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不一定合理

时间:2022-04-11 08:44:56

在苏教版课本必修三“文明的对话”专题中,庞朴先生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入选《审视传统》这一板块。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凡是存在过的,都曾经是合理的。凡是存在过的,都有其影响;问题在于影响的大小。因此,对后来人说,就有一个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任务,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余风遗响。在我国,所谓的发掘抢救,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等等方法和方针,都是针对传统文化而言的;所有的吃人的礼教,东方的智慧等等褒贬不一的议论,也多是围绕传统文化而发的。

在理解上述段落中“凡是存在过的,都曾经是合理的”这一句话的时候,同学们结合上文出现的“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是不管他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他们存在过,他们它们都便是传统文化”“所有的吃人的礼教,东方的智慧等等褒贬不一的评论,也多是围绕传统文化而发的”这几个句子,包括自身的一些阅读体会,对于“凡是存在过的,都曾经是合理的”这句话,做出的解读如下:事物之所以出现、存在,都是有一定的依据和需求的。

我们现今觉得匪夷所思的事情,在那个时代都是可以被理解、被允许,甚至是被鼓励的。比如“三寸金莲”,这无疑是对女性的摧残和束缚,在旧时代却是被争相追捧的潮流,谁的脚越小,就越漂亮,以致最后失去最为基本的独立行走能力。有人会为“三寸金莲”发声,在那时候这是女子得以安身立命的资本,没有一双小脚可能连个好人家都找不到,一言以敝之,“三寸金莲”的存在有其合理之处。

在上述的语言环境下,“存在”可以理解为发生的事情,出现的事物,而“合理”可以理解为合乎情理――即对于事情事物的价值判断。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一下子把本来有着鲜明对立面的世界变得模棱两可了。这个世界的任何一面都有着理直气壮的申诉――我是对的,我的存在是有价值的!于是乎,当罪犯落入法网的时候,他们会说:“没有我们的恶,怎么能显出你们的好来呢?”于是乎,当地沟油大行其道的时候,他们会说:“成本增多,收入减少的年代,幸亏有了地沟油,才能够做到两全其美呢!”于是乎……“存在即合理”成了万能的挡箭牌,同时也渐渐让我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管它呢,书上就是这么写的,就是对的。”可是,这一定是对的吗?看到“凡是存在过的,都曾经是合理的”?我们是否就只能接受上述的这样一个解释呢?

再回到原文的这句话,它的出处应该是黑格尔的“What is rational is real,what is real isrational",这句话的翻译版本有很多,最为流行的算得上这句了――“存在即合理。”简单5个字,却异常耐人寻味。首先,来看“存在”。人类对于世界宇宙的探索,永远都在行进中,从地球到太阳系再到银河系,人类能够证实的存在也越来越多。但是否一定是双手触碰,双眼看到的才算是存在?那么在人类没有发现银河系的时候,银河系难道就不存在了吗?在人类没有发现原子的时候,原子难道就不存在了吗?从人类宏观认识的角度去看,存在的除了确确实实存在的事物之外,也包括了循着规律也许会出现但未被确认的事物,即存在就是合乎发展规律的事物。

到这边,我们也能够对“合理”做出概念上的辨析了,这边的合理似乎和常说的合乎情理,合乎人的价值判断完全不同了。黑格尔笔下的“理”,隐隐约约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连接在了一起。《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孕育了万物,合理的就是存在的。在这边我们可以借助柏拉图的“理式”来更好的理解黑格尔的“合理”。柏拉图在《理想国》说:我们经常用一个理式来统摄杂多的同名的个别事物,每一类杂多的个别事物各有一个理式。现实世界中的每一类事物,都有一个相应的理式,譬如,床有床的理式,桌有桌的理式。各种理式就组成了理式世界。

柏拉图用“床”做例证,描述了理式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别。第一级是“床”的理式存在;第二级是木匠制作的现实的床;第三级是画家或使人模仿的个别的床。在这里,第一层概念上的“床”是终极意义,是纯粹的抽象的不可分割的,先于一切事物而存在的,即床之所以为床是一个不可改变无从争议的事实。木匠制作的床虽以床的理式为依据,但是受到时间、空间、材料和用途的种种限制,只能分有床的理式的某些方面,因此这种床没有永恒性和普遍性,不是真实的,是理式的“摹本”和“影子”。而画家所画的床,只是从某个角度对木匠之床的摹仿,而且只是对其外形的摹仿,并不是床的实体。所以画家画的床更不真实,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着三层”。柏拉图的理式,同黑格尔的“合理”是极其类似的,我们可感的事物总有个对应的世界,那个世界玄乎一点说是“理”,通俗一点可以说是按照一定规律分布运动的世界。合理就是一种有着规律的运动方式。

“存在即合理”并不意味着发生的事情符合人自身的价值判断(可以理解为人之道),而是世间的万物都是按照某一种神秘未知的规律运动发展的(可以理解为天之道)。这个理到底是什么,要说明白恐怕很难。但坚持不懈地探索,也许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如“上帝粒子”的发现,人类又开启了审视自己的又一扇大门。

在现今的语言环境下,看着表示和别人有着同样感受的“感同身受”,看着“美轮美奂”的演唱会,看着抢尽正版“文身”风头的“纹身”等一些词大摇大摆地走进现代汉语字典的时候,难免有些感叹。我们的用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并不是什么坏事,只是在运用的时候我们也应当去了解这些词本来的意义。

上一篇:真人和Live秀就是核心竞争力 下一篇:源自街头平民的高级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