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网络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27 16:20:43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化;播出模式;传输结构;

中图分类号:G2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2

一、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应用的意义

(一)海量信息传递的需求

在信息化时代,广播电视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海量信息的传递和传播效果上追求先进性和全面性,要求广播电视搭建网络系统平台。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运用,可以丰富广播电视传播的有效性和全面性,还能丰富广播电视的功能优势,实现跨时空、跨地区信号传输,也是促使广播电视事业向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改变传统播出模式的需求

广播电视事业推进网络化,还可以实现交互式的信息传播,完善广播电视的节目质量和提升收视率,丰富播出手段,吸引大量受众人群,不断改进传统的播出模式,更利于广播电视事业向着健康的先进的方向发展。

(三)优质服务的需求

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事业中的推广与应用,并非一劳永逸的工作,因为网络技术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进行变更与优化,而优化的网络技术,能够实现广播电视事业传播的快速化和优质化,还能给各级企事业单位:如学校、企业、政府等提供优质的接入资源。另外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还能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质量,从网络的层面上来说,能够保障节目的运行安全,另外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还可以保障广播电视在传输进程实现及时的维修与自动化监控的运行目标,确保收费业务的顺利开展及普及自动化,强化广播电视网络系统管理的现代化与智能性。

二、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的推广使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电视事业的发展与优化,然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性的规划

我国广播电视网络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在使用初期,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整体设计。这可能是因为网络技术的发展相比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缺乏系统性的规划与整体设计,导致在广播电视事业中,传输网络的结构模式缺乏合理性,虽然实现了网络应用,但与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有脱节的现象。部分区域仍在使用比较传统的结构与模式,如一些区域仍采用星树型结构。另外传输过程中,关于信号安全问题无从保证,这样就难以满足人们对广播电视事业的期待与要求。

此外,在很多地方,尤其是一些县级市,网络技术过于陈旧,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也不太合理,缺乏长期的系统性的规划和整体设计。另外在主体信号的传输上,存在着一定的地域差异。

(二)垄断经营不利于网络技术的推广

相比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是非常重要的舆情信息宣传工具,也是政府主要的舆论喉舌。这就决定了广播电视媒体的政治属性,也受一些政策性的影响,在推广网络技术方面,广播电视媒体缺乏一定的自,难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来推广应用网络技术。另外,广播电视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因为受到政策性的影响,所以存在一定的垄断型经营,虽然垄断经营有利于提升广播电视事业的影响力,但在网络技术应用市场上,垄断经营的广播电视事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容易形成网络系统管理经营体制的滞后、管理经营意识不强、相关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主体运行机制则呈现出不灵活的一面。

(三)盲目投资注重扩大成本

广播电视事业具有垄断经营的性质,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在发展的过程中,容易盲目性地进行投资,扩大成本,而且受到政府政策性的优势,也容易出现扩充扩容的盲目性,片面追求设备总体的容量等。

三、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优化的策略分析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优化策略来实现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的优化。

(一)网络传输结构模式的合理优化

在广播电视事业的市场竞争中,信息是竞争的主要内容,谁掌握的信息越具有价值,谁就拥有了赢得竞争的利器。因此在广播电视事业中,信息传播的安全、准确、全面、高效是非常重要的。

广播电视在提供这些信息资源时,只有配备多功能的广播电视网络技术才能满足信息的多元化提供,也才能迎合不同层次的人们的需求。而这一切的基础是网络结构模式的完善。

在广播电视事业网络结构模式中,存在两类的结构模式,主要体现在CMTS与HFC网络模式及EPON与HFC模式。CMTS与HFC网络模式可以实现局域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及光纤入户段位于同一个同轴电缆之上,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与安全管理中,比较方便快捷,也能实现一定程度的信息多元化。当然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网络稳定性不强,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还可能产生噪音问题,如果使用这种模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大资本投入,无疑不利于广播电视事业网络技术的推广使用。

在实践操作中,一般会利用EPON与HFC模式。这种网络传输结构模式,可以实现广播电视与用户之间的良性双向互动,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不容易产生噪音问题,可以确保网络信息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另外这种传输结构是最后才接入网络中,在传输过程中,可以有有效着地保证传输的效率,不需要花大价钱来进行维修管理。

(二)广播电视视频传输与编码技术的完善

在广播电视视频传输中,我们应该合理地改变编码技术,采用H.264并积极探索相关AVS标准编码的产业化发展与制定。改变编码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兆宽,还可以提升网络传输的综合速率和效率。

另外,基于对下行QAM调制技术的改进有效提升系统容量与带宽至少百分之二十以上,进而全面优化广播电视视频传输效率。

(三)广播电视网络光节点分布

在现行的接入标注下,每个光节的用户量在五百左右,电缆价格要比光缆价格高一倍,而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前景,肯定是光节越小,越多传输效果越好,对于比较密集的城市或区域,可按照每个光节点四百户左右,对于一些分散型区域,可以根据不超过两级的区域进行设定,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缆的投入与使用。

同样还应该对接入网络的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当然最合适的方式是采用全光纤网络入户,在业务发展的初期,应该保证接入速率最低为14mbps,这样能够满足基本的高清、互动、带宽接入业务的实行与运行。当然不同的客户需求也不一样,随着经济收益的发展,每户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定期更新网络技术,探索适合家庭模式的多元化网络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关键的。

四、结语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的应用,是时代所趋,但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的应用,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发展慢,结构布局模式滞后,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处于垄断性经营,不利于市场推广和有效竞争力,因此在我国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保障合理的投资布局,不断优化网络传输结构模式,不断完善广播电视视频传输与编码技术,不断完善电视网络光节点分布及优化接入模式,当然也要根据客户的新需求,不断更新网络技术,广播电视网络的完善优化与更新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循序渐进、立足人性化、节约性、现代化、高效性才能确保广播电视网络的稳步升级、平滑过渡,真正发挥优势服务效能。

参考文献:

[1]袁连和;光纤接入网结构优选及分步发展技术构思(上)[J];江苏通信技术;1998年04期

[2]丁涛,郝素君,李毛和;光纤接入技术的应用[J];光通信技术;2000年04期

[3]邱琪;从模拟到数字的宽带光纤接入网[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4年通信技术论文集(一)[C];2004年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广播电视;应用;深化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0-0069-01

1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的特性

在信息化时代,广播电视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海量信息的传递和传播效果上追求先进性和全面性,要求广播电视搭建网络系统平台。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运用,可以丰富广播电视传播的有效性和全面性,还能丰富广播电视的功能优势,实现跨时空、跨地区信号传输,也是促使广播电视事业向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

广播电视事业推进网络化,还可以实现交互式的信息传播,完善广播电视的节目质量和提升收视率,丰富播出手段,吸引大量受众人群,不断改进传统的播出模式,更利于广播电视事业向着健康的先进的方向发展。

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事业中的推广与应用,并非一劳永逸的工作,因为网络技术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进行变更与优化,而优化的网络技术,能够实现广播电视事业传播的快速化和优质化,还能给各级企事业单位:如学校、企业、政府等提供优质的接入资源。另外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还能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质量。

2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创新的意义

2.1 海量信息传递的需求

在当前在信息化的时代,广播电视若要适应其发展要求,就要在信息传递和传播效果上可以始终保持先进性和全面性。而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不仅可以提升广播电视传播的有效性和全面性,还能提高广播电视的功能优势,使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能够适应智能化发展趋势。

2.2 使网络电视播出形式丰富多彩

创新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在电视节目播出方面,可以有效提升节目的质量和收视率,增加播出手段,替换传统的播出模式,可以更加吸引广大用户,有利于广播电视事业向着健康先进的方向发展。

2.3 促使电视事业传播的优质化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的创新应用,能够实现广播电视事业传播的优质化,网络技术的更新,能够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质量,从网络的层面上来说,能够保障节目的运行安全。

3 广播电视网络的应用创新

在信息化时代,广播电视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海量信息的传递和传播效果上追求先进性和全面性,要求广播电视搭建新型网络系统平台。新型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运用,可以丰富广播电视传播的有效性和全面性,还能丰富广播电视的功能优势,实现跨时空、跨地区信号传输,也是促使广播电视事业向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

广播电视事业推进网络化,还可以实现交互式的信息传播,完善广播电视的节目质量和提升收视率,丰富播出手段,吸引大量受众人群,不断改进传统的播出模式,更利于广播电视事业向着健康的先进的方向发展。

新型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事业中的推广与应用,并非一劳永逸的工作,因为网络技术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进行变更与优化,而优化的新型网络技术,能够实现广播电视事业传播的快速化和优质化,还能给各级企事业单位:如学校、企业、政府等提供优质的接入资源。另外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还能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质量,从网络的层面上来说,能够保障节目的运行安全,另外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还可以保障广播电视在传输过程中实现监控的自动化以及普及自动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的广播电视网络管理系统的及时更新与维护。

4 广播电视网络的技术深化

在广播电视网络系统的整体建设中,首先要考虑到电视网络建设的内容及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就是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性价比、灵活性,以及配套设施的可扩展性等。广播电视网络系统的建设与其他不同,他的数据、音频、影像及成像信息的应用要求需要足够强大的宽带平台的支撑,因此,在整个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中,就要求必须融入最新型的网络技术和最完善的设备以及最新的产品,这样才能符合网络电视的发展要求,确保整个系统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1)在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中,通过应用新型组网技术可以使网络系统维持在高效、先进的状态。 众多周知,广播电视台的网络体统不同与别处的原因,在于视频信息、数据和语音需要有足够的带宽来满足的各自的需求,而各个广播电视台的业务性质决定了各自的需求。采用最新的产品一定要因地制宜,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2)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广播电视的需要,广播电视网络技术要不断完善和优化。若要达到提升信号传输速度的目的,就要对网络技术整体结构和模式进行提升,这样也能达提高网络客户端音频的直观效果,通过对网络技术整体结构和模式的改进,使数据得到强化,可以完善电视网络的服务质量,使整个服务朝向更好的全面性发展。

3)在广播电视网络的优化与创新的同时,应该依靠整个网络系统的现状,不仅仅是扩大内存及容量,这样是解决不了我国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的,这样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无效的措施,所带来的只能是资金投入的很多,却达不到应该有的成效及效果。我们要利用现代化的科技及网络信息技术,例如:数字信息技术,光前通信技术,交互式技术等高科技的现代化技术,在解决时空限制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扩大传播范围,扩充媒介,提升传播效率,客服传统传播模式的劣势及弱点,达到改变传播形式提升整体效益。

4)在创新的同时,要结合当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利用多种形式和技术相融合,不断扩大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全面化等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步完善广播电视网络的不同波段,频段的覆盖程度,达到全面系统性覆盖的效果。现阶段全国范围内的官博电视覆盖率已经达到大幅度的提高,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与融合,未来时代的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会更加强大,覆盖率也会逐渐增强,最终达到全国,全球,乃至全世界的覆盖,这是一个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势不可挡的。因此,在创新的同时,也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与创新,在管理上也要不断的突破。

5 结论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得到不断提升与发展,各个行业飞速发展,这就要求广播电视网络要及时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网络技术与电视技术的结合是网络技术发展必经之路,这样才能确保整个系统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才能符合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春雪.浅论广播电视中的数字微波传输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14.

[2]鞠胜利.中国广电网络发展诊视[J].广播电视信息,2009(4).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G728

1.我国广播电视网络应用技术概况

首先,我国目前具备的广播电视网络主要采用的技术有SDH、DVB-C、HFC等技术形式。在骨干网络上应用的主要是以光缆通信为主要形式,构成了长距离的信号传输的网络,在光缆网络的基础上广播电视的SDH技术的了应用,为广播电视节目、新闻的传输、网络节点间的相互通信提供了技术支持。SDH技术的优势较为明显,技术成熟应用的时间长;可以进行环形保护,为系统提供安全保证;可以应用的对外接口多种,利用多种接口优势可以顺利的完成业务拓展,可以为语音、视频等业务提供多业务服务应用;传输的信号的质量相对稳定。但是其技术的劣势也在应用中体现出来,虽然适用于宽带需要且比较稳定,但是对于动态化的业务支持显示出不足之处,尤其是面对新兴的数据化互联网络业务和互动电视业务,不能很好的满足其动态化需求,主要是因为采用相对固定的速率接口完成业务传输局限性较大。

其次,DVB-C技术是以MPEG-2技术为基础,采用的是64QM的广播电视传输业务,因为技术成熟性好,开放性强,供应厂商多、应用范围广等因素,在我国的广播电视网络上应用广泛。但是其标准在应用中制定的时间较长,同时其技术已经被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的H.264技术和正在进行产业化发展的国际AVS所逐步替代,因此其技术性能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广播电视网络发展。

最后,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新兴的数字化调制技术已经进入到芯片时代,基于64QAM的系统将不再在电视网络中担任重要的技术基础,国际上开始将DVB-C2标准作为下一步推广的标准。同时对于HFC网络而言同时存在的1550/1310射频光传播技术已经稳定而成熟,完全可以满足目前我国的单向的广播电视网络数据业务的传输需求,也可以满足在IPQM及时支持下的双向网络发展需求,虽然不能满足未来的三网融合的技术性需求,但是就目前而言其对广播电视网络还是可以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的。

2.目前广播电视网络中的技术优化与创新

2.1对射频信号的优化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见,我国目前采用的是1550/1310两种信号传输方式。其中1310具有网络构建简单的优势;1550则具有长距离传输信号衰减率小的优势,广泛的应用在远距离网络上,因此在区域网络构建中往往会采用1550技术作为组网首选。但是其中的问题是在基层网络构建中却容易产生分歧。因为以往光缆的造价高,且1550所需的设备价格也相对昂贵;反而是1310组网的成本低且组网方便,所以多数基层网络采用的是1310技术。今天光缆的成本和1550设备的成本都大幅度降低,加上1550技术的衰减率低,基层的广播电视网络也趋于选择1550技术。这样就容易在实际的操作中就会遇到分歧,因此应利用优化的思路对其进行选择。为了解决此种问题可以按照以下思路:

如果过去在基层利用1310进行组网则下一步还应当采用1310完善和优化,因此这样投入的技术和设备成本较低,方便快捷;如果已经具备了1550设备则可以继续投入按照1550技术来组网。其支持原理是:

1)原来是1310组网的基础,在优化的时候只需增加少量的光节点即完成了性能的提高,如强行改为1550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2)如已经具备1550组网和设备或者是新建的网络的可以选择1550方案对网络进行优化,其费用相对较低。这是因为基层网络如果选用1310组网,而上一级网络是1550网络,所以无论如何都需要具备接收1550的设备,来接收信号完成数据转换,而一台1550设备相当于几台1310设备的价格,而且所带来的光节点的数量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既然必须有一台1550发射机就不如以此为基础进行1550网络组建,费用也没有大幅度的提高。这里应注意的是一台1550的放大器可以负担40个光节点,但是采用信号分配的时,不要采用16路以上的光分路器,对于基层网络而言应进行等分,即一分四,在一分八等方式,这样方便连接、降低插入消耗、系统也可以稳定而可靠。

2.2传输容量和光节点技术发展

在广播电视网络的优化和创新中不能只讲成本,而是应当将眼光放得更远些,仅仅依靠系统容量的增加是不能解决我国广播电视网络发展中遇到的根本问题的,如果仅仅是扩展容量而不进行技术优化和创新,更多的资金投入是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的。应当看到我国的广播电视网络发展是应当立足于电视网络传输量的,就我国来看其数量不会超过500套,同时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后得到的赫兹数量降低,即使达到500套而其整体的赫兹数也不过大,因此不管所接收的数据量再大其传输的业务也不高于860MHz。同时从市场上看,860与750MHz的设备投入成本相差无几,因此在网络优化中应将采用860MHz设备作为组网基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是不会出现落后的情况的,也可充分满足用户需求。

同时按照现行的标准,一个光节点可以负担3-5百户的信息传输,但是光缆的价格要大大地域电缆的价格,而光接收机的成本要高出放大器两倍,而对未来网的需求是光节点多且小则网络效率就越高,成本也就低。但是从实际应用看,要实现纯粹的光纤网络投入较大,如果在城市中组建光纤网络就应当合理的分配资源已获得较好的经济和实用性。如:在城市中心,人口密集区,按照一栋建筑为一个光节点服务对象,或者一个光节点负担12-15个单元这样来确定一个光节点;在人口相对分散的区域按照最大两级放大来设定光节点,这样就可以节省基本投资;建设设备的级联数量。这样的方案就可让集中区域没有放大器,就对信号指标进行了大幅度改善,网络传输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相对提高,同时对网络维护的工作量也就相对降低,可以极大的降低建设和维护的费用,在这样的优化思路下,适当的增加了光节点数量,提高了系统的资源储备对将来的网络升级和改造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结语

我国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各个行业的快速进步,广播电视的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来改进工作。未来网络技术与电视技术的结合是必然结果,因此广播电视网络的技术优化和创新不能离开这个发展的根本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春雪.浅论广播电视中的数字微波传输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发展;运营;研究分析

就如今的现实情况来看,信息时代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人们感到猝不及防,尤其是传统媒体,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另外,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令电视和电信等技术逐渐趋向于融合状态,不同的行业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相近的或者不相近的行业都形成了相互渗透的关系,行业相对垄断不复存在。作为广播电视网络,也要在这种市场环境下转换自身角色,以适应时代的洪流。

1目前广播电视网络存在的弊端

1.1发展思想落后,导致产业发展出现缺陷。

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经过社会不断的变化发展,尤其是科技更新换代,令广播电视行业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跃迁。广播电视对于人们的影响非常深远,受到社会广泛大众的认可,这种认可也带来了极高的影响力,不过随着资源供给的结构性短缺,导致资源的总体使用概率也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制约。在广播电视的发展过程当中显露出了比较明显的保守性,其发展思想也相对落后,导致节目从选材到制作再到最终录制的时候由于技术上的问题或者是素材比较陈旧,令广播电视发展不顺利。目前,由于很多传播媒体———尤其是新媒体带来的巨大冲击,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大量的缺陷也在不断地被暴露出来,例如广播电视本身的组织结构严重地缺少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很难与新媒体的发展相互适应。还有对广播电视行业没有明确定位,其受到宏观调控以及监督过度,造成开放性以及个性化严重下滑;对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不足,导致工作理念始终无法发展,市场竞争优势弱;节目制作的从众效应严重,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经营的理念相对僵化。

1.2受到多媒体时代影响,广播电视受众群体严重流失。

如今信息技术正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多媒体时代逐渐地到来,信息传播的途径也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趋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广播电视也仅仅只是大量传播媒介当中的一个,造成大量广播电视的受众流向其他媒介,市场竞争力明显下降。目前,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极快,加上越来越多的通讯设备以及通讯软件层出不穷,它们所具备的优势非常鲜明,在现阶段网络新媒体的价值也渐渐地和广播电视媒体形成了“两足鼎立”的趋势,得到了大量的受众,这些受众当中包括很多年轻广播电视受众,而这也正是导致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越来越紧张的症结所在。

1.3融入民营资本以及外资,形成巨大压力。

在逐渐的发展过程当中广播电视媒体吸纳了大量的民间资本以及外国资本,给原本形势就不容乐观的广播电视传媒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民营资本以及外国资本参与的节目往往也是新闻之外的节目,基本上都拥有一定程度上的造势手段,而且灵活使用商业运作的形式,这都让我国广播电视发展面对比较大的竞争压力。

2如何令广播电视网络更好地发展

2.1打造完善的运营服务平台。

广播电视网络用户管理需要将计算机作为主要的处理方式,将网络通信作为主要的手段,将数据库作为主要的支撑,将用户管理软件当作主要的管理手段,多方联合实现用户的信息管理、业务管理、产品管理以及财务、资源等不同方面的管理职能。建立起完善的用户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系统的内外衔接以及联动,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业务服务所具备的时效性以及安全可靠性,同时可以对服务的方式、内容、付费方式等进行随时随地的监控,保证业务范围、用户规模等进行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能够显著地提升管理的效率以及决策的力度。

2.2调整业务模式,适当加强创新。

在原有的广播电视结构当中,尽管基础规模相对偏大,不过其职能往往都比较单纯,大多都主要承载节目单向传输的工作;网络业务相对也比较单纯,排除对节目的播出进行安全保障之外,基本不会承担在系统之外的业务工作,广电网络大多也处在非盈利体制之下运作。大部分管理机构往往也都不会进行适当的完全成本核算工作,投资非常随意,不考虑成本以及回报,处在相对的垄断以及封闭范围之内,严重缺乏创新。想要转变业务模式,实现产业化的经营,需要彻底地落实多功能性以及专业性,围绕着有线网络的相关业务,对运行体制进行适当的统一,明确权利以及义务,提升用户体验。

2.3相关部门加强对其投入的力度。

因为政策的相关原因,目前我国广播电视媒体普遍存在收入不够充分的问题,因此也不能健康地发展和进步,自然也无法与国际媒体形成竞争,所以,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政府部门,急需政府相关部门对其进行适当的投入力度上的强化,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证正常运营,进而令其能够健康地发展,为拉动社会正确舆论提供理论基础。

2.4适当地对广电网络进行整合。

广电网络尽管资产庞大,不过依然呈现着分散经营的情况,形成不必要浪费,需要对网络展开整合,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其一,使用技术手段进行网络整合,需要在进行网络规划以及建设运营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以及标准的执行,令网络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技术统一,令网络保持稳健以及顺畅的运行,避免接入网络由于无章可循建立起非常盲目的规范,进而造成重复性的浪费;其二,还可以借助业务手段进行网络整合,充分地调动各级网络的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实现融资和投资的协调一致,保证业务收益的基础之上,推行双向改造以及机顶盒入户的网络业务,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地形成投入和产出共同进步的规模性效益。

结束语

总体来说,一个国家的广播电视网络是否能够得到良性的发展和进步,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甚至是政治等多方面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作为政府相关部门,需要适当地降低控制力度,在政策和资金上适当地加大投入,鼓励其发展,而广播电视媒体本身来说也需要制定出比较合理的管理机制以及科学性较高的运营平台,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广播电视网络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叶柏泉.分析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双向化技术研究[J].电子世界,2013(7).

[2]贾卫平,马晓悦.基于视联网技术的平台构建与运营研究———以陕西广电网络公司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4(22).

[3]黄启纯.我国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项目融资模式应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

[4]贺界元.广播电视发展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探讨[J].中国传媒科技,2013(14).

[5]黄胜峰.对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5(17).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范文第5篇

(1)物理层

物理层的作用主要是在节目录制完成数据采集后,对节目信息进行转换,调制解析,并完成接收转发功能。当媒体网络采集到数据后,首先到达物理层,在该层完成相应的信号转化调制解析后,成为网络技术下允许传输的数据帧,并完成对信道的选择,加密并准备向上层传播;同时负责解析从上层发送下来的数据包,得到硬件所识别的命令行。

(2)数据链路层

在数据链路层,主要作用是对传输数据进行标准化封装。通过对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封装,添加校验码,保证其在整个网络中能够安全准确的传输。在整个网络中提供了可靠的链接。

(3)网络层

在网络层,网络技术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对路由进行有效的选择。对于部署在监测区域内的大量媒体来说,采用哪种路由网络技术对数据进行发送转发,对于整个网络的数据转发性能来说非常重要。

(4)传输层

传输层主要的作用是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包括对数据包的检查校验。但是由于媒体网络所拥有的处理、缓存资源都比较有限,因此传输层的网络技术架构要求轻量、高效,不需要太多的资源开销。

(5)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计的。根据具体的需求,可在应用层中添加其需要的任何应用程序,并且对这些功能模块进行监听和执行上层的指令。

2基于动态信息平衡的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应用

动态信息平衡网络技术也是一种以数据为中心的自适应路由网络技术。一般的网络技术仅采集广播电视数据的描述信息,只有接收到相邻媒体的数据请求时,才会向目标媒体发送有关数据。而基于动态信息平衡的网络技术可以利用三种消息进行通信:ADV,REQ和DATA。其中,用ADV描述媒体数据的有效传播,REQ表示请求数据接收,用DATA表示封装数据。该网络技术以抽象的元数据对数据进行命名,命名方式没有统一标准。通常有SPIN-PP,PIN-EC,PIN-BC,PIN-RL四种网络技术形式。SPIN-PP采用的是点对点的通信模式,并且两点间的通信处于这样一种理想状态:媒体间的信号不受干扰,分组数据不会丢失,功率没有任何限制。当发送数据的媒体通过ADV向其相邻媒体发送广播信息时,有感兴趣的相邻媒体就会通过REQ发送请求,然后媒体向请求者发送DATA,当接收到信息后,该媒体会向它的相邻媒体发送ADV,如此反复,直到没有数据响应为止。SPIN-EC在原有基础上添加了传播策略,通过设定传播阀值,令只有满足信息条件的媒体才能够进行与其它媒体的数据交换。SPIN-BC则通过广播信道来使有效半径内的媒体可以同时完成数据交换,而且通过添加定时器,来防止媒体重复的发送REQ请求。SPIN-RL进一步完善了SPIN-BC,主要考虑了数据交换过程中的容错性能。该网络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ADV对数据进行了命名,广播电视媒体在接收数据的时候会通告ADV,查看自身资源信息,从而解决了数据的交叠重复接收的问题,避免了资源的重复转发与接收,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内爆问题。与Gossiping网络技术相比,基于动态信息平衡的网络技术在解决了网络阻塞的时候,节省了媒体的发送传播。但是其缺点是由于消息是以广播的形式发送,因此不能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当某一媒体在发送消息时,如果相邻媒体都接收到数据时,该媒体接收到反馈消息后就不会继续转发,而对于远处的媒体可能还未接收到消息,这样就会造成部分媒体从网络中脱离掉;而当sink媒体要求所有媒体的数据时,相邻电视广播媒体能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播出去。对于贯穿整个网络技术的三个管理平台,在媒体信息、媒体移动、媒体传播三方面相互协作,最终使媒体能够以低耗、精准、高效的方式完成广播电视录制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3结语

网络技术和广播电视节目均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应用一种动态信息传播的网络技术,通过建立媒体信息管理信息平台,可以全局的把握和协调广播电视的传播工作,并且该技术对于资源利用方面没有权限限制,可以很好的实现广播点数数据资源的制作与传输。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三网融合融合SDH

1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状况

1.1 现有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及分析

现有广播电视网络主要采用的技术有SDH传输、DVB-C、HFC分配网络等。其中骨干网络传输主要是通过光缆组成长距离光传输网络,在光缆网络基础上构建SDH网络,主要用于广播电视节目、新闻传送和网络互联的长距离传输通信。SDH技术的优点很突出:技术成熟稳定;可以进行成环保护;接口形式丰富,由2M、45M、MPLS等多种业务接口,可以服务于语音业务、视频传输、网络互联等多种业务类型的应用;传输质量可靠。但是SDH技术的缺点同样突出,适用于带宽需求比较稳定的业务,对于带宽动态范围较大的业务形态支撑不足,尤其是新兴的互联网络业务和互动电视业务,主要原因是采用固定速率的接口实现业务传输。

DVB-C技术主要是基于MPEG-2编码技术,采用64QAM传输广播电视业务的欧洲标准,由于技术标准成熟,开放性较好、支撑厂家较多,应用广泛,在我国的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改造中广泛使用。但是由于DVB-C技术标准制定已经多年,且MPEG-2编码技术已经逐步被使用更广泛的H.264技术和正在进行产业化的国标AVS所代替,因此无论从带宽占用和编码效率而言,MPEG-2标准都已经无法满足广电行业发展的需求,新编码技术和产品必将替代MPEG-2标准。同时由于新兴数字调制技术的应用和芯片的推出,基于64QAM的系统也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欧盟已经在积极推进DVB-C2标准的完善制定和产业推广。

对于HFC网络而言,现有的1550和1310射频光传输系统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稳定,完全可以满足单向网络下广播电视业务的传输要求,也可以满足基于IPQAM技术的双向网络改造要求,但是对于“三网融合”后的全业务融合用户接入而言,在用户信息交互和双向网络接入上无法支撑,必须使用其他技术作为补充。

1.2 新兴网络技术的应用

在现有阶段国内已经有多种技术得到很好实现,以下就是几种主要技术介绍。

OTN(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是以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在光层组织网络的传送网,是下一代的骨干传送网。属于第三代传送网技术,从设计上就支持话音、数据和图像业务,配合其他协议时可支持带宽按需分配(BOD)、可裁剪的服务质量(QoS)及光虚拟专网(OVPN)等功能。

ASON(智能光网络):是构造在各种传送技术之上的,也就是在传送平面SDH、光传送网(OTN)之上增加了独立控制平面,因此它支持目前传送网可以提供的各种速率和不同信号特性(如格式、比特率等)的业务。ASON网络可以在两个客户网元之间提供具有固定带宽的传输通道,通道界定在光网络的输入接入点和输出接入点之间。

基于IP的视频传输技术:主要是DVB over IP技术,主要是通过将TS包打包为IP包的方式进行视频分发和业务传输。

DVB-C2:第二代DVB有线传输系统,在2008年被开发出来,其性能非常接近理论的香农(Shannon)极限。DVB-C2在相同的条件下比DVB-C高30%的频谱效率,并且下行信道容量大多比优化过的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ybrid Fiber Coaxial的缩写,简称HFC)要大。

2 骨干和城域网络的技术发展

现有骨干网络技术主要是通过SDH传输基带信号(负责骨干传输)和通过HFC传输频带信号(负责用户接入和业务汇聚),因此对于骨干网络而言我们首先讨论基于基带信号的干线和城域网络传输。

现有的SDH技术主要是采用环路保护技术的光传输网络,由于业务的发展和带宽需求的不断增加,基带传输对于带宽、质量、稳定性和保护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今后的基带传输网络必须满足以下技术要求:首先可以满足多种格式和多种速率接口的业务需求;其次可以进行动态的带宽分配和调度;同时可以满足各类业务的不同Qos保障要求;可以实现网状结构的多路由业务保护。

由此可见,只有采用基于OTN技术的ASON平台才能满足以上需求,因此对于骨干网络和城域核心网络应当采用以上技术才可以满足“三网融合”后视频、数据、语音及多种融合型业务的技术承载要求。

对于频带传输的HFC技术,应当充分考虑现同现有1550nm和1310nm的射频光网络系统的兼容性,由于频带信号的传输主要是在用户分配网络进行使用,由于网络改造中对于光发射机、光放大器和光接收机的使用量巨大,因此必须同原有系统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同时由于现有城市内管网已基本完成改造落地,新敷设光缆在多数地区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对于原有光纤资源必须充分利用,挖掘光纤资源的传输带宽潜力。对此国内已有部分厂家做出积极探索,在射频和接入网络技术上使用波分复用技术,实现单向广播和双向数据业务的共纤传输,这样原有的光接收机和光放大器大部分可以保留使用,而通过逐步的更新换代可以完成对于整个城域用户接入网络的双向传输的改造。

3 编码和视频传输技术

数字电视系统主要采用的MPEG-2编码标准,标准清晰度下节目带宽为4-6M,高清晰度显示节目带宽为20M左右,对于单向传输的数字电视直播节目,如果仅传输标准清晰度的节目,对于带宽,现有节目带宽基本上可以满足系统需求。但是对于互动电视业务而言,MPEG-2的编码效率和节目带宽是无法满足大规模业务运营的需求的,现有的主流互动电视系统主要采用的是H.264编码技术,同时我们国家正在积极推进AVS编码标准的制定和产业化,因此对于这两种技术而言将是数字电视领域在今后至少10年发展的主流视频编码技术标准。

针对H.264和AVS编码技术的优点十分明显,根据部分厂家提供的资料和实测情况,在标准清晰度下,两种编码技术均可以在不超过2M带宽的情况下实现有质量保证的视频图像编码和传输。而对于高清晰度节目的传输,均可在不超过8M的编码速率下实现视频图像的编码和传输。表1列出了在完全使用MPEG-2编码和H.264/AVS编码情况下,通过直播系统和互动电视对于带宽要求和系统承载能力的对比。表1中的节目数量按照标准清晰度150套,高清晰度30套,剩余资源用于互动业务承载,可用频道数量按照80个(考虑到无线干扰等各类因素)计算。

因此通过编码技术的改进和提高,整个有线数字电视系统可以至少提高一倍的传输效率和系统容量。如果整个数字电视系统完全使用基于H.264或AVS编码技术进行单向或双向传输,整个系统容量可以是完全采用MPEG-2编码技术的近3倍。

当然基于编码技术的改善可以大幅度改善系统容量和带宽需求,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改进基于QAM技术的下行调制技术提高系统的带宽和容量。

由表2可以看出每一种调制技术的改进至少可以提高20%的系统带宽,也就是可以增加20%系统容量。

由于COFDM技术本身具有更好抗干扰性能,因此对于在电缆内传输,可以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业务体验。因此在DVB-C2标准中,调制技术由DVB-C中的QAM技术升级为COFDM技术。

为DVB-C技术的升级,DVB-C2具有诸多优点:包括采用多传输流和一般的码流封装格式,;可变的编码和调制,以及自适应编码和调制技术;DVB-C2采用COFDM 编码正交频分复用(cod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的缩写,简称COFDM)的调制方式;DVB-C2采用LDPC + BCH的前向纠错编码方式;DVB-C2采用比特交织(Bit-Interleaving),时域交织,频域交织技术;DVB-C2采用导频技术(Pilots);DVB-C2采用1/64或1/128的保护间隔(Guard Interval)。

4 接入网络和用户端

用户接入网络主要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际上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光纤到楼或者小区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应用,所以应当用“最后100米”更加符合在三网融合后的技术需求情况。

在“三网融合”后,对于用户接入而言,要求可以承载对用户业务的以下需求的满足:包括一路语音业务64kbps;一路高清视频传输8Mbps(互动电视);一路标清视频2 Mbps或高清视频8Mbps(视频通信);至少4Mbps的宽带网络连接;同时可以收看直播视频节目。以上所有需求再考虑上附加信息等因素,一个普通用户至少需要20Mbps的双向接入带宽,同时还需要通过HFC技术接入直播视频业务。对于用户双向接入网络而言,在“三网融合”的情况下,要保证每个用户至少按照20Mbps以上的带宽进行接入网络设计和建设。

因此对于接入网络而言,最佳的方案是采用完全光纤入户的方案,当然骨干网络和城域网络也需要根据这种业务需求进行设计和改造,对于业务开展初期,至少需要14Mbps的接入速率才能满足基本的宽带接入、高清互动等业务的顺利开展和运营。

当然,从业务发展的角度讲,家庭用户不仅存在以上需求,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应用,诸如家庭安全监控、智能家电综合控制、远程水电气抄表结算等,同物联网技术、智能家电技术、安防等多种技术的融合将衍生出多样性的业务应用类型和技术实践模式。

同时,对于用户终端,可能依然需要通过类似于机顶盒的方式存在,但是在功能和性能上会出现较大的改变和升级,这时的用户终端不仅是完成RF信号的接收和信号处理,还要支持宽带接入和语音接入,支持多种外接设备和端口,包括HDMI、以太网络、WIFI等多种接口,确保不同业务体验设备的稳定接入和运行。因此用户终端由机顶盒演变成为一个家庭综合信息服务网关,负责将用户家中的各类业务应用进行接入和认证的统一汇聚,广电网络公司将成为综合信息业务运营商,为用户提供包括从视频节目、视频通信、智能家庭、宽带接入等综合业务信息服务的运营商。

综上所述,针对三网融合后的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发展已经具有了良好的技术储备和实践,但是由于在网络整体规模和统一技术模型方面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技术规划和应用整合,造成技术应用没有规模效应,因此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做好整个行业统一的技术规划,适应网络、业务的长期发展是一项紧迫并艰巨的工作。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范文第7篇

通常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结构与TCP/IP网络技术相似,具有五层网络技术结构。与TCP/IP网络技术有所区别的是,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的多个层次是通过不同的管理层自顶向下逐步控制的,其中包括信息管理平台、移动管理平台和任务管理平台。这三个平台是针对广播电视的工作特点而确定的,分别从网络传播、媒体移动管理、任务传播与分配三方面对网络进行管理。三个管理平台贯穿于整个网络技术架构中,协同工作,从而保证了媒体网络以一种高效的、低传播的工作方式完成信息传播。下面对各层网络技术和平台分别作介绍:

(1)物理层

物理层的作用主要是在节目录制完成数据采集后,对节目信息进行转换,调制解析,并完成接收转发功能。当媒体网络采集到数据后,首先到达物理层,在该层完成相应的信号转化调制解析后,成为网络技术下允许传输的数据帧,并完成对信道的选择,加密并准备向上层传播;同时负责解析从上层发送下来的数据包,得到硬件所识别的命令行。

(2)数据链路层

在数据链路层,主要作用是对传输数据进行标准化封装。通过对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封装,添加校验码,保证其在整个网络中能够安全准确的传输。在整个网络中提供了可靠的链接。

(3)网络层

在网络层,网络技术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对路由进行有效的选择。对于部署在监测区域内的大量媒体来说,采用哪种路由网络技术对数据进行发送转发,对于整个网络的数据转发性能来说非常重要。

(4)传输层

传输层主要的作用是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包括对数据包的检查校验。但是由于媒体网络所拥有的处理、缓存资源都比较有限,因此传输层的网络技术架构要求轻量、高效,不需要太多的资源开销。

(5)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计的。根据具体的需求,可在应用层中添加其需要的任何应用程序,并且对这些功能模块进行监听和执行上层的指令。

2基于动态信息平衡的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应用

动态信息平衡网络技术也是一种以数据为中心的自适应路由网络技术。一般的网络技术仅采集广播电视数据的描述信息,只有接收到相邻媒体的数据请求时,才会向目标媒体发送有关数据。而基于动态信息平衡的网络技术可以利用三种消息进行通信:ADV,REQ和DATA。其中,用ADV描述媒体数据的有效传播,REQ表示请求数据接收,用DATA表示封装数据。该网络技术以抽象的元数据对数据进行命名,命名方式没有统一标准。通常有SPIN-PP,PIN-EC,PIN-BC,PIN-RL四种网络技术形式。SPIN-PP采用的是点对点的通信模式,并且两点间的通信处于这样一种理想状态:媒体间的信号不受干扰,分组数据不会丢失,功率没有任何限制。当发送数据的媒体通过ADV向其相邻媒体发送广播信息时,有感兴趣的相邻媒体就会通过REQ发送请求,然后媒体向请求者发送DATA,当接收到信息后,该媒体会向它的相邻媒体发送ADV,如此反复,直到没有数据响应为止。SPIN-EC在原有基础上添加了传播策略,通过设定传播阀值,令只有满足信息条件的媒体才能够进行与其它媒体的数据交换。SPIN-BC则通过广播信道来使有效半径内的媒体可以同时完成数据交换,而且通过添加定时器,来防止媒体重复的发送REQ请求。SPIN-RL进一步完善了SPIN-BC,主要考虑了数据交换过程中的容错性能。该网络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ADV对数据进行了命名,广播电视媒体在接收数据的时候会通告ADV,查看自身资源信息,从而解决了数据的交叠重复接收的问题,避免了资源的重复转发与接收,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内爆问题。与Gossiping网络技术相比,基于动态信息平衡的网络技术在解决了网络阻塞的时候,节省了媒体的发送传播。但是其缺点是由于消息是以广播的形式发送,因此不能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当某一媒体在发送消息时,如果相邻媒体都接收到数据时,该媒体接收到反馈消息后就不会继续转发,而对于远处的媒体可能还未接收到消息,这样就会造成部分媒体从网络中脱离掉;而当sink媒体要求所有媒体的数据时,相邻电视广播媒体能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播出去。对于贯穿整个网络技术的三个管理平台,在媒体信息、媒体移动、媒体传播三方面相互协作,最终使媒体能够以低耗、精准、高效的方式完成广播电视录制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3结语

网络技术和广播电视节目均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应用一种动态信息传播的网络技术,通过建立媒体信息管理信息平台,可以全局的把握和协调广播电视的传播工作,并且该技术对于资源利用方面没有权限限制,可以很好的实现广播点数数据资源的制作与传输。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MPEG2编解码;TS复用;QAM调制;ASI流;RF;CATV

1.前言

传统高职教育在目前社会大量实用人才需求面前越来越力不从心,故实训平台的建设也就成为当前高职教育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实训平台建设是目前高校培养实用型人才根本要求。考虑到目前广播电视运营商在网络平台应用上的多样性、地域性和特殊性。本文的实训工程平台将不做资源服务商前端的完全模拟,主要对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专业中的部份前端、传输干线与“最后一公里”入户的末端进行模拟实训。通过实训平台的学习,了解广播电视网络传输现实环境情况及应用。基于现实中广播电视节目基本上采用24小时不间断播出,广播电视网络传输也是如此。广播电视行业对信号的播出与传输在安全性、稳定性的运行上要求相当严格,它的中断基本上以秒级计算,有其行业的特殊性,所以在广播电视技术专业中开办实训平台尤其必要。

2.设计原则

完全仿真广播电视网络传输环境及应用,所有实训环节严格按照DVB_C标准进行构建。本文主要针对的是声像信息的传输功能建设及数字电视与广播网络实训室的建设进行设计。先期建成广播电视传输实训平台,二期完成互动业务模拟实训平台,模拟基于有线电视系统的交互式应用。

3.平台实现

1)信源工程实训平台

完成声像信息的采编、制作、存储及传输。信源:卫星、演播室自办节目、视频服务器。

2)数字电视系统前端与广播网络实训平台

完成数字电视信号的压缩编解码、传输、控制、服务功能.设备包括:测试仪器:标准视频信号发生器(如TEK TSG273)、标准音频信号发生器,标准视音频信号测试仪(TEK VM700A),码流分析仪(TS流)、光源、光功率计、场强仪等;环境设备:ASI光端机、MPEG-2编码器,复用器(TS流),视频服务器,MPEG-2解码器、QAM调制器、捷变频调制器、混频器等。

3)一体化数字音像实训平台流程图

此实训平台采用中央教育频道CETV1、学院自办演播室、视频播出服务器作为三个输入源。CETV1的信号通过卫星接收机直接输出TS流、自办节目输出A/V信号进入编码器形成TS流、视频服务器直接输出TS流或A/V信号可选。将三个独立ASI流进入复用器进行再复用,其中卫星接收的TS码流中含多套节目,这里只提取的CETV1进入平台。上述三个信源产生的三套节目重新命名为信息学院自办1节目、信息学院自办2节目、信息学院自办3节目。

附图说明:在校区通过卫星接收机将信号接收,视情况可选A/V信源输出或ASI流输出,前者通过一对模拟光端机将信号传送至校区机房;后者通过ASI光端机传送。因为目前广播电视电视传输主流为数字信号,故这里采用接收ASI信号进行传输。注:在A测试点可以通过光源及光功率计完成光纤信号的测试。学习可通过光功率计了解光纤的损耗;利用光衰模拟实际光缆受损情况下,光收端的接收灵敏度,学习光纤传输知识。E测试点可将模拟光路环境移至任一有ASI输出的位置。

在校区试验楼可通过哈雷编码器将模拟信号编码生成单节目码流,再将单节目码流输入数码视讯的复用器形成多节目码流,最后将码流输入华为的解码器,输出A/V信号。通过客户端软件对设备进行参数的配设置,了解现实中哈雷编码器、数码视讯复用器、华为解码器的使用。学员可以通过流程图中的测试点(B点)产生标准A/V模拟信号,测试(C点)完成复用后MPTS码流测试分析。测试(D点)的VM700分析仪完成数字视/音频信号的系统测试。同时通过编码器节目名、TS流名、视频PID、音频PID、PCR PID、复用器多码流PID映射等设置,了解编码、复用器使用及理解参数设置作用。通过码流分析仪直观理解PSI/SI表的组成及各表间的关联。同步观察在前端编码、复用参数发生变化时解码器的运行情况。在复用器中将映射输出的PSI/SI表关闭,让学员在解码端采用强制设定PID值进行解码,使学员进一步理解PSI/SI表在数字电视平台所产生的作用。

将复用后TS信号输入QAM调制器进行数字调制产生RF信号,将信号通过射频混频器与本地有线传输大网信号进行混频。QAM调制器产出射频信号电平值(通过手持式场强仪可测-测试点D)应比原有CATV信号电平低10Db。如果电平值过高可通过衰减器调节电平。通过对QAM调制器的设置,了解滤空包、PCR校正、NIT映射、PID修改、重映射、RS纠错编码、符号率范围、数字调制方式QAM等,结合《通信技术》理解学习星座图,掌握数字调制原理。

混频后的RF信号在本楼输出频率、输出电平的使用。特别是通过数字调制方式,层内通过75-5同轴电缆--分配器--双向放大器--无源分配器层层传送到各个接收终端。终端用户通过STB机顶盒进行解调。其间可在RF信号传输的各个环节,使用场强仪进行各个输入、输出点的RF电平测试,让学员计算链路电平损耗,总结电平损耗在各环节产生的原因。

可在结点通过机顶盒STB解出模拟信号,通过模拟捷变频调制器进行调制产生射频(RF)信号,模拟有线台在现网中的传送方式,掌握调制(模拟)原理。对比上述C点、D点直观区别数字调制与模拟调制。

通过实训平台中视频服务器节目播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视频服务器各中情况下的播出方式;如:紧急情况插播、预置节目内容、节目播出的同时动态实时的表单修改等。通过操作了解各类非线性编辑及视频采集系统,识别各类标准MPEG素材文件格式、播出素材的再次剪、在空白节目时间插入预置的垫片画面、素材源亮度、声道音量等的调节;熟练使用时钟、台标、角标字幕及临时新闻字幕插播等功能。

4.实训目的

1)通过节目在实训平台的播出,达到了解数字电视技术MPEG-2/DVB-C标准的发展与应用;初频了解广播电视视频系统前端的组建、构造原理;

2)通过对传输线路的模拟实训---模拟光传输环境,达到对光纤传输系统的了解,区分各类光纤接头类型,认识发光功率与收光功率的关系及线路损耗况;

3)通过自办节目的实时、录播节目实训平台仿真播出,达到对CATV系统的结构与设计的掌握;

4)通过对实训平台的断点测试,完成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专业中传输、视频测试设备的使用。将测试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广播电视网络各类技术指标,完成对数字电视标准清晰度、高清晰度和网络传输领域中各个环节输出码流的检测和特性分析;

5)通过实训平台学习、掌握广播电视传输中各类线缆接头的电气特性、接口特点;

6)掌握硬盘播出服务器节目录制、编排、上传、播出等应用流程;

7)通过视频服务器节目播出实训,达到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与视频编码、转换技术。

5.结束语

结合目前福建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播电视网络专业的课程特点,设计如上实训平台。通过平台搭建完成声像信息的传输、数字电视信号的压缩编解码功能、CATV电视信号数/模调制各项功能的模拟、测试。这是一期实训平台的建设成果,随着广播电视行业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深入,我们将结合目前在广播电视网络行业中的增值应用,推进二期的交互式互动实训平台的建设。使校办实训平台适应新环境的变化,跟上广播电视网络新技术应用的步代,为广播电视网络行业输送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郑雯,翟希山,王志广,赵岩,金正编著.数字电视传输网络工程设计与维护[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5.

[2]刘文开,刘远敏编著.有线广播数字电视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0.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范文第9篇

【关键词】应用,发展,网络技术,广播电视,功能业务

利用传输和交换设备来完成通信和信息的,且使分散用户终端相互连接的系统称之为网络技术的应用。在现实的网络当中,网络的互联的方式可分为两种即有形的通信介质(如同轴电缆、电话线等)和无形介质(如地球卫星、激光等)。因此,网络技术是一种外延概念很宽广的一项技术。一般都是3台以上的电脑实现相互连接。同时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也可以实现相互连接,而这些都是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中应用的实例。最终实现了网络技术使有线广播电视 成为通向社会的桥梁。

1、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特点

1.1能够自动的播出电视节目。通过网络技术的自动播放系统实现调整控制播出的节目内容和节目顺序。如若在播出节目前意外出现节目错误或故障,我们可以在这短暂的时间里调整一下节目播出,这样就使节目不会耽误了,并能够在规定的时间里正常的播出。

1.2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的流程。广播电视在确定联网后,就可以利用广播电视内的局域网将每个工作站都连接在一起,这就使制作的周期缩短了,且加快了工作的流程,减少了很多的工作环节,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而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了其自身资源共享。资料实现共享后,查询和检索等工作变得更加便捷。另外,广播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可以采用将各个制作 环节拆分,然后分配到各个不同的机房来进行,最后在运用网络技术将各环节制作成一个完整的节目,而这样就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1.3能够在现场进行编辑加工。现场性与时间性是广播电视节目的要求,同时也是电视制作的重点。记者通过现场采集到新闻信息后,在现场就可以用自己随身携带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将采集到的新闻 信息下载下来,进行现场初次的草编,与此同时也可通过在设备上进行直接进行联机编辑,通过这种处理方式技能提高记者的工作效率,还缩短了记者工作的制作周 期,可谓是一举两得。

2、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网络多媒体的技术迅猛发展,非线性编辑系统也随之逐渐发展起来,硬盘播出系统从而得到了普遍的使用,现今广播电视的技术发展的方向就是非线性设备网络化。对于其制作方而言,一般以硬盘播出系统为优先主导,并在其周围建立相关的新闻网、制作网以、演播室视频服务器等等。通过节目生产和传输数字化网络来构建全电视台的的互联,且快速敏捷地处理大量的信息。通过数字化和网络化来实现整个电视台网络中节目的制作、节目的存储、节目的管理和节目的播出等等。进而实现了工作站的摄、录、编、审、播等工作的一体化。

在多媒体网络系统中,利用以太网和光纤网来实现各个不同工作站之间的链接,使得资源和数据可以得到共享,且不影响相互之间的信息传送。而各个工作站利用存储 计算机中的网络存储器中的数据来制作电视节目或进行播放。多媒体网络是基于硬盘播出系统,因此就决定了他具有配置灵活、支持远程维护、安全可靠和诊断等特 点,这些特点使得他能够很好的保持系统技术的超前性和可操作性。非线性技术和网络之间的相互结合使他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并将成为影视技术发展的最终方向。

传统的广播电视网有地面无线广播电视网、有点广播电视网(HFC网)以及卫星广播电视网三大类。我们从表1中给了三种广播电视网的比较。

2.1有线广播电视网(HFC网)。以电缆、光纤为主要传输媒介,给入网用户传送本地、外地和自办电视节目的系统称之为有线广播电视网(HFC 网)。根据地理地域的特征和行政的区划,可以划分为国家主干网、省内骨干网、本地网、家庭网、用户片区网等等,它们之间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大网络。而有线广播电视网作为现今不是很特别多的信息网络,而跟其他网络媒介相比还是具有较好的特点和巨大的优势。(1)有线广播电视网(HFC网)技术方面的特点:有线 广播电视网(HFC网)在技术上具有双向性、容量大、频带宽、抗干扰能力强等。(2)有线广播电视网(HFC网)在市场方面有如下的优势:有线广播电视网 (HFC网)建网面普及程度很高,用户入网率远远高于电信网;而网络可以为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的服务成本相差的不是很多,因此网络的建网规模越大,入网用 户们的数量也就越大,从而就能更加的体现了网络的经济效益。

我国的有线广播电视网(HFC网)至今仍然采用的是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网的结 构,其光纤称之为主干网,采用同轴电缆接入的一般都是用户端方面的,就是这样才能体现光纤在网络中做到了经济实用比较良好的性能。有线广播电视网是随着数字化、计算机通信和多媒体等技术方面的发展而发展的,而有线广播电视网本身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还有着无穷的潜力,同时使有线广播电视网的服务用户的空间 增加了的是数字技术,进入了真正的信息基础的行列的是数据服务。

2.2有线广播电视网(HFC网)的在网络技术上的多功能业务

有线广播电视网上的多功能应用业务根据业务的运作方式,从网络技术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单向分配式业务和双向交互式业务。(1)由网络的前端和网络的分前端一 起向所在的各个终端传送单向信息流的业务称之为单向分配式业务。前端分配式业务和可选分配式业务是单向分配式业务的两个分类。没有权利参与控制的单项业务 的用户是前端分配式业务。而具有有限选择权的单项业务的用户是可选分配式业务。(2)建立在双向的网络技术基础上的双向交互式业务可以使双向对称的也可以 是不对称的,通过端到端的信息传输方式来实现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双向通信。

3、结语

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中使用最方便、最安全、最稳定、最可靠的一个系统。在使用了网络技术后,进而大大提高了节目的制作、节目的质量和播出的效率。所以说是网络技术是在广播电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而这样才会更加的接近通向信息社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关于新一代广电网络建设的思考. 西部广播电视,2005(1)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 技术 维护 网络运行

广播电视是近几年新兴的文化产业,它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新型艺术形式,如:各种综合娱乐、电影、电视剧,都属于文化产业的内容。随着广播电视的发展,也打破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开始进入信息社会。在享受广播电视技术的同时,也为心灵、听觉、视觉带来了洗涤;在三网融合的当下,广播电视也面临众多压力,这也让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吧与网络运行成为重点工作,很可能影响未来广播电视业发展。

1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的概述

1.1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特点

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互联网技术推动了各行业信息化,尤其是广播电视技术,互联网在这期间发挥了关键作用。如:广播电视已经从最初的单一模式向多元化转化,现场直播、网络转播已经成为最流行的方式,同时也带动了媒体广播往智能化、网络化等领域发展。在信息技术多样化的今天,电视广播内容开始多样化。如:广播在每个时段、每天都会更新,并且将信息分析、更新分享给观众,这样也就增加了信息处理能力与效果,这样才能全天候的进行电视广播收听。除此之外,电视广播不止拥有信息传递的能力,还拥有较多的信息。如:通过卫星网络收集信息,在短时间内传递节目,不仅提高了信息及时性,同时也避免了时间延迟对信息价值的影响。

1.2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维护

为避免早期广播电视节目的短促性、单一性和低质量,新型广播电视应运而生,该电视广播技术具有播出时间多样化、时间长等优势,所以更要做好广播电视技术的运行与维护工作,也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事故,让节目顺利播放。在社会步伐加快的今天,公众对广播电视维护技术提出了更大的要求,都要求我们避免设备播出中断,或者预备故障,以此确保广播电视播出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的广播电视节目以数字化、多样化等方式呈现,所以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进行维护,以保障相关栏目顺利播放。在新技术诞生的同时,也说明广播电视播放形式与内容也就发生革新,其内容会越来越丰富多彩。

2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运行和维护难点

从广播电视系统来看:其系统紧密联系,并且复杂,如果其中某个部分发生故障,势必会影响整个广播电视系统。针对复杂多变的传输与播控系统,维护人员必须熟识整个系统系统,及时做好升级与维护工作。也正是因为广播系统的复杂性影响,对维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止要掌握设施工作原理,更要熟悉专业技能,即使面对突况,也能借助自己的能力,及时解决故障。

当前,我们正处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期,群众对信息的要求正在逐渐增加,尤其是群众对信息的要求正在以疯涨的状态呈现,让广播电视节目的播放时间与播放量快速提高,后台维护人员随之增多。因为早期并不注重科学技术,缺乏专业人才,所以发射系统的更新换代速度迟缓。这类老旧设施的成功率相对较小,资源损耗严重,折旧速度快,所以对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维护与发射岗位失误,势必会影响正常播放。

广电通常会利用呼叫系统管控服务信息,但是其结果并不理想,很多管控功能都会遭到影响,严重时还会影响客户管控。信息缺乏关联性,如:业务、客户与网络资源信息等,都缺少有效的管控方式,甚至阻碍了单位用户申告。除此之外,工单具有很多环节,在客户端开通、保障上有很大作用,所以广播电视网络必须建成科学、有效的管控方式与结构。

3 做好广播电视网络运行和维护的措施

在现实工作中,为了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优势,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运行和维护优势,聚集更多的受众群体,以不断改善电视广播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1 改善广播电视网络资源应用率

在广电网不断发展的今天,网络融合包含了业务领域和技术领域的融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势必会从结构与功能上带动其发展,让它们发生变化。然后以此为条件,广播电视网和其他运营商在质量差距逐渐缩小,并且把竞争转移到业务中。鉴于此,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为当代广播电视网络资源应用给予了很好的平台,同时现代网络也为它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整合信息资源的同时,不断改善广播电视的收视范围。

3.2 做好广播电视网络运行和维护管理

在广播电视网络运行和维护中,必须做好人员管理,并且建成技术过硬、素质较高的队伍,以此提高客户满意度,并且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特别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高效、优质的运行与维护队伍对提高电网运行率具有重大影响,还能适时控制成本。因此,在现实工作中,必须做好培训工作,特别是能力考核,通过定期交流,推进彼此间的学习与交流,让运维人员拥有更好的综合实力。另外,广播电视网络运行和维护人员还必须形成良好的责任与服务意识,以此提高服务质量。

3.3 优化运行和维护标准

在广播电视运行与维护期间,一般会利用网络进行业务转变,利用之前的网管,做好当下的网络管理,最终达到转变业务的目的,并且生成新模式;将客户作为重点,为其给予良好的服务,以保障服务质量。在这期间,集中维护能把分散的计算集中于设施维护与网络管理中,以提高网络运行质量与维护效率;在保障数据一致的同时,改善运营商竞争力。

3.4 增强广播电视网络维护系统

在广播电视网络维护中,维护系统具体包含:服务保障、网络维护、施工调度与综合管理等系统。鉴于此,在广播电视网络运行与维护中,必须及时反馈各种信息与资源,并且优化日常维护与管理。

4 结语

在广播电视网络运行与维护中,我们应正视广播电视技术网络运行中的不足与优势,不断加大探索与尝试力度,为其创建出合理、科学的运维结构,以带动电视网络持续发展与运转。

参考文献

[1]王彦雄.广播电视技术网络运行与维护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4):24.

[2]王裔.关于建立广播电视网络集中化运行维护模式的思考[J].通讯世界,2015(21):27-28.

[3]周蓉芳.南京广播电视集团优化广播网络技术改造方案[D].南京邮电大学,2012.

上一篇:体育教育理论范文 下一篇:安全教育预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