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国内形势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7 14:48:03

国际国内形势论文

国际国内形势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立体化;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181-02

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是通过对当代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关系的解读和分析,帮助大学生解决深层次的思想问题,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内化为学生的认识,进而转化为学生实践的过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中,要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构建立体化的“形势与政策”教学体系,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明确课程设置,将“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落到实处

、教育部非常重视高等学院形势政策教育,于2004年11月,就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在这一通知中明确指出将《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全面加强课程建设。要做好高等学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重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当前,我院已经形成了由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教务处等有关部门组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小组,负责研究探讨形势政策教育,制订教育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形势与政策”课已被列入我院的学生教育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体系,与其他四门思想者理论课一样作为公共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每学期18学时,结课时进行考核,纳入学籍管理。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使“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得到保证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教学的有效保证。我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的做学生工作的专职辅导员为补充,专兼相结合的“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聘请了河北省著名专家、学者、唐山市政府负责人等为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成为了高水平师资力量的补充。针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动态性、政策性、时效性和针对性的特点,我们还必须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使他们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为此我们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形势与政策”课任课教师到北京等地进修学习、参观考察,教师的视野明显得到了拓宽。另外,我们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落实统一的教学计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组织专家来听课,并指导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使我院“形势与政策”课的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优化教学内容,使“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体现时效性。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总是在不断变化,“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也随之有很强的时效性,这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保证任课教师在第一时间对突发的重大形势与政策问题进行解读,对学生存在的模糊认识和错误倾向做出正确引导。“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大学生只有认清当前形势,把握党和国家的政策,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才能正确找到自身的定位,为自己的发展确定合适的职业和发展方向。在“形势与政策”课内容设置上,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与大学生个人的成长和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形势分析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这样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因此,把“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容设计与我院学生的专业特点相结合,一方面,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了“形势与政策”课在现在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能让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及对国际形势进入学生头脑。对于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中,我们更加注意结合国际国内国经济形势和经济热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分析社会形势问题;对于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中,结合我国房地产及保障房建设等有关政策,让学生自己的专业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密切相连,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完善教材建设,让“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得到充分体现

“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一定要紧跟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同时还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问题,因此,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教材。但是为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为了教学环节的完整性,我们利用各种手段,完善了教材建设。由于目前教育部没有组织编写“形势与政策”课材,虽然我院每学期都选用新教材,但与发生的国际国内形势而言,其教学内容也相对滞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为学生订购了《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作为学生学习的补充教材,为教师订阅了较为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利用我院的网络教学平台,将“形势与政策”课所有教学资料到网上,便于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

五、加强实践教学,使“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吸引力不断提升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要随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改变,要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我们在坚持课堂讲授、专题讲座、形势报告会等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加大了社会实践环节。我们增加了16课时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成绩在本课总成绩中占30分。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编写了《唐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手册》,指导我院“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学。我们的实践教学主要有以下形式的:基地教育。近几年,我们结合唐山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与教育基地签订了共建的协议,根据“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需要,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进行教学参观学习。通过基地教育,使他们能够把爱国的决心转化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动力,转化为报效国家、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课堂讨论、主题演讲与辩论、学生作品演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设计讨论和演讲的主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演讲或讨论文稿,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作品演示或主题演讲等活动。例如,有的班级为了更好地体验、感受“低碳你我他”,特别组织了全体成员到唐山南湖生态园进行了“低碳签名活动”。从学生作品演示过程中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他人和社会,能够理性看待问题。这些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培养和自我塑造的目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关系到争夺舆论阵地、保证主渠道畅通的重要问题,因此,不能把高等学校的形势政策教育看成可有可无的事情,更不能等到出现问题以后再强调教育。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建构立体化“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sz2011354

国际国内形势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网络运用;考核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一直是思政课教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难就难在作为思想意识形态学科的教学效果,它与自然科学类的学科相比,对学习成效的考查和检验难以找到衡量的参照标准。如果我们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评价标准定位于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使这样的标准可具体、可量化性,是十分困难的;同时由于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大一的学生,对学生在校表现的综合评价以及跟踪评价也是难以做到的。为此本文以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必修课程之一:形势与政策课为切入对象,探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在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区别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特点:首先“ 形势”是国际和国内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态势, “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形势与政策的内容都是动态的, 与时俱进的, 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现实性。其次形势与政策课程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再次,形势与政策课程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当前社会形势,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为达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我们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

一、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

从教学方式上,目前高职院校的授课模式仍然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形势与政策课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尽量贴近他们的生活, 特别针对他们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反应最强烈的问题和普遍关注的国际国内形势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专题讲座要把“时事”与“生活”相结合,突出课程的导向性、生活性、时效性和教育性。选取内容以国内外时事大事和学生某一时期某一阶段关注的热点、焦点、重点和疑点问题为对象,力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突出“形势与政策”课的性质和特点。特别是针对高职学生面临的发展实际,在课程的优化中,我们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当前国际局势变化中的“热点”问题,如伊朗、朝鲜核问题,中日关系、非洲国家局势发展等;对于国内形势,大学生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精神,当前的就业形势等“热点”的敏感程度十分强烈。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在每学期开学初,可以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热点关注问题调查,再结合教育部社政司统一制定的教学指导来组织教学。只有敢于面对现实,突出热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被动接收信息的局面。通过教学达到帮助、引导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大势,全面准确地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和决心,及时增加了就业指导的教学内容,以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大学生就业观、大学生职业观,端正就业、创业和择业的态度、策略和价值取向等问题,在积极贡献社会方面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

二、建立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

从讲授的方法上要建立“互动型”的教学模式,发挥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鼓励学生积极独立思考, 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提高学生的接受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把启发与研讨结合起来,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这种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的自觉性,使整个教学活动充满生气。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具体而言有如下做法:

(一)讨论式教学

经教师讲解有关基本知识后,在学生对有关的时事政策有所了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直接参与热点、难点以及互联网的政治信息等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多交流。既激发学生的思维,又使师生相互促进,教学相长。

(二)辩论式教学

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辩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是注重实例教学。认真收集正反两方面的生动事例,进行实例教学,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例的比较和分析,通过对事例的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在现实事例的比较中思考,在分析中选择,在综合中提高。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必须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实例进行讲解,实践证明,实例教学可以增加教师的教学魅力,增强学生的听课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二是强化师生互动。教学中坚持师生互动,目的在于激发大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学生“一分钟演讲”让学生走上讲台,围绕该节课的热门话题,有感而发,即兴演讲,抒发自己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及当前形势的见解。这不仅引起学生对课程的浓厚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问题式教学模式

教师只提出问题,让学生动手去收集资料,解决问题,教师最后做总结。通过这种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成为 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激励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运用

鼓励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VCD、图片,组织全校各教学班学生每晚7: 00- 7: 30 在教室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适时组织学生收看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新闻,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及时了解形势、政策;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感染力强。在教学中制作精美的P阿课件.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手段运用既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变革, 以创新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营造一种人人关心时事、 学习时事的有利于形势与政策教育顺利开展的氛围。

三、加强实践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的范畴,延伸教学领域。

要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效性,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理论联系实际,更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还要让学生走出校门,踏人社会。使课堂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建立“活动型”的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意识。以班级集体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社会实践、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形式的活动,以及通过校园的广播、板报、辩论赛、校园网、共青团活动、主题班会,来延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范畴。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始终得到彰显。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增强了他们对“形势与政策”的感性认识。具体可采取以下做法:

(一)利用学生社团、学生会等学生团体

组织与形势与政策课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或社会活动,如现场采访、嘉宾访谈、小品表演、自制课件比赛、诗歌朗诵等。

(二)与学校各专业课教学实习工作结合

各专业都有自己的教学实习环节.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利用学生实习的机会.研究各专业课教学实习的特点,找到准确的切入点,把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延伸到专业实习中去。

(三)与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结合

充分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大学生就业状况社会调研、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调整授课年级

该门课程可以尝试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讲授完成后再开设,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利用学习到的知识来参与讨论、分析世情国情党情,加强互动;另一方面,可以拉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的时间长度,实现有效的教育贯穿。

四、充分利用网络促进教学效果的延伸

网络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既可以丰富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也是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还是当下学生最乐于接受的传播媒介。形势与政策课的网络信息化就是要创建形势与政策教育网络信息化平台,可以在校园学生思想教育主题网站上创建“形势与政策”栏目,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设置动静结合的频道,开通由任课教师主持的网上论坛,适时引导学生在线交流,开展在线答疑,建立网络教学考核和评估系统等,满足学生对知识广延性、开放型的需求,利用声音、画面、文字的形象性增强吸引力,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有效。

五、加强和改进考核方法

形势与政策课考核方式多以考查为主.通常学生提交一篇学习论文,由教师批阅给出课程学习成绩,缺乏科学的定量标准,难以衡量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程度 这样既不能将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形式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功能充分体现出来.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容易造成学生敷衍的效果。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书面考核和口试相结合,知识答卷和论文写作相结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核。

(一)检查课堂笔记

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国内国际实事政治,重在学生听课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作笔记,理解领会专题讲座的主要内容,促进学生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这对于高职层次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必要和有效的学习督促方法。

(二)论文撰写

由学生在教师指定的选题范围内选作一题.要求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分析和说明问题。教师通过论文的撰写情况来给予评分。

(三)面试答辩

一是在写论文的基础上,确定交口问答题目,由论文优秀者代表答辩;二是教师拟定答辩题.由学生选定或教师指定发言者,要求发言者事先准备提纲,作中心发言,其他学生可以即兴发言。作补充或进行辩论,通过学生积极思考、探讨问题来给予评分。

(四)调查报告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深入到社会的实际中进行学习、参观考察和调研活动。考察前应对学生提出要求,讲清目的和意义,布置若干问题进行思考。考察后,对考察所得的收获进行总结,写出调查报告或学习体会,并且在此基础上召开讨论会、交流会。教师通过调查报告的撰写讨论交流情况来给予评分。

“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战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探索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效性,帮助青年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青年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战胜各种思潮对青年学生政治思想的影响,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国际国内形势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外事翻译在边防涉外事务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边防外事翻译实践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外经济、文化、科技等交流的日益扩大。边境形势变得日趋复杂,涉外问题日益增多。担负着边境一线管控任务的公安边防部队随着形势的发展,根据与邻国双边关系发展的需要及针对具体事件,与邻国相应边防部门的交流、会谈、会晤、联谊及临时性的约见不断增多。作为一名翻译,在参与对外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更应时刻注意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笔者曾两次担任省级会谈的主译,经常性参与定期会谈、会晤、联谊及临时性的约见。结合实践,就边防涉外翻译中如何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谈几点体会。

一、翻译人员在公安边防涉外事务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翻译是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是利用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的内容进行准确而又完整地表达。无论是在融洽的联谊中,还是在严肃的会谈场合。翻译的人员的作用和地位都是比较突出的。准确的翻译不仅可以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创造和谐的会谈氛围,更可减少理解上的歧义,确保会谈双方观点的准确表达,确保会谈事项的圆满完成。“边防无小事,事事通中央”,从一个侧面凸显了翻译人员在边防对外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涉外性是公安边防部队的三大特性之一,保持高度政治敏感性在公安边防外事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公安机关的性质,即公安机关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民主的工具。公安边防机关是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武装性、执法性、涉外行是公安边防机关的三大基本属性。

公安边防机关在边境管理活动中,依据国家的授权,按照我国对外方针、政策以及与有关国家签订的边界(境)制度条约、协议、协定,与有关国家相互合作,打击跨境犯罪,进行边境会谈、会晤,协商处理发生在边境地区的涉及双方安全和利益的边境事务,在诸多方面建立了涉外工作关系,成为我国对外工作的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边防部门同周边国家的合作联系机制的不断完善,边境管理的涉外性将更加明显。当前,边境地区社会治安总体平稳。但是,不稳定的因素也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在维护边境地区稳定中,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切实增强政治敏感性,做好公安边防外事工作,确保边境地区社会稳定。

三、在公安边防外事工作中,如何培养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一)增强爱国情感,坚定政治立场

爱国主义是我军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也是战斗精神不竭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边防官兵,就要不断增强爱国情感,努力培育与推进中国改革事业相适应、与革命军人特殊使命相一致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决克服崇拜金钱、讲求实惠、贪图安逸、计较得失等不良倾向,自觉把牺牲奉献作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同时,还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始终坚持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树立全局观念,善于从国际形势和国家战略大背景中领悟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一切行动都要自觉服从国家政治和外交斗争的需要;强化使命意识,牢固树立“外事无小事”的思想,时刻听从党的指挥、服从战略全局的部署。

外事翻译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都很强的工作,不但涉及到维护国家和利益,还涉及到外交关系。所以,一定要始终保持强烈的爱国热情,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维护国家尊严和声誉。有人说:作为警察,身体不好是“废品”,学习不好是“次品”,但政治思想不好则是“危险品”。在公安边防领域,尤其如此。(二)及时掌握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认真分析政治热点问题

公安边防外事翻译人员要要坚持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深刻认识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内政和外交的紧密联系,科学把握世界的深刻变化及其特点,主动顺应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时代潮流,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正确观察、看待、分析和把握国际形势,是公安边防外事翻译人员应当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公安边防外事翻译人员掌握了这种能力,才能够立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放眼世界,善于从国际形势和国际条件的发展变化中把握方向,掌握发展全局,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外事工作;另一方面也可确保在对外翻译场合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三)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均要保持政治敏感性

外事交往对象主要是国际机构、国际商业集团组织、其它国际政治实体,我们必须清醒地认清国际形势,看到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长期以来的和平演变、人权攻击以及领土分化等行为,因此,外事翻译工作不同于其它普通翻译,要有足够的政治敏感性和警觉性,不给国外任何敌对势力以可乘之机。从国家大局来讲,外事翻译代表着国家的对外形象,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翻译的特定的要求,正如总理曾说过“外交人员是不穿军装的”。外事翻译者翻译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有着符合国家和政策的原则,在翻译时反映国家的立场、政策和态度,不能具有丝毫的随意性。

(四)强化专业知识,确保翻译用词准确

国际国内形势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外事翻译在边防涉外事务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边防外事翻译实践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外经济、文化、科技等交流的日益扩大。边境形势变得日趋复杂,涉外问题日益增多。担负着边境一线管控任务的公安边防部队随着形势的发展,根据与邻国双边关系发展的需要及针对具体事件,与邻国相应边防部门的交流、会谈、会晤、联谊及临时性的约见不断增多。作为一名翻译,在参与对外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更应时刻注意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笔者曾两次担任省级会谈的主译,经常性参与定期会谈、会晤、联谊及临时性的约见。结合实践,就边防涉外翻译中如何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谈几点体会。

一、翻译人员在公安边防涉外事务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翻译是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是利用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的内容进行准确而又完整地表达。无论是在融洽的联谊中,还是在严肃的会谈场合。翻译的人员的作用和地位都是比较突出的。准确的翻译不仅可以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创造和谐的会谈氛围,更可减少理解上的歧义,确保会谈双方观点的准确表达,确保会谈事项的圆满完成。“边防无小事,事事通中央”,从一个侧面凸显了翻译人员在边防对外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涉外性是公安边防部队的三大特性之一,保持高度政治敏感性在公安边防外事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公安机关的性质,即公安机关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民主的工具。公安边防机关是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武装性、执法性、涉外行是公安边防机关的三大基本属性。

公安边防机关在边境管理活动中,依据国家的授权,按照我国对外方针、政策以及与有关国家签订的边界(境)制度条约、协议、协定,与有关国家相互合作,打击跨境犯罪,进行边境会谈、会晤,协商处理发生在边境地区的涉及双方安全和利益的边境事务,在诸多方面建立了涉外工作关系,成为我国对外工作的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边防部门同周边国家的合作联系机制的不断完善,边境管理的涉外性将更加明显。当前,边境地区社会治安总体平稳。但是,不稳定的因素也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在维护边境地区稳定中,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切实增强政治敏感性,做好公安边防外事工作,确保边境地区社会稳定。

三、在公安边防外事工作中,如何培养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一)增强爱国情感,坚定政治立场

爱国主义是我军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也是战斗精神不竭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边防官兵,就要不断增强爱国情感,努力培育与推进中国改革事业相适应、与革命军人特殊使命相一致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决克服崇拜金钱、讲求实惠、贪图安逸、计较得失等不良倾向,自觉把牺牲奉献作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同时,还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始终坚持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树立全局观念,善于从国际形势和国家战略大背景中领悟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一切行动都要自觉服从国家政治和外交斗争的需要;强化使命意识,牢固树立“外事无小事”的思想,时刻听从党的指挥、服从战略全局的部署。

外事翻译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都很强的工作,不但涉及到维护国家和利益,还涉及到外交关系。所以,一定要始终保持强烈的爱国热情,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维护国家尊严和声誉。有人说:作为警察,身体不好是“废品”,学习不好是“次品”,但政治思想不好则是“危险品”。在公安边防领域,尤其如此。

(二)及时掌握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认真分析政治热点问题

公安边防外事翻译人员要要坚持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深刻认识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内政和外交的紧密联系,科学把握世界的深刻变化及其特点,主动顺应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时代潮流,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正确观察、看待、分析和把握国际形势,是公安边防外事翻译人员应当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公安边防外事翻译人员掌握了这种能力,才能够立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放眼世界,善于从国际形势和国际条件的发展变化中把握方向,掌握发展全局,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外事工作;另一方面也可确保在对外翻译场合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三)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均要保持政治敏感性

外事交往对象主要是国际机构、国际商业集团组织、其它国际政治实体,我们必须清醒地认清国际形势,看到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长期以来的和平演变、人权攻击以及领土分化等行为,因此,外事翻译工作不同于其它普通翻译,要有足够的政治敏感性和警觉性,不给国外任何敌对势力以可乘之机。从国家大局来讲,外事翻译代表着国家的对外形象,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翻译的特定的要求,正如总理曾说过“外交人员是不穿军装的”。外事翻译者翻译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有着符合国家和政策的原则,在翻译时反映国家的立场、政策和态度,不能具有丝毫的随意性。

(四)强化专业知识,确保翻译用词准确

国际国内形势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魅力

作者简介:高莹(1985-),女,河南洛阳人,洛阳师范学院院长办公室,助教。(河南 洛阳 47102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121-02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明晓国家方针政策、认识国际国内形势、了解社会时政热点,培养政治敏锐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课程,作为一门政治课,大多数学生潜意识里把它和“满堂理论,内容抽象,说教灌输,枯燥无味”划上了等号,在没上这门课之前就预先认定这门课不重要、没意思、没有用,可有可无。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也感到该课程理论性强,联系实际不足,课堂教学缺乏新意和感染力,上课收获不大等。加之现在以“90后”为主要群体的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在心理特征、社会参与、利益意识、价值取向等方面都较以往大学生有明显不同。因此,如何准确把握学生特征和需求,重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魅力,绝非易事。

一、科学择取教学专题,增强教学针对性——重构教学魅力的前提

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形势与政策”课缺乏相对固定统一的教材,没有相对稳定系统的教学内容,各学校一般都是依据教育部社政司每年印发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以及不同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社会热点难点来选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专题,更新快,变动大,致使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为此,上好“形势与政策”课,选择和设置好教学专题是前提。“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专题的选择,要把握好“精”、“新”和“管用”的原则。

“精”要求重点突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十分广泛,既有国家方针政策解读,又有国际国内形势分析;既关注社会热点,又把握时代脉搏,并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而与此同时,“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时数非常有限,按每学期16课时来算,也就8次课,由此造成了教学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明确把握重点,精选教学专题。要突出国际国内基本形势、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选择重大的、有深远意义的、适合当前发展形势的问题讲授;要从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选择引起广泛关注的、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讲授。同时,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选择重要内容、重要信息精讲细讲、讲深讲透,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新”要求体现时效性。教学专题的选择要紧跟国内外形势发展,紧密结合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及社会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与发展情况,把握时展的脉搏和形势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帮助学生养成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前瞻性。

“管用”要求贴近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具有针对性。要着眼于学生思想特点和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专题。比如:“青年责任与‘中国梦’”、“十二五”规划与大学生就业、“十精神与大学生发展”等专题都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成才和就业实际,能指导学生思想,解决学生困惑,使学生自觉把自己的发展同祖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结合起来,逐步获得理论提升和思想升华,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活力——重构教学魅力的核心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阵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上。[1]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由过去单一的、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向多样的、现代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

1.重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

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有效地参与,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求知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知识的传递、吸收和获取,更有利于学生化知识于能力,化思想于行动,更好地达到课程教学效果和目的。为此,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细致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精心创设环境,注重互动探究,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情景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式,为学生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多交流,让学生在思辨讨论中解惑受益,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提升。

当然,以上提到的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对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以“讨论式教学”为例,如何贴近实际、选择要讨论的问题,如何驾驭课堂讨论气氛、把握讨论活动的进展,如何因势利导、做好讨论活动的归纳总结等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教师不仅要考虑全班学生整体水平,还要兼顾学生个体差异;不仅要发挥自身在讨论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还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由此才能摆脱形势与政策课形式单一、枯燥无味的困境,让学生参与进来,让课堂生动起来。

2.用好现代教学手段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工作要注意更新观念,充分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形式有机结合,探索多维教学模式,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和感染力。[2]目前,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大都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辅之以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料等,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使教学更加灵活、有效和充满吸引力。但是,用了多媒体不一定意味着就用好了多媒体。一些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避难就易,敷衍了事,有的课件质量不高,不注意背景设计,不注意文图搭配,破坏了讲授思路的条理性,影响教学效果;有的多媒体使用不当,过分依赖视频资料,整个课堂没有任何讲解,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或者把注意力集中于操作过程,学生主要是看和听,导致学生的视听觉疲劳,师生双向交流受到限制,教学效果不佳。

重塑“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魅力,用好现代教学手段至关重要。优秀的课件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经验和学生的思想特点、学习特点与多媒体技术的巧妙结合,而不能只考虑知识的呈现、课件的操作,更要注意学生的感受。在利用动画、视频辅助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与学生互动,必须与学生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并在课后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反馈,便于改进和提升。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仅仅是常规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传统教学的补充和优化,不能片面夸大其功能,更不能以此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注意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并合理选用电视、录音、网络等其他现代教学手段,做到互相结合,优势互补,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让学生获得最大收益。

三、重视实践环节,改革考核方式——重构教学魅力的关键

“形势与政策”课不同于一般的政治理论课,必须结合学生的社会实践,通过他们的切身体验和感受来强化理论教学的效果。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实践中,可以丰富和活化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打破单纯课堂理论教学的局限性,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问题,从而达到不断完善自己的目的。[3]《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明确指出,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或暑假,深入社会、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政策宣讲、义务支教等实践活动,比如“三农”问题调查,十精神宣讲等,使理论与实际、课堂与社会紧密结合,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社会、指导实践,并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中开阔眼界、接受锻炼、增长才干;也可以以重要纪念日或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专题讲座、知识竞赛、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并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升华,受到熏陶和教育,并逐渐内化为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考试对教育教学工作能够起到目标激励、方向引导、行为约束的作用。“形势与政策”课是考查课,各高校考核内容、考核方式有很大不同。有的是在课程结束后交一篇小论文就可获得相应的学分;有的事先留下题目,学生到现场以开卷方式考试;有的则统一安排时间、场地闭卷考试。这些考核方式虽然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但也存在很大的缺陷,最为突出的方面就是重结果轻过程。笔者认为,“形势与政策”课要强化平时考核,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60%的比例构成,平时考核包括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完成情况、社会实践活动参加情况等,期末考核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开卷、闭卷及撰写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这样的考核方式,突出平时成绩的比重,可以有效规范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的态度,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重构教学魅力的基础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高低,既影响着知识的传递,又制约着学生对知识与信息的有效获取和运用。目前,各高等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基本上都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而构成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学校的行政工作人员和思想政治辅导员。这种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解决了专职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实现了知识结构的优势互补,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队伍专业知识结构、教学阅历、能力水平等参差不齐;部分兼职教师时间和精力有限,缺少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深入研究,有的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一些教师缺乏成就感,导致职业倦怠症,对工作缺乏责任心和热情,得过且过;另外在具体的管理和考核上也存在不少问题。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责任意识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效果、重构教学魅力的基础。首先要强化“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此门课程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及自身责任的重大,以强烈的责任心对待工作,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放在教育教学上。其次,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锤炼人格魅力。教育是以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造就人格的神圣事业。形势与政策任课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传”与“身教”并重,提高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要积淀扎实的理论功底,积累深厚的专业知识,锤炼高超的教学艺术,以饱满的热情和深厚的感情、自身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以及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努力做到让学生接受这门课,想上这门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再次,在兼职教师的选任上,要尽量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的、有一定的学术科研能力的教师,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使教师爱教、乐教、会教、善教。最后,要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建立规范的考核与评价机制。督促兼职教师在教学上投入更大的精力,保证教学时间和效果;创设条件,引导和鼓励任课教师积极进行科学研究、教改研究,对相关研究科研课题予以支持,并为研究成果的发表提供机会和空间。

参考文献:

[1]王英.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238-240.

[2]王文平.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实效性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152-154.

国际国内形势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文章从哲学思维方式、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的判断、邓小平特殊的人生经历三个层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

目前学界对邓小平和谐思想的研究已深入展开,取得了可喜成果,但对邓小平和谐思想产生的根源这个前提性的问题思考得还不够,这样就影响了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本文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以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一、哲学思维方式: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斗争性思维方式的反思

从哲学思维方式上探讨邓小平和谐思想产生的根源,我们需要对邓小平和的哲学思维方式进行比较研究。

把革命战争年代养成的战争思维和斗争思维模式无意识地应用到了中国建设问题上,从而错误地估计了当时中国的矛盾性质,发动了灾难性的运动,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损失。今天我们最需要反思的就是错误发动的深层原因,引以为戒。

从心理学上来讲,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往往具有惯性,在某种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极轻易带到另外一个历史条件下,并且往往是无意识的,从而影响了这个人对某一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这突出表现在在实践与理论关系的脱节这一奇特的悖论上,如虽然在理论上正确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可能分两个阶段,但在实践上却发动了“”运动,虽然在理论上提出了要正确区别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但在实践上却发动了“”,这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深刻的教训,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的。

的哲学思维方式,突出表现在他占主导地位的战争思维和斗争思维上,这在他写的《矛盾论》中得到了鲜明的表现,虽然在开篇中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但全文主要强调的是矛盾的“斗争性”的一面,而较少提及矛盾的“统一性”的一面,这在他解读列宁的一段话中鲜明地表现出来:“列宁说:‘辩证法是这样的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怎样能够是同一的,又怎样成为同一的(怎样变成同一的),——在怎样的条件之下它们互相转化,成为同一的,——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当把这些对立看作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当看作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列宁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一切过程中矛盾着的各方面,本来是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互相对立的。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过程里和人们的思想里,都包含着这样带矛盾性的方面,无一例外。单纯的过程只有一对矛盾,复杂的过程则有一对以上的矛盾。各对矛盾之间,又互相成为矛盾。这样地组成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和人们的思想,并推使它们发生运动。”[1]

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不是从事物的既对立又统一中去理解矛盾,而主要是从“斗争性”去理解“矛盾”这一范畴,这就规定了他哲学思维方式的路径即斗争性思维方式。正如一位学者指出的:“的前半生生活于激烈的阶级斗争年代,他的思维深深地打上了这一时代的烙印,‘斗争性’深入地植根于他的哲学思想和性格之中。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斗争的哲学:斗则进,不斗则退,不斗则垮,不斗则修;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更是其乐无穷。他强调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2]

与不同,邓小平虽然也经历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但在新的历史形势下能够从战争时期的斗争性思维模式中走出来,并在建国后形成了占主导地位的和谐思维模式,这集中表现他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和对外政策上,例如,在1975年3月5日的中共省、市、自治区委员会主管工业的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中指出:“讲,要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听说现在有的同志只敢抓革命,不敢抓生产,说什么‘抓革命保险,抓生产危险’。这是大错特错的。目前生产的形势怎么样?农业还比较好一点,但是,粮食产量按全国人口平均每人只有六百零九斤,储备粮也不多,农民的收入就那么一点。工业方面,那就确实值得引起严重注意。现有的生产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去年一年,工业生产情况是不好的。今年是第四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生产再搞不好,势必影响第五个五年计划的实行。我们必须预见到这种形势,认真抓这个问题。”[3]这表明即使在期间,邓小平已经显示出不同于的致思取向,这在之后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恢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更加凸现出来,这在深层次上其实是两种哲学思维方式在政治实践中的外在表现。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邓小复强调要安定团结,要和谐有序,全党、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建设社会主义。他指出:“要建设,没有和平环境不行”。[4]

正是这种和谐思维方式使得邓小平能够把看似具有对抗性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公有制与私有制等方面的关系辩证地统一起来,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堪称是一个伟大创新和奇迹,如果没有和谐的哲学思维方式是很难想象的。

在经历了多次政治运动特别是“”的动乱之后,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希望有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邓小平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果断地结束了长期以来的混乱局面,营造出一个统一、和平、有序的社会环境,带领全国人民一心一意建设小康社会。邓小平多次强调,只要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我们就要抓紧利用和平时机搞建设,即使发生了战争,打完之后也要及时建设。所有这些都表明了邓小平占主导地位的是和谐的哲学思维方式。

二、对国际国内形势所作的新的判断

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规定了一个人的致思取向,这突出表现在和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不同的分析上。“三个世界”的划分的理论还带有意识形态的印迹,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的思想,对国际形势做出了新的判断。

1974年2月,主席从战略意义上提出了“三个世界”这一概念。他在会见来华访问的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又说:“美国、苏联原子弹多,也比较富。第二世界,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原子弹没有那么多,也没有那么富。但是比第三世界要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这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国际形势所做的判断,但也会形成冷战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和前面所讲的“斗争性”哲学思维方式是一脉相承的。正是基于这种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路线,最终发动了“”,由此可见,一个领袖人物的思维方式和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对一个国家的走向的重要影响,特别在那个对权威高度信任的时期,更是如此,其中的教训是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去深思的。

早在1985年,邓小平就指出,“我们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有变化,对外政策也有变化”。在1987年5月12日邓小平在会见荷兰首相吕贝尔斯时就说:“对于总的国际局势,我的看法是,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这一点,我们两国的观点一致。一九七八年我们制定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方针,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判断上的。要建设,没有和平环境不行。我们在制定国内搞建设这个方针的同时,调整了对外政策。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有利于和平。我们不打别人的牌,就是说不打苏联的牌,也不打美国的牌。我们也不让别人打我们的牌。”[4]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邓小平的社会和谐思想渐渐明朗起来:一是改变了对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看法,认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二是调整了过去建立的反对苏联霸权主义一条线战略;三是主张“谁搞霸权主义就反对谁,谁搞战争就反对谁”。20世纪后期,世界形势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有利于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总趋势。面对国际形势的这种新变化,邓小平以敏锐的洞察力深刻地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4]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要问题的思想,揭示了当今国际局势的主要特征、世界各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这个思想为我们党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对外开放以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也为我们党在复杂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冷静沉着,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提供了明确的指针。

对国内形势的判断,集中表现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上,1981年6月,邓小平主持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了“初级阶段”这个用语,指出:“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

点都是错误的。”并基于这种认识,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并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国家的主要任务。

当今世界,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相互交织、密不可分。发展离不开和平,和平也离不开发展。一方面,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另一方面,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长久和平的重要基础。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的论断,十三大以后被我们党概括为“时代主题”。这一概括对于我们党正确认识国际形势,制定正确的内外政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志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进一步明确指出:“追求和平与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

三、邓小平特殊的传奇式的人生经历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5]这说明环境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同样,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具有内在的关联。

为大家所熟悉的是邓小平“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1931年夏,邓小平进入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邓小平是提出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坚定实践者,为此受到了当时“左”倾路线的迫害。他和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等人拥护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坚决主张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反对“城市中心论”,反对“左”的土地分配政策,结果被当时党内的“左”倾领导者撤职,被打成所谓的“邓、毛、谢、古集团”。这是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严重挫折。1966年,“”一开始,邓小平就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被剥夺一切职务。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二次严重挫折。1969年10月,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在当地拖拉机修造厂劳动。在江西的三年,他读了许多马列着作和古今中外的书籍,并结合中国实际,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了更深入的思考。1971年9月,反革命阴谋被粉碎。1973年,重新起用邓小平,并恢复其国务院副总理职务。称赞他“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柔中有刚,绵里藏针”。邓小平受命于危难之时,再次从严重的政治挫折中崛起。1975年1月,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总参谋长,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邓小平召集军队干部会、省市委书记会、农业会议、科学院会议,系统地提出了全面整顿的思想。这些会议的中心议题都是“整顿”。全面整顿,就是全面纠正“”的错误,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整顿实际上是后来改革的实验。整顿的实质是系统纠正“”的错误,矛头直指“”。由此,邓小平再次受到错误路线的打击,被指责为搞“右倾翻案风”,再次被错误地撤消党内外一切职务。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三次严重挫折。但是,整顿的业绩和他在整顿中表现出来的风骨,已经赢得了党心、民心、军心,为粉碎“”准备了广大泛的群众基础。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举国哀悼。同年10月6日,“”被粉碎,长达十年的“”结束,举国欢腾。悲喜之际,全国人民都关注着之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在1977年3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王震提出要邓小平出来工作。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在1976年被错误撤消的一切领导职务。邓小平第三次从严重的政治挫折中崛起。

正是邓小平“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使他认识到和平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像“”、“”这样的政治运动对一个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邓小平要把解构的社会秩序重新建构起来,为此邓小平指出:“要批判‘左’的错误思想,也要批判右的错误思想”[3],并尖锐地指出:“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4]有学者曾这样评论道:“在对主观与客观、人与环境的关系的理解上,邓小平当然不像那样自觉和善于从理论上予以说明,但是他对于客观规律、因果联系、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本质、趋势这样的东西却有着自然而然的信仰,他是一位天生尊重科学、相信事实的理性主义者。如果说诗人气质对领导经济建设有害无益的话,那么,邓小平的脚踏实地和现实主义态度则应当归功于他本人基本上没有浪漫气质。”[6]

同时,邓小平“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也使得他第三次复出后在没有这样的权威在上面影响自己的决策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低调地有序地开展工作,并通过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刻反思,使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定地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开拓新道路的进程中,他尊重实践,敏锐把握时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别国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创新新办法,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另外,我们在考察邓小平的人生经历时,也不能忽视他在国外的生活的经历对他和谐思想形成的影响。邓小平1920年9月到法国勤工俭学,1926年到莫斯科学习,这些国外的经历使他对西方和苏联的工业化深有感触,这对他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的基本路线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学者曾这样评论道:“邓小平却相反(指和相比,引者注),他是一位对客观规律和科学精神抱有特殊尊重态度的人,在这一点上,他与恩格斯的思想十分接近,甚至与整个西方的文化传统比较接近(这跟他早年留学西欧,并一生关注西方世界有直接关系)。”[6]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邓小平在哲学思维方式、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人生经历等方面与不同,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虽然他本人没有明确提出“和谐社会”这一概念,但在他的内心身处无不渗透着这一思想,从而把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了康庄大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参考文献】

[1]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陈和平.邓小平哲学思想比较[N].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徐圻.巨人之间的哲学差异——从马克思、恩格斯到、邓小平[N].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国际国内形势论文范文第7篇

一、加强思想建设,学习宣传工会法加强教师的政治学习,制订了每周一为学习日的制度。有计划地组织教职工学习了“三个代表”内容;学习了“中国工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计划生育“一法一例”及国际国内形势;学习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内容。加大了师德教育力度,使教职工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十二月举办了《工会法》、“中国工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计划生育“一法一例”及国际国内形势等综合知识竞赛。

二、加强素质教育理论学习,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的教师队伍。

⒈要想实现教育创新就必须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为先导。因此,我们狠抓现代教育思想建设,建立完善学习制度、评比制度,鼓励教师勤学习、勤记录、勤积累,引导老师撰写教育论文,教育笔记及心得,进行素质教育个案研究。采取多种形式激励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树立起全新的教育观、质量观和管理观。鼓励教师继续深造,自学成才,本学年有位教师在电大深造并完成了全部学业,××教师参加福建师大教育系自学考试,完成了所有科目取得了毕业证书。

⒉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以适应幼教改革发展的需要,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干部教师的学习。近一年来,幼儿园先后组织干部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例组织教师××××××等去市实幼、区实幼、参加市幼儿园课改观摩活;组织全体教师和部分家长参加市妇联举办的市家庭教育知识讲座,由全国知名家庭教育专家王东华教授讲座等,促进教师的知识理论不断得到更新,取得了不少成绩,在各班级环境创设评比活动中小一班、小二班获一等奖,大二班获二等奖;教师绘画作品及指导的幼儿绘画作品幅,参加市老少书画展,其中幅获一等奖,幅作品获二等奖;幼儿舞蹈《竹筒声声》参加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市广播局组织的《纪念同志诞生同年》评比活动,并获二等奖。;××撰写的论文被市里选送到省里参加省幼教研究会六届二次年会论文评选,获三等奖,并收入汇编等。

版权所有近一年来,组织教师探讨课程改革情况并制定幼儿园课程改革实验计划,本学期向市教学研究室幼教组申报了一个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即:《活动区材料的选择,开发和利用研究》,同时为市课改园成功地承办了市教研室组织的“市教育教学教学汇报会”,向全市汇报课改情况,××执教的大班活动《好玩的纸》和××执教的大班活动《豆子大集会》受到市幼教同行、及市教科所初教科主任等人较好的评价,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启迪。

⒊继续开展“以老带新”结对子活动。一级以上的教师带一名新教师,制定培养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活动,抓好新教师的培训工作。每月老教师听新教师一次的教学活动,对新教师进行手把手的培养,肯定新教师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提出可行性建议。新教师听老教师二次的教学活动,吸收老教师的优点,在经常的观摩活动中使新教师尽快地成长,同时也提高了老教师的教育评价水平。

开展教学验证活动组织的是验证主题活动《玩毛线》主题探索活动《有趣的蔬菜娃娃》,并组织教师探讨研究。

三、开好教代会,加大民主管理力度。

⒈选举成立教代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

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对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组织教职工开展“教职工提案征集活动”并请行政领导针对具体内容讨论、立案。并对职工大会提案落实情况汇报,未落实说明原因。

四、维护教职工利益,为教职工办实事好事,组织参加各项活动。

1、我园工会干部经常深入教职工之中,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建议,及时了解教职工的疾苦,满腔热情地为教职工服务。做到了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使工会发挥了联系党和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⒉我园为教职工办实事好事,开展各项有益身心健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积极参加教育工会组织的“庆‘三八’扑克升级比赛”活动。

()表彰先进,弘扬敬岗爱业,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积极做好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工作,以推动师德建设。今年“教师节”召开庆祝会,表彰了××教师获市“先进思德工作者”,还表彰奖励了名园级先进工作者。

()月为全体教工进行体查一次。

()组织卡啦晚会若干次

()关心群众疾苦,经常开展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生病教师、家属12人次。看望生小孩女教师人。

()在教职工的生日来临之际,为他送上一份礼物,送上一句温馨的话语,体现了浓浓的情意。

()组织教师绘画比赛、保育员整理枕芯比赛、炊事员包水饺比赛。

五、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会干部的自身素质。

1、工会干部自觉参加学校一切政治、业务学习,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深入教学第一线。兼课、听课、评课,每学期不少于30节,并包组蹲点。努力成为懂教育教学,会管理的称职干部。

2、每年初制定计划,安排活动。及时记录、总结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努力做好工会工作。

3、工会每月召开一次全委会,如有重大事情及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

⒋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管理好工会财产。

⒌要求会员按时交纳会费,财务人员及时公布。

国际国内形势论文范文第8篇

一是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能力是我的一个明显优势。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在国际和国内建筑市场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基础,信息化的建设已迫在眉睫。我认为公司通过局域网的建设,机关各部门资源已经可以共享,部门之间的信息已可以快速交流,但机关信息中心还可以通过宽带网接入国际互联网,进行电子邮件的收发及信息的查询工作。机关和各项目经理部可以通过广域网进行信息交流;另外,竞争时的商业信息的保密显得特别重要,只有具备较强的网络知识与能力,才能更有效地进行防范。局域网管理、电子信箱管理、部门与部门或项目部之间的信息交流管理,网站管理等工作目前我已胜任,再经过努力和加强学习我是完全可以做得更出色的。

二是我有较为丰富的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知识。我在机关教育科工作7年多了,主要承担对外业务,具备较强的公共关系能力。由于经常和办公室接触,深知办公室在公司工作中的地位、作用;知道办公室的职责、任务和规范;清楚办公室工作人员所必备的素质和要求;悟出了一些搞好办公室工作的方法策略,可以胜任办公室副主任的工作。

三是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不断地加强个人修养和党性修养。以“认认真真履行职责,扎扎实实搞好工作”为信条,言行与公司保持高度一致,踏实肯干,诚实待人。经过多年学习和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判断分析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我的两篇论文在今年的九江市职工教育研究会组织的论文竞赛中一篇被评为二等奖,一篇被评为了三等奖,我认为我完全能够胜任办公室工作。

四是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开拓进取的意识。我能以大局为重、宽宏大量,从不斤斤计较个人利益。能尊敬领导、团结同事。我也深知在知识更新飞速的年代要不断的学习、装备自己,努力在各方面充实自己。

五是有较好的年龄优势。我正值而立之年,身体健康,精力旺盛,敬业精神强,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工作当中。

如果我担任公司办公室副主任,我会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真正当好公司领导和办公室主任的助手。

国际国内形势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小外贸企业 跨国并购 贸易保护主义 价值转型

一、 引言

随着中国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原本由国有企业垄断的外贸业务逐渐被具有各种经

济成分、各种所有制类型的外贸企业所经营,由此产生了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外贸企业,它通常是从企业规模角度相比较于大型外贸企业而言的,至今未有明确界定。本文所述中小外贸企业是指从事外贸活动的中小企业。

目前,国内中小外贸企业约有500万家,对外贸易总额约占全国外贸总额的60%。

它们以其“数量多、活力强”的优势,为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成为对外贸易活动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体。据海关相关资料统计,2011年全年国内有出口记录的中小外贸企业数量大约有10.4万家,这些企业当年的出口规模均在100万美元~1500万美元之间,出口总额达到4902亿美元,约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26%。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实现3.87万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而中小外贸企业的贡献不容小觑。

二、 国内中小外贸企业面临发展困境

1.国际国内形势给中小外贸企业带来发展瓶颈

2008年底的金融危机给国内对外贸易带来较大负面影响,2009年底出口总额约1201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约16个百分点。2010年世界经济开始缓慢复苏,进入“后危机时代”,但国际市场上欧债、美债危机进一步蔓延,市场需求明显下滑,中小外贸企业的订单数急剧减少,出口产品受阻,企业被迫缩减生产规模甚至停产、转产;国内市场上人民币日益坚挺,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进一步加剧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的困境,使其出口增速下滑,从而大大影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据海关总署相关资料显示,与2011年相比,2012年的进出口总额仅增长6.2%,增速回落16.3个百分点,大大低于10%的增长目标。内外交困的国际国内形势使中小外贸企业面临发展瓶颈,其可持续发展面临更多挑战。

2.日益加剧的贸易摩擦制约了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

高额的外汇储备和持续的外贸顺差带来不断升级的各种贸易摩擦。商务部在其2013年4月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3年春季)》中指出,2012年全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外需低迷、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多重困难和压力。而中小外贸企业本身具有规模小、技术相对落后、人才缺乏、融资困难、利润率低等特点,其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出口业务,面对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其抗压能力更弱。

发达国家打着“发展本国产业,维护国内经济政治的稳定”的口号而实施的“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产品的出口。而中小外贸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属于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面对发达国家制定的高技术标准、复杂严苛的评定程序等这类隐性的壁垒,其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大大提高。

3.中小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

通常,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其国际竞争力体现,而用来考察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指标是RCA指数和TC指数。中小外贸企业发展比较早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是广东、浙江、山东、江苏、和上海等五省市,而这些地区的中小外贸企业中私营性质的企业类型占比约为80%。笔者借鉴巴拉萨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分析思路并加以引申,用这五个省市各自中小外贸企业出口额占本地区出口总额的比重与国内中小外贸企业出口额占国家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之比表示上述五省市中小外贸企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由于各省市的中小外贸企业进出口数据不完整,因此以这五个省市的私营企业数据代替考察其RCA指数,它们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国内中小外贸企业整体的竞争优势。同时,借鉴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分析思路并加以引申,用国内中小外贸企业进出口差额占其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表示国内中小外贸企业的贸易竞争力水平。

中小外贸企业RCA指数

数据来源: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五省市国际商务厅统计数据计算整理(上海2007年、2008年数据缺失)

图1显示了五省市中小外贸企业自2008年以来的RCA指数。可以看出,除了浙江省中小外贸企业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外,其他省市的中小外贸企业的RCA指数都不高,说明其竞争力处于一般水平。

考察国内中小外贸企业的TC指数,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2009年以前,国内中小外贸企业的TC指数大于0.3,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09年开始,竞争优势地位开始转弱。

数据来源: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计算整理

综上所述,不管是从RCA指数还是TC指数来分析,国内中小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不强,中小外贸企业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三、 跨国并购不失为国内中小外贸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选择

1.国内企业跨国并购热潮涌动

2008年底的金融危机引发全球性的经济持续低迷,很多发达国家财政状况不断恶化,资产价格缩水,失业率持续攀升,亟需外来资本支持;国内市场上,人民币汇率稳定、坚挺,经济发展迅速,政府出台政策支持企业进行跨国以营。这些因素为国内企业走出国门进行跨国并购提供了良好契机。

并购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全球资本、技术、人才和市场的联合与重组。近年来,国内跨国并购规模不断增大,自2005年至2012年间,并购金额由96亿美元激增到63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1%,而并购数量的增长率达34%。除了规模的迅速增大外,跨国并购所涉行业范围也由1995年的4个扩展到2012年的26个。根据毕马威冯柏文的预计,未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目标将是农业和食品、新能源、房地产和高端制造业等领域,旨在促进消费升级、绿色发展、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国内企业走出去的目的已由原来单纯的资源需求和市场需求提升转化为更高层次的“提升价值链、获取市场、建立全球品牌”,跨国并购越来越注重对国内外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实现在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各个“价值链环节”上的提升。

2.中小外贸企业在跨国并购中表现优异

中小外贸企业亦应借力并购,突破国际国内形势造成的发展瓶颈,有效规避贸易壁垒,实现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最终实现价值转型,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对于国内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2003年以前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寻求资源的并购,2003年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成为海外并购的主力。尽管从交易金额上来看,国企仍占主导地位,但民营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积极寻觅成熟市场,它们更倾向于高科技和消费类行业企业,其目的性和谨慎性方面表现更优异。

2012年前九个月,民企参与的海外并购数量首次超过国企,占比62.2%,但并购金额仅占15.1%。由于国企自身的身份和治理问题以及政府提供的廉价信贷资源,往往使他们在进行跨境并购时不惜血本,意图通过并购获得国外廉价而稳定的资源供应,短期内效益低下,追求未来的高回报,最终导致低效并购或并购失败。如2008年,中国中钢百亿元对澳大利亚中西部铁矿公司进行敌意收购,后来发现该公司上次转手时才5000万元;中信泰富在西澳的铁矿石项目上亏损;武钢在巴西投资50亿美元建厂却一无所获。民企则寄希望于并购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如宁波均胜投资集团对德国普瑞(Preh)的收购便可使其实现掌控先进技术、提升整体研发能力及技术创新的目的,迅速提升该公司在汽车电子产品细分市场的竞争力。

3.重视中小外贸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的风险

相比较于国企的跨国并购,中小外贸企业的跨国并购少了政府的主导和参与,因此其市场性更强,更易被东道国所接受。同时,中小外贸企业在并购之初,通常对并购目标进行了较深入的了解,选择最合适的时机进入。如海航于2011年底对西班牙NH酒店连锁集团的参股并购,就是在西班牙股市震荡之机,由原来5月份的协议价4.31亿欧元下调至3.29亿欧元,在少花费1亿多欧元的情况下实现参股20%的并购目标。

在并购过程中,中小外贸企业依然存在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致使并购成功率不高。

(1)并购后的整合问题

跨国并购发生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之间。因此,并购实施后,对并购对象的整合关系到并购的成败。贝恩管理咨询公司对并购失败案例的调查显示:80%的失败发生在收购后的整合阶段,在于整合工作开展不力。没有将两个企业的管理和文化进行融合是许多企业并购后并没有达到1+1>2的原因。企业只有在并购后加强资源整合,尤其是文化整合和人力资源整合,才有可能成功。

联想对IBM的PC业务的并购成功,其关键因素就是对双方文化差异的整合。联想的企业文化与IBM的企业文化从表面上看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但中西方之间明显的文化差异依然存在,进而导致制度上的不同。另外这种“蛇吞象”式的并购,往往存在着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略,强势文化群体对弱势文化群体存在文化歧视。为了整合文化,联想公司组成了过渡时期领导团队T&T和文化融合团队,双方本着“坦诚、尊重、妥协”的原则,通过不断沟通与相互了解,学习对方的优势,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特点,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员工目标的一致,力争把联想做成业界的领袖。

为了增加并购成功的可能性,国内企业在整合过程中可借鉴波士顿咨询公司提出的有关企业并购整合需遵循的七条基本规则。一是订出明确的并购目标和原则;二是明确界定并购后的整合目标;三是尽早切实处理好技术问题;四是为新公司设计一个明晰的组织机构;五是制定一套指导高层管理人员在新合并的公司里进行决策的规则;六是确立客观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程序;七是设计一条公开的沟通渠道,以向员工解释整合原则、目标和进展情况。

(2)选择目标时应更审慎、科学

中小外贸企业并购的目的更倾向于在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中地位的提升,因此在选择并购目标时多瞄准高科技和消费领域的企业,意图通过并购加大创新力度,实现绿色发展和价值转型,最终走向微笑曲线的两端。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和并购经验等原因,对于并购对象的选择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企业为主,但对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进行并购的比例正在逐渐加大,其目的是加速技术合作和产业链整合。山东如意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毛纺产业集团,但属于处于纺织业微笑曲线底端的制造业厂商。2009年末,如意集团开始展开收购拥有百年历史的日本顶级服装品牌公司RENOWN的计划。在充分了解中日背景与产业格局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经营业绩、发展现状及战略规划,借助并购咨询机构的协助,双方企业深入探讨合作价值,进行并购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评估,最终于2012年5月达成协议,成功完成并购。这次并购将使如意集团形成拥有“纺织面料—成衣制造—高端品牌—市场网络”完整产业链的依靠设计、品牌和市场网络获利的综合企业。

(3)国际化管理人才缺失

国际化管理人才缺失是中小外贸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的瓶颈。这类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管理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不足,使得国际化管理人才得不到正常培养和发展,造成企业在适应国外的经营环境、行为风格、组织特点、文化冲突方面的困难。在国际并购中,战略决定价值,细节决定成败,而战略眼光则来自于国际化的管理人才。这类企业应该注重国际化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从而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以品牌、渠道、技术、网络、管理等作为企业并购的战略性资源并不断跟随市场的变化而调整。

参考文献:

[1]佚名.中国中小外贸企业面临三个困难四个问题[EB/OL].好买基金网,2013-01-17

[2]佚名.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3年春季)》[EB/OL]山东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信息服务网,2013-05-02

[3]毛亚琴.金融危机下浙江中小外贸企业竞争优势的审视[D].宁波: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王文庆.浙江省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03.

[5]佚名.中企海外并购额年增长率31%,新能源将成并购热点[EB/OL].中国经贸网,2013-06-08

[6]安邦智库.中国需要怎样的对外投资[EB/OL].新浪网,2013-02-04

[7]翁仕友.2012前9月民企海外并购数量超国企,规模仍落后[EB/OL].新浪,2013-01-02

上一篇:国际商务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中美贸易战的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