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与“联通”

时间:2022-09-14 05:44:29

【摘要】美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计有两大特色,一是“扎实”,一是“联通”。“扎实”表现在学与教两个方面:从学的意义上来说,主要有三个表现,即大量的个体阅读与思考、充分的小组讨论与学习、累积的综合成绩与学分;从教的意义上来说,“扎实”表现为三个方面,即精心选择的主题性阅读材料、问题导向的阅读指导与操作方案、充分的课堂及课后学习支持。“联通”意识主要表现为三个主要的制度设计:“特殊朋友”制、“学生教师”制、“志愿者”制。借鉴美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计理念,作者认为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应建立开放性选课体系、增加基础性阅读与延伸性阅读、建构有效的学习小组、建构多元的课程实践渠道、增强服务社会的实践意识。

【关键词】扎实;联通;课程设计;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4-0037-05

近年来,为应对就业竞争的强大压力,我国很多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不断调整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案,力图使学生能更好地完成从学习者到职业人的转变(王海英,2007)。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单纯的课程设计及教学方案调整并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仍是被动地适应学校和教师为其设定的课程框架,而教师作为教育者的基本特点也没有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从教育的基本过程来看,教育质量的提高至少需要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作为学习者的学生、作为中介因素的课程这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优化。因为没有这三个主体因素的相互作用,既便课程设计再精心也很难改善学与教的质量与效果。只有这三个主体因素很好地关联,形成合力,才能促进教学相长。笔者最近在美国访学,亲身体验到了美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计思路与中国的差异。本文拟探索、分析中美两国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计思路上的差异,以期为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提供点滴启示。

一、美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计的两大特色

美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计在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方面具有两大明显特色,即扎实、联通。

1.扎实――系统性特征

“扎实”是美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的系统性特征,它体现在“学”与“教”两个方面。从学的意义上来说,主要有三个表现,即大量的个体阅读与思考、充分的小组讨论与学习、累积的综合成绩与学分。

与国内高校各专业本科教学不同,美国各高校在本科教学上很少有“教科书”一说,每门课程教师只提供一个课程资料包,资料包中包括教学大纲、每周的阅读材料(一般为100页左右)、每周的阅读指导(包括问题设计或操作提示)、相关的图书与网站资源等。相比国内的学生,美国高校学生的阅读量是惊人的,大量的经典论著与相关研究成果被整合进各个阅读主题。广泛的阅读让学生真正进入一个思想领域,与大师对话,与内心交流,最终形成对某一论题的认识与判断。有些教师还会对所提供的主题性阅读材料加以分层,即区分出哪些是基础性阅读,哪些是拓展性阅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作出相应的选择。同时,教师预先提供的阅读指导会提纲挈领地介绍主题性阅读材料之间的逻辑关联,并通过由此及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

个体阅读是进行课程学习的必要条件。为了有效参与课堂讨论,美国学生还经常自发地形成学习小组,结伴讨论阅读材料理解中的问题与个体的困惑。这种“群学”状态在解除了个体困惑的同时,也增进了彼此的了解。美国学生几乎没有所谓的班级区别,与中国学生形成的“班级认同”〔1〕不同,他们获得的大多是“课程认同”。在每一门课程中,学生都会遇到不同的学习伙伴,形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这些学习小组或大或小,人员成分也极其复杂,有在职的也有脱产的,有大一的也有大二的,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甚至课程助教。这些多元的学习小组使学生获得了多元的学习经验与人际资本,为其思维方式的拓展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平台。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开放性选修制课程设计使本科生有机会接触各种专业方向的学习者与研究者,这在帮助本科生加深理解课程的同时,也较早形成了专业定位和研究意向。

与国内考核与学分评价体系不同,美国学生要想获得较好的成绩、获取更多的奖学金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一般而言,美国的课程考核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最终考核论文(Final paper)33%、小论文(Short essays)(3~4篇)33%、期中考试(Midterm exam)17%、方案设计(Project design)7%、课堂参与(Class participation)10%。〔2〕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方案设计所占的比率有所不同,甚至相差悬殊。如在幼儿早期保育与教育政策课程中,方案设计所占比率达44%。学生在专业理论课程学习过程中接受以考试方式进行的考核少之又少。

从教的意义上来说,“扎实”的系统性特征同样表现为三个方面:精心选择的主题性阅读材料、问题导向的阅读指导与操作方案、充分的课堂及课后学习支持。与国内的以教科书、教辅材料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不同,美国的课程教学几乎都基于教师自己的研究,同一门课程可能由几个教师同时提供。由于每个教师提供的课程资料包不同,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方案,甚至还可以“试课”,直到作出最后的选择。哈佛大学的课程网站上有较多同一课程的多版本教学大纲,不同教师所提供的阅读材料的逻辑性、新颖性以及教师对课程目的、课程实施方式的描述会吸引不同的学生。课程资料包通常在学期初提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会及时更新自己的课程内容,运用“Blackboard”系统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信息交流与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教师并不是简单地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而已,他会同时提供与此阅读材料相关的阅读指导与问题设计。每个教师的阅读指导大相径庭,但目的都很明确,即帮助学生抓住阅读材料的核心要义,拓展并延伸学生的现实思考。在每一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方案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教师为此需要为学生选择相应的案例,向他们提供可资参考的范例,有时甚至要求学生进行现场调查与研究。

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来看,中国的课程互动多在课堂中进行,课后相对较少,而美国的学生经常在课后与教师互动,且经常以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每个教师都要为其所教授的课程预留一个Office时间,保证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可以找到相应的老师,得到相应的帮助。在教师的课程办公时间之外,学生可以通过预约与教师联系与沟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教师会安排一个“问题与评价”(Questions or Comments)环节,帮助学生及时整理刚学过的学习内容。若学生对学习内容有疑问,可以在任何时间打断教师进行咨询。在这样的课堂互动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参与热情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保护。

2.联通――重视实践与转化

“践行”是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近年来不断强调的目标与特色,它强调重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关联的能力,期望缩短学生的入职适应期。然而,从我国实际的情况来看,“践行”意识似乎变成了纯粹的技术训练,其本质内涵却被忽视了。事实上,从词源上来看,“践行”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操作,而是一种“联通”和“中介”,它可以在此与彼、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桥梁。“践行”的核心内涵是“联通”与“转化”,它意在“勾连”而非“埋头苦干”。美国的课程设计就很好地体现了联通的这一本质内涵,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特殊朋友”制(Special Friend)。拿美国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来说,特殊朋友制指大一、大二的学生要与幼儿园、日托中心的某个幼儿建立起一对一的联系,要定期到该幼儿所在的幼教机构或家庭进行观察、共同游戏或指导等。这种联系方式既便于学生收集资料,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心理与教育,也有助于学生在与幼儿一起玩耍、与家长一起聊天的过程中验证、转化课程中的抽象理论,提升自己的现场反应力。有些学校还鼓励学生与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幼儿或家庭建立联系,提供特殊的专业服务和咨询。在塔夫茨大学日托中心,笔者见到孩子们的两位大学生特殊朋友,在整个半日活动中,她们与结对幼儿进行单个互动,互动内容有时由幼儿发起,有时则由作为特殊朋友的大学生发起。通常大学生到某个幼儿园担当特殊朋友时要准备一些互动内容,以丰富幼儿的托育生活。在家长的允许下,特殊朋友还可将幼儿带出幼儿园开展一些实地参观和户外游戏活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幼儿的充分接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专业,提高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结对幼儿的生活面与交际面。需要说明的是,在美国,特殊朋友制大多是针对低收入家庭的幼儿实施的,这种底线关怀的伦理意识有助于社会和谐。

(2)“学生教师”制(Student Teacher)。到了大二、大三,美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常要到一些幼托或教育机构担当“学生教师”。根据自己的选课情况,他们可以选择上午去做“学生教师”,也可以选择下午去当“学生教师”,每周五个半天。这种制度与中国学生的实习或见习制并不相同,学生教师制延续时间较长,且学生是独立担当教师的。从制度设置上看,美国很多地方,比如波士顿的大多数幼儿园都设置了“学生教师”这样的岗位,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缩小了美国幼教机构的师幼比率。

(3)“志愿者”制。对大三、大四的学生而言,他们在逐渐掌握专业理论的同时,也在不断获得实际经验,所以课程设置多转向“志愿者”制。与前面的特殊朋友制与学生教师制不同,志愿者制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更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以及更成熟的方案设计与实施技能。在美国,社区中有大量的慈善机构与非政府性社会服务组织,很多大三、大四的学生都会进入这些机构或组织,开展独立的家庭访问、意向调查、数据采集等活动,为将来入职打下扎实的基础。

从“联通”的实施来看,美国学生在四年大学生活中至少有将近一半的时间是与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们面向实践,但没有脱离课程与理论学习。与中国学生类似,美国学生在四年大学生活中也要获得34个学分,通常一门课程一个学分,此外,他们还要取得大量实践课程的成绩。就笔者的了解而言,我国高校设置实践课程的不多,也没有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大学生的四年学习生涯相对比较轻松,很多时间拘泥于课本和纸上谈兵。学生毕业时也许已是满腹经纶,但入职适应往往较长。就学前教育专业而言,美国在该专业课程设置上并没有艺术训练科目,学生也没有学习艺术技能课一说,但该专业学生需要获得的34个学分所涉及的课程完全包含了托幼保教工作与社会服务工作所需的一系列技术与理论准备。

二、启示与借鉴

如上所述,中美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存在明显差异,这固然与两国的具体国情不同有关,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对其作优劣的判断,但鉴于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面临的课程设置与学生就业的困境,我们可以在某些方面借鉴美国经验,以提高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素养,为他们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1.建立开放性选课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的选课制度开放性不够,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必修课程仍然较多,二是选课人员的层次不丰富。美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也设置了一些必修课程,但学分所占比率较小,开放性选修课占专业课程的比率大,学生基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以选择,因此,学习课程的热情较高。正如上文所言,美国学生更多的是课程认同而非班级认同,因此选课人员的层次较丰富,关系较复杂。相比较而言,我国高校的选课人员大多同质而划一,最大的开放亮点也许就是一些学校推出的“博雅课程”,即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课程,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遇到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学习伙伴。但整体而言,课程大多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不同年级、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坐在一个课堂内学习同一门课程的可能性比较小,这种选课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人际视野和社会资本,也减少了学生思维得到多元刺激的机会。

学生的现实生活多元且复杂,而他们的课程生活却整齐划一,这使学生感受不到异质的力量,感受不到混沌、湍流所带来的张力与困扰,这种状态在僵化学生思维想象力的同时,也可能会导致其对现实社会产生不切实际的理解。以上种种可见,我国高校建立开放性选课体系是全面有效培养学生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趋势。

2.增加基础性阅读与延伸性阅读

我国高校学生的课程学习基本上是围绕教材展开的,即使有一些延伸性阅读,数量也往往有限。教材只服务于考试,而主题性阅读却致力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问题意识。对于一个具备合格专业素养的幼教工作者而言,有太多的经典需要在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不同层次的阅读。

通常,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并不是使之成为专业的研究者,因此阅读经典需要划分层次。教师应根据培养目标需要,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学生能够阅读的文本,并指导他们开展基础性阅读和延伸性阅读。笔者在塔夫茨大学和哈佛大学访学期间选择了不同类型的课程进行调研,发现美国本科生课程的阅读量并不比研究生课程的阅读量小,不同之处也许只在于教师针对这些阅读材料所提供的阅读指导和问题思考不同。笔者在与不同学生交流中进一步发现,他们的阅读压力是显而易见的,主要原因是美国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到托幼机构去实践。可见,在美国,学生要想获得一个满意的课程成绩,不付出相当的努力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基础性阅读与延伸性阅读结合的强化性阅读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充分的培养,这也是美国本科教学质量为世人所肯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3.建构有效的学习小组

我国的课堂教学从小学到大学基本是典型的班级授课制,学生很少在课程学习中获得学习小组的精神与智慧支持,教师也比较多地倾向于集体授课。美国的课堂教学大多是通过小组学习开展的,无论教学内容是什么,教师会很自然地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讨论、协商后再组织全班进行交流与讨论。以笔者选修的“美国幼儿教育与家庭政策”课程为例,选课者总共有7人(包括笔者在内),分别是两位大二学生,一位大三学生,一位大四学生,一位研究生,一位博士生,以及作为访问学者的我。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教授在3小时的授课时间内至少作了两次分组讨论,每个小组2~3人。笔者感觉到小组讨论后自己对课程内容确实产生了不同的理解,这其中甚至包括一些笔者原先认为完全是定论的课程内容,这也促使笔者进一步思考小组讨论与学习的价值,并反思我国的课程教学。

事实上,生成于课堂的学习小组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学习小组是在课后延伸学习中产生的。教师会在课程资料包中提供相当多的小组学习内容及案例参考,这样的备课量与国内教师单纯的课件准备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虽说规模化教学有一定的效益,但小组化学习更能深入,并促使学习者集思广益,互相影响。

4.建构多元的课程实践渠道〔3〕

在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设置上,见习、实习制度是一个沿用已久的传统,但无论是见习还是实习,往往都集中于一小段时间,并以组织化的方式进行。而在美国,学生无论是参与特殊朋友制课程、学生教师制课程,还是志愿者制课程,都不是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的,而是基于个体兴趣作出的自由选择。

目前,我国早期教育资源的供给十分有限,尚不能完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这就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提供了众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如果我国在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计上增加实践类的课程学分,可以大大提高本科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大大缩短毕业生的入职适应期。值得注意的是,实践课程的设置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尤其重要。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大一学生的专业信仰与职业认同常常是较低的,越早接触实践越有利于他们作出较为明确的专业发展定位和开展较为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

5.增强服务社会的实践意识

在中国,大学历来被视为“象牙塔”,学生经过象牙塔的洗礼后被输入社会。我国传统观念认为,大学生的大学生活与以后的职业生活是两个世界、两个阶段。而美国大学生的大学生活是在校园和社会两个世界来回穿梭的,学生既生活在校园中,也生活在社会上。美国的很多社会服务机构为大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机会。

作为一个服务性很强的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不能脱离社会现实需求的土壤。学生需要在大学的围墙外得到充分的历练,努力将自己的所学所长与社会的现实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大学的课程也不能纸上谈兵,而要成为关联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在这样的思想观照下积极开展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改革,将有利于培养入职适应期较短、专业水准较高及社会服务意识较强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惠铭.从班级社会到社区社会〔R〕.花莲:花莲师范学院学校本位经营管理理论与实务学术研讨会,2000.

〔2〕MARTIN R.West,A-024: Politics, policymaking, and political action in education〔EB/OL〕.〔2009-12-06〕.www.gse.harvard.edu.

〔3〕王海英.在“教育理论脱离实践”的背后:一种社会学追问〔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5).

“Solidness” and “Uni-communication”: U.S.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Design and the Enlightenment for Chinese Preschool Education

Wang Haiying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Abstract】Two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s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are “solidness” and “uni-communication”. The former is demonstrated in both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learning, it is shown in 3 aspects: abundant independent reading and thinking, plenty of group discussion and study and cumulative achievement and credits. In terms of teaching, there are also 3 aspects, namely, well-chosen theme of reading material, problem-oriented reading i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program, adequate classroom and after-school learning support. And “Uni-communication” consciousness includes 3 system designs: Special Friend system, Student Teacher system and Volunteer system. In view of American experience,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we should establish an open class selecting system, increase basic reading and extended reading, build effective learning groups and multiple practicing channels and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social service.

【Keywords】solidness; uni-communication; curriculum design; preschool education

上一篇:早期不良经历对儿童大脑发育的影响 下一篇:“对话”的内涵及其对幼儿音乐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