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综述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02 09:40:31

管理学基础综述论文

管理学基础综述论文篇1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800号

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邮编:200433

电话:021-55620605转22

主编:曹雪涛

本刊创刊于1994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免疫学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联合主办的部级医学科技期刊,

现为季刊。主要刊登与肿瘤生物治疗有关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的研究论文、新实验技术及其研究成果等,面向肿瘤生物治疗基础研究者及临床医师。

本刊研究论文字数一般为5000~6000字(包括正文、图表、中文和英文摘要、参考文献和关键词)。题目简明确切,字数不超过20个字。来稿需缴纳稿件审理费30元,如不符合本刊投稿简则要求,编辑部即退请作者修改后再送审。来稿经专家审阅后,编辑部一般均将审阅意见转给作者自行修改,修改后请将修改稿及软盘各1份寄给编辑部,修改期一般不得超过1个月(以邮戳为准),超期作新稿处理。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地址:北京东直门内北新仓18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社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58131

主编:叶祖光

本刊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全国中医药科技信息工作委员会和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所主办的部级信息学术刊物。

本刊为信息刊物,来稿务求实用、简洁、指导性强。文字精练。一般信息在400字以内,需作现状分析等类文章以3000字左右为宜,确有必要者不超过4000字。凡文稿在3000字以上者,请附300字以内之提要,并标出3~5个关键词。来稿是否采用3个月内给予回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地址:广州市工业大道中253号

南方医科大学

邮编:510282

电话:020-61643272

主编:徐如详

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神经医学专业期刊。

主要登载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基础神经科学方面的理论、实验与临床研究论文以及病例报导、综述等。读者对象包括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及基础神经医学领域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人员。

来稿要求具科学性、先进性,资料可靠、论点鲜明、层次清楚、文字精炼。篇幅(包括图表及参考文献)要求:文题简明扼要,25字以内。论著、综述4000字以内,研究快报1000字以内(须附全文),短篇报道1500字以内,个案报告1000字以内。本刊不收取稿件处理费和审稿费,是否采用2个月内给予回复。

《中华糖尿病杂志》

地址:西城区大红罗厂街1号

邮编:100034

电话:010-66515929

主编:钱荣立

本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北京大学承办的,我国惟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糖尿病专业学术期刊,以中高级糖尿病专业人员及各科临床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糖尿病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基础理论研究,临床预防的诊治经验。主要栏目有:论著,述评,专论,综述、讲座,短篇报道,论著摘要,学术动态及研究进展,病例报道。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22号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社

邮编:300050

电话:022-23306917

主编:王今达

本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全国性专业学术期刊,是国内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权威期刊,全年发表文章200余篇,在各个检索刊物的收录率和其他中西医结合杂志中的引文率较高,天津市一级期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优秀期刊。

凡投我刊的所有文稿均一式两份。论著另附中、英文摘要各2份,其中1份按中文在前、英文在后顺序排在正文前。摘要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的顺序书写,并写出全部作者的汉语拼音姓名和第一作者单位全称。是否采用将在半年内给予回复。

《现代临床医学工程学杂志》

地址:广州市沿江路151号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邮编:510102

电话:020-8333750转1028

主编:钟南山

本刊为全国性科技期刊,主要报道临床医学生物工程的基础与临床,各科各专业及其边缘性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新进展和新技术,进行学术交流,遵循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的办刊方针与发展,面向临床各科各专业和各级医务人员,基础医学生物工程技术及科研人员,并为有关医学科技术单位和图书资料部门提供信息服务。本刊设有论著、述评、专论、医学基础与临床实践、医学信息专题、经验交流、诊断学基础与临床病案分析、综述、译文双语篇等栏目,注意先进性、实用性和信息性。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地址:北京东四西大街42号

邮编:100710

电话:65229209

主编:高润霖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创刊于1973年2月,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系列医学专业学术期刊中的一种。目前为月刊。主要发行对象和范围为国内具有高、中级学术水平的心血病专业医生及科研工作者,主要栏目有述评、对策研究、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流行病学与人群防治、综述、继续教育国地等,发表过许多有影响的文章。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人民路139号

湘雅二医院内

邮编:410011

电话:0731-5538250

主编:龚耀先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创刊于1993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的中央级学术性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涉及临床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心理和教育评估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心理测量和治疗技术研究、不同人群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研究以及本学科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动态的报告等。主要面向读者为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儿童保健、教育、司法鉴定、学校卫生、人事管理、人才开发以及其他特殊职业(体育、航空、军事等)工作人员等。

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现已被国内外多家大型检索系统,如中国科学引文索引、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美国的Psychological Abstract、PsychoINFO、Medline等固定收录。

管理学基础综述论文篇2

(1)、按研究的领域分类,可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①、基础理论研究

基础理论研究是提示教育现象本质,阐明教育的客观规律概括教育的基本教育理论原则,发展和完美理论。通过教育的客观规律,寻找新的事实,发现新的理论和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以及理论的体系性、效益的长期性和研究的连接性。例如:关于教育本质、教育目的论、教学过程规律、教育评价性等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科学理论。

②、应用性研究

它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实际应用目标而进行的科学实验和技术性研究,教育的应用性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是把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转化教育技能、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案。使教育理论同教育实践结合起来,达到某种具体和预定的目标。这种研究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直接解决教育管理和教育改革中的实践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其研究特点是使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具体化和实用化。目前绝大多数教育研究是应用性研究。例如: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中小学生流失的调查与对策研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研究,改造薄弱学校研究,青少年潜能开发研究等。

(2)、按研究范围大小分类,可分为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

①、宏观研究

是对教育系统较大范围内的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研究。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与外部的关系,如教育与政治经济,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口等关系研究;二是教育内部带有全面性问题的研究,如教育事业发展、教育政策、教育结构、教育管理、教育投资等研究

②、中观研究

界于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之间,它是对一范围、一个领域、一条战线、一个部门内的教育科学研究。例如:幼儿教育研究,初等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研究、成人教育研究,农村教育研究,师范教育研究、特殊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等。

③、微观研究

是对教育问题某个单独因素进行具体细致的研究,这种研究立足教育、教学实际,往往是针对某一个问题的研究,如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差生学习障碍研究等

(3)、按研究的层次分类,可分为阐释性研究,综述性研究和创造性研究。

①、阐释性研究

阐释性研究是一种简单的研究,它是将教育现象和已有的教育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性并解释出来。

阐释性研究是低层次研究,它是对各种教育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在解释别人的论证。虽然阐释性研究是简单的研究,但在科研中必不可少,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有利于普及工作。在教育科研活动中,有对揭示性问题的各种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都属于阐释性研究。

②、综述性研究

综述性研究是把分散、不全面的观点综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系统的观点的研究。它所研究对象不是单一的事件,不是某一种情况,而是某些现象或某一事物的诸多方面。

   综述性研究是对知识的加工,包括贮存、分析、鉴别、整理,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体系化。综述性研究成果往往是对某个教育规律的认识,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查或实验的基础上对某一教育问题的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

(3)、创造性研究

创造性研究是高层次的教育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教育信息,探索为、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和产品,具有改革教育教学的实际价值或理论意义的研究。其成果可以是一种新观念、新设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项新方法、新技能、新成就,也可以是其它表现形式的成果。

 

管理学基础综述论文篇3

【关键词】文献综述;科学研究;联系

一、文献综述的含义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也称研究综述,指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的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如学科和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一般步骤

(一)文献的搜集

文献的搜集包括检索和初步筛选两个紧密结合的方面。文献检索就是从众多的文献中查找并获取所需文献的过程,一般可以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完成,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光盘、网络或期刊数据库检索。常用的检索方法有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和综合查找法。而文献的筛选则从文献的真实性、先进性和适用性三个方面进行鉴别。

(二)文献的阅读和分类

阅读是全面掌握文献观点、内容、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的过程,也是写好综述的基础。在阅读的过程中系统地记录各个文献中研究的问题、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同时,要批判地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观点的不足,以便发现尚未研究的问题。其次,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便后续研究中使用。

(三)文献的加工、比较和评论

撰写文献综述的关键在于对文献观点的加工整理和评论。首先,对文献的观点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整理、陈述并注重对观点的提炼,使之系列化、条理化。其次,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合理的分析、比较和评论,要客观公正并注意选择合适的视角,保持思维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四)预测研究趋势,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文献综述的结尾应在考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该学科领域当前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应用价值、实际意义,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今后的发展趋势或前景,从而提出新的研究设想、研究内容等。这是撰写文献综述的目的所在,也是文献综述的点睛之笔。

三、文献综述与科学研究的联系

文献综述是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撰写的基础环节,在整个学术研究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地位。对学术研究而言,文献综述就像是路标,意义是特殊而深远。文献综述是学术研究乃至学术创新的基石,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比巨人看得更远”。 而科学研究具有历史继承性,整体上是螺旋式向前推进的,若能踏着前人的足迹向前挺进,不仅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而且可以帮助我探索的层次更深更远。

(一)文献综述之于科学研究

从上述文献综述的含义与步骤,可以看出,文献综述是科学研究的首要而必要的步骤,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一个资料全面、研究深入的综述不仅可以帮助研究者确立研究课题方向,还可以为深入的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下面就文献综述对科学研究的作用和意义,分几点阐述:

1、文献综述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础

一方面,文献综述为科学研究论文的选题寻求了切入点和突破点。科学研究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而创新就是对现有研究不足的弥补或突破。任何研究课题的确立,都要充分考虑到现有的研究基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的趋势以及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的可能性。通过撰写综述,可以在掌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寻找论文选题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从而明确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这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础工作。

另一方面,为研究寻求新的研究方法和有力的论证依据。文献综述是跟踪和吸收国内外学术思想和研究的最新成就,了解科学研究前沿动向并获得新情报信息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我们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手段和研究方法。从已有的研究中得到的启发,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论文深入研究的新方法、新线索,使相关的概念、理论具体化,而且可以为科学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提供丰富的、有说服力的事实和数据资料,使研究结论建立在可靠的材料基础上,同时证明研究题目和方法的选择是必要和适时的。可以说,一个成功的文献综述,能够以其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新课题的确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

2、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科学工作者应把人类历史上尚未提出的或尚未解决的问题作为科研的选题,从事这种研究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科学研究。文献综述的作用就在于充分占有已有的研究材料,避免重提前人已经解决的问题,重犯前人已经犯过的错误,这对提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有重要的的作用。

3、文献综述是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学位论文的重要章节,文献综述的作用在于介绍研究的现状,阐明选题设计的依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提出选题的创新之处。这样,既能反映选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性,又可以使评审专家充分了解论文研究的价值,判断学生掌握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

4、不应忽视的双面效应

文献综述具有正负双面效应:它既可以为后人的研究提供学术养料,同时也可能框定甚至窄化或限制后人尤其是那些墨守成规者的视野和思想。所以,我们应警醒:不能只看到文献综述的“工具意义”,毫不理会前人研究成果本身的“宝藏价值”,更不能将文献综述仅仅视为“学术规范”的一种标志。

(二)科学研究之于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科学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文献综述是一种对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或研究文献进行的“再研究”。可以说,科学研究对于文献综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为综提供资料的支持和思路的启发,一片优秀的文献综述应为读者或研究者本身提供一个相关研究的总体状貌。科学研究成果中的各种理论或观点都有自己的内核,而撰写文献综述过程中的分类、分层和关联论证等“研究之研究”的环节,便可以产生“学术增值”,所以,相当大的科学研究相关文献和知识的占有量应是可以对文献综述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四、结语

文献综述是为了明了过去研究的状貌,把握或占领当下研究的制高点,最终形成创新的研究成果。在撰写文献综述过程中,面对各种不同的理论或观点,坚持综合性和批判性,通过评估分析已有的研究贡献和局限,凸显自己研究问题的价值。同时,寻找自己不同于前人之处,阐明其研究的进展和特点,让其研究发现尽可能具有原创性,觅出实现突破和超越的路径,探索未来研究的可能空间。

参考文献:

[1]王琪.撰写文献综述的意义、步骤与常见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No.21611:49-52.

[2]高丽丽.关于文献综述的认识和思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S1:210-211.

[3]路阳.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文献综述:原则、结构和问题[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1,No.5002:69-75+112.

[4]李枭鹰.文献综述:学术创新的基石[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No.22609:38-41.

管理学基础综述论文篇4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进展

我国水资源存在主要问题是短缺、污染和灾害,水资源管理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立水资源管理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水资源管理学是管理水资源知识体系,以水资源为管理对象,探讨水资源高效利用保护的各种措施规律,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包括水资源数量管理、质量管理、法律管理、权属管理、行政管理、规划管理、配置管理、经济管理、投资管理、风险管理、技术管理、工程管理、数字化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等等。

一、水资源管理学内涵

加强水资源管理成为有关水资源领域出现最为频繁的词汇。但究竟什么是水资源管理,目前学术界尚未统一,《中国大百科全书》在不同的卷中,对水资源管理有不同的解释。综观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概念,有以下特点:首先,从整体上来看,他们都是以水资源开发作为主线,“保护”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次,视野相对狭窄,大多数概念只局限于水资源本身,缺乏复合系统下对水资源的综合认识,以水论水;第三,缺乏生态环境的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内涵。基于此,作者认为,水资源管理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水资源需求及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

水资源管理学是从学科角度对水资源管理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是水资源管理知识体系,是建立在水文学、水资源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基础之上的新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通过水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可以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保障水资源安全,通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

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对象很明确,就是围绕水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目前,水资源危机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水资源危机的出现和加剧与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缺乏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有着重要的关系。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人类的绝大多数经济活动都要涉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未来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解释多种多样,但都基本围绕着“满足目前需要但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这一核心思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求人类必须正视干旱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诸多与水资源相关的问题,这给水资源管理学提出了新挑战和难得的机遇。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无法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的和综合的观点构建全新的现代水资源管理体系,这成为水资源管理学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

具体地说,水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资源数量管理和质量管理、水资源法律管理、水资源权属管理、水资源行政管理、水资源规划管理、水资源配置管理、水资源经济管理、水资源投资管理、水资源风险管理、水资源利用技术管理、水资源工程管理、水资源数字化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综合管理、水资源安全管理和水资源数字化管理等等。

三、国内外水资源管理学研究进展

3.1国际水资源管理学研究进展

到目前为止,明确提出水资源管理学的文献极为有限。根据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实际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特点,国际上也对新形势下的水资源管理理论和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并就一些问题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共识。他们主要围绕着“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要求”而展开。这些研究活动为水资源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诞生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1992年爱尔兰召开的“国际水和环境大会—21世纪的发展与展望”上提出了水资源系统及可持续研究的问题。1993年“第二届国际实验与网络资料水流情势学术大会”上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水文学基础和信息资料问题。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主持,国际水资源协会与国际水文科学协办召开了“变化世界中的水资源管理研究规划国际学术研讨会”,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管理研究展望、水资源开发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和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四个专题。

1996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了“国际水资源及环境研究大会:面向21世纪新的挑战”,讨论了流域尺度的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管理的应用实例等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水文计划工作组1996年将“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其定义为“支承从现在到未来社会及其福利要求,而不破坏他们赖以生存的水文循环及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水的管理和使用”。水资源可持续管理要求在水资源规划、开发和管理中,寻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福利之间的最佳联系与协调。与传统的水资源管理相比,可持续水资源强调了未来变化、社会福利、水文循环、生态系统保护这样完整性的水的管理,使“未来遗憾可能性达到最小的水的管理决策”。世界银行将水资源管理定义为一系列水资源相关领域(如水电、水资源供给与供给设施,灌溉与排水等)一体化管理。综合水资源管理的观点应该在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方面确保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

1997年召开的第5届“不确定性增加下的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学术大会”,洪水与干旱管理、水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水文与生态模拟和环境风险评价等成为重要议题。

1998年在武汉召开了“98年国际水资源量与质的可持续研讨会”,探讨了流域水量与水质的统一管理问题。1998年国际水文学会在荷兰召开了“区域水资源管理研讨会”,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经验和教训、面对挑战的区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

2000国际水文科学学会(IAHS)年在美国召开了“水资源综合管理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主要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内容和目标,以及交流水资源综合管理的经验。此次研讨会达成一个共识:未来水资源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流域的统一管理。流域统一管理是流域内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统一协作管理,其目的是防止土地退化、保护淡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基本框架是政府和社区公众的共同管理。会议认为,为了实现流域统一管理的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复杂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建立在有效的科学规划基础之上;②必须显著提高预测各项管理活动结果的能力;③为了达到水资源管理的目的,持续的检测和评估工作十分必要;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管理过程必须是透明的和公开的。(MiguelA.Marino等,2001)2001年,国际水文科学学会在荷兰召开了“区域水资源管理研讨会”,会议针对区域范围内水资源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包括:以往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经验和教训;面对新挑战的区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

伴随着国际学术界对现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研究和讨论,近年来,国际学术界相继出版了多部论述“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专著,这些专著大多以论文集的形式出版,很少从学科的角度对水资源管理的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的论述和研究。尽管如此,这些专著还是探讨和研究了大量有关现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使我们能够大致了解目前国际学术界关于水资源活动的主要理论和具体内容。并且通过编著者对一些论述水资源管理活动的论文的整理和归类,我们可以从中基本上了解到当前国际学术界对水资源管理理论体系的划分。

MiguelA.Marino和SlobodanP.Simonovic在2001编著出版的《水资源综合管理》收录了国际水文科学学会(IAHS)2000年在美国召开的“水资源综合管理研讨会”的文章。MiguelA.Marino和SlobodanP.Simonovic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从事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不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新的管理方式仍在摸索中,水资源管理活动正处在探索过程中。作者认为,在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中,僵化的管理体制(包括法律、政策和管理机构)是实现水资源有效管理的最大障碍。管理体制的官僚作风、不负责任以及缺乏战略性指导原则导致水管理体系效率低下,缺乏远见,并且拒绝与水资源利益相关者就水资源管理问题进行公开的交流和探讨。新的水资源管理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寻求实现长期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水资源管理方式,为此,他们认为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将是水资源管理活动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包含水环境治理和保护问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水资源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以及水资源管理决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由C.A.Brebbia和P.Anagnostopolos在2002年编著出版的《水资源管理》(Ⅰ和Ⅱ)收集了2000年和2001年两年间国际上一系列关于“水资源管理”国际会议上的文章。C.A.Brebbia和P.Anagnostopolos在本书的前言中指出,当前水资源管理问题在全球变得越来越复杂。水资源管理活动主要面临着的主要问题是:人口的增长和人均水需水的增加正在家具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此对应的是,水污染、水资源浪费以及气候变迁等因素却正在威胁着水资源的供给。这套书从10个方面论述了当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内容,他们是: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灌溉水管理,流域管理,生活用水管理,水质管理和水活动管理,废水处置和管理,管道输水和渠道输水管理,水文模型,地下水管理,沿岸和港口水资源管理。(C.A.BrebbiaP.Anagnostopolos,2002)。值得注意的是C.A.Brebbia和P.Anagnostopolos在书中指出,现代水资源管理所涉及学科和领域已经超出了传统水文地质学中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思考和限制。

由M.AL—Rashed、V.P.Singh和M.M.Sherif合作编著的《水资源发展与管理(Ⅳ)》中从7个方面论述了水资源管理的内容,这7个方面包括: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政策和原则,水资源稀缺和保护,用水管理,水资源管理、规划、水权分析和处置的决策支持系统,水电和灌溉的发展潜力,灌溉水管理,水资源稀缺管理。

其他一些比较著名的著作还包括B.DattaRay,R.P.Athparia的《水与水资源管理》(1999年);A.FarooqKhan的《水资源管理:挑战与责任》(199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出版的《水资源管理:综合政策》(1989)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学术界并未明确提出水资源管理学的概念,但在国际上许多大学中,都开设了以“水资源管理”为名称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开始以及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讲述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水资源管理学的形成。例如在美国特拉华流域委员会计划和行动部部长Dr.KennethF.Najjar在VILLANOVA大学为水利工程学、水文地质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开设的“水资源规划0与管理”课程介绍中,Dr.KennethF.Najjar认为,“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对水资源规划、分析、设计、经济管理的理论和实际方法等综合型课程,主要包括水资源法律和规章条例,流域管理、水资源建模、地下水和地表水需求和共给分析、洪水管理、水资源质量管理、湿地保护。水资源供给规划包括水资源使用、需求项目,水资源配置、水容量扩充。该课程还包括水库运行等相关问题。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关于水资源的综合问题的考虑,这些问题来自于从静态的水资源法律和章程到动态的自然资源的应用。

3.2国内水资源管学研究进展

我国关于水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开始与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的水资源管理研究主要是对实际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管理内容的简单罗列和堆加,并未从理论的高度来对水资源管理的体系和框架进行系统的阐述。随着我国水资源危机的不断加剧以及可持续发展对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和挑战,学术界开始逐渐关注水资源管理理论的探讨和框架体系的构建。

赵保璋主编的《水资源管理》(1994年)是我国出版较早的专门论述水资源管理的专著之一。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分以及废水、污水等水形态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的联系,统一而相互转化的整体。而现实中,长期以来我国水管理体制较为混乱,水权分散,形成了“多龙治水”的局面。该书认为,水资源管理应该以水的资源观点、水的系统观点、水的经济观点以及水的法制观点出发,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布局与调配,以及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建立统一的、系统的综合管理体制,按照相关法律由水行政部门实施管理。该书认为水资源管理活动主要包括规划管理、开发管理、用水管理和水环境管理(赵保璋,1994)。

冯尚友在《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一书中将水资源管理定位为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在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开发、治理、保护、利用过程中,所进行的统筹规划、政策指导、组织实施、协调控制、监督检查等一系列规范性活动的总称。统筹规划是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的整体布局、全面策划的关键;政策指导是进行水事活动决策的规则和指南;组织实施是通过立法、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等形式组织社会力量,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系列活动实践;协调控制是处理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和水事活动之间的矛盾关系,控制好社会用水与供水的平衡和减轻水旱灾害损失的各种措施;监督检查则是不断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执行正确方针政策的必须手段。

吴季松在2000年和2002年先后出版了《水资源及其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和《现代水资源管理学概论》两本专著。前一部是作者多年来关于水资源管理问题的报告和讲话的汇编(吴季松,2002)。《现代水资源管理学概论》一书中,作者对水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以及主要内容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从整体来看,该书更多的是从水行政管理角度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左其亭和陈曦2003年合著并出版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活动》。该书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对水资源管理理论作了初步探讨。该书专门探讨了现代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工作流程、管理目标和水资源管理基本内容,并且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教育、提高工作觉悟和参与意识;制定水资源合理利用措施、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水资源统一管理以及实时进行水量分配和调度。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该书还专门探讨了水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介绍了电子信息技术和“3S”(GIS、GPS和RS)技术在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应用。

林洪孝在《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界定水资源管理活动为:依据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遵循水资源系统自然循环功能,按照经济社会规律和生态环境规律,运用法规、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优化水资源配置,对人们的涉水行为进行调整与控制,保障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该书对水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框架体系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论述了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等内容,并构架了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该书提出,随着人类水资源问题认识的发展深化,水资源管理逐渐形成了专门的技术和学科,其管理领域涉及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等许多方面,其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权属管理、水资源政策管理、水资源综合评价与规划管理、水量分配与调度管理、水质控制与保护管理、节水管理、防汛与抗洪管理、水情监测与预报管理、水资源组织与协调管理以及其他水资源日常管理等十个方面。该书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概括和构架基本上包含了但前水资源管理活动的所有内容,是目前比较全面的水资源管理的概括和总结。

姜文来、唐曲等2004年出版了《水资源管理学导论》,本书是国内外首部系统论述水资源管理学的专著。本书在界定水资源管理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然后专题阐述水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最后展开案例研究。全书共分十九章,第一章,水资源管理学概述,界定了水资源管理学的内涵、研究内容、研究进展和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章,水资源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分别阐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水资源复合系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水资源管理学的管理学基础;第三章—第十七章,专题论述,论述了水资源的数量管理、质量管理、经济管理、权属管理、规划管理、工程管理、地下水资源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投资管理、行政管理、风险管理、安全管理、数字化管理和其他水资源相关管理;第十八章和第十九章,案例研究,以首都圈农业水资源、民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展开研究。

四、结束语

由于水资源是与人类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引发的各种问题,长期以来对有关专家学者对水资源管理极为关注,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水资源管理学产生与发展具有深厚的基础。水资源管理学是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是建立在众多学科之上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积极推进和发展水资源管理学,对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姜文来,唐曲,雷波,水资源管理学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姜文来,初论水资源管理学,中国水利,2004(3);

赵宝璋,水资源管理,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吴季松,现代水资源管理概论,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林洪孝,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左其亭陈曦,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管理学基础综述论文篇5

关键词:数据库课程;个体差异;分类教学实践模式

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国家教育部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秉承“夯实基础、面向应用、培养创新、国际接轨”的办学宗旨,在创造性的“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下,完善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完成了学科方向布局、分类分层培养课程体系建设[1]。基于总的学科发展与各级各类专业人才培养规划的目标,我们对主干课程之一的数据库课程进行了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核心和基础,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也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数据库课程不仅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安全专业、信息管理专业等的必修课程,也是大部分非计算机专业的选修课程。通过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与实践技能。在同济大学计算机系的本科专业必修课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一方面由于学科发展和分类分层培养目标的确立,使得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模式与体系需要进行新的规划与设计;另一方面,数据库课程相关的教学和实践环节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知识背景、创新能力以及未来的就业取向等多方面的差异,也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研究课题。要取得好的教学与实践效果,让学生更好地发挥所长,需要不断的研究与探索课程的教学实践模式。

基于计算机系学科发展与专业人才培养总体规划,根据数据库课程自身的特点、数据库相关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发展,并参考国际、国内一些主要大学数据库课程的教学资源和科研文献,我们提出一种数据库课程分类分层教学模式:根据培养目标、学习兴趣、知识背景和创新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3种类型,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侧重不同的教学与实践内容,更好地体现该课程教学的基础性、科学性、先进性与实用性。

1课程的教学对象分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2]。

但是,同一年级同一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背景和创新能力并不完全相同,如有的学生数学基础好、擅长理论分析,有的学生编程能力强、喜欢软件开发,有的学生则倾向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管理。因此,基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总体规划,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将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对象与培养目标分为以下3种类型:

1) 理论强化型。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将具备坚实深入的数据库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的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能独立开展科研和实际工作。

2) 工程研发型。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将掌握数据库基础理论和主流数据库软件产品,以及数据库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具备较扎实的研究与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技能,成为国内乃至国际认可的高级研发型工程技术人才。

3) 应用管理型。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将掌握数据库系统基础理论,以及数据库系统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方法,熟悉主流数据库软件产品,能较好地设计、管理与评估数据库项目方案。

目前,国内已有许多高校,以不同形式的实验班或培训课程,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别培养。如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实验班”、同济大学的“图灵班”和“卓越工程师班”等。在数据库课程分类教学与实践模式研究探索中,我们把计算机系特色教学的“图灵班”、“卓越工程师班”和其他学生分别作为数据库课程教学的理论强化型、工程研发型和应用管理型对象。

2课程的分类教学与实践模式

对于上述3种不同培养目标的学生,我们在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总纲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调整课堂授课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选用不同教材,安排不同的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开展不同的课后活动,引导学生研究与解决不同的开放思考问题,尽量充分调动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研发能力和学习兴趣等在各自擅长和需要拓展的领域内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2.1分类调整授课内容

数据库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库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基础理论、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完整性、关系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数据库恢复技术、并发控制、数据库设计与实现以及数据库技术的新进展等。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我们有针对性地拓展和加强不同部分的知识。

1) 对于理论强化型学生,拓展和加强关系数据库理论知识,强化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原理与相关算法实现,如存储、索引、查询处理及其优化、事务处理、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等的机制与主要算法。教材上倾向于国外原版教材,即《Database System Concepts》[3] 辅之以《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4]和《Database Systems: The Complete Book》[5]。

2) 对于工程研发型学生,在关系数据库理论知识基础上,强化DBMS的底层算法实现与数据库系统工程设计方法,介绍基于一种主流数据库产品的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教材上使用国内经典教材结合国外原版教材,即《数据库系统概论》[6] 辅之以《Database System Concepts》[3]和《Database: Principles, Program- ming, and Performance》[7]。

3) 对于应用管理型学生,则在关系数据库理论知识基础上,强化关系数据库的查询优化技术、数据库事务处理技术、数据恢复和并发控制技术、DBMS的安全技术和完整性检查技术,介绍基于主流数据库产品的应用系统设计、开发与管理技术。教材上使用国内经典教材,即《数据库系统概论》[6]辅之以《Database System Concepts》[3]和《数据库系统原理》[8]。

2.2分类安排课程实验

数据库课程的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库安装与配置、数据库使用、SQL语言使用、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完整性和数据库编程等。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我们在课程实验中有针对性地安排了不同的内容。

1) 对于理论强化型学生,课程实验将完成6~8个DBMS底层算法的研究与实现,主要包括存储、索引、查询处理、查询优化、事务处理、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等算法,另外还有一个理论方法探索或实际应用系统研发的综合大作业。

2) 对于工程研发型学生,课程实验将完成4~5个DBMS底层算法的实现,如存储、索引、查询处理与优化等的算法,完成1~2个通过ODBC访问数据库、数据库设计与应用开发实验,一个实际系统工程研发相关的综合大作业。

3) 对于应用管理型学生,课程实验将完成6~8个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管理相关的部分实验,主要包括安装了解DBMS、SQL数据定义与查询、SQL更新与视图,数据库事务处理、数据恢复与并发控制、数据安全性与完整性以及一个实际应用开发管理相关的综合大作业。

2.3分类进行课程设计

数据库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数据库系统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实践能力,全面拓展数据库原理课程相关的综合研发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实现一个实际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熟悉并能灵活运用所学基础理论,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开发技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动手能力,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分析DBMS的体系结构与主要技术,并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课程相关的理论技术发展与前沿动态。数据库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3个方面。

1)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研发:综合运用数据库理论与技术方法设计一个较完善的有实际意义的数据库;掌握流行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ORACLE/ DB2等的应用与开发技术;利用高级语言开发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2)DBMS研究分析以及功能实现与扩展:以开源代码的DBMS为基础熟悉并研究分析DBMS的体系结构、基本功能及其实现,完成一些系统功能的实现和进行相应的可扩展性研发,形成系统分析报告、算法实现软件包和技术文档。

3) 领域研究综述与热点问题研究探讨:跟踪数据库相关领域的理论与技术发展,完成相关的前沿研究或技术问题的综述,对领域热点问题开展研究探讨,形成综述报告、技术报告或研究论文。

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我们开展不同主题的课程设计,有不同的考查侧重:

1) 对于理论强化型学生,课程设计更强调在开源代码的数据库系统如Postgres上,针对DBMS底层实现做进一步研究与扩展,以3~5人的课题小组为单位,分析开源DBMS的体系结构和主要的技术方法,并对其中某方面进行重点研究与扩展实现;此外,强调对领域前沿的了解,对某方面理论与技术研究的综合把握与研究分析,并能对一些领域热点问题展开研究探讨,完成领域某方面的综述报告和研究论文。

2) 对于工程研发型学生,课程设计强调在Oracle或SQL Server等数据库产品基础上,以实际应用为背景,以3~5人的课题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中等规模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并要求对系统研发过程中的各个设计与技术实现环节能够有较全面的把握;此外,强调对领域技术动态的了解,并能对领域技术和应用有较全面的认识和分析,对实际系统研发能形成有效的技术方案和分析报告。

3) 对于应用管理型学生,课程设计将以3~5人的课题小组为单位,在Oracle或SQL Server等数据库产品基础上,构建一个实用的数据库系统,强调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和过程的全面把握,以及对项目研发过程中各个实践环节的全面调度与管理;此外,强调对领域研究与技术动态的了解,对系统开发与应用相关的知识体系和管理模式有较全面的认识和分析,能对实际项目开发与管理形成有效的方案和分析评估报告。

2.4分类开展课后活动

数据库课程以各种形式的课后活动,培养不同类型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1) 对于理论强化型学生,增加一些相关的领域研究现状和动态的介绍,提出一些开放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广泛地了解相关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学术前沿的研究热情和研究能力。由教师引导学生去找寻一些课程相关的理论与技术热点或难点问题,主要追踪数据库领域的重要国际会议与国际期刊,国际会议如SIGMOD/PODS、VLDB、ICDE等,国际期刊如ACM Transactions on Database Systems (TODS)、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TKDE)、VLDB Journal等,以及追踪国际国内一些著名的数据库研究小组,学生以自由组合小组形式展开针对某个主题的研究探讨,完成领域综述以及研究论文,并在讨论课上做口头报告;更进一步鼓励学生加盟数据库相关领域导师的实验室和课题组,参与相关的实际科研项目的研究。

2) 对于工程研发型学生,增强数据库前沿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的介绍,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前沿的研究探索热情和研发能力,由教师或企业研发人士引导学生去探讨一些相关的理论与技术热点问题,完成领域技术分析报告以及研究或技术型论文,并在实验课上做口头报告;鼓励学生参与相关导师的实验室和课题组,具体开展一些相关实际课题的研发;引导学生在小学期的企业实习期间有效地参与和完成实践项目的调研和分析设计与实现工作。

3) 对于应用管理型学生,加强数据库软件产品和应用案例的介绍,培养学生对本学科技术前沿的研究探索热情和应用管理能力,邀请企业数据库工程师举行讲座,引导学生去思考一些相关的技术热点问题,完成领域综述以及数据库系统开发案例分析报告,并在实验课上做口头报告;鼓励学生参与相关导师的实际项目研发;引导学生在小学期的企业实习期间有效地参与相关企业项目的研发与管理实践的调研分析。

3结语

数据库课程分类教学与实践模式是计算机本科专业课程教学的一种新模式的探索,通过对学生个体

差异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分类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集中实验以及课程设计和课外辅导,因材施教。在数据库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中,我们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生探索和逐步应用分类教学和实践模式,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课外实践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从学生们的课程作业、实验报告、技术分析报告、应用系统设计、DBMS分析报告、领域综述报告、研究或技术论文、参与相关导师的研讨班与课题工作、期中和期末考试等情况来看,分类教学和实践模式在较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的热情与潜力,大部分同学取得了较好的学习和实践效果。当然,我们还需要不断研究数据库课程教学与实践各个环节,特别是课程自身的体系与数据库日益发展的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技术应用间的关联,以探索更合理、更优化的教学实践模式。

参考文献:

[1] 蒋昌俊,苗夺谦,王晓国,等.“一体两翼”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EB/OL]. [2009-02-19]. 高教教学参考,2009,3(1):1. /Model1024.asp?id=1425.

[2] 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2006修订)[EB/OL]. [2009-09-30]. cs.tongji. /prog/InforWeb/publish/newsdetail.jsp?newsno=904.

[3] Abraham Silberschatz,Henry F. Korth,S. Sudarshan. Database System Concepts(影印版)[M]. 5th ed. New York:McGraw- Hill,2006.

[4] Raghu Ramakrishnan,Johannes Gehrke.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M]. 3rd ed. New York:McGraw-Hill,2002.

[5] Hector Garcia-Molina,Jeffrey D. Ullman,Jennifer D. Widom. Database Systems:The Complete Book[M].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2002.

[6] 王珊,萨师煊. 数据库系统概论[M]. 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 Patrick O’Neil,Elizabeth O’Neil. Database:Principles,Programming,and Performance[M]. 2nd ed. San Fransisco: Morgan Kaufmann,2001.

[8] 李建中,王珊. 数据库系统原理[M]. 2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Classified Teaching and Its Practice Model for Database System Course

GUAN Ji-hong1, WEI Qing-ting1, 2

(1.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4, China;

2.School of Software,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6,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general plan for undergraduates educa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ity of Tongji University and the differences of individual students, we propose the classified teaching idea for database system course and explore its practice model. With this model, we make different arrangements on lectures, experiments, comprehensive projects,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for different groups of students, so as to fully insipre their enthusiasms for database course studying and attract their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the course.

管理学基础综述论文篇6

【关键词】项目管理 工程管理 管理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及现状综述

在中国广泛推广普及是近几年的事,方兴未艾,而我们引进、普及的重点,不应是繁琐的理论、概念、程序,而应该是简明、适用、有效的方法。

不论经济结构如何变化,工程项目建设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在我国目前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开发西北、振兴东北的背景下,项目建设成为许多地区经济振兴的重要手段。有的城市甚至提出“项目兴市”的口号。在经济进步主要依靠新科技成果应用、依靠内涵式项目建设并不是合适的振兴经济的手段,我国也一直在为投资决策的失误付出巨大代价,所以利用科学方法对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条件。

工程项目管理方法不仅是具体方法,也包括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可持续”的一个根本内容就是科学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工程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不仅耗资巨大,而且对周围环境有较大影响,所以必须满足可持续、协调发展要求,这也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方法论是对方法的研究。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开发西北、振兴东北的现实背景可能掀起新一轮工程建设热潮,可持续、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对于工程项目建设提出了一定制约的宏观控制,这一点落实到建设项目管理要落实到建设项目管理的方法上,工程项目管理的目的不仅是实现具体的目标(工期、质量、费用),也应做到项目建设也环境、社会的协调,否则可能重蹈以前投资失误、失策、失控的覆辙。这也是工程项目管理方法上升到“方法论”的意义之一。

项目管理的管理至今已可以说是很完备的,这不仅表现在丰富多样的理论成果如各种项目管理书籍(包括翻译)的面世,更表现在这个领域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如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于1987年提出并经1996、2000年修订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1997年推出了“项目管理人员能力基准”,中国双法研究会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也于2001年推出《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上述各知识体系将项目管理知识划分为若干领域、要素、模块,中国的知识体系未有关于方法的独立专题,而是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过程、领域。各种项目管理著作也多侧重于对项目管理内容、阶段、程序、组织等的论述,对于方法的专门论述不多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方法的忽略,但对方法的总结、集中研究与完善有助于项目管理的推广应用的项目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的层次性

狭义的工项目管理是在限定的工期、质量、费用目标内对工程项目进行综合管理以实现项目预定目标,但这只是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随着投资规模、领域的扩大、投资来源多样化、工程项目对环境、经济影响增强,工程项目管理已不限于施工过程,而是扩展到从立项到交付使用维护全过程的管理,工程项目的实施也从施工承包发展到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等多种形式。对于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其目标已不仅仅是质量、工期、费用的控制,还要与资金筹措、风险分析、使用维护以及与所在地经济、环境等联系起来,项目的目标、管理都应该“广义”考虑。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出了具体的技术性方法,还要向前后期的评价延伸,要考虑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体现这些思想。综上所述,本文将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分为两个层次:思想性方法和技术性方法。

三、工程项目管理的思想性方法

项目管理的思想性方法也可称之为思想,之所以将项目管理思想作为方法加以分析,是工程项目管理的背景、环境日益复杂,涉及环节、因素增多,项目对环境、经济的影响较大,并受到人文、社会关系的影响,资金来源、建设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如果仅仅着眼于具体的技术方法,不能从战略高度对项目进行综合分析,不能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发展观念相协调,所以首先研究工程项目管理的思想方法。工程项目管理体现出来的思想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基本的应该是系统思想。

系统思想不仅是项目管理的基本思想,也是项目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之一。形体思想的科学基础是系统论,哲学基础是事物的整体观。工程项目管理的系统思想包含两个含义。

一是将工程项目自身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也就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通过信息反馈与调控,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综合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思想的第二个含义是工程项目作为一个系统,又是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大系统”包括项目所在行业、所在地经济、社会环境、以至于地区、国内、国外市场等,要将工程项目放到社会经济系统中,作为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看待,特别要注意项目建设与环境、资源、文化区域发展规划等大系统的协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在项目建设中体现出来,不能为了经济振兴而牺牲资源、环境和人全面发展,这方面我们已经付出了沉重代价,考虑到当时尚出于小康前阶段,片面追求投资规模有历史原因,当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性时应尽量减少项目的负效应。项目自身是一个系统,又是社会环境是一个目标。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工程项目建设才能实现自身发展的作用。这一指导思想重点应在项目的策划、评价、决策阶段体现。

工程项目管理还有一些其他思想如控制性、目标性、柔性、团队性等,但它们都是系统思想的延伸,是以系统思想为基础的,所以才不加论述。

四、工程项目管理的技术性方法

技术性方法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方法或工具,在不同环节有不同的方法。

1.项目评价方法

项目评价主要指经济评价,包括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其思路基本一致,只是角度不同,前者只考虑项目本身,后者从国民经济整体考虑,同时采用影子价格为数据基础。

2.项目直接目标管理方法

对一个建设项目而言,其直接控制的目标有三个,时间、质量、费用,即按计划的时间、费用、质量完成项目。这三个目标彼此之间有一定互斥性,难以同时达到最优,其实施应以项目整体最优为目标。

3.项目过程管理方法

项目实施过程中有许多内容、环节需要管理,对项目实施影响较大的有: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

4.项目综合管理

项目综合管理实际上就是对项目各目标、各环节、各要素、各过程进行全面协调,以保证项目整体效果最优,这也是系统思想在项目实施中的表现。项目综合管理是针对项目系统进行,综合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的主要特点。

五、结论

工程项目管理思想方法包括思想、技术两个层次,思想是系统思想,技术是各种具体的工具性方法。工程项目管理研究、推广应用的重点应该是方法。

管理学基础综述论文篇7

这个重点要进行已有文献综述,把有关的题目方面的已经有的国内外研究认真介绍一下(先客观介绍情况,要如实陈述别人的观点),然后进行评述(后主观议论,加以评估,说已有研究有什么不足),说现在有了这些研究,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其中要包括你选题将要探讨的问题。由于目前研究不足,所以你要研究。所以,你的硕士论文要写什么是根据文献综述得出来的,而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如果不做综述,很可能你的选题早被别人做得很深了。

第二,为什么要写这个

这个主要是说明你这个选题的意义。可以说在理论上,你发现别人有什么不足和研究空白,所以你去做,就有理论价值了。那么你要说清楚你从文献综述中选出来的这个题目在整个相关研究领域占什么地位。这就是理论价值。

然后你还可以从实际价值去谈。就是这个题目可能对现实有什么意义,可能在实际中派什么用场等等。

第三,如何写

在开题报告里你还应当说清楚你选了这个题目之后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有了问题,你准备怎么去找答案。要说一下你大致的思路,同时,重点阐述你要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如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定量研究、实验研究、理论分析、模型检验等等。

在上述三个方面中间,文献综述是重点。没有文献综述,你就无法找到自己的题目,也不知道这个题目别人已经做得怎么样了,所以你要认真进行综述。当然,综述的目的还是引出你自己的话题,所以不能忘记评述哟。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

《中国青年报》报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xx级研究生所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有不到1/3的博士研究生获一次性通过,而78位硕士研究生,10人没获通过,仅有19人获一次性通过。这在复旦大学乃至于全国研究生教育的历“都很少见”。但据笔者了解,倘若以严肃的眼光审视目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可以说,管理部门、导师、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视“论文开题报告为形式”。除思想上重视不足外,对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管理工作体会,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和技巧做一探讨。

1.1 1 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1.2 2 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1 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2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 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2.3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 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 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 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 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2.4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条件分析

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管理学基础综述论文篇8

关键词 草坪 建植与管理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2.053

Abstract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of turf establishment and management is the inevitable demand for the current rapid development of turf industry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applicable talents need. In the current study,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y on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of turf establishment and management course is simply analyzed. Updating teaching contents,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strengthening practice teaching and teaching method play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changing teaching quality, the role and process of these measures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of present study will provide some useful reference for reform of turf establishment and mange course in our Country University and College.

Keywords turf; establishment and management; teaching quality

草坪建植c管理草一门将有关基础学科(土壤学,植物分类学、植物营养学、植物生态学、病理学、化学保护、昆虫学、运动场管理、娱乐场管理、园林学等学科)知识综合综合为草坪建植与管理服务的应用型科学。其主要内容有草坪生物学基础,草坪与生态环境,草坪建植、修建、施肥,草坪病虫杂草防治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使培养对象具有一定的草坪科研工作能力和建植、养护管理草坪的实际工作能力。近些年来,随着草坪在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城镇建设、体育运动、休闲娱乐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广泛普及应用, 草坪绿地面积不断增加。为我国草坪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加之人们对自身生活环境质量的高度重视,草坪建植与管理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管理受到人们空前的重视,草坪业的不断发展对草坪建植与管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00年以来,多数院校草业科学,园艺、园林、农学等相关专业相继开设了草坪建植与管理这一课程。草坪建植与管理已列为我校园艺专业选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就所教学的园艺专业本科生草坪建植与管理课程,结合自身教学体会,从教学体系与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和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其为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在教学手段改革方面,着重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大力推进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学校建立了教育技术中心,多媒体技术研究所,多媒体制作中心,重点建设了基础教学实验中心,着力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

1 更新教学内容

草坪建植与管理内容庞杂,主要包括草坪学基础,草坪建植、草坪养护管理、草坪保护、草坪机械、专用草坪、草坪质量评价等知识结构体系。以往教授过程中,因教学内容过多,容易导致重点不突出,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基于该课程的特点、目的和任务,对某些章节的学时数进行调整,简化一些基础理论教学,而将重点放在与实践操作联系紧密且对实践技能具有一定指导作用的知识理论,进而引导学生就生产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思考。此外,草坪建植与管理所选教材出版时间已久,有些内容跟不上草坪建植与管理实践需求,与草坪建植理论和实践相脱节。这样对现有教材内容的及时更新则显得尤为必要。其中引用国内外最新资料,介绍草坪管理与建植中的一些最新技术、方法与设备,对完善优化草坪建植与管理学科体系,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培养草坪专业人才均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课堂授课中结合生产实践、科学研究、实践经验、将一些草坪相关的科研进展、草坪业发展国内外新动态、新技术、新成果渗透到教学中,不断充实、丰富教学内容,是学生能及时了解到草坪建植与管理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草坪建植与管理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草坪生物学主要涉及草坪植物、不同草坪草的品种特性及其生态适应性,不同生态环境对草坪建植的影响和草坪对生态环境的反馈,新技术应用研究等内容。目前,教科书在介绍常见的草坪草种论述方面,着重涉及暖季型和冷季型草坪草种较多,而有很多草种在当地既没应用,也没野生分布,在这部分内容讲述过程中,主要介绍当地常见的草坪草种。还有,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地形气候条件差异明显,草坪建植与管理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当中,应紧密结合当地的土壤气候特性,草坪使用范围,在遵循草坪建植与管理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应因地因时制宜,及时调整和更新具有地域特色教学内容。

2 理论结合实践

教学当中注重课堂理论讲授,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不仅如此,在授课过程中,主要要理论结合实践,要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释说明实践中遇到发现的问题,并结合实习或生产实践经历和体会在课堂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培养独立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鉴于本课程理论知识点的多学科综合性,可充分将已经学过知识点与现有课程有机整合,从不同学科各个角度分些解决同一问题。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发现新问题, 也可提出探索性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一起探讨解决方法。将发展生产所需的新理论、新技术、研究新成果及时补充到教学中。不时灌输一些相关学科发展的前沿热点问题,引导或挖掘学生潜在创新能力。通过课程理论知识学习、实践,学生可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把生产实践基础理论相结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3 改进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主讲、学生听的填鸭式硬性灌输教育,这种被动教学模式现在已经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判断的能力,也很难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尝试各种与教学层次相适应的新型教学手段与方法。当前,科学技及的快速发展为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更新和丰富提供了便利条件。在草坪建植与管理中可应用多媒体、网络和专家等教学手段,以文字、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相结合,将庞杂抽象、难以理解、枯燥的课程内容变成生动、丰富、容易掌握和学会运用的内容,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所难以实现的。尤其针对一些特殊生境条件草坪建植管理等内容,包括退化土壤改良与草坪建植技术、干旱区草坪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无土草毯的建植管理、不同类型边坡绿化技术研究等,可通过多功能计算机多媒体教室播放视频、图片展示、专家讲堂等方式进行,这样既可消除时间界线,突出难点和重点,扩大学生的观察、延伸了思考范围,增强对象的真实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也可在教学方法进行一些革新。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自我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针对草坪建植与管理课程自身的特点,注意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经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在W习中获取理论知识,同时应用理论知识,系统、全面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力图达到“教为不教,学为会学”之目的。比如,我们尝试转变传统老师主讲学生被动来听方式,采用老师先让同学课前准备简述内容,之后再课堂上由学生讲述,教师根据学生多媒体课件制作、简述调理、表达、逻辑关系等方法由替他同学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点与不足,最后由老师进行全面点评,并针对学生理解讲述点内容的现状及能力,及时调整教学重点,以做到有的放矢。这种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课件制作能力、课堂演讲能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 加强实践教学

草坪建植与管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通过一系列实践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草坪植和管理的一系列工作,如草坪草种选择的识别,建坪场地基况调查,建坪材料选择和采购,坪床准备和播种,草坪病害、虫害、杂草识别和防治,高尔夫球场的建植与养护,幼坪的观察和管理、不同草坪质量评定项目和评定方法的选择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遵循统一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既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统筹兼顾,将各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整个班级的实践内容进度保持统一,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草坪建植与养护管理的实践技能。此外,对教学实践内容可分版块进行,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实践可包括内容有:自学基础知识、检索查阅文献、自行设计、制定方案和实施,制作草坪建植管理实践课件幻灯。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包括试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后期实践总结撰写。参观实习也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公园绿化工程带和草坪实训基地,带领学生进行草坪修剪、草坪施肥、草坪灌溉、草坪保护等方面的实习,使学生全程参与生产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草坪建植与养护管理技术和技能。实践教学的各环节呈现可以选择课程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规范,进行相应的考核。对学生的整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测评、调控、反馈,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考核测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实践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既能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实践技能,解决草坪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5 小结

在草坪建植与管理教学过程中,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通过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时和简化基础理论教学,而将重点放在与实践操作联系紧密且对实践技能具有一定指导作用的知识理论,进而引导学生就生产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思考。通过改进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所学内容能与时俱进,缩小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差异;注重理论结合实践,以理论指导实践。通过课程理论结合实践,学生可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把生产实践与基础理论结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通过加强实践教学,使之更加贴近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整体素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会科,王健,李凯荣.论草坪学课程教学质量提高之策略[J].教育探究,2006(3).

[2] 谢修鸿,王晓红.提高园林专业本科生草坪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探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7(8).

[3] 张英,孙海群,李希来等.草坪学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创新[J].大学教育,2015(3).

[4] 陈立强,席琳乔,马春晖.草坪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4(24).

上一篇:学校关工委总结材料范文 下一篇:学校关工委总结发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