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5 10:35:47

会计工作经验总结

会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会计监督 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 会计法律 监督环境

在国内,中小企业凭借规模小以及经营灵活等优势,能够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中小企业受到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这也体现在会计制度落后以及会计监督不力等方面。归根结底,主要是企业管理者没有对会计监督形成正确的认识,没有及时完善相关会计制度,导致会计的监督职能弱化。本文对会计监督的定义、目的以及范围进行介绍,并结合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从会计工作者、监督环境、会计法律以及审计机构等方面入手,探讨制约实施会计监督的根本因素,进而提出加强会计监督的可行对策,旨在为从事会计监督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会计监督概述

(一)会计监督的定义

会计监督实质上是指企业会计部门、政府相关部门、审计组织以及会计工作者,可依照会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企业活动以及会计信息进行监督,以确保企业合法合规地经营。

(二)会计监督的主要意义

会计监督的作用,一是维护现有的财经法规,对企业各项活动进行检查,促使企业依照财经法规开展各项经营活动。二是控制风险促进企业稳健经营,同时使企业及相关部门的决策、预算更具实际效果,进而帮助企业进行相关经营决策。

(三)会计监督的主要范围

一是对企业的会计报表以及会计凭证等资料予以严格监督。二是对企业财产予以严格监督。三是对企业财务收支予以严格监督。四是对经济合同等活动予以严格监督。五是对企业成本费用予以严格监督。

二、会计监督的现状

(一)企业管理者内部控制的观念淡薄

从中小企业的管理组织架构来看,企业所有权以及企业经营权主要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通常来讲,如果参与决策的人员过少,决策活动的主观性就会大,决策人数与决策效果的科学性成反比。由于企业经营决策权过于集中,决策者难以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并且不愿执行内部控制。与此同时,管理者在选拔管理者时,往往会更中意迎合自己的人选,这一情况尤其体现在财务人员的选拔中。如此一来,管理者便能更好地牟取利益。除此之外,规模较小的企业往往采用家长制的管理形式。长此以往,企业逐渐形成无视相关制衡、监督以及授权等制度的氛围。

(二)企业财务制度缺失

从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来看,这些企业财务制度存在严重缺失的现象。这主要体现在稽核制度的缺失、验收制度的缺失、核算制度的缺失、牵制制度的缺失以及资产清查制度的缺失等方面。在财务制度存在缺失的情况下,会计工作无章可循,很难规范开展各项会计工作。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为减少费用开支,不设置专职的会计岗位,会计工作由其他部门员工兼职。

(三)会计监督执行不力

从目前我国现行会计监督制度来看,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不够严格,无法促使注册会计师依法严格履行审查职责,导致虚假的审计报告不断出现。在监督不力以及违法不究的环境下,企业的会计信息存在十分严重的失真现象。

三、会计监督不力的原因

(一)内部因素

第一,会计工作者素质不高。从会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情况来看,仍有部分会计工作者无视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出现造假等不良行为,导致会计工作出现混乱。究其原因,一是会计领域的聘用机制不健全。一些企业为降低开支,往往聘用一些不具备会计任职资格的人员,这就无法发挥会计监督的效果。二是会计工作者自身财经法规意识淡薄,很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诱惑,失去会计人员应有的职业素质,这也对会计监督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缺乏良好的会计监督环境。从目前会计监督环境来看,会计人员的工作容易受到企业高管的影响,导致财务工作不能严格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究其原因,一是会计人员的考核制度不合理。会计工作者的升迁、奖惩均由高层管理人员所决定。一些高层管理人员为牟取利益,对会计人员的财务工作进行干预,导致会计工作者失去独立性,只能屈从领导意愿。二是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高层管理人员往往倾向于聘用“内部人”担任会计。而这些内部人的利益与企业利益一致,在执行会计任务时往往优先考虑企业以及自身的利益,而不是严格依照会计制度,导致会计监督从根本上失去意义。三是高层管理者没有对内部监督形成良好认识。中小企业通常规模不大,并且管理制度与大型企业相比也存在差距,这导致管理者难以对内部监督予以重视。一些企业决策者往往将精力用于日常的运营中,而忽视了对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长此以往,企业会计监督工作必将出现弱化问题。

第三,缺少内部审计机构。中小企业设置审计机构可对会计信息、会计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通常来讲,每个企业都应设置专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但仍有部分中小企业缺少审计机构;一些企业虽设有审计机构,却缺少专业的审计工作人员,导致审计机构成为摆设。缺少专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使会计工作缺乏必要的监督,进而加剧会计造假事件的发生。

(二)外部因素

第一,会计师事务所失去独立性、公正性。就目前社会监督机构的发展情况来看,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抢夺客户,一味迎合委托人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甚至与委托人共同参与会计信息造假,为企业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应以公正的立场对企业进行会计监督。如果事务所过于注重自己的利益而失去应有的公正性,就会失去监督意义。

第二,政府监督不力。相关政府部门是开展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力量。但从实际监督情况来看,政府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体现在立法不足以及执法不力等方面。目前与会计监督相关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对于一些财务违法事件的查处力度不够,使会计监督流于形式,这也加剧了财务违法行为的发生,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

四、加强会计监督的策略

(一)从企业自身出发

第一,提高会计工作者职业素养。要想抑制财务造假事件的发生,最直接的措施就是提高会计工作者职业素质。企业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专业知识门槛,坚决不使用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大力引进会计理论知识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会计工作者,以此提升会计工作质量。二是对新入职的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及时间可结合其担任的工作岗位情况进行安排。培训可邀请大专院校的财务会计方面的教授,向会计员工进行财务会计的理论培训;也可邀请行业优秀会计从业人员,向会计员工传授业务实操经验,以此增强会计工作者的理论知识及实际工作能力。三是针对会计员工制定奖惩制度,对会计业务能力强且能严格遵守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员工进行奖励,对参与会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会计人员给予严厉惩罚。

第二,创造良好的会计监督环境。企业不仅要按照国家规定的会计监督制度来开展经营业务,还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摸索最适合的监督形式。作为企业高管,应对企业的会计工作及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同时也应加强对企业会计机构以及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使会计工作者可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履行职责。具体有以下几点:一是企业高管不得干预具体的财务会计工作,以此为会计员工合法履行会计职责提供保障。二是企业高管应加强对会计以及财务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并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以便更好地适应会计监督工作。

第三,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企业应将完善审计机构作为企业会计监督改革的重要举措,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范围,赋予审计机构应有的权力,细化审计内容。企业在设立审计机构时,应结合企业会计工作现状,完善审计机构的各项制度,保证内部监督工作能够切实有效地开展。

(二)从社会环境出发

第一,对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督。作为注册会计师,应以独立的第三方身份对委托单位的会计行为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并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负法律责任。因此,应对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督,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行为的监管。目前,国内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方式有两种,一是政府监督,二是行业监督。政府监督主要是依靠财政部、证监会以及审计署等机构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进行检查。行业监督主要是依靠协会组织对事务所进行检查。此外,可尝试设立司法机制,促使注册会计师自觉遵守司法制度,以此配合政府监督以及行业监督。

第二,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律法规。通常来讲,法律法规往往来源于实际实践经验总结。就会计监督法律来讲,应将《会计法》等法律条款进一步完善,以加快会计准则以及会计监督等制度的建设。同时,应保证会计法律的可操作性,并细化违法的处罚规定,加大会计人员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五、结语

本文对中小企业的会计监督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进行考虑。从内部因素来看,造成会计监督不力的原因有三点,分别是会计工作者欠缺职业素养、监督环境较差以及缺少专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从外部因素来看,造成会计监督受阻的原因有两点,分别是会计师事务所失去公正性以及政府监督力度不够。因此,本文基于内外部因素给出加强会计监督有效性的可行措施。提高会计工作者素养,邀请院校财经教授及行业财务会计从业人员向会计员工传授会计工作经验;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明确审计机构的管理范围,并赋予审计机构应有的权力;加强企业高管对会计监督的正确认识,引导会计工作者依照法规履行会计职责;依靠政府力量以及协会组织,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行为进行监督;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作者单位为深圳市国丹健康医疗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史红.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2(10):250+249.

[2] 张艳.关于完善和规范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思考[J].北方经济,2012 (14):62-63.

会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 企业发展 风险 财务

近年来,在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历程中都出现种种风险以及会计案件,这些风险问题以及案件的产生促使了人们在工作中将焦点集中在企业会计风险预防和化解当中。企业会计风险作为企业工作中不可缺少和忽视的环节,也是企业开展业务的一种特殊体现。在目前的工作中,根据现行会计规则、会计制度的影响和安排,使得会计风险处理和预防方式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因此,在工作中需要我们因地制宜的选择处理和预防标准,从而将会计风险降至最低,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工作中促进企业发展,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会计风险概述

近几年来的社会发展中,世界金融危机频频发生,不仅造成了整个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也给我国相关企业带来了冲击的影响,有些甚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这种社会发展现象总结得出,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更应当重视企业财务会计风险的预防和化解。

1.会计风险

会计是高风险的工作流程,隶属于金融业。金融业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而会计作为金融业发展的主要基础,其是经营货币、信贷为主要工作内容的特殊经济体制和企业工作模式。在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其存在的各种风险,使得其产生损失的可能性极大,为此在目前的会计行业中,做好独立经济主体十分关键和重要,其作用也最为突出。

风险是目前为生活和工作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一般主要指的是在工作条件和基础上,受到外界因素和企业内部影响而产生的一种不良的发展影响,是一种具备着不确定性、客观性的工作模式。而在目前的工作中,从单纯的财务角度去归纳和总结,其风险问题主要指的是企业的资金在预期目标之内达不到预计要求和兑现,从而造成了企业经济效益影响。会计风险作为金融业发展中的主要影响环节,其产生原因与企业内部管理、外在影响以及工作效益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2.会计风险分类

根据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得出,在目前的会计风险中,常见的会计风险主要可以分为会计核算风险、会计结算风险、会计监督风险等。

二、会计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由于会计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因此在其工作中出现会计风险的几率较大,也是目前工作中影响最多的环节。根据以上概念分析,造成会计风险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外在环境影响

近年来的社会发展中,社会各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市场背景下,不少企业为了利益的追逐而不断的采用各种不正当的手段来进行恶意竞争,不仅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还严重的扰乱的公平、公正、平等的会计竞争原则,从而造成了企业会计风险的出现。

2.内部管理出现一定的缺陷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尤为迅速,其经济效益、市场制度、管理策略都逐步趋于完善,与此同时也刺激了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给企业会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这些问题总结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主要是会计信息失真导致的会计风险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会计工作在进行中各种信息不合理、不准确,使得企业在工作中资金截留和贪污较为严重。这种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着企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金融业体制的阻碍。

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控制不合理造成的会计风险问题。这种会计风险问题的存在主要表现在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对于会计工作的认识不够,在工作中不重视会计工作的开展,甚至在一些单位还出现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远远赶不上企业业务拓展需求,从而造成了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3.会计主体行为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会计工作在进行和开展的过程中,其主体主要是会计工作人员。但是截止目前,由于多数公司和单位在工作中对会计工作认识不够,会计人员选择和配置不合理,多数的会计工作人员素质低、基础水平差、受到社会不良影响严重,从而造成了在会计管理工作中受到各种影响而出现了管理方法不合理,进而给企业会计风险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

三、防范与化解企业会计风险的建议

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企业会计风险是我国国民经济面临的较为重要的一种风险。这一风险的形成,既有企业外部法律和经济环境变动的影响,又有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中存在先天不足的原因。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总体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国有企业已经进入高财务风险时期,发展趋势令人担忧,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任务日益紧迫。截至目前防范和化解企业会计风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企业防范会计风险的技术方法

企业防范会计风险的技术方法主要有分散法、转移法、降低法、大角度转化风险控制法和回避法几种。

2.完善企业防范会计风险的制度

完善企业防范会计风险制度是降低企业会计风险出现的主要原因,其通常都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实施:首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其次,防范财务风险必须健全内控体系;再次,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第四,防范财务风险必须制定相应政策;第五,防范财务风险必须建立御险机制;第六,提高管理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结束语

会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传媒公司;会计工作;基本现状;建议

一、当前我国会计工作的基本现状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会计作为一门专门技术和社会科学,既有技术、方法等方面的共同性,也与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相联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会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会计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特征。

在现阶段,我国有不少企业放松了对会计人员的管理,造成了会计基础工作不同程度的的质量下降,甚至引起严重的混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1.会计信息失真。一些企业为了个人的利益,不坚持会计工作原则,私自更改会计数据,假账真算,真账假算,造成账实不符,导致企业不同程度的亏损。这样,不法人员就可以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款,一些不法人员有意不建账或账目混乱,不按公司规定制作会计报表,故意制造出混乱,以便趁机浑水摸鱼、谋取私利。

2.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弱化。在会计工作中,经常出现一些不法行为,大多是因为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自我控制和约束的能力不强。但当国家利益与各会计主体利益相冲突时,由于会计人员不具备独立的地位和决策权,所以难免受制于人,听人指挥,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出现权力和利益的倾斜。

3.法律管理不合理。法律和制度是依靠法律条文而体现的,我国出台的各种法律规范也较多,一些学者的相关方面的著作也还不少,但真正被人们贯彻实施的却很少。企业内部的监督部门要听命于企业领导的管理,外部监督部门则要听命于地方政府的领导,块强线弱。

二、传媒公司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改变会计核算职能,要实现从会计核算职能为主向预浏决策职能为主的转化

在计算机未被引人会计领域之前,会计人员整日忙于报帐记帐算帐,被繁重的手工劳动压得喘不过气来,当然也无暇顾及会计的其他职能。计算机技术与会计的完美结合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是实现会计从核算职能为主向预测决策职能为主转化的前提。会计电算化使原来的记帐对帐等传统核算职能变成只需轻点鼠标瞬间即可完成,会计人员就有足够的时间分析66财务数据,从而为决策层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2.完善会计监督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会计法》规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在建立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进程中,要坚持合法性、适应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等原则,明确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并加强对会计资料的内部审计。国家监督主要是指政府有关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所进行的监督检查。会计人员委派制度是我国会计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也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有效措施之一。

3.会计监督要同介业经营目标管理相结合

有人认为,会计监督就月找岔子,添麻烦,光为国家执法,不顾企业利益。其仁这是一种偏见.会计监督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在于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堵塞各种漏洞,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它是与企业经营目标相一致的.企业领导应当依靠会计机构把好执法关、政策关,加强财务收支和经营决策中的监督作用,会计叭构、会计人员,也应当主动、建设性地给领导当好参谋和加强经营管理的谋士,为企业经营目标的欠现献策出力。

4.会计监督要同扭亏增盈,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会计监督往往侧重于合法性监督,而忽视合理性监督。当前,应当围绕扭亏增盈、提高经济效益这个课题,在坚持合法性监督的前提下,应重点转向企业生财、聚财、用财的管理效益型监督。

5.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虽然《会计法》已颁布多年,新会计制度也已实施,但是,我认为仍需细分其操作性,特别是法律责任部分。对某一违法行为的处罚,应根据其程度制定出具体的处罚标准,而不是笼统的多少元至多少元,多少倍至多少倍,升降幅度很大,容易让人钻空子的处罚方式。这个问题不能忽视,是严肃的法律间题,是维护法律尊严的问题。

三、结束语

经长期的工作经验总结,要做好传媒公司的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需要会计管理及有关部门应有组织、有计划的搞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而目前,我国的会计继续教育工作比较薄弱,所以更加需要加强继续教育力度,使之法治化、制度化、经常化把会计人员培养成为遵纪守法、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理财有道的能手。

参考文献:

[1]整顿会计工作秩序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设[J].交通财会,1999,(02).

[2]我国会计工作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0,(04).

[3]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关键在哪里[J].广东审计,1996,(09).

[4]整顿会计工作秩序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J].预算管理与会计,1997,(07).

会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与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融合,既发挥了先进技术优势,又完成了会计工作内容,是会计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革。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与实效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水平,有效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会计电算化实现了财务会计管理的事先预测、事后管理及事中控制,奠定了良好的会计管理信息基础,推动了会计理论和观念、应用技术、方法的更新。

2数据层次结构

利用计算机进行企业经济业务处理,是21世纪会计技术的重要举措,虽然没有改变会计工作的本质,但却推动了会计工作的发展,在传统会计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完善。会计电算化不改初衷,仍然沿用复式记账原理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编制会计分录、会计报表,登记账户。根据会计长期工作经验总结归纳,开展会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提高会计信息和经济预测的准确性,进而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若要通过电算化会计或手工会计完成会计系统目标,就应经过数据收集、加工、传输和处理,借由企业内部控制手段来提升经济收益,节约经营成本,进而实现低投入、高产出,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3对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要求

不论是在会计工作还是其他工作当中,档案都是重要的信息来源,需要按照会计规则进行妥善保管。而会计电算化又不同于其他的档案形式,会计档案储存介质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纸质的会计档案已经逐渐被磁性介质会计档案所取代,电脑上的信息备份和复制虽然便于保存,但是极易消失。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必须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存储方法,才能够切实做好会计档案保存。因此,我们必须严格遵循会计准则与会计法规,实现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处理。

4会计电算化相较于传统手工会计上的优势

与传统手工会计相比,会计电算化信息特点大致相同,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具有信息获取速度较快、信息针对性强、信息质量高等发展优势。建立会计数据资料档案,极大地节省了会计资源存储空间。传统会计档案包含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总账和会计报表,每个单位都要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进行会计档案周期性整理,并定期制作各种附件封面,订立成册,会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经济业务处理,人员成本较大,账册内容查找十分不便,同时也很容易损毁。信息查询速度较慢、不具有信息检索能力,会计信息传递十分不便,而会计电算化的完成就没有这方面的忧虑,计算机数据信息查询速度较快、具有较强的功能检索,信息传递速度较快。改变原有体系建设。会计组织机构由以下几个小组组成:销售和应收款组、采购和应付款组、仓库核算组、成本核算组、工资核算组、固定资产核算组、对外投资核算组以及总账报表组。改变会计核算方式。根据经济业务发生情况,填制原始会计凭证,审核设计会计科目,利用复式记账法编制凭证、登记账簿。计算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费用,核实企业财产,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并编制会计报表。可以从会计电算化运用上出发,设计出一套更加符合计算机处理、数据流程和效率更高的账务处理形式。会计人员只需要按照会计软件记账程序记账,这样,不仅降低了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还有效提升了会计工作的效益。改变内部控制制度。通常,会计人员是根据会计相关准则规定,拟定全新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会计信息校对、校验,以完成查错纠错的目的。企业需要实施严格内部控制制度,并施加了权限设置,并进行会计报表和账册设计,完成数据自动化处理。根据不同会计人员工作内容设定操作权限,进行系统核验,进而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改变会计档案管理形式、账表输出方式和存储方式。纸张介质不易保存且容易破损。现代化的会计处理方式具有信息存储量较大、易于保存、查询速度快等特点。必须严格区分会计信息系统各类账目,会计电算化是要通过数据库文件形式进行数据保存,而账簿输出通过科目区分来完成数据查询,工作效率极高,会计工作方便快捷。

5会计电算化的职能

5.1核算职能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计算机与会计核算软件来完成经济业务核算的。以往的会计核算工作是以事后核算为主,通过一系列的会计核算方法来完成各种会计数据处理,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奠定良好的会计电算化基础。会计电算化工作是设置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进行成本核算,其会计核算内容主要有固定资产、往来账款核算、销售、成本、工资等方面的企业经济业务处理。

5.2管理职能

会计管理软件与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有利于进行信息的深层加工,会计管理职能的实现有赖于会计学、运筹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等方法的灵活运用,向企业经营决策者提供各种财务信息。会计电算化管理职能的作用:进行资金运行管理,实施会计监督控制;进行应收账款和货币资金管理、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及设备投资管理;实施企业销售成本管理、销售收入管理、利润分配预测、财务状况分析和赢利能力分析。

5.3处理程序不同

为了提高会计处理方式的准确性,传统会计根据企业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及生产规模的不同,采用形式各异的记账程序、记账方式和账簿组织形式。会计电算化数据处理速度快、精度高,企业可以通过统一的会计核算形式。计算机数据处理准确率较高,只要经过反复、准确的核实,就能够保证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由于各种记账含义略有不同,不同人员采用的手工记账科目有着一定的差异,抄写记录工作反反复复、会计记账工作效率较低、工作周期长。采用电算化记账就可极大地改善这一状况,会计人员只需在计算机中输入原始数据信息,就可以按照事先设定的程序自主进行数据处理。汇总时,只需根据会计科目进行业务分离打印就可以了。电算化的运用有效提升了数据的应用效率,便于会计人员进行数据信息查询、翻阅,提升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打破了传统的会计处理局限,降低了会计工作的难度、极大地节省了企业人员成本,提升会计工作效率,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及时掌握自身发展动态。

6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具有传统会计所没有的优势,它能够帮助会计人员进行数据查询、数据分析和管理、完成经营决策、实施严格的会计监督与管理。因此,必须要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向企业信息需求者提供有效的经营决策意见和建议,为我国企业会计长期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会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工作 合理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会计领域涉及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会计管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会计管理工作的特点:工作想出成绩很困难,要出问题很容易;想给局里争光很困难,要给局里摸黑很简单。怎样才能把平凡的工作做的不平凡,本文对此展开讨论。

1、在工作中投入感情

工作中追求高层次,实现高质量。要做到这一点,热情是工作的最大动力,在工作中加入“热情”。投入我们全部的热情和智慧。不是在简单、机械地完成各项报名任务,而是去创造性地、充满热情地去组织报名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组织报名工作万无一失。就会计职称报名而言,我们就必须“严”字当头,既要严密组织程序,又要严格资格审查。在资格考试入口关就弘扬会计正气,按照标准、制度规定的要求严格审查,给会计人员树立起会计讲究诚信的榜样,在报名中就不会出现和避免不和谐音符现象的发生。从这项新的工作中就会再次体现我们会计管理干部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会计管理人的良好素质和对外形象。

2、具备良好的执业道德

作为会计管理人员是否敬业,要看工作态度,只能有平凡的工作岗位,不能有平庸的工作态度。要具备良好的执业道德,干一行,爱一行。我们遵循的原则是:把平凡当修炼,视普通为磨励。兢兢业业干事业,在点点滴滴中长才干,会计管理工作可以不是局里最优秀的,但一定要做会计管理这个行业里最拔尖的。就会计从业资格证网上考试而言,上级安排每季度进行一次报名,这就意味着同样的工作要重复进行多次,此项工作与往年相比,也就等于增加了几倍的工作量。通过平凡的工作,在全市树立起会计管理人员对待工作一丝不的良好形象。及时与培训单位沟通,合理安排培训时间。提高考试合格率,是减轻考生负担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为此我们整理、汇编、补充相关考试复习题,通过开设的免费邮箱提供给全体考生,并且授之以考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考生顺利通过了考试。为此我们也得到了考生的极高评价,说我们懂业务、爱工作、素质高、会管理。

3、具有较好的工作方法

会计管理工作既要承受“干好了不见好、干不好受责难”的外挤,还要面临“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友”的内压。这就要求带着感情做好会计管理工作。就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盖章而言,量大、面广、接触的人员多,盖章是做好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技术素质的关键,我们的原则是采取从严掌握教育,从轻惩治发落。怎样走好这步棋,细节决定成败。因此,面对人员的素质、水平参次不齐的现实状况,难免出现矛盾和冲突,对于盖章过程中素质低、无理取闹的人员,我们也不是过分的迁就和忍让,而是以静制动,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在他们的情绪稳定下来以后,我们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此进行说服教育一番,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最后,我们便是义正辞严,拒理不让,使之彻底悔悟,并且心悦诚服地走出我们的办公室。努力做到了满意多数、教育少数、惩治个别的目的。从而达到了以点带面,以个别促整体素质提高的效果。

4、提高师资队伍业务水平

目前我们会计队伍现状不容乐观,一是正规学历层次偏低;二是职业水平不高,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三是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并进行创新能力偏低。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机能有待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会计人员汲取知识掌握技能、适应现代会计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职业道德素养的最有效途径。为使继续教育学习不流于形式。这就要求我们,首先督导培训师资的队伍建设,帮助培训基地采取“走出去看一看”、“请进来听一听”、“坐下来议一议”的办法,来提高会计师资队伍的素质。对于培训点我们要求以“鼓掌过九”判断培训效果、考核老师的讲课水平,以此充分调动起培训点的工作积极性。我们也根据大多数学员知识底子薄、年龄大、人员多、时间紧等特点,帮助教师找出成年人培训的最佳学习捷径,以达到学员眼神跟着老师走,思路随着讲述行的学习效果。通过我们每天亲临培训点的督导,老师的备课更充分,方法更得当,语言更流畅。会计人员普遍反映,老师讲课思路清晰、方法明白、深入浅出、易于接受、听得认真、记得仔细,为使会计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快速提高水平提供保障。

5、自我加压提高服务水平

自我加压,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并把办证对象“零投诉”、办证质量“零差错”、办证程序“零障碍”做为服务标准。我们自己定位会计科是全局工作文明、素质体现的前沿科室。因为业务科室管的是钱,会计科管的是脸面,我们的一个不温柔的电话、一副不热情的脸色、一句不得体的话语、一种不恰当的答复、一项不准确账务处理的指导,都有可能激化矛盾并导致上访事件的发生。会计管理科是全局与企业单位沟通的桥梁,也是纽带,由于我们工作的不到位,都有可能造成对全局工作的不信任,对工作的不支持,这就要求我们具备业务的高水平,能力的高素质,给单位分担忧虑,给领导减轻压力,给上司以支持,给同事以帮助。作为会计准则制度贯彻执行管理机构,需要我们不断更新知识。经常学习高级和中级会计实务以及其他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学习。要通过不断学习、深入调研,成为掌握会计知识的业务权威。

总之,会计工作是神圣的,同时会计工作也是艰辛的。在工作实践中,应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和总结,把自己打造成一名德才兼备、思维敏捷的综合性人才,以满足单位和社会的需要,充分发挥会计行业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厚秋,孟庆波.知识经济时代做好会计管理工作的思考,《吉林财税》,1999年09期

[2]成刚.强化会计基础工作 提高会计管理水平[N].辽宁日报,2000年

会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会计职业基础;会计凭证;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3-0077-02

会计职业基础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不仅要教会学生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同时还要让学生能够胜任中小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在会计职业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大模拟企业实际业务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大实践技能水平的培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传统的会计职业基础教学是以会计核算方法的先后顺序编排教学内容,这样的编排体系不利于刚入门的会计专业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让他们理解一些非常专业的会计名词,效果往往是很差的,学生对各章节内容的把握往往是孤立的,等到实际工作时,根本不知道会计工作如何连贯的完成。本文采取了一些长期从事会计教学的教师教学经验及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经验,以“工作过程导向”理论为基础,对会计职业基础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1.了解会计工作

上课之前先将学生带入多家校企合作单位(最好是生产企业)进行参观,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学生参观完之后要求详细地写出企业经营的过程,将学生按6~8人分组,讨论出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哪些需要会计进行工作。让学生初次了解会计工作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得出会计是发工资,会计是计算产品成本,会计是去交税的,学生自己就能理解会计的核算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通过老师的诱导学生就会对会计是如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一个月交多少税等有关会计工作方面的问题产生好奇,此时可以按照分组将学生分出纳、会计核算、总账、报税、审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岗位。

2.结合实际工作组织教学

通过了解会计工作之后以每组成立一个小型工业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为载体,采购企业用的凭证和账簿,收集和复印企业用的采购发票、入库单、支票等原始单据,按照会计核算岗位工作流程进行处理,并依照工作流程分为五个项目:

项目一:初始建账,在此项目中让学生认识账簿及账簿的分类与建账的过程。

项目二:日常业务会计处理,在此项目中学生模拟投资,通过资金的运转学习学习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从企业投资开始让学生模拟练习支票、进账单,采购发票、入库单据等原始单据的填写以及单据传递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了解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含义和区别,以及原始凭证的重要性、取得、填写、传递和审核;学会会计记账方法,学会记账凭证的编制与审核;学会登记日记账与明细分类账,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将会计专业必备的会计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会计的概念、会计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处理基础、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进行穿插在其中教学,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基本理论知识,也能更好地理解运用会计知识。

项目三:期末会计处理,在月末模拟企业实物盘点,通过学生自己盘点让他们认识到实际盘点的数据和前面项目二自己账簿上的数据可能会出现差额,不同的类型的差额会计的处理,最终会计找出差额的原因并如何记账,在此项目中学生学会盘点表的填写,盘点的方法,损益结转、利润的核算、期末对账和结账,以及更好地了解会计分期的含义。

项目四:编制财务报表,在此项目中让学生了解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准确性和严谨性,主要包括:认识财务报表;编制模拟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项目五:会计档案的整理与保管,在此项目中让学生了解会计档案的延续性。主要包括:整理与装订会计档案;保管会计档案;会计工作交接。

结合实际工作组织教学部分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突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一方面与会计核算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另一方面要设计完成每一会计工作流程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在此部分教学内容旨在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完成会计工作流程的各项工作,使理论性的会计核算方法融于系统化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实现教学与工作实践结合,使知识的学习直接转换为岗位工作能力,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账务处理程序。

3.综合练习熟练掌握会计经济业务的核算内容

综合练习课的练习内容,以模拟企业下一个月的各项经济业务为例,按照第二部分的会计工作循环设计一个完整的案例,在案例中从填制原始凭证开始,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定期财产清查、盘盈盘亏的账务处理、直到编制会计报表的,完成一个会计处理程序。通过综合练习要让学生对本课的内容完成两次飞跃,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际应用。这部分教学内容的设计学生是主导,教师在旁观看,最后进行点评,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了学生会计基本操作技能,巩固了会计基础理论知识,

综合练习的过程是加强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也是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更是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综合练习是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的结合,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对各种经济业务准确独立的处理能力,为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竞赛式课堂教学结构

在实践教学操作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觉实践,主动活泼地发展健全的个性,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愿望。在理论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抢答的方式来复习课堂内容,答对的组加分,答错扣分,同时对表现优秀的同学加计分,通过活跃的课堂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经常开展一些学生填写原始单据、编制会计凭证、记账等技能比赛,通过此过程的学习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同时还锻炼了个人能力,通过竞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竞赛中的成功者,使其身体通过高峰的体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将理论教学体系和能力教学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理论和能力兼顾的新的教学体系。现代职业流动性增强,职业变换速度快,在教学上也应创设让学生体验挫折考验的情境,培养学生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从而体现出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实效性。

会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7篇

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快了社会主义的建设,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财务和会计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逐渐了解了财务会计工作在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文章通过对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现状的综合分析,结合财务会计工作实践情况,就提高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现状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逐渐认识到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开始加强对财务会计的管理。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过若干年的经验总结之后也逐渐意识到财务会计管理的关键作用,改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经营状况,同时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机构,结合相关财务制度,采取高效率的措施完善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使会计工作逐步规范,水平稳步提高。会计工作的逐步规范加强了财务的管理,财务会计工作日益规范,不仅提高了单位管理的工作效率,财务会计工作的水平的提高,也不断体现出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使得财务会计工作在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管理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最近几年交通运输系统中经常发生的事件显示出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工作方面还是存在许多漏洞和薄弱的环节。

一、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现状

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承担道路、水路运输市场监管责任,负责公路、水路交通运政综合管理,指导地方海事工作,负责国道、省道等公路的建设、养护和管理。负责路政综合管理等。在交通运输规费改税后,其收入为路产赔偿损失费、超限超载罚没收入、车辆通行费收入等,这些收入经过上缴到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在核实好相关数据之后再将其返回至交通部门。随着交通部门单位越来越多,所需要的基层单位工作人员也多,因此大大加重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负担。目前,运输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内部管理松懈。交通运输单位的工作量比较大,其内部管理部门常常会因为负担太大而放松警惕,从而导致失误。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人员常常因为内部管理松懈或担负过多的工作而收集或记录错误的数据,导致资料不真实,财产不实,管理不到位,降低了单位的工作效率。此外,基层内部管理松懈也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基础工作一旦被削弱,财务会计管理部门很容易发生经济上的问题。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薄弱,导致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内部的审计部门没有发挥充足的作用。

2.基层财务人员不足。单位会计基层人员近几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大学生毕业之后都选择高薪的工作,往往会忽略这些基层工作。除了数量达不到标准要求之外,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也有待提高,部分会计人员没有认真对待自身的工作,缺乏职业道德,出现记账随意等严重现象,造成数据的缺失和不真实;此外,基层财务人员不熟悉工作流程,导致关键流程出现手续不清的情况;部分会计档案的资料散失等等。单位会计基层人员数量不足、素质较低,出现手续不清等不良现象,导致部分单位的财务管理程序缺乏完整性和规范性。由于会计基础薄弱,不仅影响财务管理会计的整体工作,也对整个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产生严重影响。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不同部门之间存在着漏洞,财务管理人员或者会计管理人员不重视会计的基础工作,督促检查力度不够,制度没有完善。

二、加强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的基本工作职能是通过对会计核算和监督提供相关会计信息,为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相关服务。因此,交通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及时准确地反映出单位的资金运行情况,以便促进经济核算的进度。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设置也是加强监督制度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责,能够最大限度地使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发挥出充足的作用,减少失误,能够自由独立地行使监督权。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关系到会计制度的规范性和严谨性,这是交通运输业行政事业单位不可忽视的制度。

2.加强收支管理。交通部门的非税收入经过财政部门的核实之后,财政部门再将这些合法的非税收入作为经费返回至交通部门,交通部门的经费向来比较有限,交通部门还要将经费用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无疑加大了交通部门的经济压力,所以,加强交通运输业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管理也是财务会计管理的重点内容。行政事业单位有限的经费要发挥最大价值,需要凝聚广大工作人员的力量,将财务会计人员的思想集中化,行动统一化,以不断提高财务会计部门岗位职能水平的履行为基础,合理规划单位的收入与支出,争取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和充足的经费保障。要做到以上所说的收支管理,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首先得认真做好各项规费和经费的安排工作,这需要单位财务人员良好的工作素质和职业道德,切实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各项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单位的各项经费的收入与支出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制定符合单位发展的收支表,加强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抓紧对收入支出的来源与去向控制,不得私自挪用公款。各单位财务工作要严加管理,提高效益,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例如在使用公用经费的各项开支中坚决做到不必要的钱不花,该花的钱少花,把有限的经费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使用价值。

3.加强核算制度。根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告制度》,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不仅是要在财务数据方面进行严格计算,还要求在数据核算的过程中要保持严谨与准确。不断加强业务指导,树立财务监督的权威性,严格执行核算的流程和标准,保证收支平衡。按照部门规定设立银行账户,不得私自挪用现金,确实做到公款不私留,保障资金安全,严格遵守《会计法》的严肃与权威。切实执行预算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会计工作人员要严格做好预算会计管理工作,做到收入支出要有相应的保证,不仅账目要与账目相互吻合,还要求账目与银行卡相符合、与物资相符合,确保单位资产的安全合理性。定期检查会计信息质量,结合交通部门规范的标准要求,认真整改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财会工作管理水平。重点对经费使用严格管理,保证各项经费不超支、专款专用,禁止非法挪用经费。

4.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修养,使会计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理想以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和对工作的态度决定着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财务工作人员和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创新方面的关键。通过学习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政治水平、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单位需要定期培训会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创建培训组织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也可以让会计人员之间相互传授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这是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水平最为便捷的方法;组织好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年审工作,激励会计人员年年提高专业素质。会计工作人员应当继续参加再教育培训工作,以保证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能够持有相关资格证上岗,不断提高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职业修养。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政策法规水平,加强对会计法、预算法、税收管理法、相关会计法规等专业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策法规水平,合理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交通运输业中财务会计问题。

三、小结

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改进和创新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组织财务工作会计人员的研讨交流。财务会计人员要遵纪守法、严以律己、勤勤恳恳、扎扎实实,不断拓宽视野,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和崇高的理想,恪守公正合法的原则。随着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纵深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许多的不确定性,客观上需要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积极跟上时展的步伐,创新财务会计管理的工作,严格遵守各项财经法律法规,运用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财务会计管理手段,共享交通系统数据资源,更高效地履行分析、决策、管理等新职能,使得交通运输业的各个部门、单位相互支持,互相合作,保证交通运输业正常运行和发展。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拒绝任何不合法要求,不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应以合法、规范、廉洁、科技、高效率的姿态加强各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通过深化改革、制度创新和科技进步,不断提高交通服务水平,推进交通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雅苹.交通运输单位如何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财经界(学术版),2013(01)

[2]胡靖.陕西省召开公路养护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宣贯培训会.交通财会,2014(06)

[3]王明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及探讨.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22)

会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8篇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认识客观事物,需要借助科学的概念;而科学的概念,只能来源于客观实际。概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科学概括。任何事物都具有质的规定性,一切概念同样具有质的规定性。任何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发展变化的,一切概念同样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列宁说道:“人的思想由现象到本质,由所谓初级的本质到二级的本质,这样不断地加深下去,以至无穷。”4这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和概念本身发展运动的辩证法。“会计管理”概念,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就其实质来说,是会计工作和反映这一工作的概念本身的辩证运动的产物。

“会计管理”的概念,是建立在“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这一认识基础之上的。我认为,通常讲的“会计”,就是指的“会计工作”。有人说:“会计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会计学和会计工作的统一”,因此,在“会计”这个概念中,“包含了会计学和会计工作两个方面。”这种说法似乎不太科学。稍懂词法的人都知道,这叫做一词多义,“名义”就是多个概念:把多个不同义的概念混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概念,也是违反逻辑常识的。会计工作和会计学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是两个紧密联系而又互相区别的概念。会计工作就是会计工作,会计学就是会计学,尽管它们都可简称为“会计”,但却不能混为一谈。正象有的同志说的那样“企业管理不等于企业管理学,计划不等于计划学,物资供应不等于物资供应学”一样,会计工作是一项实践活动,会计学则是一门学问。“会计”这一概念,是人们对会计实践的理论抽象。实践中有会计这种工作,人们把它抽象化形成概念,称之为“会计”。“会计”这个概念产生于会计工作,而会计学则是对会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会计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太古时期的共同体5到今天,上下已有几千年;而会计学的发展历史,则是十分短暂的,即使从1494年算起6,前后也不过几百年。在没有“会计学”的概念时,就有了“会计”的概念,显然就是指的会计工作。“会计管理”的概念,就是建立在“会计就是指的会计工作”这一固有的含义基础之上。

那么,会计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呢?从会计历史发展的事实证明,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会计虽然原来是“生产职能的一个附带工作”7,但“生产和生产的簿记终究是两件事”。会计的产生固然和生产活动有密切关系,但它不是生产活动本身,而是人们对再生产过程进行管理的一种活动。生产越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经济关系越复杂,讲求经济效益的要求越高,会计工作就越重要。几千年来,会计随着生产和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对讲求经济效益的内容和方式的不断变化,随着经济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漫长发展过程。到现代社会,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了。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从上古时期直至十九世纪中叶,在这数千年漫长的岁月里,对会计的基本要求,就是记帐、算帐,会计一直停留在簿记阶段,只是经历了从计数列簿记的发展。以后有了报表,并有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理论,簿记进一步发展到会计,但仍然是以记帐、算帐、报帐为主要内容。因而对’会计形成“工具论”这种朴素的、直观的看法,是不足为怪的。促即使是事后的记帐、算帐,也不能否认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经济管理的最初形式,就是计数、计量、计算。发展到后来,在记帐、算帐过程中,就包含了对经济业务的审查和对经济活动的综合、分析,就更直接具有管理的性质了。

社会发展到今天,经过几次产业革命以后,现在又面临新的技术革命,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会计工作的领域也随之越来越广阔。特别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会计已经从事后计算,发展到同时进行事前计算,预测分析,参与决策,加强事中控制。会计工作渗透到生产技术的各个领域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记帐、算帐已不能概括会计的全部职能。簿记在历史上是会计的一个发展阶段,在今天是会计的组成部分,它从属于会计,只是会计职能的一部分。

目前,西方不少会计专家把会计看作是一个信息系统。如果从信息论的观点去理解,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经济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经济信息,都可以把它看成是各种信息系统。把作为经济管理组成部分之一的会计,也看作是信息系统,是无可非议的。不仅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同样,统计也是一个信息系统,计划也是一个信息系统,其他各种管理都是一个信息系统。但是,用一种无所不包、如此广泛的概念,表达一种特定的概念,并作为一种规范化的定义来使用,显然是不可取的。问题还在于西方某些持“信息系统论”的会计学家们的会计观,仍然是局限在记帐、算帐的传统观念之中。把会计仅仅看作是一门数据处理的纯

技术工作,不具有直接履行管理的职能,只是“输送有关单位的财务信息或其他经济信息,以供信息使用者判断和决策之用。”8虽然他们把视野从过去的数据,扩大到了预测未来的数据,但似乎仍然把会计看成是“算盘”、“电子计算机”一样的数字运算工具。英文information一词只是情报、资料、信息,不包含管理的意思。把会计作用局限在仅仅输送信息,显然也是不符合会计工作客观实际情况的。现时的会计工作,不仅要处理数据,提供信息;还要预测前景,参与决策;掌握动态,进行控制;分析效果,考核业绩。即使是处理数据,也不是象机器人那样机械地、直观地记录。而是一种包含会计人员主观能动作用在内的“观念综合”。更何况核算过程之中交织着监督,不是简单地收款、付钱、记帐,还要审查这笔钱能不能收,能不能付,该不该花。正因为先进运算工具的出现,并在会计领域广泛运用,传统的手工式的占用大量入力的记帐、算帐那一套数据处理工作,被电子计算机所代替,并且出现了“会计电算化”的专门学科,工作速度大大加快了,效率大大提高了,同时核算工作量也大大简化了。可以预计,今后会计发展的前景重点已不在于数据的处理,而在于数据的利用,在于对经济活动的预测、决策和控制。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将开拓会计工作更加广阔的领域。会计的预测、决策、控制、监督,将成为会计的主要职能。

粉碎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国家从,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从片面追求高速度,转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企业在经济体制的大改革中,从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化。由于整个经济形势这些战略性的转变,实际生活中的会计工作,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比如:

第一,经济工作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促使会计工作着重点,从事后算帐向事前、事中转移。会计工作的领域更加扩大,地位和作用更加提高,会计管理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率。

第二,经济体制改革,给企业增添了活力,会计工作也空前活跃,新创造、新经验层出不穷。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新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出现,促使经济工作从计划到核算、从控制到分析、从预测到决策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打破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以后,会计工作无论在对外经营和对内管理方面也都遇到许多新课题。在实行利改税第二步改革以后,企业朝“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方向迈出了更大的步子;随着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发展,一个新的企业会计管理体系正在形成。

第三,在搞活经济的同时,更要加强监督,更要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会计法》正式颁发后,将使我国会计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成熟时期和新的发展阶段。这些也极大地丰富了会计管理的概念。

第四,马克思曾经说过,会计“对公有生产,比对资本主义生产更为必要。”9还指出价值决定仍在“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各类不同生产之间的分配”意义上起支配作用,而“与此有关的簿记,将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重要。”10所以社会主义会计无论从广度和深度较之资本主义都有极大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强调社会主义经济必需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管理要强调价值管理。因而,建立一个与国民经济管理体系相适应的社会会计体系,也是现实经济生活中急需解决的课题;:经济体制的改革,一方面给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活力,同时也必然会出现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矛盾,会计管理如何在核算微观经济效益的同时,核算和监督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会计的职能作用,应该超出一个基层组织,成为社会核算的有机组成部分;经济体制改革,多层次的经济体制结构,带来社会上会计咨询服务的兴旺。所有这些都将丰富会计管理的内容和形式。

第五、在实行对外经济开放中我国的涉外会计有了极大的发展,成为整个会计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由于和外国的经济交流增多,世界各国会计管理的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也吸收到我国会计管理体系的内容之个。经过博采众长之后,需要融合提炼,加工改造,才能自成一家,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上述情况告诉我们,既然现实的经济关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那么,反映现实经济关系的概念,也应当不断地校正、改变和更新。由概念组成的理论,也应该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我国的一些经济管理学家,在今年召开的一次“企业管理现代化座谈会”上提出:要“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管理体系”,要“在国际上形成一个中国的管理学派。”11我想,我国的会计学家们,也应该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关于“会计管理”这个概念提出来以后,由于和传统的会计观大相径庭,引起了一些误解。现在,有这么几个方面的看法需要澄清:

1.有人认为,提出“会计管理”是为了提高会计的地位、鼓舞会计人员工作的信心。这种说法只是一种推测,会计的地位、会计人员工作的信心,不是提出一个概念所能决定的,概念的产生也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更何况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随着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会计的地位和作用较之过去已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种客观存在,而不是提出一个概念所能产生的结果;恰恰相反,客观现实中会计地位、作用的提高,是产生“会计管理”概念的重要基础、

2.有人说,不问意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的说法,就是不重视会计的反映作用,就从根本上抹煞了会计的特点。我认为不能这样推理。不同意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的说法,并不等于不重视会计的反映作用,也并不意味着会计不具有提供经济信息的职能。本文前面已经阐明,如果把会计的本质用“信息系统”来概括,以提供信息作为会计的全部职能,显然有失偏颇。我们历来认为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离开了核算就无所谓会计,监督也无从谈起,它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础;而离开了监督,会计也就失去了生命,它是整个会计工作的灵魂。正如同理解马克思关于“控制和观念总结”的论述一样,从职能的重要性来讲,控制是第一位,观念总结是第二位的;从工作的时间顺序来讲,观念总结是先于控制的,会计的监督是融合于核算过程之中的(核算包括事前、事中、事后核算)。核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监督,不需要控制监督而进行核算是毫无意义的。

3.有人把“会计管理”解释为“就是管会计”,这是极大的误会,也违反逻辑常识。世界上很多事情是不能顺过来、倒过去都可以说的。例如,物资管理可以倒过来理解为管物资;但计划管理,就不能倒过来说就是管计划;审计监督,不能倒过来说就是监督审计。这位同志把“会计管理”的概念作了“管会计”的解释队后,就宣称这一概念“毫无意义”。如果依此类推,那么“计划管理”这个名词岂不也应当取消。

4.有人说,会计和管理是两个概念,不能捏到一起来,会计是一种整理和提供信息的方法、工具,会计管理是一种由会计人员运用这一工具进行的管理活动。他还举例说,正象企业和企业管理、生产和生产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样。“会计”和“管理”当然是两个概念,但“会计”和“会计管理 ”是同一概念,“会计管理”是“会计”这一概念内涵的深化,反映了会计工作的本质属性,是同一概念的发展。如果把“会计”说成是一种工具,把会计管理说成是一种活动,把会计人员“运用会计这一工具,进行会计管理”叫做会计工作,这种概念上的混淆,会使人堕入五里雾中。按照这位同志的意见,逻辑地推论下去,计划和管理也不能捏到一起,是不是“计划管理”这个概念也应该取消。至于会计是管理,早已有人论述过。法国的法约尔(Henri Fayol)l9l6年发表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就把会计列为经营的六种职能活动之一;美国的古利克(Luther Culjck)1937年出版的《管理科学论文集》提出的管理七职能论(POSDCORB),也包括了会计。马克思的“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更是对会计管理职能的高度概括。

5.有人说,会计本身就包含管理的意思,再加上管理一词,未免画蛇添足,反而损害了会计的本来含义。当然,如果大家对“会计”的含义理解是—致的,都认为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一词本身就包含了管理的意思,不加“管理”两字也未始不可。问题在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观念,会计就是记帐、算帐,“会计是为管理服务的工具,至今仍广为存在。为了区别于传统的会计概念,为了突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突出会计的本质属性,我认为加上管理二字,十分必要,此其一。其次,当我们谈到经济管理时,可以有计划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人事管理,等等,为什么就不可以有会计管理呢?在这种情况下,用“会计”一词较之“会计管理”一词远为逊色,而且表达不了会计在微观经济中是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宏观经济中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本质属性。其三,汉语中这样的用法屡见不鲜,例如,审计就包含了监督的意思,在西方国家就没有“审计监督”这个专用辞。但在我国宪法和日常用语中,经常提到“审计监督”,而且这一用辞概括了审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准确无误地表达了审计是整个经济监督体系中的一部分——审计监督。会计管理这一概念,也概括了会计的本质属性准确无误地表达了会计是整个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会计管理。

6. 有人说,会计的概念加上“管理”以后,变得无限扩大、捉摸不走了。问题在于这种“扩大”是否符合实际,是原来会计概念的范围过窄了,还是现在的概念过头了。当然。这种“扩大”不.是人为的,不是无限的。会计管理的范围,只在价值运动范围之—内。所谓“过程控制”并非一切过程,只是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过程,概念本身是抽象的,由会计管理各项工作体现的管理属性则是具体的、可以捉摸的。如果现实中的会计是管理活动,而理论上的会计概念又不是管理活动,那倒真会使人捉摸不走,无所适从。这里且不涉及所管理的各种具体内容是否应划入会计的范围,仅就核算、监督这两项基本职能来说,是否应属于管理职能,如果承认核算、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那么,“会计管理”的概念,既没有“无限扩大”,也不是“捉摸不定”的。

7.有人说,会计管理管价值运动,就不管使用价值,而离开使用价值的价值是不存在的,因此,“会计管理”的概念不能成立。同时认为价值从属于使用价值,说会计管理管价值就降低了会计的地位,我不同意这种观点,管理总是有分工,有侧重,不能说会计管理管一切,既管价值又管使用价值;但各种管理又是有联系的,特别是会计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和—切其他经济管理都是十分密切的联系,当然不能说离开使用价值来管价值。另外,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常识,在一个统一的商品体中,把价值和使用价值这样的二重性,分为主导和从属同样是不妥当的。没有使用价值不可能有价值;同样,没有价值就不存在商品的使用价值,连商品本身都不存在了,还有什么包含在其中的东西呢:从商品经济的特点来说,对商品生产者而言,他的自身目的是为了获得价值,而使用价值是对别人、对社会而言的。有的经济学家提出,经济管理特别是国民经济的管理,要以价值管理为主12,是发入深省的。

会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9篇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认识客观事物,需要借助科学的概念;而科学的概念,只能来源于客观实际。概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科学概括。任何事物都具有质的规定性,一切概念同样具有质的规定性。任何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发展变化的,一切概念同样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列宁说道:“人的思想由现象到本质,由所谓初级的本质到二级的本质,这样不断地加深下去,以至无穷。”4这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和概念本身发展运动的辩证法。“会计管理”概念,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就其实质来说,是会计工作和反映这一工作的概念本身的辩证运动的产物。

“会计管理”的概念,是建立在“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这一认识基础之上的。我认为,通常讲的“会计”,就是指的“会计工作”。有人说:“会计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会计学和会计工作的统一”,因此,在“会计”这个概念中,“包含了会计学和会计工作两个方面。”这种说法似乎不太科学。稍懂词法的人都知道,这叫做一词多义,“名义”就是多个概念:把多个不同义的概念混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概念,也是违反逻辑常识的。会计工作和会计学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是两个紧密联系而又互相区别的概念。会计工作就是会计工作,会计学就是会计学,尽管它们都可简称为“会计”,但却不能混为一谈。正象有的同志说的那样“企业管理不等于企业管理学,计划不等于计划学,物资供应不等于物资供应学”一样,会计工作是一项实践活动,会计学则是一门学问。“会计”这一概念,是人们对会计实践的理论抽象。实践中有会计这种工作,人们把它抽象化形成概念,称之为“会计”。“会计”这个概念产生于会计工作,而会计学则是对会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会计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太古时期的共同体5到今天,上下已有几千年;而会计学的发展历史,则是十分短暂的,即使从1494年算起6,前后也不过几百年。在没有“会计学”的概念时,就有了“会计”的概念,显然就是指的会计工作。“会计管理”的概念,就是建立在“会计就是指的会计工作”这一固有的含义基础之上。

那么,会计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呢?从会计历史发展的事实证明,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会计虽然原来是“生产职能的一个附带工作”7,但“生产和生产的簿记终究是两件事”。会计的产生固然和生产活动有密切关系,但它不是生产活动本身,而是人们对再生产过程进行管理的一种活动。生产越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经济关系越复杂,讲求经济效益的要求越高,会计工作就越重要。几千年来,会计随着生产和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对讲求经济效益的内容和方式的不断变化,随着经济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漫长发展过程。到现代社会,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了。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从上古时期直至十九世纪中叶,在这数千年漫长的岁月里,对会计的基本要求,就是记帐、算帐,会计一直停留在簿记阶段,只是经历了从计数列簿记的发展。以后有了报表,并有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理论,簿记进一步发展到会计,但仍然是以记帐、算帐、报帐为主要内容。因而对’会计形成“工具论”这种朴素的、直观的看法,是不足为怪的。促即使是事后的记帐、算帐,也不能否认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经济管理的最初形式,就是计数、计量、计算。发展到后来,在记帐、算帐过程中,就包含了对经济业务的审查和对经济活动的综合、分析,就更直接具有管理的性质了。

社会发展到今天,经过几次产业革命以后,现在又面临新的技术革命,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会计工作的领域也随之越来越广阔。特别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会计已经从事后计算,发展到同时进行事前计算,预测分析,参与决策,加强事中控制。会计工作渗透到生产技术的各个领域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记帐、算帐已不能概括会计的全部职能。簿记在历史上是会计的一个发展阶段,在今天是会计的组成部分,它从属于会计,只是会计职能的一部分。

目前,西方不少会计专家把会计看作是一个信息系统。如果从信息论的观点去理解,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经济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经济信息,都可以把它看成是各种信息系统。把作为经济管理组成部分之一的会计,也看作是信息系统,是无可非议的。不仅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同样,统计也是一个信息系统,计划也是一个信息系统,其他各种管理都是一个信息系统。但是,用一种无所不包、如此广泛的概念,表达一种特定的概念,并作为一种规范化的定义来使用,显然是不可取的。问题还在于西方某些持“信息系统论”的会计学家们的会计观,仍然是局限在记帐、算帐的传统观念之中。把会计仅仅看作是一门数据处理的纯技术工作,不具有直接履行管理的职能,只是“输送有关单位的财务信息或其他经济信息,以供信息使用者判断和决策之用。”8虽然他们把视野从过去的数据,扩大到了预测未来的数据,但似乎仍然把会计看成是“算盘”、“电子计算机”一样的数字运算工具。英文information一词只是情报、资料、信息,不包含管理的意思。把会计作用局限在仅仅输送信息,显然也是不符合会计工作客观实际情况的。现时的会计工作,不仅要处理数据,提供信息;还要预测前景,参与决策;掌握动态,进行控制;分析效果,考核业绩。即使是处理数据,也不是象机器人那样机械地、直观地记录。而是一种包含会计人员主观能动作用在内的“观念综合”。更何况核算过程之中交织着监督,不是简单地收款、付钱、记帐,还要审查这笔钱能不能收,能不能付,该不该花。正因为先进运算工具的出现,并在会计领域广泛运用,传统的手工式的占用大量入力的记帐、算帐那一套数据处理工作,被电子计算机所代替,并且出现了“会计电算化”的专门学科,工作速度大大加快了,效率大大提高了,同时核算工作量也大大简化了。可以预计,今后会计发展的前景重点已不在于数据的处理,而在于数据的利用,在于对经济活动的预测、决策和控制。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将开拓会计工作更加广阔的领域。会计的预测、决策、控制、监督,将成为会计的主要职能。

粉碎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国家从,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从片面追求高速度,转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企业在经济体制的大改革中,从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化。由于整个经济形势这些战略性的转变,实际生活中的会计工作,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比如:

第一,经济工作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促使会计工作着重点,从事后算帐向事前、事中转移。会计工作的领域更加扩大,地位和作用更加提高,会计管理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率。

第二,经济体制改革,给企业增添了活力,会计工作也空前活跃,新创造、新经验层出不穷。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新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出现,促使经济工作从计划到核算、从控制到分析、从预测到决策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打破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以后,会计工作无论在对外经营和对内管理方面也都遇到许多新课题。在实行利改税第二步改革以后,企业朝“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方向迈出了更大的步子;随着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发展,一个新的企业会计管理体系正在形成。

第三,在搞活经济的同时,更要加强监督,更要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会计法》正式颁发后,将使我国会计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成熟时期和新的发展阶段。这些也极大地丰富了会计管理的概念。

第四,马克思曾经说过,会计“对公有生产,比对资本主义生产更为必要。”9还指出价值决定仍在“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各类不同生产之间的分配”意义上起支配作用,而“与此有关的簿记,将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重要。”10所以社会主义会计无论从广度和深度较之资本主义都有极大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强调社会主义经济必需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管理要强调价值管理。因而,建立一个与国民经济管理体系相适应的社会会计体系,也是现实经济生活中急需解决的课题;:经济体制的改革,一方面给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活力,同时也必然会出现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矛盾,会计管理如何在核算微观经济效益的同时,核算和监督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会计的职能作用,应该超出一个基层组织,成为社会核算的有机组成部分;经济体制改革,多层次的经济体制结构,带来社会上会计咨询服务的兴旺。所有这些都将丰富会计管理的内容和形式。

第五、在实行对外经济开放中我国的涉外会计有了极大的发展,成为整个会计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由于和外国的经济交流增多,世界各国会计管理的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也吸收到我国会计管理体系的内容之个。经过博采众长之后,需要融合提炼,加工改造,才能自成一家,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上述情况告诉我们,既然现实的经济关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那么,反映现实经济关系的概念,也应当不断地校正、改变和更新。由概念组成的理论,也应该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我国的一些经济管理学家,在今年召开的一次“企业管理现代化座谈会”上提出:要“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管理体系”,要“在国际上形成一个中国的管理学派。”11我想,我国的会计学家们,也应该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关于“会计管理”这个概念提出来以后,由于和传统的会计观大相径庭,引起了一些误解。现在,有这么几个方面的看法需要澄清:

1.有人认为,提出“会计管理”是为了提高会计的地位、鼓舞会计人员工作的信心。这种说法只是一种推测,会计的地位、会计人员工作的信心,不是提出一个概念所能决定的,概念的产生也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更何况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随着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会计的地位和作用较之过去已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种客观存在,而不是提出一个概念所能产生的结果;恰恰相反,客观现实中会计地位、作用的提高,是产生“会计管理”概念的重要基础、

2.有人说,不问意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的说法,就是不重视会计的反映作用,就从根本上抹煞了会计的特点。我认为不能这样推理。不同意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的说法,并不等于不重视会计的反映作用,也并不意味着会计不具有提供经济信息的职能。本文前面已经阐明,如果把会计的本质用“信息系统”来概括,以提供信息作为会计的全部职能,显然有失偏颇。我们历来认为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离开了核算就无所谓会计,监督也无从谈起,它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础;而离开了监督,会计也就失去了生命,它是整个会计工作的灵魂。正如同理解马克思关于“控制和观念总结”的论述一样,从职能的重要性来讲,控制是第一位,观念总结是第二位的;从工作的时间顺序来讲,观念总结是先于控制的,会计的监督是融合于核算过程之中的(核算包括事前、事中、事后核算)。核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监督,不需要控制监督而进行核算是毫无意义的。

3.有人把“会计管理”解释为“就是管会计”,这是极大的误会,也违反逻辑常识。世界上很多事情是不能顺过来、倒过去都可以说的。例如,物资管理可以倒过来理解为管物资;但计划管理,就不能倒过来说就是管计划;审计监督,不能倒过来说就是监督审计。这位同志把“会计管理”的概念作了“管会计”的解释队后,就宣称这一概念“毫无意义”。如果依此类推,那么“计划管理”这个名词岂不也应当取消。

4.有人说,会计和管理是两个概念,不能捏到一起来,会计是一种整理和提供信息的方法、工具,会计管理是一种由会计人员运用这一工具进行的管理活动。他还举例说,正象企业和企业管理、生产和生产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样。“会计”和“管理”当然是两个概念,但“会计”和“会计管理”是同一概念,“会计管理”是“会计”这一概念内涵的深化,反映了会计工作的本质属性,是同一概念的发展。如果把“会计”说成是一种工具,把会计管理说成是一种活动,把会计人员“运用会计这一工具,进行会计管理”叫做会计工作,这种概念上的混淆,会使人堕入五里雾中。按照这位同志的意见,逻辑地推论下去,计划和管理也不能捏到一起,是不是“计划管理”这个概念也应该取消。至于会计是管理,早已有人论述过。法国的法约尔(henri fayol)l9l6年发表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就把会计列为经营的六种职能活动之一;美国的古利克(luther culjck)1937年出版的《管理科学论文集》提出的管理七职能论(posdcorb),也包括了会计。马克思的“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更是对会计管理职能的高度概括。

5.有人说,会计本身就包含管理的意思,再加上管理一词,未免画蛇添足,反而损害了会计的本来含义。当然,如果大家对“会计”的含义理解是—致的,都认为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一词本身就包含了管理的意思,不加“管理”两字也未始不可。问题在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观念,会计就是记帐、算帐,“会计是为管理服务的工具,至今仍广为存在。为了区别于传统的会计概念,为了突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突出会计的本质属性,我认为加上管理二字,十分必要,此其一。其次,当我们谈到经济管理时,可以有计划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人事管理,等等,为什么就不可以有会计管理呢?在这种情况下,用“会计”一词较之“会计管理”一词远为逊色,而且表达不了会计在微观经济中是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宏观经济中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本质属性。其三,汉语中这样的用法屡见不鲜,例如,审计就包含了监督的意思,在西方国家就没有“审计监督”这个专用辞。但在我国宪法和日常用语中,经常提到“审计监督”,而且这一用辞概括了审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准确无误地表达了审计是整个经济监督体系中的一部分——审计监督。会计管理这一概念,也概括了会计的本质属性准确无误地表达了会计是整个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会计管理。

6. 有人说,会计的概念加上“管理”以后,变得无限扩大、捉摸不走了。问题在于这种“扩大”是否符合实际,是原来会计概念的范围过窄了,还是现在的概念过头了。当然。这种“扩大”不.是人为的,不是无限的。会计管理的范围,只在价值运动范围之—内。所谓“过程控制”并非一切过程,只是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过程,概念本身是抽象的,由会计管理各项工作体现的管理属性则是具体的、可以捉摸的。如果现实中的会计是管理活动,而理论上的会计概念又不是管理活动,那倒真会使人捉摸不走,无所适从。这里且不涉及所管理的各种具体内容是否应划入会计的范围,仅就核算、监督这两项基本职能来说,是否应属于管理职能,如果承认核算、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那么,“会计管理”的概念,既没有“无限扩大”,也不是“捉摸不定”的。

7.有人说,会计管理管价值运动,就不管使用价值,而离开使用价值的价值是不存在的,因此,“会计管理”的概念不能成立。同时认为价值从属于使用价值,说会计管理管价值就降低了会计的地位,我不同意这种观点,管理总是有分工,有侧重,不能说会计管理管一切,既管价值又管使用价值;但各种管理又是有联系的,特别是会计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和—切其他经济管理都是十分密切的联系,当然不能说离开使用价值来管价值。另外,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常识,在一个统一的商品体中,把价值和使用价值这样的二重性,分为主导和从属同样是不妥当的。没有使用价值不可能有价值;同样,没有价值就不存在商品的使用价值,连商品本身都不存在了,还有什么包含在其中的东西呢:从商品经济的特点来说,对商品生产者而言,他的自身目的是为了获得价值,而使用价值是对别人、对社会而言的。有的经济学家提出,经济管理特别是国民经济的管理,要以价值管理为主12,是发入深省的。

会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思路

在企业进行会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会计工作更有效开展,其也是国家建设标准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国财政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指导意见,为会计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提供平台,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也显得非常重要。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标准体系的建设思路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从更多角度对其进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开展相关领域中的会计工作。

一、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所谓会计信息化,主要指的是会计工作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有机结合,其理论基础依托于会计学,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发展手段,实现对会计信息的加工与储存,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将更有针对性的会计模型构建起来,从而达到将会计信息共享出去的目的。

而所谓的会计信息化标准,则主要指的是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重复性事物,需要以一定的标准为基础,来实现信息收集、加工以及储存等活动,建设信息技术的相关标准的根本目的,是将全行业的活动统一起来,是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业准则。建设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对于会计行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该标准体系中,主要包括应用环境、综合控制、有效评价等方面,其主要目的便是将会计信息化中的相关标准具体化,这些要素的完善程度能够体现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水平[1]。在建设标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三方面原则:第一,需要具有整体性,这一原则主要是将不同要素进行有效整合,并建立起要素之间的联系,产生制约效应,是信息化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达到“1+1>2”的效果。第二,要具有结构性,这一原则主要指的是以一定的规律为基础,可以是时间序列,也可以是空间序列,对会计信息进行合理分布,从而更有利于进行接下来的处理工作。第三,要遵循分类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指的是以会计信息的相似度为基础,运用基础、技术等分类标准,对会计信息进行划分。

二、框架建设与限制因素

(一)框架建设

想要构建起健全完善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首要工作便是将体系的框架结构确定下来,根据框架结构,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构建原则,从而建立起相关模型[2]。现阶段,该体系框架结构的建设主要分为前导、规范、结构以及解析等四个层次。在建设框架的过程中,需要先对整个体系进行客观科学的定位,找到其与其他信息化标准之间的联系,制定相应目标,为接下来进一步的建设工作打好基础。

另外,构建起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提升相关领域的会计管理效率,进而促进社会效益的有效提升,所以,需要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进行信息化建设,着重进行相关的分析工作与总结工作,并整合出有效的总结经验,用以完善与规范会计信息化标准,达到提升效率的目的。

(二)限制因素

现阶段,我国在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面临很多限制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相关体系不完善。这是限制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体系的不完善,会计信息在分类标准方面出现的差异,这便在很大程度上对标准体系的构建造成阻碍[3]。而科学合理的体系能够提升信息效能,帮助相关决策人员作出更加准确的决策,从而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其次,认识上存在偏差。对于会计领域来说,会计信息标准化是其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变革,其中不仅涉及到会计学,还涉及到统计学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相关学科,可以提升会计工作的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但现阶段我国对该体系的认识并不深刻,很多企业也没有树立起会计信息化的相关概念,这也是限制该体系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再次,会计发展不平衡。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发展也并不平衡,而且这种现象在短期内很难改变,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发展水平更高,因此,想要构建起统一的标准体系存在一定难度。

最后,相关专业人才少。会计信息化需要相关会计人员具备更高的的业务与道德素质,但从我国当前发展和情况来看,会计信息的相关专业人才比较欠缺,很多会计从业人员都不能运用专业的计算机软件进行相关业务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

三、建设标准体系的思路

从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情况来看,想要构建起科学完善的标准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人才建设

相关专业人才过少,是限制标准体系构建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我国需要着重对会计信息化的相关专业人才进行培养,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将专业人才的队伍壮大起来,提升人才的专业素质与业务水平,使其与当代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相符合[4]。通过培养专业人才的方式,达到提升会计信息化水平的目的,完善标准体系的构建。

(二)健全内部机制

在构建标准体系的过程中,完善内部机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内部机制的完善需要达到以下两方面要求:其一,构建公平的奖惩制度,通过工资与奖金的发放来控制会计审核质量,从而促进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二,构建科学的人才标准,将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关职权等信息进一步标准化。

(三)制定技术标准

构建标准体系,还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与资源标准。其中技术标准主要用于对相关信息技术的规范,该标准需要以专业人才为依托进行构建,要求在进行会计信息的采集与整理的过程中,有一套完善的信息交换标准,并构建起系统集成以及数据结构等一系列标准,将会计信息相关资源统一起来。

(四)明确根本功能

在构建标准体系时,相关企业需要以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对会计信息化进行准确定位,改变传统的会计工作思路,将信息化技术与会计工作有效结合起来[5]。想要建立起完善的标准体系,首要工作便是将标准体系的构建目标明确下来,之后以目标为基础,深刻剖析相关会计管理案例,形成工作经验总结,最后在此基础上,作出有利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相关资料,这个过程对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

四、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来说,构建起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是促进企业发展与行业进步的主要手段,在产业结构转型的条件下,标准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提升企业中会计工作的管理水平。面对当前存在的限制因素,我国需要运用强化人才建设、健全内部机制、制定技术标准、明确根本功能等方式,以促进标准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切实助力会计改革与发展――《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之五[J].财务与会计,2012,02:10―15.

[2]王军.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实现从会计大国向会计强国的迈进[J].财务与会计,2012,06:4―13.

[3]吴沁红.新一轮信息化浪潮下会计信息化:使命、挑战、展望――第十一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综述[J].会计研究,2012,10:91―94.

[4]王军.深入学习贯彻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促进会计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J].会计研究,2011,02:3―8.

上一篇:安全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安保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