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8 15:22:46

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篇1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目标

总的来说,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程的目标应该符合这个总体目标,为培养信息时代的人才服务。同时,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服从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它应该有自己的侧重点和特殊任务。

1.语文课程的目标观

民族性与多元化。信息技术革命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教育也逐步走向国际化。同样,语言生活和语言教育也趋向全球化、网络化和虚拟化。因此,我们必须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审视语文教育目标,制定语文教育政策。一方面,民族语言是维系民族共同体的最有力的纽带,正确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及其所体现的民族文化,抵制外来语言和文化的霸权与殖民,是母语教育无可推卸的责任。另一方面,全环化必然导致多元化。因此,就语文教育而言,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正确处理好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的关系,正确理解双语教学的意义以及准确把握其分寸就显得很有必要。但总的说来,应该加强民族语言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使自身有一个参照系,更好地向西方学习。

人文性与技术化。在信息时代,计算机与网络的操作技术成为语言生活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比纸和笔的操作更复杂,更具技术色彩。同时,多媒体和超媒体技术丰富了人类思想的表达手段,非文本的可视化媒体将与语言文字紧紧地融为一体。发展技术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追求高效率,因此,培养学生高效率的技术化语文能力,将成为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另一方面,由于高效率的原则就是要求企业化、标准化和统一化,因此,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又容易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当前,科技与人文的割裂正呼喊着科技与人文整合,这将使人们在追求语文能力技术化的同时,追求语文教育目标的人文性,包括对语言思维、语言道德和语言审美情趣的重视,对文学作品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其思想品德教育价值的重新评估。

普及性与艺术化。普及性是指过去仅局限于一小部分人群、具有高不可攀的神圣地位的语文教育目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成为大众化的目标。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电子写作、电子投稿与发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学生可以不受应试教育和语文教师的约束,人人都可以自由地、随时随地地发表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从而出现了大众化的“网络文学”,曾经神秘的“创作”成为一种普通的、大众的“写作”。在文学的发展上,这就是所谓的后现代语言的话语权威发生了变化,公众话语早已成了明日黄花,个人性话语、私人写作渐渐盛行。至于艺术化,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便利的多媒体表达与文本表达融为一体,语文教育目标带上了更多的艺术色彩;二是由于键盘输入、扫描输入、摄像输入、摄影输入和语音输入等输入方式的不断丰富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文章修改与编辑的方便性,传统的纸笔书写可能将逐渐让位,而隐退为一种少数人所专有的、纯粹的书法艺术形式。

生活化。信息技术为语文教育目标的生活化提供了条件。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能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社会,使语文教育目标更富有真实的交际价值,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学用一体化。如多媒体的互动技术可以模拟演讲、报告、采编等应用语文的真实环境和活动,网络技术使写作具有真实的交际目的,这就为语文教育目标生活化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个性化。信息时代文化价值的多元性、信息资源的丰富性、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使语文课程目标不再整齐划一,而应该承认语文能力的个体差异,从“一纲多本”发展为“多纲多本”,从“教学大纲”发展为“学纲”,鼓励学生根据社会的发展、自己的需要和潜力确定语文学习目标的总体要求和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学习。这样就有助于实现语文教育目标的个性化,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语文能力的变化

电子化的读写能力。电子读写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前所未有的语文形态,它与传统的读写一样,成为信息时代人们必备的基本能力。电子读写能力包括多媒体阅读能力、超文本和超媒体阅读能力,基于网络和资源库的检索式阅读能力,键盘输入、语音输入、扫描输入等多样化的输入能力,多媒体写作能力,超文本和超媒体写作能力,网上写作能力,电子投稿与发表的能力以及电子读写一体化的能力。这些能力除了必须具备传统文本读写的基本能力外,还包括一些特殊的知识、技巧与策略。如多媒体的解读,各种字体、字型、字号和不同文本版式的处理,页尾、页脚、脚注和尾注的运用,网络导航的技能,网上交流工具的熟练使用,网络礼仪和网上交际规则的把握。此外,电子读写对传统的文本读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由于电子读写的便利性和极强的交互性,电子化的文本资源极大丰富,以及情景化的多媒体与文本的融合,使其所表达的观点往往比传统媒体更加多样、复杂乃至隐晦,这就对批判性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又如在网上阅读时,由于超文本的功能,读者的眼光变得更加挑剔,如果文章缺乏吸引力,读者就可以迅速转移阅读目标,点击其他的栏目;反之,如果读者发现了优秀的文章,便会通过BBS、E-mail等电子手段在Intemet上迅速传播,影响范围极为广泛。并且读者还可以利用网上的交互方式,打破与作者的鸿沟,与作者甚至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对话。这些特点对网上的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作者也施加了更大的压力。

快速读写的能力。质量和速度是衡量语文能力的两个重要指标。传统的语文学习注重语言的品味与揣摩,强调对语言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对文章主题思想、写作特色的全面把握,强调字斟句酌的写作和修改能力,这是语文学科特性的必然。在信息时代,它仍是一个重要的语文教育目标。但不限于此,由于信息时代网上信息的更加自由、开放、随机,人们所能接触的信息量剧增。在这些信息中,既有大量有价值的,也包含了许多价值不大甚至有负面影响的垃圾信息。因此,信息的快速捕捉能力、筛选能力和鉴别能力必将进一步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为了应对全球化浪潮带给人类的更加频繁的交往,在信息时代培养快速的写作能力也显得很有必要。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写作成为有真实目的和意义的交流工具,如果能提高网络写作的速度,那么其快捷与方便的特点就会使它的交际价值能与日常口语交际相媲美。又由于网络写作能整合传统写作本身的优点,因此,它在远程、长篇和深思熟虑的交流方面则将超过日常的口语交际。

实用性和研究性文章的写作能力。文字处理技术如WORD、WPS使写作快捷而简便,网络技术如E-mail、BBS使写作具有真实的交际目的。写作将像口语交际一样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利用电子写作与传播,人们能够随心所欲地表达思想、交流看法,而这有赖于实用性文章写作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CD-ROM和网上信息资源的丰富性、电子写作工具的便捷性,使研究性文章的写作不再局限于大学生、研究生和专家学者,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也有条件参与到研究性的写作中来。他们能方便地利用电脑网络请教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并开展网上协作,能搜集、阅读大量的信息资源,并进行不断的重组、加工与再创造。

规范性的口语表达能力。随着人机对话技术的发展,人与电脑之间的口语交流、人与人之间通过电脑与网络的口语交流将日益频繁。无论如何,电脑还不是人脑,人与电脑的对话就要求口语的表达具有适当的规范性,并掌握人机交互的会话策略,使电脑能够理解。由于当前的人机对话研究主要基于书面语言,因此,在目前的条件下,口语表达的规范也会发生一些改变,出现向书面语靠扰的趋势,如词汇省略现象的减少,句子趋向于完整,口语能通过电脑显示出来,从而具有书面语的视觉特征,能够被修改、补充与保存。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内容

1.语文学习对象的变化

多媒体。传统语文学习的对象主要是语言文字,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图像、声音、视频的运用与文本一样便利,它们不再局限在少数人专有的艺术创作领域,而是与文本融为一体,成为表达思想的共同方式。从当前的多媒体作品来看,多媒体与文本的融合有三种方式:一是像过去语文课文中的插图或朗读时的背景音乐一样,对文本的理解起辅助作用;二是以多媒体的表达为主,文本起补充、说明性的辅助作用;三是像文本一样都是表达思想的主体,如果删除多媒体部分,思想的表达就不完整,文本也得不到顺畅的解读。因此,掌握多媒体作品的特征与格式,理解和灵活运用多种媒体的能力,如图像解读、音乐鉴赏、视频阅读、文字处理、多媒体创作、E-mail技巧、网上实时交流、电子投稿与发表、电子工具书的使用等,成为语文课程的一项新内容。这些内容与信息科技课程不完全相同,信息科技侧重对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技术的基本操作,属于基础性的技术课,语文课程则侧重利用信息科技表达思想内容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利用文本媒体与其他媒体一起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

网络语言。随着网上交流的日益频繁,语言文字在词汇、句式、语体和语用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日益增加的缩略语、大量出现的谐音词、界限逐渐淡化的各类语体,从而产生了“网络语言”,包括网上的口语、书面语甚至网上的方言。一些“网语”正从网上渗透到现实生活中,成了语言生活的一部分。一旦“网语”约定俗成,就会引起社会语言的变化,从而引起语文学习对象的改变。

网络文学。电子写作的便利和网络语言的产生,催生了网络文学的兴起。网络文学是指首次以电子形式在网上发表的文学作品。网络文学具有通俗性、即时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并且篇幅短小,多数在2000字以内,但数量众多。在内容上,主要表达自我的感受和心情,所以一些较成熟的作品深受年轻读者的青睐。由于计算机网络尚未得到全面的普及,也由于传统的印刷媒体根深蒂固,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往往仍由传统媒体出版发行,这样做虽然失去了网络文学的一些特点,但进一步扩大了影响。但不管怎样,经过“优胜劣汰”,网络文学都将与传统的文学作品一起,成为语文学习的对象。

主题词。在当今信息激增的时代,论文的写作要求概括与提炼主题词或关键词,以方便电脑的处理;获取信息的检索式阅读和快速阅读也要求输入主题词或关键词,以进行准确的查询。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虽然也重视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但都没有上升到信息检索的高度来进行,因此,信息时代的语文教育应该加强对主题词的教学。

2.语文课程内容选择范围的变化

语文学习领域的广阔性。网络技术的普及,网上的资源共享与交流,使人类的语言生活和语文的学习领域更加广阔。语文的外延不仅包括现实的生活领域,还包括网上虚拟生活中的语言活动,语文的外延等于现实生活和网络虚拟生活的外延之和。语文学习的材料和范例也因此更加多样并富有动态性,语文课程真正成为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或“全语文”课程,“大语文”教育也更容易得到实现和推广。

语文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语文学习领域的广阔性拓展了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这必然要求语文课程采取主动、开放的姿态,积极引导学生接触各种主题、各种风格的语言学习材料。既可以选择贴近社会发展的社会历史作品,如时代主题、斗争、革命、爱国主义、群体意识,又可以选择讲人性,讲亲情、爱情、友情,讲平凡小事,讲普通生活与工作的文章;既可以选择革命文学,也可以选一些改良、保守、通俗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多元性。但在信息资源极大丰富甚至极度泛滥的背景下,更要注意语言学习范例的选择,一方面要积极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另一方面也要正确处理好精读与泛读的关系。

5.语文课程结构、载体和相关术语的变化

语文课程与教材虽然历经多次变革,也提出过以言语实践和能力训练为体系的课改思想,但由于印刷媒体的局限性,传统文选型的结构体系始终无多大变化。信息技术的产生,为改革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要素提供了契机。信息时代的课程资源除了传统的线性、文字型的印刷书本外,还包括大量网状的超媒体电子读物、多媒体资源库、多媒体教学软件、网上报刊和个人主页。课程的载体既可以选择传统的印刷媒体,也可以选择电子媒体,以CD-ROM形式或网页形式。课程资源的丰富性,电子载体编辑、存储和传输的便捷性,使教师和学生有充分的条件突破单一的文选型体系;而根据能力点、主题活动、探究的课题以及其他要求自由地选择和重组课程资源。

信息技术论文篇2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发现,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是其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在经济转型的时期,原有的通过能源与规模的扩大来换取企业发展的模式已经逐渐的被淘汰。早未来的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下,作为人类科技进步的产物,信息技术所发挥的作用与价值也会不断地得到凸显。是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解决好信息技术与企业发展的内在关系是一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的大事。本文在参考相干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两者关系的解决方案与关系内涵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1.企业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

在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应该说,信息技术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包括,企业新的产品的研发,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企业的日常运营与管理,都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更发水平的提升。在科技不断成长的时期,谁具有了信息技术的主动权,谁就具有了市场竞争与成长的主动权。因此,在未来的企业发展体系中,建立新常态的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机制,将会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信息技术的成长也离不开企业的助力

在信息技术的成长进程中,经历一个不竭摸索与实践的进程是不可避免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企业可以及时的反馈在应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改进进一步提供方向。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不断地聚焦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信息应用的新问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来自于企业等市场参与主体的扶持。如果研发出来的信息技术仅仅停留在实验室的理论阶段而没有得到实际的推广与应用,那么信息技术的本身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所以,面对技术应用与发展的蓝海,技术研发机构与部门,应该不断的聚焦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新的问题与挑战,借助科技的力量将企业的发展抬至一个发展的新高度是未来科技发展与信息技术应用领域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3.在信息技术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中,还需要解决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

具体来说,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产业的性质与特点不同,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也不尽相同。是以,在企业举行信息技术的特别是新技术的利用过程当中应当做到两个同一。一个是企业的成长需求与信息技术所供给的功效相统一。另一个是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应当做到利用过程当中的实际的同一。举例来说,在我国南方一些中小企业信息应用过程中就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应用过剩的现象与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运营负担。同时,也无益于信息技术的成长与发展。因此,面对企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两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彼此市场潜力的博弈,从统筹学上来看,更是一种市场的双赢,企业发展需要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的成长也必要相关企业的撑持,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二、信息技术应用与企业发展的策略分析

在信息技术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向科技要生产力,要效益几乎成为了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要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协调好信息技术应用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已经作为一个非常关键的议题来提上了议事日程。首先,在应用中创新。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将会持续白热化发展。同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对于信息与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水平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一些信息关键技术还存在着欧美国家的技术垄断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如何从政策等方面,加大对信息技术的科研攻关的扶持与引导力度,是我国在今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进行政策制定是需要侧重的重要内容。不可否认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科技加速企业在生产、服务、销售、管理等诸多领域中水平的提高。但是,单纯的技术应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在长远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所以,从自身的技术优势入手,不断地探究企业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中的改革与创新将会是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与方向。所以,只有不断地壮大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水平,未来的发展空间发展机会才会更加有利。其次,在应用中规避风险。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可以感受科技所带来的便捷与效益,但是科技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由于使用者自身的操作理念及动机、方式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结果,信息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广为利用也不例外。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比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是管理信息的网络化,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信息化,财会管理的网络化等方面。从发展的角度与传统相比的确推动了管理水平的提升与进步,但是从最近屡屡曝光的网络交易的虚假与欺诈,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风险与漏洞。因此,在未来的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提高网络的安全应用系数,从而降低其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建立信息网络应用的预警机制将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最后,信息技术应用中的与时俱进。在21世纪,无论是企业的自身发展,还是信息技术的研发都需要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由于经济不竭地呈现出全球化成长态势,科技的更新速率也在不竭的加速。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某些高精尖端的技术领域,我国的高技术人才的外流现象比较突出,这些都是我们在未来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方面应该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加强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与训练也是我们未来信息教育教育领域所要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以,在将来的企业举行信息技术的利用过程当中,要极力避免一劳永逸的落后思想。要不断地从市场发展的新的需求出发,加大科研开发的力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这也是科技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结语

企业的成长是社会进步的首要动力,在市场经济快速成长的当下,借助更多的资源来助力企业的向前发展是改革的必然要求。其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助推力量。本文聚焦信息技术在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应用,探讨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两者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能有助于企业发展与信息技术应用理论的研究。

信息技术论文篇3

1.对公共管理的认识

最早的公共管理学说是在西方建立的,建立的时间大约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众多的西方文献当中,对公共管理进行的解释主要可以分为三种,也就是说,在现在的西方国家当中,对于公共管理有三种不同的理解。第一,将公共管理等同于公共行政,这种对于公共管理的应用在日常的公共管理部门的活动当中比较长见,这种对于公共管理的理解主要就是来源于那些坚持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西方学者当中。第二,将公共管理理解成为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认为公共管理只是公共行政学当中的一个分支科学,认为公共管理就是公共行政当中于项目设计、人力资源管理、项目评估以及审计等应用方法里理论方面的总的看法。第三,将公共管理当做是一个新的科学,将它看作是不同于公共行政以及政策分析的一种全新的科学分类。国外的众多学者对于公共管理的认识主要就是以上三种类型,但是公共管理学来到我国之后,对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在我国全国首届公共管理论与教学研讨会上,众多的学者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统一了公共管理的定义,认为应该将公共管理分为广义的以及狭义的两个方面,狭义的公共管理指的是公共行政管理,是对政府事务进行管理。在广义的范围上,对于公共管理进行的定义是不仅仅包括了公共行政管理,它是公共行政管理的一个延伸,不仅包括政府事务的管理,还包括对于各种社会事务的管理,这些社会事务当中还包括第三方的非政府机构组织的公共事务的管理。现在我国的公共管理学的定义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存在差异,与西方国家进行比较的话,我国在公共管理方面的定义以及理解是比较详细的。

2.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信息技术是应用于管理以及处理各种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一个总称,信息技术的主要工作对象就是各种信息以及各种知识,在信息技术当中存在着两种支柱技术,分别是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在现在社会当中,存在着多种的信息以及与信息相关的信息技术,在现在的公共事务当中,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公共管理当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公共管理的信息化,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公共管理当中能够使得公共管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及创新。

二、信息技术对于公共管理的作用

1.实现信息传递的低成本大范围

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现在社会当中信息传递的低成本、大范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以及应用,人们能够用很少的成本得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对于人们的认知以及判断等都会产生影响。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够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这个信息交流的过程就是信息的传播。现在,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网络相对来说已经非常普及了,在网络当中有着很好的言论自由,导致公众能够很容易通过网络来了解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通过自己的判断以及认识影响到周围的人们。所以,现在信息在网络上的广泛并且迅速的传播对于现代社会造成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2.信息技术强调的是对公众的服务

随着现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社会产生的广泛的影响,现在的公共管理当中,公务员必须要实现自己角色的转换。在过去,公共管理是从上而下对企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管理,但是在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产生广泛影响之后,公务员主要的就是对企业以及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服务,在公共管理当中,应该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地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服务,所以说这就要求公务员为适应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开始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并且现在公务员的部分特权随着信息技术在公共管理当中的应用也开始被取消。

3.信息技术在公共管理当中的应用推动了各种虚拟组织的发展

虚拟组织也是一种组织的类型,这种虚拟组织只是具有组织的实质,而没有公共管理部门的那种组织结构,虚拟组织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连接或者是协调的一种动态联盟组织,自从信息虚拟组织出现,人们参与到政治当中的方式以及方法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并且促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了国家政治当中来。

4.信息技术对传统的行政组织结构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在我国传统的行政组织结构当中,政府的行政组织都是一种层级结构,也就是政府从上而下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金字塔形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就是,处于金字塔顶端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于底层人员的需求以及反映的了解是比较匮乏的,但是信息技术的出现却在很大的程度上对层级组织造成一定的冲击,减少了中间层级,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迅速可靠。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我国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开始迅速应用到社会当中的各行各业。本文主要分析信息技术在公共管理当中产生的作用,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信息技术论文篇4

缺乏考核机制现在的中学生成绩考核中,并没有计算机成绩的一席之地,学生会花大量的时间学习语文、英语、数学等考试科目,但是对计算机这门课程,由于要求并不高,所以提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这让计算机老师也很无奈,就算自己倾尽全力教授学生,也换不来明显的效果,因为计算机根本没有有效的考评机制。尽管在当今的时代下,信息技术教育显得那么重要,但是教育体制仍然如此,所以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在实质上就可有可无,更别谈学校对这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了,大多数学校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只是为了应付教育局,暗地里却“偷工减料”,严重缩短计算机课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传统教育体制内的教学内容。试问,这种学生、老师都不重视的课程怎么可能得到提高呢?

二、对我国信息技术教育提出的对策

1、打破传统教学观念,提高学校对信息教育的重视程度

当代科学发展迅猛,科技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已经是必不可少的生存技能,学校领导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放远视野,不要将目光局限在升学率的狭小范围,而应该为学生的未来着想,重视对学生有用的课程。只有学校重视了,信息技术教学才能有效的进行。学校应该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规定,安排计算机课程,同时,不能吝惜购买设备的资金,这是为保证教学质量必须付出的投入,没有什么好吝啬的。只有提高了重视度,完善了相应的教学设备,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促进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良好的教师资源

学校想要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优秀的计算机教师。学校应该为学生配备足够数量的高素质的计算机教师,让学生享受到良好的教师资源。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立奖励机制,鼓励计算机教师的工作,提高教师对课程的积极性。常开公开课,检测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鼓励创新性教学,鼓励教师的新型教育方法,不断尝试和改进。一定要根据计算机课程的需要,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不能重理论轻实际,也不能重实际而轻理论,应该把握好两者的关系,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另一个需要强调的问题是,学校不应该把设备管理和维修之类的工作塞给计算机老师,而应该有专门的技术维修人员,老师的工作是教授学生知识,许多学校将这类维修杂活交给老师,不仅仅是对计算机老师的不公平待遇,更给他们许多压力,这会严重打击他们的教学积极性。

3、加强师生交流,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兴趣

信息技术教育的问题除了教育体制、教师以及设备等问题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感兴趣,不管课程有多难,学生肯花心思就没问题。枯燥的教学模式只会使学生更加反感,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们不妨尝试新鲜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老师应该尽可能多的与学生沟通,问问学生们的意见,不要固执己见,一味的向学生灌输枯燥的知识,这样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的后果。

信息技术论文篇5

关键词:经济管理;管理信息技术;优势

前言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现象呈现出日渐复杂的发展趋势,经济管理中融入信息技术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其是经济管理的技术支撑。在信息技术的有效帮助下,可以将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大幅度提升,从而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所以分析经济管理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发挥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文章就是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展开分析。

1信息技术简介

数据是信息的基础,信息技术是数据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显示和应用技术,是采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信息技术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综合处理后,信息技术帮助人们分析数据,进而得到科学合理的判断和决策。信息技术涵盖了多种学科,如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它们在设备和软件的作用下发挥出了信息的储备、传递、处理和应用等功能。

2经济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2.1缺乏对信息技术的重视

受到传统思想的制约,有的企业的管理者对经济管理中的信息技术重视程度不够,所能发挥的作用也不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被忽略,使得信息技术的作用没有得到良好发挥,造成了经济管理水平较差,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

2.2信息技术管理体系不完善

企业要想提升获得信息的效率,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是有效方式之一,这样企业就可以以市场的供需情况来研究更为优质的产品。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企业在信息技术的管理和应用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没有形成统一的、较为专业的管理体系,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不高,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2.3信息技术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有的企业由于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重视不够,直接形成了从事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缺乏,技术掌握程度不够的问题。特别是那些同时具备经济管理技能和信息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少而又少,使得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信息技术自身的优势没法体现,应用时它的价值和作用也没有得到发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企业的发展也会相应地受到影响。

2.4信息搜集不充分

在经济管理中,企业还会忽略信息的搜集工作,信息的整理工作也没有及时跟进,导致没法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和完善经济管理工作,使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受到阻碍。

3信息技术对经济管理的影响

在经济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范围是很广的,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工作。信息的收集、整理是信息技术的主要工作,分析市场的现状,使管理者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这对于管理者决策的科学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信息技术被用作经济管理的战略措施时,经济组织的发展战略与信息战略相结合,并以信息战略为主体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帮助企业的管理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确保企业的发展方向不偏离。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在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企业的经济管理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除了体现在操作和管理上,更多的还体现在战略上。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企业的管理者作为企业的战略价值来加以应用,战略信息系统应运而生,其是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除此之外,还能使企业的管理者将视角转向外部管理,进而对企业组织的内部力量做以调整,达到适应和改造外部环境的目的。信息技术的广泛饮用,增强了企业的内在素质,并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全面提高。知识经济社会的主要经济资源就是信息,知识经济的重要生产力就是信息技术,它的适用范围极为广泛,几乎所有的知识经济领域都适用。信息技术是一种知识产品,具有投入少、产出多、效益高的天然优势。信息技术能够促进经济的建设,进而形成以信息和知识产品为主要特征的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

4信息技术的优势

信息技术系统主要应用计算机技术,收集和存储信息的方法和途径非常广泛,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大量准确、真实可靠的信息是它的一大优势。正因为有了信息技术,才促进了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重建,进而改变了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各种新的管理方法和生产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另外,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管理模式和管理理论也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发生了改变。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等管理模式的出现,使物资流、资金流、技术流、人员流由信息流来引导、支配、组织和协调。新的管理理念层出不穷,如学习型组织、精益生产、敏捷制造、柔性组织以及虚拟企业、网络银行,这些都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企业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多,企业重组与资源整合过程中显现出的问题也逐渐增多,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企业还是墨守陈规,还是固守传统的思想来发展,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就很容易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近年来我国加快了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在大型企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改进管理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性能,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并发挥网络优势,以便扩大市场比重。如,大数据的概念不断受到关注,经济金融是大数据的重要产生者,交易、报价、业绩报告、消费者研究报告、官方统计数据公报、调查、新闻报道等都是数据的重要来源。信息技术在金融业中也能发挥作用,属于数据驱动行业。金融机构希望能够收集和分析大量中小企业用户日常交易行为的数据,判断企业的一般发展状况和前景发展,解决由于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而造成的无法了解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问题。信息技术为经济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科学地处理各种信息,使企业的管理者能够站在市场前沿,把握住市场先机,所以完善经济管理模式,更新信息技术,不断提升经济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就能够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不断提高经济管理质量和水平,先进技术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其中信息技术是提高经济管理质量的有效手段,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企业的发展。对此,企业的领导层应给予充分重视,以便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磊.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学知报,2010.

[2]徐建芳.科学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冷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

[3]张新民,赵东升.信息技术发展与科技信息工作学术研讨会综述[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1).

信息技术论文篇6

(一)优化了教学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大多采用是黑板、粉笔的书写方式开展教学,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较少,教学活动也显得较为枯燥。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工作中,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体现在教学过程的优化,使得教学内容的表现手段更加多样性。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等信息媒体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优化了的教学过程必然会使教学效果得到大大提升。

(二)强化了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优化课堂教学效果。首先,多媒体技术使教育教学活动高效地实现了知识呈现的目的,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这一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创设具体情境,从而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为学生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教育教学环境。其次,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通过网络可以找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素材和场景,满足不同学生爱好,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此外,教师还能运用多媒体技术备课、引导学生网上提问、网上完成作业等。最后,多媒体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对某一事物进行描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发散思维能力,这将大大优化教学效果。

(三)丰富了教学资源。

在传统的教学中,因种种原因的限制,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较少,传授知识方式较为单一。信息技术的主要作用是辅助教学,即在课堂中发挥其作用,丰富教学资源。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促进了教学内容的快速更新,使其紧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步伐,并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融合,实现了资源的共享,知识的快速传播,有利于师生知识视野的拓宽。

(四)优化了信息交流方式。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当代大学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灵活与跨时空的信息交流方式。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可以便捷的进行信息交流,尽管他们处于网络的不同节点,彼此并没有碰面,但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对学生开展指导,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向教师咨询问题。如教师可以通过课程网站或者课程文件夹的建设等方式,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一项工具,不仅能应用于课下辅导,也可以应用于在线练习。(五)推动了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一些数字化的教学材料得到较长时期的保存,便捷的信息传递方式还能使教学资源得到广泛的传播,这种新的信息资源的传递方式对教育教学的发展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在过去的教学过程当中,有很多的优秀教案因为传播不足或者保存不当而被人们淡忘了,其实,这也是一种知识和资源的浪费。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师的智慧和经验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予以记录和保存,各种教学成果及教学课件的保存将有力地推动教学工作的延续。后续教师可以使用前人的教学资源,根据授课对象的特征及课程的要求与发展,汲取他人经验,并对其进行更新和完善。

二、信息技术在当代大学教学中的创新

(一)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寻求创新。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改善现代教学观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了解所教课程的前沿动态,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知晓学科辅助教学软件的功能及在所教科目教学中的应用,合理利用媒体和传播学理论优化设计教学工作。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寻求创新,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首先,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持续深入,教师要用创新思维,使自身适应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更新自身教育教学理念,及时掌握教育教学的最新发展动态与相关理念,并利用信息技术将多种教学模式进行合理整合,将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理念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其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冲破教学中的封闭性与个体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推动教师工作由独立向群体合作转变。最后,教师要运用创新的方式使抽象的知识生动化。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导致无法生动地传达给学生。而信息技术则可以使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直观、活泼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

(二)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学习中勇于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在学习中要勇于创新。首先,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接触到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相比传统的学习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效果得到大大提升。其次,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入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加长久有效。最后,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辅助作用。信息技术可以在教学和学习中有效引发学生自主探索新鲜事物,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打下基础。

(三)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持续创新。

首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扩大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信息技术可以广泛运用在现代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至目前为止,多媒体教学基本上已成为普及的教学方式。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课程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程资源的贮存、对课程的仿真模拟、资源管理、学习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信息技术使得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能便捷地从教学网站上获取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源。从学生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也为其开展课程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提供了更多地学习渠道。再次,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多媒体教学离不开多媒体课件,教师要结合教学对象的特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如多媒体课件的交互功能、超文本功能、链接功能等均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我们要倡导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大胆运用信息技术通过观摩优质课、收看教学光盘、向专家请教等方式获取信息,吸纳别人的经验,发掘自身潜力,创造性的制作出有自己特色的课件。最后,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性的开展提升教学效果的工作。信息技术在教育方式上表现出独特的优越性,其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创造性地发掘信息技术的用途。目前,一些高校教师重科研而轻教学,这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投入的精力不足,信息技术的优势没能发挥出来。因此,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创造性地发掘信息技术的用途。无论是从软件设计还是教学方法更新上,均投入更多的精力创造性地发掘信息技术的用途,提升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

三、结语

信息技术是基于“辅助”的理念而在大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被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不仅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还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育教学工作更加多元化与丰富化。在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在大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

信息技术论文篇7

在国内一些大城市,教师也将信息技术能力作为儿童的必备生存技能。几乎每个幼儿园教室都配有计算机和相应学习软件,可以带动儿童唱歌跳舞、绘画、游戏等。信息技术图像声音等多媒体的介入,使幼儿的学习轻松愉快,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从国内外的形势看,信息技术技术进入幼儿园教学是当今学前教育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已经很广泛,幼儿园也基本都备有信息技术等多媒体教学硬件。幼儿园也把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作为研究课题,刘萍老师的《幼儿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研究》入选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研究课题,可见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已经深入到幼儿园课堂。在本地,我们通过对城区和乡镇幼儿园的调研也了解到,幼儿教师还不具备自主开发适合幼儿课件的能力。很多教师只习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二、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课程两点定位

为满足社会对幼儿师资的需求,培养新形势下适应国家要求的专业人才,学校需改革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因为课程设置是专业设置的核心),要提高认识、改变教育理念、并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新的定位。

1.信息技术课程内在价值的定位。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必须注重课程的内在价值,而内在价值的实现分两个层次的目标:一是计算思维能力目标。2011年第三届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ICECT2011)基于计算思维的特征,制定了一个可操作的定义,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指明方向。该定义认为:“计算思维是解决问题的一种过程”。专家认为,发展学生“数据抽象、模型建设、自动化实现”的计算思维、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当今信息技术课程的一种重要内在价值。我们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力争不偏离这一定位,使信息技术课程内在价值落到实处。二是现代教育技术目标。包括信息技术的photoshop图片处理能力、flash课件制作能力、基本的网页能力。通过这些课程的设置,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基本的图形图像处理、课件制作和网页制作能力。

2.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在对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课程定位的同时,还要考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工作所面临的对象———幼儿,这一特殊群体。我们不能不考虑孩子各年龄段的真正需求,更不能站在成人的人生观角度去对孩子的儿童观指手划脚。因为,我们不能完全代表他们,从他们是独立的个体角度来说不合适,从我们的年龄和他们的年龄特征角度来说也不合适,从科学的幼儿教育角度来说更不合适。因此,我们在进行专业定位时,既要考虑时代的要求,还要考虑孩子的需求。当前形势下,使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进行幼儿园活动教学已经是大势所趋,信息技术技术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能力。我们要培养的应该是综合素质较高的、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新形势下幼教改革计划与发展需求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高素质幼儿教师。

三、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的课程实施

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信息技术课程涵盖的内容不断扩充,美国的信息技术课程形态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信息素养课程、计算机科学课程、教育技术课程以及行业组织课程。初等教育学院在学前教育专业改革信息技术技术课程时,可以参照美国标准,我们不妨把它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信息素养目标。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信息素养的目标,主要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方面。美国学校图书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制定了九大信息素养标准: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能欣赏作品与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能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汇总做得最好;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能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能积极参与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新形势下,为了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我们在开设信息技术课同时,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帮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使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目标。学前教育专业总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系统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具有钢琴、舞蹈、声乐等过硬的专业技能,具有科研、管理、教育能力的专科以上层次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调查发现,高达86%的学习目标定位为通过等级考试,而调查显示“会使用计算机开发制作教学课件”的只有30%。这显然偏离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初衷。所以我们在多样化课程设置的同时要给学生说明,让学生把目标定位于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为将来的工作学习做准备上。学前教育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除了教授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如windows基本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等)和基本的信息素养外,还应该在课程中设置适合幼儿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如儿歌动画制作、使用图形处理软件进行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由于受课时安排的限制,部分教学内容采用选修方式进行。培养学生教学管理能力、多媒体课件开发能力、简单的图形图像处理能力以及引导幼儿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四、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的课程评价

评价即评判课程实施的价值。孟子说过: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课程评价的目标在于创建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为课程设置提供信息。一般的课程评价包括两个方面,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课程本身的评价两个部分。我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评价。

1.学生评价。学生评价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对象的评价活动,它主要存在于教学活动过程中或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评价主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使用小组测评、学生档案袋、作品评比等方式。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机制为学生提升自己、发展能力搭建自己的知识平台,为以后的工作需求做准备。

2.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即对教师的工作及其绩效进行评价的活动。教师评价可以通过教学、社会服务、教学科研等三方面进行评价。学校可以放弃以往的闭卷考试方式,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考试系统,通过先进的考试系统更客观、公平公正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此同时,还要纠正“等级考试与毕业证挂钩”的举措,在教学中兼顾两者,找到平衡点,让学生既符合等级考试的要求,又注重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五、结束语

自国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各地纷纷回应。目前大多数地区都已完成第一轮的三年计划,进入第二阶段。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学校,我们要抓住当前形势,励精图治、创新教育理念,注重改革与评价。在教学内容方面,一方面注重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另一方面注重提高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幼儿教育师资。

信息技术论文篇8

一、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在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时空的局限,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所以我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信息载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通过网络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学习,使学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相关学习资料。如在进行环境教育时,我提出让学生在网上搜集近几年在社会上人们比较敏感的“非典”“禽流感”资料(图片、文字都可),然后我对他们的资料进行整合,重组,以“追溯求源”为题,让学生重新认识这些资料,学生从比较中认识到了环境破坏的危害,然后我又让他们调查一下周围的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这样学生保护环境意识增强了,是网络知识让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了深一层的认识。

我们在准备教案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录音和录像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显然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我们可以通过电脑自己制作,或通过光盘、网络等途径获取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精彩,教学方法更多样、更灵活,教学效果更明显、更有效率。

二、现代信息技术是优化课堂结构的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深入教学内部,使课堂结构模式发生了变化。我们提倡推举课堂结构的优化,目的是使教学“低投入,高效益”,因此要对现代信息资源作认真分析,努力发挥媒体的特长,与其他教学手段取长补短,相互补充,交融成一个新的整体,为构建的课堂结构服务。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迁移,学习内容与现实的逼真度越高,刺激度越强,迁移效果越好。通过精心准备,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电脑、DVD、投影仪等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打破了沉闷教学空间和单一的学习模式,激活了学生的感官和思维,把课本的知识还原成了丰富、生动、形象、逼真的立体世界,从而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如教《火烧云》一课时,有部分学生对火烧云无概念,这可是理解内容的一个大困难,于是在音乐氛围的烘托下,从网上下载的一张张火烧云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现在眼前,在同学们喝彩和赞叹声中,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同时也理解了火烧云颜色、形状多的特点。至与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快的特点,放一段相关的动画课件,惟妙惟肖的意境之下,课文内容与画面相结合,学生不但理解了内容,同时也感受到本文语言的魅力。、现代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摇篮

1998年2月14日总书记在北京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在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对知识的发明、学习、理解、消化和掌握,还是对知识的传播、运用、分配和再生产,都必须依靠人的创新能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直接的、有效的契机,信息集约化、综合化、高智能化的特点,体现了信息社会对个体创新性学习能力的挑战与激发。面向21世纪的语文教学,不能不顾及这一宏观背景,因此,21世纪的语文教学,将是一个在信息网络系统中以“开展语言创新活动”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知识创新工程。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科学化,另一方面,就学习者来说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学生可以在特定的学习场景中,通过人机交互、信息反馈,提高学习能力。

多媒体电脑实现了学生随机交互式访问的学习路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多种认知途径,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强化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动性。但是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仅仅满足于人机交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是很不够的,因为在这样的人机交互中,学生阅读的创造性思维品质的训练并未全部完成,阅读理解还是表层次的。因此,如何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化、集约化、高智能化的特性,开展语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便成了摆在新世纪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

在这里,“语言创新活动”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把大量的信息再现给学生或让学生简单地读取,而是使学生以探索式、创造式的姿态介入语言活动中。许多学校在这方面做出了成功的范例。如安徽师大附中肖家芸老师,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能,指导学生制作课文录音磁带(含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诵),建立“安徽师大附中学生课文录音制品”档案;发动学生为课文制作辅的插图或表格,激发学生的创意;鼓励学生为多媒体教学制作简单的课件。这一系列创造性的语言活动,从根本上打破了学生被动的、因创造性思维受压抑而导致的沉闷局面,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这些成功的范例,对我们开展语言创新活动有着深远的启迪意义。

在语文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将成为21世纪现代教育的崭新课题。我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注重这方面的教育实践:在教《院子里的悄悄话》时,为了让学生明白有关年轮的知识,我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带来的软盘资料,介绍了年轮,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出示课件,认识了课文介绍的年轮是怎样记录年轮,辨别方向,记录气候的,然后领着学生进入虚拟的森林世界,亲自判断树桩上的年轮所记载的知识,学生兴趣盎然,对每一个树桩的年轮知识都介绍得头头是道,连平时最差的学生也乐于参与其中。然后再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学生的语感,情感都很到位,这样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提高,其中多媒体的作用不可忽视。

上一篇:汽车技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资本主义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