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0-05 22:08:02

联通培训心得体会

联通培训心得体会篇1

一、立足实际 着眼需求

培训基地的想法首先来源于互联社区的发展及需求。互联社区不是居委会电子化,而是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起社区信息平台,联通社区居民、联通地方政府、联通电子商务和居民需要的公共服务系统,在沟通、共享、共建、共治的基础上,化解社区矛盾和纠纷,实现社区参与和信息资源共享,为居民提供便利、实用、安全、充分的公共服务和商务服务,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互联社区自2006年开始在宁波市北岸琴森社区试点以来,已经走过了近四个年头。在受到肯定的同时,互联社区也发现,老年人、家庭主妇和小朋友们如今已成为社区上网的主体,是互联社区最基本的受众。老人们关心社区组织什么活动,发放什么物品,最近有什么国家和政府的最新政策;家庭业主们则想了解物业在网上什么信息,什么时候要交物业费、水电费,什么时候要给植物喷农药水;小朋友们到了暑假最想去的地方就是社区活动室,因为他们能在社区工作者的安排和指导下玩各种游戏,参加各种活动。有很多社区居民通过互联社区认识了对门的邻居,了解到社区的动态。但是,互联社区也发现在社区中能使用电脑并上网的居民只是一部分,大多数老年人及家庭主妇都不会用电脑,也不会上网,因此也就无法通过互联社区来了解政府、社区及物业的信息和动态,更无法通过互联网来增加他们的生活乐趣。

互联社区还特别了解到,社区老年群体中大部分是空巢老人。据民政部统计,目前我国老龄人口约有1.69亿,40%是空巢老人,个别城区空巢老人家庭已达到80%以上。36%的空巢老人精神生活贫乏,精神得不到慰藉,整天闷在家里,除了与老伴唠叨几句,和外界接触机会不多,需要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来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怎样才能让互联社区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怎样才能让空巢老人接触新兴事物,打开心门,生活得更开心?经过调查,互联社区提出了建立互联社区培训基地的想法,很快得到了社区的认可和欢迎。

二、具体做法

第一,以各社区为主,互联社区提供培训技术支持。互联社区培训基地的培训活动是在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下进行的,由社区宣传发动,组织社区内对电脑上网培训有兴趣的居民来听课,并提供场地及相关硬件设施(投影仪、电脑等),互联社区根据社区及居民的需求编写教材、安排专业老师授课。

第二,培训对象以社区居民为主,特别是电脑基础知识较弱的老年人及家庭主妇,每班20人左右。互联社区培训基地在确定开办宗旨后,工作人员首先针对各个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培训基地策划书,并在社区工作者中确定一位负责开展互联社区培训基地的联系人,一起联系协商,最终确定场地、时间、人数等细节。

第三,培训人员及课程安排。互联社区一般会安排三个人组成一个小团队,一位联系人,一位专业老师,还有一位辅导员。培训方式有集中授课、现场演示、重点辅导等。从最简单的操作入手,如键盘、鼠标的操作,输入法,网页浏览等。针对老年人接受慢、基础差的特点,每教一课,就让老年人尽快操作,并手把手地教授。这种教学方式互动性强,也更能创造学习的氛围。互联社区曾在宁波市鄞州区中河街道的东湖社区开过一期关于照片处理的培训课程,大家十分有兴趣,学会了图片截取加亮等操作后,又纷纷提问如何美化背景、如何拼接照片等问题,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第四,培训场地及时间安排。大部分老年人出行不方便,加上天气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互联社区的培训就采取流动的办法,把培训场地安排在社区内,让居民们能在家门口就可以完成培训课程。另外,有很多老年人在下午三点半以后就要接在幼儿园上学的孙子孙女,也有很多老人要回去准备晚饭,所以时间安排上以居民的方便为出发点,充分兼顾到老年人的生活规律。

第五,培训的宗旨是快乐地学习。很多老人一开始不好意思,有了问题也不问,听不懂也不说。专业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就尽量仔细耐心,操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从不着急,不厌其烦地重复演示,鼓励他们大胆上台演示。在互联社区培训团队不断努力下,老人们渐渐精神放松了,在学习中也体会到了快乐。一位王姓老人从第一期到最后一期积极参加,每次上课都认真笔记。后来我们得知,他儿子还是宁波某银行的软件工程师。培训基地工作人员好奇地问他,儿子这么专业,还用到我们这里上课吗?他表示喜欢到这里来听课,一是离家近,走几步路就到了;二是喜欢这里的氛围,老师教得好;三是儿子很忙,根本不可能这么仔细地教他。

第六,培训进家庭。社区居民使用电脑碰到问题都会来咨询,有些老人一再要求工作人员到他家里去。在征得居委会同意后,互联社区培训基地的团队成员经常上门服务,为居民家里的电脑作维修和维护。如汪董社区有位老人的电脑浏览器出了问题,在培训基地他虽然学会了简单的浏览操作,但是不会解决突发问题。培训基地工作人员知道后,当天的培训课程结束便特地来到老人家,顺利解决了问题。

三、培训效果

互联社区培训基地从2009年10月开始策划,11月正式走进社区,率先在东湖社区开展,得到了社区的肯定以及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拉开了培训基地的帷幕。互联社区趁热打铁,在其它社区陆续开展。截止目前,互联社区培训基地已经举办了30期,培训了100余人,其中老人占80%以上。互联社区的培训取得了显著效果。

首先,社区居民学会了使用电脑和上网,尤其是学会了浏览互联社区网页以及在互联社区论坛发帖回帖等。互联社区的忠实网友多了,点击率增加了,利用率也高了,影响力也大了。一位网名为“沁含”的网友在参加完网络培训课程后,就爱上了逛互联社区论坛,积极发帖。因为掌握了论坛的发帖技能,社区居民就能够通过这样一块园地自由交流,互联社区网站以及论坛的人气也更高了。

其次,社区、物业跟居民的交流更多了,工作更好做了。互联社区是社区和物业工作的网上体现,互联社区的人气高了,说明居民参与社区生活的积极性提高了。有些老人原来不知道社区还有专门的网站,现在不但知道而且会使用了,社区动态一目了然。据不完全统计,培训前跟培训后相比,有些社区网上浏览量提高了三倍以上。大闸社区的负责人周主任颇有感触地说:“互联社区不但给我们搭建了一个网上平台,而且极大地帮助了我们的工作。”

第三,丰富了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生活,促进了邻里和谐。互联社区培训基地不但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电脑知识的平台,同时也搭建了一个邻里之间相互认识、聊天交友的平台。每次培训很多老人总会提早到场,聊得热火朝天,几次培训课下来,就像老朋友一样熟络,彼此还相约一起参加社区组织的老年合唱队,老年舞蹈队等等,改变了过去居民“相见不相识”的状况。从某种角度说,互联社区不但是一个便民网站,更是关注民生、缓解社会矛盾的平台。无论是社区与居民,互联社区与居民,还是互联社区与社区之间,都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一位年过七十的妇产科专家,退休后被医院聘为主治医师,可是不会打字,每次由护士代打总觉得麻烦。所以,她来上课后听得特别认真,老花眼镜再加放大镜。学会了打“阿莫西林”“头孢”等医学专用词以后,她像小孩一样开心,拉着我们的手说:“你们的课上得太好了,我感觉很有用,很开心。”

四、推陈出新 持续发展

互联社区培训基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发展后,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各个社区的、公益性及需求性并重的能长久开展的方案。

首先,互联社区培训基地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扩大受众面,让更多居民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互联社区将制定相应的达标要求,使大多数社区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成为电脑使用和上网达标社区。

其次,随着培训的深入,根据居民们的多方面需求,互联社区在和社区沟通后,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增加更多的培训内容,比如投资理财、美容养生等项目。

再次,培训基地还将不断完善培训团队,提高培训老师自身的素养和能力,以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联通培训心得体会篇2

一、当前我市妇女教育与培训工作情况及初步成效

我们把提高妇女素质、激发妇女创造活力,作为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坚持三个面向,开展三类妇女教育培训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坚持面向基层妇联和妇女干部,开展女干部综合能力教育。在全市女干部中开展了“大培训、大提高、大展示”活动。在市妇联机关,围绕建立学习型组织,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岗位读书活动和“创文明机关,做妇女表率”竞赛活动,教育引导妇联干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在镇、街道妇联中开展以“班子自身建设好,围绕中心服务好,宣传教育效果好,妇儿权益维护好,机制创新管理好”为主要内容的五好镇(街道)妇联竞赛活动;在村(企业)妇代会中开展“五好、五有”示范妇代会建设;在社区妇联中开展“争创巾帼文明社区、争当社区文明女性”活动。通过分层分类的竞赛活动,活跃基层妇女工作,增强各级妇联组织的活力,促进妇女工作的全面开展。据统计,近三年共举办各类妇女干部培训班135期,累计培训妇女干部12650人次。其中,溪口镇妇联实施的《请基层妇女干部到镇里来轮流当班》的培训模式,得到了全国妇联的肯定,《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予以宣传推广。

二是坚持面向城乡妇女,开展妇女实用知识教育。针对城乡妇女不同特点和需求,重点加强三项培训。强化科技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的科技致富能力。成立了“巾帼”创业指导中心、农村妇女科技指导中心、农村妇女专业技术协会、“七彩巧妇”俱乐部等,并通过实施“巾帼农业科技接力”、“巾帼创业”等行动,举办女性创业实践培训班,创业女性成果展示,女性创业系列论坛等,开展了农村妇女的素质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近三年来,全市共有15000多名妇女接受了农业新技术培训,有2500多名妇女进入了农函大学习,有353名妇女获得农民技术员职称,发展以妇女为主的专业户、示范户310个,涌现出种植、养殖女能手650人。强化岗位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城镇广大妇女的综合素质。在广大城镇妇女中开展了“赛勤奋学习,比知识水平;赛一岗多能,比技术创新;赛诚信服务,比承诺质量;赛优化管理,比经济效益”的“四赛四比”主题活动,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竞赛活动、“最佳女导游”竞选、行业标兵评选活动等,引导广大城镇女工岗位建功,岗位成才,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素质劳动者。强化妇女典型示范效应教育培训,在广大城乡妇女中形成了“学有榜样,比有目标,赶有方向”的良好氛围。全市各级妇联组织不断探索新的活动载体,努力发挥妇女典型的示范辐射效应,结合形势发展组建不同类型的女性先进事迹报告团,通过新闻媒体开展优秀妇女典型大家评活动,围绕农业新品种推广主题开展农产品精品竞赛,举办女能手优质产品和技能技巧展示会等,既形成了全社会关心妇女发展的舆论环境,又激发起基层妇女积极参与经济建设的蓬勃热情。目前,我市有全国级先进11人,省级先进个人30人,并涌现了不少女性法人企业,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我市妇女敢创业创大业的风采。

三是坚持面向流动人口妇女,开展流动人口妇女素质教育。为提高外来妇女劳动力的素质,使她们尽快融入奉化经济社会发展,全市各级妇联在深入各类流动妇女群体中调研的基础上,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措施。通过成立了我市首家外来妇女组织(力邦社区妇联)、宁波市首个外来务工女性维权站(力邦社区女子维权站)、全省首家民族妇女之家(奉化市民族妇女之家)等三种组织模式的建立,畅通了外来妇女群体利益诉求的渠道,实现了自我管理的目标,为更好地团结、凝聚外来妇女共同打造平安奉化,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组织保障。同时,我们还在外来妇女中开展了“唱响时代主旋律、展示巾帼新市民风采”巾帼服务月活动,推出了“巾帼新市民”学习行动、文明行动、维权行动和展示行动。通过举行“融入宁波大文化,做好巾帼新市民”知识讲座和模特知识培训班;组织巾帼先锋队开展“法律服务、健康服务”社区行活动;开设“流动法制课堂”,开展“巾帼十佳新市民”、“十佳新女性”等评选表彰活动等,先后为罗蒙集团、力邦社区、波导公司等单位的近万名外来妇女提供法律、健康等知识培训,提高外来妇女的整体素质。

三、当前我市妇女教育与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现阶段我市妇女的素质和能力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战略还不相适应,妇女对发展资源的占有与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新要求还不相适应,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与构建和谐社会提出的新任务还不相适应。我市妇女教育培训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妇女教育培训普及面还不够广泛。虽然各级妇联和教育、科技、劳动、农业等相关部门千方百计为广大妇女教育培训提供服务,但由于城乡妇女人多面广,且文化层次及经济发展程度参差不齐,教育培训条件环境差别很大,目前,其接受教育培训的普及面相对不够广泛,甚至还存在着一些教育死角。

二是妇女教育培训经费缺乏。由于专项教育经费有限,开展培训教育所需的经费难以得到保障,限制了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三是缺乏有效的妇女教育与培训工作机制约束。妇女教育培训牵涉面广,妇联、教育、科技、劳动、农业都担负着相应的教育职责,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影响了各种教育资源的充分整合及合力的形成。尤其在农村,由于缺乏培训的基础条件和资源、许多农村妇女技能培训多是短期行为,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更缺少长效的激励机制,这一些问题都影响到农村妇女教育与培训的提高。

四、新形势下妇女教育与培训工作对策与建议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妇联组织如何找准提高妇女素质的着力点,如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及长效性。我们认为妇联组织应该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从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以科学辩证的思维不断创新妇女教育工作的内容、机制和方法,全面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推动城乡妇女的统筹发展。

一要明确妇女教育的目标。新时期妇女教育培训的目标是以培养女性“四有”、“四自”精神、全面提高妇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为目的,使广大女性全面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从而推动城乡的统筹发展。

二要改进教育方法。在长期的妇女工作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与面临的新形势相比,妇女教育存在着方法手段陈旧、滞后的问题。要增强妇女教育的实际效果,必须确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群众观,从妇女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改进现有的教育方法。要由“声势型”向“实效型”转变,“单纯灌输型”向寓教于乐、寓教于文的“渗透型”转变。通过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妇女在参与中得到了教育和提高。

三要创新培训教育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妇女教育工作关键要从促进妇女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高度来赋予全新的教育内涵。认为应该从四方面来丰富教育内容。即要用发展的理念丰富教育内容。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是促进城乡妇女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我们要牢固树立发展的理念,把提高妇女创新创业创造能力作为妇女教育工作的重点,以“女性素质工程”为抓手,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抓培训,拓市场,优服务,引导妇女积极参与大学习、大教育、大培训,进一步提高知识女性的科技创新能力、农村妇女的科技致富能力、下岗失业妇女和农村妇女的创业和再就业能力,以妇联特有的优势打造城乡妇女创新创业的品牌。要用先进的典型深化教育内容。妇女身边的典型看得见、摸得着,可学性强,对妇女群众的教育最有说服力、影响力。因此,妇女教育工作要针对不同妇女群体,在她们中分别培养和树立一批女性典型,以此来深化教育内容,带动影响妇女群众,使广大妇女群众学到了先进,受到了教育。要用真诚的关爱充实教育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加强妇女教育培训工作必须从妇女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出发,为她们提供积极到位的服务,用真诚的关爱温暖她们的心,真正代表、维护和实现好妇女群众的利益。

联通培训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干部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2.039

1 引言

2015年3月5日,“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李克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并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十三五”建议也提出,要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一场名为“互联网+”的浪潮席卷中华大地。而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某种领域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商品和服务都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围绕终端用户的需求进行设计,并根据用户反馈,及时调整和做出回应。

建设高素质、高水平干部队伍的根本途径之一就是依托干部教育培训。2015年10月14日颁布实施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首次以法规形式把网络培训明确为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之一,但从目前来看,学术界对干部教育培训的研究多集中于学校内部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互联网思维下的干部教育培训只是与互联网的简单相加,而非融合,忽视了其真正价值,也就是与学员这一终端主体的关联互动。而从互联网思维来探讨对干部教育培训问题的研究也更为鲜见。因此,文章立足互联网思维,着眼于干部教育培训的改革创新应更多运用信息技术的力量,积极培育用户思维、平台思维、迭代思维、社会化思维、跨界思维和大数据思维,将互联网思维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深度融合,并产生融合的倍增效应,进一步深化培训改革、全面提高干部培训质量,切实有效地打造一支精湛的干部队伍。

2 互联网思维下干部教育培训的变革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手机端即时通信使用率为91.2%,并保持稳步增长趋势。任何行业都通过互联网思维引入了新变量―用户。

近年来,网络培训在干部教育培训领域也发展迅猛。中组部2012年9月正式开通了中国干部网络学院,截至2015年10月底,学员覆盖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司局级干部、中管金融企业和中管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等3万人。总计上线590门课程,累计访问量达2.5亿万次,平均每天23万次。因此,新形势下的干部教育培训将发生教育思维的改变,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等重大变革,同时也为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了创新空间。

2.1 技术驱动将成为干部教育培训变革的强大动力

互联网正逐步改变和颠覆着当代人们的生活及工作方式,而在现代信息技术的驱动下,传统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已然被打破,既表现在其时空界限上,又体现在干部学习的能动性方面,更使得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变得极其丰富。因此,干部教育培训将面临深刻且彻底的变革,从教育形式、学习方式到干部教育培训的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革新等等方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平台模式,将成为干部教育培训变革的重要载体,更能使学习途径多样化、学习课程丰富化、学习成本最低化。

2.2 移动性学习将成为干部教育培训变革的必然趋势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兴于大型企业培训需求,盛于互联网在线教育的发展。相比过去,单一终端的时代已经过去,多终端时代已经到来,在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电视机、U盘甚至在游戏机上都能开展移动学习,不仅可以在线学,还能离线学。所有终端一旦连接到网络,学习过程、学习内容、测试结果等信息都能迅速同步,或在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将学习任务划分为微型活动,通过零碎时间进行学习,使“精读式”学习逐渐被“快餐式”学习取代。移动学习正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也必将成为干部教育培训的现实选择。

2.3 培训灵活化将成为干部教育培训变革的有效选择

传统的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单一,体制僵化,主要采取面授式教学,以课堂灌输型为主。而在互联网思维下,网络学习(Electronic Learning)将用大数据和在线来引导教育培训,并汇聚了庞大的数据、文献、教学资源等,形成了一个集合知识和智慧等为一体的资源库。互联网使得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互动”、“互助”、“互评”这“三互”机制成为现实,促使干部终生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交互式学习,实现培训需求分析和评估。

2.4 混合式培训将成为干部教育培训变革的迫切需求

互联网思维下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打破了时空界限,单纯依靠以面授式为主的教育培训模式已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教学需求。传统教学模式必然要与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手段相结合,即混合式培训(Blended Learning)。它与互联网思维不谋而合,从获取信息到教学方式方法,从教学评估到硬件支持,从技能知识的训练到团队协作环境,完全建立在以学习者(即用户)为中心的环境中,实现现场教学与课下教学、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全面对接,充分体现出教与学的双向互动。

3 互联网思维下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创新

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改革创新应适时依托信息技术的力量,用互联网思维升级传统线下干部教育培训,积极培育干部教育培训方法上的用户思维、平台思维、迭代思维、社会化思维、跨界思维和大数据思维,以此提高培训实效。

3.1 建立以学员为中心的培训方式―用户思维

互联网思维始终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因此,干部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以学员为中心的教育成为干部教育培训各个环节上都要考虑的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课堂不再是学习的唯一场所,教师也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在学员教育培训的设计中,应充分体现用户思维,发挥学员在整段学习中的中心地位。一是要营造开放便利平等共享的学习环境和互动交流教学方式,注重细节,注重体验参与,最好能让学员有所感触和感知;二是积极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设计分段式培训,形成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的自学、自测等来提高集中学习培训的实效性;三是要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充分运用应时代的教学工具,确保学员能收获最大信息量,扩充知识,提高学员的互动参与广度。

3.2 创建开放实用的网络培训平台―平台思维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传播和更新速度日益加快,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主要来源于网络。因此,干部教育培训过程应依托平台,建立平台,培育平台思维,开设符合学员工作实际的模块,满足干部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一是凭借创新理念,使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个过程,从入学报到、学习培训中的监督考核、学习后的评估等形成工作程序化系统化;二是利用互联网平台中的终端思想,多种渠道并存的提供培训接口,结合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各个平台学习通道,实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从入校、教育、管理、考核等进行网络实时监测。三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按照学员需求创建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整合利用资源,这样可以使学员自由分配时间来选择和学习教学信息,并且能够形成资源共享,使得面向当地和面向全国相统一。四是积极推进建设虚拟学习空间,在创建线上学习下载资源的同时,广泛建立讨论小组,拓宽学员日常交流互动的方式方法,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效率。

3.3 依反馈信息不断进行干部教育培训的升级迭代―迭代思维

互联网思维下的干部教育培训的终极目标就是寻求以学员为中心的服务。而以学员为中心的思维就是要体现两个字:迭代(一个“微”,一个“快”),以实现微小创新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干部需求。一是要快速迭代培训内容,学员需求不断变化,知识技术更新迅速,新生事物频繁呈现,因此,基于网络的学习必须要不断按照学员反馈来更新完善和升级,调整知识系统内容和考核目标等;二是要根据培训对象的需求和业务活动需要,随时对课程设计、应用数据和业务活动做出调整改进,使过去干部教育培训中“有什么就提供什么”、“会什么就讲什么”的模式打破,孕育出一种更加符合学员掌握新知识的时代要求;三是创建创新性强的线上线下资源,利用多个终端加强推广,提高传播效果,满足互联网时代对干部队伍快速成长的诉求。

3.4 整合资源实现培训资源共享―社会化思维

目前的干部教育培训多以区域划分,各自为政,资源重复建设多,优质资源很少,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浪费。而互联网开放共享的信息技术为干部教育培训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和应用得意实现,给干部教育培训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实现了师资、教学内容、课程等培训资源的无边界整合。一是整合了师资,建立起可共享的一支数字师资队伍,在互联网上可实时上传教学音视频并设置所属模块,学员的学习不再局限于党校之中,而是可以在平台上与研究方向相仿的教师在线讨论进行学习。二是整合硬件教学资源。在互联网建立的培训资源信息平台上,将教育培训中的权威多媒体课件、培训视频、案例、文件规定等各种信息资源集中起来,汇聚在培训资源信息平台上,使学习资源得到充分整合利用;三是引进地方高校和第三方培训机构的优质资源和开放性教学研究资源,开拓视野,实现纵向横向的教学、科研合作,构建良好、科学的培训环境。

3.5 建立多终端一体化实现实时跨平台学习―跨界思维

互联网思维下的干部教育培训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创造了信息量极大的教学内容,变革了用户体验,更使全天候实时、在线的跨平台学习成为可能。一是通过“手机+二维码”分享教学资源,将要共享给学员的资料生成二维码,学员只需扫描一下就可各自阅读;二是通过微弹幕和问卷星辅助课堂互动,及时掌握学员的反馈信息,从而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弹幕教学就是指:在上课的过程中,学员通过平板或手机,随时可发表疑问、提出看法,然后即时显示在课件上,面授教师可根据学员的反馈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而问卷星具有测评功能,能及时统计学员的反馈数据。APP组织互动教学,开放了学习资源。例如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中国》APP就是互联网思维下干部教育培训的有益探索,一上线便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喜爱。

3.6 注重利用大数据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和考核评估―大数据思维

干部教育培训的效果和应用直接影响到是否能真正提高干部的工作业务能力、领导管理能力和其他综合素质。传统的干部教育培训往往通过定性的方式来考量体现,但定性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细致考量诸多教学因素之间的相关影响程度。随着信息技术的提升,学员一般都会在网络上产生信息、行为、关系三个层面的数据,这些数据的沉淀,有助于进行预测和决策。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要积极运用大数据思维,注重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绩效评估考核,也就是要对学员的学习需求、学习行为、学习成果等进行统计分析,加大对学员学习成果的数据挖掘。一是要建立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的数据库,设置学员专属的终生电子档案,用其及时记录学员在教育培训过程中的学习数据;二是对学员在网络培训平台中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表现进行跟踪分析,并提炼出培训对其实际工作的影响程度和不同干部群体的学习需求等;三是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信息汇聚、信息集群推送、数据分析决策,开展培训效果评估、师资评估和学员互相评价等,分析教育培训中存在的弊端,及时改进优化,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与干部的选拔任用挂钩,指导教学部门和教师改进教学。

4 Y论与展望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指出,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互联网思维下的干部教育培训突破了脱产培训在时空上的限制,有效缓解了工学矛盾,较好满足了干部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差异化学习需求,也必将成为人们终身教育过程中的普遍学习,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讲科学、将方法,在新时代新思维的引导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将在全面拥抱互联网的战略中腾飞。

参考文献

[1].2015年中国政府报告[R].http://.cn/2015npc/n/2015/0305/c394298-26642056.ttml,20150305.

[2]黄威威,崔伟.浅谈“互联网+”干部教育培训[J].党政干部学刊,2015,(7):6163.

[3]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9.

联通培训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 互联网企业 人力资源培训 构建方法

本文就如何构建有效的互联网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展开具体研究,并提出了符合实际的建设意见,希望对互联网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有所帮助。

一、互联网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整的培训计划

与传统企业固定的人力组织形式不同,互联网企业应该建立起较为柔性且灵活的人力资源体系,这要求互联网企业的工作人员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工作热情,积极配合企业发展。因此,需要建立一项完整的人力资源培训计划,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决定了互联网企业对内部员工的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但是很多企业错误地认为培训是一个短期的学习任务,一年组织一两次就足够,这种没有整体计划性的培训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考虑,导致培训不仅没有起到预期效果反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另外,企业通常是采取自上而下布置任务的方式来开展培训工作,由高一级给低一级布置学习任务,这就导致培训计划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流程,甚至变成一项形式工程而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效果。

(二)培训缺乏针对性

很多互联网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之前忽视了对员工实际信息操作能力的考察,这就导致企业的培训工作有一定的盲目性。一方面,企业的培训课程与培训对象的要求不相符合,这导致员工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遇到一些技术性问题,但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另一方面,不同工作特点的员工需要采取不同培训方法,否则会造成培训课程不够专业,无法给员工提供正确的工作指导,这意味着培训的价值降低,培训收效甚微。另外,许多互联网企业对员工的培训过于理论化和形式化,不注重对员工信息技术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这种不符合信息技术发展要求的培训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无法起到提高员工业务技能的作用。

(三)培训效果不能及时反馈

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应与本企业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和培训需求相关联,但是部分互联网企业对培训反馈不够重视,导致培训过程及结果无法得到及时反馈,影响了企业各项战略的制定。在企业培训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监督,在培训结束后要及时反馈培训效果,避免企业的培训制度流于形式。

(四)缺乏对员工的培训激励机制

目前国内互联网产业仍属于新兴产业,其发展并不成熟,企业内部的员工也多为年轻工作者,不能正确认识参加培训对其自身的重要意义,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懒惰懈怠甚至逃避培训。这就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员工培训激励机制,将培训与员工个人的工资奖金以及职称升职等挂钩,从而提高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二、构建完善的互联网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一)分析培训需求

开展培训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对实际的培训需求进行分析,具体分为企业分析、人员分析和工作分析。

第一,进行企业分析。首先,要将员工培训需求与互联网企业的经营理念相结合,保证培训方向与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其次,应进行人力资源需求分析,使企业员工的能力水平与互联网企业发展相适应。最后,要进行企业效率分析,争取通过培训使企业的信息处理效率达到最高水平。

第二,进行人员分析。人员培训的首要目的是使技能水平不符合工作要求的员工通过培训得到进步,而信息属性存在差异,每个员工的工作任务和技能水平也各不相同。因此,人员分析的关键在于明确员工之间的技能差距,在开展培训之前将每个员工的技能水平进行调查记录,为培训任务的制定提供参考。

第三,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可细分为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责任分析和组织关系分析。通过工作任务分析,明确工作行为、确定工作的中心和关键任务、准备好工作的设备和材料;通过工作责任分析,确定相关责任人,为员工配备相应权限,实现权责统一;通过组织关系分析,明确工作的协作关系和人员的隶属关系,以书面文件的形式对培训的具体标准进行规范、准确地描述。

(二)确定培训目标

(1)高层人员培训目标。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企业的高层领导者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技术专家,而应该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互联网人才,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因此,互联网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应该不断提高,在对高层员工进行培训时,要强调对被培训者能力的提升,在对其进行培训时可以应用研讨会的形式或者短期学习、相关信息部门参观考察等方法,帮助其了解当今科技行业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最新的网络市场需求,从而掌握最先进的经营知识,增强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力。高层员工应该通过培训提高决策能力和领导水平,通过实际能力带领企业走向更光明的发展道路。

(2)中层人员培训目标。对于中层员工,主要要求其学习当前技术行业领先的工作技能,更好地配合上级的工作,同时领导下级的工作。在对中层员工进行培训时,可以采用网络技术研讨会、组织案例研究或者处理简单信息事务等方法,并注重培养员工的集体协作精神,从而加强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提高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另外,为了扩大互联网企业中的人才队伍,企业应该更加注重从中层人员中挑选出具有发掘潜质的员工并对其进行重点培训。

(3)基层人员培训目标。对于基层人员,主要要求其学习工作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一般企业在对基层员工进行培训时主要采取课堂讲座、实践操作教学等方法,目的在于用最直接和实际的方法提高基层员工的业务处理能力,但是在进行内部员工培训的实际过程中,也会根据员工实际情况的不同采取更多的培训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增强培训效果。为了提高基层人员对工作的适应能力,企业应该敢于任用年轻的员工,鼓励其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尝试负责企业中的关键岗位甚至管理岗位的部分工作,促进其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制定培训规划

(1)建设优质的培训队伍。由于互联网企业属于新兴企业,其从业人员多为年轻工作者,工作经验不足,而与互联网相关的技术又在不断发展。因此,为了让员工的素质水平企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需要加强对工作者的技术培训。首先,在员工入职前,为了让其更加充分地了解企业现状和其自身的工作情况,需要对其进行入职培训,学习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尽快融入工作团队中。另外,要使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严格挑选符合培训要求的高素质讲师。由于互联网公司经营范围的无限性,所以要在招聘讲师的过程中扩大招聘范围。例如,高薪聘请来自国外网络公司的信息技术员工,为受训员工传授操作经验;网络技术开发人员可以为受训员工提供创新理念;网络市场专家可以为受训者提供市场经验等。所以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要针对不同的培训项目配备相应的讲师,建设起一支优秀的培训队伍。

(2)制定科学的管理办法。要对培训工作进行有效管理,需要制定一个规范化、书面化、程序化的管理方案,确定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在培训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记录培训流程以及各个环节的具体情况。另外,还要考虑组织培训所需要的经费条件以及设备保障,由有关部门对培训顺利完成所需经费进行一个合理的预算,填写报表并向上级部门提出经费申请,以争取管理部门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另外,还要采取必要的员工激励措施对其进行管理。由于互联网企业的特殊性,其员工有很多个性化需求。例如,工作时间自由、精神补偿多元化、生活方式舒适健康等。所以,针对这种情况,互联网企业应该对员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例如,放宽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采取弹性工作制和自助式福利制度等。同时,对于企业的战略型人才,企业还可以利用利润分享、转赠股权、业绩单位等多种形式对人才进行中长期激励。

(四)实行培训方案

培训计划的实行是整个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培训初始阶段,要在讲师和学员之间提供必要的帮助,尽快建立融洽的学习氛围,便于学员进入学习状态并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培训的中间阶段要注意观察突况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在培训结束时对培训前所设定的培训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察,并制定一套培训项目调查问卷,该问卷由学员亲自填写。企业要在培训活动中针对员工在技能方面的欠缺进行相应的课程规划,为不同的员工开设不同的培训课程,有效弥补员工在知识技能方面的不足,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使受训员工成为满足企业发展及信息网络行业进步需要的新鲜血液。

(五)评估培训效果

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是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是以员工的反应、学习成绩、工作成效等为标准的,在最终进行培训评估时要将这些标准综合起来,用实际反馈检验培训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以便今后更好地改进培训的方法和内容。第一,根据受训者的反应进行评估。在一个阶段的培训工作结束后,可以将接受培训的员工组织起来,借助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受训员工对培训结果的反应。问卷调查的内容可以包括:对培训工作是否满意、对培训老师的授课方法是否适应、培训设施是否完善等等问题。在将这些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之后,对培训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第二,根据受训者绩效考核成绩进行评估。在员工接受培训后,借由考试的形式对员工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可分为卷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测试,对员工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操作技术进行考核判断,检验培训工作完成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第三,对受训者的工作行为进行评估。这种评估方法要在培训结束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进行,主要是观察受训员工能否把培训中学到的先进技能实际应用到日后的工作之中,以及其接受培训之后的工作效率是否有所提高。第四,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检验培训是否使企业效益得到了提高,以及客户对企业各部门的评价是否有所提高,通过这样的评估分析,企业就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培训带给企业的实际收益。

三、结语

互联网企业在构建适合本企业经营性质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时,需要使企业内部人员的信息技术素质与社会网络化进程相适应,制定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业内培训方法,在提高员工业务能力的同时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与此同时,要坚持因岗制宜的培训方法和原则,制定合理的培训目标,为受训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在培训接受后采取有效的培训评估方法,使培训工作真正起到提高企业人力资源效能的作用,最终促进企业更快更强地向前发展。

(作者单位为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路利民.企业培训教学的设计和探索[J].石油教育,2006(3).

[2] 宋正刚.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培训探索与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分析,2005 (15).

联通培训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干部教育;培训工程;三校联办

[作者简介]谢统真,中共钟山县委党校讲师,广西钟山542600

[中图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8-0104-04

广西贺州以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精心打造干部教育培训工程,积极创建“三校联办”培训方式,对大规模培训基层党员干部,增强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校联办”培训方式是以市、县、乡三级党校为主体,由市委党校牵头,安排市、县(区)党校骨干教师,挑选精品课程,运用先进培训理念,采取纵向到底,到基层办班,分期分批对县乡基层干部和党员开展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的一种新型培训方式。该培训方式最大的特点是灵活办学,把党校课堂“空降”到乡镇,延伸到基层,彻底改变了过去由党校统一设定培训内容,课堂只设在党校、讲授方法单一的培训方式,深受基层干部和党员的欢迎。

一、创建“三校联办”培训方式的重要意义

创建“三校联办”培训方式,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广西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三校联办”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贺州建市时间短,各县区总体发展不平衡,相对而言,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尤为繁重。作为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基层干部承担沉重的工作任务,面临比较大的困难与挑战。贺州紧密结合实际,在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的前提下创建“三校联办”培训方式,通过集结优质师资力量,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培养基层干部良好的作风,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本领,提高依法行政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校联办”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南,并恰到好处地落实到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打造了党员干部群众满意的培训工程。

(二)“三校联办”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涵盖农村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是统揽“三农”的总抓手,必须始终作为战略任务长抓不懈。广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迫切、最艰难的任务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归根结底,是要靠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努力奋斗,这就需要采取一种有效的、切合实际的培训方式,造就一支党性强、作风好,具有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三校联办”培训方式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实现了培训教育从政治理论培训向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拓展,从领导干部培训向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培训拓展,为当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三)“三校联办”是纵深推进贺州实施“工业立贺,富民强市”发展战略的需要

贺州根据自治区党委的部署,立足市情,提出了“工业立贺,富民强市”的发展战略,并明确提出了实现“四大突破”,建设“森林之城、田园都市”的目标。贺州建市仅七年时间,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总量偏小,农业、工业、交通、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不明显,要实现“破位争先、提速进位”的奋斗目标,就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突出位置,特别要大力提高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是党在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肩负着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只有增强本领,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基层党员干部承担起团结带领群众为实现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奋斗的历史重任。“三校联办”培训从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现状出发,变革培训观念,实现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新突破,有效提升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为贺州纵深推进实施“工业立贺、富民强市”发展战略注入强大的活力。

(四)“三校联办”是促进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

推进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是广西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进行的一项改革。深化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县乡党校在培训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中的主阵地作用。创建“三校联办”培训方式,是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延伸、拓展和深化,通过整合市、县、乡党校资源,根据培训对象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职责,有针对性地办班,把党校课堂移动到乡镇,延伸到农家课堂、示范基地,提高了办班的灵活性和实效性,较好地发挥了党校的主阵地作用,解决了农村党员干部得不到正规培训的难题。

二、“三校联办”培训方式的主要成效

(一)为基层干部和党员接受党校培训搭建“直通车”

广西在职乡镇干部和党员平时接受正规培训少,参加上级党校和培训机构的学习培训机会不多,难以达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规定的“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的培训要求。“三校联办”培训方式,把培训课堂迁移到乡镇,延伸到基层,找到了大规模培训基层党员干部、大幅度提高素质的有效载体,为基层干部和党员接受上级党校规范的教育培训创造了机会,实现了农村党员干部与党校专家教授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的愿望。“三校联办”为农村党员干部提供学习的便利,使他们学习工作两不误,既降低培训成本,又缓和了工学矛盾,有利于农村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整合了党校系统的培训资源

在推进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不少地方存在县乡党校师资不足、人员老化、涉农单位师资力量分散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办学质量。贺州创建“三校联办”培训方式,整合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力量,强化师资库建设,逐步建立了一支以党校教师为主体,以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和乡土人才为辅助,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的师资队伍。在基层干部培训中,市委党校合理调配全市党校师资力量,集结市、县(区)党校强大的师资阵容,挑选精品课程,送教到乡村,不仅弥补了基层党校师资力量的不足,而且使基层干部得到了更有质量的培训。在课程安排上,由市委党校统筹安排,师资以市县党校专职教师为主,县乡党校兼职教师为辅,有效地整合了党校系统培训资源,增强了基层党校的办学能力。

(三)提高基层干部和党员的理论水平和应对能力

创建“三校联办”培训方式,把党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实到基层,不仅给基层干部和党员送去“精神食粮”,而且使他们享受到了“营养大餐”。通过专家引领,基层干部和党员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党性觉悟和建设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得到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对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的动态有了深刻的认识,加深对党和国家“三农”政策的理解,进一步提高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促进县乡党校教学和体制改革工作深入发展

创建“三校联办”培训方式,一是较好地解决了县乡党校的主渠道、主阵地发挥不明显的现状,进一步充实县乡党校的培训职能,扩大了党校的影响力,为深化县乡党校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集结党校优质师资资源,把党校职能下延前移,逐步解决了干部培训覆盖面不广、培训质量不高的问题。三是进一步加强党校和基层的纽带关系,有利于党校教研人员深入基层。着眼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与难点进行选题,围绕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和服务农村发展做题,增强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从贺州市创建“三级联办”得到的启示

贺州“三校联办”培训方式,着力解决基层党校资源不足,以培训改革创新为“引擎”,着眼于大幅度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素质和领导能力,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以提高素质为重点,抓好党员队伍这一基础工程”的有效举措。“三校联办”的成功创建,给广西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了有益启示。

(一)变革培训观念是前提

实现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可持续发展,各级党委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化变革培训观念,确立“与当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相适应、与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需要相适应的教育观”。

1、转变临时教育培训观念。教育培训的时间要由阶段性培训向终身教育转变,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要立足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致力于构筑终身教育体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创建学习型基层组织、学习型乡村干部,克服把培训学习作为一种间断性、临时性和任务性的应急措施的思想,帮助基层党员干部通过“三校联办”培训和各种途径的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

2、转变局部教育培训观念。教育培训的对象要由乡镇干部培训向农村党员干部培训转变,树立“大教育”的观念。针对广西目前干部培训的对象仍以乡镇干部为主的状况,要结合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积极探索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新途径,逐步把培训范围向村(社区)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及农村实用人才延伸,把培训对象覆盖到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在全市形成“市委党校―县(区)党校一乡镇党校一流动党校一党员中心户”为主轴,以“部门培训、基地协会培训”为两翼的培训网络,通过培训,使基层干部和党员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实现农民科技增收的领导者、推动者和示范者。

(二)领导高度重视是动力

“三校联办”,市、县、乡三方上下联动,发挥了干部教育的最大优势,体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干部教育培训工程注入了强劲动力。促进“三校联办”科学发展,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1、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各级党委要把农村党员培训纳入“三校联办”培训工程,把“三校联办”纳入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职责。领导小组每个季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听取乡镇关于“三校联办”培训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确保“三校联办”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2、强化组织协调和指导。充分发挥好三个层面的作用:一是市委党校的“牵头”作用。市委党校要依靠市委组织部整合全市力量,及时对全市“三校联办”培训工作进行统一规划、总体部署和具体指导。二是发挥组织部门的“协调”作用,加强与各综合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全县培训工作上下左右一盘棋。三是发挥县乡党校和“涉农”部门的“能动”作用,县乡党校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三)保障经费和完善机制是支撑

1、确保培训经费的落实。经费保障是“三校联办”快速发展的“燃油”。首先要把培训经费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并优化经费支出结构,逐步加大对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其次是多渠道筹措经费,各基层党委留存的党费应主要用于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农村实施的各种项目要有计划地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市、县(区)后援单位每年帮扶赞助的资金主要用于党员干部培训教育。通过财政拨、项目带、党费补、单位帮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建立多元化的培训经费投入机制,设立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基层党校办学条件,解决党员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完善培训基地建设、充实教材资料、聘请教师等费用,,为“三校联办”培训工作正常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2、完善培训机制。优化培训机制是“三校联办”健康发展的“剂”。第一,要完善培训管理机制,强化办学管理,严格审批制度。各部门和乡镇年初把培训计划交县(区)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审核,然后统一由县(区)党校报市委党校,市委党校精心统筹安排全市年度“三校联办”的培训工作,确保“三校联办”培训与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保持思路同心、目标同向、措施同步。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把每年的培训目标任务层层分解,签订培训工作责任状,切实形成市、县、乡、村(社区)四级联动的培训工作新机制。第二,强化检查评估机制。根据“三校联办”培训方式发展需要,要赋予县乡党校质量监督权和培训发证权,加强对县乡党校和其他培训基地办学行为和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督,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县乡党校要对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情况实行规范化管理,认真登记造册,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载党员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情况,县(区)党校负责对乡镇党校、涉农培训部门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对经评估达到合格的培训班次,统一由县(区)党校审核发放培训证,将其作为基层干部年度考核、评先创优、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创新改革是关键

创建“三校联办”,实现了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新突破,但在具体工作中,仍普遍存在培训内容缺乏广度、培训方法缺乏灵活性、培训师资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培训效果。因此,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规范和创新,促使“三校联办”培训工作取得长效。

1、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

(1)因需确定教育培训内容。采取调查摸底、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全面掌握每个干部和党员的基本情况、从业情况、最需要的理论和业务培训内容、最喜欢的教育培训形式等,并以乡镇、村委为单位建立培训“台账”。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类,然后以学员需要为导向,根据基层干部和党员类别、层次的差异性和现实工作的需要分别设置授课内容和学习重点,确保学员因需而学,学以致用。

(2)进一步改进教育培训方式。当前,干部培训方法亟需改进的重点是“角色”的转变,在不断优化讲授式的基础上,实现以传统讲授式为主向以“学员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式教学为主的培训模式转型,充分发挥学员作为学习主体的自主作用,增强培训效果。

(3)灵活开展教育培训。可以尝试多种灵活的方式,如针对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状况,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外引高水准的社会教育资源,组织外出参观学习,让党员干部学习看得见、摸得着的管理水平和实用技术;针对党员干部学习求“精”的需求,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契机,要求党员干部每年精读两本指定的理论书籍,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掀起读书学习活动的热潮,形成“爱读书、好读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联通培训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联网;实验室

21世纪人类社会正步入信息时代,我们正处在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之中,这场技术革命的中心就是物联网。自从2010年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以来,我国物联网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在"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中进一步指出:要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性人才的重要基地,目标是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物联网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等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上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物联网专业发展情况,结合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的情况,在物联网相关人才培养和相应实验室建设上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物联网技术人才需求状况

物联网,总括理解就是"物-物相联的互联网",是把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控制设备和智能终端通过网络联接起来,实时采集各种需要的信息并加以管理和控制。是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技术、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及其它边缘科学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应用型学科。

目前,物联网技术还属于一个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发展,遍及智能交通、智慧农业、智能物流、智慧医疗、智能家居、环境保护、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众多领域。中国物联网产业的总体规模,每年以超过30%的速度在发展,到2015年已达7500亿元,预计2020年将超过5万亿元。巨大产值的背后,是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巨大需求!

从人才市场和智联招聘等招聘网站调查统计发现,物联网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强烈,同时对各岗位的需求也是呈金字塔形的,也就是需求数量最多的是基层的销售、运维和技术支持人员,往上是系统集成、应用开发工程师等,最顶端的是系统架构师、项目经理等。

二、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面对国家对物联网产业的大力扶持及其迅猛发展带到的巨大人才需求,各类型院校都纷纷加入到物联网人才培养队伍之中。从2010年6月江南大学第一个开设物联网本科专业开始,到2012年6月,短短两年时间国家就审批了物联网专业院校138所院校,其中本科院校80所,专科学校58所。到2015年,我国已经开设物联网专业的高职院校已达305所,而在各专业下开设物联网方向的院校则难以统计。另外,近年来也已经有多家技工院校开设了物联网专业,并且物联网专业的毕业生已经开始进入就业市场。

在遍地开花、欣欣向荣的专业开设和招生的表象下,我国各高职院校的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却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好。由于物联网的发展时间比较短,在行业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各院校在物联网专业的设置上还存在各种问题。

1、缺乏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物联网行业发展迅猛,但还没形成统一的行业和人才需求标准,这就造成了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模糊。现在物联网企业在人才市场招聘中,仍较少直接标出招聘物联网专业毕业生,还是根据具体岗位技术要求从计算机、电子、嵌入式、软件技术等专业招聘人才。因此,高职物联网专业必须要根据社会需求、学校原有基础等,选择物联网行业相应岗位,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重点把某些岗位的核心技能培养好。

2、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物联网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包括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软件设计等,要全部学习掌握这些技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不太现实。而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中仍普遍参考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存在大而全的问题,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RFID、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软件开发等全都在课程计划中,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很多课程只能泛泛地讲授,学生无法深入的掌握运用。

3、师资力量不足

物联网是新兴的产业,但是在2010年才有第一个本科专业设立,2014年才有第一批本科专业毕业生,因此目前各高职院校的物联网专业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基本不具备行业实践经验。缺乏高素质、高能力,具备行业经验的物联网专业教师,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普遍现象,这对高职物联网技术人才培养非常不利。

4、实践能力不足

高职物联网人才培养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但由于课程设置、师资、实训条件的限制,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偏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对物联网实际应用项目的实施训练不足,使得学生缺乏物联网知识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实践,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和日后的发展。

三、高职物联网人才培养的探索

面对物联网行业巨大的发展前景和人才需求,以及目前物联网市场发展的不完全、行业标准缺失的情况,我院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在工程技术的大架构下,确定先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基础,培养物联网技术人才最为适合。以"物联网应用"方向为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物联网技术在不同应用领域的上层应用设计、数据通讯和运用、系统集成等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应用领域的需求设计、安装、调试、使用、维护物联网应用系统。

以原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基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人才需求为专科层次的"物联网系统开发工程师"、"Java开发工程师"、"Android开发工程师"岗位,通过在原有已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加大应用程序开发课程内容,适当增加物联网专业课程,如: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物联网综合实训(智能家居)等。同时,对现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案例和实训项目进行改造,引入物联网应用项目,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认识物联网。

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内容在课程中比例。在实践教学中,强调以物联网实际应用案例为项目展开,强化实际操作训练。如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实训中,加入了网络综合布线实训项目;《物联网综合实训》课程中,围绕"智能家居"项目进行展开,从底层设备安装调试到基层应用开发安装,完整地完成一个"智能家居"项目的实施。

四、高职物联网专业实验室建设

物联网是应用型技术,专业实验室是保证物联网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基础,物联网一系列的核心课程都需要依靠专门的实验实训设备才能顺利地进行教学。但作为一个专业,专门实验室的建设经费有限,必须要全面科学设计规划实验室建设计划,分步投入建设,用有限的经费完善专业实训实践条件,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物联网专业实验室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覆盖现有物联网技术基础知识,满足物联网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

2)以工程实训为导向,实验设备要能够完成一个完整的工程应用项目;

3)规划要结合已有实验室,避免重复建设;

4)功能尽量多元化,满足基础教学、学生竞赛、科研创新、社会培训等多重需求。

对当前物联网技术应用发展的跟踪和分析,从横向分析,物联网的主体是物(包含了人,设备,器件以及电脑等各种终端),执行的动作是联(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建立联系),核心是网(网是沟通联系的桥梁);从纵向分析,物联网由三个层次共同构建而成,它们分别是: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其中应用层又可以细分为应用层和应用支持层,通过无线网络设备服务器和中间件,使得前端的各种信息感知和管理控制终端能够随时随地的接入互联网络,实现真正的物联网综合应用,设备联网是基础、综合应用是本质。

基于以上原则和分析,我们在结合原有的计算机网络实训室、软件开发实训室、数据库设计实训室、WEB开发实训室、电子技术实验室等基础上,设计建设了"物联网工程实训室"。实验室以"智能家居"为项目主题,研究从感知层(包括传感器,RFID,嵌入式系统等)到网络层(包括传感器网络,计算机网络通讯,嵌入式网关等) ,再到以面向行业应用的应用层(智能家居系统)等相关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重点突出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

实验室首先规划建设成为一个小型的物联网应用(智能家居)体验环境,实验室环境实现智能控制:能实时采集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空气质量等环境参数,进而按照设定控制方案对灯光、窗帘、空调等进行综合控制;采集烟雾、可燃气体、红外感应等参数,安装远程监控摄像头,实现智能安防;实验室采用智能门禁,通过RFID卡、指纹等进行出入,并把有关数据记录在服务器;同时,实训室可以实现远程的监控,让管理员可以随时随地监控到实训室的状况。通过实验室的现场体验,学生可直观地感受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训设备上,我们选择了智能家居实训平台,该实训平台以三星ARM11处理器为系统核心网关,以此作为数据处理及控制中心,设备分为客厅、厨房、卧室、阳台等不同模块,分别配置光照、温度、湿度、人体红外、气压、一氧化碳、超声测距等传感器和直流电机、步进电机、喇叭、指示灯等控制设备,通过Zigbee自组网络,形成一个智能家居模拟系统。系统可以通过嵌入式中心处理系统上开发的图形化交互界面直观地进行数据的显示和设备的控制,也可以通过web网页终端进行参数的读取和设备控制。该实训平台分解可以进行单片机、传感器、RFID、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基础课程实验,整合起来又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智能家居系统开发的项目实训,做到以最少的投入满足物联网基本教学实训条件要求,以项目化工程应用设定实训内容,并可以此平台作创新扩展功能的设计开发。

五、小结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人才需求随着产业市场的发展也将会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在应用型物联网高级技术人才培养发展潜力巨大。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实践能力强、具备创新意识、具有竞争优势的物联网专业人才,是我们共同面对的问题。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优势,准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根据目标岗位技能要求,围绕工程和应用理念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并在实验室建设中强调以应用为先,能通过完整的工程应用项目来完成课程的教学,强化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真正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和岗位需求的物联网技术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梅,孟霞.浅析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及发展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5(16)

[2] 陈宁.高职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探讨[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5(9)

[3] 郑宇平.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探讨[J].现代营销.2014(8)

作者简介:

联通培训心得体会篇7

由组织学习的发展历程可以知道,现在已经进入了学习型组织创建时代。同时,在实践中,培训工作从业者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简单地说,培训从业者应当扮演三个新角色:战略执行伙伴、学习专家和变革推动者。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培训从业人员目前过多地被一些琐碎的事情分散精力。所以,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要求企业进行培训发展变革,利用学习型组织创建的思路和方法来支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因此培训行业发展外包势在必行,而且可行。

本文将从组织学习的现状、未来趋势,智慧托管系统的特点、作用及实践案例分享等方面来阐述智慧托管系统对组织学习变革的重要性。

组织学习的现状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社交网站、在线培训课程、录像资源、在线社区、维基百科、博客、播客、推特、电子书以及其他网络媒体等方式获取知识。这些突破了时间、地点的种种限制,能够使个体自主安排学习进度,使之充分享受网络学习乐趣的学习方式,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目前社会对培训行业认知上的偏差,影响着公众对整个行业的认可度:近期中央“严禁干部参加高收费培训项目”的通知及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呼声,引发了社会大众对管理培训行业的高度关注。组织学习的“扁平化”和“普及化”,意指专业教育培训管理公司能够为组织的整体学习提供系统的帮助和支持,这必将导致培训行业重新洗牌,大量管理培训公司和机构将面临倒闭或重组。培训行业亟待通过自我突破和创新,重塑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

学习需求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实效和体验,故教育模式必须做出改变。在体验经济时代,受教育者个人及其组织的学习需求已经发生了改变,纯理论、学术性的教学内容,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会彻底毁掉受教育者的学习体验。只有更加实战的内容、互动的教学方式以及同时满足个人成长和组织发展的学习模式才会有市场。

组织学习的未来趋势

在互联网时代,知识信息的碎片化使得系统性的学习显得更加必要: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加剧了信息的碎片化,铺天盖地的信息使得人们花在选择上的时间越来越多。由于机会与时间成本的增加,零散的、不成体系的学习将导致效果大打折扣。培训工作者所要做的,就是为学员甄选和整合碎片化的知识和信息,对不同的领域、岗位、层级应该学习什么、怎么学进行系统的梳理,做出清晰的定义,形成科学的课程和训练体系,使学员有步骤地开展进阶式的学习,逐步提升各项能力。

课堂培训将从以培训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员为中心,更加关注学员的学习体验:培训课程在内容的设计上将更多地以学员需求为中心,进行量身定制,这要求培训师能够认真倾听学员的困惑,并且有能力和意愿根据受众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安排和调整培训课程内容。另外,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师和学员的角色将发生调转,培训师的“明星效应”将渐渐淡化,培训师更多的是充当教练和引导师的角色,把“舞台”让给学员,让学员在培训的过程中找到“闪光”的感觉。翻转课堂、私董会、沙盘、工作坊、世界咖啡等新的教学模式将取代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员在培训师的辅助下,自设学习目标,通过体验和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成为学习过程的主宰。

社交网络与移动学习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形成O2O混合式学习模式:在移动互联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将通过社交网络学习。当社交和学习联系起来时,就意味着一种合作的、及时的、与个人独特工作环境密切相关的学习方式。在社交网络的范围内,学习将越来越趋于简单、透明和公开,学习者将更侧重于怎样通过频繁的创新来缩短完成任务的时间、减少错误,以便更有效地影响企业。然而,网络培训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培训,因为更深入的、解决问题式的交流与沟通需要面对面地进行,而课堂培训是这一形式的最佳载体。虽然网络培训是企业培训的趋势,但它只是培训的一种形式,不可能完全取代课堂培训,两者需要相互结合,形成混合式的学习模式,满足学员不同阶段、不同时间、不同内容的学习需求。

企业和培训机构将形成互相依托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解决企业关注的问题: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培训部门的经理在与培训提供方―培训机构的面谈中不再扮演考官的角色,而是希望和培训机构建立一种平等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当培训经理们视自己为考官时,他们会刻意隐藏培训需求的信息,对于培训主题和内容有绝对的主导权,而培训师和培训机构的任务是证明自己的实力和双方合作的契合点。相比之下,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关注与专业培训机构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这体现在信息的透明度有所增大,培训机构可以更多地参与到企业问题的诊断和培训需求的确定过程中,并针对企业情况量身定制课程内容。在这种合作方式下,企业与培训机构持续双向的沟通将贯穿整个合作过程,而这种合作方式的益处显而易见:双方的灵活性增大,培训的针对性增强。

智慧托管系统的特点

“智慧托管系统”的主体是各类企业组织,其核心思想是:企业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仅保留其最具竞争优势的业务,而将其他业务委托给比自己更具成本优势和专有知识的企业。

1.基础性。组织学习智慧托管系统所涉及的内容是人力资源、组织规划和学习发展活动的基础部分,即具有基础性,这是组织学习外包活动存在的必要理由。进入21世纪后,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学习领域的应用,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和学习发展活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和企业大学从业人员能够将更多的精力聚焦于业务合作伙伴和企业战略变革的实施者的角色上。为了更好地扮演为老板出谋划策的角色,他们必然要将基础性的工作外包给专业机构,以便腾出时间和精力进行战略层面的思考。

2.重复性。组织学习外包活动具有重复性,这不仅体现在外包活动自身的具体内容中,更多地表现在企业对组织学习外包服务需求的重复性上。组织学习外包活动的重复性,是组织学习外包发展的可能理由,企业对组织学习外包服务重复性需求,才使得组织学习外包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

3.通用性。组织学习外包的通用性,即组织学习外包活动不是针对某一个企业,而是满足某一类服务需求,这是组织学习外包的社会属性。

智慧托管系统的作用

1.专业机构规模化社会运作,降低单个企业成本。之所以将多个企业存在的相同的工作(中层管理者通用领导力提升和专业职能能力提升)集中由一家专业机构处理,除了因为专业机构具备很高的技术熟练程度这一专业优势外(需求识别、能力建模、课程设计、混合学习、辅导落地等),专业机构还可使多个企业相同的工作转化为一个企业相同的工作,从而大大降低人工、时间和流程的总成本,降低单个企业的成本。

2.减轻基础性工作和重复性及事务性工作的工作量,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工作上。相对于考勤、档案管理、普通员工招聘、组织学习中的通用领导力提升学习培训和专业职能能力提升学习培训等工作,当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企业大学工作者将更多地关注工作岗位的设计(工作丰富化、扩大化、跨职能团队的建立)、人才梯队建设、绩效考评体系的科学化、组织变革与调整等更富战略性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企业大学从业者会越来越多地担负起企业战略落实、组织发展与规划、企业文化重建、关键人才识别与保留等重任,而逐渐摒弃以往作为公司规定执行者的观念和角色,从而有效保持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增强企业应变能力,使组织更为灵活。组织学习外包可根据企业需要及时获取相应的技术和能力,保证组织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它不追求对组织学习活动的最终占有,只是对组织学习的结果―人的能力的提升和行为改变加以利用,因此组织管理中的各项职能和业务会更加顺畅和高效,同时企业并未因此增加管理层级和管理人员,这将使组织更为灵活。

4.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和组织发展规划的专业性。专业组织学习外包服务商拥有专业的学习专家、先进的培训开发与管理程序和服务,并有着实施相关管理项目丰富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这使其可以专注于相关领域的最新管理实践,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具前瞻性的服务。

5.促使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有利于社会整体运作效率的提高。分工提高效率,让专业机构做专业的事,优化整个产业链结构,提升社会整体运作效率。

实践案例分享

某大型制造企业拥有5000名员工,5个制造中心,其他职能部门分别为销售中心、营销中心、客服中心、供应链系统、研发系统、质管系统、人力资源中心、行政中心、财务部、IT部和总经办等。从2012年开始整个公司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定向培养和自己内训”相结合的方式,并采取智慧托管模式,与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以下简称“交大海外”)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各专业职能方向的核心骨干(质量主管、人力资源主管、财务主管、生产主管、区域销售代表、营销主管等)送到交大海外学习卡(现升级为卓越卡)学习系统课程,储备干部和中层管理者与交大海外合作进行定制领导力训练项目,总经办人员参加交大海外的各类高级研修课程,制造中心的技术工人和高职及技工类学校进行合作定向培养,新进职员和大学生由内部进行轮岗培养;企业内部的HR和培训从业人员则将精力聚焦在轮岗机制设计、人才评价体系建设(交大海外辅导其设计)、人才发展通道建设、职称职级体系建设以及培训与绩效及晋升系统的融合建设上。经过两年多的磨合和建设,该企业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人才梯队和人才培养体系,为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联通培训心得体会篇8

今年以来,市妇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工作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发展为主线,以解决妇女儿童民生问题为重点,以提升妇女综合素质为根本,以加强妇联组织能力建设为关键,整合社会资源,拓宽工作领域,突出妇女特色,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功立业。

一、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带妇建”工作显成效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在组织基础上突出“强”字

市委对“党建带妇建”工作高度重视,把妇建纳入党建工作总体格局,在制定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中,把妇建作为党建的重要内容通盘考虑,做到“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建设,同步检查”。今年,市妇联还与市委组织部签订了“党建带妇建”目标管理责任状,进一步明确了“党建带妇建”工作的责任,细化了“党建带妇建”工作的内容。各乡(镇)党委、市直机关各党(总)支部更进一步加强对妇联组织建设的领导和支持力度,为加强新时期全市妇联组织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委还制定了相关政策,就干部待遇专门下发了文件。目前,全市31个村(居)委都建有妇代会,组建率100%。去年,我们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妇女委员会的通知》,对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作了安排部署。目前,在全市党政机关、教科文卫等事业单位成立妇委会43个,成立妇女小组36个,组建率达95%以上。全市3个乡镇党政领导班子中,均配有一名以上女领导干部。目前,全市有处级女领导干部4人,科级女领导干部47人。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妇联组织建设工作得到各单位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妇联牵头,各方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开拓创新,体现特色,在形式上体现“活”字

2008年,我们加大对“党建带妇建”工作的调研力度,掌握情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方式、载体和内容,着力解决基层妇女发展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是创新工作思路。今年以来,我市妇联为提高农村妇女素质,增强其科技致富本领,制定了以“党建带妇建”活动为载体,以实现农村家庭增收致富为目的,依托各种妇女活动中心、妇女之家和妇女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农村妇女新型实用人才培训,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培养造就一批农村妇女新型实用人才,形成“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屯,带富一村”为内容的工作思路。目前,全市农村妇女新型实用人才入库520人,并做到一人一档。由于我们的工作思路切合农村妇女工作实际,有效地促进农村妇女群众增收致富,使妇女工作优势得到体现,整体功能得以发挥。

二是创新工作方式。坚持把创建“妇”字号基地和“党建带妇建”科技培训基地以及妇女活动阵地当作一项硬性任务来抓。我会以在东亭村抓试点为契机,不断总结经验,并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局。目前,全市建有妇女培训中心1个、妇女活动中心1个、妇女之家28个和“党建带妇建”妇字号科技培训基地20个。通过利用妇女活动阵地的培训和基地的示范、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把农村妇女组织起来,架设了妇女共同致富的桥梁,加强了妇女组织与各部门的沟通联系,延伸了妇女组织的功能,扩大了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途径。

三是创新工作载体。今年以来,我们相继启动了“蚕娘兴业”、“岗地联动”、“岗村联动”、“巾帼示范村”、“美德在农家”等一系列新的活动,不断创新和丰富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在“蚕娘兴业”活动中,通过抓培训和创建下寨“蚕娘兴业”示范点来带动桑蚕业的发展,联合有关部门培训养蚕农户及农技人员15期890人次,妇女参与种桑养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抓“巾帼示范村”创建活动中,我们以倡导文明新风,绿化美化环境为内容,做到八有,即:有主导产业、有致富队伍、有和谐文明家风民风、有整洁的村容村貌、有村“两委”女干部、有妇女组织、有活动阵地、有文艺宣传队。北泗乡东亭村在抓“巾帼示范村”创建工作中,工作扎实,成效显著,评为来宾市级巾帼示范村。在“岗地联动”活动中,我们组织地市级以上“巾帼文明岗”单位与新建的5个“党建带妇建”科技培训基地开展结对帮扶联谊活动,正式启动了来宾市“巾帼文明岗”与“党建带妇建”妇字号培训基地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在“岗村联动”活动中,我们组织全市12个“巾帼文明岗”单位与东亭“巾帼示范村”开展联谊活动,为“巾帼示范村”的妇女群众、留守儿童送生产物资、生活和学习用品、送医送药、送致富信息、送优质服务等,还为东亭妇女活动中心送去书籍和娱乐用品等,价值10000多元。在开展“美德在农家”的活动中,我们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引导广大农户积极追求向上的精神。河里乡长模村、北泗乡东亭村那羊屯获得了来宾市“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称号。

(三)整合资源,狠抓培训,在妇女综合素质上突出“高”字

一年来,我们广泛联合组织部门和农口等单位,整合各种资源,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覆盖面,妇女平等受教育的程度明显提高,高层次职业女性不断增加,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女性比例不断提高。

一是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培训计划。我们积极争取组织部门的支持,把妇女教育培训纳入全市党员、干部培训计划,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教育列入党校教学内容。有计划分期分批选送妇女干部到*市委、来宾市委党校进行培训。今年,市妇联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了妇女干部培训班和职业女性礼仪知识培训班各1期。通过培训,我市女干部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为全市妇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人力保障。

二是培训有文化懂科技的新型妇女农民骨干队伍。今年,我们充分发挥妇女培训中心、妇女活动中心、妇女之家和“党建带妇建”妇字号科技培训基地的作用,采取自办、联办的方式,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30期,免费赠书640册,学习资料9800多份,培训女农民9240人次。还选送20多名农村妇女新型实用人才到来宾市党员培训基地和广西妇女培训中心参加培训。通过培训,许多妇女掌握了1—2门甚至多门实用技术,560名妇女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同时依靠基地的辐射作用,不断扩大基地带动富民的效应。如:河里乡玉芬“妇”字号科技示范基地负责人冯玉芬,把自己养猪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周围群众,还以“一帮多”形式,手把手帮助周边的群众发展养殖业,直接带动了周边10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北泗乡东亭村妇女兰小莉创办的“妇”字号果蔬大棚基地也是一个典型例子,该基地已成为我市培训妇女种植小圣女番茄的重要基地之一;岭南镇芦笋培训基地也为广大妇女群众提供了种植芦笋的技术等。一年来,全市20个“党建带妇建”妇字号基地共培训妇女1800多人次,直接带动60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如今,在我市,像冯玉芬、兰小莉这样通过科技培训,走上致富路的典型数不胜数,在我市呈现出“一人带富一方”的喜人局面。

此外,我们还以妇女活动中心、妇女之家为阵地,联合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在北泗村、东亭村、云堡村、岭南村和河里乡等地举办5期烹饪技术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妇女共200人,为农村妇女外出务工提供了平台。目前,已帮助125名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解决了就业问题。

(四)服务基层,丰富内容,在工作实效性上突出“实”字

2008年,我们以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在谋划工作、开展活动时,关注妇女群众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扎扎实实为妇女群众排难解忧。积极争取香港热心人士周育贤先生捐助1.2万元资助60多名贫困儿童上学;组织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全市有703名妇女参加了妇女病普查普治活动,为患病妇女及时治疗争取了时间;开展“婚检知识进万家”宣传活动和婚前医学检查工作,推动婚姻登记处、妇幼保健两部门合署办公,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婚检工作开展和预防出生人口缺陷干预工程的实施,目前,我市婚检率达70%以上。在今年我市遭受的冰冻灾害过程中,为帮助灾民渡过难关,我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捐助活动。广泛动员广大妇女群众为生活困难的儿童提供资金援助,募集过冬衣物。此次活动共募得衣物900多件,钱款7600多元,慰问了我市40多名贫困儿童。特别是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会迅速组织各基层妇联发动妇女群众和社会各界为灾区捐款,并将捐到的5000多元款项全部转交灾区群众,重建家园。同时,通过实施“春蕾计划”和发行“关爱女孩――春蕾计划”爱心纪念明信片,筹集社会资金3万多元,共资助我市60多名贫困儿童上学。

“党建带妇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大大加强,妇女工作活力迸发、亮点突出,成绩喜人。对此,我们的经验和体会是: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是做好一切妇女工作的重要保障;广大妇女和基层组织的创新是妇女工作不断迸发活力的重要源泉;妇联组织主动工作、积极作为是妇女工作取得新成绩的重要基础;部门支持、积极配合是做好党的妇女工作的重要力量。在此,我代表全市妇联组织和广大妇联干部以及全市6.7万妇女姐妹向一直关心、支持我市妇女工作的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基层妇女组织活力不够,由于基层妇干兼职较多,精力、时间有限,对妇女工作存在忙于应付现象;全市妇联组织普遍存在工作经费紧张的状况:市妇联活动经费紧张,人员少,没有车辆,很多工作有了计划,由于缺乏经费无法开展,乡镇妇联则没有专门的经费预算,村级妇代会活动经费没有来源,有组织无活动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妇女工作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坚持“党建带妇建”,关键是“带”,根本是“建”。下一步我们将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推进“党建带妇建”工作:

(一)重点提高妇女综合素质,增强妇女参与发展的能力。着重以提高农村妇女整体素质、培养农村妇女新型实用人才为重点,加强对农村妇女的培训力度。今后除继续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对农村妇女新型实用人才和村级妇代会主任的培训外,各级妇联还要充分融合资源,重点抓好对基层妇联干部、妇女干部的培训。

(二)深化“巾帼示范村”创建活动,为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搭建平台。加大“巾帼示范村”创建力度,拓展“科技牵手、项目牵手、资金牵手”服务形式,为农村妇女新一轮发展协调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资源,促进农村妇女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抓好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培育3个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妇”字号示范基地。

(三)深化“巾帼建功”创建活动,引导城镇妇女建功创业。继续联合劳动部门开展外出务工人员培训活动,重点帮助下岗失业妇女、农村创业妇女、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就业,进一步推动城乡妇女平等就业,共同发展。

(四)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结合“三·八”维权周的开展,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开展以“百万家庭学法律、户户平安促和谐”为主题的全民普法活动。同时,在妇女中广泛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国情国策和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宣传教育,倡导婚事新办、尊老爱幼、夫妻互敬互爱、家庭邻里团结和睦、互帮互助等文明新风。继续推动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工作,配合政府实施出生人口缺陷干预工程。加大法律援助和个案维权力度,重点为农村妇女和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妇女、老年妇女提供法律帮助,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五)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妇女组织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能力和水平。要以市委这次召开的“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工作现场会为契机,全面推动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以及妇联执委、妇女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她们的优势和作用,共同做好新时期的妇女儿童工作。

上一篇:家长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连锁邀约培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