目标,就必须强化队伍建设,而抓队伍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做好培训工作。如何开展培训创新,强化培训对队伍建设的支撑作用,何以借鉴“互联网+”的理念,将“大培训”与队伍建设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构建培训新概念,促进公司培训工作提质增效。

一、“大培训+”理念的构建

1.“培训”的概念

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行为,它不同于教育,其受众是企事业单位的员工或即将成为员工的人员,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正确思维认知、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企业开展培训的原因来源于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实施的需求、来源于企业管理模式转变和组织结构的再造需求、来源于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的需要、来源于对员工能力提升的需求。

2.“大培训”的概念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深入推进“两个转变”,公司提出了“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科学发展的工作方针,以“三集五大”管理为主要标志的管理模式改革,对培训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按照“四化”要求,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构筑“大培训”格局,以国网技术学院及其四所分院为代表的国网“大培训”体系已经构成。“大培训”体系采取统一的规范、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资源、统一的师资、统一的计划方式开展国家电网公司内新员工和高级技能人才培训。陕西省电力公司也结合自身情况,开展了以陕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为主和地市公司培训中心为分中心的“大培训”体系建设,开展了统一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统一的师资队伍建设、统一的培训项目体系建设,基本构筑了省级公司的“大培训”体系。

3.“大培训+”的概念

如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的发展正在改变的各行各业的发展路径,“互联网+”引发出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互联网+”就是将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结合,构成一种新的业界模式。互联网+金融,形成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形成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培训,形成互联网培训等等。借用“互联网+”的理念,将企业培训绑上互联网的思维,将培训与各项工作相结合,建立“大培训+”工作理念,通过培训促进各项工作质量提升,从而提高培训在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中的作用。

4.推动“大培训+”的理念落地

一个企业提升战斗力的关键在于专业管理和队伍建设,队伍建设在于关注员工成长。国家电网公司制定的“三抓一创”工作思路中明确:抓队伍,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为突破口,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

“三集五大”体系的全面建成是一次重大的生产关系调整,公司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工作流程均发生重大变革。公司的快速发展对人员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所以公司提出构建“四级四类”人才体系(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四级四类人才是指:人才分级:部级、国网公司级、省公司级、地市公司级;人才分类: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人才称号:科技领军人才、专业领军人才、优秀专家人才、优秀专家人才后备),不断完善人才后备梯队建设,打造一支适应并推动公司发展的高素质员工队伍。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讲,就是从注重“事务”管理转变为注重“人”的发展,切实将人力作为核心资源,以“人”为中心,寻求“人”与“事务”相互适应的契合点,实现“人”的发展与企业发展的有机统一。

结合公司发展与员工成长,应用“大培训+”助推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强化公司“四级四类”人才体系建设,完善员工发展“三个通道”(职务、职级、成才),转变员工“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达到提升员工素质,促进公司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二、“大培训+”助推员工职业生涯发展

开展“四级四类”人才体系建设,构建员工职业发展“三个通道”,促进员工成长成才,主要从鼓励员工参与更高层次学历教育、职业取证、职称评定、技能鉴定、人才晋升等方面着手。围绕员工成长中的各种晋级考试、评审等准备工作,将原本由员工个人提交的资料、复习等准备工作,改变为由相应层级的培训机构组织培训,提升员工职业素质,提高员工提交材料质量,提高考试通过率,夯实员工晋级基础。

1.员工学历提升

针对员工学历提升,以助推员工入学进门槛为目标,在公司培训中心集中组织开展核心考试课程、科目的培训辅导,提高员工入学成绩;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引入网络大学等低门槛教育机构,提高员工入学率;在员工取得学历提升后,强化正向激励,确保员工学历提升落实。

2.专业技术资格提升

针对专业技术资格提升,以帮助员工提升材料质量,通过英语、计算机考试为目标,按照不同层级,由公司培训中心和分中心组织英语、计算机考前辅导班,强化考试通过率;围绕员工专业论文写作薄弱环节,组织培训中心教师到基层单位开展巡回培训,提升员工工作总结、论文撰写水平;在员工专业技术资格获得晋级时,应用正向激励,推动员工素质提升。

3.专业技能等级提升

针对专业技能等级提升,以帮助提升员工技能为核心,通过“师带徒”的培训方式,确保员工技能稳步提升;组织技能考前辅导班,提高员工技能等级考试通过率;围绕各种各专业的技能竞赛,强化赛前培训,提升员工竞赛成绩,为员工取得各项技能称号、成为技术能手奠定基础。

4.各类人才选拔

针对各类人才选拔,以帮助员工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建O员工发展“三个通道”,开展专业管理培训和技术技能培训,强化员工职业素养提升,促进员工职务、职级晋升;开展各级各类人才选拔前辅导,助推员工成才晋级,构建公司优秀专家人才队伍,为公司业绩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国网电网公司.国网电网公司企业文化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 徐芳.培训与开发理论及技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 刘振亚.坚持改革创新 深化“两个转变” 为全面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而奋斗[R].北京,2015.

[4] 卓洪树.在2015年人力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西安,2015.

Practice of "big training" concept in Grid Enterprises

GUO Huai-de,WANG Rong,BAI Ya-wei,WU Xing-min

(Xi'an Electric Power College,Xi'an 710032,China)

Abstract:The basic concepts of "training","focus on talent system construction of four level Four Class",proposed a "combination of training and employee occupation career development,from education,occupation forensics,job classification,skills identification,talent promotion training,boost employee occupation career development,implementation" training "concept landing.

上一篇: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实习人员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