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规划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24 11:22:29

合理规划设计

合理规划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科学规划 合理掌控

美术有别于其他学科课,常常以精美的教具、精彩的示范、精心的设计吸引人。但是美术课必须是名副其实的“美术课”,都必须立足于本学科专业特征,以美术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为底线,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规划教学设计,灵活地掌控教学过程,切实提高美术课的效率,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美术课如何科学规划教学设计,合理掌控教学过程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科学规划教学设计

科学地规划好教学设计,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我们在设计美术课堂教学时,应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等,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准确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这充分说明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预期达到并可以测度的学习结果及具体规格。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整节课的核心与灵魂。在一节课中,教师准备教什么?希望学生学到什么?这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课堂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如:浙美版第三册《好大的向日葵》,有些老师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向日葵的基本特征。2、感受向日葵有大有小的画面风格3、鼓励小朋友用多种颜色画出五颜六色的画4、通过观察向日葵花盘、叶子的形状特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我觉得该目标过于笼统,不好界定,而目标3的主体对象是教师,目标4更是空洞,课堂上很难达成该目标。因此根据教材的安排和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认识向日葵、欣赏向日葵的美;2、了解向日葵的各个部分,感受向日葵变化多端的花瓣,饱满的形象、以及向日葵丰富的色彩;3、运用夸张拟人的手法来表现半命题画《—――的向日葵》,培养学生有创意的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目标,任务明确,也容易达成。还能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内容合理

老师们在上公开课时,有时为了展示课堂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往往将两课时的内容压缩到一课时中,于是,课堂教学上就出现了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的现象。到了学生做作业的时候,老师们催促声不断:“好了没有”,“快一点,抓紧时间了”、“还没完成的同学先放一下” 更有甚者,学生水粉颜料刚调好,下课的铃声就响起,只好把作业放在课外,课内就不能很好地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给课堂教学留下遗憾。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当考虑学生最需要的什么,时刻提醒自己该环节对于目标的达成和重难点的突破有无帮助,一些可有可无的内容和话语都应尽量避免,尽可能的在有限40分钟内,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

(3)教学形式适度

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的确能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过于花哨的课堂只会令学生忙得不亦乐乎,热闹过后却什么也没有学到。例如有一位老师在上《线条的魅力》一课,开始时,请大家欣赏一段flas,短片内容很新奇,引得学生哈哈大笑,看似把课堂气氛调节得很不错。可短片内容跟本堂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而后的作业展评环节,教师更是别出心裁地运用了花瓶拍卖会的形式。立刻,孩子们情绪高涨。然而,静心细想,这样的形式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到底有没有帮助?课堂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环环紧扣,更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适度地把握教学形式,切忌过度包装。

二、合理掌控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不是单纯地实施教学方案,它是教师在教学实施中的一个再创造过程,是师生思维的相互碰撞与交流的机会。因此,我们在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在学科、学生、教师、师生互动等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关注教学的全过程:抓住学科特征,凸显主体地位,适度留有空白,关注动态生成等。

(一)抓住学科特征

美术,“美”即“审美”,“术”即“技术”。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美术教育必须包涵审美教育和技术能力的培养。而美术审美教育和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只能通过美术的手段来实现。比如课堂上教师的示范,不但加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让他们清楚地了解美术创作的过程和方法,而且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比如:上《椅子设计》,教师课堂上亲自折纸,展示了不同的椅子(如图),这种示范,使学生在通过直观欣赏、观察、思考进而模仿的过程,掌握了椅子基本的制作方法和创造方法,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意思维。

正如上海师范大学胡知凡老师所说的:“美术老师不要忘本,自己的专业是美术,专业素养与专业以外的东西如何把握,这是教师们需要好好考虑的。希望老师把课堂教学落实到实处,认认真真地上课,扎扎实实地上课,还美术学科的本位是十分重要的。”

(二)凸显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总是围绕着教师的表现,教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就算是偶然关注到了学生的行为表现,也都被当作是教师“教”的效应,或者是教师“教”的反馈。而教师更多的也只是关心自己的教案能否顺利完成,根本无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和学生学习的支持者,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学生共同感悟、讨论和实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多多关注学生的需要,将“主人”的地位归还给学生,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平台,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掌握学习的方法。如:就拿一年级的《东南西北》一课来说吧,东南西北是学生们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时候就会折了,那么,我们不妨就请会做了的小朋友上来示范,教师只要从旁提醒一下注意要点即可。这样一来,既让该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其继续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对其他孩子的一种激励,让他们也能主动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去。

(三)适度留有空白

“留白”原指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技巧,即在创作时为了充分地表现主题而留出空白的艺术行为。欣赏者则凭借显露出的“冰山一角”进行想像、联想,去补充那些空白,领悟作品的内涵。“留白”能营造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可以借鉴“留白”手法,把它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

1、示范留白

教师示范是美术教学中最为直观、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完整的示范却很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且又浪费时间。因而,示范时,教师不一定每幅画都画得那么具体、详细,只要抓住关键,抓住要点、难点,选择局部来进行示范,通过教给孩子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法,让学生掌握创作方法的同时,留给学生一点探索的机会和创新的空地。例如在执教的《齐白石笔下的蔬果》一课,我用毛笔蘸藤黄色加一点赭石色,用中锋一笔勾出半个琵琶,再用同样的方法勾出另一半。其他的如勾蒂,侧锋两笔画叶子,浓墨勾筋,画枝,则没有画出,而是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

示范留白使学生既感受到教师精彩的技法演示,又能创新表现,作业异彩纷呈。留白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创造天地,激发创新热情,激活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2、知识留白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学生没有疑问的课并非一节好课,教师可以留下一些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探索思考,带着问号结束新课,从而促使他们课外继续观察和发现,把课堂延伸至课外。如在执教《做做陶艺》一课,在欣赏《唐三彩马》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一个问题:“这匹马造型非常逼真,非常精美,但为什么尾巴这么小,和生活中的马尾不一样呢?”这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中有没有谁知道?”这时一个学生说:“是为了节省材料。”另一位同学说:“马尾巴的毛掉了。”“马尾巴受伤了。”教室里哄笑一片,其实没有谁知道真正的答案。我并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同学们,而是让学生课外先观察家里或商店里卖的唐三彩马,它的尾巴是不是都是很短的,然后查资料或调查,下一次课来一起交流。课中留白,促使学生课外探究,到生活中去观察和思考。

“留白”是美术课堂常用的艺术,它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能给学生创造自由翱翔的空间,并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主动性,从而积极地参与探究、学习和创造,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既要留下教学空白,又要利用好留白,做到实处含虚,虚处探实,激活课堂。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创新思维。

(四)关注动态生成

平时我们的课堂大都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只是教学预案的忠实执行者,不允许学生“旁逸斜出”。若有学生超出了教案预设的答案,教师就会努力“引导”其“回归正轨”。殊不知,教师和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体,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和教材、教案的不断碰撞,往往会闪现出出人意料的火花,灵感和创意随即迸发,从而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

1、及时捕捉生成,演绎课堂精彩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动态的、精彩的生成资源,而这个精彩总是在那一瞬间激发。因此,发现这一瞬间、把握这一瞬间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教学《剪拉花》时,正要示范其制作方法时,突然发现有个学生已经开始在下面动手了。我用眼睛的余光斜视了一下,没有批评该学生不认真听讲,反而还请他上来当小老师。只见他动作娴熟,而且一边做,还一边提醒大家哪些要点是要特别注意的。没料,学生们听得格外认真,个个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生怕一眨眼而错过了学习的机会。生成性资源也许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但它往往是隐蔽的,需要我们老师目光敏锐,并及时地捕捉和利用,从而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

2、机智处理意外,增添鲜活色彩

许多发现、发明很多时候是从意外中获得灵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意外情况,适时更改或增加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兴趣、引发好奇心、引发思考的有效途径。记得在教学《东南西北》的时候,我本意是想让学生学会东南西北的制作方法,并利用画、剪、贴等各种方式对“东西南北”进行夸张的再创造,从而制作出与众不同的美丽的立体造型的“东西南北”(例如:小动物等)。可谁料,在学生创作时,一个小朋友突然“卡擦”一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你在干嘛呢?”我上前问道。“老师,你看,照相机!”她兴奋地举起手中的折纸玩具告诉我。“是呀,还能操作的,可真形象!”我很好奇,于是问,“你是怎么想到要做照相机的?”她什么也没说,只见她三两下功夫又折了一个,我恍然大悟,原来“照相机”的折法跟“东南西北”差不多,只是最后的几步稍微变了一下。就这样,课后,我给大家留了一个任务——根据“东南西北”的折法,试试还能变成哪些好玩的东西,看谁变得多。结果第二天早上,孩子们真的带来了好多小玩意儿,“衣服”、“裤子”、“手枪”……应有尽有(如图)。试想,如果我当时就遏制这个小朋友的行为,要求她必须做小动物的话,那样不仅可能会消灭学生的创作热情,更损失了这可遇不可求的教学财富。

可见,我们教师只要敏锐地发现课堂中出现的“生成点”,机智地处理好这些“意外”,它将带给我们更加鲜活而精彩的课堂。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环节时,我们可以留出一定的“弹性区域”,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总而言之,虽然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式呈多元发展态势,但美术课终归是“美术课”。美术教师必须牢牢坚守美术课堂的底线——科学规范地进行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目标准确,教学内容合理,教学形式适度;合理掌控教学的过程,紧紧抓住学科特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当进行艺术留白,关注课堂动态生成,从而扎扎实实地落实课堂教学规范,促进课堂教学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年5月

[2]王大根:《创建更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国美术教育》,2007年6月

[3]熊雪青:《警惕公开课的负效应》,《中国美术教育》,2010年第5期

合理规划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智能配电网是保证配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经济的前提,是当前电力网建设+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对配电网进行规划设计时,一定要注重对配电网各部分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规划,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配电网的安全运行。

一、配电网的内涵

配电网是建设于地区变电所与用户之间的,配电网的作用是输送和分配电能的。我国在农网改造及城网改造规划设计过程中,对配电网提出较高的要求,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及配电网的维护,都要加强和改善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降低配电网事故率。直接影响到电网安全、稳定和供电可靠性,还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配电网在运行时一般有电压较高、输送距离较远及输送容量较大等特点。针对我国现在的国情而言,电力系统在不断发展完善中,其一,配电网运行的状况也逐渐变得复杂,配电网所覆盖的区间也极为广泛,而由于各种自然因素会给配电网带来不同的故障,所以会威胁人身的安全。那些被架设在高寒和高海拔的地区网,还会受到夏季较炎热、冬季较寒冷而温差非常大的气候因素的地区,就会给配电网的规划建设及给配电网正常运行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其二,对于现代化的配电网在建设中,就要面临着搭建的危险和所占的空间及地面面积较大的问题。现代化的配电网所用到的新材料、新工艺及新技术的量比较大,就给配电网的建设及正常运行提出较高的、标准的要求。

二、配电网规划规划设计的原则

(一)电网配套发展

电力能源由于存储不方面,造成电力的生产与供应是同时进行,在电力输送和销售过程中,似乎与电力生产没有任何联系,但事实不然。电网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电网需要配套发展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需要对配电和变电设施同时进行规划设计,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配电网智能化的优势。

(二)合理利用能源

配电网的规划和设计时首先要分析能源的分布情况,在了解能源布局的情况下,科学合理的利用能源(燃料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在利用中要尽可能的减少浪费)。因此,在对配电网进行设计和规划时,应对配电网的骨干网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

(三)提高经济效益

供电企业在优质服务的同时,应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对配电网规划时,经济效益是要考虑的因素。对不同的输变电的工程项目,应从不同地区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从城市建设的整体利益出发,然后经过科学严格的分析计算,使整个电力建设符合客观的经济规律,以较小投资获取最大的经济成果,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利益。

(四)环境保护

配电网的设计和规划不可避免的会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新设备,新型材料和技术的使用代替了原有的传统设备和技术,这大大减少和降低了对环境的破坏和损毁,因此,在配电网设计和规划时要尽可能的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采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设计和规划,体现环保理念。

三、配电网规划设计的关键

(一)配电网的结构

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世界各国的建设重点。与传统配电网相比,其差异可以从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三个方面来看:传统电网能量流由电网单方向流向客户,智能配电网的能量流可双向流动;传统电网信息流传输慢,信息不完整,存在较多信息孤岛,智能配电网可以实现信息全面集成,高速双向对等通信,支持分布式处理;传统电网的业务流程局限于部门内部,智能配电网的业务流程贯穿多个部门,支持互动业务流程, 全局角度的优化决策。配电网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智能配电网的结构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导线类型的选择

配电网的导线类型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架空配电网和电缆配电网。架空配电网在实际工作中比电缆网应用更多更广,在架设架空配电网时需要一定数量的杆搭和占地面积,对运行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电缆配电网在生活中不是首选。但是优点很多,这种配电网感觉不需占地面积,也不需要杆塔,运行过程中出现事故和故障的概率相对较小,但是由于他的结构比架空配电网复杂,施工所用时间较长并且难度较大,费用较高,一旦出现故障或问题,检修难度大,另外,输送能力和扩展能力与架空网相比稍弱一些。但是,在城市规划要求和架空网无法到达的地区或者对居民的征地不便的情况下,都会采用电缆配电网。

(三) 配电网路径选择

线路路径选择与线路的类型选择密不可分,对不同类型的线路应选择不同的路径。电缆线路应事先注意选择的路径中有没有不利于电缆安全运行的故障,比如河流、沟渠、道路等,这些障碍物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线路的路径选择。与电缆线路铺设相比较,架空线路的架设较为自由,在大部分环境下均可进行铺设,对外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要求不高,但是,在架设过程中,仍需综合考虑占地面积、杆搭布置以及周围居民区的意见等。不管怎样,在架设过程中始终要尽可能的减少穿越民宅、农田、桥梁和公路的几率,这有助于大大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困难。

(四)导线截面积的确定

导线截面积与线路输电能力、输送安全密切相关,关系到线路重量、杆搭受力等问题。导线横截面积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最好根据配电网络和用电管理预定的电压等级确定,此外,还要考虑经济电流的密度,不同类型导线的材质和结构,然后进行科学计算最终确定。

(五)杆搭的选择

杆搭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直线型杆搭,一种是耐张型杆搭,这是根据受力性质不同所做的区分。选择杆搭时,最重要的是考虑杆搭能够承受的拉力、压力、线路的弧垂应力和不同的电压等级。在选择不同外形的杆搭时要综合考虑导线和地线的排列方式,根据不同导线和地线的排列方式进行杆搭外形的选择。构件布置也很重要,总体来说要结构简单、受力均衡、传力明确和外形美观,这是选择杆搭时的总体要求。另外,选择不同类型的杆搭时,还需要考虑占地范围、杆搭材料、运行维护和施工等方面,综合这几大因素进行最优化判断和选择。

(六)防雷设计

雷击是自然因素中对于配电线路影响最为巨大的因素,同时也是最为常见的故障原因,因此,要做好防雷设计,避免雷击对于线路运行安全的影响。一方面要提升绝缘子的防雷能力和抗雷水平。根据相关的实践经验,线路耐张点的悬式绝缘子和柱式绝缘子具有良好的抗雷能力,几乎从来没有出现过闪络事故,事故往往发生在针式绝缘子上。因此,可以采用柱式绝缘子对针式绝缘子进行替换,提升线路的抗雷能力。另一方面架设避雷针、避雷网等避雷设备,减少雷击的直击作用。而对于重点线路或者特殊线路,要做好全线防雷工作,同时在变压器的高低侧安装相应等级的电压避雷器。另外,在山林地区,要对线路进行多地线布置,防止雷电绕击现象的产生。

(七)合理规划设计布局

在对配电网进行规划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该站在实际应用的角度,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更好地避免配电网运行中的故障,减少规划设计缺陷造成的安全隐患。首先,在保证路线最短原则的前提下,配电网要尽量减少或者避免与建筑的交叉,减少人为活动对于线路的影响;其次,要考虑线路的施工和维护的便利性,减少同杆架设和交叉跨越的现象,同时在区域范围内形成环网结构,即使一条线路出现故障,其他正常线路也可以立即支援,减少大范围的停电事故;然后,对配电线路的路线进行合理选择,尽量避开复杂的环境和林区。

结束语

目前,我国对于用电量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不断发展电力工程才能为用户供电做好服务。配电的规划设计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在配电网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能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等因素,详细收集负荷分布和增减趋势,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选择正确的配电装置,对导体和电器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并选择最合适的投入使用,在此基础上,确定最好的配电网路径,以此保证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汪良,普志刚,邳志旺. 浅谈电力工程中10kV配电线路设计[J]. 中国新通信,2014,05:116.

[2]李晓光. 配电线路故障识别及处理[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5:148.

合理规划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输配电线路 原则 规划设计

电力系统主要由几个重要的部分组成,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几大部分。配电网作为电网的最后一大终端,是与广大用电户直接相连的,配电网的辐射面积非常大,而输配电线路在电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用户能使用电能的关键。输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配电网的运行,直接关系到输送电能的质量和输送效率。电能是一种不易存储的能源,因此,电能的生产、输送和使用是同时进行的,这是一个连续完整的系统,每一环节的出错都会导致电能的浪费或使用效率低下。输配电线路在设计和规划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1 输配电线路简介及设计流程

1.1 输配电线路简介

输配电线路是指的是从降压变电站把电力输送到配电变压器或者是将电变压器的电力输送到用电单位的线路。输配电线路有高压线路和低压线路之分。高压输配电线路的电压一般为3.6kV至40.5kV,低压输配电线路的电压一般为1kV,并且频率不超过1000hz。输配电线路的建设要求很高,安全科学的输配电线路才能有助于供电的联系和高效,才能保证线路损耗最低,输送电能质量最优。

1.2 输配电线路设计流程

输配电线路设计是指从收到线路设计任务之时起,到经历各种环节,最终拿出科学完整的设计图纸和资料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每一步骤都需按照严格的规定和要求进行。综合起来,输配电线路的设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接受设计任务。这是输配电线路设计的开端,再拿到设计任务以后要根据不同任务的不同类型进行分析,综合考量任务的性质和目的,进行最优化设计。其次,确定线路的起点和终点,并分析和确定电压等。然后根据电压等级选择适合导线类型,切不可导线选择错误,否则在输送电压时会产生短路或漏电。然后,要慎重和科学规划路径图。再次,根据气象资料和路径图确定导线横截面积、档距,对材料账单和工程预算进行编制,综合考虑实地情况和经费情况进行设计规划,最后,经过多方案对比确定最佳方案,等候报批并形成最终的设计材料。输配电线路设计流程必须严格遵守,在设计中注意关键环节。

2 输配电线路规划设计的原则

2.1 电网配套发展

电力能源由于存储不方面,造成电力的生产与供应大约同时进行,在电力输送和销售过程中,似乎与电力生产没有任何联系,但事实不然。电网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电网需要配套发展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需要对输电和变电设施同时进行改进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通信自动化的优势。

2.2 合理利用能源

输配电线路的规划和设计时首先要分析能源的分布情况,在了解能源布局的情况下,科学合理的利用能源,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在利用中要尽可能的减少浪费。因此,在对输配电线路进行设计和规划时,应对配电网的骨干网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

2.3 适当提高经济效益

供电企业优先考虑的通常时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对输配电线路规划时,经济效益首先是要考虑的因因素。对不同的输变电的工程项目,因从不同地区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从城市建设的整体利益出发,然后经过科学严格的分析计算,使整个电力建设符合客观的经济规律,以最小投资获取最大的经济成果,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利益。

2.4 环境保护

输配电线路的设计和规划不可避免的会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新设备,新型材料和技术的使用代替了原有的传统设备和技术,这大大减少和降低了对环境的破坏和损毁,因此,在输配电线路设计和规划时要尽可能的在资金充裕的条件下,采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设计和规划,体现环保理念。

3 输配电线路的合理规划设计

3.1 正确选择配电装置

配电装置的选择很有讲究,配电装置的最大风速设计,应该采用距离地面10米高,并且30年一遇的10分钟的平均最大风速,对于风速过强,风速超过35m/s的地区,配电装置应降低电气设备的安装高度,这有利于设备和基础之间加强固定措施。配电装置安装在居民区内的,要控制噪声污染,以免干扰小区居民。

3.2 导体电器的设计以及选用

配电装置的绝缘水平要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在对电器以及导体的热稳定功能进行验算时,要按照标准进行,并且考虑电力系统的长远的发展。在验算时要特别注意,裸导体的最高工作温度要控制在70摄氏度一下,管形导体以及铜芯铝线的工作温度要控制在80摄氏度以下。 对放置在室外的配电装置,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受力状况和经济承受能力,对套管、导体和绝缘子进行合理设计,科学的设计有助于今后的运行维护和抢修。

4 结语

众所周知,电网建设作为国家的基础公共设施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关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对地方的建设和发展意义重大。输配电线路的合理规划和设计对电网建设至关重要,它也是电网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在输配电线路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能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等因素,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选择正确的配电装置,对导体和及电器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并选择最合适的投入使用,在此基础上,确定最好的输配电线路路径,以此保证输配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张勇.小议新建线路的规划设计以及输配电线路的改造.中国科技财富,2011(3).

[2]杨宪易.浅析输配电线路设计的要点.民营科技,2011(12).

[3]魏崽,崔文生.对输配电线路设计的探讨.广东科技,2009(2).

作者单位

合理规划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化造林;规划设计;树种配置;途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2.077

造林规划设计及树种的合理配置是绿化造林的基础,它是根据自然生态规律通过实地调研、科学分析,制订的一套整体绿化造林规划方案,是做好绿化工作的基础。

1绿化造林规划设计及树种合理配置的重要性

绿化造林对于治理土地沙化、增强土壤蓄水能力、防风固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还能创造巨大经济效益。而规划设计是从绿化造林多个要素进行论证,为实现绿化造林提供保障。

1.1资源的整体把握

规划要对造林区域的土地资源、气候状况、森林资源及社会资源进行整体把握,结合当地实际进行造林的总体设计,包括土地规划、造林目的、造林经营方向、造林投资、造林进程、树种选择、幼林抚育、效益、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安排,促进以后造林工作的有序开展。

1.2造林综合效益分析

绿化造林要达到一定的目标,重点是在效益方面,一是自然生态效益,绿化造林可以绿化大片的荒山荒地,有效发挥土地综合潜能,合理的布局可以较好发挥防护林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提高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生态功能;二是社会效益。造林还可以较好促进林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一方面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安置大批劳动力,改善当地劳动力紧张的现实情况,另一方面还能有效提升林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当地相关产业发展;三是经济效益。造林后产出的林产品,还可以用于木材加工、建筑、原料的深加工等,增加农民的收入,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1.3造林树种合理配置

造林树种合理配置,对于造林工程能否正常发挥功用非常关键。通过树种的合理配置,促进各树种间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林木与土地的潜能力,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如果不进行科学论证,盲目进行栽种,不仅不能让造林发挥应有的用途,导致造林的失败,还会带来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严重损失。

2绿化造林规划设计及树种合理配置设计

西林县八达镇位于广西最西部,境内地广人稀、山多田少,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及水量充足,对绿化造林来说占据重要的资源优势。

2.1造林设计遵循的原则

整体效益原则。绿化造林的目的主要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升人们生活水平,要坚持对自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等综合考虑。

因地制宜原则。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造林也是如此,要结合当地气候、土壤、降水、人力等因素,多方考查、科学论证、统一规划,尽量将现代科技管理手段运用营林的具体管理中来。

突出人力资源因素。绿化造林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活动,要坚持全民造林、全民管林的理念,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更好促进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2绿化造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

林地整理与设计。要结合当地实际选择合适的地段,并进行整理,多在造林前一年秋冬季节进行选地整地,丘陵、山区地带多采用块状整地,可以根据地块具体情况确定大小,这样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减少绿化造林成本等。还可以利用当地综合条件优越的特点,采用明穴整地方式,能较好提升土地质量,促进造林中树苗的成活率。

季节与造林方法设计。要选择好合适时间,松类造林就要从1~3月中旬进行,最好以阴天或雨后时间最佳,可有效提升成活率。

造林方法设计。根据土壤及树种不同确定造林密度,过稠会影响树的生长,过疏会造成资源浪费,一般情况下按数111~167株/亩为佳。种植方法要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种植方法。以绿化杉树林为例:要从1年生的壮苗中选好苗,对苗木须根不整齐的部分进行剪修,然后用稀黄泥浆对根进行覆盖,利于根系的生长。对于栽种坑的规格要控制好,为确保幼苗根系扩展和下扎,对栽种坑要保持均匀,长度、宽度及深度三者数值多控制一定的范围内,栽植时要注意“深栽、舒展、提苗”三项要点等。

造林管理技术设计要点:

绿化造林前期管理设计中,一是要体现以抚育为主,多观察树的生长情况,及时扶正歪倒的幼树,特别关注缺苗,发现缺苗要及时进行补栽,保证苗木同期性生长;二是除草。种植后会有杂草出现,为防止出现与树苗争肥夺力现象,要及时进行除草,可以采用人工清理,还可以利用药物制剂进行除草,注意要保护好苗木,以防造成人为伤害等。

造林的中期管理设计要围绕管理抚育。一是要进行施肥工作设计。地段整理时放入的肥料经过一段时间利用,到中期已所剩无几,不能满足树木的生长需求,要及时进行追肥,以保证土壤及树木利用,一般每年施2次肥,前两年内以农家肥为主,以后要根据树的和土壤具体情况,可以将氮磷钾肥、有机肥混合施用,保持N、P、K元素间的相对平衡;二是林木在生长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类病虫害的影响,要根据实际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可以采用人工方式,也可以用药剂掺水在早期喷洒达到防治效果。还可以采用放置动物天敌的绿色防治措施;三是对于要修剪的树种,不进行修剪会对树的生长起抑制作用。剪枝原则一般是去侧枝留主枝、去弱枝留壮枝,要结合树的具体生长状况进行。

2.3造林树种合理配置设计

选择树种并进行合理配置对于造林的成功可起到关键作用,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树种合理配置设计。

2.3.1树种合理配置原则 树种合理配置要遵循“适地适树”原则,要求树种生态学特性和地段条件相适应,可以充分发挥林与地的综合潜力,它包括树种选择要利于满足造林目的要求,还要适应造林地区条件,这些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第一点是紧扣人工造林要点,体现人工林要充分地发挥应有的效益,第二点是针对树木的生物学特性提出来的,是促进造林成功的保障。

2.3.2造林树种的选择 不同的造林有各自的需求,要结合实际进行选择,可以围绕以下情况进行:

用材树种。用材林对树种要求是“速生、高产、优质”,主要有杉木、松木、桐木等。

经济树种。这类树种要有生长周期相对短、产量高、经济价值大等,如油树结果早、产量大、含油量高,给人们带来较高的经济收入。

防护林树种。这类树种要求生长速度快、闭合早、适应性强、防护效果明显等特性,由于参照对象不同,树种选择也同,如农田防护林以保护农田为主,要选择抗风力强且与农作物无共同病虫害的树种;水土保持林主要用来减少地表径流、固结土壤,可选树冠浓密、根系发达的树种;固沙林主要防止沙地侵蚀,要选择根系发达、抗风沙强、耐干旱、高温类树种。

特种用途林。对于这种林区要根据实际合理选择,如疗养区周边要以保健为主的人工林,树种要具有杀菌性、净化力强等。厂矿周围的人工林要以吸收有害气体,改良空气为主,抗污染性能的树种。而生活区的人工造林,要突出休闲为主的美观、色彩鲜艳的树种为宜。

2.3.3树种选择配置的注意事项 自身适应性。从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来看,无论是出于哪种目的,首先要满足其基本生存条件,才能保障其生长与造林功效;环境协调性。人工造林要充分考虑各种生态因素间的关系,如和周边环境、相似树木及人们生活等的关系,尽量做到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艺术性。无论是哪种形式的造林,在保证基本功能效益发挥的前提下,要从艺术与审美角度去对待造林工作。

绿化造林是一项事关长远利益的民生工程,做好绿化造林设计与树种合理配置是造林成功的保证,因此要加大研究力度,努力提升造林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于成景,刘大凯.园林绿化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10,(01).

[2]王晨.环境行为学在郊野公园植物配置中的应用[A].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C].2010.

[3]王军辉,李道新.峡地区高山乡土造林树种选择研究[J].北林业科技,2012,(6).

合理规划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配电线路;规划设计;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M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8-0105-02

配电线路是电力企业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为电网终端,直接影响着用户的用电质量。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很多故障,严重情况下,会造成极大的意外事故,给电力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鉴于这种情况,要进一步提升配电线路设计的合理性,并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

1 配电线路的概述

从电力负荷中心向各个电力用户分配电能的线路被称为配电线路。通常情况下,配电线路有高压和低压之分,当配电线路的电压范围在3.6~40.5 kV时,就可以将其成为高压配电线路;当配电线路的电压低于1 kV,并且频率不超过1 000 Hz,直流小于1 500 V时,就是低压配电线路。为了降低后期电力输送过程中的线路损失,并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一定要设计科学合理的配电线路建设方案,提高用户的用电质量,并减少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

2 配电线路规划设计的原则

2.1 保证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首先,在设计和规划配电线路时,要考虑其投资成本,不能为了提高质量而盲目加大投资。需要提供多套设计方面,进行分析对比,选择投资较少且可靠性强的方案。其次,对于不同的配电线路,在设计规划之前,需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比如用电量、经济发展水平、未来的发展规划等,从整体效益出发,保证电力建设与经济发展规律相协调。这样能够使电力企业用较少的投资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1]。

2.2 提高能源利用率

社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持,但是在能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如果配电线路设计中尽可能的提高对能源的利用率,成为目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配电线路规划设计之前,要对该地区的能源分布状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然后设置合理的能源利用方案,合理规划和布局配电网的骨干网架,在建设过程中以及后期的电力输送过程中减少能源浪费,用有限的能源创造出更加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2.3 电网配套发展

电力能源是目前社会发展中需求量最大的能源之一,因此储备量不足,这就导致电力生产与供应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尤其是在用电高峰期,甚至出现较大的供需矛盾。这一方面是由于电力分配方式的不合理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配电网的设计规划和当期的用电需求不协调。比如某地区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已经可以预见到后期的居民和工业、商业用电量会急剧增长,这就需要完善当前的配电网线路构架,并大力推进通信自动化的规划建设。

2.4 环境保护

科学技术的进步,诞生了很多新型的材料和设备以及技术,在配电线路的建设过程中,根据现有的经济条件,大力推广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能够极大的降低对环境的破坏性,从而弥补传统配电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3 配电线路合理规划设计的要点

3.1 选择合适的配电装置

首先,如果选择裸导体配电装置,要保证环境温度能够满足设备运行的需求。在室内环境下,设计人员要搜集该地区常年的风向、日照时间等,从而明确该地的温度变化趋势。如果没有充足的参考资料,可以根据当期最高温度月的平均气温,并在此基础上提高5 ℃。对于一些不合适在低温环境下运行的配电装置,如果通过温度调查发现该地区最低温度月的气温低于设备的运行限度,那么就需要设置保护防护措施。其次,湿度对配电装置的运行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当地常年湿度最高月份的平均值,选择合适的配电装置,在湿度较大的地区,需要提高设备的严密性,避免出现潮湿现象。最后,设置在居民区的配电装置,要采取噪音控制措施,减小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如果地区的海拔高度超过1 km,那么配电装置的选择应该注意和平原地区有所区分,提高其工业设计标准,避免在低压环境下不能正常运行[2]。

3.2 导体以及电器的设计和选用

第一,要保证配电装置的绝缘水平满足国家规定的标准。电器在工作状态下,承受的最高电压不能够低于该回路的最高运行电压;导体电器长期允许的电流不能小于该回路的最大持续工作电流,同时考虑日照对导体电器载流量的影响。安装之前,要对导体和电气的热稳定性能进行验算,除了按照设计规划计算之外,还得充分考虑到电力系统的长期使用和发展计划。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三相短路进行验算。在验算导体短路热效应时可以采取主保护时间加相应的断路器全分闸时间。第二,如果使用熔断器对电压互感器的回路进行保护,可以不对热稳定以及动稳定进行验算。如果是采用高压限流熔断器对导体和电器进行保护,需要根据限流熔断器的特征验算其动稳定和热稳定。第三,裸导体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温度不能够大于 70 ℃,同时,考虑到日照带来的温度上升,铜芯铝线和管型导体的工作温度应该控制在80 ℃以下。如果裸导体接触面镀有锡金属等覆盖层,工作温度可以允许提升至85 ℃以上。第四,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受力情况以及经济水平,选择合适的套管、导体以及绝缘子等,方便后期的维护和检修。

3.3 配电线路路径的设计

路线设计的原则:第一,尽量减少对农田的占用,方便后期的施工和维护,保证交通条件良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减少弯折系数,提高其经济性和安全性;第二,出线端采用十二、十六、二十四线电缆沟,减少重复施工操作;第三,光缆随10 kV架空线路走,光缆配备一般是1~2 km。太长的话不方便施工和维修,太短的话会降低信号质量。

总线路的设计。通常情况下,总线路的设计分为以下三部分:设计的依据、线路的走径、工程概况。其中,设计依据是根据配电线路基本的设计和规划原则而定的,然后考虑当期的经济、环境等条件,并严格按照相关的文件规定来执行。需要制定配电线路设计规划的任务书,起草设计合同。在进行路径设计时,要考虑到路径长度、交通条件、水文地质以及地形地势等,设计多条路径进行对比,分析其可行性和经济性,选择最佳的线路设计方案。

搭杆以及基础的选择。常见的配电线路搭杆形式有以下四种:分别是耐张搭杆、转角搭杆、直线搭杆以及终端搭杆。在选择搭杆形式以及高度时,要考虑经济性和后期维护检修的方便性。尤其是在比较偏僻的地区,搭杆过高的话,对极大的增加维修困难。但是在城市地区,搭杆过低的话,会造成较大的安全威胁。如果选择耐张搭杆,应该尽量控制搭杆的高度,太高的话会降低其受力性,容易发生倒杆事故。

4 结 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在规划和设计配电线路时,要遵循经济性、环保性以及适用性等原则,才能保证后期电力输送质量。配电线路的设计要点涉及到配电装置的选择、路径的选择等各个方面,在选择过程中,需要结合当期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提高选择的合理性。除此之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电力企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业发展、商业运营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电力。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尽可能的保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金小娟.配电线路的合理规划设计分析[J].河南科技,2013,(6).

合理规划设计范文第6篇

1、城市规划设计的内容及作用

城市设计是一们在实践过程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综合性学科,它具有独立的原理和方法,主要从宏观出发,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线和面的问题。其主要是对城市形象上的宏观把握,他强调户外空间的一体化,强调各建筑之间的排列组合,而不是孤立地看待空间中的某一个体,一般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时,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考虑城市空间结构的整合,局部地区的空间结构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符合城市空间的整体规划,将其有机的纳入到城市的整体空间当中去,而不能只考虑区域的功能和局部的结构组合的需要,无论一个单体建筑设计的多么精美,他都离不开周围环境的限制,脱离外部环境而存在的建筑是不现实的。其次,要对城市中的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组合,尽量以自然的状态表现出地貌、植被、天空、水体和阳光所赋予人们的感受。第三,城市规划设计要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不要让城市的新建筑与周围建筑形成太大的反差,以免给人以不和谐感 城市的发展是连续的,因此,在进行城市的规划设计时,应顺着历史变迁的轨道来进行,使人们行走在城市之间时,能够感觉到城市的变迁,感觉到城市的连续感。

2、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广义上指对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做的全部设计工作,这需要各方面科学技术人才的密切协作,但通常我们所考虑的建筑设计是指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以及空间结构的安排,注重建筑本身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从而达到一定的和谐效果。其中,功能是进行建筑创作的主题,不过形式也在建筑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当前许多建筑师开始考虑建筑的基本要素,建筑物的外表也成为建筑设计研究的一个重点,在这种设计法则的指导下,采用结构主义而出现的一种建筑新形势,这种建筑形式,先对建筑进行思考,然后在进行建设,比原来按照图纸进行建设更加注重建筑对外部的影响,综合考虑了外部空间、环境和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坚持将自己的创意和个性建立在理性之上,达到建筑功能与技术手段的和谐一致。建筑设计时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筑前期的规划、设计都不能脱离经济性这一重要指标。但是就建筑师本身却要克制自己对金钱的依赖,充分让建筑体现其自身个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满足城市的文化传承需要,相信一个成功的建筑必能引领一个时代的潮流。对于一栋建筑的评审应做到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建筑方案本身进行评审,看他的设计是否符合任务要求,第二,要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他是否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是否能将自身融入到周围环境当中去,只有这样的建筑设计产品才是真正成功的建筑作品,自然这就要求,决策者要有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

3如何科学协调和处理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关系

从我国现代化城市整体建设的角度进行分析,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具有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密切联系。建筑设计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而城市规划设计对建筑设计则具有科学的指导性意义。在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控制,对城市空间布局、空间发展的合理组织,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活和生产环境,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手段,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城市空间的本质:任何事情,都不能只见其表面,而应究其本质,这样才有助于我们的设计。

3.1科学分析待城市规划设计的整体方案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根据阿普尔压德的观点,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汁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在我国一般一个城市规划设计经批准后,要执行十年以上,在批准城市规划设计时一定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

3.2重视城市规划设计对于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

城市规划设计的实质在于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和空间资源, 协调城市功能布局以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故而其着眼点远离建筑物质形态而偏向于社会的整体平衡,是一种强调总体协调、彼此相关而不突出个体的政策过程取向。但具体城市的建设大都还是由许许多多的,彼此并不一定相关的个体项目构成。如建筑设计或是小范围的外部空间设计,一个委托人、一份设计书、一笔资金就可以达到目的。在属性上,这种设计主要反映业主及其能对建筑建造过程产生影响的那些人的思想与价值观念,而忽略了整体效应与彼此间的联系,是一种有突出个性的工程产品取向。如果人们直接以城市规划设计去指导微观的项目建设和建筑设计,极易造成彼此间的脱节,并直接导致环境品质的下降,中间层面的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两者间联系的纽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城市社会的空间环境设计,改善人们的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

3.3加强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实施与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空间的肌理不断有新的变化。现代中国城市形成了新的空间机理特征,具有了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等功能划分,每个区内的建筑密度、高度、体量、布局方式等也都有所差异,形成了整体的不均质 粗犷的空间肌理,并在不同的空间层次上都有新的变化 这说明空间肌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与社会生产、生活和技术相适应。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能否实施到位在城市建设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在好的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如果不能按预期的设计意图进行实施也只能是 一纸空文 ,这不仅是对设计工作的不尊重,也有碍于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

结束语

城市功能布局在城市整体规划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也是成为衡量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的关键指标,因此,在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中,规划管理部门及规划师要深刻认识到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区域划分的内外在联系,保障城市整体规划方案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并且发挥重要的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1]邵映川.论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J].四川建材,2008,( 4 )

[2]龚爱平.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6 )

合理规划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极端气候 景观规划 缓解作用 小气候

什么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呢?科学专业解释是指天气(气候)的状态严重偏离其平均态,在统计意义上属于不易发生的事件。其实通俗的说,就是指的50年一遇或100年一遇的小概率事件,也就是说,极端气候事件是一种在特定地区和时间的罕见事件。干旱、洪涝、高温热浪和低温冷害等都可以看成极端气候。

由于我国地域宽广,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变化相对变幻莫测,因此我国是受极端气候事件影响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不断遭受高温干旱、暴雨洪涝、雪灾、台风飓风、沙尘暴等极端天气气候的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英国经济学家斯特恩爵士曾做过一项研究表明:极端天气的成本达到世界每年GDP的0.5%~1%。2008年的春节,本是团年喜庆的日子,一场突入袭来的寒潮却让整个华南和华中地区防不胜防,由于长时间的降雪导致高速公路冰封,物流中断,电网被压坏,城市断电,上亿农民工被滞留不能返乡回家过年,南方的几个省的日常生活和运作几乎被冻住了。2012年的“7・21北京特大暴雨”事件是61年来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遭遇的最雨及洪涝灾害,这次令全国上下都担忧的特大暴雨事件共造成160.2万人受灾,其中79人因此次暴雨死亡,房屋倒塌10660间,经济损失116.4亿元。2013年贵州省铜仁、毕节、安顺、贵阳、黔西南、黔东南、黔南和遵义等8个市(州)的57个县(市、区)遭受特大干旱,造成837.2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今年夏天,致命的热浪横扫印度各地,部分地区气温达到了48度,导致超过1100人死亡。据印度媒体报道,这次高温持久的主要原因是季风季节开始前降雨骤减。今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于7月30日20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受“苏迪罗”及其残余云系影响,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4省339.1万人受灾,21人死亡,5人失踪,63.8万人紧急转移安置,2.2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3200余间房屋倒塌,4.8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20.4千公顷,其中绝收15.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0亿元。

极端天气气候对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生活、人类健康等都有极大的不良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使得两极的冰川加速融化,冷空气持续南下,导致厄尔尼诺现象现象活跃,并且随着森林面积的减小,地质灾害频发,生物种类的灭绝速度加快,食物链,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都收受到极大影响;气候的急剧变化更是加大了台风,暴雨,洪涝灾害,干旱等极端天气的发生概率,增加了预测的难度,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在以适应气候变化而变化,不断加大生活成本与社会负担;同时,极端天气气候也为各种流行疾病提供了一个滋养传播的温床,由于环境温度不断增高,病毒和病菌变得更加活跃,但是人体的免疫力不断下降,导致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的发病率增加,气候的变化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免疫力相对较弱的小孩、老人等弱势群体。

人们把极端天气产生的原因归咎于厄尔尼诺现象及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拉尼娜现象是与厄尔尼诺相反的现象,即赤道太平洋冷水域中海温异常降低的现象。然而随着全球加剧变暖,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越来越频繁,使得全球的生态系统都受到严重的影响,进一步造成极端天气气候的不断发生。但事实的真相正是人类自身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正是人类一味的像大自然索取,造成生态系统失衡。工业革命以来,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森林土地的不断侵占砍伐,造成大量排放的温室气体得不到有效的吸收,全球气温急剧升高。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有效防护,那么这一现象将会越来越严峻,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不断消失。

从古至今,我们都在追求一种“天人合一”,其实这正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作为景观设计师的我们,虽然不能从巨大的全球角度出发,去解决现有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景观规划设计,创造出适宜各种生物健康生长,和谐共存的的小空间,改善并优化空间小气候,进而逐步降低和减少极端天气气候发生的概率与条件,这就是我们的职责。

合理规划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广东省 航道设计 港口

广东省内河航道众多,航道自然条件差异较大,由于航道所处的地理区位、流域内资源及开发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及综合运输网发展状况不同,各航道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根据各航道的自然条件、功能作用和运输发展需求,发挥不同层次航道的作用,明确发展重点,把广东省内河航道划分为高等级航道、地区重要航道和其他航道三个层次。

1.航道选线

广东省内河航道的布局规划为:形成以西江干线和珠江三角洲“三纵三横三线”高等级航道网为核心,以沟通粤北、粤东的北江干流、东江干流、韩江(含汀江)、梅江和榕江以及珠江三角洲的泥湾门鸡啼门水道、鸡鸦水道、东莞水道、顺德支流、倒运海水道、下横沥(含枕箱水道和龙穴南水道)、甘竹溪等12条地区重要航道为依托,以其他航道为基础的沟通西南、江海直达、辐射周边的内河航道体系。航道选线要从安全性和经济性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同时也需要考到航道工程开挖的工程量和施工工期对海运产生的影响。应当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根据地质条件进行航线的规划。对航线进行设计和规划时首先应当从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出发,对流域的水深、水文气象有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同时,要根据港口整体的规划方案,根据航道的地形条件,选择能够尽量利用天然水资源的地区进行航道的设计。

(2)航道的轴线布置要点。为了保证船舶能够安全地从航道进出,同时为船舶的操作提供必要的环境保证,在航道的轴线布置方面,需要考虑:①航道轴线的平面设计应当尽量保证其平滑,避免出现S形弯路转向;②如果航道必须要转向,则应当对转向角的大小进行控制,一般应当确保其在30°以内。如果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而无法保证转向角在30°以内,则应当适当的增大转弯半径,以此来促进航道宽度的增加,减少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由于转弯所产生的应力作用;③在航道设计中应当尽量减少转向的次数,如果航道受到地形条件控制需要多次进行转向时,需要根据船舶体积的大小、船舶的性能以及航道的宽度等条件,尽量减少转弯角度,同时也要保证航道的宽度能够满足船舶转向后调整船身方向的要求;④在防波堤的门口线路设置方面,应当保证直线型的分布方式,如果受到实际地质条件影响而不得不进行转向,要保证其直线的长度能够满足两次转弯所需要的直线长度;⑤航道轴线与桥墩,灯塔和观测平台等固定施靠近时,受到水面风速和水流速度的影响,对于建筑物周围的流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航道上原本的风速和水流速度也会产生破坏作用,当船舶经过时就会导致偏航,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需要对航道边线与固定设施之间的距离进行必要的控制,通常该距离应当不小于3.5倍固定物的宽度。

(3)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对航线的影响。选择航线的布线位置时要根据实际的水文和地质条件,同时也要考到自然条件对船舶航行产生和影响,进行综合设计。科学的航道布线方案能够为船舶作业提供良好的条件,需要考虑:①航道的轴线选择应当确保能够避开级别较高的风力作用,同时也要避免与时速过快的水流产生交叉;②体积较大的船舶所形成的偏位位移也较大,所以航道的轴线选择应当避免与流速大于1km的水流形成交角;③防波堤口的角度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通常与航道的角度应当不超过30°为宜。

(4)河道对航线的影响。针对河口航道的选择应当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选择,确保能够维持航道的深度而且利于操作。针对河口上游的位置,应当保证在不破坏原来的水力状态的基础上,沿河道主流的方向沿途进行布线,保证河道的方向与水流的自然方向重合,能够避免水流对船体造成的冲击影响。同时要尽量保证河道设施的简便,避免繁琐的设施结构,并且配备相应的导航设施和标志,为船舶顺利进出港口提供便利的条件。

2.航道宽度

航道的宽度指的是设计低水位或乘潮水位时航槽断面设计水深处两底边线之间的宽度。在进行航道宽度的设计与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航迹带宽度。当船舶在水面上航行时,水面的风速、水流的速度都会对航行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其很难与航道保持平行。即使是在不受到风速和水流因素的影响下,螺旋桨自身也会产生一定的致偏作用,导致船舶会产生向左或者向右的偏转。因此在船舶的运行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不停的操纵船舵来维持航向的平衡,所以当船舶航行的线路体现在导航仪器上时,出现的是蛇形的路线。基于此,在进行航迹带宽度的设计时,一般应当确保其处在2.0B~4.5B的范围内。

(2)船舶之间的富裕宽度。在船舶行驶的过程中,遇到对面的船舶需要进行错船,为了避免船舶之间发生船吸现象,要充分考虑船舶之间的富裕距离。通常,船舶之间的作用力主要由船舶的横向作用力和回转力矩。横向作用力会随着船舶体积的大小、位置的不同和水面作用力的方向而产生变化,当两个船舶之间发生吸引力作用时,船舶在横向移动方面的抵抗力较大,如果两个船舶的航向一致、速度均衡的情况下,其产生的移动力作用很小,回转力矩也较小。当两个船舶的内侧回转力矩形成一定的比例,将会在回转力矩的作用下吸引两个船体互相靠近。

(3)船舶与航道底边的间距。在进行航道的开挖过程中,航槽内部和外部的水深会形成一定的压力对于航槽壁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船舶在这种压力条件下航行,很容易因为航道岸边的吸收作用而对船舶产生影响,造成船舶的搁浅,所以必须要确保船舶与航道底边的槽壁之间保留一定的距离。岸吸作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①越靠近航道底边的槽壁边缘的作用力越大,越难掌握船舶的航向;②水道宽度越窄的航道,岸吸的作用越强烈;③船舶的航行速度越高,岸吸作用越明显;④航道的水深越深,岸吸作用越明显;⑤船舶的体积越大,其形成的岸吸作用越强烈。一般的单项航道宽度应当不小于5倍的船舶宽度,双向航道宽度应当满足不小于8倍船舶宽度的条件。该地段的船舶在弯曲地段进行航行时,船舶会产生一定的转向移动作用力,而且需要以较快的速度通过弯道,所以该航道规划对于航道宽度的要求更高。需要根据船体的宽度与航道进行加宽。

3.环境影响评价

本规划实施后,对西江、北江、东江、韩江水系和珠江三角洲河网沿线的部分河段的水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是航运工程的疏浚、炸礁、筑坝、裁湾等工程若在保护区内,会对相应河流的鱼类、底栖生物、湿地生态系统等水生生态敏感目标产生不良影响,但从总体布局来看,与规划河段的水生生态环境保护无较大冲突。

规划工程施工期,将产生一定量的燃油废气、扬尘、运输过程中的物体洒落等影响大气环境的污染源,但其影响主要在施工场地附近100m范围内,通过采取适当措施,加强管理,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且施工期的大气环境影响是暂时的。规划工程的营运期,每天都将产生一定量的燃油废气、煤炭、矿石等粉尘、垃圾、噪音等,但其不良影响主要集中在场址内及其附近区域。通过采用先进的装卸工艺和设备,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可以对大气环境影响进行有效控制和治理。

水域巷道的科学规划为船舶进出港口创造了基本的保证,通常情况下,近海的自然水深都无法满足船舶航行过程中的吃水要求,所以需要对航道进行开挖来实现。在进行航道设计和开挖时,必须要从航道的选线和宽度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考虑,并且对于导航标志等进行全面设计,才能为船舶进出港口提供安全航行的路线,从而保证船舶运行的安全性,促进港口水域航道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建国,王英志.港口水域航标配布的综合评判[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12).

[2]段爱媛.在港口水域船舶交通安全管理中综合安全评估(FSA)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3]陈焕婉.基于SEM的港口水域通航安全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4]高启先,浅析港口水域航道规划问题[J],科技资讯,2009(12).

[5]徐杨,代健.浅谈港口水域航道选线的思路和原则[J].科技创新导报,2010(02).

[6]张大恒.港口通航环境安全综合评价系统及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07.

合理规划设计范文第9篇

[关键词]综合通信机楼;机楼的规划建立;机楼设计的合理性探究

前言

当今社会中通信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在生活中,人们对于通信设备应用依赖感日渐增强,通信已发展成为当下社会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随处可见的移动通信设备相比,各企业中的通信系统建立则显得相形见绌,在通信机楼的建设中暴露出越来越多问题。

一.综合通信机楼的规模建筑现状

综合通信机楼的建设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基本通信能力,在通信机楼的建筑过程中,投资成本的巨大与建成后在企业运营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使得其在当今企业发展中日渐受到重视。现今通信机楼的建设,一般能够保证六十年的使用寿命,以有足够能力承担通信及相关设备的配套需求。而当今通信对于设备需求的逐渐提高,建成的通信机楼难以适应如此迅速的通讯设备更替,造成了许多企业通信机楼的高频率拆建,这对于企业的成本投入无疑是影响巨大的。过高成本的投入使得众多企业逐渐忽略通信机楼的建设,过于简单的安置通信设备会造成后期企业运行中业务发展难以维持,机房资源的缺乏又使得新型通信设备无法安置。种种在通信机房安置上的矛盾,正在随企业通信建设的忽略日渐凸显出来。

二.综合通信机楼的规划构建分析

针对于现阶段我国企业通信机楼在建设方面的不够完善,综合通信机楼的建设实现了新时期对于企业通信设备的改进与整编,以长久发展作为建构基础,从整体框架上提高企业的通信机能,完善了企业通信的技术管理,以维持企业通信及计算机的均衡发展,也在设备的更新上有了足够应对的空间。

1.从长远角度做好通信机楼构建规划

出于通信机楼建筑上时间方面的考虑,综合通信机楼的建筑在满足当下通信行业建筑标准下,能够以通信行业发展现状为参考,加之以数年后通信机房的应用需求而进行构建,使得通信机楼的构建在数年后保证仍有能力维持通信运转。机房方面的细节设计中,应对现存通信状态进行合理分析,在热量设备散热需求、送风节能的空间效率、机房地板的架空以及单机架电荷的负载范围等方面,应在通信机房的构建中留有一定空间的剩余,制定出所需数据的更高标准,这样即使在机房相关设备超负荷情况下,也能够保证通信的正常运行。在未来的数年通信更新中,这样的构建模式也不会因设备的更新产生不适而拆建淘汰。综合通信机楼的建设,实现了企业通信的可连续运营,大大节省在通信建筑上的投资,摆脱了企业因通信技术的更新而对建筑反复拆建的尴尬境地。

2.提高企业建设综合性的前瞻能力

事物的长久发展都需要有着长远的前瞻眼光。综合通信机楼的建设也充分体现出了这一点。当下企业的通信建筑建设周期为6年左右,而就在企业对其通信机楼的构建的6年过程中,通信设备有足够的时间实现新一轮的更新进步,这样新建成的通信机楼就面临着拆建为题,使得企业资金耗费巨大,收益又得不到有力保障,经济运转面临着严峻挑战。综合通信机楼的建设前,会通过对未来数年的通信发展提前做好评估,在机房耗电及散热的设备安置上,考虑到未来通讯设备的高能耗高热量,而提前做出适当比例的调高。企业对于通信运营市场的前瞻性在通信机楼的构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企业对通信设备发展前景做好评估后,与建筑团队进行协商,才能建造出充分满足现代通信需求,又能保障未来发展的通信机楼。

3.合理规划对于通信机楼的资本投入

当下企业在通信机楼资本投入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通常会表现出在工程建立初期对工程资金投入较多,而到了工程建设完成后,对后期工程建筑的维护上削减投入的现象。通信机楼的建成后要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维护,而资金削减使得维护工作难以运行,建筑在使用寿命上也会大打折扣。综合通信机楼的建设在满足日渐发展的通信设备更新需求同时,强调了企业对于机楼建设维护的义务。在通信机楼建成后的维护工作中,对机楼建筑进行定时定点检修同时,在细节方面给也可以做出一定成都的改进,使得机楼能够适应不同于建成时期的通信设备需求,这样一来,不仅保证机楼的在维护中得到稳固,也使得建筑内容有了更适应时代需求的转变。综合通信机楼的资金合理规划,通过强调机楼结构后期的稳定维护工作重要性,使企业加大了对机楼建设后期的维护工作力度,有力保证了通信机楼在后期的运行中的质量保障,使通信设备能够在足够稳定的环境中运行,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利益。

4.加强通信软件系统的维护管理

要保证综合通信机楼的整体运行平衡稳定,除了加强外部硬件设施的建设外,对内部通信设备的检修维护也是必不可少的。现代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黑客能够通过计算机技术轻松窃取重要企业用户信息,或是侵入公司企业的数据库进行盗取。有效防止黑客病毒的入侵同样也是综合通信机楼的一项重要维护工作。通过建立起企业通信系统的防火墙,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企业通信数据进行保护。防火墙定时的扫描工作能够有效拒绝未知的信息来源与客户访问,以防止收到病毒黑客的入侵,使重要数据得以维护,提高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防火墙的建立会由于其客观存在的复杂数据产生漏洞,所以对通信机楼中系统的定式扫描维护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发现不正确的文件属性或访问权限,立刻将数据上传至处理器中进行处理,通过对未知来源数据的强力扫除、拒绝访问以防止系统入侵,企业数据的泄露。

5.确立起综合通信机楼中基础建设的重要地位

综合通信机楼中的通信发展机制对通信基本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是对基本建设加以明确的定义,重新定位其在通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式通信发展模式、建设模式等。在通信机楼具有前瞻性意义的发展模式中,强调基本建设的初衷是为了满足当下通信发展的需求,而随着综合通信机楼的建立,基本建设被赋予了满足通信业务与网络通信发展需求的全新定义。在综合通信的发展趋势中,基础建设不再是仅仅作为工程建设的附属工程,而是实现了向建造通信发展构架及通信行业创新开发发展的新跨越。

三.综合通信机楼建设的发展前景

综合通信机楼的建立是在旧式企业通信管制基础上一大历史性的跨越发展。综合通信机楼在各方面的突出特质都有力保证了其在未来数年的良好发展前景,加之以现代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行业的迅猛发展,企业一定会重拾起对通信机楼的改革整修,综合通信机楼将会在企业乃至地域的发展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虽然与旧式通信机楼相比,综合通信机楼有着更为优越的性能,但在通信事业飞速发展带动设备的不断进步过程中,也难以避免这一通信建筑模式的改变。但其中许多建筑观念的引入是永不会过时的,在通信机楼建设发展中,前瞻性思维的建立与科学发展利用通信机楼的观念应被长期的流传学习下去,以保证通信机楼的建设发展,长期而稳固的推动企业的通信运营。

[总结]

根据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综合性通信机楼的建造能够有利满足企业对于通信能力的要求,机楼的长期稳定运营能够保障企业对于通信运营有力支持,使其能够在已有基础上,得到更高水平的发展,实现与企业综合业务的运营。

[参考文献]

[1]庞超.基于新形势下通信机楼的可持续发展设计规划.2001

合理规划设计范文第10篇

[关键字]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相互关系;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

1.1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概述

城市规划设计可以分为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是指确定一定时期之内的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对城市用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协调城市的空间布局,具体安排和综合部署城市的各项建设,以实现城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的活动;城市设计又称为都市设计,是指把城市作为对象所展开的一系列的设计工作。城市设计介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建筑设计是指在建造具体的建筑物之前,设计人员按照有关的设计要求和设计任务,设想可能出现在建筑物施工或使用过程中的所有问题,草拟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并用文件和图纸的形式表达出来。城市规划设计是对整个城市的规划和设计,范围较大,时间较长,而建筑设计仅仅只是某一个建筑物的设计,范围较小,时间较短。

1.2相互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是面和点的关系,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建筑是城市空间中的主要成分,城市规划设计是面,建筑设计是点,建筑设计要以城市规划设计为基础。建筑设计对城市规划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是城市中的基本设施,在城市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建筑设计要以城市规划设计为指导,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和延伸。只有建筑设计严格依照城市规划设计的规定和要求执行,努力做到两者间的协调发展,城市建设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城市规划设计要以建筑设计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建筑设计的因素,以局部的点的合理设计来促成整体的面的科学规划。建筑设计要服从于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方方面面都应该把城市规划设计作为活动的主要依据,以城市的大环境、大发展作为设计的标准,建筑设计才不会偏离城市规划设计的正确轨道,促使城市规划设计朝着正确的发展方向迈进,推动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协调发展。

2.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协调发展的策略研究

2.1提高城市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建筑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

优秀的建筑设计需要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作为指导,因此,提高城市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先要对城市的地域特征和周边环境等进行进一步的考察和了解,分析影响城市规划设计的主客观因素,确定城市的建设规模、发展方向以及本质特征等,规划方法要多多的采用当下最为先进的、科学的理论和技术,融入更多科学合理的因素到设计中。经过一番仔细认真的调查研究以后,以可持续发展观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基准,让城市规划设计更加的科学、合理。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再为建筑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建筑设计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2.2培养和提高设计人员的创新思维,赋予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以创新性

无论在何时何地做何事,人的行为活动都是受到潜意识的驱动的。只有在人的意识中形成了这样的行为状态,人才会按照意识去执行,所以,人的意识对人的行为活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不论是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还是建筑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的设计思路都是沿着意识的轨道前行的,只有设计人员的意识中有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思维,他们才会在设计的过程中有所突破,才会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设计出与以往的所有设计都不一样的创新设计。当然,在创新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了已然形成的主客观规律,在以各种规章制度所构成的主观规律和生态文化环境长时间以来所形成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再创造,把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局部建筑统一起来,设计中不失所有城市建设的共性而又富有个性,就可以打造出一个符合规律的创新性城市。

2.3建立并完善有关的监督管理机制,督促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的设计行为

在《孟子·离娄上》的第一章中说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现如今被人们用来比喻做事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准则。所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创建一系列专门性的规章和制度,对有关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人的行为进行监管和约束,是促进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必备要素。好的城市规划离不开好的监管机制,监管机制和规章制度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强制性的保障,督促规划和设计的有关人员在设计中的言行举止,促使他们做出符合要求的设计。通过监管机构组织专业人员专门负责监督和管理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活动,防止城市秩序的紊乱。此外,还可以加大法制力度,在法律中增加更多有关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内容,让城市建设又发可依,保证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依法进行,协调发展。

3.总结

总而言之,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相关的设计人员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设计的因素,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严格以城市规划设计为依据和准绳。如此这般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才能有效的提高整个城市的建设风貌。市级领导和有关的工作人员、设计人员要把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协调发展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来推动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间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葛道新,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区别与协调发展[D]门窗2012

[2] 张佳临,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D]科技与企业2013

[3] 刘芃,论城市规划设计对建筑设计的影响[D]科学之友(学术版)2006

上一篇:现代实用医学范文 下一篇:诚实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