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 合理 协同

时间:2022-10-10 12:00:31

【摘 要】奖励作为一种促进教学顺利进行的正面教育手段,它是我们教学中最好的工具。心理学家认为,教师给学生适当的奖励能够促进学生的内驱力,从而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提高。合理运用奖惩,让奖惩相辅相成,希望在教育的沃土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态势。

【关键词】低段学生;合理奖惩;快乐成长

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内部动机,同时,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亦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多用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成功感,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个性的全面发展。同时,对学生实施适度的惩罚仍然是促进学生个性完善发展的必要措施。

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雷夫老师的班级经济制度,重要的也是一种奖励的手段。而我每学期定也会制定一些奖励制度,希望孩子们能愉悦地完成我的目标。但是几年来,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参考了其他老师的奖励制度,一些问题也就显露了。

问题: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对待奖励不应太廉价或过度,太廉价或过度的奖励和表扬经常会起反作用。教师既不应“有功不赏”也不应“无功而赏”。教师在奖励时还应尽可能公平一致,没有偏私,甚至要“亲者少奖,疏者多奖”。教师在奖励或表扬学生时,有时会由于一些因素而影响它的公平性和一致性。

奖励之后,不应带来某些副作用,如被奖励者的骄傲自满,未被奖励者的不服和不满,学生之间的互相嫉妒,不团结等。出现这些现象,有时是因奖励失当,有时则是学生的认识问题。无论属于哪种问题,都应及时做善后工作,加以补救。

思考: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奖励方面的所需是各不相同,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平均。因此在整个奖励制度的不断完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学生把奖励看得太重忽视了别的东西,或者说奖励过多,却承受不起一次失败了等等。作为老师,我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孩子体验成功是好事,但在成功的过程中那些小小挫折也是至关重要的,相信这些小小荆棘,小小惩罚会让成功变得更加有意义。

一、规范奖励――引领努力的方向

奖励作为一种促进教学顺利进行的正面教育手段,它是我们教学中最好的工具。心理学家认为,教师给学生适当的奖励能够促进学生的内驱力,从而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提高。

1.有言在先

事先向孩子明确传达老师所期望的行为是什么。比如“老师希望你在学校里完成的作业要认真”、“早上看到老师和同学要打招呼”“看到同学需要帮助的时候,要伸出热情之手”,知道某些行为会获得老师的喜爱和大家的欢迎,孩子就产生了做出良好行为的动力。

2.及时适度

奖励孩子必须注意时效性。例如孩子主动捡垃圾了,老师要及时发现并给予肯定。适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奖励,还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同时,表扬不等于乱戴高帽,一定要有针对性,让孩子知道具体“好”在哪里,比如孩子爱劳动、勇于改正缺点等等,让孩子觉得老师的表扬是真实的。因此,老师在表扬的时候不仅要及时,而且要正确地评价学生。老师适时而恰当的表扬往往能奏“时雨春风”之效,让学生在“心中喜悦”的良好心境中不断扬善、长进。

3.并驾齐驱

采取合适的表扬方式,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互结合。教师针对学生某件事做得好而以言语激励,其又分为口头言语奖励和书面言语奖励。口头言语奖励可以是在众多学生面前的激励,也可以是个别的谈话激励,针对学生的性格或实际的需要,找个别学生单独谈谈,给他鼓励,给他自信。对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公开奖励、表扬的效果较好。因为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觉得大人对自己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奖励可以是书面言语的,可以是口头言语和体态奖励结合的。其实,无论是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一笑一颦的奖励,都能给学生很大的触动,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有了精神上的奖励,物质上的奖励当然是必不可少的。

4.制定规则

要奖励习惯养成、学习表现等长期行为,可以使用“代币制”,在56号教室里,雷夫老师就是用了“班级经济管理制度”,成效颇大。老师与孩子达成协议:每次表现良好,就可以得到不同面值的班币。(班币面值的奖励方面,老师与孩子们共同商议决定)每次表现不好,就要罚款,也是因事而定。只要孩子能够集满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兑换自己想要的东西。

二、合理惩罚――鞭策中促成长

早在《论语》中便载有孔子批评学生言论。如宰予昼寝,言行不一,孔子就给予“朽木粪土”的严厉批评。批评的作用在于通过对学生的缺点、错误的否定,有意识地激起他们的自责和内疚,促使他们省悟和悔过,并用意志努力克服这些缺点和错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在传统教育中,老师们更多地侧重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言行。没有惩罚就没有奖励,没有惩罚,教育就不完整。

1.以德服人

接纳孩子,要以了解具体情况是前提。无论孩子做了多大的错事,作为老师自己先要静下心来,好好跟孩子谈谈,让孩子对你产生信任,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理解,很自然就承认自己的过失。要了解孩子具体做了什么错事、更要弄清楚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可能在某些现象背后孩子确实有自己的道理,或者说不是他故意的。因此,批评要做到实事求是,要求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只冲着差生批评,而袒护优等生、班干部。

2.宽容真诚

孩子年龄小,是非观念不强,情绪容易波动,他们往往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以符合规则,因此不必把他们的错事刻意夸大。比如几个孩子凑在一起在教室里大声喧哗或者追逐打闹;做完手工劳动随手把纸屑一扔……对于这些现象,老师要宽容处理,向孩子说明并示范正确的行为,做出榜样,不要刻意用“捣乱”“不讲卫生”等严重的词语给孩子“定罪”。

3.晓之以理

无论对孩子惩罚与否,在此之前都要说理。说理要就事论事,简明直接,用孩子能理解的话来讲。最关键要说明两点:第一,为什么犯了这个错误要惩罚;第二,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批评要把握尺度,批评不可不用,但不可滥用。该批评而不批评,会错过教育的时机;不该批评而批评,或批评过多,则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造成师生的情绪对立,同样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4.将功补过

必要的惩罚是应当的,但惩罚并不是训斥、罚站、罚抄等,可以惩罚孩子帮班级做事,扫地、擦黑板、捡垃圾等等。把这些他们平时不太去做也不喜欢做的事情作为惩罚方式,既可以起到警戒作用,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有研究表明,让孩子负责简单的劳动,能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三、奖罚协同,激发心灵深处的潜能

教育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有奖有罚,赞美和批评并用。奖励和惩罚作为管理的手段,两者有效结合,奖励为主,惩罚为辅,能起到调动人的积极性,抑制人的不当行为,从而使个体和集体合二为一。

自从一直在班级管理制度上采取奖励与惩罚并用的手段,班里的孩子变得更加活泼,特别是上课,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下课操场上,那些追逐打闹的小人儿不见了。“老师,××从台阶上跳下来,摔倒了……”类似这样的小报告渐渐地少了。放学了,教室里依旧那么干净,哪怕有纸屑在地上,他们都会主动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去。背上书包的那一刻,还不忘轻轻地把椅子放到桌子下面去……看到这些现象,作为他们的老师,真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这一切的悄然变化,都是奖励在一次又一次地激励下,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就养成了好的习惯,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就像雷夫老师说的,老师虽然没有拯救学生灵魂那么伟大,但是可以帮助学生自我拯救。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只要在这上面播撒下爱的种子,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上一篇:电力企业职工利益平衡找寻初探 下一篇:浅谈如何用萨克斯更好演奏民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