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术语范文

时间:2023-03-21 16:45:13

国际贸易术语

国际贸易术语范文第1篇

每一种贸易术语后面都是以“指定地点”为后缀,当国际贸易买卖合同中一旦确定了贸易术语后面的地点,在选择运输线路时必须以该地点为出口商国际运输的始发地或出口商的最终交货地。如FOB大连港,需要出口商在大连港把货物装上船完成交货。“大连港”这个地点决定了在国际物流线路的选择中,只能选择以大连港为出口地始发港的航线。国际贸易术语对国际物流运输线路的影响,一方面,使得不经营这些运输路线的经营人失去了参与竞争的可能。另一方面,也使国际物流经营人不能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合理选择运输线路。在FOB大连港的情况下,即使在天津港装船国际物流成本更低,国际物流运营商也必须要选择大连港为出口地始发港,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国际物流在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中的作用。为了使国际物流更好服务于国际贸易,在国际贸易实务中,进出口商应与国际物流公司加强合作,国际物流公司应积极参与到包括生产企业、进出口商和国际运输仓储企业在内的整个国际产业链中,通过与国际贸易公司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两者之间的协同运作,达到总体目标最优,总成本最低。在签订国际贸易合同前,进出口商应与国际物流公司进行有效沟通,在选择贸易术语及贸易术语后面指定地点时应充分考虑国际物流成本和服务水平,积极与国际物流运营商沟通,在满足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使国际物流成本最低。

二、国际贸易术语明确了国际物流费用的结算对象

“一站式”物流服务是物流服务未来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地进出口企业将其有限的资源用在企业核心业务上,而把非核心的物流业务全权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在国际贸易实务中,第三方国际物流服务提供商可以根据进出口商要求为进出商提供低成本和高效率的“门到门”的一站式物流服务。由于国际物流的整个过程涉及不同的运输方式及不同运输区段的货运商等国际物流相关各方,每一过程都会产生物流成本和费用。贸易术语明确规定了买卖双方各自承担的责任、费用和风险的地理界限,第三方国际物流服务提供商在不同区段的费用应向进出口双方的哪一方进行结算,取决于进出口双方在国际贸易合同中选用的贸易术语。如进出口双方选择FCA,出口商只要将货物在出口地交给第一承运人就算完成交货,出口清关费用由出口商承担;进口商需要承担从第一承运人运输到进口国最终目的地的责任和清关费用。所以在FCA的情况下,从出口商所在地到第一承运人之间发生的物流成本和出口清关费用,第三方国际物流提供商应向出口商进行结算,从第一承运人运到进口商最终目的地的费用应向进口商进行结算。如进出口双方选择EXW,出口商在其所在地将货物交给进口商派来的承运人就选完成交货,整个国际运输中的物流成本和费用,包括出口清关和进口清关的费用都是由进口商承担的,所以第三方国际物流提供商应向进口商结算相关费用。进出商在选择贸易术语时应充分考虑与第三方国际物流服务提供商在业务操作上的协同性,以适应国际物流“一站式”物流服务的大趋势。

三、结论

国际物流是在国际贸易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已成为制约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物流服务水平和国际物流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际贸易的成本和效率。国际贸易术语不仅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国际物流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贸易术语不仅关系进出口双方的切身利益,也决定着国际物流的服务水平和效率。国际物流服务提供商与进出商应密切配合,协同运作,使国际贸易术语在国际物流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国际贸易术语范文第2篇

摘 要 对于国际经济和贸易专业而言,国际贸易实务是其主要课程,其中心在于不断的传授以及训练学生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具体工作中相关基本知识与技能。而贸易术语则是国际贸易能够顺利进行的主要要素,跟随着相关交易规则以及世界形势的发展而变化。本文结合国家贸易术语的具体变化过程,以及国内外学者关于进出口报价的具体文献基础之上,论述了国际贸易术语的具体变化历程,同时相应的提出了各个费用变量的相关设想,从而确保出口报价更加方便与快捷。

关键词 国际贸易实务 国家贸易术语 价格核算

国际贸易术语通常也可以称之为价格术语,其主要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而产生的,通常采用这种方式来展现成交的具体价格构成以及其交货的主要条件,以此来确保买卖双方的风险以及责任与相关费用划分等各种问题的专业用语。对于国际商会而言,为了有效的避免以及解决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普遍使用的相关贸易术语所产生的纠纷,而专门的制定与颁布了一整套用来解决国际规则与国际贸易术语的相关文本,也就是《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这也是当前国际贸易惯例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其对于整个国际贸易实践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与此同时也跟随者国际贸易的不断变化而调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相关变化历程同时也是多年来全球性经济贸易发展的缩影。

一、国家贸易术语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主要历程

1.1统一的规范性的国际贸易术语的产生

对于国家贸易实践的过程中,由于国家的不同,其对贸易术语也有着不同的解释,因而会产生一些误会,从而对于整个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有效的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方便商人的使用,可以出版一个较为准确与规范的贸易术语解释出版物,从而方便涉外买卖合同的签订。当前较早的规范性的国际贸易术语其相关规定主要产生在上世纪20年代,其核心主旨是为了有效的解决世界各国对于贸易术语在解释方面的分歧。

1940年,美国商会以及进口协会等所构成的联合委员会对于在1919年所的《美国对外贸易定义》进行了系统的修订,从而使得买卖双方的责任能够更加的清晰和具有操作性。该协议于1941年进行实施,统称为《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这项协议受到了广大国家的认可与推广,从而延续至今,尤其在同美国的贸易过程中,许多贸易商会均采用这项惯例中的一些条例当做交易的具体条件。

1.2国际贸易术语发展的新趋势

国际商会于2010年9月27日,推出了贸易术语新版本,这一变化全面的展现了当前国际贸易术语其不断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特点,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术语以及其分类发生了新的变化,《INCOTERMS 2010》通常将国际贸易术语依据其开头的字母,主要划分为E、F、C以及D组,一共可以分为13种,与此同时将卖方对于买方的责任依据大小来进行排列。《INCOTERMS 2010》里的贸易术语可以从13种降低到11种,同时创造了DAT以及DAP这两个新术语,从而代替了DAF、DES、DEQ、DDU。通过这种方式,将之前的四组术语逐渐减少为两组,一组能够有效的使用在所有的运输方式里,另外一种则主要适用在水路的运输过程中,通过简化国际贸易术语,能够将分类更加清晰与科学。

二、在国际贸易实务背景下商品出口的价格核算

众所周知,对于商品出口贸易而言,对外报价是其需要遇到的具体环节,相关外贸从业者要仔细的考虑怎样综合的参考人民币的汇率以及出口的退税率与各种费用、预期利润率等变量,来有效的计算出口商品的价格核算。本文结合了外贸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针对现实情况,提出了将费用变量归纳进入预期的利润里的想法,从而包含为汇率、出口退税率以及商品价格之后的第四个变量,更加方便快捷的进行出口报价。

2.1关于出口报价相关文献的综合叙述

结合各种文献可以得知,当前国内学者以及业界对于整个国际贸易过程中的报价进行了详细的探究与分析。通常认为,出口的业务里主要牵涉了买卖、运输以及保险、国际结算与海关等各个环节,而在每一个环节里都会产生一定的费用,综合所有费用高达10余项,因此要将各种费用有效的归入出口的总成本之中,以此而得出了计算的公式:

出口报价=[(总成本+各项费用之和)/(1―各项费率―预期利润率)]÷计价货币汇率

相关学者在结合当前的出口价格核算方法之后,认为其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出口的总成本不够直观;其次没有参考到出口的退税方面的问题;第三没有良好的建立其出口商品盈亏率以及兑换成本之间的具体关系;第四各个企业之间的费用水平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因而不能够合理的反映出企业以及国家的盈亏情况,针对这种情况,而提出了换汇比的相关概念,与此同时还提出了推导毛利润率与换汇比之间的具体函数关系等。

2.2找出本币同外币之间的具体折算

对于外贸从业者而言,这是其进行出口报价的有效“基点”,也就是“出口盈亏点”,在此基点的基础上,应该结合该公司或者国家的具体盈利目标,从而快速的计算出商品的具体出口价格,再结合“折算率”进行价格核算。具体而言,其基本出发点可以用以下公式进行表达:

出口商品销售收入=商品的购入总成本(含税)

在上述公式里,对于出口商品的具体销售收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出口退税的相关收入,另一部分则为国外的货款结汇收入。而在出口的中,关于业务洽谈、货物的生产以及检验等各种环节都需要委托人自己来完成,因此在这之中,所有商业活动的风险也需要委托人自己来承担。针对这种方式,可以使得人按照每个美元来收取数额不同的人民币费。在当今国际贸易中,一般而言都采取美元作为结算的货币,同时人民币对比美元的汇率正在处于上升的时期,因此要先提前预知未来某个时间窗口里商业银行的现金汇率买入价格,以此来降低因为汇率升值所产生的损失。

在进行价格核算的过程中,还要正确的估算未来的汇率变化以及出口退税的相关变化,其次还要详细的参考作价原则,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平等互利的相关原则下,要结合国际市场的具体价格水平,同时参考国家以及地区的相关财政政策,结合公司的具体销售意图,进行综合的考虑,从而制定出合适的价格。

三、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外贸易出口取得了很大成就,对外贸易迅猛发展,由世界贸易体系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贸易小国逐步发展成为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而贸易术语和出口价格核算则是国际贸易能够顺利进行的主要要素,跟随着相关交易规则以及世界形势的发展而变化。我国出口总量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在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贸易术语以及价格核算问题,我们应运用最新的社会理念并借鉴国外经验不断完善,正视问题,认真分析,为我国经济飞跃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程德钧.国际贸易惯例新发展――l99O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4(04):59―60.

[2]逯宇铎,侯铁珊,苏振东.国际贸易惯例的最新发展及其应用.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6):76-77.

[3]刘兵权.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思考.四川职业技术学院.2006.9(2):110-111.

[4]魏君英.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56-58.

[5]李刘艳.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9(01):85―86.

[6]陈德华.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科教文汇.2010.26(01):119―120.

国际贸易术语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风险规避是出口企业进行国际贸易时所要考虑的重中之重的问题,贸易术语和国际贸易风险规避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贸易术语和某些国际贸易风险规避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国际贸易术语是为了适应买卖双方相隔遥远,分属不同国家的特点而产生,明确了买卖双方的责任,费用,风险,合理运用各种贸易术语来规避国际贸易中的风险是出口企业风险管理的手段之~。

一、贸易术语和货物损失风险规避的关系

《inc0terms2000)中对4组贸易术语的解释里都提到“风险在买卖双方之间转移,这里的“风险”指的就是货物损失的风险,如cif术语,买卖双方风险转移的界限是货物越过船舷。采用此种贸易术语时,卖方要承担货物越过船舷为止的货物损失风险。也就是说,在货物越过船舷之前发生的全部货物损失(包括货物由工厂至仓库或者码头的运输过程中,在集装箱堆场或码头的存储过程中,由码头装船越过船舷之前时所发生的损失)由卖方负担。

按照卖方承担的货物损失风险由小到大划分,贸易术语变化趋势依次为exw—fca,cpt,cip—fas—fob,cfr,cif—daf._des—deq~ddu,ddp。出口企业在选择贸易术语的时候,首先要清楚地了解各种贸易术语的具体解释和风险转移的界限,结合贸易的现实情况,如市场情况,谈判力量对比,商品性质,运输条件等,争取采用卖方承担货物损失风险相对较小的e,f,c组术语……尽量避免采用d组术语。

在保险公司承保范围内,积极投保,把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是有效地避免货物损失风险的一种手段,如采用cif术语的时候,卖方可以针对越过船舷之前的货物损失风险,尤其是卖方所在地距离装运港比较远的情况下。在装船前向保险公司投‘装船前险”,也称国内运输险。针对装运港至目的港航程较远,途径国家政局不稳,沿途海盗多,气候变化大等情况,合理投保相应的国际货运险,以规避货物损失的风险。保险会增加卖方的成本,卖方在报价时,要把这块成本考虑进去。如果客人的条件许可,卖方也可以考虑改变cif贸易术语,改用诸如fca,cpt或cip,这样货物风险可在货交第一承运人的时候就转移,减少了货物损失的风险。

二、贸易术语和贸易政策变动风险规避的关系

国际贸易顾名思义,肯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出口企业因此必然受到国内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如关税政策,贸易管制政策,贸易保护政策等,这些政策及其变化都会给出口企业带来风险。如欧委会2009年6月3o日了关于玩具安全的新指令,新指令的条款增加到了57个,具体变化内容包括更加严格的安全要求,警告标识和生产者责任,产品认证程序和成员国市场监督等,如果出口企业不熟悉上述贸易保护政策变化,提供不出相关证书,其后果就是货物进关受阻,酿成巨大经济损失。出口企业规避政策变动风险的重点在于熟悉及随时关注国内、国际相关贸易政策,能够有能力对政策的变动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贸易术语的选择时,对于ddp这样的术语,鉴于其对卖方的超高要求(该术语要求卖方负责进口清关,要求卖方熟悉进口国清关程序和政策以及相应的变动)一般出口企业可以把它忘掉。

另一方面出口企业应该清楚在交易所采用的贸易术语下自己承担的责任中哪些受贸易政策变动的影响较大,这种变动会导致较大风险的。如采用fob,cif,cnf这样的贸易术语,出口企业必须负责出口清关,提交单据,出口企业就必须对出口许可证,配额政策,商品的检验检测和认证制度及其变动很熟悉,哪些商品要许可证,哪些商品要主动配额,哪些商品要被动配额,要和不要出口许可证和配额的商品有没有变动,申请许可证或配额的渠道,商品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检测和认证,检测标准和要求有没有更新,何时提供检测,何时能拿到的检测报告,在哪检测等,你不了解这些贸易管制政策及其变动,会直接影响到出口清关是否及时、客人进口清关是否顺利,进而影响合同能够顺利履行安全收汇。

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贸易术语,贸易政策对其的影响都不可能完全消除。出口企业要做到尽可能熟悉相关的国内和国际贸易政策,要注重积累和构建应对政策变动的资源,能力,渠道,比如说和客人,商检部门,相关的行业协会,商会建立密切的联系,政策如有变动,就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详情,做出正确的应对之策。

三、贸易术语和价格变动风险规避的关系

出口企业签订贸易合同之后,从备货到最后交货收汇过程漫长,期间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出口企业的成交价格,最终影响订单的利润。影响成交价格的因素包括生产要素价格,生产资料价格、流通费用、汇率等,这些要素价格的变动都会影响出口企业品的成交价格。贸易术语是出口成交价格的组成部分,出口企业可以通过合理选择恰当的贸易术语来规避一些要素价格对成交价格的影响,如在国际石油价格波动比较厉害的时候或是市场好转,出口货物数量节节攀升的时候,国外运费也随之频繁变化。

出口企业如果不能正确估算运费,就可以选择不含运费的价格术语(如fob,fca),把运费变动的风险转移给买方,如在本国货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采用exw,fca,cpt这类术语,可以实现相对较早交货,相对应可以较早收汇,避免汇兑损失。在选择贸易术语时,出口企业觉得自己不好把握某些影响成交价格的因素时,可以采用相对简单的贸易术语,把一些不确定因素造成的风险转移给对方,自己控制能够控制的成本。

四、贸易术语和收汇风险规避的关系

在国际贸易风险中,最大的风险之一就是收汇风险,能否安全收汇是业务的关键,如何规避收汇风险成为出口企业洽谈及签订合同时所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贸易术语的合理选择与规避收汇风险有密切联系,以exw术语为例,卖方在工厂(仓库)将货物交付给买方,即完成了交货。收汇方法一般有发货前付款和发货后付款。对于发货前付款,对出口企业来说最稳妥的做法是买方生产前支付预付款,发货前付清所有货款。客人一般只在最初几单或者定单金额较小的情况下,会接受此支付方式,一旦生意步入轨道或者定单金额加大,很少有客人愿意使用此种支付方式,这占用客人资金,不利于客人资金周转,损失利息,也不利于客人控制出口企业,如果发生一些意外变化,客人有更大余地应对。鉴于这些原因,客人都会或多或少的要求一部分货款放帐,这样就会出现货交了,款没收齐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出口企业可以准备风险准备金,万一剩余款项收不回来,用准备金冲抵。

针对放帐,投保信用险,投保只能是减少损失,保费高昂。如果出口企业坚持款清发货,客人有可能以后就不再找你做了或者设置种种条件,如货要客人的验货机构检验合格才能发货,这种检验是非常苛刻和严格,一般都会挑出毛病,虽然这时货物在买方手里,却可能出现货做出来了而客人不要货或者要求降价等情况。这时候出口企业就极其被动。对于发货后付款,收汇风险更大,很可能财货两空,没有一种结汇方式可以说是安全,完全就看客人的信誉和自身承担风险的能力。虽然投保信用险可以挽回部分损失,但企业要付出巨大成本。对出口企业来说采用exw术语,虽然承担的责任和货物损失的风险最小,选择这个术语出口企业拥有的货权转移时间最早,承担的收汇风险最大。exw贸易术语一般不是出口企业的选项。

另外,交易如果采取普遍使用的fob术语,也存在收汇风险,由买方负责安排运输,可以指定自己比较熟悉的船公司或者货代来安排运输。这些船公司或货代是客人认为服务比较好、船期比较准确,最重要的是可以给其提供通融。客人不仅可以担保提货,有时还能指示船公司或者货代提出无理要求,拖延出具提单或出具不合格提单,或者搞无单放货,使出口企业货、款两空。

国际贸易术语范文第4篇

本案例中买方没有得到保险人的理赔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对保险可保利益的使用上出现了不同的理解。买方认为在CIF术语下保险由卖方办理,但是保险单的被保险人应该是买方,所以才会要求保险人对其进行理赔。而保险人认为被保险人只有对保险标的具有可保利益时才可得到赔偿。根据CIF贸易术语对保险的规定,一般情况下都是卖方作为投保人按照买卖合同中规定的保险金额和险别向保险人办理投保手续,交纳保险费,因此,保单上注明的被保险人名称应该是卖方,也就是说,此时保险利益的所有人是卖方。但卖方履行其交货义务之后,办理结汇时,要将保险单背书转让给买方,其后保险标的如果在运输途中遭遇保险人承保范围内的风险并导致货损时,由买方持保单和所需有关单证向保险人的理赔人提出索赔。换句话说卖方办理保险只是相当于替买方办理,实际保险单的被保险人应该是买方,因此才会有卖方只需购买最低险别的规定。在本案例中,发生货损的地点是在出口国工厂至装运港之间也就是在出口国国内,还没有到达装运港的船上,卖方还没有完成交货义务,应该属于卖方可保利益之内的范围,卖方在此时还不能将保单背书转让给买方,只有在卖方交货以后,才可以将保单背书给买方,实现保险权利的转让。在运输方式上,CIF贸易术语只适用于海运及内河运输。而在案例中提到的运输方式为“门到门”运输,该方式属于集装箱运输货物交接方式的一种,而集装箱则属于典型的适用于多式联合运输的运输方式。《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中针对国际贸易运输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多式联运专门引入了FCA、CPT、CIP三个贸易术语,其中CIP与CIF尤为相似,对于案例中的情况如果选择CIP贸易术语更为合适。我方作为案例中的出口方所在地四川省地处内陆地区,装运港在浙江宁波港,要实现集装箱的门到门运输必然要经历长距离的内陆公路运输才可以将货物运往装运港。在合同中规定使用的CIF贸易术语对我方来说要承担从工厂到装运港装上船之前的一切风险,这对于长途运输来说我方要承担较大风险。因此,此时可以考虑使用EXW贸易术语,该术语对卖方来说只需完成在工厂装上运输工具即可,需要承担的风险是所有贸易术语中最小的,货物的出口报关、进口清关都由买方来完成。如果从降低我方作为出口方风险的角度考虑EXW(工厂交货)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案例反应的问题

(一)在运输方式上的问题和建议

在该案例中一个重要的分歧主要出现在CIF贸易术语到底是否适合使用在多式联合运输中,根据《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的规定CIF适用于包括海洋运输在内的水路运输中。而案例中由于使用了集装箱,集装箱是典型的适用于多式联合运输的集合运输工具。案例中使用集装箱进行“门到门”的运输,在运输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多种运输方式的组合使用,也就是常说的多式联合运输。案例中的出口国发货人的仓库地处于内陆省份,因此去取货时必然涉及到公路运输或者是铁路运输,而离开出口国装运港之后的国际段运输又涉及到海洋运输这样的多式联合运输选用CIF就容易引发争议。CIF贸易术语的产生主要是针对海洋运输这种运输方式的,当集装箱这种新兴的运输载体出现后,改变了传统的海洋运输一统天下的运输方式格局,并迅速成为了使用最广泛、认可度最高的国际货物运输方式,尤其在适用于多式联合运输方面的优势更是其他运输方式根本无法比拟的。为了适应新兴的国际货物运输方式,必然要对原有的贸易术语进行改革和完善,正式在此基础上《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在CIF的基础上引入了CIP贸易术语,该术语即继承了CIF贸易术语的各种优势,同时也很好的解决了CIF贸易术语只适用于海洋运输的局限性。因此,本案中对于贸易术语的选择应该选择CIP,而不是CIF。

(二)运输合同与贸易合同风险转移不同步的问题

针对本案例中使用的是CIF贸易术语而言,作为出口方的卖方来说要同时受到两个合同的制约。一个是卖方和买方之间的贸易合同,出口商作为贸易合同缔约的一方要承担从工厂一直到装运港货物装上船之前所有的风险。另一个是出口方与承运人之间缔结的运输合同,在该合同项下出口方作为托运人委托承运人办理运输。本案例中,货物发生损失的地点是在工厂到装运港的途中发生的,在该区域发生损失属于出口方已经将货物交给了承运人之后,按照运输合同的约定,出口方已经将货物交给承运人,交货之后发生的货物损失应该由承运人承担。与此同时,在贸易合同项下,对于发生货损的区域出口方没有完成将货物交到装运港的船上,也没有实现自身的交货义务,同时要承担货物损失的风险。而出口方承担此风险却有其不合理之处,发生货物损失的区间货物已经交给了承运人,并且处于承运人的全面监管之下,出口方只是形式上的监督,这对于出口方来说极不公平。因此,在此区域发生货损之后,出口方在承担贸易合同项下货物损失的同时可以要求承运人赔偿其损失作为补偿。

(三)相关合同性质的问题和建议

根据《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将所有的贸易术语制定的合同一共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装运合同,另一种是到达合同。这两种合同的主要区别就是合同中是否体现出到达时间,对于装运合同来说在合同中只能体现出装运时间而不能出现到达时间,对于到达合同来说在合同中一定要体现出到达时间。案例中所使用的CIF贸易术语是典型的适用于装运合同的贸易术语,但是合同中有“务必于6月中旬前抵达目的港”这样的表述,此种描述属于典型的到达合同的描述,对于此种情况可以考虑采用D组贸易术语来代替CIF。

国际贸易术语范文第5篇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有许多的不同之处,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特点,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在长期的贸易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贸易术语,并要求在国际贸易中,商品单价除了单位价格金额、计量单位、计价货币之外,还需标明相应的贸易术语。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且,贸易术语作为一种国际惯例,允许双方在签订相关合同时,可以做出相应修改,由于我们的许多企业对这些规则不甚了解,甚至存在一些普遍的错误认识,使得我们许多企业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一、CIF术语下的合同性质的误区

CIF价格包括出口总成本加上国外运费和保险费、净利润,风险的转移以卖方在装运港口将货物越过船舷时转移给买方。由此可知,CIF术语下的合同属于装运合同,因其在海运中运用,所以通常须在CIF术语下注明目的港名称,如CIF上海,这就使我国的许多企业将其认为是到货合同,因而承担了不应该承担的责任,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同时,我国在早期曾将CIF术语译为“到岸价”,从而使人们对CIF术语从根本上产生了偏差认识,导致许多企业深受其害。

二、CIF术语下的保险险别、金额的误区

贸易术语(Trade Terms)又称价格术语(PriceTerms)通常用一个简短的概念(如Free on Board)或三个字母的外文缩写(如FOB)表示价格的构成和买卖双方在货物交接过程中有关手续,费用和风险的责任划分。目前,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贸易术语是国际商会于1999年9月公布,并于2000年1月1日起生效的《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以下简称《2000年通则》),在《2000年通则》中,共设定了13个贸易术语,其中CIF、FOB、CFR三种贸易术语是我国对外贸易中最常采用的三种,尤其是CIF术语,因其能够带动我国保险业和运输业的发展,而备受追捧,同时也因为对术语的使用不当,而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此,本文谨从国际贸易的角度,谈CIF的应用中的几点误区,以便我们在实际业务中能够正确运用该术语,从而维护企业和国家的经济利益。CIF价格的I是指保险,在CIF术语下,越过船舷后的风险由买方承担,而运输途中的保险又是由卖方办理的。术语下的保险是最基本的险种,因此,在实际业务中,为明确责任买卖双方一般应就保险金额、保险险别和适用的保险条款等做出详细规定。如无相反的明示协议,卖方只按与协会货物保险条款或其他类似保险条款中最低责任的保险险别投保。

三、交货方式的误区

从交货方式来看,可分为实际交货和象征货。实际交货是指卖方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将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提交给买方或买方指定的人,而不能以交单据代替交货;而象征货是指卖方只要近期在约定地点完成装运,并向买方提交合同规定的包括物权凭证在内的有关单证,就算完成了交货义务,而无须保证到货。CIF是一种典型的象征货,卖方只要按期在约定地点完成装运,并向买方提交合同规定的包括物权凭证在内的有关单证,就算完成了交货义务,货物是否完好与卖方是无关的。而我国的许多企业受实际交货观念的影响,加上对CIF术语合同性质的错误认识,将象征货视为实际交货,从而承担了不必要的责任,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当然,我们还必须明确,尽管按CIF术语交易是象征货,卖方履行其交单义务,只是得到买方付款的前提条件,但是除此之外,卖方还必须履行交货义务,如果卖方提交的货物不符合合同要求,买方即使已经付款,仍然可以根据合同的规定向卖方提出索赔。

国际贸易术语范文第6篇

关键词:贸易术语;《2000通则》;《2010通则》

中图分类号:F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8-0033-01

一、《2010通则》与《2000通则》

2010年9月27日公布了《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是国际商会根据国际货物贸易的发展对《2000通则》的修订,简称《2010通则》,于2011年1月1日实施。

《2010通则》共有11种贸易术语,按照所适用的运输方式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组: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的术语七种:EXW、FCA、CPT、CIP、DAT;第二组: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的术语四种: FAS、FOB、CFR、CIF。

与《2000年通则》相比,《2010年通则》更准确地标明了各方承担货物运输风险和费用的责任条款。《2010年通则》的主要修改《2010年通则》在以下两大方面进行了五个方面实质性的修改。

(一)贸易术语结构上的变化

贸易术语由l3种减少为11种,贸易术语根据运输方式分为2组。《2010年通则》删掉了4个D组术语:DAF、DES、DEQ和DDU,新增2个D组术语:DAT 和DAP。

(二)术语义务项目上的变化

《2010年通则》中每种术语项下卖方在每一项目中的具体义务不再“对应”买方在同一项目中相应的义务,而是改为分别描述,并且各项目内容也有所调整。其中,第一项和第十项改动较大,尤其是第十项要求卖方和买方分别要帮助对方提供包括与安全有关的信息和单据,因而向受助方索偿因此而发生的费用。

(三)新增DAT和DAP两个术语

《2010年通则》增加了DAT和DAP两个全新的术语,DAT下卖方需要承担把货物由目的地(港)运输工具上卸下的费用,DAP下卖方只需在指定目的地把货物处于买方控制之下,而无须承担卸货费。这有助船舶管理公司理解货物买卖双方支付各种收费时的角色,弄清码头处理费的责任方,有助避免现时经常出现的码头处理费纠纷。

(四)“船舷”的变化

《2010年通则》取消了“船舷”的概念,不再设定“船舷”的界限,只强调卖方承担货物装上船为止的一切风险,买方承担货物自装运港装上船开始起的一切风险。此次修订最终删除了“船舷”的规定,强调在FOB、CFR和CIF下买卖双方的风险以货物在装运港口被装上船时为界,而不再规定一个明确的风险临界点。

(五)关于连环贸易的补充

大宗货物买卖中,货物常在一笔连环贸易下的运输期间被多次买卖,即连环贸易。着眼于贸易术语在这种贸易中的应用,《2010年通则》对此连环贸易模式下卖方的交付义务做了细分,在相关术语中同时规定了“设法获取已装船货物”和将货物装船的义务,弥补了以前版本中在此问题上未能反映的不足。

二、常用术语的比较

在现代的贸易中尤其是集装箱运输的广泛运用实现了整箱货的门到门运输。买卖双方的风险界限、责任、费用的划分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于是出现了与集装箱多式联运相对应的常用的国际贸易价格术语FCA、CPT、CIP。而FCA、CPT、CIP三种贸易术语是分别从FOB、CFR、CIF三种传统贸易术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买卖双方责任的基本原则是相同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都是象征货,属于装运合同性质。第二,均由卖方负责办理出口清关手续,买方负责进口报关。

两组贸易术语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适用的运输方式不同

FOB、CFR和CIF术语只适用于海洋运输和内河航运,其承运人一般仅限于船公司;而FCA、CPT和CIP术语则适用于包括海洋运输在内的各种运输方式以及多式联运方式,其承运人可以是船公司、航空公司或多式联运的联合运输经营人。

(二)风险转移地点不同

FOB、CFR和CIF三种贸易术语的风险转移点在《2010年通则》为只强调卖方承担货物装上船为止的一切风险,买方承担货物自装运港装上船开始起的一切风险。而FCA、CPT和CIP术语的风险自货物交付给承运人接管时转移。承运人接管货物的地点可以在其提供的运输工具上,也可以为约定的运输站或收货站。

(三)装卸费用负担不同

采用程租船运输时,FOB术语下需要明确装船费用由何方负责,在CFR和CIF两种术语下需要规定卸货费用由何方负担。而FCA、CPT和CIP术语同样采用程租船时,卖方将货物交付承运人时所支付的运费(CPT和CIP),或由买方支付的运费(FCA),已经包含了承运人接管货物后在转运港的装船费用和在目的港的卸货费用,所以买卖双方一般不需要在合同中规定装卸费用的负担问题。

(四)运输单据不同

FOB、CFR和CIF三种贸易术语下,卖方应提供与海洋运输有关的运输单据,如可转让的海运提单、不可转让的海运单或内河运单等;而FCA、CPT和CIP术语,卖方向买方提供的运输单据由运输方式定。除在海运和内河航运方式提交与FOB、CFR和CIF术语相同的单据外,在铁路、公路、航空运输或多式联运方式下,则应该分别向买方提交铁路运单、公路运单、航空运单或多式联运单据。

三、贸易术语的选用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按何种贸易术语成交,买卖双方应考虑到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要体现平等和互利和自愿的原则,也应该考虑贸易术语适用的国际贸易惯例及其版本,从而防止不必要的贸易纠纷与争议。此外,合理选用贸易术语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考虑运输条件,如果货物是以集装箱船、滚装船或多式联运方式运输的,应采用FCA、CPT或CIP术语。

考虑发展本国的运输业和保险业,在国际贸易,各国为了保护和发展本国的运输业和保险业,无不鼓励本国进出口商进口采用FOB和FCA术语,出口采用CIF和CIP术语。

考虑运费因素,货物运费是商品价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承运大宗货物时,运费在价格中所占的比重更大。因此,选用贸易术语时,应考虑货物经由路线的运费收支情况和运费变动趋势。一般说,当运费上涨时,为避免承担运费上涨的风险,可以选用对方安排运输的贸易术语。例如,出口采用F组贸易术语,进口采用C组贸易术语。

考虑支付方式,不同支付方式下,选用合适的贸易术语有利于资金融通和周转。例如,如果使用即期信用证或即期付款交单,我方作为进口商,宜选用FOB术语,因为运费到付,可以减少开证金额和有关费用。如果使用远期信用证或远期付款交单,宜采用CIF和CIP术语,以为运费由卖方负担,有利于资金融通。

FCA、CPT和CIP这组贸易术语比FOB、CFR和CIF术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尤其在出口的业务中,以集装箱船、滚装船或多式联运方式运输货物的情形下:一是减少了卖方承担的风险范围;二是提前获得运输单据,从而提前了卖方交单结汇的时间,有利于卖方的资金周转。因此,随着集装箱运输和国际多式联运的广泛运用和发展,FCA、CPT和CIP三种贸易术语将会替代FOB、CFR和CIF三种传统的贸易术语。

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术语范文第7篇

关键词:贸易术语;FCA;CPT;CIP;FOB;CFR;CIF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1

贸易术语是长期在国际贸易实践中产生的,用来表明商品价格构成,说明货物交接过程中有关的风险、责任和费用划分的问题,以文字或缩写字母的表示的专门用语[1]。在《2010年通则》中,贸易术语被划分为四组不同的基本类型:E组(EXW),即卖方在自己的地点为买房备妥货物;F组(FAS、FCA、FOB),要求卖方将货物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C组(CFR、CIF、CPT、CIP),卖方须订立运输合同,但对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已经装船和启运后发生意外事故所产生的额外费用不予承担责任;D组(DAT、DAP、DDP),卖方必须承担把货物交至目的地国所需要的全部费用和风险。

随着国际运输技术的发展,包括货物集合化,集装箱运输、多式运输和滚装运输的日益扩大使用,以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作为卖方完成交货义务的FOB、CFR和CIF术语已不能适应新的运输环境的需要。传统贸易术语FOB、CFR和CIF的弊端显现,特别是我国一些内地省份外贸也非常发达,如采用FOB、CFR、CIF等会直接导致卖方的交货的风险扩大,费用负担增加,影响收汇时间,增大了收汇风险。而与之相对应的FCA、CPT、CIP则恰恰适应了这种新的运输环境,地位也日益突出,它们不仅适用于铁路、公路、海洋、内河、航空等单一方式的运输,也适用于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运输方式相结合的多式联运,更加方便当事人对货物的交接。

我国很多内陆进出口企业他们长期固有的习惯使用FOB、CFR以及CIF三种传统的贸易术语,而对FCA、CPT、CIP等属于不习惯采用,可能原因在于他们对传统贸易术语以及熟练运用并产生一定的依赖性,而对FCA、CPT、CIP 的认知程度却不高[2]。况且,内陆地区狭小的贸易份额也阻碍其应用。但目前,随着加工贸易企业内迁,内陆地区的贸易份额逐年上升,像FCA这类术语的优势也会随着多式联运的发展而体现出来。个人认为,正确选用贸易术语对贸易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企业首先应区分FCA、CPT、CIP相对于传统的贸易术语FOB、CFR和CIF使用不同之处和优势所在,以及他们各自的风险转移界限以便更好地选用。

一、FCA与FOB的主要区别[3]

FCA的风险转移是在货物交给承运人指定地点的那一刻。因此依据FCA,如果贸易出口公司是在我国一些内陆地区,他们从工厂到装运港船舷之间的陆路运费将作为国际费用参与价格谈判,成为价格的组成部分,由买方承担;而FOB是在货物运过船舷的那一刻,这样出口就要方负责将货物运往装运港并承担货物从内陆工厂到装运港船舷之间的陆路运费和保险费。

很明显,对于我国许多内陆远离港口的贸易出口公司,如果选择适合水上运输的FOB 贸易术语则会带来交货延迟、费用增加、结汇时间延迟、无法享受真正的“仓至仓”待遇以及这些因素所带来的风险。然而选用FCA 是一个很好的方法。FCA 术语适合于一切运输方式,这样就会减少内陆出口货物的运输损耗,节约成本,使商品更具价格竞争优势,并可缩短制单结汇的时间,享受国际运输保险的“仓至仓”条款待遇。

二、CPT与CFR的主要区别

CFR 是成本加运费到指定目的港,装运港货物越过船舷卖方即完成交货,所以交货后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由于各种事件造成的任何额外费用,都将由卖方转移到买方。CPT是运费付至指定目的地。卖方必须自负费用订立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的运输合同,提供通常的运输单据,并负责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将货物交给约定地点的承运人,也就是说CPT是卖方要一直承担风险直到货到目的地。在CPT中,卖方支付的运费实际已经包含了装卸费用,因此不存在装卸费用谁负担的问题,减少了贸易中因装卸费用支付而造成的各种纠纷。

三、CIP与CIF的主要区别

CIF贸易术语只适合于海运、内河航运等水上运输方式,而CIP贸易术语适用于多种运输方式。对于我们国内陆地区的贸易而言,CIP比CIF更适合。不仅如此,从风险转移的界限看,CIF贸易术语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买卖双方所承担的风险以装运港船舷为界。对内陆出口企业来说,在货物交由陆路运输的承运人接管后,便丧失了对货物的实际控制权,正是由于不能实际控制,所以承担的责任和风险相对来说比较大。而如果采用CIP贸易术语,则无论在什么地方,以哪种方式运输,出口方的风险、责任都以货交承运人为界,只要将货物安全移交承运人即完成自己的交货任务,以后的货损等风险都与出口方无关,这大大减少了出口方的责任。因此CIP对内陆贸易发展更为有利。

从FOB和FCA,CFR和CPT,CIF和CIP三组贸易术语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新三种”相对于“老三种”,其适用范围、交货和风险转移地点、费用承担、运输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在出口业务中,如果货物是以集装箱装运或多式运输方式,采用“新三种”较为有利。

不同贸易术语在不同的贸易环境中起到不一样的作用和效果。尽管对于海陆发达的地区和国家,传统的FOB、CFR、CIF仍能在贸易中起到很大作用,但对于像在内陆等海运相对不发达地区的贸易公司,FCA、CPT、CIP贸易术语满足了更大的贸易需求,使之在贸易过程中降低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而且随着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方式越来越被广泛运用,“新三种”术语将有更大的使用空间。不论是何种贸易公司、何种贸易术语,正确选用适合自身贸易业务的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中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2]褚薇薇.内陆出口企业应谨慎选择贸易术语[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12).

国际贸易术语范文第8篇

【关键词】 FOB CIF CFR 风险 选择

1. 国际贸易术语的概述

国际贸易术语是国际贸易中最普遍使用的国际规则,就是用简单的概念或英文缩写字母来表示商品的价格构成、说明交易地点、确定买卖双方的责任、费用、风险划分等问题的专门用语。国际贸易术语的使用可以简化交易手续,缩短交易流程,节省磋商的时间和费用,便于达成交易、便于履约。

贸易术语所表示的贸易条件,主要分两个方面:其一,说明商品价格的构成,是否包括成本以外的主要从属费用,即运费和保费;其二:确定交货条件,即说明买卖双方在交接货物方面彼此所承担的责任、费用和风险的划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FOB、CIF和CFR三种贸易术语。

2. FOB,CIF,CFR三种贸易术语的解释

FOB是指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指卖方必须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限内在指定的装运港将货物交付至买方指定的船上,并负担货物越过船舷以前的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越过船舷,卖方即完成交货。这意味着买方必须承担交货后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FOB术语要求卖方办理货物出口清关手续。

CFR是成本加运费(……指目的港),指卖方负责租船或订舱,支付运费,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限内在装运港将货物交付至运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卖方负担货物越过船舷以前的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交货后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各种事件造成的任何额外费用由买方负担。有时也称CNF,是指在装运港货物越过船舷卖方即完成交货。

CIF是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指定目的港),指卖方负责租船或订舱,支付从装运港至目的港的运费,办理货运保险,支付保险费,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限内在装运港将货物交付至运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负担货物越过船舷以前的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货物越过船舷时卖方即完成交货。在CIF条件下,卖方还必须办理买方货物运至指定港的运输途中灭失或损坏风险的海运保险。

3. FOB,CFR,CIF三种贸易术语的比较

FOB、CFR、CIF三种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应用中所占比率约为90~95%,根据《通则2000》的解释,按照这些贸易术语成交的合同,其相同点为:都属于装运合同,即只要出口人按合同的时间、地点、将符合要求的货物装上买方派来的(FOB)或自己安排的(CFR,CIF)船上,提交买方符合要求的货运单据(CIF则包括保险单)便履行了合同的义务,风险都于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时由卖方转到买方,都仅适用于海运和内河水运,都规定由买方接受货物支付价款,办理进口手续。

三种贸易术语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①CFR和CIF下由卖方办理运输,FOB下由买方办理;②FOB、CFR下由买方办理保险,而CIF下由卖方办理保险;③FOB是指船上交货,指卖方必须在指定的装运港将货物交付至买方指定的船上。而CFR、CIF必须将货物交付至指定目的港的船上;④FOB不承担出口运费,CFR承担出口运费,CIF承担出口运费及保险费;⑤FOB价由离岸成本价构成,CFR价由成本加运费构成,CIF价由成本价加运费、保险费构成。

4. FOB,CFR,CIF术语下买卖双方的基本义务

4.1FOB术语下买卖双方的基本义务

4.1.1卖方义务

在FOB术语下,卖方提供合同规定的货物;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在指定的装运港将货物交至买方指定的船上,并给予买方充分的通知。卖方还要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以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在取得出口许可证和(或)其他有关证件后,办理出口清关手续,支付出口关税和(或)有关费用。卖方还需向买方提供商业发票和证明已交货的通常运输单据。

4.1.2买方义务

在FOB术语下,买方负责租船订舱,支付运费,将船名、装船点和要求交货时间(船期)通知卖方,并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以后的一切费用和风险。买方取得进口许可证和(或)其他有关证件后,办理进口报关手续,支付进口关税和(或)有关进口费用。买方在接受卖方的单据后,受领货物并支付价款。

4.2 CIF术语下,买卖双方的基本义务

4.2.1卖方义务

在CIF术语下,卖方提供合同规定的货物,负责租船订舱,并支付运费,办理货运保险,支付保险费。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限内将货物交至运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并给予买方充分的通知。卖方还需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以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在取得出口许可证和(或)其他证件后,卖方办理出口清关手续,支付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卖方向买方提供商业发票,证明已交货的通常运输单据以及保险单。

4.2.2买方义务

在CIF术语下,买方承担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以后的一切费用和风险。在取得进口许可证和(或)其他证件后,办理进口报关手续,支付进口关税和(或)其他费用。买方在接受卖方的单据和其他证件后,办理进口报关手续,支付进口关税和(或)其他费用。买方在接受卖方的单据后,受领货物 并支付价款。

4.3 CFR术语下买卖双方的基本义务

4.3.1卖方义务

在CFR术语下,卖方负责在合同规定的日期或期限内,在装运港将符合合同的货物交至船上,运往指定目的港,并给予买方充分通知。卖方负责办理货物出口手续,取得出口许可证或其他核准证书。卖方负责办理租船订舱,并支付目的港的正常运费。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前,卖方负担一切费用和风险。卖方还需向买方提供商业发票和货物运往约定目的港的通常运输单据等具有同等效力的商业信息。卖方还应按照买方的要求,提供投保信息。

4.3.2买方义务

在CFR术语下,买方负责按合同规定支付价款。买方负责办理货物进口手续,取得进口许可证和其他核准证书。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后,买方负责支付一切风险和费用。买方按照合同规定接受货物,接受运输单据。CFR与CIF的区别在于:CFR合同的卖方不负责办理保险手续,不支付保险费;不提供保险单据,有关海上运输的货物保险有买方自理。

5. FOB、CIF、CFR使用应注意事项

5.1使用FOB应注意事项

按照FOB术语的解释,货物在指定装运港越过船舷,卖方即完成越过船舷,卖方即完成交货。船舷为界是一种历史遗留的规则,它只说明风险划分界限,而不能作为划分买卖双方责任和费用的界限。因为装船作业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从岸上起吊、越过船舷、装入船舱。如果卖方负责装船,就必须完成上述作业,而不能再船舷办理交接。作为惯例,它的规定不是强制的,可以由买卖双方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对此做出必要的修改。

在FOB术语下,卖方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完成装运,而运输工具是由买方负责安排的,因此存在一个船货衔接问题,要防止出现 “货等船”或“船等货”。如果买方未能按时派船,这包括未经对方同意提前将船派到和延迟派到装运港,卖方都有权拒绝交货,由此产生的各种损失均由买方承担。如果买方指派的船只按时到达装运港,而卖方却未能备妥货物,那么责任由卖方承担。

5.2使用CIF价时应注意事项

由于CIF术语后面跟的是目的港,所以一直被称作“到岸价”,其实这种叫法是不正确的,它容易被人们误解为卖方负责将货物运到目的港并承担到此为止的一切费用和风险,这与CIF本身的含义是相违背的,必须加以注意。

按CIF术语达成的交易,保险是卖方的责任。《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对此有明确规定:

5.2.1保险合同应与信誉良好的保险公司订立,在无相反明确协议时,卖方只需按 《协会货物保险条款》或其他类似的保险条款中最低责任的保险投保。应买方要求,并由买方负担费用,卖方须在可能情况下投保战争、罢工、暴动和民变险。

5.2.2最低保险金额应包括合同规定的价款另加10%(即发票金额110%)。

5.2.3保险时应以合同币投保。

防止象征货,象征货是指卖方只要按期在约定地点完成装运,并向买方提交合同规定的,包括物权凭证的有关单证,就算完成了交货的义务,而无需保证到货。CIF就是一种典型的象征货。

5.3使用CFR术语应注意的问题

以CFR术语成交,必须特别注意的是,卖方在货物装船之后一定要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以便买方办理投保手续。在CFR术语下,卖方要承担将货物由装运港运往目的地的义务。卖方应按规定期限发运货物。卖方延迟装运都属于违约行为,买方有权拒收货物,或提出索赔。

为了明确以CFR条件成交的交易,在卸货费上的问题,在买卖双方商订合同时,可以在原术语后附加下列短语,以表明卸货费用由谁负担的具体条件:

5.3.1 CFR班轮条件。由卖方或船方承担货物的卸货费,包括驳船费和码头费。

5.3.2 CFR卸至岸上。由卖方承担将货物卸到码头上的各项有关费用,包括驳船费和码头费。

5.3.3 CFR船底交货。买方负担货物到达目的港后,自船舱起吊直到码头的卸货费用。

结论

不同的贸易术语买卖双方承担不同的义务。采用何种贸易术语,既关系到双方的利益所在,也关系到能否顺利履约,所以在洽谈交易时,双方应恰当地选择贸易术语。我国外贸企业在进出口业务中,对贸易术语的选用主要考虑下列因素:

(1)有利于我国远洋运输业和保险业的发展,增收减支。我国在进口贸易中,大多使用FOB术语。在出口贸易中,则争取按CIF方式成交。

(2)有利于发展双方的合作关系。有些国家规定进口贸易必须在本国投保,有些买方为了谋求保险费的优惠,与保险公司订有预保合同,则我方可同意按 CFR方式出口。在大宗商品出口时,国外买方为谋求以较低运价租船,我方也可按FOB方式与之成交。

(3)与运输方式相适应。有利于出口方提早转移风险,提前出具运输单据,早日收汇,加快资金周转。

(4)重视规避风险。我方进口大宗货物需以租船方式装运时,原则上应采用FOB方式,由我方自行租船、投保,以避免卖方与船方勾结,利用租船提单,骗取货款。

作者简介:李林颖,湖南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系 物流专业学生,在2011年12月获全国外贸物流员岗位专业证书。发证机构:中国中际贸易学会。

国际贸易术语范文第9篇

当前,国际上使用的国际贸易术语主要是由国际商会制定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由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变,国际商会在2011年推出了全新修订版的《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来代替已经使用了十年之久的《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以此来确保国际贸易术语惯例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巨大价值,切合时代的需求。《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相较于先前的版本有了许多的变化,内容更加的清晰明了,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能够更好的对国际贸易进行具体的指导,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国际贸易术语新发展的分析,使有关工作者能够更好的认识到术语的变化,从而在贸易中正确的使用相应的贸易术语,减少因贸易术语使用不当带来的损失,促进我国国际贸易事业的发展。

一、国际贸易术语惯例的新发展

1.简化贸易术语的分类

《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相较于2000年的版本,在贸易术语的应用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简化,将2000年通则中E、F、C、D四组13种贸易术语简化为“所有运输方式”和“水运方式”两类11种贸易术语,使得贸易术语的整个框架更加的简洁明了。例如,将2000年版本的“Prdvisionofgoodsinconformitywiththecontract/Paymentoftheprice”简化为“GeneralObligationsoftheSeller(Buyer)”。

2.取消了“船舷”的界限

2000年的解释通则使用FOB、CFR、CIF三种贸易术语来规定买卖双方在水上运输时承担的贸易风险,《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为了使买卖双方的风险、责任能够相对称,取消了“船舷”的界限,以装上船舶为界来进行风险的明确划分。

3.增强对贸易安全责任的规定

由于全球恐怖主义的泛滥和海盗的猖獗,国际贸易越来越注重对贸易安全责任的确定,保证国际贸易中货物的安全。因此,国际商会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增加了与安全有关的国际贸易术语。例如,“Licenses,authorizations,securityclearancesandotherformalities”中增加了卖方提供安全清单的义务,保证货物信息的安全性,符合国际上对贸易安全的要求。

4.注明交货地点

2000年的通则中没有注明交货地点,对于地点是用虚线的方式来表示,容易在贸易的过程中产生应地点问题产生的纠纷。《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就认识到了注明交货地点的重要性,因此,在其中使用“insertnamedplace”来强调地点的重要性。《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通过CPT、CFR、CIF等术语,将贸易双方的交货地点和风险划分点进行明确划分。

二、国际贸易术语的应用策略

国际贸易中的买卖方通常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使得货物在交易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风险,因此需要明确双方在不同情况下的责任和承担的风险费用。通过正确的使用国际贸易术语能够很好的明确双方的责任,尽可能的减少交易中的摩擦,使交易能够顺利的完成。我国的贸易工作人员应当掌握《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的贸易术语,并在交易中正确应用,从而在国际贸易中掌握主动权。

1.恰当选择适用所有运输方式的术语

不同的贸易术语在交货地点和风险分界点上有着不同的划分标准,因此国际贸易工作人员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恰当的贸易术语。例如,如果卖方的所在地不是港口,并且由卖方负责承担货物运输的费用时,可以使用CPT或CIP术语,但CPT术语中的卖方没有货物运输保险单而有着极大的运输风险,因此,卖方应当尽可能的使用CIP术语。如果贸易双方的距离比较接近,则可以选择使用DDP术语,既能够降低卖方的成本,又能够节省买方的时间。

2.恰当选择进口和出口贸易中的贸易术语

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在选择贸易术语上也有着不同的使用标准,因此,在出口贸易中主要使用CIF或CIP术语,而在进口贸易中主要使用FOB和FCA术语。国际贸易人员在选择贸易术语时,应当尽可能的适合卖方进行运输和保险等方面的安排,同时促进本国有关行业的发展。

3.尽可能的规避风险

由于国际贸易双方在时间和地点上的差异,货物在运输的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我们要尽可能的选择适当的术语来规避国际贸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例如,如果是我国以租船的方式来运输进口大宗货物时,我们应该使用FOB术语,这样才能够尽可能的防止卖方勾结船方来骗取货物。

4.将贸易货物的特点考虑在内

国际贸易中进行交易的货物品种极为的繁多,不同的货物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运输要求,因此在使用贸易术语时要将货物的特点考虑在内。例如,如果是散装之类的大宗商品时,可以选择DAP或是DAT术语,根据卖方是否承担卸货的费用进行灵活的选择。除了货物量的大小,还需要考虑货物的价值和货物运输所需要的费用等问题,使贸易术语的使用能够尽可能的促进贸易的顺利进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有着较大的变化,我们应当仔细研究和掌握各种术语的使用范围,保证在贸易过程中正确的使用有关术语,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同时尽可能的促进贸易的顺利进展,减少贸易过程中因术语原因造成的损伤,推动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术语范文第10篇

一、 国际贸易术语概述

国际贸易术语(Trade Terms)又叫“价格术语”、“价格条款”,是在国际贸易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用来确定买卖标的物的价格、买卖双方各自承担的费用、风险、责任范围的,以英文缩写表示的专门术语。它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惯例。进出口货物需要跨国界运输,从而产生了国内贸易所没有的复杂情况,并引起特有的风险、责任和费用。比如:

――在什么地点交货?是在工厂交货还是在装运港交货,抑或目的港交货?

――谁负责租船、定舱以及办理托运手续?

――谁承担风险,如需要保险,由谁负责投保并支付保险费?货物在运输途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使货物受到损失,这种风险由谁承担,如需要保险由谁负责投保并支付保险费?

――各国政府对外贸都有管制措施,如许可证制度、外汇管制制度、关税制度,谁负责办证交税?

上述问题当然可以通过双方逐项磋商、签订合同来解决,但由于进口贸易的复杂性,单靠合同难以将所有的问题考虑周全,故易发生纰漏,导致贸易纠纷。解决的办法就是利用国际贸易术语,从而简化当事人的贸易谈判缔约过程,确定买卖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具体的国际贸易术语可以参考表1所列的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各种术语的比较:

二、 国际贸易术语的风险比较

通过表1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各种贸易术语规定出了买卖双方所应该承担的义务和风险点划分界限。从E组F组C组D组,总的趋势是:卖方的义务负担和风险逐渐加重,而买方的义务负担和风险则逐渐减轻。

1. E组国际贸易术语的主要风险

E组国际贸易术语即EX WORKS工厂交货价格条款,是指卖方在其所在处所(工厂、工场、仓库等)将货物提供给买方时,即履行了交货义务。除非另有约定,卖方不负责将货物装上买方备妥的车辆,也不负责出口清关。买方负担自卖方所在处所提取货物至目的地所需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按照E组的EXW这一贸易术语达成的交易,在性质上类似于国内贸易。因为卖方是在本国的内地完成交货,其所承担的风险、责任和费用也都局限于本国内,卖方不必过问货物出境、入境及运输、保险等事项,由买方自己安排车辆或其他运输工具到约定的交货地点接运货物。由于买方对卖方所在国情况不甚了解,因此会带来不可控制的风险。比如:双方按照此条款签订合同后,在提货后,买方在办理出口手续时却发现卖方所在国禁止此类货物出口,那么买方可能因此遭受重大损失。所以,这是买方承担风险最大的一组价格条款。

2. F组和C组国际贸易术语的主要风险

从表1中可以看到,F组国际贸易术语包括FOB、FCA和FAS三种贸易术语,而C组国际贸易术语包括CIF、CFR、CPT和CIP等四种贸易术语。虽然它们的交货地点各异,适应的运输方式也有差别,但都是指卖方必须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内在指定地点将货物交给买方,卖方要支付将货物按照常规航线和习惯方式运至约定地点所需的通常运输费用,而买方将承担之后发生的货物灭失、损坏、延误的风险以及在货物以适当方式交付运输之后发生意外而导致的额外费用。

对比F组、C 组两组贸易术语,虽然交货方式雷同,但是对于买方的风险大小却是有差别的。FOB和CIF分别是这两组中最常用的贸易术语,尤其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使用十分普遍。由于FOB条件下货物承运人由买方选择,而CIF条件下货物承运人由卖方选择,因此,在CIF条件下就很容易发生卖方和承运人串通利用伪造提单或有瑕疵的提单欺诈买方,给买方带来较大风险。

3. D组国际贸易术语的主要风险

在D组国际贸易术语中,共有五种术语,除了DAF是在两国边境指定地点交货外,其他四种术语都是在进口国的目的港或目的地交货,这就与前面各组术语有了明显的区别。卖方必须负担货物从工厂运至目的地或目的港的一切风险和费用,买方只承担货物进口报关以及之后可能发生的风险,这样,买方所面临的风险就大大降低了。这也是买方承担风险最小的一组贸易术语。

三、国际贸易术语的选择和风险防范

在进口贸易活动中,不同贸易术语相对于买方的风险点划分各有不同,风险点相同的贸易术语带给买方的风险大小也可能各不相同。因此,根据交易的具体情况,审慎、合理地选择国际贸易术语,可以使进口商有效的防范和降低贸易术语本身的局限性或者出口商利用贸易术语进行欺诈所带来的风险。

目前,在我公司进口贸易业务的实际操作中,主要使用的贸易术语是FOB、FCA、CIF和CIP这四种。通过前面对国际贸易术语的比较,从理论上讲作为进口商选择D组贸易术语风险相对最小,而选择E组则风险最大。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尽量采用D组贸易术语,比如DDU。这样,如果在目的港交货前所发生的风险以及由风险所带来的相关费用的支出将由卖方承担。但是,实际操作中,卖方不会轻易提高自己的风险而采用D组术语。在卖方不愿接受D组术语的时候则应该采用F组,要尽可能避免采用风险最大的E组。

1. E组国际贸易术语的风险防范

通过前面对该组术语主要风险的了解,为了有效防范存在的风险,买方要在合同签订前和合同履行过程中做好大量细致周到的工作。在我公司对外贸易中,时常也会遇到卖方只签订E组术语下交货的合同。比如,我们为某研究单位进口实验室用的分析评价装置,由于外方在中国没有商,他们为了控制自己的风险,合同签订的就是E组贸易术语。因此,我们在签约前和签约中询问和了解了此类评价装置是否被禁止出口,同时,还在合同中要求卖方需要提供出口许可证明文件或者是卖方出具的出口无禁止申明。一旦发生禁止出口的情况,将终止合同并退还买方已经支付的货款。同时,对于货物承运人则选择与我公司长期合作者负责运输。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降低了此类贸易术语所带来的风险。

2. F组和C组国际贸易术语的选择和风险防范

在选择F组和C组贸易术语时需要合理、谨慎地选择。我公司在进口大宗货物需以租船方式装运时,原则上是采用FOB方式,如果是其他运输方式则采用FCA。这样,可以由我方自行租船、投保,以避免卖方与船方勾结,利用租船提单,骗取货款。在CIF术语下卖方负责租船运输,卖方很容易同承运人合谋伪造提单,即使不合谋,由于无法了解船舶的动向,卖方欺诈时买方常常被蒙在鼓里,有怀疑也不易马上找到证据来支持。卖方提款后银行通知买方付汇,买方通过付汇取得印有船名的假提单,船舶是真是假也无从知悉。因此,如果买方未能同一流资信的卖方做交易或者认为卖方有可疑之处,买方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在CIF与CFR下,由卖方负责装运,买方对船舶的国籍、船龄、船舶状况等无选择权。换言之,买方争取FOB对防止诈骗极为有利。在FOB和FCA术语下,由买方来租船装运,可随时与船东联系,了解船舶动态,可在骗子结汇前,申请禁止令禁止骗子去结汇或禁止银行付款;再者,买方在租船时,也很容易了解船东的资信,有效地防止船东的欺诈。

对于长期合作和信誉良好的出口商,为了简化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我公司在实际操作中也考虑选择C组术语,将租船、保险等工作交给出口方来办理。

3. D组国际贸易术语的风险防范

由于D组贸易术语对于买方的风险性最小,因此,在防范其风险时,主要是及时办理货物的国内段保险并安排好运送至买方最终目的地的运输事宜。我公司在实际操作中,此类术语使用较少。主要原因正如前述:卖方不会轻易提高自己的风险而去选择该组术语。

由于我公司属于国有大型进出口企业,企业实力好,信誉高,因此,出口商出于对我公司的良好信任,或者是和我公司贸易往来频繁、已经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的,出口商也会采用D组贸易术语进行交易。

上一篇:贸易术语范文 下一篇:服务贸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