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大 ERP”

时间:2022-08-11 08:07:18

北京联通的财务共享之旅始于2007年。按照联通集团的统一部署,同年末,北京公司率先实现财务共享服务,更好地发挥了财务管理在资源配置、过程管控、信息导航方面的职能管理,进一步统一规范了会计核算,提高了财务信息质量,降低了财务管理风险,是一个运转高效、快速响应市场的财务管理体系,初步实现了“共享财务”。

实践中,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建立也给北京联通带来了显著的效益。一是成本得到大大降低;二是服务质量与效率提高;三是加速企业的标准化进程;四是增强企业规模扩大的潜力。

虽然成绩不斐,但根据联通集团“大ERP”规划中对共享系统的定位,经过四年优化,北京联通在2011年初步实现了ERP共享财务体系的搭建。ERP共享财务的前提是“全员财务”,打破ERP财务的“部门财务”的局面,建设一个全体员工都可以用的平台,这样才会将信息收集和管理控制的触角延伸到公司的每一个角落。

在业内看来,这实际上就是实现“财务云服务”,只是这个“云”,只飘在联通的“屋顶上。

从分步实施、稳健推进,到有效地确保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建立,北京联通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从2002年起共经历了3个阶段。

ERP财务

第一阶段是财务共享服务的培养期。2002年~2004年借助SAP系统,建立“多点登陆、一点核算;管理集中、控制有力”的财务管理模式。这一阶段的工作被定义为“集中”,是在不影响生产一线的情况下将原有的30多套独立账套合并为一套账,通过财务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工作方式的调整,改变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既集中统一,又直接贴近营销和网络的一体化及专业化的计划财务管理体系。达到减少管理环节,集中资金使用、控制、协调能力;缩短管理链条,统一管理标准,规范化进行管理;逐渐通过SAP系统准确、快速传递会计信息,更好地为决策服务的目的。2004年的改革主要考虑的是财务人员集中管理后不要影响对生产一线的服务,因此,有些职能不是上收而是下放到分支机构,如收入管理职能、存货管理职能、工程及资产管理职能,工作地点也对应在不同的生产经营场所等。在当时特定的条件下,有效地解决了财务集中管理的改革与快速反应的矛盾,也有效地适应了后续多次机构变动。

共享财务

第二阶段是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期。经过几年的铺垫与摸索,2007年确定了建设以财务管理、运营支撑、财务共享三大职能组成的新型财务体系。以缩短企业财务核算链条,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实现财务处理流程化、规范化,财务信息透明化,提升财务核算质量和水平,在提升财务价值管理能力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强化对运营和决策的支撑能力。同时,使企业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职能相分离,强化财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将财务人员从繁杂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多地投入运营和决策支撑工作中。

财务共享体系搭建过程采用财务共享体系搭建的运作模式(SPORTS+Q模式),且必须围绕并充分考虑以下所有关键因素:场地、流程、组织、制度、技术和服务管理等。SPORTS+Q模式将贯穿于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实施准备以及具体实施等所有重点领域。

场所

(Site)

共享服务必须有一个独立组织实体―共享服务中心(shared service center,SSC),为公司内的不只一个业务单位提供明确的财务活动支持。按照财务共享体系搭建的要求,将分支机构的日常财务报销、审核、会计核算、报表编制等职能剥离出来,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核算人员也由分散集中到确定的地点进行服务,核算服务不再贴近服务,在流程确定、操作规范的情况下,核算与业务的直接互动进一步减少。核算人员的集中办公有益于核算的专业性、统一性、独立性与客观性的建立。

流程管理

(Process)

财务共享服务构建的过程实质就是财务流程再造的过程。在财务共享服务的过程中存在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如何利用流程再造保证三流有机融合,成为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实物流,各分支机构发生的大量业务票据需要经过各单位的归集、邮寄、接收、分发、归档等传递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流,各分支机构人员每天都要通过网络平台填写大量电子单据(业务审批单),从各单位传递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流动的过程伴随着资金流在成员单位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间的流动。如果电子单据的信息流、实务票据的实物流、资金结算的资金流在成员单位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间不能同步进行,将会大大地影响业务处理效率,同时实物的频繁流转极易造成票据的丢失,服务质量无法保证,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造成很大压力。在设计流程时增加了编码控制、财务审核控制、归档信息的协同控制,最大限度保证三流同步。

组织和人员

(Organisation & People)

按照财务共享服务架构建设了为CEO/CFO提供决策支持,制定财务发展战略,制定公司制度、规定和政策,资金和投融资管理;风险管理、资产管理、业绩管理的职能管理队伍。为各个业务流程提供经营决策支持,财务控制制度及管理流程 ,支持业务单元的计划、预算和预测,支持业务单元的投资分析,成本费用分析,盈利性分析以及其他财务分析的业务支持队伍。提供专业核算的核算专才队伍(SSC)。通过专业考试将原先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的财务人员按照2∶3∶5 的配比,分到财务管理、业务支持和交易处理不同的专业中。

制度管理

(Regulatory & Legal)

为确保财务共享中心的有效运转,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并攥写业务操作规范文档,打破原由师父带徒弟的局面。业务处理与操作完全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在日常业务中建立起执行制度、研究制度、反馈制度的闭环管理方法。

技术支撑

(Technology)

进一步完善ERP系统功能,提升系统支撑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搭建ERP报表平台,实现财务报表、业务报表、分析报表由系统自动生成、实时,分单位预算预警控制等多重功能;实现收入转账、折旧计提等多账套重复性业务自动完成;保持各模块规则设置的一致性。

根据财务共享服务要求,开发使用扫描信息系统,解决单据远程传递,提高业务处理及时性。通过信息系统固化财务收支审批流程,建设了电子审批系统,实现了业务审批单网上审批、远程传递,打破原有见单付款的局限,使提升财务服务成为可能。

服务关系管理

(Service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服务关系管理可以通过服务水平协议体现共享中心与其他财务部门的相互业务关系,作为共享体系的一个中心,同时体现了与业务部门的关系。

服务水平协议的目的是:确定和管理共享服务中心所提供的服务,界定服务的质量和成本,界定服务双方的责任、关系、流程的交接界面。服务水平协议的内容包括:服务的内容、成果和范围,服务质量、反应时间和成本,预计的服务需求、工作量,业绩水平的衡量,解决问题的机制,服务水平改进的目标,对服务水平协议进行调整的机制。

问题管理

(Question)

搭建共享中心的过程,包括前期需求调研、业务现状分析、未来流程描述,部门职责,人员设置、服务关系管理等步骤中都会存在问题,需要建立问题提出、编号及跟踪解决管理机制,确保在实施支付中心共享体系搭建的过程中,所有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顺利推进共享的实施。

ERP共享财务

第三阶段是财务共享服务的优化期。

北京联通公司财务共享改革是没有依靠咨询公司在行业内又无可借鉴的自主管理创新,必然会带来新的问题,持续优化是确保改革成功的唯一手段。

核算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分离直接引发的是财务对隐藏问题的敏感度下降。作为一个企业经济命脉的心脏,很多引发企业风险的经济事项都是财务先知先觉。对问题的反应滞后,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增加。2008年搭建了基于财务共享平台为基础的由基础稽核(自我稽核)、组织内部横向稽核、专业线纵向稽核、全视角财务检查组成的4级交叉型矩阵式财务稽核体系。以确保财务风险的管控以及管理措施的落地。

ERP实施后解决了核算流程标准化,财务信息颗粒化的问题。财务共享实施后解决了多组织,多地点运作的财务服务共享问题。但在核算层面仍存在大量业务数据过程依赖于复杂的界面录入;账务处理原则依赖于财务人员的专业判断;ERP简单的审批流程无法满足国内严谨的财务审批控制要求;无法满足复杂的资金和费用预算编制以及控制需求;财务组织结构只能满足公司内部核算,无法提供精细化的管理会计信息等问题。2011年北京联通建设了一个通过个性化单据实现财务语言业务化的报账系统。界面中没有任何财务的专业词汇,使得员工能够用自己的工作语言来操作软件,处理自己的日常工作,员工感觉到简单易用,只需简单提示就可以操作系统。在系统的操作过程中,公司的一些管理制度和流程控制规则也会固化到系统中,随着系统在全公司范围内的使用,系统对每一个用户输入行为的控制都达到了公司管理的目的。随着报账平台的成功上线,北京联通打破ERP财务的“部门财务”的局面,建立起全员为主的ERP共享财务。

(作者系中国联通北京市分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

上一篇:中兴财务云 下一篇:吴江龙 :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