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制度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24 18:09:35

工作制度管理

工作制度管理范文第1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管理制度所称劳务工,指的是劳动者与劳务派遣组织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劳务派遣人员。劳务工与劳务派遣组织建立劳动合同关系;劳务派遣组织与公司通过签订《劳务派遣协议》,把劳动者派遣到公司工作;公司与劳务派遣人员签订《劳务用工协议》,双方之间只有使用关系,没有聘用合同关系或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关系的用工形式。

第二条 《劳务派遣协议》由公司与劳务派遣组织协商签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劳务工的条件、数量;

2、工作岗位或项目内容;

3、劳动报酬、支付标准和方法;

4、劳务工的劳动保护;

5、双方认为需要约定明确的其他事项。

第三条 各部门、分子公司负责劳务工的“使用管理”和非“劳动关系管理”,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根据生产经营、管理需要确定劳务用工规模;

2、面向社会或劳务派遣组织公开招聘,择优选定劳务工;

3、根据工作要求,对劳务工严格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确定劳务工薪酬标准和是否继续使用的依据;

4、建立劳务工临时档案,按月定期统计上报劳务工的数量、劳动报酬等情况。

第四条 公司根据各分子公司劳务用工的使用情况,与劳务派遣组织统一签订《劳务派遣协议》。

第五条 各分子公司与劳务工签订《劳务用工协议》,明确工作职责、岗位要求、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奖惩、辞退等有关问题,并报人力资源部审核、备案。

第二章 使用原则与批准权限

第六条 各部门、分子公司在定岗定编范围内,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岗位缺员,公司范围内不能调剂解决的,可申请使用劳务用工。

第七条 各分子公司、机关各部室有劳务工使用需求的,由分子公司、部室写出书面申请,明确岗位、数量、要求送人力资源部审核,并报领导批准。各分子公司、机关各部室擅自和违规使用劳务工,公司将追究用工单位或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第八条 各部门、分子公司必须严格按条件使用劳务工,并做到能进能出。对违反劳务用工协议或经培训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务工,要及时报公司退回劳务派遣组织。

第三章 招 聘

第九条 人力资源部协助机关部室做好劳务工招聘的组织、安排及具体操作。

第十条 各分子公司自主进行劳务工的招聘,人力资源部指导并监督各分子公司做好劳务工的招聘工作。

第十一条 招聘基本原则:

1、根据工作需要面向社会和劳务派遣组织公开招聘,严格招聘条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

2、焊工、电工等技术岗位必须招聘具备职业资格的劳务工;

3、不得招聘未与其他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未满16周岁,受刑事、党纪和行政处分期内等人员作为劳务工。

第十二条 招聘方式及步骤:

1、招聘分为对内招聘和对外招聘;

2、根据岗位特点采取面试、笔试和实际操作等形式。

第十三条 聘用

1、机关部室、分子公司将拟聘的劳务工基本情况及相关资料送公司人力资源部初审报公司领导审批,审批同意后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办理相关劳务派遣手续;

2、应聘人员录用前须进行健康检查,被录用人有严重(传染)疾病的,取消录用资格;

3、高压容器、数控车床等特种设备作业岗位须聘用取得《特种设备操作资格证》的劳务工;

4、根据劳务用工的期限长短,确定劳务工的试用期限,由所属的部室、分子公司进行试用期考核,人力资源部进行过程监督;

5、劳务工录用后,由劳务派遣组织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所属分、子公司与劳务工签订《劳务用工协议》,根据工作需要,协议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1年。

第四章 培训

第十四条 培训目标与理念

1、公司将对劳务工培训纳入公司整体培训计划;

2、培训旨在增强劳务工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3、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满足不同的岗位需求;

4、建立劳务工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制度。

第十五条 培训主要内容

1、企业文化与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公司概况、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组织架构、薪资福利、本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规程、公司规章制度等;

2、相关的行业政策,法规,标准;

3、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六条 具体培训管理执行公司培 训管理相关制度、规定。

第五章 薪酬待遇

第十七条 工资结构

分子公司结合工作实际,实行岗位绩效工资、计件工资、计时工资等,并根据本部门的生产经营情况及劳务工的岗位性质、业务技能等,制订本部门劳务工工资标准,并报公司审核。

第十八条 工资的支付

1、劳务工的工资以月薪制按时通过银行转帐形式或现金(人民币)支付给员工个人;

2、工资原则上于次月10日之前支付;

3、劳务工的工资报酬、结算标准和方式等,按《劳务派遣协议》、《劳务用工协议》执行;

4、劳务工的工资自报到工作之日起薪,退出工作岗位之日停薪,新进或离开公司劳务工,其当月工资按其实际工作天数核定;

5、劳务工的工资由所属分、子公司以造册的方式支付。

第十九条 公司按《劳务派遣协议》、《劳务用工协议》的相关约定为劳务工缴纳单位应该承担的社会保险费,费用由所属分子公司承担。

第二十条 工资中的扣项

1、个人收入所得税、个人应负担的社会保险费等从劳务工的工资中扣除;

2、劳务工迟到、早退、溜班、旷工等工资扣除参照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劳务工的考核

第二十一条 劳务工的考核

1、考核目的:通过考核劳务工的工作能力、工作表现、工作业绩、工作适应性,确定其岗位调配、薪酬分配、培训教育、续聘或解聘。

2、考核原则:用人单位(部门)按绩效考评办法对劳务工进行逗硬考核。

第二十二条 对工作业绩突出、对企业贡献较大的劳务工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鼓励劳务工参与企业管理职务的竞争,竞争上岗的享受相应的待遇。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劳务用工协议期满或当事人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劳务协议即行终止。

第二十四条 劳务工离职

1、在协议期间,劳务工辞职应至少提前1个月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属分子公司(部门)同意并报人力资源部审批后办理离职手续;

2、劳务工离开公司前,应将工作及物品移交清楚,离职手续办理完毕后,即与公司脱离劳务关系。

第二十五条 劳务工在派遣期间的全部劳动争议,均由劳务派遣组织承担法律责任。

工作制度管理范文第2篇

第一条*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1周年为一个统筹期。

第二条根据《*市*区第三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制订本细则。

第二章组织及职责

第三条区人民政府成立由组织、宣传、监察、卫生、财政、社保、农业、民政、审计等部门、单位组成的*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医管会)。

区医管会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

查;

(二)就年度统筹费收徼、报销标准、大病救助等重大事项报区政府决定并实施。

第四条区医管会下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医管办),区医管办设在区卫生局。

区医管办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区医管会决定,承担区医管会的日常工作;

(二)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管理中心及其业务网络和定点医疗机构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三)协调各部门、单位具体业务工作,指导、协助各乡镇(街道)开展宣传发动、统筹费收缴及相关管理工作;

(四)汇总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数据和信息,定期将运行情况向区医管会汇报,组织调研,及时提出意见、建议;

(五)完成其他有关工作。

第五条区医管会下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区业务管理中心)和工作网络,区业务管理中心设在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区业务管理中心主要职责是:

(一)制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支出管理工作制度,包括工作制度、优质服务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务制度、报销制度、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制度、资料信息管理制度等,建立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档案;

(二)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出资金的日常管理,承办医疗费用审核报销;

(三)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四)协助区医管办对各定点医院进行监督检查;

(五)及时汇总信息,做好统计、财务报表,定期向区医管会和区医管办报告资金使用情况;

(六)负责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用软件系统维护和业务咨询;

(七)完成其它有关工作。

第六条各乡镇(有关街道)成立由乡镇长(主任)、分管领导和组织、宣传、财政、农业、民政、劳动保障、卫生等相关人员组成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乡镇医管会)。乡镇(街道)医管会下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站(以下简称乡镇医管站)。

乡镇(街道)医管会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区医管会的决定和工作意见;

(二)制订本乡镇(街道)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

(三)组织实施本乡镇(街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发动、统筹费收缴和合作医疗医疗卡的发放。

乡镇(街道)医管站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本辖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信息资料录入和管理;

(二)核准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医药费报销初审;

(三)每月汇总、公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报销情况;

(四)完成其他有关工作。

第七条各村成立由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会计、出纳、妇女主任、乡村医生等人组成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组(以下简称村医管组)。

村医管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本行政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发动、统筹费收缴、向各级管理机构提供人员信息;

(二)负责本行政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就医资格初审和报销服务;

(三)配合区业务管理中心和乡镇医管站做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报销情况公示;

(四)完成其它相关工作。

第八条定点医疗机构应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共同做好定点医疗服务管理工作。

第三章参加对象和统筹办法

第九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对象为:

(一)全区农业户口的居民;

(二)无固定职业且未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农转非人员;

已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二等以上伤残军人不列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实施对象范围。

第十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对象实行以户为单位参加统筹。

第十一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由所在村组织发动、收缴统筹费;现居住在非户口所在地的农民应到户口所在的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第四章统筹标准和政府资助

第十二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费为每人每年60元,其中个人出资每人每年25元,财政资助每人每年35元。中途不得退出。参加无偿献血赠送的统筹费优惠券,可抵缴个人统筹费(每无偿献血200毫升,赠送10元统筹券)。

第十三条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家庭、重点优抚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其个人负担部分由区财政资助。上述人员具体名单由区民政局确定后,在每年开始筹资前提供给各乡镇(街道)医管办。

第五章统筹费征缴和基金管理

第十四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费收缴工作坚持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各乡镇政府(有关街道)和有关部门要从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各乡镇(有关街道)农村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达85%以上。

第十五条*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一周年为一个统筹期,参合有效期限为1月1日至12月31日,缴费截止时间按年度实施方案规定执行,超过规定时间未缴费者,当年不再办理参合手续。

第十六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费实行以行政村为单位统一收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统一上缴到区财政合作医疗资金专户。

第十七条统筹费收取过程中,村医管组应详细真实地填写参加人员的信息并及时将人员信息汇总至乡(镇)医管站。村医管组在收取统筹费时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发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卡(以下简称医疗卡)。

第十八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遵循“以收定支、统筹使用、自求平衡”的编制原则,资金管理实行“区级统筹、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的办法。在区财政设立资金专户,由区财政局统一印制专用票据,负责发放与结算;在区社会保险事业局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支出帐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不得从合作医疗资金中提取。

第六章报销范围和标准

第十九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为:参合人员在统筹期内因病在区内定点医院就诊的门诊医疗费用,在公立医疗机构住院及特殊病种门诊所产生的药费、检查费、化验费、手术费、治疗费、护理费等符合*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部分(即有效医药费用)。

第二十条根据我区现有医疗消费水平,鼓励参合人员就地就近就医,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医疗费用报销在以下原则基础上实施:

(一)每年每人累计报销住院医疗费用不超过30000元;

(二)区内定点医院门诊医疗费用报销20%;

(三)对住院平产分娩的产妇,每人一次性补助医疗费用100元;

(四)定点医院住院医疗费用按分级累进的原则报销,年度内住院有效费用按以下标准结算:

为鼓励参加合作医疗人员就近住院治疗,在区内定点医疗单位就医的,同一报销段内报销比例上浮10%。

(五)省级、省外及其它公立医疗机构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非定点医院。在非定点医院住院的,医疗费用按市内定点医院报销标准的80%报销。

第二十一条特殊病种的特定门诊治疗费用,可视为住院费用予以报销,每三个月结报一次。其报销标准与一般住院有效医药费报销标准相同,整个统筹期报销上限为30000元。

特殊病种及其治疗方式有:

(一)恶性肿瘤化疗、放疗;

(二)重症尿毒症的血透和腹透;

(三)组织或器官移植后的抗排异反应治疗;

(四)精神分裂症伴精神衰退。

特殊病种的特定门诊治疗包括治疗期间必须的支持疗法和全身、局部反应对症处理,一般辅助治疗不列入报销范围。

第二十二条以下情况不列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

(一)自购药品,区内定点医疗机构之外的门诊医疗费用,非公立医疗机构的住院医疗费用;

(二)人流、引产及计划生育措施所需的一切费用,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一切医药费;

(三)镶牙、口腔正畸、验光配镜、助听器、人工器官、美容治疗、整容和矫形手术、康复性医疗(如气功、按摩、推拿、理疗、磁疗等)以及各类陪客费、就诊交通费、出诊费、住院期间的其他杂费等费用;

(四)存在第三方责任的情况下,发生人身伤害产生的医药费依法由第三责任方承担,如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等;

(五)因自杀、自残、服毒、吸毒、打架斗殴等违法行为以及其家属的故意行为造成伤害所产生的医药费;

(六)出国或在港、澳、台地区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

(七)*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规定不予报销的药品;

(八)区医管会确定的其他不予报销的费用。

第二十三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员每两年可到户口所在地乡镇卫生院免费享受一次常规性健康检查,具体实施办法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定点医院管理

第二十四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定点医院和非定点医院诊疗分类管理制度,区医管办确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并由区医管办与医院双方签订合作协议。

区医管办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和管理情况的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可视不同情况,责令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取消定点资格。

第二十五条根据“确保服务质量、方便参保人员就医、有利于管理监督”的要求,确定定点医院20家,分别是:

区内定点医院(卫生院):*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站)、航埠中心卫生院、石梁中心卫生院、花园中心卫生院、石室乡卫生院、黄家乡卫生院、华墅乡卫生院、沟溪乡卫生院、姜家山乡卫生院、九华乡卫生院、万田乡卫生院、七里乡卫生院(限门诊)。

市内定点医院为:*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浙江衢化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妇保院、衢江区人民医院、衢江区妇保院。

第二十六条定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区第三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试行)》及本细则有关规定,配合区医管办和区业务管理中心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网络设置、业务管理、审核报销服务等工作。区内定点医院(卫生院)应在区医管办指导下,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逐步建立辖区内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的健康档案。

第二十七条定点医院应严格执行物价、卫生部门制订的医疗服务项目和药品的收费标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诊疗过程中需参加合作医疗人员个人承担的费用,医院应履行告知义务。对限制使用的药品应按规定使用,提供的药品应有小包装,并符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关于用药剂量的规定;出院带药应符合病情需要,以七天量为限(慢性病可延长到十五天)。

第二十八条定点医院应严格掌握出入院标准,如拒收符合住院条件的参加合作医疗人员,有关责任由定点医院承担;对符合出院条件的参加合作医疗人员应及时办理出院手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无故拒绝出院的应及时通知区业务管理中心,并告知本人自应出院之日起的费用不能报销。

第八章住院和报销管理

第二十九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住院就医应首先到区内定点医院住院诊治,市内定点医院可自由选择。参合人员到省级、省外及其它公立医院诊治的,按非定点医院医药费用报销标准执行。

第三十条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员因出差、探亲、在外打工或外出就医住院治疗的,须到当地公立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出院时应向医院索取出院录、住院发票、医院电脑提供的每日住院费用明细清单,同时,病人家属应在住院后3个工作日内向村医管组报告。

第三十一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住院时应携带合作医疗卡和身份证,按合作医疗卡登记姓名办理住院手续。挂名住院或让他人顶替、冒充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住院的,不予报销住院医药费;报销时发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弄虚作假的取消当年报销资格。

第三十二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在区内定点医院门诊,凭合作医疗卡、身份证(户口簿)由就诊医院当场结付。区内定点医院凭门诊报销登记表,每季末报送区业务管理中心审核,经费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中支付。

第三十三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在与区业务管理中心联机医院办理住院医药费和特殊门诊病种医药费实行及时结报。

不具备联机条件的医院,报销时需提供身份证、合作医疗卡、门急诊病历、出院录、发票、费用明细清单等相关凭证。出院后将上述相关凭证交村医管组,村医管组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申报工作,乡镇医管站在5个工作日内上报区业务管理中心,区业务管理中心在10个工作日内审核批准,并予以办理支付手续。

第三十四条受理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住院医药费用报销申请后,区业务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对参加合作医疗人员提供的医药费用有效性进行审核。如在审核权限内且无疑问的,即可核准报销;如超出审核权限或发现有疑问的,可会同区医管办审核,经调查后并在十五天内作出报销或不予报销的决定。不予报销的,区业务管理中心应向参加合作医疗人员出具《不予报销通知书》。

第九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五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必须自觉接受有关部门和群众监督;定期公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收支情况和受益人员名单,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设立通畅的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的监督;定期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并公布审计结果。

第三十六条区医管办对业务管理中心的业务运作实行监督管理,并定期组织人员对区业务管理中心和乡镇(街道)合作医疗管理站进行考核检查,对不符合《*区第三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和本细则要求的责令整改。

工作制度管理范文第3篇

(一)药品采购

1.药库管理人员负责全院药品的采购供应工作,根据本院业务性质、工作范围、医疗需要,按时编制药品采购计划交科主任审查,院长批准后执行。药品的库存量,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为二至四个月,特殊情况可适当增减。

2.采购人员应自觉遵守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谦洁自律,把好药品质量关,不准采购假劣药品和非药品,坚持按主渠道进药品。

3.按“药品管理法”规定进行药品采购,认真执行药品采购计划,积极组织货源,保证药品供应,要搞好经济管理,保证资金合理流动避免药品积压和浪费。

4.购进、调进和退库的药品,由采购人员按照原始发标,会同药库管理人员对品名、规格、数量、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限外观质量、包装情况、产地金额等项,进行检收核对无误后,采购保管或验收人在进货单上签字后方可入库。

5.入库单由药库管理人员,填写一式三联,第一联留存、备查,第二联记帐凭证,第三联,随原始单据交财务部门力理报销。

1.药库管理人员要认真执行药政法则,对品、医疗用毒性药品、、贵重药品,必须按有关规定,严格管理,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经济管理水平。

2.药品库的房屋要求建筑坚实、室内干燥通风、门窗牢固,注意随时加锁。库内设有防火设备,并应经常检查,确保安全,非药库管理人员不得擅自进入药库。

3.库存药品应按性质、剂型、分类保管注意室内温度、通风!避光及药品的有效期,需低温保存的药品,应贮冰箱内,防止变霉、虫柱、鼠咬等。

4.药品库:必须建立健全各种帐卡、统计、登记有效药品标记。

5.化学危险药品应另设安全库,分类存放,不得与其它物品同库贮存,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6.药品库必须定期清查盘点,并核对帐目,达到帐(卡)帐目相符。

7.保管人员调动工作时,必须办理移交履行交接手续,并应由科主任监交,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员在有关帐(卡)表格上签字负责。

1.各科室应填写领物申请单,定期到药库领取药品。

2.实发药由药库管理人员填写出库单一式四联,双方签字,第一联统计计帐。第二联保管出帐(卡)。第三联交领物单位。第四联交财务部门。

工作制度管理范文第4篇

(一)学校成立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谁分管谁负责,责任到人。

1、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分工和责任:

校长:主持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负责本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制度》的贯彻实施和对领导小组成员的督查、指导工作。

副校长:负责具体实施、监督安全措施的落实。

教务处:分管教学设备、化学药品的安全使用,实验课、体育课、室外美术课等课堂教学的安全管理。

政教处:分管学生的安全教育;住校生寝室的安全管理和周末留校生管理;门卫保安人员管理。

总务处:分管校园设施(危房、水、电、消防)的安全管理,师生饮食卫生安全管理。

(二)学校在校外与有关村委,在校内与年级段长、班主任,教研组长、科任教师分别签订《安全责任书》。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安全教育

(一)每个学期初,政教处和各个班级要把安全教育作为始业教育的重点内容来抓,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交通安全等法规,使学生懂得珍惜生命,在任何情况下,不忘“安全”二字。

(二)政教处要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全校性集会、课间操等时间,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安全教育,警钟长鸣,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三)政教处、团委要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和宣传窗,大力宣传安全知识和安全法规。

(四)各班级要定期举办以“安全在我心中”为内容的班会,形式不拘,突出主题。

(五)建立每天最后一节课尾“安全鸣钟警示制”,由当时课任教师留出课堂最后一分钟,对学生警示安全,敲响警钟。

(六)确定每年上学期清明节的前一周和下学期国庆节的前一周为“安全教育周”,采取各种形式,强化安全教育。

三、水、电、消防安全管理

(一)学校确定专人管理水、电、消防设备设施,其他人不得擅自动用。

(二)有关管理人员每月要定期检查水、电、消防设备设施,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并及时修理。

(三)总务处和食堂人员要管好水源,防止水质污染。

(四)严禁学生擅自打开开关盒、插座、灯头等用电器,严禁乱拉电线或私改线路,严禁用湿布去清洗用电设备。

(五)严禁在校园中燃放烟花、爆竹。

(六)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或其他危险品进校园。

(七)学校实验室和食堂人员要学会灭火器的使用,平日管好灭火器。

(八)发现火灾,及时报告,并要拨打火警119,严禁发动未成年学生救火。

四、交通安全管理

(一)行走安全:

1、在公路(或马路)上行走一律走人行道或靠边行走。

2、通过路口或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即斑马线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避让车辆,在确认安全后通过。

3、不得跨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

4、不得扒车、强行拦车或作出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其他行为。

5、不得在公路和火车路上玩耍、追逐。

6、离校较远的同学回家要结伴同行,炎热天气,事先吃些药品防止中暑;途中不得下水游泳;过坑过桥要注意天气变化,如遇狂风暴雨、山洪暴发,不得强行通过。

(二)骑车安全:

1、骑车不得争先恐后。

2、骑自行车不能相互之间手拉手或手搭肩。

3、骑自行车不得带人。

4、12周岁以下不得骑自行车。

五、饮食卫生安全管理

(一)食堂、小卖部人员一年要进行一次体检,持证上岗。有传染病患者不得上岗。

(二)食堂、小卖部人员要勤换衣、勤理头发、勤剪指甲。上班时,要穿上整洁的工作服上岗。

(三)食堂、小卖部不得进入“三无”食品,总务处要严格把关,发现过期、变质和污染食品要及时销毁,谨防食物中毒。

(四)食堂、小卖部要加强食品的储存管理,防止老鼠、蟑螂等虫害入侵,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五)食堂餐具要洗涤干净并做到餐餐高温消毒。

(六)食堂、小卖部要经常进行卫生打扫,不留死角,保持环境清洁。

(七)总务处要定期对食堂、小卖部进行卫生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八)总务处要定期召开后勤人员会议,学习卫生常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六、住校生安全管理

(一)住校生不得把社会闲杂人员引入宿舍,未经学校同意不得擅自留宿外来人员。

(二)不得在宿舍里爬门窗和围墙,不得跨、坐阳台护栏。

(三)严禁在宿舍里玩耍、追逐和打架斗殴。

(四)严禁从楼上下抛重物或杂物。

(五)严禁把易燃、易爆或其他危险品带入宿舍。

(六)严禁在宿舍中使用明火。

(七)严禁在宿舍里私拆开关、插座、灯头等用电设施,严禁在电线上晾衣服,严禁用温布擦洗用电器。

(八)清洗玻璃窗要站稳脚跟,身体重心不能外移,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九)离开寝室要关好窗户锁上门。

(十)周末、节假日留校的学生,不得私自离开学校;放假回家的学生,不得在途中逗留、玩耍、游泳和宿夜,防范社会不法分子的伤害和侵扰。

(十一)寝室管理员、值周领导要严格履行职责,勤于检查,及时处理偶发事件,遇到重大事件及时、如实向校领导汇报。

七、门卫值班管理

(一)门卫要忠于职守,坚持一天24小时值班(包括节、假日)。深夜要认真巡视校园,发现重大事宜,要及时向校领导汇报。

(二)对非本校人员进校要问明情况、登记后方可进校,离校后及要时在登记表上注销。对无正当理由的,拒绝进校。

(三)进校的车辆,要严加查问,有正当理由的才可放入,并指定停放的地点。

(四)严禁骑自行车进出校门。准予进校的自行车要推至指定的地点停放,不得驶入教学区。

(五)在校学生无正当理由禁止外出。有特殊的情况,凭请假条放行,返校后及时注销时间。

(六)为了便于识别,进出校门全体教职员和学生必须佩戴校徽,不得将校徽借给校外人。

(七)实行节假日和强台风非常时期的行政班子领导值班制,保证有人守候电话机和巡查校园,并记好《安全工作日记》。

八、破旧房、危房的检查汇报

(一)每学期总务处要定期组织人员对破旧房进行严格检查。

(二)检查后,发现隐患,能修的要马上组织人马抢修;发现危房,马上报告上级领导,并采取出安全应急防护措施,以防事故突然发生。

九、危险化学药品的管理

(一)危险化学药品确定专人保管。化学实验药品由化学实验员保管,消毒杀虫剂由清洁员保管。入库由专管人员验收,登记入册,写明品名、种类、数量。出库须经分管领导批准签字,领取人须写明品名、数量、用途、时间并署名。手续全备方可领取。

(二)使用危险化学药品,严禁违规操作,必须谨慎安全使用。

(三)危险化学药品要避光保存,严禁太阳暴晒或靠近火光热源,并放置在小孩接触不到的地方。

十、体育课、运动会和重大文艺演出的管理

(一)每节体育课始末,体育教师必须整理学生队伍,检点人数。

(二)体育课必须严肃纪律,体育教师不得撤离职守,学生不得到处乱跑、爬树、扒墙。在标枪、铁饼、铅球、跳高、跨栏或外出爬山等含危险因素项目的训练或活动中,体育教师要强调注意事项,防患于未然。

(三)每次运动会召开之前,政教处、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运动会期间,政教处要组织纠察人员,维护大会秩序,严禁学生在标枪、铁饼和铅球场地乱窜乱跑,严禁学生攀树或爬高。

(四)重大文艺演出,舞台要搭建牢固;严禁学生叠高桌凳或攀树观看。政教处要组织纠察人员巡查,维护秩序;退场时,要按秩序出场,严禁争先恐后,防止意外故事发生。

十一、集体外出活动的管理

(一)集体外出活动,组织者要书面申请,写明活动目的、内容、形式、人数、时间、地点、路程及出行的交通工具,经校领导批准备案后方可出发。

(二)集体外出活动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组织者在活动前要对参加者进行安全教育,强调注意事项,敲响警钟,增强安全意识。活动中要严明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

(三)组织学生春、秋游活动,事先要勘察路线和活动地点,提倡就近、徒步进行。出发前和返回后都要检点人数。

(四)活动需要使用的交通工具,必须符合安全要求,性能可靠。行驶选择平安路线,行速适中。车船不得超载。

(五)外出活动要讲究文明,避免与他人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严禁单身行动,加强防范,注意自救自护。

十二、事故的上报

工作制度管理范文第5篇

第二条防雷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经依法检验合格,取得产品合格证书。禁止销售、使用无合格证书的防雷产品。

防雷产品的生产、经营,实行备案制度。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防雷产品的备案监督管理,**省雷电防御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防雷办)具体负责办理备案手续。

第三条防雷产品在申请备案前应当通过正式鉴定,取得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授权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测试合格报告。

第四条防雷产品备案时,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省防雷产品备案申请表(一式二份);

(二)防雷产品批准文件和产品许可证;

(三)申报单位的营业执照副本和复印件;

(四)申报单位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

(五)防雷产品检验测试合格报告原件及复印件、产品说明书、产品合格证等相关资料;

(六)进口产品还需提供相关进口许可材料(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入境货物通关单、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的原件和复印件)。

第五条省防雷办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准予备案。符合条件的产品应当准予备案,并发给备案证明;不符合条件的产品,不予备案,并说明理由。

第六条省气象主管机构定期向社会公告经备案的防雷产品。

第七条防雷产品备案证明有效期为两年,已备案的防雷产品,应当在有效期满前三个月内向省气象主管机构提出续期备案申请。逾期未办理续期备案手续的防雷产品将予以注销。

第八条防雷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有重大变动而影响防雷产品性能时,应当重新备案。

第九条在备案有效期内,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雷灾事故的,其产品备案将予以注销。

第十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时,对于涉及使用未经备案的防雷产品时,审核不予通过;在防雷装置竣工验收时,对于涉及使用未经备案的防雷产品的工程,验收不予通过。

第十一条申请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省防雷产品备案证明》的,其备案证明无效,应当注销备案。

第十二条擅自销售使用未经备案的防雷产品,导致雷击火灾、爆炸、人员伤亡以及财产严重损失的,应当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负责防雷产品备案的工作人员、、,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工作制度管理范文第6篇

一、考核对象:后勤各服务中心(室)

二、考核内容:

1、工作任务:是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生产、工作任务与指标。

2、服务质量:服务对象对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是否满意。

3、管理工作:包括工作计划、制度管理、改革措施、领导作风、控制事故的措施及结果、综合治理目标责任的落实等。

三、考核原则:

1、考核达标与考核结果结合,以结果为主。

2、外部(服务对象)考核与内部(后勤管理处)考核相结合,工作任务、服务质量以外部考核为主,管理工作以内部考核为主。

3、日常工作与阶段性、突击性工作考核相结合,两者并重。

4、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

四、考核办法:

后勤处负责组织检查,零星巡回检查和服务对象三者相结合,主要以平时巡回检查为主。

计分办法:

采取基本分与扣分奖励分相结合的办法。

1、工作任务基本分40分。

2、服务质量分30分。

3、管理工作基本分30分。

每项基本分加扣分等于该项得分,每项得分相加,在加奖励分等于总分。

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未完成工作任务及阶段性、突击性重大任务造成一定影响,扣5-10分。日常工作推诿扯皮,一次扣2分。

服务质量:任务完成后经检查核实确有较明显的质量问题,善后处理工作不妥,服务对象不满意,扣每次3分。

日常工作中出现问题反映到上级部门,经核实后,一次扣2分。

服务态度有问题反映到上级部门,一次扣2分。

反映集体服务态度不满意的,一次扣5分。

此项主要根据服务对象的意见,经核实查证。

管理工作:工作无计划扣2分,制度不健全或虽健全不落实扣5分。管理台帐不健全扣2分。领导作风不深入扣3分。发生事故根据其责任、性质,影响程度扣3-10分。

获院级以上奖励的,总分中加5-10分。

总分在86分以上,全额发放绩效工资。

总分在75~84分以上,发放绩效工资90%。

总分在60~74分以上,发放绩效工资80%。

工作制度管理范文第7篇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严格控制区域用水总量和入河湖排污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民生优先,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二是坚持人水和谐,处理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维护良好的水环境;三是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优化配置水资源;四是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

(三)主要目标。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2.388亿立方米以内;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全国先进水平;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内,水功能区水质实现全部达标。为实现上述目标,到2015年,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2.2942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19.1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72以上;重要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50%以上。到2020年,全县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2.2942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进一步提高;重要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75%以上,河流生态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二、严格实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

(四)完善水资源规划体系。加快编制水资源综合规划、水中长期供求计划、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农业节水发展规划、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等专业规划,形成较为完备的水资源规划体系。

(五)严格取用水总量控制管理。按照市政府确定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建立取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实施取水总量控制。不同规划水平年的取水总量均不得突破控制指标,并以此作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行业发展规划以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的重要依据。县水利局要根据分配的阶段性水量控制指标编制年度取用水计划,依法对本行政区域的年度用水实行总量管理。年度用水计划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鼓励中水回用和雨水利用,超用部分不计入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六)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对直接从地下、河道、水库取水的单位和个人,严格实施取水许可管理;将取水许可审批总量作为落实取水总量控制指标的重要手段,对取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限制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淘汰类的,产品用水不符合《省用水定额》标准的,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能够满足用水需要却通过自备取水设施取用地下水的,以及地下水已严重超采的区域取用地下水的建设项目取水申请,审批机关不予批准。

(七)严格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全面加强相关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以及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要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与当地相关水资源规划相衔接。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重大建设项目、产业集聚区、城市(城镇)新区布局规划建设应开展水资源专题研究。未依法开展和完成水资源论证工作或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通过的,投资主管部门不予审批和核准建设项目,规划审批部门不予批准规划。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建设项目一律责令停止。

(八)严格执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积极推进水资源费改革,综合考虑南水北调、引黄、地表水、地下水和中水等多种水源利用情况,结合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以及不同产业和行业取用水特点,合理调整和确定不同水源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严格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和使用,确保应收尽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减免、缓征或停征水资源费。水资源费主要用于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严格依法查处挤占挪用水资源费的行为。

(九)加大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力度。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监测网络。严格控制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内的地下水取水项目,对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区实行严格的地下水禁采或限采,严格控制新凿井和地下水开采量,并组织实施综合治理,逐步恢复地下水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后,受水区公共供水应优先取用南水北调水,关闭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对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能够满足用水需要却通过自备取水设施取用地下水的取水项目,不予批准;加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凿井和取用水管理。建设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必须先做水资源论证报告,依法办理取水许可证。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水井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回灌水不得影响地下水质,不得直接排放,保证灌采比不低于95%。

(十)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县水利局要根据我县取水总量控制指标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依法制订和完善水资源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调度。水资源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一经批准,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必须服从。

(十一)加快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快南水北调受水区城市供水配套工程、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及其他集中供水设施建设,确保与主体工程同步建成、同步达效;积极推进大功引黄灌溉工程建设,充分利用过境水资源。加快雨水集蓄工程以及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加快河渠湖库连通工程建设,逐步形成保障有力、布局合理、引排顺畅、蓄泄得当、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城乡生活生产生态供水水网体系。

三、严格落实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

(十二)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有关单位和部门要切实履行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责任,把节约用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建立健全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体制和机制。继续开展节水型城市、节水型企业(单位)、节水型社区、节水型灌区、节水型校园创建活动。严格限制高耗水工业项目建设和高耗水服务业发展,遏制农业粗放用水。

(十三)严格落实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节水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项目设计未包括节水设施的内容、节水设施未建设或没有达到相关节水技术标准要求的,不得擅自投入使用。对违反“三同时”制度的,由县政府有关部门责令停止取用水并限期整改。

(十四)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取水户,以及使用自来水的用水大户,要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严格实行计划用水管理,以《省用水定额》为重要参考指标,核定各用水户年度用水量,并加强监督和考核。公共供水单位应向计划用水管理部门如实报送纳入计划管理的公共供水用水户用水量。对超用水计划和用水定额标准的取用水单位实行累进加价制度。

(十五)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强化农业节水,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加大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建设工业节水示范工程。以电力、化工、建材、食品加工等高耗水行业为重点,加大节水技术改造力度,强化节水措施和废水的循环利用,实现水资源梯级、集约、节约利用和废水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大力推进生活节水,逐步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设备及产品,积极推广生活节水器具。加快城镇供水管网改造步伐,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鼓励并积极发展污水处理回用、雨水开发利用项目,将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和规划。对企业实施节水技术改造、购置节水产品的投资额,要按规定实行税额抵免。对农业节水项目,有关部门要优先立项,并给予财政支持。

(十六)加强取用水户监督管理。建立重点取用水户监控制度,对公共供水企业、自备井取水大户和使用公共供水的用水大户实行强制性取用水实时在线监控。到2015年年底,年取用地表水20万立方米以上、地下水5万立方米以上及限额以下的重点取用水户,均应安装取水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与全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联网运行。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必须按照国家规范安装在线计量设施,接入全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否则不予批准取水许可。

四、严格落实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

(十七)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完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建立水功能区达标评价体系,加强水功能区动态监测和管理。划定水功能区控制边界,加强边界及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和排污单位的水质水量监测。按照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科学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纳污总量意见。有关单位要将本地水域限制纳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物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控。加强工业污染源控制,提高工业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达标能力。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提标改造工程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和污水处理能力。开展农业面源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大主要污染物减排力度。严格入河湖库排污口监督管理,强化排污口设置审批论证。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停止或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新建、扩建入河排污口。

(十八)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科学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范围,抓紧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工作,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饮用水水源地核准和安全评估制度,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制定和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备用水源。加强水土流失治理,防治面源污染,禁止破坏水源涵养林。建立饮用水源保护政府负责和部门协作机制,建立完善水源地水量水质监测体系,定期水源地水文情报预报。

(十九)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快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维护河湖生态健康。加快引黄等调蓄补源工程建设,扩大补源面积,逐步缩减地下水漏斗区面积。开展河湖健康评估,建立健全水生态补偿机制。

五、保障措施

(二十)落实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水利部门负责实施水资源统一监督管理,发改、财政、国土、环保、农业、住建、工信、统计、监察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工作。

(二十一)加快水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加强水资源监控系统建设,加快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水资源监控、预警、管理和应急调度能力,建立覆盖全县的水资源监测管理网络。按照“统筹规划、布局合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发挥环保、水利、国土、水文等部门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全县水资源水环境统一监测系统。及时监控信息,强化公共监督。

(二十二)加大水资源管理资金投入。县级财政要加大对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投入,拓宽投资渠道,建立长效、稳定的水资源管理投入机制,保障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经费;重点加强对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水文水资源监测、节水改造和技术推广与应用、水源地保护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的支持。

工作制度管理范文第8篇

一、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展物业管理招标投标活动,均适用本规定。

二、市房产管理局负责全市物业管理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三、投标人应持有建设部、江西省建设厅或南昌市房产管理局核发的物业管理企业资质证书。

持有外地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的投标人,应经南昌市房产管理局备案。

四、物业管理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招标人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的,应当在公共媒介上招标公告。招标公告应载明招标人的名称和地址、招标项目的基本情况以及获得招标文件的办法等事项。招标人采取邀请招标方式的,应当向3个以上物管企业发出投标邀请书。

投标人少于3个或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小于2万平方米的物业项目,经市房产管理局批准,可以采用协议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

五、招标人可以委托招标机构办理招标事宜;有能力组织和实施招标活动的,可自行组织实施招标活动。

物业管理招标机构应当在招标人委托的范围内办理招标事宜。

六、物业未交付使用的,或新建物业的业主委员会尚未成立的,由开发建设单位负责物业管理的招标组织实施工作;业主委员会已成立的,由业主委员会负责物业管理的招标组织实施工作。

业主委员会组织实施招标活动,应经业主(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七、新建物业的招投标工作,应在办理商品房预售证之前完成。现有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应在原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到期前1个月完成。

八、招标人应当根据物业管理项目的特点和需要,在招标前完成招标文件的编制。招标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招标人及招标项目简介,包括招标人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建设项目基本情况、物业管理用房等;

(二)物业管理服务内容、标准及要求等;

(三)评标标准和评标方法;

(四)对投标人及投标书的要求,包括投标人的资格、投标书的格式、主要内容等;

(五)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的签订说明;

(六)招标活动方案,包括开标、评标的时间、地点;

(七)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九、公开招标的招标人可以根据招标文件的规定,对投标申请人进行资格预审。

在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过多时,可以由招标人从中择优选择不少于3家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

十、物业管理招投标活动实行备案制度,招标人应当在招标公告的10日前,提交以下材料报市房产管理局备案:

(一)招标项目简介;

(二)招标书(包括物业管理内容、范围、收费及服务要求,对投标单位要求等;

(三)招标活动方案(包括招标组织机构、时间安排、评标委员会、评分标准等);

(四)其它相关材料。

十一、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投标文件送到指定地点。

招标人收到投标文件后,应当签收保存,不得开启。开标时,应有投标人代表参加。

十二、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代表、行业主管部门和具备物业管理评标经验的专家组成。成员为5人以上单数,其中招标人代表以外的评委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评委可从市房产管理局建立的招标投标专家库名单中随机抽取产生。

评标委员会可以采取公开答辩的方式评标,对投标文件、现场答辩及企业信誉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审,以综合评分依次排序,推荐不超过3名合格的中标候选人。

十三、招标人和中标人应自中标通知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的内容签订物业管理委托服务合同,并报市房产管理局备案。

十四、招标活动结束后,招标人或原物业管理企业应将下列档案资料移交给中标单位:

1、项目竣工总平面图;

2、总体建筑、结构、设备安装竣工图;

3、附属公建配套设施、地下管网工程竣工图;

4、有关设施、设备安装、使用和维护保养技术资料;

5、各单项工程竣工验收证明材料;

6、房屋质量保证文件和房屋使用说明文件;

7、房屋销售清单和产权资料;

8、公共配套设施的产权及收益归属清单;

9、物业管理所必需的其它资料。

十五、前期物业招投标的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业主大会自行组织招投标的费用由全体业主承担或由招标文件约定中标人承担。

十六、招投标过程中出现下列行为的应视为无效招标:

(一)招标人向投标单位或他人透露可能影响招投标公平竞争情况的;

(二)招、投标双方有弄虚作假、恶意串通、行贿骗取中标,损害对方和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行为的。

十七、本规定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房产管理局负责解释。

工作制度管理范文第9篇

第一条为进一步做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以下简称行政执法局)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协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行政执法局是我县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工作的主管部门,行政执法局应按照省、市政府批复精神,开展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相关职能部门是指住建、园林、规划、环保、公安、工商等被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部门。

第二章联席会议制度

第四条县政府建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具体负责研究解决下列问题:

(一)通报近期全县城市管理行政处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二)解决近期行政执法局与相关职能部门在实施行政处罚与管理工作中需要协调的问题;

(三)安排近期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重点区域和问题;

(四)有关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中的其他问题。

第五条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联席会议参加人员为行政执法局、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其他临时需要配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部门主要负责人。

第六条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联席会议原则上每三个月召开一次,具体由主管行政执法局的县领导负责组织实施;遇有特殊情况,经批准后可随时组织召开。

第三章审批、处罚抄告制度

第七条行政执法局与相关职能部门应设立专门联络员,负责处理协调部门之间有关具体事宜。

第八条行政执法局与相关职能部门应建立网络信息平台,通过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相互检索各自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相关的信息资料。

第九条相关职能部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或核发许可证件后,应在两个工作日内告知行政执法局;行政执法局也应于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两个工作日内告知相关职能部门。

重大行政处罚、重大行政许可项目应当随时相互通报。

第十条行政执法局、相关职能部门在执法检查过程中或者在受理的举报投诉中发现违法案件属于相关职能部门、行政执法局管辖范围的,应在两个工作日内相互进行告知或移送。

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执法局应在两个工作日内书面提请相关职能部门(发证机关)处理:

(一)应对当事人的违反行为记录备案,作为进入相关市场领域和资质年审的重要依据的;

(二)行政处罚决定内容有责令当事人补办有关手续的;

(三)当事人损坏设施需要赔偿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的其他情形。

第四章协作配合制度

第十二条县公安局城市管理警察中队应按下列规定配合行政执法局开展工作:

(一)参与行政执法局组织的重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活动,维持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活动的治安秩序;

(二)及时制止和处理妨碍行政执法工作的行为;

(三)每月定期向行政执法局通报工作情况,沟通解决行政执法协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十三条行政执法局因工作需要了解有关事项、查询相关资料的,相关职能部门应予支持和配合,并无偿提供。

行政执法局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需对相关证据进行技术鉴定、检测的,应送有关法定鉴定机构或检测机构鉴定、检测,相关部门和法定鉴定、检测机构应予配合。

第十四条相关职能部门对本系统上级机关下发或召开的有关行政执法的文件内容、会议精神,应在收到文件或者参会人员返回单位之日起两个工作日内以书面方式向行政执法局进行传达。

第十五条行政执法局应配合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行业整顿,及时查处行政违法行为,依法履行职责,并配合做好迎接检查、验收等工作。

第十六条行政执法局在作出行政处罚前就认定事实、适用法律、裁量标准等问题征求相关职能部门意见的,相关职能部门应在两个工作日内书面回复,对相关问题分歧较大的,报县政府法制办协调解决。

工作制度管理范文第10篇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监督管理,规范其组织和行为,保障农村资金互助社依法、稳健经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指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由乡(镇)、行政村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组成,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的社区互银行业金融机构。

第三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以服务社员为宗旨,谋求社员共同利益。

第四条农村资金互助社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对由社员股金、积累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资产所形成的法人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并以上述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

第五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合法权益和依法开展经营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六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以其社员股金和在本社的社员积累为限对该社承担责任。

第七条农村资金互助社从事经营活动,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诚实守信,审慎经营,依法接受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管。

第二章机构设立

第八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在农村地区的乡(镇)和行政村以发起方式设立。其名称由所在地行政区划、字号、行业和组织形式依次组成。

第九条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有符合本规定要求的章程;

(二)有10名以上符合本规定社员条件要求的发起人;

(三)有符合本规定要求的注册资本。在乡(镇)设立的,注册资本不低于30万元人民币,在行政村设立的,注册资本不低于1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应为实缴资本;

(四)有符合任职资格的理事、经理和具备从业条件的工作人员;

(五)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设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六)有符合规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七)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当经过筹建与开业两个阶段。

第十一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申请筹建,应向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提交以下文件、资料:

(一)筹建申请书;

(二)筹建方案;

(三)发起人协议书;

(四)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要求的其他文件、资料。

第十二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申请开业,应向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提交以下文件、资料:

(一)开业申请;

(二)验资报告;

(三)章程(草案);

(四)主要管理制度;

(五)拟任理事、经理的任职资格申请材料及资格证明;

(六)营业场所、安全防范设施等相关资料;

(七)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第十三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章程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一)名称和住所;

(二)业务范围和经营宗旨;

(三)注册资本及股权设置;

(四)社员资格及入社、退社和除名;

(五)社员的权利和义务;

(六)组织机构及其产生办法、职权和议事规则;

(七)财务管理和盈余分配、亏损处理;

(八)解散事由和清算办法;

(九)需要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筹建申请由银监分局受理并初步审查,银监局审查并决定;开业申请由银监分局受理、审查并决定。银监局所在城市的乡(镇)、行政村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筹建、开业申请,由银监局受理、审查并决定。

第十五条经批准设立的农村资金互助社,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颁发金融许可证,并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办理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第十六条农村资金互助社不得设立分支机构。

第三章社员和股权管理

第十七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是指符合本规定要求的入股条件,承认并遵守章程,向农村资金互助社入股的农民及农村小企业。章程也可以限定其社员为某一农村经济组织的成员。

第十八条农民向农村资金互助社入股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户口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本地有固定住所且居住满3年)在入股农村资金互助社所在乡(镇)或行政村内;

(三)入股资金为自有资金且来源合法,达到章程规定的入股金额起点;

(四)诚实守信,声誉良好;

(五)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九条农村小企业向农村资金互助社入股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注册地或主要营业场所在入股农村资金互助社所在乡(镇)或行政村内;

(二)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

(三)上一年度盈利;

(四)年终分配后净资产达到全部资产的10%以上(合并会计报表口径);

(五)入股资金为自有资金且来源合法,达到章程规定的入股金额起点;

(六)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条单个农民或单个农村小企业向农村资金互助社入股,其持股比例不得超过农村资金互助社股金总额的10%,超过5%的应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社员入股必须以货币出资,不得以实物、贷款或其他方式入股。

第二十一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向入股社员颁发记名股金证,作为社员的入股凭证。

第二十二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社员享有以下权利:

(一)参加社员大会,并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按照章程规定参加该社的民主管理;

(二)享受该社提供的各项服务;

(三)按照章程规定或者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决议分享盈余;

(四)查阅该社的章程和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决议、财务会计报表及报告;

(五)向有关监督管理机构投诉和举报;

(六)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二十三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参加社员大会,享有一票基本表决权;出资额较大的社员按照章程规定,可以享有附加表决权。该社的附加表决权总票数,不得超过该社社员基本表决权总票数的20%。享有附加表决权的社员及其享有的附加表决权数,应当在每次社员大会召开时告知出席会议的社员。章程可以限制附加表决权行使的范围。

社员代表参加社员代表大会,享有一票表决权。

不能出席会议的社员(社员代表)可授权其他社员(社员代表)代为行使其表决权。授权应采取书面形式,并明确授权内容。

第二十四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承担下列义务:

(一)执行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向该社入股;

(三)按期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四)按照章程规定承担亏损;

(五)积极向本社反映情况,提供信息;

(六)章程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二十五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不得以所持本社股金为自己或他人担保。

第二十六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的股金和积累可以转让、继承和赠与,但理事、监事和经理持有的股金和积累在任职期限内不得转让。

第二十七条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社员可以办理退股。

(一)社员提出全额退股申请;

(二)农村资金互助社当年盈利;

(三)退股后农村资金互助社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

(四)在本社没有逾期未偿还的贷款本息。

要求退股的,农民社员应提前3个月,农村小企业社员应提前6个月向理事会或经理提出,经批准后办理退股手续。退股社员的社员资格在完成退股手续后终止。

第二十八条社员在其资格终止前与农村资金互助社已订立的合同,应当继续履行;章程另有规定或者与该社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九条社员资格终止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当按照章程规定的方式、期限和程序,及时退还该社员的股金和积累份额。社员资格终止的当年不享受盈余分配。

第四章组织机构

第三十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大会由全体社员组成,是该社的权力机构。社员超过100人的,可以由全体社员选举产生不少于31名的社员代表组成社员代表大会,社员代表大会按照章程规定行使社员大会职权。

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行使以下职权:

(一)制定或修改章程;

(二)选举、更换理事、监事以及不设理事会的经理;

(三)审议通过基本管理制度;

(四)审议批准年度工作报告;

(五)审议决定固定资产购置以及其他重要经营活动;

(六)审议批准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和利润分配方案、弥补亏损方案;

(七)审议决定管理和工作人员薪酬;

(八)对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等做出决议;

(九)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三十一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召开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出席人数应当达到社员(社员代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

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选举或者做出决议,应当由该社社员(社员代表)表决权总数过半数通过;做出修改章程或者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的决议应当由该社社员表决权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章程对表决权数有较高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二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0日内召开临时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

(一)三分之一以上的社员提议;

(二)理事会、监事会、经理提议;

(三)章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三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由理事会召集,不设理事会的由经理召集,应于会议召开15日前将会议时间、地点及审议事项通知全体社员(社员代表)。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四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召开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应提前5个工作日通知属地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权参加。

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决议应在会后10日内报送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三十五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原则上不设理事会,设立理事会的,理事不少于3人,设理事长1人,理事长为法定代表人。理事会的职责及议事规则由章程规定。

第三十六条农村资金互助社设经理1名(可由理事长兼任),未设理事会的,经理为法定代表人。经理按照章程规定和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的授权,负责该社的经营管理。

经理事会、监事会同意,经理可以聘任(解聘)财务、信贷等工作人员。

第三十七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理事、经理任职资格需经属地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农村资金互助社理事长、经理应具备高中或中专及以上学历,上岗前应通过相应的从业资格考试。

第三十八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应设立由社员、捐赠人以及向其提供融资的金融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监事会,其成员一般不少于3人,设监事长1人。监事会按照章程规定和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授权,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监事会的职责及议事规则由章程规定。

农村资金互助社经理和工作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第三十九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理事、监事、经理和工作人员不得有以下行为:

(一)侵占、挪用或者私分本社资产;

(二)将本社资金借贷给非社员或者以本社资产为他人提供担保;

(三)从事损害本社利益的其他活动。

违反上述规定所得的收入,应当归该社所有;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条执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业务有关公务的人员不得担任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理事长、经理和工作人员。

第五章经营管理

第四十一条农村资金互助社以吸收社员存款、接受社会捐赠资金和向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作为资金来源。

农村资金互助社接受社会捐赠资金,应由属地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捐赠人身份和资金来源合法性进行审核;向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应符合本规定要求的审慎条件。

第四十二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资金应主要用于发放社员贷款,满足社员贷款需求后确有富余的可存放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可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

农村资金互助社发放大额贷款、购买国债或金融债券、向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应事先征求理事会、监事会意见。

第四十三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可以办理结算业务,并按有关规定开办各类业务。

第四十四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开办其他业务应经属地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其他有关部门批准。

第四十五条农村资金互助社不得向非社员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及办理其他金融业务,不得以该社资产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担保。

第四十六条农村资金互助社根据其业务经营需要,考虑安全因素,应按存款和股金总额一定比例合理核定库存现金限额。

第四十七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审慎经营,严格进行风险管理:

(一)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二)对单一社员的贷款总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5%;

(三)对单一农村小企业社员及其关联企业社员、单一农民社员及其在同一户口薄上的其他社员贷款总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20%;

(四)对前十大户贷款总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

(五)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得低于100%;

(六)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审慎要求。

第四十八条农村资金互助社执行国家有关金融企业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准则,设置会计科目和法定会计账册,进行会计核算。

第四十九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应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提取呆账准备金,进行利润分配,在分配中应体现多积累和可持续的原则。

农村资金互助社当年如有未分配利润(亏损)应全额计入社员积累,按照股金份额量化至每个社员。

第五十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监事会负责对本社进行内部审计,并对理事长、经理进行专项审计、离任审计,审计结果应当向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报告。

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也可以聘请中介机构对本社进行审计。

第五十一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应按照规定向社员披露社员股金和积累情况、财务会计报告、贷款及经营风险情况、投融资情况、盈利及其分配情况、案件和其他重大事项。

第五十二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应按规定向属地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报送业务和财务报表、报告及相关资料,并对所报报表、报告和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五十三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按照审慎监管要求对农村资金互助社进行持续、动态监管。

第五十四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资本充足和资产风险状况,采取差别监管措施。

(一)资本充足率大于8%、不良资产率在5%以下的,可向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属地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有权依据其运营状况和信用程度提出相应的限制性措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适当降低对其现场检查频率;

(二)资本充足率低于8%大于2%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禁止其向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限制其发放贷款,并加大非现场监管及现场检查的力度;

(三)资本充足率低于2%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责令其限期增扩股金、清收不良贷款、降低资产规模,限期内未达到规定的,要求其自行解散或予以撤销。

第五十五条农村资金互助社违反本规定其他审慎性要求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责令其限期整改,并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第五十六条农村资金互助社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存在超业务范围经营、账外经营、设立分支机构、擅自变更法定变更事项等行为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责令其改正,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对理事、经理、工作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可责令农村资金互助社给予处分,并视不同情形,对理事、经理给予取消一定期限直至终身任职资格的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本规定的处罚,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按其监管权限决定并组织实施。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处罚决定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上一级机构提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申请行政诉讼。

第七章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

第五十八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合并,应当自合并决议做出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应当由合并后存续或者新设的机构承继。

第五十九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分立,其财产作相应的分割,并应当自分立决议做出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分立前的债务由分立后的机构承担连带责任,但在分立前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达成书面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六十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因以下原因解散:

(一)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

(二)社员大会决议解散;

(三)因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撤销。

因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原因解散的,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15日内由社员大会推举成员组成清算组,开始解散清算。逾期不能组成清算组的,社员、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社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

第六十一条清算组自成立之日起接管农村资金互助社,负责处理与清算有关未了结业务,清理财产和债权、债务,分配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代表农村资金互助社参与诉讼、仲裁或者其他法律事宜。

第六十二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因本规定第六十条第一款的原因解散不能办理社员退股。

第六十三条清算组负责制定包括清偿农村资金互助社员工的工资及社会保险费用,清偿所欠税款和其他各项债务,以及分配剩余财产在内的清算方案,经社员大会通过后实施。

第六十四条清算组成员应当忠于职守,依法履行清算义务,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及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五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因解散、被撤销而终止的,应当向发证机关缴回金融许可证,及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并予以公告。

第八章附则

第六十六条本规定所称农村地区,是指中西部、东北和海南省的县(市)及县(市)以下地区,以及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定贫困县和省定贫困县及县以下地区。

第六十七条本规定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上一篇:中学学科辅导范文 下一篇:税收征管概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