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科辅导范文

时间:2023-03-24 18:09:35

中学学科辅导

中学学科辅导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学科竞赛;培养人才;学校品牌;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068-02

化学学科竞赛开展到现在已经有近二十五年了,我们学校的学生参加过各级各类化学竞赛,取得过许多令人满意的成绩。回顾总结学科竞赛实践的过程和经验,继续推进学科竞赛可持续性发展,继续在原由成绩的基础上提升竞赛成绩和竞赛等级,不断探索创新,勇于进取,与时俱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摆在我们这样一所具有七十年历史全省首批一级重点中学的永恒的课题。面对新课程的实施,高考制度的改革,大学名校自主招生的开展和力度的加大,以及在高考考试招生人数的减少,作为省一级重点中学层面的学校一方面通过正常的高考途径争取到更多的名牌大学的招生名额,另一方面千方百计获取参加名校自主招生考试的人数,要取得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入场卷,学科竞赛的成绩是非常重要的条件。大学名校效应是促进中学学校品牌提升的重要手段,学科竞赛的成绩可直接或间接取得名校效应。所以处于承担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中学,对于学科竞赛成绩的追求可以说达到如饥似渴的程度,更需要我们在科学观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学科竞赛的回顾反思,破解难题,不断进行科学实践。创新体制,探究出新课程实施中学科竞赛开展的最好方式。

1 化学学科竞赛的回顾

1.1 东华杯化学竞赛

东华杯化学竞赛由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原华东化工学院}举办。开始参加东华杯化学竞赛的高中学生范围仅限于上海市区,在1986年拓展到杭州地区。当年在杭州市教研室组织下,根据竞赛规定,我们学校选拔了87届高三年级五名学生,参加在杭州市第十四中举行的东华杯化学竞赛,试卷评分.设奖等级和人数确定由华东理工大学负责。笔者所带的高三{1}班钟晓航同学通过考试获得东华杯化学竞赛一等奖,由华东理工大学组织获一等奖的学生到上海参观大学,并被保送到理工大学。得到杭州市教研室和有关部门领导的好评。东华杯竞赛的规则关键一点是:如果当年在竞赛中没有取得好成绩和没有取得较好的奖项,就取消第二年参加竞赛的资格。因此,到了1989年,杭州市{含杭州地区}参加化学竞赛的学校只有杭州二中、学军中学、杭州高级中学和我们萧山中学四所学校,1990年初在学军中学参加化学竞赛,这一年我校高三年级(2)班和(4)班胡大良、邱国贤等三人取得三个二等奖的好成绩,杭州市教研室还为笔者写来贺信。1993年以后,华东理工大学改变竞赛方针,竞赛规模扩大。在杭州市教研室指导下,一部分重点中学高三年级理科班基本上全部参加,我们学校高三理科班也一样。东华杯化学竞赛试题新颖,符合高考命题思路。当时的理念是把东华杯化学竞赛当作高考考前的一次模拟练习。1995年初的这次化学竞赛,我们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我们学校获得一等奖的人数第一次超过杭州市区总人数,威震杭州化学教育界。笔者所教的高二年级(7)班桑轶清和何为民二名学生参加高三年级竞赛都获得一等奖,得到市教研室和有关部门的多次表扬和好评。当时萧山电视台和萧山日报两家媒体都报道了这一信息。

1.2 杭州地区化学竞赛

杭州地区化学竞赛参赛范围是杭州地区七县{市}所属高中,是由杭州地区七县(市)教研室组织的,负责命题、评卷和确定奖项人数。于每年的九月份举行,参赛对象为高二年级,也有少数高一学生参加。每年我们学校参加竞赛,取得成绩的把握是比较大的,一般情况下获得一等奖人数占获奖总人数三分之一强,每次都获得团体优胜奖。作为个人多次被杭州地区七县{市}高中化学竞赛委员会评为优秀辅导老师。

1.3 浙江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

我们学校于93年5月参加省化学竞赛,94年5月参加省竞赛,我们有六人获得一等奖,其中笔者所教高一学生参加高二学生省化学竞赛有二人桑轶清和何为民获得一等奖。被省教育厅教研室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大约在96年,教育部出台了学科竞赛新规则,前面提到的两项化学竞赛被停止,保留了省级化学竞赛,竞赛组织机构也发生变化,由原来省教研室和省化学会共同联合组织,改变成由省化学会组织承办。最近几年来,在省竞赛和全国竞赛{浙江赛区}中,我们学校化学学科竞赛一直保持着良好势头。

2 学科竞赛提升学校办学层次

2.1 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竞争实力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带动了教育的全面一体化,拿我们萧山区来说,第一,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已达到四所,有几所已达到省二级、三级重点中学,还有好几所中学正在申请或将要申请省三级重点中学,可以估计几年以后,在萧山的几所高中学校多将成为不同等级的省重点中学。第二,随着大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本科上线率的数据变得越来越接近,数据的差别变得越来越小。第三,外地优质教育资源的渗透,高中移民现象的出现。每年都有一批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孔雀东南飞,每年我们学校高一新生中终会有数名学生就读于其他学校。基于上述原因,如何发挥省首批重点中学的优势,提高学校实力和知名度,提升学科竞赛就是一个明证。2004年我校高三学生马海军因参加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浙江赛区}获一等奖,在04年高考中加20分,因此获得浙江省高考综合排名第七名。学校在校内和校门口挂出二幅横幅,祝贺我校学生马海军获得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排名第七名。如果没有化学学科的竞赛成绩,没有加20分,排名在近20位,那么就不可能挂出横幅作大张旗鼓的宣传。同时,区内其他的重点中学不可能有这样的竞赛成绩,这是独一无二。

2.2 提升学科实力

随着高考体制的改革,化学学科在高中教学中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高考中仅仅是理科综合学科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化学高考成绩已被理科综合高考成绩所取代。如何体现学科成绩,如何展现学科实力,除了高三学科联考成绩,那唯一可说明的是学科竞赛成绩。学科竞赛成绩的取得,这是提升学科实力重要途径。学科竞赛的开展,也提高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解题能力,促进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与时惧进。

3 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要想取得优良成绩,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还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较强的心理素质,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量、,较强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开展学科竞赛,也就是深层次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发展他们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实力。为新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1 参加学科竞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通过学科竞赛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能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等优良思维品质。根据“理科实验班化学教学改革”课题组的调查研究表明,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方法,能力,态度与学习习惯明显强于同年级的其他学习尖子,学习竞争力和学习实力明显提高。

3.2 学科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全部高中课程,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作业,而且在课余时间还要参加竞赛辅导。学习课外知识和部分大学教材内容{大学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学习较难.较深的知识,完成难度高的竞赛作业。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时间紧,题目解不出,学习负担重等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坦然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不断努力攻克难题。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坚强意志和良好心理素质。

4 本世纪以来化学竞赛成绩和成功经验

4.1 化学竞赛成绩

2000年以来化学竞赛成绩情况,成绩统计到2010年8月31日止。十一年来浙江省化学竞赛获奖总人数达193人次,其中获一等奖人数达63人次。二等奖人数59人次,三等奖人数71人次,全国化学竞赛九年来获奖总人数达85人次,其中获一等奖人数10人次。二等奖人数39人次,三等奖人数36人次,竞赛成绩无论从获奖的等级还是获奖的总人数都名列杭州地区七县(市)第一。也是本地区其他县(市)的重点中学无法超越的。所取得的竞赛成绩多次得到省化学会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表扬和好评。2005年7月省化学会在杭州举行省化学教练员培训班,笔者代表萧山中学在会上作经验交流,杭州市{含杭州地区}各重点中学在大会上作经验介绍的仅杭州二中和萧山中学二所中学。

4.2 成功的经验

①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搞好学科竞赛的基础

我们在高一刚组织学科竞赛兴趣班时,就十分注意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结合辅导的内容,讲解化学的历史,新物质的发现,科学的发明,讲解化学家的重大发现和对人类的贡献,讲解近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科研成果,讲解美国《科学》杂志 评选的世界科技十大成就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展望等,内容包栝环境化学.材料化学.生物化学和能源等。同时我们还提供学校实验条件,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实验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有关的安排和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同时树立了科学的学习观和发展观,使学生走向学科,搞好学科竞赛,促进学科竞赛和谐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②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搞好学科竞赛的关键

化学竞赛的知识有许多来源于中学课本,但是,更多的知识远远超过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其中有一部分知识是大学一二年级的内容。而教师开展学科竞赛辅导的时间又有限,这就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辅导工作的主要目标,我们采用灵活多变的辅导策略,例如:教师讲授――学生自学――测验――反馈,学生自学――方法指导――教师答疑。学生讲题――教师总结和补充――测验――反馈。越是到辅导后期,我们一般都采用后者的策略,充分挖掘参赛学生的内在潜力,选择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提前一周布置讲题内容,明确提出讲题要求,为讲好题他们不仅阅读教师指定的教材,还大量阅读了相关同类教材,增加知识面。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和补充。这种教学策略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通过阅读指导和自学训练,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步提高.。这种教学策略完全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也可以这样说,学科竞赛的开展,学生科学方法的掌握,直接或间接的推进了新课程的学习和新课程理念的深化。

5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科竞赛的思考和展望

学科竞赛开展到今天,虽然我们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是还存在提高的空间。如何在实施新课程的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成绩,也就是说;第一要能确保全国竞赛有一等奖奖项,第二在此基础上争取扩大一等奖奖项的数目,第三争取进入全国冬令营。在目前现有的情况下,要实现上述目标虽然充满希望,但是具体实施起来是非常艰难的。

5.1 全国竞赛辅导困难较大

平常教师的工作量已经排得满满,教学任务和工作负担比较重。要在工作之余对参加竞赛的优秀学生进行辅导,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次,教师对要辅导的大学部分教材不够熟练,特别是大学内容的题目讲评起来比较有难度。辅导时有可能是中等层次内容的重复,也有可能针对性不够,这些情况都会影响辅导质量。

5.2 学生参赛动力不足

由于竞赛规则的变化和高考体制的改革,一方面高考加分变得越来越困难,只有在全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才能在高考中加20分,而一等奖人数有限。另一方面竞赛难度增加,而高考要求和难度相对降低,竞赛和高考的相关性降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参赛积极性,学科竞赛辅导一开始就人数不足,随着辅导的深入,难度的增加,年级的提升,参赛人数不断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竞赛的开展。

5.3 学科竞赛的思考和展望

面对目前的客观现实,要破除难关走出低谷,提升学科竞赛,达到既定目标。如果不从方法上更新,体制上创新,要有所突破是比较困难的。如果从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竞争实力的战略高度去探索和展望,我们可以有如下的思考和展望:①在现有基础上,使竞赛辅导向专业化方向考虑,降低课务负担,使竞赛辅导更专一,②可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引人专业辅导人才,提高辅导效果,进而提高竞赛水平。③对参赛的学生要更加关注。增强参赛学生的自信和毅力。④竞赛辅导机制也可采用团队合作和主要教练负责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学科特点,根据实际需要拓宽创新辅导机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中学学科辅导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数学;学困生;辅导方法;进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28-02

中学阶段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学生只有在中学阶段打下了良好的数学基础,才能在以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加顺利,一旦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困难,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会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带来不良影响。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学生一旦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个人发展。本文就辅导数学学困生有效进行数学学习的方法进行探究。

1.教师应该以平常心对待数学学困生

对于数学学困生而言,不仅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而且在心理方面也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学生总会认为自己由于没有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在同学中的地位较低,也不受教师的爱戴,因此可能会产生自卑等多种不利于学生学科学习,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心理。教师在辅导数学学困生有效进行数学学科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引起重视,只有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为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进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在帮助数学学困生构建良好的心理状态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学生,既不能轻视数学学困生,同时也不能过于放纵学困生,要像对待其他同学一样对待数学学困生,这样学生的心理才会平衡,才能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既不会使学生轻视数学学习,又不会给学生带来过重的心理压力。在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心理状态的情况下,教师才能更加有效的辅导学生学习。

2.及时弥补学生以往的知识盲区

教师在辅导数学学困生学习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找到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本人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在辅导数学学困生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其中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困难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以往的知识盲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就必须以以往学习的知识为基础开展,而一旦学生出现了知识盲区,随时都会影响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更何况数学学困生大多存在大量的知识盲区,使学生陷入数学学习的泥潭不可自拔。因此教师在辅导数学学困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对与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点相关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学生一旦理解了与要学习的知识点相关的知识点,那么在理解新的知识点的过程中就自然更加顺畅。

当然帮助学生弥补以往的知识盲区是一项较大的工程,尤其教师在刚刚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盲区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然而结合本人辅导数学学困生学习的经验,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的知识盲区会变得越来越少,不管是学生的学习难度还是教师的辅导难度都会逐渐降低,学生的学习会逐渐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因此教师一定要克服自身在辅导学生走出知识盲区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同时也要克服学生在弥补数学知识盲区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3.注重对数学学困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

教师在辅导数学学困生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讲方法讲策略,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辅导效果,其中注重对学困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辅导方法。所谓数学学困生就是在数学学习中存在较大困难的学生,学生不仅难以对数学题目进行有效的运用,而且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而学生一旦在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自然学生的数学学习就会被阻断。

教师在辅导数学学困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较之于对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而言,教师在对数学学困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要放慢教学的进度,耐心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真正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效的掌握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对基础知识进行更加有效的应用,进而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逐渐帮助学生摆脱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

4.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辅导数学学困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起重视。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数学学困生大多数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即使以往对数学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的学生,也会因为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而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兴趣逐渐淡化。那么教师在辅导数学学困生学习的过程中,该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数学学困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教师而言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无疑面对着更多的困难,教师可以将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与知识点的讲解结合起来。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学生喜欢的话题与知识点结合起来,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另一方面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也可以以生活中实际的例子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教师辅导在数学学困生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与技巧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应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培养效果。

5.给予数学学困生更多的鼓励

数学学困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同时在学困生内心对数学学习也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在辅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多给予学生鼓励。例如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就能够温暖学生的心窝,教师一声鼓励的语言就能够提升学生克服困难的士气。在学生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在学生数学学习取得进步时,教师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引导学生建立有效进行数学学习的信心。

中学学科辅导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周记;寝室;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复旦大学的辅导员包涵在连续4年的工作中撰写的12万多字的辅导员周记引起各大高校辅导员的广泛关注,围绕包涵所引发“高校辅导员如何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点讨论将高校学生周记推出一股全新形式的工作热潮。特别在新生入学期间的适应阶段,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增进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心灵沟通

高校辅导员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新生辅导员面对的是刚从高中进入大学的新生,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在外求学生活,这个特殊的阶段新生辅导员的工作方式和关注点必须是深入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新生工作又是重中之重。辅导员包涵在与新生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后,即利用周记记录了自己在见到同学们之前的盼望和见到他们之后的祝愿,这些情感是师生在面对面的接触中难以表达的,让同学们感受到了辅导员对每个同学的真切关注。辅导员结合自己的成长工作经历与学生共勉,把自己的成长与学生的成长融合在一起,主动融入到学生中,拉近师生心灵沟通的距离。运用工作周记这种方式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是适合当今年轻学子特点的一种交往方式。借助一定的案例提前进行思想教育与提出警戒,使工作未雨绸缪,是一个辅导员很重要的工作素质。同时这种教育引导又是通过平等坦诚的方式,毫无装腔作势,更没有居高临下的训斥,亲切随和。这种沟通方式适应当今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他们通常对那些正襟危坐、故意扮演教育者角色的“豪言壮语”不大关注。宽容不是放纵,引导不是强迫。一个辅导员善于运用宽容与引导,是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1]

二、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保持良性沟通和前瞻性

辅导员的工作重心不是在学生违纪后的批评教育,而是良好思想和行为的引领,这才是辅导员角色定位和职责确立的根本。在新生入学期间建立周记制度,形成良性的沟通渠道,这样既能把学生工作做到实处,还能让教师的工作事半功倍。下面以寝室周记及教学周记来例进行详细描述。

(一)寝室长周记。高校寝室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时刻关心学生思想动态的首要阵地,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通过采取寝室长的周记措施,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困惑、学习状况,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让学生感受到了寝室长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让“三困”学生真实显现、搭建了辅导员和学生进行交流的纸质平台,为学院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提供了合理有效的路径。

借助一定的案例提前进行思想教育与提出警戒,使工作未雨绸缪,是一个辅导员很重要的工作素质。同时这种教育引导又是通过平等坦诚的沟通,这种沟通方式适应当今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他们通常对那些正襟危坐、故意扮演教育者角色的长篇大论不大关注。宽容不是放纵,引导不是强迫。一个辅导员善于运用宽容与引导,是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在现实工作中,因辅导员时间、精力有限,加上学生的很多信息“深不可挖”,加大了出现管理盲区的可能。很多学生在课堂、教师面前和其他正式场所不敢反映的问题,可以通过寝室长在寝室周记上表露或宣泄出来,辅导员就可及时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记录内容可涉及学习出勤、休闲娱乐、情绪波动、经济异常等情况,辅导员通过每周查阅并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加强辅导员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搭建辅导员和学生进行交流的纸质平台。

(二)学科周记。就是学生以周记的形式记述该生对这周内每次学科教学内容的理解、学习体会,评价学科教师教学方法与技巧,提出自己对学科教学的要求以及自己要向学科老师请教的各种问题等。[2]

大学一年级学科教学是高中学科教学到大学学科教学的一个转折点。学生从高中升入大学,学习环境的差异、学科知识内容的加深、学习方法的完全自主性等都将直接影响其在大学阶段学习任务的完成。虽然在大学开始的一段时期内,学科教师都会花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学科教材,不断调整其教法,而学生也在不断改进其学法,但教学效果往往还是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并没有真正了解到学生的具体现状,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还没达到真正的和谐统一。

怎样才能使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学生,真正使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形成共同进步呢?所谓学科周记就是学生以周记的形式记述学生对这周内每次学科教学内容的理解、学习体会和学习得失,评价学科教师教学方法与技巧,提出自己对学科教学的要求以及自己要向学科老师请教的各种问题等。

学科周记既是教师了解学生的桥梁,又是改进自己教法的依据,同时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法的坚实基础。它在“教学衔接期”中有着不容低估的作用:

1.建立沟通桥梁,有利于加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思想动态,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种书面交流的形式,促成师生之间的教学乃至各方面的广泛沟通。学生可以在学科周记上谈学习问题及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和感受,学科教师通过批阅周记,与学生交换自己的想法、感受,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充分信任。

2.有利于全面了解真实教学效果,是有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仅依据学生一学期的对教师的教学评议是无法及时准确的反馈,而且对教学的改革有点的滞后性。通过学科周记,有利于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就能较为准确地把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对教学过程的接受力,能够较清楚分析和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互补所需的共同成长。

总之,把学科周记作为学科作业的一部分,坚持批注,不仅仅能大大地缩短大学学习过渡的时间,而且还能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互动,创造教学相长的大环境。这样,一方面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另一方面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充分保证,从而使学生顺利实现从高中学习到大学学习的过渡。

参考文献:

[1]邱柏生.包涵心语[M].学习出版社,2006.

中学学科辅导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师成长;名师引领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12-0020-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化学教师,很有幸曾先后在条件极其艰苦的农村中学和办学质量优良的省级重点中学工作过并历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学科组长和学校领导等职,被评为市首届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首批中学化学学科带头人,所带领的化学学科组连续被评为全市“名学袢’,并被确定为全市惟一一个化学学科基地。

回顾20余年来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对学科团队的引领,我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良好的学科团队氛围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往往能起到难以置信的积极影响,同样一名在专业方面成长并达到相当境界的教师对学科团队的引领所起的作用也将是无法估量的。

1 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认为,影响一名教师的专业成长,最关键的因素主要有名师引领、团队氛围、直面挑战和善于总结这四个方面。

1.1名师引领

我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考入师范院校并于1981年开始从教的。这20余年来,我非常欣慰地感到自己时常沐浴在一种良好的学科团队氛围和学科名师的引领之中,使自己的成长少走了许多弯路。

李传梅,那是我从教后遇到的众多名师中的第一位名师,后来他被评为了全国优秀农村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的“中学教育专家”。那时,他是兴国县最偏远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一一古龙冈中学的校长。1981年9月,作为外县籍贯的我和另一位陈姓大学生带着十分不情愿的心情来到这所学校时,是这位校长立即安排人员和学校仅有的那辆手扶拖拉机到车站接运行李。用他后来的话说,你们这些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是个宝啊,好不容易盼来了可千万别跑掉了。但我们所感知的却是这位名师对人才的企盼和对教师的关心。

李传梅老师之所以被称为名师,除了他是一名出色的农村中学校长和一名著名的省级重点中学校长之外,他还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任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同时还相当长时间兼任教研组长、学科组长,并带头进行教学科研,所主持进行的“四会教学法”和“五自一导教学法”改革被全省树为教改典型,这在当时甚至就是在现在都是很不多见的。

正如构成着星宇所有物质的原子中的原子核凭籍着其巨大的核吸引力使得其外的众多电子展现出绚丽多彩的光芒一样,李传梅老师的“名师效应”也以其既有显性又有隐性的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感染力和辐射力,催生着一批又一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许多甚至已成为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也有许多成为了各级各类学校的主要领导。

1.2团队氛围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深刻地揭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同样道理,不同的学科团队氛围对一名教师的影响势必也会导致着不同的成长方向。

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学校经常组织文艺、体育、郊游、联谊等活动,有校内自行组织的,也有与外校交流的,有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活动的,也有以教研组为单位组队的,作为青年人自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其中。后来思量起学校这样做至少有三点好处:一是有利于防止青年教师无所事事,染上打手t'E、搓麻将等不良习惯;二是有利于让青年教师迅速融入学校这个大群体;三是有利于在学校这个大群体内形成相对和谐的学科团队。

我一直都是在县级和县级以下的学校任教,在这样的学校里有一个优势,那就是绝大多数教师都住校,这样就最容易沟通和形成感情,课余的时间窜窜门,周末相约外出逛逛,同事家中有红白喜事随随礼,特别是学科组偶尔集体聚一聚,你别看这些事情看起来无足轻重,但是,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彼此之间如果形成了相当的深厚情谊,就可能会放大其原本并不是那么出色的优点,也很可能会包容其那些略有些出格的缺点,可能会倾其所能帮助他人,也很可能会为了他人或者集体的利益而顾全大局。所以,我认为在学科组成员之间就应该挖掘并运用起这种隋商的作用。

当然,团队氛围最重要的还是应为学术上的严谨、自由和争鸣。因为我们的教学,尤其是化学这门理科性的教学,必须通过自身教学中的严谨来培养学生的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因为在学科教学中,必须允许在统一的教学大纲指导下有各自教学思想的自由,在统一的教学指导意见下有教学进度适当变更的自由,在统一的课时教案下有增减调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自由;因为争鸣不一定都能判定出对错,也不―定都有结果,但至少培养了_一种探究的精神。

1.3直面挑战

有一句歌词唱到“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同样,它也揭示出了一名教师想要在专业上得到成长,就必须置身于风雨中,直面着一个又_个新的挑战,方能在“战斗”中成长。

自1998年起,我校高中招生曾一度扩大,自然每年都要招,20--30名新教师。但是,这10年来我校的青年化学教师几乎没有“踏步”的,全都让他们从高_上到高二,再由高二上到高三。我们认为,这不仅是学校教学安排的需要,更是为了将他们置身于挑战之中而使这些青年教师成长得更快更好的必然。在这么一种课务安排下,这些青年教师自然会备加珍惜来之不易的锻炼机会,展示才能的情感和态度转化为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直面挑战的意志和勇气。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谁都会创造奇迹。我们化学组就是靠这样一种梦想和勇气不断取得好成绩的,同时,教师自身也得到了迅速的成长,现有的20名成员中有14人次分别获得过省级化学奥赛优秀教练、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省学科带头人、市拔尖人才、市首届政府津贴专家、市师德标兵、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

1999年,我第一次担任学校2001届化学奥赛主教练并进行化学奥赛指导,那时心里真没底。虽然此前了解过一些其他教练以及外校辅导的情况,但毕竟自己没有亲身具体承担过。我想如果那时婉然推脱,可能到现在也品味不到奥赛辅导的辛酸感受和成功体验。事实上,我那届奥赛辅导成绩还是不错的,高二时就有一名同学参加了1999年化学奥赛就获得了江西赛区全国二等奖,到2000年时就获得了五项江西赛区部级奖并夺得了江西省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

此后,我校有一半以上的老师都独立担任过各届的化学奥赛辅导任务,成绩都很不错,可以想象,经过了奥赛辅导和钻研的这一大批教师,他们的专业成长的速度会有多快、成长的层次会有多高。

1.4善于总结

要懂教学、会教学,不认真钻研教育教学、不下苦功夫是不行的,要由低层次向高水平飞跃,由教书匠向专家型过渡,不进行课题研究、不总结教学经验,则更不可能。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科研是专业研究人员的事,我

们怎能做。其实研究并不神秘,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就是一种研究,只不过较为缺乏计划性、系统性、总结性,没有较为系统的理论指导并上升到理论而已,当然也就缺乏推广,借鉴的价值了c我校化学组的课题研究起于1997年,我们抓住当时国家教委在江西、山西、天津这“二省一市”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试验工作”这个契机,将我们在平时化学教学中所着手进行的探索性实验教学整理成《探索性实验法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项目,上报省教委后而被确定成了省级课题,通过3年的进一步试验、研究,课题最终研究成果得到了省级专家验收组的肯定,并通过了该课题的省级验收。在此鼓励下,全组20名教师人人参与课题,至今已完成或在研省级课题8个、市级课题12个。

如果说认识是科研的原动力,学习是科研的基础的话,那么善于总结则是科研的关键。在工作中,我主要采用了两方面的总结:一是在学习中总结,把从学生中、从同行中、从书本中学习到的有用的东西筛选、分类地记下来,至今恐怕有100来万字的学习笔记了;二是在实践中总结,把自己从教育中、从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所采用的不同原理、不同方法所得到的不同结果归纳出来,形成自己的体会和经验。如我在教学中总结出的“学好化学三要素”、“无机框图题推断策略”、“用开放性思维解开放性难题”,分别在《中学理化报》、《中学化学》、《理科考试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自1994年至今,我已在部级、省级、市级以上报刊正式发表此类文章已有200余篇了,并合编了《化学学习方法论》、《化学实验研究》等四部专著,而且被3家报刊聘为特约撰稿人或特约编辑。

2 团队的名师引领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句广告词用在学科团队的引领上,没有比这更妥贴的了c尤其对那些曾在名师的教诲下已成长起来的骨干教师特别是学科组长,更应该结合自身的经历来理解这句话,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它。

从学科组长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应注重做到“四要”,这是引领学科团队方向的关键。

2.1要把自己的威信树立好

从1985年起,我开始当备课组长,后来到教研组长,现在还兼任学校的学科组长。20余年来,我深刻地感到,包括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在内的学科组长威信的树立不能靠学校、教务处或年级组的指定而确立,不能靠你是组织程序上的组长就立马成为了这个集体成员心目中的“头”。学科组长的威信要树立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点:首先要有自觉的‘公仆”意识,能够诚心诚意地做好服务工作,而不是“当官做老爷”,命令这个命令那个对别人指手划脚,而自己却袖手旁观;其次要有过硬的教学水平,通过自身的努力,使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教学成绩保持在牡以上的水平;再是要有相当的组织能力,能够较好地安排和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能够准确地分析和总结本组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训,能够及时地发现和解决本学科在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2要把所在的团队构建好

对于学科组这个相对稳定的群体,能否真正成为一个团队,并以团队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来完成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这是很重要的。我在对团队的构建时总是尽努力去解决好三个问题:第一是要解决好团结协作的问题,只有团结才会有力量,只有协作才能用最小的付出获取最大的效益;第二是要解决好集体备课的问题,只有在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要求统一、教学内容统一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教学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第三是要解决好学术民主的问题,只有在学术上民主,才能畅所欲言、百花齐放,才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3要把青年教师引导好

任何一个学科组都少不了青年教师,尤其是处于学校发展之中和规模正在扩大的学校,其青年教师的比例更大,而对这些青年教师教学业务上的成长最直接的帮助来自于本备课组,来自于该备课组长,由于许多学校在教学工作评估时,往往将整个备课组的全体教师的教学业绩捆绑在一起来考核,因此青年教师强则整个备课组就强,该学科就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我一般都采取下面三个方法:一是师德结对,即指定有经验的教师为指导教师,随时随地手把手地进行帮助;二是听课揣摩,即在初始阶段,要求青年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都要首先自行备课,接着听指导教师或有经验教师的同―课时的课,再进行对比揣摩,然后再带着自己的思考进教室讲课,最后撰写教后小结;三是大胆使用,即将备课组里的部分检测题、周练卷、月考卷的命制,部分备课活动、教研活动、学科活动的组织,甚至有关学科课题研究任务等,都逐步地让青年教师来承担,以便他们更好地在“战斗”里成长,在“使用”中长才干。

2.4要把学科教学安排好

对于学科教学,学校有总体安排,教务处有具体安排,年级组也有―定的意见,但是这些安排和意见都不可能具体到每一个学科以及每一个学科的每一章节,更多、更详细的安排还是需要学科组长甚至是备课组长来考虑。比如教学进度应该如何,对于某一章节应采用何种方法,教学的坡度和标高应确定在什么样的标准范围内,何时进行周练和检测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备课组的学科教学有计划、有安排、有序有效,才能为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学科组应有的贡献。也正是因为我们把化学学科教学安排得比较好,所以我校的化学学科高考质量和学科竞赛成绩多年来―直名列全市重点中学前列,同时也得到全市各高中学校的认可和信赖,把我校化学学科的教学安排作为全市化学教学的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中学学科辅导范文第5篇

当代教育心理学把教学目标定义为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教学目标调节和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学的出发点、调节点和最后归宿。而心理健康教育课没有系统的教材和大纲,教学目标的设计更多地来源于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必须十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否则一节课也许上得热热闹闹,但是教学有效性不足,学生收获很少。

下面通过介绍一节公开课从前期准备到中期反思改进到最后的呈现整个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如何制定及调整的,从而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如何设计进行分析阐述。

一、课前调查:确定初步辅导主题

2013年底我接到区级公开课的任务,辅导的主题为区里一直在进行的课例研究的主题“学习动机”。在学习动机这个庞大的系统中,我和一起上课的教师经过文献阅读,共同商议了可选择的两个主题“学习兴趣”和“自我决定”。但是如何从这两个主题中进行选择,我们决定听听学生的声音。

在参考了大量文献之后,我们编制了学习心理调查问卷,包括学习兴趣现状及影响因素和自我决定动机水平。结果发现,学生的平均动机内化水平已达到自我决定理论中所假设的认同调节水平。根据自我决定论的观点,这种形式的动机水平表现为由于个体认识到行为目标的重要性,因此将其接纳为自我的一部分。学生已认可了学习对自身的重要性,并将学习看作是自我的一部分,因此其表现出的学习行为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而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在数学学科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兴趣分化,个人因素(努力能取得进步、课代表、基础好、有信心学好、对学科知识真正好奇、适合的学习方法、没压力)和学科因素(趣味性、有用性、课后作业量)在学科兴趣形成与发展阶段影响更大。教师因素(教学方式:游戏、故事、分组比赛;语言魅力:幽默、条理清晰、身体语言;对学生关注:鼓励表扬、给锻炼机会、关心学习常交谈;性格特征;专业知识;公平公正)和学校因素(硬件、学科重视程度、学习氛围、管理严格)在学科兴趣的萌发阶段影响更大。

学科教师、班主任和家长都普遍反映需要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培养兴趣的能力,但他们对学生的帮助较多地停留在命令、说教的层面,很少科学地给予操作性的方法指导。

所以我的公开课的辅导主题就初步确定在数学学习兴趣方面。

在选定课程主题的过程中,我收获了以下两点启发。

第一,课前调查的范围尽可能全面广泛。初中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还比较有限,对于学习并没有形成完整准确的认知,有时候会将不感兴趣的原因全部归结为外部原因,对自身可以做的改变缺乏了解。此时就需要听听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的声音,他们对于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情况的了解一定比心理教师要更加透彻,综合多方观点才可能对学生的需求有深入的了解。

第二,目标制定要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前期调查发现学生的自我决定动机已经达到了认同调节的水平,所以这一部分能够辅导的空间就很有限,而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存在的困惑较多,所以公开课最终确定了以学习兴趣为主题。有一句话是“学生已经理解的不教,学生不理解的才教;可教可不教的不教,必须要教的才教。”也就是所谓的“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学海茫茫,可教的内容不计其数,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他们最需要的,突出主要目标,才是设计教学目标的重点。

二、再次调查:细化教学目标,夯实理论基础

经过初期的调查,辅导目标确定在数学学习兴趣方面,但是兴趣又是一个很大的主题,如何从学生需要的小切口入手呢?于是我们对于要上课的班级进行了二次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于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但是并不知道如何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数学学科存在明显的兴趣差异,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很感兴趣,另一部分学生对数学没有太大兴趣或毫无兴趣,进而表现为数学成绩的差异。

个别访谈发现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主要是觉得数学有趣好玩,能开发思维,而不感兴趣的学生很多都认为学习数学没有用处,所以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他们对于数学学科的价值在个人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并不清楚,对于为什么学习感到很茫然。

查阅大量文献我们发现,知识的有用性对兴趣产生有正向作用,所学知识与学生自身的相关度越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越高。学习内容的价值与兴趣呈线性逐增关系。在兴趣的开始阶段和个体兴趣随着时间深化的阶段,理解任务的价值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维持兴趣的方法是理解材料的个人实用性(任务价值)。

人与目标交互论认为潜在的个体兴趣主要由情感与价值两部分构成,二者高度相关,并分别对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实际兴趣产生正向预测作用。因此,教师如果能在教学活动中凸显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价值与重要性,并以适当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情感体验(如成就感、自豪感、满足感等),将有助于学生个体兴趣的培养。

目前的教育背景下,学校和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习内容的传授,而忽视引导学生认识学科的意义和价值:考试虽然能提高学生对学科的重视,但实质上那只是对“分数”的重视。只有当学习者体会到学科开设的价值,其学习兴趣才会持久并且愿意克服学习中遇到的挫折。

据此,本次公开课的设计思路为通过热身活动―引发问题―共同探讨―尝试实践等环节,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好奇心,通过探讨数学学科对个人的价值,建立对数学学科新的认知,激发或维持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尝试完成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实践任务。教学目标如下:

激感:激发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体验数学之美。

调整认知:增强对于数学学科价值的认识。

指导行为:通过寻找学科的个人价值,发现学科之美,激发或维持学习的兴趣。细化教学目标的过程,可以总结出以下两方面的经验。

第一,目标要小切口。一个宽泛的目标往往让人找不到着力点,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能够解决的问题也有限,因此需要教师找到所有矛盾中的主要矛盾。目标可以有大方向,但是真正实施教学的时候需要细化在一个点上,小切口入手,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

第二,要有文献依据。仅仅有调查的结果是不充分的,需要找到前人的研究结果和理论依据作为教学目标的支撑。调查结果作为一种实践成果往往不系统,不专业,缺乏普适性,而理论基础就具有了一定的概括性,所以当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时,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前人研究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我们对于现象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

三、实践反思调整教学目标

在第一稿的教学设计确定之后,我们进行了两次实践,经过大家的充分讨论,将教学目标进行了一些调整,见表1。

可以看出,改动有两处,第一处是调整认知部分,由原来的数学学科价值改变为学科学习价值。这是因为虽然这节课是以数学作为切入学科,但并不是一节数学课,心理课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将在课上所学到的方法进行适度的迁移。而数学学习价值也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让学生由数学迁移到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才是真正的终点,目标要以小见大。第二处改动是指导行为部分,将原来的寻找价值更改为探索挖掘价值的方法,将一种结果性的目标转化为过程性的目标,寻找到价值只是最终的一种结果呈现,之所以能够找到学科价值,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挖掘学科价值的普遍方法,有了合适的方法,结果就能顺其自然。

四、利用学生反馈评价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有效,不仅要在上课前做大量的功课,课后学生的评价反馈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评估角度。我们在这次公开课及前期的两次实践中继续沿用了区里的课例评价工具,其中有两道题目是与教学目标相关的。一道题是学生自评“这节课的内容是我所需要的”,考察的是教学内容是不是学生真正所需;另一道题是“这节课我感兴趣”,考察的是教学内容学生是否喜欢,是否愿意学习。对于两次实践课及最后的公开课,这两道题的数据分别如下:

由表1至表4可见,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实践课教学目标没有进行调整,学生认为“是自己需要的”比例分别占88.46%和82.22%,认为“感兴趣”的占96.16%和86.66%。而在进行了教学目标调整后的公开课,学生认为“是自己需要的”比例为97%,“感兴趣”的比例为97%,较前两次的实践课而言都有所提升,这也证明了经过反思讨论后进行的目标调整是有效的。

总之,教学不是一言堂,不是教师一厢情愿地讲自己认为学生需要的,更多地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进行大量详细的前期调查和理论准备后进行设计,并且通过学生的反馈来检测教学效果,可以说教学目标的设计只有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中学学科辅导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 后进生 形成 转化

随着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与深入,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无条件地升入初中学习。由于初中教材内容比小学明显加深,教学要求提高,又由于学科增多、学习方法也不得不随之改变。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外界因素的干扰等多方面的原因,进入初中的学生两极分化逐渐加大,尤其是数学方面特别突出,优生不断减少,后进生不断增多,而且队伍越来越变得庞大。如果教师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加以引导,一定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何为数学后进生呢?就是班上数学基础差,底子薄,进步缓慢的学生。其主要表现是上课听课不专心,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作业靠抄袭来完成,考试成绩差,因而没有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我们中学教师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我谈谈对农村初中数学差生的形成与转化的看法。

一、初中数学后进生的形成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力。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中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转化后进生的对策

(1)晓之以理,使后进生由厌学变为乐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实践证明,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无疑是一种苦役,也是很难学好的,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全力以赴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晓之学以致用的道理,能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节内容时,我先安排了这样的游戏,由学生随意出一道一元二次方程式(Δ≥0)并求出它的根,然后让学生说出两根与二次项系数,由我猜学生所出的方程,一个、两个……学生争着出题,结果都一一被我说中,学生全都被我吸引住了,脸上挂满了新奇和求知的神情,引发了学生高度的学习热情,此时我引导他们探求其中奥妙,后进生也都积极参与,最终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初中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采取电教手段,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加以润色,教得生动、形象、有趣,如教学《垂径定理的运用》一课时,我用电教手段介绍赵洲桥的情况,一方面为了解决赵洲桥拱圈半径的计算,另一方面通过研究赵洲桥的技术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还带领学生到某自然村的一座千年古桥,进行了实地测量,学生积极性别提有多高,通过鲜明生动的活动奏出课堂教学中思维的强音。

在教学中要更新观念,不断吸取经验,研究和改革教材教法,用自己的教学能力赢得学生的尊重,这样后进生就更能识事明理,就能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厌学也就变为愿学、要学、乐学了。

(2)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后进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后进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后进生目的。

(4)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

因为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导致学生成绩和接受能力两极分化大。教师在课堂上要兼顾全局,因此部分数学学科发展不平衡学生在课堂上是不能很好地掌握其知识的。教师则可以利用一些课外活动时间,把学科发展不平衡学生集中起来,根据各个学科发展不平衡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进行不同要求的辅导,留给不同要求的练习,使这部分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上有所进步。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遇到一些数学后进生是不足为奇的,只要从农村中学实际出发,正确运用数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科学地加以引导,效果是显著的。再对后进生教与学关注的同时,更需要关注后进生的非智力因素与人格素质的转化,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数学教师,应关注要点,转化后进生工作需与同仁进一步共同探索。

参考文献:

[1]陈顺家.面对差生,数学课咋教[N].安康学报.2008(1)

[2]朱以慧.如何改变农村初中数学后进生[J].现代阅读.2010(11)

中学学科辅导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专业化 高校辅导员 职业发展

一、辅导员专业化内涵的理解

2005年,教育部在《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政策缘起于我国高校辅导员缺乏专业性,从队伍组成看,专职辅导员较少,人员流动性很大;从辅导员的专业能力上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缺乏专业知识,且在具体实践中缺乏娴熟的专业技能,不能适应开放的大学生思想发展现状,大大降低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效。

就专业概念而言,它包括:(1)专门从事某种学业或职业。(2)专门的学问。(3)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所分的学业门类。(4)产业部门的各业务部分。(5)是指对一种物质了解的非常透彻的程度。①社会学家布朗德士认为:“专业是一个正式的职业;为了从事这一职业,必要的上岗前的训练是以智能为特质,卷入知识和某些扩充的学问,它们不同于纯粹的技能;专业主要供人从事于为他人服务而不是从业者单纯的谋生工具,因此,从业者获得经济回报不是衡量他(她)职业成功的主要标准。”②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看,辅导员承担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且承担大学生班级管理、党建发展、就业指导、心理辅导、职业生涯指导、资助管理等各方面的事务,这对该职业的从业者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一旦缺乏专业性,他将对每一模块的工作力不从心,直接影响到学生管理工作。由此可见,无论是在辅导员职业的岗前还是岗中,都要进行适当有效的专业化培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其专业素质,稳定高素质辅导员人才,给予相应的发展空间,这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关键和本质要求。

二、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内在结构

职业发展是组织用来帮助员工获取目前及将来工作所需的技能、知识的一种方法。实际上,职业发展是组织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发展性培训、教育等活动。③那么,辅导员职业发展则是高校对辅导员进行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发展性培训。在专业化背景下,辅导员岗位的知识、能力、技术方面的素质要求成为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内在结构。

从知识结构看,由于辅导员承担大学生班级管理、党建发展、就业指导、心理辅导、职业生涯指导、资助管理等各方面的事务,需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组织行为学、法律法规等多层面的综合知识结构与全方位的交叉知识积累。④由此可以看出,辅导员职业的知识结构是多元的,一般认为,专业化的辅导员的知识结构体系至少应包括:本体学科知识、基础学科知识、应用学科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和背景学科知识。⑤本体学科知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学科知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应用学科知识是辅导员工作实践中常用的操作性学科知识,主要包括:演讲、写作、社会调查等相关知识。相关学科知识主要包括德育学、教育心理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的知识,⑥这些在日常的学生工作当中都不可或缺,且这些知识在辅导员工作中越来越交叉渗透在一起,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关键内容。

从能力结构看,针对辅导员工作的不同事务性模块,需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如时势发展的洞察能力、人生发展的导引能力、信息网络的运用能力、育人工作的应变能力、学生骨干的培养能力、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危机发生的处置能力、对教育对象的评价能力、一定的研究与创新能力⑦。概括起来,主要是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⑧可见,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也要求多元化,在具体的辅导员工作中,多元智能是辅导员应有的素质要求。

从技术方面看,它是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知识与能力的表现,是辅导员在不同专业方向上通过学习或实践所习得的能够完成专门工作任务的方法论系统,包括了在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学习指导、政治理论课教学等方面工作中的素质积累。⑨尤其是在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辅导员需具备科学的心理学技术,从而适当有效地引导学生,否则适得其反。而在就业方面,辅导员需具备就业指导技术,分析学生能力倾向,指导学生正确择业。

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来看,辅导员职业发展是以辅导员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重在内涵发展,即辅导员人文素养的提升。辅导员的工作巨细庞杂,大多数时间忙于事务性工作,极易产生倦怠心理,在工作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就很难维持激情,也难以具备良好的执行力。而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人们在精神生活领域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主要包括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等四个界定性指标。⑩这反映到辅导员个体上表现为坚定的职业信仰、饱满的职业热情、艺术的语言、真诚的爱心、执著的追求等。

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技术内容、人文素养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应有内容,在辅导员岗前和岗中都有必要对其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进行指导,提供合理的发展阶梯,激励辅导员职业追求,也只有这样才能稳定辅导员队伍,实现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三、构建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

按照系统论观点,职业发展的内部结构固然重要,但外部环境、媒介的作用仍然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是职业发展系统的重要组成内容。辅导员职业发展是一个体系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基础和应有内容,这种职业发展需要外部有效的支持才能持续。首先是主管部门的工作理念和充足的物质保障,其次是常态的政策支持,强化管理设计,拓宽发展路径。针对辅导员的职业困惑,高校可以在管理设计上进行适当的倾斜。在职称评定方面,考虑到辅导员要做大量事务性工作,科研精力有限,应在论文和课时量等硬件上适当降低标准。同时针对很多辅导员不是科班出身,鼓励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专业的深造,还可鼓励辅导员考取心理咨询师或职业规划师等。{11}

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的构建和实施需要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在学校内部形成辅导员支持系统是非常必要的,来自学校的信息支持、实践支持,以及情感支持均能增加辅导员工作的自主性、积极性,提高个人成就感和工作表现欲望。{12}由此,学工部门、人事部门、教务部门等要加强沟通协调,形成辅导员支持系统,服务于辅导员职业发展过程,减少部门间不必要的手续,在辅导员职业发展投入、职称评定、各种奖励、进修提高的机会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从媒介的角度看,为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搭建平台,例如网络平台,建立自主学习型虚拟社区,实现合作式学习,设立“理论探索”主题网站,让辅导员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描述出来,并加入自己的理论分析解除困惑,邀请他人共同讨论,{13}通过网络媒体沟通迅速有效地提高辅导员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辅导员职业发展是一个体系,辅导员职业素质要求是“本体”,而外部环境和媒介是“两翼”,两翼为本体服务,本体是两翼的目标,只有在一体两翼的系统结构下,才能夯实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注释:

①百度百科对专业的描述.

②赵康.专业、专业属性及判断成熟专业的六条标准[J].社会科学研究,2000,(5).

③百度百科对职业发展的描述.

④王德华.基于辅导员专业化素质结构的分层目标设计[J].高教论坛,2011,(7).

⑤文婷.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51.

⑥吴广宇,范天森.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结构探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

⑦翁铁慧.高校学生辅导员理论与工作实践指导[M].中国福利出版社,2004.

⑧赵利.略论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培养的内容结构[J].科教导刊,2011,(10).

⑨王德华.基于辅导员专业化素质结构的分层目标设计[J].高教论坛,2011,(7).

⑩周邵生.人文素质与辅导员职业发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6).

{11}鹿现国,商志民.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探析[J].商情,2011,(44).

{12}毕晔.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分析及其建设路径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22-24.

{13}黄华.Blog为促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搭建平台[J].天中学刊,2007,22,(2).

参考文献:

[1]王德华.基于辅导员专业化素质结构的分层目标设计[J].高教论坛,2011,(7).

[2]赵康.专业、专业属性及判断成熟专业的六条标准[J].社会科学研究,2000,(5).

[3]翁铁慧.高校学生辅导员理论与工作实践指导[M].中国福利出版社,2004.

[4]周邵生.人文素质与辅导员职业发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6).

[5]鹿现国,商志民.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探析[J].商情,2011,(44).

[6]毕晔.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分析及其建设路径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22-24.

[7]黄华.Blog为促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搭建平台[J].天中学刊,2007,22,(2).

[8]文婷.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51.

[9]吴广宇,范天森.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结构探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

中学学科辅导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数学教育;多层次教学;特长辅导;学习咨询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1)12-0047-03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验,成都七中现已基本形成一个能适应不同类型学生发展的数学课程结构和多层次的数学教学组织模式,确立了“以必修课为主,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以数学课堂教学为主,数学课堂教学与数学选修课、活动课程相结合,分层推进、分类学习指导的数学教学体制”。

在当代多层次教学研究中,世界各国的教育革新家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分层次教学形式,如保留年级界限的按成绩编班;取消年级限制的“连续进度”;按智力分组的“同质班”;专为学习有困难者或骨干设立的“学习辅导中心”等等,其中有许多观点和做法能给我们以启发。我们的多层次数学教学实践表明:数学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应与数学课程结构改革同步进行,并与之相适应。学校要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组织模式,应建立以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为主,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与数学活动课指导相结合,分层次教学,分类学习指导的多层次教学组织模式。

一、研究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性

研究学生数学学习中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主要是分析与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和数学学习行为的差异有联系的心理特点,以及这些心理特点形成的过程和条件。

(一)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分析

1.学生性格的差异

学生性格的差异体现在他们对现实的态度或表现在他们意志的某一个别特征上,如是否勤勉、诚实、坚定、勇敢、有毅力,以及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情感、批判与自我批判的态度等品质发展的程度上。

2.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差异

兴趣是一个人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标志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具有不同兴趣倾向的学生往往对学习科目抱有选择态度,表现出对不同的学科的特殊兴趣。

3.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

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一般认识能力的差异。主要在注意、记忆、观察、感知觉、想象、思维和创造性能等认识能力上,不同学生表现出不同特点。(2)数学特殊才能的差异。在数学特殊才能方面,学生的个人特点表现最为明显,有的学生很早就表现出具有特殊的数学才能。

(二)了解学生心理个别差异的方法

了解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需要通过科学的观察、调查和分析,必要时也可能采用实验方法。其内容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学生普遍心理调查;(2)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分析;(3)学生个性心理形成的原因探究;(4)关于心理教育指导的措施意见。

二、研究实施多层次教学的组织模式

(一)必修课实施水平区别化教学

1.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分层

实施水平区别化教学,必须在深入研究学生数学学习中客观存在的差异性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将其大致分为A、B、C三个层次,并将他们平均分布在各学习小组内。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差生的挫折感,避免多次配置之辛劳,还可以使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创造既竞争又合作的良好气氛。

2.明确提出多层次的教学要求

必修课实施水平区别化教学必须有一个基准,即对每一个数学学习阶段(小学、初中、高中)确定一个最低限度的基本要求。这个基本要求既是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数学文化素养,也是进一步达到更高水平所要求的基础。水平区别化的数学课堂教学,一堂课至少要有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的数学教学要求:中等层次要求宜紧扣课程标准,高层次要求宜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加深拓宽,低层次要求宜在速度和难度上略有降低。

3.精心设计多层次数学练习

根据多层次教学的要求,数学练习也可以设计成高、中、低三个层次,可采用基本题加机动题或附加题的办法予以解决;一般学生都要完成基本练习,对于全部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可免做机动题;附加题则是一些综合性、超前性的题目,供有潜力的学生完成。

4.进行多层次课堂学习指导

多层次课堂教学应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分层指导;对共同性问题,教师要作集体或小组指导;对个别性问题,教师要作个别指导,通过讲解、揭示、示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能按多层次的教学要求达到本堂课的数学教学目标,获得高峰的数学体验。

(二)选修课实行分层次、分类型施教

为了有利于不同程度和不同兴趣学生的发展,我们把数学选修课程归为数学必选课程和数学任选课程两个大类。

一类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数学选修系列:系列1、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3、系列4由若干个专题组成;每个模块2学分(36学时),每个专题1学分(18学时),每2个专题可组成1个模块。对于这类数学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实施必选课的教学计划必须严格按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进行。

另一类是为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发展而开设的校本任选课程。重点体现在任选课教学计划的灵活性上。其一是任选课课程目标的多样性和层次性。这是社会需要的多样性和人的发展的多样性在学校教育中的反映,也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任选课课程目标既要有不同发展方向的要求,也要有不同发展层次的要求。其二是任选课内容和层次的可选择性。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标准的统一要求是不同类型学生发展的基础,但绝不能成为扼制资优学生发展和忽视学习困难者的桎梏。因此无论是任选课选修科目的设置,还是任选课程的内容和标准的确定应具有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性。其三是任选课的教学力求做到整体推进与个别化指导相结合。既要有班级整体教学的高质量,高水平,又要有分层分类的指导和推进。对个别资优学生可创设高于同级目标的学习条件,比如实行导师制等,对于学习困难者则给以特别的指导和帮助。

我校的分类选修与多向发展的数学任选课就是根据学生差异性和主体性的要求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以发展其某一方面的特长和才能,为拓宽和加深知识而设置的。

1.任选课的分类

知识类课程包括《高中数学专题讲座》、《数学文化》、《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推理》、《应用数学》、《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学习方法》等;技能和艺术类课程包括《数学思维策略与数学解题技能》、《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分形艺术》、《数学美学》等。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还编写了自己的任选课教材。

2.任选课的设置

数学任选课的设置应根据学生任选情况来确定开设的科目和次数。数学任选课一般为微型课,每门课开设10课时,每个学生在高中一、二学年中,任选课至少选择四至五门。每一门任选课按以下几项要求设置:任选课内容简介;任选课开设时段;任选课考核评定方式。

3.选修课分层分类教学实施策略

(1)合理规划任选修课比例和起始时间

任选修课宜采用短期课程的办法,根据具体情况,短则二、三周,长则一、二个月,每期开设4至6科,每科10课时左右,让学生每期任选1科,成绩以学分计算。

(2)精心选择和组织选修课教学内容

为保证任选课的开设,有必要对已有的必修课内容进行精简、调整,把一些属于高深的、拓宽的或趣味性的内容从必修课里调整到选修课里,以选修课教材的形式稳定下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修。

(3)有针对性地进行选修指导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选修指导,可以防止学生选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具体做法是:公布科目,介绍内容,学生选报,教师平衡。

(4)加强选修课教学管理

选修课的教学形式仍然是课堂教学,以班级授课为主,因此必须加强选修课的教学组织管理工作。学校应对每一门选修课建立教学档案,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材、习题集、主要参考书目、学生成绩册、教师建议等。

(5)建立相应的评价考核办法

任选课考核的方式要因科而异。通常采用笔试或者口试。也可以撰写有关小论文、实验报告以及考核学生的操作、制作技能。学生的考核成绩要记入档案,不合格的必须参加下一年该选修课的考核。我们主张选修课实行学分制,以统一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管理。每门任选课记2个学分,每位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学满6个学分,取得任选课合格证。

(三)活动课加强分类指导与咨询辅导

活动课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和讨论。学校要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学习条件和机会,教师应帮助学生选择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并给以必要的指导。

1.加强对数学兴趣小组学习的指导

数学兴趣小组在教学组织上应有较大的志愿性、松散性,在教学内容上应有更多的趣味性、灵活性。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引导学生应用、验证、巩固学科知识,并提供适应学生兴趣的补充阅读材料,如《地图四色问题》《有趣的杨辉三角》等。在评价方面,则重视过程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

2.加强对超前学习与数学特长生的指导

数学特长生的课外超前学习应以课余自学为主,教师可按如下方式作适当个别辅导。

(1)定期开设数学专题讲座。聘请中学数学教师、大学数学教授和数学专家开设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数学专题讲座。

(2)组织数学问题讨论班。组织具有共同兴趣的数学特长生就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3)实行导师指导制。聘请研究水平较高的中学数学教师或数学学术造诣较深的专家学者当数学特长生的指导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下,特长生可以超前学习中学甚至大学本科的功课,也可以阅读有关数学专著,进行数学研究和创造发明活动。这种以自学为主,自己从事课题研究,向教师质疑问难的教学方式,跟大学培养研究生的方式很类似,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此外,还应建立学生自己的校级数学课外活动组织机构。如成立数学爱好者协会,负责对各年级活动小组进行联络和协调,组织开展一些全校的数学课外活动,包括数学游园活动,校级数学竞赛活动以及数学小论文交流活动等。

3.设立学生数学学习咨询辅导中心

学生数学学习咨询辅导中心的活动,主要由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专职心理咨询辅导老师和学校的数学老师共同组织。一是定期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个别咨询与辅导;二是不定期集中对学生进行团体数学学习咨询与指导,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上的困难,消除数学学习中的心理困惑,从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数学学习的个别咨询与辅导

学生数学学习咨询辅导中心对部分数学学习确有困难者提供学习咨询与帮助,进行个别辅导和学习治疗。教师依据数学学习心理学的原理,运用心理治疗的原则与技术,帮助后进学生找准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矫正的弱点,诊断和治疗数学学习中的困难,排除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及畏难情绪。包括提供数学学习错误的心理学分析及其预防与消除的方法;进行考试紧张与焦虑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帮助消除数学学习不适应感;协助矫正不良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辅导克服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等。同时为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各类具体的疑难问题提供咨询与指导。

(2)数学学习的团体咨询与指导

教师对考试的咨询与指导,可以提供国内外数学考试最新的信息资料;也可以进行考试心理的辅导与训练,包括考试对策及复习考试期间心理与生理的自我调整等方面,以帮助他们在考试中能正常发挥及超水平发挥,取得可喜的考试成绩。同时介绍和推广中学生最优学习方法;开展数学学习方法的咨询与指导,并为学生提出改进数学学习方法的具体建议。

中学学科辅导范文第9篇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学困生 帮扶对策 成因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151-01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高等教育开始扩招以来,在校大学生的人数逐年递增,大学生群体在学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上,个体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分化。以笔者所在的一所省属重点普通高校会计学院的学生为例,存在着一些智力正常,但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难以达到毕业要求的学习困难的学生(简称学困生)。如何让学生全面发展上,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本文针对笔者所在会计学院的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一、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一)考试督导力量弱化,自查自检能力不强

应试教育的观念在中国教育中根深蒂固,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大大小小的考试依然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督导措施。而在大学,考试的次数远远不及中小学,而更多的是用素质教育的理念领导学生自主学习。所以,很多学生从高中阶段过渡到大学阶段的时候,由于测验的次数明显减少,外界载体及时反馈学习情况的信息不足,自身不能很好地把握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思想上也相对放松,久而久之,积攒的学习问题越来越多,很难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甚至多次挂科,最终成为学困生。

(二)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很难适应大学学习

中学教育普遍采取是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而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中学生有很大的差别, 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 这就要求学生转变学习的理念和方式, 但转变往往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部分学生适应能力不强,转变缓慢,一时无所适从大学的学环境,再加上会计学科的学习内容多。连惯性强的特点,课业落差越来越大,造成了学业困难。

(三)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自我学习动力

高中阶段, 许多学生将考取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埋首苦读。在考上大学后,认为进了大学就等于进了保险箱,在大学里可以好好放松、好好享乐一番,潇洒地静待大学毕业。表现为学习松散、贪玩,不思进取。笔者所在会计学院的学困生,主要的学习困难原因都是如此。

(四)专业思想不稳, 专业学习缺乏兴趣

据笔者了解,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对会计学专业并不了解。基本上是听从父母安排、学校老师推荐,并考虑会计学专业的就业潜力,才选择了会计专业。进入大学学习后,发现会计学专业并非自己兴趣所在,也不擅长学习,产生严重的专业思想情绪,抵触本专业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不良,造成学业困难。

(五)会计学专业特点及现有教学模式不适应,造成学习困难

会计类学科是一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学习时,先学理论基础再实践。在学困生抽象思维比较弱的情况下,给他们灌输企业内部发生的业务事项,是违背对事物认知的一般规律的,即先实践,再理论。应该让学生先到企业走一走,看一看,了解其内部大概情况后,再学习理论内容,这样接受起来就会比较容易一些。但由于教育实践资源有限,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协调。

二、学困生的帮扶策略

(一)合理利用学分预警,学校社会多维一体,共同督导

加强学分预警作用,在每次考试结束后,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向学生及时反馈学分信息,通过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和通知公告等多种方法,给予学分不足的同学有效警示,用最直观方式激发学困生的自省力和内动力,规范其自我行为,正确调整学习,缩小与其他同学的学习差距。

学生工作部门、教学部门及学生家长加强对学分预警对象的监督和教育。作为学生工作的基础力量,辅导员与学生家长进行及时的良性沟通,在工作中保持与学生家长的稳定联系、建立及时反馈信息的有效渠道。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导,是学生及其辅导员的特殊纽带,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并予以反馈,从家庭的角度教育学生。任课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负责学生知识的讲授,同辅导员一起关注问题学生,从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监督;学生是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熟知自己的危机,应同辅导员、任课教师和家长共同商讨解决危机的途径。在学分预警机制的牵引下,四维一体,互补互利,学困生才能彻底摆脱学习困难。

(二)加强心理辅导,提高学困生心理素质

学困生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卑,恐惧,焦虑的心理特征。在新生入校时,在开展会计专业新生教育的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并对所有在校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测查中显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与特别的关注,进行专业的心理诊疗和辅导,对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重点人群,重点关护,长期跟踪,适时帮助,全面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抵御不良诱惑,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良好的心态完成大学学业。

(三)加强学习指导, 改善学困生学习状况

大学学习内容不仅仅是课堂里和教科书的内容, 还包括其他方面,如学习信息查询、做实验、参加各类竞赛,参与实践调查等。像笔者所在学院,经常组织学生听学术讲座、参加社会调查等,增进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兴趣。因而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性进行探索性学习。学困生由于自身心理素质,学习习惯的缺陷,很难快速适应大学学习。学校可开设“大学学习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特点, 掌握适合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对于个别问题严重的同学,辅导员与任课老师要做好一对一的学习指导,让学生逐渐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中学学科辅导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精品课堂;价值;路径;要素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12-0030-03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一直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虽然各地许多学校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但是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我校基于“打造精致教育品牌”的办学战略,将精品课堂的创建作为学校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本文略述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在数学学科精品课堂创建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厘清数学学科精品课堂的价值追求

1.弘扬学校精致文化

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学校文化是使其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师院附中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是“精致”,即学校各项工作注重细节、精致实施,以“致学生成才,致教师成长,致学校发展”为努力方向。精致文化全面关注工作的起点、过程和结果,达到三者的和谐统一,在这一文化的统领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起点和着力点自然就落在课堂之上。数学学科历来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数学学科积极推动精品课堂建设既是落实精致文化的具体要求,又是大力弘扬精致文化的关键所在。

2.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学校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崇高事业,每个学生都是一座蕴含无限潜能的宝库,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可能迸射出闪亮的火花,但是面对数学学科,众多学生常常望而却步或者浅尝辄止,在数学学科大力开展精品课堂创建工作就是为了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益,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皮亚杰认为: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他们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认识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建构他们自己的意义。精品课堂建设有着明确的方向,即要求教师调动一切因素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发现自我价值、促进自主发展。

3.达成质量更大提升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数学学科又是中学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创建数学精品课堂、提高数学课堂效益无疑会促进教学质量的极大提升。不仅如此,还有两方面的价值:一是数学学科精品课堂的创建必然会对其他学科产生示范和引领作用,数学学科抽象程度高、课程内容多、教学难度大、学习时间长,在数学学科上的有益探索易于迁移到相关的其他学科。二是学好数学能够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不仅为学生全面学习提供思维支撑和方法支持,而且学生战胜困难学好数学的过程也能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明确数学学科精品课堂的创建路径

1.将精品课堂创建工作纳入宏观发展战略

学校的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科学的发展战略能够发挥导向作用,可以理顺各方面的力量关系和资源配置,更好地促进发展目标转变为现实。近年来,师院附中确立了“实施赢在终点的教育,让灵魂在更高处飞翔”的教育理想,制定了“打造精致教育品牌”的发展战略,提出“精美文化、精湛管理、精心德育、精良师资、精品课堂、精彩艺教”等创建要求,将精品课堂作为基本校策之一融入到精致教育品牌战略之中,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又率先启动数学学科精品课堂创建工作,尽学校之所能加以推进,进而实现持续、纵深的发展。

2.使精品课堂创建工作具备人力资源保障

精品课堂创建成与败,关键在教师。为使精品课堂创建工作具备人力资源保障,学校积极打造精良的数学师资队伍,引领数学教师“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即树立高尚的师德;“立功”,即通过自身水平的提升最终帮助学生实现成功;“立言”,即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努力有所成就。引导教师把眼光盯在更高质量上,把功夫下在扎实备课上,把关键放在教学改革上,把目标放在学生分层培养上,把效果显现在四十五分钟课堂上。通过“名师”、“青蓝”和“优课”三项工程积极锻造一支“好学善思、好研善用”的学习型数学教师团队。

3.为精品课堂创建工作搭建制度活动平台

一是创新教学模式,提出“四时四级”教学模式来引领数学课堂的变革。这一模式以时间为“经”,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时间段,以目标为“纬”,对每个时间段的学习目标提出具体要求。二是完善教学制度,用更加规范的行为成就更高的教学质量。为此健全数学教师业务档案,提出数学课堂行为指南,强化数学学科教学督导工作,优化数学学科教学质量评估办法。三是深化教学研究,用在反思中工作的状态追求教学效益的提升。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和听评课制度,广泛开展各层次系列赛课展示活动,动员教师聚焦课堂、反思改进、思致超越,使谋求课堂教学更高效益成为全体数学教师的自觉行动。

三、梳理数学学科精品课堂的技术要素

1.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教师是精品课堂创建的关键,虽然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是必须在推进精品课堂的进程中坚持同步推进乃至超前推进,通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主体地位不明、教师满堂灌学生参与少等现象,有效解决教师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等问题。要重视动机激发,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需求欲望,形成学习动机;要鼓励主动求知,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大胆进行质疑、交流、探究、反思等深层次学习活动。在数学教学中,除了采用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外,还应该积极尝试发现法、程序法、范例分析法、自学辅导法等国内外教改中一些有效的教学方式。

2.校本教研和学科建设

这是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抓手。在教研组功能普遍弱化的情况下,学校选用得力的数学学科带头人,规范教研活动形式,围绕精品课堂创建大力开展理论学习、课标研读、教法研习,通过讲座、论坛、沙龙、考察等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数学学科组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深入开展教材研究、学情研究、教法研究,通过研究课、督导课、示范课、同题异构课等引领教师聚焦课堂效益的提高。数学教师将自主反思作为常态要求统领自己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教学反思的撰写和交流促进教师关注自身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优化。

3.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倘若教学没有目标,或者目标模糊、盲目,课堂教学必然避免不了随意、混乱、低效或无效。中学数学教学目标包含三个主要内容:一是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培养数学能力;三是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和良好的个性品质。适切的教学目标还需要精当的教学设计来保障目标的达成,诸如导入设计、提问设计、内容设计、重难点突破设计、总结设计、板书设计、学习活动设计等等,都是不能忽视的问题。缺少了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势必走向粗放、走向高耗低效,势必与精致高效的愿景背道而驰。

4.学法指导和分层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专家学者的精辟论述充分说明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法指导的重要性,尤其是数学学科,其学习情况对学生影响很大,因此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更显得必要。要做到传授知识与示范方法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相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帮扶相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体系。还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施分层教学和分层指导,要在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进度的控制、学科作业的布置、答疑辅导的安排、学生评价的实施等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

5.课堂节奏和教学手段

教师是课堂的直接调控者,其课堂节奏的把握能力、教学手段的选择能力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的实际效果。适度的课堂节奏能始终牵动学生的注意力,延伸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跌宕起伏、张弛有度,从而轻松愉快地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手段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介和教学的辅助用具,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能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降低理解难度、提高学习效率,能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要加大研究教材的力度,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科学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修炼课堂教学艺术,积极打造精品课堂。

6.学科素养和课堂文化

我国数学家齐民友指出:“没有现代的数学就不会有现代的文化,没有现代数学的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这说明数学的思想、精神、文化对于人类历史文化变革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中学阶段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美学价值,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对于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原动力都有重要意义。同时,要创建精品课堂,和谐的课堂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对课堂进行全新的思考和定位,努力构建平等民主、自主探究、注重人格精神的课堂文化,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以达到改善学生学习品质、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

High-Quality Classroom Teaching: Value, Approach, Element

ZHU Yi-min

(Middle School Attached to Huaiyin Normal College, Huaiyin 223001, China)

Abstract: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always the focus of education, but no effective solution has been found in practice so far. Our school adopts the strategies for creating delicate education, and constructing high-quality classroom teaching is considered a base for school quality promotion. This essay briefly discusses some strategies for and reflections on the constructing of high-quality mathematic classroom instruction.

上一篇:税务统筹管理范文 下一篇:工作制度管理范文