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综合实训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8 21:51:44

会计专业综合实训报告

会计专业综合实训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拟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134—02

1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模拟实训模式现状

目前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嘉兴学院平湖校区一直将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专业人才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加之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应用性学科,因此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力度。嘉兴学院平湖校区具体实习安排情况见表1。

除此之外,各任课教师在课内或者课外会安排相应的实训内容,比如在会计学基础课程中会安排会计手工账的模拟实训;财务软件的应用会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穿插。这些实习、实训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实训效果仍无法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对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应达到的标准尚有一定差距。

1)实训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层次性。目前会计专业主要针对几门重要的课程开设了相应的模拟实训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实务、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税务会计实务等。这些实训课程所训练的专业技能主要都局限在会计核算上,缺少会计“审核、监督”的重要环节,例如缺少审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课程的模拟实训,因此学生很难得到系统而全面的练习。另外,目前学校没有对实训课程的时间做统一规定,因此在课时安排上有些不合理。例如,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实训都安排在第3学期,这样使得学生连基本的实训操作还没有做完就进行成本会计的实训,实训起来难度比较大。

2)实训指导教师缺少岗位实践经验。在实践教学中,对指导教师本身的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指导教师应对理论和实践都非常熟悉,才能有效地组织实训,并在实训的过程中灵活处理实际问题。但是目前会计专业教师本身缺少企业的实践锻炼,在指导实训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素质来理解实训项目的工作流程和技能要求,缺乏真实性、权威性。外聘的企业教师则由于时间问题,很难找到负责全部实训教学过程的指导教师,这也直接影响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

3)实训效果缺乏有效评价。目前实训效果的考核办法主要是以考勤和最终的实习报告为准,对实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则不进行考核。学生为了不被记缺勤来到模拟现场凑数,抄袭其他学生的实习报告,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模拟实训也忽略了对实训教师的考核,这是一个极大的缺陷。

2 “全方位、三循环、多模块”的立体模拟实训教学

体系的构建

针对上述现状,构建一个“全方位、三循环、多模块”的立体模拟实训教学体系。通过模拟实训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环境全方位,使学生精通业务,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术。通过会计系列课程单元实训、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的三循环,反复不断地巩固强化实训内容,提高实际操作熟练度。通过会计各种不同模块的岗位实训,使学生能够在毕业时迅速适应各种岗位需求,了解各岗位职责,体会实际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按照以上设计思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 会计专业立体模拟实训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应贯穿整个大学阶段。从时间上来说:第1学期以认知实习为主,了解本专业从业人员社会需求及其素质、技能要求等。第2学期以社会调查为主,让学生利用暑假和短学期调查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状况和当地经济发展形势等;第3、4学期以课程实训、技能培训为主,第5、6学期以课程实训和校外毕业实习为主。

从基本技能上来说,在完成会计基础课程后应以培养学生会计基本技能为重点,可以安排学生训练点钞、小键盘输入、会计大小写数字标准书写等基本技能。在完成财务会计课程后让学生练习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技能,要求学生完成一整套账的会计工作。同时增设审计的实训课程,培养学生运用审计软件完成对被审计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进行审计的专业技能。

从岗位模块上来说,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后,可以对学生进行多岗位训练,在第4学期增设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设置出纳岗位、库管岗位、会计岗位、会计主管岗位、稽核岗位等,要求学生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并且要做到定时岗位轮换实训,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能够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扩大就业面。

2.2 会计专业立体模拟实训教学平台体系的构建

会计专业立体模拟实训教学内容体系,必须由与之相匹配的实训教学平台体系来支撑。实训教学平台,按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实验平台、实训平台、实习平台等方面。实验平台可根据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实验,要求得出相应的结果,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强化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实训平台是对一门或几门专业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如增设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实习平台是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在真实或模拟的岗位环境中进行实习。通过多层次的反复进行实训,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一名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毕业生。

2.3 会计专业立体模拟实训教学的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会计专业实训的考核方式应是多样化的。这里主要设计两大类的实训考核指标,一类是过程类的评价指标,一类是结果类的评价指标。过程类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学生学习主动性、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实训报告规范性等。结果类的评价指标主要以实训指导书/报告的完成情况为评价依据,对于每一步骤的操作都应给出相应的考核和评价标准。另外,成立相应的学生小组,最终的总分可以按照自评、小组互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不同的权重进行计算,这样可以改变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

3 小结

总之,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全方位、三循环、多模块”立体模拟实训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还需在实训教师队伍、实训教学基地、实训教材等三个方面加强工作,以此为立体模拟实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宣国萍.“阶梯渐进、校企融合”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8):156—157.

[2]邹江,何晓民.高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以江西省部分高校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3):61—63.

会计专业综合实训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实训

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目前大学教育从早期的精英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大众化的教育让众多学生享受到大学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就业难的问题。特别是会计专业,更是面临着招生过多,供过于求的困境,在会计专业本科生都面临就业难的情况下,职业学院要想学生在就业中占优势,就要提供差异化、优质化服务,目前高校实行学科型教学方式,培养的是知识型人才,而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因而职业学院的学生在职业技能、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上有自己的很大优势,相对于企业来说,更实用。而要突出这一点,我们就要将实践教学当作高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

对高职会计专业而言,达到增强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途径主要有两个: 一是参加社会实习; 二是学校开设实践教学。

会计社会实习本来是会计专业学生增强实践能力的一种方式,但是,会计工作岗位是企业单位的特殊岗位。该岗位责任重大,会计岗位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企业往往不欢迎学生到企业实践,何况某一会计个体的实际经济业务很少能涵盖理论教学上所讲授的各要素各环节各方面的内容。加之学生忙于找工作,毕业生的实习环节显得十分薄弱,绝大多数学生的实习效果不佳,往往流于形式,这样,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们要多想办法,可以通过和企业联合办学,来培养学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建立会计实训室,通过会计实训室来进行会计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模式

(一)和企业联合办学

这种方法是找一些当地的企业进行调查了解,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生以企业的学徒角色一边参加企业的劳动,一边在学校学习职业课和基础课,学校针对企业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和研究。比如有的企业上了ERP,而各个企业的ERP是针对这个企业自己的特点设计的,这样我们在培养学生时就要增加相应的内容,保证学生在工作后可以直接上岗,为企业省却了培训职员的时间和精力。

(二)建立实训室

首先要在学校专用实训楼里面建会计实训室,将实训室划分为几个区域,区域之间用材料隔开,每一个区域为一个企业的仿真财务室,设立财务科长、出纳、会计、业务员各一名,可以模拟公司财务部实际工作环境及业务,开展会计单元实训和综合实训以及仿真实训教学。还要设立两家银行。每家银行也用材料隔开,进行银行业务往来,然后还要设置一个发原始凭证的柜台,柜台里面要设置专门放原始凭证的装置。

其次要编制或者购买系统的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针对几家企业,每一个企业有一套财务数据,很多企业之间会发生一些业务往来,针对这套数据,同时采用手工和电算化两种实习手段, 并将其紧密结合,即将手工会计下的财务会计实训和电算化条件的会计信息化实训合并,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实训时间, 培养学生的岗位协同能力, 综合业务处理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再次,不仅要注意单方面的动手能力锻炼,还要注意管理能力、综合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培训结束后可以立即投入工作,无需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满足了企业的需要。

二、实践教学内容

(一)会计实践内容

其教学实践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入门,具体来说包括熟悉会计工作环境、熟悉实训指导书、熟悉操作流程,建立会计账簿,填制各种原始凭证,审核各种外部和内部原始凭证,编制有关工资、固定资产、存货及成本核算计算表,编制及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算账,银行对账、财产清查、往来账管理,期末账项调整,期末对账、结账,编制纳税申报表,编制财务报表,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实结,整理会计资料,装订存档。

(二)考核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评。

2、考评分两个方面:一是实训过程考评,二是实训结果考评。实训过程考评占40%,实训结果考评占60%。

3、考勤占实训过程考评的50%,迟到达6次或缺课达4节,考勤成绩不及格,缺课达实训课时的10%,考勤成绩记零分。缺课达实训课时的10%以上,实训成绩不合格。

3、实训过程考评注重实训小组的组织管理、全部工作过程及其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实训学生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要求及业务流程完成实训内容,考核合格。不按照岗位操作程序及业务流程的要求进行操作,每发现一次扣10分,达到4次以上则该小组考核全不合格。

4、实训结果考评主要看提交的实训资料和实训报告。评分标准如下:

(1)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占30%。

(2)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占30%。

(3)账簿登记、报表编制占20%。

(4)会计档案装订占10%。

(5)财务分析报告、实习报告编写占10%。

(三)实训安排

大一上学期学习初级会计,每周理论课8个课时,包括两节单项实训课,共80个课时(包括27节单项实训课),学期的最后三周开始综合实训,此时的综合实训是10月份的业务,开始进行综合实训的时候,学生还没有学习报表部分的内容,所以综合实训不做报表部分的训练,等讲完报表后,再做报表部分的训练。综合实训和我们学校的实训一样,一个学生自己从头到尾做完所有的会计业务,做出报表。综合实训课3周×每天6节课=90个课时。

大一下学期学习中级会计,每周理论课8-10个课时,包括2个单项实训课时,最后三周开始综合实训,此时的综合实训是11月份的业务。

大二上学期学习成本会计,每周理论课8,包括两节单项实训课,最后三周开始综合实训,此时训练12月份的业务。

大二下学期开始进行仿真实训,做12月份的业务,从开学第二周开始,每班轮换进行。

这种实训方式能让学生基本上熟练掌握会计操作的全部技能,培养分工协作能力及环境适应能力,提高手工操作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处在一个发展、变革的时期,这个时候谁做的好,谁就走在了前面,我们要适应当地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和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努力创立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新思路,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改变目前高职会计教育的现状,为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顺利就业创设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银兰. 加强高职会计实践教学 培养应用型人才[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8, (04):138-139

[2] 董春丽. 关于开放教育会计实践教学的思考[J].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01):30-32

[3] 贺珍瑞. 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 2008, (08):94-95

[4] 杨泉良. 对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J]. 成人教育, 2008,(01):28-29

[5] 宋永和. 关于会计手工模拟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 北方经贸, 2008, (01):155-156

[6] 任贵清. 对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思考[J]. 职业圈, 2007, (11).

会计专业综合实训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四期三地;教学模式;改革;实施

目前企业财务部门缺少的是实用性职业技术人才,而现在的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在总体上表现还不错,基本上能够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在具体工作中还是能够看出他们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如知识面不够宽,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对整个会计工作的认识还略嫌不足;对会计核算及相关技能的掌握比较呆板,尤其是分析、判断能力明显不足;考虑问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在工作中与人沟通、协调能力不足。另外,像文字书写、写作等基础素质也明显欠缺。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在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上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创新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成为我们会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对此我们首次提出适合我校会计专业教学与实践的“四期三地”会计教学模式,在感知、认知、参与、介入、实习五阶段,教师对学生全程跟踪指导,把构建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的有机结合,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实践工作。

一、目前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对会计专业毕业生要求亦越高,我们现在的会计教学能基本满足学生和企业的需要,但从长远来看,存在以下问题,需要改进教学模式:

1、重传授知识和吸收知识,轻知识技能应用的教学

目前会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是基本上采用教师写板书或者ppt演示,学生记或者教师讲、学生听讲或者记笔记的模式。尽管传授了理论知识,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识别、运用、创新这些知识。这种模式着重于传授知识和吸收知识,而忽视知识的应用的教学方法,是不能锻炼学生的职业判断和决策能力的,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也难以培养出开拓创新型人才。

2、重课堂实训,轻课外感知与认知实训

从目前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改革情况来看,大多数的改革还是集中在课堂实践教学的环节。会计专业的课堂实践教学主要结合专业课的理论内容,对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会计业务的处理进行理论转换,加强学生对实际会计工作的认识。但学生作为被动接受,欠缺自我思考的时间,在教师引导下只能完成基本层次的理解,没有形成系统认识,更无从理解会计循环中的勾稽关系,因此一旦脱离教师的指导,独立完成任务就无从下手。而加强课外感知与认知实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弥补课堂实训的不足。

3、重课程考试,轻能力考核

从各项教学改革的实施者看,由于改革是从教师主体出发,而教师是具体课程的承担者,也是学生考核的执行者,因此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往往集中于某一门课程的考核,虽然从各门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的建设上来看,各课程的考核标准都加入了实践环节的要求,但一门课程的实训内容往往还是有侧重的,不可能涵盖会计工作的所有技能。而由于会计技能属于知识型技能,一个学生能否独立完成会计工作,应该从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进行判断,而不单单是课程考核。

4、重教师主体,轻学生主体

不管是现在网络课程还是精品课程的建设,不管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还是情景式教学,不管是角色扮演还是案例分析,目前会计教学改革的重点仍然落脚于教师主体,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者,很少参与教学改革。而学生作为教学对象,作为教学目标的贯彻者,应该是教学和过程中的主体,只有教学主体积极参与改革,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实现教学目标。

二、“四期三地”会计教学模式改革内容和实施方案

1、具体改革内容

建立“四期三地”会计教学模式,系统的规划会计专业教学与实践,以提高会计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素养和后续发展能力。“四期”指新生录取进校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假期;第三学期假期;第四学期假期。“三地”指教室、实训基地、分次实习单位。

(1)新生录取进校期:感知:要求学生现场观察附近或熟悉的一家企业单位会计工作,完成企业会计观察表。

(2)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假期:认知:要求学生初步参与一家企业单位会计工作,完成实训报告1——企业会计认知实训报告。

(3)第三学期假期:参与:要求学生参与一家企业单位会计工作,完成实训报告2——企业会计参与实训报告。

(4)第四学期假期:介入:要求学生初步介入一家企业单位会计工作,完成实训报告3——企业会计介入实训报告。

(5)教室:主要解决会计各专业课程的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基本技能的培养

(6)实训基地:主要解决处理学生一般会计核算与电算化、纳税申报、综合会计业务、财务分析等会计技能培养。

(7)分次实习单位:主要解决学生熟悉会计环境、人际交往、规范操作、沟通能力等问题

(8)实训报告的填制是指导学生逐步了解会计工作要点和文字表达能力

2、实施方案

(1)入校后通过在教室和实训基地进行的专业教育和入门课程—会计基础,使学生对会计专业和职业有初步感受。

(2)在入校一个月内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观察自己熟悉的企业的会计部门的工作状况(注意与单位工作人员的沟通),每位同学完成由专业教师设计的观察表,寻找观察单位有困难的学生由会计专业安排观察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

(3)完成第一期感知企业会计后,上交实训表给会计基础教师,由任课教师结合会计基础的授课完成成果汇报、讨论和点评,并完成第一期考核。

(4)在进行第二期认知企业会计之前,由会计基础、企业财务会计、出纳实务的任课教师在教室完成的课程教学,并通过实训基地完成会计核算技能、出纳实务与技能的培养。

(5)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假期前分别由会计基础和企业财务会计(一)的任课教师布置第二期的认知企业会计,每位同学到熟悉的企业中进行为期2-4周的认知实习,了解会计机构的运作,熟悉会计核算的流程,并能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协助企业完成基本会计业务(注意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认知实习结束后完成认知实训报告,回校后分别交给企业财务会计(一)和企业财务会计(二)的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结合企业财务会计的授课完成第二期实习成果汇报、讨论和点评,并完成第二期考核

(6)学生继续在教室完成企业财务会计(二)、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成本会计的学习,并通过多种手段在实训基地完成财务分析技能、电算化核算技能、成本计算与分析技能的培养与提升。

(7)第三期的会计参与实习由企业财务会计(二)教师布置,要求学生尽量选择工厂完成第三期实习,参与实习要求学生具体参与企业的会计核算和成本计算,并能参与企业的成本分析与财务分析(注意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参与实习结束后完成参与实训报告,回校后交给税务会计的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结合税务会计的授课完成第三期实习成果汇报、讨论和点评,并完成第三期考核。

(8)学生继续在教室学习税务会计、会计准则应用、统计实务等课程,并在实训基地完成纳税申报技能、财务分析技能等各项会计技能培养与提高。

(9)第四期的企业介入实习有税务会计教室布置,要求学生到已实习过的企业,因已实习过几次,对原企业业务较熟悉,尽量能完全介入企业的会计业务,完成企业的会计核算、成本分析、财务分析和纳税申报(注意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介入实习结束后完成介入实训报告,回校后交给审计的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结合审计的授课完成第四期实习成果汇报、讨论和点评,并完成第四期考核。

(10)通过教室、实训基地和分次实习单位的四期实习后,学生已初步具备会计综合技能,再通过第五学期的课程巩固、完成会计综合实训,提升会计技能,最后以良好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迎接毕业实习和就业。

参考文献:

[1]夏淑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Z].林区教学,2011,4.

[2]张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财会通讯,2011,12.

[3]李丽,刘峰.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1,10.

[4]李红梅.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12.

会计专业综合实训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平台;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企业搬进校园

随着大学生实践教学课时量的增大,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平台也开始逐步深入至全国各大院校。而使用得最多的应该属用友新道公司研发的这款VBSE软件,VBSE-VirtualBusinessSocietyEnvi-ronment跨专业实训课程是通过仿真社会中的企事业单位及其相关部门,给予学生高仿真的岗前实习。该款软件不仅设计了制造业、供应商、贸易公司,还设计了与这些企业息息相关的机构,例如: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局、工商局等。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真切地接触到企业的实际业务,还能够了解和掌握该企业所在部门与机构单据传递的流程。但是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平台的引入到底能够给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带来哪些影响呢?

一、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的宗旨都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而结合这一服务宗旨,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都普遍开设了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会计综合实训教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手工模拟实训和计算机模拟实训。手工模拟实训是指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同学们独立完成某个制造业企业一年中的某个月的账目,即:“一套帐”式实训课程。计算机模拟实训是把手工账的内容录入至计算机,完成这个企业总账、固定资产、薪资管理、UFO报表的操作。虽然整个实训过程中会涉及到会计凭证的填制、分类账的登记、科目汇总、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业务。但是整个实训过程几乎没有涉及制造业企业与其机构单据传递的流程,例如:企业在工商局注册公司的流程、纳税申报流程、银行基本账户的开设、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的流程等。所以,学生即便完成了整个会计综合实训也很难把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

二、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平台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影响

1.打破传统会计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的局限

首先,传统会计模拟实训教学大多采用“一套帐”的模式进行授课,且实训的教学内容也是固定统一的。其次,传统会计模拟实训没有对会计职业岗位做出相应的细化,例如:会计主管、出纳、会计人员、审计人员各自的岗位在会计模拟实训过程中并没有做出针对性的训练。另一方面,在企业中会计人员是需要和其他各部门人员有工作上的配合和协作,这样会计人员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其会计岗位的要求。然而,VBSE虚拟仿真实训是一个设置单人单岗、对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会计工作进行全方位的高仿真模拟平台。它通过搭建仿真的企业实景实现“上学即上班”、“校内实训就等于校外实习”的理念,从而真正的把课堂变成职场。在这个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会计职责岗位的分工,熟悉实务操作型会计岗位人员与机构的交涉流程,例如:纳税申报流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的签署、银行申请贷款业务的基本流程。

2.转变会计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思路

“一套帐”式的会计综合实训主要以专业教师讲授为主,而针对这种VBSE虚拟商业环境实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者,而是作为一个教学顾问来辅助学生。显然,教学思路的创新对会计专业教师就显得格外重要。换而言之,这种教学思路的转变需要授课教师扩宽自身的知识体系,在熟练使用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法、财务分析等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融合经管类其他专业知识体系,使其能够实现跨专业的协同性。

3.帮助整合会计专业知识体系并发现其内在联系

会计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分析、会计电算化。而这些课程都相应地开设了单项专业实训教学环节,比如:基础会计实训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及财务报表的编制;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总账、薪资管理、固定资产、供应链等模块的操作业务。但这些单项的专业实训课程不仅形式单一,而且无法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体会到会计专业整个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但是VBSE虚拟商业环境实训是把零散的专业知识整合,然后以情景案例的形式进行实践操作。这样会计专业的学生就能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把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并且能够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去发现专业知识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就供应商企业而言,其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利润分配活动要求学生在使用VBSE虚拟商业环境软件时整合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分析课程中所学知识点来为仿真企业的CEO提供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在这个做预算及分析的环节就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熟悉会计各专业知识体系间的关联性。

三、结束语

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平台以情景教学作为依托,通过模拟制造业企业、供应商企业、贸易公司的财务业务,打破了传统会计模拟实训教学的局限、转变了会计专业教师固化的教学思路、整合了会计专业知识体系。在锻炼学生实操能力、决策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还扩展了教师的知识面,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因此,笔者认为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平台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起到了创新、改革、推动的作用。通过这个平台的搭建,能够更好更多地培养应用型人才,让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毕业就上岗,迅速完成学生到财务人员角色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用友新道“.把企业搬进校园”VBSE引领新航道[EB/OL].2011.

[2]侯鹏.基于VBSE下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5(10):212.

[3]毕娜,田慧萍.引入“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平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5(6):35-38.

会计专业综合实训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全真综合实训;模拟综合实训;岗位能力

高职会计学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应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加强会计实践性环节的改革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我国高等职业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目前,国内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训都是以仿真模拟实训为主,极少进行全真综合实训,但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岗位能力需求为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如何强化实践教学,做到“以训练为中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全真实训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前,就能如亲临企业管理第一线,进行全面的技能训练,实现“零过渡期”的培养目标,是我们会计专业急需探索的一个实践教学内容。会计专业只有进行全真综合实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一、会计专业全真综合实训的重要性

会计学科比其他社会学科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性,这就要求培养对象应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运作技能。会计模拟实训教学尽管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与企业的真实业务仍有一定差距,学生无法进行实际情况的分析,只能根据已有资料被动地进行经营核算处理,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全真实训能够使学生真正面临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经营核算,经营成果与自身利益挂钩,自负盈亏,这就促使学生必须对经营情况进行全面考虑,综合分析,谨慎从事。所以,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环境,进行全真实训,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对实际业务的处理,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会计专业全真综合实训的可操作性

我们进行的是商业企业全真综合实训,该实训由我院提供场地和经营资金,并指派专职教师进行实训指导,具体步骤如下:

(一)设置岗位,分组实训

在全真实训过程中,根据商业企业的经营方式,具体设置执行经理、会计、出纳、采购、销售、仓库保管等岗位。但会计专业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分组进行实训,每组实训十天。

(二)明确职责,分工合作

根据所设岗位,对学生明确职责。要求学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服从执行经理的统一领导,并注意与其他岗位的配合,尽全力保证完成本组即定的经营目标,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全面考核,奖罚分明

根据学生具体的实训情况,从出勤、岗位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经营业绩、实习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对经营业绩高且表现好的学生进行适当奖励,对经营业绩低且表现差的学生进行处罚,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综合分析,总结经验

每学期末,对本学期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经营成果、实训报告完成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三、会计专业全真综合实训的成效

通过全真综合实训,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巩固理论,加深理解

通过会计全真实训,完善了课堂教学内容,使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二)提高技能,突出特色

通过会计全真实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会计核算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突出了高职院校“重实践,强技能”的培养特色。

(三)提高素质,培养能力

通过会计全真实训,学生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锻炼自己全面观察市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做到诚实守信,务实创新,坚持原则,精明理财,增强了人际沟通能力,进而使学生自身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为其就业,奠定基础

在会计全真实训过程中,由于从采购到销售,到成本核算,均由学生在市场环境中独立完成,这使他们对社会已经有了切身的体会和认识,从而为今后顶岗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会计专业全真综合实训的完善

我们已经进行了两年多的会计全真综合实训,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如由于场地较小,设备较少,学生人数较多,造成实训时间较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五、结束语

会计专业综合实训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作过程;会计专业;课程设置

一、传统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重视学科体系

高职课程多年来一直沿用大学课程体系,在知识编排上学科逻辑结构严密,系统完整。这种课程对培养学科型人才是适用的,而当前高职把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满足某一财经职业岗位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传统的课程模式显然已不再适应。

(二)课程划分过细

传统的课程设置过分强调各自的学科体系,专业面设置过窄,知识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缺少横向联系,课程之间缺乏整合,导致一方面课程之间不衔接,出现空挡;另一方面,又交叉重复,内容烦琐。

(三)强调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忽视市场对学生的要求

传统的课程设置中,开设的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输,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以及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内容跟不上时展的要求,不考虑市场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创业。

(四)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课程教学仍沿用“教师+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老师课堂以讲授为主,学生以记笔记为主。这种课程模式忽视了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为主导的基本特征,不利于学生发展个性。

二、会计职业岗位群涉及的岗位及职责分析

(一)单位业务的繁简和规模大小决定会计岗位设置

一般应考虑单位规模的大小、经济业务和财务收支的繁简。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的会计岗位按职责流程划分,一般设置如下岗位:总会计师,会计主管,出纳,稽核,资本核算,收入、支出、债权债务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 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核算, 总账, 财务会计报告编制, 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等。

(二)会计岗位设置决定各个会计岗位职责

会计岗位可以较综合,也可以分工很明细,考虑单位内部牵制的需要和各个岗位工作量大小,各个岗位都要赋予相应的职责任务。

(三)按照社会需求分析归纳会计职业岗位群

会计课程设置是为了解决会计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所需要的知识体系。会计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是通过主要会计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进行分析后明确的。它一旦确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教学实施都将围绕如何实现会计技术应用能力目标而展开。

三、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课程体系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课程体系是培养岗位适应能力的重要条件

会计专业课程考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专业课程,按企业单位对会计岗位的职业要求,讲解和指导每个主要岗位涉及哪些工作任务及如何完成这些任务,以会计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标准来设置课程,把形成会计专业技能的课程设置成岗位课程,实施岗位课程教学模式,围绕岗位特点进行岗位技能教学,使学生掌握各个岗位及会计职业岗位群的基本技能。

(二)科学合理地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课程体系

会计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是综合性的能力,它需要较完善的知识体系作支撑。会计岗位的综合性技术应用能力是由多个单项技术应用能力构成。我们应将综合能力分解为若干单项能力,结合会计岗位对单项能力做出较科学具体的描述,然后确定培养单项技术应用能力所需要的知识。使各项技术应用能力的内容更具体, 要求更明确。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

为了便于教学,应分层次、分岗位建立模块,会计课程的开设可按照基础技能、岗位技能和综合技能三部分内容逐层提高的顺序进行

1.基础技能课程。在按会计岗位进行技能教学之前,首先开设会计入门知识与技能课程,讲授基础技能知识,让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最基本的技能,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制证登账编表,为学生打好专业理论基础,这是实施岗位技能教学的前提。主要介绍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本课程的实训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同时进行,不再单独开设实训课。

2.岗位技能课程。按照岗位设置的岗位课程,设想包括七个方面,每个方面的主要内容都按岗位技能需要设置,每门课程的实训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同时进行,不再单独开设实训课。内容见表1:

表:会计报表、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会计报表分析报告等。

3.综合技能课程

在开设基础技能课程和岗位技能课程的基础上,再开设综合技能课程,具体包括:

(1)纳税申报与调整实务。各种税的核算方法,办理公司税务上的缴纳、查对、复核等方法,办理有关的免税申请及退税冲账等方法,办理税务登记及变更等方法,编制有关的税务报表及相关分析报告的方法,办理其他与税务有关的事项等。

(2)外贸企业会计实务。进出口业务流程、国际结算与融资方式、出口退(免)税理论与实践、外汇核销流程及操作、进出口业务会计处理。

(3)财务软件操作与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通用账务处理系统、通用会计报表系统、其他业务系统。实训:账务处理、报表处理、综合练习等。

(4)ERP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及系统管理概述,账务处理子系统,各类子系统的业务流程、数据流程及基本使用方法等。

(5)财务管理。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及收益分配的管理, 财务预算, 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

(6)内部审计。资产审计;收入、成本费用审计;利润审计: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利润总额等。

(7)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在按会计岗位群设置的模块实训教学的基础上,再进行会计全程模拟实训,能使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进一步系统化。模拟内容应分为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两部分。手工实训是基础,进一步训练学生制证、登账、编表的技能。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重在运用电算化会计软件来记账、算账、报账,使学生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完成从初始化到报出会计报表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 石兰东,袁畅黄.按会计岗位群构建模块化会计课程[J]. 消费导刊,2007,(7)17-18.

[2] 潘煜双.会计学专业实验课的“点线面”教学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 ,(10) 22-24.

[3] 吉文丽. 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2) 51-520

会计专业综合实训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会计模拟综合实训 教学评价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057-01

1 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指的是根据教育目标,按照一定的科学标准,运用一定科学手段,通过一定的判断标准对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内容、环境、教学管理、师生表现等进行评价,本文所指的教学评价是对高职会计模拟综合实训教学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教学评价体系的不断健全,形成性评价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获得教学中的连续反馈,因而可据此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2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的重要性及教学安排

会计专业需要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对此,高校开展各种仿真会计实践活动对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有用的。在会计专业中,综合模拟实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相当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正式上岗工作之前的一种综合实战演练。会计综合模拟实训通过一系列的实战演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财问题的能力。该门课程要求建立一个类似真实的财务部门情景,并针对财务需求,划分会计岗位,其中学生要严格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并按照会计相关的工作要求和规范进行操作。在开始操作之前,要结合每一个会计岗位的需要、工作的内容、责任、义务以及职务所拥有的权限范围,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一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训练,每一个小组的成员要根据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和其他成员的交流、配合,相互协调各方面的需要,以便共同完成会计实训中的工作。

根据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特点,将其一般业务处理流程确定如下:建账原始凭证处理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业务核算辅助账管理月末转账期末对账与结账编制报表档案管理。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组,安排每4名同学一组,组成一个模拟公司的财务部,设立虚拟部门。具体分为会计主管、出纳、制单员(主办会计)和记账员4个岗位,明确各会计岗位与其主要工作职责,每个实训小组内的学生,扮演各会计岗位角色的学生按照各自的职责协调工作,处理各种会计业务,同时,也便于小组开展讨论学习,进行轮岗操作。

3 目前该课程评价方法存在的弊端

科学评价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合理的评价机制一方面能够全面、系统的检查学生在模拟实训中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和热情;另一方面还能帮助教师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以便提高教学水平。目前,我国各个高校针对这门课程制定的教学评价仍旧是传统的评价模式,即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考核,其中平时占40%,期末占60%,而期末考核往往又只是试卷的形式,题型通常只有选择题和业务题,由此可见,高校会计模拟实训评价仍旧不健全,存在片面性主要表现在:(1)评价次数只有两次,太少,太过重视结果评价、忽视了过程评价。这样一来就导致一些学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不认真,抄作业、逃课现象严重,而在考试之前仅需要考前突击技能通过考试,不利于学生扎实的掌握会计专业知识。(2)忽视了实践能力评价。在进行模拟实践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但是在期末考试的业务题中只能反映学生理论知识的记忆程度,不能准确客观的真是的展现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3)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模拟实训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岗位工作,在每一个岗位中学生能够掌握怎样处理每个岗位的关系,了解财务部门和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学会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规范,但是在评价过程中,这些都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学生在接受完模拟实训之后,仍就不知道如何开展会计工作,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综合的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不能适应社会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

4 采用实训综合评分法改进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教学评价

高校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和业务流程,进行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以及其他方面的评价。

4.1 过程评价

在模拟实训中,往往是就企业一月的业务财务状况,在操作中常采用科目汇总表的形式来登记总账,通常科目汇总表需要每十天一编制,并登记到总分类账。因此,每当学生做完一张科目汇总,并按照要求登记到账簿后,就针对这次工作进行一次评价,该次评价要包括10%的组内评价,10%的自我评价以及80%的教师评价。

4.2 结果评价

到了每学期末,学生要完成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凭证装订、实训成果归档以及撰写实训报告等实训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学期中小组开展的会计模拟实训情况,学校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结果评价除了组内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的评价,还要找一些专家和企业财务工作者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会计档案、实训报告、小组汇报等。最后学校综合全部的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综合的结果评价。

5 结语

总而言之,会计模拟综合实训是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因而优化会计模拟综合实训教学,对于提升高等院校会计教学成效和发展学生综合会计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极强的实践能力,这对会计人才来说也不例外。对此,高校要重视对学生的模拟实训锻炼,通过仿真的财务场景,让学生学以致用,并在实训过程中,学习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同他人的交流合作能力,不断积累知识,总结教训。同时,高校还要针对这些实训制定一套完善的、合理的评价机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以及社会评价等多方面的评价机制,来提高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从而综合的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赵浚,沈应仙.“双重”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3):93-94.

[2] 张岑.会计模拟实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09-210.

[3] 尤敏.谈改进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教学评价[J].经济视角(中),2012(5):134-135.

[4] 陈娟娟.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中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实践教学探讨[J].商情,2012(41):223-224.

[5] 谢伟文.关于会计模拟实训的几点思考[J].广东教育(职教),2012(6):21-23.

会计专业综合实训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多方向;高职会计毕业设计;环节;形式

高校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设计)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在校学习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综合提升起着关键性作用。特别是以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会计毕业设计是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定位

根据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和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测算,2013年中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7%,其中小微企业占了97.3%。会计人员绝大部分就业于中小企业,这说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今后主要的就业方向是中小企业。而会计专业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有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是不行的。中小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大多是负责一些会计核算工作,所以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一进公司马上就能投入工作,免去了公司的培训成本,这也是中小企业对会计人员更看重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原因。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就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要能尽快熟企业的具体实际,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独立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等操作,做到内容真实,账目清楚,这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工作的关键是实务,会计核算工作是做出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这也说明了会计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会计毕业设计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高职会计专业定位是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操作型、技能型财会人才,偏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会计基础岗位技能。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环节。目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一般采用随课分散实训、分课综合实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四种,前二种实训一般在校内模拟实训室进行,顶岗位实习一般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则可在校内模拟实训室和企业进行。

一是随课分散实训。各课程均有相应的实践教学课时,根据课程教学情况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主要是结合理论教学进行相应技能作训练。

二是分课综合实训。按照课程设置相应的综合实训,主要结合课程开展相对完整的会计技能操作训练,例如《会计基本技能实训》《财务软件应用实训》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等实训课程。

三是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企业会计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四是顶岗实习。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在完成所有专业理论教学、课程实践等之后,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边实习边找工作的过程。实习期间,要求学生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业务实践和调查研究,使学生通过实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充实和丰富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适应职业岗位工作环境和培养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为毕业后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会计实践教学主要有以上四种实践教学方式,而毕业设计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学生综合应用会计专业知识和提高会计操作技能的重要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学会收集、理解和运用各种会计资料,培养和锻炼独立调查研究企业会计实际问题的技能,初步掌握独立分析解决企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方面问题的方法。毕业设计在会计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作用,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衔接,是学生真正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实际的连接点,具有其他任何会计实践教学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毕业设计是会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综合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情况的方式之一。

二、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形式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设计采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训练。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学生能够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求真理、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

(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的操作使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对模拟企业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和具体操作方法有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和理解,熟练掌握填制会计凭证、开立并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装订账册的动手操作技能,帮助学生树立会计规范化的观念,最终达到培养综合能力,提高会计专业素质,提高会计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

(三)企业调研报告

通过企业调研,结合会计专业所学内容,根据调研企业的会计管理、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成本管理、财务管理、财税法规应用、企业管理等某一方面的情况,分析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等。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多是采用毕业论文和会计综合模拟实践这两种形式,其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理论性不够强,要写出高质量的、理论性很强的毕业论文不太现实。毕业论文写作仅就某一论点进行阐述,与企业会计实际联系不紧密,不利于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考查。

二是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多是采用会计手工实训或是会计电算化实训,但缺乏综合多课程设置的会计专业实践,使得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习知识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况且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的内容相对有限,实训内容与会计的实际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利于学生毕业尽快适应会计实际工作。因此,本文正是切合高职会计专业定位,提出要在内容上、形式上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进行改革与创新。

三、建立多方向高职会计毕业设计

高职会计的毕业设计要建立多方向毕业设计。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在完成统一任务即会计手工操作和会计电算化操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进行会计技能提高的操作,例如财务管理方向进行财务报表的分析,税务方向进行税务计算和纳税申报等操作,从而建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多方向毕业设计。

(一)多方向毕业设计的设想

多方向毕业设计要求学生首先根据所给的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按照手工会计模拟实践要求完成统一任务,即“凭证-账簿-报表”一整套会计操作。

其次,学生按照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要求,完成统一任务,运用财务软件进行“凭证-账簿-报表”的电算化操作。

再次,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如财务分析,税务申报和计算,接受审计后发现问题进行调账,资产负债日后事项,改变会计核算方式等,从而能够将所学的不同课程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融会贯通。

最后,学生就实训过程和结论及完成的分支任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多方向毕业设计的创新

1. 结合会计综合模拟实训。

多方向毕业设计中要求进行手工会计核算和会计电算化操作,使学生系统地练习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梳理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基本技能,提高“凭证-账簿-报表”的实际操作能力,巩固会计专业知识,为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2. 多方向的分支任务。

多方向的分支任务既能满足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来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又能使学生综合运用和融会贯通会计专业知识。多方向的分支任务的设置可灵活多变,可结合其他课程、会计技能竞赛结合、会计改革变化的新政策设置,也可让学生根据在企业事业单位实习调研发现的会计问题自己设置。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会计知识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结合会计技能竞赛或会计改革变化的趋势,从而提高会计技能竞赛成绩,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关注会计改革的新变化,或是通过实际解决企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会计毕业设计总结。

结合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过程和结论及选择完成的分支任务,完成会计毕业设计的总结,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能促使学生完成财务报告或财务分析的写作,又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会计实践工作。

多方向高职会计毕业设计,就是要切合高职会计专业定位,在形式上、内容上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进行改革与创新,开发研究适应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的毕业设计,通过毕业设计来综合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操作型、技能型财会人才。

【参考文献】

[1]章惠敏.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1):182-183.

[2]沈燕.高职会计毕业实践环节的教学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01):246-247.

会计专业综合实训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会计专业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实践教学环节是否能适应行业企业的需求,是否能支撑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相关调研显示,我国培养的高职会计学生在就业中表现为基本工作能力较差,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较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不足,基本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根据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结合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基于工作过程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有效地融入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会计相关岗位胜任力,是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本科会计教学的翻版,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融合;实践教学缺乏整体的规划;实践教学未能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脱节;未能充分发挥课堂实训的作用;会计实践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保障监控体系;手工实训与会计电算化实训严重脱节;由于企事业单位不愿意接收大学生顶岗实习,导致校外实践教学难以落实;缺乏高质量的工学结合的实训教材;甚至从领导到教师还认为会计实训教学课程地位还处于从属阶段;教师的实践能力欠缺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基于工作过程、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出发,秉承整体性、连续性、动态性和突出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满足企业用人、学生就业、职业资格需要的原则,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内外结合、五级双轨”分段式实践教学体系。

二、“内外结合、五级双轨”实践教学体系模式

会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设计,突出实践性教学, “内外结合”是指学生实践由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五级”是指五个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依次递进,即“专业认知实习—基本技能实训一岗位业务实训—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一企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双轨”是指手工会计电算化处理和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处理同时并行。

(一)“内外结合”实训实习基地

1、校内实训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进企业会计人员,与专任教师共同打造“理实一体”校内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实现环境真实、管理真实、资料真实。(1)环境真实。建设仿真性实训室,精心布置手工实训室财务科室和电算化实训室,创造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真实情境。(2)管理真实。在实训教学中,以企业会计电算化分工、授权和控制中的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管理,在墙上张贴类似的管理制度,营造真实情境的企业文化,帮助学生早日了解职业角色。(3)资料真实。将合作单位企业真账搬进课堂,聘请校外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财务人员辅助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岗位能力的直接对接,使学生学会处理企业真实业务,能够应对不同会计电算化事项,逐步树立职业判断的思维和习惯。

2、校外实习基地。在校外建立会计教学实习与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使学生到企业进行在岗实习。校外实习基地重点开展“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工作。选派专业教师到实习基地进行实践锻炼,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构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长效机制。校企合作的开展,学校利用实习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习基地从毕业实习中选拔优秀人才,部分实现了学习就业一体化。

(二)“五级双轨”的实习实训内容

1、五级。1、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认知实习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参观考察企业与会计岗位现场,让学生建立“职业人”的职业认同感;其次是通过实习过程认识会计专业,了解会计专业内涵和会计专业的市场前景,提高对会计专业和社会的认识。2、课堂项目实训。课堂项目实训就是实施课内分散实训,主要针对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以具体化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将实践知识、理论知识、职业态度和情感等内容融入每个任务,采用“理论——实践——理论”的方式,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通过实训带动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素养的养成。3、专业单项技能实训。专业单项技能实训主要针对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核心课程所设计的综合实训项目,是将课堂项目实训的各个工作任务融为一体,采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方式,针对各岗位不同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操作方法和技巧等进行职业岗位实践教学,可设置会计主管、出纳、工资核算、往来核算、财产物资核算、资金核算、成本费用核算、收入利润核算、总账报表、稽核等岗位,增强学生对各会计职业岗位的应用能力。4、综合应用技能实训。综合应用技能实训是把与会计学紧密关联的财务管理、审计、税务处理等内容纳入实训内容,实现“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的“一体化”的一种综合实训模式,是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的一种综合素质培养和岗前培训。其重点就在于如何利用上会计专业所学知识、方法技巧来发现和处理各种具体问题,真正体现会计学科的完整性、层次性、程序性和职业性。5、顶岗实习、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企业会计的实际工作情况,并对生产和生产经营过程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领悟会计理论和方法。在进行顶岗实习的同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现状、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选择论文课题,搜集毕业论文所需的有关资料,独立写出毕业论文并完成论文答辩。

2、双轨。五个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依次递进,并采用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和计算机环境下处理能力训练的双轨并行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三、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途径

(一)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实践教学的实施。一是鼓励现有教师到企业实习;二是引进有会计工作经历、有会计工作经验的教师;三是设法聘请行业企业会计人员来校任教,并建立专门的外聘教师管理制度;四是建立企业会计人员、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团队。

(二)加强实训条件的建设。

1.建立能够模拟企业财务运作过程的“企业真实情境式”校内会计实训中心,包括:手工模拟实验室、会计信息化实验室、沙盘模拟实验室等,实验室布局要按财会部门的现实分工和安排来设计,体现财会部门的特点。

2.按一体化要求将教室、实训室合二为一,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把“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

3.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争取行业企业的广泛支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校外实践场地和先进实践设备;另外,高职院校也要充分科用有限的资源,在课余时间尽量开放实践场所。

(三)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应注重平时、加强操作、突出过程性的评价的应用,从而规范会计实践教学。根据会计实训操作的具体特点,对会计模拟实训成果的验收及考评,设置五个主要的指标及其相应的考评分值进行测评,对每个指标建立一个量化的、具体的标准以利于操作。五个指标包括记账凭证、账簿、报表、实训报告、考勤等综合因素,根据各项指标具体完成情况,尤其是业务操作的准确性、完整性、规范化来予以评分。模拟实训考核评价体系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注重学生自评,模拟实训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对会计模拟实训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写出实训报告,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并据此自测评分;第二,通过小组评议考核,对模拟实训情况进行小结和评价,并尽可能深入探讨一些问题。进一步熟悉掌握有关规章制度,钻研业务,相互学习提高;第三,由实训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完成模拟实训的认真程度、实训课程内容完成质量及实际操作能力进行综合考核评分。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总体测评,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变化、出勤、学习态度、自我管理、合作精神、自主学习等,力求对模拟实训成果有一个全面的评价,促进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自我教育,自我进步。

参考文献:

[1]何勤.构建适应专业特征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体系[J].老区建设,2010.(14).

[2]麦海燕.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分段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级运行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2).

会计专业综合实训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分段式”实践教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4. 060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4- 0100- 03

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高职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凸显。相关调研显示,我国高职生在就业中的表现为基本工作能力较差,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较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不足,基本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调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所需人才之间的矛盾、构建适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已成为高职院校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我国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现状

众所周知,实践教学是高校各专业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它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会计实践教学更是如此。然而,综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1 会计模拟实验室利用率太低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各专业已陆续建立了实验室,但不少学校仍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现象。这与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实验场地有限、实验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等有着必然的联系,甚至直接影响到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以国内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综合实验教学为例,存在的问题有:

(1) 实验内容缺乏接近企业实际的、系统全面的实验案例,缺乏系统的、高质量综合实验教学教程。

(2) 会计手工实验与计算机会计实验严重脱节。

(3) 重视工业企业会计实训,忽视商品流通会计的实训。

(4) 缺乏专业的实验人员,实验教师的企业实施经验较少。

(5) 实验课时、实验场地严重不足。

1.2 校外实习困难重重

目前,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受时间、场地等限制,学生在校内实习的机会及课时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因此,让高职生到校外实习已成必然。然而,我国高职生在校外实习的现状是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原因在于:

(1) 实习单位联系难。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因商业机密等原因大多拒绝安排实习生实习。

(2) 实习生实习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个别能接受实习生的单位,因各种原因所限大多实习生不能在相应岗位实习,而被安排做其他工作。

(3) 实习单位分散,给学校实习生的管理带来一些问题。

(4) 学生在外实习费用较大,这将会给贫困学生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

因此,为适应现代社会对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进一步强化仿真实验教学,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知识化、综合化地构建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将成为社会、学校、企业、学生的“共赢”之路。

2 “分段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的总体思路

2.1 本文核心概念

(1) 就业能力。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包括基础性能力、专业性能力和差异性能力3个方面,其中基础能力是根本,专业能力是关键,差异性能力是核心。

(2)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是专业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实验课、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在本文中实践教学环节暂不涉及毕业设计(论文)。

2.2 总体思路

不难看出,前述“就业能力”与“实践教学”两个核心概念相互结合后,一对一地构成了3个关键环节——基础技能环节、专业技能环节、综合技能环节。因此,本文认为,高职院校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应紧紧围绕这3个实践教学关键环节构建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会计“分段式”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有效提升和开发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

3 高职院校“分段式”会计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现

本文所构建的高职院校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具体分为3个阶段并依次分别构建3个平台,即会计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平台、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平台、会计综合实践平台。

3.1 会计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平台——以实验课的形式开设

会计基础实验技能训练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基本功,这一实践环节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却是检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第一关。究其原因主要有:

(1) 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会计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岗位快速适应能力是用人单位在招聘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没有单位愿意花较多的时间、精力、费用对毕业生进行基本技能培训,企业更需要有扎实会计基本技能的学生。

(2)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初期急需会计基本技能。高职院校毕业生被聘到会计部门工作的初期通常从事的是一些财务岗位的辅工作。然而,纵观我国高职院校长期以来会计实训的现状,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定位一直都有高估的倾向,如会计、会计主管等。这一定位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根据以上分析,会计基础实验技能训练的内容应该针对上述财务岗位辅工作的就业需求来设计。所谓财务岗位辅工作是指除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之外的财务工作。包括票据填写、汇总表编制、凭证要素审核、办理银行结算、公司注册、报税等。这类辅工作,由于难度较低且不直接涉及会计核心工作,只是为会计账簿提供基础资料,因此不需要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就能处理,具备一定的文化课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稍加练习即能熟练掌握。例如现金支票的填写,在会计基础实验技能训练阶段,只需向学生展示支票的样本,介绍格式、用途、填写要素即可,至于现金支票的使用方法、科目设置则在进入第二阶段的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时再做更为深入的训练。

3.2 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平台——以实训课程的形式实现

为了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都能达到上岗要求,在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必须设计一个会计专业岗位训练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按岗位细分的会计经济业务仿真资料,以便强化训练会计人员应有的主观判断能力、账务处理能力, 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升打好专业基础。

3.2.1 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的特点

(1) 本层次的实训需要相当程度的理论支撑。与第一层次的实训内容相比,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尤其是各会计要素的核算要点、各类经济业务类型的特定核算方法等。可以想象,如果这些理论知识不能系统地掌握,则很难将实训进行下去。

(2) 实训内容应注重局部强化。本层次的实训重点应在于掌握各类经济业务的核算方法,只有当练就了记账凭证编制、账簿登记等会计岗位技能扎实的基本功,为会计报告的编制提供准确的资料,正确地编制会计报告才成为可能。

(3) 实训应有同步仿真的实训资料库作基垫。本层次的实训内容已直接涉及到会计岗位的核心技能,这些技能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会计档案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因此,要想把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做到位,需要同步的、仿真度较高的实训资料,然而仅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训教材来看,还不具备时效性与高度仿真性,同步实训资料更为欠缺。

3.2.2 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实施要点

(1) 建立实训资料库。高职院校应定期进行企业调研,动态更新收集实训资料,包括原始凭证、经济业务、核算方法的收集与更新。

(2) 编写同步实训手册。由实训教师根据调研情况,按照理论教材的章节编写更新同步实训手册,对会计专业岗位技能实训内容进行局部强化。

(3) 按章节设计实训内容。即按章节重点训练会计分录的编制、记账凭证的填制,辅助训练明细账登记、总分类账登记,至于会计报告的编制等则属于第三层次综合实训的重点,本层次尚不做考虑。

(4) 同步开设实训课程。实训课程应与各专业会计理论课程相配套,包括内容配套、课时配套(如实训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例定为1 ∶ 3 )。

本阶段的训练建议安排在第二、第三学期比较合适,主要是为财务会计、专业会计等课程的理论知识提供感性认识的实践机会,以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度。其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会计岗位的核心技能。当然,在整个实训资料库的建立过程中,应突显对经济业务的种类变化所应进行的调整和应对,尚不必考虑各项经济业务之间的关联性。

3.3 会计综合实践平台——毕业实习前实施

建立综合实训平台的目的是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全面的训练和考核,以满足学生就业后对会计工作职位逐级提升的需求。

3.3.1 会计综合实践平台的特点

(1) 实训内容应体现会计循环。从建账、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试算平衡直至编制会计报告,所有经济业务的设计必须具有关联性,各表格的金额之间应具有勾稽关系。

(2) 经济业务具有“隐蔽性”。本层次实训中涉及到的经济业务,均需由相关的原始凭证来做充分的描述,不再采用文字表述的方式给学生做出明确的提示,而是要给出分析判断经济业务内容的空间。

(3) 实训模型应满足就业定位。不论制造业、商品流通业、基建行业、金融业还是事业单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该根据学生的就业定位,选定一种行业类型的单位作为实训模型,切忌一味追求大而全。

3.3.2 会计综合实践技能训练的实施要点

(1) 编写成套实训手册。选定适合就业定位的某一特定行业单位为实训模型,在会计专业岗位技能实训手册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组合、删减或更新,详细整合实训资料,尽可能系统、全面地为学生创造一个高度仿真的模拟实训环境,以检验学生处理经济业务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2) 建立实训模块。实训进度不可一味追求快,应该有张有弛地统筹安排整个实训进程,具体可分为建账、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登记总账、编制报表4个模块进行,根据每个模块的工作量及难易程度,合理设计实训进度。详见表1。

会计综合实践技能训练应安排在整个学制的最后一学期比较合适。

4 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模式

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可采用校内实验与顶岗实习两种模式相结合的方案来进行。

4.1 将校内实验室充分利用起来“岗前热身”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建有校内会计模拟实验室,但因缺乏具体操作内容而一直处于空置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文所建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及所倡导建立的实训资料,恰好可以将校内实验室充分利用起来。校内实验室可分为手工实训和计算机实训两种,大力加强计算机仿真会计综合实验的力度,最终实现手工账与电子账并行的教学目的。但不论哪一种,都需要事先建立并不断更新实训资料,从原始凭证的收集整理、经济业务类型的提炼整合到核算方法的更新,都要力图做到与时俱进“岗前热身”,以保证最大程度上接近会计实践。

4.2 动员一切力量组织顶岗实习 “实地演练”

顶岗实习是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比较推崇的一种实践方式。由于很多高职院校都将顶岗实习安排在整个学制的最后一学期,并将其与学生就业联系到了一起,因此这种实践方式在强化学生上岗实践能力的同时,能够发动学生及社会力量自主寻找实践岗位,提高了就业率,具有“一石十鸟”之功效。然而,我们都知道顶岗实习的本意并不仅仅局限于毕业前夕的“就业式”实习,在整个学制中期进行顶岗实习,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巩固、操作技能的强化、就业能力的提升更是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本文认为,顶岗实习可以分散到整个学制的每个寒暑假期间,让学生带着任务或积极获取学分的动机,尽早进入社会进行就业能力的训练,真正实现高职院校的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麦海娟,罗昌状. 基于SaaS的高校计算机会计综合实验教学研究[J]. 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2).

[2] 潘玉昆. 借鉴加拿大CBE教学模式以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J]. 教育与职业,2009(8).

[3] 陈丹,何应林. 职校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反思—技能”模型及其启示[J]. 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7(3).

[4] 何应林, 陈丹. 影响操作技能形成因素的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上一篇:外汇模拟交易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安装工程造价实训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