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范文

时间:2023-03-20 14:42:34

化学实验教学创新

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范文第1篇

笔者谈谈对化学实验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验的创新和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认识。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实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化学教学效果。

一、当前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阶段的实验以演示现象和验证结论为主,导致学生错误地认为化学实验主要是观察实验现象或验证教材结论。学生实验时按部就班,缺少思考分析,甚至只记结论,不重视过程。这样学生思维活动降低到最低程度,更谈不上创新教育。

二、加深对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认识

要加强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较好地改善长期以来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改思路。要在探究教学中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像科学家一般进行探究,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实际上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化学规律,从而获取新知识。实验探究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①创设化学情境,提出探究问题;②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对问题进行合理猜想,即引导学生进行直觉思维,让全班学生思维发散,再作适当集中;③引导学生设计各种猜想的实验方案,共同寻找最佳方案;④进行分组实验,取得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获取新知识;⑤引导学生对探究得到的知识加以应用,即组织知识的正迁移。上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严谨而合理的教学程序,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上课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务必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出规律,形成概念;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我要求学生对“液化石油气里含氢元素吗?”进行实验探究。学生提出猜想:(1)根据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所探究问题进行合理猜理,提出假设A含氢元素,假设B不含氢元素。(2)收集、整理资料。学生温习同忆课本基础知识,认识到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查阅资料,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发现的化学史实,是探究问题的理论基石。学生做出三点记录:①液化石油气可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生成水;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③氧气中不含氢元素,而水中含有氢元素。(3)设计并进行实验:点燃液化石油气,将冷却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是否有珠产生。(4)分析现象,得出结论:(1)如有水珠产生,说明液化石油气里含氢元素;(2)如无水珠产生,说明液化石油气不含氢元素。

三、改变演示实验为探究实验是培养创新能力有效途

从教育发展看,实验不仅是一种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直观工具,更能创设丰富而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中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验中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给学生提供广阔、开放的活动空间。

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我先准备如下几组实验:①石灰石与浓盐酸反应;②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③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④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⑤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让五个小组学生完成这五组实验,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哪一组最合适?学生经过亲自试验,通过交流与合作,并进行讨论、辩论,最后得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这组最合适。这样学生获得直观感性认识,经过探索而理解并掌握概念和理论,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体验成功喜悦,点燃创新之火。

四、精心设计实验探究教学程序是培养创新能力关键

因为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培养各方面能力的过程,所以在实验教学中必须挖掘并利用其优势,积极探索优化实验设计模式,增强实验教学效果。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广泛联系,提出多种实验方案,其中有不少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火花。再组织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得出合理性方案后再安排学生实验。通过这种开放性探究设计,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刻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亲自思考设计实施并操作,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

五、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是培养创新的能力的灵魂

如在《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教学中我启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程序和方案:①提出问题: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跟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否相等?②观察实验:白磷燃烧前后质垃测定;③实验事实及处理;④表征性抽象;⑤原理性抽象;⑥结论:质量守恒定律内容。教师的启发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到功能的乐趣。

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范文第2篇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及相关理论成果,拟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教学模式等三方面来论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的相关问题.

一、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

1.创新演示实验,激发创新意识

化学教师应当创新演示实验,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激发创新意识.如在演示浓硫酸溶于水的实验时,可以改成在带有胶头滴管的双孔橡皮塞的广口瓶里装水,右端连接装有水的U型管,然后通过滴管滴加浓硫酸,这样的实验创新之处在于,它摆脱了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陈旧模式,且与物理知识结合,让学生开动了脑筋,在学科综合训练的模式下有更多收获.

2.创设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创设一些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自行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分析、实验、观察来解决问题.

3.积极开展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家庭小实验简单易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当在平时要求并督促学生开展一些自制简易净水器等家庭小实验,提供一些必要的药品或仪器,甚至可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做部分家庭小实验.

二、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拿出一瓶内有二氧化碳的饮料,连向学生发出三问:你怎么能确定其中溶有二氧化碳呢?由饮料你还能想到什么?如何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用了很多方法,最终达到一致意见:取两瓶内盛等量水的塑料瓶,一瓶中充入二氧化碳,另一瓶中冲入空气,充分振荡,观察两瓶中的现象,从而得出结论.

2.给学生创新思维提供支架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教师要避免大包大办,传授知识的同时再给学生提供一个支架,使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使学生能将已有的知识顺着支架编织成知识网,自主学习.

3.提高探究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简单机械地重复课本中原有的实验,教师要根据实验室既有的器材,对实验提出新的要求,引导学生大胆探究,设计实验完善方案.

三、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1. 创新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初中化学难度中等,程度较好的学生大致根据书本就能理解相关知识,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教师必须对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

2 创新实验教学的主体

化学实验教学中要避免学生远离充当看客,只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局面出现.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是实验教学的主体,要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动手做实验,“手脑并用”使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一些实验进行大胆改进创新.

对教材中出现的选做实验,如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实验等,教师均可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自己探究完成,必要时给予精心指导.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不仅能让他们收获了相应的化学知识,还可以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实验教学主体的创新,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创新能力得到较好的磨练.

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范文第3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通过对近些年的相关报纸杂志等文献的检索,我发现有关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文章不是很多,而对人教社2006年5月第2版的高一、高二化学新教材的实验进行优化设计及其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的,目前还是空白。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挖掘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价值,探究在高中化学中加强实验设计、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二、目标及方法

1.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寻找和发现实验教学设计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我总结出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通过重新认识化学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特殊地位,帮助我们提高实验教学设计的能力和方法,帮助广大教师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

三、研究过程

经过课题组老师四年多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下面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一个简要综述。

1.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1)我们对淮安市部分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学生进行了有关化学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结果是,初三学生中有93%对化学感兴趣,高一学生中有75.3%对化学感兴趣,高二学生中有46.5%对化学感兴趣,高三学生中有24.1%对化学感兴趣。并且在对化学感兴趣的同学作进一步调查时发现,他们对化学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是喜欢化学实验。

(2)现行化学教材特别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部分实验还不完善,不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①实验装置、实验操作比较复杂,容易失败;②某些实验的现象不够明显;③某些实验在安全性能和环保性能上比较差;④某些实验的内容、方法、手段较为陈旧;⑤某些实验缺乏学科之间的联系,不能体现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不能满足当今科技发展的需要。

(3)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实验教学的设计创新问题多数停留在观念上,真正去实践并加以研究的人并不多。究其原因,一是传统的以课本为标准的观念在我们的头脑中仍然根深蒂固,很多时候人们不愿课本,不愿重建新的实验模型,就是对课本实验的改进,也认为是为了考试出题的需要,从观念上也未转变到对实验设计的创新上来。二是受现行高考制度的制约,师生的精力主要投入到研究考题、进行训练中去了,使得研究实验教学方法创新的人越来越少。

2.研究课本实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教师新颖的实验设计、对实验装置的改进与创新,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会不知不觉地在学生的心田播下创新的种子。而且,通过反复研究、讨论,我们对所提方案进行筛选、完善,并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形成相对优化的方案。

3.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创新能力

(1)利用典型的实验史实,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化学科学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无数科学家艰苦奋斗、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的历史,展示中外化学家锐意进取、勇于探索、知难而进的创新精神,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例如:居里夫妇为了从半吨重的沥青铀矿矿渣中提取纯镭化合物,在破旧阴冷潮湿的厂棚实验室里,每天用酸处理矿渣,并日夜奔走在几百个蒸发皿之间进行重结晶操作,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整整工作了四年,才分离出0.1 g氯化镭。

(2)设计实验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氯化氢的喷泉实验中,我们通过设计相关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①形成喷泉实验的原理是什么?若实验失败,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②喷泉实验对气体和溶液有什么要求?

③教材中喷泉装置中的胶头滴管有什么作用?在实际操作中,此胶头滴管吸满水且需用双孔塞,易造成装置漏气导致实验失败。若不用胶头滴管,其他部位不变,能否形成喷泉?若能形成喷泉应怎样操作?

(3)增加学生做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技能。我们提倡增设一些确实能有利于学生探究新知、发展实践能力的学生实验。例如通过镁与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热的实验认识氢分子共价键的形成过程。要打破学生实验“照方抓药”的实验习惯,就应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适当增加具有趣味性、应用性、创新性的内容,增加学生自选试剂、自己组装实验装置并完成实验的实践机会。如在铝和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增加铝线“长毛”、铝热剂焊接铁制品、自制明矾净水剂等。实验改革不仅要让尽量多的学生多做几个实验,关键是要创设“追根究底”,设计新的实验,解决“异常”的实验问题和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的情境,以此唤起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创新技能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4.总结得失,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教师对化学实验的热爱和执著追求、精湛的实验技术、丰硕的实验创新成果、高超的教学艺术与化学实验的魅力、化学家的实验创新精神的完美结合,将会吸引更多学生热爱化学学习乃至倾心投入化学科学的怀抱。有不少化学家就是在中学阶段受到执教老师的感染和化学实验特有的魅力吸引而走上终身研究化学科学之路的。通过几年的研究与探索,我们找到了一些实验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素养的同时,教师自身对化学教学的理解水平和执教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四、研究结果

1.学生实验能力明显提高

近几年我校学生在省级实验考查中化学学科通过率为100%,高三学生在综合科会考中通过率均超过95%。

2.学生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在各级各类统考中,学生的化学成绩进步明显,其中实验题得分逐年提高。学生参加中学生化学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取得了很好的名次,这也得益于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实验探究课题的能力及学习化学的兴趣比以前也有了明显提高。

3.本课题的研究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

教师重新认识化学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特殊地位,帮助我们提高实验教学设计的能力,帮助广大教师在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有多位老师撰写的有关实验教学创新研究的论文在各级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或在各类论文竞赛中获奖;许多教师在市县级化学实验技能比赛中获奖。

4.坚持边研究、边实验、边推广的研究思路

先后多次在教研组、学校、县、市等范围内开设有关实验教学创新的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受到了专家、领导及同行的一致好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五、结论与展望

1.研究结论

通过对人教社2006年5月第2版的高一、高二化学新教材的实验进行系统研究,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优化实验设计,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可以实现学生的实验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价值。

2.研究展望

由于课题组成员皆为一线教师,平时工作繁忙,用于课题研究的时间相对不足,加上理论水平欠缺,搞课题研究的经验相对薄弱,影响了研究的进度和质量。另外,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只解决了部分问题,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比如怎样进行实验习题的教学创新?怎样在实验教学中发挥科学探究的功能?怎样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我们的研究成果等。

参考文献:

[1]冯守华.化学的黄金时代[J].谭持恒,译.化学通报,1998(7).

[2]刘怀乐.中学化学实验与教学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孙志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

[4]陈加柱.基于“知与不知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案例[J].化学教学,2011(11):21-23.

[5]姚湘仁.布点教学法的运作特征及教学有效性分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5):1-5.

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生;化学实验;创新思维;培养

现今的化学实验教学,有许多方面是事先统一规定的,如实验内容、实验仪器、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等,甚至连实验报告作业本也是统一印制的.学生只为做实验而实验,他们边看课本边做实验,只为了得到课文预先所描述的实验现象,或者教师演示一步,学生做一步,实验完毕,把课本里所描述的实验现象填入事先设计好的实验报告.这样的实验教学基本上是模仿式的,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实验过程中学生思维容量少,实验效果差,这样的实验教学方法与“培养素质、提高能力、勇于创新”的教学思想是相违背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尝试了对化学实验教学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

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做实验前无预习,实验操作不规范,甚至不注意实验安全,这是化学实验不良习惯的主要表现.我在大多数化学演示实验中让学生上台演示,要求学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以及规范的动作操作进行实验.要求学生上台演示实验要面带微笑,从容镇静,有条不紊地完成实验.同时,向其他学生说明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实验之后,再让其他学生与台上演示的学生共同检查实验结果,作一简单小结.刚开始试验时,学生神情紧张,各方面协调能力差.这时候,教师要抓住时机,进行心理指导,对学生实验时的一些小失误,尽力加以肯定,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再辅导学生纠正错误,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经过反复实验和锻炼,学生上台演示的心理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应变能力得到了培养,克服了实验的心理障碍,由怕做实验,转变为热爱化学实验,对实验的热情大大加强,情绪得以稳定,为习惯的养成提供了保证.其次,还要对学生提出药品用量的要求,定量实验应按取规定的量,定性实验应以达到实验目的即可,尽可能节约用量,例如,把一条pH广泛试纸分成几小片,多次用于进行检测溶液的pH值.另外,还要使学生掌握常见安全器械的使用,如灭火器、防毒面罩、化学药箱等,使学生既懂得安全知识,又会使用安全器具,形成良好的安全操作的习惯.

二、树立开放性的思想,扩大化学实验的时空

化学实验是学生真正动脑动手的过程,学生实验所处的环境对学生的实验效果和思维都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发现,当前的实验教学只需按既定程序完成就行,无灵活的时间、空间,这是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传统形式所进行的是班级化学实验课时,五、六十人挤在一个化学实验室,学生之间的干扰很大,有的学生只是应付完成了事,甚至有的无预习,边看书边实验,这种情况下,学生基本上是被动的.我对传统的组织形式作了改进,先让学生自行分组,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教师视分组情况,把能力较差的同学也作了适当的安排.通过自行分组,很自然地使同一层次的学生成为一组,这样的分层分组法,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分组后,让学生在一个时间段(如一星期内)自选时间(实验前先知会实验教师),让学生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准备时间充分,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创造的时间,从而更好地发挥了每一实验的功能.

三、改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激活学生的创造力

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演示实验很难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尤其对变化快的实验,更难观察出其变化的过程,如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中,白色沉淀的出现只是一瞬间,只由教师演示绝大多数学生是难以观察到这一非常细微的变化.而把这一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后,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在实验过程中,又发现个别学生的实验中看不到白色沉淀的出现,实验后让学生们共同分析原因.通过分析,使学生们更清楚Fe(OH)2的性质和完成实验的关键———尽可能除去NaOH溶液和FeCl2溶液里的空气,也使学生对实验设计的要求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达到实验效果,应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营造一个良好的实验设计环境,这是实验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四、重视实验设计,培养创新能力

对实验设计的教学与其他创造性问题的解决一样,关键是方法的引导和思维的启发,方法的灵活运用是能力强的具体表现.如装置的设计实验,可指导学生先理解实验目的,然后再根据实验目的找出重要的几个装置,且把这几个装置排列好,再根据实验要求,把其余装置插入其中.例如,连接一套实验室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时,先找出发生、收集和吸收三个装置,再把除去(HCI)和干燥装置插入其中.在实验步骤的设计时,指导学生把若干步骤划分为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三大块,然后再把每一块的步骤按照要求排列好.如实验前的步骤通常包括有:仪器连接,检查气密性,验纯等,加热使反应发生往往是实验的主要步骤,实验后的步骤往往是实验后期的处理,如CO还原Fe2O3时,最后继续通CO,直至被还原出的铁冷却和继续把多余的CO燃烧等.在实验设计教学时,使学生明确找关键.形成象建筑上的框架思维,学会寻找问题的突破点,这是实验设计的关键.通过上述实验教学的改革,有效地克服了那种普遍存在的既不认真又不积极思考,结果热热闹闹兴趣很高而又一尤所获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改变了学生的实验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严谨求实的科学素质,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史俊.感悟化学教学中的艺术[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年06期

[2]张红霞.农村初中化学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4年29期

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正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应当重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用探究型实验把学生的参与探究能力提高上来,开展主动式的实验设计,使学生的化学课外实验得到拓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有效提高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水平。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原则

1.探究性原则。

高中化学实验应以学生思维能力为起点,通过学生自我感知、自我实验,来认识化学课程中的概念与规律。新课程教材中的实验部分比旧教材更加注重开放性与探究性,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形式与操作程度上,教师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思考斟酌。

2.简明性原则

高中化学实验应当秉承操作方便简单的原则,用最简便的方式显示出实验最终需要的表达结果。如果操作过于复杂,或者仪器过多,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收到的学习效果亦甚微茫。

3.直观性原则

实验操作方便,结论得出直接,是高中化学实验取得成功的主要标志。实验现象应当与药品节约相互参照,尽量做到明显直观。如果简明原则与直观原则发生冲突,要以直观原则为主。

4.成功性原则

实验验证要考虑到学生的切身感受,使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到实验现象,验证化学性质,最终得到准确而科学的结论,所以一个成功的实验,结果准确是十分必要的。

5.环保原则

因为化学学科一般都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容易形成污染,所以进行实验设计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到安全问题,避免发生污染事故特别是人身安全事故。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

对于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教材加以研究,我们可以认识到,现在实验教学内容中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的不足有:各项实验总体成功率低,很多人为因素与客观因素都会造成实验结果不理想;安全性不强,实验中一般都存在不安全因素,主要是对实验室造成的可能环境污染;直观效果差,现象表现不明显,实验强调的重点不够突出;实验现象与实验目标不能很好协调,对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发生阻碍;操作过程太复杂,实验仪器、实验装置、药品用量管理混乱;趣味性欠缺,无法让学生兴趣集中到实验上来。基于这些不足,在课堂上进行实验创新时应当考虑到以下几种方法:

(一)借鉴方法:借鉴此前已经取得成功实验案例中的方法与经验,甚至可以利用其他学科内的先进方法技术对化学实验加以改进。

(二)组合方法:将所有实验方案先进行分解,形成若干个互相独立的部分,再加以重新组合,形成全新的实验系统。

(三)添加方法:在一个固定的实验里面加入新的实验环节,以达到改进实验、完善效果的目标。

(四)减少方法;在一个固定的实验里面减少某个实验环节,以达到演示重点突出的目标。

三、高中化学实验教育的过程创新

(一)实验开头应当富于趣味性。兴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的直接诱因与强劲动力。在兴趣动力促进下,高中生的热情会被调动起来。因此在实验课堂的最初几分钟,可以不必急于讲解课本里面的内容,而是用教师演示的方法介绍本节课所要了解学习的化学实验内容。比如在介绍三价铁离子的化学性质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先给其表演有关的小实验,先把萝卜浸泡在硫氰化钾溶液中一段时间,把萝卜取出来,再用蘸上三氯化铁的小刀砍到上面,这时候会看到萝卜“出血”了,流出红色的液体。通过这种极富趣味的实验现象,学生就可以很熟悉三价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二)实验过程应当富于探究性。现在高中化学教材里面的实验很多都属于验证性质,学生对于实验最终结果只能被动接受,这对于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是不利的。如果将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可能效果会更理想。探究型实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实验时,学生以化学家的思维方式进行相关过程进展,即以教师所提供的知识背景来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再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方面会使学生可以建构属于个人的知识体系,达到化学观念的整体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实验中得到掌握知识的技巧、解决问题的手段,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新意识。比如在探究铁与化合物氧化性及还原性时,便可以采取视频播放铁在自然界中如何被发现,如何在生产与生活中防范钢铁腐蚀的形式,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探究的问题可以有:是什么原因导致铁生锈,在铁的化合物里面,哪些有氧化性,哪些有还原性,哪些兼具氧化性与还原性。

(三)实验设计应当以创新意识培养为目标。实验设计是手脑并用的过程,给学生充分思考与设计实验的时间和环境,既能够培养其发散性思维,也会让学生创新能力水平得到提升。笔者在组织学生开展化学内容的实验设计时,便首先引导学生对有关的化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自己探究出实验需要哪种仪器、药品,实验的装置是什么样,装置能否进行改进,实验的原理又是什么等。这些有层次有针对性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实验设计顺利完成。比如探究制备Fe(OH)2时,便可以让学生以创新意识为指导,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最终形成三种不同的实验办法。

高中化学实验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是其他学科内容所难以取代的,可是若想化学实验达到更加理想化的效果,就必须积极改进实验方法,让教学内容更具有引导学生参与和探究的意识。这是因为参与探究能够使学生更大胆地进行假设、猜想、表达独立见解,养成创新能力,同时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实验能力与严谨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吴俊明.议当前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J].化学教学,2004(04)

[2]周青,刘建青,杨辉祥.我国目前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述评[J].化学教育,2009(01)

[3]王小明,王国繁.化学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范文第6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 教学创新 研究

对于化学教学而言,最大限度上发挥实验的作用,使化学实验教学更切合对于教学改革的潮流、素质教育的适应和创新教育的需求,都需要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和创新。只有在教学中实践,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改进和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才会使化学实验充满乐趣和动力,在化学教学中永远保持独特的魅力。

1注重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新课标下的实验教学对化学课程教育阶段的要求做出了新的规定,让学生初步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是目的,经过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在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上受到熏陶,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全面发展。在科学方面,它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新的课程和理念,对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关注,让其亲自体验实验经过,实验不管成功与否,体悟探究过程培养探究意识才是目的。传统的教学实验,是以技能的方式来传授,学生处于被动参与状态,不存在独立实验的要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仅仅是把实验作为知识灌输的附庸和点缀,不重视它的探究功能,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积极性会造成严重影响。就上述而言,要按新课程的设计理念,在实验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此时不存在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学生主动选择和获得新知识,教师在这里只起到指导、组织和协助的作用,学生的自主性可以真正的体现。如NaOH溶于水要放热的实验,学生要用手摸才能感知,这就局限了学生的观察。可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改进,演示时试管里的水要先煮沸,在移离火焰,水就不沸腾了,把两小块NaOH固体加入其中,水又沸腾了。小的改进,使得学生们观察到明显的现象,让其认识到了创新的奇妙和必要,对他们的创新意识起到增强作用。探究活动的展开,不仅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完全体现,而且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科学的思想得到训练,在探索过程中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优化改进实验装置和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对于传统实验来说,其实验装置在选择仪器上是根据实验的原理来进行的,而且还很正规化,操作要求是利于培养和规范化,原则要遵循科学、安全、直观和可操作等,这也是在不断改进下才形成的。可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装置,会有很多问题出现,如过于复杂、演示现象不明显和造成环境污染等,所以就要对原来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或者对其从新设计,这样从根本上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拿教材上最难的实验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性质来说,要想让学生能更加清楚明白和掌握,可对该实验插入演示部分,如收集一瓶二氧化碳,用矿泉水瓶,将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该瓶中,盖好盖子,摇动该瓶,此时可看到瓶子变瘪了,伴随的还要响声出现,很明显的现象,想让瓶子还原,可用针筒吸取稀盐酸,将盐酸注射进矿泉水瓶里,伴着响声,矿泉水瓶又回到原形,这样就化难为简了。通过例子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先引导分析,另外,对实验装置也可以启发学生参与改进。对实验进行改进,对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有激发作用,学生的智慧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被启迪,而他们的创新思维也活化了。教师对实验演示方面的创新,有利于学生对有关化学知识掌握,更充分发挥了示范作用、主导作用,培养了不对课本迷信,敢用科学方法去创新,激活创新意识,以达到最终实现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目的。

3增设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化学教材实验内容上还安排很多的家庭小实验和实验作业。家庭小实验就是学生课外实验的另一种形式,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方法为目的,这些实验有很强的趣味,跟实际的情况紧密结合,很容易得到实验用品。在书上给学生布置家庭实验作业,主要是为了鼓励学生独自在家里完成实验,如对软硬水知识学习以后,可以对其布置作业,软化用久的旧毛巾;学了乳化和溶解之后,在家用清洁灵体会乳化功能;学了盐和酸的性质之后,可在家体会苏打和小苏打及醋反应,体会和酸的反应快慢效率等。家庭实验作业,注重的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学会独自思考实验步骤、用品和操作方法等技能。家庭小实验不属于课堂教学,同课堂实验比较,家庭小实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在此期间实验用品简便易得和容易自制,这给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增加了机会,更利于培养他们在各方面的实验能力。

4注重微型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创新动力

近些年来不管国外还是国内的化学界对微型化学实验都很关注,它是化学实验新方法和新技术,在绿色化学思想下,运用新思想如预防化学污染、改革常规实验而发展起来的,用的是微型仪器,表现在化学试剂运用少,对于器皿上存在的附着量就减少了,从而达到准确、明显、安全、方便和防止环境污染等目的,化学实验方法的变革就是它。曾有人说过:“对微型实验要大力推行,使全国的化学教学都有单人的实验作业,以加强化学的素质教育作用。”微型化学实验,试剂少,经济又环保,能解决实验仪器和药品短缺的问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能得到培养,使学生能自觉养成节约和环保的意识,从而新课标的精神就落实了。微型实验和仪器对很多学生而言本身就是新事物,而这些实验仪器很多都是生活中废弃品,学生可以亲手制作,化学仪器的自制可以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如废弃的胶囊板可做点滴板;果冻壳用来代替小烧杯;用青霉素瓶制作微型酒精灯和用矿泉水瓶做洗瓶等。通过自制实验仪器为他们进行创新实验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学生在实验中深深的体会到化学的奇妙,更加体会到对学习的乐趣。微型化学实验也有它的不足,如对基本操作的规范性不重视,实验中有关的安全因素很少考虑等。因此,微型实验优越性虽多,但也不是所有实验都可代替的。在实际教学中,要考虑实验的内容、目的、现象和定量要求等,并对其进行选择,把常规实验和微型实验结合起来,对其取长补短,这样教学效果会达到更好。

5结束语

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可从多方面进行分析,俗话说的好“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化学实验教学的每个环节和步骤无处不存在着可燃之火,只有勇于做创新的人,才能用“教”的创新火种引燃“学”的创新火焰,会在创新教育中,起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所不能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冯剑岚,李晓微.关于化学教学创新的建议[J].化学教育,2006.

[2]陈玉山,郑小敏.微型化学实验初探[J].化学教学参考,2008.

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 探究性实验 新课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实践告诉我们,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客观性原则;严谨认真的原则;尊重学生,灵活引导的原则。

以前初中化学实验中大部分为演示实验,约占实验总数的90%以上。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的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明确讲清有关的知识点,将实验方案和步骤及注意事项明确地教给学生,再进行演示实验,然后把实验现象、结果与所讲授的新知识作对应比较,最后由教师或学生作概括总结。观察实验和做实验主要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是为了进一步掌握已学的知识,书写实验报告时进行的概括、小结等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整理、归纳,以便构成相关知识的网络体系,使之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一般只是被动地接受、巩固和检验知识,实验起的仅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检验知识的作用。而条件差的一些学校,化学教师甚至采取讲实验背实验的方法完成实验教学,学生的考试成绩却不一定差。评价学校及化学教师的标准也主要是考试分数,所以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次要地位,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力也未得到锻炼和培养。

以前的实验教学忽视了实验在情感领域和能力、方法领域的培养。实际上化学实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践能力,训练科学方法等方面具有课堂讲授等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在当今如火如荼的课改中,我们该如何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如何改变过去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如何使化学实验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一、引导学生多动脑筋,勤于思考,重视实验探究过程

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这种实验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与之对应的学习是始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归结于问题,学生通过搜集、查阅大量的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进行观察试验......最后经过自己的努力将问题解决。可见,探究式实验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自主地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案来解决它,激励他们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或发现新的规律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的转变,对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二、以生为本,全面发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课改侧重让学生用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对每一个阶段学生的发展应达到的目标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学生的体验、体会、感受、经历。也就是说,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实验的“主人”,而不是教师指挥下的“机器人”。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在教学中应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教师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四、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社会生活,贴近生活实际

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范文第8篇

教师应树立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要爱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展示创新潜能方面都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创设趣味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意力是人人皆知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以往有学生反映,学习化学很困难,对教材内容不理解、记不住,在完成作业时常常由于不注意或没有留心而出错。而创设趣味实验,教学效果较理想。例如在讲授酒精性质时,将一块棉手帕放在盛有3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展开手帕,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奇妙的实验表演引起一片哗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产生了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进入了最佳状态,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1.设置悬疑式导语,激发学生求知、探索、创新的欲望。在教学中利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实例,设计问题导入新课,例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利用点燃湿棉布和干棉布及魔棒点火实验,给学生设置问题:“湿棉布为什么不燃烧,而干棉布为什么能燃烧?魔棒为什么能将酒精灯点燃?”从而使学生主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思维得以深入发展。

2.设计情境化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演示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巧妙地利用化学实验,深入浅出地进行分析、讨论和钻研,引导学生探索奇妙的化学世界,使学生感到化学不是抽象的、枯燥的,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的。例如,在学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时,可以提问:“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药品才能较为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样的物质具备怎样的性质?”“如果选择其他药品能否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如果能请给予解释,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这些问题使学生思维得以拓展,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3.多角度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积极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变化“这一节内容时,课本上通过对火柴梗被折断、水的三态变化、石蜡熔化成液态蜡油及食糖在水中溶解现象的观察,给出结论: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通过对火柴梗燃烧、镁条燃烧两个现象的观察,给出结论: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在总结两种变化之间的关系时,给出了这样笼统的结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是相互联系的,二者常常同时发生。那么这两种变化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提出这一问题后,我鼓励学生对这些现象进行观察,要动脑筋,认真分析,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物理变化的这几个现象中,除了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外,其共同点是变化过程中都是物质的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相比之下,在化学变化的这两个现象中,都生成了新的物质,同时物质原来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再以火药爆炸这一化学变化为例,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区别是:一个有新物质生成,一个没有新的物质生成;两者的联系是: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者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通过讨论和分析使学生明白教材结论的局限性。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四、改进实验仪器,在实验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们在使用每一种化学实验仪器时,往往能够很好地牢记每一种仪器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操作时应避免什么样的危险发生,却很少有人进一步想到如何让这种危险或不利因素尽可能减少为零。科学的实验方法就应该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各种仪器的不利之处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实验创新的课题。以酒精灯为例,传统的酒精灯在使用时不得不遵守一些特殊的规定。究其原因,主要是它密封性不好,易洒出酒精引发火灾。其次是扁平的外形,虽然重心较低稳定性较好,但受热辐射面积大,促进了酒精的气化,致使燃烧和吹灭时不安全。鉴于此,有人设计了一种“安全酒精灯”,将其瓶口用单孔橡胶塞塞住,灯芯置于一玻璃管中,插在橡胶塞中,玻璃管长度插到接近酒精灯瓶底。这一改进解决了密封性问题。同时可装满酒精,可相互点燃,可用嘴吹灭,甚至可倒置燃烧而不用担心泼洒出酒精。化学实验设计要求设计者具有灵活运用所学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有严肃认真、敢于创新的精神和善于创新的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范文第9篇

生物化学实验课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作风的重要教学环节.具有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生物化学实验可对学生进行生物化学基本技能的培训,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今后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因此,如何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更好的掌握实验课中的各项生物化学实验技能,是目前实验课教学中尚需解决的问题。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实验课课程程组成员根据历年担任实验课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以及所开设生命科学的两个本科专业的特点,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作了一些改革。

1改革实验内容,增强综合性和设计性

生物化学实验课是随着生物化学理论发展起来的学科,独立的课程内容,对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行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受到教学模式及经费不足等等因素的限制,教学内容一直未有大的改动,主要是利用分光光度测定技术和显色观察等方法进行组织样品中生物活性分子的含量测定,以及利用离心、沉淀等方法制备和分析生物样品中的活性分子。这些内容在80年代的教学科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本满足了当时本科教学的需要。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方向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大部分实验内容已经过时,与理论教学脱节现象也比较严重。同时以往的实验多是验证性的实验和教师演示性实验,激发不起同学们的学习和操作兴趣,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更达不到素质教学的目的。因此,本学期针对这一弊病作出大胆改革尝试,并得到良好效果。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比如:加入综合性实验动物DNA的提取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在实验过程中提供多种动物肝脏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植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的凝胶电泳,在实验过程中提供多种植物材料并对植物进行干旱和冷冻胁迫,增加综合性实验凝胶过滤分离血红蛋白。在实验课前让学生熟悉理论知识,上课前让学生设计实验过程,比如: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的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酶的知识来使用强碱变性,强酸变性,加热变性等方法在一定催化反应时间后使酶变性失活。

2注重学科进展,加强与科研的联系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各学科的交汇点,尤其是近数十年来,成为生命学科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门学科。其理论与技术己渗透到与之相关的生命学科的各领域,而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为探索生命科学服务。所以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实验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和生物技术中心的老师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介绍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发展和将科研进展在实验中介绍。并将结合我院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科研课题相关所有用到的实验内容及时引入的生物化学内容上,比如:增加综合性实验植物抗性相关酶测定(SOD、POD、CAT),植物DNA的提取及其分离测定,质粒的DNA的提取与鉴定。这些实验是目前科研前沿部分也是我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相关科研课题所要基础,开设这些实验能及时让学生了解科研动态,巩固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尽早的步入科研行列,对提高生命科学两个本科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素质的非常必要的。

3革新实验教学手段,应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实验课教学

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反映这门课程难懂,抽象,给授课老师带来很大难度。多媒体技术借助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传递信息,为解决授课抽象难懂问题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它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抽象内容的形象理解,从而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以前,教师上实验课仅用黑板板书,操作也仅做一此简单的小范,生物化学挂图也很有限,这极大的影响了实验的教学效果。学生听不懂实验,学生在实验中不知如何下手,对有此简单的仪器都不会正确使用与操作。学生做完实验后印象不深,收获不大,更不能把实验课和理论课紧密联系起来。我们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在实验课堂上,让学生在动手做实验前,先看一段实验操作步骤的录像,然后在实验过程中视具体情况给予纠正,这样可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另外,实验过程中合理利用时间,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知识。比如在植物过氧化物同工酶PAGE实验中,需要反复进行离心和电泳,空闲等待时间很多。我们利用离心和电泳等待的时间放一此生物化学实验操作教学光盘让学生观看。光盘内容根据教学内容讲述学生正在做的实验的原理,他们正在做的步骤有什么作用,有哪此注意事项。这样学生每做一步都会明白他们在做什么,使之所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加强了实践操作能力,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减轻。

4完善实验课的考核方法

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研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生命线。高中化学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演示实验,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总结了一些有效方式、方法,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 现有实验的改进

高中化学有很多实验虽然在教材中已经进行了全方位展示,但还是有一定的改进空间。现举例如下:

(1)原电池的演示实验

金属锌和铜作电极,用导线连接后直接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如此进行试验,效果很不好,并且电流表中的电流也很微弱。

为了增强电流,可做如下改进:用两个烧杯分别盛电解液,锌棒放于盛有硫酸锌的烧杯中,铜棒放于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两个烧杯用盐桥连接,其余不变。改进后电流增强了,而且原电池装置工作时具有了较高的能量转换率;同时也可以看出:在化学实验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不直接接触也能发生反应。

(2)关于氨气的性质教学中设计的喷泉实验

事先集满一圆底烧瓶的氨气,瓶口塞上双孔塞,一孔插入一个长玻璃管,另一孔插入一个胶头滴管(事先吸入水),将圆底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长玻璃管的一端插入烧杯中(烧杯中事先加入水和酚酞);操作时,挤压胶头滴管中的水使之进入烧瓶中,并同时打开止水夹,即可形成红色喷泉。

改进如下:此装置中胶头滴管略去,其他不动。操作时,用手或热毛巾捂热烧瓶底部同时打开止水夹,也可形成喷泉。此设计与原教材原理相同,均是采用减小烧瓶内气体压强的方法形成压强差,进而形成喷泉,但却可以省去一部分仪器设备,简化了实验操作。

(3)焰色反应实验

该反应用铂金丝做实验,效果固然理想,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是铂金丝价格昂贵,许多中学不具备条件;二是由于所蘸取的金属盐溶液有限,灼烧时,火焰呈现的时间较短,并且火焰也小,演示时后排学生难以观察清楚。

改进如下:在三脚架上放一个干燥洁净的蒸发皿,加入10 mL无水乙醇,点燃乙醇,用药匙取少量金属盐粉末撒入火焰中,立即可看到金属离子的特征焰色。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燃烧的乙醇,焰色可持续到乙醇燃烧完毕。此法优点是:仪器简单,材料经济,而且操作简便。乙醇在蒸发皿中燃烧,火焰很旺,加入金属盐后,产生的焰色光强,玻璃棒的搅拌使金属盐与火焰充分接触,延长了观察时间,焰色反应更明显。

(4)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验证如下反应:

2Na+O2 === Na2O2,2Na2O2+2H2O === 4NaOH+O2

按教材的方法去做,第一个反应生成的过氧化钠较少,而且贴在玻璃管上,很难转移到小试管中;第二个实验也就没法做了。

改进如下:将玻璃管改为直滴管,将金属钠放在直滴管的粗口处加热(若滴管太细,可将滴管用细条纸包好,再用试管夹夹住),生成过氧化钠后,待滴管冷却,将它插入水中,用余烬的木条在滴管的尖嘴处检验氧气。用此法做实验,现象明显,安全且效果好。

2. 探究性实验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化学教学中除了对现有实验进行改进外,还可以进行一些探究性实验。

例如,在“氯气与乙炔反应的探究实验”中,乙炔能使溴水褪色,有的学生提出:乙炔和氯气发生什么样的反应呢?为了更好的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设计如下实验:用两个针筒分别抽取一定量的乙炔和氯气,针头用胶管连接分别深入到水下,慢慢推动两针管,当两气体在水面下相遇时,立即发生爆炸,有明亮的火球和大量的浓黑烟絮上升,反应原理为:

C2H2+Cl2 === 2HCl+2C+Q

再如,在讲述“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实验时,有的学提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能迅速反应吗?为了形象地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设计如下实验:用一小团脱脂棉包上少量过氧化钠粉末,迅速投到事先准备好的瓶底铺满一层细砂的二氧化碳集气瓶中,再迅速盖好玻璃片,在投入的同时即可看到棉花迅速燃烧起来。这种设计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安全环保,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3. 自制实验

在化学教学中,除对现有实验进行改进和探究外,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制实验。

例如,在“氯气的制取及性质试验”中,可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来制取实验,但在集气瓶中放置一张干燥的红纸(目的是放大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结果干燥的红纸褪色。由此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①为什么红纸会褪色?②得到的氯气是否纯净?③里面会有哪些杂质?④如何得到纯净的氯气?引导学生自制实验加以验证:氯气里可能有水和氯化氢等杂质,可以采用增加洗气装置的办法来除去这两种杂质,以得到纯净的氯气。

再如,涉及NH3的物理性质时提到其极易溶于水,所以在吸收时要注意防倒吸,而氯气的尾气吸收却不用考虑防倒吸。这个“极易溶”的概念是什么意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引导学生自制如下实验:分别收集一试管的 NH3 和 Cl2 ,然后分别倒插入水和浓NaOH溶液中,比较溶液上升的速率。让学生操作,进行实验,并记录结果。可以看出:装有NH3试管的溶液上升的速率要比Cl2 快得多,但都上升到相当高度。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极易溶”主要是指溶的多,而在考虑是否需加防倒吸装置要考虑其溶解速率。

由教学效果可以看出,指导学生自制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创新。首先,通过自制化学实验,可优化教材实验。现行新教材中采用的某些简易装置,表面看来设计的很好,但就其可行性方面仍有不少值得推敲之处,只有完善、优化它们,才能更加适合高中的化学教学。其次,通过自制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学校条件,适当开发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实验,以化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亲手做实验和进一步探索、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次,通过自制化学实验,可以有效解决化学问题。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化学问题,有的是来自认知层面的,有的是已有实验完成后产生的新问题,有的是来自生活实践等,这些问题的出现,足以引起我们的注意。由此,应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入手去解决,从而获取新知识。最后,通过自制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上一篇:眼科疾病范文 下一篇:眼科治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