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24 11:22:29

诚实教育

诚实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诚实;说谎;方法

我们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传统文化积淀深厚,传统美德趋臻完美。在新的世纪,民族要创新,国家要发展,我们要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突出我们民族的特性。而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则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最灿烂的文化成果之一。美国著名作家德莱塞说:“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诚实教育是一种人格教育。

在这里先分析下幼儿不诚实说谎的原因及表现:

一、主观原因

(1)逃避惩罚的恐惧心理作祟。据有关统计表明,儿童的谎言中,有67%左右是由于畏惧惩罚或者为了换取表扬而为之,只有10%左右与儿童的想象有关学校教师从道德角度干预幼儿说谎以及家长对幼儿严格的要求和规范,也使幼儿害怕成人的批评与纠正,但又不得不迎合成人对他们的期盼,也会导致有意说谎。

(2)取悦他人的虚荣心理驱使。虚荣心是一种爱慕表面光彩的虚浮心理,是为获得他人的注意、赞赏、羡慕等而产生的动机和情感。这既是一种情感需要,也是希望得到别人注意的心理归属的需要。

(3)“意义障碍”期的反抗心理。意义障碍是幼儿表现出的品德心理阻抗现象,它阻碍了幼儿对品德要求的完全接受和正确理解,从而对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要求产生消极反抗心理。有意说谎是反抗心理的表现之一,严重者还伴有报复行为发生。

(4)惰性心理。惰性人人有之,但幼儿的自我控制力没有成人强,所以幼儿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满足自己过多的欲望,但又“吝音”付出劳动和努力,因而有意夸大、歪曲甚至编造事实躲避责任或获取利益。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惰性滋生了幼儿的有意说谎。

二、客观原因

(1)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还不完善,他们富于想象,充满好奇,感知事物的能力和成人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很容易把自己头脑中产生的幻想引人现实,甚至把幻想当作是现实,容易把幻想与现实相混淆,他们在陈述事实时往往把现实和自己的幻想结合在一起说,把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当做已经得到的东西。在幼儿身上发生的这种不诚实和说假话的现象,一般都不是有意的,这因为幼儿还不能正确区别想象与真实。

(2)社会环境及社会交往的影响和“模仿”的强化。模仿是从他人身上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及相似性程度等因素决定了幼儿有很强的模仿行为。首先是“效前”模仿。幼儿的行为受先前者的刺激而发生,称为社会行为的“效前律”,也叫“社会环境无意识影响’。

(3)老师及家长的教育方法。5岁幼儿的言行处于向有意性和稳定性转折的时期,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方法所带来的消极“榜样作用”是造成幼儿有意说谎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第一,孩子的好、坏之分。幼儿的思维方式与成人不同,他们思维直观,很难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如果成人认为好孩子就不能做坏事,做了坏事就不再是好孩子,无疑会导致幼儿有意说谎。第二,“承认”的惩罚。幼儿做了错事,成人在经过温和“引诱”让其诚实交待后出尔反尔,就会造成幼儿认为说谎比诚实好的思想。第三,成人的“错爱”。教师的“偏爱”和家长的“溺爱”常以物质奖励的形式来激发幼儿的良好社会行为,但评价指标却模糊并缺乏客观标准,使幼儿即便有意说谎亦能获得奖励。第四,对有意说谎的“庇护”。成人发现幼儿有意说谎后,没能及时进行制止,而是隐瞒或庇护。

以下就谈谈关于幼儿诚实教育的方法,具体包含这几个方面:

1.教师和家长要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抓好诚实教育的关键。以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观点来看,示范教育具有其科学的依据。幼儿好模仿,思维上具有直观具体的特点,感性认识能力强,思想和行为都易受他人感染,特别是对直观的事物印象最深。心理学家曾对一部分犯罪分子作过调查,发现70%以上的犯罪分子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和他的童年早期经历中父母有不诚实行为有很大的关系。成人的不诚实行为,会在幼儿的心灵中播下说谎欺骗的种子,甚至是犯罪的祸根。

2.创设健康良好的环境是进行诚实教育的重要条件

现代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幼儿从家庭走向社会,会面临各种复杂的环境。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到社会环境,都掺杂着各种积极和消极的因素。

首先,要求幼儿园教师与家长要紧密联系,相互配合,随时对幼儿的不诚实行为进行疏导教育。教育别要注意做到同步、一致,形成教育合力,避免相互矛盾,相互抵触,使幼儿无所适从,造成困惑和疑虑,这样不利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

其次,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同时更需要社会诚信环境的支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存在着由教育者控制的自觉因素,而在社会环境中,会出现各种不利于幼儿诚实教育的消极因素,因此,应创设一个人人讲诚实的大环境,构建诚实的社会以陶冶幼儿的心灵。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应当有信心,应该相信只要我们人人都努力终有一日能够实现。

3.情感教育是进行诚实教育的重要方式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的情感教育,在对幼儿进行诚实教育过程中应突出“幼儿”二字。幼儿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各方面的发育都不够成熟、完善。所以,出现过错不可避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幼儿。要从关心爱护幼儿的角度出发,耐心引导,使幼儿在温暖和谐的环境中逐步形成诚实的品德和习惯。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所以进行道德教育和其他的知识的教育是不同的,不能像教学生知识一样的灌输,要通过使幼儿多一些自然的体验,多一些情感的体验,教育孩子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重视“第一效应”, 防徽杜渐。抓住幼儿说谎是的矛盾心理,幼儿说谎的实质是恐惧心理支持下所采取的一种自卫措施。有了第一次说谎如果不加以制止,则会导致形成习惯,所以应该把问题灭杀在萌芽里。

第二,信任幼儿。德国教育家克雷奇默认为,说谎是由于幼儿对成人尤其是父母不信任。如果父母能采用理解的方式对待幼儿的说谎,便可从最初避免其有意说谎。但要让幼儿相信父母,首先要信任幼儿,要向其说明并以行动让其意识到做错事不要紧,重要的是如何改正,并且我很愿意帮助你。让其感到改正了说谎的缺点依然能得到信任。

近年来,由于科技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各国都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尤其是道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诚实这一品质无疑是道德中重要的一方面。而幼儿期又是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各种品质和习惯形成的时期,所以对幼儿的诚实教育就被提到日程上。本文只是简单的分析了一下幼儿不诚实的原因及表现,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些对幼儿诚实教育的原则、方法和一些注意事项。本文的论述只是浅尝辄止的,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可以在实践中做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帼眉著.《学前心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中国德育 2008年03期

[5]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05期

[6]现代家教. 2003年11期

[7]魅力中国 .2007年09期

[8]现代教育科学.2002年06期

诚实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幼儿 诚实教育 正确引导

幼儿在成长的过程申,他们自然而然地会不诚实。如果碰到孩子不诚实,那应该怎么办呢?

我国幼儿园的保教内容中对德育明确指出;向幼儿进行诚实教育。

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也指出:“幼稚期 (自生至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立了。”

因此,对孩子进行诚实教育关系到幼儿的一生发展。一旦发现孩子不诚实,先不要惊慌,也不要斥责孩子。一般来说,幼儿不诚实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想象与事实混淆。学前心理学认为,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是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才刚刚萌芽。所以,幼儿会把看到的与联想的、真实的与希望的、做过的与记忆的混淆,从而说出一些与事实不符的话。这时最好不要把这种情况视为不诚实。

(二)孩子将不属于他的东西拿回家玩。这种情况可以分为有意和无意两种。家长一定要问清楚是哪种情况再处理,告诉孩子末经别人的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

(三)家长的言行引起孩子说谎。例如在家里,家长说了谎话,幼儿知道了,幼儿也跟着说谎。

(四)强化不诚实。根据奥苏贝尔的强化理论,再操作性活动受到强化之后,其明显后果是这一操作性的活动频率增加了,而在反应之后不予强化,则反应就会减弱。因此,如果孩子说了谎,而家长认为孩子很聪明,不去纠正,反而表扬,孩子说谎的动机就会加强。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

(一)对孩子进行引导,向孩子渗透诚实的品德观念。大部分幼儿都喜欢听故事,老师和家长就要有针对性地找一些有关诚实的故事讲给幼儿听,并在结束时附带性的说明一下诚实的好处以及说谎话的坏处。

(二)对孩子进行观察和分析,强化幼儿诚实的品质。发现孩子说谎后,观察孩子的言行,冷静地找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根据找对纠正的方法。如果孩子诚实,则表扬他,叫他继续发扬这种品质。

(三)幼儿园和家庭相互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诚实的品质。让孩子知道不诚实无所遁形,不能隐瞒任何人;让幼儿自觉说实话,并且对孩子继续予以信任,教育并鼓励孩子勇敢地承认自己的不诚实;让孩子明白改了就是好孩子的道理。

诚实教育范文第3篇

诚实,之所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简单,是因为真正实行起来,可能要付出不同的代价,甚至可能是生命。所以,诚实绝不是一般的道德品质,如果没有人生观、价值观武装起来的强大内心世界,往往在复杂事物面前,在关键时刻就要“掉链子”。

对于生长在改革开放时期的青少年儿童来说,诚实更是不可少的品质。对个人来说,诚实品质是做人之本。不值得别人信任的人,将失去在人类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不诚实的品质一旦出现,很容易像毒瘤一样继续恶化,迅速扩散,使全部道德丧失殆尽。对社会来说,人与人之间诚实信任的关系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毁灭了诚实与信任,必将导致社会的土崩瓦解。尤其在社会转型时期,一方面新的条件与理念,给人以发展和启迪,另一方面也面对着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复杂局面。市场上的假货,人际关系中的欺骗、诽谤、奉承,严重地腐蚀着社会生活。生活在其中的未成年人,不可能不受到负面影响。因此,加强诚实教育更有其现实意义。

一次关于诚实品质的调查

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7年作过一次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诚实品质的调查。17年后,用同样的问卷在2004年又作了一次调查,并进行了比较研究。

两次调查的比较,可以发现随着改革开放,学生的思想异常活跃,对诚实的认识及相应的行为有了新的特点。这次调查有以下几点主要结论:

(一)小学生关于诚实的道德认识随着社会文化走向多元化,小学生对诚实的判断趋向复杂。认为诚实“也好也不好”的学生2004年比1987年出现的年龄降低(2004年2~6年级都有,而1987年只在6年级才出现);填写“也好也不好”的学生2004年比1987年高出9.9个百分点。这说明2004年环境不像以前那样单纯,由于信息量丰富,促使学生的认识也走向复杂化。

(二)关于小学生道德典型形象和事例的储存,两次调查有显著差异:2004年不少人把同学甚至自己作为典型形象;而1987年则是传统的道德故事更占有重要地位。这说明1987年对传播经典的形象和事例比较重视,2004年则是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形象和事例更加影响学生。

(三)两次调查表明,不诚实行为在小学生中比较普遍(1987年有77.1%;2004年有83.6%)。但两次调查比较没有显著差异。

(四)关于“第一次不诚实发生的时间”,1987年调查的最高峰是7岁,2004年是6岁——提前了1年;最早出现的时间,1987年是4岁,2004年是2岁——提前了2年。这可能是外界的压力和诱惑比以前增多以及社会的多元文化和信息丰富的影响。

(五)关于道德动机:小学生出现不诚实主要属于自我保护性说谎“害怕、着急”(40.6%)和属于获取好处性说谎(38.5%);82.8%的小学生在第一次不诚实之后想法是积极的(后悔,要改正,害怕,痛苦)。2004年与1987年相比,“没有再出现不诚实”的高出1987年27.7个百分点;而出于“显示自己”的动机,再次出现不诚实的比例最高占50%,其次是“报复”“害怕、着急”和“想得到好处”,分别是25%、24.7%和22.5%。

(六)关于道德环境:两次调查都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中持有“在自己认识的人当中,诚实的人比不诚实的人多”见解的人数,比例越来越小,大致是呈现一条向下斜线。值得注意的是,两次调查认为“不诚实的人比诚实的人多”的,都有一个不小的比例(1987年占33%,2004年占16.4%)。这虽然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对社会的复杂性有了进一步认识,但是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脱离了客观实际,对于小学生的成长也是不利的。同时“必要谎言”“善意谎言”的存在,对当代小学生进行诚实教育,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七)关于道德评价能力:两次调查相比,认为“做老实人”吃亏与不吃亏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2004年有5.5%的小学生把老实与诚实做了区别:不一定诚实就是老实,把“老实人”作“规矩、无能、不聪明”理解;为此,还有17.1%的小学生对“做老实人吃亏”表示了中间态度。17年前后对“老实人”这个概念理解有很大变化,现在开始以价值追求为目的,把道德与智慧联系在一起,表明了社会的进步。

(八)总起来说,2004年调查表明,小学生更多是从市场经济的现实生活中理解诚实品质的重要性,而不是单纯地从知识概念上建构道德,因而这种道德学习更加实在。但是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各种压力和诱惑的增多,使得诚实教育的难度相应增大,而社会发展对诚实品质的要求更加迫切,表明了当前诚实教育仍然任重而道远。

社会转型时期的诚实教育

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诚实教育更有其现实意义。教育工作者需要摸索具有这个时代特点的诚实教育工作规律。

首先,要认真对待小学生表现出来的诚实特点。由于诚实品质受到认知水平的制约,低年级学生和幼儿处于他律阶段,虽然能做到说实话,但是对其中的道德意义并不理解。作为教育者既不能因为其不理解就放弃这个阶段的道德教育,而是要关注其道德萌芽的成长的状况;也不能因为其目前能做到说实话,而忽视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其表现出的微妙变化。

其次,要积极研究儿童从他律到自律这个过渡阶段的道德教育。这是一个极其重要而目前又研究甚少的阶段。儿童由于认知和自我的不成熟而处在他律阶段,其虽然有着朴素的对人的关爱和朴素的对人的真诚,但是这时其道德品质还不够成熟。不过,一个人的认知和自我意识总是时刻不停地在发展,教育者如果能把握时机,善于依托向善性情感,积极引导其从他律走向自律,逐步建构诚实品质,应该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有效教育方法。

诚实教育范文第4篇

道德注重人的行为动机。判定个体道德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个体的行为结果,更要看其行为动机。诚实从动机上来考量有善恶之分,王海明教授指出:“善意诚实就是动机无害他人的诚实,是诚实之常规;恶意诚实则是诚实之例外,是动机有害他人的诚实。”所以,并非所有的诚实都是道德的,所有的不诚实都是不道德的。恶意诚实是动机上有害他人的诚实,虽然外在行为表现为诚实,但行为动机存在恶意,这种诚实实际上就是一种不道德。所以单纯地从行为结果来判定一个人是否道德是草率的,也是不科学的,更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的道德水平。

面对儿童的说谎行为,如何鉴别和考察个体行为是否道德,是进行诚实教育的首要步骤。卢梭曾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儿童天生具有向善的倾向,基本上有一说一,很少撒谎。教育者需要发现并维护儿童天生具有的内在诚实倾向。当儿童出现“不诚实”问题时,教师需要认真鉴别是否属于道德问题。罗素在论述儿童诚实教育时就提到,“儿童的有些谎言是由于记忆混乱的结果,并不是道德上的有意欺骗”。皮亚杰的研究也表明,7岁以前的儿童在作出判断之前根本不考虑说谎的动机,儿童直到10―11岁才能认识到有关谎言的道德问题。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儿童的不诚实行为并不能被认定为是道德品质有问题。

一个作出“诚实”选择的儿童和一个作出“说谎”选择的儿童,虽然道德判断的结果不同,但其判断过程和道德动机可能很接近,也就是说,处于同等道德水平的儿童会作出不同的道德选择。同样是作出“说谎”选择的儿童,其道德判断的结果是一致的,但其判断过程和道德动机可能大相径庭,也就是说,同样是“说谎”,有些儿童的行为动机是道德的,有些儿童的行为动机则可能是不道德的,或者是没有道德意义的。

对于儿童的说谎和不诚实,从动机上来看,那些由于儿童本身记忆混乱或是其他原因导致的所说与现实不符,实际上无关道德。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有必要区分真的“不诚实”与假的“不诚实”。如果是由于记忆混乱或是想象导致的“不诚实”,教师不能因此给儿童贴上不诚实的标签,这是儿童特定年龄所表现的特征,教师必须认清这个规律,及时帮助儿童区分想象与现。

主观动机上的不诚实,通常情况下也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大部分是情境的产物。比如为了逃避惩罚、获取小利益、满足虚荣心;或者因为恐惧和焦虑等,这种说谎需要引起教师和家长注意。这样的儿童就是道德败坏吗?笔者并不认同,按照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儿童早期的道德水平往往处于前习俗水平,是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以工具性的相对主义为定向,这是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固有特征。

面对主观动机上的不诚实行为,教育依然可以发挥作用。教师的教育方式不能仅仅是禁止或施加惩罚了事,这样做的结果会导致儿童为了避免惩罚,需要继续说更多的谎话,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实际上,禁止只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对儿童诚实发展的阶段进行充分了解,然后对症下药,逐步将诚实品质内化为个体的道德行为习惯。教育专家冉乃彦对诚实教育有着深入研究,他认为“作为教育者既不能因为其不理解就放弃这个阶段的道德教育,而是要关注其道德萌芽的成长的状况,也不能因为其目前能做到说实话而忽视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其表现出的微妙变化”。所以,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培养,尽量避免儿童过多地从功利主义的动机来思考和作出诚实行为。儿童道德发展水平比较低,对许多道德问题认识比较模糊,还不足以区分诚实的动机和结果等问题。关于诚实动机的培养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教师要从根本上重视儿童诚实动机的培养,引导儿童认识诚实的意义。比如,某节品德课程结束时,教师的诚实教育课作如下总结:“俗话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生活中免不了犯错,相信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会经常提醒自己做勇于承担责任、诚实勇敢的人。”这句话只是告知儿童要诚实勇敢,但却没有进一步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一般情况下,来自成人或社会的道德律令,如“不能说谎话”“你要诚实”等,在他律阶段的儿童那里往往只是实然判断,而非价值判断。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境和问题,也许会做到诚实勇敢,但不知道为什么要做到诚实勇敢,不了解其背后的道德意义。所以,教师必须把握教育细节,不仅要教儿童诚实,还要告诉儿童为什么要诚实,引导儿童对诚实品质的动机进行思考。

其次,积极引导儿童从利他动机来践行诚实行为。比如,《狼来了》这个经典故事告诉儿童“说真话的人,大家相信你;说谎话骗人,结果害自己”。实际上,这种诚实教育背后暗含着功利主义的逻辑,即我们之所以要诚实,是因为诚实可以给我们带来好处;不诚实则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会害到自己。这种逻辑和价值取向在儿童道德发展的初级阶段是有效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儿童的诚实品质,但由于它过于强调道德的外在作用,忽视道德的本体价值,长期遵循这种逻辑思维,不仅不利于儿童道德水平的提升,还会让儿童形成道德的功利心。因此,诚实的动机培养有必要追求更高层次的水平,从他律的诚实转向自律的诚实,从利己的诚实转向利他的诚实。

【朱俊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讲师】

读者热线:010-62027510

诚实教育范文第5篇

据调查,目前小学生存在不诚实的突出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生活的缺失

总体表现良好,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他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捡到学习用品就当是自己的;没经过别人同意就拿走别人的东西。

(2)学习生活中的不诚实

主要表现在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方面。上课不专心,课后作业抄袭应付;考试时不独立完成,抄邻桌,翻材料,采用种种作弊手段,对付考试。所听闻的作弊方式也是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作弊现象在小学里已经是普遍的无争的事实,抄袭作业,在网上下载一些资料,东拼西凑,几分钟就完成了一篇作业在许多学生学习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了。

(3)虚荣心严重,在对他人负责方面有待提高

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自私自利的品质。小学生功利主义思想日趋滋长,将入团、评优和竞选学生干部视为自己的一种利益驱动,作出许多不诚实的事性。

(4)讲假话

以学校为由,骗取家庭钱物,用于上网吧,吃零食;假造家庭事故,骗取老师批假,逃学玩乐;做错事,犯纪律,不敢面对现实,隐瞒事实真相,编造谎言,拒不承认错误。可见,当前小学生存在着较严重的不诚实现状,影响着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品德的,急需改进和解决。

2小学生不诚实原因

小学生不诚实现象较为严重。影响小学生不诚实的原因,主要是受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和受家庭环境、学生自我约束力的影响。

(1)社会环境

不诚实现象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普遍存在,而且趋于高发与泛化,比如制假贩假,假新闻、假结婚、假文凭、假招聘等等。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在这种诚实危机的大环境下,当代小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一些学生表现出经济上急功近利,道德上惟利是图,而社会责任感弱化、公德心淡漠和行为方式失范,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规范被物质化、庸俗化、功利化。社会上的这一切“假把戏”的存在,无诚实的行为几乎渗透到各行各业,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在社会出现严重不诚实的情况下,学校不出问题是不可能的。

(2)家庭环境

由于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父母的不诚实,使孩子耳濡目染,这也是学生不诚实的一个客观原因。

(3)学校教育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对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不够重视,在遵守校纪校规及行为规范方面的表现不够令人满意。而学校对违反行为规范学生的约束措施也不够有力。这是学生在诚实方面走下坡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4)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不够,这是导致学生不诚实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是非观念淡薄,意志品德不良,抵不过外来的不良诱惑,例如: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现象。

3小学生不诚实的应对策略

3.1召开班队会,讲诚实小故事,用小故事引导

班上召开班队会,讲诚实小故事,用小故事引导形式对学生进行诚实教育,促使学生不断总结反思,增强社会责任感,让故事中的诚实美德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习惯。在学生中培养浓厚的诚实之风,让学生感到诚实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争做“诚实人”的班队会教育中,学生还自发地通过上网等途径查找了古往今来有关“诚实”的小故事,在调查中同学们受到了震撼,在写的报告中可以见到他们对现代人必须拥有诚实素质的认可是发自内心的。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到了诚实的重要性,他们从中吸取了教训,知道做人一定要言而有信,如果向别人承诺过的就要做到,从而提高了他们诚实的素养。

3.2用班级学生和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教育

除学校创设诚实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可以创设诚实的环境氛围。如班级布置上,班级黑板报、班训、专栏、条幅等都可以围绕诚实的内容。又如制订班级诚实道德基本范畴目标: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团结同学、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诚实做人、知错就改;遵守规则、不损害他人利益。牢记“诚实为本、做人在先”的道理,努力作一名诚实、守信、正直、履约、不欺、不瞒、不说谎话、品德高尚的中国公民。平时可以用班级中诚实学生和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教育。有一次班会上我让同学们讲有关身边诚实的故事,没想到诚实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位同学,精彩富有教育意义的讲解博得了大家热情的掌声。同学刘某说,父母从外省来到深圳打工,整天辛苦工作的爸爸有一天收回一张百元的假钞,平静的生活起了小小的波澜,勤俭节约而有诚实善良的父母最终选择了诚实,把假钞交给了银行,不让它再坑人了,今后我一定学父母那样做个诚实的人。同学赵某说,我在诚实上做的还是不够的,有一次,我本来答应同学要借给他一本学习用书的,可一回到家,觉得借给他看,以后在学习上可能对我形成威胁,同学几次提醒,我最终还是选择了不诚实。从这件小事看,我没有把诚实看得那么重要,以后要注意改正。同学王某说,有一次,妈妈带我去乘公共汽车,临上车前妈妈说把双膝盖弯曲,不够一米一就不要买票了。刚开始我照妈妈的话去做,可当我抬头看到车厢内的“请自觉买票”这几个字时,忽然觉得自己不配做个少先队员,我不由自主地伸直了双腿,买了全票。我也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为自己的“诚实”而感到高兴……这些现实生活的例子让学生感悟了诚实,感受到诚实对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3.3用课文引导学生

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结合教学内容,将诚实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用语文书里的课文引导学生要诚实做人,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诚实教育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寓诚实人物、事件于课堂教学之中。如“狼来了”这个故事学生都很熟悉的,故事中的小男孩两次撒谎骗人,失去了别人对他的信任,才导致了最终被狼吃掉的可悲下场。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诚实教育,让学生懂得:一个不具备诚实的人,最终只会害了自己。诚实是无价的!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的讨论。教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做诚实的孩子》一课时,要紧紧抓住故事中典型的人和事,理解爸爸妈妈的话,“做人最重要的是诚实,诚实的孩子要从小事做起”。结合补充古今中外有关诚实的故事、诚实格言,使孩子知道诚实孩子应当怎样做,不应当怎样做,从而提高道德认识并转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再如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记自己所见所闻,抒自己的一己之情和真实的感受体验,而避免学生为敷衍作业或是虚荣心而抄袭他人文章,以发展个性崇尚自然为原则,把学生思维和眼界开拓出去。在作文训练中,尤其在写人记事方面,引导学生说实话写真话,不口是心非,不弄虚作假,发挥作文教学育人的功能。

3.4开展社会实践竞赛,评比“诚实小标兵”

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军事训练、科技发明等社会实践竞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实践第一的观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诚实品质。在开展竞赛,评比“诚实小标兵”为主题的体验活动,可以培养其诚实意识,组织学生走上街头,清扫街道,到福利院献爱心、植爱心树的活动,可以使他们的身心在奉献中得以陶冶。通过组织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走出校门为社会服务,当学生们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承认的同时,极大的培养了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同时教师还要教育学生不仅在家里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诚实的好学生;在社会上也要做一个诚实的好公民。在诚实教育中,我们还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特别是学生周围的典型素材,如“劣质奶粉”,调查劣质奶粉的生产、销售、危害及社会民众对此的反映等。同学们以纯真的眼光,体验了诚实。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瞪大了眼睛问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老师顺势点拨:诚实不仅是人的修身美德,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命线。同学们从社会实践中体验了诚实,也吸取了信心和力量。有的同学还对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诚实的行为做了检讨。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3.5创建和谐的师生诚实氛围

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用自身的诚实度来为人师。教师的教学要在体现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精神的基础上,融入诚实精神。如考试不久要认真作答,要诚实,倡导“诚实从我做起,坚决杜绝考试中的作弊行为”。教师要结合教学环节培养诚实品质,把诚实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诚的统一,最终完成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创建和谐的师生诚实氛围。

4结语

诚实教育范文第6篇

面对孩子们的谎言,以前只需稍稍用点小伎俩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套出他们的实话,比如让他们都闭上眼睛伸出小手,做了错事的小朋友的手上就会留下明显的印记,老师只需这么简单地一吓唬就能够找出撒谎的孩子。可是现在,任凭老师用尽了伎俩也难以找出做错事的孩子。特别是大班的孩子,他们有了更加成熟一些的思维,懂得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面对一个个的"告状"当老师的我很难成为一个好裁判。常常是没有掉眼泪的反而先告状"老师,他打我!""不对,是他先打我!""不对,他说谎!"结果问来问去,仍是一头雾水,无法判断谁是谁非。想请来旁观者问问吧,可是从别处跑来的孩子张嘴就说了一个不相干的第三者打了谁谁谁,这种证词又着实令人不敢参考。

孩子这种张嘴就来的谎言,即使受到惩罚也不承认的态度,让我一次次的费解,是什么让孩子不再诚实?曾经讲了无数遍的经典诚实教育故事难道对现代幼儿不再有影响力?可是回想起来孩子无论是听故事还是看动画,都是那么全神贯注,津津有味,每回活动后的教育回答亦是那样的旗帜鲜明"我们要做诚实的好孩子"。可是一到自己的行为是非判断时,孩子们却总是会非常巧妙地回避或推卸责任。其实仔细想来造成这样的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诸如家庭教育的影响,幼儿自身的原因,社会的原因等等,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诚实品质呢?我认为这不仅要从幼儿的行为习惯上去引导培养幼儿诚实的品质,最重要的是给幼儿构建一个塑造诚实品质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这个环境应该由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共同来营造。

(一)家庭环境中,家长必须起到诚实的模范作用。我们知道在教育幼儿学会诚实的时候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引用鲜明事例,为幼儿树立诚实的典范,提供模仿对象,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不论所引用的故事多么地动人,树立的形象多么的高大,它的作用远比不上家长对幼儿的言传身教。家长的性格品质、理想情操、言谈举止都对孩子起着耳目渲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文明行为。因此,在生活中家长一定要注意言行一致,不要嘴上要求孩子不撒谎,自己却忽视怎样做一个诚实之人。有的家长为了在工作日带孩子去游玩,就当着孩子的面给领导打电话请假说是身体病了要休息,这种行为让幼儿并没有觉出撒谎的坏处,反而认为挺好,撒个谎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久而久之,幼儿就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学会不诚实了。所以家长一定要诚实守信才能够教育出诚实的幼儿。

(二)幼儿园教师应该尊重理解宽容幼儿,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这样幼儿才能够亲其师而信其道,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幼儿撒谎分多种原因,可能是无意间撒谎也可能是因害怕而撒谎,所以当发现幼儿不诚实时,我们大可不必惊慌,而是要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幼儿撒谎的原因,以幼儿的角度进行思考,再以宽容的态度对症下药,引导幼儿改正错误行为。如果教师一味地以管理者的身份严厉地面对幼儿的问题行为,那么极有可能导致幼儿对教师的内心抵触而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三)多方合作营造幼儿诚实教育的良好环境,确保教育效果的持久性。幼儿园和家庭之间要做好良好的沟通互助工作,要形成幼儿教育的一致性,要让幼儿知道诚实不止是面对父母不止是面对教师,而是应该面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要让幼儿认识到不止在家里要诚实,在幼儿园里要诚实,而是应该在任何地方都要诚实。除了家庭幼儿园的榜样示范和教育引导作用外,打造孩子的诚实品质还是一个社会工程,既关系到孩子的人际交往和个人发展,又时刻受到社会上各种习气和标准的影响。警惕来自媒体和社会的不良习气和负面干扰,营造一个人人诚信的教育氛围,对幼儿诚实品质的培养提供了持续性的保障。

诚实教育范文第7篇

幼儿性格 行为习惯 培养方案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幼儿性格则是在活动中在与家人和小朋友的接触中逐渐形成的。性格的形成对于每一个人的一生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使其心理健康茁壮的成长也成为幼儿老师必要的研究课题。

一、诚实教育

在物质与精神文明发展至快的今天,诚实教育也是众多教师认为应该首要提出的问题。幼儿诚实的教育是指幼儿要说真话、做错事敢于承认和改正。其中包括不私拿别人的东西、借了东西要归还,拾到东西要交公等。诚实如许多品质一样是要在后天的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因为幼儿还未形成完善的识别学习能力,所以每一个人的行为在幼儿眼睛里都是学习的榜样;家长、老师、同伴、行人皆为孩子学习的范畴。

1.创建一个真正诚实的学习环境

首先成人之间、成人与幼儿之间的关系都必须是真诚的、相互信任的。如果家长和孩子一同散步,路边拾遗,大人便左顾右看之后把东西装在自己的口袋里,还告诉孩子不要告诉别人,又怎样指望和教育孩子有优秀的诚实品质呢?如果人与人都存在于虚伪的生活环境中,更不知道何为真假,那样的生活会让我们身心都深感无力与匮乏,生活便没有了许多的乐趣。所以大人的行为语言都要注意给孩子带来到了什么样的学习影响。

2.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幼儿

教育教学方法合理的运用,才能更自觉的推动幼儿的行动,而不是泛泛的枯燥讲解该怎样、不要这样做等。教师要和幼儿之间形成良好的朋友关系,所有的活动都为合作互助关系,这样就能增加成人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并且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如果幼儿做错了一件事情,他的心情怕是很乱,不知道怎样处理才好。这时老师的疏导应该是采取和蔼的询问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这件事情的对错关系。如果老师和家长在幼儿做错事情的时候采取强烈的痛斥、鞭打,没有说明为什么会如此、后果会怎样等,孩子在以后犯错误的时候不是不敢承认,就是消极抵触,有的时候还会百般抵赖。这样长时间对幼儿的教育后果会产生极坏的影响。再如,有许多家长在幼儿做错了事情后溺爱孩子过重,往往一笑或者轻描淡写说一句“以后不要这样了”诸如此类的话语,这会导致孩子对错事不怕,不用承担什么,做什么事情不知道轻重。这样的发展对幼儿将来的成长将有更大的危险伏笔,所以在幼儿做错事情时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3.运用文艺作品中范例来教育幼儿

近年来,像小学故事读本《一个花瓶》等这样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是少之又少。幼儿所喜欢的动画片中对幼儿进行优秀的性格品质教育的也少的可怜。大多是闹戏一团,或者是负面教育过多。建议幼教专家多发表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因为这样的教育对幼儿更直接,更容易被接受。孩子在享受中学会了诚实并得以强化而最后形成习惯。

二、爱心教育

所谓爱心教育包括许多方面的爱。例如对父母长辈的爱、对兄弟姐妹的爱、对玩伴的爱、对家乡的爱、对大自然的爱、对祖国的爱等。孩子的爱心种子应该从小播种才能根深蒂固,而不是等孩子已经学会许多的文化知识、自我观念已经形成、身体行为都独立后再对孩子进行广泛的爱心教育,这样做的效果会很差,我们民族的团结凝聚力将会有所退步。

1.关爱尊敬长辈

由于近几十年中国独生子女的时代来临,21世纪的幼儿普遍存在的特点就是只爱自己,他们的心里很少爱别人。由于大多数家庭六位老人围绕一个孩子的局面,使孩子更感觉到自己小皇帝的地位。他们很少听大人的意见,更别提关爱尊敬老人。家长的溺爱使孩子的优秀品格培养形成了一个误区。如果一个孩子连自己的长辈都不爱护尊敬,那么孩子的优秀品格将是一个空谈。

2.团结合作意识

以前,孩子小时候前后大院一街的孩子相互玩耍。一起合作玩的很尽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游戏并且有自己扮演的角色,也在玩中学习了许多。而现在的高楼大厦格局把幼儿锁存在一个个狭小的空间。即使有外出的机会,也有许多大人陪在身边随时保护。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已经没有了。这样对孩子们的发展是不公平的。孩子们不接触小伙伴,就不会有更多的爱心滋长。这样的孩子健全的性格就得不到全面的培养,久而久之他们就不会形成完善的性格。

三、自我中心的克服和活泼开朗性格的培养

幼儿思维过程中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什么事情都从自己的角度看待。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自我中心是一个人认识论的概念,而不是一个道德上的概念。从教多年教师看的最多的就是孩子以自我的视觉角度去辨别一切事物、越小的孩子越明显。而他们的这一性格特征并没有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相反很多孩子即使长到学龄阶段也不改这一特点,并且许多家长为人处事的行为也严重影响孩子正确的发展。所以请家长和教师一起携手合作,不要再和孩子们说“在学校不要被别人欺负”“别人打你你一定不要吃亏”等话。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在幼儿园中开展经典晨读。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例如《弟子规》《三字经》等教育孩子的一切言行。同时在幼儿园开设“区角游戏活动”。每组幼儿五六人,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一切利他行为意识。在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自信的同时,为孩子打造一个幸福快乐的五彩童年。当然活泼开朗的性格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后天的培养教育有很重要的意义。笔者发现有一部分的孩子在家里语言很多,言行很随意,而来到幼儿园总藏在父母的后面话也不说,严重缺乏勇气和自信。这就需要老师多创造机会,多发展孩子的闪光点,以点带面树立他的自信开朗的性格。

诚实教育范文第8篇

一、说谎的几种类型

1.无意性谎言

儿童由于记忆、想象、联想、判断上出现错误而造成“谎言”,说出与事实不相符合的话,这属于无意性谎言。

2.夸大式谎言

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或者为了达到某种效应,小学生常常“添油加醋”地描述某些事情。

3.补偿性谎言

小学生没有达到家长或老师规定的目标,但又想得到家长或老师的赞美,因此往往用谎言来将自己不足的地方补上,从而达到自己受表扬或被赞美的目的。

4.防卫性谎言

通常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或者家长习惯用严厉的惩罚来管教孩子,孩子为了逃避惩罚,就用说谎来保护自己。

5.报复性谎言

这是儿童情绪的一种表现。当儿童对某人心怀不满时,可能通过谎言来向对方示威和挑战。

二、研究的方法

在调查小学生不诚实行为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

1.问卷调查

(1)调查对象

在学校中选取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各118人。

(2)问卷编排

问卷中选择题20道,开放题1道。语言上注意措辞简洁、明了。

(3)问卷内容

前20道选择题是研究小学生说谎的原因。第21题研究最可能说谎的情况。

(4)统计

问卷收回,选择题用电子表格进行统计,开放题进行分类汇总。

2.访谈法

(1)被访谈人

六(2)班学生姜xx,五(1)班学生白x的母亲,三(4)班班主任方双。

(2)问题设计

①小学生对说谎者的态度。

②家长的不诚实行为对小学生的影响。

③家长、教师、学校如何对待小学生的不诚实行为。

三、统计结果

1.选择题的统计结果

(1)由于记忆、想象上的错误

问卷第12、13题是调查学生无意性说谎的比例,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19.8%和22.6%的学生出现过此种不诚实行为。

(2)为了逃避现实或责骂

问卷第14、16题的测试结果说明分别有45.2%和51.1%的学生因害怕责罚而说谎,这说明因害怕受到责罚而说谎的小学生人数比较多。

(3)家长、老师的期望过高或想得到表扬

从问卷第2、3、4题的测试结果中可以看到有的学生因为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压力而撒谎。

(4)物欲的诱惑

从问卷第18、19、20题的测试结果可知,分别有26.6%、14.7%、30.2%的学生有过该行为,说明小学生自控能力和辨别能力较弱,容易受物欲的诱惑。

(5)家长教育不当

问卷第10题,有50.3%的家长给过孩子很多许诺而没有兑现,超过一半的家长对孩子有过不诚实行为的示范。

2.第21题开放题的结果

按比例高低排列:(1)成绩不理想;(2)丢钱;(3)作业没做完;(4)回家太晚;(5)偷看电视或打游戏;(6)打了人或受了伤;(7)有小偷或陌生人。

其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占37.3%,高居榜首,并且随年级的增高,比例也在递增。

3.对访谈结果的讨论

(1)与学生的访谈

①你有没有发现你的同学或朋友有说谎的情况?答:有。

②举个例子吧!答:考试考得不好就说老师没报分数。

③你觉得这样好不好?答:不好。

④为什么?答:这样他的爸爸妈妈就不知道他学习成绩好不好了。

⑤你遇到同学或朋友说谎的时候对他会有什么想法?答:我会想这个人怎么这样啊!

(2)与家长的访谈

①白x平常在家里表现怎么样?

答:总的来说还蛮好的,就是有时候会偷看电视,为这事挺费心的。

②她通常在什么时候偷看电视?

答:她放学了我还没下班的时候,还有晚上睡觉前。

③那你怎么知道这些情况的呢?

答:有时候保姆看见了会跟我说,有时候晚上到她房间里去会碰巧看到。

④那你是怎么处理的呢?

答:我问她是不是偷看电视了,她总是不承认,我就跟她说现在最主要的还是学习,电视只能周末看看,不能把心思放在看电视上。

家长对孩子的不诚实行为也只能作口头教育,最多只能作一些表面上的处理,看似解决了问题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3)与教师的访谈

①您的教龄有多少年了?

答:22年。

②在您执教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学生有说谎现象?这种情况多吗?

答:当然有,而且还蛮多的。

③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学生会说谎呢?

答:一般是让他们把考试卷带回去让家长签名,有些考得不好的学生就撒谎说家长不在家。还有就是有些学生家庭作业没做就说忘在家里了。

④遇到这种情况,您是怎么教育的呢?

答:我们一般是打电话向家长核实,一旦确定是在说谎就进行口头教育,并让他把该做的补起来。

⑤那他们会不会故伎重演呢?

答:也有学生会,但很少,一般他们会找别的借口来应付老师。像这种学生据家长反映在家也经常撒谎,在学生中也不受欢迎。

教师对于学生的不诚实行为只能进行口头教育,教育形式单一,无法根治。

四、分析

学生出现不诚实行为的原因虽多,但主要还是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影响。

1.社会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诚信缺损的大环境已经影响到学校的诚实教育。

2.家庭因素

一个人的诚实品德与家庭教育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力。

3.学校因素

学校衡量一名学生的标准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五、建议

对小学生进行诚实品德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需要一定的教育策略。

1.统筹规划,完善机制

学校要将诚实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之中,作为对学生操行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2.为人师表,率先示范

学校行政领导和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带头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3.走向社区,进入家庭

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区紧密配合,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

4.各方渗透,培养习惯

小学生诚实教育必须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培养诚实的美德应当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待人接物等方面入手,将诚实的美德渗入学校生活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交往等方面,使师生的行为举止合乎诚实守信的要求。

总之,由于问卷设计时间比较紧迫,有些内容还比较粗糙,但是从此次调查中还是挖掘到了不少信息,为我完成此次研究提供了不少帮助,获得了许多经验,但是暴露出来的上述问题也需要以后更进一步地研究和探索。

诚实教育范文第9篇

案例一:“五一”长假后,两个小朋友一见面就谈起来,一个说:“我妈妈带我去南京了,还看到了狮子、老虎呢!”另一个说:“我也去过,我妈妈还帮我买了‘奥特曼’呢!”

分析:据了解,第二个小朋友一直在家中玩的。他为什么这么说,其实是一种想象与事实混淆的现象。因为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是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才刚萌芽,所以幼儿有时会把看到的与联想的,真实的与希望的相混淆,从而说出一些与事实不符的话。比如有的孩子告诉老师,家里买了一架飞机有天大或者两个小朋友在交谈,一个说家里有公主裙,另一个就会说自己家里也有……这些事多数是假的,但不能武断地认为孩子不诚实。

案例二:孩子们在搭积木,小明拿了五个红色的雪花片放到了自己的口袋里。老师把他叫过来,让他把口袋中的雪花片拿出来,他紧紧捂着口袋,嘴里不停地说:“这是我的。”放学时,老师把事情反映给家长,家长毫不在意地说“难怪他每天回家都有这个玩。”

分析: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一切都是自己的,他们缺乏一定的物质归属观,会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带回家。尤其刚入小班的孩子,常常把幼儿园里喜欢的玩具带回家玩,这时家长要问清情况,并告诉孩子,未经别人同意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案例三:几个小朋友在自然观察角观察黄豆的发芽情况,忽然听到“当”的一声,紧接着小朋友们叫起来:“老师,强强把花盆打坏了!”老师询问情况,强强说:“不是我弄的,我没有。”许多小朋友都说是他弄的,强强又说:“是乐乐推我的。”

分析:强强因为花盆碎了,觉察到做了错事,他害怕被老师责罚,所以编出一些谎话来逃避责任。正如有些孩子不小心把墙上的画儿弄坏了,老师发现询问他时,他会说不知道谁弄的。也有的为了获得某种权利,又如,一次孩子的胃不舒服,家长知道了,给他买了好吃又好消化的蛋糕、巧克力等,下次又如此。孩子觉得好吃,平时又不买,那么,他为了吃到蛋糕、巧克力,就可能在胃没毛病时,说胃疼、胃难受等。

案例四:小华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妈妈选好东西后,付了钱,就回家了。到家后,妈妈发现小华在吃火腿肠,便问从哪里来的。小华说:“是我拿超市里的。”妈妈抱住小华说“我儿子真有本领!”

分析:显然,小华拿了火腿肠没有付钱,可这位母亲却表扬了他,小华在以后的生活中,这种情况可能会变本加厉。因为根据奥苏贝尔的强化理论,在操作性活动受到强化之后,其明显后果是这一操作性的活动频率增加了,而在反应之后不予强化,则反应就会减弱。因而如果孩子说了谎,家长却认为孩子很聪明,并大力表扬,而不去纠正,孩子说谎的动机就会加强。

案例五:晨晨在欣欣家玩,欣欣把家里的玩具全拿出来了,可是没有发现爸爸刚买的遥控轿车,就问妈妈。妈妈看到散了一地的玩具,就说:“车子坏了,被你爸爸拿去修了。”可是当晨晨走了以后,妈妈却拿出了遥控轿车,并对欣欣说“这个车子很贵,给人家玩,会弄坏的。”

分析:这位家长不知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吝啬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她不知道,自己的谎话给了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孩子就会跟着学。比如,邻居来借东西,家里明明有,家长却为了某种原因而不愿意借,就撒谎说家里没有。当孩子发现家长也会骗人时,下次遇到类似情况,他也会表现出不诚实。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诚实品质呢?

一、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

成人应该常常和孩子交流,听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信任你。当孩子讲出心中的需要时,你可以跟他一起分析那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哪些是现在可以满足的,哪些是以后可以满足的。比如:那个胃不舒服的孩子,家长认为孩子平时又不爱吃零食,给他买了好吃又好消化的蛋糕、巧克力等。孩子觉得一下子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平时又不买,那么,他为了吃到蛋糕、巧克力,在胃没毛病时,说胃疼、胃难受等。这时家长应该和孩子谈谈,告诉孩子想吃什么,有什么要求应该直接说,和成人商量,不应该撒谎,找理由,这样会让家人担心。要让孩子知道,只要是合理的需要,成人一定会满足他,按协定去做,不需要撒谎说假话。

二、引导孩子形成诚实观

是否具有诚实观,是一个人能否诚实的关键。只有孩子真正形成了诚实观,了解到诚实的重要性,才会将诚实品质时刻贯穿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尝试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孩子形成诚实观。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我们可以用讲故事等方法给孩子分析诚实品质对人发展的作用。对社会上那种“谁诚实,谁吃亏”的谬论要态度鲜明地进行批判,要让孩子坚信,弄虚作假,不诚实的人必将受到惩罚。比如《狼来了》的故事是妇孺皆知的关于诚实的教育范例,讲给小朋友听后,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分析,知道对别人施展欺骗和愚弄的伎俩,到最后只会使自己深受其害。不诚实的人,人们将不再信任,也不愿再和他交往。

三、强化孩子的诚实品质

我们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针对不同年龄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强化,当发现孩子表现诚实时,成人要给予肯定,要表扬他,鼓励他继续保持这种好品质:当发现孩子不诚实时,成人须先了解情况,然后以说服教育。说服时,要动之以情,真心坦诚,有效缩短与教育对象之间的距离,才能开其心扉,扣其心弦,使其愿意接受道理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言行。

如孩子刚开始拿别人东西,大多数由内心欲望所致,而不是成人所理解的那种偷。父母如果特别敏感,怕孩子成为“惯偷”而打骂孩子,对他只有百害而无一利。当孩子随便拿了别人的东西时,成人应以宽容的态度去探究孩子背后的心理动机。首先帮孩子分清所有权的归属,教导孩子把物品主动归还,然后用适当的方式加以引导,让孩子意识到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以后将不再犯这种错误。

又如一个5岁小女孩为了跟妈妈去外婆家玩,推说肚子疼,不去幼儿园了,当妈妈说带她去医院看病时,她又说肚子不疼了,是幼儿园今天放假。面对这种有意编造谎话的行为,成人必须采取严肃的态度教育她。母亲应该立即带他一起去幼儿园看看,同时可问他是否想去外婆家,她承认后,母亲可告诉她:“说谎是要被揭穿的。今天妈妈休息,你如果讲实话,我可能会替你向老师请假,带你一起去外婆家,可是现在不行了,因为你撒谎骗人了。以后你不讲假话,妈妈会再带你去。”这样孩子的说谎就可能不再出现了。

只要一说谎鼻子就变长,这是童话世界里匹诺曹为自己的不诚实所付出的代价。现实世界里当然没有这样的故事,但如果孩子出现严重的说谎行为,我们也应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让其为撒谎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取消一次外出游玩的机会,少买一次可口的食物等,在这种情况下,还必须同时向他们说明,这些惩罚和剥夺权利的做法是由于他说了谎才引起的,说谎越多,惩罚就越重,若一开始诚实,就不会有惩罚了。

四、家园合作,共同培养

首先,成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童心是纯洁的,在他们眼里成人是可信的,对成人的话一向是坚定不移的,父母、老师应意识到自己在培养孩子诚实品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所谓言传身教,成人要让孩子学会诚实,必须先从自己不说谎话做起――其实这并不难,当你想撒谎之前,先想想身边的孩子那天真无邪的眼睛。孩子是好模仿的,家长、老师应时刻注意给孩子做诚实的榜样,以诚实培养诚实,有些道理就不言而喻了。

其次,幼儿园和家庭要相互合作,经常联系,让孩子知道不诚实是无所遁形的,隐瞒不了任何人,让幼儿自觉说实话。并且成人对孩子要继续予以信任,教育并鼓励他们勇敢地承认自己的不诚实,让他们明白改了就是好孩子。

诚实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阶段;品德教学;“回归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160-01

小学阶段正是长知识、长智慧、思想活跃的时候,此时正确的思想引导对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已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我们对于新课程的认识也逐渐由最初的迷茫、无措而在实践中逐渐清晰、丰满起来。之所以要对小学品德教学进行新课程改革,无疑是因为多年来我们的品德教育工作虽然备受重视,各级教育部门也花了大力气,但是德育的实效性一直不太理想。因此,这一次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加强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呢?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这一次实施新课程的尝试体验中,我认识到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重要举措。而要使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教师注重细节无疑是落实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根本。怎样激发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完成好思品课指导学生“知、情、意、行”的任务呢?通过实践,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品德培养,回归生活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品德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然而,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却过于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疏离了学生的的现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生活又是细节合成的。所以,构建生活的课堂,注重细节,对师生关系、课程教材、教学活动进行意义重构,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关注生活,细节入手

相信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肯定是深有感触。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决不是一蹴而就,靠我们讲些大道理就能有成效、有收获的;而要靠老师们做一个生活上、工作上的有心人,以身作则,不厌其烦地、周而复始地,并且巧妙地引导学生。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要“儿童化”,一切工作都要从孩子的年龄、心理以及思想上的特点出发,以儿童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他们进行具体、形象、直观的引导,达到“天时地利人和”之境界,使之耳濡目染,心悦诚服,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天时地利人和”并非可以信手拈来,只要有一点时机的不成熟,都会导致失败。我打印了一张表格,每天利用谈话课时间请孩子们把自己发现的能带给大家快乐的事讲给全班同学听,凡是和大家分享快乐的同学以及事例中涉及到的令大家觉得快乐的人物都在表格里,他们的名字后面打上红五星。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乐在其中。有几次没有分享快乐,他们就追着我问:“今天什么时候分享快乐?”“今天还没分享快乐呢!”……正确的生活态度是一个人品德培养中最基本的,与其做一个整天怨天尤人的人,不如学会换个角度看世界,乐观地面对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享受生活。

三、以身作则,细节导行

记得在川北教院读书时,老师曾在课堂上举过一个生动的例子,说是一个态度非常认真的老师上课,课前把课堂上要用的卡片都准备妥当了,上课的时候,却一边贴卡片,一边随手把双面胶的废纸丢到了地上——再精彩的设计,在这一刻,全部一文不值了。一个小小的动作,可以毁了你精心设计的课堂。当时我们一笑了之,但我心里一直牢记着这个事例,从此,就特别留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非常强。老师又往往是孩子心目中的神,老师的一举一动,自然就成了他们有意或无意中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行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知。

四、道德形成,细节升华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班级学生,乃至一个学校的学生,一个国家的公民素质的直接体现。道德的形成不一定是看轰轰烈烈的大事,往往是细微之处见大局。

五、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习兴趣

思品课的课文一般都以故事为教学材料,内容浅显易懂,因此,在教学中无须花大量时间去分析讲解。我一般都采用以下步骤:㈠故事引入、展开讨论、得出结论;㈡旁征博引、交流小结、以理服人;㈢联系实际、开展自查、指导知行。如在教《诚实守信》一文时,我先给学生讲了《明山宾卖牛》的故事,并组织学生讨论:你对明山宾的行为有什么看法?学生经过讨论,认为明山宾的行为是诚实守信的行为,是值得学习的。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旁征博引,列出古今中外诚实守信的人的事例,进一步让他们受到“诚实守信是做人之本,既可以显示个人的高度自尊,又可赢得他人尊重”的正面教育,树立“诚实守信”的人生座标。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与周围人在这方面的表现,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在认知、行为上起到指导作用,把“诚实守信”的德育目标落到实处。优化后的课堂结构,学生不再被动,老师不再说教,思品教育来源于实际,服务于实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重视真实教育,做到以理服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必须对学生讲真话。”最好的教育就是用真实来教育,重在以理服人,在《诚实守信》一文中,学生提出了“在现实社会,老实人往往会吃亏”的观点,并举出事例说明,面对这种情况,既不能避而不谈,也不能斥之为“无理取闹”,而是正视事实,肯定这位学生说的是真实情况,也肯定他爱动脑筋,积极参与,但要告诉他:现实中,诚实守信的老实人更能赢得他人尊重,失小利而得大成,并发动学生收集诚实守信使人获益的事例,以大量的事实来证明。通过真实教育,让学生心悦诚服,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上一篇:合理规划设计范文 下一篇:后勤综合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