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建筑案例范文

时间:2023-11-29 17:16:02

工业化建筑案例

工业化建筑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设计;现状;要点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实行工业化设计和管理后的建筑工程,无论在建筑构架、建设理念方面,还是在运输供给和建筑施工方面,由于现代社会对建筑的质量、建设效率、建设环保节能的追求更高,建筑工业化成为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建筑工业化设计要点分析

(一)建筑模数的利用

建筑模数是指在建筑设计中,统一选定的协调建筑尺度的增值单位。它是建筑物、建筑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相关设备尺寸相互协调的基础,所以每项建筑工程的启动,都必须进行相应模数的分析。目前世界上统一采用的基本模数数值用M表示,也就是1M=1000mm,在它的基础上又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其中扩大模数的基数是3M、6M、12M等,我国一般采用3M为标准建筑模数,可以满足使用的要求,又能减少构配件规格类型。建筑部件的构造都应该按照模数进行设计,这样就有利于生产企业生产出工程所需规格的生产预制构建。

(二)建筑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就是设计人员对施工建筑的表达。安全性是建筑工程首先需要保证的,在工业化建筑施工前就要对建筑结构体系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核算。常见的房屋建筑结构有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结构等,每种结构各有自己的特点,其中砖木结构是以砖墙、砖柱和木屋为主要承载结构的建筑,一般在农村和庙宇用的比较多;砖混结构适宜砖块、钢筋混凝土和屋顶承重构件为主要承重结构的建筑,目前的住宅建设中最为常见;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都是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的结构形式。但是这些传统的建筑类型,并不是我国现阶段发展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模式,建筑工业化设计需要的建筑结构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分别是全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全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和全预制装配式板柱结构体系等。这些结构形式全采用工厂化的制作,产品质量有保证;外墙装饰面和外墙板同时预先制定减少了现场的装饰工作量,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进度;此外减少现场的作业量降低了粉尘和污染比较环保。

(三)建筑图纸的绘制

建筑图纸的绘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步设计阶段,它是在工程开始前针对工程的建设目的、施工方案、平面和结构要求等绘制的参考图纸;第二阶段是施工中为了修改和完善初步的施工设计,对出现的一些变动的再设计。建筑工业化的图纸绘制是根据建筑构建的类型、规格、质量材料等,将其中建造量最大、使用面积广、共性多、通用性强的建筑配件和零部件、设备装置经过综合研究编制而成的标准设计图。建筑工业化对建筑工程的效率、环保、成本和技术都有很高的要求,建筑图纸的准确绘制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建筑工业化的各项要求,将工程的各项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减少问题出现的几率,保证工程的质量。

(四)建筑材料的购置

建筑材料是整个项目工程进行的基础,它与建筑结构共同搭建起整个工程的框架,所以对材料进行科学合理地购置非常重要。现代建筑工程对材料的要求是高强度、轻质量和多功能,而这些材料正是新型建筑材的特点,所以加强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制开发,着重推广高性能、低能耗以及可再生的建筑材料是建筑工业化的要求,更是现代建筑工程的发展趋势。

(五)构造节点的安排

每一项工程的开展都会产生一些交接口,这些交接点就是问题经常出现的地方,所以在交接点材料的使用上必须慎重,既要保持其经济适用性更要保证其安全性。一般而言,在工业化的建筑工程中,各构造节点的施工设计是整个建筑工程的重中之重,因为作为工程的薄弱环节,任何节点出现问题可能导致整个工程项目宣告失败。而构造节点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组件之间的连接点、预制构件和设备管线的组合、建筑构件与预制品的组合等方面。对这些构造节点的设计要从整个工程的大结构下进行,能不设置这些节点就最好少设置,而节点的材料之间的类型和特点也要相适应,在使用这些节点材料的同时,更要注重对这些材料的研发。

二、工业化进程中BIM关键技术分析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和建筑工业化建造工艺都是面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然而在实际建设中两者被割裂开。设计环节参与人员更加关注建筑信息模型,建造和业主方人员更加关注建筑工业化。美国总承包商协会在2010年的一次调查中发现,只有18%的建造商认为BIM在预制化中起到关键作用。这种割裂的状态需要通过一些系统的研究才能够改善,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对面向建筑工业化发展的BIM标准、BIM构件资源、BIM设计软件和BIM协同平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一)BIM构件

BIM构件技术在新型工业化发展中至关重要。建筑、结构、机电的构件厂商需要将自己的产品规格、可定制化生产能力及其批量化的产品信息以BIM构件的方式,提供到公共资源平台中,设计、采购人员可依据自身的需要,自由选择合适的构件产品,以实践工业化和产业化思想的精髓。

为了实现工业化设计方式,构件需要支持建筑工程的设计、绘图、制作及安装等多功能需求,BIM构件必须包含以下几个特性:一是尺寸参数化。构件的外形尺寸可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调整,各种参数间具有自动匹配的特性;二是尺寸模数化。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相关的产品规范,设置一定的模式,通过模数组合实现尺寸的多样化;三是属性参数化。将关键属性与可变参数关联,实现参数变化的联动;四是包含制造和安装信息,将标准化制造和安装所需的材料、配件、人工信息设置到构件中,实现精确的算量和估价。

(二)BIM软件

在建筑工业化项目中应用BIM,软件是技术落实的关键。目前,全球有上百种BIM软件,包含设计、分析、模拟、算量、可视化、审查、数据管理等专业软件。其中,只有少数能够支持建筑工业化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款软件:

AutoCAD Architecture(简称ACA)是欧美常用的设计软件,由于其操作的简易性和灵活性,AutoCAD平台受到设计师的欢迎。ACA基于2D/3D相结合的技术,采用标准化、构件化工作模式,设计功能强大,便于多人员、多专业协同设计,是面向建筑工业化的设计软件。

Revit是国内最主流的BIM三维建模和多专业模型综合软件,多专业模型综合能力强,与AutoCAD数据有较好的集成性,在设计深化阶段的模型综合和信息集成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TEKLA精于钢结构的深化设计,与制造装配结合度高,可以实现数控加工代码的生成,通过IFC格式与其他软件交换数据。

ALLPLAN擅长混凝土深化设计,可进行配筋模拟、墙板预制的拆分和加工,可以实现数控加工代码的生成,通过IFC格式与其他软件交换数据。

(三)BIM协同

建筑工业化是采用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式开展建设项目的实施,每个项目涉及的产品、专业技术门类繁多,每个项目所承载的信息量巨大,没有合适的信息交换手段,势必无法发挥工业化的优势。结合BIM模型的信息承载能力,以可视化的BIM模型为信息交换方式,实现设计、采购、建造、施工各环节协同作业,是BIM的最大价值所在。

与先进制造业采用PDM/PLM进行产品数据管理和供应链协同类似,BIM可以帮助建筑项目的所有参与方、供应商协同工作,真正实现工业化、全供应链协作的建造方式。由于BIM协同技术对项目的组织方式、项目参与人员专业技能有非常特殊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建筑工业化还没有见到真正的协同工作的案例。不过随着技术和人才的发展,基于信息化协同的工业化建造方式必然会成为行业的主流。

由于环境资源、建筑质量和品质、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的影响,我国已进入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化革命中,信息化对建筑工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建筑业走向建筑全产业链信息集成的技术路线,以BIM为核心的建筑信息化技术为建筑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快捷、高效的发展通道。因此,在当前我国建筑工业化与建筑信息模型相互隔离发展的状况下,应当以BIM技术为支撑,推进我国建筑工业化由传统工业化迈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工业化,同时,以建筑工业化为载体,尽早实现BIM在建筑及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制造、施工、运维全过程的集成化应用。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形势非常好,无论是国家相关部门还是地方政府,都对建筑工业化给予了重视,一批大型建筑企业开始从转型升级中寻求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而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诱因大部分来自于市场和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

参考文献:

[1]张丛.基于开放建筑体系的建筑工业化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

[2]李传坤.制约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D].聊城大学,2014.

工业化建筑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字:工业遗产;文化创意产业园;鲁尔工业区;S0HO艺术区;798艺术区

中图分类号:TU 984.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Case study o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arks which transform form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WANG Wei-hai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strategic restructuring of the economy of China,the traditional industry was gradually replaced by the emerging industry which rely on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most of the old industrial parks and buildings are faced with the dilemma of renewal and demolition.Many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and monumental industrial heritage are rapidly disappearing from the city.At the same time,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re booming in the whole world,and get the attention of national strategic level .In this context,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ark which transform from the urban industrial heritage have mushroomed throughout the county. Combining with specific case studies ,this paper are trying to summarize the advantages and experiences of creative industry park which transform from industrial heritage.

Key words:industrial heritage,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ark,Ruhr area,SOHO art district,798 creative industry park

引言

当前,产业集群化发展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世界上的文化创意产业常常集聚于城市或城市周边已衰退的工业遗产中,这一现象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为什么许多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于工业遗址中?为什么在已经萧条的工业园内发展创意产业会使园区重新走向繁荣?园区内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如何相得益彰呢?带着上述问题,本文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了查阅和调研,试图总结工业遗产园区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过渡的因素,为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关概念的解读

1.1工业遗产

工业遗产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下塔吉尔》中对工业遗产定义反映了国际社会关于工业遗产的基本概念:“凡为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以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均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能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换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住所、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由此可以看到工业遗产无论在时间方面、范围方面还是内容方面,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1.2文化创意产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目前,不同的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在概念上有不同的阐释。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公众提供独特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

案例及经验总结

2.1德国鲁尔工业区

地处德国西部的鲁尔工业区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面积800平方公里,也是世界传统工业集聚地之一。在历史上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曾经为德国提供了大量的煤炭和钢铁资源,被誉为是德国的动力工厂。20世纪70年代以来,鲁尔区与世界其它老工业区一样面临着结构性危机。随着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衰退,煤矿和钢铁厂相继停产关闭,出现失业率急速上升,大量工业区闲置,环境污染、人口大量流失、社会形象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使鲁区在德国经济中心的地位下降。

2.1.1 鲁尔工业园改造历程

20世纪60年代末,德国政府提出“再工业化”发展策略,策略主要是为了保持原有的经济结构所制订的,其结果是实施效果并不好,不但没有抑制经济衰退,而且还产生了诸多的社会问题。

工业化建筑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业化住宅;发达国家;发展

工业化住宅主要是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生产方式,来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又被称作现代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或PC结构。工业化住宅显著的优点是:施工进度快,可在短期内交付使用,劳动力减少,交叉作业方便有序,每道工序都可以像设备安装那样检查精度,保证质量,施工现场噪音小,散装物料减少,废物及废水排放很少,有利于环境保护,施工成本降低,这些优势正是解决区域环境污染、改善人居环境所需要的。

工业化住宅的发展是伴随着世界性的现代化建筑运动而同步发展的,不同国家地区有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住宅的需求经历了一个“注重数量数量与质量并重质量第一个性化、多样化、高环境质量”的发展阶段[1],许多发达国家的住宅工业化生产达到了高潮。

1 美国

美国的工业化住宅起步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是作为车房的一个分支业务而存在的,为选择迁移/移动生活方式的人们提供一个住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随着二战的结束,由于住宅紧张,部分人便将其转变为一种永久性的住宅形式,并努力提高这种住宅的质量,但从全国范围来讲,这种住宅的质量水平参差不平。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美国开始立法规定工业化住宅的建筑安全相关法规,颁布了《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标准》(HUD CODE),该标准是唯一的国家建设标准,对设计、施工、强度和持久性、耐火、通风、抗风、节能和质量进行了规范,同时还对所有工业化住宅的采暖、制冷、空调、热能、电能、管道系统也进行了规范,从此,工业化住宅有了法律可以遵循,同时向标准化方向迈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装配式建筑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兼并和垂直整合加剧,大型工业化住宅公司收购了很多零售公司和金融服务公司,同时,各地的金融巨头也进入装配式建筑市场。随着美国政府对HUD标准的修订,对工业化住宅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了工业化住宅的安装标准和安装企业的责任,使得装配式建筑业在美国稳步健康地发展。

美国工业化住宅的优势体现在如下方面:(1)成本有效性:工业化住宅每平方英尺的建造价格具有区域差异性,平均来讲要比传统式现场建房的成本低10%~35%[2]。(2)建筑质量:工业化住宅的建设是全过程全方位监控的;天气不会影响建设进度;所有技术员、工人以及装配工以团队的形式合作并受专业指导和监督;库存管理好,物料不会被偷窃,也不会因天气引起损失;所有建筑材料、内部装修以及电器等都是批量购买的,可节省成本;临时建设的情况也会大大削减或者消除;此外,一般都会有专业的第三方监理来持续监察房屋建造的各个方面。(3)便民设施:工业化住宅内部装修设计方案和外墙材质多样化,许多传统的设计风格也可以体现,并且通过技术改造,阳蓬、露台、车库等都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量身定制。(4)安全性:根据出售的地理位置,专门设计住宅的抗风安全性和能源效率;所有的工业化住宅在烟雾探测、逃生、墙体可燃性、热水器、厨房构造等方面必须严格符合HUD标准;此外,在飓风多发区,所安装的工业化住宅的抗风性也有具体要求。

2 英国

目前,在英国和爱尔兰的新建住宅中30%以上为预制住宅,在苏格兰接近70%为预制住宅,而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预制住宅的市场份额还不到1%。英国的建筑业正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应用预制式建筑。它的范围从简单的预制工地活动房到运输至现场置入建筑结构中的容积单元。模块化或模块设计是预制业的钥匙。框架建设是将预制元素纳入建设过程的一个途径,尤其木制框架还继续用于英国的建筑业。预制像是一个趋势概念,它使建筑业重塑为制造业变得可能,它还代表着一种积极的方式,证明完善建筑业所必需确定的重大变动。在英国,预制业经常被大型建筑企业垄断,这些大型建筑企业对于采用预制和标准化技术提高生产力及走向精准建筑有着极大的兴趣。一般来讲,预制建筑主要集中在较大的城市环境中,因为在那里现场时间的经济性是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英国建筑业创新运动工作组,旨在寻求能测定建筑项目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绩效指标,后来确定的指标包括:可用的能源用途、所含的能源、运输能源、废物、水和每公顷物种指标。这些绩效指标可用来评估项目后期进行的预制案例研究。估测预制业带来的环境效益类型取决于所选择的具体体系。预制业存在的潜力具有较好的环境绩效,例如,在欧盟资金资助的一个具体项目有着如下的预期潜在效益:建造典型住宅所消耗的水减少50%、建筑期间使用的机制砖料减少50%、能耗至少减少到50%等等[2]。技术相关的其他重点因素还有建筑过程中的废物减量化,因为装配式建筑的组件是在工厂内完成的,这类建筑应该更可控,能够降低当地环境污染的风险。一些预制组件的建造商,通过编制物料采购、循环利用、污染控制、废物最小化等方面的标准,积极主动地考虑其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3 澳大利亚

与欧美相比,澳大利亚采用装配式建筑比较慢,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预制部件和预制模块化建筑。澳大利亚对于装配式建筑的需求主要源于其经济性,与传统住宅建设相比,可以节省至少百分之五的成本,同时建设速度也更快;简约化,尤其是采用预制混凝土,使得住宅的建设更迅速更廉价,同时能够提供更好的质量。在时间、成本和质量方面,装配式建筑证明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在澳大利亚,非常重视前期规划,因为如果前期规划做的好,那么在真正进入建筑场地后,严格按前期规划执行,那么一切都会变得相当不错,在实际建设场址所用的时间会更少,成本更节约,即使成本没有节省,但至少保证了质量会好很多。

目前,澳大利亚的装配式建筑主要应用在住宅领域,在昆士兰州以及公寓的设计中,装配式住宅的采用越来越广泛。而随着预制技术的成熟以及预制的普及,在工业领域,装配式建筑同样有着潜在的发展空间。在省会城市,虽然人们不大接受用预制方式建造独立住宅,但是,在公寓和公共住宅、医院、以及其他工业建筑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创新,装配式建筑在澳大利亚的应用仍旧具有巨大的潜力。

4 日本

日本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也经历了准备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三个阶段。二战后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日本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准备阶段。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是日本住宅产业化的高速增长阶段。日本政府出台了系列法律和产业政策,例如《住宅建设规划法》、《公营住宅法》等等,对促进工业化住宅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政府从财政上提供政府补贴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革新,同时向采用先进技术、标准化生产作业的企业提供优惠贷款政策并减免相关税金,这些政策与经济手段有力地推动了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之后,日本预制住宅组件的生产都采用了新材料和新技术,工业标准化组件在住宅产业中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据统计,九十年代,日本预制住宅的建设比例已经超过了住宅建设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日本的住宅产业在满足日本民众居住需求的同时,也完成了自身规模化和结构调整,进入了成熟阶段。

日本预制房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规模定制住宅”,在规模生产组装单元时,客户可以通过自我选择实现其喜欢的特殊房屋功能组合。供应商会给客户提供清单,在清单上具体列出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房屋、技术和组件选择。这些组件选择分成三类:结构型、内部和外部。因为所有组件都是标准化的,因此对于每个购房者来讲他们对组件的组合都是特别的。制造商还提供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实现定制设计。一旦满足了客户的需求,设计就最终定稿,然后制造商和客户签约。

日本预制住宅产业的驱动不是完全取决于建造业、绝对效率及质量追加成本的降低。在过去的几年,日本建筑师利用预制原理创造出优美的功能性建筑和优秀作品。另外,由于日本在汽车制造业的历史,日本能够将数控技术和材料技术应用于建筑业。复合材料和技术也从其它行业转移到建筑业中。建筑业开始将工厂机械化、结构化、建筑系统一体化,而这种一体化趋势一直在继续。[3]

从日本在预制住宅产业的发展可以看出,完善的工艺过程实现了日本在建筑业的进步。值得注意的是法律的灵活性、对工艺的持续重视和对作品的自豪感,使得日本将其独特的文化延续到预制业中,不仅提高了建筑工艺,还建造出了有质量的建筑。

5 结语

从各国装配式住宅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它们的发展是基于住宅供应不足的背景,初始为解决人居问题,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转向集约化、标准化、一体化,根本目的是发挥预制产业的优势,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以人为本,保护环境,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建筑师正在尝试将装配式作为提供设计合理的、批量生产现代房屋的一种手段。因为设计的简约化,在建筑行业,现代建筑能够给人这样的感觉,就是现代建筑的简约化与成本节约环境保护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更适合装配式建筑。看起来,住宅建筑市场正在接近这样一个时刻,即文化、经济和技术条件使得住宅产业发生了变革。住宅消费者想住更绿色住宅的需求在日益增加,这与日益增强的全球变暖、能源成本上升、以及消费者担心各种规范性的建设实践所带来的负面健康影响的意识相耦合,同时这也是消费者需求本质变化的一个驱动力。可见,绿色住宅是未来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一种趋势。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应用还不太广泛,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大力发展现代建筑产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鼓励和支持一定预制装配率和相关技术标准要求的现代建筑产业项目开发建设,并在确定项目规划条件时给予积极支持,在项目土地出让公告中予以明确。对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优先采用装配式建筑模式进行建设;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要采用标准化装配式建筑模式进行建设。以地铁、市政工程等标准化建设为目标,大力推进标准化预制装配式技术和产品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推广应用,建设一批标准化装配式地下管廊、过街天桥,在道路建设中推广应用标准化装配式检查井等装配式建筑技术,真正意义上实现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活。

参考文献:

[1] 梁厚双.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优势[J].砖瓦世界,2011,(9):21-23.

[2] Manufactured Housing Institute,Quickfacts:Trends a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manufactured housing industry,2011,P1-5.

[3] Paul Waskett,Current practice and potential uses of prefabrication,11/2001,P8-19.

[4] Ryan E. Smith,History of prefabrication:a cultural survey,05/2009,P6-9.

作者简介:

工业化建筑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案例分析教学法 分层目标 珠三角地区

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呈现具体的案例,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具有较强的探究性、综合性和实用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案例教学成为高中地理课堂越来越重要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故将案例教学运用于区域地理的教学中无疑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按照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的快慢程度,将教学目标划分为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而知识又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每类知识可以拆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六个认知层次。下面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为例展开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类表

记忆:区位条件

理解:工业化的概念和工业化的进程;城市化的概念和城市化的进程;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应用: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找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分析:分析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评价:不同阶段主导产业及工业特点;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创造:提出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措施;总结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分析方法

二、教学过程分层

依据分层教学目标原理,选择事实案例,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探究性的教学过程设计。本节内容以珠三角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为例,由浅至深按梯度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

探究一:珠三角的区域位置和区位条件

阅读教材找出珠三角的区域位置和区位条件。

探究二: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材料一、1990~2005年珠三角地区工业总产值(亿元)与城市化率(%)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迅速,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利用香港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机会,以优越的区位条件吸引了大量的外商前来投资,发展“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订做、补偿贸易)的产业。当时主要的工业部门有: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这一时期伴随工业化的发展,城镇发展迅速,当时工业产值1亿元以上县达17个。

材料三、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进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珠三角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本地区拥有全省85%的高等院校和90%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九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年平均增长32%,总产值2664亿元,占全省93%,占全国1/3,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珠三角有23家。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和石油化工三大产业比重上升,共占52.9%,三大传统产业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比重下降到17.3%。至2000年,珠江三角洲GDP占全省比重上升到69.6%。

问题设置:阅读材料一、二、三,梳理珠三角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产业结构、主导产业、城镇发展、区位因素具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宏观视角了解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从微观上分析不同阶段的产业结构、主导产业、城镇发展、区位因素的异同。

探究三: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问题及策略

材料四、1984年10月,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珠江冰箱厂在顺德成立,当时靠镇政府9万元试制经费起家,由于乡镇企业的灵活体制和创业者的锐意进取,产销量快速上升,十几年的发展就成为一个现代股份制企业和令国际同行瞩目的家电巨头。从9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工业发展迅速,海尔、小天鹅等电器集团迅速发展,行业竞争加剧,家电市场日趋饱和,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相比,制造业基础薄弱,科技力量不强,加上行政管理混乱,各地乡镇企业的亏损面不断上升,产值下降。

问题设置:珠三角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对于不同的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呈现直观案例,便于学生了解珠三角工业与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相应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深层次上利于学生理解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普遍问题及解决对策。

依据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和分层教学目标原理,教师将学习任务划分为多个小的学习目标,通过案例将多个教学单元组成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学习目标与教师的教学单元环环相扣,由浅至深,逐步深入。案例教学,突破传统的地理教学,教师不H传授学生“知识”,更能够传授学生“学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方法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避免了枯燥无味的教学过程,希望教师能够更多的探索这种教学方式,不断实践、改进,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洛林.W.安德森等著,蒋小平,张琴美,罗晶晶译.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罗剑平.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下刊,2009,01:95-96.

工业化建筑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工厂;去工业化;景观研究;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F2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传统工业化是以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的迅速增长,但是对环境质量的破坏问题不容忽视。现代工厂企业要向实现快速的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往的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的做法已经不再适用。在这种情况下, 现代工厂“去工业化”景观研究设计理论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兼顾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模式, 是现代工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标志着现代工厂景观研究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2、 现代工厂“去工业化”景观研究理论

2.1 “去工业化”景观的内涵

去工业化本是指制造业就业比重持续下滑,而将去工业化应用到现代工厂的景观研究设计方面,我们需要对“去工业化”重新定义。目前在学术界对于去工业化景观研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根据工业化的概念,我们推出去工业化在景观研究方向的理论为“对生态进程没有破坏的前提下,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一种景观设计理论”。去工业化景观理论中,每一个生产过程都相互关联,通过物料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等将每一个过程串联在一起,全面考虑生产、生态和人的需求,建设现代工厂景观生态系统。

2.2 现代工厂“去工业化”景观规划设计

现代工厂正在经历工厂转型,所谓工厂转型,即是由传统工业的工厂向现代工厂转型的一种过程,其基本特征是转变或者扩增。现代工厂转型的主要原因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新的生产项目、原有技术纵深发展以及发展模式的改变等。转型工厂的景观设计会因工厂的走向不同而有区别,现代工厂的规划和设计在考虑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兼顾环境保护,无论是进行新厂规划或者旧厂改造都应充分考虑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及“去工业化”景观研究,这样既可以实现现代工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协调整体景观斑块的布局。

2.3 某热电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本文结合某热电厂的实际案例对现代工厂“去工业化”景观设计理念进行分析,某热电厂进行厂区规划分为厂前区规划和成产作业区规划两个部分,厂区规划借鉴了“去工业化”景观设计规划的先进理念,紧紧围绕简洁、凝聚、生长的设计主题,营造现代工厂“去工业化”的花园式工厂,并借鉴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打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更是一个三季有花四级常绿的公园式绿化工厂。

运用“去工业化”景观设计理念对热电厂进行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时要突出其电厂特性,运用“电流”的抽象形状和“叶片”形状作为整体构图元素,再配合“四季”的规划空间布局,展现现代化、简洁的办公气息。

3、现代工厂特质与“去工业化”景观生态规划

现代工厂因其生产工艺、防火、防爆、采光、通风、生活、居住与环境等要求,从而形成由生活、生产、办公等一系列空间组成的特有的工业空间景观。

3.1 现代工厂的功能区域构成及其景观生态规划

工厂按照其功能性质不同,将区域分为:办公管理区域、生产要素区域、后勤保障区域、职工生活区域以及弹性用地等。

(1)办公管理区域:办公管理是工厂与外界进行沟通联系的地方,对工厂的每一个部门进行指挥调控,是展现工厂形象的重要空间,也是整个工厂的行政枢纽。现代工厂的转型和发展会因工厂规模和体制不同而其办公管理区域会有所差异,是重要的功能区域。

(2)生产要素区域:生产要素决定工厂的发展方向,是工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较高的使用率和较大的占地比例。主要包括:生产车间、辅助车间、运输设施以及各类管线等。

(3)后勤保障区域:后勤保障区域主要用于存储原材料、产品和设备等。分为露天、半露天以及室内三种。

(4)职工生活区域:职工生活区域提供生活需求用地给职工,用以餐饮、娱乐、消费、出行和教育等。职工生活区域也是影响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5)弹性用地:为了不局限工厂的长远发展,也为了避免出现工厂发展在时间与空间上出现矛盾,因此预留一定比例的弹性用地。

以上所述皆为现代工厂进行景观规划设计的五大要素,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之间有相互联系和影响。现代工厂“去工业化”景观生态规划就是要统筹以上五个要素,合理规划工厂厂区各区域的规模和功能、交通选择和布局、生产安全和清洁卫生等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形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经济高效以及布局科学合理的现代化工厂景观。

3.2现代工厂“去工业化”景观规划的能动作用

现代工厂从事工业生产对与生态系统有巨大的影响,而且往往是不可逆的。现代工厂“去工业化”景观设计规划是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以科学合理利用资源为目的,在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的同时,也实现了生产、生活、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3 制约现代工厂“去工业化”景观规划的因素

(1)生产和资源节约

现代工厂也不能摆脱其提高经济效益的特质,还是把生产及其经济效益摆在第一位。现代工厂要向实现“去工业化”景观规划的愿景,首先要控制生产的源头及过程,一方面要遵循生产要求;另一方面要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并且实现节约、低效、高能,景观规划。

(2)场地和环境友好

现代工厂进行生产活动的过程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避免的破坏,比如不良耕地、垃圾排放场、回填场以及工厂自身代谢所产生的三废等。

(3)建筑分布密集

工厂里建筑物、构筑物、设施、以及道路的布局不合理,建筑密集且硬覆盖率较高,那么景观规划设计的空间就相对较小。

(4)管线密布

生产工艺需求导致工厂场地内管线密布,纵横交错,深浅不一,给现代工厂“去工业化”景观设计规划带来了麻烦。

(5)工厂的特殊建筑和服务对象较为单一

工厂里会因为生产要求从而设置一些特殊建筑物,会对工厂整体景观视觉效果有所影响。

某热电厂运用“去工业化”景观设计理念进行厂区规划也避免不了以上这几个影响因素,将整体空间布局体现“一轴,两线,四片区”,建筑设计运用院落的传统元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有机的把建筑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空间感。厂房立面设计也紧紧把握住去工业化设计理念,整体上大气稳重,在视觉上有一定的冲击力,符合电厂的特质。

4、现代工厂“去工业化”景观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现代工厂“去工业化”景观规划设计理念是景观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尚处于研究初期阶段。为了进一步深化其发展和明确其未来发展方向,今后的“去工业化”景观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突破。

第一,应该突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现代工厂进行景观规划应该从生产的全部过程全面考虑节约资源和建设环境友好型工厂。第二,引入“去工业化”景观风险评价并对环境进行战略性质的调控。第三,我们在设计时也考虑生态节能环保的理念,如雨水回收,太阳能灯,中水利用等措施。最后,处理好各大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不能过分追求形式而忽略其本质功能,并着重有关植物的景观规划,体现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理念,同时增加了观叶、观花、观果的不同效果。

5、结语

现代工厂“去工业化”景观研究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融入经济社会高效低能的理念。但是由于“去工业化”景观研究尚处于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初期阶段,因此研究“去工业化”景观对于现代工厂的景观规划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创造一个融合自然、人文特性,体现集团文化的现代化、花园式厂区。

参考文献

[1] 黄志新,张建平. 试论景观生态学原理与城市景观生态建设[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2] 彭峰. 城市后工业景观设计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3] 章超. 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2009

[4] 李树纯.浅谈纺织厂区规划中的绿化建设[J]. 林业科技情报, 2007,(02)

工业化建筑案例范文第6篇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工业化;设计;探究

正文

工业化住宅是指住宅建设由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将住宅分解为构件和部品,取大工业化生产方式,最后现场组装在一起的住宅建筑。工业化住宅以科学技术为指导,采用先进、适用的装备,在住宅标准的基础上研制建筑部品和配件,带动了相关企业和服务部门的发展,是住宅发展走向专业化和社会化的道路。

1.我国保障性住房工业化的发展

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改善民牛,我国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大政方针已经明确,“十二五”计划里提出要在五年内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这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传统的住宅建造方式工期长、效率低、品质不易保证,难以实现保障性住宅的快速的大规模的生产。运用工业化建造方式建造保障性住房已经达成了行业共识,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为我国的住宅工业化建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也是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早在建国初期,我国就开始了保障性住房工业化建造的探索,施行住房福利制度,住房是由国家统一建造分配,属于保障性住房的范畴。对与当时的公共住房的工业化发展过程文章前面己有介绍,下面就对其当时失败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一是引进苏联工业化住宅建造方式,教条性的学习,没有考虑我国居民的具体生活情况和需求;二是当时的国家政策强调“先牛产,后牛活”,住房设计标准低,建筑构件的种类少,标准制定低,没有考虑牛活质量;二是受当时“极左”思想影响,工业化住宅无法进行更深入的技术性的设计研究,阻碍了多样化的发展,个别案例引用了中国元素也被批判乃至夭折。由于以上原因我国的保障房工业化没有得到合理的发展,随着改革 放的到来,商品化住房的出现,公共住宅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保障性住房的工业化建造也随之消失。

在国内政策的支持下,国内建筑行业,如万科、远大、宇辉、富通等地产业集团,都已经开始了对保障性住房工业化的研究和实践,并形成了各自的产业化示范基地,但是在本质上都可以视为某种工业化体系,缺乏行业共性和通用性,距全社会大生产体系的建立还有很大距离,这有待于政府推动,制定相关标准体系加以鼓励和引导。

2.住宅工业化设计在保障性住房中的应用

我国自确定大力推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方针后,在保障房建设中的应用工业化技术开始得到重视和应用,下面对其在我国保障房工业化建设建造工程实践进行介绍

2.1沈阳地铁丽水新城项目

该项目由沈阳地铁房地产公司、远大住工开发建设的保障性住房项目。项目位于沈阳市浑南新区,占地面积约20公顷,建筑面积29.1万平方米。本项目着眼于大量建造保障性住房的契机,采用工业化的建造方式,以其高质快速的进行住宅建设。住宅建筑的主体结构体系采用装配整体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内装部分采用装配整体式,建造装修一体化协调设计施工,以求在保障房工业化现在集成技术上有新的突破。

2.2深圳龙华龙悦居三期保障性住房项目

深圳龙华的龙悦居保障房工业化示范项目是目前深圳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保障房项目,作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由万科地产、金地地产、富通地产联合开发建设,房地产企业行使和承担建设单位的权利和责任,建设完成后将项目整体交付给业主单位。该项目是万科集团首次竞得深圳保障房项目,采用工业化建造方式。

2.3北京市公安局公租房项目

该项目设计方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在项目的开始就确定了以住宅工业化为主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在外墙保温免维护体系、外窗精装工艺、外墙防水、楼梯预制、节能减耗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试图创建公共租赁全新的住宅技术体系。

3.当前保障房工业化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保障性住房开始了大规模的集中建设期,采用工业化建造方式,将传统半手工半机械的建造方式过渡为大工厂化的建造方式已经刻不容缓。我国现在处于保障房工业化的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空间有待于发展和完善,下面就当今情况提出一些有待改进的方面及相关建议:

3.1严格的完善的相关标准政策

我国政府以及相关的开发部门应该在观念上重视保障性住房工业化的部品化、标准化,仅仅是认识到时不够的,应该制定严格的完善的相关标准政策,并确实的保证建设部门执行。没有标准化的政策,大批量的计划生产就很难实现。由政府引导,通过国内的保障性住房工业化的试点项目,分析得出适合我国的国情的工业化技术体系,通过贯彻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3.2注重协调住宅的模数协调标准

做好建筑构配件的标准化、模数化工作,落实工业化的设计标准,注重住宅的模数协调标准,实现建筑构件的工厂化、标准化、通用化。尽快确立保障性住房的重点构配件的认证、采购、供应体系,做好了基础工作,才能促进各个企业做好工程项目建设。建立了自己的住宅工业化模数标准,力图向国际标准靠拢,实现部件通用化。以期我国住宅工业化更好的像世界靠拢,有更广大的发展空间。

3.3推广示范工程

从我国建筑行业展面来看,现今的保障房工业化的工程建设大都有各个产业集团独自发展自己的工业化研究和实践,并建成独立的产业化示范基地,实质上是独立的工厂化生产,还远没有达到社会化大牛产和通用性体系健全的成熟工业化体系。应由政府推动将其优秀项目作为示范工程,以积累实践经验、进行推广使用。

3.4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在住宅设计过程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工业化住宅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等优势,应该加以重视和深化发展。同时应避免为了工业化而工业化,注重住宅的多样化发展,引入弹性化可变设计,为保障性住房的后续发展提供可变空间,从设计的角度来延长住宅寿命。

结束语

为改善我国中低收入者的居住环境,我国政府提出了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在住房建设过程中,依托工业化方式进行建造能够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和建造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加快资金流转。保障性住房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小面积住宅户型,其在资金调配,资源管理,建设执行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利于系列化设计、标准化部品设计应用和工业化建造的实施,可作为住宅工业化建造的先行探索。由于受到生产力、经济条件、政府政策等因素的限制,我国的住宅工业化并未得到有序的发展,,为推进我国住宅工业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参考文献

[1]刘东卫.“保障性住房工业化设计与建造”主题沙龙[J1.《城市建筑》,2012(05)

[2]王韬.保障性住房关键词〔J).住区,2012 (01): 8-12

[3]纪颖波.新加坡工业化住宅发展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Jj.改革与战略,2011 (07)

工业化建筑案例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业厂房;环境污染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8-0061-02

绿色建筑的思想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它是为了缓解建筑对环境和能源的压力。由于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一些附加问题也随之而来,环境污染、能源消耗、资源浪费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健康的主要因素。怎样采取有效措施来治理其带来的危害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绿色建筑发展的方向

在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能减排,合理利用资源及保护环境理念原来越深。应加大建立节能省地型建筑,强调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了人们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话题。

2.绿色工业建筑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2.1发展绿色工业建筑对我国更为迫切

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处于后工业时代,工业只占有一小部分。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并且在以后的数十年中,工业发展仍旧是我国主要的产业。在我国工业化阶段,工业行业多,技术和工艺各企业水平也不一样,高能耗、高污染还会在一定时间内存在。这几年人人闻之色变的“雾霾”、“PM2.5”,工业生产的过量排放正是造成这一现象的罪魁。在北京APEC会议期间,北京周边大小工业企业均停止生产,空气指标顿时大好,从而又衍生出一个新名词“APEC蓝”。可见,发展绿色工业建筑已经刻不容缓。

2.2发展绿色工业建筑是强国之路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中,高能耗、高污染、高费水的问题还是严重的,这使得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在世界上的总能源消耗也是比较突出的,它阻碍了我国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引入绿色建筑理念,在设计中寻求改变,体现出绿色与环保,这对于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具有重大的战略恿义。

3.我国工业建筑现状

3.1能耗高

据统计,我国工业企业的能源耗量占全国能源耗量的70%,而工业建筑能耗占行业总能耗的35%~50%。工业建筑的跨度和层高都远远高于民用建筑,为满足工艺生产所需的采光、通风要求也远远大于民用建筑窗地比。而工艺设备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更是加大了空调设备的能耗。

3.2设计粗放

很多时候,建筑师在工业厂房设计中仅仅扮演着配合者的角色。国内很多工业企业,为了追求短平快,短期内的投资回报率,对工艺设备以外的一切都是能省则省的态度,建筑师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所能做的也仅仅是让这些“壳子”不违反国家强规。而当企业需要产能升级时,它们的唯一命运就是被拆除。

4.绿色工业建筑的特点

首先,作为建筑的存在,它不能丑陋。在满足工艺流程的前提下,无论是厂区的整体规划还是厂区内的某一个单体,都应该体现出为其量身打造的创意构思和建筑美学。其次,作为工业建筑,建筑物不但要实用、坚固耐久,还要具有改建、扩大和通用的可能性。另外,作为绿色工业建筑,要充分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包括声音污染、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4.1科学总体规划

绿色工业建筑要先进的科学方式来进行节能减排。它还需要在整体布局上、工业流程上、规划选址上、工业生产中人流和物流等多方面来设计,从而达到高效的目的。在建筑寿命周期内,既能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又可为生产人员提供安全健康高效的工作环境,既要为当前产能提供适度的工作空间,更要为后续产能升级考虑其可行性。这就要求建筑师在工业设计中充分发挥作用,和主体专业协调配合,而不是被动迎合。

4.2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合理选择建筑材料。比如在有集中热源的车间内使用隔热材料,在有噪声污染的厂房内使用个隔声材料,在有大量粉尘产生的车间里使用有吸附性能的材料。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在适当部位利用风能、太阳能。

4.3工业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简单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为满足工业产能升级而扩建改造。而另一种理解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当它作为工业建筑已经彻底不能满足需要而停止使用时,通过简单的改造,以新的面貌、新的功能重新投入使用。国内最著名的案例非北京798莫属。从2002年开始,一些艺术家进入几近废弃的798工厂,新鲜的艺术行为与老旧的厂房在碰撞中使这地区迅速升华,成为北京的新符号,并且以一种更富有亲和力的姿态融入到了人们生活中。

5.结语

工业化建筑案例范文第8篇

洛杉矶的建筑,好多人感觉只有现代和当代,没有类似Art Nouveau(新艺术运动)或者the Arts and Crafts(工艺美术运动)的作品,更没有维多利亚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建筑,其实是错的,洛杉矶开埠二百年,基本哪个时期的都有,并且有极为突出的典型建筑。比如代表工业化早期的现代结构、古典装饰结合的布莱德雷大楼,在全世界同期的建筑中都是极为精彩的一个。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建筑,居然是在一部科学幻想电影里面。1982年,英国导演利德里。司各特(Ridley Scott)的《银翼杀手》(Blade Runner)中的黑色未来派风格,背景就是布莱德雷大楼。侦探萨巴斯蒂安的住宅、走廊、屋顶都是这个建筑,那种工业化和装饰主义混杂,加上希腊音乐作曲家雅纳吉斯的电子合成器音乐,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后来仔细看看,发觉早在1974年波兰斯基的电影《唐人街》中就用了这个建筑做背景,这个建筑因为其独特的设计,在几十部电影、电视剧中出现,已经成为具有科幻色彩的工业化时期的象征了。

布莱德雷大楼在洛杉矶老市中心,在第三街和南百老汇道交界的十字路口上,很容易找到,但是因为这个建筑物外表并不显目,因此好多在洛杉矶住了一辈子的人都完全不知道它。

布莱德雷大楼的名称来自开发商刘易斯・布莱德雷(Lewis Bradbury),他是银矿老板,亿万富翁,到晚年的时候,投资建设一座办公大楼。那是1892年,他在市中心买了这块地,就在市中心那个小山丘“崩克山”(the Bunker Hill)对面。他首先找了当地建筑师索姆纳・杭特(Sunmer Hunt)设计这个建筑,但是对杭特提出的方案不喜欢,因而找到了杭特公司的绘图员乔治-维曼(George Wyman)做设计,维曼怕杭特知道,就用他自己已经去世了的哥哥的名义接下项目,把设计做出来了。因为是用去世的人的名义做的,因此,洛杉矶当时流传“鬼魂设计的大楼”,给这个建筑物带来神秘色彩。

维曼本人是一个很有幻想色彩的建筑设计师,他曾经出版过关于乌托邦时代的著作,在1887年出版的这本书里面,他在构想2000~g的洛杉矶建筑会是什么形式的,社会是怎么样的。他在书里面特别提到建筑特点:室内大厅充满了阳光,这阳光是从几十米高的玻璃穹顶上撒下来的,墙面和天花板的表明处理使得阳光柔和,整个室内都明亮而舒适。他的这些描述,都具体的体现在布莱德雷大楼的设计上。

这个建筑的外表之所以不那么引人注目,是因为采用的是当时比较流行的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也就是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是19世纪欧美流行的风格,好多西方城市市中心大楼都用这种风格,做设计的人称之为“商业浪漫主义”,所以,布莱德雷大楼很容易和旁边的大楼融为一体,毫不张扬。但是,一旦走近大楼,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整个天顶部分都是铸铁构件的穹顶,玻璃天花使得阳光从上至下,室内非常明亮。墙面用的陶瓷马赛克镶嵌,柔化了阳光,但是不吸收阳光,这样室内光线非常柔和,却依然明亮。

这个建筑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内部走廊都朝玻璃穹顶下的中庭,长方形、五层楼的建筑走廊、楼梯都是用铸铁构件做的,而电梯也是暴露在外部的,高度突出了机械精美。铸铁栏杆、走道都有精美的花纹,而全部钢铁构件,包括楼梯、走廊、栏杆、电梯,都是黑色的,和暖棕色的室内陶瓷马赛克墙面、地砖对比,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我虽然看过不少工业革命以来的铸铁建筑物、温室型建筑物,但是能够给我这样感觉的作品却不多,布莱德雷建筑可以说是19世纪把工业美学和装饰美学融合得最精彩的一个,堪称典范。

整个建筑是长方形的,中庭宽敞,阳光充沛,而五层楼面对中庭的走廊上,都用悬挂型的植物妆点,很有科幻感。这个建筑物太精彩了,1977年被列入美国历史建筑杰作。

这个建筑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办公楼,好多企业在这里办公,2001―2003年这里是洛杉矶的A+D艺术博物馆,现在是洛杉矶警察局和其他的一些政府部门的办公地点,因为政府使用了这个建筑,所以建筑成为公共性的,平日都开放给民众参观。

因为有了这个重要的设计特征,又在通俗文化、电影、小说中多次出现,布莱德雷大楼就成为洛杉矶的一个旅游热点,因建筑而形成旅游的案例不少,而布莱德雷建筑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个典范。

工业化建筑案例范文第9篇

关键词:物流;多层仓储建筑;内部交通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电子商务的异军突起,物流行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运输和快递企业遍地开花。但是国内物流的成本居高不下,物流成本中以运输和仓储业为主。其中运输成本相对来说都能得到较好的控制,本文重点讲仓储业在物流中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早期的仓储建筑以单层建筑为主,同时货物装卸和周转须占用相当大的运作场地。随着现代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家有关集约型发展的战略,单层建筑在成本不断上升已显得不合宜,多层仓储建筑成了不二选择。

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物流产业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大力发展和提升物流产业成为经济工作的当务之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市场发展迅速、潜力巨大,估计年平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25%以上。适用物流企业的需求商将持续增多、服务项目将呈现多样化;物流需求商将逐步减少所使用物流企业的数目,并要求物流企业提供咨询式的高附加值的解决方案;物流需求商将对物流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广东珠三角虎门港西大坦物流基地为背景,介绍现代仓储建筑的发展。

1 项目案例

虎门港西大坦物流基地发展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良好。东莞市制造业实力雄厚,产业体系齐全。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制造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形成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化工等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东莞是中国经济开放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已有来自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东莞投资,东莞工业发达,拥有36个工业行业,200多个工业门类、2000多个大类产品完整的工业体系,其中石化、电子、汽车、机械工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作为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东莞的电子、化工生产能力在国内城市中居第二位,车辆制造规模居第三位,机械制造业的技术、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家用电器业、建材工业也都具有较大规模。东莞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大运量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拥有现代化的通讯体系。同时,东莞是全国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重要的高教、科研基地,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机构。

物流市场发展迅速、潜力巨大,物流基地大多采用二层立体仓储,人员垂直交通以楼梯为主。货物垂直交通以货物电梯为主。叉车等车辆设有专用坡道上下卸货平台,人员通过台阶上下卸货平台及办公区。另根据消防规范设有若干疏散楼梯。建立标准仓储库位,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货物需求。

2 根据使用功能选择相应的建筑形式

21世纪是高度的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需求就有市场。在物流行业发展对仓储容量需求不断扩大的前提下,物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大型仓储建筑。因仓储建筑只需临时堆放,无须加工包装等,仓库建筑结构形式相对比较简便,为仓库建筑的工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建筑业在长期的发展阶段中都是以分散的工匠传承为主。但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发展,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应运而生了规模较大的建筑。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落后于生产需求,不适应当代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能够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工消耗、提高施工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工业化生产模式便开始发展起来。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建筑工业化是指用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代替传统的、分散的手工业生产方式来建造房屋,也就是和其他工业一样用工厂化手段来生产房屋、构配件和建筑制品等定型产品。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而工业化建筑即是指通过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方式建造出来的房屋,是建筑工业化的成果。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发现建筑工业化生产模式和工业化建筑是极具发展潜力、符合市场需求、体现当前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先进的建筑建造模式与建筑类型,值得我们关注与重视,并为其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建筑工业化、智能化和机械化使得多层或高层仓储建筑具备实用价值和成本优势。

3 多层仓储建筑的发展

物流仓储企业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扩大企业经营。企业管理者必须的有限的投入内获得最大限度的产出。建筑工业化使得多层仓储建筑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垂直运输设备的进一步普及,使得货物在仓库内周转更加便利。多层物流仓库的主要使用功能是货物的装卸和短时间的存储,多层仓库可以使不同类型的货物分层、分类堆放,使之利于对仓库的管理。

根据物流园区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货物的种类,存储时间的长短,货车在建筑的集散流量大小等,设计出满足使用功能的结构和外面形式。目前多层物流仓库常用的空间组合形式有走道式、鱼骨式和旋转式,货车的垂直交通通常布置在建筑的二端。随着社会的进步,超大规模的多层物流仓库建设越来越多,将大体量的多层物流仓库细分为小体量的仓库单元进行组合,为仓库使用提供更多的灵活性,也利于防火分区设计的解决。体型组合在满足生产使用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运用建筑构图的一般规律,组织与周围环境相谐调的建筑群。组合空间时,在突出重点,强调中心的同时,建筑体型应简洁,使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变化,使我们的工业建筑更具有艺术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要求也不断发展,对工业建筑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良好的仓储建筑设计,不仅要人性化,还应运用一定艺术手法,同时还应结合一定的新技术,新材料运用一定的新科技,才能设计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仓储建筑。建筑师只有将上述发展趋势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才能创造出于时代相适应的仓储建筑来,让人们在使用仓储建筑进行加工生产的同时享受现代工业厂房的艺术美。

4 合理组织内部交通

物流与城市交通就像主血管和支血管的关系,交通是物流园区规划的首要问题。世界各国在规划建设物流园区时十分重视物流园区的选址,物流园区一般设在交通便利的地区,紧临铁路、公路干线入口、港口码头和机场。物流园区的规模和经营方式决定了园区内交通的设计标准以及对外衔接的方式等。物流园区道路设计要以物流作业流程为基础,以时间和空间为约束条件。以园区产生的物流和人流状况为依据,合理布置线路,保证物流作业的通畅,为客车停车场与货车停车场的设计提供依据。物流园区是各种货物的集散地,同时物流企业大量汇聚,产生大量的人流和车流,导致物流园区内的交通组织较复杂,如果不合理布置物流园区的内部交通设计,将导致秩序混乱、安全性低、效率下降等。因此配合物流园区规划与实施开展交通设计十分必要。交通设计的方法越来越多的利用到物流园区的建设,物流园区的的交通设计包括园区内部交通设计与园区外部衔接的交通设计。通过对物流园区进行交通设计,如:通过辅路将车流引导上路,以免对周边的主要干道造成严重的交通干扰。使物流园区能够提供安全、通畅、环保、便捷、高效率的服务,从而吸引物流企业入驻。

物流园区交通设计是物流园中不可缺少且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定位介于物流园区的整体规划,须将物流园区的设计理念和外部交通的设计结合在一起,构建出物流园区的交通设计雏形,有助于物流园区内仓储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工业化建筑案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建筑产业化;应用案例

1 装配式建筑与BIM概述

1.1 装配式建筑

在生产车间中预制好建筑的部品、构建、原料后,向施工现场运送加以安装,最后采用后浇筑砼或浆锚法相连而产生建筑产品称之为装配式建筑[1]。板材、砌块、盒式、升层升板、骨架板材等五种建筑类型均为装配式建筑。因为该类建筑有很多在车间加工完毕的建筑补品,因此导致原始现浇作业大大低于装配作业。采取建筑、装修相融合的设计,使功能现代化、设计多元化、生产车间化、施工装配化的模式形成,推动建筑行业转变成节省、集成、科技、环保等现代化形式,与绿色建筑的诉求相契合。

1.2 BIM技术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简称为BIM,其是通过数字技术对某一建筑项目的功能、物理信息进行表述,可以将BIM技术在项目各个阶段和参与方式各异的情况下完成录入、修正、输出项目信息等操作,拥有仿真性、可视性、改良性、协调化、可输出图等特征。作为项目信息协同、共享的载体-BIM技术,能够提供给项目从策划概念到维护拆掉整个生命周期决策根据[2]。

2 应用案例

2.1 工程概况

南京万科上坊北面地块6-05栋经济适用房项目是整体型钢筋砼架构加钢支撑结构体系为全预制型的装配,地上和地下分别为45层和1层,有10380m2的建筑面,建筑有45m高,是国内第一栋全预制式高层建筑。装配式预制构件涵盖区间为:使用预制砼框架柱作为竖直的结构主体构件;使用预制砼叠合梁作为梁;用框架结构加钢支撑体系作为抗侧向力剪力构件;预应力砼叠合板预制来作楼板;砼梯板预制完成后在标准层楼梯上使用,砼叠合阳台板预制完安装在阳台上,预制K板后用作阳台上的隔板;使用NALC板;预制好的楼板运用在下沉式或者整个厕所中。

2.2 工程实施难点

整栋楼全部预制的高层建筑项目,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制造、施工,且保持良好的质量。即使用该种装配式技术,应在短期内把设计到施工整个流程的所有工作高质量的实现,这时传送和协调建筑信息的工作十分关键。有以下问题需要攻克:1)在设计环节。进行归纳深化,需要将预制构件彼此间的碰撞检测精细到钢筋层级,在短期内凭借老员工的经验,很难完成二维图纸辨别工作;2)制造构件环节。生产商要吃透一万多张构件图纸,完成计划、制造、供应工作根本不可能实现。3)施工环节对构件进行精准迅捷的定位,高品质安装没有新技术扶持难以实现。以项目的特征为据,工程将BIM模拟研究中心建成,利用该技术达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

2.3 BIM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本工程使用Autodesk Revit系列三维建模平台建立BIM模型,对本项目的建筑、给排水、结构这些三维信息化模型构建时使用了各专业得力的设计员,并在Autodesk协同环境中实现,高效精准。在2D环境中,一张图纸则是独立的“小项目”,应从绘制平面展开,接着绘制剖面、立画,然后根据项目的进程对全部图纸进行修正。而建筑师之所以工作时间长、繁重最大的因素就是需要反复、永不停歇的更改图纸所致,珍贵的精力和时间白白的浪费在了这一工作上[3]。而BIM技术改变了这种工作方式。即把设计搬至仿真建筑中,设计的核心并非图纸而是在模型上,全部图纸均在模型中直接产生,而图纸则沦为设计的附属品。所有视图都有与之相应的数据库,在其中的数据库中完美展现视图的各个角度,建筑师只需以自身所需随时将视图生成即可。从建筑模型中可生成立体、平面、3D、剖面、大样图等视图。

因为在装配中应当精细化预制构件彼此间的撞击检测到钢筋层级,精细化设计员可采用TeklaStructures内部的校核撞击管理器对钢筋进行精细化检查,点开后只需对要校验的模型或构件选定之后,直接对校核这个菜单单击方可。实现撞击检查,像撞击对象的类型、名称、对象ID、构件等全部撞击位置会在管理器对话框中罗列出来,对表中的一个撞击位置选中时,在模型中会用高亮的方式显示出碰撞实体,从而方便修正和检测。

2.4 BIM在构件生产阶段的应用

建筑的设计到生产整个信息传输都可以在BIM模型中完成,生产环节可以提炼和更新设计环节中生成的BIM模型。在制造构件环节使用BIM的明显优势是信息传送的高时效性和精准性,这从很大层面上能够达到制造构件技术的精益。在保证精益建造的理论引导下,将BIM信息化平台运用其中,将其集中化储存优势和技术功能支持的作用充分施展出来,确保实时、精准、有效的呈现整个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信息流,进而使精益生产的目的达成。

2.5 BIM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在吊装施工构件环节。以3D-BIM模型数据库设计完成为前提,采用施工进展信息关联模型对象的方式,将有时间属性的4D模型设计出来。进行Autodesk Navisworks中的API的运用,采取BIM前沿性的管理模式和质量技术办法,能够使传送信息流程中的衰减率下降,确保施工质量更加优良,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得到强化。使用手持便携式电脑,进行施工管理系统研发,可对施工员确定吊装位置给予指导,查询构建参数特性,提示施工质量指数等,达到可追踪整体施工质量数据的目的。

在安装水电管线环节。在综合标准层中,秉承综合性原则,借助BIM的可视化成效,对各种专业管线进行妥当的布置,设立综合性的支吊架,集约化部署各类管线,接下来透过BIM对感官成效进行检验,同设计交流,展开校核核算,妥当设定固定支架、膨胀节等。在地下室,对无压力管道朝向进行改良,避免有压力管道对无压管道的挤压,使用BIM模型对支吊架进行妥当设定,将同其余管线的撞击难题处理好。在管井层,利用BIM设计创建模型,对安装设备的方位进行改良,定位好施工序列,并且在BIM中进行管道支架的设置,对妥当性进行验证,并采用三维建模检验管井维修空间的合理性。

3 结语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使用,能够使工程质量和生产率卓效提升,能够保证构建规整化、户型规范化的装配式建筑出炉,降低了设计失误率,出图率提升,特别是能够紧密连接生产中的上下游公司,信息化推动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切实完成[4]。不过在装配式建筑中还需要化解BIM技术还存在软件太过封闭、软件同我国制图标准有一定分歧、信管智能化程度低下等问题[5],进而能保证建筑产业化得到稳健发展,进而推动建筑产业改变旧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贾晓英.建筑工业化与工业化建筑[J].科技信息,2012,22(8):435.

[2]美国国家建筑信息模型标准项目委员会.美国国家建筑信息模型标准(NBIMS-US)[M]2014.

[3]宫文军,曹杨,巩俊松.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构件系统设计与优化[J].安装,2014(1):55-57.

[4]李新伟,李文,樊则森.北京市装配式公租房实验楼设计中的BIM应用研究[J].建筑技艺,2014(2):94-98.

上一篇:海洋污染案例范文 下一篇:化学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