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英语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1 23:32:26

环境英语论文

环境英语论文篇1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在教师授课、学生接受、师生互动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从教师授课方式看,一般采用集体授课,不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因材施教;从学生接受角度看,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其内在学习动机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师生互动角度看,教学过程只是单向传输,缺乏双向互动。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主要局限于课堂学习,缺乏真实的英语语境进行课外练习和拓展,结果学生花了大量精力和成本,从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花费长达十几年的时间学习英语,效果却不甚理想。语言环境的缺乏严重影响语言输入量,并制约着英语学习活动及其效果。Facebook社交网站的出现,给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变革带来契机。Facebook社交网络具有及时性、开放性、互动性的优势。所谓及时性,即具有即时通讯功能,Facebook使用便捷,可以取代MSN,中国学习者用vpn上网,能够比较容易地与母语为英语者交友、交流,并得到及时反馈,从而获得地道而真实的英语语料。所谓开放性,指Facebook社交网站对所有人开放,学习者能方便快捷地接触到丰富真实的语料。所谓互动性,包括两大功能:一是社团组群功能,学习者可以在Facebook上建立课堂讨论小组,共同讨论和编辑报告;二是语音交际功能,Facebook支持上传图片与文件,有利于学习小组成员共享。学习者还可以通过Facebook发送即时讯息、电子邮件,与朋友语音视频。2013年,Facebook推出免费语音呼叫服务,进一步完善了语音交际功能。作为一种在线的社交性网络,Facebook是一种拥有强大即时交互功能的虚拟社区。学习者能够使用语音、维基、博客和即时消息开展语言交流活动。利用Facebook社交网络的各种功能及资源构建英语教学模式,能够促进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发生革命性变革———改变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帮助学习者在真实英语语境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这也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源于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过程的研究。具体运用于语言习得研究则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吸收及内化对其产生刺激的外部信息,使之逐渐固化为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既定部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时认为,教师应该是课堂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同时身兼学生构建意义的促进者及帮助者,只在必要时为学生提供反馈指导,学生是信息加工的唯一主体。由于学习是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无法实现这四大要素完美整合的。情境方面,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习者同用一种教材,不管学习者对教学材料是否熟悉或感兴趣,都得在教师指导下按照教案、讲稿的既定步骤进行语音、词汇、语法句法、篇章结构层面语言点的学习和操练。这种模式缺失了情境创设这项重要的教学设计内容,不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Facebook社交网络提供了比较真实完备的英美国家社会文化背景,方便在教学设计时进行教学目标分析并创设有利于学习者构建意义的情境。协作方面,由于传统课堂教学缺乏真实语言环境,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之间的教学性语言交互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协作学习模式不能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社交网络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互手段,方便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与协作,学习者能够在协作基础上对语料进行筛选与分析,并由此提出假设,进而评估学习成效,最终达到建构意义的目的。会话方面,作为协作过程中必备环节的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手段单一,通常为“讲授、PPT(板书)、录音视频”三部曲模式。囿于教学班级过大、学习者人数过多且英语水平良莠不齐,以小组形式开展口语会话操练活动比较困难。而利用Facebook社交网络的各项交互功能可以组建学习小组,通过会话形式布置学习任务,完成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同时在会话过程中进行协作学习,整个学习组群共享每个学习者的成果。意义建构方面,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拘泥于既定模式,学习者主要以个体为单位机械记忆和操练教师讲授的语言点,不能达成意义建构这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Facebook提供立体多面的学习材料和途径,能够帮助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以理清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总之,Facebook社交网络的流行为具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习者提供了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绩效,是一个天然的英语学习媒介和平台,在恰当的英语教学模式指导下,学习者能够把语言学习和学科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科知识和认知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语言水平的内化和提高。这些对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革命性变革都将产生极为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二、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的建构

建构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为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提供了契机。为此,本课题组分别在任教的江苏科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选取了三个英语专业班级进行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践。建构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存在两种设计取向:一种是从教学现实出发,寻找并分析现有教学系统存在的问题,追溯问题的根源并着手改善教学系统,使之能够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另一种是从相关学习理论出发,建构理想的教学系统模型,并按照此模型设计实际的教学系统。笔者认为,应该综合两种设计取向,运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比较中建构切实可行的英语教学模式。

三、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英语习得重在习得语言的使用,习得英美文化,使学习者能对各项专项技能及广义上的知识框架进行自我吸收及内化。利用Facebook社交网络各项功能及资源构建英语教学模式,能使学习者将语言学习融入学科知识学习中,以符合自然语言习得规律的方式自然习得英语及英美文化。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在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下,对于英语教学模式的建构实验取得了良好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具有针对性,可以因材施教;二是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三是双向互动,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最为重要的是,利用Facebook社交网络可以完善目前二语课堂互动环境下学习者自我修补机制。实践表明,基于社交网络环境下的动态英语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建立真正意义的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本次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建构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对比,本模式能显著提高学习者的英语语用能力及交际互动能力。第二,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能促进学习者逻辑推理、人文社科知识、人际交往智能等多维度英语综合能力全面提高。第三,本模式在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者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促进与发扬学习者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方面有着相当明显的优势。本研究囿于客观条件,受试的选取范围不够充分 及全面,后续研究应对抽样进行全局考虑并扩大受试面及范围,对合作小组分组形式、活动时间及频率、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等采用合理化措施进行细化,并与大纲、课本相衔接,结合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已具备英语水平、学习策略、参与程度、团体合作精神等进行客观多维的划分与评价,以提高此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的建构研究将随着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过程不断完善、日趋成熟,并在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综上所述,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对英语教学模式带来了革命性变革。Facebook社交网络以其即时性、真实性、高效性、交互性、资源性等优势,成为一个满足教师与学习者获取各方面信息与反馈需求、提高英语教学实效的新型教学平台。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的建构,牵涉到在语言实际运用中完成语言学习任务、语言学习真实化和社会化导向、灵活应用学习者知识结构和认知图式等多项学习目的,这些对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环境英语论文篇2

关键词:社会文化理论;大学英语;“类母语”;课堂环境

一、引言

大学英语的学习目标应该与英语语言文化的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此国内诸多外语教育研究者看法颇为一致。如束定芳等(1998)认为扎实的语言基础,较强的语言运用技能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将最终体现在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上。这种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涉及学习者本身的语言知识、认知能力、文化知识、文体知识、其他知识和情感因素。文秋芳(2002)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不仅能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同时要做“言之有物”和“言之有理”。夏纪梅(2002)认为这种能力的本质是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语言的创造与再创造的活动能力。可见语言习得离不开社会文化这个载体。文秋芳(2010)提出要相信人与社会,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融为一体的。那么,人与其所处社会环境之间是怎样融为一体的呢?

二、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二语习得理论

维果茨基用社会文化理论辩证地解释了学习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其思维过程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人由生物决定的心理系统包括记忆、注意等,一旦遇到文化物品、活动就被重新组织成了一个新的、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系统。这个心理系统是生物因素与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生物因素提供必要的功能,文化因素则使得人类有能力从外部有意识地协调这些功能。因此,外在社会影响并改变人的思维过程,思维过程反过来影响并改变外在社会环境,二者是辩证地结合在一起的。对语言学习而言,社会环境不仅是学习者语言输入的来源,而且是学习者认知能力发展的来源。同时,语言作为人类认知能力发展不可缺少的工具,语言能力的发展与认知能力的发展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人的语言、认知和社会发展都是社会文化构建的,所以学习与发展不仅是认知过程,更是社会过程。与认知理论指导下的语言习得观念不同,社会文化理论认为语言能力的来源既不是语言习得装置,又不是其他机制,而是来源于真实社会环境中语言的使用。由于社会环境具有很强的区域性,语言能力应当反映某一特定社会环境的特征,所以它没有置于学习者的大脑中,而是置于多维的社会环境及学习者接触到的各种话语实践中。并且社会文化理论认为语言不应被视为抽象的形态、句法规则和结构,而应被看成各种社会环境下的话语(speech)。对于二语习得者而言,他们需要体验、吸收、输出目标语社会文化中的新话语。其中,新话语的输出需要在类似母语环境的真实生活中发生,发生在与他人交往与互动中。维果茨基认为与他人交流使得学习者能够获得无论是环境或内在语言机制都不能单独提供的语言知识。然而,学习者并不是一开始就能独立完成交流的,为此他提出了“搭建脚手架”和“最近发展区”这两个概念。交流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他人协助或自我协助作为脚手架促进“最近发展区”的产生。学习者首先在与他人交互中接触并展现新的语言形式与功能,随后将这些形式与功能内化,使自己能独立使用语言完成交互任务。由于语言能力置于学习者接触的话语实践中,因此习得发生在交互过程中,而不是交互的结果。交互中他人协助或自我协助发挥脚手架作用,帮助学习者完成自己所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即实现一个“最近发展区”的目标,向下一个“最近发展区”前进。就交互形式而言,口头交互是基本手段,以对话式交互最为常见。

三、“类母语”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

1.对二语教师的要求

如何基于社会文化理论构建“类母语”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呢?与教师而言,首先要对课堂环境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长期以来教师、教材、知识点一直被认为是课堂的三大要素。授课模式基本是教师按照教材上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但当我们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看待二语习得时,则需要把课堂看成一个社会文化环境,并在这个环境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到目标语言文化里;另外,课堂要尽可能反映外在社会文化的现实,我们不能创造一个与外在真实世界不一致的人造环境;第三,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为每个学生创造属于个人的最近发展区,然后通过对话式交互帮助学生实现各种体裁话语的输出。其次,教师对课堂上的交互要有新的认识。在讲座、教师提问等一些形式的交互中,参与者的权力是不对等的,而Vanlier认为保证对话中参与者权利对等很重要,即每个参与者拥有平等的权利和责任,决定谈什么,谈多久,和谁谈,以及什么时候结束谈话。因此,保证每个学生在对话交互中拥有平等的权利和责任是教师需要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其二,交互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协作式对话、知识构建型对话等。日常对话通常具有区域性、未计划性和后果不确定性等特征。因为这些特征,VanLier(1996)指出课堂上的对话交互不能局限于和教师之间的协作型对话,还应包括和实际发展水平相当的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并且能力相当的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更为有效。其三,教师要避免对交互结果进行刻意的引导,接纳并鼓励对同一问题的多种理解。另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他们学习。最近发展区不仅指社会支持,还是关于意义的社会协商的场地。因此,最近发展区是认知发生变化的地方。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可以表达相互理解的场所。既然有着不同目标、资源的人互动时,认知会发生变化,那么二语教师就可以大胆地创造各种互动的可能,理解的不同正好为新知识的构建提供机会。二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创造互动活动让学生实践,学生的母语背景和二语能力都不尽相同,正是这种差异让学生获得对同一现实的不同理解,而这才是社会的真实状况。最后,教师要尽可能地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全面记录,定期分析记录内容,然后再反馈给学生,协助学生寻找个性化的语言能力发展独特性。

2.对学生的要求

对于语言习得主体学生来说,课堂是他们对二语社会性使用的主要场所。他们要利用好各种形式的协助实现话语的输出。首先,教师的教学话语属于他人协助中的专家协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话语不仅是可理解性输入,本质上更是他们进行协助的社会表现,在师生交互中构建,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语言在课堂之外的使用方式,将语言学习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化,教师需要减少独白式话语的使用,利用交互式话语创造丰富多样的、类似真实生活的语用环境。其次,学生之间的协助属于他人协助中的同伴协助,起到互为脚手架的作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有助于培养表达的流利性。另外,还有与他人协助相对应的自我协助,语言学习中自我协助与他人协助同样重要。学生通过心理排练等自我语言协助新的语言形式从心理间向心理内层面转化,从而掌握新的语言形式。除了利用好各种形式的协助外,学生的另一项任务是自我记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详细记录并配以相关音频视频录制材料,然后结合教师记录,探寻自己的语言发展特性。

四、结语

教师和学生首先要充分认识文化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创造类似母语交流的真实情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逐步成为目标语言文化的积极参与者。

参考文献:

[1]MarysiaJohnson.APhilosophyof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NewHaven&London:YaleUniversityPress,2004.

[2]VanLier,L.InteractioninLanguageCurriculum:Awareness,Autonomy,andAuthenticity[M].Harlow:Long-manPress,1996.

[3]高一虹,周燕.二语习得社会心理研究:心理学派与社会文化学派[J].外语学刊,2009(1).

环境英语论文篇3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二语习得 环境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03-02

一、二语习得的概念

二语习得是一种掌握语言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自然情况下或者有指导的情况下,二语习得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行为习惯,就是采取新的教学模式克服旧语言习惯的干扰,培养新语言习惯的过程。构成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社会和心理变化,是文化变迁的一个方面,二语习得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使得学习者能够掌握更全面的语言学习方法和技巧,在语言学习中具有良好的心态,能将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带入到语言学习中,此外,二语习得还跟语言学习者的目标语言接触、适应和接受程度有关。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二语习得环境论的意义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二语习得环境论得到广泛应用,二语习得环境论虽然不能用来直接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但其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二语习得环境论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指导和探讨,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并且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

1.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很难在生活中获得学习英语的机会,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只能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掌握信息量较少的英语知识,在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课堂上对英语知识进行讲授,难以意识到在实践中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重要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二语习得环境论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学习渠道,从而提高学生对大学英语知识的掌握能力。

2.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们只注重对大学英语知识的讲授,将大学英语学习当作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对一种技能的掌握。这种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对学生掌握并运用英语知识是十分不利的。二语习得环境论注重的是对外界知识的学习和交流,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而“学习”是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一般指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过程。将二语习得环境论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并运用英语知识。

3.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二语习得是一个内化的过程,从二语习得的规律来看,大学英语教学还涉及到复杂的心理教学过程,二语习得环境论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将课堂作为英语教学的主环境,但也不能忽略了大学英语的实际应用,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和行为进行掌握,引导学生对大学英语进行自主探索和应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二语习得环境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作用

二语习得环境论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能力,二语习得环境论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如下:

1.二语习得环境论能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环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二语习得环境论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提供轻松愉悦的英语学习氛围,国内的许多大学中不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英语课堂成为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环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们应该坚持说英语,为学生营造出英语学习的氛围,并引导学生多在课下自主学习并应用英语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

2.二语习得环境论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二语习得环境论能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得学生在长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并对学生的语言感官进行适当的刺激,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此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还要格外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能力,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二语习得环境论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3.二语习得环境论能培养并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二语习得环境论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并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对英语教学模式和手法进行不断地优化。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氛围,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友谊,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大学英语学习中,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让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大学英语教学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将二语习得环境论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语言教学成为人类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生来就有语言天赋和才能,这种天赋是在长期与外界语言环境接触得来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二语习得环境论能使学习者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技巧,创造出适合英语学习的课堂环境及课外环境,培养并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的刺激手段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获得语言习得的效应,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学英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容慧华;兴趣、需要一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李晓霞;浅析二语习得的几点影响因素[J];学理论;2012年08期

[3]周慧芳,李育林;二语习得中的母语正迁移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年02期

[4]张家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作者简介:

环境英语论文篇4

现代教学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改变了英语教师的传统授课理念,在丰富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创新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其中就包括基于生态学理论在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当代英语教学变革与生态翻译理论研究》(张甜,水利水电出版社2019版)以英语教学和生态翻译研究为主要内容,全书共分六章,分别从英语教学理论基础到教学实践,系统性的阐述大学英语教学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基础,全面审视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根据现阶段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实践,通过生态翻译学理论在英语翻译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探寻当代英语教学变革之路。

英语教育教学的生态化实践是利用生态学理论将教师、学生、课堂、教学内容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生态系统,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学生为教学生态环境的主体,教师在遵守教学生态原则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与设计教学模式,并营造更加开放、自由的英语教学生态环境,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当代英语教学变革与生态翻译理论》中第一章对当代英语教学改革背景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面对新时期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是“绝对生态理论”的一种体现,构建以学生为生态主体的现代英语教学生态环境能够实现英语课堂教学回归。例如,学习小组模式的应用,就是遵循生态学理论中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原则,使英语基础理论知识、应用技巧等相关内容在学生之间进行“流动”。作为一个微观生态系统,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生态环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当严格遵守生态学理论中的角色定位,构建民主、平等的英语教学生态环境。首先,教师应当不断提升个人教学能力,在丰富英语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新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在生态学理论指导下进行英语教育教学实践;其次,学生应当主动参与英语课堂教学生态环境构建,并在英语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应用能力实践,促进个人英语能力的全面提升。《当代英语教学变革与生态翻译理论探究》中第三章所提到的英语社会文化教学新思想,其理论基础是将社会生态环境作为英语教学生态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社会化生态环境在内容方面更加丰富,这为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生态实践提供了更多机会。然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基于生态化理论的英语教育教学中主、客体角色定位是相对与教学目的而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虽并非生态主体,但却掌握教学生态环境建设与实践的重要任务。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生态在内容的选择上并不局限于基础词汇和语法等内容,其中还包括基于生态主体的文化意识培养。在生态学理论视角下,英语学习的目的在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提升后的生态环境适应性增强,其中具体表现在英语写作与交流过程中对异国文化的把握与使用,具备多元语言文化的敏感性,并逐渐形成跨语言文化交际能力,使英语作为不同语言生态环境沟通的“桥梁”。《当代英语教学变革与生态翻译理论研究》中第六章对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文学翻译就明确指出了这一点,不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语言生态有着显著差异,在英语教育教学的生态化实践过程中,以民族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语言生态实践同样重要。例如,“Hewasinthesev-enthheavenlastnight”多被直译为“他去往了天国”,但是,在英文语言生态中却被译为“他欣喜若狂”,所以,基于文化的英语教育教学生态化实践是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升的又一重要内容。

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英语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以基础词汇、语法的掌握为主要内容,同时,英语翻译、对话等也被作为考核评价的组成部分,但是,这一考核评价效果并不理想。英语教育教学的生态化实践在考核评价方面更加客观,英语教师需要将考核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上,以考试分数为代表的传统考核评价所占比重约为20%,而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带有个人主观能动性的相关内容则占到当前考核评价的80%,因该考核评价模式倾向于学生自我评价,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帮助学生对其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进行反思,激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并逐渐形成生态理论背景下的个人实践创新能力。

环境英语论文篇5

论文摘 要: 新建本科院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班容量过大、课时短少、教学设施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能仅靠传统课堂上的教学解决,还要创建校园英语文化环境,使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实践更具灵活性,从而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效果良好和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高的双赢。

一、校园英语文化环境对英语教学产生积极作用的理论依据 二、我院校园英语文化环境的创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以听说能力为主的第三次改革。为实现这一改革目标,我们需改变传统的完全依赖老师在第一课堂上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英语环境。我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存在着教学模式落后、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班容量过大、课时数和时间不足等许多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构建一个对第一课堂教学知识进行巩固、拓展、消化运用的校园英语文化平台,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让更多学生有机会锻炼自我、展现自我、完善自我直至超越自我,切实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为此,我以我院刚刚成立的Time English(时代英语)协会为依托、以协会成员的英语水平变化为依据,对我院校园英语文化环境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进行相关课题研究。具体来讲,在老师引导下,由该协会成员组织并参与校园英语活动,例如:校园英语电台,每日英语晨读,定期的话题讨论,每年一度的“李阳疯狂英语”杯演讲比赛,以及观看英文电影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受试者可以在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有趣的英语环境中自主学习,在没有任何学习压力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这一课题研究,以期找到适合我院自身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真正达到大学英语教改目标所提出的要求。

三、校园英语文化环境对我院大学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

校园英语环境的创建对我院大学英语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学环境、教学主体、教学模式。环境是指课堂教学环境与校园英语文化环境;主体是指老师和学生身份;模式是指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使课堂教学环境和校园英语文化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我们通过校园广播、英语角、英语短剧表演、英语演讲、英语标识牌等多种形式创设一个立体化校园英语环境,让学生一走进校园,就感受到强烈的英语学习氛围,能够时时、事事、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用英语,逐步让英语成为校内校外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课堂的教学目的不再是教科书上词汇和语言点的讲授,而是以教材为中心,进行文化“诱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通过校园英语文化环境这个平台满足自己的欲望,通过他们与别人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或者亲自查阅资料,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实现教学主体的转换。校园英语环境平台改变了过去那种老师永远是主体而学生永远是客体、老师教与学生学的矛盾,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老师只是学生们的一个引导者、帮助者、组织者、管理者,有时还是一个共同学习者。学生可以参与各种形式的英语学习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体,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教学模式实现了多样化。任务型、自主学习型、探究学习型、合作型、问题解决型等教学方法都可以通过校园英语文化环境这个平台得以实现,教学模式不再单一化,通过多种模式的实践,切实体现了校园英语文化环境对我院大学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受试学生每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及格率为100%,第一次四级通过率为70%以上,较一般学生通过率高出近15%。

环境英语论文篇6

初中英语教学长期以来普遍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即机械地词汇灌输而缺乏理解,将英语学科的各个部分孤立开来进行教学,不注重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启发,因而丧失了英语教学的连贯性、统一性,难以使学生全面掌握英语学习的精髓。在此过程中,语境和词汇的相互孤立是最为引人思考的现象之一。缺乏对词汇所处语境的理解,学生记忆词汇的效率通常极低,忘记的速度也较快,浪费了有效的学习时间;加强语境学习而缺少词汇积累,也使得语境理论成为无源之水。记忆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掌握语境理论,有利于学生灵活组织和运用这些词汇,增强实际运用能力。

将语境理论和词汇学习进行融合,首先有利于深化词汇记忆的水平。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在具体语境中,学生记忆词汇的周期越来越短,一旦这种语境成为学生大脑中的既定图像时,学生将在词汇学习中越来越得心应手。其次,加强语境学习还有利于学生理解每一个词汇所蕴含的情感色彩,进而在不同场合灵活运用这些词汇,获得良好的交际效果。

二、理解语境理论的不同层级,深入理解词汇的丰富含义

1.语境的类别划分。语境最通俗的解释就是语言环境,在具体含义的理解上又表现为一般性和特殊性。一般性的语境含义内容较为广泛,包含了文章之外的社会人文环境,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通常所说的语境更多的则是指特殊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和词汇所处句子的表达倾向。

2.语境加深了词汇学习的多样性与难度系数。语境理论的不同层级对学生学习英语提出了不同要求,也加深了词汇学习的多样性与难度系数。这些层级分别为上下文语言环境、不同语法构造而产生的语言环境以及词汇多重组合而产生的新情境。

语法构造的差异造成语言环境的异同,也是初中英语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一个现象。首先是词汇组成呈现出的变化性,例如单词“make”添加“er”后缀后变为“maker”,动词变成了名词,词义也发生了变化。其次就是句式结构的变化造成词汇含义的变化,例如“I have a good friend”,”have”的意思是”拥有“。而”I have to work hard“,”have“此时与介词”to“组成一个常用词组,意思为”不得不“。

3.社会历史文化环境构成的非传统语言环境对词汇学习的影响。对上述语言环境的描述主要是基于英语学习本身而言的,而某种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必然深深的铭刻着时代的印记,与社会历史文化状况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我们将其定位语言学习的非传统语言环境。非传统语境主要包括双方交流时所处的情境,以及交流者自身的文化背景、自我修养和价值观念对语言表达的影响。

对双方交流时所处的情境的考察主要从对方的语速、表情等细节进行考虑,双方所处的场合、环境是大背景,也是考察的前提。例如双方在某种严肃会议上进行交流,应多用正式的词汇。如果是闲聊状态,双方可以选取一些轻松活泼的词汇。这就需要学生掌握词汇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用法,灵活使用。

三、 利用语境理论增强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上文提到的传统语言环境和非传统语言环境都对初中英语教学有着深刻的影响,从不同角度提高了学生词汇学习的效率。语境对语言学习的作用还表现在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那么,如何利用语境理论增强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水平呢?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建议。

1.利用传统语言环境提升词汇理解的准确性。如上文所述,理解传统语言环境就是要分析语法结构、词汇组成等,进而获得词汇的准确含义。这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增强英语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2.利用非传统语言环境提升词汇理解的丰富性。非传统语言环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英语学科了,而是学生综合考察了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其中包含的作者的创作意图等,获得的对英语词汇更加丰富的理解。

3.推进语境理论对词汇学习的积极作用需要师生各司其职。在利用语境理论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要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为学生的英语学习保驾护航。教师要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既包括书本知识的学习,也包括课外知识的阅读和吸收。

四、语境理论和初中英语词汇学习的关联性

词汇学习应遵循动态原则,在不断变化中把握词汇。在实际交流中,语言信息也是多变的,我们要适时调整认知结构,吸收不同范畴的知识重塑认知逻辑,切忌思想僵化。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词汇时还要构建知识储存库,建立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便于及时准确地调用相关信息。

1.从具体语境中明确词汇含义。词汇组成句子,句子又组成整篇文章,每篇文章的创作都是作者展示情感、理念的过程,而这些情感、理念的展现又必然是基于某种环境背景的。脱离语境的词汇是没有解读的意义的,它只有与其他词汇通过某种规则形成文章并与特定语言环境相联系,才有了解读的必要,我们也只有从具体语境中才能确定词汇的含义。

2.灵活运用语境理论获取语言表达的准确含义。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增加了我们的理解难度,人们常常面临“会错意”的尴尬,致使交流无法正常进行下去,这就是语言表达中常出现的歧义现象。歧义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一时的,而是必然的、持续的。其必然性的根据则是社会不断发展赋予了词汇越来越多的含义,人们的解读也日益多元化。其持续性的根据则在于这种现象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着。当然,其必然性和持续性地论断只有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才成立,分析语境、理解语境,便能迅速捕捉到对方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例如” It is a wise man that never makes mistakes”,极易被理解成“从不犯错误的人是一个聪明的人”,然而这个句子隐藏着让步意味,应理解成“无论怎样聪明的人也难免要犯错误”。

五、结语

环境英语论文篇7

[关键词]英语翻译;语境;商务英语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6239

1商务英语介绍

商务英语属英语语言系统的一个分支,并且服务于国际商务,在基础英语语法、句子结构、单词和词组的基础上,商务英语有其独特的语言现象和内容。从文学和传输通道的类型和形式上来看,商务英语具有简洁、干练的特点,从事国际商务翻译活动的译者必须把语境看成翻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在翻译过程中忽略了语境,则会对国际商务活动带来极不好的影响。

11商务英语的特征

目的性和客观性。交际的目的性对商务会议、商务电话或商务辩论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商务英语的使用者需要用英语去劝说别人以自己的意愿来行动,所以,在运用语言时,人们更常使用客观性较强的词汇,从而避免主观和个人词汇的使用。

12准确的表达方式

商务英语受到交际对象、时间和地点等的严格限制,在使用商务英语表达观点时,人们通常倾向于使用直截了当和清晰的词汇去传递信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误解。因此,人们应该以一种明确的方式来使用逻辑句式和逻辑词汇。

13专业性

商务英语涉及国际贸易、商务谈判、经济和保险等,这些领域构成了商务英语独有的特征。其专业词汇包括商务术语、缩略词和常用词,这些专业词汇具有商务应用的特点。不同的商务英语领域具有不同的词汇,这些词汇反映了它们不同的词汇特征。

商务英语中常常使用缩略词,缩略词的使用使得语言在信息传递方面更为简捷迅速,从而能够提高商务效率。国际商业与贸易非常重视工作效率和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商务人士喜欢使用程式化的公式,例如,商务信件和广告中常使用的“enclosed please find”等。

2语境理论

西方的语境理论有着很长的研究历史。然而,被众多语言学家所接受的是由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语境理论,他把语境分为两大类,即环境语境和文化语境。前者指具体的场景和事件以及说话者或参与者,而后者指文化和社会背景。翻译是一个跨文化跨语言的信息传达过程,两个文化的交流对信息的编码和解码有着一定的影响。总的来说,成功的交际取决于交际双方对环境和文化语境的理解。接下来,笔者将从环境语境和文化语境两方面对商务环境和准确的语义理解的关系进行分析。

3语境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31环境语境与商务英语翻译

环境语境即具体的场景和事件以及参与者或说话者,包括时间、地点、主题、场景等。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经济形势和商务交流的特殊背景。这样,人们才能够准确地把握信息并找到其最大关联。

32文化语境与商务英语翻译

“culture”一词是由拉丁语“cultura”演变而来。对大部分人来说,文化指的是艺术、音乐和文学,然而对于人类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来说,文化指人类行为的习惯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造就了语言的不同、说话和思考方式的不同,这些就归于数千年来的文化沉淀。除此之外,这些不同也与各国的发展历史和信仰有一定的联系,中国和西方地理位置和文化习俗的不同直接体现在语言上面。只有当译者掌握了熟练精准的翻译技巧才能够高效的进行翻译,并且避免因文化差异产生的不必要的翻译错误。

321文化意象的差异

在商务英语翻译中,为了能够更好地表达原文意思,通常会使用直译和意译两种翻译方法。在处理专业词汇或材料方面会更多的使用直译,但是,这样的翻译结果会导致文化意象的缺失。例:黄色一词在中国是龙的象征,在商业界,黄色寓意着企业蒸蒸日上的发展前景,然而,黄色一词在西方却意味着低俗和背叛,所以,当西方人看见黄色的商标难免会觉反感。如果在翻译中没有考虑到文化意境的不同,便会阻碍理解和交际,不利于商业活动的进行。

322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日常用语的使用方面,中国人显得相对含蓄,而西方人则显得直率大胆。中国人在谈到性方面的问题时会感到尴尬而西方人认为这个话题是可以随时谈论的。又如,中国人喜欢数字“八”,因为这个数字意味着好运气和财气,“八”迎合了人们对于富有的追求。相比之下,西方人更喜欢数字“七”,例如“7-up” “Mild Seven”“7-Eleven”。在中文中,蓝色并没有不幸的意味,而在英语中寓意着忧郁和悲伤,例如,“blue Monday”指“a Monday with bad mood”。在中国,红色象征着幸福和繁荣,而在商务领域,红色代表赤字。

323价值观的不同

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同一件事有着不同的见解,是因为价值观念的不同。例如,汉语里的“鸽子”一词在英文中有两种表达,即“dove”和“pigeon”。“dove”给人一种和平的感觉,所以在英语中,常用“peace dove”来表达“鸽子”一词。一个著名的巧克力品牌的名字叫作“Dove”,而“pigeon”的寓意不如“dove”那么贴切,在有些情况下,“pigeon”还被看作贬义词。又如,中国有一个产品名称叫作白象,在中国白象象征着有价值的东西,而在西方,白象被看作是繁重和无用的东西。

324物质文化的不同

中国人和西方人有着不同的物质生活。商务英语翻译常常出现像食物和穿着等方面的差异性。在清朝,中国商人戴红顶帽子所以我们把这类人叫作红顶商人,而西方的商人习惯戴一个圆帽。在食物方面,西方人把中国的豆腐看作一个类比,即豆腐渣工程。中国有四合院和长城,西方有双体楼和四体楼,另外,美国银行业常用中国的城墙来比喻不可逾越的阻碍。

325的不同

在宗教中,一些词语有种特殊的含义。宗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语言的使用,所以有着不同的人往往在表达上也有着不同。例如,不同国度的人不应该冒犯他人的禁忌之处。所以,译者需要学习不同的,要清楚地了解大部分西方人是基督徒而中国人大都信佛。因此,译者需对宗教语言的影响有一定的理解。

4结论

本文阐述了语境理论并详细地分析了语境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对语义的制约。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语境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使用了语境理论和例子来阐明了如何在环境语境和文化语境中来进行成功的翻译。

总之,语境的不同对于商务英语翻译有极大的重要性,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使用到翻译技巧以及考虑到语言的不同。译者应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了解不同的国家语言的文化背景及商务英语翻译中的环境语境,这样,译者才能为商业活动提供更好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陈准民Summary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 Symposium[J].第六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文集,2006

[2]黎海斌商务人员看广告学英语[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环境英语论文篇8

关键词: 语境理论 高中英语 词汇教学

语境理论是目前教育界最推崇的一种学习论据。它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它的益处表现得更明显,经过多次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了这种理论的合理性与正确性,目前各个学校都开始逐渐落实语境理论这种教学策略,特别是在英语的词汇学习中,其发挥了极大的优越性。

一、语境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通常,我们所说的话语往往存在于一种特定的情境中,以具体的语言环境为依托,这对于人们理解话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汉语也是如此,当学习某个新的词汇或者比较生僻的词汇时,只要将它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便能加深理解,准确掌握词汇的用法及意义。英语的学习对国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这其中不仅有文化差异的原因,还有学习方法不到位的因素[1]。首先,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古国,多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特定的文化氛围与思想特征。而美国则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的文化有着极大的差异,思想观念与考虑问题的方式都有明显的差异性,语言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学习,这种文化的差异导致学习英语存在一些障碍。而且英语词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这对我们的判断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举一个简单的例子,take这是一个简单的词汇,一般我们理解为带、拿的意思,其实它包含许多不同的含义,这主要取决于它所在的语言环境,如果是take photos,就是拍照的意思,如果是take breakfast,就是吃早饭的意思,可见对一个词汇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它的某一个单层层面,而要考虑它所在的语言环境。

二、语境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具体应用策略

(一)语境能够帮助把握词义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们看某个词的意思并不是只看它的基本意义,而是要由它的语境或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共同确立。一个单一的词汇并不具备太多实际含义,只有词汇组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它的意思才能确立,在语境中有一个新的准确的解读。在高中英语教材单词表部分,每个英文词汇后面都相应地缀了多个中文释义,这种方式虽然是为了方便学生对单词的记忆,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容易导致学生思维混乱、条理不清,效率也比较低。这时我们对单词进行语境植入,从句子中理解词汇的意思,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I had no hand in the mattter.(关系)

Would you please give me a hand?(帮忙)

This girl have got quite out of hand.(管束)

Hand本是手的意思,这是它最基本的词义,然而,在这三个不同的语境中,我们将它释为三种不同的意思,并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深学生对词汇的印象,同时把握它的不同含义。

(二)语境对词汇应用的重要性

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又漫长的过程,其中包含许多知识细节,比如一些结构相似、意义相近的合成词,还有一些词汇,只是原来词汇的变形,在词性上有所不同,在句子中作的成分更是千差万别,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对词性的不熟悉,或是对语法的掌握不够,往往会导致使用错乱,改变句子原有的意思。比如在学习worth和worthy这两个词汇时,容易将两者混淆,可以通过句子分析它们的用法。

This novel by Luxun is well worth learning.This novel by Luxun is worthy of learning.This novel by Luxun is worthy to be learn.

这三个句子都十分简单,却让我们清晰明了地区别了worth与worthy的不同用法,并且无论以后遇到什么样的句子,都记得这个搭配be well worth doing sth,be worthy of doing sth及be worthy to be do sth,帮助我们正确使用词汇。

(三)特定语境的创设

情景教育法是教育学中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室是一个固定的带有一定局限的场景,如何在这个有限的环境下,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语境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师在这个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启发学生敢于大胆表达,并模拟场景,进行口语训练,只有敢说、敢用,才能有效提高英语水平。另外,对于一些新词的学习,可以采用名言带入的方式,一般情况下,这些词在整个名句中显得非常突出,意义也比较好掌握,这些名言对于学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可以鼓励学生背诵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新词的用法和意义。

三、结语

语境教学已经被教育界广泛认可,并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中生处于学习的紧张阶段,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只要英语词汇这一难关被攻破,英语的学习就会更畅通,这将是教育界的一大喜闻。

参考文献:

上一篇:环保专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环境控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