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培训计划范文

时间:2023-02-25 11:28:45

高校培训计划

高校培训计划范文第1篇

2012年下半年集中培训课程

序号 培训课程 培训对象 培训时间 主讲教师

1 专题:新入职教师的教学实践技能培训 新入职教师或青年教师 9月21—22日 张斌贤(北京师范大学)、姚小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袁涤非(湖南大学)等

2 英汉口译课程教学培训

相关课程专业教师 9月21—22日 任文(四川大学)

3 专题:硕士生导师研修(理工) 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从事硕士生培养、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 10月12—13日 叶志明(上海大学)、叶恭银(浙江大学)、高虹(清华大学)、张亚林(中南大学)等

4 专题:硕士生导师研修(文) 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从事硕士生培养、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 10月12—13日 荣朝和(北京交通大学)、陈工(厦门大学)等

5 专题:教与学的理解及运用——高校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 各学科在职教师 10月19—20日 孙建荣(香港理工大学)、别敦荣(厦门大学)、李芒(北京师范大学)

6 病理学课程教学培训 相关课程专业教师 10月19—20日 文继舫(中南大学)

7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培训 相关课程专业教师 10月26—27日 马士华(华中科技大学)

8 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培训 相关课程专业教师 10月26—27日 丁晓昌(南京师范大学)

9 专题:大学生学习指导 各学科在职教师 11月2—3日 李丹青、李炯(中国计量学院)

1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培训 相关课程专业教师 11月2—3日 张树仁(长春理工大学)

11 西方音乐史课程教学培训 相关课程专业教师 11月9—10日 余志刚(中央音乐学院)

12 专题:高校教学秘书的职业能力发展 在职教学秘书、教务工作人员 11月9—10日 张树永(山东大学)、罗云(兰州大学)等

13 专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及就业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及课程教师 11月16—17日 郑友取、李俊(浙江科技学院)、董青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黄兆信(温州大学)等

14 现代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培训 相关课程专业教师 11月16—17日 王万良(浙江工业大学)

15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培训 相关课程专业教师 11月23—24日 王一川(北京大学)

16 专题: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 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及相关专业课程教师 11月23—24日 李波(西安交通大学)、王移芝(北京交通大学)

17 专题:大学生安全教育 相关工作人员及课程任课教师 11月30—12月1日 吴超(中南大学)

18 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培训 相关课程专业教师 11月30—12月1日 佟向军(北京大学)

19 经济法课程教学培训 相关课程专业教师 12月7—8日 郑曙光(宁波大学)

20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培训 相关课程专业教师 12月7—8日 陈汉青(武汉理工大学)

21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培训 相关课程专业教师 12月14—15日 陈先红(华中科技大学)

22 物联网概论课程教学培训 相关课程专业教师 12月14—15日 田景熙(南京师范大学)

研修班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以下简称“网培中心”)和各地的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分中心承办。拟参加培训的教师均需在网培中心网站http://上注册报名。

高校培训计划范文第2篇

培训计划 创业能力 工科类大学生

上个世纪末,我国开始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进入各界关注的热点。在此形势下,各高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始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但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效果却差强人意。对企业管理运转过程了解不足、团队合作精神欠缺、创新能力匮乏是制约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教育部于2009年决定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让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在企业至少学习一整年,重点培养提高个人发展能力、协作能力以及在社会环境下的工程实践能力,将为弥补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提供有效的平台。

一、大学生创业力培养的现状

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高校开始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索。各高校从课程和课外实践着手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与素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与鼓励。然而,大学生的创业现实却不容乐观,大学生创业履步为艰,大学生成功创业率低,高校创业教育效果不佳。根据笔者多年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发现,大学生创业除融资等外部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大学生自身对创业实践准备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理论教育为主,对长期创业所需品质的专项培育

目前,这是我国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从创业意识、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企业创办基础知识、创业管理基础知识和创业案例分析等方面开展理论上的教学。这种教育常常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和健康的创业意识。不过,局限于课堂教学的创业教育,难以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创业过程的各种难题,因而难以真正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2.以专业教师教育为主,缺乏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指导

创业教育对师资要求相对较高,既要求他们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经验,但高校中兼备这两种素质的师资十分缺乏。这使得创业教育往往流于想象,难以克服创业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难题。

3.以虚拟的创业大赛为主,缺乏对创业实践的了解

为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灵感和创业热情,创业大赛成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的主要形式。然而,这种为比赛而开展的创业实践,既难以覆盖大多数的学生,也难以使学生清晰地了解企业转作的过程和细节,常常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依然感到无从做起。

大学生创业教育出现的以上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是一种新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其中融入创业教育,将有效地解决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问题,使大学生在了解企业运转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适合于提升理工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的内涵及其对工科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育作用

1.“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的内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该计划拟用10年时间:“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2009年12月教育部正式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列入2010年教育部重点工作,这是我国大规模工程教育改革开始的信号。2010年3月教育部正式启动第一批试点高校工作,26所高校成为全国首批试点高校。国家决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推进高等工程教育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

2.“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的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清晰了解企业运转的实际

“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这是我国首次以文件的形式要求工业企业参与大学生的培养过程。根据“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的要求,工业企业将深入参与大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和教育过程,这就意味着,大学生的教育不在仅仅局限于书本,而是更多进入到鲜活的实践领域,这是大学生充分了解企业运转的难得契机。

(2)有利于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实际需求

“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将使大学生走出学校,接触工业企业生产运营的方方面面,不仅了解工业企业的运转和经营,而且更深入地接触了社会实际,这是难得的了解社会需求的有利时机,这将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减少大学生创业盲目性的一个重要契机。

(3)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优秀的创业品质

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已有的很多研究表明,创业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者的心理素质和个人品质。“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利用这一平台,通过真正的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磨练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与个人品质,这是为大学生的未来创业奠定良好的个人品质基础的最佳舞台。

三、基于“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案

我国“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的时间不长,还没有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和教育方式。这一教育模式和培养方案形成之初关注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充分发挥这一平台的作用,将为举步维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这需要在“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的各个方面有意识地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

1.将大学生创业品质与创业意识的培养融入“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

目前我国已经有26所高校启动“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但是该计划还未将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品质的培养考虑在内。其实,该计划是锻炼和塑造大学生良好创业品质和创业意识的有效平台。在“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中,可以将大学生以随机的形式分为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负责熟悉和了解一个环节的运作。这样在团队之中,学生不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团队成员,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学会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合作共事,不因个人喜好而影响团队运作,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创业品质。

2.将创业教育的内容融入“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

由本校教师进行创业指导和教育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普遍形式。这一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反过来,这也造成了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学生越学越多,越学越新,而参与创业实践的机会却越来越少。我们认为,这不应该是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的主体倾向。在“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中,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方便了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他们可以通过学校的讲座,也可以在学生的实践中随时随地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实现了创业教育与工程实训的有机结合。

3.将大学生的创业计划融入“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

为数不少的大学生怀有创业计划和创业梦想,但是,他们的计划和梦想最多是通过模拟的形式来操作,使得学生难以理解真实的市场竞争。“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是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培养和教育学生,这就使学生能够真正知晓、领会现代企业的产品、工艺、管理乃至企业文化,深入到企业中去,走到社会实践中去。尤其是对有创业计划的学生,他们将在“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的实践中接受创业的检验,包括:团队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市场环境分析调研能力和适应能力;企业发展决策和发展战略调整能力;资金调控、周转也运用能力;计划控制、风险抵御与灵活调整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孙永芳.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学习探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2]郭南初,陶亦亦,张义平.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9,(4).

[3]郎名华.“蜻蜓式”(1146)人才培养模式解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1).

[4]毛丰江,路勇.“工学结合4-3-3”高职课程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8,(1).

[5]徐秋儿.试论工学结合“五化基地”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1).

高校培训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字: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人力资源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机构数量的不断增加,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青年教师已经逐步成为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执据教育部教育统计年鉴的数据,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共有教师107.6万人,其中,3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队伍总数的48.3%,40岁以下教师占64.3%。因此,培养青年教师成为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要素,尤其是培训面向教学第一线的青年教师,成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

1.课堂教学情绪波动大,教学质量不稳定

在教学中,青年教师初为人师,乐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其思想活跃,观点新颖,易与学生产生共鸣,深受学生的欢迎。但是,由于受工作负担繁重,生活压力较大,发展愿望迫切等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稳定。

2.课堂教学经验缺乏,教学方法单一

虽然青年教师经过系统的教育学习,专业知识贮备量大,但由于缺乏课堂教学经验,往往不能准确地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无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教与学脱节。具体表现为课堂随意性大,教学方法单一,甚至照本宣科,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学缘结构不够合理,教学创新能力缺乏

高校教师多由“垂直教育体系”培养出来,即本科、硕士、博士的各个学历阶段都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连着就读。学科视野不够宽阔,研究方向和研究空间也较狭窄,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

4.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影响教学能力发展

由于社会和高校各种现行政策的导向,再加上现实利益的诱使,导致价值取向失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在一些青年教师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主要工作精力向科研一边倒。整天疲于跑项目、写论文,而课堂教学则处于应付状态,无暇钻研教材和教学技能。这种倾向必定不利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逐步认识到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关注青年教师群体成长的同时,也构建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体系,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二:其一,培训形式大于内容,效果不显著。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多以讲授型为主,授课方式单一,且形式大于内容,考核方式简单,相当一部分的培训无检验措施;甚至有的连最基本的培训表现、出勤情况考核都没有,仅在培训结束后每人颁发一个证书,这就造成某些培训活动变成“走过场”,减低了青年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更有甚者误把培训理解为舒缓教学压力或个人职务晋升的手段,导致青年教师产生厌学和浮躁心理,降低了培训的效果。

其二,培训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主要表现为培训内容没有针对青年教师的特点和培训对象笼统。部分学校仍存在“一刀切”或敷衍了事的现象,没有依照教育规律办事,没有重视青年教师身体、心理及能力发展上的优劣势,缺乏对培训活动实施对象进行需求分析,明确培训目标的认知。同时,高校包括各个院系提供的一些培训,多数情况下都是针对本专业的,更多的是注重让教师接触本专业最新的理论知识,了解国际前沿的最新资讯,而针对于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较久因为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坚持不懈,且见效慢,不易于考核,所以很多高校选择在很小范围内,如一个教研室定期开展一下活动,各自汇报一下近段时间的教学情况。

三、培训体系的构建与设计

师资队伍结构制约着良好梯队的形成,据预测,高校教师退休人数在逐步达到峰值,为了使高校师资避免青黄不接的局面,必须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墙养,使其快速、健康地成长起来,挑起教学的重任。因此,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培训体系的构建分为以下步骤:

1培训体系设计的原则

应以高校的总体发展方向为基础,以使青年教师获得或改进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和行为,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为目的。结合高校的总体发展方向,分别制定出长、短期培训计划,同时培训的内容也应按需施教、全体参与、系统完善的原则来安排。其重点应围绕青年教师通过对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设置出合理的培训课程,制定出有效的考核办法,确保通过培训实现青年教师的培训需求和高校的发展目标。同时,为了检验培训效果还需要对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找出培训过程中的差距,发现新的培训需求,加以改进和完善,制定新的培训计划。

2.培训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培训体系合理构建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高校组织需求层面、课堂教学工作需求层面、青年教师个人需求层面三个方面。

(1)高校组织需求层面的培祖”分析。高校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有二:其一是发展方向分析,面对日趋激烈的生源竞争和高级人才竞争,高校必须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为了保持高校的持续发展,青年教师培训必须在立足于现在的同时,着眼于高校的未来发展。根据近期规划和长期发展规划,对高校青年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提高、开发和使用。其二是高校现存问题分析,通过发现课堂教学中的现存问题,并对此进行深人分析,从而对青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全面培训。

(2)课堂教学工作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工作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教师岗前培训内容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明确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职责和要求。二是通过对教学评估体系实施结果的分析,了解青年教师行为、态度及教学效果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偏差,在教学薄弱环节或有待提高的领域进行培训分析。

(3)青年教师个人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随着高校的发展和青年教师的不断进步,即使青年教师目前的教学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但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要求的更新也会产生新的培训需求,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也需要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行培训以满足青年教师自身的需求。

3.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培训的一般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模式等,但培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高校在选择培训时应注意把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有效地结合起来,多方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学校青年教师培训的模式。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将培训内容和形式分三种:首先是职前教氰职前教育不仅是青年教师在教师岗位中发展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而且是适应课堂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开始,更是帮助新青年教师建立与同事和教学团队的关系,建立符合实际期望和积极态度的契机。其次是在职培训。即建立在提前作出计划与目标的基础上,由系或教研室领导和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必要的知识、技能、教学方法等的培训。再次是脱产培训。对每一位青年教师来说,当面临新教材和新一届的学生时,都需要经历相应的短期脱产培训,以便更决地了解当下该专业的社会需求、前沿情况、教改情况,从而满足所教授的新教材或者新学生的需求。最后是自我开发,即指青年教师自己主动地通过一些方式提高自身包括职业道德、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等内在的整体素质的培训活动。自我开发也是一种有助于青年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和不断成长完善的培训方式。

4.培训的组织结构、计划及实施

(1)培训组织结构。与高校其他部门的管理一样,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的管理问题直接关系到培训效果,一个完善的培训组织结构可以使培训活动从一开始就系统进行,保证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组织实施、培训课程选择、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评估过程切实有效地进行,使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培训工作围绕着培训目标执行,保持培训的新颖性和内容的实用性。

(2)高校培训计划的制定。无论是年度培训、学期培训,还是月度培训,甚至是钊一对某一特定的培训需求而制定的专项培训,培训计划在整个培训体系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制定培训计划才能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例如根据青年教师的发展阶段,可将培训分为从事课堂教学工作0一3年、3一5年、5一8年、8一10年四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科学规划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计划的架构及内容,以SW1H中的六要素作为构成和组织培训的主要依据。

(3)培训的实施。根据培训实施的流程,对培训内容进行具体实施,以及处理培训过程中的一切具体问题,完成培训实施总结。同时,不仅包括与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反馈,与相关培训主讲人沟通培训内容改进建议,而且还包括对培训效果进行具体评估。实际上,培训的实施是培训体系中所有工作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执行过程。

5.培训管理

高校为青年教师培训进行各项投入和为青年教师个人发展提供支持,其效果等同于投资,目标是为了通过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教学能力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升高校的总体水毛因此,必须加强培训管理和效果的跟踪,对培训的结果进行有效评估,不断改善培训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培训效率,达到预期效果。

6.培训效果评估

高校培训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字: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人力资源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机构数量的不断增加,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青年教师已经逐步成为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执据教育部教育统计年鉴的数据,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共有教师107.6万人,其中,3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队伍总数的48.3%,40岁以下教师占64.3%。因此,培养青年教师成为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要素,尤其是培训面向教学第一线的青年教师,成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

1.课堂教学情绪波动大,教学质量不稳定

在教学中,青年教师初为人师,乐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其思想活跃,观点新颖,易与学生产生共鸣,深受学生的欢迎。但是,由于受工作负担繁重,生活压力较大,发展愿望迫切等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稳定。

2.课堂教学经验缺乏,教学方法单一

虽然青年教师经过系统的教育学习,专业知识贮备量大,但由于缺乏课堂教学经验,往往不能准确地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无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教与学脱节。具体表现为课堂随意性大,教学方法单一,甚至照本宣科,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学缘结构不够合理,教学创新能力缺乏

高校教师多由“垂直教育体系”培养出来,即本科、硕士、博士的各个学历阶段都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连着就读。学科视野不够宽阔,研究方向和研究空间也较狭窄,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

4.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影响教学能力发展

由于社会和高校各种现行政策的导向,再加上现实利益的诱使,导致价值取向失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在一些青年教师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主要工作精力向科研一边倒。整天疲于跑项目、写论文,而课堂教学则处于应付状态,无暇钻研教材和教学技能。这种倾向必定不利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逐步认识到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关注青年教师群体成长的同时,也构建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体系,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二:其一,培训形式大于内容,效果不显著。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多以讲授型为主,授课方式单一,且形式大于内容,考核方式简单,相当一部分的培训无检验措施;甚至有的连最基本的培训表现、出勤情况考核都没有,仅在培训结束后每人颁发一个证书,这就造成某些培训活动变成“走过场”,减低了青年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更有甚者误把培训理解为舒缓教学压力或个人职务晋升的手段,导致青年教师产生厌学和浮躁心理,降低了培训的效果。

其二,培训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主要表现为培训内容没有针对青年教师的特点和培训对象笼统。部分学校仍存在“一刀切”或敷衍了事的现象,没有依照教育规律办事,没有重视青年教师身体、心理及能力发展上的优劣势,缺乏对培训活动实施对象进行需求分析,明确培训目标的认知。同时,高校包括各个院系提供的一些培训,多数情况下都是针对本专业的,更多的是注重让教师接触本专业最新的理论知识,了解国际前沿的最新资讯,而针对于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较久因为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坚持不懈,且见效慢,不易于考核,所以很多高校选择在很小范围内,如一个教研室定期开展一下活动,各自汇报一下近段时间的教学情况。

三、培训体系的构建与设计

师资队伍结构制约着良好梯队的形成,据预测,高校教师退休人数在逐步达到峰值,为了使高校师资避免青黄不接的局面,必须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墙养,使其快速、健康地成长起来,挑起教学的重任。因此,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培训体系的构建分为以下步骤:

1培训体系设计的原则

应以高校的总体发展方向为基础,以使青年教师获得或改进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和行为,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为目的。结合高校的总体发展方向,分别制定出长、短期培训计划,同时培训的内容也应按需施教、全体参与、系统完善的原则来安排。其重点应围绕青年教师通过对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设置出合理的培训课程,制定出有效的考核办法,确保通过培训实现青年教师的培训需求和高校的发展目标。同时,为了检验培训效果还需要对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找出培训过程中的差距,发现新的培训需求,加以改进和完善,制定新的培训计划。

2.培训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培训体系合理构建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高校组织需求层面、课堂教学工作需求层面、青年教师个人需求层面三个方面。

(1)高校组织需求层面的培祖”分析。高校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有二:其一是发展方向分析,面对日趋激烈的生源竞争和高级人才竞争,高校必须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为了保持高校的持续发展,青年教师培训必须在立足于现在的同时,着眼于高校的未来发展。根据近期规划和长期发展规划,对高校青年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提高、开发和使用。其二是高校现存问题分析,通过发现课堂教学中的现存问题,并对此进行深人分析,从而对青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全面培训。

(2)课堂教学工作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工作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教师岗前培训内容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明确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职责和要求。二是通过对教学评估体系实施结果的分析,了解青年教师行为、态度及教学效果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偏差,在教学薄弱环节或有待提高的领域进行培训分析。

(3)青年教师个人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随着高校的发展和青年教师的不断进步,即使青年教师目前的教学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但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要求的更新也会产生新的培训需求,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也需要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行培训以满足青年教师自身的需求。

3.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培训的一般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模式等,但培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高校在选择培训时应注意把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有效地结合起来,多方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学校青年教师培训的模式。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将培训内容和形式分三种:首先是职前教氰职前教育不仅是青年教师在教师岗位中发展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而且是适应课堂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开始,更是帮助新青年教师建立与同事和教学团队的关系,建立符合实际期望和积极态度的契机。其次是在职培训。即建立在提前作出计划与目标的基础上,由系或教研室领导和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必要的知识、技能、教学方法等的培训。再次是脱产培训。对每一位青年教师来说,当面临新教材和新一届的学生时,都需要经历相应的短期脱产培训,以便更决地了解当下该专业的社会需求、前沿情况、教改情况,从而满足所教授的新教材或者新学生的需求。最后是自我开发,即指青年教师自己主动地通过一些方式提高自身包括职业道德、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等内在的整体素质的培训活动。自我开发也是一种有助于青年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和不断成长完善的培训方式。

4.培训的组织结构、计划及实施

(1)培训组织结构。与高校其他部门的管理一样,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的管理问题直接关系到培训效果,一个完善的培训组织结构可以使培训活动从一开始就系统进行,保证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组织实施、培训课程选择、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评估过程切实有效地进行,使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培训工作围绕着培训目标执行,保持培训的新颖性和内容的实用性。

(2)高校培训计划的制定。无论是年度培训、学期培训,还是月度培训,甚至是钊一对某一特定的培训需求而制定的专项培训,培训计划在整个培训体系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制定培训计划才能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例如根据青年教师的发展阶段,可将培训分为从事课堂教学工作0一3年、3一5年、5一8年、8一10年四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科学规划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计划的架构及内容,以SW1H中的六要素作为构成和组织培训的主要依据。

(3)培训的实施。根据培训实施的流程,对培训内容进行具体实施,以及处理培训过程中的一切具体问题,完成培训实施总结。同时,不仅包括与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反馈,与相关培训主讲人沟通培训内容改进建议,而且还包括对培训效果进行具体评估。实际上,培训的实施是培训体系中所有工作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执行过程。

5.培训管理

高校为青年教师培训进行各项投入和为青年教师个人发展提供支持,其效果等同于投资,目标是为了通过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教学能力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升高校的总体水毛因此,必须加强培训管理和效果的跟踪,对培训的结果进行有效评估,不断改善培训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培训效率,达到预期效果。

6.培训效果评估

高校培训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校动画专业 人才培养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1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目的不明确

高校动画专业在开展教学计划中,注重对学生成绩的提升,缺乏结合动漫行业发展前景需求的教学体系规划。长时间在此环境下,所开展的各项教学计划也会受到影响,限制了学生操作创作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缺乏一个整体性的目标,也会影响到高校踊专业人才技能水平的提升。教学目标制定要从多层面进行,制定阶段性的目标与综合目标,但当前的动漫教学模式中,并没有达到这一效果,目标设置缺乏合理性,学生学习动画专业的兴趣得不到提升,长时间在此环境下也增大了人才培养与动漫岗位之间的差距。

1.2高校动画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薄弱是影响当前高校动画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环境下,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也将会受到影响,难以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来了解动漫行业发展动态。师资力量问题与高校管理重视程度有很直接的关系,教师在工作岗位中个人技能得不到提升,同时缺乏社会实践,导致教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过于单一,并不能掌握动漫行业的发展动态,最终影响到高校动画专业教学整体水平提升。

1.3动画专业培养方法单一

动画专业教学通常是从理论与实践操作两部分进行的,缺少动漫企业顶岗实习引入,这样的环境下并不能达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效果,虽然所培养的动画专业人才具有操作能力,在设计技术上也能够满足人才需求,但由于缺乏顶岗实习,导致对动漫行业的真实发展情况不了解,难以按照企业用人要求来提升个人技能。教学方法长时间得不到更新,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兴趣也得不到提升,导致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不能应用到工作岗位中,动画设计理念也表现得十分落后。

上述人才培养模式问题,需要从教学体系完善改革的角度来探讨,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来促进整体动画教学能力提升,满足当前的动漫产业发展需求,为行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输出,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2高校动画专业教学模式优化

2.1明确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方法,高校教育人员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掌握最新的动漫产业发展动态。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开展期间,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掌握教学目标落实是否能够得到学生的支持,并根据所得到的沟通结果来优化下一阶段的教学体系,设置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配合行业发展动态,向高校学生渗透学习目标,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这种方法在最终教学效率提升上也能够得到保障,培养出具有社会实践能力的动漫行业人才。

2.2开展教师培训,强化师资力量

随着教学计划开展,定期对教育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教师在岗位中个人技能能够得到提升进步,综合全面资源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适合创造性思维养成的学习环境。所制定的教师培训计划,要充分结合当前的动漫产业发展动态,制定长期师资力量建设计划,并根据所开展的成果来探讨学生是否掌握全面知识,强化教学计划落实的效果。日常教学任务要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定位相结合,在教学计划落实阶段也避免了学生接受困难的现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迎合当前的行业技能需求,组织教师进入到工作岗位中培训学习,将所了解到的先进技术向动画专业学生渗透,提升学生的创新技能。

2.3以动漫行业发展为向导开展培训计划

对于教学期间常见的培训计划单一问题,可以通过对产业发展前景分析来提升培训计划的多样性,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动漫产业发展在技术方面是不断进步的,以职业分析为向导开展培训方法确立,首先要观察产业结构,以及当前动画培训中所存在的问题,优化解决现存问题,并探讨有效的培训计划调整措施,才能够更好的促进高校办学能力提升,为行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保障。所制定的动画人才培训教学计划要尊重学生个人差异性,同时面向不同起点的学生来进行,确保每位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所进步。

3结语

动画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应不拘一格广纳人才,提高教学质量,从市场与产业的需要出发培养人才,从单纯教学转向产、学、研结合的路子,这样,国产动画片才能够走上良性循环之路。高校对这一新专业的发展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要确立一定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在人才培养方面,一定要有前瞻性,从而使中国自己的动画产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笑君,翟浩澎,李鑫泽.黑龙江民办高校动画专业应用本科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初探[J].艺术科技,2014(11):12-13.

高校培训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模式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不断提升干部素质能力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党的十作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重大决定,中共中央《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教育部《全国教育系统干部培训规划(2013-2017年)》和北京市《2011—2015年北京高校教育培训规划》对干部队伍教育培训提出了新要求。高校要以思想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业务培训为重点,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主线,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拓宽干部视野,增强干部素质,提高干部能力,积极构建干部培训新模式,才能为推动学校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建设的必然性

高校管理干部是促进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校管理工作的综合性、专业化在客观上要求高校必须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干部队伍。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上,培训被认为是提升高校管理干部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高校干部的培训模式仍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即由上级主管部门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实施机构执行计划,干部服从计划的培训模式,干部培训更像是在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培训多是着眼于当前的工作,没有考虑干部个人的实际需求和学校发展目标的需求,本应是“我要培训”却变成了“要我培训”,对于干部培训工作缺乏现念、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这种培训机制的问题在于,培训的中心不是干部个人的“培训需求”,也不是学校的发展战略需求,反而是由上至下的“培训计划”,这显然背离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理念,也造成了大量培训资源的浪费。

二、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建设的建议

(一)统筹规划,提高培训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高校要高度重视干部培训工作,遵循干部培训要服务学校工作大局的方针,围绕高校的中心工作,制定培训规划,精心做好培训计划,合理设计培训内容,开展有效的干部教育培训,在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的同时,不断促进干部全面发展。高校应每年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和组织工作要点,年度财务预算列专项经费用于干部教育培训,不断完善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形成了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组织部门牵头,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有序分步实施,扎实有效展开的工作机制。

(二)按需培训,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校应注重了解干部培训意愿需求,为设计培训形式和内容提供依据。通过调查了解到干部对教育培训需求从培训理念、培训模式、培训机制和内容等都提出的新要求。要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内容,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以增强针对性,提高培训实效。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制定“菜单式”培训计划,使教育培训更加体现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开展理论学习和组织专题培训时,着重选择或聘请一些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在培训内容上,突出系统化和针对性;在培训方法上,注意灵活性和多样性;在培训环节上,使课堂学习、研讨考察、实践交流诸环节更加适应干部的教育培训需求。

(二)分类分层,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和工作要求,系统开展党性教育、理论学习、知识教育、业务培训等专题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理论学习在促进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增强党性修养、推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高校要坚持“学习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把理论武装与增强党性锻炼结合起来,夯实理论基础,通过增强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提高干部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开展教育方针、政策法规、领导科学、教育理论、高教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领导和管理部门的能力。针对干部岗位需求,进行岗位必备知识和能力的培训,提高干部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开展现代科学知识、社会历史、文化艺术的学习,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育干部文化素养,提高广大干部的科学素养、文化素养和健康素质。

(四)整合资源,构建全方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体系

高校积极调动校内外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自身和兄弟院校教育资源丰厚、学科门类齐全、人才高度密集的优势,为选聘优质师资,开发前沿课程,提升干部学历提供资源保障。高校还应积极与政府机关、银行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等合作,引入社会教育资源,发挥其实践基地的作用,磨练干部实际本领,实现优势互补。在理论学习和专题培训中,高校要聘请的师资既有学贯中西、功底深厚的专家学者,还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洞察敏锐的分析,可以让广大干部受益匪浅。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资源、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培训内容上做到“三个重点”,即以理论学习为重点、以素质教育为重点,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在培训形式上实现“四个结合”,即脱产学习与在职自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调研、考察学习、专题研讨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培训工作规律,更新培训理念,创新培训途径,实施全覆盖、多手段、高质量的干部培训,实现培训目标,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干部培训体系。

参考文献:

[1]戴永新.论高校干部培训的理念和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5(2).

[2]周玉玲.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的难点及其突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4).

[3]叶绪江,桑学成.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统筹性针对性实效性[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6).

高校培训计划范文第7篇

高校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其自身尤其需要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对已获得一定学历教育和专业职称的在职人员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学历教育的延伸和发展,是使受教育者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需要,是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产物。”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效果也就直接地影响着我国人才培养的效果,因此对于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就显得尤其重要。高等教育要面对挑战,冲出重围,其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而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一环就是进一步加强继续教育的力度。国家各级政府已经意识到加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就业要求,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强化职业技能鉴定。整合各项财政补贴政策,加强对职业培训的资金投入,实施青年技能就业和技能成才培训计划,将城乡就业求职青年全部组织到劳动预备制培训之中。实施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计划,根据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发展要求,组织企业员工开展新一轮岗位提升培训。针对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农村居民进城落户者、退役士兵等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切实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增强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效。实施就业培训基地建设示范工程。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教师发展的共识。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的《关于教员的地位和建议》中提出教师专业化的问题。它指出“教师应被视为专门的职业,教师应通过专门的教育和训练掌握已经被证实的认识以及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的技能,从而为社会公共服务。”

2高校教师继续教育项目评估及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个项目培训的评估都分为四个层面,即反应(reaction),学习(learning),行为(behavior)和结果(results),这四个层面都很重要,都应该被教育、培训、发展方面的专业人才在进行计划,协作或者教学时所了解,不管培训内容是技术的还是管理的;不管参与培训者是否是管理人员;也不管培训项目是在教育、商业,或者企业。在有些情形下,尤其是在学术机构,培训的目的并不需要改变行为。最终的结果仅仅是增加知识,改进技巧,改变态度,在这种情形下,只需要前面的两种层面来进行评估。评估的原因就是为了确定一个培训项目的效果。在计划和实施一项有效的项目培训时,下面的每一个因素都值得考虑:1.确定需求;2.确立目标;3.确定培训内容;4.挑选参与培训人员;5.确定最好的培训时间安排;6.挑选合适的培训设施;7.挑选合适的培训师;8.挑选及准备好听音录像设备;9.协助好项目培训;10.评估项目。高校教师继续教育项目评估不同于其他项目培训的评估,它培训的目的主要是一种知识和观念的更新,最终的结果仅仅是增加知识,改进技巧,改变态度,只需要对前面两个层面即反应和学习进行评估。通过学院暑期对我校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看出,此次培训从计划到实施,没有进行系统的评估,没有对高校教师的培训需求做调查,第一个要素确定需求就没有做,不了解高校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这就导致有的培训内容不符合教师需求,也就无法确立目标和培训内容。在培训时间安排上,挑选了假期刚放假的几天,有的教师有抵触情绪,加之天气炎热,教室学员多却没有空调设备,学员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导致不到一半时间学员退课人数达到三分之二。学员的挑选几乎是强制性的,主要通过政策的硬性规定而不是出自教师自愿,因此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应该是一种自觉的自我发展,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和社会迅速变化的时代,高校教师本身的知识需要更新,高校教师需要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

3解决方案

造成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继续教育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继续教育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保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理应包括确定继续教育目标、制订培训计划、实施教育方案以及评估学习成效等。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评估应该是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而不应该仅仅是教育结束时仅仅了解学员的满意度上,从教育开始之初就要有合适的调查问卷了解高校教师想要什么样的继续教育,他们最想要的,最缺乏的是什么?这样才可以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才会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高校培训计划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不仅要求高校教师具有较高学历,掌握广博、坚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求教师成为“讲课的学问家”。强调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以解决具体教学问题为基本理念的校本培训模式,对丰富高校教师教学培训形式,从根本上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高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本培训的理念

“校本培训”,字面意义很容易理解,即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进行培训。而校本培训内涵到底是什么,人们对其理解和描述却是多样的。概括起来校本培训有如下基本特征:(1)校本培训是适应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在职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形式之一。(2)校本培训是终身培训,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3)校本培训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培训基本单位。培训立足学校实际发展需要,以解决教学实践问题为目的。(4)校本培训是集基层学校与教学研究、教育科研融合在一起的培训活动。(5)校本培训强调教师的主体性。尽管培训一词对教师而言蕴涵一定的被驱动性,但实际上校本培训强调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自主性。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探索问题,在与同行的相互学习中、在与专家的对话中,不断反思、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实现自己的教育信念,发展和完善自我。总结以上基本特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校本培训所倡导的理念—强调实践,立足通过教师培训实现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让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在教师学习、探索、反思过程中实现对教育理念的检验修正、丰富和发展。校本培训理念突出教育践行者—学校、教师的重要作用。

二、高校师资教学培训的困境与抉择

高校师资教学培训与中小学相比并不发达。通常“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是一种师范教育,这种教育一般来说是强制性的,并且是由国家认可的单位负责组织。大学教师的培训则与此相反,它在更大程度上是在职的,自愿的。”中小学严格要求进人教学职业者必须具备基本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重视教师的准人资格。高校并没有统一的选用教师标准,但选用教师时往往把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其重要标志就是学历和学位。教学能力一般不作为选用教师的主要标准。高校更注重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不重视教学的一个原因是错误地认为,教学是任何人都能干的日常工作。如果一位教师有博士学位,想当然地,他就能胜任教学。”所以,高校有完整的职业训练机制,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在职进修、做访问学者、申请学位,等等。但这些培训模式多是以提高学历,提升教师专业知识水平,进行学术研究训练为主,而教学培训并不发达。

教师高学历化已经成为世界高校的普遍趋势。20世纪70年代,美国大学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已经达到教师总数的85 %。我国2003年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为33 %,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为8%。显而易见的差距足以证明,学历补偿教育在我国高校教师培训中必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如果仅仅重视学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或者想当然地认为具有扎实、宽厚的专业知识,就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就很容易掌握教学规律,具备教学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劳工组织就已经把教师这一职业正式列为专业化职业。的确,教学作为教师这一职业独一无二的社会劳动形式,“在本质上是一种‘学术的专业’,一种复杂的智慧性工作”(舒尔曼)。教学如同医生、律师等专业职业的劳动形式一样,没有专业训练与培养是很难胜任的。事实证明,绝大多数高校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仍然采用他们做学生时的传统教学方式—把知识被动地传授给学生。一方面,“长期的学校学习使他们习惯于这些方法,而且他们的学术成就证明这些方法是成功的。”另一方面,教学知识体系与技能的缺乏也使“许多大学老师认为旧的模式是唯一地选择,他们想不出其他替代模式。”高校采用评估和督导的办法引导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与传统教学方式。然而,这两种方式仅仅让教师意识到教学行为的某些不足,对如何实现正确教学行为仍是借然无知。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人发展,无论是课程体系更新还是教学内容变革都需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过程,才能实现知识的有效转移、实现课程理想在学习者身上的转化。包含再多先进理念和内容的课程如果遭遇传统教学理念和落后的教学方法,课程的现实转化就会大打折扣,也就很难谈起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因此,“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确实,教师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者。作为教师倘若对于理想与理论没有充分了解,倘若对于实践的条件没有实际的把握,那么,这种转化就会有很大的落差。”高校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与推行教学方式改革,与实施教师教学培训促进教师掌握先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是不可分离的。

为提高高校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1997年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1994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高校青年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为:《高等教育法规概论》、《高等学校职业道德修养》、《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积极组织,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培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1)培ail由省师资培训中心统一规划、管理和组织,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外控式培训形式。这种培训形式,有利于强化标准,加强约束力和指导性,其作用不可替代。但它带来的弊端也很明显。它无法考虑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高校的实际需要,无法照顾被培训者的个体差异与主体性。学校把培训当作上级规定的任务来完成,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青年教师为获得证书,晋升职称,只是消极应付考试,并不重视培训过程。(2)培训以纯粹的系统理论知识学习为主,脱离高校教学实践,忽视教学技能训练。对于教师来说,掌握系统的教学理论知识,理解教育本质、了解教学原则,认识教师职业内涵固然重要,然而“‘教师怎样做’(实践取向)比‘教师是什么’(本质取向)更重要,教师的知识蕴涵在如何做之中。”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分类的观点看,仅具备陈述性知识—熟悉教学概念和规则,没有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经过练习就不可能实现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真正懂得如何去教学。事实上培训过后,教师也只是记住某些概念和规则,教学行为一如既往,并无改变。(3)这种培训为“短训”式,一次合格保终身。显然不利于教师职业生涯的持久发展。无论是终身学习的宗旨,还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都要求教师是终身学习者。“教师职业的社会化过程,并非终止在进人职业的那一刻或在教师早期生涯的任何一点上。”教师职业的发展应当贯穿其职业生涯全过程。

我国新时期高校教师培训的运行机制将实现重大转变,由主要依靠政府行为转向政府行为、学校行为和教师个人行为相结合,建立与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相适应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上述讨论也使我们看到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培训的低水平和一些明显的缺陷,这将为高校探索新的教师教学模式,开展校本培训提供了空间和契机。

三、实施校本培训.开展高校教师教学培训

1.在组织管理上,设立教学指导中心。设立教学指导中心是国外许多大学比较通行的做法。①我国清华大学也设有教学研究与培训中心。教学指导中心作为高校教师教学培训的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责是促进本校教师教学技能提高,基本工作包括教育科研、教育科研课题开发与管理、教师培训、日常教学问题咨询、评估教师教学质量以及对教师进行各种表彰和奖励。其中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和日常问题咨询是核心工作。教学指导中心应为本校教师提供多种培训课程和辅导计划,如依据培训对象设置“新教师培训计划”;依据教学对现代教育技术需求设置“现代教育技术专题培训计划”;也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改革需要提供“课程设计培训计划”,辅导教师掌握有关课程设计技术,以便教师开发出更多新课程。教学指导中心除进行大规模的定期培训,还可以通过网络为教师提供日常咨询服务,随时给教师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反馈意见,帮助教师提高授课技巧,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教学指导中心自身需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不断提高素质,同时也要开展教育课题,通过课题立项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解决教学实践问题。教学指导中心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定期评价,评价的目的不仅对优秀者要予以表彰和奖励,还要能从评价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总结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把这些方法介绍给教师,并纳人到学校教学发展计划当中,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高校设立教学指导中心,教师教学培训就可以是长期的,有计划的,有的放矢的,教师职业技能和学校教学质量会持续不断地提高。

2.从培训内容选择上,校本师资培训注重与教学实际密切结合,以实戏性知识为根本,进行专题式培训。把一些大的培训计划分割成小的专题,如针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计划,开设网页制作、课件制作专题;针对改进课程设计的培训计划,安排如何编写教材、如何编制考试试题、如何组织学生讨论的专题。由这些专题可以引发相应的理论介绍,更多的是以技术和策略性知识为主。每一个专题包含了教学实践中大量常规问题,培训后教师了解了相应的教学理论,也完全可以驾轻就熟直接用于教学。专题式培训从形式、时间到内容都可以非常灵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一个专题培训可以一个学期重复多次,也可以固定在某一个学期。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时间自由选择专题,高校可以根据需要规定教师必须参加的一些专题培训计划。这样的培训比较生动灵活,更易于为教师所接受,也更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3.培训方法多采用观察、体验、案例分析和讨论交流法。对教师进行教学培训时应把观察、体验作为主要培训方法。“纸上得来终觉浅”,培训时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实际课堂教学或模拟课堂教学,让教师轮流走上讲台练习和体验各种教学方法,把教学过程拍摄下来,根据录像分析讨论。德国汉堡国防大学教学指导中心蒯斯博士认为,培训“重要的不是向参加者推荐唯一的一种理想化的教学形式,并使他们熟练这一种形式”,培训的目的‘“是让参加者了解和练习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让他们根据不同的授课目的和课堂情况,根据各种不同的大学生成分去有选择地运用这些方式。”不断观察与学习,反复磨练与体验,不仅使教师能完全自如地掌握这些方法,而且使教师真正做教学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育情境,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育理想、教学信念得以充分实现。案例分析法和讨论交流法也是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教学指导中心可以组织各类小组,选择小组成员都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或根据一些典型教学案例进行一些定期或不定期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一起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趣闻,也可以发表意见,寻找问题,总结经验,也可以对怎样处理教学问题相互提出一些建议和忠告。这两种方法直观、亲切,教师能有机会反观自己、了解他人,提高自我意识和他人意识,也有利于教师提高人际关系技能,培养教师合作精神。

高校培训计划范文第9篇

一、民办高校成长期组织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以运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民办高校成长期组织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基层师生的创造精神得不到尊重

决策前缺乏调研,忽视征求师生的意见。重大决策前缺乏论证和必要的实验,导致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决策与执行脱节,决策过程缺乏具体执行者的参与,得不到师生的支持,执行难度加大,效果差强人意。由于缺乏民主氛围,师生的创造精神被压制,工作主动性不足,“应付差事”思想蔓延,导致学校工作缺乏活力。

(二)学校工作缺乏连续性,内涵建设进展缓慢

教学工作是大学的三大职能之一。对于新建高职院校来讲,教学工作是重中之重,所有工作都必须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工作进行,教学工作必须有连续性。新建高校在建校初期,教学工作处于摸索期,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随着主管领导的更替,教学模式和要求在不停地变动。但是在成长期,学校应该初步找到适合学校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除了教学工作,科研和直接服务社会也是高校的职能。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在这两方面的工作还很薄弱,教师科研缺乏必须的电子数据库,每年教师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屈指可数。学校各专业直接服务社会的工作几乎没有启动,现阶段,直接服务社会的工作几乎是个别教师的个体行为。

(三)教师缺乏学术自,“教”与“学”割裂,教学工作缺乏协调性

学校集权的特色明显,教学工作也不例外,行政主导教学,没有形成“专家治学”的氛围。在管理上,教学系统和学生管理系统属于两个平行的领导各自管理,增加了协调的工作量和难度,两个系统各自的目标不尽相同,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割裂,最终没有一个系统的目标能完全实现。

(四)教师学习动力不足,成长缓慢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辅相成。新建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上,在专业方面缺乏紧迫性,导致很多教师除了基本的教学工作之外,很少做科研工作,学习动力不足,成长缓慢。

二、民办高校成长期组织文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管理专业教育或者培训,仅凭经验和感觉工作,导致学校的管理缺乏科学性。学校缺乏相应的管理培训计划,管理人员职业生涯缺乏方向,专业素质提升缓慢。

(二)教师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和支持

学校的青年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对教师职业的发展靠自己摸索,学校的培训和引导工作力度不够。比如,教师职业发展所必须的学历和职称提升扶持计划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学费的分担比例和工作量的减免等)。

(三)评价体系和薪酬体系不合理,教师缺乏动力

现行的评价体系流于形式。评价体系中服务对象的评价流于形式,评价工作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薪酬体系不合理,薪酬和个人的贡献不能成正比,激励作用较弱。教师不能被客观、公正的评价和激励,缺乏工作动力。

三、民办高校成长期组织文化建设对策

(一)重新定位职能部门,建立“专家治学”的管理体制

改变过度集权的管理体制,适当分权和授权。重新定位职能部门的职责,建立服务型部门,改变职能部门“唯上不唯下”的工作作风,将职能部门定位为服务和协调。给予学校系部充分的信任,加大系部的自主和自治权,建立目标责任制,建立“专家治学”的管理体制。

(二)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和薪酬体系,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教师,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建立主要以当期工作业绩为依据的评价体系,指标体系必须客观可衡量,尽可能剔除主观性的指标;评价工程和结果尽可能公开,全员参与,防止暗箱操作,保证公平性。改革以学历、学校、职称为主要依据的薪酬体系,建立以评价体系为依据的薪酬体系,使评价结果和薪酬体系成正比,消除评价体系和薪酬体系之间的鸿沟。

(三)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高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专业素质,建立学习型校园

将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列入每年的工作计划,定期培训管理人员,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建立轮岗制度,定期将管理人员和教师换岗,一方面加强管理人员在教学方面的素养,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择更适合的管理人员。建立教师定期培训计划,除了“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之外,学校也要有自己的教师培训计划,以此提升教师学历,为教师在教科研方面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方便和服务。

(四)建立学校的长期发展规划和相适应的阶段性发展规划,提高学校工作的连续性

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和服务社会为两翼,践行大学职能,加快学校的发展步伐。建立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和相应的奖励制度,加快中青年教师的成长,以教师的学习带动学生的学习,建立学习型校园。

高校培训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腰旗橄榄球;高校;发展

1前言

在世界性赛事中,橄榄球项目的关注度可与篮球、足球项目比肩,在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和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2届全国运动会都将橄榄球确认为比赛项目,这将成为全新的亮点,我国在相关运动领域中的发展处于萌芽状态,国内的关注程度也颇为贫乏。为了贯彻国家教育指导方针, 培养青少年后备力量,在高校推广腰旗橄榄球运动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更多青少年可以了解这项起源于西方的运动项目,从腰旗橄榄球运动中受益,体验到体育的健身作用和价值的同时也促进了国内外高校之间的文化交流。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普通高校“美式腰旗橄榄球”运动。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学术网络的相关书籍、论文,收集整理有关腰旗橄榄球项目的相关文献资料,获取相关国内、外最新的研究理论与成果作为本文的研究基础。

2.2.2逻辑分析法

3分析结果

3.1美式腰旗橄榄球项目概述及国内发展趋势

美式腰旗橄榄球区别于英式橄榄球,是源于美国“国家橄榄球大联盟”(即NFL)的一项大众化运动,作为NFL对青少年培训计划的核心,腰旗橄榄球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青少年运动之一。每年,世界上30多个国家的青少年都会参加NFL主办的腰旗橄榄球世界杯比赛。作为一种文化交流形态,项目自身就在传承与演变的过程中体现着不菲的价值。如娱乐功能、教育功能等蕴藏商机。该项目自引入我国之日起发展态势良好,由于减少了比赛中的冲撞,降低了危险性,同时无需价格高昂的美式橄榄球头盔和护具,对于场地、器材的要求也符合国内高校的体育设施建设。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中,腰旗橄榄球已经成为备受中学生和大学生热衷追捧的运动。因此腰旗橄榄球项目在中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区域性限制,尚未得到全面推广,仍处在萌芽阶段。

3.2各地高校开展腰旗橄榄球项目的主要形式

3.2.1高校腰旗橄榄球教学

为了丰富和完善高校体育课程建设,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直是体育教师的疑问,而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发展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腰旗橄榄球项目可以补充高校体育教学空白。文献调查显示这项运动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多的学生表示以后会参和关注该项目的发展。就目前国内高校的体育教学显示,实现腰旗橄榄球项目教学的高校较少,除少数体育院校组织相关课程外,其他地区发展现状为:1发展势头好,但整体运动水平低;2地域分布不均衡,多集中在大城市;3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和引导,尚未形成完善的组织机构。因此腰旗橄榄球项目在中国高校中相对于足球、篮球等运动发展不是很好,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

3.2.2施行腰旗橄榄球训练

橄榄球运动进入中国以来,主要在部队、大学和有外国人聚集的地方开展,先后有30多支队伍成立。腰旗橄榄球在普通橄榄球的基础上加大了对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的训练,减少了冲撞及抱人、推人的规则。所以腰旗橄榄球的特点更符合当代青少年的需求。满足我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目的。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几个区域中具有代表性的高校组织了腰旗橄榄球项目的训练,而且以培养男队员的训练为主,拥有女队员的高校不足5个。这对于口号为发展大众体育的实际运动情况不符。此外,训练的强度和量都不足以媲美其他项目。而在国际上,橄榄球世界杯(Rugby World Cup)是极具影响力的单项赛事,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和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2届全国运动会都将7人制橄榄球确认为比赛项目,所以加大腰旗橄榄球项目在高校中的推广力度,普及该项目在国内的知名度迫在眉睫。

3.2.3高校学生社团组织

我国体育改革为腰旗橄榄球运动进入高校提供了契机。在调查中,北京上海广东三地高校都具有学生自发组织的不同形式的腰旗橄榄球社团,并且定期开展项目讲座和训练。大部分社团成员为30-60人。在社团组织下,校际间活动安排也比较频繁,除了与本地高校的友谊赛,交流赛之外还会在每年的开学季策划推广该项目在学生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社团在高校中发挥了传统运动队的作用。最重要的是社团活动的开展均是依赖于早期NFL培训计划。

3.3 NFL与高校腰旗橄榄球项目的推广

现代体育的全球化,商业化特点要求我国必须了解和掌握世界性的竞技项目,有利于我国体育运动水平的发展和提高,目前腰旗橄榄球项目在我国的发展主要以学校为依托。

3.3.1组织橄榄球培训和竞赛

目前我国腰旗橄榄球培训的形式是通过NFL高校培训计划来实现,同时开展腰旗橄榄球夏令营活动来提高社会影响力。在“中国NFL大学腰旗橄榄球联赛”举办期间,NFL也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NFL中国区域负责人迈克尔表示:今后将投入更多资源到大学生腰旗橄榄球联赛项目中,通过腰旗橄榄球的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上美式橄榄球运动。目前,上海前锐体育经纪公司在与NFL的多年合作中,对赛事举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在赛事期间获得各个地区教委的大力协助,包括场地协调和高校人员调配。由此腰旗橄榄球在大学生中获得了很高的认可度和光明的发展前景。

3.3.2资助高校学生社团

NFL高校培训计划的实行过程是通过社团组织,腰旗橄榄球项目在向全国高校推广过程中,学生社团是首要发展平台,每年社团都会借助学校进行招新和项目推广。随着国内高校间赛事的挖掘和培训活动的积极开展,社团中也涌现出高水平成员代表国家参加世界大赛。

3.4腰旗橄榄球在国内高校发展前景展望

3.4.1培养推广腰旗橄榄球项目专业人才

2003年NFL把腰旗橄榄球项目传入我国后,在北京、上海、广州地区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培养了一批专业级裁判及教练员,为推广腰旗橄榄球运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3.4.2多省市地区开展腰旗橄榄球赛事

近年来,通过NFL培训计划并多次举办腰旗橄榄球训练营和区级联赛,此项目得到了地区教育部的认可,为学校体育发展该项目提供了大力的支持。

3.4.3体育媒体的宣传和商家赞助

学校体育需要培养美式腰旗橄榄球球迷基础,并借助商家赞助来实现项目宣传。因此,小到校园媒体,大到电视传媒、网站、杂志等都应该在赛事举办过程中加大对该项目的关注度,让大家直观感受腰旗橄榄球项目的魅力。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和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2届全国运动会都将橄榄球确认为比赛项目这一举措将极大地推动橄榄球运动的发展。结合目前国内高校体育教学现状,高校学生社团成为腰旗橄榄球项目普及和发展的重要平台,对腰旗橄榄球项目的推广多在于NFL的培训计划和学生社团的运作。培训和赛事也少有商家赞助出现,媒体的宣传和报道内容偏少。虽然腰旗橄榄球项目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国内项目推广力度较小,区域发展失衡。

4.2建议

根据腰旗橄榄球在国内高校的发展现状提出几点建议:1重视高校体育教师的培养;2多区域发展赛事计划;3拉动商家赞助方式进行项目宣传;4拓展媒体赛事关注度。

参考文献:

[1]马巍然. 中国橄榄球运动现状分析[M]. 体育学院学

报,2002,06

[2]郑刚.对我国橄榄球运动现状与发展的思考[M]. 辽宁体育

科技,2005,12

[3]赵勇.浅谈橄榄球运动的精神[M]. 山东体育科技,1999,

06

[4]覃海军,王良炬.7人制橄榄球运动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推

广[M], 中国学校体育,2001,05

上一篇:演讲课程总结范文 下一篇:就业培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