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范文

时间:2023-02-27 20:25:36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范文第1篇

因此,如何走出“同质化”困境,如何摆脱“千网一面”,已经成为网络国际新闻报道急需解决的问题。

以受众为本加强原创独家

充分了解目标受众的基本构成情况与特点,并有针对性调整栏目及报道的定位,是进行网络国际新闻传播的前提。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5年中国5城市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影响调查报告》表明,网络国际新闻的受众主要定位在25-54岁之间、本科及其以上、中等收入的网民群体。从总体上看,这一人群阅读兴趣比较广泛,视野开阔,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层面都比较关注,重视透过现象的深度分析与解读。

在阅读新闻时,他们可能会有更加稳定的意见,但也许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考虑到目标受众的这些特点,网络编辑在利用互联网优势对国际新闻进行充分报道的同时,应注意适当拓展题材范围,加强观点评论和对事件的挖掘。

此外,网络编辑还要根据网民上网习惯调整国际新闻报道的高峰时段,以便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调查显示,网民上网比例到上午10点达到一天当中的第一个高峰,有31.2%的网民在这一时间上网,11点略有回落;15点达到一天当中的第二个高峰,此时上网的网民比例为38.9%,此后再次回落;20点达到一天中的第三个高峰,也是当日巅峰,61.1%的网民在这一时间上网。

原创、独家信息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力,它本身就代表着“异质化”。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原创和独家报道有助于提升网民忠诚度,形成品牌效应。尽管在互联网新闻登载的有关规定下,几条独家新闻上网后,几分钟内就会被其他网站广泛转载,淹没在“海量”新闻之中,但大量、长期的高质量原创报道势必将形成巨大的影响力,逐渐在网民心中树立起牢固的权威形象。

商业性网站只能转载而不能自采新闻,因而在原创、独家方面只能望洋兴叹,另辟蹊径。但另一方面,对于依靠传统媒体建立的新闻网站来说,原创性则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以新华网为例,它依托新华社遍布国内外的150多个分支机构,组成了覆盖全球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24小时不间断提供权威、丰富、快捷的新闻信息,大量的现场报道、独家报道和精彩的图片。同时,新华网编辑部自己也直接采编、编译一些重要的新闻信息,并与国外记者连线,及时报道重大国际事件动态,传递第一手资讯。

在国内网站中,新华网原创新闻最多,被转载的稿件尤其是国际新闻,也是最多的。这些原创性报道并没有因为众多网站的广泛转载而失去自身的价值,反而因此增强了新华网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成为新华网国际报道的一大重要特色。

整合出新意打好“实力战”

国际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它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新闻网站综合实力的见证。这种事件会在瞬间吸引众多网民的广泛注意,给网站带来前所未有的访问量和点击率。借此机会,网站也更容易打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凸显优势,提升地位,赢得更多网民青睐。

在国际重大突发事件中,时效性是各个网站争夺激烈的第一战场。它不仅是网站新闻报道实力的直观体现,也是堪称“载入青史”的永久纪录。“第一”永远是经常被人们所谈论和记住的。2003年新华网在全球互联网站中率先播报“伊拉克战争打响”,海内外网站纷纷转载新华网的报道。新华网当日总访问量、访问总人数和访问总人次比平常分别增长309%、402%和454%。

对于重大国际新闻,新闻网站通常都会采取专题报道的形式,在内容上包揽滚动报道、分析评论和背景资料等,在形式上汇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表现方式。但在全方位、立体化报道的同时,还应结合事件本身特点,对“症”下“药”,在“创新”上下功夫,力争做出特色。

网络上国际新闻铺天盖地,而国际形势又是错综复杂,一般网民并不是国际问题专家,这就要求网络编辑在提供新闻事件最新报道的同时,也要提供详尽的解读和鲜明的观点,从而起到释疑解惑、引领思考的作用。目前,网络国际新闻中评论分析部分还十分薄弱,因此,谁能率先在这方面取得突破,建构自己的优势,谁就能在差异化竞争中掌握主动,拉开距离。

整合策划也是一种解读新闻的方式。网络编辑可以充分利用网上的海量新闻,取其精华,利用多种表现形式,按照一定的方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地编排出来,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事件的“台前幕后”,用编辑的思路来引领网民的理解和思考。整合策划充分体现出网络编辑的创新意识和挖掘能力,如何抓好“点”、挖得“深”,“同中见异”,这是网络编辑需要思考的问题。

延伸题材范围尽显网络优势

国际新闻并不是仅仅指国际时政、社会新闻。从宏观上讲,在中国以外发生的所有事件都属于国际新闻范畴。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的今天,网络编辑也应当放宽视野,拓展思路,延伸国际新闻的题材范围,在原有基础上追加科技、经济、文化娱乐报道,以满足网民多方面的阅读需求,同时在国际新闻报道的起点上有所“不同”。

“中外结合”是网络国际新闻不可错失的亮点。一般来说,凡是涉及中国的重大国际事件通常都是网民关注的热点。此外,海外华人华侨也是“中外结合”的一部分。如今,国际间各种交流合作频繁,“走出国门”的中国人迅速增多。这一日益膨胀的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也逐渐成为国际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7月中国公民赵燕在美国被殴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

目前,中国网络新闻的这种网络优势和数字化特性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在发达国家的网络新闻媒体上,几乎所有要闻都同时配有影音和图片等信息。而在国内,由于技术、经费等因素的限制,网络新闻中音频、视频信息还十分缺少,更不用说做到有效整合了。只有将多种新闻信息形态切实转化为真正的多媒体报道,才能够完全发挥出网络新闻媒体的优势。这样的多媒体报道能够充分发挥不同形态的信息在阐述中的不同优势,使一个主题得到全面立体的呈现。

交互性是互联网最大的特色优势之一。但就网络国际新闻而言,它与网民的即时互动仍比较匮乏,有待进一步加强。新闻网站可以考虑建立起针对国际重大新闻的分类聊天室和讨论区,开通有关专家的即时应答热线,设置各种在线调查,与网民展开全方位的交流和沟通,并将网民的意见和观点及时展示,既提高了网民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又从另外一个角度丰富了国际新闻报道的内容。

国际新闻范文第2篇

《国际新闻界》(CN:11-1523/G2)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国际新闻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对新闻教育的模式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探索和改革,其中最早出现的是创办于1983年的国际新闻教育模式。本文首先将对我国国际新闻教育模式作一总结回顾,并将探讨国际新闻教育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过程,从以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来探讨该模式的成功之处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本文将根据上述结果就目前新闻教育模式的发展提出个人的建议。关键词:新闻教育,模式探讨一.引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新闻事业得到全方位的发展,除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外,还出现了卫星电视和网络;不仅有中文媒体,还有外文媒体;有对内报道,也有对外报道。与此同时,媒体新闻报道也日趋专业化,有经济类、科技类、教育类、体育类、文艺类等,有关著述亦越来越多(单承芳,1995,p57)。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和新闻报道的专业化促进了我国新闻教育的专业化趋势。有些院校侧重经济类新闻(如上海财经大学),有些则侧重体育类新闻(如上海体育学院);有些侧重广播电视,有些则注重报纸,甚至网络技术。还有些院校依靠外语的优势,创办国际新闻教育,即英语教学+新闻学的模式(郭可,1998)。本文首先将对我国在1983年出现的国际新闻教育模式作一总结回顾。在这之后将探讨国际新闻教育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过程,并以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来探讨该模式的成功之处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本文将根据上述结果就目前新闻教育模式的发展提出个人的建议。二.我国国际新闻教育为何可称为一种模式我国国际新闻教育创立于1983年,它是在我国新闻教育专业化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之所以称它为一种模式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国际新闻教育不是以媒体种类(如报纸、广电、网络)或媒体专业内容(如体育、财经、科教等)来进行分类,而是以新闻学与英语的应用相结合为前提的。第二,国际新闻教育培养的学生决不仅仅是为某一媒体作国际新闻编辑。在过去的十七年中,实践表明:国际新闻教育培养的毕业生既可以胜任报社工作,也可以到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工作;既可以为中文媒体工作(对内报道),也可以为英文媒体工作(国际报道);不仅可以从事驻外记者工作,也可以从事编辑、摄影、摄像、公关、广告等工作。既可从事财经报道,也可从事体育、文艺、科技、教育新闻的报道。从这个角度可以说国际新闻所培养的人才是全方位的。第三.从国际新闻教育的课程设置看,尽管是英语教学+新闻学,但它决不是英语课程和新闻课程的简单混合,而是两者的一种有机结合:即在适当开设有关的英语课程和新闻课程的同时,还聘请外籍教授用英文直接开设新闻学课程;有时还与中国教师一起开课,使中西文化融为一体,相得益彰(郭可,1998)。在过去的十七年中,国际新闻教育已经形成了独有的教学体制和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已实行学分制(尽管还不太完善)。因此,国际新闻教育确已具备了不同于其他专业教育的显著特点,可以概括为一种模式。三.国际新闻教育模式的诞生及发展历程国际新闻教育模式迄今为止已经走过了十七个年头。它的诞生与我国在八十年代初期重视国际报道工作的政策有着密切关系。作为一项“应急措施”,国际新闻教育旨在培养更多能从事国际报道的新闻从业人员,以期“让世界了解中国”。有人曾把国际新闻教育当时的主要任务概括为:变“六条腿”为“两条腿”,即把原先国外采访时需要记者、翻译和司机三人的局面,变成一名既懂外语,又熟悉新闻业务,还掌握开车等技能的复合型记者。国际新闻教育的模式因此又被称为复合型新闻教育模式(郭可,1998)。国际新闻教育模式的诞生表明:首先,当时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正逐步把中国从一个信息封闭的社会变为信息开放的社会,希望中国能了解世界,同时也让世界了解中国。其次,为了能使信息的交流更加畅通,达成了一种共识:首先要克服英语语言的障碍。事实证明:国际新闻教育模式后来的发展轨迹与我国英文媒体(如中国日报)和从事国际报道的媒体的发展是基本吻合的(郭可,1998)。国际新闻教育模式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开创时期(1983-86年):由于得到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和各大媒体(如广播电影电视部、新华社)的合作以及北京、上海等一些著名高校领导的重视,国际新闻教育在师资的组合、资金筹措、设备和资料方面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因而很快便在复旦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厦门大学建立起来(郭可,1998)。最早的二批学员不是从高中毕业生当中招收,而是在全国英语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当中招收的。学员在取得一定的英语水平之后,再到上述各高校进行系统的新闻理论和业务方面的学习。毕业后,取得双学位。这些学员还得到了新闻单位的资助,在这些单位进行为期八个月的实习。通过实习,大批学员都被留在这些媒体,成为媒体的骨干力量,有些则被派往国外,作驻外记者。第二阶段为维持时期(1990-93年):在这一时期,各大新闻媒体停止了对国际新闻教育在资金方面的投入,加上师资匮乏(多数教师出国未归),国际新闻教育教学的规模大幅度减小。有些高校甚至停办了国际新闻教育。招生方式也由原来的从高校英语专业招生改为从高中毕业生当中招生(如上海外国语大学),招生人数不断减少,学制由原来的六年改为五年或四年(郭可,1998)。这一时期国际新闻教育可以说是处于自生自灭、摸索前进的时期。第三阶段为发展阶段(93年至今):在这一阶段,国际新闻教育开始走向有序化、正规化。主要表现为:(1)教学体制开始理顺,并逐步实行学分制。既强调了学生的外语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了“培养知识基础厚,专业口径宽,外语特色强的新闻人才”的目标(郭可,1998)。(2)国际新闻教育正式被确立为新闻学二级学科下面的三级学科,并建立起固定的教学计划。(3)招生人数逐步扩大,如上外国际新闻系的招生人数由93年的30人已扩大到2000年70人(郭可,1998)。四.国际新闻教育模式的特点在过去的17年中,国际新闻教育作为一种模式,其特点是明显的。首先,它强调通才教育,融合了英语教学和新闻学教学。学员在打好英语基础的同时,又能学到新闻理论和实践知识。这就使得国际新闻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性强,且多样化。他们可以选择到电台、电视台、报纸、通讯社和网站工作,也可以到政府部门、公关、广告公司、外资企业、驻外机构工作。以上外新闻系为例,在毕业的近500名学生中,有70%至80%进入了京、沪的各大英文媒体,有的毕业生还成为驻美、西欧、非洲、澳洲的驻外记者。有一点值得强调的是加强英语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关系。英语学习是基础,这个基础和能力需要在学校教育中打下坚实的基础。许多毕业生都在毕业后需要使用这种能力,而且在使用中提高。如果基础不牢固,则无从使用,更谈不上提高了。专业学习是学生日后发展的理论框架和基石。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可以在学校学到的这个框架上添砖加瓦,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所以,国际新闻教育最大的特点体现在于其通才教育。打好英语专业技能的基础,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适当的方法论之后,学员的总体素质和知识水平均得到了提高,同时,择业竞争能力增强了,在新闻界甚至非新闻界选择职业时,都有较大的余地。一位学员在毕业之后进入一家证券交易所作证券分析员。他深有体会地说:“一定要首先学好英语然后再进入证券行业。决不能颠倒过来。证券知识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可以自学,而英语则不行”(张斌,1999/0710)。其次,国际新闻教育模式符合了我国人才需求的国际化趋势。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需要不仅懂得英语,还要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要求能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如上文所述,国际新闻教育不以内容为限,广泛涉及经济、金融、财会、教育、科技、文艺等各方面,因而使得学员有机会接触各个知识领域,这就为他们从事这些领域的报道,甚至转入这些领域工作提供了客观条件,再加上他们的英语优势,便很快能与国际惯例接轨。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国际新闻教育模式的教育对充实我国国际报道的新闻队伍起到了很大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我国主要英文媒体,如新华社的国际报道部门、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CCTV-9和国际台以及上海等地的一些地方英文媒体中,多数记者(包括驻外记者)、编辑都是国际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有的还走上领导岗位,全面主持工作。例如刚创刊一年的《上海日报》,其70%以上的记者都是国际新闻专业的学员(张慈云,2000/07/20)。五.面临的问题国际新闻教育模式经过17年的发展,在总体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面临的问题也相当多。上文提到,国际新闻教育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英语学习+新闻学。但这一特色是把双刃剑。国际新闻新闻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亦源于此。国际新闻教育模式所面临的问题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该模式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方法论上的矛盾。英语学习和新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思维方式完全不同,或者说,各有侧重。英语学习需要死记硬背,要大量的时间去记忆;而新闻学需要有敏捷的思维方式和广泛的兴趣,要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第二,课程内容安排不尽合理。国际新闻教育模式要求学员既要学好英语,又要学好新闻。这在初期的六年制双学位的情况下是可行的。但是目前我国有国际新闻专业的院校都实行了四年制。在与别的专业同样的四年中,既要使英语达到英语专业的水平,同时新闻知识还要达到普通的新闻系学生的水准。这就造成学生负担过重,整天疲于修课,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在学生的实际学习中,往往只顾得上一头。常常是加强了英语语言的学习(因为需要花较多的时间)而忽视了新闻专业,甚至是中文母语的学习。即便学生很努力,也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三.英语与新闻学之争不仅反映在学生总体的方法论和学习内容上,也反映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由于国际新闻教育模式的特殊性。国际新闻教育一般由三种类型的教师组成:一类是只教授中文新闻课程(包括技能课,如摄影、摄像等);一类只教英文基础课;还有一类就是用英文教授新闻类课程。在我国,由于新闻与英语分属两个学科,教师在职称评定时便遇到了矛盾:到底是评新闻学还是评英语职称?尽管原则上新闻系的教师应评新闻系职称,但如果学术成果与学科系列不相符合,实际操作就非常困难。事实上,这一矛盾已成为上面前两类教师的学术障碍,也因此成为影响国际新闻教育模式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之一(郭可,1998)。第四.尽管国际新闻教育模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懂英文,又要懂新闻学,教师待遇却没有明显提高。因此教师队伍流失严重。高质量的教师匮乏,教学投入不够,且教师在外面兼职较普遍,再加上学生不断扩招,教学效果逐年下降,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着国际教育模式的进一步发展。第五.由于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教师忙于在外兼职维持生计,极大地减弱了其理论研究能力。国际新闻教育的理论体也因此还未建立起来。所以国际新闻教育要进一步发展还缺乏一种原动力和基石。事实上,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国际新闻教育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为:(1)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动手能力较差,书生气十足,或者是心雄手拙:“大事干不来,小事不肯做”。(此话由毕业生说是:“大事不让干,小事不想干”。)(慕滔,1988,p21)。(2)学员(包括有些教师)在学习中只重视内容的完整性,忽视方法的掌握及在实际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另外,使用的教材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师上课满堂灌等,在客观上都使得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国际新闻教育作为一个政府应急措施而出现,缺乏长远规划。(2)国际新闻教育作为培养国际报道记者的模式,较多重视实践操作而轻视理论建设。同时,由于思路落后和体制问题,与新闻媒体的实践没有紧密联系。再者,从事国际报道的新闻媒体往往广告收入较少,甚至没有,他们也难以与国际新闻的教学单位联合,进行合作教育。这就造成了国际新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3)由于缺乏理论基石,国际新闻教育模式始终未能在教学设计、管理和人事体制上理顺新闻与英语两个学科的关系,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反,两者的互通性和兼容性均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国际新闻教育模式的潜力还远未发挥出来。六.几点建议尽管作为三级学科,“国际新闻教育”已归入“新闻学”,国际新闻教育的特色不仅十分明显,而且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笔者认为,国际新闻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改革(增加投入和理顺体制在此不列入讨论范围):首先,应明确把国际新闻教育作为一种模式提出来。国际新闻教育的总体思路还是相当可取的,问题在于实际操作。首先明确英语学习与新闻学的关系,确定二者在国际新闻教育中同等重要的作用:但英语是工具性的,不是最终的目标,新闻学是国际新闻教育的重点,也是学员和教师应该注重的方向。从实际操作上来说,国际新闻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相比的确要付出更多的劳动。英语要扎实学习,专业不仅要跟上,而且还是今后继续学习的方向。其次,国际新闻教育的改革重点应是教学方法的革新。应该充分认识到,一名优秀的国际新闻工作者绝非是教育殿堂所能够造就的。新闻教育的重点就在于让教育对象明确地知道自身理想和现实的距离,而不是无视或惧怕这种距离(慕滔,1988,p22),换言之,国际新闻教育应该启发学生去掌握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仅满足于传授一般的知识。教师欲教好,学生欲学好,功夫当在新闻和英语之外,或者应在如何使新闻和英语有机地结合起来。国际新闻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模式,它所确定的只是一个框架,内容则是多维的,与其他学科有紧密联系的(慕滔,1988,p52)。再者,国际新闻教育应分设相应的专业。可开设新闻学、广告学、广电学、公关学和网络等专业,使得课程体系更趋合理化,减轻学生负担,使它们能集中更多的精力学习相应专业,以利于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参考文献1.单承芳(1995冬)我国新闻教育专门化的强劲趋势,新闻大学。2.慕滔(1988春)我国新闻教育模式面临挑战,新闻大学。3.李晓樱(1998)中国我国新闻教育发展的态势与走向,华中理工大学学报。4.张慈云,《上海日报》总编,2000年7月20日采访。5.张斌,上海证券交易所分析员,1999年7月10日采访。6.郭可(1998)浅析我国国际新闻教育的发展和特点,1998年南京全国新闻学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交流论文。

国际新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际新闻;传播;趋势

前言

国际新闻是以“大众媒介”为主,将国际中发展的一些热点事件以及人民对其看法进行传播的一种主要方式。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讲,它是一种跨国之间的交流。从狭义上来讲,是通过跨文化交际的方式来呈现出各国的交往动态。国际新闻更多为我们传递的是一种先进化理念,它与国内或者是地方新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一、国际新闻传播的意义

(一)构建新型文化,实现价值意识的延伸

首先,国际新闻实现了新型文化的构建。从整体的发展性来讲,国际新闻是以媒体作为信息传送主体,将丰富多彩的内容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它改变了我们的文化体验。这种文化的体验性不仅在学生群体中加以实现,在大部分人民的生活中也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可以借助报纸、电视、网络、移动电脑等平台获取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也给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享受。从国际新闻的传播中,使我们高中生的眼界不仅仅局限在学校与国家的这一小部分区域,也可以为我们构建一个新的文化体系和标准,为价值观的延伸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为人民意识形态的转变提供了条件

国际化新闻的内容比较丰富,它主要涵盖不同国家近期所发生的热点,也传播了一些先进性的观念。这样的形式使得我们的所看到的世界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多彩的。例如:国际新闻中会包括别国的一些科学技术水平、生产工艺创新、文化思想模式以及先进的生活方式等等。这些方面都为我们思维的转变提供了条件,也使我国的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融合,学习其中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内容,使文化结构更加富有层次[1]。

(三)完善人民的评价标准

“一千个读者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经常说的一句话。我认为将它放在国际新闻传播的意义上非常合理。由于在播报国际新闻时,各国所占的角度不同,所以呈现出来的内容也不尽相同。这种形式使得人民能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一件事情,不仅仅单一的被动性接受。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既定的标准,国际新闻的传播能够完善我们的评价原则[2]。

二、国际新闻传播趋势

(一)新闻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新闻内容丰富多彩性是国际新闻传播的主要趋势之一。传统的国际新闻传播中往往只包括一些本国与合作国之间的信息,不能够使我们看到更多国家的发展内容。但随着各国之间的联系性增强,国家之间的开放程度升高,国际新闻的内容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趋势。在其中,不仅包括各国之间的经济、制度,也涵盖了新型文化与热点事件。例如:新闻中会对各国的民生进行关注。在近期的国际新闻中就播报了这样的一则消息,印度的大额度纸币已经对人民的生命产生了威胁,一些人民为了进行换钞,在长时间的排队下出现死亡的情况,死亡人群以老人和妇女居多。这则国际化新闻反映了印度当地的实际情况,也使我们能够看到国外的一些发展现象,同时也给别国提供了借鉴。在以前,国际新闻主要针对一些军事上的内容进行播报,听到的无非是军事作战准备以及演习等方面的内容,不是非常的贴近民生。但目前的国际新闻则以更加全面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也是其未来的趋势之一[3]。

(二)国际新闻传播途径的多样化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国际新闻传播的途径也更加多样化。人们能够从不同的渠道对信息进行了解。尤其是在媒介的融入下,我们既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多种载体进行国际新闻的时时观看,也可以通过“Facebook”、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国际新闻的面对面问询。现阶段,一些国家的领导人都建立了关于民生的官方平台。这种平台的建立不仅体现在我国,美国、德国、法国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就相关的国际热点新闻进行讨论,并及时的作出官方化解答。这是属于国际化新闻的独创功能。例如:美国加州市市长就开通了“Facebook”,并针对一些国际化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与人民进行互动,使新闻的传播速度更快,内容更加真实。另外,我们还可以在微博上关注一些“国际新闻热点”,只要按照既定的标准进行搜索就可以将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进行查看。这体现了现代国际新闻的自主选择性,同时也是当今国际传播途径的主要趋势之一。

(三)国际新闻内容的民生性体现

在国际新闻的长时间发展中,民生性原则是其主要的趋势之一。国际新闻传播不再以“深度化”的形势体现出来,而是以“简单性”“便民性”进行内容呈现。国际新闻本着“群众为中心”的宗旨,聚焦国际上的一些热点事件,将信息服务放在发展的核心,将客观、全面、公正的观点传递出来。而不是一味的引导群众向着本国的利益出发。近几年来,国际新闻更多的是为人民发声,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同时,新闻播报者以“国际化和谐发展”为主,力求构建文明的国际精神,体现了极大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未来国际新闻的主要趋势之一。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国际新闻的意义,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未来的国际化新闻朝着传播方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的方向发展。作为高中生的我们,也应该为国际新闻的有效传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和谐国际环境的营造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戴佳,史安斌.“国际新闻”与“全球新闻”概念之辨——兼论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42-52+159.

[2]张丽,孙璐.中国电视媒体如何提升国际新闻传播力——从央视马航事件报道说开去[J].新闻大学,2014,04:84-89.

[3]常江,杨奇光.从“参与报道”到“去媒体化”:互联网思维如何有效推动国际新闻传播[J].对外传播,2015,02:70-72+75.

国际新闻范文第5篇

一、超凡脱俗,突破日报旧模式

以1998年7月7日为例,这天国际上共发生了三件大事:1.英国北爱尔兰新教徒游行;2.以色列拒绝开放加沙公路;3.日本利用体细胞克隆出两头牛犊。若论重要性,可按上述顺序排列。但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则可按3.1.2顺序排列。当天的大多数晚报和《大河报》都是这样选择头条和安排版面的,不仅把克隆牛犊放在头题,且还配发了图片。再如1998年7月24日,《大河报》把《克隆鼠的诞生又一次验证了培育多利的实验是可重复的》和《英国克隆羊多利验明正身》两篇科技稿件,也都安排在非常抢眼的位置上,并采用大标题、加框等编排手段,让读者明白编辑的匠心。

二、打好“时间差”,树立抢新闻意识,及时把最新的国际新闻呈现给读者

所谓“时间差”,是指日报凌晨2点截稿后,直到上午11点这段时间内所发生的新闻。晚报就是要利用好这种优势,刊登最新的国际新闻。如1995年11月21日有关波黑和谈的报道,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当天日报的消息说,由于前南三方首脑会谈围绕波黑未来的版图划分问题,发生激烈争吵,未能达成协议。而《大河报》的国际版刊登的头题却是波黑和平协议草签的新闻。草签和平协议,正是在日报关机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此事足可看出晚报的优势所在,因此打好“时间差”,晚报是大有希望的。

三、运用好新闻背景材料,让读者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背景材料类似于新闻分析,与西方国家所说的解释性新闻差不多,它以刚刚发生的重大事件为引子,完整清楚地交代事件的背景,揭示新闻事件当时发生的原因、过程、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帮助读者对此事件有个全面的了解。如美国总统克林顿的绯闻案自1998年1月曝光后,共和党和党争愈演愈烈,直到12月19日美众议院以简单多数通过了对克林顿总统的两项弹劾条款:在莱温斯基绯闻案中作伪证和妨碍司法,随后提交参议院审理。克林顿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位被弹劾的总统。此事件发生后,《大河报》一直关注着此案的动向,凡是新华社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一直都是来函照登,一般不作大的删节,满足读者的读报欲望。在1998年11月21日的专版上,《大河报》是这样安排的:通栏大标题《“沙漠之狐”刚收利爪驴象之战好戏连台》。版面左上角刊登美众议院弹劾克林顿的消息,中间及时穿插了三幅照片:一幅是克林顿同夫人希拉里,一幅是投票后反对弹劾的议员到白宫安慰克林顿的照片,另一幅是群众在白宫外等待结果的照片。左下发的是美国历史上曾受弹劾调查的两位总统的国际资料及右中克林顿结局会如何的新闻分析。右上发的是共和党议员利文斯宣布不再担任下届议长和克林顿表示他将继续工作到任期的最后一小时等两条新闻,把它们串在一起,标题倾向分明,相映成趣。从版面的编排上,暗示着克林顿将不会遭弹劾。编辑把以上事实给读者和盘托出,让读者去分析克林顿未来的命运究竟会如何。现在,最后的结果大家都很清楚,参议院以多数否决了弹劾克林顿的两项罪名,在这次党争中终于占了上风,克林顿弹劾案就此宣告结束。

四、使国际版成为新闻专版

对重大国际新闻的报道,晚报的国际版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以一个整版报道一个新闻事件,围绕一个新闻事件全方位、深层次报道,这种现象已持续了好几年,至今仍长盛不衰,大有继续发展下去的势头。大家知道,晚报版面比日报小,不可能像日报那样显得有规模有气势,这是晚报的劣势。晚报如何扬长避短,这是晚报编辑一直探索的问题。因此,顺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把报纸推向市场,新闻专版也就自然而然地应运而生了。吸收众家之长,更好地为晚报国际新闻专版服务,成了晚报的一道风景线。如1998年2月以来,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科索沃省的塞族警察同要求独立的阿尔巴尼亚族人之间连续发生了。北约和美国以解决科索沃危机为由,多次威胁对南联盟动武。直到10月,此事件形成高潮。《大河报》在10月14日的新闻专版上,用整版篇幅全面地报道了13日事件全天的过程。《大河报》是这样处理的:整版用大栏标题《巴尔干云谲波诡的一天(引题)拔刀出鞘 北约空袭动员令 浓云转晴 最后关头缔结城下盟(两行主题)》两行主题统管,在栏题的左下标出了三行小标题:《新华社13日9时15分电:北约发出军事干预科索沃危机的动员令》、《新华社13日11时09分电:美特使与南联盟总统举行会谈》、《新华社14日0时56分电:南联盟和美国达成解决科索沃危机协议》。头题发北约秘书长索拉纳正式向南联盟下战书的消息,同南联盟和美达成协议的最新消息都加框,上下呼应。中间穿插当天各国的反应,深层次、全方位报道,并配发科索沃局势缘何趋缓的新闻分析,让读者了解科索沃危机的全过程。又如,1998年里出现了三次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年初、年中(8月份)和10月底。前两次伊作出妥协,避免了军事打击。最后一次,伊拉克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同情,萨达姆拒不让步,直到12月17日凌晨发生了美英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批准,突然对伊拉克实施代号为“沙漠之狐”的军事打击。美英在70个小时内共向伊发射500枚导弹,造成200多人伤亡,受到国际社会强烈谴责。18日的《大河报》是这样处理的:空袭的消息及中俄美三国首脑互通热线电话的消息发在一版重要位置。6版和7版(两个整版)编发了《午夜:“战斧”劈向巴格达》,这是新闻幕后的新闻。专版(8版)上挂通栏大标题《巴格达上空爆炸声响彻云霄》,接着是两幅醒目的大照片,一幅是美英轰炸伊拉克示意图,一幅是白宫新闻官展示克林顿下令对伊实施空袭讲话的直播画面,冲击力强;右下发新华社的特写,美英夜袭巴格达,同时配发国际资料,专门向读者介绍“战斧”式巡航导弹。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当然,晚报重大国际新闻的报道不仅仅是以上几点,但时事编辑们确有互相交流的必要,办出晚报新闻专版的特色来。

(作者单位:大河报社)

国际新闻范文第6篇

大都会歌剧院于1月15日在纽约文人、艺术家聚居区格林尼治村的红金鱼艺术卡巴莱俱乐部举办了一场名为“俄罗斯情调:从民族音乐到《伊戈尔王》”的音乐会。音乐会由著名女高音安娜・涅特里布科领衔,男低音艾尔达尔・阿布德拉扎克夫、斯泰凡・科肯和格鲁吉亚女中音阿妮塔(Anita Rachvelishvili)也参与了音乐会。此次音乐会是大都会歌剧院的一次新的尝试,希望以此形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古典音乐。实际上,大都会歌剧院更希望以这场音乐会为今年《伊戈尔王》的新制作造势。这是大都会歌剧院与红金鱼俱乐部的第四次合作,前三次是以派对形式聚焦当代音乐作品。大都会歌剧院的《伊戈尔王》新制作于2月6日首演,由迪米特里・切尼亚科夫执导。

卡尔顿音乐节宣布2014年演出季歌剧及音乐会安排

对于近期巴尔的摩寒冷的天气来说,卡尔顿音乐节宣布的2014年歌剧及音乐会演出安排无异于一缕暖阳,为弗吉尼亚的拉帕汉诺克县带来暖意。据官方介绍,第六届卡尔顿音乐节将从6月28日持续到了月20日。卡尔顿音乐节由知名指挥家洛林・马泽尔和他的妻子迪特琳特-特本・马泽尔共同创办于家乡的庄园,旨在于为年轻的有天赋的艺术家提供歌剧演出的机会。2014年计划的歌剧将有莫扎特的《唐乔瓦尼》和普契尼的《蝴蝶夫人》。均由马泽尔执棒,上演于650座的音乐节大棚剧院。

芝加哥抒情歌剧院将制作《指环》新制作

芝加哥抒情歌剧院近日宣布,将在未来的某个演出季制作歌剧院历史上第二个新版《尼伯龙根的指环》制作,歌剧院将在近期宣布制作细节,揭秘制作团队以及演出阵容。芝加哥抒情歌剧院是美国主流歌剧院中最后一个推出《指环》四部曲新制作的一家,它历史上的第一个新版制作始于1993年,直到1996年才制作并上演完成,当时由德国导演奥古斯特・艾佛丁执导,安德鲁・戴维斯执棒,广受赞誉。而新版《指环》也将由戴维斯执棒。同时,抒情歌剧院宣布2014-15演出季于1月27日揭幕,这是行政总监安东尼・弗雷德执掌下的第三个演出季。

俄罗斯歌剧名伶表示反同性恋法对俄罗斯的名誉产生“巨大的”破坏

俄罗斯歌剧名伶、国家杜马委员会委员玛利亚・马克萨科娃近日对俄反同性恋法规表示不满,这使她成为该国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内极少数公开批评这一争议性法规的人士之一。据报道,今年36岁的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女中音独唱演员马克萨科娃说,俄罗斯禁止宣传“非传统性关系”的法规造成“极为不利的后果”,导致许多优秀的俄籍演员和艺术家在世界各地遭到抵制并失去演出机会。她指出,2013年夏季通过的反同性恋法规严重损伤了俄罗斯在世界各地的形象,也对投资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我很伤心地看到,由于这条不幸的法规,我们筹备了这么久的索契冬奥会将在缺少光辉和激情的状态下成为历史。我相信国家杜马在讨论通过法规时并没有深思熟虑。”她说,在实施反同性恋法规的情况下,“我们看到极为不利的后果――针对性少数群体的暴力犯罪率明显上升。”不过身为母亲的马克萨科娃也表示,她反对面向未成年人进行任何有关“性”的宣传。

玛尔塔・艾格斯逝世,享年101岁

花腔女高音玛尔塔・艾格斯近日辞世,享年101岁。上世纪20年代,正是“轻歌剧的白银时代”(Silver Age ofOperetta),玛尔塔・艾格斯成功地从匈牙利走向了世界舞台。艾格斯的母亲也是一位戏剧花腔女高音。在艾格斯童年时期就展现出了她的才华,11岁时就被称为神童。她一位杰出的女高音,同时也是一位相当著名的电影演员。很多轻歌剧作曲家都为她写歌曲,包括弗朗茨・莱哈尔、弗里茨・克莱斯勒、罗伯特・斯图尔茨、奥斯卡・施特劳斯和保尔・阿布拉罕等。很多人都能够认出她的嗓音,因为她曾使用5种不同的语言,在超过40部电影当中出现献声,也录制过数不清的歌剧唱片,可以说是把歌剧带到电影上的人。

罗马歌剧院罢工向政府施压

意大利最著名歌剧院之一的罗马歌剧院面临破产的威胁。罗马歌剧院历经了多年亏损,由政府方面指派的经理德・马蒂诺上任后,剧院问题反而增多。剧院目前累计亏损约为900万欧元左右,近几季演出场次也减少许多。而剧院工作人员也担心管理层出台裁员决定而威胁罢工。罗马歌剧院480名员工计划罢工以此向政府施压,并且迫使其发放11月及12月的工资。因此,新演出季威尔第的歌剧《埃尔纳尼》首演可能受到影响,担任这场演出指挥的是大师里卡尔多・穆蒂,穆蒂向媒体赞扬了过去三个月一直辛勤工作的歌剧院乐团及合唱演员,并希望不影响首演。维也纳媒体则认为罗马歌剧院首演当晚极有可能罢工,那势必影响歌剧院新一季的开场大戏。罗马市长的秘书前往歌剧院斡旋,并提出了一系列方案希望能使歌剧院摆脱如今的尴尬。

莫斯科大剧院音乐总监递交辞呈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莫斯科大剧院音乐总监瓦西里・西南斯基2013年12月3日递交了辞呈并获得了批准。11月17日,新制作的威尔第歌剧《唐卡洛斯》即将首演,他的突然离去使剧院陷入了被动。瓦西里・西南斯基毕业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指挥教育家穆辛,曾担任康德拉申的助理,2010年开始担任剧院的音乐总监,他的离职对于近期丑闻不断的莫斯科大剧院更是雪上加霜。

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有德国血统

国际新闻范文第7篇

这名韩国选手是在eSTRO拿到EM洛杉矶站第五名后加入的,他们用这样的阵容来保证自己在EM ll总决赛上的名次。eSTRO从Hyunjin"miffy"。Son因为一些私人原因宣布自己停止活动后就已经开始和ari接触。termi在谈到ari时说到这名新签约的选手是非常有天赋的选手,而且他相信这样的天赋会给战队带来质的飞跃。ari将会在EM总决赛上代表eSTRO首次登场。

PGS集体跳槽 mym买入波兰劲旅

目前在GotFrag com世界排名中居于榜眼位置的波兰战队PGS在几个月前出现就被传其经营管理出现问题。传言似乎已被证实。如今,MYM已经完成与PGS CSl.6战队的签约,PGS五名主力全体加盟MYM。在PGs俱乐部时,这支波兰队伍囊括WCG、ESWC、SEC等众多世界上最重要的赛事冠军。MYM俱乐部经理Danlel‘Nostra’Thornel也表示了他对此次签约的看法:“我很多年前就已经认识Filip,wlktor和Lukasz。并在去年认识了Jakub andMarlusz。一直以来我都对他们充满期望,现在他们来了,我真的很高兴。他们是战场上最棒的队伍之一,他们有着光明的未来。”

mtw合并noa noa NoA NoA易帜mtw.dk

就在2008即将来临之际,mTw宣布合并NoA,NoA成为mTw旗下的CS战队mTw.dk,同时,NoA的拥有者Lars EIben将从明年开始取代mTw的CEO---Mlrko Scharping成为mTw新的管理者。mTw将同时运行两支CS队伍,而mTw dk主要参加国际一系列的赛事,而mTw德国分队主要是参加国内的EPS联赛。

美国星际选手idra加盟estro

美国选手Greg“ldrA”Fieids最近加盟了韩国职业战队eSTRO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十月份,一个名为星际争霸明星赛邀请了北美最好的16位选手来参赛,在挑战赛中,韩国选手同北美选手的差距显而易见,尽管如此,北美选手还是在几场比赛中发挥的十分出色。但是没有一个人获得真正的胜利。经过eSTRO教练和队员们的一致考虑,G reg“IdrA”Flelds获得了五名选手中最多的支持。

人族选手demuslim离开4kings

欧洲魔坛近来人事变动频繁,这次轮到4KIngs的本土选手DeMusliM。在今天4Klngs官方网站宣布人族选手DeMusIiM离队。之前4KGrubby在接受采访时也曾经提到DeMusllM并没有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这也可能是他离队的原因之一。

丹麦老牌强队asylum整体加盟mod

丹麦传统CS强队Asylum于本月初宣布复出。近日Asylum找到了新东家――MoD(Ministry of Defence),MoD的前任分队mlrror/cAP因西班牙GameGune未成行而与俱乐部分道扬镳,之后MoD旗下的CSl.6分队一直呈现空缺状态。而在Asyjum再度闻人人们视线之时,MoD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几个成名已久的小伙子。

赛事篇

cPL07冬季赛事成鸡肋赛事

到截稿之日起,CPL2007冬季赛已经开赛。在遭到业界的无视和G7联盟的联合抵制之后,CPL07冬季赛终究还是映入了眼帘,但很显然,CPL与往昔的盛况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CPL 2007冬季赛的比赛项目包括奖金被了的CSl.6、CS:s和HaIo 3,从报名参赛的队伍的质量和数量上来看,本届CPL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鸡肋赛事。

DotA成为EsWC08正式比赛项目

DorA(Defense of the Ancients)是一种团队合作和个人竞技并存的RPG地图。自从面世以来吸引了很多魔兽爱好者的目光。目前SK、MYM都已组建了自己的OotA分队。继ESWC组委会宣布了08年的比赛计划以及首批入围的比赛项目后,他们决定将DotA以及第一人称射击游戏Quake 3列入ESWC 08的正式比赛项目。DotA的比赛将在最近的版本地图上进行,并采用5V5的形式。

北美势力问鼎cGs

CGS2007冠霸电玩挑战大会总决赛,在经过长达一周的紧张激烈的角逐后正式落下帷幕,最终芝加哥Chimera获得最后的总冠军。而赛前最为大家所关注的武汉龙队因为签证问题很遗憾的缺席了本次比赛。

峰如略转csl.6即将登录cGs

国际新闻范文第8篇

由普拉西多・多明戈主办的、一年一度的多明戈国际声乐大赛,今年将移师洛杉矶,这也是2004年之后该赛事首次回归此地。比赛将从8月25日持续到30日,在多萝茜・钱德勒音乐大厅举行,而最后的颁奖演出将向公众开放。去年多明戈声乐大赛是在意大利维罗纳举办的,今年比赛则将由多明戈任职行政总监的洛杉矶歌剧院承办。多明戈国际声乐大赛旨在发掘18至32周岁的青年歌唱家,比赛分类奖项,获得最高奖的男女歌唱家将分别获得3万美元的奖励。

英国皇家歌剧院《托斯卡》换角

英国皇家歌剧院近日宣布,原来将在今年6月饰演复排版《托斯卡》中斯卡尔皮亚的罗马尼亚男中音塞巴斯蒂安・卡塔那已经退出剧组。换角之后计划中,饰演斯卡尔皮亚的将是威尔士低男中音布莱恩・特菲尔(6月16日、19日和26日)与意大利男中音路西奥・凯洛(6月21日)。布莱恩・特菲尔曾于2006年、2009年和2011年于皇家歌剧院饰演过乔纳森・肯特版《托斯卡》,也曾在大都会歌剧院、慕尼黑歌剧院、斯卡拉歌剧院等顶级歌剧院饰演过这个警察总监。而对卡塔那的退出,官方没有给出具体的理由。

女中音詹妮森・强森・卡诺获得乔治・伦敦奖

出生在圣路易斯的女中音詹妮弗・强森・卡诺近日在自己的履历上又加上了荣耀的一笔,这位女中音在第43届乔治・伦敦基金会比赛中获得了大奖。乔治・伦敦奖设立于1971年,是最负盛名的国际比赛之一,之前曾参加比赛并在之后的艺术道路上声名鹊起的包括乔伊斯・迪多那托、蕾妮・弗莱明等。此次比赛一共有了了名歌手报名参加,最后有25名选手进入决赛。而最终其中7名获得乔治・伦敦大奖,每位获得1000美元的奖金。除此之外,强森・卡诺还曾获得过另外几个比赛的大奖,并曾参加大都会歌剧院的“林德曼青年艺术家计划”。

小提琴家陈美索契完成“跨界演出”

2014索契冬奥会,不少“跨界玩票”运动员成为冬奥会的看点,他们双重的身份和在双重领域的骄人成绩,令人惊叹。而从小提琴演奏“跨界”高山滑雪的陈美,可谓独领。2月18日,35岁的华裔小提琴家陈美以泰国名字法纳孔恩・瓦妮莎代表泰国参加索契冬奥会女子高山滑雪超级大回转比赛。作为泰国参加本届冬奥会唯一的一名女选手,陈美最终以落后第一名近30秒的差距,排名垫底。不过她还是顺利晋级。赛后陈美称,排名垫底并没出乎自己意料。不过陈美也知足常乐,称:“能进入第二轮我觉得自己真了不起。我来参赛的主要目的就是开心。”陈美出生于新加坡,父亲是泰国人,母亲是中国人,5岁学琴,11岁被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录取,13岁成为世界上最小的柴可夫斯基协奏曲演奏者,15岁出专辑。

男高音迈克尔・法比亚诺获得第九届贝弗利・希尔斯艺术家奖

男高音迈克尔・法比亚诺近日获得了大都会歌剧院专为青年演员设立的贝弗利・希尔斯艺术家奖。今年是该奖项的第九个年头了,获奖者均可获得5万美元的奖励。这是美国奖金额度最大的艺术类奖项之一,专门为鼓励25至40岁在大都会歌剧院献艺的独奏及独唱家们。该奖项旨为纪念贝弗利・希尔斯,由大都会歌剧院前任董事会成员雅尼斯・瓦利斯于2006年设立。瓦利斯同时也是大都会歌剧院票房推广计划的基金赞助人。法比亚诺2007年在大都会歌剧院的选角比赛中崭露头角,后来于2010年完成大都会首秀。今年他还将在理查・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中饰演阿尔弗雷德。

明尼苏达歌剧院新演出季将推出五部制作

明尼苏达歌剧院近日宣布了新演出季安排。2014-15演出季,歌剧院将推出五部新制作,所有的新制作都将是全新的演绎、全新的布景和全新的服装,而其中甚至还有从未在明尼苏达歌剧院上演过的贾科莫・普契尼歌剧作品,也有普利策奖获得者、作曲家凯文・普茨的新歌剧《满洲里候选人》的世界首演。具体安排如下:9月20日至28日将上演普契尼的《西部女郎》;11月1日至8日上演洪佩尔丁克的《汉泽尔与格蕾泰尔》,这也是为孩子们准备的圣诞礼物,不同的是今年不再是半舞台制作。2015年1月24日至31日将上演《爱之甘醇》;3月了日至14日将上演《满洲里候选人》,改编自1962年同名电影;最后则是歌剧《卡门》。

伍迪・艾伦马德里加入普拉西多・多明戈团队

近日,有消息称导演伍迪・艾伦将加入男高音普拉西多・多明戈的团队,执导洛杉矶歌剧院的新制作《贾尼・斯基基》,该制作还将作为西班牙皇家剧场2014-15演出季的一部分,在马德里上演。伍迪・艾伦曾于2008年在洛杉矶歌剧院执导过这部普契尼的短小歌剧,他的版本旨在向1940年代黑白时代的意大利电影人致敬。多明戈未曾出演2008年的版本,但多明戈表示会在马德里出演剧名主角。该制作将于2015年6月30日在马德里上演。

法国指挥弗朗索瓦-格扎维尔・罗特任职科隆歌剧院

科隆歌剧院近日宣布,在业界冉冉上升的法国指挥家弗朗索瓦-格扎维尔・罗特,将从明年开始任职歌剧院。罗特将从2015年9月1日起开始其任期,并与2012年起闭馆重修的科隆歌剧院的重新开幕同步。罗特现年42岁,之前曾任SWR广播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该乐团已经确认将于2016年解散。罗特还建立了一支先锋法国乐团Les Siecles并任指挥。对于新的职位,罗特表示:“科隆歌剧院及其交响乐团Guerzenich-Orchester有着辉煌的过去,我为能拥有这样的基础并为其继续努力感到万分荣幸。”

同性恋题材歌剧《断背山》在西班牙首演

国际新闻范文第9篇

1 索尼笔记本电脑电池召回

今年发生了消费电子和IT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召回事件。由于有报告称锂离子电池会出现短路,甚至引发火灾,戴尔公司在8月份宣布召回400多万块笔记本电脑电池。此后不久,包括苹果、富士通、日立、联想、东芝在内的笔记本电脑纷纷宣布召回电池,使得被召回的笔记本电脑电池总量超过了800万块。这次召回,再加上PS3游戏机推迟、PSP游戏机销售疲软使得索尼出现了亏损。

2 Google 16.5亿美元收购YouTube

10月9日,在Google宣布将以16.5亿美元等值股票交易买下YouTube之后,Google股价涨至431.70美元,这使Google的市值在《华尔街日报》透露收购消息后的两个交易日内增加近40亿美元。能够以1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YouTube彰显出Google强大的赚钱能力。这一交易本身表明了视频在Web 2.0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融合用户创作的内容和多媒体应用。在Google收购YouTube后,竞争对手慌了。Lycos推出了融合社交网络和在线视频的电影流式服务,电影公司和电视公司也将视频内容放在了网上。互联网网站和内容提供商之间的法律问题需要得到解决,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视频和网络的融合已经是时候了。

3 Vista多次推迟后终于

在经过多次推迟后,微软在11月底了Vista、Office 2007、Exchange 2007。但是,消费者要等到明年1月份才能够购买到Vista、Office 2007――除了其他功能外,它们之间的互操作水平超过了以往的版本。Vista功能提升主要体现在安全性、良好的图形界面和用户体验、强大的搜索功能等方面。这次产品可能将是微软最后一次传统的套装软件活动。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托管应用软件,Google推出了基于互联网的办公软件,用户能够通过互联网不断地获得软件升级包,大规模的产品活动可能成为过去。

4 惠普PC全球出货量超过戴尔

10月18日,市场调查公司Gartner和IDC的数据均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期间,在全球范围内,惠普PC出货量已超过戴尔。这是自2003年第四季度以来,惠普首次重回全球PC市场第一位置。根据Gartner和IDC的数据,第三季度全球PC市场总增长率不足7%,其中惠普出货量同比增长15%,戴尔不足4%。Gartner的统计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惠普PC出货量比戴尔多出11万台,全球市场份额升至16.3%,戴尔为16.省略网站提供移动版Java Platform Micro Edition(Java ME)和桌面版Java Platform Standard Edition(Java SE)的源代码。基于Java ME建立 “Mobile & Embedded”和基于Java SE建立的“Open JDK”将成为新的GPL开源项目,同时GlassFish在现有的CDDL许可证方式之上,将于2007年第一季度增加GPLv2许可证。事实上,Java开源本身早已不是新闻,但基于GPL开源,却没几个人能事先想到。在今年5月举行的JavaONE大会上,Sun已先期对Java的一些周边项目开放源代码。Sun的CEO Jonathan Schwartz曾表示,Java开源最大的问题在于保持兼容性,需要有一种机制能够确保标准被继续遵守,要保证没有任何一个组织或者商业机构能根据自身的利益去改变Java。显然,Java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Sun公司在保证兼容性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来兑现“一次编写,随处运行”的郑重承诺。

9 阿尔卡特并购朗讯

4月份,法国阿尔卡特公司宣布将出资140亿美元收购美国朗讯公司,将组建一个年销售额240亿美元的网络巨头。朗讯说,合并后的公司每年将节省17亿美元,希望提供业界范围最广的电话资产组合,使两家公司能够在提供下一代无线、有线和融合网络的竞争中击败竞争对手。诺基亚和西门子6月份宣布,合并诺基亚网络事业部和西门子与运营商相关的业务部门,组建新公司,新公司的名称为Nokia Siemens Networks,双方各占50%股份。新的合资公司将通过其规模和全球资源,开发和应用有利于带来收入、节约成本的产品与服务。以2005年的财务数据为参考,合并后的新公司估计年收入为158亿欧元,到2010年预计将实现每年15亿欧元的成本节省。

10 戴尔服务器换芯

国际新闻范文第10篇

目前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的设立总体上存在“特殊项目不特殊、高端项目不高端、硕士项目本科办、专业性教育‘学术化”’的倾向。从5所院校的课程安排来看,存在着以下4个具体问题:

1.课程数量太多,硕士项目本科化。过度拘泥于全国统一的硕士培养制度,各校都为该项目开出了大量的课程,如人大开了15-16门课,清华大学29门,北外20门,中国传媒大学22门,复旦大学12门。而该项目总共只有两年时间,其中在校学习一年,另一年为实习。课程数量繁多导致学生忙于应付,对每门课都只能一带而过,无法深入。

2.专业课程划分过细,浪费教学资源。这也是造成以上课程数量过多的原因之一。如各校关于“英语新闻写作报道”就分为《初级英语新闻采写》、《高级英语新闻采写》、《初级英语财经新闻采写》、《高级英语财经新闻写作》、《英语特稿写作》、《调查性新闻》等。而实际上一门高强度、高密度的《英语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完全可以囊括以上所有内容。将授课内容过于细分必然造成内容重复,教师浮于教、学生浮于学,浪费教学资源和学生时间。

3.纯语言类课程太多,降低了项目层次。如人大分别开出《第一外语》、《高级英语》;中国传媒大学开出《外语语言基础》、复旦大学开出《硕士生综合英语》和《硕士生高级英语》等。这些课程占用了大量教学时间,将本应注重专业教学的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降级为英语语言提高类项目。

4.公共必修课设置缺乏新意。各校都将“马克思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等作为“公共必修课”开出,而实际上,这些课程在硕士生入学考试中都已经考过。我认为,如果在内容层次上无法与入学考试的内容相区分或提升,这些课程完全可以免除,或并入其他课程,如《政治哲学与政治传播》课程中。

培养三种核心能力:一种课程设计的新思路

目前5大高校的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的课程设计基本上都没能充分体现未来岗位对学生能力的需求;课程设计模块都是基于传统的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等,尽管有些课程从名称看似乎体现了一些针对性,但授课内容有些“绕圈子”,与项目“短、平、快”的实战性和应用性要求不符。

笔者认为该项目的课程设计思路首先应从“驻外记者”(或者说新时代的国际新闻传播一线的和高端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何种“核心能力”出发,开发或整合专门课程。该项目的毕业生应该具备以下三种核心能力:语言能力、技术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其中,语言能力和技术能力属于基础能力,处于微观的“术”的层面,而逻辑分析能力则为关键,出于中观乃至宏观的“道”的层面。

1.语言能力

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生应该已经具备很高的英语能力。而以英语为媒介传授的、高强度和高频率的《英语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和极为广泛的英语阅读可以进一步提升该能力。

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要招收的既不是单一的语言人才,也不是其他单一专业人才,而是已经具有相当高(如英语专业八级或GRE成绩优秀)的英语(或其他语种)语言和文化素养,并凭借语言获得了开阔的视野,愿意进一步学习新闻传播理论和技能,投身国际新闻传播事业的学生。这类学生外语已经相当优秀,但不一定是语言专业出身。对这样的学生而言,在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阶段,英语(或其他语种)不过是教学和学习媒介,而不是学习的对象,他们因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其他相关科目。

2.技术能力

该能力主要通过高强度和高实践性的《新媒体辅助新闻报道》课程来培养。

新媒体课程不仅包括跨平台的报道技能,还应包括对各种网络社会性媒体的应用。在美国,随着一些新闻组织开始创建专门的职位对社交媒体工具进行管理,各大新闻学院,如哥伦比亚大学、西北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纽约大学、纽约城市大学等等,也都已经开设相应课程,向学生传授如何利用Twitter、Facebook、博客和Skype等获得新闻线索、采访新闻人物、研究新闻主题、和推广新闻等。因此,国际新闻传播硕士课程中应该开设这类课程。

3.逻辑分析能力

逻辑分析能力属于人才应该具备的核心智能之一,是美国的大学入学考试SAT、研究生入学考试GRE,GMAT和LSAT,以及我国的MBA联考的主要内容。培养优秀的逻辑分析能力应该是我国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的终极目标。

该能力可以指微观层面的,也可以指宏观层面的。微观层面的逻辑分析能力是指“迅速判别西方涉华言论和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逻辑谬误并予以反驳”的能力。

宏观层面的逻辑分析能力是指经由多方位、系统的和长时间的训练后而具有的高超的,能调动自身具备的一切知识、技能、阅历和经验集中应对和解决当下问题的能力。

该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可以具体到以下几门课程:《跨文化传播》、《新闻传播学概论》(拟态环境理论、黄色新闻、新闻专业主义、意见领袖、议程设置理论、涵化理论等)、《国情与国际关系》(包括中国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美国金融危机、中美和中欧关系等)、《中外新闻伦理》(中美当代新闻实践中的相关案例)、《政治哲学与政治传播》(如民主制度、资本主义、纳粹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以及西方国家的政治传播实践等)、《新闻传播研究方法》(如通过各种科学手段获得可靠数据)等、《英语分析写作》(对以上各门课程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以上语言能力、技术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互相区别,但也相互渗透,其相应课程可列表如下:

在教学方法上,鉴于外教对中国国情和立场普遍缺乏了解,以及本项目的主要目的并非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而是传授实质性的知识与技能,因此以上课程,除《英语新闻采访与写作》之外部应该由富有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中国教师用中英双语教授;课程同时使用中文和英文两种教材,辅以大量的英文阅读材料;授课方式以案例分析和讨论为主,突出课程内容传授的目的性和实战性。

上一篇:财经新闻范文 下一篇:头条新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