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政策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7 15:03:29

形式与政策教育论文

形式与政策教育论文篇1

关键词:地方高校;地方特色;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6)05010504

才。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1]。我国目前共有2 800多所高校,其中绝大多数是地方高校。如安徽省的105所高等学校中有103所是地方高校(除了中国科技大学与合肥工业大学外)。

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 “三个强省”、加快建设美好安徽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安徽省地方高校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地方高校在培养大学生扎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必须培养大学生为地方服务、为基层服务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必须按照“顶天”、“立地”的基本原则,更加注重“接地气”,既要培养高层次的科技人才,更要培养基层科技推广人才;既要培养善于创新的人才,更要培养敢于创业的人才;既要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才,又要培养脚踏本省实际的人才。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始终坚持探索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特色化教学改革,实现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地方特色的功能衔接。

一、精选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特色化教学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应融合地方特色。丰富完善的教学内容是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一般而言,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基本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经教育部社科司审定并组织专家编写的每学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它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可指导和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认识和把握形势的主流和本质,认清其变化发展的规律。二是党和国家的内政外交的各项政策、重要会议文件等,了解国情和国策,这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引导学生提高政策水平和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三是理论界学术界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国内外热点焦点问题,这对学生颇具吸引力,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内容。四是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它们就在学生身边,离学生最近,是他们能够真实感受得到的内容,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环节的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2]。而正是这部分内容即能体现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是以往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所缺乏的。安徽省属中部省份,经济社会发展与沿海东部省份有一定的差距。但地域文化特色明显,皖北是老庄哲学、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皖南有与敦煌学和藏学并列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的徽州文化,皖东有全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凤阳小岗村,皖西则有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对这些地方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能够丰富充实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而且能够让学生有切身感受,从而爱上这里的土地、爱上这里的人民、爱上这里的文化,立志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中应体现学校特色。安徽省地方高校在立足专业特色,融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逐步找寻到各自的价值追求,形成个性鲜明的办学理念及缤纷多彩的特色。如,安徽农业大学自1984年以来,学校从最初单纯的大别山区科技扶贫逐步走出一条面向“三农”、面向安徽、面向未来的科教兴农、科教兴皖、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别山道路”;安徽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敬业乐群、追求卓越“的文化精神,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等等。安徽厚重的历史与时代精神相契合,使每一所大学都积淀、建构出各具独特形态的文化品格。将形势与政策课与学校办学特色紧密结合,有利于培养高校为地方建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还应结合学生特色,联系学生实际。 地方高校学生90%来自本省,但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性,许多学生对本省各地区文化的了解程度不一;学生的年级、专业等不同需求也不同。要将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之中,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教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能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总之,将地方特色资源融入形势与政策课内容中,既可以保证完成教育部下达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任务,同时又能照顾到地方特色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将国家的要求、地方的关注、学生的需求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既视野宏大,同时又富有特色,内容丰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政策观要求形势与政策课必须结合世情、国情、省情和时代特点,针对大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教学,使之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地方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则必须将地域历史文化、地方风土人情等融入教学中。但地方特色必须掌握一个“度”,选择的案例等必须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要利于地方特色资源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二、凝练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特色化教学方式方法

形势与政策课和其它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样,教学方式可以分为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两种基本方式,前者主要是解决“懂不懂”的问题,后者主要是解决“信不信”的问题[2]。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特色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课堂教学。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按照学生是否欢迎、是否满意来设计和选择互动式教学法,如学生分专题讨论、演讲、辩论、案例分析、角色演练、专题报告等等方式,侧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互动。多媒体演示教学法,可以促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人境互动;案例分析研讨式教学法,可以促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演讲、辩论式教学法,可以促进教学过程中的生生互动、人境互动[3]。

第二个部分是课外实践教学。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绝大多数班级学生人数在一百人左右,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在课堂上教师无法接触每个学生,也无法逐一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存在的疑惑。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依托学校网络宣传教学平台,组织学生通过发飞信、QQ、微信,通过电子邮件或微博等网络工具进行答疑、交流、讨论,将现实课堂与网络课堂相结合,并指导学生参加人文社科方面的各种活动,如“人文周”活动,“思政杯”辩论赛,“中国梦,我的梦”演讲比赛,“新农村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等社团活动以及各种讲座、征文比赛等,形成跨越时间空间的师生、生生互动及人机互动。

第三个部分是社会实践。马克思主x学院与校团委、学生处配合,组织学生进行“三下乡”等社会实践以及社会调查,充分利用学校校外的实践基地,辅助教学。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的课程。国家的大政方针贯彻落实的成效,学生只有通过亲身观察体验才能感受深刻。每年暑假,各高校的团委、学生处和各个学院都要组织学生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从选题论证、调查问卷设计、项目遴选答辩,到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再到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调研报告的撰写修改,每个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特别是形势政策课老师)都参与其中,给学生以指导、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眼看、耳听、口说、脚行、脑思、手写,对形势与政策课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坚定了为建设家乡贡献青春的理想与信念。

这三部分中,课外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对课堂有限教学时间内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延伸。这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探索、研究多种切实可行的互动教学方式方法;另一方面,需要全体同学的积极配合和参与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使全体同学共同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真正达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使政治理论和政治信念真正进入大学生的头脑,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能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有切身的感受,真实的体验,从而真心地相信、真正地喜爱这门课程。

三、打造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特色化教师队伍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内容每半年更新一次,没有统编教材,没有充足课时 2004年11月,、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明确规定:“形势与政策课 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计2个学分;专科期间学习,计1个学分。”,给备课、教学、工作量计算等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而且这门课的管理由校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各学院(系)等多部门齐抓共管,造成这门课很多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不愿意代,多数学校主要由各学院(系)总支书记和辅导员承担教学任务。辅导员具有自己的优势:与学生离得最近,对学生了解最全面。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上、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可能存在一些短板,特别是在省情教育方面。所以,打造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特色化教师队伍,首先需要建立一支省情调查研究宣讲队伍:将省内省情研究最新资料和成果补充进高校形势与政策资料库供教师查阅;请校内外具有广博省情知识并有宣传鼓舞能力的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或做专题报告,扩宽师生视野;积极参与省市政府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和省社科联课题及相关部门的省情研究项目,抓住不同时期省情研究教育的侧重点,推进省情资料收集和研究;不断创新宣传渠道,培养省情校情宣传宣讲骨干,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激发师生建设本省本市的热情。

其次,打造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特色化教师队伍,需要打破地方高校之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间各自为战的格局,使教师之间差异互补、优势互取,形成一种合力。这就要求各门课程的教师之间多开展协作性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集体研讨与学习等,以提升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同时应经常组织地方高校各课程之间的老师进行示范观摩教学、听课说课等活动,提高教师集体教学水平,如“同城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长三角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竞赛”。各课程的老师之间应相互协调、互相合作、互为评委和互提建议,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使该课程教师之间形成一种合力,最终使每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成高效、科学的教学体系[4]。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设法使学生能够将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同其他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四、小结

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特色改革提供了充实的教学资源,使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同时,地方特色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学也提供了鲜活的教育内容,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提供了案例载体,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另一方面,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特色改革使得地方特色与学校特色生动起来、真实可信而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这不仅会增加教学的亲和力、说服力、感染力,赋予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以新的时代内容,而且能够使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从而增强他们建设家乡、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第三,师资队伍的建设为特色内容的精选和特色方法的凝练提供了人才保障。拥有一批具有深厚理论功底、正确指导思想、较高专业素养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可以不断地深化和发展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育形成一批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特色精品讲座,推进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健康、持续、全面发展。

总之,针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特点,地方高校需要着力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特色化教学改革研究。积极推进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与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紧密结合,积极推进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与地域特色文化紧密结合,积极推进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与特色教学方式方法紧密结合,坚持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平台建设,按照统筹大思政、搭建大平台、推进大教学、实现大教育的基本思路[5],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维教学形式积极做好形势与政策教育“三进”工作。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优化资源、创新机制,激发活力、提高实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新思维、新途径、新办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

当然,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特色化教学改革不仅仅是以上所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师队伍这几个方面,还必须推动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加强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必须把规范化建设制度化管理作为根本抓手。除了在在教学内容上融入地方资源、教学方法上增强师生互动、队伍建设上注重专兼结合之外,在考核方式上注意机动灵活;申报校级及以上级别的精品课程;以科研教研促教学,要及时总结积累经验,创新教育理念。地方高校之间也要积极配合:除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之间的网上网下交流如听课说课、介绍好的经验外,还要在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资料、教师培训、教学观摩、教学竞赛、社会实践、教研科研课题的申报等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与联合。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地方所属高等学校[EB/OL].http:///link?url=VFlAJzz5meR4LZZX7rd

n5Fqfo4vMsDwBAD3O4.

[2]刘武军.“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开发利用地方特色教育资源的思考[J].百色学院学报,2009(1):93-96.

[3]言意文.高职思想政治课大班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3):45-46.

[4]陈彩娟.大班环境下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施――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147-150.

形式与政策教育论文篇2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 育人功能 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ode to Achieve Situation

and Policies Educational Function Mode

QU Guanghua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1191)

Abstrac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ituation and policy-oriented features 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centive function, maintenance of stability and defense capabilities, we must constantly improve the situation and policy education teaching. To this end, we must adhere to the correct political orientation, teaching contents should be closely linked with practice,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udent body to highlight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ource management mechanism.

Key words situation and policy; educational functi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ode

1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1.1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历史发展的实践来看,高校总是成为意识形态的敏感地带,成为各种思潮汇聚的前言阵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日益复杂,思想意识日益多元化。在高校,多种思想文化观念可以开展学术交流、思想争鸣,学术讨论无,但课堂教学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意识形态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被证明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992年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陷入低潮,邓小平远见卓识地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当代法国学者德里达甚至认为,“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大学生只有具备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发现其本质,才能在多变的形势的发展中把握其规律。

1.2 坚持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理想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必须坚持服务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引领目标,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同,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转化为大学生的政治理想和价值目标,增强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主动将大学生个人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这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强国之路。但不可否认,我们还存在着诸如生态环境恶化、贫富悬殊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大学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政治力量,但由于自身年龄的局限,认知方式、心理状态尚不稳定,在政治方向和共同理想信念方面易出现模棱两可和摇摆不定的危险倾向。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应引导大学生坚定政治方向、正确分析当前的形势与政策,自觉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2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内容要紧密联系实际

2.1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当前的社会生活实际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阐明了教育和生活的关系,“教育之于社会生活,正如营养和生殖之于生理的生活。形势与政策课与其他政治理论课相比,有着鲜明的实践性特点,它主要是通过分析当前国内外发展的形势来解读党和国家现行的政策。理论的生命力在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内容唯有紧密联系丰富发展的社会现实,及时反映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反映当前社会发展的焦点和热点问题,结合社会转型期,各阶层的利益冲突给大学生带来的迷茫和困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客观辩证地审时度势,帮助大学生明辨大是大非,认清形势的发展,才能有效发挥其育人功能,激励大学生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

2.2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内容要强调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的密切相关性。马克思斯从人本质属性的角度指出“人们奋斗所追求的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在教育部社科司每学期颁布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的指导下,要深入调查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在真正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有目的地选择教育教学内容。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尤为关注未来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对中国带来的影响,尤为关注国家政策调整在自己专业领域带来的变化,以及当前形势发展对大学生自身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加强对大学生真正关心的社会焦点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和理论宣传,将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和解决大学生实际的思想困惑紧密联系起来。

3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过程要突出大学生主体

3.1 实施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育,是为了引导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大学生主体性的激发程度,直接影响着形势与政策育人功能的实现。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仅把大学生视为被动的受教育客体,一味采取灌输的方式容易引起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更难以实现形势与政策的育人功能。

形势与政策课堂作为实现育人功能的主渠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内容也决定了课堂教学更应实施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形势与政策教学专题一般是大学生普遍知晓,但又没有形成深刻认识的国内外焦点事件,在课堂上,教师应多设置教学讨论环节,可以是课堂即兴小演讲或者是课堂辩论等形式,通过教师和大学生之间观点的碰撞,通过大学生同辈群体观点的交流,以思想的争锋,达致认识的深刻。

3.2 实施课下体验式的教育过程

形势与政策育人功能的实现仅仅依靠课堂上有限的教学课时是远远不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应充分利用大学生校内实践、社会实践,充分实施课下体验式的教育过程,使大学生在身体力行的社会实践中,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切实感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激励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

大学生校内实践包括校园文化、学生社团等都可以成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氛围的教育力量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有较高的参与热情,形势与政策也可以借助于校园文化这一载体,结合当前形势政策教育主题举办相关的学生活动,如时事知识竞赛、当前形势辩论等。

近年来,很多高校开展了假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还可以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形势与政策的教学专题都是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焦点、热点问题,这些教学专题本身就有着强烈的实践性特征。形势与政策教育者可引导学生走进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公司企业、社区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比如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题,教育者可引导学生假期返乡时,深入调查家乡城镇化建设的特点,以及家乡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高分析社会形势的能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透过表面挖掘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4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管理要整合多方面的资源

形势与政策育人功能的实现仅凭课堂上的理论灌输是不够的,需要整合学校相关部门的资源,齐心合力进行教育教学管理,使形势与政策育人功能的发挥有着充分的组织管理保障。

(1)建立校党委直接领导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形势与政策教育,从性质上而言,属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应当建立高校党委直接领导,党委宣传部、团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学工部、教务处以及各院系党总支分工协作,通力合作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每学期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统一制定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不能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的教师,学校党政领导、学生辅导员都可以承担一部分教育教学任务,还可以不定期地邀请地方党政领导、知名的专家、社会各界的先进人物到学校开展时事报告。在日常的管理中,各职能部门还要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党委宣传部主要负责教育教学内容的导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负责具体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日常管理,团委、学工部和各院系党总支的工作重点放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在开展校内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紧密联系本学期形势与政策的教育教学专题,教务处则负责形势与政策学时、教学地点的安排和组织学生的考试、考核。

(2)制定和完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在师资方面,可建立长期的师资培训制度,担任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老师每学年应保证一定时间的进修和培训;在教学管理方面,可制订教学质量监控评估制度,通过专家评教和学生评教相结合,保障教学质量;并可制订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专项经费制度,以保障师资培训和学生校内实践、社会实践的经费。由于形势与政策育人功能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既需要组织管理的保障,也需要规章制度的保障。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应当遵循以大学生为本、理论联系实际、齐抓共管的原则,紧紧围绕实现育人功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目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

基金项目:中原工学院2013年校级教改项目,“形势与政策教育功能优化机制研究”,河南省教育厅2013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项目,形势与政策育人功能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myb-093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2] [法]雅克・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M].何一,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1.

[3] 杜威.民主主义和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0.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2.

形式与政策教育论文篇3

党和政府一直把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塑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

新形势下“形势与攻策”课面临的困难

从各高校目前具体情况来看,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困难:第一,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青年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利用信息网络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却显得相当薄弱。第二,“形势与政策”课极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非常高的政治素养和政治理论水平,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优良师资短缺的问题,第三,“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资源的短缺,使得很多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时间得不到保证;第四,现在大多数学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形式还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吸引力;第五,较为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限制了教学手段的丰富和运用,部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手段基本上局限于一份教学资料,一只粉笔、一张嘴,缺少互动、参与和体验性的教学渠道和平台。

网络信息化是“形势与政策”课的必然要求

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不断培养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实现这一任务,就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要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网络的主要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无时间限制性;广泛的传播面,信息的多媒体化(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图表、动画及三维动画、音频、视频等),突破线形限制的超链接方式:不断增强的互动性;灵活多变的传播形式等。“形势与政策”课的网络信息化就是要将网络和网络信息的特点与“形势与政策”课有机结合起来,整合资源建立一个能满足适应新形式下的教育教学平台,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服务。

“形势与政策”课网络信息化的前提设计

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网络信息化的重要前提,是创建形势与政策教育网络信息化平台,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专网(专栏),实行“环节必修,模块选修,记录完成”控制,实现学生成绩点式动态化管理。

教育教学环节与模块设计。整个教育教学环节共由教师教育、自我教育和实践教育三个环节组成。其中,教师教育环节包含五个教育模块,即校内专家专题讲座教育,专家形势政策报告会教育,各系部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三个代表学习小组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的专题学习,师生网上在线对话与留言教育,影视音像专题教育;自我教育环节包含四个教育模块,即学生通过学校下发的当期形势与政策教育资料学习,学生通过党报党刊、电视与网络等大众传媒学习,学生通过团组织生活学习,学生通过班会课学习;实践教育环节包含四个教育模块,即校、系、班级形势与政策教育主题活动实践教育,红色之旅实践教育,革命之旅实践教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之旅实践教育,暑期“三下乡”实践教育,青年志愿者活动实践教育。

学生成绩合格的条件设计。学生每个学期的成绩评定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个档次。满足以下四个条件,教育专网(专栏)成绩管理系统自动判定成绩合格:第一,学生教育记录必须有教师教育环节、自我教育环节和实践教育环节三个环节的教育记录记载,缺一不可:第二,必须要有教师教育环节三次教育记录记载,可以是同一模块的教育记录,也可以是不同模块的教育记录;第三,必须要有自我教育环节一次教育记录记载,学生可以任选某一模块学习;第四,必须要有实践教育环节二次教育记录记载,可以是同一模块的教育记录,也可以是不同模块的教育记录。如果没有满足以上的任何一个条件,教育专网(专栏)自动判定成绩不合格。

形势与政策教育专网(专栏)的关键模块设计

建立教育教学影视资料学习区。影视资料具有表现直观、承载内容丰富、学生易于接受等特点;把影视资料的这些特点和网络的无时间限制性结合起来,既能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吸引力,又能突破传统教学固定时间的限制,扩张教育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对影视资料学习区的教育教学资料分专题独立挂出,学生每完成一个专题或一定时间的学习,形势与政策教育专网系统自动生成该生教育记录,储存在系统成绩管理模块中。

建立师生讨论学习区。讨论学习区按教师划分区域,教师根据当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内容,在讨论区内提出讨论专题,引导学生学习讨论,学生发帖达到一定数量,形势与政策教育专网系统自动生成该生教育记录。学生参与讨论区的发贴能否具有成绩记载资格必须经该教师的确认。师生讨论学习区的建立,可以拓展教师的教育教学时间与空间,也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讨论学习的形式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单独交流空间,能够增强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建立文字资料学习区。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的文字资料学习区,可以及时下载教育教学资料。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及时下载相关专题学习资料。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教育成绩管理专区。成绩管理专区设计实现如下功能:三个教育环节的六个教育记录都能够实现按学生学号输入、管理,并能够实现按学生行政班级呈现学生成绩,能够实现由系统自动合成成绩;能够实现学生适时查看教育记载和最终成绩情况,以便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加强相关模块的学习。通过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网络信息化成绩管理平台,可以节约和优化成绩管理形式,节约管理成本。

“形势与政策”课网络信息化的良好效果

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网络是年轻人比较喜欢接触的形式,网络对教育教学资料的呈现方式,丰富多彩,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图片的,还可以是影视形式的。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易于被青年学生接受,特别是师生之间的网络在线对话教育,改变以往教师单方说教的形式,给学生说出自己心理话的权利和自由,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也容易接受教师的说理和指导。

扩大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人员和素质,是保证教育教学效果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但是,教师队伍的人员和素质存在不足,却是每个大学都面临的问题。网络的无界性、便捷性和无时限性,给挖掘本校的教师资源和利用校外教师资源提供了便利条件。

拓展教育空间。利用网络为载体,可以打破固定地点、固定时间和固定人员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禁锢,延展教学地点和时间,扩展教育教学的空间。

扩展教师的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学习时间。利用网络为传导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教师的时间和学生的时间,把传统教育形式下不能利用和不好利用的时间给予充分利用,从而扩展了教师的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学习时间。

形式与政策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广西高校 形势与政策课 教学效果 调查思考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4]13号文)(以下简称《意见》),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当年开始在各高校正式开设。广西大学也严格按照有关通知要求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9个学时,学生修满四个学期经考核合格可以获得2个学分。为了解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认识态度与需求,以利于形式与政策课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笔者针对在校大一、大二年级800余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调查涵盖了农、林、动、文、管、经、艺术等多个学科门类,问卷内容涉及到课程的多方面,力求能够反映出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和特点。力求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为教学管理提供学生思想的最新变化,形成管理与教学的良性互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当前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现状

据调查,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已开设形势与政策课,但是该门课程还存在许多不足。以广西大学为例,当前形势与政策课建设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还有很多仍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现状值得肯定之处

根据抽样调查发现,超过88.98%的学生认为在大学里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是有必要的、9.52%的同学认为可有可无、1.5%的同学认为没必要。由此可以知道,大多数学生是认同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并且他们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认为有必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而不是考虑目前这门课程的教学状况。对于“形势与政策课能够给学生带来什么收获”这一问题,有超过85.27%的学生认为可以得到“收获”。可以看出,在大学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对学生是有帮助的,可以使他们获得不同程度的收益。此外,根据调查发现,有近63%的学生是重视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他们认为通过上这门课,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另外,对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有近25%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好”,有近55%的学生认为该课程教学效果“一般”。可以看到,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并不是很满意,但可以说居于中等偏上水平。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总体评价是肯定的。

(二)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

根据调查分析发现,目前的形势与政策课建设还存在几个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是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很多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性质不是很了解,对每个学期开设多少课时也不太清楚。其次,还有部分学生不重视形势与政策课,觉得离自己太远,可有可无,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觉得“是被要求来听课”的,提不起课程兴趣。表明目前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的吸引力不强,教学过程出现了问题。另外,大多数学生反映的一个问题就是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内容较陈旧,教师照本宣科,因此课堂枯燥无味。此外,调查中也发现,目前负责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教师整体水平参差不齐,既有专任教师、也有学工干部及辅导员这样的兼任教师。部分学生反映,有些老师上课时没有认真备课,连PPT也是别人做好然后自己照着读;有些老师所讲内容与形势与政策课无关。这些都会导致学生不喜欢形势与政策课,也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影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原因分析

从调查中发现,当前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管理、拓展教育渠道、教学主题选择、教学方法改革与完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没有得到最好的发挥,该课程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作用还存在较大差距,还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该门课程对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总结起来,影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文)(以下简称《通知》)指出,“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机构牵头负责,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团委直接参与的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教育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活动。”[1]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高校对该课程不够重视,认识不到位,弱化了其在高校中的实际地位,使该课程陷于被“边缘化”的生存处境。[2]一些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只由学校党委宣传部牵头负责,学生工作部门直接参与,复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的机构以及教务部门则较少参与。因此,导致了目前许多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备等方面没有得到必要的支持。此外,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该课程的学习与评优评奖、就业等无挂钩,学与不学差别不大,使得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了,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管理缺乏规范化制度化

对照《通知》的要求,目前一些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整体水平还比较欠缺,以致该课程的实效性不强。首先,课程管理缺乏规范化:形势与政策课从属思想政治课范畴,涉及到学校的党委、教务处、学工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有的学校把这门课归由教务部门管理,有的由学工部管理,有的则由上述几个部门共同管理。[3]因此出现交叉、混乱的现象,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以致有的学校不把这门课列入教学计划,不按照要求进行教学,课时缩减、教学考核不重视等问题突出;其次课程管理难以制度化:有些学校为了节省开支,实行大班上课,多则几百人一个班,加之教学设备跟不上,缺乏教学质量监督,不重视教学科研,导致形式与政策课多只是流于形式;此外,有的高校在面临学生不认真听课、敷衍了事的情况下不及时总结、反馈信息,倾听学生的心声,改善教学设备和教学质量,以致教学效果屡屡跟不上。

(三)师资队伍不强,专业化不够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师资队伍,他们主要由辅导员、高校机关党政干部以及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师组成,专业教师队伍少、兼职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大多数兼职教师一般由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师、从事学校宣传或学生工作的人员组成,由于他们受年龄、知识、结构、阅历等因素制约,加之形式与政策课涉及的领域广、跨度大,以致一些教师对当今复杂形式变化不了解,内容领悟不深,上课生搬硬套,讲解与课程无关的知识,课堂驾驭能力欠缺,无法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形成应付式教学,进而影响到课程的教学效果。[4]另外,形式与政策课要求的教师队伍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知识与素养,但许多高校缺乏专业化、系统化的教师队伍的培训,也影响了教学效果。最后,由于高校对形式与政策课程不够重视,专业经费投入不足,导致高校在机构设置、聘请优秀教师、科研经费、教师激励机制等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教师积极性受挫,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法陈旧、内容单调

笔者从走访的部分学生中了解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采用的教学手段还比较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还是单向灌输,互动性比较差。一些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只是就时事论时事,理论性和知识性不足,空话、大话、套话多,关注的只是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内容,不能让学生真正体悟到时事背后的背景、原因以及规律性,致使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学生没有从课堂中真正学会理性地、多维度地分析问题,没能够很好地把握时事的来龙去脉,没有培养好政治分析能力。一些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学,但仅限于单纯的放录像、看光碟,没有真正把教学内容与影视资料等有机结合。教学方法落后,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效果。另外,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也比较单调。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新、变化快,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师在讲课前需要结合最新要求进行选题备课,如果选题不准,学生对选题兴趣淡漠,或者教师对所选题准备不充分,讲课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三、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对策

根据前文的论述,结合笔者多年的学生工作与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当前高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

(一)转变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

《通知》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5]由此可见,高等学校要认识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成才成长中的重要地位。首先,要认识到通过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认识分析能力,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修养;它能使大学生认清国家面临的时代特征、外部条件、发展机遇和挑战,了解、理解并认同党和政府出台的方针、政策,从而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自觉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它能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趋势,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在国际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从而提升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其次,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提高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识,强化他们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同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改变他们“专业课认真听,选修课随意听,思政课不愿听”的错误思想。

(二)规范形势与政策课程管理

高校应该加强对形势政策课的管理,合理安排课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强化考核评价,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效能。广西大学成立了以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各主要职能部门(宣传部、学工处、团委、各二级学院)为成员的形势与政策课改革与建设领导小组,设置形势与政策教育教研室,实现统一研究、统一选题、统一备课、统一管理的各相关职能部门及教学院系齐抓共管、横向联系、纵向分权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课程的管理上,首先引导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重要性的认识,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抓起,多方面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思想认识;其次在教学安排上,采取少量专题讲座的大班上课,多数小班教学的模式,有利于师生互动;在课程考核上,采用平时考核与最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核包括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辩论、演讲等方式,最终考核主要以开卷考试为主、辅以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期末成绩则由上述二者不同的权重计算而成。这样,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课程管理的健全和完善,有利于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实施和价值的体现,教学效果明显。

(三)加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基础保障,高校应该投入更多教育资源,落实《通知》相关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建立有关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教师队伍,组成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应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的选题及内容,依托高校的多学科优势、高水平人才资源集中的特点,组建教师班子,并通过“传、帮、带”培养后续年轻教师,从而保证该课程优质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应不断加强教师的培训,帮助教师提高理论水平。如组织教师进行社会调查、开展社会考察等等。鼓励教师申报相关科学研究、教学改革项目,并给予资金支持,以科学研究带动理论水平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教学团队的形成,发挥教学团队的优势,整体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最后,建立奖评与激励制度,如提高课酬补贴、多样化的年度考核方法,明确职称晋升的优先条件等等,让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得到更多的支持与肯定,有利于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投入更多的热情与精力教学,也有利于引进高水平的教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

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要优化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目的是培养学生了解时事、分析时事事件之间逻辑联系的能力,为今后在复杂的社会中得以成熟处事。因此,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内容应该以逻辑性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内容为主,在教学中体现政治理论的稳定与发展内容,同时注重与相关学科课程的结合,增加参观、考察等实践教学。比如:选题可尽量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同时,要改进教学方式。把精选教学内容与改进教学方式相结合,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形势与政策课本身具有着时效性和灵活性特点,因此,单一、静止的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应利用现有的教育载体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构建起全方位、多渠道的立体教育平台。可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融入网络新媒体的教学手段,不满足传统的教学方法,克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从学生需求出发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学生欢迎、满意为标准来确定教学方式,将互动式、实践式、研究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投入课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Z].教社政[2004]13号.

[2]高明章.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效性的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10):25-26.

[3]莫军成,许有旁.试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现实困境及对策[J].高教论坛,2012(11):28-29.

[4]罗学艳.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探讨[J].电子世界,2012(14):139-140.

[5],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教社政[2005]5号.

形式与政策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新媒体;形势与政策教育;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221-02

在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不断提高大学生正确领会和理解政策的能力,确保大学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起着重要作用。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电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新媒体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面临着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影响

1.对大学生的影响。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是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具有便捷性、即时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征。新媒体所具有的这些特征,决定了新媒体的发展必然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必然也影响了形势与政策的教育教学。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各类新媒体承载的信息量巨大,大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获知、转载甚至自己周边的各种事情。有些新媒体具有全天候的信息传播以及实时的功能,可以让大学生第一时间捕捉到感兴趣的人或事的最新动态,并用一般平民视角即时发表个人意见,或与关注自己的人进行交流互动,同时其自己的信息也能得到他人的反馈,从而建立起了一个新型的网络社交平台,以达到获取信息和信息交流的目的。新媒体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社交方式。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与家长、教师的交流往往会因为双方辈份、身份等现实因素而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通过新媒体搭建起的网络沟通平台,是一种开放、平等、互动的交往模式和人际发展空间,在这种相对平等的语境下,交流者之间没有了面对面交流而常有的紧张、尴尬甚至戒备,也没有兴趣差异、年龄差距、阅历差别而形成的影响,这样减少了相互之间的顾忌,更容易畅所欲言,而表露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上带来了冲击。利用新媒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既直接又间接,语言和行为可以不受社会规范的约束、监督,极易淡化道德法律观念,导致大学生情感冷漠、行为失范。各种腐朽思想、反动言论充斥在新媒体中,一些不负责任、激进的言论和不健康、不合法的资迅进入大学生视野,而大学生又难以短时间在海量信息中辨别真伪,这些信息的复杂性很容易导致大学生的思想混乱。此外,如果大学生过于热衷于在虚拟环境中的交往,也会与现实生活背离,造成人际交往障碍。

2.对教师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素质情况直接关系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在新媒体环境下,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对广大高教教师提出了严峻考验。新媒体易造成师生信息不平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国际关系等问题的分析,从一个侧面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而新媒体涉及的内容无所不包。通过新媒体,学生可以获取所需要的大量信息和各种知识。这就改变了过去传统教育活动中学生对教师传播信息与知识的依赖。面对共同的传播媒介和信息更新,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很多时候所接受到的信息会迟于或少于思维敏捷的大学生,从而失去宣传、解释和教育的优先地位。新媒体对教师的信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时代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及时发现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尤其是那些带有倾向性、群体性的问题,进而利用各种现代技术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这些就对教师搜集各种资料、整合各方面信息、分析加工材料等综合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新媒体也考验着高校教师的政治素质。教师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是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证。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面对西方各种不同的政治学说和流派,是否能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去教育、引导学生,取决于广大教师是否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特别是坚定的政治信仰,这是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师政治素质的严峻考验。

3.对教学的影响。形势与政策教学面临着诸多不同于传统教育方式的新情况,新媒体对教学产生了各方面的影响。课堂难有吸引力。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资源丰富、渠道繁多,而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形势与政策教育利用新技术、新媒体的资源匮乏,方式方法没有创新性。当前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堂教学仍以全堂理论讲授、灌输为主,课下多是一些诸如演讲、征文之类的传统活动。方法相对单一、呆板,这使得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减低了内容的实际价值,难以调动提升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互动产生了影响。目前许多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由于受师资等方面条件限制,多采取大班授课的形式,限制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思考的时间少,难得有机会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更不可能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所以主动参与的意愿、参与的程度都比较低,学习兴趣也不浓,学习积极性不易被充分调动。对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评价手段方面,许多高校的评价方法仍然多以传统的试卷考试形式为主,相对比较原始简单,并且有的成绩也不计入学生档案。在这种考核体系下,教师在没有压力地教,学生在没有动力地学。即便是为了成绩,很多学生也只会为了分数而机械地背书背资料,这都背离了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初衷。

二、新媒体环境下形势与政策教育优化对策

1.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新媒体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创新不能单纯以网络教学的方式为主,还是要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创新必须是基于课堂教学的创新。坚持教师主讲和学生参与相结合,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视角、思路和方法,特别注重提高学生分析研究能力。要坚持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监导相结合。针对一些不便统一讲授的选择性、提高性、补充性的内容,教师可分别安排给学生个人或小组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学习。

2.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对形势与政策教育尤为重要。高校应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一线却去开展实践活动,鼓励他们到改革开放的社会大课堂中去汲取养分,让他们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组织参观调查学习、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基层直接交往、面对面接触,从不同侧面、不同层面了解真实的社会,把握真正的国情。而大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也可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掌握的信息,向广大群众介绍改革开放发展的新形势,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把学习与宣传相结合,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理论水平。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同时,可努力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各种实践性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即时的交流与信息,可以使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更加持久。

3.运用新媒体加强教与学的交流。搭建交流平台,是对大学生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辅助措施。高校可以自主开发形势与政策的辅助教学平台,在教育迅息的选择方面,应围绕大学生最关心的国内外形势和一些热点问题,创建网上形势与政策的数据库,把文本、音频、视频等不同的素材融为一体,将一些难以理解的信息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内容。可以通过专题网及时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问进行解答和辅导,或是开设网上论坛,让学生在平等、开放、互动的网络环境中,就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和自己所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则在其中及时进行正确引导。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应坚持传统教育方法与新媒体教育手段相结合,形成立体化的形势政策教育体系。

4.改善考核评价方式。在重视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重视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坚持书面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以及在校的表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觉利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考核方式应灵活多样,既可以写论文,也可以采取小组讨论式的面试,但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科学、规范,确保能检验出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

5.提高教师信息素质。新媒体环境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受年龄、精力和过去固有思维模式的影响,教师接受新鲜事物的敏锐性往往不及大学生,在信息拥有方面远不如受教育对象。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积极适应这种新媒体新技术不断发展的教育环境,掌握教育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其次,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如具备基本的网络运用常识,掌握不同媒体的使用技术、操作技巧。再次,要增强参与新媒体文化生活的意识,亲身体验并了解大学生在新媒体新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娱乐、交往方式以及他们在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一些发展变化,学会运用网络语言,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真正实现与学生平等、有效地交流沟通。

参考文献:

[1]王丽丽.论自媒体时代“形势与政策”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8).

[2]张建华.论网络环境下高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

[3]李忆华,黄建美,黄秋生.微博与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3).

形式与政策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矛盾分析;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0-0277-02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目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存在着一些矛盾,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加以认识和分析,任何只强调矛盾的某一个方面的观点与做法,都将影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教学内容上:时效性与学术性的矛盾

时效性与学术性,是“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上存在的一对比较突出的矛盾。“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的,是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认同。但是,它毕竟不是一门理论学科,它是以通过分析国际国内重要形势的方式来阐明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然而,仅仅重视教学内容的时效性还是不够的。时效性是重要的,但并不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全部内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基本理论,基本形势和热点问题。自1987年教育部决定在普遍高校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设置“形势与政策”必修课以来,全国高校普遍将形势与政策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部社政司每年印发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这实际上起到了与教学大纲类似的作用,对“形势与政策”课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作用。但由于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的时效性非常强,没有也不可能有较稳定的具体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因此,如何把握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学术性的统一,就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我们认为,解决此问题需要具体做到三个统一:

1.政治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中,要突出鲜明、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同时还要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宣传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就形势与政策课内容而言,与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涉及许多学科的知识体系。为了深刻而全面地认识形势与政策,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注重有关学科的前沿成果,在教学中注重知识性与学术性,如:讲,需要运用国际法学知识批判所谓“法理”的阴谋;讲伊朗核危机,需要讲解有关核武器生产、尤其是铀的生产情况的知识。注重知识性与学术性的统一,将大大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效果,更好地贯彻其政治性。

2.变动性与稳定性的统一。该课程既具有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面,又具有相对稳定的一面,形势与具体政策,往往是不断变化的,但基本方针与战略、理念是相对稳定的,要求学生在基本方针与战略、理念的相对稳定之中去把握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识,要求学生在规律的认识之中去观察和追踪国内与国际形势的演变过程。如在当前国际形势的分析中,增加有关中日古代交往的历史背景知识,使同学们了解中日两国关系的实质与发展趋势,对两国的未来发展有一个基本的轮廓,体现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变动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3.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形势与政策”课本质上属于政治理论课程,自始至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和教学。我们要指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形势、把握政策,并在教育教学中,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分析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要体现“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应紧紧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敏感话题、突发事件等问题,确定每学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使学生学会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方法上:多样性与规范性的矛盾

在以往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诸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等不足,教师上课“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强化“形势与政策”的教学效果,许多学校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突出“变革、创新”的特点,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现象。一些教师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力求多样化,“五花八门”,花样迭出,只求学生感兴趣、满意,只求教学方法与形式的新意,而课堂教学(第一课堂)本身应具有的规范性与严谨性,便日益式微了。

因此,我们要在重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的同时,强化必要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只有达到了规范性,才能真正实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我们具体要在三个方面达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规范性:

1.加强规范的教学研究工作。学校和有关教学部门,应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有关形势与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研究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密切关注国内外大事,及时准确地把握社会和国际动态,不断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敏锐性和实效性。学校应积极组织和鼓励有关教师开展形势与政策的科学研究,对相关研究科研课题予以必要的支持,并为研究成果的发表提供一定的经费和园地。

2.建立规范的考核机制。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考核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对任课教师的考核。由有关教学职能部门按教学制度统一管理,确保“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正常开展。任课教师讲课应有规定的教学文件,如:教学大纲(可自编)、教案,不能以布置班级学生工作、处理学生具体问题等方式代替课堂教学;第二,对学生的考核。“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内容与形式,各高校、各教学单位应结合本校、本院系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不应强求一律。根据学校教务处有关考试的要求,可以采取开卷考试、论文考试等方式进行考核;也可以参加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的方式进行考核,既突出“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又体现课程教学的规范性。

3.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重视“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素质建设,坚持“精选、重用、严育”的原则,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同时,要加强师资结构建设。要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这样,才能适应规范化教学的需要,为确保“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质量与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中:主体性与主导性的矛盾

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课、提问、测验与考试的情况,要求教师适应学生的特点和要求,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确保学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是教学过程中名副其实的主体。许多学校还通过一系列措施予以保障,如:召开学生座谈会,征求大家对授课教师的意见;有的学校还由学生直接给任课教师打分,作为教师学期考评的主要依据之一。如此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师地位的下降与作用的削弱,最终将影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正常开展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形势与政策”课像其他大学课程一样,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才能保证其正常进行教学。在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同时,我们千万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我们要在以下几方面明确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正确把握“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与定位。“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高度重视,是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的良好基础。实践表明,将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保证课堂教学课时,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或优惠政策,是学校对形势与政策教育高度重视的直接体现。

2.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生的互动与交流,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性。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最受学生的欢迎。课堂教学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活跃课堂气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提高大学生对形势的认识。我们采取以下几种教学形式:第一,讨论式教学;第二,辩论式教学;第三,直观式教学。

3.重视师资队伍培养,提高师资水平。第一,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培养,确实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第二,鼓励学校党政干部、有关专家和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积极承担“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工作,在时间、经费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和倾斜。第三,确保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与师资建设的投入,在教学中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切实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参考文献:

[1] 殷一璀.开拓创新,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2007,(3).

[2] 余双好.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导性[J].高校理论战线,2005,(4).

[3] 钱广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07,(2).

[4] 里光年.试析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魅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3).

[5] 陈华栋.关于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

形式与政策教育论文篇7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 重内容 重形式 课改 新路向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好传统和重要政治优势。、邓小平、和等国家领导人都对形势与政策教育做出了重要指示。形势与政策教育自1987年列入高校教学计划至十六大以来,经历了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开始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基本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完全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和形势与政策教育稳步前行几个重要阶段,并一直顺畅前行。此外,一些专家、学者及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国内从2000年至今都有学者及一线思政教育工作者研究形势与政策教育问题。其中代表性的成果是费文晓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1]、刘桂芹的《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2]、崔景明的《“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形式及实践探析》[3]、黄启明的《略论“形势与政策”规范教学中的创新》[4]、朱琳的《增强独立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5]和崔海英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问题探讨式教学方法研究》[6]等。这些著述都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见解与建构。

以上研究成果的学术贡献和现实做法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是指出高校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必要性。二是强调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的精确选取及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正向引领。三是初步提出了在重视形势与政策课内容的基础上,重视对授课形式的积极探讨。但也存在明显不足:一是在对形势与政策课内容的选取上,还是停留在国内外大事等宏观事件的聚焦上,没有把国内外大事融入高校培养人才目标等一些具体事件的重视。二是对于形势与政策教育具体形式及灵活性等涉猎上还是停留在比较宽泛的探讨上,没有形成依托教育形式承载教育内容的润物无声的育人方式的深入研讨。三是没有把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教育大众化、学生化及服务学生全面发展走向社会第一步的就业: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最大形势与政策的终极人文关怀以生为本的立场上来。所以,形势与政策课既要重内容又要重形式,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才是形势与政策课应有的完美皈依。

在实践中,虽然党和政府多次郑重提出高校要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并把形势与政策作为重要课程对待。但在实际高校教育教学中,某些高校坚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格调对待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某些高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即使开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高校也有部分没有开足、开好专门课,具体体现在课时数没有达到教育部或者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的课时数,没有专业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一线辅导员或者其他一些专业教师、行政人员兼职代课的;而且上课内容枯燥、呆板、上课形式可想而知:形式单一,要么是视频播放,要么是课件宣读;没有互动、没有讨论;一言堂、满堂灌……

独立学院大学生相对而言家境是富足的,抑或一些农村出身的学生家境都比较殷实。受家庭环境的浸润,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比较高,见识比较广,而且个别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的分析也是很透彻的。所以独立学院大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程要求既是内容丰富生动的,又是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并且上课的形式应该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易于大学生接受的良好形式。重内容亦重形式本该是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的题中应有之义。原因如下:

第一,国家及广西区对于广西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基本精神要求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改革工程。广西“十二五”教育规划部署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要有新理论、新方法、新形式。这其中就包含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改的新路向诉求。形势与政策是一门新的教育课程体系,而且这门课既没有专业课那样的厚重感,又没有选修课那样的轻松与活泼,而是承载着党和政府及教育部门的大政方针、政策与路线的导引力。如果不注重内容的精选,也不注重对上课形式的适当精致的选取,则必然会导致大学生对该门课的兴趣索然,造成不必要的课程失当:不但达不到对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传达,而且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所以要想把该门课上好、上精,实现该门课设计的初衷,收到正确传达当下形势与政策的效果,也起到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良好发展前景,坚定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的作用,从而拥护党的领导,爱国、爱家,积极努力前行。

第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矛盾普遍性及特殊性原理归结于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改要既重内容又重形式;形式与内容原理皈依到形势与政策课改要求不仅重视内容而且重视形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主要包括以下情形: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其二,每一个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与阶段上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又存在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二者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矛盾的共性比个性抽象、深刻,矛盾的个性比共性具体、丰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方面,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特殊总是普遍中的特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的普遍性在另一条件下可能转化为特殊性,反之亦然。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正确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人们的认识总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再用一般指导个别,所以,在认识过程中,把矛盾的特殊性与矛盾的普遍性辩证地统一起来是认识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在二者的辨证关系中,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必须适合于、服从于内容,有什么样的内容,就要求有什么样的形式。同样的,《形势与政策》课本也存在这样的矛盾:要内容还是要形式,重视内容容易忽视形式,重视形式往往会冲断内容。所以要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合理把握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做到二者和谐统一,让内容通过有兴趣的形式展现,把内容融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形式中,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目的。

第三,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诉求所归。独立学院大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简单地遵从上课老师的安排,而是对老师的上课内容尤其是上课形式提出了新的更高诉求:要求任课教师上课所讲内容符合大学生的口味与实际;要求任课教师上课形式是大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而深入浅出的。总之,当代大学生尤其是独立学院大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任课教师的要求是多元化、多样性的:既要重视内容,更要重视形式。

针对当代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诸多形式多样的诉求,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应顺应大学生诉求,既要重视上课内容,更要重视上课形式,以达到《形势与政策》课的育人目的。具体路向如下:

首先,国家重视形势与政策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这一重点内容,也重视形势与政策对于独立学院等高校把大学生实现顺畅就业,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大学生认清就业难、就业要低姿态,做事高追求,在平凡中做好自己,然后逐步实现自己理想追求这一真切形势。广西区在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的改革诉求中既重视其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价值引领等内容,又注重大学生全面发展,毕业后就业选择最终实现独立学院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开端。对于独立学院及独立学院大学生更切实地借助形势与政策的本真现实择业难,择好工作更难的现实内容,从而由被迫转向自觉选择采取多样就业这一实现现实就业形式。四位一体,从本真的追求都是形势与政策对于独立学院学生就业这一终极内容取向,在实现就业终极内容路径上是形式多样的就业渠道取舍。这是形势与政策课改在独立学院最本真的路向,也是形势与政策在独立学院最本真的诠释。

其次,形势与政策传统理念上是对于世界大事、国家时事及形势的传达、解读及宣讲等。此后《形势与政策》课要通过对于其在独立学院最真实的形势走向及实际把国家的宏观形势与政策做具体解读。上课内容要以独立学院本真的形势与政策作为形势与政策课改新路向,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的一次教学模式变革:既重内容,又重形式,实现每课时有课例,把每节课都当成精品课一样精心准备、认真上课,从而提高独立学院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

最后,对形势与政策课做理性改革,实现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在独立学院达成一种新的理念,形势与政策在独立学院的微观现实解读就是为实现独立学院学生全面发展第一步:就业服务,真正实现大学服务社会,服务大学生的大学教育本真的功能。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历史进程表明:形势与政策教育走向及其制度化、规范化的常态发展过程,当下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向:追求形势与政策的大众化、学生化,以大引小,化大事于实事,让形势与政策更贴近大学生,服务于大学生,实现大学生识时务,认清形势,理性就业,良性全面发展。

月异岁新,与时俱进。《形势与政策》课要由制度化、规范化走向大众化、学生化。尤其是在当下大学生追求自我,各种教育资源(比如幕课)可以顺畅获取的现实条件下,《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应不断发展:重视内容的同时注重形式的表现,把有意义的课上得有趣,这样才能把学生拉回课堂,顺利达到这门课的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费文晓.《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西南工学院《高教研究》,2000,(4).

[2]刘桂芹.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3).

[3]崔景明.“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形式及实践探析.思想教育研究,2007.5,(5).

[4]黄启明.略论“形势与政策”规范教学中的创新.学术问题研究(综合版),2009,(1).

[5]朱琳.增强独立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文教资料,2011.4.上旬刊.

形式与政策教育论文篇8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形势与政策教学;规律性;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亟待落实的一项重要任务。搞好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的政治素质、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需要认真分析研究当前这门课程教育教学的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科学性,才能把握规律性,加强针对性,促进主动性,从而提高实效性。

一、认真审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现状,认识规律性

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探索,高等院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已经在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料建设和拓展教育渠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日益全球化的历史趋向,高校形势政策教育遇到越来越大的挑战,高职院校在这一课程的进展中面临的困难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对广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许多领导同志亲自深入高校为大学生作形势报告。而有的学校的领导却重视不够,少数人对这门课的有效性有不同看法,授课教师也存在将形势政策课简单化的倾向,认识不到位。二是队伍问题。该门课程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多,缺乏系统的教学研究。另外,课程设置及管理也存在不够严格和规范的现象。三是教材问题。这门课的性质决定了其政策性、时效性、权威性以及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性,因此,应该有统一、权威的教材,而且形势政策教育还应该有最新的资料,以解决教材内容滞后的问题。四是教学效果问题。由于认识不到位、课程的管理不规范,教材不统一等多方面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理性审视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中的这种困境,原因在于不能准确把握这一课程的特性。一个阶段以来,部分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特性定位存有分歧,即对究竟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属于价值理性的问题还是科学理性的问题,是实践理性问题还是理论理性问题等方面认识模糊,这才导致部分学校重视不够,落实不力,投入不足等问题的产生。实际上,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形势与政策教育属于价值认识的范畴,而不是科学认识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价值认识理论,具有较强的阶级性、政治性和鲜明的国家意识形态性。根据价值认识的特点,形势政策教育不仅强调我们想教什么,同时必须要研究接受主体的特点、需要等,这样才能使主体性与客体性较好地统一,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由于不少同志对这个问题缺少认识,甚至将价值认识的问题当作科学认识的问题来处理,于是至少产生了两个误区:一方面将形势与政策教育简单化,把它变成一厢情愿的事情,缺乏对价值教育特点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夸大了形势政策教育的作用,夸大了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主体作用。这显然是不合实际的。再说,从实践的角度看,形势与政策教育属于实践理性的范畴,而不是理论理性的范畴。通过形势政策教育,我们希望传导社会主义政治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但能否被学生认同、接受,不是概念和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实践问题。因此,要进一步推动形势政策教育的健康发展和不断提高,有关领导包括实际工作者,就需要调整认识,把握规律,转变过去偏重理论说教,特别是自话自说的观念,从而推动这一课程教育教学的深入开展,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实效性。

二、准确把握高职学生思想实际,加强针对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正确看待和理解当代大学生,并进而懂得欣赏和鼓励当代大学生,是使当前的形势政策教育具有针对性的前提。根据近年来对高校学生思想状况的滚动调查,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可以概括为“五强无弱”:即时代感强,责任意识弱;认同感强,践行能力弱;参与意识强,辨别能力弱;主体意识强,集体观念弱;个性特征强,承受能力弱。

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其群体的文化素质、学习环境以及高校层次等方面的弱势地位,使得他们在具备当代大学生某些共性的同时,在思想性格方面又呈现出某种独特性。如:外表上更为强烈的自尊,思想上更加贴近社会实际,更感性,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并为其左右,更具逆反心理,有更强的参与意识。此外,高职学生的人文底蕴、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相对逊于本科生。因此,从静态上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有很明显的不足甚至缺点,但总体上看是积极的、向上的、可信赖的。从动态上看,这些学生很难发生大规模显在性事件,但对发生零散的、个别性的、私密性的事件还是要预防的。因此,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就不仅要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出发,还要立足于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实事求是。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谈话等形式,全面、准确、深刻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知其所思、所想、所求,让形势与政策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紧紧抓住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通过对一些关键问题的分析、讨论、思考,力求达到统一思想,消除疑惑。

三、努力调整教育教学内容,提高实效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繁杂,有限的教学课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具体教学中只有围绕重点,突出热点,找准焦点,才能不断加大课堂容量,增强专题讲座的吸引力,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一)结合内容特点,突出动态性和灵活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包含形势与政策两个方面。形势是国际国内社会政治和经济不断发展的状况和态势。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政策的制定必须以形势的发展为客观依据,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而进行必要的调整。又由于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因而形势发展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可变性,有时是不可预料的。所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在不断推出和调整,这都决定了形势与政策必然处于一个不断变化更新的动态过程中。因此形势与政策的内容具有动态性、灵活性。作为形势与政策课也必须根据形势与政策的动态发展以及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来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及时利用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动进行有效的教育,不能拘泥于教材和计划而不与实际结合。要及时地将教材的理论性、系统性与形势的可变性、时效性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满足学生及时了解形势与政策的需要。

(二)结合高职教育特点,突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职业性与应用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是职业性,因此高职院校在传授学生现代科学知识、技能和理论的同时,也应突出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的职业性。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联系学生未来的劳动岗位实际,有针对性地展开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敬业、爱岗教育,培养教育学生吃苦耐劳、献身于工作事业的精神。让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成才,怎样才能成才,怎样才能做到对人民、对社会更有用。当然对不同类别和专业的学生来说还要有所侧重。如对财务会计、旅游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就要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工作严谨、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和“顾客就是上帝”的服务意识;对师范教育类专业的学生,就要激发学生献身于教育事业和恪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等职业品德。通过教育和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学好职业技术、立志岗位成才的价值取向。

四、大力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促进主动性

(一)改革教学方式,实现由“单一呆板”向“灵活多样”转变

根据教学需要和高职学生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灵活、生动的讲授要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教学方式,大力推进互动式教学(如师生课堂讨论、学生讲课教师点评)、实践式教学(参观调查、实践活动)、研究式教学(以研究的方式进行教学、案例讨论分析、学生写作论文)等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不论哪种形式,教师都要留出一定时间与学生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师生平等、教学相长。

(二)改革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形势与政策课要产生吸引力,要改变传统的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一张嘴的教学手段,做到多渠道、宽领域、信息化。要抓住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技术的信息化这一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现代化传媒手段和教学手段努力实现课程建设网络化、课堂讲授电教化、课外指导信息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三)重视实践环节,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高职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高,群体成员的互动性强,他们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参与实际的社会生活,并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教学实践。要利用假期,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等社会实践,并通过学生社会实践论文评比、观感交流等活动加深大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解决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抓住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发生的时机,挖掘教育资源,通过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引导大学生到社会大课堂去体会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时代,感受党的政策给各行各业带来的巨变,让学生从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参考文献: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中国教育不平等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