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09:56:37

古典诗词教学论文

古典诗词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第二学期,我增加了难度,学生幻灯片的内容只能显示他要讲解的诗歌,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为大家解读这首诗,按照题目—作者—背景—诗歌大意—情感—表现手法的顺序来为大家解读。增加了对学生自我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的训练。在学生解读完之后,教师再适当点拨、提醒,或者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来思考、回答。

通过这样的每课一首诗,学生见识了许多古典诗词,并且也在古典诗词的解读过程中,慢慢了解了诗歌的许多特征,比如,理解诗歌大意时要注意语序的调整,诗歌中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如借代、比喻、用典、借景抒情等等,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含义等等,长期的耳濡目染之后,在高三的诗歌专题复习中学生或许就不会对古典诗词的鉴赏感到陌生了。

增加积累,厚积才能薄发

除了广泛地涉猎,增加了解之外,应该让学生有适当的积累,这要通过背诵。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诗词,课外的一些学生喜欢的、觉得好的诗词,也应该背下来,或者单纯背名句,意思不了解也没关系,先背,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且诗歌本来就是情感性的东西,靠的更多的是心灵的意会,特别讲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当然,积累得多了,接触多了,学生就会经常运用到古典诗词,并不自觉地运用到作文中去。

诗词歌曲,交相辉映

可通过研究性学习或者选修课等活动让学生自行探讨中国古典诗词在现代流行歌曲中的运用。在现代流行歌曲特别是中国风的歌曲中经常会出现许多古典诗词,比如,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一句,运用了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比如,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许嵩的《如果当时》“与你若只如初见,何须感伤离别”化用了纳兰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学以致用,厚积才能薄发

现在,很多高考优秀作文中常有古典诗词的影子,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一点,当然,前提是对诗歌本意的透彻了解,运用得恰到好处,而不是乱用、滥用。

作文中如果能运用上一两句恰到好处的诗词是可以加分不少的。比如“,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何等无私的情怀,是何等纯洁的品质,有如此胸怀的人,能不走向生命之满的那一刻吗?鲁迅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何等分明的爱憎观,是何等伟大崇高的人格?有如此胸怀的人,能不走向生命之满的那一刻吗?生命之满,在于你人格的伟大,在于你执著的追求,在于你艰苦的奋斗,在于你无私的奉献。”能在文章中恰当运用一两句诗词,不仅增加了文章的诗意,也增加了文章的深度。

古典诗词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古典诗词 教学 想象

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的凝炼性往往给读者带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感受。这意味着读者要透过简短的文字寻象观意,并联系人生的体验展开想象,走近诗词的创作情境,感悟其中的情韵。诗人艾青说:“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没有想象,诗人就无法在理想的天空飞翔。”同样,没有想象,读者就无法翱翔于古典诗词的天空。因此,古诗词的教学,要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冲出高考的牢笼,将诗词的意境转化成具体可感的直观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获得审美享受。

一、以读启动想象的翅膀

古有许慎《说文解字》释“诗”:诗,志也。从言,寺声。今有朱自清先生言:“中国人学诗向来注重背诵。”诗如此,词亦然。鉴赏古诗词,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还原诗词的创作情境,让学生走近诗词。

比如,要体会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情感,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学生可以边用激昂的音调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边想象自己如临绝壁,如闻涛声,如见千堆雪似的浪花,再结合风流潇洒如周郎、心思缜密如曹操、足智多谋如诸葛亮等三国英雄人物进行想象,体会词人豁达豪放的情感。再如,柳永《雨霖铃》弥漫着离别的凄苦惆怅之情。朗读时保持稍舒缓的语速,低沉的音调,边读边想象依依飘扬的垂柳、清秋凄凉的晓风、清冷的残月、哀婉凄切的蝉鸣的长亭边,一对相爱的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来感受情人伤离别的无限惆怅之情。

可见,缺少了读,就品味不到诗词的味道,缺乏了想象,就远离诗词的情境。因此,古典诗词的教学,要以读启动想象的翅膀,进入诗词的创作情境,领悟古诗词的文字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二、用想象填补诗境的空白

古诗词并非详尽地描绘事物的全貌,而是抓住事物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在简短精悍的篇幅里蕴含丰富的思想情感,这就有意无意地形成某种情境的“空白”。因此,教师必须启发学生从有限的字、词、句入手,由具体可感的意象来展开想象的翅膀,填补写景、叙事、抒情等方面的空白,方能深切体会诗人情感的跌宕起伏,从而获得审美愉悦。

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用简短的二十八字勾画出一副羁旅荒郊图。全篇几乎全是名词叠加的意象,省却了断肠人路途艰辛的叙述。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意象,填补空白。可鼓励学生想象:黄昏时分,枯黄的藤条缠绕的老树上,乌鸦已经归巢,不远处潺潺流水的小桥边,有几家炊烟在袅袅升腾着,一位风尘仆仆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马走在幽静的古道上,夕照落在疲倦的脸上。通过这样想象,还原画面,从而体会断肠人的思家之情。再如,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过辽西。”这首口语化的小诗多处巧妙地留下了空白。怨的只是黄莺儿吗?只因黄莺儿啼扰晓梦而怨吗?要解答这些问题,就要引导学生抓住诗句有限的信息进行想象,就会发现,原来牵挂的人身在辽西,她担心黄莺儿惊扰了自己对远征辽西的亲人的思念。

可见,驰骋想象的翅膀,填补古典诗词留下的多维的空白,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古诗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余韵。

三、用乐曲拓宽想象的源泉

中国古典诗词离不开音乐。远古时期的诗歌源于先民的劳动号子,后有汉乐府专门采集民歌进行配乐演唱,被称为“诗余”的词在古代就相当于现代流行音乐的歌词。因此,要感悟古典诗词的韵味,可以适当在教学中配以古诗词歌曲的演奏,借助音乐的强烈感染力,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释放喜怒哀乐的情感,进而领略诗歌的深远意境。

如,讲授李煜《虞美人》,可以播放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让学生在低沉忧伤的乐曲中,想象南唐后主独自凭栏,遥望天边的明月,想念着故国的雕栏玉砌,回首着消散在东风中的不堪往事,哀愁如东去的春水奔腾汹涌,滔滔不绝。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可以让学生在优美柔和的乐曲的辅助下,通过想象描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宁静恬淡的山村图景,感受诗人对悠闲惬意的山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古诗词的鉴赏,辅以音乐,可以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得想象不再受直观形象的限制,可以更为深切地体悟诗词的情感。

总而言之,古典诗词的教学要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正如金开诚所言“读诗需要想诗。”教师要巧妙地启发学生通过诵读、填补空白,并配以乐曲等途径去驰骋想象的双翅,翱翔于古典诗词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张志公著:语文教学论文集,福建教育出版社,1981 年版。

2.周汝昌著: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中华书局,2006年版。

古典诗词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教育是他的挚爱

@#$是一九八一年昭通师专中文科毕业分至镇雄第一中学执教的,一干就是二十三年。他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为上级学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他本人年年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今年@#$42岁,给人的印象是精神健旺,言谈睿智,学者的儒雅中透出几份干练与豁达,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与追求的人。走近他才知道,他也有着苦涩的人生经历,童年遭遇之灾,少年流落天涯,工作后受家庭之累。“青春难再,兰亭已矣”。他没有沉沦在喟叹与抱怨中,默默地像一条老黄牛,埋首于他挚爱的教育事业。

他的命运曲线几乎与共和国的生命之舟共沉浮。当“”的风暴肆虐时,他就失落于生活的底层,当社会生活向正确道路回归时,他就浮出深渊。与其说他的成就是由于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为他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毋宁说是因为灾难性的经历锤炼了他从不屈服于命运的坚强意志。

有人说,最有才华的历史学家,即是那种总是用精血与激扬生命的情感去温热和再现曾经有过的历史的那种人。优秀的教师当如是。家学的渊源和多年的勤学不辍,使@#$不仅拥有浓厚知识功底,更使他对知识的尊崇与膜拜根深蒂固。中外古今那些辉煌灿烂、闪耀着优秀人文精神光芒的优美文字,曾是他苦难岁月的精神支柱,他要以自己的才华与心血使更多的人受益。他在自己的生命舞台——讲台,全付身心地投入进去了。@#$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言极其他。为此,他孤身窗前悉心备课,精益求精设置课堂教学,耐心细致指导课外阅读,废寝忘食配合校长抓学校工作,字斟句酌批阅学生习作,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步入文学殿堂,饱览其间瑰丽奇异的景象,把爱和美播撒进学生心田,将知识的占有提升为精神的追求,形成了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九九八年任教班级155班高考平均93.98分,二OO一年任教班级174班高考平均103分,二OO四年任教班级194班高考平均113分。一分辛劳,一分收获,二十三年的讲台生涯,每一次送走的学生成绩都是全年级第一,每一次送走的学生中都有全县甚至全市的状元。今年高考全县理科最高分596分就是他194班的学生。

他勤于思考也勇于实践,将生活的体验上升为理性的思考,诞生了一篇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将教学的体会上升为理论的探讨,诞生了一篇篇优秀论文。《西部电力工人之歌》发表在电力报上,《教师独白》等20余篇诗歌也在市县报上发表,《中学古典诗词教学中的一点质疑》收入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一书,《浅析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被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编委会评为二等奖,《语言教学幽默》发表在全国优秀教师论文集上。

工作之余,他开设高考读写讲座,高中语文教学专题讲座,带领了一批又一批新教师走上了成才之路,发挥了对我县高中语文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其工作方法倍受赞誉,教学方法倍受青睐,他的学术思想也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同时,连续几年参加全市事业单位竞聘上岗命题与阅卷工作,1995年任教务副主任,2002年任教学副校长,继续为自己热爱的事业添砖加瓦。

勤于奋斗不断超越

二十三年的教学生涯,@#$始终认同这样一个观点:优秀的高明的语文教师理应是一个杂家,博学能文是其必备素质。教学是@#$的事业,而大量的文学创作和教学论文则是他不断超越自我的结果。由自幼钟情中国诗词而跻身于人才济济的诗词研究队伍,也许不无他个人遭遇与气质的影响,但幼承家教与古诗词结下不解之缘,则为他日后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根基。他用比较文学、系统论等思维方法研究古典诗词并运用于教学中,受到全县教师的关注。

一般地说,学术水平与学术环境和学术精神是一致的。@#$漫游书海,博览群书,经过多年的揣摩,提出了“情境转移与联想”这一概念;运用新文学理论符号学对舒婷的散文诗《致橡树》深层意蕴的阐释,深化了对作品的理解,纠正了流行的仅只是“爱情至上”的一孔之见。在涉足古典诗词研究领域时,为了不重复前人的研究成果,力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对历代古典诗词进行了全面的耕耘;工作中,考虑到读者的阅读心理与习惯,他经常从事诗歌、散文的写作实践,始终坚持勇于质疑,善于思考,不断创新学术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使他的教学与创新始终都如“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散发着迷人的清新。

练达生动的诗歌,文辞犀利、充满文化忧思的散文,流畅而富有说服力的教学论文,无不是他对现实和历史生命体验的结果,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古道热肠和人文精神的礼赞。讲台上,他以课本为中介,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和生命体验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让学生“亲其师而重其道”;生活中他以自己的一支秃笔携思想的雨露撒向每一位接触他文字的人,以生花妙笔传知识之道、优秀人文精神之道,继往开来,以一个文化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酿造着精神的醇酒。

育人与管理并重

班主任工作是复杂的个体脑力劳动,自八三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他先后担任了高78、95、110、137、155、174、194班七届班主任。班主任工作,不仅是方法问题,还是技巧问题。教育艺术源于对学生的热爱,爱是教育的源泉。它存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班主任工作中,他善于捕捉教育的极好时机,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例如学生陈×,是较为出名的“捣蛋鬼”,长期不交作业,常和同学打架扯皮,但他体育成绩好,在校运会上拿了跳高第一名,他便抓住这个“闪光点”,及时找陈×做思想工作,肯定他的成绩,表扬他为班级荣誉立了大功。老师同学都为他感到高兴,同学们都愿帮助他把学习赶上来,相信他一定能够成功。这次偶然的机缘后,陈×果然改掉了坏毛病,通过努力考上了云南师范大学体育系。

他还非常重视表扬这一重要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良好的班风。表扬讲求目的,讲究艺术,有时寓庄于谐,幽默恰当,因人而异,消除学生的反逆情绪,使师生关系融洽轻松。通过探索、试验,班级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文体活动丰富多采。担任七届班主任的班级,八六届的高78班、八九届的95班、九一届的110班、九四届的137班、九八届的155班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一九九五年,组织安排他任教务副主任,协助主任管理学校教务。工作中他摆正自身位置,服从安排,勇挑重担。学校鉴于多方面原因,在要求做好教务工作的同时,安排他具体分抓学校实验室,图书室和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工作对他来说比较陌生,但为学校全局着想,他应承了下来。在具体工作中,他多次召集体育教师开会谈心,使他们消除“小三门”无人问津的自卑心理,说服他们树立体育教师的魅力形象,教学认真负责,课余带队训练。自一九九五年来,全校体育活动蓬勃发展,不仅延续了“田径校”的光荣传统,而且在各级体育项目比赛中均获优异名次。一九九九年全县中学生篮球运动会上,男女双双获得了冠军。每年都有近十名“体育生”考上了高等学校深造。学校因此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集体”。

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深深体会到: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能带出素质高的学生。他认为,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其自身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优劣。特别是随着新教材的启用,新的教学理念带来教学方法的更新。只有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才能适应新时代对造就人才的要求。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除了社会和人个因素外,作为学校管理者的作用亦不容忽视,倘若没有一批思想合格和业务学术水平双优的学校管理者,则很难实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在全县完中教学质量管理座谈等会上,多次提出“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加强全县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请求。为了抵制港台庸俗低下、充斥暴力的影视之作对青少年的危害,正确引导青少年学生鉴赏,他还倡导增加中央电视台4、6、8、10频道,为学生提供一条通过现实社会的文化走廊。

让生命的火炬更加绚丽

@#$认为,作为一位高中教师,不仅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必备的基本知识,更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尽快熟悉和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技术。我们清晰地看到,作为副校长,他善于思考,与时俱进,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路与模式;作为教师,他擅长逻辑思辩,富有现代观念,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他为人谦逊,却不丧失原则,他办事随和,又能坚持立场。在事业上,他目标高远、壮志凌云,既淡漠眼前的功利,更不计较各种琐屑与得失。对精神层面的执着,使人感到他有一种潇洒、旷达的气质。在谈到自己的工作成绩时,还依然流露出几分羞怯与不安。他虽然不是政工干部,却谙熟许多教职工的思想动态,一旦遇到困难,便能帮助排忧解难。在他的身上,具有浓厚的平民意识与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

其实,对@#$来说,这种朴素的情感并不是空穴来风,如果走进他的人生历史,便会发现在他的血管里流淌着来自底层的穷苦人的血液。@#$出生在革命老区威信县,作为一个农家子弟,他从小就饱尝了人间的苦难与酸辛。特别是在童年时期,他家境贫寒,饥肠辘辘。他永远难以忘怀少年求学的艰辛经历。@#$作为农民的后代,先天决定了他与普通百姓间永远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他所经历的苦难,不仅帮助他深度体验人生,而且还铸造出他一副强悍的体魄和坚毅不拔、荣辱不惊的个性和气质。

古典诗词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教育是他的挚爱

**是一九八一年XX师专中文科毕业分至镇雄第一中学执教的,一干就是二十三年。他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为上级学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他本人年年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今年**42岁,给人的印象是精神健旺,言谈睿智,学者的儒雅中透出几份干练与豁达,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与追求的人。走近他才知道,他也有着苦涩的人生经历,童年遭遇之灾,少年流落天涯,工作后受家庭之累。青春难再,兰亭已矣。他没有沉沦在喟叹与抱怨中,默默地像一条老黄牛,埋首于他挚爱的教育事业。

他的命运曲线几乎与共和国的生命之舟共沉浮。当的风暴肆虐时,他就失落于生活的底层,当社会生活向正确道路回归时,他就浮出深渊。与其说他的成就是由于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为他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毋宁说是因为灾难性的经历锤炼了他从不屈服于命运的坚强意志。

有人说,最有才华的历史学家,即是那种总是用精血与激扬生命的情感去温热和再现曾经有过的历史的那种人。优秀的教师当如是。家学的渊源和多年的勤学不辍,使**不仅拥有浓厚知识功底,更使他对知识的尊崇与膜拜根深蒂固。中外古今那些辉煌灿烂、闪耀着优秀人文精神光芒的优美文字,曾是他苦难岁月的精神支柱,他要以自己的才华与心血使更多的人受益。他在自己的生命舞台讲台,全付身心地投入进去了。**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言极其他。为此,他孤身窗前悉心备课,精益求精设置课堂教学,耐心细致指导课外阅读,废寝忘食配合校长抓学校工作,字斟句酌批阅学生习作,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步入文学殿堂,饱览其间瑰丽奇异的景象,把爱和美播撒进学生心田,将知识的占有提升为精神的追求,形成了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功夫不负有心人,**年任教班级155班高考平均93.98分,二OO一年任教班级174班高考平均103分,二OO四年任教班级194班高考平均113分。一分辛劳,一分收获,二十三年的讲台生涯,每一次送走的学生成绩都是全年级第一,每一次送走的学生中都有全县甚至全市的状元。今年高考全县理科最高分596分就是他194班的学生。

他勤于思考也勇于实践,将生活的体验上升为理性的思考,诞生了一篇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将教学的体会上升为理论的探讨,诞生了一篇篇优秀论文。《西部电力工人之歌》发表在电力报上,《教师独白》等20余篇诗歌也在市县报上发表,《中学古典诗词教学中的一点质疑》收入**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一书,《浅析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被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编委会评为二等奖,《语言教学幽默》发表在全国优秀教师论文集上。

工作之余,他开设高考读写讲座,高中语文教学专题讲座,带领了一批又一批新教师走上了成才之路,发挥了对我县高中语文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其工作方法倍受赞誉,教学方法倍受青睐,他的学术思想也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同时,连续几年参加全市事业单位竞聘上岗命题与阅卷工作,**年任教务副主任,**年任教学副校长,继续为自己热爱的事业添砖加瓦。

勤于奋斗不断超越

二十三年的教学生涯,**始终认同这样一个观点:优秀的高明的语文教师理应是一个杂家,博学能文是其必备素质。教学是**的事业,而大量的文学创作和教学论文则是他不断超越自我的结果。由自幼钟情中国诗词而跻身于人才济济的诗词研究队伍,也许不无他个人遭遇与气质的影响,但幼承家教与古诗词结下不解之缘,则为他日后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根基。他用比较文学、系统论等思维方法研究古典诗词并运用于教学中,受到全县教师的关注。

一般地说,学术水平与学术环境和学术精神是一致的。**漫游书海,博览群书,经过多年的揣摩,提出了情境转移与联想这一概念;运用新文学理论符号学对舒婷的散文诗《致橡树》深层意蕴的阐释,深化了对作品的理解,纠正了流行的仅只是爱情至上的一孔之见。在涉足古典诗词研究领域时,为了不重复前人的研究成果,力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对历代古典诗词进行了全面的耕耘;工作中,考虑到读者的阅读心理与习惯,他经常从事诗歌、散文的写作实践,始终坚持勇于质疑,善于思考,不断创新学术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使他的教学与创新始终都如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散发着迷人的清新。

练达生动的诗歌,文辞犀利、充满文化忧思的散文,流畅而富有说服力的教学论文,无不是他对现实和历史生命体验的结果,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古道热肠和人文精神的礼赞。讲台上,他以课本为中介,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和生命体验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让学生亲其师而重其道;生活中他以自己的一支秃笔携思想的雨露撒向每一位接触他文字的人,以生花妙笔传知识之道、优秀人文精神之道,继往开来,以一个文化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酿造着精神的醇酒。

育人与管理并重

班主任工作是复杂的个体脑力劳动,自八三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他先后担任了高78、95、110、137、155、174、194班七届班主任。班主任工作,不仅是方法问题,还是技巧问题。教育艺术源于对学生的热爱,爱是教育的源泉。它存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班主任工作中,他善于捕捉教育的极好时机,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例如学生陈,是较为出名的捣蛋鬼,长期不交作业,常和同学打架扯皮,但他体育成绩好,在校运会上拿了跳高第一名,他便抓住这个闪光点,及时找陈做思想工作,肯定他的成绩,表扬他为班级荣誉立了大功。老师同学都为他感到高兴,同学们都愿帮助他把学习赶上来,相信他一定能够成功。这次偶然的机缘后,陈果然改掉了坏毛病,通过努力考上了**师范大学体育系。

他还非常重视表扬这一重要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良好的班风。表扬讲求目的,讲究艺术,有时寓庄于谐,幽默恰当,因人而异,消除学生的反逆情绪,使师生关系融洽轻松。通过探索、试验,班级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文体活动丰富多采。担任七届班主任的班级,八六届的高78班、八九届的95班、九一届的110班、九四届的137班、九八届的155班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一九九五年,组织安排他任教务副主任,协助主任管理学校教务。工作中他摆正自身位置,服从安排,勇挑重担。学校鉴于多方面原因,在要求做好教务工作的同时,安排他具体分抓学校实验室,图书室和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工作对他来说比较陌生,但为学校全局着想,他应承了下来。在具体工作中,他多次召集体育教师开会谈心,使他们消除小三门无人问津的自卑心理,说服他们树立体育教师的魅力形象,教学认真负责,课余带队训练。自一九九五年来,全校体育活动蓬勃发展,不仅延续了田径校的光荣传统,而且在各级体育项目比赛中均获优异名次。一九九九年全县中学生篮球运动会上,男女双双获得了冠军。每年都有近十名体育生考上了高等学校深造。学校因此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集体。

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深深体会到: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能带出素质高的学生。他认为,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其自身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优劣。特别是随着新教材的启用,新的教学理念带来教学方法的更新。只有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才能适应新时代对造就人才的要求。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除了社会和人个因素外,作为学校管理者的作用亦不容忽视,倘若没有一批思想合格和业务学术水平双优的学校管理者,则很难实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在全县完中教学质量管理座谈等会上,多次提出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加强全县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请求。为了抵制港台庸俗低下、充斥暴力的影视之作对青少年的危害,正确引导青少年学生鉴赏,他还倡导增加中央电视台4、6、8、10频道,为学生提供一条通过现实社会的文化走廊。

让生命的火炬更加绚丽

古典诗词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xxx是xxx第一中学高级教师,昭通市语文教学研究会成员,云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无论在全县教育界还是文艺界,他都是有较高知名度的知识分子。多年来,他在取得高中语文教学重大成就的同时,在文学创作和论文写作方面也有了不俗成绩,多次受到表彰奖励。

教育是他的挚爱

@#$是一九八一年昭通师专中文科毕业分至镇雄第一中学执教的,一干就是二十三年。他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为上级学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他本人年年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今年@#$42岁,给人的印象是精神健旺,言谈睿智,学者的儒雅中透出几份干练与豁达,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与追求的人。走近他才知道,他也有着苦涩的人生经历,童年遭遇之灾,少年流落天涯,工作后受家庭之累。“青春难再,兰亭已矣”。他没有沉沦在喟叹与抱怨中,默默地像一条老黄牛,埋首于他挚爱的教育事业。

他的命运曲线几乎与共和国的生命之舟共沉浮。当“”的风暴肆虐时,他就失落于生活的底层,当社会生活向正确道路回归时,他就浮出深渊。与其说他的成就是由于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为他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毋宁说是因为灾难性的经历锤炼了他从不屈服于命运的坚强意志。

有人说,最有才华的历史学家,即是那种总是用精血与激扬生命的情感去温热和再现曾经有过的历史的那种人。优秀的教师当如是。家学的渊源和多年的勤学不辍,使@#$不仅拥有浓厚知识功底,更使他对知识的尊崇与膜拜根深蒂固。中外古今那些辉煌灿烂、闪耀着优秀人文精神光芒的优美文字,曾是他苦难岁月的精神支柱,他要以自己的才华与心血使更多的人受益。他在自己的生命舞台——讲台,全付身心地投入进去了。@#$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言极其他。为此,他孤身窗前悉心备课,精益求精设置课堂教学,耐心细致指导课外阅读,废寝忘食配合校长抓学校工作,字斟句酌批阅学生习作,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步入文学殿堂,饱览其间瑰丽奇异的景象,把爱和美播撒进学生心田,将知识的占有提升为精神的追求,形成了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九九八年任教班级155班高考平均93.98分,二oo一年任教班级174班高考平均103分,二oo四年任教班级194班高考平均113分。一分辛劳,一分收获,二十三年的讲台生涯,每一次送走的学生成绩都是全年级第一,每一次送走的学生中都有全县甚至全市的状元。今年高考全县理科最高分596分就是他194班的学生。

他勤于思考也勇于实践,将生活的体验上升为理性的思考,诞生了一篇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将教学的体会上升为理论的探讨,诞生了一篇篇优秀论文。《西部电力工人之歌》发表在电力报上,《教师独白》等20余篇诗歌也在市县报上发表,《中学古典诗词教学中的一点质疑》收入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一书,《浅析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被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编委会评为二等奖,《语言教学幽默》发表在全国优秀教师论文集上。

工作之余,他开设高考读写讲座,高中语文教学专题讲座,带领了一批又一批新教师走上了成才之路,发挥了对我县高中语文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其工作方法倍受赞誉,教学方法倍受青睐,他的学术思想也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同时,连续几年参加全市事业单位竞聘上岗命题与阅卷工作,1995年任教务副主任,2002年任教学副校长,继续为自己热爱的事业添砖加瓦。

勤于奋斗不断超越

二十三年的教学生涯,@#$始终认同这样一个观点:优秀的高明的语文教师理应是一个杂家,博学能文是其必备素质。教学是@#$的事业,而大量的文学创作和教学论文则是他不断超越自我的结果。由自幼钟情中国诗词而跻身于人才济济的诗词研究队伍,也许不无他个人遭遇与气质的影响,但幼承家教与古诗词结下不解之缘,则为他日后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根基。他用比较文学、系统论等思维方法研究古典诗词并运用于教学中,受到全县教师的关注。

一般地说,学术水平与学术环境和学术精神是一致的。@#$漫游书海,博览群书,经过多年的揣摩,提出了“情境转移与联想”这一概念;运用新文学理论符号学对舒婷的散文诗《致橡树》深层意蕴的阐释,深化了对作品的理解,纠正了流行的仅只是“爱情至上”的一孔之见。在涉足古典诗词研究领域时,为了不重复前人的研究成果,力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对历代古典诗词进行了全面的耕耘;工作中,考虑到读者的阅读心理与习惯,他经常从事诗歌、散文的写作实践,始终坚持勇于质疑,善于思考,不断创新学术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使他的教学与创新始终都如“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散发着迷人的清新。

练达生动的诗歌,文辞犀利、充满文化忧思的散文,流畅而富有说服力的教学论文,无不是他对现实和历史生命体验的结果,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古道热肠和人文精神的礼赞。讲台上,他以课本为中介,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和生命体验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让学生“亲其师而重其道”;生活中他以自己的一支秃笔携思想的雨露撒向每一位接触他文字的人,以生花妙笔传知识之道、优秀人文精神之道,继往开来,以一个文化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酿造着精神的醇酒。

育人与管理并重

班主任工作是复杂的个体脑力劳动,自八三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他先后担任了高78、95、110、137、155、174、194班七届班主任。班主任工作,不仅是方法问题,还是技巧问题。教育艺术源于对学生的热爱,爱是教育的源泉。它存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班主任工作中,他善于捕捉教育的极好时机,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例如学生陈×,是较为出名的“捣蛋鬼”,长期不交作业,常和同学打架扯皮,但他体育成绩好,在校运会上拿了跳高第一名,他便抓住这个“闪光点”,及时找陈×做思想工作,肯定他的成绩,表扬他为班级荣誉立了大功。老师同学都为他感到高兴,同学们都愿帮助他把学习赶上来,相信他一定能够成功。这次偶然的机缘后,陈×果然改掉了坏毛病,通过努力考上了云南师范大学体育系。

他还非常重视表扬这一重要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良好的班风。表扬讲求目的,讲究艺术,有时寓庄于谐,幽默恰当,因人而异,消除学生的反逆情绪,使师生关系融洽轻松。通过探索、试验,班级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文体活动丰富多采。担任七届班主任的班级,八六届的高78班、八九届的95班、九一届的110班、九四届的137班、九八届的155班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一九九五年,组织安排他任教务副主任,协助主任管理学校教务。工作中他摆正自身位置,服从安排,勇挑重担。学校鉴于多方面原因,在要求做好教务工作的同时,安排他具体分抓学校实验室,图书室和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工作对他来说比较陌生,但为学校全局着想,他应承了下来。在具体工作中,他多次召集体育教师开会谈心,使他们消除“小三门”无人问津的自卑心理,说服他们树立体育教师的魅力形象,教学认真负责,课余带队训练。自一九九五年来,全校体育活动蓬勃发展,不仅延续了“田径校”的光荣传统,而且在各级体育项目比赛中均获优异名次。一九九九年全县中学生篮球运动会上,男女双双获得了冠军。每年都有近十名“体育生”考上了高等学校深造。学校因此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集体”。

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深深体会到: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能带出素质高的学生。他认为,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其自身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优劣。特别是随着新教材的启用,新的教学理念带来教学方法的更新。只有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才能适应新时代对造就人才的要求。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除了社会和人个因素外,作为学校管理者的作用亦不容忽视,倘若没有一批思想合格和业务学术水平双优的学校管理者,则很难实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在全县完中教学质量管理座谈等会上,多次提出“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加强全县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请求。为了抵制港台庸俗低下、充斥暴力的影视之作对青少年的危害,正确引导青少年学生鉴赏,他还倡导增加中央电视台4、6、8、10频道,为学生提供一条通过现实社会的文化走廊。

让生命的火炬更加绚丽

@#$认为,作为一位高中教师,不仅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必备的基本知识,更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尽快熟悉和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技术。我们清晰地看到,作为副校长,他善于思考,与时俱进,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路与模式;作为教师,他擅长逻辑思辩,富有现代观念,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他为人谦逊,却不丧失原则,他办事随和,又能坚持立场。在事业上,他目标高远、壮志凌云,既淡漠眼前的功利,更不计较各种琐屑与得失。对精神层面的执着,使人感到他有一种潇洒、旷达的气质。在谈到自己的工作成绩时,还依然流露出几分羞怯与不安。他虽然不是政工干部,却谙熟许多教职工的思想动态,一旦遇到困难,便能帮助排忧解难。在他的身上,具有浓厚的平民意识与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

其实,对@#$来说,这种朴素的情感并不是空穴来风,如果走进他的人生历史,便会发现在他的血管里流淌着来自底层的穷苦人的血液。@#$出生在革命老区威信县,作为一个农家子弟,他从小就饱尝了人间的苦难与酸辛。特别是在童年时期,他家境贫寒,饥肠辘辘。他永远难以忘怀少年求学的艰辛经历。@#$作为农民的后代,先天决定了他与普通百姓间永远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他所经历的苦难,不仅帮助他深度体验人生,而且还铸造出他一副强悍的体魄和坚毅不拔、荣辱不惊的个性和气质。

从献身教学的第一天起,他不仅把教育教学研究确立为自己毕生的选择,而且更把教育教学研究视为自己生命存在的方式。在漫长的岁月中,他呕心沥血,如同一个苦行僧,完全放弃了应有的娱乐和休息,象一个虔诚的宗教徒,怀着坚定的信仰,朝着心中的圣地默默走去。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真正的实干家、苦干家,并且,一旦认准目标,便会一头撞去,决不回头。凡是认识他的人,无不惊叹与佩服他对事业的执着与忘我的精神。他经常把自己的生命比喻为一支高举在天空中的火炬,渴望在充分的燃烧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42岁的@#$还正值年富力强,处于事业的巅峰时期,面对新历程,衷心祝愿@#$用自己的双手托起明天更加灿烂的辉煌!xxx是xxx第一中学高级教师,昭通市语文教学研究会成员,云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无论在全县教育界还是文艺界,他都是有较高知名度的知识分子。多年来,他在取得高中语文教学重大成就的同时,在文学创作和论文写作方面也有了不俗成绩,多次受到表彰奖励。

教育是他的挚爱

@#$是一九八一年昭通师专中文科毕业分至镇雄第一中学执教的,一干就是二十三年。他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为上级学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他本人年年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今年@#$42岁,给人的印象是精神健旺,言谈睿智,学者的儒雅中透出几份干练与豁达,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与追求的人。走近他才知道,他也有着苦涩的人生经历,童年遭遇之灾,少年流落天涯,工作后受家庭之累。“青春难再,兰亭已矣”。他没有沉沦在喟叹与抱怨中,默默地像一条老黄牛,埋首于他挚爱的教育事业。

他的命运曲线几乎与共和国的生命之舟共沉浮。当“”的风暴肆虐时,他就失落于生活的底层,当社会生活向正确道路回归时,他就浮出深渊。与其说他的成就是由于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为他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毋宁说是因为灾难性的经历锤炼了他从不屈服于命运的坚强意志。

有人说,最有才华的历史学家,即是那种总是用精血与激扬生命的情感去温热和再现曾经有过的历史的那种人。优秀的教师当如是。家学的渊源和多年的勤学不辍,使@#$不仅拥有浓厚知识功底,更使他对知识的尊崇与膜拜根深蒂固。中外古今那些辉煌灿烂、闪耀着优秀人文精神光芒的优美文字,曾是他苦难岁月的精神支柱,他要以自己的才华与心血使更多的人受益。他在自己的生命舞台——讲台,全付身心地投入进去了。@#$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言极其他。为此,他孤身窗前悉心备课,精益求精设置课堂教学,耐心细致指导课外阅读,废寝忘食配合校长抓学校工作,字斟句酌批阅学生习作,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步入文学殿堂,饱览其间瑰丽奇异的景象,把爱和美播撒进学生心田,将知识的占有提升为精神的追求,形成了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九九八年任教班级155班高考平均93.98分,二oo一年任教班级174班高考平均103分,二oo四年任教班级194班高考平均113分。一分辛劳,一分收获,二十三年的讲台生涯,每一次送走的学生成绩都是全年级第一,每一次送走的学生中都有全县甚至全市的状元。今年高考全县理科最高分596分就是他194班的学生。

他勤于思考也勇于实践,将生活的体验上升为理性的思考,诞生了一篇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将教学的体会上升为理论的探讨,诞生了一篇篇优秀论文。《西部电力工人之歌》发表在电力报上,《教师独白》等20余篇诗歌也在市县报上发表,《中学古典诗词教学中的一点质疑》收入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一书,《浅析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被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编委会评为二等奖,《语言教学幽默》发表在全国优秀教师论文集上。

工作之余,他开设高考读写讲座,高中语文教学专题讲座,带领了一批又一批新教师走上了成才之路,发挥了对我县高中语文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其工作方法倍受赞誉,教学方法倍受青睐,他的学术思想也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同时,连续几年参加全市事业单位竞聘上岗命题与阅卷工作,1995年任教务副主任,2002年任教学副校长,继续为自己热爱的事业添砖加瓦。

勤于奋斗不断超越

二十三年的教学生涯,@#$始终认同这样一个观点:优秀的高明的语文教师理应是一个杂家,博学能文是其必备素质。教学是@#$的事业,而大量的文学创作和教学论文则是他不断超越自我的结果。由自幼钟情中国诗词而跻身于人才济济的诗词研究队伍,也许不无他个人遭遇与气质的影响,但幼承家教与古诗词结下不解之缘,则为他日后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根基。他用比较文学、系统论等思维方法研究古典诗词并运用于教学中,受到全县教师的关注。

一般地说,学术水平与学术环境和学术精神是一致的。@#$漫游书海,博览群书,经过多年的揣摩,提出了“情境转移与联想”这一概念;运用新文学理论符号学对舒婷的散文诗《致橡树》深层意蕴的阐释,深化了对作品的理解,纠正了流行的仅只是“爱情至上”的一孔之见。在涉足古典诗词研究领域时,为了不重复前人的研究成果,力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对历代古典诗词进行了全面的耕耘;工作中,考虑到读者的阅读心理与习惯,他经常从事诗歌、散文的写作实践,始终坚持勇于质疑,善于思考,不断创新学术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使他的教学与创新始终都如“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散发着迷人的清新。

练达生动的诗歌,文辞犀利、充满文化忧思的散文,流畅而富有说服力的教学论文,无不是他对现实和历史生命体验的结果,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古道热肠和人文精神的礼赞。讲台上,他以课本为中介,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和生命体验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让学生“亲其师而重其道”;生活中他以自己的一支秃笔携思想的雨露撒向每一位接触他文字的人,以生花妙笔传知识之道、优秀人文精神之道,继往开来,以一个文化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酿造着精神的醇酒。

育人与管理并重

班主任工作是复杂的个体脑力劳动,自八三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他先后担任了高78、95、110、137、155、174、194班七届班主任。班主任工作,不仅是方法问题,还是技巧问题。教育艺术源于对学生的热爱,爱是教育的源泉。它存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班主任工作中,他善于捕捉教育的极好时机,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例如学生陈×,是较为出名的“捣蛋鬼”,长期不交作业,常和同学打架扯皮,但他体育成绩好,在校运会上拿了跳高第一名,他便抓住这个“闪光点”,及时找陈×做思想工作,肯定他的成绩,表扬他为班级荣誉立了大功。老师同学都为他感到高兴,同学们都愿帮助他把学习赶上来,相信他一定能够成功。这次偶然的机缘后,陈×果然改掉了坏毛病,通过努力考上了云南师范大学体育系。

他还非常重视表扬这一重要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良好的班风。表扬讲求目的,讲究艺术,有时寓庄于谐,幽默恰当,因人而异,消除学生的反逆情绪,使师生关系融洽轻松。通过探索、试验,班级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文体活动丰富多采。担任七届班主任的班级,八六届的高78班、八九届的95班、九一届的110班、九四届的137班、九八届的155班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一九九五年,组织安排他任教务副主任,协助主任管理学校教务。工作中他摆正自身位置,服从安排,勇挑重担。学校鉴于多方面原因,在要求做好教务工作的同时,安排他具体分抓学校实验室,图书室和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工作对他来说比较陌生,但为学校全局着想,他应承了下来。在具体工作中,他多次召集体育教师开会谈心,使他们消除“小三门”无人问津的自卑心理,说服他们树立体育教师的魅力形象,教学认真负责,课余带队训练。自一九九五年来,全校体育活动蓬勃发展,不仅延续了“田径校”的光荣传统,而且在各级体育项目比赛中均获优异名次。一九九九年全县中学生篮球运动会上,男女双双获得了冠军。每年都有近十名“体育生”考上了高等学校深造。学校因此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集体”。

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深深体会到: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能带出素质高的学生。他认为,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其自身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优劣。特别是随着新教材的启用,新的教学理念带来教学方法的更新。只有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才能适应新时代对造就人才的要求。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除了社会和人个因素外,作为学校管理者的作用亦不容忽视,倘若没有一批思想合格和业务学术水平双优的学校管理者,则很难实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在全县完中教学质量管理座谈等会上,多次提出“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加强全县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请求。为了抵制港台庸俗低下、充斥暴力的影视之作对青少年的危害,正确引导青少年学生鉴赏,他还倡导增加中央电视台4、6、8、10频道,为学生提供一条通过现实社会的文化走廊。

让生命的火炬更加绚丽

@#$认为,作为一位高中教师,不仅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必备的基本知识,更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尽快熟悉和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技术。我们清晰地看到,作为副校长,他善于思考,与时俱进,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路与模式;作为教师,他擅长逻辑思辩,富有现代观念,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他为人谦逊,却不丧失原则,他办事随和,又能坚持立场。在事业上,他目标高远、壮志凌云,既淡漠眼前的功利,更不计较各种琐屑与得失。对精神层面的执着,使人感到他有一种潇洒、旷达的气质。在谈到自己的工作成绩时,还依然流露出几分羞怯与不安。他虽然不是政工干部,却谙熟许多教职工的思想动态,一旦遇到困难,便能帮助排忧解难。在他的身上,具有浓厚的平民意识与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

其实,对@#$来说,这种朴素的情感并不是空穴来风,如果走进他的人生历史,便会发现在他的血管里流淌着来自底层的穷苦人的血液。@#$出生在革命老区威信县,作为一个农家子弟,他从小就饱尝了人间的苦难与酸辛。特别是在童年时期,他家境贫寒,饥肠辘辘。他永远难以忘怀少年求学的艰辛经历。@#$作为农民的后代,先天决定了他与普通百姓间永远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他所经历的苦难,不仅帮助他深度体验人生,而且还铸造出他一副强悍的体魄和坚毅不拔、荣辱不惊的个性和气质。

古典诗词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一、认识和理解批判性阅读

批判性阅读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读物的科学批判,另―方面是对自己认识的局限性、片面性的批判,使自身通过正确的批判性思维,把自己的思考逐步引向深入。

批判性阅读是一种强调思考、评析的阅读方法。它是学生深入学习、研究和不断进取的基础。批判性阅读的实质是批判性思维,它兼容创造性思维,包含着四个重要的认识行为:探询――能主动地发现或提出问题,对可疑、新奇的事物充满兴趣并积极探讨;沉思――运用想象、联想和创新方法去寻找问题以及问题的解答;鉴赏――依据审美或逻辑原则,对内容和形式等进行审视;建构――对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与把握。

我从小就爱读书。小学时代的连环画,即俗称的“小人书”,占据着我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以至于现在的记忆还脱不了那个黑白分明的底子。出生在一个不需要思想的年代,自然容易成为一个盲从的学生。起初,我竟然对书里的一切信以为真,对其中的英雄人物更是敬佩得难以言表。后来,知道了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虽然可能有原型,但大多是虚构的,便转而对作家们的本领崇拜得五体投地,立志要当一名作家,也写出一些让人着迷的神奇故事来。可是事与愿违,尽管我当年的许多学生现在成了作家,我自己却充其量只能算一个作者,只不过我对文学和文学青年们的热爱,却丝毫不减当年。每有文学竞赛,只要举办单位乐意请我这个做过作家梦的所谓专家当评委,我总是欣然应允。

最初发现书里竟然也有错时,我有点不敢相信;经过仔细求证,发现真的错了,心情十分复杂,因为那些美好的东西不再如以前认为的那样美好了。如今,粗制滥造的书籍和文章多了,哗众取宠的书籍和文章多了,故作高深的书籍和文章多了,批判性阅读,也就慢慢成了我的一大嗜好;而且,在批判的同时,我还尝试着提出自己的创见。

二、对教科书和教学用书的批判

在我刚参加工作时的20世纪80年代,教科书的权威性是无法动摇的。向它挑战,是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充分的积累的。那时,在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中,有关诗词曲朗读方法的知识短文有一处瑕疵。教材已经用了几年,老师们习以为常,并未在意。在那篇短文中,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节奏划分是这样的: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将“三秦”和“五津”生硬地拆开,我觉得不妥,但在教材这个“权威”面前,我还是不敢贸然行事。于是,我开始大量阅读与诗词曲相关的理论著作,并且从大量古典诗词中寻找例证。

相关的理论著作,我手头有很多,如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刘福元、杨新我二位先生的《古代诗词常识》,潘佛章先生的《诗词读写》,艾治平先生的《古典诗词艺术探幽》,李葆瑞先生的《诗词语言的艺术》等。细读下来,我不禁为自己的判断而沾沾自喜。王力先生说:“在声律单位和语法结构发生矛盾的时候,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语法结构。”这就等于宣布了将“三秦”和“五津”拆开来的节奏划分方法是错误的。潘佛章、艾治平、李葆瑞诸位先生都主张将五字句和七字句分别分成两个较大的节奏单位:五字句分为二三,七字句分为四三,把三字尾看作一个整体。这样,上面例句中,“辅三秦”“望五津”便均不必拆开,也不会影响意思的表达。

古典诗歌的例证,我认为《唐诗三百首》应该是最有说服力的,尤其是其中那些著名诗人的著名诗作。通读一遍后,果然收获颇丰。但是,我最终放弃了其他的选择,而只选取了杜甫《蜀相》中的“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句。一是因为大家对这句诗耳熟能详,二是因为按照上述知识短文所讲方法来划分节奏,就需要将叠词“森森”拆开,尤显其荒谬。后来,我还参阅了《宋诗鉴赏词典》《宋词鉴赏词典》《元曲鉴赏词典》,鲜有所得。最后,我在《乐府诗选》中找到了一首北朝民歌《李波小妹歌》,其中“李波小妹字雍容,蹇裳逐马如卷蓬”一句令我大喜过望。因为若按照上述知识短文所讲方法来划分节奏,人的名字“雍容”便要被拆成两半,这就不只是荒唐,简直是可笑了。

从对教科书的批判性阅读开始,到大量阅读相关的理论著作和诗歌,最终成就了论文《诗词曲节奏划分辨》,文章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上。这是我第一次在中文核心期刊上。不久,在教材再版时,依照我的意见对相关部分进行了修改。几年后,我把这个故事写成文章《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参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50周年社庆征文,获得了特等奖,还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

欧美诸国教育界要求语文教师从小学起,就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会批判性阅读,即不囿于课文,而能用自己的眼光去阅读,发表自己的见解。可是,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和教学用书成人化倾向严重的现象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我妻子是小学语文教师。一天,我闲来无事,顺手拿起一本小学语文教学用书翻了翻。我惊异地发现,原来小学语文的教学参考书竟和中学的教学参考书如出一辙:第八册第一课《小足球迷》,不仅在“教学要求”“数学重点”等概括性文字中找不到儿童口味,甚至在“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中,也找不出多少能够体现儿童情趣的地方!

我又从妻子那里要来第八册教材,发现这篇课文中的不少地方,是能够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着意发挥的。教师教学用书却热衷于丝丝入扣地“冷静”地条分缕析,而我们的小学教师又大多习惯于循规蹈矩,从不怀疑教参这个“权威”。这种现象让我意识到:小学语文的成人化偏差十分严重,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要让小学语文教育多一份对孩子的爱,要让孩子们在一个充满童趣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于是,我让妻子把其他的小学语文教材全部找来。接连上多天,一有空闲,我就当起“小学生”来,把这十多册教材和十多册教学用书读完了。粗略统讣,反映儿童生活的课文所占比重,只有约37%,居然不到一半;而反映儿童生活的作品,也同样存在着成人化倾向,具体表现在加入了过多的成人的思想感情,有意无意地避开了童年时那些“幼稚”的方面,一些文字显得过于深刻和“老到”,等等。

仅仅带着批判的眼光阅读一共20余册的教材和教学用书还不够,还要寻找产生这种偏差的原因和纠正这种偏差的方法。至

少,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是非读不可的。通过阅读,我找到这样的心理学依据:同样一个对象,反映在成人和小学生眼里,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要多从儿童的角度去审视小学语文教材,使其中的课文更富于儿童情趣,让学生们感受到,教材与他们的生活的距离是那样的接近,与他们的思想感情是那样的融洽。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后来,我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题为《小学语文的成人化偏差》的论文,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上。

三、对教育理论著作的批判

当前,我们面对浩如烟海的读物,最重要的对策之一是养成一种批判性的阅读能力和选择能力。诺贝尔奖获得者温伯格博士提醒人们,不要安于接受书本上所给予的现成答案,要去尝试发现与书本上不同的东西。要注意培养学生批判文献、批判演讲、批判前辈的能力。

中国人喜欢跟风,中国的教师也不能免俗。建构主义来了,一夜之间,所有的课题方案、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都“建构”了;合作学习来了,课堂上便开始流行四人小组,不管需不需要合作,都让学生热闹一番;接受美学来了,不管学生对于课文怎样解读,便都“很好”“很有道理”“很有见解―了。学术风气也越来越不正常,除了照搬照抄别人的成果,还有一些人将一些通俗的道理改头换面以后,用比较“洋气”或者是比较“陌生”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人不得不赞叹作者学问高深。

因为职业的原因,也因为性格的原因,我把这个理论那个学说的著作买了许多带回家,试图把它们学懂弄通。但是,天资愚钝的我对许多著作只能是一知半解。于是,看到同一理论的不同版本,或者关于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如何进行实际操作的书籍,我又忍不住买回家来参详。现在,围绕我书房三面墙壁的8个书柜里,至少有三分之一是这种理论。几年来,我似乎着了迷,一有空闲,就会对这些理论著作进行分门别类的阅读,将各种理论的要点摘录下来,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通俗化的解读。

后来,便用被我“消化”了的理论,指导研修班的青年骨干教师做课题、写论文和案例,告诉他们哪些理论在自己的课题、论文和案例中用得上,哪些用不上,应该怎样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我甚至将自己在阅读这些理论时的心得在新课程全员培训大会上与一线教师交流。

在讲到接受美学的时候,我指出,接受美学注重读者再创造的能动作用无疑是正确的,但将读者的地位无限抬高以致忽视作家和作品本身,就失之偏颇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固然不错,但如果读者读到的不是哈姆雷特而成了其他的文学形象,文学的典型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

关于合作学习,我认为,合作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等诸多方面,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它也和其他教学策略一样,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适应对象。因此,不能滥用合作学习,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对教学进行合理设计,弄清楚合作学习策略适合于哪些教学内容和不适合干哪些教学内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后来,我还将这些通俗化的理念,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写成论文《既要合作,也要效率》,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

朋友中不乏博士和硕士,本人才疏学浅,自愧不如,因而认认真真地拜读过一些专著和文章。但是,越读越觉得许多书籍和文章无法卒读。时下,国内有些学者的著作和论文,以在熟悉的名词后面标注英文和生造名词为叫‘髦,表示自己曾经喝过一些洋墨水。哪怕是中国味很浓的“国语”,也非要加上对应的英文“na LionalIanguage”不可。再如“同侪语言”,就是在有意地“陌生化”,让一般教师读不懂。查词典得知“同侪”是一个文言词语,乃“同辈”之意;所谓“同侪语言”,其实就是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所说的“伙伴语言”,却远不如洪先生那样来得通俗、生动。

于是,我将自己20余年读书、教学和研究所得,系统地整理出来,写成了30余万字的《语文教学科研的成果表达》一书,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理论的通俗化和实践中的可操作性。正因为书中“示例”的绝大多数由自己撰写,或者经我指点和修改,我才最了解其形成过程,这种“解剖”才最真实可靠。

由批判性阅读,到为了批判性阅读能够自圆其说而大量阅读相关书籍,再到将阅读所得与实践体验结合起来,形成论文和论著,20余载的专业成长之路,一路有阅读伴随,我不孤独,不惮于前行。

古典诗词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教育是生命之于生命的示范、洞察、引领、浸润、启悟与呵护,亦是生命间的互助成长与彼此成就。

语文教育的意义在于优化生活品质,增加生命质感。

教学是共同目标下的合作行为。是教师之于学生的释疑、传授、点拨、启思;是学生之于教师的效仿、承传、切磋、超越;是彼此的自我解悟、自我创造与自我超越。

激情而宁静,丰厚而干练,诗意而恬淡——这是春芸老师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她从生命的高度观照教育,关注生命成长,致力于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格的完善,教育学生热爱生命、优化生命品质。她对教育教学永远充满着生命的激情与思考。

她带领全组教师践行“大语文”教育思想,打造学校“大语文”学科特色。担任语文周舞台展演总策划、校园文学刊物《汉风》总编、学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展板总设计、辩论会后台指导……她对工作精益求精,卓越是她永远的追求。

她业务精湛,课上得漂亮;她勤于研究,笔耕不辍,发表教育教学论文30多篇,参与编书10多部。春芸老师还有着作为语文教师的诗意与恬淡,朋友间、师生间常有诗词文章唱和,雅趣翩跹,文采斐然。

愿春芸老师继续游走在她的激情与宁静、诗意与恬淡间,享受她的教育之乐、生命之乐,不断实现自身生命的攀升与超拔!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校长 王延瑞)

我之谓“语文”乃“语文教育”,而非较为窄化的“语文教学”;我之谓“生命”乃人宝贵至极的仅有的一次游走于世间的历程;我之谓“质感”乃“品质”、“品位”之说。

我不敢妄谈语文究竟是什么,但我很想说说语文能给生命带来什么。教育只有从关爱生命的角度出发,才能展现出它的无尽魅力;而语文教育对生命的关爱,应该表现在对生命意识的唤醒和对生命品质的优化上。语文要帮助生命表达自我、沟通交流、体验感悟、涵养心灵,从而获得一种顺畅便捷、诗意丰富的高品质生活,并在生命与生命、生命与世界的交流中,获得生命精神世界的丰富,最终获得一种优化了的高品质的生命形式,增加生命的质感。

一、优化生命生活与交流的品质

人的生命历程中,最离不开的就是语文。因为总要借助文字获取所需的信息与方法的提示,比如看懂路标、读懂某个说明书;总要借助语言表达自己,听懂他人,完成有效的交流,比如问路、购物;也总要借助说话或书写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情感,比如送祝福、表谢意……语文,是生命个体与周围世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媒介。

1.使生命交流便捷、顺畅、无忧。

语文,会让你迅速领会联通广告语中那句“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的丰富内涵;语文,也会让你为朋友的那句“我差点没掉到河里”抑或是“我差点掉到河里”同样感到一丝安慰;语文,还会让你明明白白地读懂一份合同,不会让你因不能区分“定金”与“订金”、不能区分“终止合同”与“中止合同”而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语文,可以使生命交流更加便捷、顺畅、无忧。

2.使生命交流谐趣、诗意、动人。

生命需要情趣与诗意,而语文便可以实现对生命平淡乏味生活的摒弃和对情趣诗意生活的发现与创造。语文,可以在平淡乏味中赋予生命以趣味与诗意。

“俗人总是为俗缠,纵伴诗骚也枉然。庠序劳罢回家转,柴米油盐灶台前。为师亦为他人妇,相夫教女难忘言。结庐人境心难远,雅趣难以舞翩跹。”灶台前的牢骚化为陋句七八,不知为平淡的生活平添多少趣味!“数摇柔翰总无功,常恨腹中学理空。听君妙解问题论,如逢春意在寒冬。”滨海名师培训,得胡君惠闵教诲点指,醍醐灌顶,情不自禁,走笔于纸笺的俗句,曾道出多少求学同人的心思与感动!久病在家,须眉弟子化身思妇的一首“良人相语似昨夜,妾待君归复几时。园中花开又花落,天边月盈复又亏。楼头花笑独眠日,镜中衰鬓填几丝。要劳柳毅传信去,鱼龙凭书几时归”的小诗,不知比直白的问候与想念要多出多少诗意与深情!语文,是对生命诗意与品质生活的创造。

二、丰富生命心灵与精神的内涵

人的生命之所以有别于动物,根本就在于人的心灵与精神。老子认为,理想的人生必须具有超远而充实的生命内涵,这是人生的根基之所在。语文教育拥有丰富生命心灵与精神内涵、提升生命品质的强大功能。

1.拓展生命视野的宽度。

从《诗经》到《红楼梦》,从《荷马史诗》到《战争与和平》,从《史记》到《人间喜剧》……文学的笔触纵横古今,包揽中外。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历史,不同文化,语文可以使生命在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精神、文化与文明中赏观游走。既能遥望远古之灿烂星空,又能近观现世之皎皎明月;既能欣赏西学之严谨,又能品读汉学之蕴藉。在横观纵览中拓展生命视野的宽度。

2.开掘生命思想的深度。

读鲁迅的作品总能让你在看到底层民众生活苦难的同时,窥见他们精神上的麻木愚昧与在封建权势压迫下遭遇的种种不幸;总能让你从为拯救民众却被民众吞噬的内心孤独的知识分子那里望到他们“梦醒了无路可走”的生存境地以及处于绝望境地的精神痛苦;进而透视出旧的文化和社会秩序的溃败、昏暗。读《边城》你的目光也会穿过湘西淳美的自然风物透视到人性的美好,进而再在美好的人性背后窥视到深潜于民族心灵的某些痼疾——传统天命思想投射在纯朴人性中的阴影,深味作者所谓“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这些必然使阅读的生命个体与作家一起正视人心、人性的美善与卑污,继而探寻形成人物命运的社会与文化根源,生命思想在作家笔触的引领下被带向纵深处。

3.增加生命审美的强度。

古典诗词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控制论 课外阅读 文学作品 指导调控

2006年12月,我校申报了汕尾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运用控制论对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与调控的研究》,2007~3月,获汕尾市教育科研办公室立项。三年多来,按照课题计划与方案,我们作了大量的具体工作。现已进入结题阶段。兹将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验的背景

1.“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

根据大语文教学观。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而课外阅读正是语文学习的过渡,是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和桥梁,因而它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体现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相应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3.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在语文学习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外阅读门庭冷落,再加上多元化时代里影、视、歌的繁荣,文本阅读面临多方面挑战。现在的高中学生普遍存在课外书籍阅读量少、缺乏老师和家长的指导、随意性很大等问题。

基于以上诸多原因,我们认为。高中阶段必须加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尤其是古今中外名著阅读,使广大高中生广吸收,厚积累。语文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二、实验步骤及成果

(一)实验步骤

1.调查分析学生课外文学作品阅读现状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学生对阅读能力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学生对阅读能力的认知程度是我们这次调查首先关注的问题。课题组于2007~4月对全校的2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课外文学作品阅读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中生课外文学作品的阅读现状并不理想。表现为:阅读时间少,阅读量小;阅读内容档次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分清主次

(1)教学大纲推荐(高中部分)书目(20种)。《论语通译》《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女神》《子夜》《家》《雷雨》《围城》《哈姆莱特》《堂吉诃德》《歌德谈话录》《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复活》《普希金诗选》《泰戈尔诗选》《老人与海》《谈美书简》《匹克威克外传》。

(2)配合教材介绍书目。学习节选介绍全文。如学习《林冲风雪山神庙》介绍《水浒传》,学习《宝玉挨打》介绍《红楼梦》。

(3)补充介绍现当代中外名篇。钱钟书小说《围城》,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诗歌《乡愁》,舒婷的诗歌《致橡树》,余秋雨的散文《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等。

另外,我们还结合时尚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增强学生对流行文化的“免疫力”,体会文本阅读的妙处。由电影《花季雨季》介绍小说《花季雨季》,由韩寒现象介绍《三重门》,由《人间四月天》推荐徐志摩的诗集。

3.指导学生明确阅读量和阅读时间

如果课外阅读的量过大,成为学生的负担,就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阅读量不足,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我们以语文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外阅读量为依据,“高中一年内自读五部以上的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高中三年累计的话可达450万字。我们如果每天阅读15分钟,那么每月可以阅读半本书,一年可以阅读5本书,中学六年可以阅读30本书,这样才能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得课外阅读的任务落到实处。

4.为学生举办文学讲座,指导学生组织“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研究性学习活动

为了提高我校学生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能力和文学作品创作能力,课题组郑旺吉、黄泽镍、蔡赞生等老师分别为学生举办了《人教版“课外文学名著导读”解读》《散文鉴赏的理论与方法》《中学生与文学创作》等文学讲座。均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同时,指导学生组织“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研究性学习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学生阅读课外文学作品的兴趣与自觉性,提高了学生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能力和文学作品创作能力。

5.组织学习控制论原理,具体运用加强阅读指导

控制论原本是关于生物系统和机器系统的控制和通讯的科学,我们用来研究高中生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调控与指导上,使研究过程更富有科学性。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把研究目标通过具体的研究内容体现出来,按照运筹学的观点,对事物运动的程序安排有科学的线性规划,在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主要成果

1.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理论探究与实际操作,课题组成员基本掌握了运用控制论对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的方法,将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加以推广。课题组成员撰写了相关的研究论文(课例)。参加汕尾市教育教学论文(课例)评选,获得良好成绩,其中三篇发表在语文核心期刊上。如郑旺吉老师撰写的《引导学生走进美丽的文学花园》荣获汕尾市2007年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2009年3月发表于《中学语文》;《浅谈散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获2009年度二等奖,2010年1月发表于《中国校园文学(教研版)》;《巧妙化用古诗名句,增强作文文化底蕴》2009年12月发表于《中国校园文学(教研版)》。蔡赞生老师撰写的《语文课中教9币的动情与传情》获2008年度一等奖,《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获2009年度三等奖。沈心燕老师撰写的《体验“四美”――鉴赏古典诗歌》获2009年度一等奖,邓瑶旋老师撰写的《古典诗词教学中的美育初探》获2009年度二等奖,林少豪老师撰写的《现代诗鉴赏教学三步读》获2009年度三等奖,黄小萍老师撰写的《谈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获2009年度三等奖,林学辉老师撰写的《古典诗词研究性阅读教学案例》获2009年度一等奖。郑旺吉老师的文学鉴赏课《古典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寒风吹彻》分别于2008年12月和2009年11月在陆丰市高中语文学科教研会上举行公开课,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白居易《花非花》诗意探究”于2010年4月荣获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选修课观摩课二等奖。

2.通过阅读相关研究书报和上网搜索等各种途径,搜集整理了各种文学体裁阅读鉴赏理论与方法指导、课外文学名著导读、课件和课外文学名著电子书籍、“电视文学”“百家讲坛”等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视频材料,充实了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教学资源。

3.实现了运用控制论对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课题组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研究性学习”,取得了一定成果:研究性学习小组学生撰写了《郭敬明小说对高中生的影响研究报告》、《绝美之下的短暂》、《解读曹孟德》、《读书就是生活》、《纪念海子――向死而生》、《乞丐也有出头的一天》、《课文中的爱情》等读书笔记,参加各级各类作文竞赛,获得良好名次,并发表在各类报刊上。

4.实验班学生基本上实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生的阅读能力提出的要求。学生在考场作文和课外练笔中创作了数量可观、质量上乘的文学作品,其中有不少作品荣获市级、省级和部级比赛一、二、三等奖,部分作品发表在各类报刊上。

三、反思与展望

当然,在取得一些成果的同时,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同时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1.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学生,或多或少心存顾虑,在课外文学作品阅读活动方面时间、精力、财力的投入不够,缺乏真正的自觉和热情。

2.在我们对学生进行课外文学作品阅读文学熏陶。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审美观受到了冲击,一些“前卫”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对学生的影响都是较大的。因而在欣赏一些佳作时,学生对其中所传达的一些观点、人物的行为感到不可理解甚而嗤之以鼻,因而对这些作品失去了兴趣。这些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传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的不理解,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有待引导。

3.如何将控制论的理论学习用于学生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与调控实践中,是我们必须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古典诗词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一

本人自工作以来,认真钻研教育教学方法,学习新课程理念,研究课堂、研究学生,付出终有回报,在XX市第四轮教育教学基本功竞赛中我荣获二等奖,在20XX年度学校教师技能竞赛荣获二等奖。

在教学之余,我也思考着教学与科研,尝试撰写教学论文。由本人撰写的论文《怎样说好一节物理课》荣获溧阳市职教论文二等奖。经过仔细修改后,论文《怎样说好一节物理课》又荣获200x年常州市职教论文一等奖,之后本人陆续撰写了师德交流论文《红专并进、为人师表》和《浅谈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创新模式》等校级交流论文。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向有经验的老班主任学习,研究班主任工作方法,陆续担任XX班见习班主任和0116班见习班主任,两个班级都被评为校文明班级。在20XX年度本人被学校评为优秀见习班主任。从20XX年9月至今,本人担任0419电子商务专业综职班班主任,在20XX学年上半学期,班级被评为保护财产先进集体值周工作先进班级在首届校运会上,班级荣获精神文明风尚奖

通过学习本人基本上已经掌握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制作技术,能够灵活的运用Flash、PPT和Authorware制作教学课件以及网页制作技术。由本人制作的课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荣获校课件评比三等奖。由本人设计的网站《走进电子商务》在20XX年XX市专题学习网页评比中荣获三等奖。在20XX年3月开通个人主页《教学与课件资源交流》(校主页七色彩虹教师空间曲长利个人主页)作为一个与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

本人积极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培训,在20XX年9月本人参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被选为溧阳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骨干培训教师。

在毕业班教学中,所带毕业班XX班和XX班一次性通过了高中物理实验会考和理科综合考试。所带XX班一次性通过省单招技能考核。

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二

我是工作在敬仲镇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普通教师,1998年7月毕业于山东省淄博第二师范学校幼师专业,并被分配到敬仲中心小学任教。

在工作的五年时间里,我勤勤恳恳,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我的任务,虚心向各位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并注意不断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的书籍,充实自我。在学校中,我担任的是语文 教学的工作。从一开始的二年级语文 教学,我便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由赵美花老师指导的小语整改实验。在实验中,我大量阅读了各种有关书籍,并认真向学校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请教和学习,多次观看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录象,参加学校组织和镇、区组织的听课活动。同时,赵美花老师也多次到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指导。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各位教育前辈的帮助,我班学生的语文 成绩在镇统考中名列前茅,同时我也在我校开展的教案改革研讨会上执教了一节区级公开课,受到于会领导和老师的好评。就在这一学期和学年的结束,我被评为镇教科研先进个人。在以后的三年中,我继续担任这个班的语文 教学工作,继续实践着小语整改实验的优越性。在这三年中,我所教班级的语文 成绩一直在镇统考中名列前茅,我也连年被评为镇教科研先进个人镇优秀教师镇教学新秀和镇教学能手。

从1999年开始,我便担任了学校语文 教研组长的职务,负责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特别是诗文素养实验的研究工作。从潍坊实验小学学习回来,我便投入到该实验的紧张工作中去。搜集古代诗词,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古诗,根据难易程度编排成册,与另外几位教师一起编印了学校的实验教材《小学生诗文佳作选》共五册,并在全校进行了这项实验的推广。去年,我担任了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 教学工作,同时继续担任学校语文 教研组长职务,并负责学校诗文小组的训练工作。在这一年中,我牺牲了大部分的休息时间,研究教学,组织学校诗文小组训练。工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下,我所教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 成绩在镇组织的竞赛和统考中分列第一和第二,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同时,在我训练的诗文小组中,所有学生都能背诵古诗词300首以上,有六个人突破了500首。在今年七月份,区里组织的基础教育现场会上,区委书记和市教委副主任亲自检查学生背诵古诗情况,并做出了高度评价。在济南市教委组织对我校的参观中,省统战部领导对我校的视察中,我所组织的诗文小组展示均受到各位领导和教师的好评。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我的年终考核成绩被评为优秀,并被学校推荐评为区优秀教师。

古典诗词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教学资源,再优秀的教师也会束手无策。古诗词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除了开发出让学生诵读记忆,从而丰富积淀、增加人文底蕴的价值外,它对于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也是大有助益的。对此,笔者作了以下几点探索:

1、通过古诗词的教学,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从而获取写作的源头活水

陆机在《文赋》中论及文学创作的“源”时谈到两点,一是观物,一是阅读。通过广泛阅读可获取大量间接经验,但这并不能代替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到生活中去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许多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古诗词,正是因为诗人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用敏锐的眼睛去看,用聪慧的耳朵去听,用细腻的内心去感受,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社会紧密相连,才会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如白居易《观刈麦》一诗,作者作为一名封建官吏,高度关心民间疾苦,他看到了农民在烈日下“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艰辛,听到了贫穷的老妇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心酸,作者善良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了,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的感叹。这首诗语言通俗平实,但却真实再现了农民在封建租税的残酷剥削之下痛苦的生活,作者作为一名封建官吏,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也就成为全诗的精华所在。学生从这首诗的教学,可以初步领略到写作的真谛所在―――那就是走出校园狭小的天地,走向社会广阔的舞台,关注现实,观察社会,体悟人生,真正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可以通过广播、影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节假日的外出旅游参观访问,便可获取源源不断的写作“活水”,激发出写作的欲望和冲动,产生出血肉丰满、跳动着时代气息的佳作。一句话,教会学生写“生活作文”。教师通过古诗词的教学,触动学生内心深处那根敏感的神经,让学生感悟到生活对写作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逐步使学生掌握反映五彩缤纷的生活的本领。

2、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从而净化学生写作的灵魂

初中生的作文存在种种弊病,如内容贫乏,语言苍白,缺少真情实感等,其中,缺少真情实感是主要的毛病。情感是艺术的根本特征。刘勰主张“为情造文”,郭沫若强调“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情感终于情感”。真情实感是指来自学生内心的、自然的、鲜活的感受,不带任何市侩的功利和人为的束缚,它是艺术的灵魂,写作缺少了灵魂,就注定是苍白无力的、虚假的。如何使我们的学生用笔去写出人生的感悟,爆出真实的火花?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抵制造假,塑造美的心灵,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做真人、写真文的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古诗词的教学则为引导学生走出写作虚假的怪圈,与世界进行真实的对话提供了平台。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引导。古诗词大多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其目的并不在于对纯粹自然物质的客观摹写,而在于借此表达特定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从而插上学生写作的双翼

古诗词因为语言凝练、含蓄且意蕴丰厚而深受人们喜爱,它具有很强的跳跃性,从而给人们思绪的自由驰骋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要读懂古诗词,必须具备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能力。因此,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可以有效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如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此句的精妙之处就在于联想的运用。在普通人看来稀松平常的风雨声,作者由于自己独特的战斗经历、强烈的爱国热忱,而把它与战场上的马蹄声联系了起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作者那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拳拳爱国之心也就不难体会了。是联想,起到了“点石成金”的功效。另外,这句诗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像空间,读者可以想像出一位身穿戎装、虽已白发苍苍但仍英姿飒爽的老人形象,也可以想像出老人骑马飞驰、身先士卒、与敌人奋勇搏杀的场面,甚至可以想像出杀声震天、敌人节节败退、老人开怀大笑的场景……诗中所留下的“空白”,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联想和想像是写作的双翼,如能在写作中自如地运用联想和想像,能够由此及彼、由物及人,能够“思极千载,精骛八极”,那么,学生的作文何愁不能有血有肉、蕴藉深厚呢?如一位八年级学生在习作《雨之声》中写到:“……在'沙沙'的雨声中去感怀李清照的温婉和坡的豪迈。'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一刻,雨似乎为李易安增添了几分多愁善感,恐怕'人比黄花瘦,'也有雨的功劳吧。而那个旷达的苏轼呢?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好一番豪情壮语!虽履危难,却泰然自若;虽几经宦海沉浮,却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做到?”小作者由眼前之物―――雨,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神游古今,旁征博引,文章内容丰厚,笔触细腻,不失为一篇佳作。“腹有诗书气自华”,小作者的才气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古典诗词的滋养的。课本资源其实是丰富多彩的,关键是我们以怎样的思维和视角去看待。充分挖掘既有资源的价值,你会得到一份意外的惊喜。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蒋家义.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配置[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诗词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高职教学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