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力范文

时间:2023-03-15 02:45:40

国家电力

国家电力范文第1篇

贺恭是中国第二轮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参与者。2002年,在第二轮电改国家电力公司化整为零的最后一年,贺恭离开三峡总公司,赴任国家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列党组成员,分管电源建设与国际合作,直至当年12月就任新成立的华电集团总经理。

他亲历了国家电力公司拆分的完整过程,掌握着许多外界尚不甚明了的电改细节。2012年11月16日上午,本刊记者赴华电集团访问贺老。贺老详细谈到了当年资产分配的由来和人事选择的权衡,从原国家电力公司副总经理的角度,为我们梳理了2002年那段电改岁月,现征得贺老同意,将其口述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2001年12月30日,中央组织部干部五局局长王勇到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来找我,做我的工作,要把我调到国家电力公司,当时随行的还有姜志刚、周新建两位同志。

那时候我已经58岁了,并且下决心要在三峡干到底。1993年,我被调到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任副总经理,总理签署的任命书。

这个时候来问我,我就征询他们的意见,“可以说不吗?”

王勇早有准备,他说:“第一,我们调你到国家电力公司,是向上交流,不是平级交流;第二,我们征求了一些领导的意见,认为你到国家电力公司,对国家电力公司的发展,特别是下一步的改革会起作用的”。

于是,我被调到国家电力公司任副总经理,分管电源建设和国际合作,这回是朱镕基总理签署的任命书。任命书上写的是2001年12月30日,但因要交接工作,我离开三峡,到国家电力公司正式上任则要到次年的2月初。

“分家方案,做了几千个”

实际上在我到任之前,电力体制改革上已经酝酿了很多年。当时成立了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曾培炎副总理任组长,发改委是主要的工作机构,国家电力公司是小组成员之一。

国家电力公司参加电力体制改革小组的代表主要是赵希正和周大兵两位副总经理。不过对于电力体制改革的整体方案,电力体制改革小组是主要设计者,国家电力公司只是参与者,可以提一些意见。

在“五号文”下达之前的方案酝酿阶段,国家电力公司内部也存在意见分歧。一部分同志担心,电力系统的专业性很强,安全要求很高,拆分以后,安全性能不能保证?他们希望最好不要分开。另一派认为,电是商品,虽然是一种特殊商品,既然是商品,仍然可以走市场经济的路子。

另外,关于保留一张网还是分成几张网,国家电力公司内部也有不同意见。公司总部的部分同志还是希望全国一张网,但是区域网局的同志认为,为了促进电网更好地发展,更好地管理,电网可以依照区域性适当的分开。

这些都是“五号文”下达之前酝酿阶段的事。2002年2月10日,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俗称“五号文”),提出电力系统拆分主要是三个“分”:厂网分开、主辅分开、输配分开。

五号文出台之前,国家电力公司主要做两件事,一件是派出考察团走出去,广泛的向国外学习取经,同时也请进来,请国外的专家在国家电力公司内部讲课,介绍情况。等到“五号文”出来后,国家电力公司下半年主要是设计具体执行方案,如何来“分”。

这个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全国那么多发电企业、供电企业,一百多万人,怎么进行合理的分配,最终形成几个发电集团、几个电网公司和几个辅业集团,这也是当年国家电力公司的主要任务。

国家电力公司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直管,几个副总经理协管,加上下面的工作小组。为了合理进行分配,工作小组在电脑上做了数千个方案。

具体到发电资产来说,分配有三条标准:一是强弱搭配,有的电厂装机容量大、区域好、电价合适,人员精干,盈利能力强;但有的电厂区位优势不明显,机组又小,盈利能力弱,甚至亏损,强弱电厂要搭配。

第二是区域搭配,华东、东南地区经济发展快,当地电价承受能力强,技术、管理不错,多数电厂在当地能够盈利。内地和西部地区就相对较差,好坏区域发电资产要搭配,同时还要考虑到发电集团在每个区域的容量不能超过20%。第三就是“水火”搭配,做到各个发电集团既有火电又有水电,结构合理。

华能是最有优势的,当时李小鹏担任国家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兼华能总经理。华能发展了十几年,已经自己形成了一套体系。上上下下都形成了共识,华能不能动,“只能做加法,不能做减法”。

华能拥有许多优质的火电资产,但水电比较缺乏。小鹏就征求我的意见,“老贺你说说,我没有水电,我想增加水电,你觉得哪一个流域好”。

“澜沧江”,我脱口而出。因为澜沧江我最熟悉,它上面第一个水电站就是我负责建设的,当时已经建成漫湾水电站和大朝山水电站,正在建小湾水电站,糯扎渡电站和景洪电站的前期工作也已经启动,后来华能选择了澜沧江,事实证明澜沧江确实不错。

在方案的设计中,每个发电集团配一家上市公司和一家流域公司。国电配的是大渡河和国电电力,中电投配的是黄河上游和中电国际,大唐是广西的红水河和大唐国际,华电配的是乌江和山东电力国际,华能是澜沧江和华能国际。

不过在选择分几家发电集团的时候,还是出现了一些分歧。当时难处在于,这么多发电资产,有水电、火电、气电、核电,还有大量在建和规划中要建的项目,分布在全国各地,到底分成几个发电集团为宜,使得最终在发电侧既要形成竞争,又不要无序竞争。

当时电力体制改革小组的意见是三个或四个,后来尊重国家电力公司的意见,最终分成五家发电集团。

当时在国家电力公司主持工作,他在党组会议上提出了分成五家电力集团,有利于适当竞争,后来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其实,还有一个没有摆到明面上的理由,分成五家发电集团,有利于干部的分配。

在“五号文”方案中,电网资产最终被分成两块,南方电网最终从全国电网中独立出去,自成一块,这里面有好几个考虑。

分成两张网主要是从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技术性来考虑的。分的太散,相互间衔接点太多,对电力安全造成影响。南方电网之所以能独立出来,很重要的原因是,贵州、云南、广东、广西、海南,这五个省当年是游离于全国性电网之外的。比如广东电网一直是地方管理,贵州虽然由电力系统管理,但它与整个电力系统的连接是很弱的,它的电量,除了自己消化之外,很多都是外输给广东和广西,这几个省并没有进入全国电网的主体。第二个原因是南方有它的特殊性,它很自然地连接起来,形成了 “西电东送”的南通道。

此外,广东东临香港,香港的供电安全主要由广东来保证,分出南方电网也有利于香港供电的稳定性,当然也考虑到南方的经济是很开放独立的一块,综合这么几个因素,南方电网划出来了。

事实上,在当初制定方案的时候,用的名称是南方电网和北方电网,南北相对。后来也是考虑到北方电网资产占到全国电网80%以上,才改名叫国家电网。

国电集团也是如此,原本名称叫龙源电力,后来在周大兵的要求下,改名叫国电集团。当时电力体制改革小组对名称并没有干涉太多,基本上叫什么名字都由自己定,一般来说,发电集团的名字都是根据所属上市公司来定的。

至于电监会,成立的很仓促。当时电力体制改革需要一个配套的监管机构,就是电监会。后来很快的把浙江省省长柴松岳调到北京来,迅速和他谈话,柴松岳后来和我聊天提起“当时没有什么思考余地”,很快配备了副手,邵秉仁和史玉波任副主席,电监会就启动了。

在当初的方案中,电监会的职责设计就不是很明确。最重要的两个权力,一个是项目审批、一个是电价管理,都不归属电监会,仍然由发改委握在手里,这也是这么多年电监会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

到了都准备完毕的时候,出了一个风波。在2002年9月9日失踪,电力体制改革小组向上申报意见:主要领导发生变故,电力体制改革推进是不是要缓一缓?中央意见很明确:不受影响,不受干扰,少他一个,他在不在,他出了事,出了什么问题,不影响我们整个改革步伐的推进。

“先定人再分资产,我们没办法”

向中组部提出,“你们要是先定人再分资产,我们没办法”,他担心先定了各家集团的领导后,会影响分配的公平,这在国家电力公司党组会议上也是我们大家一致同意的。国家电力公司党组明确,在分配方案没有最终确定之前,建议中央不要考虑各个集团领导的人选问题。

当初设计分家方案的负责人是原来国家电力公司总经济师陈飞虎,分家方案上各个发电集团用ABCDE作为代号,五个发电集团的资产分配方案最后给国家电力公司党组汇报,各集团各区域资产和比例如何,经国家电力公司党组研究之后,送交体改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同意后,再对干部进行考察,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个集团。

中央组织部和中央企业工委组成工作组,深入到国家电力公司,直接主持干部的测评。首先是有哪些可以进入,这里面首先考虑专业水平,然后是阅历,最后是领导水平怎么样,三者都兼具,才能进入。此外还要考虑到年龄的限制。

在干部的考评上,中央组织部和中央企业工委进行了广泛的民意测验,由中层干部填写意见表,对哪些同志适合进入电网公司、发电集团、辅业集团广泛征求了民意,投票的多寡对最后的人选影响很大。

2002年10月15日,曾培炎同志主持,发改委宣布筹备组成立,同时明确了各个筹备组的成员。除了华能是明确不动,小鹏任总经理外,这时候我们才明确各自的去向。然后是走组织程序,10月中旬,中组部把各个筹备组长叫去,中组部分管企业的副部长王东明,跟我们每个人谈话,明确了各个筹备组的构成。

最终去五大发电集团的,除了我、还有周大兵、李小鹏。王炳华那时虽然不是国家电力公司党组成员,但已经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已经进入到央企的副职。翟若愚是从司局级提上来,他当时是华北网局的一把手。

总体来说,人事的分配还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电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出现了一批优秀的领导人才,通过这次调配,这些同志“各得其所”,可以在各自新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

那时候各网局一把手、各省局一把手,都是被考核的对象,都有希望成为分家后十一个单位的筹备组成员,即进入分家后各集团的领导班子。

两网、五发电集团、四辅业集团,一共十一个筹备组,每个筹备组明确一个组长,一般四到五个成员,这样总共五六十人左右,而当时全国各网局一把手、各省局一把手加上本部几个正司长,大概也是这个数字。虽然没有最终统计,但我估计,85%的网局、省局一把手进入了各集团的筹备组。

2002年12月29日上午10点是我们共同的生日。在人民大会堂的小会堂,曾培炎同志宣布各家集团成立,大家就亮出各自的匾牌,两网公司、五发电集团、四辅业集团就在这一刻同时宣布成立。

从这一刻往后,国家电力公司还存在了半年多,解决一些遗留问题。国家电力公司以及电力部几十年来积累的几十个亿的资金,需要分配给各网公司、发电集团和辅业集团,作为我们的启动资金。同时,我们接纳资产也需要一个过程。

具体到华电来说,华电筹备组一成立,我们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主要接管分配给我们的发电资产。各个省局的负责人带着分给你这个集团的所有电厂和在建项目的资料,来了给我们进行座谈。我们在山东电力局驻北京办公室的大会议室,筹备组成员全体参加,听取省局负责人的介绍。

与此同时,我们开始建设自己的内部机构。除了明确了筹备组成员外,还发展了一批中层干部,总数有60人,其中有40人左右来自国家电力公司机关人员,还有一些是从基层挑选的,以及个别自己报名和别人推荐的。到了一季度末,华电工作机构基本上形成了,具备做启动工作的条件。

第二步,由每个筹备组成员带几个人,分别深入到我们资产最多的几个省,先做调研,又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到2003年夏季过后,调研工作基本结束。除了原先省局负责人介绍的情况,我们还亲自到实地考察完毕,也和基层的同志座谈,掌握了基本情况。2003年下半年,我们开始制定华电自己的发展规划。

大约在2003年年中,各个集团基本都接纳到位,国家电力公司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国家电力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电力;配电企业;效率;数据包络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1)05-0053-08

一、引言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农电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两改一同价”(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同网同价)极大地促进了农电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多种原因,中国农电管理体制复杂,农电企业发展较为缓慢,与国家电力配电企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实际上,对两者间差距的判断更多来自于经验和感觉,而这种经验和感觉则一般建立在两者效益指标评价的基础上。考虑到国电配电企业与农电配电企业在体制、股权、发展历史等方面的诸多差异,仅从效益指标判断孰高孰低显然有失偏颇。目前,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讨论还不多见。而国电与农电配电企业效率比较的研究无论在学术和实务界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关系着对农电系统的评价,也关乎当前农电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二、研究问题

所谓农村电力配电企业,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常以县、乡为对象服务农村为主的配电企业,一般是县级及以下供电行业,其前身多数为地方小水电厂(站),资产归属多为地方财政、集体性质。而国电配电企业,是指隶属国家电网,通常以县、市为对象服务城镇为主的配电企业,一般是国电公司的下辖分公司。在当前的农电体制改革过程中,农电配电企业纷纷以直管、代管等方式,最终通过股权改造逐步纳入国电系统,成为国电部分或全部控股的子公司。

农电配电企业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承担过十分重要的角色,为农村地方经济增长作出过卓越的贡献。不过,农电配电企业也给人留下管理水平不高、效益较差等不良印象。但农电从业者认为,农电企业线路复杂、供区范围大而分散,而国电企业线路相对平缓、供区范围小且负荷高,两者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或者说,国电企业的投入高、客户优,其绝对产出自然高于农电企业。因此,仅比较两者间的效益是不公平的。但国电系统则指出,农电企业人员素质较低且数量偏多、管理水平低,效益当然较差。

配电企业的收益指标通常包括售电收入、售电量、员工收入等方面,显然,国电企业在效益上的表现优于农电企业。但问题是:国电企业在效益上领先于农电企业,在效率上是否也同样高于农电企业呢?或者说,仅凭绝对指标比较两者是不客观的,对投入产出效率的比较则更为公正。

基于此,笔者摒弃过去传统的绝对效益分析,试图通过多投入、多产出的效率分析方法,从综合运作效率的角度讨论农电企业与国电企业之间的差异。当前全国农电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包括产权在内的各种改革如火如荼,但如何提升农电企业的效益或效率始终是改革的核心问题。研究对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配电企业运营效率的讨论,特别是国电与地电配电企业的比较分析,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正确评价农村电力的问题,也为当前农电体制改革提供了方向参考和依据,具有很强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三、配电企业效率分析:文献综述

20世纪80年代后期,学者们开始逐渐关注配电企业的评价,并将前沿绩效标杆运用在配电企业评价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包括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纠正性普通最小平方回归法(Corrected Ordinary Least Square,COLS)和随机前沿分析(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1-2]。DEA方法以线性规划为基础,优点在于不需要生产函数或者成本函数,是用来研究具有多个投入、多个产出的企业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的理想方法。该方法最早由三位运筹学家Charnes、Cooper和Rhodes于1978年提出,用来评价部门间的相对有效性[3-4]。而自此之后,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DEA效率分析方法逐渐成为本领域研究的主流方法。

而在采用DEA方法进行配电企业效率分析的文献中,大部分学者考虑了配电企业投入的多种产出。

在投入方面,学者们认为配电公司拥有大量电网基础设施,并且需要劳动投入[5]。因此,最初考虑的投入仅包括劳动投入、变压器容量、低压线路长度和高压线路长度。随着配电服务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电能服务质量衡量因素也被考虑在投入因子内,如Giannakis等[6]和Yue等[7]在投入中考虑了负荷因子、线损率、用户停电时间和停电次数。

在产出方面,Hjalmarsson和Veiderplass[8]考虑了四种产出:低压售电量、高压售电量、低压用户数和高压用户数,而Hattori等[9]、Pombo和Taborda[10]、Jamasb和Pollitt[11]等都认为产出应最少包含用户数和售电量。随着研究的深入,配电公司对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售电量、供区面积和供区人口等指标也被引入到配电企业效率评价中[12]。

尽管投入产出因子种类很多,但是可获取的配电商公开数据仍然十分有限,学者们结合各国实证研究的实际情况,采用的投入和产出因子各不相同[13-16]。国内研究方面,周明等[17]采用购电均价、配电线路长度、配变容量、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作为投入,售电收入、用户数、供电面积、最大负荷、电压合格率作为产出,燕[18]、王恩创等[19]也采用了类似的指标。除了改进投入和产出因子,学者们还对DEA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者对不同的投入因子组合所带来的产出进行对比[20]。

总结现有研究,配电企业运营效率DEA分析最常用的五个投入指标是劳动力投入、电网规模、变压器容量、运营成本和线损,最常用的五个产出指标是售电量、供区用户数或者供区人口、供区面积、工业用电量和非工业用电量。

在运用DEA方法对配电企业运营效率进行评价时,研究者们的结论大相径庭,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配电企业运营效率高低和公司体制的关系方面,大部分研究表明配电公司运营效率和公司体制没有联系[12,21]。其次,在配电企业间综合效率的差距方面,对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配电企业间效率的差距是不同的,效率变化趋势也不尽相同。对于同一国家或者地区,配电企业间效率的差距也不同[18,22]。第三,不同的投入因子对配电企业运营效率高低的影响程度也不同[12]。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配电企业的效率评估多从规划技术的某一角度去研究的,如考虑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自动化程度和供电服务质量等单项评估,而不是以配电企业整体效益为出发点[23-26],运用DEA方法分析配电企业效率的文献还比较少,对配电企业运营效率评价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同时,学者们针对电网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规模适度情况、投入产出效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也相对较少。此外,学者们在进行配电企业运营效率评价时,往往采用某省(市)部分区域配电企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忽略了地区内配电企业的差异性,特别是农电体制改革过程中农村电力配电企业与国电配电企业间的差异分析较为少见。因此,有必要考虑两类企业间的差异,尽量在相近的评价体系中对配电企业的运营效率进行评价。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基于松弛测度(Slacks-based model)的DEA模型

前文提及,DEA效率分析方法是本领域的主流研究方法。经典的DEA 模型称为CCR 模型是在规模报酬不变(CRS)条件下的效率模型,但其相对效率评价思想要求:投入必须尽可能地缩减而产出必须尽可能地扩大,即满足以最小的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出。不过现实生产过程并非如此,一些生产过程带有明显的副产品,其中很多不期望生产的产品,称为“非期望产出”( undesirable output 或bad output)。在配电行业同样如此,输送电力意味着必然会有线损这一“非期望产出”。在配电行业,只有尽可能减少线损这个非期望产出,才能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率。而传统的DEA 模型却只能使之增加,违背了效率评价的初衷。因此,经典的DEA模型对于线损这样的非期望产出的处理显然不再适合。此外,多投入和多产出的情况下松弛变量的处理、自由处置变量的处理也是经典DEA方法所不能有效解决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Tone提出了一个基于投入松弛测度(SBM,slacks-based measure)的解决模型,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模型存在的缺陷。由于SBM模型充分考虑了投入和产出的松弛,SBM有效当且仅当CCR也有效(松驰为0),并且SBM的效率小于或等于CCR的效率。其模型如下式:

minρ=1-(1/m)∑mi=1s-i/xi01+(1/k)∑kr=1s+r/yr0(1)

s.t. x0=Xλ+s-

y0=Yλ-s+

λ≥0, s-≥0, s+≥0

式中,ρ为效率评价标准,m为投入要素种类,k为产出种类,λ为列向量;x0和y0分别是评价单位的投入和产出向量,xi0(i=1, K, m)和yr0(r=1, K, k)分别为x0和y0的元素;X和Y分别是分析单位的整体投入和产出矩阵;s-i为松弛投入s-的元素,s+r为松弛产出s+的元素。为了方便求解,可把上述模型转化为如下线性规划问题:

minτ=t-(1/m)∑mi=1s-i/xi0(2)

s.t. 1=t+(1/k)∑kr=1s+r/yr0

tx0=XΛ+S-

ty0=YΛ+S+

Λ≥0, S-≥0, S+≥0,t>0

式中,τ为效率的测量值,S-=ts-,S+=ts+,Λ=tλ。

在SBM模型中,对于特定的被评价单元,当投入和产出约束越松弛,也就是松弛投入和松弛产出越大时,企业的效率值就会越低,这就很好地将松弛投入和产出的情况考虑在了效率值计算过程中。如果一个决策单元是SBM有效的,那么这个生产单元必须满足ρ= 1,即模型的最优解ρ= 1。此时,最优的S+=S-= 0,我们可以得到DEA模型中的效率值为1,其在BCC模型下也是有效的,在任何最优解中既没有投入要素的过剩也没有产出的不足情况出现。

它与传统的DEA模型的不同之处,在于把松驰变量直接放入了目标函数中,在SBM模型下,传统DEA模型的投入和产出松驰问题就不存在了。因此,考虑到配电行业的特殊性(负产出、松弛变量的处理),笔者选择基于基于松弛测度的DEA模型对农电与国电配电企业的综合效率进行分析。

(二)投入与产出变量选择

在应用DEA方法来评价配电企业效率时,输入和输出变量的选择要能够全面地反映被监管对象的情况,才能达到准确评价的目的。其中,如何选择对双方平等的指标至关重要。而选择对双方均有相同理解的投入产出指标,则可体现二者在指标方面的平等,公正衡量农电企业与国电企业在效率方面的差异。

配电企业的供电成本和利润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企业的运营情况。但是国内学者们都未采用该类指标,一方面是由于配电企业商业数据难以获得;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配电企业的购电电价受政策因素影响较多,因此,配电企业的供电成本和利润指标等在一定程度上难以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供电服务质量指标,包括供电可靠率、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等指标不仅能体现供电服务水平,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配电网的坚强程度,以及城乡电网统筹发展的情况。但由于此类指标获取困难,因此也较少被采用。

考虑到国家电网配电企业与地方电力配电企业发展上的不平衡性,也为了有效进行双方的对比,综合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考虑数据收集的可行性,笔者主要采用以下投入与产出指标实际上,笔者在最初的研究设计中,也曾考虑了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和企业工资总额作为投入指标、供区人口作为产出指标。但用户平均停电时间难以收集,企业工资总额数据敏感,而供区人口则缺失数据过大,因此,不得不将此三项指标舍弃。。

在投入方面,选择以下三个指标:

(1)劳动力投入(Labor)。许多研究者都将其作为投入的重要指标之一,如Jamasb和Pollitt[2]。由于获取到劳动力成本(工资)的数据在国内非常困难,因此本研究以员工人数作为劳动力投入的指标。

(2)110kv以下输电线路总长度(Line)。由于缺少成本数据,Hess和Cullmann[13]在进行配电企业效率对比时将重点放在物理数据,因此,线路长度作为配电企业的重要投入在效率分析指标选择中得到大量的使用,如Khodabakhshi[16]、燕[18]等。110kv以下输电线路总长度包含三个等级的线路:110kv、35kv和10kv,单位为KM。

(3)110kv以下变电设备容量(Transformation)。这同样是配电企业的重要物理投入之一,在研究中也有很广泛的应用,如Perez-Reyes和Tovar[5]、周明等[17]。与输电线路相同,110kv以下变电设备容量包含三个等级:110kv、35kv和10kv,单位为MVA。

在产出变量方面,选择如下指标:

(1)线损(Line loss)。线损本质上是输电过程中的物理特性,是无法完全消除的“负产出”。从另一层意义上讲,线损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配电网络经济性的高低,是十分重要的电网评价指标。国外很多学者都将线损作为投入变量,如Giannakis等[6]和Yue等[7],这主要是因为输配电过程中的无法消除性,因此将其作为投入变量。实际上,正是由于有线损这个负产出的存在,选择SBM-DEA作为分析方法才能使效率分析更为准确。

(2)售电量(Electricity sales)。Lins等[14]、Estache等[15]等国外学者以及王恩创等[19]国内研究者都使用了此变量,这也是研究者们最常使用的产出变量之一。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此数据也是较为容易获取的。因此,笔者也使用此变量,其单位是万KWH。

(三)数据来源与处理

研究样本区域是重庆地区。目前,经过多轮产权改革后,重庆电力公司的配电网络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电力局(原国电配电企业)、供电公司(原农电配电企业)。研究中涉及的配电企业包括重庆电力公司当前的12个供电局和24个供电公司。

考虑到产权改革的时间,有些配电公司是近两年才归入重庆市电力公司,因此,数据的选择时间是2007-2009年。其中,FJ公司2007年数据空缺为避免歧义,配电企业名称以字母代替,下同。。数据来源于2007-2009年间的重庆电力年鉴。

对于数据文件中的缺失值,笔者采用以上年或下一年度对应数据代替的方式。例如,CQ局2008年劳动力数量缺失,则以2007年的劳动力数值作为2008年的劳动力数值。

110kv以下输电线路总长度、110kv以下变电设备容量两项指标采用了简单相加的方式,即三个不同等级的线路长度和设备容量相加得到上述两个变量的数值。线损的单位是%,考虑到DEA多投入、多产出的分析中通常以绝对值作为分析的输入量,因此,在实际效率分析时将线损折算为具体的售电量进行最终的效率计算。

五、效率分析结果

投入与产出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到,变量间相关均低于0.8,说明进行DEA分析是合适的。此外,线损与售电量、变电容量均为显著负相关,说明随着变量容量增大、售电量的增加,重庆地区配电企业的线损整体上呈下降趋势。

选择基于松弛测度的DEA模型,使用分析工具MaxDEA,最终得到重庆地区2007-2009年配电企业的综合技术效率。由于分析中采用了三年的数据,为便于分析,将其逐年进行比较分析。表2 2007年供电局与供电公司效率对比供电局供电公司决策单元效率值决策单元效率值决策单元效率值JJ局1JJ公司0.701 4YY公司0.406 8SP局1CK公司0.672 4QJ公司0.398 8YJ局0.919 6XS公司0.547 6FD公司0.395 6WZ局0.819 0WX公司0.547 3SZ公司0.384 1CS局0.808 9WL公司0.545 8KX公司0.371 3BS局0.748 6NC公司0.487 9YC公司0.365 9BB局0.732 7TL公司0.478 6YY公司0.343 3CQ局0.732 7HC公司0.467 4ZX公司0.342 5NN局0.692 3PS公司0.458 8QJ公司0.339 9JB局0.645 6TN公司0.455 4DJ公司0.336 7YC局0.608 9DZ公司0.419 0WS公司0.286 0QN局0.581 0BN公司0.408 8均值 0.774 1均值0.441 8效率差异** 注:2007年FJ公司无数据;效率差异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1%显著。 表2显示,2007年供电局平均效率为0.774 1,供电公司为0.441 8,二者存在显著差异。在供电公司中,仅有JJ公司、CK公司可勉强进入供电局效率队列中,但也处于比较靠后的位置。QJ公司、DJ公司和WS公司处于供电公司较为靠后的位置,效率值在0.3左右。图1进一步对2007年供电公司和供电局的效率进行了对比,整体看来,后者的效率曲线在前者的上方。

图1 2007年供电局与供电公司效率对比 表3表明,WZ局在供电局中效率为1,处于前列。QN局和YC局综合技术效率处于较为靠后的位置,效率分别为0.601 5和0.574 1。供电局平均效率是0.768 4,供电公司则为0.424 4,二者有显著的差异。这说明在2008年供电局系统的投入产出效率仍明显高于供电公司。图2形象地显示了上述结论,供电局的效率曲线明显处于供电公司曲线的上方。

在供电公司中,CK公司效率达到0.648 9,TL公司为0.581 5,勉强达到了供电局效率的较低水平。其他公司的效率值均低于YC局的0.574 1。

在2009年的效率对比中,表4显示,供电局平均效率为0.764,供电公司平均平均0.428 7,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表明当年供电公司整体技术效率仍低于供电局的水平。图3也直观上显示了上述结论:供电局的效率曲线整体上位于供电公司效率曲线的上方。

在供电局中,CS局、WZ局和YJ局均在效率前沿的位置,效率值为1。QN局效率为0.576 1,在供电局中相对靠后。在供电公司中,CK公司最高,效率达到0.666 2,相当于供电局较低的水平,其他公司均低于QN局的最低水平。

上述结果表明,供电公司综合技术效率低于供电局是很明确的结论。尽管也有少数农电企业能进入供电局的效率区间,但也都处于比较靠后的位置。

图3 2009年供电局与供电公司效率对比 在配电企业运营效率高低和公司体制的关系方面,结果表明,不同背景的配网企业的运作效率有非常明显的区别。电力局企业多为城市供区,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其运作效率相对较高;而供电公司为农电区域,线路长、人口分散、以生活用电居多,其运作效率相对较低。两者间的差异在统计上是显著的。笔者的结论并不支持杨世兴[12]、Scarsi[21]等学者的结论,与Chen[22]的结论类似。

六、结论

笔者从投入产出效率的角度,使用效率分析的DEA方法,客观地比较了国电与农电配电企业的运作效率。重庆地区的实践表明,国电配电企业的综合技术效率高于农电配电企业。农电企业通常给人以效益低下的直观印象,而本研究的结论证实,农电企业不仅效益落后,而且在运作效率方面同样需要提高。在当前的农电体制改革过程中,如何提升农电企业的效益是核心问题之一,笔者的研究也为上述农电改革方向找到了支持的证据。

农电企业投入产出效率较低,说明在内部管理方面农电还有较大差距,未能充分将投入转化为产出。但同时,较低的投入产出效率如能得到提升,则表明相同的投入会带来更多的产出。或者说,对农电企业的挖潜更能有助于整个配电行业的效率得到改进。因此,未来农电企业的效率改进至关重要。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对二者间效率差异的原因展开深入分析,详细讨论哪些因素带来了效率的差异,并由此提出改进农电企业运营效率更具针对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罗道平, 肖笛. 数据包络分析DEA在电力工业的应用[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6(4):60-66.

[2]JAMASB T, POLLITT M. Benchmarking and regulation: International electricity experience[J]. Utilities Policy, 2001, 9:107-130.

[3]魏权龄. 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7.

[4]刘艳, 顾雪平, 张丹.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电力系统黑启动方案相对有效性评估[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5):32-37.

[5]PEREZ-REYES R, TOVAR B. Measuring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change (PTF) in the Peruvian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companies after reforms[J]. Energy Policy, 2009, 37: 2249-2261.

[6]GIANNAKIS D, JAMASB T, POLLIT M G. Benchmarking and incentive regulation of quality of service: An application to the UK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utilities[Z]. DAE Working Paper WP 0408, Department of Applied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03.

[7]YUE W, JAMASB T, POLLIT M. Incorporating the price of quality in efficiency analysis: the case of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regulation in the UK[Z]. Cambridge Working Papers in Economics, 2007.

[8]HJALMARSSON L, VEIDERPASS A. Productivity in Swedish electricity retail distribution[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2, 94 (Supplement): 193-205.

[9]HATTORI T, JAMASB T, POLLIT M G. The performance of UK and Japanese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system 19851998: a comparative efficiency analysis[Z]. DAE Working Paper WP 0212, Department of Applied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03.

[10]POMBO C, TABORDA R.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 in Colombia’s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effects of the 1994 reforms[J]. Energy Economics, 2006, 28: 339-369.

[11]JAMASB T, POLLITT M. International benchmarking and regulation: an application to European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utilities[J]. Energy Policy, 2003, 31: 1609-1622.

[12]杨世兴. 激励性管制与中国电力产业管制改革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 2003.

[13]HESS B, CULLMANN A. Efficiency analysis of East and West German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companies: Do the “Ossis” really beat the “Wessis”[J]. Utilities Policy, 2007, 15: 206-214.

[14]PEREIRA M, LINS E, SOLLERO M K V, CALOBA G M, et. al. Integrating the regulatory and utility firm perspectives, when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7, 181: 1413-1424.

[15]ESTACHE A, TOVAR B, TRUJILLO L. Are African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companies efficient? Evidence from the Southern African Countries[J]. Energy Policy, 2008(6):1969-1979.

[16]KHODABAKHSHI M. An output oriented super-efficiency measure in stochastic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Considering Iranian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companies[J].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10, 58: 663-671.

[17]周明,赵炜,李庚银,等. 兼顾质量监管的配电企业标尺竞争模型及方法[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5):100-106.

[18]燕. 宜昌市供电公司运营效率及激励性规制机制研究[D].武汉: 武汉大学, 2009.

[19]王恩创,任玉珑,朱春波. 基于模糊DEA的配电网投入产出综合效率评估[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9(2):81-87.

[20]GIANNAKIS D, JAMASB T, POLLITT M. Benchmarking and incentive regulation of quality of service: An application to the UK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networks[J]. Energy Policy, 2005, 33: 2256-2271.

[21]SCARSI G C. Local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in Italy: Comparative efficiency analysis and methodological cross-checking[M]. London UK: London Economics Ltd., 1999.

[22]CHEN T. An assessment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cross-efficiency in Taiwan’s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sector[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2, 127: 421- 433.

[23]卢志刚,韩彦玲,朱连波,等. 考虑负荷变化的多运行数据配电网经济性评价[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09(2):109-114.

[24]高炜欣,罗先觉,支岗印. 复杂配电网络可靠性评估的向量法[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5, 22:36-40.

[25]王鹤,张怡. 输配电企业的连续型供电质量监管模型设计[J]. 华东电力, 2008(2):10-13.

[26]曾鸣,贾俊国,张婷,等. 输配电企业电能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J].电网技术, 2006(10):544-548.

A Study on Operation Efficiency Difference between Rural and

State-owned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Company

WANG Jian-guo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 P.R.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ural power companies of Chongqing Area, using th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ethod (DEA) based on slacks measure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ural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company and the state-owned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company.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operation performance of rural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company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state-owned distribution company. The research can guide how to promote the performance of rural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companies during the reform.

Key words: rural power; distribution company; performance; DEA

收稿日期:2011-03-11

国家电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时期;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重要性

一、电力需求分析的重要意义

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各界对于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要调动各种有效的积极因素,促进我国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从而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于电力资源的大量需求,实F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国电力供需呈现总体缓和的趋势,但受电煤供应不足和恶劣天气影响,有时会出现严重缺电局面,因此,国家颁布了《国家电网公司有序用电管理办法》,这为用电行业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规范性指导。

电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建设而言至关重要,因此电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我们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加快电力工业的发展,并且要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电力工业各项工作,让其变得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主要包括链各个方面:

(一)重视电源建设和电网建设,优化资源配置

必须要格外重视电源建设和电网建设,并且要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保证电力的供应。同时,必须要高度重视电力需求侧管理,充分了解需求侧的诉求,并做好记录和分析。在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压力和环境保护的压力,工业发展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而这些资源中的很多都是不可再生型的,长此以往,资源只会越来越少,因此资源短缺是一个重要问题。

(二)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节约资源

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企业并没有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他们排出了大量的没有经过处理的废水和废料废气等等,因而对周围环境造成了破坏,打破了自然生态的平衡,也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有重要意义的一项工作,我们不但能够有效缓解电力的供需,而且能够实现科学的电力发展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资源,同时有助于保护环境。通过对国内外的很多企业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电源建设和需求侧管理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只有把两个方面都做好,才能够实现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深入分析,加强需求侧管理工作

从我国的能源分布和结构来看,加强需求侧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能源,从电力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加强需求侧管理十分有助于环境保护,同时引导社会各界树立起节约能源的理念,从而让各个阶层做到合理用电,建设资源环保型社会。

(一)积极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并不断探索相关的管理工作

近些年来,我国积极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并不断探索相关的管理工作,而且很多地方都创造和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和做法,为电力事业的新方向打开了大门。虽然我国已经取得了比较可喜的成就,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我们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为了减小这种差距,我们必须要不断探索电力资源需求侧管理的方式方法,并采取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需求侧管理工作。

(二)探索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以法律做好规范

为了做好需求侧管理工作,工作人员必须要不断探索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并切实采取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技术手段等各种各样的手段,需要把这些手段进行综合运用,从而共同发挥出最佳作用。除此之外,各级政府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落实好自己的责任。政府部门必须要把需求侧管理工作纳入到能源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并进行统一的研究和部署,必须要把各项工作不断细化分配给下属部门,让各个下属部门能够树立起清晰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必须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需求侧管理的长效机制,从而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必须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在必要的时候应当进行资金的筹备工作,从而把这些资金用于支持需求侧管理工作,让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对于那些筹集而来的资金,应当设立出监督管理职业,确保资金用于正当途径,防止假公济私行为的出现。必须要研究有关电价的联动机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调节电价,最终通过经济杠杆调节用电需求,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用电系统。

(三)不断采用新设备来革新各项工作

最后,必须要不断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于新技术的开发之中,不断采用新设备来革新各项工作,让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效提升,为需求侧管理提供安全可靠的技术支持,要不断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积极组织和动员全社会成员广泛参与和支持,从而拉近人民大众与电力管理工作之间的距离,让需求侧管理工作变得更加亲民,从而不断取得新成就。

三、合理安排,关注用电高峰

每年的夏季都是用电高峰,因为夏天来临时,空调设备将会大量开启,这会给电力企业造成很大的压力,为此我们必须要提前想好应对措施,做好一切突况的预案。在用电高峰时期来临之前,电力供需矛盾在我国的很多地区都是十分突出的,因此各级政府和各个相关部门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做到有计划、保重点,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保障用电安全。电力企业之间要相互扶持,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为社会各界提供一个高效的用电环境,努力把人民生活用电放在首位,保障好人民的需求,另外,需要保障重点企业的用电工作,对于那些重点项目和重点行业,应当格外预留出一些电量,从而预防紧急用电情况的发生。

总而言之,新时期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要不断探索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并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之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让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为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国家电力范文第4篇

(一)人均发电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具有相似性,即在人均GDP低于8000国际元时,人均发电量随人均GDP的变化非常接近,都呈相似的线性关系。美国在人均GDP超过8000国际元后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曲线斜率明显降低。而中国和日本具有相似性,即日本的人均发电量—人均GDP曲线在人均GDP低于8000国际元时,呈现非常好的线性关系。尤其到2001年为止的数据,中国均与日本保持基本相同的线性关系。这是因为中国和日本均属于人口密度很高的国家,相比之下,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则属于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国家,这就导致在经济结构、发展方式相似的情况下,人均发电量—人均GDP曲线却呈现两种态势。由此推断,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很可能更与日本相似。(二)达到3000千瓦时/年以后,主要发达国家人均发电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西方发达国家往往以年人均发电量达到3000千瓦时为基准年。在基准年10年以后,五个发达国家年人均发电量增长的情况非常相似,如图3所示。截止到2010年,中国年人均发电量超过3000千瓦时,这就意味中国未来发电量随时间增加而变化的情况可以通过这五个发达国家的情况进行推测与分析。在进入基准年后的10年里,五个发达国家年人均发电量均以相似的速度从3000千万时/年增加到4500-5000千瓦时/年。而在此之后,五个发达国家的年人均发电量的增长速度发生变化,不再具有相似性。其中,人均发电量增速最高的是美国;德国年人均发电量高于金融危机时期的日本,此后德国的人均发电量开始下滑,特别是东西德合并后使德国的人均发电量进一步下滑,而日本则在基准年20年时超越了德国;由于法国和英国互相输送电力,这导致两国的数据不具可比性。从基准年以后10年,五个发达国家年人均发电量均以相似的速度增长,而基准年10年以后,五个发达国家人均发电量的增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这是因为基准年以后10年是主要发达国家工业化的主要时期,电力消费主要是工业用电,而基准年10年后,这些发达国家人民的生活用电水平出现了差异,这导致此后年人均发电量发生变化。综上所述,发电量增速与GDP增速直接相关。此外,经济结构、节能降耗力度、生活用电比重的变化也与发电量相关,这些因素对发电量增速上的作用力可能大于GDP增速,也可能小于GDP增速。因此,对这些因素的解构本文在此不作赘述。还有一个指标通常被用于分析发电量增速与GDP增速之间的关系,即电力弹性系数。

二、电力弹性系数变化情况分析

电力弹性系数是电能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又称电能消费弹性系数。因电能消费增长一般快于国民经济增长,在前苏联和东欧等国家称作电力超前系数。电能消费增长速度用发电量增长速度表示;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长速度来表示。它是反映电力消费的年平均增长率和国民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的宏观指标。电力弹性系数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b=AY/AX。式中:b为电力弹性系数,AY为电力消费年平均增长率;AX为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电力弹性系数反映电力工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宏观经济学中说明发展总趋势的一种概括性指标,可以作为衡量电力发展是否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参数。从世界各国长时期的电力工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可以看出,由于各国在经济发展中都致力于不断提高电气化程度,充分利用电力所具有的方便、清洁、高效率等优点来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而在生产和生活领域中,用电范围不断扩大,用电数量迅速增长,电力工业的发展速度一直快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电力弹性系数一般大于1。为了便于分析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电力弹性系数,本文按照人均GDP将5个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分为4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为5000-10000国际元;第二阶段为10000-15000国际元;第三阶段为15000-20000国际元;第四阶段为20000国际元以上,如表1所示。本文认为,表2中一些国家个别阶段的电力弹性系数是无效的,因为各个国家在一些阶段受到战争、经济危机、石油危机和电力输送协议等因素的影响,在这些非正常时期,电力弹性系数并非是正常值,因此这些阶段的电力弹性系数本文视为无效数据。例如,美国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电力弹性系数即为无效数据,因为第一阶段的美国正经历第二次经济危机(大萧条),这次经济危机一直延续到第二次大战开始,贯穿整个30年代。第二次大战拯救了美国经济,由于战争的刺激,从1941年开始,美国各项经济指标才超过了1929年。美国经济经历了40年代的战争红利后,50年代增势较缓,60年代增长较快,这就是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二阶段。该阶段的电力弹性系数受到战争刺激,因此也是无效数据;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和第四阶段里,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其电力弹性系数也被视为无效数据;1990年随着柏林墙被推倒,东西德国统一。这件具有广泛影响意义的事件恰恰发生在德国经济社会的第四阶段,因此该阶段的电力弹性系数无效;如前文所述,法国在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大规模向英国和德国输送电力,因此该阶段的电力弹性系数也是无效的;英国自第二阶段至第四阶段,大规模从法国购电,因此英国在这三个阶段的电力弹性系数无效。根据表2中的有效电力弹性系数来看,5个发达国家在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电力弹性系数变化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第一阶段各国电力弹性系数较高,平均值为1.33,由此可以认为该阶段是初步工业化阶段,因此电力消费主要集中在工业用电领域;第二阶段电力弹性系数最高,平均值高达1.71,可以认为该阶段处于全面工业化时期,电力消费主要集中在重工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第三阶段电力弹性系数较前两阶段而言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较第二阶段下降幅度较大,该阶段电力弹性系数平均值为1.20,该阶段已经基本完成城市化,电力增长主要集中在居民电力消费领域;第四阶段的平均电力弹性系数继续下降,并低于1。该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集中在能耗较低高科技和金融等行业。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人均GDP,可以将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在人均GDP低于10000国际元时,发达国家大都处于工业化阶段。1978-2001年,中国的GDP从9359亿国际元增加到45598亿国际元,据此计算平均年增长率为7.1%,2001年我国的人均GDP为3580.59国际元,我们按照改革开放以来的GDP增速平均值估算,2010年我国的GDP约为84723国际元,人均6323国际元。而2002-2010年我国发电量增长率为12.34%,就此计算这段时期,我国的电力弹性系数为1.73。按照电力弹性系数判断,1978-2001年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2011-2020年我国将处于主要的工业化阶段。可见,中国电力工业起步比较晚,但从2002年开始,我国电力装机每年增长接近1亿千瓦,而英国、法国、德国这种发达国家,他们总装机大概在1千瓦左右,所以我国属于超速超常规的发展,而且现在中国电力的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一。为保障中国电力行业未来稳定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目标,结合我国能源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来实现上述目标。(一)有序发展煤电,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2020年以后,煤电装机应大幅放缓,2030年以后不再新增煤电。清洁煤技术包括选煤、型煤、水煤浆、循环流化床、加压循环流化床、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煤炭气化、煤炭液化和烟道气脱流等,可以大幅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从而在环境允许的条件下扩大煤炭的利用,减少煤炭利用的外部成本,保证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二)稳步增加气电比重增加天然气进口比例,在气源稳定地区加快发展气电。加强页岩气的开发。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核电。(三)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为减少SO2的排放量,工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利用。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水力发电)、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洋流能、温差能等)、生物质能。目前工业发达国家由于水能资源已经基本开发完毕,近来在开发可再生能源发电方面重点放在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发电方面。但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除水力发电外)大都具有投资大、成本高、发电不连续的问题,因此在2020年以前在能源和发电量中所占比重不会很大。我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水能资源的开发程度都较低,可供开发的优越水力地址还很多,在开发再生能源发电中,把加快开发水电放在突出的位置。这是由于水电开发技术最成熟、经济性好,可以连续供应电力等因素所决定的。而随着光伏组件价格的下降和分布式光伏应用的推广,我国太阳能发电将可取的较大发展,应成为未来重要的电源。在推动风电发展上,应充分发展储能、风光互补等技术,建设长距离新能源发电输送通道,有效解决资源分布和消费区域不匹配问题。

国家电力范文第5篇

博物馆作为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和公众的重视。作为国家基础产业的电力行业,建设一所能够展现行业全貌的博物馆,传承电力文化和精神,凝聚行业共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此,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宣传部仇必鳌、陈华两位同志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长期研究,就建设国家电力博物馆的若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本期杂志特刊发他们的《对建设国家电力博物馆的几点思考与建议》一文,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促进电力行业的文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近年来,在中国,博物馆走出了社会生活的边缘,越来越受到公众青睐。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数量已达3589个。随着大量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每年有4亿多人次到馆参观。博物馆日益成为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

党的十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博物馆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重要文化场所,既是凝聚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智慧源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博物馆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都在着手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博物馆,如中国航天博物馆、邮电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已成为各行业体现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重要阵地。作为肩负着为实现中国梦输送能源重任的电力行业,虽然已拥有了一些地方性的博物馆,却始终没有建成反映电力行业全貌的博物馆。笔者试图就此问题,谈一谈关于建设国家电力博物馆的几点思考。

打造国家电力博物馆的重大意义

首先是展示电力工业发展历程的宽广舞台。今天,中国电力工业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辉煌历程。1879年,上海公共租界点亮了第一盏电灯;1882年,中国第一家公用电业公司──上海电气公司创立,从此揭开了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大幕。之后,内忧外患的中国电业历经曲折,矢志前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力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96年起,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水电、风电装机总量已跃居世界首位,同时,电力结构得以不断优化,电力工业装备和技术水平已跻身世界大国行列。在中国电力工业的百年发展进程中,有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值得人们铭记,如大上海工业时代的坐标上海杨浦发电厂、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大坝、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电东送、前景无限的特高压电网建设等,这些重大事件都可以通过博物馆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和实物模型,永久陈列展示,让人们不因岁月流逝而遗忘电力工业发展的辉煌历程。

其次是打造电力科研和文化交流的高端平台。随着自身功能的不断拓展,现代博物馆可以成为电力科研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人们可以在这里汲取前辈电力科研工作者的智慧,感受和传扬电力文化,可以在博物馆直接举行高层次电力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并展示和推广电力科技新成果、新产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开拓视野、集思广益,推进电力科技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第三是构筑传承和弘扬电力精神的坚强阵地。国家电力博物馆建成后,可以定期开放,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走近电力,体味中国电力工业不平凡的建设业绩。同时,利用博物馆对电力行业员工进行生动形象的教育培训,让他们更直观、更深切、更全面地了解电力工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传承和弘扬一代代电力人艰苦创业、与时俱进的电力精神和文化特质。

第四是弥补国家电力博物馆建设的现实缺憾。当前,在某些省区相继建设了地方电力博物馆,作为展示地方电力建设成就的窗口,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国家电力博物馆却迟迟未能建成。对此,需要整合各电网公司和发电集团、电力工程公司的力量,着力建成一所能够全景展示电力系统辉煌业绩和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的进取精神的国家电力博物馆。而作为行业博物馆,如邮电博物馆、航天博物馆等博物馆建设的成功范例,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国家电力博物馆应具备的主要特性

第一是综合性。国家电力博物馆首先应以历史为主线,浓缩中国电力建设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尽可能选取中国电力行业重要节点的重大事件、工程、人物进行全方位的一般性陈列,让观众直接产生对中国电力创业史的全景认知。同时,国家电力博物馆还应分建各大电网、发电集团、电力工程公司的分展室或独具特色的主题、专题展室,遴选各大公司的亮点事件、重点工程分别展示,力求尽显电力行业发展全貌,使电力行业所有重要图文档案、实物模型都可在博物馆中轻松便捷地查询和看到。

第二是永久性。国家电力博物馆的建设绝不是一时的应景之作,在其建设之初就应贴上永久性的标签,这样一方面可以促使建设者以更加负责的态度提升博物馆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建设者以前瞻的眼光投入博物馆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国家电力博物馆才能长久保持独具特色的风采与魅力。同时,对于博物馆的展示内容,也将根据发展的需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新,确保与时俱进。

第三是权威性。国家电力博物馆展示的是电力行业的最高成就,所以,一定要保证博物馆展示内容的权威性。为此,要认真调研,充分论证各项展示内容,潜心搜集各种实物材料,仔细比对制作相关实物模型,确保所有展示内容有据可查。对于展示过程中发现的纰漏,要认真核查,及时更正,绝不可敷衍塞责、将错就错,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博物馆的权威性。

国家电力博物馆应具备的主要功能

如果建设国家电力博物馆,它除了具备普通博物馆所应具备的功能外,还应不断丰富电力行业特色,成为为电力行业发展凝聚人心、积淀文化、创新科技的多功能平台。具体来说,国家电力博物馆应努力成为平台:

首先是展览平台。国家电力博物馆应以大量客观详实的文献、图片、实物、模型、音视频材料等集中展示中国电力工业发展一百多年来的厚重历史和辉煌成就,荟萃国内外电力工业的最新建设成果,直观形象地描绘电力行业发展蓝图。

第二是教育平台。国家电力博物馆建成后可定期免费向全社会开放,让公众在参观博物馆的感知性教育过程中,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中国电力工业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学习电力知识与科技,融入电力行业,共同支持中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第三是培训平台。国家电力博物馆应积极承接新入职电力员工的电力精神与文化的培训任务,让他们在博物馆内身临其境地走近电力行业,接受行业传统洗礼,传承爱岗敬业精神,弘扬高尚职业操守,努力成为中国电力行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第四是科研平台。国家电力博物馆应主动开展各种前瞻性电力理论研究,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就电力行业的科技发展、政策导向、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并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予以形象展示,从而促进电力行业的理论更新和技术进步。

第五是会议平台。国家电力博物馆应广泛承接各种电力行业会议,特别是与电力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国际交流会议,举办高端发展论坛和学术沙龙活动,吸引更多国内外电力同行的瞩目,为增进整个电力行业的密切交流与快速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第六是文化平台。国家电力博物馆应是重要的电力行业文化培养与交流的场所,电力行业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一代代电力人积淀起来的先进企业文化将在此得到保护和集聚,并通过各种参观培训和文化交流潜移默化地在电力行业员工中涌动和发扬。

第七是交易平台。国家电力博物馆可通过举办电力行业新产品会的契机,吸引各电力企业、科研单位参加会,详细介绍新品特色与优势,吸引参会单位进行商品交易和技术转让,打造高端电力产品交易平台,主动为促进电力科技成果的转化及推广服务。

第八是互动平台。国家电力博物馆可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新技术、新成果,着力建设覆盖面广、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开放型博物馆,强化互动功能,提升观众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让更多的人近距离地接触电力知识,学习电力技术,支持电力发展。

对国家电力博物馆选址的思考

作为电力行业的权威性博物馆,国家电力博物馆的选址非常重要,应尽可能地考虑馆址自身的交通条件和人文环境,便于扩大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来此参观学习。为此,国家电力博物馆的选址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在北京开辟专门区域建馆。考虑到国家电力行业的大公司总部大多设在北京,同时,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与人文条件,在北京建馆具有显著优势。为此,如条件允许,可独立建设新馆,也可借鉴上海世博会利用废弃仓库建设的成功经验,征用废弃仓库、场馆、电厂原址,进行改造和扩建,这样既可节省高昂的征地费用,也可以发挥原有电力设施的余热,增强博物馆的时代感。

二是在国家重大电力工程所在地建馆。国家重大电力工程(如三峡工程)所在地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广告意义,便于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而且建馆成本比之北京要便宜得多。但也要考虑到这些重大工程所在地一般比较偏僻,交通和人文环境远不及北京,不便于参观学习。

三是在电力科研院校所在地建馆。电力科研院校具有较强的人才技术优势与良好的人文氛围,在电力科研院校所在地建馆,有助于提升国家电力博物馆的科技、文化水平,促进博物馆的与时俱进。同时,从电力科研院校辟出建馆用地,可大大节约建设成本。加之,电力科研院校一般环境幽雅、学生众多,便于博物馆发挥教育培训功能,为电力事业的发展培养源源不断的建设者。

目前,华北电力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211工程”电力高校,具有人才汇聚、技术领先、交通便利、环境幽雅、文化浓郁、知名度大、美誉度高,且学校与电力企业和国内外电力教育科研单位联系紧密等独一无二的条件,完全适宜建设国家电力博物馆。

对国家电力博物馆设计的思考

作为国家电力博物馆,其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行业特色,充分借鉴一些行业博物馆设计的成功经验,以前瞻的眼光提出最优的设计方案,具体来说,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从行业特色入手进行设计。在充分考虑电力行业特色的前提下,在整体设计中可融入电厂、发电机房、电力线路、电站大坝、电塔等电力工业元素,使博物馆的整体造型更能展示电力特色和文化艺术风格。

二是从与自然、社会和谐共荣的理念入手。电力是光明与力量的化身,电力为自然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环境的优化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在博物馆的整体设计方案中应充分考虑电力行业与自然、社会和谐共荣的因素,使博物馆的设计更具亲和力。

三是从新能源的创新应用入手。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新能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人们的视野,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国家电力博物馆应该在这方面迎头而上,适应新能源电力的进步趋势进行整体布局,使博物馆的设计更具前瞻性。

对建设国家电力博物馆资金来源的思考

建设一流的国家电力博物馆离不开巨额资金的投入。考虑到电力系统的多元状况,为了更好地筹集资金,并保证国家电力博物馆的长期运行,应该成立专门的国家电力博物馆管理委员会,由其专门负责博物馆的建设与资金筹集、后期维护、日常管理等工作。

管委会应在国家能源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单位的领导下,广泛吸纳各大电网公司、发电集团、电力工程公司共同组建,设立资金配额,以确保建馆经费的足额投入,并明确职责、严肃纪律,严格管控经费的使用。

同时,为了更好地运作建馆经费,宜设立国家电力博物馆基金会,以市场方式运作博物馆资金,并通过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各项功能,开源节流,促进国家电力博物馆在资金管理领域的良性发展。

国家电力范文第6篇

一年来,我所在支公司“六届四次”职代会精神及支公司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全体员工的积极努力和广大客户的密切配合下,顺利地完成了上级各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各种指标及年初制定的各项计划工作。现就全年工作做一下简要总结:

一、综合管理与标准化建设工作

一年来,我所在标准化建设与落实“四个服务”过程中,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完成了如下工作:

落实“四个服务”方面:

1、按计划顺利完成了小向善、大向善电气化、路灯亮化工程任务。

2、分类上报了我所辖区内“十二五”农网新建、改造农村台区规划计划。

3、配合省电建公司对2011年申报的改造台区进行了实地考测。

4、根据上级节能减排文件要求,对年产量60(含90)万吨的鸿强、华兴洗煤厂的配电变压器进行了停电封存。

5、配合上级部门对二十八个高危行业、非煤矿山采取了断电措施。

标准化建设与例行工作方面:是按时召开安全日活动例会每月四次,累计召开五十三次;安全、营销月度分析会每月一次,累计召开十二次。是每月对三条10kv主干、分支线路及混合台区低压线路、设备进行了定期巡视。是传达了支公司“《六庙四次》职代会暨2010年工作”专题会议精神,使全体员工明确了年度重点工作方向。是根据实际需求,对办公场所及安全工具室、资料室、值班室进行了重新调整布置;并利用有限资金,对陈旧的走廓扶手进行了涂涮装饰。

二、安全生产及设备管理

1、强化安全意识,确保安全生产。我所根据上级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流程和标准,首先成立了以所长、副所长、各级管理人员为核心的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机构。同时制定了我所2010年度“不发生人员轻伤、重伤及农村触电死亡事故,不发生一般及以上火灾事故,不发生特、重大电力设施外力破坏及失盗事件”的安全奋斗目标和“班组控制异常、未遂及以上事故”的安全措施、“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反事故技术措施计划”;组织制定了栗家庄供电所两个“两节”保电、“防汛预案”、“迎峰度夏”组织机构及相关制度措施计划。

2、抓规程培训,明确安全责任。2月23日,组织全体人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安规》“两票”培训并经严格考试。参加考试人员27人,考试合格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各级人员与所长鉴定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并根据各岗位写出了“三不伤害”保证承诺书。

3、加强安全工器具管理。按照支公司要求和规程规定,于1月份、3月份、9月份对安全生产用具、安全辅助器具进行了定期试验。共测试脚扣26付、安全带26条、安全帽26顶、验电器6支、绝缘靴6双、绝缘手套6付、低压接地线9组、拉闸杆7付。经过测试,对不合格的安全器具、生产用具及时进行了清理,同时对缺少的用具给予了补充。坚持每周进行安全用具的外观检查并认真做好记录工作。制定了安全用具领用制度并认真填写领用记录,做到了责任明确,达到了无损失、损坏责任事故。为检修、消缺现场规范地使用安全用具奠定了基础,得到了基本安全保障。

4、坚持安全日活动例行会议。组织安全日活动例会53次,达到每周一次;组织召开安全生产月活动例会12次,平均每月一次。及时传达、学习安全文件、安全简报、通报70余篇次。

5、杜绝无票工作。一年一度的春检工作开始后,根据支公司《关于开展春季安全大检查》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所平常的设备巡视与缺陷记录情况,研究制订了春检计划实施方案,同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春检“组织措施、安全措施、技术措施”。并严格按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反事故斗争活动,对春检现场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综合、全面分析;在设备检修、消缺过程中,正确使用低压一种工作票11张、操作票22张。合格率均达百分之百。通过以上安全措施的实施,杜绝了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保证了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

6、加强巡视、确保设备设施稳定运行。为了确保设备连续、可靠、稳定运行,达到设备不间断供电的目的。是我所组健了以所长为笫一责任人,副所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为组员的“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机构,并明确责任,定立职责制度。是定期对我所所辖三条10kv主干、二十几分支107公里线路、农村混合配变48个台区的0.4kv74公里线路、1820余个户用表箱、63.19公里接户线、7200余户的剩余动作电流保护器进行定期巡视。全年累计定期性、特殊性及故障性巡视线路设备五十余次,徒步巡查行走路程累计三千余公里。是对三相负荷不平衡的台区配电线路进行了负荷调整、对三十余处配电柜(箱)内的导线连接点、刀闸动静触头、保险座静触头等设备进行了去氧化处理。是结合日常维护管理工作,运行专责与供电所设备管理员配合支公司线路队对所辖高低压线路下的树木和杆上的鸟窝进行了砍伐与捅取。累计捅除栗家庄iⅱ回、张家堡主干及所辖各分支线路杆塔上鸟窝约七、八十次/处,同农村相关台区村干部协调配合,砍伐清理线路走廊下影响线路正常运行的各种树木约一百多棵/处。是进入汛期前,即5月0日,对10kv栗家庄ⅰⅱ回及各分支、0.4kv混合台区的绝大部分线路、设备进行一次特巡摸底,摸清易受洪水冲刷的设备情况,并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计划。

三、营销管理

2010年我们在营销管理工作中,进一步落实营销“三电一线”管理、创建“十个零”为主题活动,认真执行电价政策,全面加强和规范化工作,健全抄表、核算、收费的管理。一年来始终贯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经营观念,始终把降损节能工作作为强化经营管理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其中:更换电子计量表台区、块,为搞好营销管理、体现经营成果、我们狠抓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和用电客户签定用电合同:二是规范用电的抄、核、收管理,强化抄表人员的准确性和同期性:三是按月分线、分级、分台区进行线损分析:四是加强电费回收力度确保电费每月结零。

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请根据实际数据进宪填写)

四、作风建设与优质服务

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活动的同时,我所把开展“忠诚企业”教育活动与“作风建设、狠抓落实”活动思想继续深化,以点带面,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带动全体员工认真落实“三个十条”,把行风建设推向高潮。充分发挥经济发展“先行官”的作用,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企业,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做出贡献。一年来我所把安全生产教育、优质服务、行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持久地开展了承诺服务行为,实行无周休日工作制度、全天候白昼值班制度,认真接听咨询电话,热情解答客户提出的各种问题,及时消除设备故障。始终坚持“人民电力为人民,汾阳电力为汾阳”的服务宗旨。同时全所人员说话办事注重形象,禁说服务忌语、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一年来我所始终坚持加强内质外形建设,坚持“四个服务”宗旨,落实“三个十条”。通过高标准、严要求,达到了农村用电秩序正常,群众满意无上访的好成绩。

五、存在的问题

1、各个环节的习惯性违章现象、作业现场监护人监护不到位现象还存在。

2、由于种种原因,设备巡视中发现的缺陷还不能及时预以消除,形成了巡视人员对巡视的消极态度。

3、同杆架设,“三线交叉”(电话、有线、光览)等问题仍比较严重,且难以进行清除。

国家电力范文第7篇

备受关注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终于在去年底尘埃落定。两大电网、五大发电集团、四大辅业集团同时挂牌成立,电力行业终于实现了酝酿已久的拆分计划。

对于电力体制改革,最引人关注的是国电公司的拆分。这次电力改革决不仅仅是一个拆分的概念,而是政企分开、资产重组、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监管有机组合形成的新的运行机制。业内人士曾将两家电网集团、五家发电集团及中国电监会统称为“八路军”,而将四大辅业公司统称为“新四军”。2002年12月29日11家重组后成立的电力公司在人民大会堂的集结,表明“八路军、新四军”已经整装待发了。这是中国电力行业向市场化迈进的标志,它必将给电力行业带来巨大的变化。

电力行业上市公司重组力度加大

随着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该行业重组时代也正式拉开序幕,其为各大集团的发展、重组、上市创造了良好的机会,电力资本市场面临着新的机遇。

首先,电力资本运营的条件也更加成熟。由于2000年10月颁布的国发办第69号文规定,除按国家规定程序审批的资产重组、电站出售、盘活存量项目外,停止其他任何形式的国有电力资产流动。此举无疑束缚了电力公司资本运营的手脚,特别对电力上市公司收购母公司优质发电资产、扩大经营规模、增强盈利能力产生了严重影响。但是,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正式实施,69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就自然解冻,一些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工作可以顺利开展,这对现有国电系统上市公司而言无疑是个利好,冰冻两年的资产重组量能将得到强力释放,电力行业酝酿已久的资本运营将会陆续展开。

其次,电力体制改革将对我国电力行业和电力上市公司经营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国发(2002)5号文件赋予了五家发电集团和两家电网公司投融资职能,并参与国家电力发展规划。同时,国家对这七家企业集团的经营方式提出的要求是以电为主,兼顾多种经营,大力开展资本运营。加之国家电力公司发电资产重组划分方案中给电网公司预留了647万千瓦的发电资产,要求两年内留在电网,两年后可以出售。留给电力辅业集团的920万千瓦发电资产权益容量也有置换转让的可能,这也为五大发电集团实施收购提供了可能。由于资源的拆分,按照拆分方案,国家电力公司直接控股及下属省电力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将面临大规模的产权重组,目前一些由省电力公司(局)控股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将改变,将会由新组建的全国性的发电集团公司控股,也就是说一些上市公司的母公司资产规模将扩大数倍,新的母公司实力会更强,从而使其能够得到更大扶持。由于控股股东的变更,一些上市公司经营范围原来局限在一个省区域,依托新组建的股东大公司,它的电力经营范围可以向外省拓展,从而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随着资源的重新整合,国家电力公司的拆分,使电力市场上的垄断被打破,新组建的发电集团公司必然选择一两家上市公司作为自身在国内资本市场的融资窗口,不断注入优良资产, 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窗口作用,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增强其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能力, 使资产向上市公司流动,资金向集团公司流动,实现双向整合,发电集团与所属上市公司形成双赢格局。不仅如此,电力体制改革后,通过资产的行政划拨和分割,将为资本运作培育众多的市场主体,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国电系统资本运作主体单一、统一规划、分级运作的局面。除国电公司拆分新组建的大型发电集团公司外,广东核电集团、国华公司、国家能源投资公司、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以及地方投资形成的独立发电企业,为今后电力行业大规模开展资本运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再次,电力资本运作能否向外商和民营企业开放也是关注的焦点。目前已有国外电力公司对参与中国电力市场表示出兴趣。电网企业目前仍然是禁止外商投资的,改制重组后,相关政策可能会有所变化。可以预料,在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完成后不久,就会有新一轮的小范围、小幅度的通过市场机制完成的资产并购活动出现。这无疑也给电力市场资本运营带来新的机遇。

电力改革带动电价上升

根据国家电力公司综合统计快报的数据,2002年全国电力工业生产呈现出供需两旺、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更加趋于合理的特点。2002年全国完成发电量164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全社会用电量162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其中居民用电增长7.7%。在全年完成的16400亿千瓦时的发电量中,水电2710亿千瓦时,火电13420亿千瓦时,核电250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3.8%、11.4%和42.9%。在16200亿千瓦时的全社会用电量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了3.0%、11.2%和10.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长7.7%。电力投资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国电力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4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4%。但是即使这样2002年的许多地方还是出现供电紧张的局面。

由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总体良好、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因此,中国电力需求将持续高速增长,2003年全国发电量大约会在为17350亿千瓦时左右,比2002年发电量增长7.1%。

但是,电力运营情况电力供应形势并不十分乐观。目前我国每年上网的新增能量只有1000-1500万千瓦,主要江河流域去年来水偏少,水电发电量不足,煤炭供应也是不容乐观。因此今年电力市场的形势将会更加严峻,部分地区可能出现供应趋紧情况。同时,由于到现在为止,整个改革仅仅是拆分了国家电力公司,形成了五大电源、两大电网,它们之间今后再没有一个像国家电力公司那样的机构去相互协调,新的竞争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旧的那种平衡又被打破,本身就蕴含着风险;同时,五大电力集团除华能外,其他的都要重新组建,而这种组建必将增加管理成本。由于目前电价形成机制主要是由发电成本来决定电价,这种成本是特定企业的个别成本,而不是合理的社会平均成本,这是行业内“一厂一价”甚至“一厂几价”出现的真正原因。

在这种电价形成机制下,企业不仅不会有降低成本的压力,而且还会诱使企业虚报成本隐藏利润,结果导致我国电厂造价和发电成本逐步攀升,造成电力市场混乱、市场价格信号失真。

目前的电价有几百种,都是国家计委审批出来的审批价,审批价都是在申报成本的基础上加一个人为的平均利润,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还本付息定价机制。加之长期以来,我国电力系统里的电网、电源和电价没有分开,国家电力公司自己电源本身系统内的上网电价比外部电厂上国家网要低7分钱,一旦网、厂分开之后,如果国家电力公司内部电厂的电价都参照外部电厂的上网电价,就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现在的国家电力系统是网、厂分开,电网的电价、利润一旦确定之后,又要保证赢利的话,这部分空间又将从何而来?交易的主体从一个内部转变成不同的主体之间的交换关系,也决定了电力价格一定会往上推动。

调整产业结构 加剧行业竞争

根据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国家将大力支持和鼓励清洁能源的发展,制订发电排放的环境折价标准,加之煤炭价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其必将对电力内部各行业产生不同影响。其中火电和热电行业将会遭遇一些不良的冲击,其内部各公司业绩将会出现分化。而与此不同的是水电行业将会受益良多。由于水电行业是清洁、廉价、可再生的绿色环保能源,并且往往具有防洪、灌溉、滞洪、错峰、拦沙等多种功能,在国家将形成激励清洁电源发展的新机制背景下,其符合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方向,因此,该行业能够享受到为支持清洁能源发展,对新投产的水电、风电等实行的优惠政策,如发电增值税超过8%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等。同时水电行业还具备运营成本较低的价格竞争优势,在新的电力体制下,由于允许发电公司向单独的大客户进行直供,供电价格由双方根据市场供求情况进行协商。这无疑对低成本的水电公司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公司电力销售量,以及通过减少供电环节,提高售电价格,而且通过直接掌握一部分终端的电力消费者,还能减少未来对电网公司的依赖,减少在丰水期的弃电,使水电公司的电量销售更有保障。

与此同时,由于电力企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规模大的公司明显好与规模较小的,体制改革后,一些在电力行业中规模较大的公司的竞争优势会更加突出。如国电电力、广州控股、华能国际等,其成长性也必然为众多机构投资者所看好。同时,在地域分布上,由于沿海地区电力需求增长较快,这些地区的电力企业盈利空间相对较大。在今后以规模取胜的电力市场竞争格局的趋势下,一些地方政府背景的电力公司将面临着较大的压力,特别是那些装机容量规模小、发电成本较高,主要靠高电价来维持的发电企业。可以预见,电力企业之间的行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电力公司业绩分化将成大势所趋。

产业联动和传导效应得到体现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逐渐深入, 由于产业的联动效应和传导机制,其必然会带动其相关产业发展。

首先,电力投资加大将会为电力设备制造业带来新的机遇。伴随“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经营模式和全国联网的目标的逐步建立与实施,对于电网的调度、安全性、监控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而目前国内电力需求的迅速增加和电网负荷不均衡矛盾的日益突出,对于整个国家电网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根据“十五”电力行业的整体规划,保守估计将会投资800~1000亿元新增电网的建设,500亿用于电网的改造和更新。在国家加大电网投资,大力推进“西电东送”、全国联网以及积极发展水电、坑口火电大机组的政策背景下,长距离输送电力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样无疑对输变电设备制造行业特别是行业内的优势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经营发展机遇。同时,竞争性电力市场的建立将对现有发电厂的自动发电技术,对能量管理系统中的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发电计划安排、交易计划运筹、输变电能力计算以及实时电价报价系统等都提出了更新与更高的要求。电力涉及到国家的安全,同时每个国家电力系统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电力市场的软、硬件支持系统很大程度上要由我们自己来开发,而不可能大量依靠进口,具有良好电力系统自动化产品开发能力的企业将面临着很好的市场机遇。

其次,电力改革使得电力环保产业前景非常广阔。我国的电源主要以火电为主,目前火力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74%左右。火力发电污染严重,电力工业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烟气污染排放产业。近年来,全国火电厂年排放二氧化硫近408万吨,每年产生固体废弃物(煤灰、煤渣)近1亿吨。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实施后,随着国家各项环保法规、政策的出台,发电排放的环保标准越来越严格,电力环保产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再次,煤炭行业将会受益良多。电力改革打破了行业垄断,改善煤电行业之间的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增加对煤炭的消费需求。同时电厂直接向用电大户售电,减少中间环节,可以降低转供电费用,降低煤矿的电力成本,煤矿电厂之间交易可以开展易货贸易,并且有利于推进煤炭电力资本整合,用电大户煤炭企业由此间接受益;而且通过竞价和联网实现环保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环境折价标准的引入,要求煤炭企业注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煤炭深加工比例,这有利于煤炭洗选加工企业的发展。

背景提示

电力体制改革大事记

■1996年12月17日,国发[1996]48号文,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电力公司。原由国家电力工业部承担的国有资产经营职能和企业经营管理职能移交给国家电力公司。1997年1月16日国家电力公司成立,1998年3月,国家电力工业部撤销。

■2000年10月7日,[2000]69号文明确,电力体制改革工作由国家计委牵头,会同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体改办、国家电力公司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组成的电力体制改革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电力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由协调领导小组组织制订,报国务院审批。为规范运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除正常生产经营外,有关各级国有电力企业资产重组、电站出售和其他资产处置问题,将纳入电力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统筹考虑。除按国家规定程序审批的资产重组、电站出售、盘活存量项目外,停止其他任何形式的国有电力资产的流动,包括电力资产的重组、上市、转让、划拨及主业外的投资等;凡项目未经国家批准的,其已经变现所得的资金应停止使用并予以暂时冻结。

■2002年4月11日,国发[2002]5号文,实行“厂网分开”,重组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发电资产,重组电网资产,设立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建立电力调度交易中心,实行发电竞价上网。国务院下设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正部级),按国家授权履行电力监管职责。

■2002年10月15日,明确了电力行业大规模重组的一系列细节,国家电力公司发电资产重新切分,五大发电集团的经营规模范围已经初步明确。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公司的筹建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各公司的高层人士已纷纷走马上任,并到全国各地考察各自的电力资产,争取年内正式挂牌运行。

■2002年12月29日正式宣布,拥有占全国46%发电资产和90%输电资产的原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重组为11家独立的公司(两大电网、五大发电集团、四大辅业集团)。紧接着国务院任命柴松岳为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主席,邵秉仁、宋密、史玉波为副主席。市场热切期待的电力行业监管机构终于浮出水面。

■2003年1月14日,中国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一位权威人士在京透露,国务院正在研究电监会的三定方案(电监会的三定方案是指电监会的职能设置、内设机构、人员编制的方案),这个方案会在本月末出台。将有11个职能,内设7个部门,人员200左右。

电力体制改革主要内容

■实行“厂网分开”,组建五大发电集团。主要指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资产按照发电和电网两类业务划分,并分别按照规模相当、资产质量相当、地域分布合理的原则并尊重历史进行配置和重组。厂网分开后,原国家电力公司拥有的发电资产将被重组为五家全国性发电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与大发电集团。这几家集团将分别从他们即将分拆的原国家电力公司中接受发电资产,最终各家将拥有3万兆瓦以上的发电资产,并成为目前股份公司的母公司。

■划分两大电网公司。成立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由国家电网公司负责组建华北(含山东)、东北(含内蒙古东部)、西北、华东(含福建)和华中(含重庆、四川)五个区域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电力企业由国家电网公司代管。南方电网公司由广东、海南和原国家电力公司在云南、贵州、广西的电网资产组成,按各方面拥有的电网净资产比例,由控股方负责组建南方电网公司。

建立四大辅业集团。四大辅业集团,即: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和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在国电公司系统保留并转让的发电资产权益容量近650万千瓦用于补充电网建设资本金和补偿部分必要的改革成本后,划转给重组中设立的辅业集团的参股发电资产权益容量920万千瓦用于支持主辅分离改革。

实行竞价上网,建立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和政府监管体系。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实行新的电价机制;制定发电排放的环境折价标准,形成激励清洁电源发展的新机制;开展发电企业向大用户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改变电网企业独家购买电力的格局;继续推进农村电力管理体制的改革。

国家电力范文第8篇

1.1电力工程设备执法标过程共分四个阶段,与此有关的还有招标前准备阶段和招标后履行合同阶段。

1.2电力工程设备招标程序主要流程图。

流程图说明;

1对于主机设备和合同估价io00万元及以上的辅机、输变电设备、装置性材料及分散控制系统(dcs),环节(1)(3)(4)(5)审批,环节(2)核备;

2对于合同估价100万元以下的辅机、输变电设备、装置性材料,环节(1)(2)

(3)(4)(5)均核备。

2招标前准备阶段

2.1招标申请

电力工程项目具备主机设备招标条件后,由项目法人或主要投资方向电力部/国家电力公司计划司/计划部提出招标申请。具体招标时间由电力部/国家电力公司计划司/计划部根据国家计划安排和项目前期条件并商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后确定并下达给项目法人或主要投资方,同时抄送项目所在电力公司和电力部/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工程设备招标审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申请报告内容包括:工程项目名称,需招标的设备清单,招标具体的条件,各投资方名称及投资比例等。

电力工程项目主机设备招标具体条件如下;

a)国家已批准项目建议书;

b)项目法人确定,有限责任公司(或筹备组)成立c)银行贷款意向书已签订;

d)已列入国家五年滚动投产规划;

e)主要技术条件已经可研/初设审查部门认可f)项目控股方出具可以支付设备预付款的保证函;

g)主机设备招标前,项目法人与所在地省/网电力公司等协商一致的上网电价意见。

招标工作必须在得到批准后方可进行。辅机设备招标要在初步设计审查批准后进行。

2.2招标委托

招标申请获批准后,招标人择优选定具有相应招标资质和成套资质的招标机构,委托其进行设备招标(若招标人具有相应资质也可自行组织招标)

招标人与招标机构签订委托招标合同,以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3招标实施阶段3.1招标组织机构

3.1.1项目招标领导小组

项目招标领导小组的组建办法是由招标人(项目法人)向招标机构提出组建方案,报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工程设备招标审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后成立。其职责是负责招标过程的领导,向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工程设备招标审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评标报告等资料。

项目招标领导小组的组成:

(a)对于主机设备和分散控制系统招标人(项目法人)3一5人包括主要投资方主管单位:2人包括国家电力公司1人,主管电力公司或电力集团公司1人招标机构:3人工程设计单位:l人(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开行1人)

其中:组长:招标人(由项目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助董事长担任)

副组长:招标机构副组长:国家电力公司计划部副组长:招标人(由项目总经理担任)

(b)对于辅机、输变电设备和装置性材料,可参照(a)执行。

项目招标领导小组在招标人委托招标机构以后发标以前成立。

3.1.2评标小组

评标小组于召开首次项目招标领导小组会议以前组建。由招标机构商招标人组建评标小组,经项目招标领导小组确认。评标小组下设技术组和商务组,聘请的专家从评标专家库中选定。招标机构人员属聘请专家。

3.1.2.1技术组5~7人(单数)

主机设备:7人/%业

聘请专家4人

招标机构1人

招标人1人

工程设计单位1人

辅机设备:5人/专业

聘请专家2人

招标机构1人

招标人1人

工程设计单位1人

组长由聘请的专家和招标人担任。

3.1.2.2商务组3一5人(单数)

招标机构、聘请专家2_3人

招标人2_3人

组长、付组长由招标人和招标机构担任。

3.1.2.3纪检监察和法律咨询

由项目主管

单位派纪检监察人员1人对整个评标过程进行监督,招标过程中随时向法律顾问进行咨询。

3.1.2.4秘书组

由招标人组建,负责评标过程中的资料收发,打印,整理以及招投标文件的保管。

3.1.2.5会务组

由招标人组建,负责评标过程的日常活动安排。

3.1.2.6招标人应将项目招标组织机构报电力部电力工程设备招标审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备。

3.2招标文件

3.2.1招标文件的编制

招标文件由招标机构编制,编制依据为招标人提供的资料。

对于主机设备和1000万元(指合同估价,下同)及以上的辅机、输变电设备、装置性材料及分散控制系统(dcs),自招标人提供全部资料之日起至出版一般不超过3个月;

对于1000万元以下的辅机、输变电设备、装置性材料,自招标人提供全部资料之日起至出版_般不超过2个月。

招标人应于委托招标合同签订后1周内,向招标机构提供下列资料:

项目建议书及其批准文件;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稿)对于辅机设备招标还应提供全套初设及其审查资料;

招标人(含工程设计单位)对招标设备及其相关系统的参数和使用条件,运行条件等方面要求的资料。

3.2.2招标文件的审批

3.2.2.1对于主机设备和1000万元及以上的辅机、输变电设备、装置性材料及分散控制系统(dcs)

招标人邀请设计院共同初步审查确从由招标机构编制的招标文件;

招标人(含工程设计单位)审查招标文件的时间:

初步审查__2周

审查确认__1周

经招标人审查确认的招标文件由招标机构上报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工程设备招标自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工程设备招标审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接到报审招标文件后一般在2周内批复。

3.2.2.2对于1000万元以下的辅机、输变电设备、装置性材料:

招标人邀请设计院共同初步审查确认由招标机构编制的招标文件;

招标人(含工程设计单位)审查招标文件的时间:

初步审查__2周审查确认__1周

经招标人审查确认的招标文件由招标机构上报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工程设备招标审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备。

3.2.3招标文件的出版

经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工程设备招标审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确认和核备的招标文件由招标机构正式出版。

3.2.4对3.2.2.1的招标文件,出版后报电力部电力工程设备招标审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备。

3.3首次项目招标领导小组会议

首次项目招标领导小组会议于发标前进行。会议内容为:听取招标人和招标机构关于前阶段招标工作的汇报,通过招标机构商招标人提出的招投标具体日程安排,确认招标机构而招标人提出的评标组织机构人员名单,确认评标办法。

3.4招标通告

采用公开招标时,由招标机构会同招标人招标通告。招标通造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招标人和招标机构名称和地址;

资金来源;

工程项目名称和地址;

招标设备的名称、数量及范围的简要描述;

投标日期、时间和地点;

每套招标文件的收费金额。

若在招标文件发售之前进行资格预审,则要资格预审通告,通知潜在投标人在指定的地点、日期购买资格预审文件。经资格预审后,再对合格者发送投标邀请书。

采用邀请招标时,由招标机构会同指标人发投标邀请书。

3.5资格预审

3.5.1由招标机构会同招标人均潜在投标人进行资格预审。

3.5.2对投标人资质的要求

3.5.2.l合格的投标人应具有圆满履行合同的能力,具体应符合下列条件:

3.5.2.l.l具有独立订立合同的权利。

3.5.2.1.2在专业技术、设备设施、人员组织、业绩经验等方面具有设计、制造、质量控制、经营管理的相应的资格和能力。

3.5.2.1.3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3.5.2.1.4业绩

a)具有设计、制造与招标设备相同/相近设备1~2台套2年以上良好的运行经验,在安装调试运行中未发现重大的设备质量问题或已有有效的改进措施;

b)或主机设备有a)中相应业绩厂商的技术合作或技术支持。

3.5.2.1.5具有良好的银行资信和商业信誉,没有处于被责令停业,财产被接管、冻结、破产状态。

3.5.2.1.6电力工业部和机械工业部共同认定的主机设备制造厂商;电力工业部成套设备局与电力工业部由力规划设计总院共同的《火电机组主要辅机推荐厂家名录》所推荐的厂商,或由国家电力公司安全运行与发输电部(包括电力工业部原安全生产协调司)颁发入网许司证的厂商。

3.5.2.2对于3.3.2.1.6款中所推荐的厂商,可以作为资格预审合格的厂商;而对于3.5.2.1.6款中未包含的辅机设备种类则应按3.5.2.l.l至3.5.2.1.5要求进行资格审查。

3.5.3潜在投标人应提供下列文件和资料:“关于资格的声明函;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生产许可证、有关鉴定材料;

工厂简介(包括组织机构、生产能力、设备、厂房、人员等);

质量保证体系及其质量认证证明;

近三年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经营状况(包括销售额);

银行资信证明;

业绩及目前正在执行合同情况(包括完成情况和出现的重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

近三年经济行为受到情况;

其它文件和资料。

3.6发售标书

招标机构向通过资格预审的潜在投标人发售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发售日至投标截止日,一般不少于30天。

3.7招标文件的澄清

招标文件的澄清和解释可采用书面或会议的形式进行。如采用书面形式,则一般在投标截止日期_天前完成。

如各投标人提出的问题较多,可采用标前会的形式。一般在投标截止日期___天前完成。标前会上投标人需解释和澄清的问题应在招标文件发出后__天之内提出。

解释和澄清的问题均应形成书面文件,井有授权人签字/签章和日期。

3.8截标

截标按招标日程安排进行。

截标时要检查投标文件的包数,密封状况。招标人/招标机构或其委托人签收并有书面证明,列有签收时间,地点,签收人,包数和密封状况。送标人也签字。如果投标文件密封不善,招标人/招标机构或其委托人有权拒绝接收

投标文件应妥善保管,直至开标。

3.9标底

对于成熟定型设备有可能制定标底的,标底可根据设备品种、设备性能、使用条件以及一段时期内条件相似工程的设备市场供需价格情况,可由招标人会同招标机构编制或由招标机构提出,招标人确认。

3.10开标

开标应按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地点和程序以公开方式进行。开标由招标人会同招标机构主持。邀请招投标人代表、评标小组成员和有关单位代表参加。开标结束后,开标过程整理成书面记录。

开标工作人员由拆封、核实、唱标、监督、板书、记录等人员组成。

投标人检查投标文件(含补充或修改文件)的密封情况,确认无误后,由工作人员当众拆封、验证投标法人委托书、投标保函等投标文件是否齐全,并宣读投标人名称、投标价格等内容。

开标会上允许投标人记录。唱标应由招标机构指定专人作记录,并由投标人、招标人、招标机构代表签字。记录应存档和复印送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工程设备招标审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查。参加开标会议的所有代表应签名,以示出席。

也可进行分段开标:第一步,开技术标,经过澄清后,投标人在现定的时间内报价;

第二步:开价格标。

投标文件压本保存备查,评标使用副本。

3.1.1评标

开标后,由项目招标领导小组指定的招标人和招标机构各l~2人,具体负责组织协调评标工作、评标小组按照项目领导小组会确定的日程进行评标。

评标对象为投标文件(及其有效的补充文件);评标的依据为招标文件(及其有效的补充文件);评标具体做法按照《电力工程设备评标办法》进行。

3.11.1阅读标书,整理资料

3.11.2投标文件的澄清

3.11.3初评

3.11.4祥评

3.11.4.1技术评标

3.11.4.2商务评标

3.11.5综合排序

根据商务组和技术组的评标结果,由被指定负责组织评标的招标人和招标机构人员组织综合评标,提出预中标人顺序,报项目招标领导小组。

对推荐的预中标人的资格进行复审确认。

3.11.6编写评标报告

评标小组负责编写评标报告。内容包括:评标过程、评标人员组成情况及签字、主要技术性能数据、分项报价及评标价格表、技术评分表、主要技术特点、推荐意见及投标入预审、复审报告。

3.12最后一次项目招标领导小组会议

主要内容为听取招标人和招标机构关于评标工作一般情况的汇报,听取技术组和商务组评标结果汇报,确认投标人资格复审结果,研究确定预中标排序,审议通过评标报告。

3.13定标

3.13.1对于1000万元及以上主机、辅机、输变电设备、装置性材料及分散控制系统(dcs)

根据最后一次项目领导小组会议结果,经招标人(项目法人)同意后,由项目招标领导小组向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工程设备招标审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报告。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工程设备招标审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一般在接到报告后2周内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由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工程设备招标审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工程设备招标审查领导小组汇报,定标,并报电力部电力工程设备招标审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3.13.2对于1000万元以下辅机、输变电设备、装置性材料:

根据最后一次项目领导小组会议结果,经招标人(项目法人)同意后,定标。

由招标人将全套评标资料报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工程设备招标审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3.14签订(草签)合同

定标后招标机构向预中标人发出《预中标通知书》。

项中标人在接到顺中标通知书》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准时派授权代表到指定地点按招标文件规定的合同条款和格式与项目法人草签合同、合同的每一页(包括所有附件)

均应校签,其中附件1、2、3、5、7工程设计净值也要校签。合同价格、合同条款、技术要求和供货范围等不得与预中标状态有任何改变。由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工程设备招标审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准所签合同符合预中标状态后,由招标机构向中标人发出。

标通知书》向落标人发出《落标通知书人退还所有投标人投标保函3.15合同生效

3.15.1对于1000万元及以上、辅机、输变电设备、装置性材料及分散控制系统(dcs)

合同签订后由项目法人将全部合同正本和副本(包括所有附分)上报,待项目可研报告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复后,由电力部/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工程设备招标市长领导小组对办公室审查签章后生效。

电力部/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工程设备招标审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留存合同正本2套,副本2套。

3.15.2对于1000万元以辅机、输变电设备、装置性材料:

项目法人与中标人签订后,由项目法人将合同正本2套,副本2套送交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工程设备招标审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备。

4招标工作管理和监督

4.1电力部/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工程设备招标审查领导小组负责对电力工程设备招标的领导、审查、协调和监督工作。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4.2项目主管单位纪检监察部门派员参加,对评标过程进行监督。

名称

QQ群号

司法考试交流群1【网校学员进】 146824317

文秘站司法考试2【新手进】 159771096

文秘站司法考试3【资料共享进】 372224733

国家电力范文第9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电力建设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司系统电力建设投标管理制度日趋完善,电力建设项目普遍实行招投标制度,维护了招标方与投标方的合法权益,保证了电力建设市场的健康发展,巩固了电力建设改革成果,促进了电力建设整体水平的稳步提高。

在积极开展招标投标活动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招投标工作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主要有:1、《招投标法》及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等行政管理部门的一系列行政法规还没有得到全面贯彻、落实;2、对公司系统电力建设招投标行为的监督管理体系及管理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3、有些项目或个别建设环节,还存在着规避招标的现象;4、施工招标中,在设置招标方案、执行招投标程序、制定评标办法及定标等方面有不规范的现象,也存在不合理地压低标价的现象;5、有些施工单位投标中,有违反投标纪律的现象;6、有些项目在评标过程中,存在不公平、不公正评标和地区保护的现象;7、项目法人作为招标主体的地位未能得到充分保障。

根据国家电力公司“两型、两化、创建国际一流”的经营发展战略,为重点保证“西电东送”电源项目的顺利建设,严肃招投标的法律行为,不断规范公司系统电力建设市场秩序,提高公司系统水电、火电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国家电力公司决定进一步加强对公司系统水电、火电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的监督、检查和管理,经研究,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公司系统控股、参股的所有水电、火电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招投标法》、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国家电力公司关于招投标工作的有关规定。设备及材料采购、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选择等环节必须严格实行招标。

二、准确区分项目法人单位及控股投资方在招投标活动中的职责,要维护项目法人在招投标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制定合理的招标方案,严格履行招投标程序,严肃招投标纪律,坚决打破形形的地区和部门保护,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地开展招投标工作,切实维护招标方和投标方的合法利益。

三、为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检查,国家电力公司直接投资及公司系统控股的水电、火电建设项目,在主体工程(主厂房及主体建筑、主机设备安装)施工招标过程中,就以下内容实行备案制:

1、对于所有的水电项目、安装60万千瓦级机组的火电项目及运用洁净煤燃烧技术的示范电站工程,在招标文件前,必须将招标方案报国家电力公司电源建设部备案;

2、对于所有水电项目、安装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的火电项目,在定标前,将评标结果报国家电力公司电源建设部备案。

工程其它有关招标活动由项目法人依照有关规定办理。

四、应依照《火力发电工程施工招标程序及招标文件范本》、《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合同和招标文件示范文本》编制施工招投标文件,合同中“通用合同条款”部分原则上不得更改。

五、在招标过程中,招标方不得随意压低标价,要充分考虑社会平均成本因素,保证投标方的合理收益。安全措施费不进入投标报价,单独计列,专款专用。坚决防止投标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

六、项目评标时,必须按《招投标法》和国家电力公司的有关规定组织评标委员会,聘请专家人数至少占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所聘专家原则上应从国家电力公司所推荐的专家名单中选取。

七、在招投标活动中,一经发现有违犯《招投标法》及有关配套行政法规的行为,国家电力公司将提请有关部门严肃查处。

国家电力范文第10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电力建设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司系统电力建设投标管理制度日趋完善,电力建设项目普遍实行招投标制度,维护了招标方与投标方的合法权益,保证了电力建设市场的健康发展,巩固了电力建设改革成果,促进了电力建设整体水平的稳步提高。

在积极开展招标投标活动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招投标工作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主要有:1、《招投标法》及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等行政管理部门的一系列行政法规还没有得到全面贯彻、落实;2、对公司系统电力建设招投标行为的监督管理体系及管理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3、有些项目或个别建设环节,还存在着规避招标的现象;4、施工招标中,在设置招标方案、执行招投标程序、制定评标办法及定标等方面有不规范的现象,也存在不合理地压低标价的现象;5、有些施工单位投标中,有违反投标纪律的现象;6、有些项目在评标过程中,存在不公平、不公正评标和地区保护的现象;7、项目法人作为招标主体的地位未能得到充分保障。

根据国家电力公司“两型、两化、创建国际一流”的经营发展战略,为重点保证“西电东送”电源项目的顺利建设,严肃招投标的法律行为,不断规范公司系统电力建设市场秩序,提高公司系统水电、火电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国家电力公司决定进一步加强对公司系统水电、火电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的监督、检查和管理,经研究,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公司系统控股、参股的所有水电、火电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招投标法》、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国家电力公司关于招投标工作的有关规定。设备及材料采购、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选择等环节必须严格实行招标。

二、准确区分项目法人单位及控股投资方在招投标活动中的职责,要维护项目法人在招投标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制定合理的招标方案,严格履行招投标程序,严肃招投标纪律,坚决打破形形的地区和部门保护,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地开展招投标工作,切实维护招标方和投标方的合法利益。

三、为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检查,国家电力公司直接投资及公司系统控股的水电、火电建设项目,在主体工程(主厂房及主体建筑、主机设备安装)施工招标过程中,就以下内容实行备案制:

1、对于所有的水电项目、安装60万千瓦级机组的火电项目及运用洁净煤燃烧技术的示范电站工程,在招标文件前,必须将招标方案报国家电力公司电源建设部备案;

2、对于所有水电项目、安装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的火电项目,在定标前,将评标结果报国家电力公司电源建设部备案。

工程其它有关招标活动由项目法人依照有关规定办理。

四、应依照《火力发电工程施工招标程序及招标文件范本》、《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合同和招标文件示范文本》编制施工招投标文件,合同中“通用合同条款”部分原则上不得更改。

五、在招标过程中,招标方不得随意压低标价,要充分考虑社会平均成本因素,保证投标方的合理收益。安全措施费不进入投标报价,单独计列,专款专用。坚决防止投标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

六、项目评标时,必须按《招投标法》和国家电力公司的有关规定组织评标委员会,聘请专家人数至少占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所聘专家原则上应从国家电力公司所推荐的专家名单中选取。

七、在招投标活动中,一经发现有违犯《招投标法》及有关配套行政法规的行为,国家电力公司将提请有关部门严肃查处。

上一篇:电力变压器范文 下一篇:电力大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